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银行在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中金融服务职能发挥的一些思考
建设银行XXXX市支行在地方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中
金融服务职能的发挥的一些思考
地处大兴安岭核心区的建设银行XXXX市支行(以下简称XXXX市建行)服务区域涵盖了XXXX市及XXXX市、XXXX的三个XXXX乡镇及其驻地XXXX局,2010年12月,国家出台了《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2010—2020年)》,主要为了加强林区生态保护,转变林区发展方式,从以生产木材为主向以保护生态为主转变,着力改善民生,走出一条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林区可持续发展之路。规划涉及内蒙古、黑龙江的50个县(市、旗、区),加快大小兴安岭林区培养各种市场要素,需要生产资料市场、林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专业批发市场、社会化服务市场等,加快通讯、交通和仓储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林区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大小兴安岭林区的生态保护、经济转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这对XXXX市建行来说既面临许多机遇,同时也面临很多制约因素。通过对政策机遇、制约因素的深刻分析,找出解决的办法措施,使国有商业银行更好抢抓机遇,发挥金融服务,实现与林区生态建设转型与企业发展双赢。
一、XXXX市建行服务地方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一)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的公益性使得信贷资金进
入领域受限。
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公益性极强的工程,生态保护与恢复的建设周期长,经济效益不明显,不符合建设银行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三大原则。因此,即使是在有财政资金支持的前提下,逐利性极强的金融机构也很难改变其偏好,信贷资金主动进入生态保护与恢复建设领域的积极性较小。目前看,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金融抑制”现象比较明显。
(二)大兴安岭林区部分承贷主体信用等级低。规划中的生态功能保护管理工程中,部分工程需要森工企业自筹一部分资金,但林区实施“天保工程”尤其是免除森工企业大量银行债务后,作为建设银行的商业性,一般认为森工企业政策性风险和经营性风险增大,出于经营安全性的考虑,对森工企业均采取了“余额锁定、逐步退出”的谨慎信贷政策,森工企业信用等级明显下降。
(三)政策性担保中心基金不足制约建设银行支持下岗职工的信贷扩张能力。
因为生态功能区财政实力较弱,既难以支付较高的下岗失业保障资金,又没有更多财力扩大担保基金,制约建设银行扩大支持下岗失业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以大兴安岭林区为例,当地唯一的政策性财政担保能够用于下岗失业小额担保的资金十分有限,按照建设银行的1∶3的放大倍数,能够
发放的最高信贷额度也不会很多,按林区下岗职工近5万人来估算,其中4万人每人需要贷款5万元(下岗失业小额担保贷款最高限额)算,需要资金20亿元,按照最低贷款额度5000元,也要2亿元。现在的担保基金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一、思考与建议
(一)国有商业银行应适时开展基于林权改革的信贷创新。一是在实行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地区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在实施承包租赁的国有林区,可以开展以承包租赁经营受益权为标的抵押贷款。二是在林区主伐局场,以XXXX资源收益和国家补偿收益为还款来源,以XXXXXXX公司做担保,开展XXXX资源资产证券化,引导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通过购买证券的方式为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建设提供融资,既保证了建设银行的收益,又增强其资产的流动性。
(二)对森工企业实施增信服务。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产业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企业信用等级低,而企业信用等级是实现融资的最基本的条件。所谓增信服务就是通过中介机构对企业的资产负债等信用信息进行整合、优化,使企业达到融资的条件的活动。开展增信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培育自主经营权较大的民营担保机构,为森工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增加提供法律、会计财务顾问的中介机构,规范企业管理行为和财务核算;鼓励金融机构拓展抵押物范围、创新担保方式;以工商、税务等相关管理部门要为森工企业办理有关
手续提供便捷优惠的服务,降低税费成本;整合信用信息资源、健全征信体系,以建设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工商部门、税务部门企业信用相关信息为基础,整合各有关职能部门提供的森工企业信用相关信息,纳入统一的联合征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披露,增加森工企业的透明度,提升金融机构信贷信心。通过对森工企业实施增信活动,使企业信用等级提高,达到融资的条件。
(三)完善建设银行金融供给体系,开辟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渠道。一是积极引导成立多元化投资主体的民营信贷担保机构、风险投资基金、小额贷款公司。二是制定针对建设银行的优惠政策,比如对信贷投入超过一定额度时,实施较低的营业税政策,减免一些税负。一方面鼓励新机构的进入,另一方面鼓励增加信贷投放。三是建立有针对性的金融风险补偿机制。政府设立风险补偿基金,分担建设银行的信贷资金损失风险,增强信贷投放的信心。四是对于已经有相当规模的森工龙头企业,积极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上市到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壮大资金实力,获得企业发展的长期资金支持。目前,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企业的融资方式仍然依靠单一的银行贷款,没有一家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进行直接融资。对于有巨大发展潜质的中小企业,也可以考虑引进风险投资。五是积极申请政策性信贷资金支持。推动林区后续产业发展是吸纳XXXX下岗职工、保证生态功能
区建设顺利进行的基础。对于国家大力提倡的部分产业发展项目,如森林生态旅游、矿产资源开发等项目积极向建设银行申请信贷资金支持,既可以节省部分融资成本,又可以解决建设周期较长的问题。
(四)建立国有商业银行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相政策措施。调整信贷资金投向,改善信贷资金投资结构,确保产业重点,进而带动大兴安岭地区XXXX产业结构调整。信贷投资方向能反映XXXX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XXXX产业结构调整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设银行信贷投资方向的正确与否。针对大兴安岭地区目前情况,信贷应由外延型、数量型的XXXX产业转向重视内涵型、质量型的XXXX产业,大力支持技术含量高、产销对路、经营效益好的森工企业,满足森工支柱产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优先支持高新技术森工产业的发展。在确保重点森工产业这一方面,具体地说,要加大对森林生态旅游业、矿业、生物质能源开发业、林区房地产开发业等的信贷投入,支持国有森工大中型企业在改革中的发展,完善林区住房信贷体系,积极支持林区基础设施建设,并改进对森工企业的综合配套金融服务。在做好这些同时,积极利用金融这一调控手段,控制产业结构调整的规模、速度和力度。一是倡导创新服务品种和方式,加大对薄弱环节和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重点是增加对森工中小企业和镇域经济的信贷投入。对有市场、讲信用、效益好的中小企业,提供
信贷、结算、等“一揽子”金融服务。进一步改进林区金融服务,完善“小额林贷”,推行“大额林贷”,继续加大对“三林”的有效投入,满足大兴安岭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不断增长的信贷需求。积极拓展创业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业务,继续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建立健全贷款担保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二立足实情,加大对林区骨干企业、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国家XXXX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建设,加大对林区优质招商引资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新型工业化道路。三是禁止对林区限制类行业、项目贷款投入,防范新的信贷风险。对国家XXXX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需要限制或禁止发展的行业、项目和产品,加强监测,搞好“道义劝告”,避免大兴安岭地区低水平重复建设。
(五)增强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主动性。大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必将催生林区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兴产业必将催生新的金融服务需求,形成新的金融业务增长点。建设银行要积极挖掘其中的市场机遇,加大对大兴安岭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信贷投入,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这就要求建设银行要努力满足林区即将进行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多元化调整所提出的新的金融服务需求。为大型优质森工企业做好投资银行服务,提供公司理财、现金管理和支付结算等综合性金融服务。探索开展无形资产和权利质押贷款业务,大力推广供应链融资等信贷产品。试点建设综合
性金融服务平台,为林区重点产业集群和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为将来森工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以及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做好配套金融服务。从授信审批、信贷政策、内部信用评级等方面改善信贷管理体制,建立金融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长效机制。抓紧培育无形资产流转市场,改善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业务发展基础条件。动态发布林区产业发展状况、项目和配套扶持政策等情况,增进建设银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了解。对于此次达成签约意向的项目要加强后续跟踪管理和服务,确保签约项目落实到位。
需要指出的是,相关政策推动仅仅是一个基础,建设银行如何看待未来10年大兴安岭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如何看待国有林区在资源枯竭形势下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政策机遇,是否有培育和拓展XXXX产业金融市场的积极性,才是最关键的因素。实际上,随着今后国家各项支持XXXX产业发展政策的细化落地,金融业将面临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总之,希望建设银行能够拓宽视野,眼光向前,善于发现大兴安岭地区新的金融服务增长点,敢于抢占金融服务市场先机。而借用《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发布实施之机率先培育和发展新林区新产业金融服务市场,就是这样一个机会。
第二篇:关于《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贯彻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贯彻落实情况的调查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调查组
(2011年4月)
市人大常委会:
按照 2011年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常委会组成调查组,于3月底至4月初,先后深入到乌马河区、西林区、新青区、铁力市和市发改委,对全市《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规划》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一)加强领导,解放思想。我市高度重视《规划》的实施工作,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部分市级领导为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落实《规划》领导小组,大力推进《规划》贯彻落实工作。同时,在市委、市政府组团到吉林省白山市、辽源市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又组织各县(市)、区(局)区委书记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到四川、内蒙古、吉林、浙江等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和做法,召开了全市党政干部大会,进一步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明确了发展方向。
(二)强化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培育,扎实推进生态功能区建设。牢牢把握伊春作为国家生态功能区的战略定位,把保护资源、保护生态作为第一位的责任,始终坚持“再困难也决不向林子伸手,再困难也决不以拼资源换取暂时利益,再困难也决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三个决不”原则,坚持不懈地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系统化推进了生态功能区建设。一是严管
森林资源。二是持续加大对红松、“三大硬阔”、蓝莓、林蛙等珍贵物种的保护力度。三是加强森林培育,狠抓森林防火。四是开展生态移民和烧柴改革。通过以上措施,生态建设成效显著。2010年,全市活立木总蓄积提高到2.6亿立方米,连续5年实现森林资源年净增500万立方米以上的良性循环。森林覆被率达到83.4%,建成各级各类保护区21个70.3万公顷。全市绿地率达到50.2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新增1.8平方米,达到27.2平方米。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到1.8吨标煤。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到1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到2.7万吨。“十一五”节能减排指标全面完成。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和二级空气质量达标率全部达到100%。
(三)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坚持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全面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实施“4111”工程,逐步形成了以森林生态旅游、绿色能源、森林食品、冶金建材及矿产开发、木材精深加工等为主体的新的产业格局。一是突出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现已建成景区景点100余处,其中国家4A级景区3处,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25个。年接待人数、直接收入已分别从2003年的100万人、3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19万人、25.2亿元。二是大力开发绿色能源产业。充分利用小兴安岭风力、水利和太阳能资源开发新能源产业,已建成带岭大箐山、朗乡耳朵眼山、桃山小城山等11个风电场,装机容量达到40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4万千瓦,太阳能光伏电池发电容量0.04万千瓦,全市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2.9万平方米。三是做大做强森林食品业。现已形成了食用菌、山野
果、山野菜、保健品、动物食品、矿泉水6大特色产业体系,原生态产品13大类,424个品种,各类森林食品原料基地235个。已建成九天、升辉等规模以上森林食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52户,有机食品认证总数达138个。四是加快发展冶金建材及矿产开发业。重点抓了西林、南岔两大经济园区建设。西钢技改、浩水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等重点项目相继投产,西林8万吨铅冶炼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伊春鹿鸣钼矿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开展前期工作,浩化已达到年产合成氨18万吨、尿素30万吨、甲醇10万吨的生产规模。五是不断提升和壮大木材精深加工业。以龙乡板业为龙头,组建跨区人造板集团,整合人造板企业,实现资产重组,以骨干企业为核心开展协作配套,光明集团的家具协作厂已达32户。不断提高精深化程度,共清理整合企业157户,光明家具、友春家具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龙乡牌刨花板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经济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五大优势特色产业不断壮大,2010年,实现增加值86.3亿元,同比增长27.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2.6%,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争取到位资源枯竭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4.78亿元,是我省资源枯竭城市中获得中央财力转移支付资金最多的城市。
(四)加快项目建设,积极对上争取。我市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机遇,加大了对上争取力度,加强了与国家和省的衔接汇报,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家的投资方向和政策信息,项目前期工作准备充分,赢得了上级领导对我市的理解和支持。扩大内需以来,中央预算内投资和省配套投资计划已下达到我市37.5亿元,落实了棚户区改造、廉租房、旅游基础设施、供水、供热、节能、小城镇建设、农村供水、社区服务中心、循环经济、社会事业、粮食仓储等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我市相继建成了哈伊、鹤伊、伊嘉、金南等高等级公路,完成了五营、桃山、梅花山、汤旺河石林等旅游公路及重要支线工程,实现了“一纵三横一环”、“两个半小时公路圈”的城市公路建设总体目标。“三供两治”工程全面铺开,华能热电联产项目,国家发改委已批复核准;汤嘉铁路项目预可研报告已上报铁道部待批。社会事业发展加快。优化了教育资源配臵,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基本合理,先后撤并林场所及农村规模较小的中小学113所,25所中小学校完成了标准化建设任务。就医条件得到改善,三级医疗服务机构全面建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到90%。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设施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文化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在《规划》的贯彻落实上作了大量工作,在生态保护和经济转型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规划》的贯彻落实当中,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市上下抓经济转型的良好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二是抓推进落实的机制还不健全。三是在工作上会议多,跟踪检查督办少,项目谋划的多,真正落实的少,抓眼前和日常工作多,抓转型工作少。四是发展不平衡。一些区(局)的领导和干部“等、靠”仍比较严重,工作上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没有把经济转型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抓转型措施不得力,致使当地经济转型进展缓慢。五是融资难和人才短缺仍是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把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工作放在突出位臵,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以转型来统揽各项经济工作。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职能部门分工抓。二是严格工作责任,认真抓好检查落实。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把转型的各项目标任务逐级逐项分解,明确工作时限和工作要求,把每项工作落实到具体承办单位和具体负责人。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要树立大局意识,既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密切协作,步调一致。要加大对经济转型工作的检查和督办力度,及时通报各项工作进展情况。
(二)搞好宣传和发动,营造氛围,推动经济转型。通过全市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经济转型的重大战略意义,大力宣传加快经济转型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大力宣传经济转型中的先进典型。通过广泛宣传,使全市干部群众人人了解、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支持经济转型。
(三)积极争取各项资金支持。紧紧抓住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及天保二期工程实施等有利机遇,加强对国家关于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各项政策的研究,及时掌握国家对转型工作的新要求、新动向,做到早谋划、早部署、超前工作,用足、用活国家的各项政策。通过多种渠道,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对我市经济转型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四)是进一步落实各项政策,制定和完善各项配套措施,为经济转型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结合实际,进一步制定和完善
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环境治理、城市建设、人才培养和引进、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政策,逐步健全和完善我市经济转型的政策体系。
(五)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培养,为经济转型提供动力和人才保证。要与国内外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形成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科技人员与转型项目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大力提倡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做好人才的培训、选拔、引进工作。按照经济转型的方向,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对接,加大技术引进力度和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第三篇:发挥税收职能 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思考
发挥税收职能
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思考
方同艳
内容摘要:落实和完善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实行有利于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税制改革是实现税收职能,促进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关键。依法治税和优化服务对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税务部门的职责所在。关键词 : 税收职能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转变发展方式 节能减排
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与转变发展方式是在科学发展战略统领下辩证统一的“一体两面”
(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有利于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人民群众政治经济文化权益与生态权益的有机统一。
(二)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要遵循产业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的理念,把科学发展观的四大要求有机统一起来,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创新体制机制、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生态经济,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提供示范。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具体、最直接、最生动的实践,其根本目的,就是把我省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更好地为全省人民和子孙后代造福,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新路子。
(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必然选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关键所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条件处于全省前列,是引领江西整体崛起的战略高地,但是也体现出“发展不足” 这一江西最大的省情,经济总量小,发展水平低的欠发达地位尚未改变。江西要依托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现快速崛起、进位赶超,必须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摒弃单一追求GDP的粗放型经济发展老路子,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否则发展的代价会越来越大、空间会越来越小。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充分发挥江西生态环境好的优势,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推动我省经济进入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
二、税收在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促进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中肩负重任、大有可为
经济决定税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经济发展规模决定了税收的总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速度与效率决定了税收的质量与结构;税收反作用于经济,好的税收政策环境能有效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适宜的税收政策环境则制约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减缓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全省地税部门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地发挥地方税收的职能作用,努力实现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与税收的良性循环。
(一)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推动江西地税的科学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第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税收在引导产业转型、鼓励技术创新、推进节能减排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为地税部门发挥职能作用,争取可行的税收政策突破,提供了大胆探索的平台。第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将着力构建“四大支撑体系”,重点打造“十大产业基地”,必将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优化税源结构,提高税收质量,为税源的可持续增长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第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持续推进,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需要,对地税部门优化创业环境、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纳税服务的优化升级提供了不竭动力。
(二)税收对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首先,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一方面通过制定产业税收优惠政策,实行结构性减税措施,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淘汰落后产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另一方面通过对资源及排污行为增税,抑制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其次,税收 通过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劳动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发挥着保障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积极作用。再次,税收作为筹集财政收入的最根本来源,通过加大在环保规划、技术攻关、基础建设、环境治理等方面的财政投入,以这只“看得见的手”直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
(三)切实增强税收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使江西迈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今后,税收与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会表现得更加丰富,税收的宏观调控职能将更加凸显,对税收工作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全省各级地税部门必须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发展观念,充分认识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长期性、艰巨性与复杂性,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进一步增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为我省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走在全国前列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全力推动鄱阳湖生态经区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
(一)大力宣传、强劲造势,努力营造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浓厚氛围。
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发动,大力弘扬绿色公民、循环经济、低碳社会的生态价值观。让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入脑入心,使之转化为每个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工作中的一言一行。引导广大地税干部主动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切切实实为转变发展方式服务,使税收宣传融入日常工作,融入税收执法与纳税服务全过程。加大对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促进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纳税人积极参与到转变发展方式的时代潮流中来,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创造商机、聚集人气、营造氛围。
(二)梳理政策、强化落实,抓紧完善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政策措施。
近年来,国家及我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税收扶持政策,涉及到经济发展领域的各个方面。许多税收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针对性强、技术复杂、落实要求高,这都要求我们各级地税部门要对现行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全面梳理。按照各个专题,进行分门别类地归集和 整理,认真查找现行税收政策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完全适应的地方,有针对性地加以完善。制定统一的税收优惠政策执行工作指南和操作规程,明确每项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范围、标准和程序,确保现有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能够实实在在地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服务。
(三)广泛调研、建言献策,千方百计为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寻求政策上的突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必将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解决。全省各级地税部门应针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新经济领域和新兴产业的特点,大规模开展税收政策调研,全面掌握税收政策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情况,摸清查透税收政策制定、执行、宣传过程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向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等上级部门提出有价值的税收政策调整和完善建议,积极争取国家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税收政策扶持。为加快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笔者认为当前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加大税收政策扶持力度:
1、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自主创新抢占发展制高点。
(1)允许战略性新兴产业普遍实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促进企业加大投入、更新设备和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2)允许战略性新兴产业购置、建造固定资产,购买无形资产所负担的增值税、营业税与关税,实行退税制度,将筹建研发环节的税收义务递延到已形成产品并实现利润的生产和运营环节,从而平滑不同时期的风险和收益;(3)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自用的房产、土地设置5至10年的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免税期,待产业成熟后再恢复征税;(4)允许战略性新兴产业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计提研究与开发基金,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壮大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5)允许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职工教育培训费用可按实际发生额予以税前扣除,激励企业加大对自主创新的人力资本投资。
2、支持节能减排,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
(1)改革资源税:①扩大征收范围,将淡水资源、森林资源以及所有矿产资源纳入资源税征收范围;②提高税负水平,大幅度提高原油、天然气、煤炭的资源税税率,体现资源的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促进企业合理开发和有效利 4 用资源;③改从量计征为从价计征,通过价格机制反映出资源的稀缺性,从而促使企业主动节能降耗。
(2)扩征或调整消费税:①扩大征收范围,将易造成资源浪费和污染环境的煤炭、电池、一次性用品(包括一次性的杯、盘、碗、筷、盒、塑料袋、酒店洗漱用具等)、含磷洗衣粉、氟利昂、含氮纸制品等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②调整税率水平,大幅度提高资源浪费严重的一次性用品、鞭炮、焰火等应税消费品的税率,适当提高成品油特别是含铅汽油的消费税税率;③制定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优惠,对尾气排放优于国家规定标准的车辆,根据不同等级给予相应的减免税优惠。
(3)试行开征环境税:①税制模式选择。建议开征新的环境税种,以增加征税的透明度,体现环境保护的政策导向,也可彰显我国对环境问题高度负责的大国形象。②征税范围界定。对排放污水和二氧化碳行为征收环境税,分别简称为“水污染税”和“碳税”。③税制要素设计。水污染税以生产经营过程中排放污水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根据污水排放数量(按污染程度折算成标准“污染单位”)确定计税依据。碳税以因消耗化石燃料(煤炭、天然气、成品油等)而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为方便征管可将化石燃料中的含碳量作为计税依据征税。环境税适合从量计征,应采取幅度定额税率,赋予地方政府根据当地节能减排目标自主选择税率权。
3、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以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增长点,(1)鼓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入,对企业建设自用的港口码头、铁路、公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投资的,视同公共基础设施免征企业所得税;(2)适当减免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前的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将减免税审批权限下放到县局;(3)对省级监控的在建重大项目涉及的基金(费)实行免征或减半征收,帮扶重大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发挥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
4、支持企业改制重组,以集约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
(1)鼓励国有企业改制重组,改制前尚未弥补的亏损、尚未核销的资产损失,尚未享受满期的税收优惠政策,由改制后新企业延续享有权益;核销国有企业改制前的欠缴税金。(2)因当地政府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企业退城进园等原因,企业进行政策性搬迁取得的搬迁补偿收入,只要五年内用于重置固定 资产、技术改选或转换经营方向购置其他固定资产或进行其他技术改选项目的,均可免征企业所得税。(3)鼓励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为排除地方阻力,准予跨地区兼并重组企业各地区分公司(分部、分厂)就地缴纳流转税和所得税,推进产业集聚、企业集聚、提升企业竞争力。
5、支持民生工程,以改善民生提高社会和谐发展水平。
(1)对因政府征用而失去土地的农民,视同下岗失业人员,享受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2)在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范围内经营采摘、观光农业、休闲农庄的,除经营用房屋占用的土地外,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3)对从事家庭服务业的企业和从业人员实行免税政策,大力促进农民工就业,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互动发展、共同繁荣。
(四)优化服务、提高效能, 想方设法打造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优良税收服务环境。
一要创新服务理念,以纳税人为中心,最大程度地响应服务需求,推行标准化办税服务,打造立体化服务平台,构建全员全程纳税服务格局,提高纳税遵从。二要创新服务手段,以信息化为导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大力推进网络化、电子化办税方式,促进办税质效提高和税收成本降低。三要创新服务制度,以制度体系建设为载体,全面实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和限时办结制;推行假日预约服务、延时服务、绿色通道服务等措施;进一步简化办税程序、减少办税手续、下放审批权限、提高办税效率,切实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创造更加宽松有利的税收服务环境。
(五)依法治税、恪尽职守,竭尽全力营造出有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良好税收执法环境。
一是要依法组织税收收入。必须牢固树立现代税收观,正确处理好经济、税源与税收的关系,严格遵守组织收入原则,强化税收收入分析与预测,实行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征管,做大做强地税蛋糕。二是要大力推进管理转型。以流程为导向,对税收业务进行最大程度地整合和简化,对纳税人进行科学分类管理,对税收征管机构进行扁平化重组,明确界定税收征管各层级、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职责,逐步构建职责明确、信息共享、协调高效的一体化管理格局。三是要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综合运用纳税评估、日常检查、税务稽 查等执法手段,深入查处涉税违法案件,增强税法的刚性和约束力,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营造出一个公平正义、平等竞争的税收执法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要[M].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9.[2] 邓保生.发挥地税职能 全力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N].江西日报,2010-4-12 [3] 蒋震,梁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政策[J].税务研究,2010,(8):8-12 [4] 高萍,计金标,张磊.我国环境税税制模式及其立法要素设计[J].税务研究,2010,(1):36-40
第四篇: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发挥教研员的职能和引领作用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发挥教研员的职能和引领作用
王晓云
(回民区教育局教科研室)
[摘 要] 教研员是教师队伍的带头人和教学的研究者、指导者、服务者和引领者。新形势教研员要有对事业的热爱和强烈的使命感,完善自身研究素养和能力,勇于创新,准确判断,为幼儿园提供可持续发展建议,提升教育教学理念的管理组织能力。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发挥教研员的职能和引领作用。
一、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深化教学研究
二、丰富教研活动的内容,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
三、打造名师队伍,实现教师素质的提升
四、重视对幼儿园教学质量的监控,发挥教学指导的实效性
五、坚持“教科研一体化”的研究思路,有效扎实开展科研工作
[关键词]培训;教师专业成长;教研 ;教育活动质量 ;教科研
教研员是教师队伍的带头人和教学的研究者、指导者、服务者和引领者。[1]教研员要有对事业的热爱和强烈的使命感,完善自身研究素养和能力,勇于创新,准确判断,为幼儿园提供可持续发展帮助与建议,提升教育教学理念的管理组织能力。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发挥教研员的职能和引领作用。
一、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深化教学研究
在幼儿园里,教师是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教师的能力、水平、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一个幼儿园的办园质量。组织培训使教师个人素质提高,最终形成幼儿园有效发展的深厚的内在动力。教师培训内容源于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发展需要。教研员日常深入幼儿园检查教学常规执行情况、深入班级听课、与教师交流对话,发现记录共性问题,了解辅导需求。学期末,认真总结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优劣,梳理教师教学存在中的共性问题、工作中忽略问题、活动中棘手问题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找准解决办法。从多方面组织教师培训。
1、专题培训
教师专业提高离不开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的提高。为了让教师尽快深入理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理念(以下简称《纲要》),贯彻实施《纲要》精神,我们邀请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做了解读《纲要》的专题讲座,明确《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有效依据《纲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根据幼儿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教育计划和组织教育活动,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技能。邀请内蒙教科所专家做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 1
讲座、邀请师大教授做幼儿园园本课程认识的专题讲座。邀请内蒙教研室主任做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的讲座。
2、教学法培训
幼儿园教材使用不稳定、更换频率高造成教师不能形成对教材内容先前经验的整理与运
用。尽管幼儿园都在积极尝试探索开发园本课程,但目前还没有形成成熟的园本课程,大部
分教师不具备创造性开展工作,灵活运用教材的能力。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回民区幼儿园还将
统一使用教育局规定范围内教材。如何深刻理解教材,灵活处理教材,研究适宜的教育方法,是培训重点。每学期教研员组织幼儿园教法培训内容有:五大领域教法辅导、有效提问教学
培训、师幼互动策略讲座。提升了教学理念、明确了教学方法、解决了教学中的困惑。保证
了我们日常教学的顺利进行。
3、教师技能培训
由于幼儿教育工作的特殊性,半日教育教学活动由一名教师独立组织,不分学科。因此
要求幼儿教师除了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外还需具备一些艺术技能以及对艺术与
文化的鉴赏能力。许多教师从专业院校毕业后就再没有接触过艺术素养和教育技巧方面的培
训。为此我们组织教师手指游戏培训、儿童画绘画技能培训、幼儿律动、舞蹈培训、奥尔夫
音乐培训等生动的培训。
积极开展高质、有效的培训活动,帮助教师准确把握《纲要》教育理念,深刻理解教材,研究适宜的教育方法,掌握了一定的实用技能技巧,教师的理论及业务素质提高已成为我区
幼儿园提升的一种文化。
二、丰富教研活动的内容,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
(一)开展中层管理者的研训提高
回民区属的七所幼儿园,一所是企办园转制后划归、三所是铁路园近几年划归。所以出
现区属七所教办园发展不均衡。为提高回民区整体办园水平,缩小园际差距。我们抓准症结,从提升幼儿园中层管理者管理理念、专业水平入手。教研员注重抓两头,查中间。抓住计
划、制度的制定和结果落实这两条,以考查中层管理者执行力作为教学管理实效化的首要任
务来抓。如:开学初工作布置后,教研员要经常到幼儿园去检查计划是否贯彻到底、教师是
否明白、措施是否有力、到家。一是发现问题及时找分管领导去解决。
成立了回民区幼儿园学研小组,促进中层管理者的业务能力提升。学研小组由教研员牵
头发起,各园分管教学园长、保教主任参加组成。功能在于以回民区幼儿园为本,为各园教
育教学管理者提供互相交流的平台,解决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的实际问题。服务回民区幼教。
活动宗旨:资源共享、关注时效。活动形式根据需要有:问题研讨、成果交流、教学论坛、参观学习多种形式。以本学期为例:学研活动共设主题:开展“以集体教学课例为载体的园
本教研”共享活动。活动一:话题交流:“你园园本教研的具体做法”。开学初,提前把任务
留下去。要求各园分管领导静下心来思考,结合本园实际从以下五方面准备:分析现状、发
现问题、解决策略、具体措施、时间安排。“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园本教研有效开展需
要依靠事先的准备和策划。近一个月的准备使本次学研小组的交流活动惊喜不断。各园分管
领导谈自己的问题、寻求解决办法,真实有效;听取别园做法,开阔思路,唤醒思想:完善
园本教研制度;关注不同层次教师需求,发挥年级组作用;成立幼儿园教师网上QQ群;青
蓝结对,建立激励机制;教师间双向邀课、教师与园领导双方邀课等好的教研创意。多种多
样的教研方式正待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丰富着我们的教研“市场”。活动中达成共识:一支素质优良的教研队伍会推动教研教改不断向纵深发展。活动二:组织学研小组参
观学习。由教研员与市实验幼儿园联系,实验幼儿园根据我们的需求安排“以集体教学课例
为载体的园本教研”。幼儿园向我们展示了5个班的科研课题研讨课教学活动片断,听取了
教师的课题研究思路、课题实践教学创意、研究过程出现问题、探索解决办法。学研小组成员被实验幼儿园纯朴、钻研的教研氛围深深震撼。我们的感悟:园本教研只有关注教师工作
需求,激发教师研究热情,使教师专业成长成为教师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真正促进教
师专业素质提高。活动三:学研小组成员在学习、思考后组织一次本园的“以集体教学课例
为载体的园本教研”。我们的感悟:学研小组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层面提供了学习、交流;
这种深入的探讨唤醒了我们彼此的思想。学研小组既是幼儿园中层管理者展示才能的舞台、又是幼儿园中层管理者能力展示的赛场。活动中,大家把工作的智慧、结晶毫无保留的与大
家分享,也给了参与活动的各园领导很多启发与灵感。通过组织系列的研训一体化活动使幼
儿园中层管理者行动起来,提高了管理效益,逐步在全区范围内形成幼儿教育的研究型群体。
定期定时召开每学期的计划会、总结会。每学期开学及期末教研员都要组织幼儿园园长、分管园长、保教主任召开“教研工作会议”及“教研总结会”。计划会主要是对各园上交的计划一一做点评,并统一全区幼儿园的教育教研工作思想。召开幼儿园总结会,运用减法守
则,减去不必要的重复与套话,只谈工作亮点。目的是落实幼儿园计划的针对性、有效性。
这样促进了各园务实的工作作风,发挥了教育教研的借鉴与互补作用。
(二)坚持深入幼儿园,参与指导幼儿园教研活动。
1、参与幼儿园园本教研
园本教研离不开教研员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对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引领,有效地
推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步伐。园本教研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研究,在激发调动教师参与的园本研究与实践的同时我们发现,教师日常发现的问题往往是感性浅层次的。因此我们要求
各园组织以座谈、观察、教师问卷的方式了解教师教学困惑,分管园长、保教主任把教师提
出的困惑汇总归纳,然后制定学期园本教研的主题,在学研小组活动中和教研员沟通讨论,最终确定学期园本教研的主题。
教研员定期参加,因需参加各园的园本教研活动,为幼儿园提供必要的帮扶与指导。依
据幼儿园需要做专题讲座。如:“教师如何说课”“结合课例谈幼儿园教师如何评课”“教
学随笔、教学反思与教学案例的区别及写法”。
2、组织连片研修
回民区区属七所幼儿园地理位置较集中,组织全区连片教研很方便。各幼儿园提出教
学中存在的困惑,梳理出研讨的课题,共同制定出活动内容,每月活动一次。各园互派教师
讲课、听课、评课。使研究的教学问题针对性更强,整合了各园的教研力量,集中解决了教
学中的具体问题。
三、打造名师队伍,实现教师素质的提升
我区的七所幼儿园三所是自治区一类甲级示范园、两所呼市一类甲级幼儿园,良好的教
育资源与优势使幼儿园间处于良性竞争的势头。
(一)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青年教师是幼儿园发展的生力军。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青年教师培养要“先入为主”,最初几年的培养是教师专业成长与师德形成的关键期。首先要求幼儿园为青年教师搭配工作
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师德学识兼备的教师配班。其次,为青年教师建立成长档案,给青
年教师多加担子、多留任务、跟踪指导;利用园本教研,组织青蓝结对,通过组织教学观摩、课例评析、自我反思、集体备课、同课异构,专题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青年教师业务素质。
今年,教研员牵头对7所教办园参加工作近三年的青年教师展开“青年教师教学实践能力调
研”。共听评课18节,评选优质课2节。组织青年教师观摩优质课并结合活动评析反思,让青年教师开眼界、找差距、确立自身发展目标,年轻教师受益颇丰。
(二)加强名师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我区教研室三年组织一次区级幼儿教师基本功、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评选工作。三
类评选交替进行,年年有比赛,年年推新人,重视对名师和骨干教师培养选拔。近几年
各级各类教师竞赛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省级、市级、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基于幼儿园
工作的特殊性,教师外出学习机会少,视野窄。我们有效利用本区幼教资源,发挥名师和
骨干教师的作用,为幼园提供菜单式服务。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做专题讲座、上示范课、观摩课,开展教学案例研讨等系列活动,很好地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头作用,并促进他
们自身水平的不断提升。如:组织历届获回民区“幼儿园教学能手”“幼儿园学科带头人”
称号的教师深入薄弱幼儿园,开展“名师引路”“送教下园”活动。名师做示范课,教研员
亲自组织薄弱园全体教师讨论,让薄弱园教师看教学活动,听教学设计、反思,说出自己的感受、困惑,教研员引领大家分析梳理教学活动的思路。与教师平等交流,共同切磋,与教
师同成长。这样的帮扶具体、真实,一线教师喜闻乐见,深受欢迎。
四、重视对幼儿园教学质量的监控,发挥教学指导的实效性
只有深入教学一线,才能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指导才能一针见血,教学研
究才会有的放矢。重视调查研究,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坚持深入幼儿园以参
与者、提供者身份听课(推门课、园本课、预约课)座谈、及时了解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互动方式,与教师平等交流,共同切磋解决问题的方法。
检查落实教学常规时加强了对平时教案、教学随笔、教育案例的检查与设计书写指导。
使教案设计规范化,随笔案例有深度,促进了教育活动效率的提高。对全区幼儿园进行了两
次教案评比,并对优秀教案进行了展示及表彰。
幼儿的行为反应和发展变化是对教育工作最客观、直率、真实的评价,教师要关注幼
儿的反应和变化,把它看作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2]办园质量的好坏要
看幼儿的发展。教研员每学期都要组织幼儿能力发展评价,测查从情感、习惯、基本能力几
方面入手。上学期测查七所幼儿园小、中、大班 共计505人,并进行了质量分析。从测查
幼儿情况及日常教师的教学情景设置、幼儿回答问题、参与合作学习等情况,发现幼儿园日
常教学存在几大问题:1、课程执行情况不稳定,常规教学随意性大,随意调整活动目标,降低活动的趣味性。2、教师专业化素质亟待提高。表现在教学中: 组织教学实际与教案内
容不符:环节不符、目标不符、教具不符,活动组织从简、从浅、草草收场。
3、问题设计
抓不住关键,提问抽象幼儿不能理解,不能为幼儿进而解答相关问题打下基础。
4、不能关
注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教学设计层次偏低,集体教学活动问答模式单一。对存在的问题和
幼儿园进行反馈,帮助教师了解教育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以利调整、改进工
作,提高教育质量。[3]
五、坚持“教科研一体化”的研究思路,有效扎实开展科研工作
教研科研相互融合是幼儿园开展教育工作的需要。一切从幼儿出发,从培养幼儿的多
种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格出发,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是幼儿园教育科研和教研活动的出发点
和归宿,也是教育科研和教研活动的结合点。找准这个结合点,教育科研和教研活动就能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真正的效应。
(一)加强对各园负责人的业务培训
提出“教师从实际出发,研究小课题”的科研理念。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既是教研活动所关注的,也是教育科研选题的源泉。我们指导幼儿园课题研究采用 “科研”选题的方法,运用“教研”的组织形式,使得幼儿园的科研工作更加注重实际效用,教研工作更加注重提升理论价值。倡导幼儿园从研究小课题入手,解决教学实际问题。园园有课题、人人做研究。参加幼儿园课题研讨活动。指导幼儿园立小课题 56 个。
(二)加大对幼儿园常规工作的日常指导与监控
加大了对幼儿园常规工作的平时指导与监控,调研指导了7所幼儿园的13个课题的研究工作。指导协助幼儿园多个课题成功申报内蒙级、市级课题。
加强对课题的跟踪指导。在课题跟踪指导中,根据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回民区科研课题研究调研登记表》表格主要内容有:教学问题研究、亮点研究、创新研究、专题研究、存在问题、改进方法、阶段总结、指导建议等,使幼儿园在课题研究方面有了方向,并能在教学中得以落实。调研中和课题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对各园课题作详细记录,与幼儿园交流研究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建议。
(三)有效利用课题结题做现场研训
利用课题结题做现场研训是我区教科研工作的一大亮点。我们将课题结题的现场作为各园学习研训的现场。只要是回民区小学、幼儿园科研课题现场结题,教研员都会组织幼儿园分管领导及骨干教师参加。目的一:学习了解课题研究方法、途径、创新性做法,借鉴经验,丰富拓展研究思路。目的二:听取权威专家现场点评,学习正确选题,规范课题研究,科学有效开展幼儿园课题研究。
总之,新时期的教研员要完善自身素质不断学习,善于反思和积累经验;把握角色定位,教研工作勇于创新;脚踏实地、放眼长远,充分发挥好教学研究的带领、导向的作用。
参考文献:[1] 胡进.新形势下教研员的素质.教育科学研究,2004,(9)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第五篇:湖州市女性科技人才在经济转型升级中作用的调查与思考
湖州市女性科技人才在经济转型升级中作用的调查与思考 女性科技人才作为科技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力军。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强化创新意识和科技人才意识,着力建立和完善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的激励机制,创造有利于女性优秀科技人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努力造就了一支杰出的女性科技人才队伍,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
一、全市女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现状
为进一步推进湖州市“人才强市”战略和“经济转型升级战略” 的实施,我们去年在全市205家大中型企业中开展了“女性科技人才在推进湖州转型升级中作用发挥”的调研,通过向企业发函、发电子邮件、发动乡镇(街道)妇联参与、深入基层调研等形式,向企业发放调查问卷205份,回收153份。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目前湖州三县两区大中型企业中共有科技人才45431名,其中女性8931名,占19.7%。按照女性科技人才的年龄结构划分,35岁以下的3897人,占43.6%,36—45岁的2856人,占32.0%,46-55岁的1859人,占20.8%,56岁以上的319人,占3.6%;按照学历划分,高中及以下的1703人,占19.1%,大专的3316人,占37.1%,本科的3790人,占42.4%,硕博士的122人,占1.4%;按照职称情况划分,女性科技人才中,具有初级职称的5655人,占63.3%,中级职称的2456人,占27.5%,高级职称的820人,占9.2%。通过调查问卷,可以看出,近年来湖州市女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呈现出以下特点:
1.女性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截至2010年底,湖州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有21.4万人,三县两区大中型企业中科技人才约4.5万人,其中女性科技人才8931人,占19.7%,根据《市人事局关于贯彻“十一五”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监测评估报告》显示,2005-2010年女性专业技术人才的年均增长率超过10%,接近湖州市GDP年均增长率。
2.女性高层次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在女性科技人才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高层次技术人才所占比例不断提高。截至2010年底,三县两区大中型企业女性科技人才中具有高级职称者820人,所占比例为9.2%;具有中级职称者2456人,所占比例为27.5%。2009年全市共新增专业技术人员15937人,新增高级职称1135人,其中女性558人。
3.一批优秀的女性高层次科技人才脱颖而出。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我市一批优秀的女性科技人才正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融入到团队中,努力做好各项科技工作,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肯定。在浙江正导广电股份公司,50%的技术负责人是女性,承担着和男性同样的技术研发任务,她们出色地完成每项任务,解决了大量的技术难题;在浙江奥特服饰有限公司,女性科技人才在服装新工艺研发、制作及操作技能的培训等方面发挥了排头兵的作用;在沃克斯电梯中国有限公司,女性科技人才积极参与无机房外拉式曳引电梯,团队获得了科技进步三等奖;在浙江彩蝶纺织有限公司,女性科技人员不仅参与研发,还积极参与一线工作,她们
不怕辛苦,克服自身及家庭的种种困难,敢于冒险并勇于承担责任,为我市经济转型升级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女性科技人才在推进湖州经济转型升级方面的作用与贡献
1.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我市大力集聚高端人才,构建人才高地,有力地推进了我市科技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女性科技人才在推进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形成了以生物医药、环保节能、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群,其中离不开全市广大女性科技人才的努力,凝聚了她们的汗水与智慧。
2.在推进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女性科技人才与男性同台竞技,凭借自身过硬的专业知识,依托现有的科研平台,抢抓机遇,努力作为,在推进企业、行业科技创新上作出了重大贡献。如华能国际电力股份公司长兴电厂的冯慧同志参与的优化机组运行方式,降低机组能耗指标项目,获2009浙江电力热工专业十大技术贡献奖之一;浙江金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调查问卷中认为女性科技人才能够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善于思考,勤于学习,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相结合,在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科技创新等方面斗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企业技术创新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3.在企业的管理、沟通与协调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科技人才和科研团队是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企业的科技质量、创新能力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企业发展的一项战略性资源。一个优秀的科研团队能够充分发挥其组织成员的优势,实现效能的最大化,促进企业科研实力的快速提升,而一个不合理的科研团队会直接影响其成员能力的发挥,影响企业科研任务的完成。女性科技管理人才做事相对低调,处事方式更婉约,工作更加认真、细致,更有韧性,能够更好地完成管理、沟通、协调工作,更好地凝聚人心,且更注重团队的合作精神,并将个体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从而推进企业目标任务的实施。
三、湖州市女性科技人才建设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湖州市女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各级党委和政府为女性人才的成长和作用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各类女性人才的数量有了显著提高,女性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女性人才,特别是优秀女性人才和高层次女性人才的成长和发展状况与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当今世界潮流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女性科技人才总量偏少,质量有待提高。从我市的情况来看,科技人才中女性所占比例不到20%,在全市建立的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产学研创新基地的三大平台中,以女性为领军人物的、有影响力的顶尖女性人才几乎没有,人才集聚优势不明显。从对全市大中型企业女性科技人才的抽样调查来看,我市女性科技人才总量不足,女性科技人才仅占科技人才总数的19.7%,远远低于男性科技人才。与其与总量规模相比,女科技工作者队伍质量的优势相对更弱,存在“高位缺席”现象,高学历、高层次女性科技人
才在企业中凤毛麟角,担当重大科研项目负责人则是少之又少。绝大多数女性科技人才是以参与项目为主,还有一部分女性科技人才目前未承担任何课题或科研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大量女性积聚在科研队伍中职称和职务较低的位置上,高层拔尖人才的女性比例较低,安吉县各类企业中只有1名女博士。
2.女性科技人才结构与湖州市产业转型升级不相适应。女性科技人才的分布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女性科技人才大多数集中在传统行业。不管是刚性引进还是柔性引进的企业女性科技人才,目前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木业、电磁线三大领域。在团队里女性科技人员从事科技管理的较多,主要是负责一些科技项目的申报、协调和管理工作,真正做学术研究、出科技成果的很少。引进的女性高层次专业人才大部分都集中在高校和医疗机构,而作为自主创新主体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特别是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环保节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湖州着力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中,高科技人才是最大的缺口。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人才资源配置的严重不平衡,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对实施我市的发展战略,实现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极为不利的。
3.湖州对女性科技人才的汇聚力仍须加强。随着湖州市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产业结构不断提升,科技人才需求结构正在发生变化。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显得愈加紧迫,这就需要不断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环境,增强对女性科技人才的汇聚力。但是,目前湖州市科技人才汇聚力还不够强,一方面缺乏高层次的企业人才载体,另一方面,湖州市高校和科研院所数量较少,且规模偏小,加上湖州市在全国知名度不高,人才发展的软硬环境还不够完善,这些都不利于人才的汇聚。
4.女性科技人才的创新创业机制有待完善。人才优势和人才环境的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良好的体制和制度安排。区域创新活力的缺乏,往往是制度没能有效引导创新主体投入到创新之中。要建立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并与湖州市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必须完善相应的人才创新创业机制。当前,湖州市在如何形成有利于创新型科技人才集聚在企业创新创业的价值导向机制,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到湖州市各类企业工作;如何引导企业从战略高度看待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引进、开发和管理,鼓励企业搭建高层次的人才创新平台;如何构建一个适应湖州市发展需要的“产、学、研”创新平台等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机制方面还需不断完善。
(二)湖州市女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湖州市女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封建传统文化中性别分工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受性别歧视的旧传统观念影响,男主外,处于支配地位,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女主内,生儿育女,重心侧重家庭较多,女性在成长过程中与男性相比,公平享有文化教育资源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在农村,失学辍学儿童中女童占绝大多数。这种性别歧视差距延续到成人以后,也使女性就业人数远低于男性,至今,女大学生就业仍受到影响。从某种意义上,已成为制约高层次科技女性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家庭与事业难以兼顾的问题,始终是困扰女性科技人才有所作为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多数女科技工作者,除了从事科研工作外,还要承担繁重的家务劳动,生育并抚养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不等量的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以及精力付出造成了男女两性同龄人的发展不同步,使女性人才和男性人才在选拔和使用上的差距拉大,造成女性人才挤压和浪费严重。科学领域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艰辛的付出,这也决定了女性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要承受比男性更大的压力、付出更多的心血与汗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女性科技人才的发展。
3.女性科技人才作用的发挥受到现行体制和机制的制约。从调查问卷来看,影响和制约女性科技人才作用发挥的因素排序是: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家庭因素的影响、缺乏公开公平公正的人才机制、科研工作难度大、信息获取和交流困难等。由此可见,大的社会环境和单位的小环境,对女性科技人才的作用发挥带来了局限性。用人机制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女性科技人才作用的发挥,仍有部分企业对女性科技人才与男性科技人才“区别”对待。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对妇女从事科研活动的支持程度仍然不够,在个人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人们还是习惯于挑选男性作为重要人才来培养,高职称、高学历的女性明显少于男性。在争取重大的科研项目、科研资助方面,女性仍然处于劣势,大多数女性科技人员忙于具体的科研工作,甚至是一些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没有实验室和科研团队,主持申报重大科研项目的机会很少。女科技工作者获得职务或职称晋升的机会远远低于男性。两性之间这种机会不均等的现实会加剧女性科技人才的劣势积累,她们的工作常常缺乏有利的社会环境条件和竞争力,这也影响了她们的科研积极性和科研成果的取得。
4.女性科技人员主观上的安逸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自身作用的发挥。女科技人员在专业追求和开拓性方面稍弱于男性科技人员,女性角色的多重化障碍和社会对女科技人员的支持程度不够及自身的安逸思想,削弱了她们的职业期望和成就感,也制约了她们的发展。在职业发展方面,女性由于自我的社会定位,往往追求工作稳定,易于满足现状。相比男性,女性自主创新意识较薄弱,在选择工作岗位时,更多考虑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是否融洽,而不是考虑是否能出成果,不敢冒险,竞争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女科技工作者的职业定位较男性低,且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她们的事业发展水平总体上明显低于男性。从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女性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中,大多数人员(尤其是已婚人士)以家庭为主,将工作这部分看的不是很重,求稳之心大于求创新,这些势必导致在工作态度上缺少积极性、以及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动力不足。
四、加快推进女性科技人才在经济转型升级中作用发挥的对策建议
在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进程中,建立起发现人才、培育人才、凝聚人才、用好人才的体制机制,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发挥科技人才在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中的核心作用,是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当前,我市女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女科技工作者的思想状况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女科技工作者的工作生活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充分发挥女性科技工作者在推动湖州经济转型升级发展中的作用,营造尊重
女性特点、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注。
1.营造女性科技人才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近年来,我市女性人才的数量有较大增长,各类人才的性别结构也有明显改善,激励女性加快成长的社会环境日益优化,科技和管理层女性越来越多,且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我市女性人才特别是女性科技人才成长与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还不相适应,与社会发展进程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深刻认识女性人才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从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角度,把女性人才培养问题放到人才战略的高度来思考和谋划,把女性人才资源开发作为“人才兴市”的重要战略任务来抓紧抓实,结合湖州实际,营造良好的女性人才成长环境,包括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谐的人际环境、民主活泼的学术环境、温馨舒适的生活环境、尊重理解的社会环境,发挥女性人才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作用。
2.完善女性科技人才发展的政策体系。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出台鼓励女性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研究制定有利于吸引、留住、选拔、评价、激励人才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女性科技人才提供更多参加科研项目、工程项目、技术推广、创新创业等实践活动的机会。同时,对女性科技人才的劳动价值及对社会作出的贡献给予正确的评价,对其作出的业绩给予表彰和奖励。尤其要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女性人才进行重奖,营造开放、稳定、宽松、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要根据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人才供求状况,发挥妇联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及时发布女性科技人才信息,推动制定有关加强女性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向女性高科技人才宣传我市引进、培养、使用、流动、工资、奖励、社会保障等相关人才政策,提高对引进女性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解决女性高层次人才的后顾之忧,增强女性高层次人才的发展后劲。
3.创新女性科技人才的管理机制。要建立用“感情”、“事业”、“待遇”三管齐下的引人、留人、用人机制。以及女性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和“用育”与“育用”相结合、使用与激励相结合的女性科技人才工作新机制,在职称待遇、科研环境、生活环境等方面为女性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好的条件。同时鼓励民营企业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实施“按劳+按知”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吸引女性科技人才向企业流动。要分性别建立女性科技人才库,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实现信息化管理。通过建立涵盖各领域女性科技人才信息管理系统,健全和完善女性人才联络制度,直接掌握联系一批优秀女企业家和各类女专家、女科技人才的相关资料,实现人才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可以通过建立女性科技人才协会等女性柔性组织,健全已有协会、联谊会的联系制度,加强联系,组织会员开展活动,为女性科技人才提供信息交流、联谊互动的基地和场所,营造更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实现资源共享。
4.搭建女性科技人才创业创新的服务平台。要鼓励和引导女性科技人才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科技成果转化,积极运用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进行创业。同时,建设以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为主要内容的各类工程技术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搭建女性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平台。要大力发展相关中介服务机构,协助解决女性科技人才在创业初期遇到的资金、设备、场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难题,促进女性科技人才掌握的技术和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在转化中实现其人才价值。要热情关心女性科技人员的成才发展,最广泛团结凝聚女科技工作者群体,了解、反映她们的心声,维护她们的正当权益,为其投身科研事业搭建舞台、创造条件。要注重挖掘和宣传典型、形成导向,引导青年女科技工作者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成才观,充分发挥典型激励和示范带动作用,营造有利于女性科技人员成长成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要建立健全女性科研成果奖励、家政和生育补贴、科技巾帼创新成果奖等制度,激励其成长成才。
5.加大对女性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要更加重视人才培养的整体规划,建立集科研、技术、管理、经营为一体的“人才队伍”。要高度重视女性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培训,结合湖州市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环保节能、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发展领域和人员知识更新的需要,紧紧依靠行业主管部门优势和作用,充分发挥高级经济师协会、人力资源经理人协会、女企业家协会等行业协会和硕博联谊会等平台的作用,大力开展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培训。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推荐中青年女科技人才到有关院校深造,采取学历教育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培养紧缺专业女性人才。通过培训教育,全面提高我市女性女性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大胆选拔使用女性人才,让更多的女性科技人才脱颖而出,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