第一篇:【南京市江宁区统战部组织文化案例】
【南京市江宁区统战部组织文化案例】
以“三位一体”工作法打造卓越江宁统战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市委统战部的总体部署,紧扣“标杆品牌年”确定的全年目标任务,创新实施统战文化、标准管理、绩效评价“三位一体”工作法,突出统战文化的核心引领作用,注重内化于心;突出标准管理的基础规范作用,注重固化于制;突出绩效评价的支撑保障作用,注重实化于行,将全区统战干部的个人潜能转化为岗位工作显能,将全区统战成员的个人智慧凝聚成现实发展动力,努力打造“全市率先、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统战工作先进区,进一步提升了统战服务科学发展和自身科学发展水平。
一、创新实施“文化统战工作法”,建立内在动力机制
我们提炼整合全区统战干部、统战成员所共有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建立、传播、深植江宁统战文化,发挥统战文化在“三位一体”工作法中的核心作用,注重内化于心,努力达到内外部高度和谐、个人组织共同发展的文化统战境界。一是不断丰富和挖掘基层统战内涵,提炼统战理念,把“以人为本、和谐幸福、团结凝聚、合作共赢、创新卓越”等基本价值观,作为我部开展统战工作的基本理念,融入广大统战干部、统战成员的日常工作和言行之中;二是不断拓展统战文化阵地,集体创作了统战之歌——《在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在江宁广播、电视、报纸开设统战之声、统战视线、统战专栏等栏目,开通统战成员博客,《江宁统战》季刊、《统战参考》、江宁统战网站等统战文化宣传阵地的辐射效应不断扩大;创建湖熟回族老年学校,举行全区首届少数民族大团结文艺汇演;开展“感恩行动”,举办助学赠岗圆梦行动、对全区少数民族扶贫扶智捐赠和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情系民生、爱心奉献”捐赠等活动,注重走廊文化、洗手间文化建设,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三是编印《统战基本知识读本》、《统战工作手册》,以诗歌、民谣、漫画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宣传统战政策,让广大社区干部、群众了解统战,认识统战;四是在行政服务大厅、医院等专门开设统战成员服务窗口,构建统战服务绿色通道;五是加大组织关怀,为全体统战干部包括退休老干部生日赠送蛋糕、鲜花,赠阅杂志,通过短信、OA信息系统等平台,送上电子贺卡和全体统战干部的祝福;组织统战干部参加机关运动会,开展登山、拔河、跳绳等文体活动,参加机关党建知识竞赛,不断扩大统战社会影响力。
二、创新实施“标准管理工作法”,建立过程管理机制
我们坚持用制度、机制来反映文化理念,形成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导向和制度化规范,发挥标准管理在“三位一体”工作法中的基础作用,注重固化于制,努力提升统战工作规范化、高效化、科学化水平。一是进一步修订完善机关工作管理制度,从工作规范、文档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修订完善16项统战工作制度,使机关科学管理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二是注重管理创新,把“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标一体”标准化管理理念、方法引入机关自身建设。邀请标准化专家进行辅导、培训,做好文件编写、内审、管理评审和第三方认证,我部成为全国首家通过“三标一体”标准化管理体系独立认证的区县级统战部。在区级机关标准化管理体系管理评审大会上,我部作为唯一的党群部门代表作大会发言。三是针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社区工作特点以及社区统战难开展的现状,我们积极探索社区统战新途径,在全国首家把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引入社区统战,试点社区甘泉湖社区通过认证,正式实施运行。四是狠抓宗教场所规范化管理,把“三标体系”引入宗教场所管理。标准化管理对部机关、社区统战工作站、宗教活动场所等工作岗位,在任职条件、工作要求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每个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对每一项具体工作运转流程,从目的、适用范围、工作程序、控制要点、完成时间、支持文件、相关记录等方面都作了详尽示意说明,把“为何做、何时做、何地做、由谁做、做什么、如何做”进行了标准化、格式化的规定。标准化管理推动了统战工作由“按习惯”向“按程序”、“经验式”向“标准化”、“被动管理”向“主动预防”的转变。
三、创新实施“绩效评价工作法”,建立导向激励机制
我们坚持重激励、严考核、硬约束,建立科学的江宁统战绩效评价体系,发挥绩效评价在“三位一体”工作法中的保障作用,注重实化于行,增强执行力,确保文化落地、制度落实,提高服务科学发展、服务统战成员的能力。一是实施统战工作绩效管理,做到“责任、监控、评价”环环紧扣。责任就是通过编制全年重点工作目标质量计划书,明确目标、措施、步骤、责任和时限;监控就是建立督办机制,对列入年度、季度重点工作和重大事项,按照时限要求进行督办;绩效评价就是制订《机关人员绩效评价办法》,以职责履行、基础管理、满意度调查和科学发展为重点,对机关人员“德、能、勤、绩、廉”实行百分制评价,并增设创新奖、合理化建议奖、重点工作奖、成果奖和信息调研奖等加分指标。二是开发运用统战绩效考评软件系统,并覆盖到街道(园区),规范每月计划的申报、审批和工作绩效的审核、督办。绩效评价系统实现了计划审批、督办、评价、申诉、查询等网上办理,规范流程步骤,进行动态、实时的过程化管理,避免了人为因素,保证了绩效评价透明、公正,绩效评价效率和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我们运用系统的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达到了提高效率的目的;运用系统引入工作流程和评价方案自定义的功能,适时修改评价指标体系,达到了激发创新的目的;运用系统“业绩排行榜”的功能,达到了加强自省的目的;运用系统设定绩效关系人和相互衔接的功能,达到促进协作的目的。三是根据部机关、街道、园区、民族宗教、侨务、党外干部、非公经济人士、基层商会等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由各条口牵头制定相应的管理评价体系,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反复修订完善,制定实施了全区统战工作、民族宗教工作、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基层商会工作、侨务工作等管理评价体系,树立科学评估导向,不断提高统战工作科学化水平。
“三位一体”工作法的建立和实施,使我区统战工作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初步实现了以人为本、管理规范、服务高效、科学发展的和谐机关建设目标,推动了统战部门、统战干部和统战成员的共同发展,也为铸造江宁统战符号,培育江宁统战品牌,打下深厚坚实的基础。
第一,组织绩效得到提升。今年以来,各条口、街道、园区,积极申报、组织举办具有突破性、带动性的工作15件,达到申报创新奖标准的有4件;在社区、宗教场所首创性地开展了标准化引入工作;党派党外工作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主动牵线搭桥,帮助开发园区引进2个超亿元的重大投资项目;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举办现场观摩会和专家辅导讲座,1家会员企业被中国文化管理学会授予“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成立街道、园区商会,商会组织建设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办2个省级民族产业发展基地、2个民族团结小康示范村;承办全市少数民族扶贫帮困工作现场会,宣传推广我区经验做法;举办“法律进宗教活动场所”启动仪式,开展科技、健康知识、文明、环保等进教堂;做好民族宗教领域“三项排查”工作,妥善处置湖熟、汤山、高尔夫国际花园等统战领域的矛盾纠纷,确保不发生一起影响全区大局的事件。
第二,干部素质得到提升。全体统战干部把统战事业视为人生发展的组成部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自觉提升岗位绩效,提出合理化建议82条,申报创新奖26项,年度重点工作全部完成,促进了统战科学发展;统战干部学历创历史新高,机关干部25人,本科以上学历人员21名,占机关干部总数的84%(其中研究生5名,在读研究生1名);工作表现好、群众认可程度较高的同志,绩效评价结果成正态分布,名次位居前列,先后有5名年度评价优秀的同志进入中层干部岗位或得到提拔使用,让想干事、多干事、干成事的同志得到成长和发展。
第三,机关形象得到提升。实施统战“三位一体”工作法,提升组织绩效和队伍素质,最终目的还是让服务对象和统战成员满意。在统战工作中处理每一件事情,我们都会关注服务对象的所思、所想、所急、所需,想方设法方便服务对象,积极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增强了工作的预见性和超前性;通过江宁统战网站、江宁统战季刊、江宁新闻、江宁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为服务对象提供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在街道、社区专门开设统战成员服务窗口,统战服务更加规范高效,提高了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在“千人评议机关”和“人民满意机关”评比中,我部办事效率、工作质量、勤政廉政等方面的满意率都在95%以上,名列党群口前列。【专家点评】
统战文化建设的带头人——丁圣荣
统战工作是我国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经济的发展。现任政协南京市江宁区副主席丁圣荣在这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丁圣荣在统战工作中能作出卓越贡献的关键是他理论结合实践创造地提出了实施统战文化、标准管理、绩效评价“三位一体”的工作法。其中统战文化是核心,起引领作用,注重内化于心;标准管理是基础,起规范作用,注重固化于制;绩效评价是支撑,起保证作用,注重实化于行。这样,就使统战工作实现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服务高效;作到了以文化人,并使文化与管理、文化与绩效紧密结合,起到了用制度规范人,用绩效激励人的目标。
现在,党和政府提出要建设廉洁性的政党与服务性的政府,要为民所想、所急、所用,丁圣荣的“三位一体”工作法对于我们提高党政机关形象、干部素质和组织绩效有很好的推动示范效应。
第二篇:南京市江宁区社保程序
社保程序
1、填写南京市失业人员登记表;
2、带1寸彩照1张;
3、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
4、需带公章。
一、到当地劳动所办理就业证(当地户口需要办理):
二、到江宁区人力资源管理市场顶楼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备案:
1、婚育证明(外地户口女性需带);
2、就业证(当地户口需带);
3、劳动合同(如公司法定代表人需带营业执照复印件);
4、职工录用登记表;
5、职工录用花名册(一式三份);
6、南京市江宁区外来劳动力就业花名册(一式三份)。
三、到江宁区社保中心二楼办理社保:
1、职工录用花名册(人力资源管理市场盖好章的)。
四、社保中心二楼办理医保卡:
1、需带1寸彩照1张(背后注明姓名、医保号);
2、需带费用25元/位。
附;办理婚育证明:
1、需带1寸彩照1张;
2、身份证、户口本复印件;
3、单位证明。
失业金领取:(江宁区人力资源管理市场)
1、《南京市终止解除劳动关系备案及失业保险待遇申报表》(一式两份);
2、招工录用备案手续(录用登记表);
3、单位与职工终止解除劳动合同决定书(辞职的人必须提供本人的辞职报告);
4、社会保险关系变动表;
5、完整的劳动合同书(从参保日期开始);
6、就业失业登记证;
7、户口本或者身份证复印件。
生育保险:(社保中心3楼)
1、填写《南京市江宁区生育保险待遇审核表》;
2、异地生养的提供单位留存的转院登记表;
3、结婚证、婴儿出生证、独生子女证、产前检查、生育发票、出院记录、费用明细单、流产和节育手术者的需提供病例、发票、及休假单,并在六个月内办理完毕,逾期作废;
4、个人来领款时需持此表财务联和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一次性办理5人以上的单位领款时应将此表财务联合并装订。
工伤赔付及伤残补助:(电话:51195196、经办时间:每月1日-10日、社保中心3楼)
1、江宁区事故发生快报表(一式二份);
2、南京市江宁区工伤保险伤亡职工待遇审核表(一式二份);
3、参保职工工伤认定书(原件和复印件);
4、参保职工劳动能力鉴定通知书(原件和复印件);
5、病例、发票、出院小节、住院清单(原件)
联系电话:
1、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办理社保登记备案窗口:52137741;
2、社保中心二楼办理社保窗口:52280937;
3、社保中心二楼办理伤残鉴定窗口:52282311;
4、社保中心三楼办理工伤赔付及伤残补助窗口:51195196;
5、禄口街道劳动所电话:52777085;
6、禄口国税认票:52770815;
7、供电局:84225061(展)、84226492(汤);
8、禄口信用社:52770713;
9、禄口农行:52770618;
第三篇: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文件
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文件
江宁教人“2012”4号
关于举办2012江宁区中小学教师 “阅读文化节”活动的通知 各中小学:
为进一步浓厚校园阅读文化,大力推进书香校园建设,不断提高全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品位和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人文素养,根据市教育局文件(宁教宣德“2012”4号)精神,经研究,决定举办2012江宁区中小学教师‚阅读文化节‛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宗旨
‚2012江宁区中小学教师‘阅读文化节’活动‛,以营造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阅读文化为宗旨,通过拓展阅读内容,创新阅读方式,丰富阅读形式,激发广大的教师阅读热情,帮助广大教师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夯实底蕴,提高职业素养和审美情趣,引导广大教师用独具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熏陶涵养学生,用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感召、感染学生,努力成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典范,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中 1
坚。‚阅读文化节‛活动以培养良好阅读习惯为重点,倡导经典阅读、自主阅读,积极建构富有内涵和品质的学校阅读文化。
二、活动主题
养成读书习惯,收获魅力人生
三、活动时间
2012年4月至12月
四、活动内容
(一)开辟2012江宁区中小学教师‚阅读文化节‛活动专栏
区教育局将在江宁教育信息网‚读书节专题‛网页中,专门开辟教师‚阅读文化节‛活动专栏,介绍活动情况,刊发各校‚阅读文化节‛的活动计划、活动开展情况和教师的阅读感悟。
(二)组织各校参加2012南京市中小学教师‚阅读文化节‛启动仪式
组织各校积极参加‚2012南京市中小学教师‘阅读文化节’活动‛启动仪式,并按照要求扎实开展好各项活动。
(三)开展2012江宁区中小学教师‚阅读文化节‛读书系列活动
1.内容:邀请当代知名作家进校园开讲座,与教师交流读书心得;在中小学教师中开展‚品读经典,建设当代人民教师核心价值观‛读书征文活动;举办教师‚阅读与教书育
人‛论坛;发挥读书沙龙作用,举行读书报告会,展示读书成果,交流读书经验,宣传读书典型。
2.时间:2012年4月至12月
3.参加对象:全区中小学教师
(四)开展2012江宁区中小学教师‚阅读文化节‛ 特色展评活动
1.内容:全区各中小学在2012江宁区中小学教师‚阅读文化节‛期间自主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行之有效的特色活动,并及时将本校优秀特色活动的开展情况向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及兄弟学校进行推介交流。
2.时间:2012年10月至12月
3.参加对象:全区各中小学校
(五)举办2012江宁区中小学教师‚阅读文化节‛总结表彰活动
1.内容:组织开展‚江宁区中小学‘优秀读书沙龙’‛、‚江宁区中小学‘阅读之星’‛、‚2012江宁区中小学教师‘阅读文化节’活动先进学校‛评选活动。
2.时间:2012年11月至12月
五、活动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校要进一步提高对开展中小学教师‚阅读文化节‛重要意义和现实价值的认识,针对本校教育教学和教师的实际,加强领导,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可行的活动实施方案,确保活动扎实开展。全区各校的教师‚阅读文化节‛活动计
划或方案请于4月初上报到区教育局人事科,电子邮箱:rskxjl@sohu.com ,联系电话:52281696。
(二)精心实施,确保实效
各校要拓展渠道、拓宽思路,不拘泥于形式和方法,创新工作途径,通过开展读书征文、读书沙龙、读书论坛、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形成各自特色。广大教师要在阅读节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努力使阅读成为自身发展的需要,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三)加强宣传,认真总结
各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站、板报、校会等,进行广泛的宣传,积极营造阅读氛围。要认真做好活动的总结工作,及时将活动中一些好的做法、典型事例、创新性工作、所取得的突出成绩等通过多种途径予以展示,同时,及时上报到区教育局,以便在江宁教育信息网专栏上刊登,促进相互间的交流学习(电子邮箱:jnjyjlgl@163.com)。活动总结(电子稿)于12月15日前报区教育局人事科。有关活动的相关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要注意搜集整理、妥善保管归档。
附件:2012江宁区中小学教师‚阅读文化节‛活动宣传标语
南京市江宁区区教育局
二○一二年四月一日
附件:
2012江宁区中小学教师“阅读文化节”宣传标语
1.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
2.让知识因传播而美丽,让心灵因交流而贴近。
3.师生共阅读,书香润心灵。
4.多读书、读好书,让生命溢满书香。
5.阅读,滋润精神;思考,孕育智慧。
6.品读经典,传承文明;欣赏美文,陶冶情操。
7.浸润书香,为人生奠基;畅游书海,享阅读快乐。
8.用书塑身、受用一生,以书会友、天长地久。
第四篇:南京市江宁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南京市江宁区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特邀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一五”工作回顾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五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区政府依靠和带领全区人民,同心同德,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奋勇争先,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2007年,在全市率先全面达小康,成为江宁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经济综合实力不断跨越,各项主要指标稳居全市第一、全省十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2009年,创建成为全国省会城市中首批国家级生态区。园区发展水平显著提升,2010年,江宁开发区跻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行列,标志着江宁开放开发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区、全国首批法治区创建先进单位、全国知识产权强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等国家级荣誉称号,顺利通过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区(县)复查。荣获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区、省人才工作先进区、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省高效设施农业先进区、省村民自治模范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等称号,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双拥模范区和全省社会治安安全区。五年奋斗、五年辉煌,江宁人民用无比的智慧和勇气,谱写了一曲高歌猛进的华彩乐章!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发展方式,综合实力实现历史跨越 总量规模迅速壮大。地区生产总值,2010年突破620亿元,是“十五”末的2.7倍,可比价年均递增16.8%,人均GDP达57900元,比“十五”末增加31200元。地方财政总收入,从“十五”末不到4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57.2亿元,年均递增3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010年完成90.3亿元,比“十五”末翻了两番多,连续两年位列全省五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2242亿元,是“十五”期间的3.9倍,2010年完成630亿元,列全省第一位,其中工业投入五年累计完成1401亿元,是“十五”期间的4.6倍,2010年完成365亿元,列全省第二位。
经济运行质量提升。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5.2:62.8:32。工业经济提速增效。2010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8家,总数达1180家,比“十五”末增加一倍;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76亿元,是“十五”末的3.5倍,年均递增28.5%;实现工业利税136.3亿元,其中利润90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3.5倍和3.7倍。建筑业快速发展。2010年,建筑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入库税收10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3倍和4.4倍。服务业规模壮大。2010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7.7亿元,是“十五”末的3倍,年均递增24.4%。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商品房年开工面积稳定在230万平方米以上。金融保险业发展较快,已设立金融和保险机构51家,存款余额888亿元、贷款余额534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3.8倍和3.6倍。邮政、电信、烟草等行业发展良好。农村服务业迅速提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现全覆盖,家电下乡工程深入推进。高效农业加快发展。农业加速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建成各类规模种植、畜牧水产基地38个,高效农业规模达20.8万亩;培育壮大32家龙头企业,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257.6亿元;70个无公害农产品、123个绿色食品、26个有机食品获得认证;建成台湾农民创业园一期。加大水利建 设力度,五年完成堤防库坝加固、河塘清淤等水利工程量3580万方。
特色产业基本形成。不断优化空间布局,推进转型升级,产业特色化、集聚化、高端化步伐加快,构筑了“2+3+5”的特色产业体系。即两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业,拥有370多家企业,引进了统宝、华宝、群创等一批龙头企业,手机、小尺寸液晶面板等产品产能世界领先,2010年实现产值410亿元;汽车制造业,基本形成整车、发动机及零部件生产、营销和研发较为完整的产业链,2010年整车产量达到36万台、发动机21万台,上海大众、福特汽车分别实现产值80亿元和110亿元。三大新兴产业:智能电网与电力自动化产业,产品产能、市场占有、技术水平全国领先,建成国家级电力自动化特色产业基地,2010年,总投资100亿元的国网智能电网项目开工建设;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2010年实现产出200亿元,建成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特色产业基地,总投资100亿元的风电产业园、中国高齿、中环光谷等项目加快推进;航空产业,引进了中邮航、中航轻型发动机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省航空动力高技术产业基地。五大现代服务业:软件业,拥有涉软企业160家,2010年软件收入达223亿元;物流业,形成基地物流、港口物流、铁路物流等现代物流形态,建成国内一流的农副产品物流中心,2010年交易额突破158亿元;旅游业,“春牛首、夏田园、冬温泉”三大节庆影响广泛,谷里—横溪精品生态旅游线路初具规模,汤山方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加快推进,建成国家等级景区、旅游示范点24处,五年接待游客1380万人次;高端商贸业全面起步;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发展。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进自主创新,发展活力得到持续增强
各项改革纵深推进。深化企事业单位改革,实施了42家企事 业单位改制。全面开展改制“回头看”工作,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区煤气公司与华润集团强强联合,全力打造区域性行业龙头企业。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新组建日升隆、金安等2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光彩担保公司等为企业服务能力提升;积极推进资本运作,新增上市企业7家,总数达11家,居全市第一。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新组建“四大合作组织”328家,土地流转面积达32.2万亩。民营经济加快发展,2010年末,全区私营企业达1.4万家、个体工商户3.8万户,民营注册资本400亿元,分别是“十五”末的2.2倍、2倍和3.6倍。
创新能力明显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2010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3家,总数达133家,占全市26.6%。按在地口径,2010年实现产值81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9%,处于全省领先。产学研合作得到加强。率先建立驻区高校与政府、企业联席会议制度,与40多家高校院所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五年累计实施高水平产学研项目416个,其中,2010年实施合作项目112个。创新创业人才加快集聚。实施“千百十”人才计划,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及分站24家、企业院士工作站10家,建成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引进了一批国际国内著名研发机构,2010年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技术中心30家,总数达127家。知识产权工作实现突破。2010年申请专利3000件,五年累计达9316件,是“十五”期间的7.3倍,申请量、授权量位居省市前列。五年累计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350项,36家企业参与260多项国家标准制定,新增中国驰名商标7件、中国名牌产品5个。
开放开发成效卓著。开发园区加快转型。江宁开发区产业建设及功能开发取得新突破,综合实力和品牌影响力位居全省开发 区前列,成为全省高端产业、高新技术、高级人才的集聚地,五年累计实现财政收入265亿元、实际使用外资24.5亿美元,占全区总量的52.6%和81.7%,为全区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滨江开发区跻身省级开发区行列,全力推进产业、港口、新城融合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临港产业特色逐步显现。利用外资水平提升。2010年,新批外资企业93个,实际使用外资7.2亿美元,五年累计达30亿美元。累计引进千万美元以上项目327个,35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我区投资了49个项目。外经外贸平稳增长。2010年,外贸出口止跌回升,全区出口创汇36.5亿美元,增长21.7%,五年累计创汇145.8亿美元,是“十五”期间的4.2倍。2010年完成服务外包执行额5.5亿美元,江宁开发区成为中国服务外包城市示范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全面加强,与淮安合作开发的“南北挂钩”项目走在全省前列。加快“走出去”步伐,金智科技、金阳光、寒锐钴业等企业成功赴海外投资兴业。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提升内涵为重点,强化城乡统筹,现代城市形象逐步彰显
城市建设全面加快。坚持规划引领。2010年,编制完成江宁城乡总体规划、东山副城总体规划,实现区域总体规划、重点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形成了“一核三元”的城市空间布局,综合城镇化率达75%。突出副城提升。老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同步推进,东山副城建成区面积达90平方公里,府前、岔路、河定桥、杨家圩等片区改造全面实施,拆迁总面积达300万平方米,老城面貌不断更新;开发区、科学园加快由产业园区向城市新区转变,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强化新城带动。全面加快禄口、汤山、滨江三大新城建设,成为拉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产业集聚的重要载体。汤山新城18.14平方公里启动区加快建设,御庭、温德姆、悦榕庄等一批高端旅游项目进驻,旅游新城特色不断彰显;滨江 新城50平方公里建设框架全面拉开,“三区联动”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禄口新城,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航空制造、航空物流等临空产业特色不断显现。
城市功能全面提升。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突出,2010年,绕越高速、宁杭高速、双龙大道高架等建成通车,全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总里程达388公里,密度居全省前列;火车南站、京沪高铁、宁杭城际、宁安城际等工程加快推进;地铁一号线南延线建成通车,地铁三号线、地铁六号线启动建设,实现与主城快速融入、无缝对接;机场二期、滨江码头加快建设,进一步凸显了江宁大交通枢纽地位。区内交通路网形成体系,东麒路、江宁开发区至滨江连接线、将军大道等主干道全线通车,新改扩建道路100公里,构筑了便捷的区内交通路网体系。市政配套设施日益完善,建成长江引水二期工程,日供水能力达95万吨;实施“川气”引入工程,全区燃气管网总长达800多公里,燃气用户14万户;五年累计建成人防工程58万平方米。城市综合功能不断提升,建成天印公园、竹山文化休闲公园、城中市民体育公园,牛首山、方山环境全面改造升级,成为居民休闲旅游首选。河定桥商贸区、胜太路商业街形成特色,城市商业业态加快调整,大学城商贸配套日趋完善。镇村建设步伐加快,2010年投入13亿元,全面实施20个集镇出新改造,汤山、谷里、铜井、丹阳等集镇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五年建成省市区级新农村示范村115个。建成农村水泥路1980公里,实现农村公交和区域供水“村村通”,达到全省一流水平。
城市管理全面加强。成立了城市管理委员会和督察办公室,大城管机制日益完善。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城市容貌标准,实施分层次、指标化管理。加快推进城管数字化建设,城市管理向信息化、动态化、精细化转变。结合文明城区创建,重点实施道路沿 线、户外广告、渣土车等专项整治行动,市容卫生不断改善。建成压缩式垃圾中转站10座,构建全覆盖的保洁网络,村保洁、街收运、区处理的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更加健全。切实强化交通管理,2010年投资8500万元,在城乡各主要道口设立电子警察、智能卡口,基本实现数字监管城乡全覆盖,交通秩序和安全状况持续好转。
生态环境全面改善。重点工程加快建设。投入近百亿元,实施了8大类66项生态建设工程。建成污水处理厂18座,铺设污水收集管网470多公里,污水日处理能力达33.4万吨。所有街道建成全国环境优美街道。节能减排扎实开展。关闭污染企业187家,250家企业通过循环经济试点、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管理认证。建设秸秆气化站40个,建成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2010年,削减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3281吨和260吨,超额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绿色江宁”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城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5%和43%,宕口复绿194万平方米,江宁开发区、科学园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强化农村环境整治,完成261个村庄环境综合治理,63个村(社区)建成村级污水处理设施,16个村(社区)建成省级农村环境整治示范村。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全面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步伐加快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切实加大投入,全面落实小康建设各项任务,推进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不断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7475元和11108元,比“十五”末增加13268元和4788元。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强化就业保障,加强就业指导、培 训和援助,建成区、街道、社区三级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城镇登记失业率连续五年控制在2.8%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92%以上,率先建成充分就业区。强化社会保障,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均在97%以上,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城乡全覆盖。2010年,新型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达350元,个人报销最高额达18万元,居全市第一。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每月400元和300元,为郊县最高。五年实施征地补偿安臵24456人,落实补偿安臵资金近15亿元。构筑了“以低保制度为基础、专项救助为重点、慈善事业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五年累计专项救助金额达3.6亿元。荣获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全国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达标区称号。强化住房保障,累计建成“三房”面积389万平方米,低收入困难家庭住房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各项社会事业长足进步。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实施一镇一校和高中布局调整,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化。新建中小学校、幼儿园22所,改扩建校舍20万平方米。率先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实施农村幼儿教育提升工程,小学、初中全部达到市现代化小学以上标准和省级示范初中标准。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改革,教师住房补贴一次性补发到位。被评为全国阳光体育运动先进区。健康城市启动建设,完善三级惠民医疗机构网络,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206个,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100%。新建江宁医院门诊综合楼、区卫生应急指挥中心,易地建设区中医院。全面推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制度,减轻群众医疗负担。计划生育率稳定在98%以上,在全国率先建立区、街、村三级全覆盖的人口计生系统标准化管理体系。文体广电事业加快发展,打造了“江宁之春”、“和谐江宁大舞台”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区文化馆建成国家一级文化馆。完成区博物馆新馆建设和杨 柳村古民居一期修缮工程。区档案馆建成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第二轮修志工作顺利推进。村村建有一类标准公共体育场地,区全民健身中心建成使用。广电中心大楼加快建设,有线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基本完成。人民武装和民兵预备役建设不断加强,荣获南京军区国防动员先进区称号。切实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加强青少年教育,妇联、共青团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抓手,转变政府职能,政通人和氛围更加浓厚
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强化。2010年,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继续深化行政制度改革,清理削减行政审批项目,强化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服务,行政审批效率不断提高。推进电子政务、权力阳光建设,实现行政审批事项网上运行。大力推进机关标准化建设,被确定为首个国家级区级机关公共服务标准化示范区。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对政府重点项目、重点领域的审计和监察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推进。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人民政协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建议提案办成率连续五年保持80%以上、满意率100%。建立了政府常务会邀请区人大、政协领导参加制度,做到重要决策事前参与、事中监督、事后评议。法治化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法治江宁”建设的特色模式。广泛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同步推进社区矫正、帮教安臵、法律援助等工作。大力开展违法用地整治,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益。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成功开展社区村(居)委会换届直选。强化统战工作,积极开展侨台事务,发挥工商联作用,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成效。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以文明城区创建为主线,以提升公共文明指数为抓手,扎实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市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区级以上文明村(社区)、五好文明家庭分别占总数的84%和20%,190家单位获得区级以上文明行业、单位和机关称号。
社会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2010年,全面开展“三项排查”工作,建立地理信息数据库,完善数字化和长效化管理机制,安全生产治理力度加大。强化“平安江宁”建设,增强社会治安防控能力,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达98%以上。江宁“大信访”模式在全市推广,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强化价格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米袋子”、“菜篮子”供应,建成全省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示范区。强化企业工会建设,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强化社区建设,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平均面积达903平方米,社区公共服务站实现全覆盖。建成省、市级和谐示范社区114个。着力加强无物业管理小区常态化管理,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
各位代表,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历届区委区政府打下的坚实基础,是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跃升的平台。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驻区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江宁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奋斗的历程难以忘怀,发展的经验弥足珍贵。回顾五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
必须坚定不移优化产业结构,走一条产业转型之路。五年来,我们始终把“高轻优净”作为产业导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发展汽车、新能源、智能电网等现代产业,着力打造极具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坚持产业聚集、项目聚焦、技术聚核,重点 引进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着力打造极具竞争优势的高端产业;坚持大项目带动战略,重点瞄准跨国公司和大企业、大集团的龙头型、旗舰型项目,着力打造极具规模优势的主导产业,为江宁赶超先进,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开放开发,走一条园区带动之路。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开发园区作为转型发展的主平台、创新发展的主阵地、跨越发展的主战场。坚持工业化与城市化“双轮驱动”,提升园区发展层次,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主要支撑;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提升园区产业能级,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转型的主要载体;坚持创新与投资“双轮驱动”,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成为增强区域内生动力的主要引擎。开发园区是江宁的特色所在、优势所在,也是潜力所在,必将为江宁新一轮科学发展发挥重大的支撑和带动作用。
必须坚定不移建设生态文明,走一条绿色发展之路。五年来,我们始终把生态建设放在突出位臵。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投入巨资,创建全国生态区,使生态环境成为江宁的重要品牌;正确处理规模与质量的关系,既要扩张规模,更要提升质量,提高项目准入门槛,淘汰落后产能;正确处理眼前与长远的关系,既要造福当代,更要造福子孙,加快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内涵式、集约化转变,低碳经济、绿色发展等理念已成为共识。
必须坚定不移促进民生改善,走一条和谐发展之路。五年来,我们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根本追求。按照“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的目标,落实“五有”要求,做到“标准更高、范围更广、进度更快”。每年落实一批扶贫致富项目,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每年实施一批为民办实事工程,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每年建设一批社 会事业项目,公共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形成了文明和谐的良好局面,为江宁新一轮发展凝聚了强大合力。
在全面总结“十一五”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经济规模总量与苏南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还需大力提高,经济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服务和产学研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农村经济实力较为薄弱,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城乡统筹任务艰巨;基本公共服务配臵还不均衡,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有待进一步改善。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在“十二五”期间引起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十二五”发展展望
“十二五”是江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推动发展新跨越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当前,国际国内经济都处于危机后的大调整时期,孕育着全球范围的科技和产业新突破,有利于我们承接高端产业,加快产业升级,但对我们的创新能力、承载能力带来严峻考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强,特别是资源管控力度加大,有利于形成转变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但对我们执政能力、驾驭能力带来重大挑战;长三角地区发展成为国家战略,宁台合作不断深化,有利于我们更多地吸纳优质要素,扩大对外开放,但也会面临更加激烈的区域竞争;青奥会即将在南京举办,国家和省市在江宁周边布局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有利于我们加快城市发展,巩固提升大交通枢纽地位,但对于我们的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危机意识、紧迫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定信心,抢抓机遇,锐意创新,扎实苦干,圆满完成“十二五”各项目标任务,再创新的辉煌!
按照区委的工作部署,“十二五”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转型跨越,产业推动、民富区强,新城带动、生态乐居,园街联动、城乡一体“四大行动战略”,推进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努力保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十二五”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2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470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五年倍增。同时确定“两步走”的目标,即到2014年南京青奥会举办之时,率先在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到“十二五”末,综合实力全面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着力打造南京生态乐居现代品质新城、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长三角大学科教创新园区,努力把江宁全面建设成为创新型、国际化、幸福乐居的生态品质新城区。
实现上述目标,要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加快转型升级,打造产业高地。进一步完善产业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着力构建“高端化、规模化、低碳化、集群化”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强做优支柱产业,重点打造智能电网、无线通信、汽车、新能源、现代物流等一批千亿级和软件、航空、旅游休闲、新型显示及新材料等百亿级产业集群。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40%。
强化科技引领,打造创新城市。加快创新载体建设,重点推进东吉谷、无线谷、智能谷等创新平台,五年建设“三创”载体1000万平方米;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在智能电网及电力自动化、无线通信、新能源技术等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较为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成为长三角技术创新之城和高新技术产业最密 集的区域之一。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5%。
提升现代功能,打造品质新城。坚持全域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打造现代化、开放式城镇体系,全面建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把江宁建设成为综合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极具亲和力、吸引力和美誉度的南京新城区。东山副城加快旧城更新改造,大力发展城市型经济,成为南部新城的现代化标志区;新城、新市镇提升形象,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
突出以人为本,打造幸福之区。坚持富民优先,大力发展富民创业合作社,大幅增加居民收入和财富积累,不断改善民生条件,让发展成果广泛、均衡地惠及全民。全面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70%以上,完善社会保障,加快社会保险城乡并轨步伐,使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快乐、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各位代表,机遇难得,稍纵即失;蓝图宏伟,贵在践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只要我们继续保持抢抓机遇的锐气、砥砺奋进的勇气、争创一流的志气,就一定能够实现江宁发展的新跨越,书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
全面做好二〇一一年工作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是“十二五”发展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两个率先”的承启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
按照“十二五”规划要求,2011年工作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着力强化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着力推进城乡统筹,提高协调发展水平;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着力加强民生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新一轮科学发展中勇当领跑者、实现新跨越。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议201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1)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2)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1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其中工业投入增长20%;(4)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5%;(5)地方外贸出口增长1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7)民营经济注册资本增长2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9)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10)化学需氧量削减1430吨、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138吨。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
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努力在调整中抢占制高点,在转型中提高竞争力。
着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落实支柱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倍增、现代服务业提速三年行动计划。以规划为引领,项目为支撑,加快产业升级。一是壮大支柱产业。重点推进上海大众B级车、中国高齿、中环光谷等重大项目,加快中电新能源、协鑫太阳能等重点项目建设。今年,汽车整车产量突破40万台,实现产值380亿元。二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智能电网、无线通信、航空动力、新型显示及新材料等产业。加快国网科研产业基地、协鑫OLED、金城航空发动机、迈瑞医疗等项目推进,无线谷一期工程建成运营。三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软件及服务外包、现代物流业、旅游、高端商贸等现代服务业,今年,软件业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物流业务收入280亿元,建设五星级酒店5家,旅游接待游客800万人次。建筑业开工、竣工面积分别为1400万平方米和800万平方米。四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新增高效农业种植面积4万亩、设施栽培面积3万亩。台湾农民创业 园拉开10平方公里产业园区框架。启动长江堤防提档升级工程,用两年时间,投资10亿元,对19.2公里主江堤进行路、堤、景为一体的高标准、综合化改造。
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全年实施427个重点产业项目,总投资1165亿元,其中,当年投入超亿元的重大产业项目100个;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持,加快智能电网、无线通信产业重大项目推进;加大发展创新型经济投入,新引进风创投基金公司3家,设立2亿元政府引导基金,力争引导社会创投资金10亿元以上;加大企业技改投入,在资金扶持、融资担保、人才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全年技改投入占工业投入比重达30%以上。
着力推进集约节约发展。不断推进工业规模化,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0家,实现产值增长20%以上;不断强化节能减排,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完成40家企业循环经济试点和清洁生产审核;不断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水平,工业项目投资强度比上年提高20%,工业用地亩均税收和亩均产值比上年提高25%。
二、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打造区域竞争新引擎
着力建设创新型城区,大力培育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加快引进高素质人才,增强核心竞争力,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之路。
以更高起点建设创新载体。设立智能电网产业发展资金2亿元。建设国内首个智能电网专业孵化器,今年建成一期20万平方米,争创省级智能电网孵化基地。加快清华启迪科技园、东山科创园等创新平台建设,强化与麒麟科技创新园的规划、产业、项目对接。全年新开工“三创”载体面积200万平方米,竣工100万平方米以上。以更大力度促进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政府引导、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为依托的政产学研合作,组织各类对接活动20场,建立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和产学研战略联盟15家,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00项、重大产学研项目20项。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产业技术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领域拓展。
以更快速度壮大创新主体。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计划,新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60%。全年新建各类企业研发机构和技术中心25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5%。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标准化战略,培育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0家,专利申请量3000件,其中发明专利900件、专利授权量1500件。培育上市后备企业20家,扶持3家企业上市。
以更好环境吸引创新人才。打造江苏“人才特区”和国家“千人计划”基地区,创建海外留学归国人才创业基地,在更大范围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构筑人才新优势,全年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00名以上,其中海归创业团队不少于20个,入选国家“千人计划”5人。建设人才公寓1000套,全区用于人才发展各类专项资金不低于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
三、实施城乡全域统筹,打造现代城市新形象
以全域统筹的理念谋划空间布局,以完善功能、拓展空间、提升形象为重点,加快城市化、城乡一体化步伐,打造生态乐居的现代新江宁。
进一步提升城区功能。加快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服务京沪高铁、宁杭城际、火车南站、地铁三号线等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完成205国道、104国道江宁段改扩建工程和大谷路西延工程,全面实施122省道改扩建工程。新建将军路与宁丹路连接线、龙 眠大道南延线工程,改造东麒路与宁杭高速互通,完善“内成网、外成环”的立体交通大格局。加快城市中心区建设。完成东山副城控规调整,提高中心区的城市设计水平。梳理优化交通路网,加强南北向交通联系,启动建设宏运大道东延、文靖路东延等一批新建道路,实施湖山路等21条道路改造工程。加快旧城改造力度,启动竹山村、湖西村地块拆迁。实施府前三期、凤凰港、杨家圩等片区城市综合体开发建设,建成城市展示中心等一批功能项目,建设10个街心公园,实施外港河、中心河景观带和杨家圩景观改造。加快新城建设。汤山新城启动建设省级旅游度假区,欢乐水魔方、中国盒子等7个项目开业运营,悦榕精品酒店、国际健康养生中心等8个项目开工建设。禄口新城抢抓禄口机场第二航站楼及第二跑道建设重大机遇,高标准做好城市建设规划,拉开新城建设框架。滨江新城加快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综合体项目开发,启动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园”。
进一步加快新市镇建设。加大集镇出新改造力度,推进原建制镇出新,确保全面完成。推进谷里、横溪市级特色名镇创建工作。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农村水泥路改造260公里,改造危桥15座。强化村级经济建设,加大薄弱村帮扶力度,创新帮扶方式,全区村级可支配收入全部超过100万元。加快新农村建设提档升级,创建区级新农村示范村15个。
进一步优化城乡环境。启动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实施“蓝天、清水、绿色、宁静”四大工程,启动开发区南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建设;开展区域污染防治,空气优良天数达85%以上;新增绿化造林面积8000亩,新增绿化面积30万平方米,建设绿化村庄100个。加强城市管理,以建设智慧城市为目标,实现数字化和网格化管理,建成水、电、气、通信等管网地理信息系统及总调度系统。改进城市导向系统,全面实施智能交通工程,完成公共自 行车智能服务系统和智能公交二期工程。新辟公共停车面积40万平方米,配建地下停车面积6万平方米。
四、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持续发展新活力
坚持以开放促转型,以改革增活力,全面加快国际化步伐,提升对外开放合作层次,增强可持续发展动力。
加快园区转型发展。实施开发区“二次创业”,启动实施上秦淮生态新市镇和东吉谷等建设。加大开发区、科学园一期“退二进三”、“腾笼换凤”力度,完成15家企业臵换工作,促进园区精致化、节约化发展。推进百家湖商贸区建设,全面提升完善城市中心区综合功能。滨江开发区全力推进“四大板块”的功能开发,构建“五园一城”产业发展格局,新建5个5000吨级泊位,形成年吞吐量1000万吨的运营能力。
深入拓展开放合作。着力提高外资利用水平,积极开展产业链、价值链招商,坚持优化结构、拓宽渠道、提高质量,全年引进千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70个,其中1亿美元以上项目5个,力争10亿美元以上项目1-2个,引进10亿元以上内资项目10个。加快“走出去”步伐,鼓励有条件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投资、海外工程承包和对外贸易,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编制五年援疆计划,启动建设新疆伊犁特克斯县援助项目,促进援疆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深化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街属集体企业改制,全面完成区属企业改制任务。完成街道机构改革。加快农村改革步伐,启动“万顷良田”试点工程,实施自然村搬迁和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盘活国有资产,提高保值增值能力,发行企业债券12亿元。
五、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形成协调发展新格局
始终把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臵,实施充分就业、百姓安居、社会救助等十大民生实事工程,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着力提高就业和富民水平。以深入推进“四业富民”为重点,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万个,推荐城镇人员就业1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万人次,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农村零转移”家庭。大力开展就业创业培训与服务,积极培育创业带头人,扶持劳动者创业,新增私营企业1500户、个体工商户4000户。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下,特困家庭大中专毕业生首次就业率达100%。
着力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优质教育,切实增加优质教育资源,建成天印高级中学、东山外国语学校,新建将军山小学,易地新建示范幼儿园。实施争优创建工程,创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发放幼儿园助学券,做好生源地贷款,确保困难家庭助学贷款应贷尽贷。扎实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启动南医大附属三甲医院建设和江宁医院二期扩建工程,完成区新中医院主体工程。全面完成健康城市指标,启动健康城市“细胞工程”。稳妥推进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工作。初步建立城乡一体的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模式,实现人口信息管理全覆盖,计划生育率稳定在98%以上。推动文体事业发展,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扩大品牌文化活动知名度。实施杨柳村“九十九间半”古民居二期修缮及环境整治工作,区博物馆(东晋历史文化博物馆)对外开放,完成广电中心主体工程。积极做好青奥会承办项目的筹备工作,举办区第六届运动会。
着力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基金标准提高到420元,实现愿保尽保。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城镇职工医疗和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8%以上。逐步提高农村集体土地被依法征用后的失地人员保障标准,适时调整城市、农村拆迁补偿标准。积极推动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管理活动,新建 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58个。建成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拆迁安臵房150万平方米以上。新建3个街道残疾人托养中心,30个残疾人康复站(点)。
着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巩固提升文明成果,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导向,深化系列主题教育。全力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强化维护稳定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维护群众利益,确保安全稳定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继续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深入推进大防控体系建设,筑牢维护社会平安稳定的坚固防线;着力强化社会管理,认真做好流动人口的教育、管理与服务;全面落实安全生产监管措施,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争创国家级药品安全示范区,为江宁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新水平
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目标,政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以职能转变为核心,完善制度、创新管理、锤炼作风、提升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依法行政上水平。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及时办理各类建议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以及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和建议,高度重视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深入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严格行政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健全行政监督机制,推进政务公开,完善重要事项市民听证会制度,保障市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加强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推进网上办公、联审联办,提高办事效率。
创新观念求突破。加快建设学习型政府,坚决防止思路僵化、能力退化、知识老化,着力解决好新形势下的“知识瓶颈”和“本领危机”问题,不断增强服务能力、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推动各级各部门聚焦中心,直面挑战,敢于负责,善于突破,走出一条创新发展的新路,不断开创江宁科学发展新局面。
勤政廉政抓落实。切实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政府公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坚持深入基层,联系群众,倾听民意,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落实廉政责任制,推进信息化惩防体系建设。加大对政府投资项目、重大工程项目和涉及民生专项资金的审计监察力度。坚决压缩行政开支,公务购车用车、公务接待和因公出国(境)等费用实现零增长。
各位代表,江宁新一轮发展征程已经开启,让我们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奋发进取,扎实苦干,为建设富裕和谐的新江宁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组织文化案例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 浅析锦江集团企业文化
一、案例简介(对案例的认识):
上海锦江集团是一个以饭店为主体的多元化涉外集团,有中国特色和锦江风格的《锦江集团饭店管理模式》是锦江集团宾馆文化的显著标志。
1、在赶超世界先进管理水平上,锦江是中国唯一榜上有名的。
2、“利”在“义”面前淡化,这在锦江有着深厚的基础。
3、视政治任务为第一,视社会效益为第一。“锦江”的全方位服务不公是方法、程序和标准,更是服务意识和服务道德,与社会主义精神紧紧相连,注重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
4、“锦江”的文化气息流着中国传统,注重饮食的饭店文化。
5、吸收外国先进管理方法与经验,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6、全方位服务——锦江模式的核心。
二、分析目的分析企业文化在持续发展的企业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文化变革进行组织变革和流程再造。
三、问题与分析
A、锦江集团在建设“锦江模式”的企业文化过程中,有哪些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是否还存在不足?
分析:锦江集团在建设“锦江模式”的企业文化过程中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我认为主要是:
一、在认真总结经营管理理论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吸收外国科学的管理方法,编写了《锦江集团饭店管理模式》,她是锦江集团宾馆文化的显著标志。对一个能体现企业文化的纲领性文件的起草,如能作为一个文化建设的过程,让全体员工共同参与起草企业纲领,就能促使企业上下对企业的使命、追求、核心价值观达成共识。这是因为:
1、企业要走向持续成功必须在文化层面上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要寻求持续存在的依据,即重新思考和确立企业的使命追求、愿景和核心价值体系;二是企业家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要完成战略性的系统思考。《华为基本法》、《白沙文化发展纲要》等企业文化纲领的起草,就是要研究和确立企业的使命和追求以及未来的发展战略轨迹,确立核心竞争力,为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文化依据。
2、对于高速成长的企业,如何实现高层领导或管理者与中层、基层人员之间有效沟通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这就必须建立一个共同的语言体系——企业文化的传递系统。起草企业文化纲领实际上也是寻找一个传递系统,一个共同语言系统,促使企业上下对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达成共识,从而形成面向未来的凝聚力。
3、组织变革与流程再造的本质是文化变更,起草企业文化纲领是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组织变革与文化创新的过程,更是员工自我超越的过程,它需要全体员工为之贡献心智。
4、根据国情和企业的自我情况,构筑企业文化。以前有许多企业请麦肯锡等大牌顾问公司来设计企业文化,但最后还是一团糟;这就是外国人不一定懂得中国文化,员工未参与起草,对新来的文化缺乏同质感甚至产生抵触情绪。锦江集团能“拿来”,并一起来“揉面”,其乐无穷,使企业文化理念与行为紧密相连,这样建立的企业文化才成功。
5、起草企业文化纲领就是要确立企业的公理系统。将企业的目标追求与员工的目标追求统一于企业的使命追求与战略,从而内生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牵引与约束机制;即使是多元化、分权管理,也不会分心。
6、兰德公司、麦肯锡公司等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研究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是: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注重:一团队协作精神,二以客户为中心,三平等对待员工,四激励与创新。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有直接推动作用,反之则会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美国安然公司失败的原因是败在企业文化上——“畸形公司文化+媒体推波助澜=毁灭”,文化不能照抄照搬,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是偷不走的,它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锦江集团的全方位服务、规范化管理和继承、借鉴、创新锦江模式,都是企业文化的一个表现,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其不足的地方我认为主要有:
1、企业文化中政治使命太强,强过一个企业本来使命:以盈利为目的,再来报效社会。如果一个企业不积累更多资本,持续发展,那哪来为国家创利,解决就业和从而提高企业和国家的威望——总不能看到一个所谓现代企业还要国家扶持吧,尽管锦江集团发展还是很好,但由于我国过渡的体制还制约着锦江的发展——视政治任务为第一、视社会效益为第一,在锦江已成为一种传统,成为锦江集团宾馆文化的一部分——这个担子很重,也非自已能解脱。
B、如何在当今的中国现代企业建立并培养适合于组织发展的企业文化? 分析:其实,这个问题在以上分析中已基本阐述,这里不妨再整理一下。有人说,21世纪的企业竞争是人力资本的竞争。2002年出席国际人力资本论坛的跨国公司高官员一致认为: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是网罗人才、留住人才的制胜法宝。事实上,成功的中国企业也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中信号集团董事、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董事长姚进容说,中信集团有一套根深叶茂的企业文化,就是“爱国敬业,开拓创新,以人为本”这个企业文化就是倡导善待人才、培养人才,以此让资本给企业最大回报。中国企业要建立并培养适合于组织发展的企业文化,我认为主要要做好如下几点工夫:
一、企业要走向持续成功发展必须在文化层上解决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要寻找持续存在的理念依据,即重新思考和确立企业的使命追求、愿景和核心价值体系;二是企业家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要完成战略性的系统思考,确立核心竞争力,为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文化依据。
二、加强沟通,消除沟通障碍。这就必须建立一个共同的语言系统,即企业文化的传递系统。起草企业的发展规划、公司基本规章制度等企业文化纲领实际上也是寻找一个传递系统、一个共同语言系统,使企业上下对企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达成共识,从而形成面向未来的凝聚力。
三、组织变革与流程再造的本质是文化变革。起草企业文化纲领是全体员工共同参与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组织变革与文化创新的过程,更是员工自我超越的过程,它需要全体员工为这贡献心智。
四、企业文化理念与行为应一致。企业文化纲领的起草重在过程,重在使企业的文化生根落地,而不仅仅是拿出一个时髦的文本,它要企业文化渗透到制度建设、流程建设以及员工的行为规范的过程中去,并把制度建立在心理契约的基础之上,使员工行为从他律走向自律(按老说法:员工是企业的主人,员工要树立主人翁意识),使企业进入组织管理的最高境界——文化管理。
五、确立公理系统。起草企业文化纲领就是要确立企业的公理系统,将企业的目标追求与员工的目标追求统一于企业的使命追求与战略,从而内生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牵引与约束机制。
六、通过企业文化留心。优秀人才只有融入企业文化才能如鱼得水。优厚的待遇无法弥补由于自身价值无法实现所带来的心里缺憾,人才只能走了。所以企业不单要靠待遇留人,还要靠企业的发展留“心”,文化留“心”。
七、企业家境界提升与权利智慧化。许多民营企业家之所以不能成为产业领袖,就是在于企业家本身的追求与抱负不是产业领袖的心态,而是一种盲目自大、名流心态。企业真正要转型,企业家必须提升自己的境界、抱负、追求,同时要开放权利结构,只有开放权利结构,才能真正吸纳人才,真正使职业经理人发挥作用并促使职业经理阶层的形成。企业文化纲领的起草过程就是企业家境界提升与权利智慧化的过程。
八、重塑企业文化。计划经济体制时代形成的文化对企业的影响最大,造成的障碍也最大,企业要跳出计划经济思想的桎梏,就要重塑企业文化。
九、战胜自我。企业进行文化继承与创新的头号敌人是习惯的思维方式,漠视变化,不愿意改变自己。在新经济时代,成功往往意味着失败,因此在起草企业文化纲领文化过程中首先要思考三个最基本的问题:第一,企业为何会成功,过去的成功依靠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第二,在未来的发展中企业将面临什么样的挑战与机会,过去成功的要素中哪些要素能帮助企业持续成功,哪些会成为企业持续成功的障碍?第三,企业未来的成功靠什么,企业的文化哪些是要继承的,哪些
是要创新的,当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企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时,我们如何进行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十、还要重视企业文化。兰德等公司发现:世界500强成功的原因,就是善于给他们企业文化注入活力,他们对公司的核心准则、企业价值观遵循始终如一,这一理念可以说是世界最受推崇的公司得以成功的基石。他们重注重相互关联的四点:团队协作精神,以客户为中心,平等对待员工,激励与创新。
好的文化对企业经营有直接失去作用,反之则会产生巨大负面影响,所以企业文化也要健康发展,才能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组织行为学案例分析举例:大连三洋制冷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
大连三洋制冷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
主管大连三洋制冷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王东经理曾告诉我们:企业管理对企业来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如何做好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基本建设。对于企业文化建设而言,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它不是自发产生的,大连三洋制冷有限公司在成立伊始时,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的公司经理肖永勤,就把企业文化的建设作为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基础建设。
公司刚成立时,人员来自社会各个方面。有的公司员工是下岗后被招聘来的,有的是应届大中专毕业生;还有的是国有企业派来的技术和管理骨干。他们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行为规范,也有着不同的价值理念。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我们公司的管理走上正轨呢?当时我们借鉴了国有企业中被实践证明了的一些有效的管理经验,也借鉴了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就是说做好企业文化建设。
首先,公司针对方方面面不利的因素,开始注重制度文化建设,并设定了严格管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创世界一流企业的方针和目标。通过我们的严格管理,规范了员工行为,使公司员工把公司制度变成自觉的规范,进而统一到我们共有的价值取向上来。
在价值取向的建设当中,我们公司在成立时就设定了把贡献人类和地球,优化地球环境和照顾人民生活,以及公司的经济发展和我们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的发展,要和社会环境共存,以及企业要和顾客利益共存,企业要和劳动者共存这样一些价值观念。通过我们的培训要在教育和规范大家的行为基础上,把公司共有的价值观念,融入到我们的管理和工作中去,使我们员工的价值观念达到一致。
如何把我们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在合资企业中得到实施呢?这就离不开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它既是我们一个管理基础,又是我们企业管理的一个灵魂。我们员工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立足于岗位自我管理,立足于岗位的自我改善,有效的实现了个人的价值。把个人的价值和个人的发展,有效地融入到公司的发展当中去。我们公司也把立足岗位自我改善这项活动和ZD小组无缺陷活动和促进这些活动的开展,都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以实施和推广;把公司员工立足自我改善作为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在我们生产现场,两万多平方米的生产面积,165名生产工人当中,没有一个质量检查员,完全依赖于我们一种质量体系的有效运行。员工的高质量意识和我们企业文化的运行,使得我们的员工在我们的生产过程中,成为质量管理的主体。他们是生产者,又是我们产品质量保证者和确认者。我们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也建立了使我们的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有效运行。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员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得到了较好的培训,提高了员工的素质,这就实现了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人本管理有效循环。通过我们企业的文化建设,进而能够带动起我们企业生产的高效率,产品的高质量,服务的高水平,企业的高效益,进而我们还要回归到员工的高收入上。这是对我们员工价值的一个充分体现。通过几年来的运行,特别是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已和美国有关学者所介绍的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它都离不开企业的文化。三洋公司近几年的发展充分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问题:结合本案例说明应如何进行组织文化的建设?
案例分析提示: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做好组织文化的建设工作,是一个组织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保障。组织文化建设,它既是组织管理的基础,又是组织管理的灵魂。有了组织文化,员工就可以在组织的整个管理过程中立足于岗位自我管理,立足于岗位的自我改善,有效地实现个人的价值;把个人的价值和个人的发展,有效地融入到公司的发展当中去,同组织的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组织文化,主要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在企业中通常称它为企业文化。
大连三洋制冷公司的企业文化从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三个层面上,把企业的价值观念、组织信念、组织目标、规章制度、职业道德、组织情感等要素很好地结合起来,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合资企业文化,并使其具有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创新功能和辐射功能。他们通过企业文化建设,使质量管理体系得到有效运行。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员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得到了较好的培训,提高了员工的素质,这就实现了企业实施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人本管理有效循环。
大连三洋制冷公司成功的企业文化建设例子告诉我们,要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领导者重视、调节和控制。如公司经理肖永勤,就把企业文化的建设视为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基础建设来抓。②领导者对重大事件和企
业危机的反应。③领导者进行详细的角色示范,教育和培训。如使员工在立足岗位自我改善这项活动和ZD小组无缺陷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④合理制定与实施分配报酬和提升的标准。⑤科学合理地制定招聘、挑选、提升、退休和解聘职工的标准。大连三洋制冷公司在刚成立时,就注意到了企业挑选新成员是内化和渗透文化最核心的一个方面,而且也是最有效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