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2008华侨华人中原经济合作论坛活动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8〕73号 【发布日期】2008-08-20 【生效日期】2008-08-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2008华侨华人中原经济合作论坛活动总体方案的通知
(豫政办 〔2008〕73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2008华侨华人中原经济合作论坛活动总体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八月二十日
2008华侨华人中原经济合作论坛
活动总体方案
2008华侨华人中原经济合作论坛组委会
(二○○八年八月十五日)
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08华侨华人中原经济合作论坛(以下简称华合论坛)将于2008年9月在平顶山市举办,为扎实做好各项组织筹备工作,特制定本总体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合作为主线,以共赢为宗旨,以发展为目标,以推进侨务工作服务经济建设为核心任务,团结和凝聚一批政治上有影响、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专业上有造诣的海外侨胞,促成一批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合作项目,引进一批海外专业技术人才,为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设计
活动名称:2008华侨华人中原经济合作论坛。
活动时间:2008年9月18日至20日。活动地点:平顶山市。主办单位: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河南省人民政府。承办单位:河南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平顶山市人民政府。
协办单位: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
论坛主题:中原崛起机遇与挑战。
规模及邀请对象:参会人员1000人左右。
(一)拟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一位副委员长,全国政协一位副主席,国家五侨部门(国务院侨办、全国侨联、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中国致公党)领导,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出席会议。
(二)对企业科技创新、产业转型、投资贸易、高新科技项目有合作愿望的境内外华商及华商团体负责人,有专业技术成果、有回国创业意愿和能力的华侨华人专业人士、科技社团负责人,在其他领域做出卓越成绩的华侨华人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约100人。
(三)有合作项目的大中型企业、科研机构、民营企业、国内有关侨务部门及侨资企业代表约900人,其中省内代表600人(平顶山市300人、其他省辖市300人),外省(区、市)代表250人,记者代表50人。
三、组织机构
为做好华合论坛各项组织筹备工作,特成立华合论坛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负责活动的筹备组织实施工作。
主 任:李海峰(国务院侨办主任)
郭庚茂(河南省代省长)
副主任:任启亮(国务院侨办副主任)
史济春(河南省副省长)
邓永俭(河南省政协副主席)
秘书长:史济春(河南省副省长)
副秘书长:谭天星(国务院侨办经济科技司司长、执行副秘书长)
赵瑞东(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
冯永臣(河南省外侨办主任)
赵顷霖(平顶山市委书记)
孙新雷(河南省外侨办党组书记、执行副秘书长)
李恩东(平顶山市市长、执行副秘书长)
成 员:省发展改革委、国资委、科技厅、信息产业厅、公安厅、国家安全厅、财政厅、人事厅、交通厅、农业厅、商务厅、卫生厅、广电局、旅游局、接待办、社科院、郑州铁路局、省政府新闻办、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管理有限公司和平顶山市政府等单位有关负责同志。
组委会下设秘书一处、秘书二处,具体负责有关组织、协调、实施工作。(一)秘书一处:邀请部分重点海外华商、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协助邀请中央领导以及中央新闻媒体记者。
秘书长:谭天星(国务院侨办经济科技司司长)(二)秘书二处:负责各项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工作。
秘书长:吕彩霞(平顶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副秘书长:文荣征(河南省外侨办副主任)
陈永石(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马世民(河南省科技厅副厅长)
苗永清(河南省商务厅副厅长)
王保华(平顶山市政府秘书长)
蒋梨(平顶山市外侨局局长)
省外侨办负责总体活动方案的审核、报批,加强对华合论坛组织筹备工作的指导、协调;协助邀请海外客商;与各省辖市代表团及其他省(区、市)代表团的联络;海外重要客人的接待工作。
平顶山市委、市政府成立华合论坛平顶山市执行委员会,具体负责华合论坛及相关活动的筹备、组织等工作。
四、主要活动安排
(一)9月18日会议报到。
(二)9月18日下午6时至6时40分,领导会见部分重要客人。
(三)9月18日晚上7时至8时30分,举行欢迎宴会。
(四)9月19日上午8时30分至9时,举行大会开幕式。
(五)9月19日上午9时15分至11时30分,举办中原论坛。
(六)9月19日下午2时30分至5时30分,举行项目洽谈剪彩仪式及省市情说明会。洽谈合作项目以新型能源、新型材料、节能减排技术、环境保护、高新农业、煤盐化工、投资贸易、食品、建筑材料、机械制造、生物制药及文化、旅游等其他相关领域为重点,拟设4―5个分类洽谈会场。洽谈采取外方人员固定、中方人员流动的方式进行。
(七)9月19日晚上8时至9时30分,举行专场文艺演出。
(八)9月20日上午8时30分至10时45分,举办项目洽谈活动及有关市级专场活动。
(九)9月20日上午9时至10时45分,举行中原城市群经济崛起专题研讨会。
(十)9月20日上午9时45分至10时45分,举行签约仪式。
(十一)9月20日下午3时至3时40分,举行成果发布会。(十二)9月20日下午6时30分至晚上8时,举行闭幕酒会。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华合论坛这个平台,立足我省实际,发挥华侨华人人才、资金优势,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推进全省科技和经济发展,推动华侨华人事业进步,努力把本次华合论坛办出成果、办出实效。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筹备,扎实工作,确保各项筹备工作顺利进行。
(二)细化方案,落实责任。各工作小组和重大活动的承办单位要及早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和细则,报组委会审定后实施。各部门要密切协作,服从组委会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提高工作标准,全力以赴做好各项筹备工作,确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三)强化项目对接。各有关部门要在广泛收集项目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分类,并通过网站等媒体向国内外广泛发布;要注重实效,切实做好会前项目对接、会上对口洽谈、会后跟踪落实工作。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南省高瓦斯~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南省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煤矿分类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
豫政办 〔2012〕18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安全监管局、能源局、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制定的《河南省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煤矿分类管理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二年二月十四日
河南省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煤矿
分类管理实施意见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省安全监管局 省能源局 河南煤监局
(二○一二年一月十一日)
为进一步加强全省煤矿瓦斯治理工作,防范、遏制煤矿瓦斯重特大事故发生,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1〕26号)精神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9号)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全省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煤矿分类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分类标准及认定
按照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程度,全省煤矿瓦斯分三类进行管理。
(一)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Ⅰ类管理区:
1.煤层瓦斯压力≥1.5兆帕或煤层瓦斯含量≥15立方米/吨的采掘区域;
2.发生过冲击地压或煤与瓦斯突出(或爆炸)事故的采区及相邻采区;
3.冲击地压威胁严重,地质构造复杂,地应力集中区;
4.突出煤层、突出危险区石门揭煤;
5.开采垂深在800米以上的采掘区域;
6.未按规定进行矿井地质报告修编或瓦斯等级鉴定的矿井。
(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Ⅱ类管理区:
1.煤层瓦斯压力在0.74—1.5兆帕或煤层瓦斯含量8—15立方米/吨的采掘区域;
2.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非突出区;
3.高瓦斯矿井中除Ⅰ类以外的采掘区域;
4.瓦斯矿井的瓦斯异常及地应力集中区。
(三)Ⅲ类瓦斯管理区。
除Ⅰ类和Ⅱ类以外的所有采掘区域。
全省煤矿必须按照以上分类标准进行认定,省骨干煤炭企业所属煤矿首先由矿井根据标准进行自我认定,认定结果由集团公司批准后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备案;地
方煤炭企业所属煤矿由矿井自我认定后,由县(市、区)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并报省辖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批准。
瓦斯管理类别每年第四季度进行认定。
二、分类管理
(一)Ⅰ类瓦斯管理区:
1.实施区域性综合防治措施,建立瓦斯抽采系统,采用地面钻孔超前大面积预抽、开采保护层、井下穿层及顺层钻孔预抽煤层瓦斯。
2.具备保护层开采条件的,必须优先开采保护层;没有煤层可作为保护层开采的,应以突出煤层邻近的煤线、软岩或其他有开采价值的有益矿层作为保护层进行开采;不具备开采解放层条件的,必须采用底(顶)板岩巷穿层钻孔预抽煤层瓦斯,煤巷必须在岩巷的掩护下掘进,回采区段必须利用底(顶)板岩巷穿层钻孔进行预抽,实现在安全区域对煤层回采区段的瓦斯抽放全覆盖,实现彻底消突。切实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
3.对区域消突效果,按《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有关标准进行评价。区域消突评价不符合标准的,严禁进行采掘活动。
4.工作面瓦斯预抽时间不少于6个月(从最后一个抽放钻孔连孔预抽时计算),抽采率达到规定标准要求,采掘工作面的消突指标符合规定。
5.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矿井供水施救系统和矿井通信联络系统)2012年6月底前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二)Ⅱ类瓦斯管理区:
1.建设瓦斯抽放系统预抽煤层瓦斯,采用地面井预抽、井下穿层及顺层钻孔预抽煤层瓦斯。
2.工作面瓦斯预抽时间不少于6个月(从最后一个抽放钻孔连孔预抽时计算),抽采率达到规定标准要求,采掘工作面的消突指标符合规定。
3.矿井“六大系统”2012年6月底前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三)Ⅲ类瓦斯管理区:
1.建立健全瓦斯管理各项制度,并切实贯彻落实。
2.加强通风管理,完善通风系统,确保通风系统稳定可靠。
3.定期对煤层瓦斯进行监测鉴定,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三、工作要求
(一)严格落实企业瓦斯防治主体责任。企业总经理、矿长是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防突措施的审批和督促落实工作。有Ⅰ类瓦斯管理区的煤矿,总工程师由常务副矿长兼任,负责瓦斯防治措施的制定和贯彻执行。
(二)健全瓦斯防治工作机构。各级、各单位要进一步建立完善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组织机构,有Ⅰ类、Ⅱ类瓦斯管理区的煤矿必须增设专职防突矿长。要落实专职人员和瓦斯治理专项经费,确保组织、机构、人员、经费到位。
(三)建立煤矿退出机制。经组织专家论证,对现有技术条件下不能有效防治瓦斯、实现安全开采的矿井,使其退出煤炭开采领域。
(四)深化瓦斯隐患排查。做好煤矿瓦斯隐患排查和集中治理工作,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对存在通风系统不合理、应建未建瓦斯抽采系统、抽采不达标、区域性治理措施不落实等重大隐患的矿井,实施挂牌督办,隐患消除前停止一切采掘活动。
(五)严格控制产量。有Ⅰ类瓦斯管理区的矿井按核定生产能力的80%组织生产,有Ⅱ类瓦斯管理区的矿井按核定生产能力的90%组织生产,有Ⅲ类瓦斯管理区的矿井按最小生产系统能力的90%组织生产。对超能力生产的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按照《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等法律、法规规定的上限,对煤矿企业及负责人进行处罚。
(六)加大安全投入。根据瓦斯防治工作需要提取和使用煤炭生产安全费用,Ⅰ类瓦斯管理区的吨煤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按原矿井核定的生产能力提取,标准不低于70元/吨(其中用于瓦斯治理的不低于70%);Ⅱ类瓦斯管理区的吨煤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标准不低于50元/吨(其中用于瓦斯治理的不低于70%)。煤炭生产安全费用要专款专用,对不按标准提取和使用煤炭生产安全费用的煤矿企业严肃进行查处,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三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
【发布单位】81602
【发布文号】豫政办[2001]65号 【发布日期】2001-06-20 【生效日期】2001-06-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促进河南省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
(豫政办〔2001〕65号二00一年六月二十日)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促进河南省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已经省政府原则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促进河南省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为进一步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对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作用,促进河南省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现就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提出以下意见:
一、一、充分认识搞好金融服务、扩大信贷投入对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当前,全省经济正处于加快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经济运行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也在金融领域集中暴露,金融也面临着防范化解风险的艰巨任务。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关键是在稳定的基础上加快经济发展。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改进金融服务,支持国民经济发展既是金融部门肩负的政治责任,也是降低不良资产、实现经营目标的正确途径。金融部门必须提高认识,把服务经济和人民生活作为金融工作的立足点,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服务意识,处理好支持经济发展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关系。通过积极高效的金融服务和信贷投入,促进社会资金良性循环,实现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的统一。
二、二、认真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保持货币供应适度增长
按照河南省2001年国民经济增长目标,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确定今年货币信贷工作的重点是:认真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在适度增加基础货币投放、扩大货币供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今年全省存款计划增加550亿元,增长11.5%,贷款增加500亿元,增长12.3%。国有商业银行要继续发挥贷款主渠道的作用,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要求,加快贷款投入,提高增量存贷比。2000年贷款增加过少,今年要积极争取总行在规模、授权和项目贷款方面给予支持。其他商业银行要大力提高贷款比重,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不注重培育长期客户,贷款资产占比偏低的问题,保持存贷的同步协调增长,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撑。
各金融机构要抓住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一主线,改革内部管理制度,积极进行业务创新。要注重积极培植新客户,开拓信贷市场,改变贷款过度集中于垄断性行业和企业的状况,尽可能满足经济发展对资金的多层次、多元化需求,特别是增强对农业、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改革内部管理尤其是信贷管理制度,适当增加基层银行的信贷权限,鼓励业务拓展和创新。
三、三、改进农村信贷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结构调整,发挥贷款的支、帮、促作用。农业发展银行要认真贯彻国家粮食收购政策,运用信贷杠杆,促使政策性收购企业落实国家对农业的保护政策,稳定基础农副产品价格,保障农民增产增收。农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基础设施的信贷投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要积极安排信贷资金,重点支持国家级及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发展高效农业、创汇农业和现代农业。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积极为“三农”服务,全年要完成增加65亿元贷款的计划,并确保全年新增农业贷款占新增贷款的比例高于75%。
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制度,面向广大农户,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等额控制,周转使用”的办法,方便农户贷款,努力满足农民资金需求。积极采取农户联保、“信用村”、“信用户”等多种形式,解决担保难的问题。
四、四、加大对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支持力度
中小企业占全省企业数量的99%,提供的增加值占74%,其生产经营好坏直接影响全省经济的总体状况。各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人民银行总行颁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对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银发〔1999〕379号),分清层次,准确定位,择优扶持。国有商业银行要继续支持城市中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管理规范的中小企业;中小金融机构的信贷要重点投向信誉高的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在贷款手续上,要适应中小企业及个体经济的特点、在防范道德风险和市场风险的前提下,采取灵活、高效、便利的做法。对于中小企业的合法票据,人民银行优先予以再贴现支持。
加强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协调运作,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全省已有9家信用担保机构,注册资本9542万元。当前要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促使担保机构发展壮大。各金融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济南分行下发的《加强信用担保机构担保贷款管理的指导意见》(济银发〔2000〕346号),对担保机构担保的贷款,优先发放、简化手续。进一步开拓其他担保形式,对个体私营企业贷款可采取联保、小额质押等多种方法有效解决担保难问题。
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要用好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严格控制贷款投向,注重贷款结构调整,不准垒大户。要采取综合服务措施,满足农户、个体户和改制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提供多种金融工具,帮助中小、个体私营企业投资理财。中小金融机构要为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提供代收代支、代保管等投资理财顾问和融资安排,并就资产重组、合并、收购、资产评估等提供信息咨询,为个体私营企业提供形式多样、方便快捷的结算工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五、五、稳步推进消费信贷,促进扩大内需
适应大中小城市及农村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进一步开发新的消费贷款品种,促进信用消费,将潜在需求转化为现实消费,扩大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今年,在继续扩大住房、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同时,要重视其他消费贷款品种。一是充分发挥公积金贷款的作用。目前全省归集的公积金存款38亿元,而公积金贷款仅2.6亿元,与上海等地公积金存贷比率接近100%相比,存贷的比率偏低。银行要同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创造条件,简化手续,推动公积金贷款和组合贷款发展。二是落实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关于助学贷款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6号),简化手续,稳步发展国家助学贷款和农村家庭助学贷款。三是积极发展农村消费信贷,进一步做好农民住房贷款、农用机械贷款工作,拉动农村消费。四是充分利用“假日经济”升温和旅游消费趋好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旅游消费贷款的发放,积极为“假日经济”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务。但不得发放无标的的消费贷款和零首付的住房贷款。
六、六、加大对外经、外贸的支持力度,扩大出口创汇
各金融机构要综合利用贸易融资手段继续支持外贸出口尤其是机电产品出口,落实好国家信贷、外汇方面的优先、优惠政策,促进外贸保持较快增长。要支持外贸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增加高附加值、低换汇成本、高退税率的产品出口,增加对国内市场过剩的农副产品出口的支持。要大力支持省内具有比较优势的国有企业到境外开展带料加工装配业务,带动国内出口,绕开贸易壁垒,扩大出口创汇。要增加对三资企业的贷款投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吸引外资。各级外汇管理部门要加强与税务、外经贸、海关等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与配合,提高出口退税的效率。
七、七、重视存量资产的盘活,提高资产整体效益
各金融机构既要重视新增贷款的质量和效益,防止出现新的不良贷款,更要重视存量资产的盘活,这部分资产数量大、占比高,潜力非常可观。在盘活不良贷款方面,要有新的思路和办法。对不能按时还本付息的企业,不能一概采取停止贷款的办法,要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分类排队,对症施策。凡是产品有市场、有效益但确因管理不善、流资不足陷入困境的企业和发展前景好的项目,都要积极注入贷款,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发展,增强企业还贷能力。对这部分贷款,可实行封闭运行,由金融单位派驻企业客户经理专职负责,并适当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八、八、各级人民银行要引导督促金融机构加大贷款投入
人民银行要增强货币政策区域调节能力,加大窗口指导力度,对当年新增存贷比例达不到70%的金融机构,将不给予再贷款、再贴现的支持,以督促其加快贷款投放进度。按调控办法收回的再贴现资金调剂用于河南省其他贷款增加多的金融机构,鼓励增加贷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加大金融监管力度,确保金融秩序稳定和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各级人民银行要切实落实监管责任制,督促金融机构依法合规经营,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采取综合措施,大力整顿金融秩序,保持公平的金融竞争环境,坚决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坚决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维护金融资产安全,改善融资环境。人民银行要加强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协调合作,定期向地方党政部门汇报金融工作,取得各级政府的理解与支持,当好党委、政府指导经济工作的参谋助手。建立银、政、企定期沟通机制,推广银企洽谈会制度,定期组织召开大中型企业、小型企业、科研机构等各种形式、层次的洽谈会或企业(项目)推介会,由经贸部门介绍国家政策和行业信息,企业推荐有市场、有效益的好产品或项目,金融机构介绍服务品种,择优予以信贷支持,以进一步沟通信息,支持企业发展。
九、九、大力整顿信用秩序,塑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企业和地方的无形资产,关系经济发展全局。近年,信用环境差严重制约了贷款投入。各级政府要把整顿治理信用环境作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塑形象的重要工作来抓,大力整顿信用秩序,打击背信行为。各地要抓住逃废金融债务的典型,公开曝光、严肃处理,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企业逃废金融债务有关情况报告的通知》(国办发〔2001〕27号)要求,坚决打击企业逃废债行为,狠刹恶意逃债之风,促进企业树立信用观念,改善区域信用环境。各金融机构要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工作,争取支持;与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社会舆论监督等多种手段,揭露、制止和打击逃废、悬空银行债务的行为,大力清收不良资产;加强金融机构间的协调和配合,对恶意逃废债务的企业进行制裁。同时,对按市场原则进行改制和破产的企业,银行要积极参与,支持依法运作,进一步规范银企关系。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环保局河南省2008主要污染物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8〕81号 【发布日期】2008-09-27 【生效日期】2008-09-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环保局河南省2008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通知
(豫政办 〔2008〕81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省环保局编制的《河南省2008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九月二十七日
河南省2008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
(省环保局二○○八年九月二十三日)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控制增量、削减存量、完成减排量为目的,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社会参与为手段,确保完成污染减排约束性指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减排目标
2008年减排总量绝对值以2007年为基准年,减排率分别以2005年、2007年统计排放量为基数。其中未纳入总量统计口径的污染物总量不作为减排计划重点,不产生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动态变化的工程措施不予考虑。河南省辖区内的所有企业,不论隶属关系,均在计划范围内。
河南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以及环境保护部与我省签订的“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责任书规定,到2010年年底,我省化学需氧量年排放总量要在2005年基础上削减10.8%,即由72.1万吨减少到64.3万吨,削减7.8万吨;二氧化硫年排放总量削减14%,即由162.5万吨减少到139.7万吨以内,削减22.8万吨。为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总量减排任务,确定我省总量控制指标为:到2010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年排放总量分别在2005年基础上削减15.6%和17.4%,分别高于国家目标4.8和3.4个百分点。
2008年我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65.57万吨以内,比2007年排放量减少3.82万吨,削减率5.5%;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146.72万吨以内,比2007年排放量减少9.7万吨,削减率6.2%。我省2008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相对2005年分别减排9.1%和9.7%。
根据《河南省“十一五”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2006―2010年)》,分别制定我省省辖淮河流域、海河流域、黄河流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2008年化学需氧量排放控制目标,具体为:淮河流域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27.7万吨,相对2005年削减7%;海河流域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16.3万吨,相对2005年削减5%;黄河流域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15.6万吨,相对2005年削减4%;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控制在0.29万吨,相对2005年削减5%。
各省辖市2008减排目标的分解情况见附件。
三、2008年主要污染物新增量预测
(一)化学需氧量新增量核算。
参照上半年统计数据,我省2008年生产总值增长率取值为13.7%,测算2008年我省生产总值增量为2062亿元,以2005年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计算,我省2008年工业化学需氧量新增排放量为5.7万吨。
参照2007年城镇常住人口增长率5.4%测算,2008年全省城镇常住人口增量约为182万人,按照人均65克/日的产生系数计算,2008年全省生活化学需氧量新增排放量约为4.3万吨。
以上合计,2008年我省化学需氧量新增排放量为10.0万吨。
(二)二氧化硫新增量核算。
火力发电企业:2007年全省火力发电量为17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3%,以此计算2008年将新增火力发电量为310亿千瓦时;按照320克标煤/千瓦时计算,2008年火力发电原煤消耗增加量为1388万吨,按照原煤平均含硫量0.682%、三同时执行率85%、综合脱硫效率80%估算,2008年火力发电新增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4.84万吨。
电厂脱硫设施不正常运行产生的二氧化硫新增量估算为2万吨。
非电企业:2007年我省原煤消费量22419万吨,同比增长8.3%,以此推算2008年全年原煤增长量为1860万吨。扣除发电用煤后,非电企业原煤消费的增加量为472万吨;按照排污强度法(二氧化硫排污强度:0.00717吨二氧化硫/吨原煤)推算,2008年非电企业新增耗煤增加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3.38万吨。以上合计,2008年我省新增加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0.22万吨。
四、减排措施及减排能力
(一)化学需氧量减排。1.治理工程减排。
城市污水处理厂:我省2008年将新增23座污水处理厂投入正常运行,废水处理能力60.8万吨/日,化学需氧量年减排量预计可达1.6万吨;2007年已建成的85座污水处理厂,2008年可减排化学需氧量14.34万吨;16座污水处理厂通过实施管网改造可减排化学需氧量4.06万吨;6座污水处理厂通过实施中水回用工程可减排化学需氧量0.22万吨。以上合计,2008年我省通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管网完善、中水回用等措施,共可形成化学需氧量减排能力20.2万吨。
工业企业污水深度治理工程:2008年我省继续加大工业企业深度治理力度,计划有106家工业企业实施废水深度治理工程。到2008年年底,共有238家工业企业通过深度治理可在2008年形成减排能力,预计可形成化学需氧量减排能力5.2万吨。
2.结构调整减排。
2007年至2008年,我省已淘汰和计划淘汰的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化工、印染、造纸、养殖等涉水企业共有230家,预计可形成化学需氧量减排能力4.8万吨。
(二)二氧化硫总量减排。燃煤电厂脱硫工程治理: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我省燃煤火电厂烟气脱硫工作的通知》(豫政办〔2007〕10号)要求,2008年年底前,我省40家电厂的84台12.5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将全部完成脱硫治理,总装机容量18075兆瓦;没有列入关停淘汰范围的12.5万千瓦以下机组须全部按照要求完成烟气脱硫设施建设。根据各省辖市燃煤电厂脱硫治理方案,到2008年年底,我省进行脱硫治理并可纳入2008年减排范围的电厂共有61家133台机组,总装机容量23739兆瓦。通过电力企业脱硫治理,2008年预计可形成二氧化硫减排能力34.8万吨。
非电企业工程治理:2008年我省计划有75家非电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或进行脱硫治理,连同2007年已实施治理的非电企业37家,预计2008年可形成二氧化硫减排能力2.1万吨。
结构调整减排:根据《河南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我省2008年将淘汰小火电机组100万千瓦,淘汰落后产能焦炭60万吨、电解铝8.5万吨等。2008年我省结构调整减排涉及的环境统计重点调查单位共计369家,预计可形成二氧化硫减排能力27.6万吨。
五、减排目标可达性分析
(一)化学需氧量减排目标分析。2008年,我省通过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业企业废水深度治理等措施,预计可形成化学需氧量减排能力30.2万吨,考虑到污水处理厂的配套管网建设逐步完善,在扣除环境统计非重点调查单位减排量后,预计2008年我省化学需氧量减排量为15.1万吨(按减排能力的50%计算),扣除新增量10.0万吨后,预计可减排化学需氧量7.3%以上,可以完成较2007年减排5.5%的目标。
(二)二氧化硫减排目标分析。2008年,我省通过燃煤发电机组脱硫、结构调整等措施,预计可形成二氧化硫减排能力64.5万吨,考虑到总量减排核算方法仍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加之电力企业脱硫装置投运率以及部分关闭企业可能未被列入国家名录得到认可等不确定因素,预计2008年我省二氧化硫减排量为22.6万吨(按可计入减排量占减排能力的35%计算),扣除新增量10.22万吨后,预计可减排二氧化硫7.9%以上,可以完成较2007年减排6.2%的目标。
六、保障措施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也是污染减排的攻坚年。为全面完成2008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提出以下保障措施:
(一)严格污染减排目标考核。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实行节能减排目标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的规定,对没有完成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的地方政府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二)重点抓好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及运营。根据《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的通知》(豫政办〔2008〕5号),通过进一步加大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力度,提高污水收集能力,充分发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减排作用。
(三)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根据省政府批转的2008年河南省环境综合整治方案,2008年我省将继续加大重点流域、区域、行业的环境综合整治力度,重点做好电力企业的脱硫工程建设,小火电燃煤机组等高污染企业的关停,刚玉、炭素、电石、铁合金行业治理等。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实现改善环境质量和实现污染减排的双重目标。
(四)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为切实控制主要污染物新增排放量,严格新建项目环境准入。将总量减排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对没有环境容量的区域或没有经过总量排放指标合理置换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对未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的区域,一律实行区域限批。
(五)继续强化环境监管。实行污染减排月报季核半年公示制度及领导干部分片包干制度等,加强对重点流域及重点减排工程的督导。通过加大现场执法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完善重点污染源的在线监控系统等措施,加强对重点排污单位及减排项目的监管,保证治污设施正常运行。
(六)强化污染减排责任分解。总量减排工作涉及环保、发展改革、建设、财政、统计等部门,各有关部门要统筹安排,明确责任,认真落实各项减排任务。发展改革部门主要负责小火电机组的关停和及时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认可,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以及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发布等工作;建设部门主要负责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规范运营进行督促、指导、检查等工作;电监(电力)部门主要负责差别电价、发电量交易等政策的发布实施等工作;环保部门主要负责重点减排工程监管、在线监测装置的安装联网以及总量减排日常调度等工作;统计部门主要负责及时、准确地提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统计数据;财政部门主要负责资金保障工作。同时,发展改革、财政、环保等部门要通过研究制定相应的环境经济政策,强化市场手段,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等措施,充分利用经济和市场手段促进污染减排。
(七)保障污染减排各项资金。2008年我省计划设立减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省环境自动监控系统建设与运营、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统计基础能力和信息传输能力、污染减排治理重点项目建设、奖励主要污染物减排取得突出成绩的地方和企业以及省政府确定的与主要污染物减排有关的其他工作等。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公安厅等部门河南省开展道路交通
【发布单位】河南省
【发布文号】豫政办 〔2006〕95号 【发布日期】2006-11-06 【生效日期】2006-11-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河南省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公安厅等部门河南省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工作
方案的通知
(豫政办 〔2006〕95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省公安厅等部门制定的《河南省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十一月六日
河南省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
省公安厅 省交通厅 省建设厅 省教育厅 省安全生产监管局 省农机局
省卫生厅 省工商局
(二○○六年十月十九日)
为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交通事故特别是亡人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省政府决定从2006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全省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以下简称专项整治行动)。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展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为载体,按照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联动、齐抓共管的要求,全面落实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各项工作措施,努力维护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为实现中原崛起、构建平安河南创造安全、有序、畅通的交通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强化道路安全防控网络体系建设,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推动我省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深入开展,减少重点交通违法行为,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全面治理道路危险路段、事故多发点段,保持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稳定。
三、组织领导
成立省专项整治行动协调小组,由省政府副秘书长朱孟洲任组长,省交通安全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为成员。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公安厅,具体负责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各地也要建立相应机构,对本地专项整治行动进行组织协调。专项整治行动结束后,各级专项整治行动协调机构自行撤销。
四、整治内容
这次专项整治行动的内容包括:平安畅通县区建设、重点交通违法行为治理、危险路段和事故多发点段整治、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整治、客车源头化管理、农用车违法载人治理等。
五、时间安排
11月1日至5日为宣传发动阶段,11月6日至12月25日为组织实施阶段,12月26日至31日为检查验收阶段。
六、职责分工
由公安、交通、建设、教育、安全生产监管、农机、卫生、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共同组织实施,职责分工如下:
(一)公安部门
1.按照公安部《开展公路重点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和《河南省公安厅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要求,在全省高速公路、重点国(省)道和景区道路,集中整治超速行驶、疲劳驾驶、酒后驾驶、客车超员、农用车违法载人、低速货车长时占压超车道等交通违法行为。
2.针对高速公路、重点国(省)道和景区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规律和事故特点,科学调整白天和夜间不同时段的勤务安排,明确上路定点执勤和巡逻时间,按照“点上测、线上巡、卡上查”的工作要求,进行统一布局、分层设防,突出重点、区域联动,加大对重点时段、重点路段、重点交通违法行为的管理和处罚力度。
3.每个交警大队应分别在辖区高速公路、重点国(省)道和景区道路至少设立1个固定测速点或1个流动测速组。要根据超速违法行为发生的规律,合理组织安排设立测速点(组)勤务,充分利用公路监控系统、测速设备等装备,查处超速行驶等交通违法行为。
4.依托交通安全检查服务站、公路收费站和高速公路服务区,加强对客车、校车、旅游包车和危险化学品运输车等重点车辆的检查,发现和查处客车超员、疲劳驾驶、农用车违法载人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5.加强相邻交警大、中队之间的勤务衔接和工作配合,及时通报相关信息;加强与气象、交通路政和养护、高速公路经营企业、急救中心等单位的协调配合,形成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
6.健全和完善高速公路恶劣天气交通管制工作预案和部门联动机制,做好恶劣天气条件下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工作。
7.强化客车源头管理,对严重违法客运车辆、客车驾驶人及其所在客运公司实行黑名单制度,依法进行处理,及时向社会公布,并通报交通、运输等部门,督促开展整改工作。使用交警信息平台,建立通行辖区路段客运车辆安全管理档案,及时掌握车辆和驾驶人员的有关情况。
8.对超员20%以上客运车辆的违法驾驶人、违法时间和地点、车号、所属单位、核载人数、超员人数等情况,各省辖市公安交警支队要每周汇总上报省公安交警总队,省公安交警总队每10天将外省通报的和各地查处的超员20%以上客运车辆相关情况通报给车籍所在地公安交警支队。有关地方公安交警支队要会同安全生产监管、交通等部门对违法车辆及所属企业进行整改,依法进行处理,整改处理情况及时上报省公安交警总队。
(二)交通部门
1.加大资金投入,搞好公路危险路段、事故多发点段整治。对省、市、县(市、区)督办的公路危险路段,要按期完成整治任务。
2.完善公路交通安全标志、标线和安全设施,一、二级国、省道和高速公路交通标志设置率达到90%以上,标线设置率达到80%以上,在危险路口设置减速带。
3.加强客、货运场(站)和运输企业营运车辆监督管理,对运输企业营运车辆定期检验,检验率达到100%,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和安全设施完善。
4.检查客运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投入、教育培训和车辆安全管理等情况,对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责令停业整顿,限期达标,逾期不能达标的要予以取缔。
5.严格客运线路审批程序,不得批准开行夜间(晚22时至凌晨6时)途经三级以下(含三级)山区公路的客运班线。
6.按照车辆台数、线路里程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比例,对客运企业安全状况进行排名,并向社会公布。对超员20%以上的客运车辆、驾驶人及客运企业,实行黑名单制度,会同公安等部门督促整改,并依法追究企业法定代表人、安全管理责任人和车主的责任。
7.扶持发展农村客运,制定农村交通长远规划,鼓励发展农村公共交通,逐步实现村村通公交,方便农民出行。
8.加大对高速公路事故多发点段、危险路段的整治,完善各类标志标线。加强高速公路监控设施建设,保持良好运转状态。
(三)农机部门
1.切实加强对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管理,严把驾驶员考试考核、拖拉机牌证发放和机械检验关,严禁给不符合注册登记条件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核发牌证,严禁给未经考试或考试不合格的人员核发驾驶证。
2.加强拖拉机安全生产管理。在农忙季节和农机作业高峰期,深入乡村道路、田间场院等作业场所组织开展农机执法大检查,查处拖拉机载人等违法行为。
(四)安全生产监管部门1.组织协调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依法对直接责任人和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实行责任追究,并督促有关部门、企业认真汲取事故教训,制定整改措施,健全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2.督促交通、建设等职能部门对公安部门排查出的隐患点段和危险路段制定整改措施并监督落实。
3.监督交通运输企业严格遵守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认真履行安全管理职责。
(五)建设部门
1.加强对城市道路及依附于城市道路的附属设施的管理,加大对城市道路设施的检查力度。对排查出的城市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和危险点段,督促市政设施管理机构或有关产权单位及时设置明显标志并修复。
2.加大对城乡结合部城市道路和市政配套设施的投入,确保城市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完好。严格城市道路施工现场管理,创造良好的行车环境。
3.清理整顿城市客运市场,维护城市公共交通秩序。
4.搞好城市集贸市场的规划工作,科学论证,合理布局,防止出现马路市场。
(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1.加强公路沿线集贸市场的管理,防止占道经营阻塞交通。
2.对公安机关认定不具备安全行车条件的客运单位和个体客运车辆,不得发放营业执照,并协助公安机关做好停业整顿工作。
3.加强对旧机动车交易市场和报废车辆的管理,禁止报废车辆和其他不符合安全行车条件的车辆流向社会。
(七)教育部门
1.督促中小学校完善日常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集体乘车外出活动的安全管理,严禁中小学生在道路上和道路两侧的空闲场地上从事体育活动。
2.会同公安部门认真查找学校内部及周边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加以整改。
(八)卫生部门
1.会同公安部门建立就近抢救交通事故伤员的“绿色通道”,提高交通事故急救系统反应能力,加快抢救伤员的速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死亡。
2.普及交通事故急救知识,培训急救人员,提高急救能力。
七、有关要求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重要意义,迅速行动起来,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制定方案,细化措施,搞好协调,把专项整治行动摆上重要位置。同时,围绕整治内容,以“关爱生命、安全出行”为主题,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活动,形成浓厚舆论氛围,推动专项整治行动深入开展。省政府将适时对各省辖市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工作成效明显、事故起数大幅下降、未发生特大交通事故的予以表彰;对因工作措施不落实导致特大交通事故发生的,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专项整治行动结束后,各省辖市应写出书面总结,于2007年1月2日前上报省专项整治行动协调小组办公室。各地专项整治行动开展情况要及时上报省专项整治行动协调小组办公室,可通过公安网省交警总队网页FTP粘贴到交警总队交通科文件包,或通过传真报送,传真号码:0371-65882475、65882491或公安内线22475、22491。联系人:李世章、高俊,联系电话:0371-65882460。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