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践行群众路线助推基层党建之我见
践行群众路线助推基层党建之我见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而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必须贯穿于党的全部工作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必须以联系服务群众为核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党的建设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一、明确导向,强化群众观念是夯实基层党建工作的先决条件。
人民群众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基。十八大报告指出,“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树立群众观点,就必须牢记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就必须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就必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就必须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增强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站稳群众立场,就必须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就必须从群众的利益出发,有利于群众的就大胆地干,不利于群众的坚决不干,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一线,特别要深入到问题多、困难大、矛盾突出、意见强烈的地方去调查研究,敢于听真话,乐于听真话,吃透情况,找准问题,理清思路,排除矛盾,解决问题,努力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要把群众满意作为评价工作的根本标准,把群众公认作为考核、评价、选用干部的重要依据,更加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任用干部,教育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不仅要把目光投向基层、力量沉到基层,还要把政策、资金和基本公共服务更多地向基层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注意力吸引到联系服务群众上来。
二、团结全员,引导群众参与是夯实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支撑。
基层党建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只有扎根于基层和群众之中,尊重群众的创造,倾听群众的呼声,反映群众的意愿,集中群众的智慧与力量,才能充满蓬勃生机和强大活力。近年来,西山煤电集团多措并举,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推行多种党建创新工作法,既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又拜群众为师,向群众学习,受到广大职工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实践表明,越是群众的创造,就越是管用有效,就越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我们要善于从群众鲜活思想中汲取营养,从群众纯朴感情中受到熏陶,从群众生动实践中提炼经验,把感性认识理性化、把零散经验系统化、把管用做法制度化,不断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同时,基层党建工作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还要动员群众以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参与到基层党建工作的各个环节中来,把基层党建工作全过程真正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选任什么样的干部,要给群众知情权、话语权;发展什么样的人入党,哪些党员应给予表扬鼓励,哪些党员要教育批评甚至淘汰出党员队伍,要给群众评判权、建议权;党员干部怎么做人,怎么做事,形象怎样,业绩怎样,要给群众监督权、批评权,等等。把坚决贯彻上级的决策与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结合起来,最大限度扩大群众参与,最大诚意听取群众意见,让广大群众在参与基层党建工作中增强社会主人翁的光荣感、尊严感、责任感,努力使基层党建工作得到群众的普遍认可和全社会的广泛认同。
三、为民服务,维护群众利益是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根本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科学发展,是党建工作让人民满意的根本所在。基层党建工作应当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充分显现惠及民生的独特作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群众工作呈现出主体多元化、利益多样化、需求差异化、问题复杂化等特点,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提出了新挑战。十八大报告要求,“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坚持把联系服务群众作为“必修课”和“基本功”,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练什么”的原则,努力提高组织群众、引导群众和服务群众的能力。要采取定期调研、定期接访、驻村蹲点、到信访部门挂职等方式,了解掌握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各种手段认真加以解决,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按照这一要求,进一步完善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搭建便民服务平台,拓宽民意反映渠道,全力解决事关群众的难事、急事。进一步健全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制度,完善考核考评机制,确保联系服务群众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强化宣传,赢得群众支持是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保证。
知情是信任的前提,理解是支持的基础。基层党建工作具有贴近群众生活和思想脉络的特性,是党紧密联系群众最重要的桥梁与纽带,是党的思想工作最前沿阵地。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对党建工作的支持,都离不开宣传、教育和引导。受思想观念的制约,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党建工作宣传不够,群众对党建工作往往知之甚少,存在着陌生感和疏离感。新形势下,加强对基层党建工作的宣传,对于切实加强党的领导,促进基层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党务公开,进而推动事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宣传,不仅要加大宣传力度,还要把握党建工作的新动态,注意新闻宣传的新规律,在把握规律性和体现时代性上下工夫。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资源宣传党建的主渠道作用,通过开辟党建专栏、制作专题节目、印发工作简报、优化党建网站等途径,及时传达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要求,交流传递基层党建工作先进经验,培养树立一批有广泛影响的先进典型,大力推进基层党务公开,及时答复群众疑问,营造基层党建工作健康发展的舆论氛围,不断赢得群众的广泛支持。
五、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是当前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抓手。
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提出的。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违背群众愿望、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发生,就要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入手,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一是结合载体抓落实。做好党的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我们要在为民、务实、清廉这三个方面下功夫。为民,是我们的出发点。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秀作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仅是干部成长的轨道,更是我党工作的一个重要经验。深化党员干部“下基层办实事转作风”活动,深入群众中去,摸清党员干部思想作风情况,摸清群众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措施,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务实,是我们的工作方式。出实招,办实事,力戒形式主义、假、大、空。使务实成为一种风尚。对于群众工作,要做到内容实、方式实、成果实,真正把活动推向深入。清廉,是我们的工作要求。一心为民,两袖清风。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二是总结提炼促提升。在全面推进活动深入的同时,也要注重进行总结、反思,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注重总结好的经验做法,反思工作中的不妥之处,去其糟粕,留其精髓。总结提炼出适合地区实际的、系统有效的经验体系,以此来指导我们下一步的工作,使此项活动常态化、常效化,更加科学地推进下去,从而提升我们服务群众的能力。
服务群众无止境。我们要按照十八大精神的要求,坚持面对面联系群众、心贴心服务群众,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不断赢得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服务职工、凝聚人心、构建和谐的战斗堡垒,为企业转型跨越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第二篇:践行群众路线 助推三农发展
践行群众路线 助推三农发展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农业部门和农民群众关系最密切,与农民群众打交道最直接,为农民群众服务最具体,一言一行都事关党风、政风,走好群众路线就显得更加重要,始终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力量之源
一切依靠群众,是贯彻落实群众路线的关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来自人民群众的智慧。因此,必须把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作为我们做好“三农”工作的力量之源。一要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农村改革是农民群众的伟大创造,“大包干”来源于农民的首创,“农民进城务工”是农民的首创,“村民自治”是农民的首创,“乡镇企业”是农民首创……这些亿万农民的伟大创举,就是农业工作者的力量源泉。中国农村改革30多年的实践充分说明,只有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才能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让亿万农民创造社会财富的潜能得到充分释放。当前,在农民群众中正在兴起一场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伟大实践,我们善于发现、总结、推广这些先进模式、经验和典型,在尊重农民群众首创精神中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二要高度重视农民群众的期盼与诉求。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要求
我们深入到农村基层和农民群众之中,虚心听取意见和建议,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只有知道农民群众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要求什么、渴望什么,才能找准问题,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不断改进我们的作风,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当前农业发展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期,农业农村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不断显现,农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表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我们农业部门必须坚持民本原则、问题导向,针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土地权益、生产资料、农产品质量、生态环境、惠农政策落实等生产生活领域中的突出问题,深入调研、专题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农民群众排忧解难,用我们的真诚服务提升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用“三农”发展成效凸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丰硕成果。
三要着力实现农民增收的核心目标。“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增收。当前,农业结构正深刻转型,农村社会正深刻变革,制约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因素明显增多,难度不断加大,我们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持群众观点,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出实招、求实效。在制定产业扶持政策时,更加注重产业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同时,更加注重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建设;在推进土地规模流转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农民利益的保护;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强对农民的专业技能的培训。要通过强化政策落实保障农民增收,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支撑农民增收,发展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促进农民增收,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新空间,不断开辟农民
增收新渠道,持续提高农民经营性、工资性、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
二、准确把握群众工作法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法宝
群众工作法是我党长期保持的优良传统和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农业系统的干部职工必须把握好、坚持好、运用好这一重要法宝,善于深入农村,接触农民,在农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中探求规律,汲取智慧,科学决策,服务群众,推动发展。
一要放下架子,在深入调研中谋划发展。当前我们不少领导干部下基层时,坐着小车转一转,隔着玻璃看一看,找个典型谈一谈,要些资料翻一翻,拿个材料念一念,措施不实、问题无解,听的人不耐烦,群众很反感。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关键就在于不是带着“问题”下去求解,而是端着“架子”下去指导。农业部门践行群众路线,更要放下架子,深入基层一线,不仅要走到群众身边,更要走进群众的心里,弄清农民群众所思所盼,做到既吃透上情,又把握下情,在上情与下情的结合上做文章,把群众的智慧和诉求上升为工作目标、工作方法和工作动力,让“三农”工作决策和措施更具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要扑下身子,在访贫问苦中增进感情。农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农业系统的干部大多出生农家,学的是农业专业,工作在农业部门,真切感受到农民的疾苦,理应对农民群众更多一份感情。要把自己当农民,视农民为亲人,扑下身子,怀着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深入一线查民情、听民意、解民忧、纾民困;走进困难大、生活苦、群众多、基础差的乡村,查弱项、抓短板、找出路,在访贫问苦中与农民群众建立真感情。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诚心诚意
为农民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使农民群众不断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特别是农民群众的批评意见,把群众的意见作为反思工作的“镜子”,结合实际提建议,因地制宜抓整改,凭借真诚的态度、扎实的作为赢得农民群众的理解、信任与支持。
三要深入一线,在为民服务中转变作风。多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实践,让我真切的感觉到,农民群众是最朴实、最实在,最值得信赖和尊重。工作中任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秀都会被他们一眼看穿。农业系统的干部职工要发扬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作风,从联系和服务一个农户、一个种养大户、一个村、一个专业合作社、一个龙头企业着手,从推广好一项技术、实施好一个项目、建设好一个基地做起,当好“三农”政策的“宣传员”、技术服务的“推广员”、田间管理的“指导员”、生产过程的“协调员”,农民增收致富的参谋和助手。事实说明,与群众接触多了,官僚主义就会减少;与实际接触多了,主观主义就会减少;与民情接触多了,形式主义就会减少。
三是构建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必然要求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在做“三农”工作时,我们有些干部有时觉得群众喊不动,实际上是他们喊不出;对发展现代农业不是没想法,而是缺办法;对帮助农民增收不是没成效,而是无突破,说到底是群众观念不牢固,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不健全,构建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一要构建深入调研的长效机制。近年来,我们结合农业部、省农业厅“百乡万户调查”活动,要求有特长的农技干部长期联系1个专业大户、1个合作组织、1个龙头企业、1个高产创建片、1个农业项目,做到“五下去,一回来”,即“怀着深厚的感情下去,本着学习的态度下去,带着具体的问题下去,掌握科学的方法下去,以群众欢迎的方式下去,带着丰硕的成果回来”,通过活动对我们的党员干部真正起到了“接地气、察民情、增才干”的目的,形成了一大批调研成果,在近三年的省农业厅优秀调研报告评比中,我市始终位居全省第一,不少建议还直接进入了各级领导的决策视野。对于这个制度我们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确保机关干部下基层调研的常态化、制度化,不断提升农业系统干部队伍素质和水平。
二要构建直接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继续深入开展“百乡千村万户大走访”活动,层层建立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蹲点工作制度,实行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促进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特别是到经济落后、问题较多的地方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心声,帮助解决困难。开展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活动,组织农业干部分期驻点,工作在村组、吃住在农家、劳动在田野,在增进与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把农业技术送到田间地头,送到农民手中,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
三要构建服务群众的考核评价机制。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农业系统干部考核办法,特别是要完善基层农技人员绩效考核办法,把群众工作能力和群众工作状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在考核方式上,完善考评制度,增加农民群众评价权重,真正把农民群众的认可度与满
意度作为考核农业系统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的主要依据。另一方面,以制度形式把农民群众的评价作为任用干部的重要标准,真正使那些素质高、能力强、群众公认的干部得到重用。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重点关注和使用那些长期在基层、在困难地方、在艰苦岗位上默默无闻工作的干部,真正让那些一心一意为农民群众服务、工作深入扎实有效的干部有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
第三篇:基层党员践行群众路线讲稿
基层党员践行群众路线演讲稿
各位领导、同事,大家好。很荣幸能站在这个讲台上和大家共同分享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用真心和行动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
对党员干部来讲,“三个谁”问题是一个最基础、最根本的问题,是正确理解党的群众路线问题关键所在。“我是谁”,我是一名普通群众、一名普通党员,一名从事综治和驻村工作的普通公仆,这是我对自身的一个基本认识;“为了谁”,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作为一名党员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依靠谁”,就是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三个谁”的问题,实质上是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问题,是一个党员干部的基本认知和基本要求。
从“三个谁”问题的本质和关系看,“我是谁”是立场和定位问题;“为了谁”是宗旨和方向问题;“依靠谁”是动力和支撑问题。“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三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直接体现了一名党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直接指导我们作为基层党员在群众工作中的方式方法,对群众工作的态度。其中: “我是谁”是前提,这是三个谁中的关键问题。只有真正认清好我是谁,才能解决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认清我是谁,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在哲学课上我们学过,作为一个人来说,世界观,是和他的理想、信念有机联系起来的,世界观处于最高层次,对理想和信念起支配作用和导向作用;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一个正确健康的世界观,是我们认识自己本职工作、正确开展工作的基础,摆正同人民群众关系的关键。作为我个人来讲,我就是一名负责综治和驻村工作的普通党员。我的职责就是为群众化解矛盾、创建稳定的社会环境,为我所负责的村做好服务。起码做好上述两点,我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党员,才能体现一名党员的价值。这是我对自身最基本的认识,也是我今后工作的指导和出发点。
三个谁问题中,“为了谁”是核心,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所有的工作都要“一切为了群众”。
“为了谁”关键要在工作中做到心诚。心诚就是要真心记挂着群众。检验我们的工作是否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谋利益,是否密切联系群众,不是看你口头上说得怎么样,而是要看你心里是否想着群众,是否想着村里那些事。工作中办事情的出发点是否为了群众,落脚点是否有利于群众。一句话,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我们在从事窗口工作和驻村工作中必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只要我们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真心真意为群众化解一个矛盾,消除一个不稳定因素,办一件事实事,群众就会记得我们,把我们放在心上;只要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会把我们当亲人。
我镇南燕窝村有一名法轮功练习者叫李凤元,于2012年9月服刑结束由我和区专项办等几名同志将他接回村里。李凤元高中学历,只是一时糊涂,信奉了法轮功。服刑4年回到村里后,已经与社会脱节。为了能让他早日融入的进社会,我多次到他家走访。经过走访了解到他打算去务工,但没有一技之长。于是我便与镇夜校联系,帮他报了叉车培训班、和电焊培训班。培训结束后,我又联系到李凤元临村的一个打井队,介绍他进了井队,做些叉车活和焊工活。现在他已经在井队干了1年多,每逢节假日,他都会将我作为朋友主动和我沟通,跟我讲述他务工情况和思想动态。
总之,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员应有的品格。我们要牢牢“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常怀感恩之心、敬畏之心;要把为群众谋利作为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真正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为群众谋利益,真正让乡村发生新变化,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三个谁问题中,最后“依靠谁”是支撑,就是要始终相信群众、真心依靠群众。只有依靠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理解群众疾苦,才能掌握群众工作的落脚点,为群众办该办的事。
作为最基层的党员干部,依靠群众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腿勤。常言道:“工作要上去,干部要下去”。驻村和综治工作就是要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的水平,善于做群众工作,敢于接触群众。作为一名党员,在化解矛盾中要多与当事人沟通,深入到群众中去,从不同角度了解矛盾的成因,群众的观点和诉求,为化解矛盾纠纷建立群众基础,再利用群众化解矛盾纠纷。
驻村工作更要学会同基层群众打招呼,跟群众拉家常,发动群众参与村内的工作决策中来,听听每个村民的意愿。让村民们知道你是自己人,办的是村里的事,代表的是村民的利益,接受村民的监督。这样我们自然就会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实现我们工作作风转变、效能提升,不断提高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我所驻的村是八门城二村,今年年初村里要向外发包一片鱼塘,承包期为10年。村两委会决定鱼塘承包费分两次支付,分别在第一个五年和第二个五年时支付,收取第一个五年承包费的同时收取承包户后五年承包保证金7万元,并分两次将所收取的承包费分给群众,7万元保证金先由村留存,等五年后7万元保证金转为承包费时再分给群众。在召开村民代表和党员代表会决定此事时,部分代表强烈要求将先期收取的保证金也先一并分给群众。为此和村两委争执不下。村书记无奈便让我给大家解释。
当时我刚一站起来,就有一个群众代表说:我认识你,你就是天天拿着本子在村里串的那个干部,我信你的。我当时听了这句话后,心里感觉暖暖的。随后我跟大家讲,7万元在前五年是押金,在后五年才能转为承包费。如果现在分的话,是现在的人口分了五年后人口的钱,对五年后新增加人口的户不公平。讲明道理后,很多代表主动替村两委会做其他代表的说服工作。
群众工作如果整天呆在办公室里,不与群众接触,不了解群众所思所想,对群众没有热情,当然就不会做群众工作,群众也不会支持我们,矛盾会越积越多,百姓会越来越不满,我们也就失去了依靠。
同时我们跑基层,也要避免形式主义,与群众交流不能只会问“家里几口人”。要理解下乡的真正含义,不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在腿勤的形式上。把下乡当成领导交办的负担,或者是当成自身提拔的镀金炉。下乡驻村工作千万不能走马观花,骑着车子转一转,隔着院子看一看,回到大院说一说。这样就失去了下乡跑基层的意义,变了跑基层的味道。这种下基层只会更加脱离群众。
要深入到群众中去,我们就得吃得农家饭,干得农家活,睡得农家炕。把自己当成村里的一员,凡事换位思考,主动倾听百姓心声,准确把握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在同吃同住同劳动的过程中,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融入到群众中去。听一听我们的工作给群众带来什么实惠,听一听群众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听一听广大百姓对机关干部服务群众工作有什么意见。
总之,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不是读读念念,而是想想办办;不是说说看看,而是听听干干。既要有理论作为指导,又要有行动作为支撑。
以上是我在群众路线学习中的一些认识,希望能和大家共勉,有认识不到的地方,也请大家多批评指正。
谢谢。
第四篇:践行群众路线体验基层生活报道
践行群众路线体验基层生活
为深入贯彻落实盟公路管理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文件要求,坚持沉下身子融入群众,与养护职工同甘共苦。工区党支部组织全体行政人员到突泉道班所管养K403—K405路段内进行绿化带整修、路面杂物清扫等工作。劳动过程中,党员干部与职工共同劳动,聊家长里短,说心里话,真心交流、真心沟通,真实了解职工的生活状态。通过体验,出了力,流了汗,不仅感受基层养护职工工作的艰辛,又拉近党员干部与养护职工的距离,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进与基层职工的感情,完成了党员干部下基层的活动任务。通过下基层、接地气,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在基层工作中体验到职工生活的冷暖,从而加深党员干部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培养广大党员干部的敬民之心、重民之情。为教育实践活动的下一步深入开展奠定了基础。
第五篇:基层团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一点思考
基层团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一点思考
当前,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深入展开。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必须在此次活动中积极有为、奋发作为,这既是发挥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基本职能的应有之义,也是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作为一名团干,我认为,基层团组织可以此项活动为契机,紧紧围绕总书记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切实提高服务地方发展大局、服务青年成长成才的能力与水平。
“照镜子”,才能仰首无愧青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基层团干“照镜子”,要以《党章》、《团章》、团的十七大精神为镜,用党性的要求、团干的标准随时查不足、找差距、明方向,警示自己、规范自己、提升自己;要以新时期青年的新要求新期盼为镜,“努力做到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青年有什么需求,团组织就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要以中央号召学习的先进模范和身边的优秀青年、典型事迹为镜,反躬自省,弘扬社会正气,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正衣冠”,才能俯身亲近青年。基层团干是做“青年友”:想青年之所想、急青年之所急、乐青年之所乐,还是做“青年官”:一口官腔、一副官架、一身官威,青年最有发言权。基层团干“正衣冠”就是要正思想、正作风、正言行。思想正,就是坚定理想信念,要“最富有理想、富有理想主义”,在广大青年中树立威信、形成号召力;作风正就是遵守“八项规定”,抵制歪风邪气,做到清如梅、洁如兰、正如竹、廉如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苦干实干的精神状态;言行正,就是心胸坦荡、光明磊落、身端影直,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正道、行正路,“手不长、嘴不馋、心不邪”,在团的事业发展中、在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中经得起任何考验。
“洗洗澡”,才能全心服务青年。毛泽东同志说,房子应该经常打扫,脸应该经常洗,我们同志的思想,也应该经常打扫和洗涤。作为基层团干,我们也要经常思考自己身上是否存在“四风”问题?有没有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形式主义?是不是存在脚不接地气、在办公室下指令的官僚思想?有没有互相攀比、贪图安逸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如果有,就要多洗澡、勤洗澡。用清水洗,用党的理论、党的要求、团干的标准来洗涤思想;用冷水洗,在头脑发热、心态浮躁时冲个凉水澡,打个寒颤,警醒自己;用活水洗,跟上时代新变化,跟上青年新期盼,去除一下身上的形式之“泥”,官僚之“泥”,享乐之“泥”,奢靡之“泥”,深刻自我剖析,诚恳接受批评,增强对歪风邪气的免疫力。
“治治病”,才能全意引领青年。“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基层团干不应为了个人升迁、一己政绩和个人私欲,想病了、想疯了,而要借助此次教育实践活动,自我对照、自我检查,知病状、明病根。作为基层团干,我们要严格落实党中央“六项禁令”、团中央“十七条规定”等要求,根治作风虚浮、形式主义病;要“甩开膀子”多下乡镇、多到企业一线,拜青年为师,与青年交心交友,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根治脱离群众、官僚主义病;要认真学习团十七大精神,始终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始、慎终,根治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顽疾。
照镜子,使形明;正衣冠,使心正;洗洗澡,使身洁;治治病,使体健。基层团干只有认真遵守总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才能肩负起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实现中国梦的青春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