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万高校毕业生、高三的学弟学妹请收下这份未来就业竞争力报告

时间:2019-05-14 17:29: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820万高校毕业生、高三的学弟学妹请收下这份未来就业竞争力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820万高校毕业生、高三的学弟学妹请收下这份未来就业竞争力报告》。

第一篇:820万高校毕业生、高三的学弟学妹请收下这份未来就业竞争力报告

820万高校毕业生、高三的学弟学妹请收下这份未来就业竞

争力报告

找工作前,这些政策你都知道吗?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把“着力促进就业创业”作为2018年工作任务之一。报告强调,“今年高校毕业生820多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要促进多渠道就业,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此外,人社部近日也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与经济政策、引才引智政策有机结合,多渠道开发适合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此外,《通知》还提出,要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统筹推进“三支一扶”计划等服务项目,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创业。针对招聘企业,工信部、教育部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2018年中小企业与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对接服务工作的通知》。2017年专业就业竞争力排行榜,这些专业最具竞争力据某直聘平台发布的《2017年专业就业竞争力榜单》,2017年最具竞争力的专业排名如下:排名专业名称竞争力指数1软件工程134.82信息安全132.8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29.14信息与计算机科学127.85电子科学与技术127.86数学与应用数学127.67计算机应用技术127.58应用物理学126.79网络工程126.610电子与通信工程126.211信息工程125.112统计学124.213通信工程124.114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123.515金融学122.716材料科学与工程122.117经济学120.518高分子材料与工程118.919视觉传达艺术设计118.520光信息科学与技术118.421交通工程117.322电子信息工程117.123新闻学117.024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17.025物流工程116.726生物科学116.527测控技术与仪器116.428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116.329水利水电工程116.230数字媒体技术115.8

第二篇:201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100强出炉[范文]

201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100强出炉(图)ln.sina.com.cn 2017-10-17 09:15 2017年,最后一批90后也上大学了,95后也正式加入职场成为新生代主力军。为了解这届毕业生的职场动向,也为各位职场新人提供一份求职数据参考,本次调查以2017年进入职场的高校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共抽取173240个(本科生占比76.5%,硕士研究生占比10.7%,博士研究生占比1.3%,大专生占比10.8%)有效样本,并围绕行业选择、地区分布、薪资等维度展开分析和解读,撰写了《2017高校应届生竞争力报告》,同时发布了《201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100强》。

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平均薪酬为5074元,同比上涨14.1%; 67.3%的应届生起薪不足5000元,17%起薪在3000元以下;

学校品牌对应届生薪酬加成作用依然明显,双一流大学毕业生平均薪资6018元; 仅有32.8%的应届生选择到北上广深工作,在二线城市就读毕业后留下来的超过60%; 清华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浙江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名列三甲,中科大首次进入前五。清华、北大、浙大位居前三,中科大首次进入前五

通过分析国内高校2017年毕业生的起薪、5年薪资成长空间、简历热度、职业成长路线等维度数据建立数据模型,计算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指数。指数越大,表明该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越大,在基础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与其他人竞争同一岗位时,更容易获得工作机会,且未来薪资增长空间更大。

2017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位列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榜单前三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首次进入前五。

2017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100强中,有93所学校与去年重合,有7所高校今年最新入围,分别是西北政法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南京邮电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北方工业大学。

入榜的100所高校分布在33个城市,集中在中部地区和沿海城市。一线城市中,名校云集的北京占据27席,大幅领先其他城市,上海9席;四个新一线城市武汉、西安、南京、天津紧随其后,分别有4-7所学校入围。

下一页

42所双一流大学毕业生平均薪资为6018元

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的平均薪酬为5074元,同比上涨14.1%。从薪资分布上看,有67.3%的应届生起薪不足5000元,3000-5000元区间的应届生最多,共占到总数的50.1%,17%的应届生起薪在3000元以下。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低薪应届生不在少数,但也有近10%的人起薪超过8000元。学校品牌对应届生薪酬的加成作用依然明显。2017年,入选教育部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双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平均薪资为6018元,比全国高校均值高出20.3%。有7.1% 的双一流大学应届生起薪超过1万元,这一比例是普通本科的5.2倍。

互联网行业热度连续三年提升 金融行业降温

2017年,互联网依然是应届生最心仪的行业之一,首份工作选择互联网行业的应届生占比较2016年增长0.52个百分点,连续3年增长。几年前大热的传统金融行业,由于薪资优势逐步减小,在应届生心目中渐渐失宠,选择人数占比较2016年下降近1%。

另外,随着创业公司数量攀升,新兴行业待遇不断提高,公务员热度明显降温,选择进入政府/非盈利机构的人数占比有所回落。

2017年应届生招聘需求有所上升

数据显示,2017年,应届生岗位需求的占比较去年上升0.8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千人规模以上的企业对应届生需求有所提升。

在这些面向应届生的职位中,绝大部分为市场专员、销售专员、行政专员、客服专员等入门岗位,技术开发、产品设计等偏对岗位技能要求较高的招聘需求占比不足10%。51.8%应届生选择二线城市 首次超过一半

数据显示,2017年,32.8%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到北上广深工作,2016年这个比例为36%,在2013年则为51%。五年间,选择一线城市的毕业生数量持续下降。

2017年选择到二线城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比例为51.8%,首次超过一半,较2016年提升7.8个百分点。

二线城市毕业生留存率超六成

随着二线城市,特别是“新一线城市”的崛起和诸多人才吸引政策的持续出台,毕业后愿意留在读书城市发展的应届生越来越多。

数据显示,2017年,有61.7%的在二线城市读书的高校毕业生选择留在当地工作,较2016年增长了7.6个百分点。

而三线城市留守比例虽同样增加了2.8%,但由于工作机遇少、薪资待遇低、发展空间有限等原因,近九成应届生选择到其他城市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尽管“逃离北上广”现象愈演愈烈,但对于刚从一线城市象牙塔走出的应届生来说,北上广深仍有其他城市所不可比拟的巨大吸引力,2017年近90%在一线城市接受高等教育的毕业生选择在北上广深开启职场生涯。(来源:新浪网)

第三篇:关于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论文

论文摘要:大学生要把握就业的主动权,提高竞争力,就必须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及观念的转变;同时大学生就业工作已成为各级学校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已成为检查学校办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指标,因此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关键要把素质教育及就业工作贯穿学生教育的全过程。

论文关键字: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对策

大学毕业生面对就业制度的改革,一方面给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可供选择的就业途径和机遇;另一方面,择业过程中的一些困难和压力日益突出,尤其是近几年以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同期毕业同专业学生的增多,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严峻的考验。因此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和自身素质的提高,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增强他们的竞争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的结构产生较大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对大学生的需求正在迅速增加,广大中小企业、农村乡镇、西部地区求贤若渴.只要广大毕业生更新就业观念,实事求是地分析自我,确定合适的就业期望值,在社会的大天地里一定能找到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位置。只有认清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有利于摆正自己的位置,降低就业期望值,从而有利于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新的就业观念,找准期望值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

二、教育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竞争能力,树立就业自信心

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素质和能力的较量,大学生要把握就业的主动权,就必须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全面提高,使自己在就业过程中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1.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用人单位,都希望接收的毕业生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有积极进取的精神,诚实守信,组织纪律性强,在工作中能服从领导安排,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国家三者之间关系。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党员一般在德、智、体、能各方面表现突出,往往是学生中的佼佼者,综合素质较高,又具有一定的组织领导管理能力,用起来放心些,在“双向选择”中备受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金融甚至外资企业的青睐。因此,大学毕业生首先要在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上下功夫。

2.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最起码的要求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就是要把精力放在干事业上,要为企业出力,与企业共创业、共度难关的品格。只有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出来,才能引导单位走向发展的道路。在学校中长期担任学生干部的毕业生常常被用人单位优先录用,一方面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往往比普通同学付出更多的精力,牺牲自己更多的东西,比普通同学有更强的责任感和服务他人的意识。

3.要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现在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倾向于“一专多能的通才”。他们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那些既有专业特长,又具管理意识、市场观念及组织协调能力的应届毕业生才能有希望胜任工作。因此,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大学生求职的内在必备条件;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指大学生所拥有的各类知识的比例要恰当,既要博又要专,同时又要具备适应社会要求,尽快进入角色,早出成果,得到器重的毕业生,绝大多数是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三、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工作,提高就业的针对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就业模式的转变,高校在毕业生就业活动过程中的角色也由原来的计划安排、就业管理向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转变。面对扩招后的就业压力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因此,必须加强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工作,进一步更新观念、拓宽渠道、改进方式,积极探索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就业指导模式,提高毕业生竞争力。

1.就业指导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以前的做法往往把就业指导看作是对毕业班学生的一项应急性工作,忽视了对低年级学生的就业教育,由于缺少一贯的职业理想教育,大学生择业时知识准备、心理准备和技术准备都明显不足,从而导致在择业过程中的盲目性、从众性和无序性应当把就业指导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统筹安排,新生入学起就开展就业方面的教育,使其能够在大学期间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能力素质要求,从而为自己找到发展方向。同时针对不同的年级展开不同的职业教育如一年级起就要对其进行心理测试.帮助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特质、专长和兴趣,分析测试结果.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尽可能的选择专业,使其有目的地努力.参加相关活动;第二年要开展职业教育,开始帮助他们接触和了解就业市场的状况;第三年就要帮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资料、市场需求,参加社会实践和一些招聘会,使他们对选择职业有直接感受;第四年开始对毕业生进行如何写简历、参加面试等的专题训练,帮助毕业生了解需求信息,参加就业招聘会.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大学生接受就业指导越早,准备得越充分,就越有成功择业的希望。因此,学校要通过开设毕业生就业指导课,举办就业知识讲座,召开校友恳谈会,举办模拟招聘会等多种形式,对毕业生进行就业观念、就业心理、就业政策法规、就业信息、择业方法与技巧等方面的指导.让毕业生主动学习和系统掌握择业技巧,提高择业能力。

2.创业意识和自立精神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必须认识到:一次成功的就业指导.固然可以帮助毕业生找到工作,但在市场经济时代,一次就业成功绝不意味着终身以此为业,大学就业指导应从纯技术指导的层次超越出来,注重更高层次上认识和把握就业行为。使学生认识到作为高层次的人才,其选择职业的动机不能停留在谋生这一功利层面上,更应该上升到实现人生价值和为社会作贡献这一价值层面上。

3.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随着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毕业生就业的难易不仅依靠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同时也取决于学校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也就是说,毕业生就业工作人员的素质不仅影响到就业指导的开展,也影响到学校就业率的高低。因此.必须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力度,加快高校就业工作部门职能转变,突出就业服务和指导的功能,努力提高就业工作人员的素质,造就一批精通业务、熟悉市场、善于管理.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的专门化、职业化、专家化的工作队伍来满足就业指导,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提高毕业生的竞争能力。改变在学校坐等用人单位上门要毕业生的工作方法,要主动地走出去“推销”毕业生.把用人单位请进来选择毕业生,与一些用人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对于来校招聘的单位、要提供优质服务,举办多种形式的招聘活动,尽可能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鼓励毕业生积极参加各种洽谈会,不放过任何一次可能就业的机会,千方百计提高就业率。

4.提高毕业生资源的配置效率。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应当充分利用当今先进的网络技术,为毕业生营造一个很好的“双选”空间.降低学生择业和企业录用的成本。高校要积极搜集有关就业方面的信息,建立毕业生就业的网站,发布就业政策和毕业生生源信息,为就业主体服务,毕业生可以在网站上建立个人主页宣传自己,用人单位可以在网站上发布需求信息,建立一个无形的人才市场,作为有形市场的有益补充。

5、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毕业生质量,增强毕业生就业的竞争能力。由于社会的变化、技术的发展和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高等学校毕业生必须适应不断变化工作、更新知识和学习新技术的需要。因此必须改革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需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做到人才培养适应市场的需要。要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确定自己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做到超前预测、超前设计、超前培养有的专业可以按专业大类招生,不必一开始就过细地分专业,同时扩大选修课的范围.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应用性、操作性、技能性的课程,使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扩招后高校和毕业生都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要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修订教学计划,重构人才培养目标,突出素质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增强毕业生的竞争力。

总之,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要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不可能是一劳永逸;大学生就业是学校的一项整年性的重要工作,学校应把就业指导贯穿学生大学学习生活的全过程,提高服务意识.拓宽就业渠道;同时学生应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学习和实践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增强就业竞争力。

第四篇: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某县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高校毕业生是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就业问题不仅关系的到个人及家庭的幸福和希望,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一直以来,某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人事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大任务,“从完善政策、搭建平台、加强指导、导畅通渠道”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毕业生充分就业。

一、我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某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某县现有两所高中学校,其中一所职业高中学校,历年从这两所学校考入全国各地的各类大学院校的学生逐年增加,这些考入各类大学院校的某籍学生,通过三、四年的努力学习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专业技术能力,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才。近年来随着全国高校毕业生扩招,就业形势逐年严峻,某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已有部分高校毕业生失业。由于我县地处自治区中南部,属乌兰察布市前山地区,各种资源贫瘠,经济基础薄弱,在全县范围内大中型企业很少,有一些小型企业,但能够为某籍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的机会很少,因此我县面临的就业形势然不容乐观。

(二)某籍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近年来,某县委、政府认真贯彻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大学生

就业的相关政策,以全区开展人才储备工作为契机,结合我县实际,全面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广辟渠道,多途径吸纳安置高校毕业生,为全县经济的发展积极储备人才,使某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得以缓减。2006年以来,我县共接收各类高校毕业生1537名其中研究生18名,本科490名,专科1029名,通过公开招聘办法,为全县事业单位聘用高校毕业生248名。储备人才18名,大学生村官25名,大学生西部志愿者45名,特岗教师57名。

同时,我县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小额贷款累计达100多万元,这些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为了我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我县还将加大自主创业大学生贷款,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力争通过自主创业带动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

二、我县促进高校毕业生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形成合力

某县委、政府在总结近年来的发展经验时,认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由于我县经济基础薄弱,长期以来人才流失严重,为吸引人才增强发展后劲,充分抓住大学生就业难得契机,于2004年制定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建立了人才强县战略机制,人事部门更是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作为责无旁贷的任务落实,积极寻求新思路,新举措不断拓展新渠道,解决返乡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同时,呼吁用人单位、社会各界从维护稳定的高度出发,共同为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想办

法、做贡献,引导和鼓励各企事业单位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

(二)完善政策,加强引导,扶持自主创业

为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我县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精神,我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才培养、使用和引进人才工作的决定》,制定了《某县大学生自愿者管理办法》和《某县大学生自愿者考核细则》,为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制定了行之有效的人事制度。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能提供的就业岗位非常有限,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却出台了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面向基层就业,从2008年起我县开始开展大学生创业培训,并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贷款,在政策上给予倾斜。

(三)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保证政策措施落实

为了让高校毕业生安心服务基层,召集各服务单位领导明确大学生工作岗位和职责,工作环境达到同单位在职职工一样的水平。同时,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的工作情况,加强考核管理,考核内容以德、能、勤、绩为主,重在考核工作实绩,经考核合格的在服务期满后推荐参加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并发给服务期满证书。

三我县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及今后的打算

总体来说,我县在加强大学生就业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与发达地区和经济基础好的地区相比,仍有不足,我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不容

乐观。一是返乡的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而单位的吸纳能力有限,所以要广辟用人之道,鼓励大学生到各类企业工作,鼓励我县中小企业接收储备高校毕业生,培养和锻炼高校毕业生,不断增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二是转变传统就业观念,鼓励并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在资金、场地上给予尽可能的扶持,特别应将小额创业贷款优先向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倾斜,并成立专门的机构,给他们提供服务,协调各有关部门为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帮助,使更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的发展之路。

第五篇:广东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为加强对广东省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切实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组织评估组于3月21日至29日对全省17所高校进行检查评估。本次评估是该省职能部门首次开展对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大检阅,局领导高度重视,人才服务管理处精心组织策划;在高校自评的基础上,由局领导、处领导、处内工作人员和院校代表参加的评估组分赴各校,通过听取高校汇报、查阅有关文件资料、实地查看场地、设备等方式,对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检查。通过检查评估,基本摸清了该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现状、成绩和存在问题,达到了“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的目的。检查评估工作圆满完成。

一、该省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日臻完善

全面、客观地评价该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为了适应毕业生就业工作市场化的需要,进一步规范新形势下该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引导、激励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和就业指导体系建设与完善。本次评估设定的指标体系为三级,其中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25个,能够基本反映我省高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就业工作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本次检查反映出该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体系日臻完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组织领导进一步加强。该省各高校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充分认识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各高校均成立了以书记或校长为负责人的校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定期听取就业部门的工作汇报,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就业工作,把就业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要点;分管领导经常研究、部署就业工作。校级党政领导不仅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给予鼎力支持和倾情关注,而且还经常出实招,抓成效;强调就业工作要“年年抓,月月抓,日日抓;校内抓,校外抓,点滴抓;一抓到底,抓出成效。”部分院校的领导还亲自组织开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开拓,利用各种机会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一把手工程”的有效实施,充分保证了该省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各高校还均成立院系级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依托学工系统开展,部分院校设立了基层就业专职工作人员或就业联络员,同时注意并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性,营造了全员关心、参与、支持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氛围,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和工作机制。

二是工作条件进一步改善。该省各高校均设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有的是成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和学生处合署办公;有的是在学生处下设就业办;有的是成立招生就业处。各高校基本上都配有专职就业工作人员,从事毕业生日常就业管理、就业指导服务和就业市场开拓。重视就业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积极派出专职工作人员参加省级以上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或各种会议交流、考察活动,提高就业指导服务能力,努力实现就业指导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全省各高校共有15人获得职业指导资格证书,其中高级资格6人,中级8人。一些院校在加强专职人员配备的同时,还聘请企业家或成功校友等兼职就业导师,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社会联系广泛的就业指导队伍。

大多数高校特别是本科院校都将就业工作经费列入预算,或从保证就业工作开展的角度,实行按需拨款的方式。各院校就业工作经费近几年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尤其在就业市场开拓方面投入了较多的经费;部分院校的就业工作专项经费投入已经达到或接近教育部规定的比例(即达到当年学费总额的1%以上)。

多数高校设有专门的就业工作场所,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长途电话、音像设备等;尤其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设备、场地比较齐全。除了专门的就业工作场所,各高校均

能充分利用校内各类设施,保障校园招聘会和就业指导活动的开展。大多数高校都开通了本校毕业生就业网站并且能够和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互通;部分院校还设专人管理、维护毕业生就业信息网,致力于就业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三是工作内容进一步充实。各高校注重完善制度,不断充实工作内容,实行规范化管理。各高校建立了相应的就业管理制度,制定有校一级就业工作文件,如“毕业生就业工作规程”、“毕业生管理实施细则”等,在毕业生就业推荐材料、就业协议、聘用合同书、毕业生登记表的填写和使用等方面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各院校校级专职人员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有详尽的工作进度计划;执行政策及完成任务情况良好,能够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的就业工作方针、政策,严格遵守就业工作程序,管理科学、规范。院校实施了就业与专业设置、招生、培养、投入等挂钩制度,建立就业工作的奖惩机制。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市场建设。积极举办综合性或专业性的校园招聘会,逐步形成校一级就业市场。部分高校通过长期的努力,初步构建了“综合性”、“专业性”和“常设性”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院校,通过与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的合作,举办省级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既发挥本校的特色和优势,同时也充分拓宽了就业渠道,适应了人才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各高校积极开发省外就业市场,鼓励毕业生到省外寻找就业机会,特别是广东珠三角地区,部分院校已与当地企业、人才市场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各高校在不断完善“有形市场”的同时,注意建立“无形市场”即网上就业市场,部分院通过与国家级人才市场的合作,积极组织毕业生参加教育部等部委组织的网上人才招聘会。

普遍将就业指导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必修或选修),同时通过专题讲座、报告等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就业指导活动,就业指导服务得到加强。积极为毕业生编印就业指导手册,如工作日程、政策咨询、形势分析、求职技巧、注意事项等资料,为毕业生提供专业职业倾向测试服务等,形成了多层次、多渠道,专业化、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在就业信息的发布和查询方面,能够及时收集和发布就业需求信息,并通过专门的就业信息栏、网络等,运用多种渠道及时、公开发布就业信息,为毕业生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

积极开展就业调查研究,部分高校建立了完善的就业调查制度,开展在校生情况调研、毕业跟踪调查、用人单位情况调查和毕业生需求预测调查,在充分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对本校就业工作和人才培养具有指导意义的调查报告。仅2005年,全省高校就业工作者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了论文10多篇。

四是工作绩效稳步提高。就业率保持基本稳定。2005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合计12422人,初次就业率78.7%,高于04年1.7个百分点(04年为77%)。各院校年底就业率均在80%以上。大多数高职院校毕业生年底就业率在90%以上。

工作满意度逐步提升。根据对高校的抽样调查,05年毕业生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满意度均在70%以上,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的满意度在80%以上。

二、该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通过多年的努力,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各高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把就业作为学校的“生命线”,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逐渐成为共识。各高校普遍实施了“一把手工程”,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使就

业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保持了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基本稳定,保持了高校校园和社会的基本稳定,最大限度维护了广大毕业生及其家庭的利益。

(二)各高校初步建立了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基本上能够为毕业生提供较为周到、细致、规范的服务。各高校均努力落实机构、人员、经费“三到位”,积极向“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就业指导迈进,部分院校已经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三)各高校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真抓实干,敬业奉献,创造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如一些院校大力推行双证制度、“订单式培养”、顶岗实习等,毕业生就业率逐年上升。由于该省就业市场较小,且高校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大力开拓省外就业市场已成为全省高校的共识,部分院校甚至将目光投向国外就业市场,通过与国外相关机构的联系和争取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选派毕业生到国外开展支教活动和志愿服务。

三、查摆问题,明确方向,努力提升就业工作水平

该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通过检查评估,也发现了诸多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为:

(一)就业工作发展不平衡。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普遍管理比较规范,制度比较健全,但大部分新升格的专科院校在管理方面普遍存在问题,就业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工作职责不明确,就业指导不科学,就业市场急需进一步开拓和完善等等。新升格院应加强与省就业指导部门以及其他院校的联系,积极吸收先进管理经验,进一步健全制度,建立和完善本院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二)就业工作“三到位”程度有待提高。全省高校没有一所高校设立独立建制的就业工作机构,一般为合署办公或为学生工作部门的下设机构,或与招生工作合并;就业工作专职人员到位情况不理想,兼职的多,专职的少,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大部分院校就业工作专项经费远没有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比例。“三到位”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根本保障,各高校要按照教育部和海南省的有关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落实,通过一定时间的努力,争取达到评估指标的要求。此外,部分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就业场所不达标,就业工作设备缺乏的情况,急需进一步整改。

(三)就业规范化管理尚需进一步加强。部分院校在就业管理原始资料的收集、积累和保存方面急需加强,平时做了很多工作,但疏于整理和保留,尤其是就业工作的会议纪录材料严重缺乏。建议相关院校尽快建立就业工作资料档案库,进一步加强管理的规范化。

(四)就业工作信息化程度不高。各高校都设有本校就业信息网,但大部分停留在网页的层面上,尚未形成网上人才市场;服务功能不健全、站点维护不完善、信息资源更新缓慢、缺乏个性特色等。建议各高校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建立集教育、管理、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就业信息网站,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五)就业市场体系不完善,就业渠道单一。相当部分院校校一级就业市场比较单一,缺乏特色和吸引力,校园招聘不活跃。省外就业市场开拓流于形式,尚未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建议相关院校结合自身实际,发挥优势,注重效果,努力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招聘品牌,增加对用人单位的吸引力,进一步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六)就业指导服务水平较低。部分院校尚未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就业指导仅限于毕业阶段,未能将毕业生就业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与就业指导的全员化、全程化要求差距甚远。相关高校应加紧整改,尽快将就业指导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并尽量将就业指导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七)就业调查研究急需加强。全省高校就业调查研究工作组织化程度急需加强,部分院校尚未建立就业调查研究制度,毕业生就业对教学改革的反馈机制尚未建立,就业工作与招生、专业、投入等挂钩的制度流于形式,部分院校全校就业工作人员甚至未发表过研究论文,这方面的工作急需加强。各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加强课题立项,整合资源,力争每年出一批能够反映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律性的成果。

针对上述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检查组在检查过程中,根据各院校的情况及时反馈整改意见,达成共识,使各院校明确了今后努力方向,不断提升就业工作水平。

本次评估得到各高校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由于是第一次开展这样的工作,尽管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前瞩性和时效性尚需进一步完善,但基于“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的目的,希望能引起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切实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完善和加强就业管理和就业指导体系建设,促使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下载820万高校毕业生、高三的学弟学妹请收下这份未来就业竞争力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820万高校毕业生、高三的学弟学妹请收下这份未来就业竞争力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申报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培训基地报告

    稻中发[2013]3号 稻城县中学校签发人:肖刘关于申报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培训基地的报告 稻城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 为切实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工作,帮助离校未就业高......

    台江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落实情况报告

    台江县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 落实情况汇报根据州委办、州政府办印发的《工作任务分解方案》(黔东南党办发[2009]15号文件和6月24日全州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精......

    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分析报告(精选多篇)

    院函[2013]10号为了更加全面真实地了解我系201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基本状况,更加准确地掌握毕业生对学院教育教学工作、学生管理工作以及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评价情况,以而更......

    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14年04月02日16:37来源:教育部原标题: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近日,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分别在学校网站发布了2......

    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调研报告

    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调研 ——以湛江市工商管理局为例 一、湛江市现已实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根据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09......

    关于申请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报告

    关于申请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报告 市人才开发中心: 随着本企业的不断发展, 人才需求不断加大, 企业能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 的锻炼和发展平台 , 若经行政部门审核确定......

    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情况报告

    根据省、州委组织部的安排,现将恩施市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恩施市从2000年以来,在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有128人(教育和卫生系统除外),其中省委......

    2013年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日前出炉

    2013年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报告日前出炉,报告显示,内蒙古2013届高校毕业生总数为113874人,其中本科生49464人、高职高专生59445人、研究生4965人。在当前形势下,用人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