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农业厅2007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A7

时间:2019-05-14 17:3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农业厅2007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A7》,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农业厅2007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A7》。

第一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农业厅2007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A7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7〕73号 【发布日期】2007-07-23 【生效日期】2007-07-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农业厅2007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意

见的通知

(豫政办 〔2007〕73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省农业厅制定的《2007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七月二十三日

2007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意见

(省农业厅 二○○七年七月六日)

为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顺利实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农业部、财政部等6部门《关于做好2007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农科教发〔2007〕1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提高农民转产转岗就业技能为重点,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原则,加大工作力度,提高补助标准;完善管理制度,狠抓培训质量;创新工作机制,强化项目监管。通过公平竞争和有效激励,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和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积极性,促进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目标任务

2007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6万人,结业率达到100%,转移就业率达到90%以上,转移就业的单位必须用工规范、职业稳定、工资收入有保证、就业环境好,省外单位月工资不低于700元,省内单位月工资不低于500元,劳动合同期限不低于6个月。

三、任务分解

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指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阳光办)根据各地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培训转移工作开展情况、资金安排情况等,研究确定了2007年各省辖市和重点扩权县(市)的培训任务。

四、培训对象、时间和内容

(一)培训对象。必须是具有农村户口、年龄在16周岁以上、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劳动的劳动力或普通初、高中毕业回乡青年。

(二)培训时间。培训时间原则上为20―180天。对已培训结业的,其培训时间达不到20天的(最低不低于15天),县阳光办要按月填写《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短期培训班备案表》,并与《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进度月报表》一起报省辖市阳光办,省辖市汇总核实后报省阳光办备案。

(三)培训内容。职业技能培训仍以目前用工量大的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焊工、计算机应用、驾驶与维修、服装缝纫与加工、建筑装饰、餐饮旅游服务等行业技能培训为主,同时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地方特色产业、农村服务业等相关技能培训,引导学员就地就近转产转岗就业。要充分发挥建筑行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多的优势,鼓励建筑行业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承担阳光工程培训任务,积极开展建筑类专业技能培训。

五、资金安排

(一)培训补助资金。培训补助资金用于阳光工程的学费补助。今年共安排资金1.23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扶持6500万元,省级财政配套3200万元,省辖市、重点扩权县(市)财政配套2600万元。

(二)培训补助方式和标准

1.全省统一实行发放培训券的形式对学员进行补贴。培训券实行实名制,不得转让。培训券以省辖市为单位统一印制。

2.具体补助标准依据培训成本,对不同工种、不同培训时间的培训实行差别补助。原则上以省辖市、重点扩权县(市)为单位,在培训补助资金限额内按以下标准执行:培训时间20天补助150元,30天补助200元,60天补助300元,90天补助400元,120天补助500元,150天补助600元,180天补助700元。耗材多的培训专业和工种可在上述基础上由省辖市、重点扩权县(市)阳光办酌情提高补助标准。

(三)工作管理经费。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省、省辖市、县(市、区)根据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需要,分别安排一定数量的工作管理经费。

六、强化项目监管

2007年为阳光工程项目监管年。各级阳光办要在继续落实好阳光工程有关制度的基础上,创新机制,加大力度,切实加强项目监管。

(一)上好“第一节课”。省辖市、县(市、区)阳光办要在严格执行项目监管五项制度(公示、第一节课、月报、台账、检查验收)的基础上,把上好“第一节课”作为加强项目监管的重要环节切实抓好。在培训班开班第一节课上,省辖市、县(市、区)阳光办的工作人员必须到班,讲解国家实施阳光工程的重要意义和项目实施有关要求;省辖市、县(市、区)阳光办、财政等部门要共同核实学员身份,检查招生简章,将培训券直接发放到学员手上,告知学员培训券的金额,介绍培训券的使用方法。

(二)明确监管责任。省阳光办主要负责培训任务控制指标的分配,督促基层阳光办落实项目管理制度,并对基层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省辖市阳光办负责监管市属培训机构、发放管理培训券和督导检查所辖县(市、区)的工作。县(市、区)阳光办负责辖区内培训机构的监管,严把招生关、培训质量关和转移就业关。在每个培训班次第一节课、随堂抽查、检查验收等重点环节,省辖市、县(市、区)阳光办和财政部门工作人员要同时到场,并填写《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监管登记表》。财政部门负责资金兑付及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资金报账制度。培训机构对培训质量和转移就业负责。各级阳光办要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三)实行动态管理。为调动各地和培训单位的积极性,对2007年培训任务以省辖市和重点扩权县(市)为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即省对各省辖市、重点扩权县(市)实行指令性计划,省辖市对县(市、区)、县(市、区)对培训机构不下达指令性培训任务,采取事后确认的办法,依据各县(市、区)、培训机构实际完成的培训任务来核定其所需的培训券,即培训机构招生一批,申报一批,省辖市、县(市、区)阳光办审批后确认一批。各省辖市、重点扩权县(市)阳光办在培训任务完成和培训券发放完的当月,通知所有培训机构停止阳光工程招生。如在12月确有超出计划的可使用下年的指标;如在12月前仍未完成的,其培训券节余到下年使用。省辖市财政部门依据培训券的发放数量将资金拨付到县(市、区)财政。

(四)开展管理评价。省阳光办将依据各地工作进展、信息报送、宣传报道、存在的问题等,对各地阳光办开展管理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将在下年初公布,并将评价结果与年度任务和资金安排直接挂钩。

七、确保培训质量

(一)继续实行订单培训。用工量大的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焊工、计算机应用、驾驶与维修、服装缝纫与加工、建筑装饰、餐饮旅游服务等行业的培训,继续坚持订单培训,确保培训后的学员能够充分就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的培训要紧紧围绕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用工单位的需求,签订用人订单,确保充分就业;地方特色产业的培训也要坚持订单培训的原则,既可采取培训机构与企业签订就业合同安置学员就业的方式,也可采取企业与学员直接签订产品订单的方式。

(二)筛选优质培训基地。在方便学员培训和不增加学员负担的前提下,重点筛选那些设施较好、师资和职业介绍能力较强的培训机构作为培训基地。要根据培训任务完成情况,以培训质量和就业率为标准,建立培训基地的进退机制。省阳光办对各地上报的培训基地审核后在河南农业信息网上进行公示,并报全国阳光办备案。

(三)加强引导性培训。各地要通过集中办班、发放资料和利用广播电视等形式,做好引导性培训工作。承担阳光工程任务的培训单位要对每个学员开展不少于8个课时的引导性培训,内容要涵盖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安全生产和艾滋病防治等方面的内容。要把防治艾滋病知识作为引导性培训的重要内容,培训到每个阳光工程学员。全国阳光办编印的《农民进城务工读本》要作为引导性培训教材,免费向学员发放。

(四)优化专业结构。各地要继续引导和鼓励培训机构把那些技术含量高、市场紧缺、就业收入高的专业作为今后培训的重点;要限制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培训,该专业原则上培训人数不能超过10%。(五)打造劳务品牌。各地要把打造劳务品牌作为提高培训质量、促进转移就业的重要措施来抓,通过打造品牌,提升形象,吸引生源,扩大规模,占领市场。

(六)加强质量考核。各地要把阳光工程培训质量考核作为监管的重要内容,制定培训质量考核办法,加大培训质量的考核力度,着重考核结业率、就业率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要加强培训班的教学管理,鼓励学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施阳光工程,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承诺办好的十件大事之一。各级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要把实施阳光工程列入议事日程,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各有关部门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基础上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级阳光办特别是县级阳光办要进一步充实力量,加强队伍建设,严格履行职责。为强化工作责任,省政府将同省辖市政府、重点扩权县(市)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年度考核。各地也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一级向一级负责,逐级落实责任。

(二)严格资金管理。各省辖市、重点扩权县(市)要按有关要求,确保配套资金足额到位。有条件的地方要不断加大投入,扩大培训规模,提高补助标准,降低农民的培训成本。各地要按照《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严格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对弄虚作假套取财政补助资金、擅自改变资金用途、挤占挪用或造成资金损失的,将严肃查处,并追究项目承担单位和相关人员的责任。要加强对培训单位收费的管理,培训单位的收费标准既不能超过财政、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也不能高于当地同类培训平均收费标准。

(三)加强督导检查。要切实加强对阳光工程实施工作的督导检查。省阳光办每季度要对省辖市和重点扩权县(市)阳光工程实施工作组织1次抽查,省辖市阳光办每季度要对各县(市、区)阳光工程实施情况进行1次全面检查,检查和抽查将采取明查暗访、随机抽样、直接走访学员或学员家庭等方式进行,并将检查和抽查结果在全省通报。省、市、县三级阳光办要充分利用河南省阳光工程信息监管系统,定期直接同用人单位和学员联系,了解培训和就业情况。

(四)严格奖惩措施。对于工作规范、监管得力、成效显著的地方,省阳光办要增加其下年培训任务和补助资金;对监管不力、出现问题的地方,要减少其培训任务和补助资金。对擅自改变资金用途,挤占、挪用、套取财政补助资金的培训机构,除追回违规项目资金、取消其阳光工程培训基地资格、3年内不认定为培训基地外,对相关责任人要依法进行处理。对发现问题缓报、瞒报、不报,或由于监管不力造成重大损失的,以及与培训机构联合套取阳光工程资金的县级阳光办,要按照农科教发〔2007〕1号文件的有关规定,严肃查处。(五)转变工作作风。各级阳光办和项目管理人员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农村、培训单位和用人单位,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查找和解决转移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级阳光办要对管理干部进行培训,提高其政策水平和管理能力;要主动组织培训单位与用人单位签订用人订单,在培训单位与用人单位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要利用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和整理劳务市场需求信息,通过农业信息网络、职介机构、新闻媒体及时传递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尽量减少农民转移就业的盲目性。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农业厅2008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A7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8〕68号 【发布日期】2008-08-05 【生效日期】2008-08-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农业厅2008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意

见的通知

(豫政办 〔2008〕68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省农业厅制定的《2008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八月五日

2008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意见

(省农业厅二○○八年七月二十九日)

为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顺利实施,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农业部、财政部等6部门《关于做好2008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农科教发〔2008〕1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劳动力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民转产转岗就业技能为重点,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原则,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培训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强化项目监管,狠抓培训质量,着力打造品牌。通过提高标准、公平竞争和有效激励,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和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培训质量和农民技能层次,促进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目标任务

2008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7万人,转移就业率达到90%以上,转移就业的单位必须用工规范、职业稳定、工资收入有保证、就业环境好,省外单位月工资不低于800元,省内单位月工资不低于650元,劳动合同期限不低于6个月。

三、任务分解

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指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阳光办)根据各地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培训转移工作开展情况、资金安排情况等,研究确定2008年各省辖市和重点扩权县(市)的培训任务。

四、培训对象、时间和内容

(一)培训对象。必须是具有农村户口、年龄在16周岁以上、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劳动的劳动力或普通初、高中毕业回乡青年。

(二)培训时间。培训时间原则上为20―180天。对已培训结业的,其培训时间达不到20天的(最低不低于15天),县级阳光办要按月填写《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短期培训班备案表》,并与《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进度月报表》一起报省辖市阳光办,省辖市汇总核实后报省阳光办备案。各地全年30天以内培训比例要控制在30%以内。

(三)培训内容。职业技能培训仍以目前用工量大的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焊工、计算机应用、驾驶与维修、服装缝纫与加工、建筑装饰、餐饮旅游服务等行业技能培训为主,同时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地方特色手工业、农村服务业等相关技能培训,引导学员就地就近转产转岗就业。要充分发挥建筑行业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多的优势,鼓励建筑行业各类职业培训机构承担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建筑类专业技能培训要把建筑基础抗震知识、房屋结构抗震理论和方法、房屋抗震加固、抗震结构改造等施工技术纳入培训内容。

五、资金安排

(一)培训补助资金。培训补助资金用于阳光工程的学费补助。今年共安排资金1.3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扶持8480万元,省级财政配套3600万元,省辖市、重点扩权县(市)财政配套1420万元。为支持商丘、周口、驻马店、信阳等黄淮四市开展培训工作,中央和省级培训补助资金对黄淮四市(含辖区内重点扩权县(市))按人均450元标准予以安排,其他省辖市和重点扩权县(市)按人均445元予以安排。黄淮四市(含辖区内重点扩权县(市))财政按人均50元标准予以配套,其他省辖市和重点扩权县(市)按人均55元予以配套。

(二)培训补助方式和标准。1.培训补助方式。全省统一实行发放培训券的形式对学员进行补贴,培训券实行实名制,不得转让。培训券以省辖市为单位统一印制。2.具体补助标准。依据培训成本,对不同工种、不同培训时间的培训实行差别补助,原则上以省辖市、重点扩权县(市)为单位。在培训补助资金限额内按以下标准执行:培训时间20天补助150元、30天补助200元、60天补助300元、90天补助400元、120天补助500元、150天补助600元、180天补助700元。出国、出境劳务培训和耗材多的培训专业和工种可在上述基础上由省辖市、重点扩权县(市)阳光办酌情提高补助标准。

(三)工作管理经费。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省、省辖市、县(市、区)根据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需要,分别安排一定数量的工作管理经费。

六、强化项目监管

各级阳光办要在继续落实阳光工程有关制度的基础上,创新机制,加大力度,切实加强项目监管。

(一)上好第一节课。省辖市、县(市、区)阳光办要在严格执行项目监管“五项制度”(公示、第一节课、月报、台账、检查验收)的基础上,把上好第一节课作为加强项目监管的重要环节切实抓好。在培训班开班第一节课上,省辖市、县(市、区)阳光办的工作人员必须到班,讲解国家实施阳光工程的重要意义和项目实施有关要求;省辖市、县(市、区)阳光办、财政等部门要共同核实学员身份,检查招生简章,将培训券直接发放到学员手上,告知学员培训券的金额,介绍培训券的使用方法。

(二)明确监管责任。省阳光办主要负责培训任务控制指标的分配,督促基层阳光办落实项目管理制度,并对基层工作进行督导检查。省辖市阳光办负责监管市属培训机构、发放管理培训券和督导检查所辖县(市、区)的工作。县(市、区)阳光办负责辖区内培训机构的监管,严把招生关、培训质量关和转移就业关。对每个培训班次第一节课、检查验收等重点环节,属省辖市管理的,省辖市阳光办和财政部门工作人员要同时到场,属县(市、区)管理的,县(市、区)阳光办和财政部门工作人员要同时到场,并填写《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监管登记表》。财政部门负责资金兑付及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执行资金报账制度。培训机构对培训质量和转移就业负责。各级阳光办要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

(三)实行动态管理。为调动各地和培训单位的积极性,对2008年培训任务以省辖市和重点扩权县(市)为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即省对各省辖市、重点扩权县(市)下达指令性计划,省辖市对县(市、区)、县(市、区)对培训机构不下达指令性培训任务,采取事后确认的办法,依据各县(市、区)、培训机构实际完成的培训任务来核定其所需的培训券,即培训机构招生一批、申报一批,省辖市、县(市、区)阳光办审批后确认一批。各省辖市、重点扩权县(市)阳光办在培训任务完成和培训券发放完的当月,通知所有培训机构停止阳光工程招生。如在12月确有超出计划的可使用下的指标;如在12月前仍未完成的,其培训券节余到下使用。省辖市财政部门依据培训券的发放数量将资金拨付到县(市、区)财政。

(四)开展管理评价。省阳光办将依据各地工作进展、信息报送、宣传报道、存在的问题等,对各地阳光办开展管理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下任务和资金安排直接挂钩。

七、确保培训质量

(一)继续实行订单培训。用工量大的机械制造、电子电器、焊工、计算机应用、驾驶与维修、服装缝纫与加工、建筑装饰、餐饮旅游服务等行业的培训继续坚持订单培训,确保培训的学员能够充分就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服务业的培训要紧紧围绕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用工单位的需求,签订用人订单,确保充分就业。地方特色产业的培训也要坚持订单培训的原则,既可采取培训机构与企业签订就业合同安置学员就业的方式,也可采取企业与学员直接签订产品订单的方式。

(二)筛选优质培训基地。在方便学员培训和不增加学员负担的前提下,重点筛选那些设施较好、师资和职业介绍能力较强的培训机构作为培训基地。要根据培训任务完成情况,以培训质量和就业率为标准,建立培训基地的进退机制。各级阳光办要督促培训机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保证有一支理论基础扎实、业务技能精良、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队伍承担阳光工程工作,保证受训农民人手一本编印规范、实用易懂的培训教材。省阳光办对各地上报的培训基地审核后在河南农业信息网上进行公示,并报全国阳光办备案。

(三)加强引导性培训。要通过集中办班、发放资料和利用广播电视等形式做好引导性培训工作。承担阳光工程任务的培训单位要对每个学员开展不少于8个课时的引导性培训,内容要涵盖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安全生产、农村土地流转和艾滋病防治等方面的内容。要把防治艾滋病知识作为引导性培训的重要内容。全国阳光办将制作引导性培训标准化课件,免费发放给各培训机构。

(四)优化专业结构。要继续引导和鼓励培训机构把优质培训资源用于技术含量高、市场紧缺和就业收入高的专业培训上;要限制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培训,该专业培训人数原则上不超过总培训人数的10%。

(五)打造劳务品牌。要把打造劳务品牌作为提高培训质量、促进转移就业的重要措施来抓,着力打造一批品牌学校和品牌专业,通过打造品牌,提升形象,吸引生源,扩大规模,占领市场。

(六)加强质量考核。要把阳光工程培训质量考核作为监管的重要内容,制定培训质量考核办法,加大培训质量考核力度,着重考核结业率、就业率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要加强培训班的教学管理,创建一批精品课程、精品专业,鼓励学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施阳光工程,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承诺办好的十大实事之一。各级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要把实施阳光工程列入议事日程,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各有关部门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基础上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级阳光办特别是县级阳光办要进一步充实力量,加强队伍建设,严格履行职责。为强化工作责任,省政府将同省辖市政府、重点扩权县(市)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考核。各地也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一级向一级负责,逐级落实责任。

(二)严格资金管理。各省辖市、重点扩权县(市)要按有关要求,确保配套资金足额到位。有条件的地方要不断加大投入,扩大培训规模,提高补助标准,降低农民的培训成本。各地要按照《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豫财办农〔2007〕64号)的要求,严格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对弄虚作假套取财政补助资金、擅自改变资金用途、挤占挪用或造成资金损失的,要严肃查处,并追究项目承担单位和相关人员的责任。要加强对培训单位收费的管理,培训单位的收费标准既不能超过财政、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也不能高于当地同类培训平均收费标准。

(三)加强督导检查。要切实加强对阳光工程实施工作的督导检查。省阳光办每季度要对省辖市和重点扩权县(市)阳光工程实施工作组织1次抽查,省辖市阳光办每季度要对各县(市、区)阳光工程实施情况进行1次全面检查,检查和抽查将采取明查暗访、随机抽样、直接走访学员或学员家庭等方式进行,并将检查和抽查结果在全省通报。省、省辖市、县三级阳光办要充分利用阳光工程信息监管系统,定期了解培训和就业情况。

(四)严格奖惩措施。对于工作规范、监管得力、成效显著的地方,省阳光办要增加其下培训任务和补助资金;对监管不力、出现问题的地方,要减少其培训任务和补助资金。对擅自改变资金用途,挤占、挪用、套取财政补助资金的培训机构,除追回违规项目资金、取消其阳光工程培训基地资格、2年内不认定为培训基地外,对相关责任人要依法进行处理。对发现问题缓报、瞒报、不报或由于监管不力造成重大损失的,以及与培训机构联合套取阳光工程资金的县级阳光办,要按照农科教发〔2008〕1号文件的有关规定严肃查处。

(五)转变工作作风。各级阳光办和项目管理人员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农村、培训单位和用人单位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查找和解决转移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级阳光办要对管理干部进行培训,提高其政策水平和管理能力;主动组织培训单位与用人单位签订用人订单,在培训单位与用人单位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利用各种渠道,广泛收集和整理劳务市场需求信息,通过农业信息网络、职介机构、新闻媒体及时传递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尽量减少农民转移就业的盲目性。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农业厅等部门河南省开展农村土地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7〕98号 【发布日期】2007-09-05 【生效日期】2007-09-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农业厅等部门河南省开展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方案的通知

(豫政办 〔2007〕98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省农业厅等部门制定的《河南省开展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九月五日

河南省开展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省农业厅 省国土资源厅 省监察厅 省民政厅

省政府纠风办 省信访局

(二○○七年九月五日)

为贯彻农业部等七部门《关于开展全国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通知》(农经发〔2007〕14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实施意见》(豫办〔2007〕8号)精神,落实农村土地法律政策,加强土地市场宏观调控,促进新时期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全面开展我省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制定本工作方案。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增强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贯彻落实法律政策的各项规定,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中原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纠正和查处农村土地承包、征占农民集体土地中的违法违纪行为。

通过专项治理,要妥善解决延包遗留问题,提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到户率,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落到实处;要坚决纠正和查处违法收回和调整农民承包地、超标准预留机动地、强迫农民流转承包地等违法违纪行为,依法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要进一步遏制违法违规征占农村土地、侵害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的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加快土地承包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要普遍建立信访、调解、仲裁、诉讼等多渠道解决纠纷的有效机制,切实提高基层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的能力;要进一步提高农村干部的法律意识,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农村政策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切实改进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

二、主要内容

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要在全面检查、摸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以查处和纠正法律政策不落实、违反法律政策规定侵害农民合法权益的行为为重点。

(一)检查土地承包法律政策落实情况。一是二轮延包后续完善情况。各县(市、区)要对照土地承包法律政策规定,认真排查至今尚未开展延包工作或延包工作没有完成的村组,妥善解决延包遗留问题;对部分城镇郊区未开展二轮延包工作的,要明确时间确地确权到户。二是承包地块、面积、合同和经营权证书“四到户”情况。摸清至今未签订土地承包合同、未发放经营权证书的农户情况。(二)查处违法侵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问题。一是检查承包期内收回和调整农民承包地情况,依法纠正违法收回和随意调整农民承包地的问题。二是检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机动地预留总面积是否超过法律规定限额,以及机动地和“四荒”地发包是否公开和民主,发包收益管理是否规范。三是检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认真核实承包地流转的总面积、涉及的农户数量及签订书面流转合同的农户数量,依法纠正违背农民意愿强迫流转或截留、扣缴农户承包地流转收益的问题。

(三)查处违法违规征占农村土地问题。一是检查近年来农村土地征占情况,重点查处不按规定的程序审批、不按审批的项目使用以及以各种名义变相征占农村土地问题。二是检查农村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情况,重点检查补偿费是否及时足额拨付、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补偿费的分配是否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公开并接受群众监督。

(四)检查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情况。一是土地承包档案资料管理情况,包括土地承包方案、承包合同、机动地和“四荒”地发包资料是否齐全规范。二是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登记、备案、发放情况,包括经营权证书是否填写准确、项目齐全,登记内容是否与实际地块、面积相符,与村组承包底册相符,与登记簿记载的内容一致。三是检查土地流转管理是否规范,包括土地流转的登记备案、合同管理、动态监测等制度建立情况,以及向农民提供土地流转信息、评估咨询等服务情况。(五)检查农村土地问题信访情况。各县(市、区)要对本地土地信访情况进行全面排查,系统掌握土地信访基本信息,认真分析引发土地信访的原因,坚决纠正信访属地管理责任不落实、有关职能部门不作为、基层干部作风简单粗暴的问题,依法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对于土地信访和纠纷高发的重点地区、重点村组,要统筹力量、集中治理,实行目标管理,限期解决。要特别关注基层组织违法收回和随意调整农户承包地引发的纠纷以及侵害农村妇女和农民工土地权益引发的纠纷。

三、实施步骤

这次专项治理工作分动员部署、自查整改、评估总结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9月10日―9月25日)。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要根据本方案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及时提出本地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明确时间和目标要求,把专项治理工作任务部署到乡镇、村组。县(市、区)、乡镇政府要深入细致地开展动员活动,加强法律政策宣传普及,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深刻领会和掌握各项规定,引导和组织广大农民群众积极配合搞好专项治理。

(二)自查、整改阶段(9月26日―10月31日)。县(市、区)、乡镇政府要组织力量对村、组的土地承包、征占情况等进行排查,发现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的重点、时限、措施和具体要求并立即整改。自查与整改可以交叉进行,边查边改,发现问题随时纠正。县级政府要将自查情况和整改方案逐级上报省政府。

(三)评估总结阶段(11月1日―11月20日)。各省辖市要对本地专项治理工作的部署、自查和整改情况进行全过程督导,对县级专项治理工作效果进行评估并反馈意见。各县(市、区)要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查漏补缺,进一步做好专项治理工作。整改工作完成后,各级政府要对本地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逐级上报。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我省建立由省农业厅、国土资源厅、监察厅、民政厅、省政府纠风办、省信访局参加的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下简称省联席会议)。省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农业厅,承担日常工作。

省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负责全省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组织协调、督导检查、政策指导和重大案件查处、信息交流等工作。省农业厅负责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牵头和组织协调,并承担联席会议办公室的相关工作;省国土资源厅负责纠正征占农村土地中侵害农民权益的行为和查处违法违规案件等工作;省监察厅和省政府纠风办负责组织查处农村土地承包违法违纪行为和违法违规征占农村土地行为;省民政厅负责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中落实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相关事务;省信访局负责落实信访责任制,加强督查督办。

(二)落实责任。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领导,明确责任和分工,安排得力人员,落实必要的工作经费,保证专项治理工作顺利开展。要建立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领导配合抓的领导分工责任制,实行分区包片抓点,责任到人、任务到人,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搞好专项治理。

(三)抓好督导检查。省联席会议将组织督导组,采取抽查、暗访等形式对各省辖市专项治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对发现的问题予以跟踪督办。对专项治理工作部署不及时、工作不到位、整改不认真、解决问题不彻底的要限期整改;对专项治理工作走过场、弄虚作假的要通报批评;对在专项治理期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违法违规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视为顶风违纪,依据有关规定要加重或从重处理,不仅给予直接责任人政纪处分,还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各省辖市政府要在自查的基础上,对县、乡两级专项治理工作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效果评估,并做好迎接全国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对我省专项治理开展情况进行重点抽查的相关准备工作。

(四)建立长效机制。各省辖市、县(市、区)政府要将有组织的排查与搞好信访工作相结合,把妥善解决农民信访反映的有关问题作为专项治理的重要内容,加强法律政策宣传,畅通农民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引导农民群众依法理性地反映问题;要把解决突出问题与建立健全维护农民土地权益长效机制相结合,在妥善解决农村土地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标本兼治的措施,巩固专项治理成果,建立健全多部门协调解决农村土地突出问题的联动机制,建立健全以协商、调解、信访、仲裁、司法等多渠道解决农村土地纠纷的调处机制。

(五)建立信息上报制度。为及时掌握各地开展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情况,在专项治理期间建立信息上报制度。请各省辖市、县(市、区)将本地开展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的部署、进展情况、经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意见建议等及时整理报送省联席会议办公室。

各省辖市政府务于11月20日前将本地开展专项治理情况的书面报告(包括专项治理开展情况、查出的突出问题、采取的整改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仍然存在的问题,今后工作打算与重点等)报省联席会议办公室,同时报送河南省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有关情况统计表(见附件1、2)。省联席会议于2007年11月底前向全国农村土地突出问题专项治理领导小组报告。

省联席会议办公室地址:郑州市北林路1号

邮 编:450008

联系人:李鑫

联系电话:0371-65918660

传 真:0371-65918858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南省高瓦斯~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南省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煤矿分类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

豫政办 〔2012〕18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安全监管局、能源局、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制定的《河南省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煤矿分类管理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二年二月十四日

河南省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煤矿

分类管理实施意见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安全监管局 省能源局 河南煤监局

(二○一二年一月十一日)

为进一步加强全省煤矿瓦斯治理工作,防范、遏制煤矿瓦斯重特大事故发生,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1〕26号)精神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9号)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全省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煤矿分类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分类标准及认定

按照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程度,全省煤矿瓦斯分三类进行管理。

(一)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Ⅰ类管理区:

1.煤层瓦斯压力≥1.5兆帕或煤层瓦斯含量≥15立方米/吨的采掘区域;

2.发生过冲击地压或煤与瓦斯突出(或爆炸)事故的采区及相邻采区;

3.冲击地压威胁严重,地质构造复杂,地应力集中区;

4.突出煤层、突出危险区石门揭煤;

5.开采垂深在800米以上的采掘区域;

6.未按规定进行矿井地质报告修编或瓦斯等级鉴定的矿井。

(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Ⅱ类管理区:

1.煤层瓦斯压力在0.74—1.5兆帕或煤层瓦斯含量8—15立方米/吨的采掘区域;

2.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非突出区;

3.高瓦斯矿井中除Ⅰ类以外的采掘区域;

4.瓦斯矿井的瓦斯异常及地应力集中区。

(三)Ⅲ类瓦斯管理区。

除Ⅰ类和Ⅱ类以外的所有采掘区域。

全省煤矿必须按照以上分类标准进行认定,省骨干煤炭企业所属煤矿首先由矿井根据标准进行自我认定,认定结果由集团公司批准后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备案;地

方煤炭企业所属煤矿由矿井自我认定后,由县(市、区)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并报省辖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批准。

瓦斯管理类别每年第四季度进行认定。

二、分类管理

(一)Ⅰ类瓦斯管理区:

1.实施区域性综合防治措施,建立瓦斯抽采系统,采用地面钻孔超前大面积预抽、开采保护层、井下穿层及顺层钻孔预抽煤层瓦斯。

2.具备保护层开采条件的,必须优先开采保护层;没有煤层可作为保护层开采的,应以突出煤层邻近的煤线、软岩或其他有开采价值的有益矿层作为保护层进行开采;不具备开采解放层条件的,必须采用底(顶)板岩巷穿层钻孔预抽煤层瓦斯,煤巷必须在岩巷的掩护下掘进,回采区段必须利用底(顶)板岩巷穿层钻孔进行预抽,实现在安全区域对煤层回采区段的瓦斯抽放全覆盖,实现彻底消突。切实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

3.对区域消突效果,按《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有关标准进行评价。区域消突评价不符合标准的,严禁进行采掘活动。

4.工作面瓦斯预抽时间不少于6个月(从最后一个抽放钻孔连孔预抽时计算),抽采率达到规定标准要求,采掘工作面的消突指标符合规定。

5.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和矿井通信联络系统)2012年6月底前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二)Ⅱ类瓦斯管理区:

1.建设瓦斯抽放系统预抽煤层瓦斯,采用地面井预抽、井下穿层及顺层钻孔预抽煤层瓦斯。

2.工作面瓦斯预抽时间不少于6个月(从最后一个抽放钻孔连孔预抽时计算),抽采率达到规定标准要求,采掘工作面的消突指标符合规定。

3.矿井“六大系统”2012年6月底前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三)Ⅲ类瓦斯管理区:

1.建立健全瓦斯管理各项制度,并切实贯彻落实。

2.加强通风管理,完善通风系统,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

3.定期对煤层瓦斯进行监测鉴定,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三、工作要求

(一)严格落实企业瓦斯防治主体责任。企业总经理、矿长是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防突措施的审批和督促落实工作。有Ⅰ类瓦斯管理区的煤矿,总工程师由常务副矿长兼任,负责瓦斯防治措施的制定和贯彻执行。

(二)健全瓦斯防治工作机构。各级、各单位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组织机构,有Ⅰ类、Ⅱ类瓦斯管理区的煤矿必须增设专职防突矿长。要落实专职人员和瓦斯治理专项经费,确保组织、机构、人员、经费到位。

(三)建立煤矿退出机制。经组织专家论证,对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有效防治瓦斯、实现安全开采的矿井,使其退出煤炭开采领域。

(四)深化瓦斯隐患排查。做好煤矿瓦斯隐患排查和集中治理工作,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对存在通风系统不合理、应建未建瓦斯抽采系统、抽采不达标、区域性治理措施不落实等重大隐患的矿井,实施挂牌督办,隐患消除前停止一切采掘活动。

(五)严格控制产量。有Ⅰ类瓦斯管理区的矿井按核定生产能力的80%组织生产,有Ⅱ类瓦斯管理区的矿井按核定生产能力的90%组织生产,有Ⅲ类瓦斯管理区的矿井按最小生产系统能力的90%组织生产。对超能力生产的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按照《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等法律、法规规定的上限,对煤矿企业及负责人进行处罚。

(六)加大安全投入。根据瓦斯防治工作需要提取和使用煤炭生产安全费用,Ⅰ类瓦斯管理区的吨煤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按原矿井核定的生产能力提取,标准不低于70元/吨(其中用于瓦斯治理的不低于70%);Ⅱ类瓦斯管理区的吨煤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标准不低于50元/吨(其中用于瓦斯治理的不低于70%)。煤炭生产安全费用要专款专用,对不按标准提取和使用煤炭生产安全费用的煤矿企业严肃进行查处,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五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2011年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

实施方案的通知

豫政办„2011‟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2011年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八日

2011年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的通知》(豫政„2007‟81号)精神,特制定2011年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建设林业生态省的重大决策,以确保如期实现我省森林资源“双增”(森林面积、森林蓄积

量增加)目标为核心,以森林资源培育为重点,以林业生态县建设为载体,强化措施,稳步推进,注重实效,圆满完成林业生态省建设任务,为建设中原经济区提供坚实生态屏障。

二、建设任务

(一)营造林。全省安排造林任务421.1万亩。其中:国家预安排我省造林任务190.2万亩,我省安排造林任务230.9万亩(含飞播造林20万亩);森林抚育和改造114.5万亩。

(二)育苗。全省安排育苗计划25万亩,其中:择优扶持优质种苗基地1.5万亩,培育优质苗木4000万株。

三、安排原则

(一)营造林计划。2011年全省营造林规模按《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期调整任务的41%安排,生态工程新造林、更新造林、林业产业工程分别按《规划》中期调整任务的55%、10%、33%安排,全面实施规划的8个林业生态工程和4个林业产业工程。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中的生态移民工程按照退耕还林后续专项(生态移民)工程由发展改革和扶贫部门安排,城市林业生态建设

工程中的城市建成区绿化建设任务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安排。

(二)投资。2011年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资金继续实行“以奖代补”,只安排国家、省级生态工程建设任务。

(三)重点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长淮防护林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及向国家申报的2011年造林项目直接由省安排到县(市、区),其余由各省辖市按照规划的工程量大小、生态区位重要程度和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确定2011年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任务量并安排到县(市、区),对已完成《规划》确定任务的建设工程不再安排,省林业厅据此下达建设计划。下达的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要首先保证完成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确定的建设任务,凡是列入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划的县(市、区)必须在中低产田范围以外的行政村实施。森林抚育和改造工程重点安排连霍、京珠等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沿线的县(市、区)和平原地区抚育工程量大的县(市、区)。

四、建设重点

2011年重点安排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任务,适当安排产业工程、支撑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在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中,突出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农田防护林体系改扩建工程、村镇绿化工程、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适当安排其他

工程建设任务。营造林工程重点安排宜林荒山荒地和沟河路渠四旁隙地。

五、工作措施

(一)严格执行营造林计划。本次下达的营造林计划已将2011年营造林任务分工程类型全部落实到县(市、区),各地要严格按照营造林计划组织项目实施单位编制作业设计,将建设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各项目作业设计按审批权限报批后实施。要严格按照作业设计施工、验收。环城防护林、村镇绿化、生态廊道网络体系建设3个工程涉及占用耕地的,按照《规划》确定的宽度为限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各生态工程及中幼林抚育任务在省级核查时核实面积在该工程下达计划103%以内的,验收合格部分兑现省级奖励资金,超过103%以上的部分省级不核查、不兑现奖励资金。

(二)保障建设资金。为完成2011年林业生态省建设任务,各省辖市、县(市、区)要按照豫政„2007‟81号文件的要求和省下达的2011林业生态省建设任务,足额落实林业生态省建设资金。同时,要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措施,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发展林业,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

(三)实行“以奖代补”。林业生态省项目资金安排要与《规划》实施情况和验收结果挂钩,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拨付奖励资金。省安排的生态建设工程项目,按照《2011年河南省林业生态省建设省级重点生态工程奖励标准》分阶段兑现奖励资金。省级财政林业预算支出确定后,按省下达的计划任务拨付奖励资金的50%;经省核查(稽查)合格后,拨付全部奖励资金。奖励资金要全部用于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严禁挪作他用。对林业生态省建设急需的优质用材林、生物质能源林、珍稀濒危树种、优良乡土树种和优质经济林苗木的培育,根据繁育成本制订补助标准,面向社会,公开竞争、择优扶持。经省稽查后,对核查结果符合《规划》要求、达到相关技术质量标准的建设项目,按照本方案确定的奖励标准及时兑现奖励资金;对核查结果不符合规划要求、达不到相关技术质量标准的建设项目,削减直至取消奖励资金。

(四)强化监督检查。2011年林业生态工程和有投资的林业产业工程的建设任务全部纳入省级核查范围,建立政府目标考评体系和质量管理考评体系,严格考评,兑现奖惩。基本要求是:2011年3月底前基本完成当年林业生态省建设营造林任务;待新造林成活稳定后,省林业厅组织全面核查和稽查,核查由往年的按一定比例抽查改为全面核查,稽查比例不低于营造林任务的5%。

林业生态省建设全过程实施阳光操作。对营造林计划、奖励标准、各项目作业设计的审查及批复结果、核查结

果、奖励资金、育苗补助办法和补助费发放情况等全部公开,各个环节均在河南林业厅网站进行公示,公布举报电话,接受财政、审计、纪检、监察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符合招投标条件和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项目,都要按规定组织招投标和政府采购。

(五)加强组织领导。2011年是实施《规划》的关键一年,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强化措施。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林业生态省建设任务分解落实到县(市、区)和乡镇,定期考核,严格奖惩。各部门、各系统要按照部门绿化分工负责制的要求,依据《规划》认真研究制订本部门、本系统绿化措施,高标准做好各自的绿化工作。各级绿化委员会要做好部门绿化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部门承担的绿化任务顺利完成。

下载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农业厅2007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A7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农业厅2007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A7.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