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写作提纲及范例

时间:2019-05-14 17:44: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年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写作提纲及范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年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写作提纲及范例》。

第一篇:2015年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写作提纲及范例

2015年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写作提纲及范例

一、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不同于一般的作业,撰写论文是在专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文体风格不是记叙论文或说明文,而是学术性的文章。毕业论文从文体上看,归属于议论文中学术论文的种类。所谓议论文,它是一种证明白已观点正确的文章。它包括政论、文论、杂论在内的一切证明事理的文章,或说理、或评论、或辩驳、或疏证,以达到明辨是非,解除疑惑、驳斥谬误等等目的。毕业论文就其内容来讲,一种是解决学科中某一问题的,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加以回答;一种是只提出学科中某一问题,综合别人已有的结论,指明进一步探讨的方向;再一种是对所提出的学科中某一问题,用自己的研究成果,给予部分的回答。毕业论文注重对客观事物作理性分桥,指出其本质,提出个人的学术见解和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和意见。毕业论文就其形式来讲,具有议论文所共有的一般属性特征,即论点、论据、论证是文章构成的三大要素。文章主要以逻辑思维的方式为展开的依据,强调在事实的基础上,展示严谨的推理过程,得出令人信服的科学结论。

二、论文的组成

(毕业论文格式打印要求:见附录一)

论文一般由题目、署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

(一)题目

题目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

1.准确得体。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

2.简短精炼。力求题目的字数要少,用词需要精选。至于多少字算是合乎要求,并无统一的“硬性”规定,一般希望一篇论文题目不要超出20个字,若题名语意未尽,可以用副题名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二)署名

作者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者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

(三)摘要

1.摘要规范

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作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就是对论文内容的高度提炼和浓缩。摘要一般在论文完稿后再撰写。学位论文还应有英文摘要。

论文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论文摘要虽然要反映以上内容,但文字必须十分简炼,内容亦需充分概括,篇幅大小一般限制其字数不超过论文字数的5%。例如,对于专科3000字的一篇论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200字。对于本科6000字的一篇论文,其摘要一般不超出300字(外文摘要相应地不宜超过250个实词)。

2.撰写摘要注意事项:

(1)论文摘要不要列举例证,不讲研究过程,不用图表。

(2)论文摘要是对论文内容的客观反映,不要作自我评价(要避免主观评价),避免使用诸如“本文论述了……,对……有重要意义”之类的词句。

(3)从某种意义上说,论文摘要应为一篇相对完整的短文,读者即便不读论文全文,也能通过摘要对论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能够获取必要的信息。

(4)论文摘要一般不分段,切忌以条列式书写法。

(四)关键词

1.关键词规范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用以标示论文主要内容的词或词组,通常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字号编排在摘要下方。一般每篇可选三至五个,最多不超过八个。

关键词一般是名词性的词或词组,个别情况下也有动词性的词或词组。

2.选择关键词的方法

关键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从其题名、层次标题和正文(出现频率较高且比较关键的词)中选出来。

(五)正文

正文一般包括序论(引言)、本论、结论三部分。文中一般不出现“引言”、“本论”、“结论”字样,但一般应有引言段和结论段。本论是论文的主体,一般要分几个部分和几个论述层次,要求加上小标题或数字序号,以显示文章清晰的思路。

1.序论(引言)

开头一段或两段相当于序论,一般说明选题的背景、缘由、意义以及研究目的,提示主要观点等。作为序论,一般都要提出问题,也可在序论中限定研究范围、交代研究方法、解释基本概念等。

2.本论

本论是论文的主体部分,是集中表述研究成果的部分,对问题的分析、对观点的证明,主要是在这一部分中进行并完成的。一篇论文质量的高低,也主要取

决于本论部分写得如何。本论部分的内容量大而复杂,一般要分几个层次加以论述,为了做到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常常将本论部分分成几个大的段落。这些段落即所谓逻辑段,一个逻辑段可包含几个小逻辑段,一个小逻辑段可包含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使正文形成若干层次。每一逻辑段可冠以适当标题。一般说来,论文的层次可按顺序 “

一、(顿号)”、“(一)”、“1.(实心下圆点)”、“(1)”形式的标题序号。

3.结论

结论是一篇论文的收束部分,是文章内容的归结,通常包含提出论证结果和指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两项内容,但可有所侧重。结论中也可对研究成果的意义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出扼要的说明和估测。

论文的层次一般不超过五级。

(六)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指作者所收集到的对本文的论述有重要参考价值并足以支撑本文论述的资料。

为了反映文章的科学依据、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列出的限于那些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最主要的,且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应以近期发表的与撰写论文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类文献为主。格式如下:

专著类:序号、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

期刊类:序号、作者、论文题目,刊名,期号和出版时间。

网页类:序号、作者、论文题目,详细网址,日期。

三、毕业论文的写作程序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见附录二)

(一)确定选题

确定一个适当的选题。所谓“适当”,是指符合选题要求。

1.论文选题要求:

(1)毕业论文的选题应当在行政管理专业范围之内,凡不属所学专业之任何选题均视为不及格(如在新时期如何加强党员的思想建设、关于中国企业会计制度的研究、企业所得税对企业会计制度的影响等,这类选题就不符合行政管理的范围,应避开)。

(2)选题需要结合我国行政管理实践,提倡选择应用性较强的课题,特别鼓励结合当前社会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避免选择已经完全得到解决的常识性问题。(如

(3)要尽可能选择课程范围内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课题;

(4)要尽可能选择具有一定探索性和创新性的课题;

(5)选题要考虑论文所要求的理论性和深刻性;

(6)选题不宜过大也不宜过窄。过大无法驾驭或者论述不清楚;选题过窄,则把自己限制住了,不能查到相关资料,无法展开论述。如范围太窄的选题“测绘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这类选题资料很少,限制自己发挥,应慎选。

2.毕业论文选题范围

行政管理专业的研究范围:

(1)从领域上看包括政府管理、企业内部管理。

企业内部管理属于企业行政管理,如企业内部人事管理问题、绩效管理、企业招聘等。但企业战略、企业文化、企业成本与质量控制等,属于企业管理的,不能作为行政管理的毕业论文选题。

(2)从对象上看包括组织内部自身管理与对外管理。

组织内部自身管理,如国家公务员制度、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人事分类制度改革、企业的人事、工资、职称改革等均可。

对外管理,如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政府对维持社会秩序的管理等都可以作为选题。

(3)从功能上看包括行政计划、行政决策、行政领导、行政执行、行政控制、行政绩效评估、行政监督、组织与人力资源、行政改革,等等。

(二)收集资料

在选题阶段广泛浏览的基础上,确定重点阅读的资料,对有的资料要精心研读。需要记录的资料,要根据资料的性质、特点和重要程度,采用摘录、提要、心得札记、复印、网上下载等形式随时记录下来。收集资料的过程也是对论文进行积极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结束,就应该形成解决论文的思路,就应该知道怎样运用这些材料,就应该能写出论文提纲。

1.行政管理专业主要的研究媒体

(1)主要的学术研究期刊

《中国行政管理》、《战略与管理》、《管理世界》、《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行政》、《政治学研究》、各重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主要的学术研究著作

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经典译丛”;

中国青年出版社“公共政策经典译丛”。

由于现在出版时间缩短,一些新书,我们可以走捷径搜索,如当当网上书店、北京读书大夏网站查找相关书籍。

2.如何收集资料

(1)根据研究领域。如中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问题、公务员薪酬制度分析等。

(2)根据研究主题。根据关键词来确定,如:论和谐社会建构过程中的政府能力提升。可以根据关键词“政府能力”输入百度或google来搜索资料。

(3)根据权威论著。如:政治行政二分法的学术含义及其在我国的现实意义,就可以搜索威尔逊、罗伯特.达尔、瓦尔多等人名,查找有关资料。又如研究腐败问题,很多,但可以寻找新的研究途径,如亨廷顿关于腐败的论述,则可以搜索“亨廷顿”,查找相关资料,则可以写“论腐败的正效应和负效应”,由此又可以搜索国内的研究情况。目前我国对腐败的研究有清华大学的胡鞍钢,另外北京大学的廉政研究中心、湖南大学的廉政文化研究中心都比较有特色,这些都可以进行资料搜索。

此外,如《中国知网》可以通过作者、关键词、论文标题等进行搜索。

(三)编写提纲

较正规的提纲,包括题目、基本论点和内容纲要三项内容,其中的编写重点是内容纲要。编写内容提纲的一般程序是:首先考虑全篇从哪几个方面,分几部分,按什么顺序展开,得出每个方面或部分的论点,搭起论文的基本骨架;然后对每个方面或部分进行划分,得出新划分的各部分论点,以此类推;接着把准备 9

使用的材料按以上提纲的顺序做上标识,放好备用;最后对提纲进行全面检查,作必要的修改。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详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如果在写作之前准备了详细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利。下面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和《我国城市贫困的现状、形成原因及其对策研究》为例,介绍详细提纲的写法:

提纲举例1 《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

一、序论

1.提出中心论题;

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宏观环境;

2.建筑产品市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3.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是建筑行业用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

(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1.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

2,有市无场的隐形市场;

3.易进难出的畸形市场;

4,交易无序的自发市场。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1.统一思想认识,变自发交易为自觉调控;

2.加快建章立制,变无序交易为规范交易;

3.健全市场网络,变隐形交易为有形交易;

4.调整经营结构,变个别流动为队伍流动;

5,深化用工改革,变单向流动为双向流动。

三、结论

1,概述当前的建筑劳动力市场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2.呼应开头的序言。

提纲举例2 《我国城市贫困的现状、形成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序论部分(开头一段)

1.提出中心论题

2.说明写作意图

本论部分

一、我国城市贫困的现状

(一)我国城市贫困的概念及类型

关于贫困的概念(有代表性的几种定义)

(二)中国城市贫困人口的规模

(三)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城市贫困的主要特征

第一,城市贫困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第二,城市贫困人口构成发生重大变化。

第三,城市贫困程度有所加深,贫困差距加大,并有日趋恶化的趋势。

二、我国城市贫困的形成原因

(一)从宏观上分析

1.产业结构的变迁

2.就业体制的变迁

3.单位体制的变迁

4.城市社会保障体制的变迁

5.收入分配结构的变迁

6.户籍制度的变迁与农民工流入城市

(二)微观上的原因

1.平均人口多,就业人口少的家庭容易陷入贫困。

2.导致城市居民陷入贫困的另一个家庭因素是家庭成员的户口类型。

3.城市居民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及其家庭文化也与其生活状况密切相关。

4.导致贫困的其它家庭文化方面的原因

三、解决我国城市贫困的对策

(一)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二)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多方面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结合当前的现状,我认为具体应做以下几件事情:

1.抓紧对城市离退休老人保障体制的改革。

2.尽快建立城市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体系。

3.要加大对城市贫困群体的“教育扶助”。

(三)创造就业机会,拓宽就业渠道

当前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要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2.创造就业机会,需要我们的各项经济政策充分考虑扩大就业的需要。

3.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转换企业机制,实现扭亏增盈。

4.借鉴各地在解决贫困、推进就业方面的有益经验,加以推广。

5.创造就业机会,需要社会全都行动起来,成为社会的共同行为。

(四)注重社区建设,发挥“社区公共服务社”在城市反贫困中的重要作用。

结论部分(结束语,最后一段)

1.概述当前我国城市贫困的现状和我们的任务

2.呼应开头的序论。

提纲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认可。如果指导教师对提纲提出修改意见,要认真修改后方可进行下一程序。

(四)撰写论文初稿、修改定稿

首先写出初稿,交指导教师审阅;按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后,再交指导教师审阅。如果指导教师认可,就可定稿。如果指导教师不认可,就要继续修改,直到指导教师认可后,方能定稿。

四、毕业论文答辩

论文完成后,要通过答辩确认论文的真实性,评定论文成绩,答辩采用口头答辩形式,答辩分论文介绍和回答问题两个部分.为使论文能够顺利通过,应充分做好答辩准备,做答辩准备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

论文介绍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选题原因,说明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论题,这个论题的意义何在。二是研究背景,说明前人对这个论题作了哪些研究,有哪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什么重要观点等。对研究背景的介绍能够直接反映出论文的真实性和对论题的研究程度,因此应是论文介绍的重点。三是对论文本身 15 的介绍,主要介绍论文的的创新之处、基本观点和论述思路,以及本文的不足之处等。在准备论文答辩时,应该就这三个方面准备一份介绍提纲。介绍论文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之内。

对回答问题的准备包括熟悉论文与熟悉相关资料和知识两个方面。首先要认真地反复阅读论文,弄清楚文中使用的每一概念、尤其是重要概念的涵义,能够准确地解释每一条引用资料,发现论文中的不足之处,设想答辩中可能提出的问题,并设想,如果老师提出这个问题,我怎样回答,这就要熟悉与论文相关的资料和知识。

五、毕业论文写作要求

1.毕业论文应由学生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杜绝一切抄袭、剽窃、代笔等弄虚作假行为。发现论文为抄袭,将判为不及格。

2.毕业论文应为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工作总结及文学作品等各类非学术的文章不能作为毕业论文提出。

3.毕业论文应当做到观点新颖、明确,材料翔实、论证有力,结构完整、逻辑谨严,语言通顺,格式规范。

4.毕业论文是研究成果的表达,表述必须客观、冷静,不带感情色彩。论文要求使用准确、简洁、规范、平易的书面语言,不要口语化,尽量不用文学修辞。

5.专科毕业论文不得少于3000字。本科毕业论文不得少于5000字。

附录一:

毕业论文格式打印要求

1.纸型及页边距

毕业论文一律用国际标准A4型纸(297mmX210mm)打印。

2.封面(见论文封面)

3.目录:论文内页第一页,单独一页。“目录”二字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以下列出论文正文的一、二级标题及参考文献、附录等项及其对应页码。用小4号宋体,1.5倍行距。

4.论文题目:论文内页第二页,3号黑体,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

5.摘要:论文题目下空一行,左起顶头,写明“摘要”字样加粗,点冒号,接排摘要内容。用小4号字,字体用宋体。

6.关键词:摘要下方,左起顶头,写明“关键词”字样加粗,点冒号,接排关键词。词间空一字。字型字体同摘要。

7.正文:关键词下空一行开始。正文文字用小四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1.5倍行距。

8.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三级标题。标题序号为“1.”,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四、五级标题。标题序号分别为“(1)”和“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一般不独占行,末尾加句号。如果独占行,则不使用标点。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9.注释:注释可用页末注或篇末注的一种。选择页末注的应在注释与正文之间加细线分隔,线宽度为1磅,线的长度不应超过纸张的三分之一宽度。同一页类列出多个注释的,应根据注释的先后顺序编排序号。字体为宋体小5号,注释序号以“①、②”等数字形式标示在被注释词条的右上角。页末或篇末注释条目的序号应按照“①、②”等数字形式与被注释词条保持一致。

10.参考文献:在正文项目后空两行左起顶头用小4号黑体写明“参考文献”,另起行空两格用小4号宋体编排参考文献内容,每个参考文献都另起行,编排序号以“①、②”数字形式标示。

11.封底

12.印刷与装订

单双面印制均可,文稿一律左侧装订。

第二篇:毕业论文写作提纲

毕业论文写作提纲

论文题目: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摘要] 要使民营持续健康,必须加强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这是由于,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最高信念、是企业的经营、是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企业的内在灵魂、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基础。所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民营企业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民营企业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

[内容]1 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1.1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上风

(1)竞争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迫切要求。民营企业对市场机制作用十分敏感,由此形成了努力拼搏的动力,这种特性恰正是国有企业所缺乏的。计划条件下的国有企业不用奔跑就可以舒舒服服的活下往,企业奔跑的紧迫性远没有民营企业强烈。

(2)市场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民营企业每时每刻都在观察市场,寻找空缺地带,一旦发现,就立即调转船头,迅速赶到。更有意思的是,有些企业实际上先有市场,再有企业,它们是在发现市场空档后才成立的。强烈的市场意识使民营企业成为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主体。

(3)创新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做别人还没有做过的事,这往往是民营企业最想做的事,也是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技术上的不断追求,是民营企业的生命,也是民营企业成功的保证。

(4)效率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一些电视剧中,民营企业家只是出进宾馆、酒楼,吃喝玩乐的人。实在,作为投资者,他们正承担着风险的压力。他们在追求每一个技术信息,在寻找每一个商机。竞争的压力使他们强迫自己把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5)风险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风险,是指可能发生的蚀本。同时,高风险的背后也隐含着超出常规的机遇。因此,每个企业必须谨慎对待风险,同时又要勇于面对风险。国有企业往往不能处理好风险。一方面,他们敢于乱投资、乱贷款、乱担保,由于蚀本的钱有名无主;另一方面,他们大可不必没事找事往担风险,5%的利润足以使他们写出一个好的工作。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相反,一方面,300%的利润将唤起他们拼命的狂热;另一方面,60%的失败机率足以使他们冷静旁观。

(6)人才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命基础。每一个企业都希看人才济济。然而,有人才不即是有人才意识。只有把人看作自己安身立命的基础,才是真正的人才意识。很多民营企业老总说过一句话:“只有留得住人才,才能留得住公司的技术风格和产品信誉。”还有的民营企业在总结发展经验时说,成功=人才 机会 机制,三者缺一不可。在这个公式中,人才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7)服务意识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灵魂。从商品到货币,被马克思称之为惊险的一跳。假如这一跳不能被用户需求的双手接住,那么,接住它的将是坚硬的岩石,这个题目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假如第一次跳跃失败,他们

再也没有第二次试跳的机会。由于这些原因,民营企业更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他们总是想用户之想,急用户之急,千方百计地满足用户的需要。很多公司向用户的承诺是“我们会做得更好。”

1.2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民营企业的价值观处于低层次、追求单一经济效益的状态。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价值观的形成、传播与扩散处于被动状态,大多在被约束情况下进行。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精神和价值观、企业目标、企业形象、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制度、行为准则、企业容貌、作风礼节等,它们处于不同的地位。其中,企业价值观是核心要素,和决定其他要素的形成和传播。这种基本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们的思维被动的往适应某些规章制度的约束,从而限制治理者和员工对文化的积极传播及对最高理念的追求,使企业文化的运行处在“为我”的状态,难以形成强力型的核心文化力,大大降低了整体企业文化的推动力,客观上抑制了物质生产力的进步。

(2)民营企业文化的形成、发展与扩散都具有一定的自发性,缺乏观指导。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与扩散没有较好的建立在党的思想建设的基础上,未能形成正确的政治方向,导致企业文化基础薄弱。企业文化的形成、传播与扩散体现在思想建设和行为规范的全过程。由于这一过程的企业文化建设经常依靠企业家、治理者的思想信念,未能体现在党的思想建设中,使思想大多局限在传统的只顾企业利益的经济思考方面,而未从政治的高度来考虑国家或全的利益,从而使企业文化建设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无法形成信仰支撑体系和文化传播体系,大大降低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缺乏统一完整的企业经营理念和长期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的形成源——企业家文化仍然停留在传统阶段,未能自我形成理念、境界方面的根本革命,阻碍了企业文化向更高层次的飞跃。实践证明,企业家的理念和价值观决定着企业家文化的发展方向及所处的层次,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关键的因素。然而,许多企业家的理念与价值观却只限于经济方面。如只有较低层次的经济理念、经济价值观,没能发展到高层次的政治理念和政治价值观等,就是说,未把国家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并努力为之奋斗。

2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举措

2.1 全面提高企业家素质,塑造企业家文化。

(1)企业家人格的提升。企业家要跟上 时代 的步伐,陶冶自己的情操,形成崇高的品格、宽阔的胸襟,真正从单纯追求利润转变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公德心的企业家。

(2)企业家素质的提高。企业家要从多方面吸收知识营养,善于总结经验,不断 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开拓视野,驾驭不断成长的企业,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3)企业家要自觉进行理念改革,重塑高层次的核心价值观。企业家的价值观是核心价值观,决定着企业价值观的形成和作用的大小,也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龙头,应摆到最重要的位置上。而企业家要树立核心价值观,就应从思想深处形成最高理念,自觉开展理念革命,实现由经营理念到政治理念乃至最高理念的飞跃。

第三篇:毕业论文写作提纲

毕业论文写作提纲

标题:论中学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不适应性及应对策略

ХХХ

(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西吉安 343009)

指导老师:ХХХХХ

[摘要]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缘起于社会发展与课程功能滞后、素质教育与课程运作流弊、价值转型与课程旨趣单向等方面的矛盾动因。在这种背景下的新课程改革,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了很大的不适,主要有教师的角色转换、教师的视角转换、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所引起的心里不适,针对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这些心理不适, 给出教师的自身努力、学校的策略和社会支持等三种应对策略。

[关键词]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教师;心里不适;应对策略

[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也有很多的专家、教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对它展开了研究。但由于传统教育它的真的是根深蒂固,要想一下子改变是非常难,研究也没有太深入的进行。因为课程的改革是势在必行的,教师只有去适应它的变化,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让自己更好的发展。那么,跟着这个趋势,我们的研究将会越来越来剥出真相,更能掌握住新课程改革的真是目的,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和水平。本文主要就对教师的这些心理不适应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应对策略,总结其经验教训,以此给一些处在这种状况下的教师做些参考。

[正文]

一 引言

1.1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时代背景

1.1.1 社会发展与课程功能滞后

1.1.2 素质教育与课程运作流弊

1.1.3 价值转型与课程旨趣单向

二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不适应性

2.1 教师对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的角色转变的心里不适

2.2 教师对视角的转换的不适应

2.3 教师对新的教学方式的心里不适

2.4 教师对学生的新学习方式的心里不适应

2.5 教师对自我的心里不适

三应对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心理不适的策略

3.1 教师的自身努力层面

3.1.1 教师要关注自身在新课改中的教师转换

3.1.2 提高教学监控能力

3.1.3 正视自己,提高自信,完善自我3.2 学校策略层面

3.2.1 学校管理策略

3.2.2 学校的培训策略

3.2.3 学校的交流策略

3.3 社会支持层面

3.1.1 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

3.3.2 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

3.3.3 要理解和尊重教师

四结束语

第四篇: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农村“留守家庭”现状及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留守家庭”,是指农村劳动力输出后由家庭剩余人口形成的特殊家庭。比如:“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随着农村为数众多的“留守家庭”的不断涌现,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目前,农村留守家庭问题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以xxxx个乡镇的近xxxx户留守家庭为范本,以点带面,从广大留守家庭普遍存在的困境、现状、消极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与探讨,并提出了改善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关键词:留守儿童

留守妇女

留守老人

从改革开放起,中国农村日渐出现了一种现象:留守,指的是家庭中的一部分成员外出打工,而其他家庭成员留在家里的情况。留守家庭”,是指农村劳动力输出后由家庭剩余人口形成的特殊家庭。如丈夫外出打工而妇女、小孩留守的家庭,儿女出外打工由老人和小孩留守的家庭,或几种情况兼而有之的家庭。

一、留守问题基本状况

目前,农村留守家庭问题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此,笔者从2012年3月10日至3月31日集中三周的时间,在xx市xx县xx个乡镇的范围内进行了关于“留守家庭”的实地调查。被调查的各镇外出务工人员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7.4-66.8%不等。交通便利、道路通畅,镇域工业生产企业发展好,能够吸纳相当数量的农村劳动力就近打工,这是个别被调查村里外出务工人员比例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而被调查村所处镇域经济如果不发达,工业生产企业少,区位偏远,外出务工人口比例则相对较高。这些村的务工流向地主要以省外、县外为主。外出打工人员的年龄分布集中在40岁以下,占73%。40-59岁之间打工的比例迅速减小,而60岁以上的极少。外出务工是当前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对于个体家庭来说,留守是权衡利弊后的理性选择。从当前农民增收的各种途径比较来看,打工增收这一途径是向农民开放程度最大,并唯一可能由农民个体掌握和决定的。因此,是当前农民增收、尤其是货币性增收最主要的途径。这一点在调查中是农民强调得最多的一点。为此,尽管外出打工将带来留守的一系列困难,但是与货币贫困相比,两权相害取其轻。个体家庭在决定打工的同时,大多数已经计算好其中的利害关系,并做出承担的心理准备。大部分留守家庭通过小病依靠亲戚、邻居帮忙照看,大病自己

回来伺候,来克服家中老人无人照看的问题;通过提前安排入学、父母帮忙照看等方式,来克服小孩教育问题;通过出租、协商转让、组成农忙小组和花钱请人的方式,来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二、留守问题的具体表现

对于留守问题,不同的家庭和个体关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例如,被调查妇女组特别提出“安全”和“家庭关系不稳定”作为困难之一。但是总体看来,子女教育、养老、家庭关系、情感问题是留守家庭面临的四个最主要的问题,留守问题的各种具体表现大多集中在这四点上。这四点又主要通过“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这三类人来体现。

1、“留守妇女”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农村“留守妇女”正成为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一群非常重要但容易被遗忘的特殊群体。“留守妇女”承担着家庭中的生产劳动、教育孩子、照料老人等责任,诸多调查分析表明:劳动强度大、心理与精神负担重、缺乏安全感以及严重的孤独感已经成为压在农村“留守妇女”头顶上的四座大山,而由此产生的农村家庭非正常分离便成了农村社会不和谐的隐痛。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农村及和谐家庭,因此对农村“留守妻子”问题的关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众多的农村家庭参与,尤其是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型家庭,而正是这样的家庭出现了农村已婚妇女在外出与留守中的博弈与抉择。在乡村生活与城市生活、自我发展与家庭责任等比较优势的抉择和理性分析中,农村已婚妇女无奈地选择了留守。她们在留守中承受本应由夫妻双方共同肩负的双重责任,虽然丈夫的外出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的经济压力,但是也产生了一些不和谐的影响。农村留守妻子面对这种不和谐和矛盾只能是担忧、焦虑、忍受。在调查中发现丈夫外出后留守妻子最担心的两件事情是子女的教育问题和丈夫在外面的安全,而很少有人担心自己的安全和健康问题。因此,农村留守妇女安全和健康保障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极大关注。留守妇女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结果,农村留守妇女是独立支撑家庭的顶梁柱,健康、安全与被尊重是留守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必要保证,留守妇女问题是关系是关系到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大事。

2、“留守儿童”问题

随着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很多进城务工人员把孩子留在农村,托付他人代为照看。这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一个新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对儿童的年龄界定有不同的方法,本文所指儿童,是15周岁及以下的儿童。目前全国留守儿童已达4000多万,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省留守儿童占当地儿童总数的50%左右,并且其数量正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这些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的形成与自身“留守儿童”这一身份有着密切的联系。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祖辈监护、单亲监护、亲朋监护、同辈监护,大多数留守孩子平时的生活学习娱乐完全不在长辈的监护之下,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在谈到自己对父母外出打工的态度时,大多数孩子都是无奈+否定型。受调查的孩子大都承认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自己的幸福感降低,甚至有的孩子说: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自己无幸福可言。“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情感冷漠,自卑心强;厌学情绪严重、缺乏安全感;叛逆心强、心理负担重的现象。还容易受不良行为的影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对留守儿童的消极影响如下:

(1)留守儿童身体素质较差。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体力劳累程度增加、生活变得无规律,再加上由祖辈监护的监护人年岁较大,有的要同时照看三四个孩子,活多,力不从心,以上原因种种,致使留守儿童的身体素质较差。

(2)心理情感上的孤独与无助。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3)学习状况不佳。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普遍年龄大,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4)行为品质凸现不良。父母外出务工,让孩子在其发展关键期失去了最好的引路人,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分子的误导,使留守儿童缺乏自觉性和自律性,有少部分留守儿童有放任自流的现状。

3、“留守老人”问题

随着子女纷纷外出务工,农村留守老人群体的不断扩大,带来的一系列社会

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差。目前虽然部分省市试行了农村居民养老保险,但远远没有普及,而且在年龄、金额、覆盖面方面有很多限制。大部分地区除部分享受低保的户有得到扶助外,绝大部分农村老年人没有养老保障。在丰县农村虽然执行了新农合医疗及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享受每月60元的养老补助,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老人的生存压力。但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还是依靠自己劳动所得和子女贴补。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子女在外务工谋生压力加大,子女贴补缺乏稳定性,农村老人的经济收入更是少得可怜,由于无经济来源,三餐基本的油、盐、柴都无法保证;吃的菜大多数是左邻右舍的乡亲送的;炊事用燃料有的是烧废旧木料,生活很是艰难

(2)生活缺少照料,安全隐患多。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诸如理发、换电灯泡等都成为难题。特别是老人身体不好,需要子女陪同上医院看病治疗时,子女不在身边,老人更是觉得孤苦无靠,感到很失落。有的老人生病了,连饭都做不了,想哭旁边连一个听的人也没有。此外,老年人发病往往具有突然性,家中无人或抢救不及时,可能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严重后果。随着年事渐高,一些农村老人记忆力下降,有的行动不便或身有残疾,一些日常生活行为都有可能留下安全隐患,甚至导致悲剧。

(3)对隔代教育造成心理负担重。如果单从照顾孙辈的生活起居方面而言,只是增加老人的生活压力,增加劳动强度。但对小孩教育方面心理负担更重,主要因为农村老年人大多数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的学习,担心学习成绩差。其次目前农村交通、通讯得到迅速改善,电视、网吧到处有,孩子在外的时间长,担心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老年人总觉得管理小孩力不从心。

(4)精神缺少慰藉。人老了有喜静的一面,但人老了最怕孤独。农村老人过惯了苦日子,对物质生活往往无过高的奢求,因此来自子女的精神慰籍是老人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农村老人大多过着 “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这很容易使他们感到孤独。特别是独居老人感到有心里话没处述说,有时间没事打发,很可能出现抑郁症状,觉得生活没有意思,严重的会产生自杀的念头。另外,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老人大多是“蹲墙根、找树阴、聊聊天”,在家庭外边也难以找到精神寄托。

三、留守问题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留守家庭的问题,表现在家庭层面上,是劳动力短缺、儿童教育困难、老人养老无保障、医疗无保障、家庭情感分离痛苦等。表现在社区层面上,是留守在农村的人口整体素质偏低,而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农民”。劳动力、儿童教育、养老等问题不是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作为城市化的衍生问题,将会随教育、社保、医保、养老、救助的城乡统筹发展得到解决,并可以通过制度安排逐步完善。而人才和人的素质问题才是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这反映出当前农村不是简单的劳动力数量短缺,而是质量的缺乏,即有农业技能、懂农业经营的人才的缺乏。新型农民缺乏的表现从整个农村社区来看,说他们都是老弱病残并不完全准确,现有人口中至少还有一半不是老弱病残,并仍然以各种方式留在农村,从事农业或非农业生 产活动。但是在调查中笔者发现,除了少数村干部,大部分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还很不够,也不认为自己是新农民,具有建设新农村的能力。

四、对策

改变留守家庭的现状与困境是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特别是我们政府部门的关注。

1、发展受欢迎的务工模式:在乡镇就近务工。他们没有留守问题这个后顾之忧,经济水平上升又很快,在心态上比较平衡,最容易继续留在农村,而他们的家庭将形成一种新型半边户,在外面的一半能接收充分的外来信息,有开明的头脑,又见多识广,从而指导留在农村的另外一半发展 农业生产,搞活农村建设。但是,这种就近打工的模式要求本地有充分的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才能吸纳相应的农村劳动力。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差异,这种模式的推行具有很大的难度。

2、改变城乡二元化结构的格局,大力发展新农村社会保障事业,扩大农村医疗、养老覆盖面。广大进城务工人员虽是城镇化的产业工人,但他们的户口栏上还写着农民,还受着国民差别待遇,在就业、医疗、养老、子女受教育等诸多方面受到限制。在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公共服务的获取上,农村人口无法获得与城市人口相同的待遇。而这些是难以靠农民非制度性方式来解决的,需要政府朝着缩小城乡差

距,统筹城乡发展的方向上持续迈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乡村。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医保及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将“留守家庭”的相关民生问题纳入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以解决。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的坚持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等思路,已经为我们展开了这样一种普惠共享的美好前景。

3、大力发展本地区经济,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广大的进城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或就业。这样做不但会带来本地区经济的良性发展,还会解决一系列的诸如“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

五、改善“留守家庭”相关问题的积极做法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xx县一些乡镇在处理和改善“留守家庭”相关问题的做法上很有借鉴意义。

(一)改善“留守儿童”问题方法探索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充分发挥村支部、村委会、村计生协会等组织的力量,全面摸清摸准留守儿童情况,按照统计口径建立和完善专门的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台帐和电子数据库。分村建立0-6周岁、6-l4周岁“留守儿童”信息台帐,对“留守儿童”登记建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基本内容包括:留守儿童家庭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家长姓名及务工单位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姓名、年龄、职业及联系电话。要安排专人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留守儿童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并按时将年初统计情况及变更情况报告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社会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建立留守儿童部门联动管理服务制度(1)推行一项工作制度。领导小组每个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及时汇总工作情况,落实工作措施,提高工作实效。(2)构建五大联动网络。建立以镇党委、政府及村级基层组织为主体,督促留守儿童家长和现有监护人履行法律责任的监护网络;建立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实施农村留守儿童思想、生活、心理、情感教育的学校教育网络;建立民政、妇联、团委、关工委为主体,保障农村贫困留守儿童获得应有的社会扶助网络;建

立以政法、公安、工商部门为主体,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管理号保护,维护儿童合法权益的环境净化与安保网络;建立卫生部门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医疗保健网络。(3)开展维权四大行动。一是司法部门要开展维权宣传行动。认真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广泛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维护宣传,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维权中心,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维权热线电话;二是教育部门要开展就学扶助行动。要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就学状况动态监测机制,加大义务教育执法检查力度,确保农村留守儿童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等原因失学,消除农村留守儿童的辍学现象;三是公安部门要开展校园安全行动。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校园安保队,预防和制止侵害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的恶性案件发生;四是公安部门和文化部门要开展环境净化行动。加强校园周边网吧、歌舞厅等场所的整治和监管,严禁其向未成年人营业。坚决打击利欲熏心、屡教不改和触犯法律的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净化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

3、推行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管理制度(1)建立在校留守儿童档案登记制度。各学校每期期初组织专人对在校留守儿童进行摸底调查,清楚留守儿童的姓名、性别、年龄、性格、爱好、病史;清楚留守儿童父母的务工地点和联系方式以及临时监护人的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留守儿童档案及调查统计表做到学校管理人员人手一册,同时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做到心中有数,工作任务明确,各班级、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深入分析问题,着手研究对策,切实解决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思想等方面的困难。(2)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普惠资助制度。要认真落实贫困儿童“两免一补”政策,建立贫困留守儿童社会资助制度和助学金制度,切实解决留守儿童实际困难。团委、妇联、民政等部门筹措爱心经费,捐助特困留守儿童对象。(3)建立“代理家长”、“监护人”家教培训制度。强化家长学校的规范化建设,组织专家免费对留守儿童家长、代理家长、监护人进行培训,全面提升家庭教育水平。(4)建立留守儿童健康教育制度。各学校按规定配齐心理健康教师和寄宿制生活管理、卫生保健人员,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心理情感辅导,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中心”,全镇中小学每学期至少要开设7课时心理健康课,加强对留

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健康教育课开设率达到100%。开展留守儿童营养指导、生长发育监测、计划免疫、儿童常见病诊断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加快全镇中小学食堂建设和管理,安全饮用水达到100%。(5)建立留守儿童情感联线制度。建设一个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的家长经常与学校老师及临时监护人取得联系,掌握孩子的动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要建立班主任责任制,具体实施“六个一”工作机制:每班成立一个留守儿童互助小组;“代理家长”每周至少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每月与“留守儿童”父母通电话或视频聊天一次;学校教师每学期对留守儿童家访一次;学校每月对“留守儿童”进行一次集中的心理辅导活动;要求留守儿童每月给家长写一封信。

4、实施农村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计划

(1)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大教育投入,建设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2)全面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学校改建、扩建、新建工程,确保农村适龄“留守儿童”入学率达100%。(3)全面实施农村幼儿园建设。加大幼儿园建设投入,逐步建立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农村幼儿园办园体制,努力形成公益公平、普及普惠的农村学前教育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好农村学前留守儿童“入园难”的问题。

5、建立留守儿童社会服务机制

(1)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帮扶活动。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各种帮扶活动。由村支部联系干部、教师、关工委老同志、计生协会会员、共青团员等,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形式,为在校留守儿童一一落实“代理家长”,建立代理家长档案,不遗漏任何一位留守学生。镇团委、妇联要广泛开展志愿行动,为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留守儿童面向社会招募亲情志愿者或条件较好的志愿家庭,配对“爱心家长”,长期深入联系,给他们以温暖与呵护。要以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健全家庭子女为主体,推行“牵手成长”活动,让留守儿童结交一个家庭健全、气氛融洽的“手拉手”小伙伴,引导他们互助互学,共同成长和进步。

(2)搭建留守儿童活动和交流的新平台。镇成立“留守儿童工作站”,各村相

应建立有专人负责、专人管理的“留守儿童工作站”。各村要整合本村村级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场地,请一些热心的退休老教师、老干部为留守儿童进行课外辅导。

(3)鼓励和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劳动力就地就业,把青壮年劳动力留在本地,积极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和创业机会,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问题的途径和保障。

(二)改善“留守老人”问题方法探索

留守老人的难题若得不到解决,不但将会影响到他们的晚年生活与身体健康,在外打工的子女也难以安心,而且也是与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理念相违背的。要真正破解留守老人面临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给予更多的关怀和支持。农村有农村的优势,政府可在发展农业生产上找出路,加大对农村的财力与科技投入,让更多有知识、有文化、有技术的劳动力留在农村,进行农业开发,使他们在农村有钱可赚,既不影响致富,也能照应老人。

(1)发挥主观能动性,做积极参与社会的主人。农村留守老人自身要注意调节好心态,增强心理上的自立程度;生活上,锻炼自己的自立能力;并且注意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保持勤学好问的习惯,不断学习新事物,跟上时代步伐。积极寻找精神寄托,充实新的生活内容。寻找精神寄托的方式有许多,如:和邻居聊聊天,下下棋;参加村里的公益事业活动,帮助村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加入计生协会会员,帮忙做育龄人群的计生工作,把自己融入社会之中。

(2)强化尊老、爱老、养老、敬老的宣传教育。在农村社会化养老机制尚未形成之前,传统式家庭化养老仍是农村养老的唯一形式。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加强农村年轻人的孝道教育,对在敬老爱老等方面做得较好的年轻人应予以弘扬表彰,对歧视、排斥老人等行为给予曝光、鞭达。架起亲情时时沟通的桥梁,在外子女要经常与自己父母保持联系,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家中大事多征求父母意见,即使没有事也要经常与老人通通话,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3)逐步建立农村老年人自愿者服务队。为留守老人提供诸如理发、环境卫生清理、房屋修缮等日常服务,可由民政或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组织牵头,尽可能在各乡镇都成立农村老年人自愿者服务队,建立一支常年服务的队伍,以缓解

留守老人存在的困难。

(4)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农村留守老人大多数身体虚弱,小病不断,门诊费用大。按照目前农村医疗保险规定,只有住院才能报销,且报销比例较低。因此要在逐步提高住院费报销比例的同时,对60岁以上的农村参保老人门诊费给出报销标准,以减轻这部分弱势群体医疗费用。

(5)逐步建立农村养老制度,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生活保障。首先是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把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从经济上保证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其次是鼓励企业、个体老板捐资设立老年人基金,对需要帮助的老人给予扶持。

(6)兴办农村养老福利事业,走家庭化养老与社会化养老相结合之路。有条件的地方,可由乡、村组织牵头,通过招商引资、当地能人投资等多渠道的办法兴办养老院、托老所等,建立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如成立农村老年人休闲活动中心、老年人互助协会等,让老年人重新找到归属感。在老年人组织内部,可实施老年人互助机制,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义务服务,把义务服务的时间进行累积并建档,等将来自己需要这方面服务时,可以免费享用所累积的服务时间。并逐步将农村老年人福利事业引向市场,对于年龄较大的留守老人,可以考虑由其子女出部分钱,搬进托老所,进行社会化养老,促进诸如个别留守老人无人管等问题的解决。

(三)改善“留守妇女”问题方法探索 “留守妇女”困境的解决对策及建议:

(1)改革户籍制度,打破城乡分割的局面;完善劳动法律,给予外出男性农民工探亲权;强化科技培训,提高留守妇女的致富能力;

(2)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妇女”:政府的制度供给,社团的组织支持,积极发挥妇联、共青团等社会团体的组织优势,有效整合多方社会资源,共同致力于营造一个关注留守妇女、关爱留守家庭的社会氛围;社区、村委会可以建立家长学校、家教咨询站,帮助留守妇女解决子女教育上遇到的难题,改善亲子关系,也可以创办一些托管中心,配备专门人员,负责管理孩子校外的学习、活动和安全,或者负责老年人的饮食起居,从而解除留守妇女的后顾之忧。有条件的村也可以利用部分村活动室开展一些集娱乐和服务为一体的活动,使留守妇女既能够

有地方交流、娱乐,增添生活的色彩和乐趣,也能够通过活动获得一些法律、政策的咨询与服务。

总之,“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问题不仅事关千千万万个“留守家庭”的幸福安康,也关系到我们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政府、社会公益组织以及我们每一位公民共同去关注。

参考文献:

1叶敬忠,《留守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

2吕卫民,《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孤独问题刍议》,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第20期。3叶敬忠,《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和对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03月第1版。4钟淼淼,《6000万家庭共同关注留守家庭教子经》,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9月1日第1版。5叶敬忠,《静寞夕阳:中国农村留守老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6杨诗琪、洪克非,《他们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中国青年报。2006年5月29日。

7郭书田、刘景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年6月。8熊丙奇、国庆波,《农村家庭教育100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9秦淮川,《留守儿童相约自杀的苍凉》,羊城晚报,2010年07月06日。10山西妇联,《留守儿童渴盼5类关爱》,山西晚报,2008年03月10日。11人民网,《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现状,需要做好8方面工作》,2008年02月27日。12全国妇联,《中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5000万》,2010年05月26日。

第五篇: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研究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加快,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在明晰产权和强化激励的要求下正逐步实施管理层收购,通过股权激励等制度安排使企业管理层获得控制权,实现管理层自身利益与企业经营的有效统一,有利于提升企业运作质量和创造价值的能力。

一、管理层收购的概述

(一)MBO的起源及其涵义

1、MBO的起源

管理层收购MBO(Management Buy-outs)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证券市场。这一时期,美国证券市场扩容速度过快,许多私人公司乘机上市,迅速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公众公司,一些上市公司没有业绩支撑,股价泡沫程度很高。后来,伴随石油价格的上涨,西方国家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持续的、较高的通货膨胀的直接后果就是使泡沫性股市迅速回落,道琼斯工业指数从1972年的1036点降至1974年的578点,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的股票市值严重偏低于实际价值,上市公司的Q值(市场价值/重置成本)从1965年的1.3大幅下降至1981年的0.52,这意味着在资本市场上购买企业要比在实际资产市场上购买企业便宜一半。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上市公司内部人的管理层,比外部的投资者知悉更多关于上市公司的真实信息,巨大的价差促使管理层通过收购上市公司的股份来实现所有者收益,上市公司MBO就这样运用而生了。

美国KKR(Kohlberg Kravis Roberts)公司是世界上最早运作MBO的公司,1975年,KKR公司决定收购罗可威尔公司的一个制造齿轮部件的分厂。KKR公司与目标公司的管理层携手,以每股一美元的价格对该分厂实施了MBO(管理人员持股20%,KKR公司控股80%),收购后由于改进了库存品的管理,加强了收账制度,削减了不必要的费用开支,使公司的现金大量增加。5年后,以每股22美元的价格卖给其他公司,KKR公司和管理人员取得丰厚的回报。MBO在美国的活动主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70--80年代,由于经济持续增长,各种并购活动频繁,并通过立法鼓励MBO的发展,这一时期的MBO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MBO的产生通常是销售额受国民生产总值波动影响较小,而且具有有限成长机会的成熟产业,如食品加工业、零售业、服装业等;二是这些风险较小、可杠杆化资产较多的产业的大量现金或被低估的资产增强了经理人员的举债能力。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1990——1992年发生了经济衰退,公司的收入增长和盈利能力受到影响。同时,80年代迅速发展的管理层收购使许多机构的价格/预期现金流倍数大幅增加,需要相应的调整,因此,这一时期的MBO活动大幅下降。第三阶段,1992年以后,美国经济又开始了持续的增长,股价连续创新高,债券市场规模扩大,金融产品不断创新,使MBO的操作人员能获得更多、更灵活的资金。MBO的交易呈现由成熟产业向高科技产业转移的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企业并购浪潮中,MBO被视为减少公司代理成本,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一种有效手段而成为并购的一种重要方式,这次并购浪潮不仅带动美国经济走出低谷,更促进了美国企业制度和金融制度的演变。

2、MBO的涵义与特点(l)MBO的概念

MBO(Management Buy-outs)即管理层收购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包括董事、监事和总经理等,利用借贷融资的方式筹措资金收购本公司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公司的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通过收购,完成了企业经营者向所有者的转变,使经营者与企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因而,MBO在激励内部人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MBO的主要特点

MBO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并购方式和制度创新形式,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主要包括: 收购主体的特定性。MBO与其他并购方式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收购主体最终是本企业的管理层,企业实施MBO后,采取的是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一的方式解决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这种方式有利于管理层摆脱过去的盲目指挥和过多限制,全身心地经营好属于自己的资产,这实际上是对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反叛。

收购价格的公允性。MBO完全按照市场化原则公开竞争定价,应回避管理层收购过程中的单边交易,建立一个公开、公正的市场,增加买方数量,民营资本、外资资本、社会法人资本和管理层资本都是合法的收购主体,享有平等的待遇。因此,实施MBO应采取市场化定价,通过竞争最终形成一个合理的收购价格。

主要收购资金的外部性。MBO所需资金一般依靠银行贷款、债券为主体的外部组合融资来完成。MBO属于杠杆收购(LBO)的一种,一般情况下,90%以上的收购资金来源于外部融资。管理层在全面考虑资金成本和使用效率的前提下,融集足够的资金来进行收购,是成功实施MBO的关键。同时,实施MBO还需要中介机构、财务顾问进行必要的指导。

目标公司具有潜在的效率性。MBO多发生在拥有稳定现金流和具有良好经营潜力的行业,而且目标公司又存在管理效率低下的状况,具有巨大的资产增值潜力和潜在的管理效率空间。一方面,管理层可以采用协议收购的方式用较少的资本获得对公司的相对控制权,再通过重组和降低代理成本的方式,提升公司的整体管理效率,为公司的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另一方面,管理层为了偿还收购过程中借入的巨额债务,通常会出售部分目标公司的非核心资产或业务来满足对现金流入的需求,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使企业获得更高的收益。管理层目标的一致性。成功地实施MBO的企业必须具有显著的人力资本特性。一方面,企业管理层应具有企业家精神,有良好的素质和强烈的事业进取心;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层必须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团队,团队成员之间的目标必须一致,有良好的合作心态,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成员的聪明才智。(3)MBO的相关概念

MBO与ESO的区别。ESO(Executive Stock Options)经理股票期权是指经营者可以按照约定的价格和数量在约定的期限内购买本公司股票,并有权在一定时间后将所购的股票在证券市场上出售,但股票期权本身不可转让。期权买方(Option Buyer)以支付一定数量的期权费(Premium)为代价而拥有股票期权,但不承担必须买进或卖出一定数量某种股票的义务:期权卖方(Option seller)则在收取了一定数量的期权费后,承担在一定期限内服从期权买方的选择,卖出或买进一定数量某种股票的义务。在国外,解决股权来源一般有三种方法,一是原股东将其股权出让给经营者;二是公司增发新股给经营者;三是公司自二级市场回购股票来满足经理股票期权的要求。MBO和ESO都是对管理层实施激励的模式,但股票期权与MBO并不是一回事,前者是利用股权激励,解决经理人激励约束问题的一种机制,而后者在以收购方式获得股权的过程中则必须按照一般的市场原则面对其他收购者的竞争。ESO存在着管理层最终是否购买股票的选择权,即使在行权购入股票时,也不会产生公司控制权的转移,而实施MBO的管理层则是为了获得本公司的股票所有权和对公司的实际控制权。

MBO与ESOP的区别。ESOP(Employee Stock Owner ship plans)员工持股计划是指由公司内部员工通过自筹或借债所融资金购买本公司部分股份,从而以劳动者和所有者的双重身份参与公司生产经营管理和所有者分配的一种制度。ESOP的目的不在于筹集资金,而旨在扩大资本所有权,使公司普通职工可以同时获得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从而增强职工的参与意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完善监督机制,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当实施ESOP后使公司实际控制权发生转移时,这在本质上与MBO是一致的,属于并购的完成,不同的仅仅是收购主体。当收购主体不仅包括目标公司管理层,还包括公司职工时,此种收购又演变成为管理层职工收购(Management & Employee Buy一outs,MEBO),由此可见,MBO可以与ESOP同时实施。(二)MBO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

MBO在我国的产生是为了解决经济转轨时期的产权问题,尤其是在入世后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和业务战略性重组的客观要求下,催生了国家对国有企业控股政策变革的政策背景。1995年,中央提出“抓大放小”的思路,要求“区别不同情况,采取改组、联合、兼并、股份合作制、租赁、承包经营和出售等形式,加快国有小企业改组步伐”。此外,在企业激励机制普遍存在严重不足和扭曲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挖掘企业人力资本潜能,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以充分提高管理层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经营效益。在这种情况下,MBO被认为是国有股权退出的重要渠道,有助于明晰企业产权,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解决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人控制等问题的一种企业并购方式及制度创新形式而产生了。

1998年,在香港上市的四通集团被认为是中国第一例成功实施MBO的企业。四通集团是典型的民营企业,但其性质却长期被确定为乡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四通集团的管理层和员工出资成立了职工持股会,职工持股会共有会员616人,注册资金5100万元,段永基、沈国等管理层实际认股份额超过50%,再由职工持股会出资51%与原四通集团共同组建四通投资有限公司。继而,四通投资有限公司通过借贷等形式收购原四通的资产,并拥有上市公司香港四通50.5%的股权,也就是在原四通公司之外搭建一个产权完全清晰的平台,再将原四通公司拉入这个平台,实现整个企业的产权明晰。1999年9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国有经济布局按照“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的案例开始出现。2000年粤美的公司管理层和职工持股会共同出资组建美托投资有限公司,转让美的集团股本总额的14.94%,股份转让后,美托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2.19%,取代了代表政府的第一大股东原顺德市美的控股有限公司而成为粤美的集团第一大法人股东。粤美的集团管理层通过控股美托投资有限公司间接持有粤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成为我国第一起上市公司MBO成功运作的案例。2001年,上市公司宇通客车总经理汤玉祥为收购宇通客车国有股与22名自然人(其中21名自然人是宇通客车职工)一起,共同设立了上海宇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这家由汤玉祥任法人代表的企业,借助于拍卖,绕过了国资委的审批,并最终通过司法途径于2003年1月5日完成MBO。这被认为是第一家由国有管理者实施MBO的案例。2002年6月24日,鉴于当时证券市场极其低迷的状况,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停止国有股减持的通知》,提到“恢复国有股向非国有资本的协议转让”。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明确强调:“除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在“国退民进”政策背景下,深方大、伊利股份、胜利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相继推出了MBO计划。最近,国资委《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出台后,该办法第一次对管理层收购MBO问题进行了明确表态并提出了基本规划。自此,越来越多公司的MBO与外资并购、民营企业收购并列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三大并购题材。(三)上市公司MBO运作的意义

1、解决所有者缺位,优化股权结构

长期以来,国有股所占比例过高,处于控股地位或第一大股东地位,国有股“一股独大”和国有出资人虚置,实际上成为“内部人控制”的产权基础。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方针,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已是当前经济改革的一大主题,其最终目的是要使国有企业通过体制转轨或机制改造后获得更高的效率。MBO作为一种制度创新,通过协议收购国有股权,使股权结构趋于多元化,国有股“一股独大”的局面将有所改变,开辟了一条国有资本的战略退出通道,有利于解决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优化股权结构,对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现行的僵化的国有资产只能保值增值,不能流动的思维症结,客观上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的“冰棍”效应,通过实施MBO,一方面,国有资本的跨所有制流动,社会资产总量并没有减少,非但不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反而盘活了原来的国有资产,大大促进了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最终有利于国有资产增值;另一方面,国家出售中小企业所有权所获得的资金可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或投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逐步从竞争性领域退出,促进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实现国有资产的合理布局。

2、降低企业代理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代理问题产生于现代企业制度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根据代理理论,“代理关系存在于一切组织、一切合作性活动中,存在于企业内部的每一个管理层次上”。代理关系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公司股东向经营者(代理人)授予经营管理权可降低公司的成本,但是代理关系的确定又必然产生代理成本。代理成本是指因经营者偷懒、不勤勉尽责,偏离股东目标和以种种手段从公司获得财富等而发生的成本。由于我国国有股“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的存在,极易产生经济学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现象,代理成本的存在会影响公司经营效率,甚至可能威胁公司的存续。詹森(Jensen)和麦克林(Meckling)认为管理者持有公司股份越少,他们日常中的偷懒或不恪守职责的动机就越强烈。通过实施MBO,可以使企业的经营者同时成为企业的所有者,由内部人控制转变成内部人参股,有助于降低公司运作的代理成本,使经营者和公司的整体目标和利益相一致。同时,经营者用较少的自有资金和大部分借贷资金收购企业产权,这种高负债的融资结构迫使管理层减少对自由现金流的分配,有利于进一步约束经营者的经营行为,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以及增强提供融资支持的金融机构的外部有效监督。

3、优化企业内部结构,促进企业业务调整

任何企业都是在动态的环境中经营,经济周期的变化、技术的进步、产权发展趋势及政策的改变等都可能使企业目前的内部结构与业务安排成为低效率的组合。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的生产经营更应放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协同与合作,传统的“小而全”的经营理念正越来越不适应全球竞争的需要,企业的经营方向与战略目标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应积极参与全球分工与协作,剥离和分立那些缺乏效益或发展优势不足的子公司以及不适应企业主营业务发展的部门,而MBO正是用于此类公司的资产剥离、业务分拆等。通过实施MBO可以有效地促进企业结构调整,重新整合经营性业务,以使公司的经营重点集中于主营业务,重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培养企业家队伍,实现企业家才能

企业家(人力资本所有者)是企业最重要和最有活力的生产要素,是先进、生产方式的开拓者和创造者,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具体组织者。在资本、劳动力、土地和企业家才能这四大生产要素中,应更加注重企业家的才能,20世纪90年代以来,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风险投资的兴起使得企业家雇佣资本成为可能,企业家的定位、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形成等使企业家的地位、价值和作用日益显现,企业实施MBO有利于培养和造就一批专业化、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企业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决策者,他的才能能否充分发挥是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由于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的产权不明晰、政企不分等原因,企业家往往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人力资本受到了抑制。而MBO为管理者实现企业家才能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极大地激发了管理者的创业热情,充分地施展企业家才能,有利于形成一大批充满活力、富有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企业家群体。

二、管理层收购的基本理论

(一)委托代理理论

1、委托代理关系的产生

在企业发展的最初时期,由于企业规模比较小,生产所需的资本极其有限,企业所有者通常可以胜任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往往是合二为一的,即业主经理。但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社会分工的日益复杂,尤其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股份公司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典型的企业组织形态以后,由于众多的企业经营者无法有效地直接参与公司决策与生产经营管理,同时,客观上存在着企业所有者管理才能与企业资产规模明显的不对称,促使企业所有者寻求与经营者合作,并通过契约方式实现资源的互补。在现代企业的财产所有权与其实际的经营权相分离的条件下,公司不再由股东直接经营;而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董事会经营管理,股东即使在掌握投票权的情况下,也只能通过选举董事会等方式间接地影响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这样,在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被定义为契约)。这种代理关系存在于财产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也存在于企业高层管理者与中层管理者之间。根据代理理论,“代理关系存在于一切组织,一切合作化活动中,存在于企业内部的每一个管理层上”。

4、MBO可以有效降低代理成本

代理成本的存在会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率,甚至可能威胁公司的生存。一方面,股东对经营者实施的监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但受到合理成本的限制,不可能做到全面事事监督,无法彻底的解决经营者背离股东目标问题。另一方面,股东虽然可以采用诸如年薪制,经理股票期权等激励制度来使经营者分享企业增加的财富,鼓励他们采取符合企业最大利益的行动,部分降低代理成本,但仍不是解决问题最佳途径。因为,报酬过低,不足以激励经营者,股东不能获得最大利益;报酬过高,股东付出的激励成本过大,也不能获得最大利益。MBO是一种可行的企业改制方案,通过实施这种方案,公司经营者与所有权形成联盟,既建立了公司股东与经营者互相制约的责任机制,也建立了以股权为基础的利益共享的激励机制,并造就了忠诚的经营者。

(二)公司治理结构理论

1、公司治理结构的运行机制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不仅是一个国家、企业树立市场信心,吸引投资者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制度基础。如果不具有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一个国家的经济可能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暴露出严重缺陷,甚至丧失已经取得的经济发展成果,亚洲金融危机就是例证。为了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体系,当前,一个重要趋势是公司治理结构由“股东至上”向共同治理转变。一方面,公司的最高权利机构不仅仅是股东大会,也应包括利益相关者代表组成的团体;另一方面,公司的目标也不再只是股东利益最大化,也应包含承担社会责任的股东、经理层、员工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从风险与收益均衡的原则看,由于各产权主体都是在企业中投入了专用性资产,都承担着一定的风险,治理公司的要素也由单一的股东出资资源转向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品牌资源、文化资源等多重复合化。现代要素理论认为,企业家投入知识和经验等管理要素,使整个企业的价值增值,因此,企业的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理应由股东、经理层、员工等各利益相关主体共同拥有。在“共同治理”的模式下,企业的各利益相关主体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和良好的沟通合作,降低各相关主体间达成契约的交易成本来提高效率,达到企业长期生存与稳定发展的目的。

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governance)指公司的股东、董事、经理层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如:员工、债权人、客户、政府、社会公众等)有关公司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一整套法律、法规、文化和制度性安排,这些安排决定公司的目标,何人在何种状态下实施控制,如何控制,风险和收益如何在不同企业成员之间分配等。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公司所有权合约的具体运行机制,一般将其划分为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两部分。

内部治理机制主要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共同组成,这些部门的协调运作依赖于有效的投票机制、监督机制以及经理的激励机制和员工参与机制,其中极为重要的是如何对经理层实施有效的激励与监督。内部治理机制,关键必须理清两个基本原则(机构治理原则与责权划分原则)和两种主要关系(股东会与董事会的信任托管关系与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委托代理关系)。外部治理机制是以公司控制权市场的外部监督机制,主要表现为敌意收购和代理权争夺战等。通过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提供有关企业的绩效的信息,评估企业行为和经营者行为,并通过自发的优胜劣汰机制、激励和约束企业经营者,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资本市场的接管机制达到约束经营者的目的。

内部治理机制是公司治理一种基本形态,外部治理机制只是对内部治理的一种必要的补充,只有在内部治理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甚至无法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以控制权市场的形式对经理层实施监督。一般说来,股权结构相对集中的公司,大股东由于持有上市公司大量股权,通常将收益寄予公司经营效率的提高上,会积极行使对公司经营者管理的监督权,内部治理机制发挥主导作用;而股权结构相对分散的公司,小股东“搭便车”心理使股东大会作用削弱,不能构成对经营者的有效监督,外部治理机制发挥主要的作用,而外部治理发挥作用的前提仍然是内部治理机制。

下载2015年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写作提纲及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年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写作提纲及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负面清单模式下事中事后监管制度研究 摘要:对国家的负面清单准入制度推进的难点、外商投资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做了介绍,通过对美、英两个很有特色的发达......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现状及分析 姓 名:学 号: 年 级: 2013(秋) 专 业: 行政管理 学生类别: 开放专科 指导教师: 教学单位: 2015 年 8 月10日 摘要......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国家开放大学八一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21世纪服务行政 姓名 邹伟业 教育层次专科 学 号 1***5 年 级第二学年 专 业行政管理教学中心 91199部队 指导老师教学站点 9......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国家开放大学 学士学位论文 中文题目: 浅谈公权力的约束与治理腐败的关系 分部: 学习中心: 专业: 年级: 学号: 姓名:黄旭生 指导教师: 论文完成日期: 2016 年 10 月 目录 一、什么......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网络教育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论行政文化与建设 学生姓名:田稷丰 指导教师: 谭洋洋老师 学科专业: 行政管理 论题方向: 行政管理方向 学号: 学习中心:葫芦岛兴城奥鹏 东北师范大学......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 本科毕业论文 村民自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宁波市镇海区骆驼镇东邑村为例 学生姓名: 贝立 学 号: 0933101250279 指导老师: 吴世杰......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分析 论文摘要:是企业的永恒主题,效益是企业的生命。一个企业的效益好坏,其管理水平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过去,我们重视和强调的是有形管理,即生......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论文1 在如今行政管理实践追求以人为本理念的条件下,行政管理理论中出现的解释方法和批判方法对推动行政管理学学科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该文对建筑在实证主义认知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