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下半年四川省考公务员考试行测题解法及技巧(8.22)
2018下半年四川省考公务员考试行测题解法及技巧(8.22)
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考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
[省考行测题解法]
一、交替合作问题
交替合作就是两个人轮流工作,最终完成工作,需要注意的题目中效率的正负。在审题时要考虑题干信息,分清楚是否有负效率,分析一个周期的效率和,以及后续正负效率的影响,只有这样在考试中才能正确应对工程问题。
(一)效率均为正
【例1】甲乙合作修一条隧道,如果甲单独挖要20天完成,乙单独挖要30天完成。如果甲先挖一天,然后乙接替甲挖一天,再由甲接替乙挖一天……,两人如此交替合作。那么,挖完这条隧道共要多少天? A.21 B.22 C.23 D.24 【答案】D 解析: 已知甲乙完成工作的时间,利用特值思想可以设工作总量为60,甲的效率为3,乙的效率为2,可以知道一个周期的效率和为5,甲乙交替合作的话,可以需要60÷5=12,12个周期,一个周期是2天,一共24天,因此选D。
【例2】单独完成某项工作,甲需要16小时,乙需要12小时,如果按照甲、乙、甲、乙、......的顺序轮流工作,每次1小时,那么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多长时间? A.13小时40分钟 B.13小时45分钟 C.13小时50分钟 D.14小时 【答案】B 解析:已知甲乙完成工作的时间,利用特值思想可以设工作总量为48,甲的效率为3,乙的效率为4,一个周期的效率和为7,48÷7=6…6,剩余工作量甲做1小时,乙做45分钟,因此选B。
(二)效率出现负
【例1】有一只青蛙在井底,白天向上爬5米,夜间又下滑3米,这口井深14米,这只青蛙爬出井口至少需要多少天? A.5 B.6 C.7 D.8 【答案】B 解析:按照之前的交替合作一个周期的效率为2,14÷2=7,选择7天是错误的,应该考虑正负效率,找到一个周期效率确实是2,但是发现当进行5个周期之后,效率达到10,在第6天时就已经跳出,因此选B。
【例2】某水池装有甲、乙、丙三个水管,甲乙为进水管,丙为出水管。如果单开甲管6小时可将空水池注满,如果单开乙管5小时可将空水池注满,如果单开丙管3小时可将满池水放完。水池原来为空,现在按甲、乙、丙、甲、乙、丙……的顺序轮流各开一个小时。问多少时间才能把空水池注满? A.59 B.60 C.79 D.90 【答案】A 解析:题干中有出进水管,所以存在正负效率,可以工作总量设为30,因此甲的效率为5,乙的效率为6,丙的效率为-10,一个周期内3小时的效率和为1,19个周期之后完成工作量为19,甲开1小时,乙开1小时,就可将水池注满。因此19×3+1+1=59,因此选A。
二、方阵问题
方阵其实简单来说就是一种队形,一个团队排队,横着排叫行,竖着排叫列,若行数与列数都相等,正好排成一个正方形,那么这种由物体构成的正方形队形就叫做方阵。方阵一般分为两类:实心方阵和空心方阵。
其基本特点是:不论哪一层,每边上的人(或物)数量都相同;每向里一层: ①每条边上的人(或物)就少2;②每一层总人数(或物)减少8;③实心方阵总数=最外层边长×最外层边长;④每一层方阵总数=(该层边长-1)×4.【例题】
例1.学校学生排成一个方阵,最外层的人数是60人,问这个方阵共有学生多少人?()A.256 B.250 C.225 D.196 【答案】A 解析:此题最终想要求的是方阵的总学生人数,根据规律,实心方阵总数=最外层边长×最外层边长,所以我们只要知道最外层边长数即可。而根据每一层方阵总数=(该层边长-1)×4我们不难得出这个实心方阵最外层边长数应该是16。所以实心方阵的总人数为16×16=256人。故选A。
例2.小红把平时节省下来的全部五分硬币先围成一个正三角形,正好用完,后来又改围成一 个正方形,也正好用完。如果正方形的每条边比三角形的每条边少用5枚硬币,则小红所有五分硬币 的总价值是()A.1 B.2 C.3 D.4 【答案】C 解析:设当围成一个正方形时,每边有硬币x枚,此时总的硬币枚数为4(x-1),当 变成三角形时,则此时的硬币枚数为3(x+5-1),由此可列方程4(x-l)==3(x+5-1),解得x=16,总的硬币枚数为60,则总价值为3元。故选C。
例3.某校少先队员可以排成一个四层空心方阵如果最外层每边有 20个学生,问这个空心方阵最里边一周有多少个学生? A.256 B.264 C.324 D.361 【答案】A 解析:已知最外层边长数为20,则最外层总数为(20-1)×4=76,故第二层人数为68人、第三层60人、第四层52人。这四层总人数为256人。故选A。
第二篇:2018四川省考公务员考试行测题解法及技巧(12.18)
2018四川省考公务员考试行测题解法及技巧(12.18)
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考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
[省考行测题解法]
一、鸡兔同笼问题
鸡兔同笼问题的原型是已知鸡和兔子这两类动物的头、脚的总数量,求鸡和兔子分别多少只。在考试中,题干内容往往会有所变化,但是核心特征依然突出:
一是很容易分辨有两类事物(鸡/兔,合格/不合格商品);二是题干很清晰地提供了两个指标的总数(头/脚,总收入/总数量);三是题干会暗示或者直接提供单个事物的指标情况(鸡有2只脚1个头,兔子4只脚1个头,合格一个赚2元/不合格扣5元)。
【例题】
邮递员派送平邮和EMS各一件分别可以得到7元和10元的补助,某邮递员一天派送了14件快递,共得到补助119元,则该邮递员当天派送了平邮()件。
A.7 B.8 C.9 D.10 【答案】A 【解析】题干描述满足了鸡兔同笼问题的特征,我们可以考虑多种方法快速解题。
方法一:普通方程法
设邮递员派送平邮X件,则派送的EMS有(14-X)件,根据补助构建等量关系,可得:7X+10(14-X)=119,解得X=7,选择A选项。
普通方程法是最容易想到的方法,对于思维的要求度不高,只需要设出未知数,列好等式求解即可。
方法二:假设法
假设邮递员当天派送的全部是EMS,则可得的补助为10×14=140元。然而实际上邮递员的补助只有119元,差值为140-119=21元。因此平邮有21÷(10-7)=7件。
假设法是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最常用的方法,跳过了普通方程设未知数、列方程等步骤,直接进入计算求解阶段,解题效果最明显。在假设时,要根据题干的
问法选择合适的假设条件来求解。
方法三:不定方程法
设平邮X件,EMS有Y件,则7X+10Y=119,由于7和119都能被7整除,根据整除特性可知Y=7,因此X=7(也可以通过尾数法判断7X的尾数为9,因此X=7)。
不定方程法只用了题干中的部分条件,结合选项就能快速判断求解了。运用此方法对题目选项以及具体数值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对不定方程的解法要非常熟练才能快速判断求解。
二、混合极值问题
(一)定义:同时考虑同向极值和逆向极值的问题。
(二)表现形式:求中间某个量的最值。
例如:21个苹果分给5个人,每人分得的各不相同,分的个数第二多的最少几个? 分析题目,从后四项来看,第二项就是最大的,但求它的最小属于逆向求极值,从前两项来看,第二项属于最小项,求第二的最小就是正向求极值。1、21个苹果分给5个人,每人分得的各不相同,分的个数第二多的最多几个? 【参考解析】要想第二最多,那么其他就得尽量小,排名后三的分别为1、2、3.剩下15个苹果,第二和第一的总和为15,两人的个数又不能等,就得按照均等接近的原则来构造等差数列,8、7。2、21个苹果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的各不相同,分的个数第二多的最多几个? 【参考解析】要想第二最多,那么其他就得尽量小,排名后两个的分别为1、2,剩下18个苹果,再来构造数列,但是;两个数相加为18,还得各不相等,只能是10、8。
(三)题型
1、已知总量求中间某量最值
常规做法:先确定可确定的的量,再构造数列
例题:100个优秀员工分到7个不同的部门,每个部门分得的人数各不相同,求分得分数第四多的最多多少人?
【参考解析】排名后三名的人数尽量少,为1、2、3,还剩下100-1-2-3=94,前四名总人数94人,94÷2=47,为中间二三两项的和,分别为23、24,那么前四项的数据就确定出来了25、24、23、22,第四名的人数最多为22人。
2、已知平均数,求中间某量的最值
常规做法:直接构造数列,利用盈余亏补思想求解
例题:9人考试,满分100分,平均分为91分,每人得分为各不相同的整数,第五名最少多少分? 【参考解析】根据平均分91分构造数列,95、94、93、92、91、90、89、88、87,实际分析求第五名最少,前四名就得尽量多,100、99、98、97,与我们构造的数列每一项多了5分,四项共多20分,根据盈余亏补平衡,后面的少20分,每一项少4分,91-4=87分,所以第五名最少87分,通过构造数列很快就得到数据。
第三篇:2018下半年四川省考公务员考试行测题解法及技巧(9.14)
2018下半年四川省考公务员考试行测题解法及技巧(9.14)
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考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
[省考行测题解法]
一、工程问题
基本的工程问题公式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对于给出工作时间的工程问题,有固定的三步骤:赋值时间的最小公倍数为工程总量;根据赋值出的工作总量与工作时间求出各个工程队的工作效率,代条件;而对于给出工作效率或效率比的工程问题题目,可将工作效率设为特值,同时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时间信息设工作总量进而求解。抓住工程问题所涉及的基本公式及正反比关系就能够解基本工程程的绝大部分题型。
正反比关系:工作时间一定时,工作效率与总工作量成正比 工作效率一定时,工作时间与总工作量成正比 总工作量一定时,工作时间与工作效率成反比
例1.某工厂生产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生产100个,因技术改进,实际每天生产120个,结果提前4天完成,还多生产了80个。则工厂原计划生产零件()个?
【解析】这是一道基本工程问题,抓住基本公式:总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来解题。
题目中要求的是工厂原计划生产零件多少个,也就是求原来总的工作量,设原计划的时间为t,则可通过原来总的工作量建立如下等量关系:
做好合作问题同样需要熟练运用工程问题中的基本公式:总的工作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其次还需要用好特值法来解题,当题目中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总的工作为多少的时候,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讲习惯于将总的工作量设特值为1,认为这样计算起来比较简单,其实在真正解题过程中将总工作量特值为1,计算起来并不简单,因为这样会导致工作效率为分数,不方便后面的计算。
(1)在工程问题中,建议大家将总工作量设为完成时间的公倍数。【例】一项工程交给甲做要8天才能完工,交给乙做要6天才能完工。分析:这道题目中出现了两个时间,一个是8天,一个是6天,这时设总工
作量为8和6的公倍数24即可。
(2)当题目中告诉甲乙的效率之比时,建议将甲乙的效率分别设为效率之比的值。
【例】做同一项工程,甲乙的效率之比为3:4。
分析:这道题目中告诉了甲乙的效率之比为3:4,建议直接将甲的效率设为3,乙的效率为4.例2.现由甲、乙、丙三人完成一项工程,如果由甲乙两人合作,需要12小时完成,如果由乙丙两人合作,需要10小时完成,如果甲乙丙三人合作,需要6小时才能完成,则这项工程如果全部由甲单独完成,所需小时数为(A)。
【解析】题目要求的是甲单独完成所需的时间,因此需要知道这项工程的工作量、甲的效率。根据刚才讲得特值法可将工作量设为12、10、6的最小公倍数即60。
甲乙丙的效率之和为10,乙丙的效率之和为6,因此甲的效率为4.现在已经知道总的工作量为60、甲的效率为4,因此甲做这项工程所需时间t=60÷4=15 交替合作问题在工程问题中相对其他的题型难度要稍微大一点,但是解题方法基本是固定的,大家只要熟练掌握了交替合作问题的解题步骤,这种题型在做起来也会变得相对比较简单。
解题步骤:
a、设特值,确定工作总量 b、计算周期内的工作量
c、做除法,确定周期数及剩余工作量
例3.某项工作,甲单独做要18小时完成,乙要24小时完成,丙要30小时才能完成,现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轮班做,每人工作一小时后换班,问当该项工作完成时,乙共做了多长时间(A)。
【解析】此题属于全都做正功的情况,根据刚才讲步骤一步步来解题即可。a、设工作总量为18、24、30的最小公倍数360 周期内的工作量即为甲乙丙的工作效率之和为47
C、做除法,确定周期及剩余工作量:360÷47=7……31 D、分析:剩余工作量:剩余的31,先由甲做20需要1个小时,再由乙做11需要11/15小时也就是44分钟;因此乙一共做了7小时44分钟。故此题选A。
二、隔年增长
(一)隔年增长
隔年增长一般时间跨度为3个统计周期。例如2012年至2014年,3月至5月等,在统计周期内相关的统计数据会产生一定的增减变化。
(二)具体应用 1.隔年增长率
例1:2016年某地的水稻产量同比增长x%,2015年同比增长y%,则2016年水稻产量相比2014年增长多少? 解析:通过题干可知现期是2016年,间期为2015年,基期为2014年,且现期的增长率为x%,间期的增长率为y%,所求2016年相比2015年的增长率则为隔年增长率。假设2014年水稻产量为a,则2015年产量为a(1+y%),2016年的产量则为
第四篇:2018下半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行测题解法及技巧(10.29)
2018下半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行测题解法及技巧(10.29)
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考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
[省考行测题解法]
一、剩余定理三类题型
(一)余同加余
例1:一个正整数除以3余1,除以4余1,则这个数最小是多少? 【解析】
拿到这道题直接的想法是带入数字进行验算,这时可以进行计算的,但是这道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如果只是用带入数字进行验算的话就会有点慢,所以我们采用另一种方式叫做余同加余,本题中这个数除以3和4都是余1,那么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数减1一定可以被3和4整除,也就是说这个数可以用12n+1进行表示,当n=0时这个数最小为1,得到结果。
其实从上题可发现,当余数一样的时候,那么这个数的通式就可以写成除数的最小公倍数乘以n再加上余数就可。
(二)和同加和
例2:一个正整数除以3余2,除以4余1,则这个数最小是多少? 【解析】
如果11除以5商是2,余数是1,能不能看成商是1呢?其实也可以,商是1的话,那么余数就是6,当然此时的余数和我们一直学过的余数就有所不同,因为这个时候余数比除数大了,不过依然满足等量关系。同上面的例子再看本题就可以想除以3余2,可以看成除以3余5,除以4余1,可以看成除以4余5,这样再引用上面的知识,这个通式就可以写成12n+5,从而得到答案。
这就是第二类和同加和,和同是除数和余数的和相同。
(三)差同减差
例3:一个正整数除以3余1,除以4余2,则这个数最小是多少? 【解析】
通过上面的讲解同理,14除以5商是2余4,是不是可以看成如果商是3的话就缺个1,所以也能看成商是3余数是-1,那么本题就可以看成一个数除以
3余-2,除以4余-2,所以通式应该是12n-2,得到结果。这就是差同减差。
二、选言命题
选言命题是判断两个命题的选择关系,可以“二选一”,也可以“全部都选”。在选言命题里又进行了分类,分为可相容选言命题,常见关键词为“或者...或者...”;不可相容选言命题关键词为“要么...要么...”,意味着在两个命题中只能选择其中一个,而且必须要选择一个。选言命题常考察它的矛盾,A或B的矛盾为非A且非B,要么A要么B的矛盾则有两个,A且B或非A且非B。如:
【例1】
副校长:“我主张王老师和邱老师中至少有一人可以被推荐为国家级教学名师候选人。”
校长:“我不同意。”
以下哪项最准确地表达了校长的意见:()。
A.王老师和邱老师都不可以被推荐为国家级教学名师候选人
B.王老师和邱老师中至少有一人可以被推荐为国家级教学名师候选人 C.王老师和邱老师都可以被推荐为国家级教学名师候选人
D.如果王老师可以被推荐为国家级教学名师候选人,则邱老师也可以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所给信息关联词“至少有一个”可知,考查知识点为选言命题相关知识。根据题干可知,校长说“我不同意”实则是在对副校长说的话进行反驳,因此可以断定考查知识点为选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将副校长的话写成“A或B”的形式,即“王选上或邱选上”;利用选言命题的矛盾命题求解。“A或B”的矛盾命题为“非A且非B”,因此正确答案应该为“王选上或邱选上的矛盾命题”即“王选不上且邱选不上”,故正确答案为A项。
在可相容选言命题中的考点有一个是“否一推一”,即当这个可相容选言命题为真时,其中一个支命题为假,另一个支命题一定为真。如:
【例2】
或者所有客人尽情玩乐或者有些客人隐藏他们的真实感受,没有坦率的人会隐藏她们的真实感受,所有客人都是坦率的人,由此可见()。
A.只有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才能尽情玩乐
B.有些客人隐藏了她们的真实感受 C.所有客人都尽情玩乐
D.尽情玩乐才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所有客人都是坦率的人”和“没有坦率的人会隐藏他们的真实感受”,可以得到“没有客人会隐藏他们的真实感受”,题干中第一句,“或者所有客人尽情玩乐或者有些客人隐藏他们的真实感受”,是一个相容选言命题,否定一个支命题,要肯定另一个支命题,所以所有的客人都尽情玩乐,答案为C。
第五篇:2018下半年四川省考公务员考试行测题解法及技巧(9.4)
2018下半年四川省考公务员考试行测题解法及技巧(9.4)
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考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
[省考行测题解法]
一、容斥问题
容斥问题考察的题型包括两者容斥、三者容斥以及容斥极值。
(一)两者容斥问题
例1:40人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只有理论和上机考试均及格方为通过。在理论考试中有34人及格,上机考试中有32人及格,两次考试中都没有没有及格的只有4人,通过计算机考试的有多少人? A.30 B.32 C.34 D.36 【解析】找到题目中的集合,理论34人及格,上机32人及格,全部40人,4人都不及格,设x人通过考试,x人的部分是重复计数的,因此34+32-x+4=40,x=30,选择A。
(二)三者容斥问题
三者容斥问题所给的已知条件不同,导致其公式不同,但只需要遵循容斥问题的解题原则。
第一种:
例2:18名游泳运动员中,有8名参加仰泳,有10名参加蛙泳,有12名 参加自由泳,有4名即参加仰泳又参加蛙泳,有6名即参加蛙泳又参加自由泳,有5名即参加自由泳又参加仰泳,有2名这三个项目都参加。问三个项目都没参加的有多少人?
A.1 B.2 C.3 D.4 【解析】由于集合较多,先梳理题目中的集合关系A表示参加仰泳的人,B表示参加蛙泳的人,C表示参加自由泳的人,A∩B表示即参加仰泳又参加蛙泳的人,B∩C表示即参加仰泳又参加蛙泳的人,A∩C表示即参加自由泳又参加仰泳的人,A∩B∩C表示都参加的的人,Y表示都不参加的的人,I表示全集。
集合中的数字表示重复的次数,得到公式: I=A+B+C-A∩B-B∩C-A∩C+A∩B∩C+Y 18=8+10+12-4-5-6+2+Y,Y=1,选择A。第二种:
例3:某高校对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准备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有63人,准备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有89人,准备参加计算机考试的有47人,三种考试都准备参加的有24人,准备选择两种考试参加的有46人,不参加其中任何一种考试的有15人。问接受调查的学生有多少人? A.120 B.144 C.177 D.192 【解析】由于集合较多,先梳理题目中的集合关系A表示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人,B表示参加英语六级考试的人,C表示参加计算机考试的人,a+b+c表示准备选择两种考试参加的人,A∩B∩C表示都参加的,Y表示都不参加的,I表示全集。
I=A+B+C-(a+b+c)-2A∩B∩C+Y,63+89+47-46-2×24+15=120 结论:容斥问题,不论按什么形式给出题目,画图之后可知,当把所给集合相加的时候,有些区域多计算了一次或者两次,故若想求全集,需要将重复的部分减掉。
二、工程问题之交替合作问题
(一)题型特征
合作过程是按照轮流交替进行,循环顺序不同,最终完成时间不同。
(二)解题思路
对于蜡烛燃烧问题,我们可以把它转化成工程问题去理解,按照工程问题的思路去解读,对于工程类问题,我们最基本的解题思路就是特值法、方程法、特值加方程法,下面我们通过一些真题来进行解析。
【例1】 一项工程,甲单独完成需要60天,乙单独完成需要30天,丙单独完成需要15天,如果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交替进行,那么需要多少天才能完成? A.25 B.26 C.27 D.28 【答案】 C 解析:根据题意可设这项工程总量为60,则甲每天完成的工作量是1,乙每天完成的工作量是2,丙每天完成的工作量是4。60÷(1+2+4)=8.......4,剩下的4份工作量需要甲乙做一天,丙做半天,每个周期为三天,结合选项,故正确
答案是C 【例2】 一条隧道,若按照甲乙顺序每人工作一天,完工一共需要11.8天;若按照乙甲顺序工作,完工需要11.6天,那么甲乙两人的工作效率之比为? A.1:2 B.1:3 C.2:1 D.3:1 【答案】 A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最终完成时间不同,所以肯定在最后余数部分分配导致时间不一样,所以可以知道甲乙顺序工作时间为:5×2+1+0.8;乙甲的工作顺序为5×2+1+0.6,所以可以得出甲工作一天,乙工作0.8天的工程量等于乙工作一天后甲再工作0.6天,所以可以得出甲乙的效率之比为1:2,故本题正确答案是A。
【例3】有一项工程,由甲、乙按天轮流做,如果从甲开始轮流做下去,正好用整数天完工;如果从乙开始轮流做下去,则需多耗时半天才能拿完成,已知乙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17天,那么,甲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多少天? A.8 B.8.5 C.9 D.9.5 【答案】 B 解析:根据题意解析:乙先做需要多半天,意味着乙的效率是甲的一半,即时间为甲的2倍,所以甲时间为8.5天。故正确答案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