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抓好基层党建助推精准脱贫
抓好基层党建助推精准脱贫
摘要:当前,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而抓好基层党建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它有助于增强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有助于激发党员干部树立“比、学、赶、超”的争优意识;有助于脱贫目标的实现。
中国论文网 /2/view-12927854.htm
关键词:基层党建;精准脱贫
常言道: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群众富不富,全靠党支部。要想“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尤其是当前,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如何抓好基层党建助推脱贫攻坚显得尤为重要。强化组织的政治功能,凝聚组织力量助推精准脱贫
作为村级基层党组织,一方面要择优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当好领头雁;另一方面要增强村级领导班子的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好村支“两委”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要按照政治素质好,带动能力强、依法治理能力强、服务群众能力强、廉洁自律意识强的“一好四强”标准,选好配强班子成员。如:2015年6月习总书记来到遵义枫香镇花茂村考察,他对花茂村精准脱贫与“四在农家・美丽乡村” 建设结合起来的做法给予肯定,枫香镇花茂村之所以从鸡鸭满地跑、尘土漫天飞的穷乡僻壤,转变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田园,它的 ‘嬗变’得益于精准服务型党组织的建立。过去的花茂村,党支部书记能力不强,党组织软弱涣散,干群关系紧张,2014年枫香镇党委下派作风硬、能力强的干部任该村党总支书记,配强村支“两委”班子。新班子到任后,广泛听取群众
意见,找准发展症结,按照‘抓党建就是抓关键、抓作风就是抓重点’的总要求,构建责任在村落实、组织在村建强、干部在村成长、资源在村整合、成效在村检验“五在村”机制,推动党建扶贫开花结果。近年来,花茂村党总支带领“两委”连创佳绩,多次被省市县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5年花茂村荣登 “中国红色旅游产业荣誉榜”,获得2015全国唯一“最美红村”称号,2016年7月1日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在党组织的引领和扶贫政策帮助下,转眼几年间,这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出落得“亭亭玉立”,这里的农民被称为“最幸福的农民”。发挥党员传帮带作用,整合攻坚力量助推精准脱贫
在“十三五”期间,要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必须凝聚各方力量、发挥各类资源优势,以“弱鸟先飞”的意识、“滴水穿石”的精神狠抓扶贫,才能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脱贫之路,才能尽快让
群众脱贫致富。尤其是要强化党员克难攻坚意识,发挥党员传帮带作用,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切实做到点面结合、合力攻坚,实现群众“点菜”、干部“下厨”式全方位帮扶。为此对广大党员一是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强素质提能力;二是党员要在精准脱贫中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就贵州省而言,贵州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的省份,所面临的脱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但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有许多党员的事迹令人感动、令人振奋、鼓舞人心,他们在困难和危险面前,总是冲在第一线,他们不讲条件、不计得失,心中装着责任、眼中全是百姓,以满腔的热忱付出艰辛的劳动,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很不平凡的事迹,塑造了新时期贵州人的光辉形象,为广大党员干部作出了表率、树立了榜样,他们是贵州精神的代表,是脱贫的先锋,是学习的榜样。更是一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生动教材。如从
带领村民十二年一锤一镐凿出脱贫隧道的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邓迎香,到以不懈努力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六盘水市钟山区民宗局副局长、大湾镇海嘎村第一书记杨波,从孜孜不倦地“树木”,呕心沥血地“树人”的贵州大学农学院教授、园艺系副主任潘学军,到抗击洪魔为救群众不幸牺牲的黎平县九潮镇九潮村原党支部书记刘善平,还有忙着解决山羊生病,却忘了自己忘我工作而累倒在岗位上的睛隆县委书记姜仕坤,以及播州区平正乡共产党员黄大发老支村用40年时间带领村民凿开绝壁,打通生命水渠的故事…… 探索党建新模式路径,提升党建活力助推精准脱贫
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关键是要把党建工作与脱贫工作“两张皮”拧为“一股绳”,做到基层党建与精准脱贫的有效融合,深度融合。比如建立党政同责,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推行党建工作和精准扶贫整村推进联系点
制度,采取领导抓乡挂村、部门联动包组、干部结对联户的方式,层层建立“责任区”,形成上下联动、各方配合、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围绕领导班子帮村、领导干部联村、同步小康工作队和“第一书记”驻村、基层党员带村,列出责任清单,层层明确工作责任,签订责任状。以村级党组织为主整合人力财力物力,动员和整合社会力量对贫困村实行包干扶贫,建立精准到村的考核奖惩机制,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考核奖惩、选拔任用以及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如遵义市播州区为深入实施“强基固本”工程,选优配强脱贫攻坚干部队伍,精准选派66个贫困村“第一书记”和499名驻村干部,驻村工作围绕“出点子、找路子、化矛盾、强组织、改民生”五个方面精准发力,助推脱贫攻坚。村干部们为积极推动农特产品出山,想办法帮助建成电商29家,网店130家,让农民在买进物美价廉产品的同时,将自己的农副产品销售出去,目前全区电子商务总销售额达6520.48
万元。
抓好基层党建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保障,抓好基层党建助推脱贫攻坚,必须强化组织的政治功能,凝聚组织力量,增强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力、推动力和保障力;必须发挥党员传帮带作用,整合攻坚力量,激发党员干部激发党员干部树立“比、学、赶、超”的争优意识;必须探索党建新模式路径,提升党建活力,实现基层党建上台阶、民生得改善、群�脱贫困的目标。
(作者单位:中共遵义市播州区委党校)
第二篇:蓬安县精准党建助推精准脱贫
蓬安县精准党建助推精准脱贫
2016年,蓬安全县脱贫摘帽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考核和第三方评估验收,实现了脱贫攻坚首战首胜。
数据显示:蓬安县3年累计减贫12503户、37599人,贫困发生率降至2.64%,超额完成减贫任务。同时,荣获2016年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
在精准党建助推精准脱贫的实践中,蓬安县以育强基层组织“治弱”、做强基础产业“治穷”、创新联动机制“治散”、帮扶教育扶智“治本”为工作思路,构建“支部带富、党员创富、群众致富”的党建扶贫新格局,实现了“党员引领、群众增收、社会稳定”多方共赢。
建强配优党支部班子 构筑精准扶贫“桥头堡”
2014年,蓬安县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村171个、贫困户17454户、52682人。面对贫困程度深、贫困面大、自然条件差的现实,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减贫任务,实现如期摘帽?
“扶贫在哪里,党组织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扶贫在哪里,党员的先进性就体现在哪里;扶贫在哪里,基层党组织建设就跟进到哪里。”蓬安县委书记蒲国一语诠释精准党建助推精准脱贫的题中之义。
建强党支部班子,使党支部一班人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力军。蓬安县从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等群体中,选拔骨干充实到村干部队伍,带领村民致富。
巨龙镇关家坪村联合临近的双龙村建立区域联合党组织,带动贫困户种植核桃树苗1200余亩,预计丰产期年产核桃可达2.5万公斤、户均增收1700多元。许多村民主动找帮扶干部要核桃树苗,进行补栽,并在树下套养鸡鸭等小家禽。
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园区、带动大扶贫,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这仅仅是蓬安精准党建助推精准脱贫的一个缩影。
蓬安县坚持组织联建,打破以行政区域设置党组织的传统模式,以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为依托设立党组织,对引进的10家龙头企业全部单独建立党组织。建立产业型党支部35个,涉及优质粮油、经济林果等4大主导产业,将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将分散作业的产业连接起来,既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又提升农业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抓实帮扶干部履职 建好精准扶贫“大本营”
“我是党员,就要和大家一起战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不脱贫,我就不离村。”杨家镇伏岭村第一书记范景胜在到村帮扶群众大会上给乡亲们许下承诺。几个白发苍苍的老年人在一边悄悄地说:“帮扶干部来过好几拨了,都是走形式,这个小伙子还是省上下来的,估计更待不久哟!”
这一次,几位老年人还真是看走了眼。
这个第一书记大有“来头”。范景胜是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全国第二个肉用山羊新品种的主研者。范景胜一进村就通过走访摸查,很快打定主意,开出药方――从羊突破,搞黑山羊养殖,开伏岭羊肉馆,发展“种―养―销”循环农业。目前,110户农户(包括53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全村山羊存栏1300余只。
在蓬安县,像范景胜这样的贫困村第一书记有171名、驻村工作组171个、驻村农技人员185名、帮扶干部6523名。
蓬安县以“挂帅+定点”,建立了分级落实责任机制,县级领导指导到乡、单位帮扶到村、干部结对到户,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均由1名县级领导联系、1-3个县级部门帮扶,形成了“脱贫攻坚推进到哪里,帮扶力量跟进到哪里,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发挥到哪里”的工作格局。
??化党员示范引领 激活精准扶贫“新动能”
“我承包了两个大棚种有机蔬菜,去年一共卖了1.3万元。”贫困党员邓玉清,是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的受益者之一。说起脱贫致富,他笑得合不拢嘴。2016年,利溪镇花房子联合党支部通过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组织49户、156名贫困群众共同成立了花房子种养专业合作社,在园区返租倒包蔬菜大棚45个,种植有机水稻、生态油菜等绿色农产品300亩。园区为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技术培训、肥料等,并实行产量兜底。
在蓬安171个贫困村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去年以来,蓬安县积极探索“党建+产业”新路径,通过党员引导群众采取村组内“互换并地”建成78个脱贫奔康农民产业园,发展4个“玉―豆―草―畜”千亩循环示范园,形成5.3万亩商品蔬菜基地、7.8万亩经济林果。
扶贫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蓬安县大力开展脱贫技能培训,开设“田间、地头、林下”农家课堂,唤醒贫困群众的主动脱贫意识,帮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同时,蓬安县以“四好村”创建为契机,组织群众开展星级文明户、示范户评选;一些村还因地制宜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潜移默化地熏陶贫困群众知党恩、知感恩、知奋进,以优秀文化浸润人心,推动移风易俗。(供稿单位:蓬安县委组织部)(责编:余娜)
第三篇:加强党建引领 助推精准脱贫
加强党建引领 助推精准脱贫
——以前进村发展实际为例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入山林。为策应宿豫区组织部关于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战略部署,本小组多次深入新庄镇前进村实地走访,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前进村位于镇西北,西与曹集乡接壤,北与袁庄村相邻,东至一干渠,南和新庄、朱瓦村相接。交通十分便利,距镇3公里,村内水泥路达12000平方米,宿川线、宿沭路从境内穿过。全村642户、人口2845人,劳动力1452人,外出务工1086人。通过村级评议确认低收入农户建档立卡共计156户,472人,其中低保户35户70人,五保户12户12人。耕地面积5200亩,流转面积1500亩,主要种植花卉、葡萄、莲藕等高效农业。
(一)党员干部“老低弱” 全村共有党员100名。村支两委7人,组长9人,平均年龄60岁,其中主职干部两人平均年龄46岁,最年轻的村长42岁,年龄最大的是74岁。由于农村青年流动频繁,发展对象难选“苗子”,农村绝大多数有文化、有能力的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经商,留在家中的大多是年龄偏高、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的人员,综合素质相对较差,使得发展党员时好“苗子”难选。
(二)集体收入“呈虚寥” 虽然现在已经有一部分企业入驻前进村,但是基本上都是小微企业,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企业给予的部分赞助费用,对于整个村集体的运转仍杯水车
薪。同时,原来村在征收三提五统及农业税费等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户”、“钉子户”、“逃帐户”、“赖帐户”长期拖欠不交,从而形成一些历史欠款,征收难度加大,部分历欠资金变成了呆帐。出现了村欠户、户欠村的现象。
(三)干部压力“显沉重” 前进村群众矛盾较多,土地纠纷、邻里矛盾、计划生育、群众上访闹访等问题非常棘手。老百姓的思想意识提高了,对待村(居)集体班子已经不那么“当回事”,而一些村干部不能及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时转变工作思路,仍按以往简单粗暴的方式来管理,与现阶段农村发展实际相脱节。加之取消农业税,种粮有补贴,所以土地如金,这与以往农民将土地抛荒的时代相比形成强烈反差。
(四)村级管理“留形式” 虽然前进村建立了“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等制度,但组织党员学习是务虚的,出现执行制度形式化。一些村干部在村务、财务公开上敷衍了事,村务公开不及时,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村民对村务活动的参与度和对村党组织的信任度。在决定重大事项时,支部书记很少征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即使有时召开党员干部会议,但因事前没有深入沟通,群众不支持,致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流于形式。
(五)民生状况“甚堪忧” 村民身体健康不佳,众多村民因病、因残致贫,村卫生室缺医少药,医生诊疗水平有限。公共服务建设不到位,农家书屋形同虚设,健身器材几乎为零,村民业余生活以看电视、打牌为主。村内硬化道路不均,有的小组路况较好,有的小组阴雨天难以出行,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比如前进村周刘庄组道路状况就很差,该组群众颇有怨言。
二、原因分析
(一)、精准识别有“漏网”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支部是精准扶贫对象识别的具体执行者,而从体制上来讲,上级政府与村民委员会之间的关系属于指导与被指导关系,而非领导与被领导的关。每个村的贫困户数量是核定好的,在同等情况下,上报的贫困户之间会出现贫困程度不分上下的情况,作为村委会就会采取宁愿少要几个名额也不愿引起地方矛盾的现象。因此,满足条件的贫困户就会出现“漏保”的现象。
(二)、整体推进有“失衡” 区机关部门都有自己的挂钩帮扶村,有权有钱的重要部门扶贫工作开展就很很顺利,技能培训、安排就业、资金支持等扶贫措施都能正常开展,脱贫任务能容易完成,而对于一些无权无钱的单位来讲,扶贫工作就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很难完成,最后多为采取“数字脱贫”来完成任务。
(三)、贫困农户有“智贫” 挂钩帮扶人员在走访贫困户与其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部分的贫困户思想保守、消极,存在着“小钱不屑赚,大钱赚不来”的现象,四十刚出头就说自己老,没专业没技术,鼓励去学技术又说自己文化低,为自己的贫困找出诸多理由,总希望天上能掉下个馅饼。
(四)、挂钩帮扶有“路过” 挂钩帮扶人员在亲自到困难户家中了解情况时,存在着走过场的现象,到了拍两张照片,表明自己来过,没有真正的坐下来和他们促膝相谈,真正了解致贫的原因,拉近彼此的距离,听取他们的心声,为他们出谋划策,找到真正脱贫的路子。
(五)、制定计划有“夹生” 因户制定详实的帮扶计划是“挂 3
村包户”工作推进的关键。然而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雷声大雨点小”、制定计划不力或省略的现象,每逢节点送点慰问金取而代之,上报材料很“丰满”帮扶现实很“骨感”等“夹生”的现象。
三、对策建议
(一)完善机制,动态管理
1、动态监管 成立扶贫信息监测中心,按照“乡镇主体、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集中清理或取消不符合扶贫标准的扶贫对象,做到有进有出,逐年更新,并积极引导群众发挥主人翁精神参与扶贫工作。
2、分类管理 建立多维度贫困指标体系,根据致贫原因,在经济薄弱村中,区分出基础设施落后致贫的、产业发展滞后致贫的、村班子软弱涣散致贫等类型;在贫困户中,区分出缺乏劳动能力的五保、因病致贫的低保户和有发展能力却找不到出路的贫困户等。
3、差异帮扶 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体做到“应保尽保”,并建立与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性适应的浮动机制;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方略,对因病致贫的,要在医疗治疗上给予政策倾斜,对具有工作能力的扶贫对象应纳入“应扶尽扶”的范畴。
(二)扶贫扶智,有序衔接
1、转变观念 十贫九懒,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脱贫,首先就是要盖面贫困户那种“小钱不屑赚,大钱赚不来”、“等、要、靠”的被动思想,转变故步自封的观念,增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激活他们的工作热情,把脱贫工作由“政府要我脱贫”变成贫困户 4
“我要工作、我要创业、我要脱贫”的自觉行动。
2、扶智为先 “扶贫”先“扶智”,通过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其掌握一技之长,通过发展“三来一加”等项目,使贫困群众就地优先获得就业就会,扩大收入机会。广泛调动各类培训资源,突出订单、定向、定岗培训,做到“培训跟着产业走,课堂建在基地上”,实现培训与就业“无缝对接”。
3、教育优位 改变目前的教育投资结构,把财政对教育的投入重点切实转向农村,优先改善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加强贫困地区的师资配备,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和政策倾斜。解决好贫困群众子女上学问题,让贫困家庭的新生代不再延续贫困,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三)盘活资金,创新管理
1、优化投向 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扶贫资金为”粘合剂“将财政、扶贫、农业等涉农项目资金整合起来,集中勇于扶贫开发工作。瞄准贫困贫困户,适当调配投入资金,重点支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向提高贫困户劳动力素质和基础建设倾斜。
2、加强监管 扶贫资金必须实行封闭运行,切实做到专人、专账、专户管理。建立公示制度,实行“两个公开”即公开贫困资金计划分配和使用情况,公开项目实施情况。进一步完善报账制,资金的拨付要按鬼精的程序办理,及时拨付项目资金。建立财政与扶、监察、审计等多部门联合监督检查的工作机制。
3、契约扶贫 对于因懒、因恶习致贫的贫困户实行协议脱贫。在扶贫的之初,为了调动接帮扶人员和贫困人员积极脱贫的主动 5
性,细化具体扶贫项目之后应签订协议,如若因贫困户的好逸恶劳而导致没有能如期脱贫的,在目标兑现时应返还扶贫资金;如若因帮扶人员怠于帮扶导致没有能如期脱贫的责任由对接帮扶人员承担;如若因不特定的第三方或意外实践导致的应纳入政府兜底条款。
(四)多方联动,产业扶持
1、特色农业 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坚持“打优势仗、走特色路、唱地方戏”。建立农产业发展基金,充分发挥政策资金的撬动作用,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入发展“一村一品一店”,选准特色产业,继续扶持,打造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
2、生态扶贫 围绕杉荷园、梨园湾以及新庄陈墩村薛家古井等一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历史元素进行挖掘,在认真梳理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根据乡村特色,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重点打造一批特色村庄、美丽乡村,改善当地居民生活环境,同时充分发挥旅游业“一业兴、百业旺”的乘数效应,促进地方农民增收。
3、整合资源 积极探索创建符合当地实际的联户经营型、入股分红型、股份合作型、土地流转、专业合作型、企村共建型、租赁经营型等多种产业扶贫新模式。推广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社、农户“五位一体”的股份合作模式,引导贫困户以土地经营权、扶贫资金为股金,注入到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当中,建立起诚实守信、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扶 6
贫利益共同体。
(五)健全队伍,常态治理
1、选好书记 选配好经济薄弱村一把手和领导班子,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经济薄弱村工作,实现经济薄弱村“第一书记”全覆盖。要切实关心爱护基层干部,健全完善基层干部保障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干事创业、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一批立得起、站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先进典型,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带动整体工作全面提升。
2、引进中介 扶贫工作是村民自治和政府管理的工作交集,应积极引进民间社会团体作为中介调节,在政府与村居之间扮演评估、监督和服务的角色,对监督和精准扶贫的实施情况,及时向政府与村组等部门反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完善措施,实现村民自治与政府管理有序衔接。
3、乡贤引领 在吸纳优秀年轻人进入村级干部队伍中,发挥他们高学历、有特长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以农村教师、医生或宗族德高望重的“乡贤”的重要作用。他们不仅有威信和影响力,也对乡村的基本情况比较熟悉,将他们纳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有利于对贫困情况的有效把握和相关政策的宣传,便于扶贫工作的开展,推动精准扶贫的常态化。
(宿豫区委党校 王惠)
第四篇:积极参与精准扶贫 齐力助推精准脱贫
积极参与精准扶贫 齐力助推精准脱贫
江西华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谢洪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各位朋友:
上午好!
今天,我非常高兴能参加上饶市“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启动仪式。刚才,我们华云集团与上饶县罗桥街道办樟村村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现在,请允许我作为民营企业代表进行发言。
“百企帮百村”是工商联会同扶贫和移民办及光彩事业促进会共同开展的精准扶贫行动,扶贫是社会的呼声,人民的期盼,企业的责任。扶贫不仅仅是简单的“给予”,扶贫的真谛是帮扶者一颗滚烫的心,扶贫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事业,一种传统美德,充满着温暖,充满着鼓舞向上的正能量,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长期以来,华云集团在扶贫济困方面做了些许工作:公司始终积极参与社会各项公益活动,在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帮扶弱势群体方面锲而不舍,自2006年以来,持续实施“20、30、40”帮扶计划,即每年资助20名贫困大学生,帮扶30户贫困家庭,看望40位孤寡老人,累计投入500余万元,赢得社会各界普遍赞誉。在这次精准扶贫行动中,华云集团一定会尽已所能,发挥优势,对帮扶对象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重点是就业扶贫和助学扶贫,帮助贫困户劳力提供就业岗位,帮助贫困学生就学提供费用,因为我们深知,知识是打开致富大门的“金钥匙”。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只有知识才能拔掉穷根、甩掉穷帽。
我坚信,我们所有企业主都有一颗帮助他人的善心,今年党和政府开展精准扶贫行动,这是大部分企业的夙愿,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借此机会,呼吁有能力的企业行动起来,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主动参与精准扶贫,体现企业社会价值,体现爱心和善举。古人云:“见善勿怠,时至勿疑”,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企业主要“见善如不及”,多行善举,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积善之人,必有余庆。
脱贫致富是贫困户的长期愿望,衷心希望广大受助者要珍惜机缘,积极主动与企业互动,发挥出聪明才智,自已动手,丰衣足食;把握机会,自强不息,通过自已辛勤劳动改变命运。铭记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学会感恩,回馈社会,传递爱心,让“扶贫”成为一种责任,让“奉献”成为一种乐趣,让“给予”成为一种常态,让更多的企业及个人自觉自愿扶贫济困,让扶贫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为社会减少贫困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最后,祝大家工作顺利,幸福安康!谢谢!
第五篇:加强党建引领 助推脱贫攻坚
加强党建引领
助推脱贫攻坚
**村第一书记
**
各位党员、各位同志:大家好!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加强党建引领
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做交流发言。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村辖2个村民小组,有农户271户1078人,耕地面积2703.45亩。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7户369人,2014年脱贫2户8人,2016年脱贫42户180人,2017年脱贫29户126人,2018年脱贫12户46人,贫困发生率0.93%,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政策兜底2户10人。全村低保户22户59人,五保户22户22人,残疾人42户53人,党员57人。针对这样的村情,我始终把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任务做为第一抓手,强化政治责任、提升党建质量、全力助推脱贫攻坚,牢固树立“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检验党建看脱贫”的思想,结合工作实际,有四点体会。
一、抓规定动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一认真完成规定工作,积极召开党小组会、支委会、党员大会、上好党课,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通过红脸出汗达到了排毒效果;二对流动党员做到“四个一”管理(每季度打一个电话,寄一份政治生日贺卡,写一篇党性分析材料,开展一次座谈会)模式;三对村级重大事项严格实行“四议两公开”制度。
二、抓自选动作,认真落实上及本各级巡察反馈的问题整改。聚焦聚力脱贫攻坚最大的政治任务,全面整改中央、省、市、县巡视巡察问题
整改,分别完成17
条、5
条、8
条、8
条的整改任务。结合“3+3”冲刺清零行动,组织开展“我要脱贫,怎样脱贫”的大讨论,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调动了积极性,同时通过党员大会讨论,小组交流,个别座谈,上门走访等多种形式,集思广益收集党建工作建议,建立台账,逐项整改,助推党建工作上台阶。
三、按照“党建+新民风建设”的模式,助推脱贫攻坚。一是积极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开展慰问理发、人居环境整治等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二是村党支部以“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明创建、美丽乡村创建”等活动为载体,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在村庄的醒目位置、张贴村规民约、悬挂标语,努力营造民风建设的良好氛围,不断推进新民风建设与基层党建、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合,不断净化乡村黄赌毒、封建腐朽低俗文化。通过身边人影响身边人,身边人说身边事的办法逐步扭转“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等靠要思想,让贫困户明白靠吃救济是富不起来的。
四、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和三率一度要求,对照六个一批,五要四不,一户一策、精准发力。一是改善贫困户环境,针对贫困户家庭居住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对症下药、到户到人,同时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整修道路,清扫垃圾,切实改善贫困户家居环境。二是实施产业扶贫,实现贫困户就近就地就业。针对贫困户就业能力弱,难就业的问题,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积极开发环境保洁、河道整治等技术难度低的公益岗位,安排就业。三是发挥党员“排头兵”作用。逐步推行农村党员“设岗定责、评星定级”管理工作和“四帮一联”制度(即:帮摸清底数、帮政策落实、帮生产生活、帮环境整治,每周联系一次贫困户),按照“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等方式对贫困户进行结对精准帮扶,促进村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五、认真贯彻主题教育学习活动。
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按照“学习教育、贯彻落实、检视问题、整改落实”主题教育的四个环,努力实现“理
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做表率”的目标,发扬“红船精神”时刻紧跟党的步伐,努力工作,为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