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黑龙江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辅导: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国时期

时间:2019-05-14 18:59: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黑龙江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辅导: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国时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黑龙江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辅导: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国时期》。

第一篇:2018年黑龙江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辅导: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时期

1.辛亥革命

孙中山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894年11月他率先组织了第一个资产阶级的革命团体兴中会。1895年2月孙中山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机关,在入会誓词上明确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1905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确立同盟会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从此进入高潮。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这个纲领归结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这既是孙中山革命思想的集中概括,也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政治纲领。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清政府随之瓦解,史称“辛亥革命”。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最高峰。

1912年,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孙中山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标志着辛亥革命的失败。

辛亥革命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跨出了重大一步,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在帝国主义时代,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2.袁世凯称帝

1913年3月20日,袁世凯指使特务暗杀热衷于议会民主的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孙中山从日本回到上海,认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极力主张讨袁,发动二次革命。

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凯在故宫太和殿举行大总统就职典礼。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后不到一个月,就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他又下令解散国会,颁布独裁专制的《中华民国约法》,同时废除《临时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紧接着袁世凯修改了《大总统选举法》,把自己置身于终身总统的地位,1915年底,袁世凯当上“中华帝国”的皇帝,宣布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元旦登基。

1915年,蔡锷、唐继尧、李烈钧等人在云南起义,通电讨袁,云南宣布独立,他们组织了护国军,向川黔、两广进发。各省纷纷独立,袁世凯众叛亲离,被迫于1916年春取消帝制。接着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将反袁斗争进行到底。3.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的学生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并举行游行示威,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一致要求惩办曹汝霖、张宗祥、陆宗舆三个亲日派卖国贼,并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学生的爱国运动遭到了北洋政府的镇压,却迅速得到全国各界的支持,五四运动取得了胜利。五四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刊出一期由他主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并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做了全面系统地介绍。同年3月和5月,北京和上海分别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4.新文化运动

为反对思想文化领域的尊孔复古潮流,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一批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掀起了一个新文化思想启蒙运动。

(1)领导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2)学习对象:西方先进思想、文化。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4)性质:思想解放运动。

(5)旗帜:“民主”和“科学”。

(6)宣传阵地:《新青年》。

(7)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颂扬十月革命,同年底,李大钊又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8)意义:①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9)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有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5.中国共产党建立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宣告党的成立。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6.南京国民政府

1927年4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成立,几经周折,宁汉沪粤四方合流,于1928年成立了统一的南京国民政府。同年10月,根据《国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政府由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院组成。

1946年1月,政协会议在重庆召开。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坚持下,国民党被迫同意政协委员会为最高国务机关,但坚持其人选必须占一半。同年11月,国民党无视政协会议,通过伪宪法,为独裁统治披上合法外衣,次年4月,蒋介石改组国民政府,重要职位均由国民党人把持。1949年,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7.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抗战的胜利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沦陷,全国范围的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1937年7月,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揭开全面抗战的序幕。1945年9月9日,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同年12月,瓦窑堡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国共两党密切合作,共同抵御日本的侵略。国民政府在“七七事变”后发表声明,表示抗战。1937年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和新四军,国民党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提供了坚实保证。

9.人民解放战争

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于1945年8月至1949年10月间,进行了人民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到1948年8月,进入战略进攻阶段。在党的领导下,人民解放军连续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奠定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

第二篇:2018年黑龙江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辅导:中国古代史-史前时期(本站推荐)

史前时期(距今的170万年—公元前21世纪)

1.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和文化(打制石器时代)

(1)元谋猿人距今约170万年,在今天云南省境内。

(2)蓝田猿人距今约80—75万年,分布在今天陕西省境内。

(3)北京猿人距今约70万年,分布在今天北京房山县境内。

(4)山顶洞人 距今约3万年,分布于北京房山县境内。

2.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和文化(磨制石器时代)

(1)半坡文化、河姆渡文化为母系氏族公社时期;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和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发明了种植粟和水稻;大汶口文化时期的居民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出现私有制。

(2)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金属工具——铜制工具。

3.古文献中关于原始社会的传说

(1)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伏羲氏。

(2)古代部落传说,黄帝部落与炎帝部落、东夷部落、苗蛮部落。

(3)尧舜禹“禅让”传说。尧之子丹朱、舜之子商、禹之子启。

(4)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三篇:2018年黑龙江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辅导: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

1.英国革命

英王查理一世于1640年冬召开会议,企图通过征收新税,以讨伐苏格兰起义,遭到议会反对,议会反而要求限制王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1642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清教徒克伦威尔率议会军打败王党,成立共和国。1688年,辉格党人联系一部分托利党人发动政变,赶走詹姆斯二世,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玛丽共同入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1689年,威廉三世和玛丽共同继位,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2.美国独立

1773年,以“波士顿倾茶事件”为导火索,1775年春,英军与北美民兵在来克星顿交火,北美独立战争开始。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英属北美殖民地正式宣告独立。1777年,美国取得萨拉托加大捷,1781年英军投降,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3.法国大革命

1789年5月,法王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第三等级要求制定宪法,限制王权,实行改革。路易十六调集军队准备镇压,激起了巴黎人民武装起义。同年7月14日,革命群众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制宪会议颁布《人权宣言》。1792年推翻君主制,建立吉伦特派当权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3年5月至6月,实行雅各宾派的革命专政。1794年“热月政变”发生,大革命中断,1799年“雾月政变”,拿破仑执政,担负起扫荡欧洲封建势力,巩固大革命的历史革命。法国大革命的彻底性为此后的革命树立了榜样。4.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是从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开始的,它使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1765年,哈格里夫斯的珍妮纺纱机是最早的机器,因此工业革命的开始时间为18世纪60年代。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是这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它使整个社会生产面貌有了划时代的变化,它把人们带入了“蒸汽时代”。

5.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中叶,一向奉行“锁国政策”的日本,遭到美、英、法、俄等国的侵略,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人民仇视外国侵略者,更痛恨和外国侵略者勾结的幕府。农民和市民纷纷起义,开展倒幕运动,倒幕派取得胜利后,建立起以明治天皇为首的新政府。明治天皇废藩置县,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障碍。自此以后,由明治天皇主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在日本历史上称“明治维新”。

6.巴黎公社

1871年春,法国工人阶级推翻梯也尔反动政府,成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在政权建设方面,规定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在经济方面,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1871年5月底,巴黎公社失败。巴黎公社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

7.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在萨拉热窝被刺,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投降而告终。战争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导致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8.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工人阶级和革命士兵,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历程:

(1)二月革命:1917年3月,二月革命最终取得胜利,推翻了统治俄国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四月提纲》:1917年4月,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的演说,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还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争取以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917年11月7日攻下冬宫,起义胜利。

9.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年下半年,苏维埃政府在经济领域实行了一系列战时特殊措施,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主要内容有:

①余粮征集制;

②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③在产品分配上,国家取消了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④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2)新经济政策

①必要性: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

②实施:1921年3月第十次代表大会,党内通过了废止余粮征集制,实行粮食税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③内容:农业上,以粮食税制代替余粮征集制;工业上,改变国有企业高度集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商业方面,允许商品自由买卖,实行自由贸易;在分配制度上,实行按劳分配。

10.“斯大林模式”

(1)“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和持续发展。

②通过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实施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的作用,造成企业生产消耗大、经济效益低,阻碍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③为了给工业化提供资金,牺牲广大农民的利益,挫伤他们的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停滞不前。

(2)“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不适用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11.罗斯福新政

(1)历史背景

①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动荡。

②全国上下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采取有效的措施。

③1933年罗斯福通过大选就任总统,宣布实行新政。

(2)进程

新政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33年—1935年,着重调整与复兴经济;1935年着重改革。实施救济贯穿“新政”的全过程。

(3)主要内容

a.整顿银行,克服金融危机,法令《紧急银行法》;

b.恢复工农生产,通过《农业调整法》和《全国工业复兴法》;

c.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

d.保护劳工权利,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

e.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颁布了《社会保险法》。

特点:国家对经济实行直接干预。

(4)评价

对美国而言:使美国人民度过了危机,保证了美国的民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例,推动美国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美国后来的政策影响深远。

对资本主义国家而言: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影响深远。

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危机。

12.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1940年秋,德意日组成法西斯集团。德军进攻苏联,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的代表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组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1943年春,斯大林格勒战役扭转了二战的局势。

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告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四篇:2018年黑龙江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辅导:行政复议申请人

黑龙江华图教育网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行政复议申请人》,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行政复议申请人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第一,享有行政复议申请权的只能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不能作为行政复议的申请人;第二,申请人必须是认为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并依法提出复议申请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规定,合伙企业申请行政复议的,应当以核准登记的企业为申请人,由执行合伙事务的合伙人代表该企业参加行政复议;其他合伙组织申请行政复议的,由合伙人共同申请行政复议。合伙企业之外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其他组织申请行政复议的,由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代表该组织参加行政复议;没有主要负责人的,由共同推选的其他成员代表该组织参加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同时规定,对于股份制企业,并非只有法定代表人有权以企业名义申请复议,股份制企业的股东大会、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认为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也可以以企业的名义申请行政复议,事实上赋予了股份制企业的股东大会、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行使申请行政复议权利的地位。

第五篇:2018年黑龙江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辅导:中国当代史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程

1.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与《共同纲领》

1949年9月,人民政协一届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行使了部分人大职能,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新中国成立做了准备。《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性质和施政方针,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大会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把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

2.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建国初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加上国民党的大肆掠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市场不稳定和通货膨胀。党和政府相继组织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1950年3月,政务院发布决定对全国财政经济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即统一财政收支、贸易和物资调动、现金管理,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初步好转。1950年6月,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做了《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报告,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创造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俭。

3.抗美援朝

1950年6月朝鲜爆发内战,美国公然武装干涉朝鲜内政。美国在朝鲜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月19日隐蔽入朝,连续发动五次战役,迫使美韩于1953年7月,在板门店与中朝签订停战协定,朝鲜战争结束。抗美援朝的胜利,振奋了民族精神,粉碎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计划,保卫了中国的安全,捍卫了世界和平。

4.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

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时间:1953年提出。

内容: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要求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过程中,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一五计划:时间:1953年到1957年。

任务: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董必武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鼎丞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根据毛泽东的提名,决定周恩来任国务院总理。

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它明确规定了我国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以及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公民的权利义务、民族区域自治和外交原则,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奠定了初步基础。第一届人大的召开和《宪法》的通过,结束了政协代行人大职能、《共同纲领》代替《宪法》的局面,加强了人民民主制度。

6.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北戴河会议要求工农业生产高速发展。会议通过在农村建立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的决议,认为这是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人民公社化运动席卷整个农村。

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大”是指公社规模大;“公”是指实行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这种做法远远脱离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状况和农民思想觉悟水平,加上共产风的盛行,严重破坏了农村的社会生产力。

7.调整国民经济

由于“大跃进”和“反右倾”斗争的错误,加上连续的自然灾害,从1959年起,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1960年冬,党中央和毛泽东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和一系列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主要是加强农业生产,缩短基本建设战线,在城市减少城镇人口,精简职工,减少开支。到1964年底,我国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基本完成,1965年我国取得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为我国实现第三个五年计划创造了条件。

8.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以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五一六通知》和同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十六条》为开始标志,到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

9.新中国外交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同苏联等国家建交。同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巩固中苏两国人民的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周恩来在1953年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背景: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它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同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亚非会议,这是没有西方殖民者参加的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2月,中美签订《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签订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1973年中日正式建交。1978年中日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20世纪七十年代前期,毛泽东提出著名的三个世界理论,对外交工作及以后的对外开放政策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10.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成就

(1)火箭

1960年2月,中国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1963年12月,中国第一枚气象火箭发射成功。

(2)导弹

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1971年9月10日,我国研制的第一枚洲际导弹首次飞行成功。

(3)两弹一星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中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4)卫星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1984年,中国实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5)汉字激光照排技术

20世纪70年代中期,王选开始负责国家重点项目“汉字信息处理工程”子项目“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研究工作。

(6)杂交水稻

1973年,袁隆平培育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二号”。

1974年,袁隆平研究籼型水稻成功。

(7)计算机和互联网工程

1983年,“银河—Ⅰ”巨型计算机诞生。

1992年,“银河—Ⅱ”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97年,运算130亿次∕秒的“银河—Ⅲ”计算机研制成功。

1994年4月20日,“NCFC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

2009年6月15日,中国首台国产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每秒峰值计算速度超过200万亿次的曙光5000A——“魔方”在上海超级计算中心正式启用。

(8)神舟系列飞船

1999年9月—2003年初,“神州”号无人飞船四次升空并安全着陆。

2003年10月15—16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杨利伟送入太空并返回。

2005年10月12—17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把费俊龙、聂海胜送入太空并返回。

2008年9月25—28日,“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把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送入太空并返回。

(9)探月工程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成功撞击月球。

(10)生物技术

1965年9月17日,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

1999年,中国加入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

2001年8月26日,人类基因组“中国卷”的绘制工作宣告完成。

(11)南极科考

1985年2月20日,我国第一座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在南设得兰群岛的乔治王岛上建成。

1989年2月26日,又建立了第二座南极科学考察站——中山站。

2009年1月27日,我国第一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胜利建成。

(12)油田发现

1959年9月26日,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喷射出石油。

1961年11月,发现胜利油田,1978年,其产油量居全国第二位。

1976年,华北油田建成投产。

(13)数学成就

1966年,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取得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世界领先成果。

(二)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发展

1.“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制定和实行

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针对国民经济的“冒进”造成的严重比例失调,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六七月间,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1979年国民经济计划,全国的国民经济调整工作正式展开。1980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在经济上实行进一步调整,政治上实行进一步安定团结,实现了经济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经过努力,国民经济调整计划在1981年底基本实现,到1982年,收到明显成效。这一成效的取得,为全面改革的逐步发展准备了基础和条件。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的18户农民立下了一份实行包干到户的契约,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突破口和标志。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党的十二大以后,农村改革全面开展。第一步以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任务。1983年1月,中共中央下发《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对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了充分肯定,此后以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农村第一步改革获得全面稳步的发展。

3.四个经济特区的创立

对外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兴建经济特区是推进对外开放的一个重大突破口。1979年7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根据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众多的有利条件,决定对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1980年5月,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各划出一定范围的区域,试办经济特区。1984年4月,进一步开放上海、广州、天津、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2月,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泉州、漳州三角地区开辟为经济开发区;1988年4月,又决定海南建省,海南全省开辟为经济特区。这样,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的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现代化事业的迅速发展。

4.香港、澳门的回归

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中国政府应用“一国两制”构想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成果。1984年和1987年分别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和中葡联合声明,1990年、1993年分别通过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并切实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董建华任第一任行政长官。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何厚铧任第一任行政长官。

5.国有企业改革

(1)1978年12月—1980年6月,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阶段。

(2)1980年6月—1982年底,试行经济责任制阶段,在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的基础上,对企业实行利润包干的经济责任制。

(3)1983年—1987年,试行利改税和深化企业内部改革阶段。

(4)1987年—1991年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完善企业经营方式阶段。

(5)1991年—1993年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目标的企业改革阶段。

(6)1994年至今,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深化企业改革阶段。

6.金融税收体制改革

金融体制改革历程:

1979年恢复中国农业银行,将中国银行从中国人民银行分设出来;1983年决定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同时成立中国工商银行;1986年恢复交通银行,后来又成立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和上海、深圳交易所等,初步形成我国的金融系统。

财税体制改革历程:

(1)改革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1978年试行企业基金制度;1981年实行利润留成制度;1983年起实行利改税;1987年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扩大企业财权;1988年进行“税利分流、税后还贷、税后承包”试点;1992年改革企业财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

(2)改革财政预算管理体制,调整中央与地方财力分配关系。从1980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从1985年起施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体制;从1988年起施行“地方包干”体制;从1992年起试点并推广、普及“分税制”,实行了一些特殊管理体制。

(3)改革税收制度,加强税收调解经济的作用。从1981年起建立涉外税制;从1984年起建立和健全所得税制。从1982年起建立若干体现特殊调解作用的税种;改革农业税。

(4)改革财政管理制度,拓展理财渠道。从1992年起试行变式预算制度;改革资金管理体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大力发展财政信用。

7.科技体制改革

1985年3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其指导思想是:科学技术必须要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

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改革过程中我国的科技规划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日益多层次化,二是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相结合、中央计划和地方计划相结合。

下载2018年黑龙江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辅导: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国时期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黑龙江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辅导: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国时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