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文化学习简报
三峡新能源公司达坂城风电场
企业文化学习简报
为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强化三峡新疆新能源分公司达坂城电厂(以下简称电厂)全体员工对集团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体系和行为规范的学习、理解、认同和践行,结合电厂实际,电厂综合部于6月4日上午综合部组织电厂全体员工在会议室进行了企业文化宣贯活动。
首先,我们学习了《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曹广晶在企业文化讲师培训班上讲话》通过文件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文化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广义上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说,文化是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制度。而企业文化是企业内全体成员的意志、特性、习惯和科学文化水平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
在学习期间,还进行了分组讨论,我们认为,中国三峡的“八字文化宣言、五条三峡精神、职业操守规范、工作行为规范等”,以充分的调研为基础,以严密的程序、科学的论证为依据,是同企业实际和战略紧紧结合的文化理念体系。中国三峡的“奉献、担当、创新、和谐”,的企业价值观,无不散发出其科学发展、与时俱进的精神魅力及其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人性关怀。
学习这样的企业文化体系,对于我们达坂城风电厂自身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这样的企业文化,既是全体干部员工的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也是实现企业永续发展、基业长青的不竭动力和精神源泉。
通过此次学习,不仅了解了集团的企业文化规划和新修订的VI手册、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电厂全体员工还领会了上级领导对企业文化学习建设的良苦用心。因此,我们要认真做好贯彻落实,最终达到用文化统一思想,用思想凝聚力量的效果,使我们队伍成为一个团结一致,既有法制纪律又有人性关怀的一流团队。
第二篇:企业文化学习
新员工入职培训学习资料
(企业文化)
第一章 文化与企业文化
一、什么是文化
《辞海》中认为:“从广义上讲,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
有人把文化的结构比喻成一个鸡蛋。核心的部分是精神文化;中间是制度文化、组织文化和行为文化;外壳部分是物质文化。
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文字、不同的信仰、不同的风俗、习惯。举例:民族文化、传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食文化等。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根之所系、脉之所维,是其精神和智慧的长期积累和凝聚。当今时代,是一个文化剧烈变革的时代。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思潮风起云涌,经济的多元化,也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价值观的多元化。文化的变革必将促进社会的巨大变化,一个崭新的时代展现在大家面前,作为年轻一代一定要加强学习与思考,提高自身素质,时刻保持思想上、价值观上符合时代的要求,勇立潮头,做时代先锋。
二、什么是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一种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它包括被广大员工共同认同的企业价值观、信仰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和管理风格以及传统习惯。
企业文化理论作为一种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企业界。1980年,日本企业的飞速发展,使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三位。日本生产商品涌入美国市场,特别是汽车工业的崛起,抢夺了美国的市场,许多企业去兼并美的企业,引起了美国朝野上下的震惊。美国学者开始对日本企业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的全方位研究。在比较中发现,日本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勤劳、加班加点、高效率,对产品研发的能力等等,主要是因为日本企业有一种别的国家的企业所不具备的企业文化。日本企业努力向员工灌输这样一些思想,强调合作和忠诚。而美国的企业的传统文化是强调自我价值,忽视集体价值。于是,美国人开始反省,管理中心从纯粹经济、技术的角度拓展到文化管理的层面上。1981年,美国人特伦斯和阿伦合著了一部颇具影响的专著,名字叫《企业文化》,标志着企业文化理论的正式诞生,并确立了它的理论体系。
特伦斯和阿伦合著的这部书,给企业文化的定义是:“用以规范企业人多数情况下行为的一个强有力的不成文规则体系。”它包括五大要素质:一是企业环境,即包括企业产品、技术、竞争者、顾 2 客、政府的影响以及其它条件等各种因素在内的内外条件;二是企业价值观,即企业成员共享的基本信仰和行为准则,它告诉员工怎样做事才是企业最为推崇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因此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三是企业英雄。是企业员工的榜样和最为敬重的人,是企业文化的象征。企业英雄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企业的价值观。企业英雄可能是企业传奇般的创始人,也可能是企业的技术专家或劳动模范。四是企业的习俗和仪式。这是公司日常生活中系统的和规划好的一些惯例。从公司对待世事的表现中(即习俗)示意员工应持的行为方式,从而使企业的某些行为固定化、程式化、戏剧化,使企业价值观和理念在这些习俗和礼仪中得以传播。五是文化网络。是指企业信息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它包含正式组织传播和“小道消息”传播所织成的信息网。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需要生机勃勃、奋发向上的精神和文化,一个企业的发展,同样需要勇于拼搏、不断进取的企业精神和文化。当今时代,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忽视企业整体素质提高,就不会有企业自己的经营哲学和战略,就不会有科学的管理,就会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没有现代的企业文化,也就没有企业的现代化。搞好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管理者、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和管理水平,对于建设国际一流的电网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已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一个企业的动力及凝聚力都来自于企业的文化,技术只是一个平台,没有一套成功的企业文化,企业的生命力是有限的。纵观国际上的一流企业,无不重视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和自身的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智力、凝聚力、创造力等,即文化力,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种“生产力”。因此,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工程。本文试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就如何建设电网企业文化进行一些探讨。
第二章 企业文化的功能和作用
企业文化作用于企业中所表现的任何一种文化现象,对企业中的人、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过程产生的影响和发挥的作用,我们称之为企业文化的功能。
一般来讲,企业文化主要有导向功能、教化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约束功能、辐射功能。
一、导向功能: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决定了企业行为的价值判断准则,也决定了企业目标的质的规定性。因此,企业文化具有一种强有力的感召作用,并引导员工为实现企业的最高目标而努力工作。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表现在企业价值观对企业员工的引导上。在企业实施发展战略、完成发展目标和经营目标的过程中,共同的价值观能够引导员工不约而同地做同样的选择,引导大 3 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个优秀的企业,就是要创造一种能够使企业全体员工衷心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使命感、一个能够促进员工奋发向上的心理环境、一个能够确保企业经营业绩的不断提高、一个能够积极地推动组织变革和发展的企业文化。
二、教化功能:教化功能是对员工的教育和感化,我们叫它不“以文化人”。特别是对一些新进入企业的员工,企业文化能够引导这些员工建立起与企业相一致的价值观,使员工认可企业的行事规则,让遵守规章制度、服从管理者的权力变成一件自觉和愉快的事情。它包括引导新员工自觉奉行企业高度集中的企业精神,建立起协调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行为习惯。
三、凝聚功能:企业文化从人的重要性出发,营造了人人爱尊重、受重视的文化氛围,从而产生了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这样一个团队中,人们总是能够性情愉快,因此归属感非常强。从目前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分析中看,在这种企业文化下,员工会产生稳定的归属感,会自觉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观,同时真正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体会出人格的被尊重,也才表现出敬业敬职的精神,公司才真正被员工所热爱。
四、激励功能:激励是管理的艺术,是让人以最大的热情去完成工作。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只有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效力,企业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企业文化对企业行为的主体——企业人,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都能够产生激发工作热情、发挥其潜能的作用。因此,有人把企业文化称作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世界上著名的长寿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他们都有一套坚持不懈的核心价值观,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本质体现在其核心价值观上,企业成长的可持续关键是它追求长治久安的核心价值观要被接班人确认,接班人又具有自我批判的能力,这样就能使核心价值观在适应技术与社会环境变化的前提下得以继承和延续。虽说不著重文化的企业也可以成长,但没有优秀文化的企业却难以实现可持续成长。没有文化就好像没有灵魂,没有指引企业长期发展的明灯,因而无法获得牵引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文化不解决企业赢利不赢利的问题,文化却能较好地解决企业成长能不能持续的问题。
五、约束功能:企业文化是非正式的规章体系,它明确指出人们在大部分时间内举止应该如何自律。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衷心认同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念,它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或者说是习以为常的东西,是一种不需要思考就能够表现出来的东西,是一旦违背了它就感到不舒服的东西,而且这些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还应该在新老员工的交替过程中具有延缓性和保持性。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使每个员工都非常重视对企业各种“权力人”权力的尊重,自觉遵守制度,服从管理。如果有人违反了制度规定,就会受到周围员工的共同指责。当着遇到制度涉及不到的内容时,员工能够按照有利于企业利益的精神,演绎制度,采取有利于企业的积极行为。
六、辐射功能:良好的企业文化,具有一种向社会扩散企业形象、声誉的功能,增加企业对社 4 会的影响。企业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在长期的企业经营实践中、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不仅在企业内部有支配员工行为的作用,而且会通过商品流通、业务往来、媒体的宣传报道、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自然地融入到社会交往中,不断地向企业外的社会各界辐射,将企业形象、企业品质、企业特色传播到社会上去,从而为企业创造一种经营环境,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推动力。
企业文化很难说哪个先进、哪个落后,但是企业文化有优劣之分。能够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就是优秀的文化,反之则是劣质的文化。优秀的文化有积极的作用,而劣质文化则对企业有负面的影响。当管理中的漏洞长期存在或经营理念偏差的情况下,企业中必然培养一批非正常获利的利益集团,正是这个即得利益集团所控制企业的思维方式与员工的生存法则,我们同样把它归纳为一种企业文化。在这种恶劣文化影响的环境下,员工的价值观受到扭曲,企业的发展走向歧途,即使这一切被掩饰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光环下,仍然不能改变这种劣文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例如,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中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就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劣文化,形成了国有企业的等、靠、要,低效率,降低了市场竞争力。因此实行市场经济后,这些企业要么破产重组,要么浴后重生。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这种恶劣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改造起来非常困难。在一些管理不善的企业,进行改革措施受到的阻力是难以想象的。除非把原有势力进行彻底的铲除,实行员工价值观的再造,否则正常的管理难以到位。
第三章 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
第一节 基本价值理念
国家电网公司把企业愿景、企业使命、企业宗旨、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作为基本价值理念,明确宣示公司的奋斗方向、存在意义、重要责任、价值追求和精神境界,表明公司对国家、对客户、对合作伙伴、对员工、对社会所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和价值判断。
公司基本价值理念是公司企业文化的灵魂,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
一、企业愿景
建设世界一流电网 建设国际一流企业
“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建设国际一流企业”的企业愿景是公司的奋斗方向,是国家电网人的远大理想,是公司一切工作的目标追求。
建设世界一流电网:从我国国情、能源资源状况和电网发展规律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自主创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原则,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
建设国际一流企业:坚持以国际先进水平为导向,以同业对标为手段,推进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把公司建设成为具有科学发展理念、持续创新活力、优秀企业文化、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国际一流竞争力的现代企业。
二、企业使命
奉献清洁能源 建设和谐社会
“奉献清洁能源,建设和谐社会”的企业使命是公司生存发展的根本意义,是公司事业的战略定位,是公司工作的深刻内涵和价值体现。
电网不仅是连接电源和用户的电力输送载体,更是具有网络市场功能的能源资源优化配置载体。国家电网公司是国家能源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能源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在中国能源的优化配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充分发挥电网功能,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促使发展更加健康、社会更加和谐、生活更加美好是国家电网公司的神圣使命。
三、企业宗旨
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服务电力客户
服务发电企业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四个服务”的企业宗旨体现了公司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统一,是公司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公司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承担着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责任。公司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把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作为检验工作成效和企业业绩的根本标准。
服务电力客户:公司作为经营范围遍及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供电人口超过10亿的供电企业,承担着为电力客户提供安全、可靠、清洁的电力供应和优质服务的基本职责。公司坚持服务至上,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深化优质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
服务发电企业:公司作为电力行业中落实国家能源政策、联系发电企业和客户、发挥桥梁作用的经营性企业,承担着开放透明、依法经营的责任。公司遵循电力工业发展规律,科学规划建设电网,严格执行“公开、公平、公正”调度,与合作伙伴共同创造广阔发展空间。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公司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实施主体之一,承担着优化能源资源配置,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增长对电力需求的责任。公司坚持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相统一,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服务清洁能源开发,推进节能降耗,保护生态环境,履行社会责任,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四、核心价值观
诚信 责任 创新 奉献
“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是公司的价值追求,是公司和员工实现愿景和使命的信念支撑和根本方法。
“诚信”,是企业立业、员工立身的道德基石。
每一位员工、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单位,每时每刻都要重诚信、讲诚信,遵纪守法、言行一致,忠诚国家、忠诚企业。这是公司履行职责,实现企业与员工、公司与社会共同发展的基本前提。
“责任”,是勇挑重担、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
公司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每一位员工都要坚持局部服从整体、小局服从大局,主动把这种责任转化为贯彻公司党组决策部署的自觉行动,转化为推进“两个转变”的统一意志,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劲动力,做到对国家负责、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
“创新”,是企业发展、事业进步的根本动力。
公司发展的历程就是创新的过程,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建成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需要大力倡导勇于变革、敢为人先、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精神,全面推进理论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实践创新。
“奉献”,是爱国爱企、爱岗敬业的自觉行动。
企业对国家、员工对企业都要讲奉献。在抗冰抢险、抗震救灾、奥运保电、世博保电等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公司员工不计代价、不讲条件、不怕牺牲,全力拼搏保供电,这就是奉献;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矛盾、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等重大考验面前,公司上下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这也是奉献;广大员工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同样是奉献。坚持在奉献中体现价值,在奉献中赢得尊重,在奉献中提升形象。
五、企业精神
努力超越 追求卓越
“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是公司和员工勇于超越过去、超越自我、超越他人,永不停步,追求企业价值实现的精神境界。
“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本质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科学发展。公司立足于发展壮大国家电网事业,奋勇拼搏,永不停顿地向新的更高的目标攀登,实现创新、跨越和突破。公司及员工以党和国家利益为重,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向更高标准看齐,向更高目标迈进。
第二节 科学发展战略
以“三个建设”为保证,全面推进“两个转变”,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是公司发展的总战略。
加强“三个建设”、推进“两个转变”、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推进“两个转变”是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战略途径;加强“三个建设”是推进“两个转变”的重要保证。
一、战略目标
把国家电网公司建设成为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现代公司(简称“一强三优”)
电网坚强:电网规划科学,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灵活高效,智能化水平高,技术装备和主要运行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经营区域实现全部联网。
资产优良: 资产结构合理、质量好,盈利和偿债能力强,内部资源配置效率高,金融和海外资产健康快速增长。
服务优质:保障安全、经济、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服务规范、高效,品牌形象好,利益相关方综合满意度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在社会公共服务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业绩优秀:安全、质量、效益指标在国内外同业中领先,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价值高,企业健康发展,社会贡献大。
现代公司: 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和科学的集团管理体系,队伍素质好,自主创新能力和信息化水平高,企业软实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强。
二、战略途径
转变公司发展方式 转变电网发展方式(简称“两个转变”)
按照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简称“四化”)要求,实施人力资源、财务、物资集约化管理,构建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生产、大营销(简称“三集五大”)体系,实现公司发展方式转变。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具有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坚强智能电网,实现电网发展方式转变。
三、战略重点
坚持抓发展、抓管理、抓队伍、创一流(简称“三抓一创”)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电网发展战略、经营管理战略、人才强企战略、科技发展战略、信息化战略、金融支撑战略、产业支撑战略、国际化战略、企业文化战略、品牌发展战略等,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电网发展战略:遵循电网发展规律,加大电网投入,坚持“一特四大”(特高压,大煤电、大水电、大核电和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增强电网优化配置能源资源和抵御严重事故风险的能力,促进大型能源基地集约化开发和清洁能源快速发展,以持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
经营管理战略:贯彻依法经营企业、严格管理企业、勤俭办企业的方针,积极开展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深入推进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充分挖掘内部资源潜力,持续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资产运营效率。
人才强企战略:把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建立适应“两个转变”需要的人力资源管控体系和工作机制,实施全员教育培训,全面推进各级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抓好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增强队伍素质,激发员工创造活力,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科技发展战略: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贯彻建设一流人才队伍、实施大科研、创造大成果、培育大产业、实现大推广(简称“一流四大”)的战略要求,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克服制约“两个转变”的技术瓶颈,解决生产运行和经营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抢占国际电力科技制高点,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信息化战略:把信息化作为推进“两个转变”、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的原则,全面推进信息化企业建设,以信息化支撑生产专业化和管理现代化,确保网络和信息安全,为“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
金融支撑战略:发挥公司金融资源潜力,把握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机遇,遵循金融行业发展规律,推进产融结合,强化金融管控,加强人才和机制建设,加快现代金融控股集团建设,形成金融产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盈利水平,为公司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产业支撑战略:按照上规模、上水平、集约化的发展方向,拓展直属单位业务领域,延伸产业链,形成规模经营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做优做强做大直属产业,为“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智力支持、服务保障和效益贡献。
国际化战略: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适应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强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能源等相关领域的国际分工,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公司发展空间,不断提升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企业文化战略:遵循企业文化建设基本规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适应公司发展改革新要求,坚持融入中心、服务大局,以人为本、全员参与,重在建设、突出特色,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建设以“四统一”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软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公司科学发展。
——坚持“统一的核心价值观,统一的发展目标,统一的品牌战略,统一的管理标准”,是公司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和重要基础。
——推行公司基本价值理念体系是建设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的核心。
——实施企业文化建设精品工程、落地工程、评价工程(简称“三大工程”)是建设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
品牌发展战略:全方位提升“国家电网”品牌的知名度、认知度和美誉度,强化安全管理,规范服务行为,履行社会责任,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增强企业软实力,推动企业与利益相关方建立起相互信任、和谐互动、通力合作的良好关系,凝聚发展合力,塑造国际一流的“国家电网”品牌。
——公司品牌是内质外形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推进品牌的统筹规划,统一品牌宣传、统一品牌管理,规范使用VI手册,深化文化环境建设,提升“国家电网”品牌价值和形象。
——通过对内提高管理水平、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对外履行社会责任、全面加强公司与利益相关各方的和谐互动,树立公司讲政治、负责任,强管理、重服务,求创新、作表率的央企形象。
四、战略保障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队伍建设(简称“三个建设”)
党的建设是“三个建设”的首要任务,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是“三个建设”的重中之重,建设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是“三个建设”的重要基础,提高全员素质是“三个建设”的根本着力点。
只有不断加强公司党的建设,才能保证公司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只有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才能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实现基业长青;只有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才能提高广大员工的能力素质,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第三节 员工行为规范
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是公司的基本信条和行动准则。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尊重人、关心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忠诚企业,就是热爱企业、关心企业、为企业尽心尽力,忠实维护企业利益和形象。奉献社会,就是关爱社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履行社会责任。
一、员工守则
《国家电网公司员工守则》是公司全体员工应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一)遵纪守法,尊荣弃耻,争做文明员工。
(二)忠诚企业,奉献社会,共塑国网品牌。
(三)爱岗敬业,令行禁止,切实履行职责。
(四)团结协作,勤奋学习,勇于开拓创新。
(五)以人为本,落实责任,确保安全生产。
(六)弘扬宗旨,信守承诺,深化优质服务。
(七)勤俭节约,精细管理,提高效率效益。
(八)努力超越,追求卓越,建设一流公司。
二、员工服务“十个不准”
(一)不准违反规定停电、无故拖延送电。
(二)不准自立收费项目、擅自更改收费标准。
(三)不准为客户指定设计、施工、供货单位。
(四)不准对客户投诉、咨询推诿塞责。
(五)不准为亲友用电谋取私利。
(六)不准对外泄漏客户的商业秘密。
(七)不准收受客户礼品、礼金、有价证券。
(八)不准接受客户组织的宴请、旅游和娱乐活动。
(九)不准工作时间饮酒。
(十)不准利用工作之便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三、基本礼仪
公司崇尚文明,讲究礼仪。公司员工应自觉学习基本礼仪常识,提高文明素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一言一行,树立公司良好形象。
仪容仪表:整洁清爽,端庄大方。着装服饰:规范得体,便于工作。言谈举止:自然优雅,充满自信。接待交往:主动热情,把握分寸。接打电话:简明扼要,温和有礼。乘坐车辆:尊长优先,注意礼让。
第四节 国家电网VI系统一、国家电网公司标识
(1)标识以球形设计展示国家电网公司美好的发展前景,反映公司树立全球视野,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的坚强信心。
(2)标识以圆形图案象征公司内外的互动、协调、团结、和谐,表达公司坚持“四个服务”宗旨,与客户、员工、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3)标识以纵横交错的经纬线表现公司以建设和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坚持诚信、责任、创新、奉献,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4)标识以绿色的标准色,反映公司致力奉献清洁能源,建设和谐社会,象征公司持续发展、生机勃勃、基业长青。
二、国家电网公司青年志愿者标识
国家电网公司青年志愿者标识由国家电网公司标识与中国青年志愿者标识组成。作为公司青年志愿者活动的统一标识,该标识有利于更好地提升公司形象,彰显“国家电网”品牌。
中国青年志愿者标识整体构图为心形,又是英文志愿者的第一个字母“V”,红色。图案中央是手的造型,也是鸽子的造型,白色。标识寓意为中国志愿者向社会上所有需要帮助的人们奉献一片爱心,伸出友爱之手,表达“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心”和“团结互助、共创和谐”的主题。
三、国家电网爱心希望小学标识
国家电网爱心希望小学的标识采用内有图案的圆形设计,体现了“凝聚爱心、团结互助、圆贫困地区孩子上学之梦”的主题,同时又和国家电网公司标识球形设计相统一。
标识中一大一小两个人手牵手的图案充分体现了国家电网公司伸出援助之手,扶持、帮助贫困地区孩子,和他们手拉手、心连心的爱心之举;高举的手臂和向上的走势给人以健康、向上、光明、美好的视觉和心理感受,贴合“希望小学”的主旨,也突出国家电网公司建立爱心希望小学,引领贫困地区的孩子走上成才道路的愿望。
第三篇:学习简报
学习简报
第 16 期
九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党委办公室 2010年10月25日
本期要目:
●习近平:努力克服不良文风 积极倡导优良文风 ●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次全体会议综述
●刘延东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习近平:努力克服不良文风 积极倡导优良文风
——在中央党校2010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中央党校2010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今天正式开学了。我代表中央党校校委,对全体新学员表示热烈欢迎。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从领导机关做起,大力整治文风会风,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力戒空话套话。”中央党校作为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在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倡导马克思主义文风方面负有重要责任。到中央党校来学习的同志,大都是党的中高级干部,有些是思想理论战线的骨干,讲话、写文章、参与文件起草,工作中都会遇到文风问题。因此,今天我就改进文风问题谈一些体会和认识。
一、为什么要大力改进文风
文风不是小事。毛泽东同志指出:“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党风决定着文风,文风体现出党风。人们从文风状况中可以判断党的作风,评价党的形象,进而观察党的宗旨的贯彻落实情况。
我们党是一个郑重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特别是延安整风以来,一直为培育和弘扬马克思主义文风而努力。延安整风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整顿文风。毛泽东同志对党八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批判,号召全党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文风。在这方面,他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翻开《毛泽东选集》,鲜明朴实的文风扑面而来,生动活泼的语言引人入胜,深入浅出的论述让人茅塞顿开。邓小平同志历来注重务实,反对不实风气,粉碎“四人帮”以后他带头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针对党的优良文风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破坏的现状,大力倡导并率先垂范开短会,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他反复强调:“我们开会,作报告,作决议,以及做任何工作,都为的是解决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作风建设上明确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重要思想,一再强调要纠正不良文风。他指出,有些文章翻来覆去老是那么几句套话,也有的哗众取宠,乱造概念,词句离奇,使人看不懂,这种不良文风应加以纠正。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同样重视文风建设,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下决心从文山会海中摆脱出来,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他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改进学风和文风,精简会议和文件,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弄虚作假”。
在党中央的大力倡导下,全党抓文风建设取得很大成绩。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党的优良文风逐渐得到恢复,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新的发展。文风与党风同社 会风气是紧密相连的,弘扬优良文风、纠正不良文风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当前,在一些党政机关文件、一些领导干部讲话、一些理论文章中,文风上存在的问题仍然很突出,主要表现为长、空、假。
长,就是有意无意地将文章、讲话添枝加叶,短话长说,看似面面俱到,实则离题万里。群众形容说,这样的讲话有数量无质量,有长度无力度;这样的讲话汇集的书,有价格无价值,有厚度无深度。
空,就是空话、套话多。照抄照搬、移花接木,面孔大同小异,语言上下雷同,没有针对性,既不触及实际问题,也不回答群众关切,如同镜中之花,没味、没用。
假,就是夸大其词,言不由衷,虚与委蛇,文过饰非。不顾客观情况,刻意掩盖存在的问题,夸大其词,歌功颂德。堆砌辞藻,词语生涩,让人听不懂、看不懂。
党的历史经验证明,文风不正,危害极大。它严重影响真抓实干、影响执政成效,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耽误实际矛盾和问题的研究解决。不良文风蔓延开来,不仅损害讲话者、为文者自身形象,也降低党的威信,导致干部脱离群众,群众疏远干部,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群众中失去吸引力、感召力、亲和力。可以说,一切不良文风都是不符合党的性质、宗旨的,都是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相背离的。大力纠正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一项重要任务。
二、应该提倡什么样的文风
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是改进文风的首要问题。针对上面所说的不良文风的三个字,我想另外提出三个字,就是短、实、新。
一是短。就是要力求简短精练、直截了当,要言不烦、意尽言止,观点鲜明、重点突出。能够三言两语说清楚的事绝不拖泥带水,能够用短小篇幅阐明的道理绝不绕弯子。古人说“删繁就简三秋树”,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毛泽东同志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的碑文,只有114个字,却反映了一部中国近代史。1975年,邓小平同志负责起草周恩来总理在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报告,只用了五千字。后来谈到这件事的时候,邓小平同志说:“毛主席指定我负责起草,要求不得超过五千字,我完成了任务。五千字,不是也很管用吗?”江泽民同志和胡锦涛同志也有许多短小精干、言简意赅、思想深刻的文章、讲话。鲁迅先生说过,文章写完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现在,不少地方和部门按照中央改进文风会风的要求,提出以“能少则少、能短则短、能精则精、能简则简”为原则,尽可能开短会、讲短话、发短文。这“三短”,就是我们应当 大力倡导的风气。
当然,也不是说长文章一概不好。有内容、有见解的长文章,人们也是喜欢读的。文章长短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宜短则短,宜长则长。要坚持内容决定形式,有些非长不可、篇幅短说不明白的事情则可以长些。《庄子》上有这样几句话:“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意思是说,野鸭子的腿虽然很短,给它接上一截它就要发愁;仙鹤的腿虽然很长,给它截去一段它就要悲伤。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写文章。就今天来说,把“野鸭子的腿加长”的文章太多了,提倡短文章、短讲话、短文件是当前改进文风的主要任务。
二是实。就是要讲符合实际的话不讲脱离实际的话,讲管用的话不讲虚话,讲有感而发的话不讲无病呻吟的话,讲反映自己判断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讲明白通俗的话不讲故作高深的话。这就要求我们的文件、讲话和文章,力求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分析问题要客观、全面,既要指出现象,更要弄清本质;阐述对策要具体、实在,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要实事求是,有一说
一、有二说二,是则是、非则非,不夸大成绩,不掩饰问题。要深入浅出,用朴实的语言阐述深刻的理论。要有感而发,情真意切。毛泽东同志笔下的愚公、白求恩、张思德,我们今天记忆犹新,就是因为这些人在他的心灵深处产生过激烈震荡,所以讲出的话饱含深情、富于哲理,能深深植入人民心里,引起共鸣。
这里需要说明,一些关于党和国家工作的总体性要求,事关全局,事关党和国家前进方向及政策连续性,事关党的团结和社会稳定,需要在重要文件和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这和形式主义的套话、穿靴戴帽是两回事。
三是新。就是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正所谓“领异标新二月花”。如果一个文件、一篇讲话毫无新意,那么制定这样的文件、作这样的讲话还有多少意义呢?可以说,能不能讲出新意,反映一个领导干部的思想水平、理论水平、经验水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这里所说的新意,既包括在探索规律、认识真理上有新发现、前人没有讲过的话,又包括把中央精神和上级要求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上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的话;既包括角度新、材料新、语言表达新的话,又包括富有个性、特色鲜明、生动活泼的话。需要指出的是,讲出新意,并不是要去刻意求新,甚至搞文字游戏。更不能背离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背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去标新立异。
三、怎样大力改进文风
文风不正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克服不良文风、提倡优良文风,真正使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蔚然成风,需要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这里强调三条。
第一,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起带头作用。文风问题上下都有,但文风改不改,领导是关键。从领导干部自身说,文风不正是不是主要由这样几个因素、几种情况所导致的:一是有的干部由于知识、经验都不够,功底、能力达不到,故而难以讲出新话、管用的话来。二是有的干部思想懒惰,不愿去下深入调查研究和独立思考的苦功夫,只会在现成的文件、书本上讨生活、照抄照讲。三是有的干部认为只有照讲文件上的话、报刊上的话,才是同上级和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保持一致”。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四是有的干部认为讲长话就是对工作重视和认真的表现,给哪个部门讲的话长就是重视那个部门。这也是一种误解。五是有的干部不负责任,别人写什么念什么,写多长念多长。明明知道用处不大,但照念不误。六是还有的干部认为讲大话、空话、套话、歌功颂德的话最保险,不会犯错误。其实这是个人患得患失的思想在作怪,本身就是错误的。
这些因素和情况,都与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有关。文如其人。作文与做人,与人的素质是紧密联系的。领导干部改进文风,需要在两个方面努力。一要学习。学习什么?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以此作为政治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不断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力的东西,充分合理地继承和运用。理论功底扎实了,知识积累厚实了,肚子里装的东西多了,才能厚积薄发,言之有物、深入浅出地讲话、写文章。二要增强党性修养。坚持以德修身,努力成为高尚人格的模范。只有自己的境界高了,没有私心杂念,才能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讲出的话、写出的文章人们才愿意听、愿意看。如果言行不
一、表里不一,台上台下两个形象,圈内圈外两种表现,即使讲得天花乱坠,也不会有人相信你。
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改进文风作为一项工作要求,带头讲短话、讲实话、讲新话,通过自己以身作则带出好文风来。这里很重要的是自己要亲自参与重要文稿的起草。邓小平同志说过,拿笔杆是实行领导的主要方法,领导同志要学会拿笔杆。现在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和知识素养在不断提高,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还是要尽可能自己动手。一些重要讲话和文章应当全程参与,出思想、谈看法、拿主意,在大的方面把好关。
第二,把改进文风同改进干部工作作风结合起来,尤其要加强调查研究、深入了解群众呼声。文风不实,反映出思想作风不纯、工作作风不实。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写文件、作报告、发表文章,都是为了解决问题。办法从哪里来?只能从调查研究中来,从群众的实践和创造中来。胸有成竹才能出口成章,找准症结才能对症下药,源于实践才能指导实践。领导干部改进文风,应当走出机关,深入基层,在实际生活中“望闻问切”,在充分占有和分析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概 括出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把群众的创造吸收到文件、讲话、文章中来,使我们的思想和文字体现时代要求,符合实际情况,能够解决问题。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创造历史的动力。不能和群众谈心,你说的话群众听不懂,怎么会有感召力?怎么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些地方开展作风整顿年活动,不少干部住村蹲点后感慨地说:“在老乡家拉家常与在办公室接待群众来访不一样,睡在农家硬板床上考虑问题与坐在办公室沙发上考虑问题不一样,能够发现平时在办公室看不到、听不到的问题,学到在办公室学不到的新思想、新话语,拿出在办公室想不到的新思路、新举措。”这些体会给我们许多启示。改进文风,必须从思想和感情深处把人民群众当主人、当先生。群众的思想最鲜活、语言最生动。深入群众,你就来到了智慧的大课堂、语言的大课堂,我们的文件、讲话、文章就可以有的放矢,体现群众意愿,让群众愿意看、看得懂,愿意听、听得进。
第三,把改进文风同改进党风统一起来,特别要大力改进会风。不良文风的总根源,主要在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会议太多,会风不正。现在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的现象依然存在,这对文风不正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要改进会风,能不开的会尽可能不开,没准备好的会坚决不开,能合并的会最好合并开,必须开的会也要能短则短,对会议的时限、数量、质量、规格等加以规范,提出明确要求。条件具备,会议可以直接开到基层,多利用现代通信和技术手段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或者网络会议。改进文风会风,要努力活跃党内生活,扩大党内民主,大力倡导独立思考的风气,创造鼓励讲真话、提倡讲新话的宽松环境。
围绕文风问题就讲这些看法,与大家探讨和交流。让我们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改进文风的要求,身体力行、勉力而为,在弘扬优良文风上不断取得新进步。
最后,祝全体学员在党校期间学习进步、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次
全体会议综述
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次全体会议日前在辽宁大连召开。此次高校咨询会的主题是,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推进高校改革创新、科学发展。
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成立于1993年,由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国内一批实力强、办学水平高的其它部属高校以及省部共建高校组成。教育部通过这个平台,研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工作,传递新的改革信息,总结交流办学经验,布臵新的工作任务。
咨询委员们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大学学术水平、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高校队伍建设等重点问题,特别就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进行了交流和研讨。咨询委员普遍反映,这次会议紧扣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使大家进一步认清了当前形势和任务,更感责任重大、使命神圣。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
结合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任务,此次高校咨询会安排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大学学术水平”、“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高校队伍建设”四个专题论坛。
“推进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专题论坛由吉林大学校长展涛担任主持。专题论坛上,南京大学校长陈骏作主旨发言,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等校长参与讨论。
“当前,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陈骏说:“我们的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耶鲁大学校长莱文今年年初在英国皇家学会发表的讲话,部分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认为,中国有足够的资源去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但前提是,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要强调批判性思维。在今年5月份南京举办的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一些国外著名大学的校长也指出了中国大学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斯坦福大学校长汉尼斯认为,中国大学课程设臵以讲座式为主,小组讨论的方式很少,学生不敢提问、不敢质疑。”
陈骏坦言,从以上这些谈话中可以看出,缺少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教育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瓶颈。
我国怎样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陈骏介绍,南京大学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南京大学于2009年9月在一年级新生中开始启用新 的教学模式。这个新模式被简称为“三三制”模式,即实行“三个培养阶段”和“三条发展路径”。“三个培养阶段”是指本科生在四年当中要经过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和多元培养三个阶段;“三条路径”是指学生在完成专业教育阶段规定的学分之后,可以在“专业学术类、跨专业学术类、就业创业类”三条发展路径中自由选择其中的一条,执行个性化的课程计划。陈骏说,“三三制”模式背后的原理,概括来讲,就是“通识教育与个性化培养融通”的教育思想。
当前改革课程体系迫在眉睫。在陈骏看来,应通过新生研讨课计划、通识教育课程计划,以及增加学生的选择机会等举措,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权威、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改革课程体系的同时,还要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在天津大学校长龚克眼中,要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应该进一步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使之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关键点、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学科拓展的增长点。而政府部门给予政策支持也十分重要,例如对现有教学评价标准进行调整和完善,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专业设臵给予更灵活的支持,对产学研合作教学基地建设给予更多的改革空间,这些政策投入无疑将会促进产学研合作教育达到新的高度。
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
实施教师岗位分类管理,为青年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是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
教育改革实施主体是教师。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认为:“教师能力跟不上,不仅是理念问题,还是教育的专业能力和组织能力问题。大学教师对教育的理解有多深,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过去我们的改革取得的进步是实施了较多的量化式管理和考核激励措施,虽然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师的活力,但并没有充分体现出人尽其才的原则,常常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教师。”杨卫介绍,根据学校总体发展目标,浙大将现有教师岗位分为教学科研并重岗、教学为主岗、研究为主岗、社会服务与技术推广岗及团队科研/教学岗等不同类型岗位。此外,浙大还为教师提供不同的职业发展平台与通道,实行不同的考核评价方式,通过“分类引导、科学评估、强化激励、动态调整”,积极引导和激励教师围绕学校总体发展要求,根据自身特长、特点和潜能,合理定位,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杨卫介绍,近年来,学校还积极探索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新机制新途径,先后出台了新教师职业导师制、青年教师择优资助计划、青年教师交叉学习计划、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此基础上,学校对原有培养措施进行整合发展,努力把青年教师更快地推向学术前沿。
为青年教师提供学术研究条件的同时,怎样解决青年教师生活上的困扰,促进他们潜心研究,成为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王迎军一直思考的问题。王书记如今最发愁的一件事,就是青年教师的住房问题。与王书记有同样感受的,还有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郭大成。他在讨论时建议:“政府部门应推进解决青年教师住房问题。”
除了青年教师住房,教师总量不足和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矛盾,也引起咨询会上书记、校长的关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乔建永认为,当前教授很多都集中在40岁到50岁,学术资源过少,竞争激烈,导致急功近利情绪。如何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成为书记校长必须直面的问题。
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
党委领导是核心,校长负责是关键,教授治学是根本
对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育规划纲要突出了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并把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作为重要任务提了出来。
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认为,完善大学治理结构,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三个基本前提。这三个前提,一是对大学治理结构内涵的理解,二是对大学治理结构的制度和体制前提的理解,三是对完善大学治理结构旨意的理解。
完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必须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大学治理结构的基本指向。顾海良认为,“党委领导是核心”,就是说党委负有对事关学校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作出决策的重大职责。党委书记作为党委的“班长”,重要的是要摆正书记个人与党委集体之间的关系、善于处理好书记个人在党委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与校长在行政实施过程中的职权之间的关系。理顺党委集体领导和校长个人负责之间的关系,把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完善大学治理结构的根本要求。
如何理解“校长负责是关键”?顾海良分析,加强和改进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关键是要发挥校长的行政领导作用,使校长独立负责地行使行政管理职权。“校长负责是关键”,重要的就是体现在对学校党委的负责上。对学校党委负责,才能维护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促进党委领导职责与校长职权之间关系的和谐协调,更好地维护和实现社会、学校和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这是完善大学治理结构的重要基础。
“教授治学是根本”。顾海良认为,党委的政治领导、校长的行政职权和教授的学术权力,构成高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基本方面,构成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的基本要素。党委领导、校长负责和教授治学这三个方面,也涉及高校基本资源即政治资源、行政资源和学术资源的优化配臵问题。显然,能否实现高校资源 的最优配臵,是大学内部治理结构质量与效率的衡量标准。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说,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受到很多传统因素制约,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和探索。
两天的发言讨论,是一场思想的碰撞。作为我国教育领域的“高端智库”,20年来,高校咨询会见证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今,高校咨询会成为高校交流办学成果和经验的重要平台,成为高等教育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的重要机制,成为政府部门与高校加强沟通的重要桥梁。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的一番话,代表了很多大学书记、校长的心声。“一所优秀的大学必定具备强烈的责任感。我认为,当代中国大学最大的社会责任,就是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引领社会发展、担当国家重任的优秀青年。能否使我们的青年承担起与国家地位相称的责任,肩负起全球视野下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这恰恰是由今天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付出的努力所决定的。” 努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 努力实现高等教育的历史性跨越
刘延东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次
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二○一○年八月二十三日)
一、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上来
上个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四个文件,体现了我国教育事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而继承创新、开拓前进的光辉历程。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正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阶段,对于新的历史起点上引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任务和全国教育系统的中心工作。这首先要求我们深刻领会、准确把握中央的精神。我体会,会议和纲要核心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贡献突出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把教育的战略地位提升到历史新高度,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的历史方位和崇高使命。高度重视教育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战略方针。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从全局性、基础性、先导性、民生性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教育的崇高使命,既强调了教育在支撑现代化强国中的重要作用,又强调了在改善民生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独特功能,对教育的战略地位进行了新的定位,对教育承载的使命进行了新的丰富。中央的判断,充分体现了十六大以来我们党确立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教育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把握。一是新世纪的中国,正处于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征程上,强国必先强教,未来10年教育事业发展好了,到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基础才会更加牢固。二是新世纪的中国,正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迫切需要教育提供全面系统的人力资源支持和知识贡献。三是新世纪的中国,人民群众对通过教育提高素质、改变命运的愿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对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加多样教育的要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任务更加繁重。四是新世纪的中国,是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深入参 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中国,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教育体系作为依托。可以说,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开启了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历史新征程,教育规划纲要与人才规划纲要、科技规划纲要一起构成新世纪新阶段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顶层设计的三个方面。这是会议和纲要的重大历史性贡献。
第二,系统总结了新中国成立60年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深化了对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律性认识。特别是从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最根本的事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在改革开放,教育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等五个方面得出了基本结论。这些基本结论科学精辟、实事求是,凝聚着广泛共识,体现了中央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第三,鲜明提出了新起点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努力方向,强调了“五个必须”的基本要求。这次会议的鲜明主线,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一是必须优先发展教育。这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要以“三个优先”落实教育优先发展,以战略目标体现教育优先发展,以体制机制保障教育优先发展。二是必须坚持育人为本。这是以人为本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核心内容和根本要求。育人为本中的“人”不仅涵盖学龄人口,而且包括全体公民;学习不仅在校,而且贯穿人的一生;教育不仅要满足社会需要,更要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让每个人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三是必须坚持改革创新。这是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坚持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坚定、自觉和主动开展教育改革,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实现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四是必须促进教育公平。这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人生公平的起点。教育公平主要责任在政府,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全社会共同推进。五是必须提高教育质量。这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关键,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办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五个必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第四,全面部署了未来10年的教育工作,确定了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这次会议和纲要对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战略部署。一是以终身学习理念为引领,确定了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其特点是:继续强调了巩固和普及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三大重点;首次对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继续教育进行系统谋划,构建以国民教育为主体、覆盖人一生的终身教育体系;加强薄弱环节,重视发展农村教育,并把民族教育、特 殊教育列专章予以规划;增强了针对性,对群众高度关注的学前教育、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等问题给予了明确回应。二是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提出了教育体制改革的宏观方向。其亮点是:首次对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作出专门部署,并摆在改革的首位;注重整体性,系统设计了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努力解决深层次问题,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考改革、高校管理、民办教育、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等提出了解决思路;强调顶层设计、试点先行、有序推进,重大改革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举措要充分听取意见。三是以提高保障水平为目标,制定了教育改革发展的保障措施。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依法治教、实施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领导等6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特别是要求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体现了党中央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这些部署中蕴含着许多深刻的教育理念创新,重点突出,思路清晰,相互支撑,明确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具体路径。
第五,发出了振兴教育全民有责的号召,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支持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加强改善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满腔热忱地支持和关心教育工作,积极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要求全社会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发动更多的社会力量支持教育、投入教育、兴办教育,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要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切实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师德修养,提高业务水平。这些思想和部署体现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社会育人的理念,对消除“办教育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的片面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将推动全党全社会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开创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现在,蓝图已经绘就,部署已经明确。我们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肩负起历史责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事业,以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二、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
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对未来10年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大学的功能进行了充分和清晰的阐释,体现了中央对高等教育的最新要求,将为高等教育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当前,我国有2600多所高校,学生总规模达2980万人,每年毕业生600多万,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这样的成绩是有目共睹、举世瞩目的,我们必须充分肯定。但是也要看到,与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相比、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我们的教育质量还存在较大差距。高等教育战线要认真学习贯彻会议和纲要精神,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勇于开拓,大胆探索,奋起直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开创新局面,创造新辉煌,实现历史性跨越。这一历史性跨越,是立足国情、脚踏实地、以中国特色世界水平为目标的内涵式跨越,要在质量上有一个新的提升,人才培 养模式改革上有一个新的突破,结构布局上有一个新的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上有一个新的贡献。当前,要在以下九个方面下大力气推进。
第一,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使命。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职责。要在政策导向、资源分配、评价考核、投入保障等方面作出更大努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一要确保教学的中心地位。现在有的学校重科研而轻教学,弱化了人才培养功能;有的学校生师比过大,教学投入不足,教学实验条件跟不上,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这种现象要尽快扭转。学校领导的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臵、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的方针。书记、校长要亲自抓教学工作,经常深入教学一线,定期研究教学状况,解决实际困难。教学资源要更多向教学一线倾斜,特别要提高本科教学经费比例,重点加强实践教学等薄弱环节。高校要努力形成领导重视教学、教师热爱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经费确保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的有效机制和良好氛围。
二要转变教育观念。要抓住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的契机,开展教育观念和教学工作大讨论,进一步更新观念,拓宽思路。在人才培养中,要更加注重创新性,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跨学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注重综合性,改变单一知识教学,既注重专业的深度,又拓展知识的广度,既着眼能力素质的提高,又注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发展;注重实践性,改变动手能力不强的现状,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开放性,改变比较封闭的培养方式,培育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尊重多元文化的博大胸怀;注重选择性,改变学习渠道过窄、教学管理僵化的问题,为学生创造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机会。
三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现在,一些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不符合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做法,必须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教学要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学习者;评价要向以能力考核为主的多元模式转变,注重考查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促进个性发展,让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第二,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重要标志。
科研水平的高低是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是科学研究的主力军之一,必须充分发挥智力密集、学科综合交叉和国际学术交流广泛的优势,瞄准世界科技发展前沿,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高等教育,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承担更大责任。一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紧密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瓶颈制约,推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提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的能力。大力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发挥理论创新、传承文明、引领风尚、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二要加强基础研究。目前我国高校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80%的面上项目,要稳定一支高水平研究 队伍,持续有力支持,鼓励自由探索,注重长期积累,推动基础研究向世界水平迈进。三要重视培育创新能力。加强重点科研基地建设,特别是在国家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创新科研组织模式,推进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相互开放。发挥科研育人功能,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团队,注重吸收博士生、硕士生参加,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通过高水平的科研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四要完善科研评价机制。重数量不重质量、重论文不重应用、重专利不重转化、重争取经费不重产出成果,是当前科研评价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要下决心改革评价机制,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克服简单化、一刀切和考核过于频繁的倾向,不同研究领域采取不同评价标准,基础研究鼓励原始创新,应用研究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第三,始终把服务社会作为重要职责。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又面临着产业升级、体制转轨和社会利益格局深刻变化,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很多,迫切要求高校在服务社会方面作出更大贡献。一要成为新兴产业的促进者。紧紧围绕新能源、信息网络、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在人才结构、学科设臵和研发攻关等方面提前布局,促进产学研用紧密融合。二要成为区域发展的助推器。主动融入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等区域发展战略,以服务和贡献开辟自身发展的新空间。三要成为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者。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发展在职培训和现代远程教育,积极参与科学普及,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服务。四要成为国家和区域高水平的智囊团和思想库。面向国计民生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密切关注国际发展动态,积极开展战略研究和政策咨询。比如,围绕宏观调控、“三农”问题、气候变化、资源能源、收入分配、社会民生、公共外交、国家战略安全等重大课题,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前瞻性、建设性意见建议。高校只有主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自身才能实现高效益、强后劲、可持续的发展,真正确立高校的社会声望和存在价值。
上面阐述的是高等教育三大功能相互支撑、相互渗透的关系。从大学发展历史看,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立身之本,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逐步衍生和发展起来的。要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衡量高校发展水平的首要指标就是看人才培养水平,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都应服从服务于人才培养,有利于支撑人才培养。
第四,始终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今后10年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最核心的任务、最鲜明的特征就是提高质量。虽然我们一直强调质量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地方、有的学校质量意识还比较薄弱,没有摆上应有位臵,没有转化为具体措施;有的还没有把握规律,缺乏有效抓手和有力保障。同时,在质量标准上也存在一些误区,有些地方单纯以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和学校层次衡量高等教育发展成效,有些高校简单以论文数量衡量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成绩。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提高质量贯穿于高等教育办学的全过程。
从宏观层面讲,要紧密围绕教育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科技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科学规划,顶层设计,优化结构,合理布局,加强宏观调控。探索对高校分类指导和分类管理的有效途径,通过政策导向和资源配臵,促进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科学定位,防止低水平重复,克服同质化现象。
从微观层面讲,提高质量的要求贯穿于高校具体落实三大功能中,当前比较迫切的是加强质量保障。一要健全教育质量标准体系,明确教育质量的内涵、评价标准和影响因素,探索形成符合国情校情的质量标准体系。二要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在教师教材教法、教学科研设备、社会实践基地、经费投入安排等方面保障到位。三要健全多层次的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对现有的监测评估体系进行改革完善,探索校内质量管理和自我评价的有效机制,鼓励有资质的专门机构对高校学科、专业、课程等质量进行评估,形成中国特色的高教评价模式。
第五,始终把学科建设作为战略举措。
建设结构合理、富有特色、高水平的学科体系是提升高校办学水平的战略重点。现在有的高校学科建设面铺得太宽,对热门专业一哄而上;有的学科建设脱离实际,影响学生就业。无论什么层次、什么类型的大学都应注重加强学科建设、培养优势学科,国家对高校支持的重点也要转向支持学科和专业建设上来。一要完善富有特色的学科体系。要着眼世界科技革命和国际学科发展前沿的新趋势,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新要求,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突出区域特色和资源优势,支持重点学科做强做精,打造一流的学科群体。二要构建合理的层次结构。本科教育要注重开放兼容,探索通识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要突出实践性、技能型,发展产业升级亟需学科;研究生教育要加快发展专业学位,不断扩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三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交叉融合是当今最有可能产生重大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领域,要及早谋划部署,搭建交叉融合的学科平台,组建跨领域团队,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
第六,始终把师资队伍作为基本依托。
高水平师资是学校的核心要素,必须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教师要以教书育人为本。一些学校不重视教学,一些教授不用心教学,一个重要原因是科研项目和经费在教师职务晋升和收入分配中占比过大。要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纳入教师职务评聘办法,教授给本科生教学要成为高校的一项基本制度。通过教师分类管理,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形成引导和保障教师专心教学的机制,津贴和奖励向教学一线的教师倾斜。教师要正确处理科研与 教学的关系,不能脱离教学一线,注重把科研优势和最新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以科研促进教学。高校要涌现出一批扎根讲台的名师,真正把精力和心血用在学生身上。
教师队伍建设要以中青年和创新团队为重点。近年来,高校补充了大量新生力量,中青年教师已占很大比重,他们正处于创造力旺盛时期,是高校的骨干力量。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营造平等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在教学科研实践中挑大梁。要关心他们的业务发展,改善生活条件特别是住房等问题,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多样化,坚决打破近亲繁殖和门户之见。领军人物是团队的核心,多年来领军人物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缺乏一直制约着我国高校向更高水平发展。要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以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和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为依托,集聚学科带头人和战略科学家,打造一流的科研教学团队。一个学校如果有几支在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的优秀团队,将对整体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产生极大带动作用。
第七,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动力。
当前,破解高等教育发展深层次矛盾,促进质量提升,关键在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一要创新管理体制,形成新型的政府与高校关系。政府部门对高校的责任既是管理、更是服务,应当更加注重宏观指导和间接管理,不能直接干预学校的微观管理,这是尊重教育规律的必然要求。现在,政府部门对高校既存在着管得过多过细的越位现象,也存在着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的缺位问题。因此,教育规划纲要强调要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搞好这项改革,不是简单地在政府与学校之间进行权力划分,而是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有利于提升办学水平的管理体制。
二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形成新型的高校与社会的关系。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是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一项重要改革。要鼓励民办高校多样化发展,重点发展有特色的高职院校。民办高等教育也要体现公益性,不能单纯以营利为目的。要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密切合作、资源共享的模式,把社会各方面的优质教育资源动员起来,共同支持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三要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形成新型的高校内部治理关系。要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基础上,探索高校理事会制度和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建立高校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相结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要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形式,推进高校科学民主决策。
第八,始终把对外开放作为有效途径。
对外开放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也是优化我国教育资源、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有效途径。必须更加注重国际交流合作的内涵发展、质量提升和品 牌建设,增强国际影响力。一要借鉴先进教育理念、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注重学习国外先进教学思想、办学经验和人才培养模式。有计划地吸引世界一流的专家学者和学术团队,引进境外优秀教材,构建面向国际学术前沿、更为开放的课程体系。要善于引进、择优引进而不能盲目引进,并结合实际融合创新。二要鼓励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这个问题在中美、中俄人文交流框架中都达成共识并写入合作文件,关键要抓紧组织落实。三要创新合作办学的形式。办好中外合作学校和办学项目,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创造联合培养人才的多种途径。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重大科研项目,在高端科研课题、国际共同关注的问题上加强研究合作。四要加强以学生为重点的人文交流。大学在文化交流融合中具有独特优势,能够为促进多样文明和谐共生作出贡献。要通过学科优势和增加政府奖学金规模,吸引更多国家学生来华留学。注重国际理解教育,支持毕业生参与海外志愿者活动,拓展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加快推动汉语走向世界,高校要投入更大的力量,派出优秀的教师和志愿者,研究探索符合海外教学实际的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孔子学院的办学水平。五要加强对国际问题的研究。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时代,我们需要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有较为深入的长期跟踪研究,为国家的外交战略服务。高校可以发挥生力军作用,有条件的高校可以建设专门研究不同国家的机构,努力成为高水平的国际问题智囊。
第九,始终把大学文化作为深厚土壤。
大学文化是高水平大学内在的精神品格,其核心内容体现在精神、价值、作风和对理想的追求上。大学之大,首先在于精神之伟大。我们正处于思想大活跃的时代,各种观念激烈碰撞,不同文化相互激荡,一方面新思想、新观念和不同文明交融的新成果进入了大学,另一方面大学里也产生了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之风。培育境界高尚、底蕴深厚的大学文化刻不容缓。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大力弘扬爱国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校内形成更加强大的凝聚力,对社会形成更加广泛的影响力。二要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一所高水平的大学,既要有必要的资金投入以强其基,更要有精神和文化的培植以育其魂。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品位高雅、环境优美、适于育人的和谐校园,形成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浓厚氛围。三要以校风学风建设为抓手。我国高校的风气总体是好的,但面对社会上的种种利益诱惑,个别人耐不住寂寞、追求短期利益,甚至出现抄袭剽窃和学术造假现象。高校作为神圣殿堂,应当成为一片绿色净土。要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倡导追求真理、实事求是、探求新知的风尚,践行志存高远、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真诚合作的氛围。对学术不诚信要采取“零容忍”政策,规范学术管理,健全惩治学术不端行为的制度,切实净化学术风气。
三、按照教育规律办学治校,不断提高高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高校领导特别是书记、校长肩负重要责任。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把科学理论、科学制度、科学方法贯穿于高校工作的各个方面,使办学治校水平有一个大的提升。
第一,切实加强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高校科学发展的能力。领导班子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践行者。要把班子建设摆在办学治校的首要位臵,将高校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善于领导科学发展、带领师生团结奋进的坚强集体。一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是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制度,是我国高校领导体制长期探索、吸取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历史选择。要准确把握这一制度的内在要求,既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又支持和保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持重大问题和重要决策集体讨论决定,保证这一制度有效运行。二是书记、校长要努力成为懂教育的政治家和讲政治的教育家。要以政治家的敏锐和坚定,牢牢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发挥好领路和保障作用;以战略家的眼光和思维,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增强前瞻性和创造性;以教育家的理念和风范,善于用现代教育思想和管理方法办学治校,形成独特的办学风格。三要建设党性强、讲团结的领导班子。要加强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注重研究高校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要注重加强班子团结,密切沟通协商,遇到问题相互理解、相互补台。团结是一种境界、一种胸怀。高校领导大多是专家学者出身,作为知识分子有个性是特点,但作为领导干部更要讲党性、讲大局、讲团结,形成领导合力,使班子更有战斗力。
第二,强化高校领导的职业化意识,全身心投入高校的科学发展。高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大学领导者职责所在。大学领导者又是一个经验积累型的职业,成长周期比较长,一个成熟的大学领导者需要长期的锻炼和积累。很多高校领导本身是优秀的学者,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担任大学领导必须有所取舍,特别是书记、校长要处理好领导工作和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校管理和学生培养、抓班子带队伍工作中。学校事业发展了,师生员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教学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其意义远远大于个人取得的学术成就。
第三,改进管理和服务,充分激发高校科学发展的内在活力。高水平大学更要有高质量的管理。作为人才聚集之地、智慧灵感涌流之地和学术前沿探索之地,高校的管理有其特殊规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办学规模显著扩大,内部结构日益复杂,对高校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和改进。一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主要任务,高校其他工作都要紧密围绕这三大任务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依靠教师办学和提高育人质量作为高校行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行政部门要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师生服务,积极为广大师生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二要改进高校管理方式。要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坚持调查研究,重大决策出台前科学论证。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群众路线,把广大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都凝聚到学校发展上来。要依法办学,从严治校,制定和完善富有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三要努力克服行政化倾向。高校越发展越需要科学的行政管理,但加强行政管理并不等于“行政化”。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政府及其部门要改进管理方式,完善监管机制,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事项,依法保障高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和承担相应责任。另一方面,高校内部要改变简单套用行政机关的做法,探索符合高校特点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发挥教授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中的作用。
第四,以领导干部的作风带动校风学风教风,为高校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良好风气的培育需要一个长期过程,需要采取多方面的综合措施。但“风成于上,俗形于下”,书记、校长是高校教职员工的一面旗臶,只有率先垂范,成为品德和人格的楷模,才能以良好的作风正校风、促学风、带教风。希望书记、校长做创先争优的表率,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紧密结合,带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推动学校科学发展,营造团结奋进、勇于争先的浓厚氛围。做教书育人的表率,坚持教育人、引导人、尊重人、关心人,善于从政治层面把握大局、驾驭复杂形势,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善于同师生交朋友,带领广大师生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改革创新的表率,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高校,要加强调查研究,充分论证方案,做好风险分析,争取改一项成一项。其他高校也要根据自身实际,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改革探索。做求真务实的表率,坚持实干兴校,注重深入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不搞形式主义。要做清正廉洁的表率,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严于律己,自觉接受监督,带动整个校园更加风清气正、心同气顺。
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使命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解放思想,扎实工作,不断开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新局面!
发:院领导、各科室
九江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党委办公室编印
共印11份
第四篇:学习简报
学习“三究四学”,深入开展新课改
2013年12月6日,我们随中心校组织的新课改小组,到襄阳参观学习,前进路小学的高效课堂,米公小学的校园文化,学校的“故事墙”,花草“童话园”,菜地“活动室”,无不展露出浓厚的文化底蕴,真是让人耳目一新。
回来后,学校立即着手,购置活动黑板,精心策划校园文化喷绘,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三究四学”高效课堂模式,使教师转变思想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了学生自主展示、交流、讨论、探究、总结的舞台,而老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通过学习,老师们围绕校园文化建设、小组建设、学生培训、导学案编写、课堂模式等各抒己见,掀起了新课改讨论的热潮。学校还结合我校实际,吸取“三究四学”高效课堂模式,初步制定了新课改方案。
如今我校的老师们对推进新课改充满了信心,我校的新课改正在“风正一帆悬”地直驶彼岸。
朱湾小学
第五篇:企业文化学习资料
企业文化学习资料
洛阳义安矿业有限公司
二O一四年元月
河南能源企业标识
释义:
河南能源企业标识以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英文“Henan Energy and Chemical Industry Group Co.,Ltd.”的缩写“HNEC”为主要设计元素。上部由字母“E”和“C”演绎而成,寓意文化、战略、产业的完美融合和企业科学、安全、绿色发展;下部横线寓意扎实、稳健。标识以蓝色为主色调,寓意开放包容、海纳百川。整体标识寓意河南能源人企合一、顺势而行,用心做事、追求卓越,勇于担当、成就梦想,倾力打造行业领先、国际一流的企业集团。
河南能源企业文化理念
企业使命:勇于担当 成就梦想
释义:站位高远,服务大局,以强烈的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大业中勇担重任,成就河南能源做强、做大、做久的企业梦,成就员工高尚、卓越、受人尊敬的人生梦,共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企业愿景:行业领先 国际一流
释义:坚持战略引领,实施创新驱动,建设卓越团队,以全球化视野瞄准行业最前沿,抢占行业制高点,整合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打造企业文化先进、发展战略清晰、管理模式科学、产业结构合理、核心竞争力突出的企业集团。
企业哲学:人企合一 顺势而行
释义:企业和员工是利益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企业以人为本,感恩员工,让员工体面劳动、幸福生活;员工感恩企业,用心做事,实现人企共赢、人企共荣。顺应宏观大势,研判经济趋势,把握发展走势,应势而变,乘势而上,顺势而行。
核心价值观:用心做事 追求卓越
释义:持之以恒,强化想做事的紧迫感;细心专注,强化善做事的责任感;精益求精,强化做成事的使命感。发扬“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把企业当家,把岗位当命,把工作当事业,持续提升,超越优秀,追求卓越,让员工实现更好发展,让企业实现更大价值。
管理理念:三化为本 创新驱动
释义:以“制度化、规范化、市场化”为内容的三化管理是企业规范高效运作的活力之本。“制度化”是基础,“规范化”是保障,“市场化”是核心。依靠创新驱动,“三化”有机融合,激发管理内生动力,激活资源要素活力,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发展理念:先人一步 持续提升
释义:先人一步,遍地黄金。研判宏观大势、市场趋势、行业走势,洞察先机、抢占先机、赢得先机。坚持战略引领、风险可控原则,秉承规模增长与价值增长并重、价值增长优先,产业运营与资本运营并举、产业运营为主的发展思路,科学决策,诚信立业,不断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安全理念:从零开始 向零奋斗
释义: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按照“抓系统、系统抓”的思路,坚持“铁制度、*硬执行,真较真、不糊弄”的要求,做到“安全管理十个零”。实施主动预防型安全管理模式,推行安全风险预控体系,构建安全长效机制,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
*“安全管理十个零”:即安全工作零起点、责任落实零距离、系统运行零隐患、设备状态零缺陷、生产组织零违章、操作过程零失误、排查隐患零盲区、隐患治理零搁臵、安全生产零事故、发生事故零效益。
人才理念:人尽其才 以德为先
释义:人才是企业第一资源。尊重人才、善用人才、培养人才,让人才发挥最大潜力,实现最大价值。围绕结构优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和“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方法,遵循“三优先、三鼓励、四不用”的用人导向,构建管理、技术、技能“W型”职业发展三通道,建设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人力资源队伍。
*“三优先、三鼓励、四不用”:即优先从业绩突出的团队中选拔干部,优先从在艰苦地区工作过的干部中选拔干部,优先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干部。鼓励机关和本地区干部到艰苦地区工作,鼓励专家型人才进入技术或业务型职业岗位发展,鼓励干部向技术化和职业化转变。不思进取、不干实事的不用;品头论足、善于“公关”的不用;不敢负责、不敢碰硬的不用;搞花架子、善于作秀的不用。
环保理念:清洁生产 绿色发展 释义: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推行清洁生产、节约生产、绿色生产,做到安全生产高效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废料无害化、碳排放减量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廉洁理念:阳光透明 风清气正
释义:倡导清明、清廉、清正之风,营造公开、公正、公平氛围,推*行“三不三无本廉体系”,构建廉洁自律长效机制。提高修养,提升境界,*算好人生“七笔账”,时刻警钟长鸣,始终心怀敬畏,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三不三无”:即从意识层面保证“不愿腐”、从实践层面保证“不能腐”、从机制层面保证“不敢腐”,确保党员干部无违纪、无违法、无犯罪。
*“七笔账”:即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亲情账、自由账、健康账。
河南能源企业行为规范高管行为准则
忠告与提示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指河南能源矿处级及以上领导干部,以下简称“高管人员”)行为准则(以下简称《行为准则》),是依法制定的高管人员行为规范,是河南能源的重要规章制度,是对河南能源高管人员最基本的规定和要求,是高管人员从业的行动指南。违反《行为准则》将受到纪律处分直至撤职、解除劳动合同和追究法律责任。必须无条件执行。
《行为准则》中的“公司”是指集团公司、集团公司或成员企业控股、参股的公司。
上述忠告是《行为准则》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请您务必认真阅读并熟知。
《行为准则》中的“1”至“7”是对高管人员勤勉义务、忠实义务的基本要求,请您尽职尽责,认真履行,否则将构成失职和渎职。
1.严格遵守政治纪律,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积极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决定和决议;自觉维护公司班子的团结。严禁发表和散布违反公司根本利益的言论。
2.严格遵守《公司法》和公司章程,勤勉尽职,忠诚于公司,为公司谋取最大利益。
3.严格遵守组织人事纪律,严禁擅自决定人事问题,不搞个人封官许愿,不干预下级人事任免,不安排亲朋好友工作。
4.坚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和重大事项报告、请示制度,不越权行事,不擅自决策。
5.崇尚“人企合一、顺势而行”的企业哲学,善待员工、善待股东、善待客户、善待所有帮助过公司的人;坚持企业利益最大化与员工价值最大化的高度统一。6.诚信经营,公平、公正地对待客户,以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满足客户需求。
7.严守公司机密,严禁利用公司商业秘密、业务渠道从事个人谋利活动,或将其提供、泄露给他人及其他企业。调离本公司或现岗位时,应当承诺继续遵守企业限制的有关规定,对掌握的公司机密、商业秘密等继续履行保密义务。
《行为准则》中的“8”是对高管人员权利的限制,您行使这些权利必须得到批准或授权,擅自决定这些事项,将构成违规。
8.未经批准或授权不得从事以下活动:
(1)以公司名义进行考察、谈判、签约、招投标、竞拍等;(2)以公司名义对外提供担保、证明;(3)以公司名义对外发表意见;
(4)以公司名义进行捐助性、救济性和公益性支出活动;(5)代表公司出席公众活动及其他活动;(6)购臵非生产性固定资产;
(7)委派到控股、参股公司的人员,不得违反公司的规定,擅自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上行使表决或放弃相关权利,损坏公司利益。
《行为准则》中的“9”是对高管人员廉洁自律的要求,如果您违反规定将构成违纪,受到纪律处分。
9.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不得从事以下活动:
(1)不做有损于公司利益和形象的事,未经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同意,不得在其它企业兼职;
(2)不得利用自己的职权和工作之便,为自己或亲属、好友谋取利益;(3)不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通过同业经营或关联交易为本人、近亲属或特定关系人谋取利益;
(4)不准相互为对方及其近亲属和其他特定关系人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提供便利条件。
《行为准则》中的“10”是对高管人员合法、合规经营的要求,属于严格禁止的行为,您违反这些规定将构成违法或违规,受到撤职的处分,直至解除劳动合同或追究法律责任。
10.合法、合规地开展公司业务,严格禁止下列行为:(1)严禁以私人账户持有公司资金,或账外存放资产;(2)严禁授意、指使、强令财会人员提供虚假财务报告;
(3)严禁违规对外拆借资金,或将公司财产赠与、转让、出租、出借、抵押给其他单位和个人;
(4)严禁在物资购销、设备招标、项目开发、资源整合、资本运作等经营活动中违规操作或谋取私利;
(5)严禁利用职务便利,自己经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司、企业同类的营业;(6)严禁擅自决定对外投资、借贷、融资、担保等重大事项;(7)严禁将公司资产委托、租赁、承包、出借给自己的亲属经营;(8)严禁自定薪酬和私发各种奖金、福利和补贴;(9)严禁从事期货、基金等高风险业务;
(10)严禁擅自决定应当由公司或董事会决定的事项。
员工行为规范
每一个员工都是河南能源的企业形象代表,日常言谈举止,不仅反映着个人的职业素养,而且关乎河南能源的企业形象。因此,每位员工必须牢固树立“我的形象即企业形象”的意识,时刻注意规范约束自身行为,为河南能源的企业形象增光添彩。
职业道德
1.敬业爱岗 遵章守纪
(1)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各级政府的有关政策;自觉遵守行业规则;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
(2)热爱企业,爱护企业的荣誉,时刻牢记自己是河南能源的一员,一言一行代表河南能源的形象。自觉维护企业利益,勇于同损害企业形象的言论和行为作斗争;
(3)热爱本职工作,认真执行工作标准、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2.勤奋工作 学习创新
(1)刻苦钻研业务,苦练基本功和操作技能;精通本职工作,熟练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精通业务规程、岗位操作规范,不断提高分析、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术水平。勤奋工作,干一行,专一行;用心做事,追求卓越;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做一流员工;
(3)自强不息,坚持终身学习,不断充实更新业务知识和工作技能;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方法,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4)热爱工作,全情投入;珍惜岗位奉献期,在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团结协作 诚信奉献
(1)弘扬团队精神,同心同德,热爱集体,顾全大局;对待同事要互相尊重,真诚相待,密切合作,坦诚沟通;上下级互相尊重,上级支持下级,下级服从上级管理;
(2)为人诚信正直,不得弄虚作假,服从上级命令,听从指挥,保质保量完成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讲求诚信,信守承诺,不损害客户的合法权益;
(3)以工作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乐于奉献,努力营造心情舒畅、温暖和谐的工作氛围;
(4)精神饱满,积极向上;讲求素养,行为得体;富有爱心,关爱他人。主动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对待人生、对待工作、对待生活。
4.关心社会 遵守公德(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自觉履行公民的社会责任;(2)遵守公德,自觉维护公共秩序;养成良好习惯,不做危害社会的事。见义勇为,抵制不良行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3)热爱生活,热爱家庭,自觉承担为人子女、为人父母的家庭责任,维持家庭的幸福美满。
(4)自觉做到人与环境的和谐。美化环境,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卫生,养成不乱丢杂物、不随地吐痰、不乱涂乱画的良好习惯。
行为准则 1.上班守则
上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有事按程序请假销假;提前到岗做好准备,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工作期间不闲谈、不串岗、不干私活、不敷衍怠工,不擅离工作岗位。按时高效、保质保量完成当班工作,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在班前和工作时间饮酒。下班前认真检查、总结,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2.同事关系
服从领导安排,工作有始有终,如有合理意见可及时汇报。保持良好的同事关系。做到互相尊重,团结协作,不互相指责,不贪功诿过,不在背后议论他人,不拉帮结派,不传播小道消息。
3.网络信息
科学合理、安全可靠的使用网络资源。未经网管批准,任何人不得改变网络软硬件线路及配臵。不得在网上发布虚假信息,不得制作、复制、传播侵害公司名誉和妨害公司稳定的信息。不得在上班时间上网聊天、玩游戏。
4.保密守则
增强保密意识,自觉遵守保密守则和保密纪律,工作中不该说、不该问、不该看、不该记的,绝对不说、不问、不看、不记。发现公司秘密已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及时上报。
5.公共财物
爱护公司的一切财物,妥善保管,节约使用,对公司财物不能据为己有,离职时须按规定办理交还手续。
6.业余生活
进行健康积极向上的业余活动,提升自身修养,促进身心健康。不参加“黄、赌、毒”活动,脱离低级趣味。
礼仪规范 1.仪容仪表
员工着装应当遵循稳重大方、整齐清爽、干净利落的原则。进入工作场所和代表公司参加外部会议期间一律按要求穿工装,佩戴统一的胸卡。男性员工要做到定期理发,保持清洁整齐,不宜留长发,不宜剃光头。女性员工化妆要自然,禁止浓妆艳抹,勿佩戴过多饰品。
2.行为举止
每天上班应以最佳的精神面貌出现于工作场合,工作时间内排除一切个人情绪,以积极向上、热情乐观的工作态度示人。坐立行走姿势端正。工作场合与客户、领导、同事见面要点头微笑致意,使用礼貌用语。工作期间杜绝吵架、无理取闹等不文明行为。在办公场所谈话,要以不影响他人工作为宜,维护安静、严肃的工作气氛。
3.电话礼仪 在接打电话时,应使用礼貌用语。要先道“您好”,并自报单位、部门名称和姓名。如拨错号码,应礼貌表示歉意,说声“对不起”;如接到打错电话,应客气告之。电话铃响三次以内应接听,如两部电话同时响,应及时接听一个后,礼貌请对方稍后,分清主次分别处理。未能及时接听的电话,要回拨电话,并表示歉意。对重要内容应复诵并做好记录。通话结束时,一般要等对方挂断后,再放电话。使用办公电话应简明扼要,声音不宜过高,时间不可过长。不使用生产专用电话谈与生产工作无关的内容。
4.会议礼仪
开会时,应按要求统一着装。按会议通知要求,在会议开始前按规定时间入场,不迟到、不早退。进入会场,应按规定入座。没有规定时,应先坐满前排后,再依次往后排坐。
关闭手机等通讯工具或者是设臵为振动模式。认真听会,做好会议记录,会场内不喧哗、不交头接耳,不打瞌睡,不做与会议无关的事情。
保持会场清洁。会议结束等领导和来宾离场后,再按次序退场。保存好会议资料。对会议决议要无条件服从和执行,并按要求及时做好向上报告和向下传达落实工作。不打听和外传会议上未议定或议定尚未公开的事项。
5.接待礼仪
在规定的接待时间内,不迟到、不缺席。有客人光临时要有礼有节,热情接待,并主动询问其称谓、工作单位、来找何人、联系何事。客人需见相关领导时,接待人应首先征得领导同意,然后将客人带入指定场所。客人告辞时,要起身相送,并互道“再见”。与同行交谈,注意措辞分寸,谦虚谨慎,维护公司形象。客观公正地评价人和事,不互相贬低,不触及同行机密。
6.文明用语
(1)问候语:您好、早、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您辛苦了。(2)告别语:再见、晚安、明天见、祝您一路平安、欢迎您下次再来。(3)道歉语:对不起、请原谅、打扰您了、失礼了。(4)道谢语:谢谢、非常感谢。
(5)应答语:是的、好的、我明白了、谢谢您的好意、不要客气、没关系、这是我应该做的。
(6)征询语:请问您有什么事、我能为您做什么吗、您有别的事吗。(7)请求语:请您协助我们……、请您……好吗。(8)商量语:……您看这样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