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及中国新闻事业史纲要及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
1、黄远生
民国初年三大名记者之一,以写新闻通讯风长,曾主编过《少年中国》和《庸言》》杂志,后任上海《时事新报》和《申报》驻京特派记者,撰写大量揭露军阀政府黑暗统治的通讯,大受读者欢迎,黄远生的政治态度反对国民党,支持进步党对袁世凯抱幻想,1915年被人认作帝党刺杀于旧金山。提出新闻记者应该“四能”(能想、能听、能跑、能写)并身体力行。
2、于右任
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报刊活动家。1907年在上海创办同盟会第一家大型日报“神州日报”1909年至1910年在上海相继创办“民吁日报”、“民吁主报”。他创办的报纸在揭露贪官污吏,揭露帝国主义侵华阴谋和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3、章太炎
和国近代著名革命家思想家和报亓政治家,早年担任《时务报》、《经世报》等报刊的编辑和主笔。1903年在“苏报案”中名声大噪。1906年后主编《民报》成为“以文章排满的骁将”。晚年“既离民众,渐入颓唐”。
4、梁发
第一个参加近代化中文报刊编辑、出版工作的中国人。基督教徒宣传基督教,1815年参加了《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出版编辑工作,著有《救世撮要解略》?ⅰ度笆懒佳浴贰ⅰ妒タ问薄返龋渲小度笆懒佳浴范院樾闳泻艽笥跋臁?BR>
5、王韬
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参加过《六合众谈》编辑工作,1874年在香港创办了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循环日报》、撰写大量政论文章,鼓吹变法自强,主要著作有《遁叟谰言》、《弓叟园文录》、《园文录外编》等。
6、梁启超
著名的改良派政治家和报刊活动家。1895和康有为进京会试参加了著名的“公车上书”并在北京主编了《万国公报》、《中外纪闻》1896年在上海创办了《时务报》,大力宣传维新变法,名噪一时,戊戍政变后逃亡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等报刊,鼓吹保皇立宪。
7、邹韬奋
1922年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1935年11月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1936年6月在香港创办《生活日报》,1937年8月在上海创办《抗战》三日刊,1938年7月担任《全民抗战》主编,他是一名卓越的政论家、出版家著名的新闻记者。
8、陈独秀
1903年8月参加编辑由章士钊创办的《国民明报》,1904年又和别人合办《安徽俗话报》,1914年在日本3协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后改编成《新青年》,1918年12月22日又和李大钊等合办《每周评论》,1930年又主办了托物派刊物《无产者》,后又创办了《火花》、《热潮》两个刊物。
9、范长江
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新闻事业家,1933年为此平的《晨报》、《世界日?ā泛吞旖虻摹兑媸辣ā纷澹罄闯晌洞蠊ā仿眯屑钦咦迦耍巍缎禄毡ā飞绯ぷ鼙嗉饕鳌吨泄奈鞅苯恰贰ⅰ度闲小返取?BR>
10、马礼逊
第一家近代化中文报刊创办人,英国基督教(新教)派遣到中国来的第一位传教士,1815年在士米怜的协助下,在马六甲创办了《《察世俗每月统纪传》,曾担任在广州出版的英文《广州纪录报》、中国丛报》等报刊主笔,曾编有《华英字典》、《中文法程》等书,在沟通中英文化方面有一定的贡献。
11、郑贯公
清末杰出的革命报刊活动家,曾任《清议报》助理编辑,1901年终孙中山介绍任《中国日报》记者,1903年与人合创《世界公益报》于香港,后又创办了《广东日报》、《有所谓报》、表面对国家兴之采取无所谓态度,实际采用文艺形式宣传民主革命。
12、徐宝璜
民初著名新闻系学家和教育家,1916年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兼校长室秘书,1918年开办新闻班,由徐宝璜、邵飘萍担任导师,并担任过平民大学新闻系主任,所著的《新闻学纲要》是我国最早新闻学著作之一,当时的新闻界称他为“新闻学教育第一位大师,新闻学界最初的开山祖。
13、苏报案
1903年《苏报》聘请章士钊为笔,接连发表,章太炎等人,鼓吹民主革命,抨击帝制的文章,清朝政府勾结上海租界当局查封报馆,逮捕章太炎等8人。经过租界审判,章太炎、邹容2人被判监禁,其余释放,《苏报》永远停刊。章邹2人利用法庭宣传革命思想,清政府则在这场审判中丢尽了脸,想要杀害章邹的阴谋未得逞。
14、癸丑报灾
1913年(癸丑年),袁世凯为了达到专制独裁的目的,派人刺杀宁教仁,解散国民党,镇压了国民党的“二次革命”。与此同时,袁世凯对国民党系统的报纸和其他反袁报纸进行摧残,大批报馆被查封,大批报人被杀害。到1913年底,全国报纸由年初的五百多家减少到一百三十多家,史称“癸丑报灾”。
15、早期《大公报》
1902年创办于天津,创办人英华。早期《大公报》的主要政治倾向是鼓吹保皇立宪。早期《大公报》以“敢言”报风严肃和“替劳苦大众说话”而风重于时。
16、中央通讯社
中国国民党主办的通讯社,1924年4月1日在广州创办。1927年随北代军迁往汉口。1928年迁往南京。1949年迁往台湾至今。
17、新华日报
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1938 年1月11日在汉口出版。同年10月25日迁往重庆。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封闭。主编潘梓年。
18、四大副刊
北京的《晨报》副刊(第七版)晨报副镌。北京的《京报》副刊《京报副刊》,上海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海的《时务新报》副刊《学灯》。
19、新华通讯社
我国的国家通讯社。它的前身是红色中化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在江金创办。1937年1月25日改名为新华通讯社。1950年3月成为统一集中的国家通讯社。20、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我国的国家广播电台。它的前身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创办。1949年12月5日,由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中央人了广播电台。
21、中央日报
中国国民党中央机关报1926年在广筹办。1927年2月至汉口发行。1928年出版上海《中央日报》,1929年出版南京《中央日报》,1949年迁台湾至今出版。
22、红色中华通讯社
中国共产党的机关通讯。1931上11月7日在江本瑞金创办。1937年1月25日改名为新华通讯社。1950年3月成为统一集中的国家通讯社。
23、万国公报
1869年9月创刊于上海,由林乐?屠钐崮Υ窗熘鞅啵饕谌菰诮蹋笤黾诱治性内容,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教会报刊?BR>
24、申报
1872年创刊于上海,由美查创办,创刊时聘请中国人主笔,标榜要为中国兴利除弊,对清末基层官吏有所揭露,政治上持亲英立场,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大的中文日报。
25、时务报
1896年创办人梁启超,以宣传维新思想的变法主张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为其宗旨,是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报刊。
26、循环日报
1874年1月5日创刊于香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创办人和第一主编是我国近代著名报刊政论家王韬。
27、中国日报
1900年1月创刊于香港,是兴中会办的第一个机关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最早的报纸,也是中国最早的革命报纸,主办人陈少白。
28、民报
孙中山亲自主持创办的同盟会最重要的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为大型政论型月刊,以“三民主义”为其宣传中心,前身是留日学生创办的《二十世纪支那》,主编胡汉民、章太炎。
29、新青年
原名《青年杂志》,1915 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主编陈独秀,1916年更名为《新青年》,1918年迁到北京,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合办,1919年又随陈独秀迁到上海,1920年5月改组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党的理论刊物,1922年休刊,1923年在广州复刊成为党中央理论机关报,后来又由瞿秋白主编。30、每周评论
是陈独秀和李大钊等于1918年12月22日创刊于北京,是一份政治性很强的报刊,第25期前,由陈独秀和李大钊主编,第26期起由胡适主编,它与《新青年》相互补充成为五四运动时期重要的报刊之一。
31、向导周报
中国共产党第一中央政治机关报,1922年9月在上海创刊,1927年终刊,主编先是蔡和森,后是瞿秋白,始终把宣传党的纲领和政策放在首要地位,是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报纸。
32、政治周刊
1925年12月5日创办于广州,先后由毛泽东和沈雁冰任主编,是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办的机关报,是宣传反军阀和揭露国民党右派,团结左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思武器发挥了极大作用。问答题:
1、对兴中会时期的革命报刊应如何评价?
答:有三大贡献:
1、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议论上的准备。
2、对当时盛行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作了初步批判,使一些原来支持保皇派的人转而支持革命派。
3、宣传了资产阶级的论理道德观念,批判了“三纲五常”等封建思想,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也有三个缺点:
1、缺乏统一指挥,各唱各的调。
2、过分强调了汉满民族间的矛盾,不利于民族团结。
3、宣传内容没有触及重大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的土地问题,因而脱离了劳动群众。
2、为裁此滴夜糯ㄖ讲谔拼?BR> 答:
1、根据是:A、唐人孙樵的《经纬集》中有“读形杂报”的记载。B、英国伦敦图书收有我国唐代手抄报《归义军进奏院状》的实物。
2、唐代具务了产生报纸的客观条件:A、唐代的藩镇割据局面使各个地方势力迫切需要了解朝廷的动态,(唐代已经具备了发行报纸的物质条件。B、由于实行科举制度,知识分子关心仕途信息。
3、资产阶级改良派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有何贡献?
答:
1、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掀起了中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迫使光绪皇帝下诏书允许和鼓励民间办报。
2、开政治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业和报人的社会地位,以后政治家办报成了我国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
3、创造了报章新文体,影响了一代文风。
4、陈独秀在编辑新青年的过程中有何贡献?
答:
1、制定办刊的方针。
2、提出了开展思想斗争的原则。
3、组织写作者队伍。
4、既当主编又当记者,勤奋写作。
5、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是怎样发展而来的?
答:
1、1946年5月15日在邯郸创刊,当时为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
2、1948年6月15日与《晋察冀日报》合并成为《华北局机关报》。
3、1949年3月15日移至北平出版。
4、1949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改组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一直至今天。
6、瞿秋白对我国新闻事业作出哪些贡献?
答:
1、五四时期,他创办了《新社会》旬刊。
2、1920年,以特派员的身份赴苏俄采访,在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上道苏俄革命和建设的实况,并写下《俄乡纪程》、《赤都心史》等报衙文学作品。
3、1923年回国后,主编《向导》、《新青年》季刊和《前锋》月刊。
4、1925年主编《热血日报》。
5、1927年主编《布尔塞维克》周刊。
6、1931年到1932年参加并指导中国新闻学研?炕岬幕疃椭泄笠硇挛偶钦吡说某锉腹ぷ鳌?、1932年担任中国工农通讯社的领导工作。
8、1934年担任《红色中华》报社长、编委。
7、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
1、在思想政治上肃清了五明错误思想的影响。
2、在组织上加强了党对报纸的领导,加强了报社的领导力量。
3、在办报方针上依群众路线,号召“全党办报”。
4、在作风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5、在新闻理论上,强调新闻真实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反映论。
8、廖承志对我国新闻事业作出哪些?
答:
1、1929年领导出版中国海员总会的《中国海员》合刊,创办《赤光》。
2、1936年担任红中社外交编译工作。
3、1937年创办《解放》周刊,并负责编辑《斗争》杂志。
4、1941年4月在香港创办《华商报》。
5、1946年7月至1949年3月任新华社社长。
6、1947年7月在山西领导建立第三个“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7、还任过《解放日报》社长,8、1949年6月任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处长。
9、为什么说《共产党》月刊是我国的第一份无产阶级的刊物?
答:
1、这里是与改组后的《新青年》比较而言的。
2、区别在于改组后的《新青年》仍保持着过去的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合作的形式,并刊登他们的文章,以反映他们的思潮,登载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介绍苏俄革命和建设的文章还不占主要地位。
3、《共产党》周刊专门并着重宣传共产党知识布尔什维克的建党经验及列宁的有关学说。
4、编辑人员是由共产党发起组的成员担任。
10、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有哪些特点?
答:有四点:
一、他们先是披着宗教的外衣,后来又披着商业的外衣在中国办报,实际上是在为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和维护这些国家的在华利益摇旗呐喊。
二、在中国办报的外国人大多数是中国通,他们的中文都很好,有的还能讲流利的奥、闽、沪等方言,有的能翻译中国的古文和古典小说,他们对中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风土人情都非常熟悉,这些都为他们办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有些在中国办报的个国人直接参与了侵略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有的干预中国维新运动,有的出面干涉租界的诉讼等。
四、为了迎合中国人的口味,他们所办的报纸大多聘请中国人当主笔或编辑工作,按照中国读者的习惯的书册或直行排字,尽使报刊中国化,在宣传上大唱古俭经,标榜“替中国人讲话”,以搏得中国读者的好感。
??
1、应该怎样评价在中国办报的外国人及其所办的报刊?
答:
1、办报的外国人不都是文化特务政治间谍。
2、所办报刊也有对中国人民友好的。(所办报刊有:美国人鲍威尔父子的《密勒比评论报》、美查的《申报》等。)
3、4、所办报刊也在中国传播了知识。
4、为我国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培养了人才。
12、宋朝小报盛行的原因是什么?它的发行有何意义?
答:宋朝小报盛行的原因是:
1、封建王朝内忧外患交加,无暇顾及。
2、人民群众关心抗金斗争时局。宋朝小报发行的意义是:
1、冲破了封建王朝垄断新闻事业的局面。
2、开始使报纸成为商品。
3、使报业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经营的事业。
13、《时报》在报刊业务上做过哪些改革?
答:
1、在报纸上首创“时评”专栏。
2、首创报纸周刊。
3、编排“务求醒目”
4、首创一张报纸分为一版、二版、三版、四版两面印刷的这种形式。
14、梁启超提出的四项办报原则是什么,有无现实意义?
答:四项办报原则是:
1、宗旨定而高。他认为报纸的最高宗旨是“以国民最多数之公益为目的”。
二、思想新而正。他认为报纸宣传的思想“不可不新”。
三、材料富而当。
15、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短暂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答:
1、旧法律的废驰与新法律的保护。
2、南方各省新政权支持的原因。
3、民国以后成立的形形色色政党,一部分资本家纷纷办报来宣传自已,希图在新政权中捞到好处和借机发财。
16、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开展过哪些活动?
答:举办新闻班,聘请徐宝璜为教授主讲新闻学,聘请邵飘萍讲采访学,开始了大学新闻学教育,创办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是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研究会还创办了我国第一份新闻学研究刊物《新闻周刊》,出版了第一本新闻学著作是徐宝璜的《新闻学大意》,第一本新闻采访专著是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
17、《新青年》是怎样的一份刊物?它在五四运动中的功绩是什么?
答:
1、《新青年》分为三人阶段来分析它:(1、1915年-1918年是急进的民主主义刊物。
2、1918年-1921年是社会主义刊物。
3、从1921年-1926年是党中央理论机关刊物。)
2、它的?谌菔牵海?、提倡民主反对封建。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3、《新青年》在五四运动中的功绩是:早期地宣传提倡了科学民主是反对封建主义的前期的亲文化运动的堡垒,是急进的民主主义者的战斗堡垒,它所全力进行的反对封建主义思想斗争,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扫清道路的作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在五四运动中的宣传又为五四运动指出了方向。
18、《每周评论》是怎样一份刊物?它在五四运动中的功绩是什么?
答:《每周评论》是报导和评论事实的刊物,它的宣传内容:
1、大力宣传十月革命,反映了世界革命交潮。
2、在中国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3、揭露和攻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4、报导了劳工生活,使人们了解工人阶级生活状况。《每周评论》在宣传过程中注意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工人运动相结合和《新青年》相互补充成为五四运动时期的重要报刊之一,在五四运动的思想准备方面起了极大作用。
19、五四时期中国新闻事业有哪些重大的突破性改革?
答:1:使报刊成为百家争鸣的园地。
2、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得到了广泛运用。
3、副刊有了很大?、中国记者走向世界。
5、开始了新闻学研究。20、邹韬奋办过哪些报刊?他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答:六刊一报:《教育与职业》1922年、《生活》1926年、《大众生活》1935年、《生活星期刊》1936年、《抗战》三月刊上海、《全民抗战》三月刊重庆、《生活日报》1936年香港。邹韬奋永远地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做人民的喉舌,强烈的事业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对读者来信十分重视,总是用“全副精神”答复,他还教育编者要站得高看得远,交待要清楚,选择要精当,他在选择原稿时,一视同仁不搞照顾,对刊物的内容和格式坚持统一的观点,此外他的严肃的工作作风还表现在不许刊物上有错别字,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1、《新华日报》是怎样同国民党顽固派斗争的?
答:
1、坚持合法斗争和不合法斗争相结合。
2、有理有利有节有所为有所斥为。
3、违检混检暴检。
22、反“客里空”是怎么回事?
答:1944年延安解放日报连载了萧之翻译的苏联话剧《前线》,剧中有个特派记者叫客里空,此人捕风捉影,弄虚作假,后来这个名字就成为了新闻中虚构胡编的代名词,1947年6月15日《晋绥日报》以客里空为题,向读者作了个绍,希望每个读者都认真负责,大胆地揭发“客里空”和比客里空更坏的新闻通讯及作者,在我们新闻阵营中肃清“客里空”,《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在人民新闻事业设过程中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中国新闻事业史纲要及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这门课程讲授的是中国新闻发生发展的历史。所以要确立“史”的概念,从宏观上把握课本,掌握中国新闻史的发展线索、发展过程、衍变规律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活动。同时,要明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在新闻史上产生重大作用的人物要掌握其生平、重要的报刊活动,主要的新闻思想,并且能正确加以评价,在评价时绝不能用当今的眼光去苛求历史上的报人和报刊,要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及当时的时代趋势去分析和评价。如何来组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呢?本文试着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本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概述
第一章:邸报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京报的产生、性质与作用
第二章:《察世俗每月统计考》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万国公报》的西学介绍与变法宣传;《申报》改革及其借鉴与启示作用;如何评价在华外报
第三章:王韬和他的《循环日报》;时务文体;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新闻思想;《新民丛报》
第四章:《中国日报》;《苏报》和“苏报案”的成因、结局和意义;竖三民;《大公报》;《明报》;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第五章:横三民;黄远生;邵飘萍;五四时期新闻业务发展概况
第六章:李大钊与《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共产党》和《新青年》在建党过程中的作用;五四前,副刊的产生与发展及其主要内容
第七章:《申报》的改革;戈公振和《中国报学史》
第八章:《红星》报的性质及主要内容;邹韬奋;范长江及西北通讯
第九章:《新华日报》;国民党新闻检查;《解放日报》
第十章:反“客里空”及其现实作用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的号码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我国古代报纸最普遍的称呼邸报一词最早出现于()
A、汉
B、唐
C、宋
D、明
2、在我国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纸是()
A、《中国丛报》
B、《广州周报》
C、《广州记录报》
D、《蜜蜂华报》
3、最终发展成为英美诸国在华总的言论机关的是()
A、《上海新报》
B、《字林西报》
C、《申报》
D、《新闻报》
4、《申报》创刊于()
A、1882年4月
B、1893年2月
C、1868年9月
D、1872年4月
5、维新派最重要的机关报,也是这一时期宣传维新变法最具影响力的报刊《时务报》创刊人是()A、黄遵宪
B、梁启超
C、康有为
D、唐才常
6、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报刊政论家的是()A、康有为
B、梁启超
C、王韬
D、严复
7、《新民丛报》的宗旨是()A、“开民智”、“造新民”
B、“主持清议,开发民智”
C、“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
D、倡新学、开民智、育人才、图富强、鼓吹变法
8、辛亥革命时期出版时间最长的报刊是()A、《中国女报》
B、《中国日报》 C、《神州日报》
D、《大江报》 9、1905年11月,在东京创刊的同盟会的第一个机关报是()A、《大公报》
B、《时报》
C、《大江报》
D、《民报》
1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新闻出版的专门法规是()A、《报章应守法规》
B、《报馆暂行条规》
C、《大清报律》
D、《大清印刷物专律》
11、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A、黄远生
B、邵飘萍
C、刘少少
D、徐凌霄
12、创办并长期担任《新青年》主编的是()A、胡适
B、陈独秀
C、李大钊
D、蔡元培
13、五四时期,毛泽东办了()这一革命学生报刊
A、《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B、《新湖南》
C、《湘江评论》
D、《少年中国》
14、最早以《劳动歌》为题译载了《国际歌》歌词的是()A、《劳动界》
B、《劳动音》
C、《劳动者》
D、《劳动与妇女》
15、连续发表鲁迅的《阿Q正传》和其他作家的大量作品的是(A、《觉悟》
B、《学灯》
C、《晨报》副刊
D、《京报》副刊))
16、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于()A、1919·
4B、1918·10 C、1920·1
2D、1919·12
17、我国第一个新闻学专业刊物是()A、《东方杂志》
B、《北京大学月刊》
C、《实际应用新闻学》
D、《新闻周刊》
18、第一个中央机关报《向导》是在()创刊的A、北京
B、广州
C、上海
D、浙江
19、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工人报刊()A、《劳动周刊》
B、《工人周刊》
C、《真报》
D、《中国青年》
20、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个月报是()A、《政治周报》
B、《热血月报》
C、《中国军人》
D、《真报》
21、1926·9新征公司《大公报》继刊,由()任总编辑
A、吴鼎昌
B、胡政之
C、张友鸾
D、张季鸾
22、中国境内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创办的时间是()
A、1920
B、1922
C、192
3D、1924
23、中央广播电台1928年8月在()开始播音
A、北京
B、上海
C、南京
D、浙江
24、新华通讯社的前身是()
A、红色中华社
B、红色中华通讯社
C、中央通讯社
D、国闻通讯社
25、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机关报是()
A、《红色中华》
B、《红星报》 C、《斗争》
D、《青年实话》
26、1937年8月,邹韬奋创办了(),大力宣传全面抗战
A、《生活日报》
B、《生活》周刊
C、《抗战》三日刊
D、《全民抗战》
27《新华日报》创刊于()
A、1939
B、1941
C、1937
D、1938
28、《文汇报》的创办人是爱国人士()
A、邹韬奋
B、史量才
C、成舍我D、严宝礼29、1947·6()发表了剧本《前线》中有关“客里空”的部分情节,并借用“客里空”作为一切不真实的和弄虚作假的新闻工作作风的代名词。
A、《文萃》 B、《新民报》
C、《晋绥日报》
D、《译报》
30、1948年4月2日()接见《晋绥日报》编辑人员,并发表重要讲话
A、陈毅 B、周恩来
C、毛泽东 D、刘少奇
二、多项选择题(10%)
1、从1906年到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报刊出版法律有()A、《大清印刷物专律》
B、《报章应守规则》
C、《大清报律》
D、《大清律例》
E、《报纸条例》
2、著名报人成舍我创办的报纸有()A、《世界晚报》
B、《立报》
C、《民生报》
D、《世界日报》 E、《世界画报》
3、下列属于传教士办的报刊有()A、《遐迩贯珍》
B、《六合丛谈》
C、《中外杂志》
D、《字林西报》
E、《子子刺报》
4、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为限制新闻出版,而挑起的一系列事件有()A、羊枣事件 B、较场口事件
C、下关事件 D、新生事件
E、“诚言”事件
5、鼓吹“第三条道路”的主要报刊有()A、《观察》 B、《新路》
C、《大公报》 D、《文萃》
E、《大学评论》
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报纸由封建官报一统天下局面的终结,民间办报历史的开端。
2、历史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是创刊于1815年的()。
3、1895年11月中,强学会成立后,将《万国公报》改名为
。4、20世纪初,革命派和保皇派报刊展开了激烈的论战,论战主要在《新民丛报》和()之间展开。5、1909年至1910年两年内,()在上海相继创办了《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民国以后,被人简称为“坚三民”。
6、()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有影响的新闻通讯记者。
7、《政治周报》1925年12月5日创刊于广州,()担任首任主编。
8、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的创办人是()。
9、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第一张机关报是()。
10、上海三报于()年停刊,国民党新闻事业在大陆瓦解。
四、名词解释(15%)
1、苏报案
2、癸丑报灾
3、邵飘萍
4、四大副刊
5、时务文体
五、简答题(15%)
1、《民报》和《新民丛报》论战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2、五四时期新闻报刊业务有哪些新发展?
3、简述《红星》报的性质及主要内容。
六、论述题(20%)
1、试论近代在华外报对我国的影响?
2、反“客里空”运动及其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D3、B
4、D5、B6、C
7、A8、B9、A
10、D
11、B12、B
13、C14、C15、C
16、B17、D18、C
19、A20、B
21、D
22、B23、C24、B
25、C26、C27、D
28、D29、C3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2、ABCDE
3、ABC4、ABC
5、ABCE
三、填空题
1、小报
2、《察世俗每月统计考》
3、《中外纪闻》
4、《民报》
5、于佑任
6、黄远生
7、毛泽东
8、E·G·奥斯邦
9、《新华日报》 10、1947年
四、名词解释 1、1900年《苏报》由陈范当馆主,开始具有进步的政治倾向,爱国学社成立后,《苏报》与该社联手,这时,《苏报》成为革命组织爱国学社的言论机关。《苏报》在章士钊主持下,革命言论达到最激烈程度。引起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的惊恐与忌恨。派人包围《苏报》馆和爱国学社。后邹容被迫害致死。章太炎出狱后,东渡日本,担任同盟会的《民报》主编。2、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暗杀宋教仁。国民党系统报刊连续报道真相,声讨袁世凯。袁世凯乘机对新闻出版事业进行摧残。到1913年,辛亥革命前后发展起来的500多种报刊,只剩130种。这一年是癸丑年,故称“癸丑报灾”。
3、笔名阿平,素昧平生,浙江金华人。作为《申报》特派员,先后撰写了200多篇“北京特别通信”,1918年10月在北京创办大型日报《京报》。毕生从事新闻工作,是个全才。著有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
4、到五四时期,报纸副刊改变消闲性质,成为介绍新文艺、新知识、新思想的园地。在这方面最有影响的是“四大副刊”:北京《晨报》副刊、《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京报》副刊,《时事新报》副刊《学灯》。重视报纸副刊,是我国现代新闻史的重要特点。五四时期“四大副刊”的重大改革,为办好新式副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5、“时务文体”是一种新型的报章文体。维新运动前,报刊上流行的仍是一种八股文和桐城派古文相结合的混合文体。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利用报刊极力倡导变法,议论时政,一种新文体应运而生。由于这类政论文章多以“时务”为内容,且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所载文章为代表,故称“时务文体”。
五、简答题 1、1革命还是改良2建立民国还是实现君主立宪3要不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平均地权? 2、1白话文和新式标点得到广泛运用2副刊一改先前的消闲性质,成为介绍新文艺、新思想、新知识的园地3报刊政论的内容与形式均有发展4新闻学术研究与新闻教育被提上议事日程。
3、《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的机关报。内容十分丰富,有社论、要闻专电、消息、前线通讯、战绩、捷报和国内外时事。并设有17个专栏,图文并茂、通俗生动。被称为“战士的良友”。担负着党报和军报的双重任务。
六、论述题
(1)
1、在政治上,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为殖民主义政策作辩护。
2、在经济上,行情、船期、广告是其主要内容,一定程度上促进中华民族经济的发展。
3、在文化思想上,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有一定启蒙作用,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对封建守旧观念是一个巨大冲击。
4、在新闻观念与报刊业务方面有更直接的影响。A、报刊观念方面B、报刊内容与版式,传播机构的设置方面。C、物质技术方面
(2)
1、“客里空”是《前线》中的一位爱吹牛拍马、瞎编乱造的战地记者。1947·6·15《晋绥日报》发表剧本中相关内容,并借用“客里空”作为一切不真实的和弄虚作假的新闻工作作风的代名词。随后,解放区兴起反“客里空”运动,号召解放区报纸开展自我批评。通过反“客里空”运动,解放区报纸通讯社都认真检查工作,新闻业务有很大改进,更加重视和维护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2、当前,尤其要注重新闻的真实性,只有这样我们的宣传报道才会有力量,才能切实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有助于党和人民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我们的新闻事业才能赢得人民的尊敬和信任。
3、当前的一些新闻失实表现
第二篇:中国新闻事业史
《中国新闻事业史》
名词解释
1、黄远生--民国初年三大名记者之一,以写新闻通讯风长,曾主编过《少年中国》和《庸言》》杂志,后任上海《时事新报》和《申报》驻京特派记者,撰写大量揭露军阀政府黑暗统治的通讯,大受读者欢迎,黄远生的政治态度反对国民党,支持进步党对袁世凯抱幻想,1915年被人认作帝党刺杀于旧金山。提出新闻记者应该“四能”(能想、能听、能跑、能写)并身体力行。
2、于右任--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报刊活动家。1907年在上海创办同盟会第一家大型日报“神州日报”1909年至1910年在上海相继创办“民吁日报”、“民吁主报”。他创办的报纸在揭露贪官污吏,揭露帝国主义侵华阴谋和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3、章太炎--和国近代著名革命家思想家和报亓政治家,早年担任《时务报》、《经世报》等报刊的编辑和主笔。1903年在“苏报案”中名声大噪。1906年后主编《民报》成为“以文章排满的骁将”。晚年“既离民众,渐入颓唐”。
4、梁发--第一个参加近代化中文报刊编辑、出版工作的中国人。基督教徒宣传基督教,1815年参加了《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出版编辑工作,著有《救世撮要解略》、《劝世良言》、《圣课时》等,其中《劝世良言》对洪秀全有很大影响。
5、王韬--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参加过《六合众谈》编辑工作,1874年在香港创办了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循环日报》、撰写大量政论文章,鼓吹变法自强,主要著作有《遁叟谰言》、《弓叟园文录》、《园文录外编》等。
6、梁启超--著名的改良派政治家和报刊活动家。1895和康有为进京会试参加 了著名的“公车上书”并在北京主编了《万国公报》、《中外纪闻》1896年在上海创办了《时务报》,大力宣传维新变法,名噪一时,戊戍政变后逃亡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等报刊,鼓吹保皇立宪。
7、邹韬奋--1922年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1935年11月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1936年6月在香港创办《生活日报》,1937年8月在上海创办《抗战》三日刊,1938年7月担任《全民抗战》主编,他是一名卓越的政论家、出版家著名的新闻记者。
8、陈独秀--1903年8月参加编辑由章士钊创办的《国民明报》,1904年又和别人合办《安徽俗话报》,1914年在日本3协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后改编成《新青年》,1918年12月22日又和李大钊等合办《每周评论》,1930年又主办了托物派刊物《无产者》,后又创办了《火花》、《热潮》两个刊物。
9、范长江--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新闻事业家,1933年为此平的《晨报》、《世界日报》和天津的《益世报》撰稿,后来成为《大公报》旅行记者撰稿人,曾任《新华日报》社长总编辑,主要著作《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
10、马礼逊--第一家近代化中文报刊创办人,英国基督教(新教)派遣到中国来的第一位传教士,1815年在士米怜的协助下,在马六甲创办了《《察世俗每月统纪传》,曾担任在广州出版的英文《广州纪录报》、中国丛报》等报刊主笔,曾编有《华英字典》、《中文法程》等书,在沟通中英文化方面有一定的贡献。
11、郑贯公--清末杰出的革命报刊活动家,曾任《清议报》助理编辑,1901年终孙中山介绍任《中国日报》记者,1903年与人合创《世界公益报》于香港,后又创办了《广东日报》、《有所谓报》、表面对国家兴之采取无所谓态度,实 际采用文艺形式宣传民主革命。
12、徐宝璜--民初著名新闻系学家和教育家,1916年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兼校长室秘书,1918年开办新闻班,由徐宝璜、邵飘萍担任导师,并担任过平民大学新闻系主任,所著的《新闻学纲要》是我国最早新闻学著作之一,当时的新闻界称他为“新闻学教育第一位大师,新闻学界最初的开山祖。
13、苏报案--1903年《苏报》聘请章士钊为笔,接连发表,章太炎等人,鼓吹民主革命,抨击帝制的文章,清朝政府勾结上海租界当局查封报馆,逮捕章太炎等8人。经过租界审判,章太炎、邹容2人被判监禁,其余释放,《苏报》永远停刊。章邹2人利用法庭宣传革命思想,清政府则在这场审判中丢尽了脸,想要杀害章邹的阴谋未得逞。
14、癸丑报灾--1913年(癸丑年),袁世凯为了达到专制独裁的目的,派人刺杀宁教仁,解散国民党,镇压了国民党的“二次革命”。与此同时,袁世凯对国民党系统的报纸和其他反袁报纸进行摧残,大批报馆被查封,大批报人被杀害。到1913年底,全国报纸由年初的五百多家减少到一百三十多家,史称“癸丑报灾”。
15、早期《大公报》--1902年创办于天津,创办人英华。早期《大公报》的主要政治倾向是鼓吹保皇立宪。早期《大公报》以“敢言”报风严肃和“替劳苦大众说话”而风重于时。
16、中央通讯社--中国国民党主办的通讯社,1924年4月1日在广州创办。1927年随北代军迁往汉口。1928年迁往南京。1949年迁往台湾至今。
17、新华日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出版。同年10月25日迁往重庆。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封闭。主编潘梓年
18、四大副刊--北京的《晨报》副刊(第七版)晨报副镌。北京的《京报》副刊《京报副刊》,上海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海的《时务新报》副刊《学灯》。
19、新华通讯社--我国的国家通讯社。它的前身是红色中化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在江金创办。1937年1月25日改名为新华通讯社。1950年3月成为统一集中的国家通讯社。
20、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我国的国家广播电台。它的前身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创办。1949年12月5日,由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中央人了广播电台。
21、中央日报--中国国民党中央机关报1926年在广筹办。1927年2月至汉口发行。1928年出版上海《中央日报》,1929年出版南京《中央日报》,1949年迁台湾至今出版。
22、红色中华通讯社--中国共产党的机关通讯。1931上11月7日在江本瑞金创办。1937年1月25日改名为新华通讯社。1950年3月成为统一集中的国家通讯社。
23、万国公报--1869年9月创刊于上海,由林乐知和李提摩创办主编,主要内容原为宗教,后增加政治性内容,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教会报刊。
24、申报--1872年创刊于上海,由美查创办,创刊时聘请中国人主笔,标榜要为中国兴利除弊,对清末基层官吏有所揭露,政治上持亲英立场,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大的中文日报。
25、时务报--1896年创办人梁启超,以宣传维新思想的变法主张实现自上而 下的改革为其宗旨,是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报刊。
26、循环日报--1874年1月5日创刊于香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创办人和第一主编是我国近代著名报刊政论家王韬。
27、中国日报--1900年1月创刊于香港,是兴中会办的第一个机关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最早的报纸,也是中国最早的革命报纸,主办人陈少白。
28、民报--孙中山亲自主持创办的同盟会最重要的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为大型政论型月刊,以“三民主义”为其宣传中心,前身是留日学生创办的《二十世纪支那》,主编胡汉民、章太炎。
29、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主编陈独秀,1916年更名为《新青年》,1918年迁到北京,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合办,1919年又随陈独秀迁到上海,1920年5月改组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党的理论刊物,1922年休刊,1923年在广州复刊成为党中央理论机关报,后来又由瞿秋白主编。
30、每周评论--是陈独秀和李大钊等于1918年12月22日创刊于北京,是一份政治性很强的报刊,第25期前,由陈独秀和李大钊主编,第26期起由胡适主编,它与《新青年》相互补充成为五四运动时期重要的报刊之一。
31、向导周报--中国共产党第一中央政治机关报,1922年9月在上海创刊,1927年终刊,主编先是蔡和森,后是瞿秋白,始终把宣传党的纲领和政策放在首要地位,是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报纸。
32、政治周刊--1925年12月5日创办于广州,先后由毛泽东和沈雁冰任主编,是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办的机关报,是宣传反军阀和揭露国民党右派,团结左派 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思武器发挥了极大作用。
问答题:
1、对兴中会时期的革命报刊应如何评价?
答:有三大贡献:
1、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议论上的准备。
2、对当时盛行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作了初步批判,使一些原来支持保皇派的人转而支持革命派。
3、宣传了资产阶级的论理道德观念,批判了“三纲五常”等封建思想,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也有三个缺点:
1、缺乏统一指挥,各唱各的调。
2、过分强调了汉满民族间的矛盾,不利于民族团结。
3、宣传内容没有触及重大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的土地问题,因而脱离了劳动群众。
2、为什么说我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代?
答:
1、根据是:a、唐人孙樵的《经纬集》中有“读形杂报”的记载。b、英国伦敦图书收有我国唐代手抄报《归义军进奏院状》的实物。
2、唐代具务了产生报纸的客观条件:a、唐代的藩镇割据局面使各个地方势力迫切需要了解朝廷的动态,(唐代已经具备了发行报纸的物质条件。b、由于实行科举制度,知识分子关心仕途信息。
3、资产阶级改良派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有何贡献?
答:
1、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掀起了中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迫使光绪皇帝下诏书允许和鼓励民间办报。
2、开政治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业和报人的社会地位,以后政治家办报成了我国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
3、创造了报章新文体,影响了一代文风。
4、陈独秀在编辑新青年的过程中有何贡献?
答:
1、制定办刊的方针。
2、提出了开展思想斗争的原则。
3、组织写作者队伍。
4、既当主编又当记者,勤奋写作。
5、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是怎样发展而来的?
答:
1、1946年5月15日在邯郸创刊,当时为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
2、1948年6月15日与《晋察冀日报》合并成为《华北局机关报》。
3、1949年3月15日移至北平出版。
4、1949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改组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一直至今天。
6、瞿秋白对我国新闻事业作出哪些贡献?
答:
1、五四时期,他创办了《新社会》旬刊。
2、1920年,以特派员的身份赴苏俄采访,在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上道苏俄革命和建设的实况,并写下《俄乡纪程》、《赤都心史》等报衙文学作品。
3、1923年回国后,主编《向导》、《新青年》季刊和《前锋》月刊。
4、1925年主编《热血日报》。
5、1927年主编《布尔塞维克》周刊。
6、1931年到1932年参加并指导中国新闻学研究会的活动和中国左翼新闻记者联盟的筹备工作。
7、1932年担任中国工农通讯社的领导工作。
8、1934年担任《红色中华》报社长、编委。
7、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
1、在思想政治上肃清了五明错误思想的影响。
2、在组织上加强了党对报纸的领导,加强了报社的领导力量。
3、在办报方针上依群众路线,号召“全党办报”。
4、在作风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5、在新闻理论上,强调新闻真实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反映论。
8、廖承志对我国新闻事业作出哪些?
答:
1、1929年领导出版中国海员总会的《中国海员》合刊,创办《赤光》。2、1936年担任红中社外交编译工作。
3、1937年创办《解放》周刊,并负责编辑《斗争》杂志。
4、1941年4月在香港创办《华商报》。
5、1946年7月至1949年3月任新华社社长。
6、1947年7月在山西领导建立第三个“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7、还任过《解放日报》社长,8、1949年6月任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处长。
9、为什么说《共产党》月刊是我国的第一份无产阶级的刊物?
答:
1、这里是与改组后的《新青年》比较而言的。
2、区别在于改组后的《新青年》仍保持着过去的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合作的形式,并刊登他们的文章,以反映他们的思潮,登载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介绍苏俄革命和建设的文章还不占主要地位。
3、《共产党》周刊专门并着重宣传共产党知识布尔什维克的建党经验及列宁的有关学说。
4、编辑人员是由共产党发起组的成员担任。
10、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有哪些特点?
答:有四点:
一、他们先是披着宗教的外衣,后来又披着商业的外衣在中国办报,实际上是在为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和维护这些国家的在华利益摇旗呐喊。
二、在中国办报的外国人大多数是中国通,他们的中文都很好,有的还能讲流利的粤、闽、沪等方言,有的能翻译中国的古文和古典小说,他们对中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风土人情都非常熟悉,这些都为他们办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有些在中国办报的个国人直接参与了侵略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有的干预中国维新运动,有的出面干涉租界的诉讼等。
四、为了迎合中国人的口味,他们所办的报纸大多聘请中国人当主笔或编辑工作,按照中国读者的习惯的书册或直行排字,尽使报刊中国化,在宣传上大唱古俭经,标榜“替中国人讲话”,以搏得中国读者的好感。
11、应该怎样评价在中国办报的外国人及其所办的报刊?
答:
1、办报的外国人不都是文化特务政治间谍。
2、所办报刊也有对中国人民友好的。(所办报刊有:美国人鲍威尔父子的《密勒比评论报》、美查的《申报》等。)
3、4、所办报刊也在中国传播了知识。
4、为我国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培养了人才。
12、宋朝小报盛行的原因是什么?它的发行有何意义?
答:宋朝小报盛行的原因是:
1、封建王朝内忧外患交加,无暇顾及。
2、人民群众关心抗金斗争时局。
宋朝小报发行的意义是:
1、冲破了封建王朝垄断新闻事业的局面。
2、开始使报纸成为商品。
3、使报业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经营的事业。
13、《时报》在报刊业务上做过哪些改革?答:
1、在报纸上首创“时评”专栏。
2、首创报纸周刊。
3、编排“务求醒目”
4、首创一张报纸分为一版、二版、三版、四版两面印刷的这种形式。
14、梁启超提出的四项办报原则是什么,有无现实意义?
答:四项办报原则是:
1、宗旨定而高。他认为报纸的最高宗旨是“以国民最多数之公益为目的”。
二、思想新而正。他认为报纸宣传的思想“不可不新”。
三、材料富而当。他认为报纸应该是“全世界之知识,无一不具备”,但必须严格选报选择,使读者“阅一字得一字之益”。
四、报事确而速。他认为新闻报道必须准确、及时,应该不惜“费重资以求一新事”。
15、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短暂繁荣的原因是什么?答:
1、旧法律的废驰与新法律的保护。
2、南方各省新政权支持的原因。
3、民国以后成立的形形色色政党,一部分资本家纷纷办报来宣传自已,希图在新政权中捞到好处和借机发财。
16、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开展过哪些活动?
答:举办新闻班,聘请徐宝璜为教授主讲新闻学,聘请邵飘萍讲采访学,开始了大学新闻学教育,创办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是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研究会还创办了我国第一份新闻学研究刊物《新闻周刊》,出版了第一本新闻学著作是徐宝璜的《新闻学大意》,第一本新闻采访专著是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
17、《新青年》是怎样的一份刊物?它在五四运动中的功绩是什么?
答:
1、《新青年》分为三阶段来分析它:(1、1915年-1918年是激进的的民主主义刊物。
2、1918年-1921年是社会主义刊物。
3、从1921年-1926年是党中央理论机关刊物。)
2、它的宣传内容是:(1、提倡民主反对封建。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3、《新青年》在五四运动中的功绩是:早期地宣传提倡了科学民主是反对封建主义的前期的亲文化运动的堡垒,是急进的民主主义者的战斗堡垒,它所全力进行的反对封建主义思想斗争,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扫清道路的作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在五四运动中的宣传又为五四运动指出了方向。
18、《每周评论》是怎样一份刊物?它在五四运动中的功绩是什么?
答:《每周评论》是报导和评论事实的刊物,它的宣传内容:
1、大力宣传十月革命,反映了世界革命交潮。
2、在中国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3、揭露和攻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4、报导了劳工生活,使人们了解工人阶级生活状况。《每周评论》在宣传过程中注意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工人运动相结合和《新青年》相互补充成为五四运动时期的重要报刊之一,在五四运动的思想准备方面起了极 大作用。
19、五四时期中国新闻事业有哪些重大的突破性改革?
答:1:使报刊成为百家争鸣的园地。
2、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得到了广泛运用。
3、副刊有了很大改进出现了四大副刊:北京《晨报副刊》第七版、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时事新报》的《学灯》、《京报》副刊。
4、中国记者走向世界。
5、开始了新闻学研究。
20、邹韬奋办过哪些报刊?他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答:六刊一报:《教育与职业》1922年、《生活》1926年、《大众生活》1935年、《生活星期刊》1936年、《抗战》三月刊上海、《全民抗战》三月刊重庆、《生活日报》1936年香港。邹韬奋永远地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做人民的喉舌,强烈的事业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对读者来信十分重视,总是用“全副精神”答复,他还教育编者要站得高看得远,交待要清楚,选择要精当,他在选择原稿时,一视同仁不搞照顾,对刊物的内容和格式坚持统一的观点,此外他的严肃的工作作风还表现在不许刊物上有错别字,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1、《新华日报》是怎样同国民党顽固派斗争的?
1、坚持合法斗争和不合法斗争相结合。
2、有理有利有节有所为有所斥为。
3、违检混检暴检。
22、反“客里空”是怎么回事?
1944年延安解放日报连载了萧之翻译的苏联话剧《前线》,剧中有个特派记者叫客里空,此人捕风捉影,弄虚作假,后来这个名字就成为了新闻中虚构胡编的代名词,1947年6月15日《晋绥日报》以客里空为题,向读者作了个绍,希望每个读者都认真负责,大胆地揭发“客里空”和比客里空更坏的新闻通讯及作者,在我们新闻阵营中肃清“客里空”,《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在人民新闻事业设过程中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第三篇:《中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和问答题专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1、黄远生
民国初年三大名记者之一,以写新闻通讯风长,曾主编过《少年中国》和《庸言》》杂志,后任上海《时事新报》和《申报》驻京特派记者,撰写大量揭露军阀政府黑暗统治的通讯,大受读者欢迎,黄远生的政治态度反对国民党,支持进步党对袁世凯抱幻想,1915年被人认作帝党刺杀于旧金山。提出新闻记者应该“四能”(能想、能听、能跑、能写)并身体力行。
2、于右任
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报刊活动家。1907年在上海创办同盟会第一家大型日报“神州日报”1909年至1910年在上海相继创办“民吁日报”、“民吁主报”。他创办的报纸在揭露贪官污吏,揭露帝国主义侵华阴谋和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3、章太炎
和国近代著名革命家思想家和报亓政治家,早年担任《时务报》、《经世报》等报刊的编辑和主笔。1903年在“苏报案”中名声大噪。1906年后主编《民报》成为“以文章排满的骁将”。晚年“既离民众,渐入颓唐”。
4、梁发
第一个参加近代化中文报刊编辑、出版工作的中国人。基督教徒宣传基督教,1815年参加了《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出版编辑工作,著有《救世撮要解略》、《劝世良言》、《圣课时》等,其中《劝世良言》对洪秀全有很大影响。
5、王韬
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参加过《六HE众谈》编辑工作,1874年在香港创办了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循环日报》、撰写大量政论文章,鼓吹变法自强,主要著作有《遁叟谰言》、《弓叟园文录》、《园文录外编》等。
6、梁启超
著名的改良派政治家和报刊活动家。1895和康有为进京会试参加了著名的“公车上书”并在北京主编了《万国公报》、《中外纪闻》1896年在上海创办了《时务报》,大力宣传维新变法,名噪一时,戊戍政变后逃亡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等报刊,鼓吹保皇立宪。
7、邹韬奋
1922年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1935年11月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1936年6月在香港创办《生活日报》,1937年8月在上海创办《抗战》三日刊,1938年7月担任《全民抗战》主编,他是一名卓越的政论家、出版家著名的新闻记者。
8、陈独秀
1903年8月参加编辑由章士钊创办的《国民明报》,1904年又和别人合办《安徽俗话报》,1914年在日本3协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后改编成《新青年》,1918年12月22日又和李大钊等合办《每周评论》,1930年又主办了托物派刊物《无产者》,后又创办了《火花》、《热潮》两个刊物。
9、范长江
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和新闻事业家,1933年为此平的《晨报》、《世界日报》和天津的《益世报》撰稿,后来成为《大公报》旅行记者撰稿人,曾任《新华日报》社长总编辑,主要著作《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
10、马礼逊
第一家近代化中文报刊创办人,英国基督教(新教)派遣到中国来的第一位传教士,1815年在士米怜的协助下,在马六甲创办了《《察世俗每月统纪传》,曾担任在广州出版的英文《广州纪录报》、中国丛报》等报刊主笔,曾编有《华英字典》、《中文法程》等书,在沟通中英文化方面有一定的贡献。
11、郑贯公
清末杰出的革命报刊活动家,曾任《清议报》助理编辑,1901年终孙中山介绍任《中国日报》记者,1903年与人合创《世界公益报》于香港,后又创办了《广东日报》、《有所谓报》、表面对国家兴之采取无所谓态度,实际采用文艺形式宣传民主革命。
12、徐宝璜
民初著名新闻系学家和教育家,1916年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兼校长室秘书,1918年开办新闻班,由徐宝璜、邵飘萍担任导师,并担任过平民大学新闻系主任,所著的《新闻学纲要》是我国最早新闻学著作之一,当时的新闻界称他为“新闻学教育第一位大师,新闻学界最初的开山祖。
13、苏报案
1903年《苏报》聘请章士钊为笔,接连发表,章太炎等人,鼓吹民主革命,抨击帝制的文章,清朝政府勾结上海租界当局查封报馆,逮捕章太炎等8人。经过租界审判,章太炎、邹容2人被判监禁,其余释放,《苏报》永远停刊。章邹2人利用法庭宣传革命思想,清政府则在这场审判中丢尽了脸,想要杀害章邹的阴谋未得逞。
14、癸丑报灾
1913年(癸丑年),袁世凯为了达到专制独裁的目的,派人刺杀宁教仁,解散国民党,镇压了国民党的“二次革命”。与此同时,袁世凯对国民党系统的报纸和其他反袁报纸进行摧残,大批报馆被查封,大批报人被杀害。到1913年底,全国报纸由年初的五百多家减少到一百三十多家,史称“癸丑报灾”。
15、早期《大公报》
1902年创办于天津,创办人英华。早期《大公报》的主要政治倾向是鼓吹保皇立宪。早期《大公报》以“敢言”报风严肃和“替劳苦大众说话”而风重于时。
16、中央通讯社
中国国民党主办的通讯社,1924年4月1日在广州创办。1927年随北代军迁往汉口。1928年迁往南京。1949年迁往台湾至今。
17、新华日报
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出版。同年10月25日迁往重庆。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封闭。主编潘梓年。
18、四大副刊
北京的《晨报》副刊(第七版)晨报副镌。北京的《京报》副刊《京报副刊》,上海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海的《时务新报》副刊《学灯》。
19、新华通讯社
我国的国家通讯社。它的前身是红色中化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在江金创办。1937年1月25日改名为新华通讯社。1950年3月成为统一集中的国家通讯社。20、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我国的国家广播电台。它的前身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年12月30日在延安创办。1949年12月5日,由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改名为中央人了广播电台。
21、中央日报
中国国民党中央机关报1926年在广筹办。1927年2月至汉口发行。1928年出版上海《中央日报》,1929年出版南京《中央日报》,1949年迁台湾至今出版。
22、红色中华通讯社
中国共产党的机关通讯。1931上11月7日在江本瑞金创办。1937年1月25日改名为新华通讯社。1950年3月成为统一集中的国家通讯社。
23、万国公报 1869年9月创刊于上海,由林乐知和李提摩创办主编,主要内容原为宗教,后增加政治性内容,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教会报刊。
24、申报
1872年创刊于上海,由美查创办,创刊时聘请中国人主笔,标榜要为中国兴利除弊,对清末基层官吏有所揭露,政治上持亲英立场,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大的中文日报。
25、时务报
1896年创办人梁启超,以宣传维新思想的变法主张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为其宗旨,是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报刊。
26、循环日报
1874年1月5日创刊于香港,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创办人和第一主编是我国近代著名报刊政论家王韬。
27、中国日报
1900年1月创刊于香港,是兴中会办的第一个机关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最早的报纸,也是中国最早的革命报纸,主办人陈少白。
28、民报
孙中山亲自主持创办的同盟会最重要的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创刊于东京,为大型政论型月刊,以“三民主义”为其宣传中心,前身是留日学生创办的《二十世纪支那》,主编胡汉民、章太炎。
29、新青年
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主编陈独秀,1916年更名为《新青年》,1918年迁到北京,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合办,1919年又随陈独秀迁到上海,1920年5月改组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成为党的理论刊物,1922年休刊,1923年在广州复刊成为党中央理论机关报,后来又由瞿秋白主编。30、每周评论
是陈独秀和李大钊等于1918年12月22日创刊于北京,是一份政治性很强的报刊,第25期前,由陈独秀和李大钊主编,第26期起由胡适主编,它与《新青年》相互补充成为五四运动时期重要的报刊之一。
31、向导周报
中国共产党第一中央政治机关报,1922年9月在上海创刊,1927年终刊,主编先是蔡和森,后是瞿秋白,始终把宣传党的纲领和政策放在首要地位,是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报纸。
32、政治周刊
1925年12月5日创办于广州,先后由毛泽东和沈雁冰任主编,是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办的机关报,是宣传反军阀和揭露国民党右派,团结左派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思武器发挥了极大作用。
问答题:
1、对兴中会时期的革命报刊应如何评价?
答:有三大贡献:
1、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议论上的准备。
2、对当时盛行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作了初步批判,使一些原来支持保皇派的人转而支持革命派。
3、宣传了资产阶级的论理道德观念,批判了“三纲五常”等封建思想,促进人们的思想解放。也有三个缺点:
1、缺乏统一指挥,各唱各的调。
2、过分强调了汉满民族间的矛盾,不利于民族团结。
3、宣传内容没有触及重大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的土地问题,因而脱离了劳动群众。
2、为什么说我国古代报纸产生于唐代?
答:
1、根据是:A、唐人孙樵的《经纬集》中有“读形杂报”的记载。B、英国伦敦图书收有我国唐代手抄报《归义军进奏院状》的实物。
2、唐代具务了产生报纸的客观条件:A、唐代的藩镇割据局面使各个地方势力迫切需要了解朝廷的动态,(唐代已经具备了发行报纸的物质条件。B、由于实行科举制度,知识分子关心仕途信息。
3、资产阶级改良派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有何贡献?
答:
1、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掀起了中国人办报的第一次高潮,迫使光绪皇帝下诏书允许和鼓励民间办报。
2、开政治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业和报人的社会地位,以后政治家办报成了我国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
3、创造了报章新文体,影响了一代文风。
4、陈独秀在编辑新青年的过程中有何贡献?
答:
1、制定办刊的方针。
2、提出了开展思想斗争的原则。
3、组织写作者队伍。
4、既当主编又当记者,勤奋写作。
5、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是怎样发展而来的?
答:
1、1946年5月15日在邯郸创刊,当时为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
2、1948年6月15日与《晋察冀日报》合并成为《华北局机关报》。
3、1949年3月15日移至北平出版。
4、1949年8月,中共中央决定改组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一直至今天。
6、瞿秋白对我国新闻事业作出哪些贡献?
答:
1、五四时期,他创办了《新社会》旬刊。
2、1920年,以特派员的身份赴苏俄采访,在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上道苏俄革命和建设的实况,并写下《俄乡纪程》、《赤都心史》等报衙文学作品。
3、1923年回国后,主编《向导》、《新青年》季刊和《前锋》月刊。
4、1925年主编《热血日报》。
5、1927年主编《布尔塞维克》周刊。
6、1931年到1932年参加并指导中国新闻学研究会的活动和中国左翼新闻记者联盟的筹备工作。
7、1932年担任中国工农通讯社的领导工作。
8、1934年担任《红色中华》报社长、编委。
7、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取得了哪些成就?
答:
1、在思想政治上肃清了五明错误思想的影响。
2、在组织上加强了党对报纸的领导,加强了报社的领导力量。
3、在办报方针上依群众路线,号召“全党办报”。
4、在作风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5、在新闻理论上,强调新闻真实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反映论。
8、廖承志对我国新闻事业作出哪些?
答:
1、1929年领导出版中国海员总会的《中国海员》合刊,创办《赤光》。
2、1936年担任红中社外交编译工作。
3、1937年创办《解放》周刊,并负责编辑《斗争》杂志。
4、1941年4月在香港创办《华商报》。
5、1946年7月至1949年3月任新华社社长。
6、1947年7月在山西领导建立第三个“陕北新华广播电台”。
7、还任过《解放日报》社长,8、1949年6月任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处长。
9、为什么说《共党》月刊是我国的第一份无产阶级的刊物?
答:
1、这里是与改组后的《新青年》比较而言的。
2、区别在于改组后的《新青年》仍保持着过去的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合作的形式,并刊登他们的文章,以反映他们的思潮,登载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介绍苏俄革命和建设的文章还不占主要地位。
3、《共党》周刊专门并着重宣传共党知识布尔什维克的建党经验及列宁的有关学说。
4、编辑人员是由共党发起组的成员担任。
10、外国人在中国的办报活动有哪些特点?
答:有四点:
一、他们先是披着宗教的外衣,后来又披着商业的外衣在中国办报,实际上是在为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和维护这些国家的在华利益摇旗呐喊。
二、在中国办报的外国人大多数是中国通,他们的中文都很好,有的还能讲流利的奥、闽、沪等方言,有的能翻译中国的古文和古典小说,他们对中国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风土人情都非常熟悉,这些都为他们办报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有些在中国办报的个国人直接参与了侵略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有的干预中国维新运动,有的出面干涉租界的诉讼等。
四、为了迎合中国人的口味,他们所办的报纸大多聘请中国人当主笔或编辑工作,按照中国读者的习惯的书册或直行排字,尽使报刊中国化,在宣传上大唱古俭经,标榜“替中国人讲话”,以搏得中国读者的好感。
11、应该怎样评价在中国办报的外国人及其所办的报刊?
答:
1、办报的外国人不都是文化特务政治间谍。
2、所办报刊也有对中国人民友好的。(所办报刊有:美国人鲍威尔父子的《密勒比评论报》、美查的《申报》等。)
3、4、所办报刊也在中国传播了知识。
4、为我国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培养了人才。
12、宋朝小报盛行的原因是什么?它的发行有何意义?
答:宋朝小报盛行的原因是:
1、封建王朝内忧外患交加,无暇顾及。
2、人民群众关心抗金斗争时局。宋朝小报发行的意义是:
1、冲破了封建王朝垄断新闻事业的局面。
2、开始使报纸成为商品。
3、使报业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经营的事业。
13、《时报》在报刊业务上做过哪些改革?
答:
1、在报纸上首创“时评”专栏。
2、首创报纸周刊。
3、编排“务求醒目”
4、首创一张报纸分为一版、二版、三版、四版两面印刷的这种形式。
14、梁启超提出的四项办报原则是什么,有无现实意义?
答:四项办报原则是:
1、宗旨定而高。他认为报纸的最高宗旨是“以国民最多数之公益为目的”。
二、思想新而正。他认为报纸宣传的思想“不可不新”。
三、材料富而当。他认为报纸应该是“全世界之知识,无一不具备”,但必须严格选报选择,使读者“阅一字得一字之益”。
四、报事确而速。他认为新闻报道必须准确、及时,应该不惜“费重资以求一新事”。
15、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短暂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答:
1、旧法律的废驰与新法律的保护。
2、南方各省新政权支持的原因。
3、民国以后成立的形形色色政党,一部分资本家纷纷办报来宣传自已,希图在新政权中捞到好处和借机发财。
16、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开展过哪些活动?
答:举办新闻班,聘请徐宝璜为教授主讲新闻学,聘请邵飘萍讲采访学,开始了大学新闻学教育,创办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是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研究会还创办了我国第一份新闻学研究刊物《新闻周刊》,出版了第一本新闻学著作是徐宝璜的《新闻学大意》,第一本新闻采访专著是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
17、《新青年》是怎样的一份刊物?它在五四运动中的功绩是什么?
答:
1、《新青年》分为三人阶段来分析它:(1、1915年-1918年是急进的民主主义刊物。
2、1918年-1921年是社会主义刊物。
3、从1921年-1926年是党中央理论机关刊物。)
2、它的宣传内容是:(1、提倡民主反对封建。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3、《新青年》在五四运动中的功绩是:早期地宣传提倡了科学民主是反对封建主义的前期的亲文化运动的堡垒,是急进的民主主义者的战斗堡垒,它所全力进行的反对封建主义思想斗争,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扫清道路的作用,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在五四运动中的宣传又为五四运动指出了方向。
18、《每周评论》是怎样一份刊物?它在五四运动中的功绩是什么?
答:《每周评论》是报导和评论事实的刊物,它的宣传内容:
1、大力宣传十月革命,反映了世界革命交潮。
2、在中国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3、揭露和攻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4、报导了劳工生活,使人们了解工人阶级生活状况。《每周评论》在宣传过程中注意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和工人运动相结合和《新青年》相互补充成为五四运动时期的重要报刊之一,在五四运动的思想准备方面起了极大作用。
19、五四时期中国新闻事业有哪些重大的突破性改革?
答:1:使报刊成为百家争鸣的园地。
2、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得到了广泛运用。
3、副刊有了很大改进出现了四大副刊:北京《晨报副刊》第七版、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时事新报》的《学灯》、《京报》副刊。
4、中国记者走向世界。
5、开始了新闻学研究。20、邹韬奋办过哪些报刊?他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答:六刊一报:《教育与职业》1922年、《生活》1926年、《大众生活》1935年、《生活星期刊》1936年、《抗战》三月刊上海、《全民抗战》三月刊重庆、《生活日报》1936年香港。邹韬奋永远地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做人民的喉舌,强烈的事业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他对读者来信十分重视,总是用“全副精神”答复,他还教育编者要站得高看得远,交待要清楚,选择要精当,他在选择原稿时,一视同仁不搞照顾,对刊物的内容和格式坚持统一的观点,此外他的严肃的工作作风还表现在不许刊物上有错别字,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1、《新华日报》是怎样同国民党顽固派斗争的?
答:
1、坚持合法斗争和不合法斗争相结合。
2、有理有利有节有所为有所斥为。
3、违检混检暴检。
22、反“客里空”是怎么回事?
答:1944年延安解放日报连载了萧之翻译的苏联话剧《前线》,剧中有个特派记者叫客里空,此人捕风捉影,弄虚作假,后来这个名字就成为了新闻中虚构胡编的代名词,1947年6月15日《晋绥日报》以客里空为题,向读者作了个绍,希望每个读者都认真负责,大胆地揭发“客里空”和比客里空更坏的新闻通讯及作者,在我们新闻阵营中肃清“客里空”,《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在人民新闻事业设过程中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第四篇: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
中国新闻事业史复习资料
1、封建官报出现的时间:唐朝
2、明代邸报资料提供者:通政司、六科 3、1860年以前香港哪三家报刊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国之友》、《香港记录报》、《德臣报》
4、王韬办报情况: 1874年年2月4日,《循环日报》创刊,第一家政论报纸
王韬对办刊工作的主要贡献:①鼓吹国人办报;②重视报刊政论;③致力于革新文风(报章体)
循环日报:第一版为行情版;第二版为新闻与评论版;第三版为船运消息与广告版(第二版的文字未刊完转至第三版);第四版为广告启事版
5、第一份中文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6、真正对中国近代产生影响的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
7、五四时期由学生主编的刊物:《湘江评论》毛泽东;《天津学生联合报》周恩来(本栏不确定,但这个时期比较出名的革命报刊就是这些了)
8、于右任的“竖三民”:《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 9、1928年后《大公报》的报道方针:爱国、拥蒋、反共
10、国名党创办的三大新闻:中央通讯社、《中央日报》、中央广播电台(P172)
11、新青年的改组:一是组织领导的改组;二是编排形式的改组;三是宣传内容的改组 改组后:①仍然保持原来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面貌,与在北京的编者作者保持联系,照旧采用他们的来稿;②想广大读者进行了彻底的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启蒙教育,激励、团结新一代人走向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12、1931年后在瑞金创办的通讯社:红色中华通讯社
13、抗战时期的“八匹骡子办报”:即游击办报; 缘由:《晋察冀日报》,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的机关报。社长、总编辑是邓拓。(邓拓带领报社的同志们把笨重的印刷机改成木制的轻便印刷机。敌人来了,全部印刷器材用八匹骡子驮上就走,隐蔽下来,装好就出报),这就是著名的 “八匹骡子办报”。
14、《解放日报》的创刊:1941年5月16日在延安创刊;是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第一张大型日报,也是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报纸。
15、《解放日报》在延安整风运动中的改革: 改革过程:
A.版面顺序进行调整:
第一版反映抗日根据地的要闻;第二版是陕甘宁边区和国内消息版;第三版是国际版,第四版是副刊和各种专论。新闻报道的内容由刊载国际新闻为主,改为以报道抗日民主根据地新闻为主。
B.社论改革:结合实际;
C.新闻报道改革:以我为主;副刊改革:文艺——综合;
D.各栏目改革:①在思想政治上肃清了五明错误思想的影响。②在组织上加强了党对报纸的领导,加强了报社的领导力量。③在办报方针上依群众路线,号召“全党办报”。
④在作风上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⑤在新闻理论上,强调新闻真实性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反映论。《解放日报》面貌改变的具体表现: 第一,增强了党性。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②宣传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在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③加强党的领导,实行全当办报,在组织上与当保持一致。第二,增强了群众性。①宣传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批判“无冕之王”的思想;②反映群众生活,报道劳动模范先进事迹;③加强通讯员工作,依靠群众办报。第三,增强了战斗性。第四,改进了文风。第五促进了新闻理论的建设与发展。①新闻的实质和本源;②党报、党的新闻工作者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③报纸是人民的教科书、党的教科书;④确立全党办报的方针;⑤发扬党报的优良作风。
【在改版之后,其他改革成效显著:①重视报道党的中心工作,集中宣传了整风运动;②正确宣传并推动了大生产运动;③成功反击了第三次反共高潮;④有效地带动了其他报纸的改革,如国统区的《解放日报》等。】 【改革意义:这次改革,一方面引导延安及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走上成熟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丰富和发展了我国无产阶级的新闻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全党办报”思想的确立。】
16、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区报业发展令人瞩目的现象: A.人民新闻事业的再发展(1947.7-1949)
B.城市办报方针的制定与实施(1948下半年)C.加强学习,改进报道
D.清理接管旧有的新闻事业,并区别对待 17、1947年中共宣传的机构:新华社 18、1947年3月新华社的任务:
1947年3月党中央机关撤离延安,新华社留小部分人员组成工作队,跟随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转战陕北;大部分人员转移到河北省涉县坚持工作。此时《解放日报》停刊,新华社担负着中共中央机关报、通讯社和广播电台的任务,成为党中央指导全国革命斗争的重要舆论工具。19、1947年文萃周刊三烈士: 陈子涛(1920-1948)、吴承德(1920~1949)、骆何民(1914~1948)20、抗美援朝中哪两种体裁广泛运用:战地通讯、报告文学
21、建国后新闻事业的特点:
⑴、共产党的新闻机构与非共产党的新闻机构并存,公营新闻机构与私营新闻机构并存,反映了当时新民主主义的社会性质。
⑵、建成一个以《人民日报》为中心、以党报为主体的公营报刊网,是当时党和政府一项重要的历史使命。
22、“邮发合一”什么时候形成的:
1949年1月全国报纸经理会议决定的报纸发行方针,报纸发行主要委托给邮局办理,通过全国邮局扩大发行范围。
23、定本制度:
公元999年,为控制新闻发布,根据进奏官们采录来的各种发布材料,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们审查通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这是我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度。
24、时务文体(报章体)特点:平易畅达、语言丰富呀、笔调自由、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
25、苏报案简介:清政府为镇压资产阶级思潮而罗织的文字狱,是辛亥革命前的著名反清政治案件。1903年,邹容、章太炎分别写出轰动全国的《革命军》和《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苏报》连续发表《读〈革命军〉》、《序〈革命军〉》、《介绍〈革命军〉》等文章,大骂皇帝和清政府,高呼革命为神圣“宝物”,要求建立资产阶级“中华共和国”,推荐《革命军》为国民必读的第一教科书。同时报道各地学生的爱国运动。为此清政府照会上海租界当局,以“劝动天下造反”、“大逆不道”罪名将章太炎等逮捕。邹容激于义愤,自动投案。
26、大江报案简介:1911年7月17日该报发表何海鸣时评《亡中国者和平也》,7月26日又发表黄侃署名“奇谈”评论《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这两篇文章中指出:中国社会已病入膏肓,必须有极大极烈之改革才能救中国,认为只有“大乱”(即革命)才是拯救中国的唯一途径。湖广总督瑞徵阅后大怒,查封《大江报》馆,逮捕詹大悲,何海鸣投案。之后汉口各革命团体和报界公会集体抗议,谴责湖广总督摧残言论的暴行,新军士兵至报馆声援。湖广总督瑞徵慑于民愤,从轻判处詹、何二人18个月徒刑。
27、癸丑报案:1913年(癸丑年),袁世凯为了达到专制独裁的目的,派人刺杀宁教仁,解散国民党,镇压了国民党的“二次革命”。与此同时,袁世凯对国民党系统的报纸和其他反袁报纸进行摧残,大批报馆被查封,大批报人被杀害。到1913年底,全国报纸由年初的五百多家减少到一百三十多家,史称“癸丑报案”。
28、第三条道路:(消极)既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又反对共产党的人民政权,试图在中国实现英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是一条代表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利益的道路。
29、第二条战线:(积极)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广大爱国学生工人、市民及其他阶层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蒋介石政权的内战独裁、卖国政策的爱国民主运动,相对于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反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斗争战线。30、“诚言”事件
对日益高涨的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帝国主义及其军阀政府不仅使用暴力镇压,而且利用新闻工具进行造谣欺骗,挑拨离间。五卅运动开始后,外国通讯社和报纸歪曲事实真相,破坏五卅运动。然而,直到7月初,五卅运动都未能平息。于是他们一面收买无耻文人,为帝国主义辩护,一面由上海工部局出面,于6月27日成立了出版处,出版了一种名叫《诚言》的类似传单的宣传品。
《诚言》形式暧昧,态度明朗;没有固定篇幅,无出版机关名称,却编号出版,出版者将他到处散发、张贴、专行挑拨、造谣之能事,力图离间参加运动的各阶级的关系。然而,《申报》和《新闻报》竟在广告栏将《诚言》用大字刊登出来。《诚言》以及《申报》、《新闻报》的行径激起了群众的义愤,许多群众将“诚言”涂改成“谣言”,以示轻蔑和抗议;许多报刊纷纷撰文斥责申新二报。
在强大的压力下,申新二报不得不以接受罚款、登报向读者道歉、引发辟谣的传单来表示认错。斗争的胜利,标志着帝国主义欺骗宣传的彻底破产。此次事件,被称为“诚言”事件。
31、新华日报和群众周刊创办的意义:
它们的创刊是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新闻事业发展中最重要的事件,意义重大,它们直接向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群众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张;向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声讨了反共、反人民、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言行并进行了斗争;旗帜鲜明地支持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不断地向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宣传人民军队的丰功伟绩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情况。
32、《.新华日报》在抗日时期的斗争做法和经验、意义: 做法和经验:
⑴给国民党算账(写社论、短评、消息和杂感来评论国民党统治区的言论环境)⑵善于利用矛盾
⑶重大问题上坚持原则,斗争到底 ⑷开拓销路 ⑸扩展消息来源 意义:
⑴有党的坚强领导,有一支团结战斗的革命队伍 ⑵做好统战工作,大搞企业式的经营 ⑵高度的原则性和必要的灵活性相结合 ⑷内容丰富,精心编排
33、孤岛时期抗日报刊的战斗作用:
上海“孤岛”:1937年11月12日至1942年12月8日之间的上海租界地区。这一时期,中外各种政治势力,无不利用“孤岛”的特殊环境,在“孤岛”创办报刊等各类新闻媒体,开展舆论宣传活动,其中中国共产党以及其他爱国政治力量与爱国人士主办的抗日报刊,始终是“孤岛”报业发展的主流,在特殊的环境中发挥了特殊的抗日宣传作用。其中最有影响的是《译报》、《每日译报》、《导报》、《文汇报》。
34、邹韬奋的办报思想和经验: ⑴、以大众进步和民族解放为目的; ⑵、主张办报要有个性; ⑶、适合大众的文风; ①“促膝谈锋”;②“明显畅快”; ⑷、新闻工作者的道德修养
①言论上的独立精神;②工作上的敬业精神;③读者至上的读者精神 ⑸、重视报刊的经营管理
①处理好“事业性”和“商业性”的关系;②处理好广告和新闻的关系;③实行“集体的管理”和“明主的纪律”;④“搞好管理,精打细算,自力更生,永远节约”;⑤为公择人。
35、人民日报工作的改革和收获: 改革:
A.扩大报道范围 B.开展自由讨论 C.改进文风
D.发扬全党办报的传统
E.编辑部全体成员开展报纸工作讨论 F.广泛征求读者的批评和意见
G.研究和借鉴国外报纸的有益经验,创办了文艺性综合副刊 收获:
①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新闻观念得到了更新和解放,冲破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破除了盲目迷信,认识到对于新闻工作经验要有分析加以借鉴,对于国内外资产阶级的办报经验,不能简单地一概否定,可以批判地接受其中对我们有用的成分; ②广大新闻工作者明确了要办好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总结继承中国传播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与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使新闻传播事业的社会主义内容与中华民族形式相结合; ③这次改革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支持。
36、新中国成立初期报道的内容和特点: 内容:1)紧密配合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
2)突出报道国家重点建设的成就,展示国家经济建设日新月异的全貌。
3)让人民群众充当宣传报道的主角,突出宣传人民群众中的先进人物和事迹。
37、反客里空运动的意义:
反客里空运动是通过批评与被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的,同时发动群众揭发,把新闻工作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充分体现党报的群众路线和对于革命事业、人民利益负责任的精神。它还改进了新闻工作者的思想作风和新闻业务工作,报纸更加注重编者按的使用,注意报纸的通俗化,从路线上确立维护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38、练笔运动:1951年2月新华社开展了练笔运动,颁布《开展练笔运动的决定》,成立练笔运动委员会。旨在消灭稿件中事实错误、文法错误与文字冗长的现象。练笔运动进行了三个月,对提高记者的写作能力、减少错误起了很大的作用。
39、北大新闻研究会:
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正式成立。校长蔡元培为该会拟定了简章,规定其宗旨是“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新闻的范围、选题、采访、编辑、通讯方法以及报社和通讯社的组织等。会长由蔡元培担任,由留美归国的徐宝璜教授和著名记者邵飘萍任导师。徐、邵等利用星期日上午给会员讲课,传授新闻学知识。该会还出版了《新闻周刊》,这是当时中国唯一传播新闻学知识的报纸,也是中国最早采用横排式的报纸。
40、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思想:
一、公开承认革命报刊的党派性
二、明确提出为革命办报的主张
三、认为报纸是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
四、认为报纸和记者是国民和舆论的代表
五、重视报纸和舆论的关系(报刊的监督功能)
六、记者应拥有新闻敏感,应先知先觉
41、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的讲话:
①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作用与任务,毛泽东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
②关于办报的路线与方针,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报纸也要先靠大家来办,靠 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 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 少数人关起门来办。”
③关于无产阶级党报的风格,毛泽东指出:“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行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的,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
④关于党报工作者的学习与修养问题,毛泽东认为:“报纸工作人员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
第五篇:中国新闻事业史 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露布:起始于汉魏,是一种在帛制的旗子上书写文字,通报四方的传播媒体,内容主要是传递军事捷报。公开性,时效性强,传播面广,是报纸诞生前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传播媒体之一。
2.定本制度:是我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有文献可查的新闻检查制度。定本是经枢密院审查通过的样本,定本制度的主要内容是进奏院必须将邸报样本送交枢密院审查,发布的邸报必须以定本为主,不得擅自增减。
3.京报:
1.概况:明朝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编选和翻印部分邸报稿件,公开出售,这类报纸通称京报。因为报纸的出版地为京城。报纸也是由京城向外发售故称京报。
2.特点
1)有固定的报名,刊期和形式。
2)有一个专门从事编印和发行的机构“报房”。其包含五个环节探报,抄报,编报,印报,送报。
3)一般来说没有自己采访的稿件。
4)公开向社会发售,是一种商品,读者以官僚和知识分子阶层为主,也有少量市井。
3.备注:京报传抄稿案是中国第一个报案。
4.香港四大英文报刊:德臣报
子子剌报
士蔑西
南华早报
5.时务文体:维新报刊理论家在实践创办的一种新颖的报刊政治文体,这正文体的代表作是时务报上梁启超等人的论说,因刊载在时务报上,谈论的又是时务,所以称为时务文体。
6.竖三民:
它们以为民请命为宗旨,宣传革命,言辞激烈,这三份前赴后继的报纸都以“民”字打头,又一脉相承故称“竖三民”。主要包括于右任创办的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
7.癸丑报灾:1.性质:是1913年间以袁世凯为首的耳朵北洋军阀迫害记者,查封报纸的事件。
2.过程:袁世凯派人在上海暗杀了宋教仁,引起国民党的愤慨,于是发生了讨袁的二次革命,袁在镇压二次革命的同时下令解散国民党,并查封来许多国民党系统的报纸,以及一些反对专制主义的报纸,同时逮捕了一批新闻记者。据统计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仅剩13家,比前一年减少3/4.由于旧历1913年是癸丑年,故这一年报界遭受的摧残称为“癸丑报灾”
8.四大副刊:
是五四时期四家著名报纸副刊的合称:1.晨报副刊。2.京报副刊。3.民国日报“觉悟”副刊。4.时事新报“学灯”副刊。它们一改以前消闲为主的风格,转而为知识分子宣传民主科学,培植新文化,传播新思潮。
(后有不全)
9.四不方针:新记公司大公报的办报方针:1.不党:不代表任何党派。
2.不卖:不以言论做交易。
3.不私:不谋私利,要使报纸成为公正喉舌。
4.不盲:不盲从,不盲信,不盲动,不盲争。10.红中社:…..(红色中华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成立于江西瑞金,肩负着出版报纸和开展通讯社业务的双重任务,自开办之日起以CSR的呼号向外播发中英两种文字的电讯。1934年红军开始长征时停止对外播发新闻。红军抵达陕北后恢复发稿工作。1937年改名为新华社,第一任社长是周以栗。
11.中央社:国民党中央主办的中央新闻通讯机构。1924年4月1日创办于广州。1932年国 民党中央对中央社进行改组。宣称迁出中央党部对外独立经营,同时社内装置当时最先进的收报机和发报机,向全国各地播发新闻,此后也是当时亚洲地区发射功率最大的广播电台。
12.史量才惨案:九一八事变后,申报总经理史量才倾向进步,领导申报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大胆攻击蒋介石“剿共政策”和不抵抗政策,遭到国民党的嫉恨。蒋介石先是采用收买和高压政策,后又暗中布置对史量才下毒手。1934年11月13号史量才在从杭州回上海途中在浙江海宁县被国民党特务枪杀。
二,人物简介
1.黄远生:1)评价:民初著名记者,被称为“报界之奇才”。
2)经历:1.1904,年进士后留学日本中央大学学法律。
2.1909年,学成回国,被清政府任命为邮船部员外郎。
3.辛亥革命后专心从事新闻工作,先后主编过“少年中国”,“庸言”,担任过上海“申报”,“时报”驻京特派记者。
4.在短短四五年记者生涯中,以深厚的中西学问基础,超人的社会
活动能力以及卓越的采访写作技巧,称为民初新闻记者中的佼佼者。
5.他曾以“四能”(能想,能听,能写,能奔走)蜚声于时。
6.袁世凯称帝时约请黄远生为“亚细亚日报“上海总撰述,黄远生
辞不就职,并在上海各报刊出“黄远生反对帝制辞去袁系报纸聘约启事”。
7.1915年9月远走美国,同年12月在旧金山被爱国华侨误认为帝
制派被刺死。
3)贡献:黄远生是我国新闻通讯文体的开拓者,他为申报所写的“北京通
讯”流传一时。
2.邵飘萍:1)评价:著名报人,记者,新闻学者,被誉为“新闻界的全才”。著有“新闻
学总论”“实际应用新闻学”
2).经历:1.1909年毕业于浙江高等学堂,毕业后一边教书,一边为上海各报
写稿。
2.1912年受杭辛斋的邀请去杭州任“汉民报”主笔,开始职业报人
生涯。
3.1913年底,东渡日本留学。居日期间,创办东京通讯社,向国内
各报发稿。
4.1916年回国,在申报,时报等报担任主笔,袁世凯死后被申报聘
为驻京特派记者。撰写“北京特别通讯”成为民国初年有口皆碑的著名记者。
5.1916年8月在北京创办新闻编印社。
6.1918年10月,创办来他一生最重要的报纸“京报”,以宣告十月
革命,社会主义著称于时。
7.后因在报上揭露段政府弊端被通缉,再次逃往日本。曾任“朝日
新闻”的记者。
8.1920年回国,1926年4月26日被奉系军阀以“宣传赤化”的罪
名枪杀于北京天桥。
3.梁启超:1)评价:改良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奠基人,也是中国报刊
政论时议的杰出代表。
2)经历:1.1895年随康有为至北京,参与公车上书,协助康有为在北京创办
“中外纪闻”称为主编和重要撰稿人。
2.1896年赴上海任“时务报”总撰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理论,同
时对报纸的政论文体进行了改革,创造了影响一代文风的时务文体而名噪一时。
3.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先后创办,主编“清议报”“新民丛
报”“新小说”宣传郡主立宪。
4.在所创报刊中,首倡时事短评,第一次提出党报的观念,并积极
改革副刊,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称为“天纵之文豪,舆论之骄子”。
5.从1905年8月开始,以“新民丛报”为阵地与“民报”进行论战。
6.1907年在东京组织“正闻社”创办“政党”“国风报”继续鼓吹君
主立宪。
7.辛亥革命后组织进一步的拥护袁世凯。1915年后在讨袁的“护国运
动”中成为幕后主使。
8.晚年在清华大学做教授,称为著名国学大师。1921年病逝于清华园。
著有“冷冰室全集”。
4.章太炎:1)评价: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民主革命家,中国报刊政论时代的杰出代表之一。
2)经历:1.1895年加入强学会,1897年任“时务报”的撰述,宣传改良思想。
2.戊戌变法后逃往台湾,任“台北日报”记者。
3.1899年回上海,主编“亚东时报”。
4.1903年,在轰动一时的“苏报案”中被捕入狱,称为举国闻名的革命志士。
5.1906年出狱后,被同盟会接到东京,任“民报”主编,参与了与
改良派的论战,并为民报撰写来大量论说,是“民报”最著名的政论家和宣传家。
6.辛亥革命后,在上海创办“大共和日报”作为中华民国联合会的喉舌。
7.民国后,参与政治活动,是统一党的总裁,从出任袁世凯的总政
府顾问到转而反袁。
8.晚年政治上转入颓唐,潜心研究学术,称为著名国学大师。
9.1936.6在苏州病逝,著有“章氏丛书。
10.备注:“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战斗的文章乃是先生一生最大
最久的业绩”
…“考其生平,以勋章作为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无第二人,七次被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世的楷模”。
5.邹韬奋:1)评价:伟大的新闻出版事业家,杰出的报刊理论家。
2)经历:
1.1926年,主编生活周报,开始其报人生涯。
2.1933年初,参加中国保障同盟。
3.1933年7月,被迫流亡国外,为生活周刊撰写来大量通讯后编成“萍踪寄语”和“萍踪忆语”。
4.1935年回国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先后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在香港创办生活日报并担任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领导工作。
5.1936年11月在七君子事件中被捕入狱,在狱中坚持用笔战斗,写了“经历”“读书偶译”等著作
6.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获释,先后在上海,武汉,重庆主编“抗战”“全民抗战”等刊物。
7.1941年皖南事变后出走香港,在香港出版“大众生活周刊”。
8.1942年曾赴苏北解放区考察。
9.1944年在上海病逝,同年9月被追认为中共党员。
10.邹韬奋新闻思想核心是永远立于大众立场和真诚的为人民服务。
6.范长江:1)评价:著名新闻记者,杰出的报刊活动家。
2)经历:
1.1932年考入北京大学,开始为晨报,世界日报等报写稿。
2.1934年进天津大公报当记者。
3.1935年7月,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的身份开始西北采写的历程,陆续在大公报发表来许多旅行见闻,后编成“中国的西北角”一书出版。
4.1936年8月深入内蒙古西部,以大公报战地记者身份在抗日前线采写了许多通讯。
5.1936年12月,奔赴先采访,第一次想全国报道了西安事变的真相,以及中共的方针政策,受到全国的瞩目,他是第一个从白区进入延安的新闻记者。这次西北采访出版来通讯集“塞上行”。
6.1938年发起创办“中国青年记者协会”,同年10月脱离大公报,赴桂林创办国防新闻社。
7.1941年在香港与邹韬奋等人创办华商报。
8.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南京仪表团发言人,新华社总编辑。
9.1949年以后,任解放日报社长,人民日报社长,新闻总署副社长。
10.1970年10月23,在河南确山县病死。
三,重要报纸
1.察世俗每月统计传:1)基本情况:中国近代第一份报纸,1815年8月5日。马礼逊,马六甲,未怜。
2)宣传内容:宗教,宣传伦理道德,科学知识。
3)宗旨:以阐发基督教教义为根本要务。
4)特色:1.为求方便读者阅读。
2.研究中国读者的性格和习惯。
3.篇幅短小,通俗易懂。
4.文体多样。
2.世界日报: 1)评价:华北地区有较大影响的民营报纸之一。
2)基本情况:1925年2月10日,北京,创办人是陈舍我。
该报在二三十年因屡遭北洋军阀及国民党派的压,言论一直比较保守。1945年复刊,后政治态度明显,倾向于国民党。
3)特色:1.内容以政治军事新闻为主,教育新闻也占有重要地位。
2.带有多种专刊,复刊,曾连载张恨水写的多部唱片言情小说,吸引市民阶层,读者。
3.版面编排颇具特色,常把读者一些感兴趣的地方新闻,社会
新闻放在头条。在标题方面仿效黄色新闻标题的做法,词句 4
惊人,字号特大,排列醒目。
3.中国青年:1)基本情况:1923年10月20日,上海,主编:恽代英,萧楚女。
2)评价:共青团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刊物,也是大革命失去最著名的刊物之一。
3)宣传内容:1.热心关心青年的成长,引导青年正确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
2.报道评述国内政治事件,配合“向导”等党报宣传反帝,反
封的政治主张。
3.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各种侵蚀青年的反动错误思想。
4)最突出特点:重视青年需求,从内容到形式适合青年需要。
5)文风:热情+说理。
4.新青年:1)基本情况:1915年9月15日,上海。创办人:陈独秀。主编:陈独秀,李
大钊,胡适,钱玄同。
2)评价:五四时期最著名的刊物。
3)宣传内容:
高举民主科学两大旗帜,向封建主义的旧制度,旧道德,旧
礼教,旧文化展开激烈进攻..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闻学,反对旧文学。宣传马克思主义。
4)经历:1.1917年初前往北京出版社。
2.1922年从第八卷第一号起由民主主义性质刊物变成无产阶级刊物。
3.1922年9月,改出季刊,称为中共中央理论性疾患刊物新青年的宣
传,惊醒了一代青年,读者赞扬它是“明灯黑室,空俗足音”。
5.每周评论:1)基本情况:1918年12月22创刊北京,陈独秀,李大钊共同创办。
2)评价:五四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报刊之一。
3)主旨:主张公理,反对强权。
4)宣传内容:和新青年互相配合彼此补充,新青年重在阐明学理,每周评
论重在批评事实。
5)主要贡献:把反封建主义的新文化运动与反封建的军阀政治斗争联系起
来,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新进展,尤其是对五四运动的报道和评论,被认为是当时所有报刊中最出色的,对研究五四运动以及五四后新文化运动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6.新华日报:1.基本情况:1938年1月11日,汉口。创办人,社长:潘莘年。
2.评价: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地机关报,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
长的一张中共机关报。
3.斗争:…….面对国民党当局的种种迫害,新华日报在中共中央南方局的领导下,同国民党展开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它高举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旗帜。坚持有理有力,有节的斗争原则进行合法,不合法斗争。合法斗争的主要方式是暴检,有必要时也进行不合法斗争,在重大问题上坚持原则,毫不含糊。
7.解放日报:1.基本情况:
1941年5月16日创刊于延安,由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合并而
成,第一任社长博古,第一任总编辑杨松。
2.评价:
… 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共中央机关报,也是整个新民主
主义革命时期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一份革命报纸。
3.经历:1.创刊初期受王明路线的影响宣传上有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倾
向。
2.1942年4月由陆定一任总编辑,并主持来报纸的改版工作。
改版后,认真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对当时的工作起到重要的知道作用。
3.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攻延安解放区。本报撤离延安,辗
转于晋察冀地区,3月27日终刊。
四.新闻事件
1.苏报案:1性质:是清王朝勾结帝国主义势力,迫害革命报刊和报人的事件。
2.起因:1903年5月陈范聘请章士钊,章太炎为苏报主笔和撰稿人,发表来许多鼓吹 革命的言论,其中以关于邹容的“革命军”的宣传以及章太炎“康”影响最大,这文章的发表引起来清政府的仇恨。
3.经过:1937年清政府以苏报刊载反清文章和章太炎邹容诋毁清政府为由,通过上海租界逮捕了相关人士,主笔章士钊等事先逃走,章太炎被捕,邹容自行投案。苏报报馆被查封。经过10个月的审讯,上海租界当局判处章太炎监禁3年,邹容2年,苏报永远停刊。
4.意义:这件轰动一时的案件,通过国内外媒体的广泛报道,扩大了革命的影响,让更多的中国人懂得来必须革命的道理,从而大长了革命者的威风。
2.“民报”和“新民丛报”的论战:
1.性质:是辛亥革命前期一场关系到中国前途命运的政治大论战,是一次引导革命群众从改良主义迷雾中醒悟过来的思想解放运动。
2.论战内容:(围绕三民主义)1.是革命还是保皇.(核心)
2.是民主共和还是君主立宪。
3.要不要土地国有,要不要平均地权。3.经过:持续了两年。
4.参与者:民报:章太炎,汪精卫,胡汉民等。
新民丛报:梁启超。5结果:改良派处于被动最终失败。(标志性事件是1917年新民丛报停刊)
6.意义:使民主革命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为辛亥革命做了思想舆论,组织上的准备。
3.问题与主义的论战:1.性质:是五四运动前后报刊上开展的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右翼思想的论战。
2.过程:1919年,胡适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以反
对空谈为名,反对宣传马克思主义和进行社会革命,面对胡适的论战,李大钊写了“论问题与主义”进行批驳,遭到回击后胡适又先后发表了“三论问题与主义”“四论问题与主义”继续散播资产阶级使用主义观点。1925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由经济上解释近代中国思想变动的原因”针锋相对地表明来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决心。
3..结果:1912年2月新青年发表“本质宣言”确定来宣传社会主义的方向,这标志着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方取得了绝对的胜利
4.意义: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4.上海各界抵制“诚言”:1.原因:1):1925年,上海发生了租界当局枪杀爱国群众的五卅
惨案,事发后,上海各进步团体纷纷发表宣言,谴责帝国主义的暴行并要求上海各报刊载。
2)开设在公共租界内的报纸对此态度暧昧,有的不仅不
报道事实真相,甚至公开为帝国主义辩护,尤其严重的是申报,新闻报两大报为帝国主义宣传品“诚言”大作广告,引起广大群众的强烈愤慨。
2过程:广告在两报刊出的第二天,以上海学生联合会为代表的一些团体发表申明,立即取消他们在两报的广告,通电全国要求一致对两报采取行动。
3.结果: 在上海各界的压力下,两报被迫在报上刊登启事,向全国读者
道歉,并印发来“诚言是英国人的谣言”的传单20万份。这场斗争以上海各界的胜利告终。
5.申报副刊“自由谈”改版:1.评价:“自由谈”是我国历史悠久影响较大的副刊之一。
2.基本情况:1911年创刊,向来为鸳鸯蝴蝶派文人所把持。
3.改版过程:1932年,顺应时代要求的史量才改换原主编周瘦鹃启用刚从法国留学回来的文学青年黎烈文,黎烈文主张立足于文艺的进步与现代化,刊登了大量针砭时弊,富有进步内容和战斗性的杂文,鲁迅,矛盾,瞿秋白,郁达夫等一大批著名作家都在该刊上发表来许多文章,使该刊成为当时进步舆论的一个重要阵地。
4.改版后特色:重视杂文
6.中外记者访问延安:1)评价:是抗战时期的一次引人注目的记者采访活动。
2)过程:1944年6月由中美苏英等国记者组成的21人参观团抵达
延安,对解放区进行来一个多月的访问,此后国内外报刊纷纷当局允诺新闻自由的虚伪性,上海60多名记者公开发表来为羊枣之死向国民党政府抗议,要求调查死因,严惩凶手。
7.新华日报与大公报论国是:过程:1)1945年7月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质中国”提出“要
争政争,不要兵争”“人民不得有兵”要求共产党交出武装。
2)次日“新华日报”发表“与大公报论国是”揭露了
大公报对国民党小骂大帮忙的立场。
3)1946年4月国共两党展开了长春争夺战,大公报发
表了“可耻的长春之战”把内战责任推向共产党。
4)新华日报发表“可耻的大公报社论”针锋相对,予
以痛斥“大公报”,还以“人民皆日可乘”为题发表群众来信,批驳大公报的反动言论。
8.新生事件:1.过程:1)1934年2月,进步的新闻工作者杜重远,艾寒松在上海创办了“新
生”周刊,积极主张抗日。
2)1935年5月艾寒松在该刊发表了“闲话皇帝”一文。日本驻上海
理事声称该文“侮辱天皇,妨碍邦交”胁迫国民党当局追查作者,并封禁该刊。
3)在日本方面的压力下,国民党政府查封了该刊,并判处杜重远(主
编)14个月徒刑。
9.解放日报的改版:1)评价:是中国共产党报刊史上一次重大的改革。解放日报创刊后成绩是主要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2)问题:1.在办报思想上忽视对解放区军民实际生活斗争的报道。
缺乏对党中央重要决议和指示的深入阐发。
2.办报业务上的公式化,概念化的现象严重,版面上盛行
一国际,二国内,三地区,四本地的模式社论空间内容夸夸其谈
3.在办报作风上明显脱离群众,脱离实际。
3)改版过程:为此中共中央在1942年3月31日召开来解放日报的改版座谈会,次日解放日报正式改版。
4)结果:主要版面宣传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实际,国际新闻放到来次
要地位,报纸的宣告以党的工作为中心。
5)意义:密切了报纸与群众与实际的联系,在关于整风运动和大生
产运动,反击第三次反共高潮等重大宣传战役中取得来很大的成绩。以下为论述题
10.维新派报刊斗争及进步作用:1)办报活动:创办“中外纪闻”“国闻报”“万国公报”“时
务报”“新民丛报”
2)报刊斗争:…
3)进步作用:1.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教育。
将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通过报刊介绍到中国,并以新知新学为武器同封建一时进行斗争。
2.向读者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陈述中
华民族面临的危机,激发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积极投身于爱国运动中。
3.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成了变法的实现。维新报刊的宣传之下,变法,维新成了不可抗拒的社会潮流。
4)历史作用:1.冲破了封建统治者的言禁。
2.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了报人,报业的社会地位。
3.创造了报章新文体,影响了一代文风。
11.五四时期新闻的改革:1.四大副刊:晨报副刊,京报副刊,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和时事新报副刊“学灯”。
2.国际通讯报道:北京的晨报和上海的时事新报合筹经费向英,美,法,德,俄等派出了
七名特派记者,其中被派往俄国的瞿秋白等三人称为我国采访苏俄的第一批新闻记者,尤其是瞿秋白采写了50多篇新闻和通讯,还发表了两部散文集“俄乡纪程”“赤都心史”,称为我国最早的无产阶级新闻记者。
3.新闻学的教育和研究:
1)我国的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的新闻学研究会,会长为蔡元培,研究会聘请的两名导师徐宝煌,邵飘萍。
2)我国第一个新闻学业务刊物是“新闻周刊”
3)我国出版地第一本新闻学著作是徐宝煌的新闻学,被蔡元培称为“破天荒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