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总结简要版-公共文化社区教育
2014年某某园社区的社区教育、公共文化工作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圆满完成某某国韵惠民生社区教育项目,形成了以民俗传统文化见长的品牌特色,居民文体班队实现自治化管理,各类教学课程持续开展。春节期间举办了各类迎新联欢活动,包括不同范围居民联欢、茶话会,还有送春联等民俗活动,烘托出祥和喜庆的节日氛围;学雷锋宣传高潮日,更是社区文体志愿者们集中展示的平台,他们走上街头,以多种宣传方式传播志愿品行,弘扬雷锋精神;三八妇女节,文体志愿者们志愿服务,为辖区非公经济单位送上了精彩的演出;清明节前夕,社区在开展文明祭扫的前提下,宣传和鼓励居民参与网上祭扫活动;社区第四届居民趣味运动会,慢骑自行车、抱球接力跑、掂乒乓球等项目吸引了百余位社区居民的热情参与,邻里和睦、科学锻炼成为此次活动的主题;2014年开设社区科普小剧场,累计为青少年和社区志愿者、社区居民放映电影12场,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0余份;举办迎国庆书画展,为节日的社区增添了一抹色彩;重阳节居民游乐汇,套圈、踢毽子、扔沙包等民俗游艺获得,唤起了老人们儿时的记忆,浓浓的民俗文化使重阳佳节更具活力;国学班的举办,吸引了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有的居民是一家三代来听课,国学经典,世代相传;年末,某某国韵民俗艺校与韩国富光老年大学进行文化交流,社区合唱团、舞蹈队、葫芦丝班代表某某园社区参加了中韩文化交流大型演出,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现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获得普遍好评,此项活动拓宽了民俗艺校各班队的教学思路,开阔了视野,增加了演出经验,某某园社区也获得“中韩文化交流友好使者”的荣誉称号。2014年,某某园社区公共文化工作整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年度累计举办大型公益文化教育活动8次,开展文教卫生、低碳环保、健康饮食等知识大讲堂32场;开展义务授课650课时,参与学员达到万余人次。
第二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
社区关于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思考
一、存在问题
1.居民参与社区文化事务的积极性有待提高。随着电视机、家庭影院等现代娱乐设施的普及,社区公众对社区公共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有所下降,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社区文化人才匮乏缺少管理组织人员。社区文化专管活动中,除了上级组织的一些大型文化活动外,许多社区的文化体育活动都是自发的、业余的,大都以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由于没有专业人员的辅导和缺乏统一管理,这些队伍的人员构成复杂,变动频繁,组织能力和演出水平普遍不高,有时还容易出现违规行为。
3、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及场地投入不足。开展文化活动通常都是靠拉赞助和“化缘”。新建文化设施无能为力,老设施的维修也是困难重重。现在社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成社区的文化活动中心,居民只限于居民区活动室和社区多功能活动室,容纳范围较小,无法适应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4、文化需求与文化供给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一方面社区文化活动参与不足,另一方面社区群众的文化需求却得不到满足。主要根源是,社区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同社区群众的文化需求不协调。
二、对策思路
以促进、提高群众文化的活力、创造力和影响力为着眼点,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文化走进社区,贴近百姓,融入生活,用丰实的文化历史底蕴带动社区文化建设,在政策导向、阵地建设、人才队伍、项目载体、机制保障上作对策思考,打造“活力凤凰、魅力凤凰、宜居凤凰”品牌,满足社区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1、提高居民参与意识,动员社会力量共建文化服务体系 在提高居民意识上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有利于提高社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有利于提高社区人民群众的精神品位,有利于提高社区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在社区管理上,要为社区群众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尤其注意解决好社区的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绿化美化、社区治安等方面的问题。针对社区成员的文化需求、兴趣爱好,在内容上应注意与之相匹配,在形式上做到大中小型兼顾、上下结合,在对象上应注重让更
多的家庭和个人参与,让最大多数的社区成员共享社区文化成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国家对现有的公共文化发展的经济政策,抓紧研究、制定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捐助公益性文化事业,如一些企业、慈善机构等有识之士的参与。此外,参与还包括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一定程度的社会化和市场化。
2、培育文化文艺骨干,壮大做专人才队伍
可以培育一批团队,吸引群众广泛参与。通过组织
文化活动,积极为文艺团队筑就展示平台,提升社区群众文化团队的水平,形成团队建设规范化、活动内容大众化、活动项目特色化的建设模式,保证社区不同居民群体都可以参与自己喜好的文化活动。培育一批特色团队,以团队团结人,以学习促进人。培养居民科学文化素养,营造休闲文化、体育文化、科教文化、道德文化、艺术文化、生态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大社区文化,以学习型团队来吸引人、团结人、陶冶人、激励人,增强居民群众的社区归属感。
3、以完善规范管理为基础,强化机制保障。在制度管理上,健全服务居民的 “网上居委会”,“社情民意QQ群”,社企QQ群等手段,架起联系沟通桥梁。在对现有文化设施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文化中心、文化站、居民文化活动室三级群众文化设施,形成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主体的基层文化设施网络;以信息化为基础,搭建文化信息服务平台,沟通千家万户,让信息化融入百姓生活。在经费保证上,加大政府投入,街道每年拨付文化体育专项基金16万元,在区文化局下拨各居委会文化经费1万元的基础上,街道匹配文化经费1万元,用于每个居委会订购图书、报刊或添置音响设备。整合社区单位资源,继续与上海电信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建立文化基金5万元,用于社区文化建设。
4、以满足居民需求为方向,拓展项目载体
1、办好一所文艺培训学校,提高青少年的自身素质。社区学校在继续实行社会化、专业化运作的基础上,按照居民的需要设计各项学习内容和项目,以满足不同层次社区居民的特点和需求,让学习内容的设置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居民,计划完成招生800名。继续开展各类人群教育。根据社区内儿童、青少年、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老年人等不同教育人群的需求,开展多规格、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
2、编好一份报纸,展示风情风貌风采。与《上海城市导报》合作发行一份社区百姓自己的报纸——《和》月刊,以“反映社区生活、报道社区建设、沟通社区信息”为宗旨,传递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资讯信息,并为社区居民搭建了解社区、关注社区、参与社区建设的平台。要继续编好这份报纸,办出特色、办出水平。
3、搭建一个舞台,打造江苏特色品牌。办好社区文化品牌“江苏之声”艺术节,以“文化唱响和谐”为主题,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高峰,使团队文化进小区,社区文化进军营,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进社区,并带动各居民区,进一步扩大居民群众的参与面,唱响和谐文化的主旋律。推进广场文化、活动室文化、中心文化、绿地公共文化、会所文化等建设。在居民区开展“八个十”进小区活动,即:十场文化演出活动、十场读书交流活动、十场科普宣传活动、十场居民健身活动、十场学习型成果展示活动、十场暑期纳凉活动、评选十位社区文化明星和新建十支文化团队。
第三篇:2011社区文化总结
2011年社区体育工作总结
彩香二村北社区为了进一步提高社区体育文化氛围,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扎实推进的原则,做好社区体育、社区文化工作。以满足广大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需求为目标,积极调动了社区居民的参与率,不断改善和提升社区居民文化生活为最终目的。坚持传统文化和创新相结合,繁荣发展社区体育文化事业,为构建和谐社区打下基础。为了让更多的社区居民能够参与到社区这个大家庭里来,促使体育、文化生活蓬勃发展,今年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了队伍建设,成立领导组织网络,落实硬件实施到位,确保了各支体育文体队伍全年正常运作和开展活动;重新组合歌咏队、扇舞队、球操队、现代舞、兵乓球队和象棋队等文体队伍,以点带面搞活社区各文体队伍的活动。今年一年,社区文化、社区体育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举办了广场“彩香之春第二届社区文化艺术节”
二、在彩香二村公园广场上举办“与世博同行,展和谐彩香”文
艺演出
三、组织居民前往太湖湿地公园和海洋馆游玩
四、在彩香二村公园广场上举办各项志愿者服务活动
五、与卫生服务站联合组织了“盐与高血压”的健康知识讲座
六、在社区活动中心四楼举办了“精彩世博文明同行——彩香
街道纪念国际家庭日知识竞赛”活动
七、举办了“自强不息艺彩绽放”残疾人书画、摄影才艺展
八、组织社区居民参观园区博览会
九、社区工作人员检查辖区内的健身器材,并进行登记备案
十、在彩香二村公园广场上放映露天电影,普及科普知识
十一、为庆祝中秋、国庆佳节,在彩香二村公园内举办广场文艺
演出
十二、定期更换宣传栏内的画报材料,宣传时事政治、养身保健
和社区新闻等,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彩香二村北社区2010年12月
第四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系活动方案
社区公共文化服 务管理体系活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系创新,不断提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结合我社区实际,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市委关于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安排,不断探索和创新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管理的理念、机制和方法,全面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打造“文明城市、和谐广州”创造良好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社区网格化建设。以社区为格,明确每一个社区所辖地域和人口,科学整合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力量,把人、地、物、房、情、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实行“一网多格,一格多员”,科学整合配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力量。
1、城市社区网格建设。按照便于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便于资源整合、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以街巷、道路为标志,确保年内社区实现网格化公共文化
管理全覆盖。
2、加强社区组织建设。推进社区公共文化体系网格化建设,重点围绕社区党组织和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基层基础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运行机制建设、社区工作者管理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快社区规划化建设步伐。健全完善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居委会为主体,社区群团组织、志愿者组织、商业服务组织、便民利民中介组织以及其他组织为配套的组织体系,逐步实现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管理的高效化和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全覆盖,夯实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管理基础。
(二)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通过电脑和网络技术,建立起与全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相适应,连接社区信息系统,推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信息化。确保社区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管理信息化,基本形成“资源共享、协同服务、便民利民”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信息化发展格局。
1、建立统一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信息管理平台。开通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信息管理软件。建立以宽带城域网和虚拟专网为依托,社区为应用终端,形成纵贯整个社区四级统一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信息管理平台。重点完成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数据库建设。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社区概况、社区服务、社区组织、社区文化、社区保障、社区环境、社区图片、日常工作、系统功能、系统维护、扩展功能、其它功能、其它工具等。每一个模块包括非常全
面细致的内容,社区要安排专门人员集中录入填写,还可以根据本地实际需要对数据库的项目和内容提出添加和修改。推进信息资源共享。通过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建立起社区四级社区工作数据指标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信息共享体系,为协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创造条件。初步实现党建群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信息的规范化管理和使用。
2、建立统一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网络平台。以“中国社区在线”为依托,建立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四级外网服务平台(网站),以沟通社区居民邻里关系、发展社区民主自治、推进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推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辖区单位和居民的有效服务。
3、建立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工作体系。建立健全适应“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体制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工作体系。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重点抓好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心建设;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制订本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统一规划信息平台和服务网络建设;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承担街道各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信息化应用建设任务;社区要在街道的指导下,做好源数据的采集和录入,组织开发好社区内各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信息资源。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信息管理系统和社区服务网络平台要在今年全部安装开通运行。社区公共文化服
务体系信息化建设所需资金和运行费用,采取街道办事处和社区自筹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
(三)推进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行政力量志愿互助力量的作用,建立完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居民互助志愿服务、市场化服务相衔接的覆盖居民群众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综合服务设施为主体、专项服务设施为配套、服务站点为补充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网络。
1、推进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中心建设。
社区应有一个统一标识的综合性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中心,具备办公、管理、服务、活动等多种功能,并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
2、建立完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主导建立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以社区文教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社区,依托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中心建立“一站式”服务大厅,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公共文化服务。倡导建立社区居民互助和志愿服务体系,利用地缘相近、血缘相亲的优势,积极组织动员社区居民、社区组织和驻区单位参与社会救助、拥军优属、治安防范、普法宣传、婚育新风、法律援助、文体健身、环境保护等互助和志愿服务,发展慈善事业。引导建立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安全、生态、方便、实惠的要求,积极吸引社区居民中具备文化娱乐方面才能的人员进社区,推进
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实施,鼓励和支持、动员社会力量利用闲置设施、房屋等资源为其服务,满足社区居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多样化的需要。
三.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协调,明确责任。实现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网格化管理,要通过社区综合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形成对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方位管理服务长效机制。
三是加强督导,抓好落实。建立定期督办、检查、考核机制。
第五篇:依托公共文化,核心价值观教育
安阳市第九中学
依托地方公共文化设施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说明报告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联系实际,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发挥优秀传统文化怡情养志、涵育文明的重要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我校所在的安阳市是八大古都之一,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源头,殷墟遗址、甲骨文字、二帝陵、岳飞庙、羑里城等名闻天下,安阳及周边历史人文资源非常丰富。
一、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高度重视。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强化管理,做到活动开展扎实有效。把这项工作当做长期任务来抓,不能看成突击性工作。要加大对活动开展过程的检查和指导,把过程抓实,把管理抓细,推动工程持续、稳步开展。
2.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要结合工作实际,统筹安排好研学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关系,要与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开展的“四文明”创建等活动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3.广泛宣传,浓厚氛围。充分依托公共文化设施,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课外活动基地等建设中,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活动氛围,积极向师生、家长和社会宣传解释“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动员广大师生和家长积极参与活动开展。指派专人宣传报道活动中的好思路、好做法和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例,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实施过程
1.红旗渠研学之旅——自然与人文的精神游历。
红旗渠风景区依托这里独有的石工建筑、精神价值和太行山优美的自然山水景观等资源优势,结合国家教委素质教育的规划要求,我校于今年5月 进行“九中学子太行行”红旗渠研学之旅。走一次红旗渠,通过脚步的丈量,推演 1500 公里红旗渠的蜿蜒与壮阔。看一场红旗渠电影,让学生追随生动鲜活的黑白光影,走进那段难忘岁月,见证一段艰苦卓著,精神永存、战天斗地的历史。忆苦思甜,比对今昔,获得心灵震撼,激发豪迈情怀。当一次红旗渠讲解员,使红旗渠的故事在同龄人当中得以流转,使红旗渠精神在同龄人当中得到传承。
2.甲骨文化之旅 青春研学之行
安阳市第九中学“青春飞扬”校园主题邮局系河南省首家中学校园主题邮局。校园主题邮局由学生小信使在学校辅导员的指导下自主管理、经营,传播集邮文化知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我校利用这一优良实践活动平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积极进行研学旅行。
2017年5月21日九中“青春飞扬”校园主题邮局小信使开始首次甲骨文化研学旅行。2017年12月16日中国文字博物馆第二次研学旅行。这两次活动是主题邮局“青春飞扬•游学季”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走进文化景点,实现校园文化、景点文化、邮政文化共同发展。丰富青少年课余学习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成长,在体验中培养自主生活能力,助力青少年综合素质提高和学校特色文化教育建设。
我校也因此被评为“安阳市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河南省青少年集邮活动示范基地”。
三、效果显著
1、丰富青少年课余学习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成长,在体验中培养自主生活能力,助力青少年综合素质提高和学校核心价值观教育教育建设。
2.依托公共文化设施,近距离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用心感悟道德的深刻内涵,汲取崇德向善的精神力量,从而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性。
3.不仅使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有了贴近实际的鲜活生动的内容和载体,也使中学生在逐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研习了本土历史文化,从而提升了教育培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