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申论材料:稳定物价 抑制通胀 稳定民生
2011年广东公务员申论热点一:稳定物价 抑制通胀 稳定民生
一、时政背景
2011年2月27日,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新华网访谈室,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针对该问题,温总理给出四点指示。
2011年3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控物价 稳民生》的文章,再次就百姓牵肠挂肚的物价上涨,通货膨胀问题,提出期望。
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作为了2011年政府重点要做的工作。
因此,物价上涨已是民众切肤之痛,已是社会无法回避的热点,已是申论不得不全面透视的社会问题。
二、综合分析
持续走高的物价以及由此带来的通货膨胀压力,既有客观原因,也有政策操控的因素,既有供给推动因素,又有需求拉动因素,还有供求混合因素。
(一)客观原因
首先就是由于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耕地资源减少,加上靠天吃饭的“弱质农业”,无力承载日益庞大的城市人口带来的粮食和农副产品消费需求,进而供给不足是根本原因。而去冬今春大面积干旱可能造成粮食减产的预期,也必然驱动粮食及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
其次是由于全球性的食品和能源资源短缺导致粮食和能源资源价格上升,必然产生输入性成本影响,进而推动中国国内的产品价格上涨。
其三是由于劳动力供不应求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而推动的消费品价格上涨。近年来,“用工荒”从东南沿海向部分中西部地区蔓延,特别是劳动所得占国民收入比重长期偏低已经成为制约国内需求扩大和诱发社会矛盾的主要原因,因此,适度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提高劳动所得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已经成为不可逆的趋势。
(二)主观原因
主要归结为过去两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保增长而采取的“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各地政府为“十二五”开好局和追求GDP竞赛而过分上项目、铺摊子等因素。4万亿“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的积极作用是率先把中国经济从低谷拉起,实现了这两年保增长的政策目标,消极作用则是埋下了造成这一轮物价上涨的“流动性过剩”的隐患。米尔顿?弗里德曼有句名言,“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目前物价上涨的最主要的原因仍是前两年过量的货币供给,以及由此诱致的游资和“热钱”流入所致。再加上各级政府都想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有一个好彩头,不仅定了较高增长目标,而且都选择了上项目、铺摊子的这种轻车熟路的发展方式。由此带来能源资源和生产资料的供不应求,进而使得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三、提出对策
在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针对解决物价问题给出了如下对策,即: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
一是:有效管理市场流动性,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把握好政府管理商品和服务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
二是: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三是: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制度,把握好国家储备吞吐调控时机,搞好进出口调节,增强市场调控能力。
四是:加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秩序。特别要强化价格执法,严肃查处恶意炒作、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不法行为。
五是:完善补贴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绝不能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正常生活。
2011年广东公务员申论热点二:收入分配改革
一、时政背景
收入分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对此,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2010年,中国拉响了收入分配改革的“集结号”。国家相关部委就收入分配改革紧锣密鼓展开调研;全国近30个省市纷纷调高最低工资标准。
随着“十二五”的临近,备受关注的新一轮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再次升温。收入分配改革是“十二五”规划中涉及的重要内容之一,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当前,收入分配问题引起社会各方面高度关注,如何解决分配不公问题、缓解目前过大的收入差距?广大群众充满期待。
二、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哪些不公?
1、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数据显示,2007年,居民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比重为57.5%,比1992年下降10.8个百分点,而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却呈快速上升趋势。
2、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据统计,从1997-2007年的10年间,劳动报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尽管这里面有统计口径变化的影响,但总体而言,我国劳动报酬占比是呈逐年下降趋势。有学者认为,当前初次分配中“强资本、弱劳动”趋势不断强化,劳动在各种生产要素中的地位不断下降。
3、垄断行业收入畸高。一些行业凭借国家赋予的垄断地位轻而易举获取高额利润,并将其转化为员工的收入和福利。而这些过高收入与员工的劳动贡献和企业的真实业绩并不相符。
4、一些不合理收入没有得到有效规范。如一些单位私设“小金库”,巧立名目滥发津贴补贴、非货币性福利等;一些行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涨价;一些行业人员收受红包、回扣、出场费等。这些被称之为“灰色收入”、“隐性收入”的部分,往往难以统计,也难以纳入收入调节范围。
5、违反分配政策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地方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不及时,与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不相符。一些企业不执行国家最低工资标准,不按规定给工人缴纳各种社会保险,随意压低、克扣工人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久治不绝。
三、收入分配改革如何促公平?
1、切实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
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工资是劳动报酬的主要形式,提高工资收入是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的主要途径。要完善和落实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随着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等因素的变化,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和平均工资水平。健全最低工资制度,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提高普通劳动者收入,就应改变工资由企业单方决定的现状,增加工人的发言权。
大力促进农民增收。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拉大,农民增收仍然困难,要完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财政支出、国债资金、土地出让收入都要向农业农村倾斜。提高粮食及其他主要农产品价格,扩大涉农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加强对农民创业的金融和财税支持,培育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继续抓好农村扶贫工作,从根本上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收入分配的调节器”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应进一步完善保障体系、扩大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积极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证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
2、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加快垄断行业改革步伐,进一步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领域,引入竞争。调整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使国家作为国有资本所有者在垄断行业的权益得到保障。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的收入,完善监管办法。
加大税收的调节作用。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降低工薪阶层的税收负担。加强税源监控和税收征管,加大对高收入的调节力度。加强个人收入信息体系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减少税收流失。
积极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和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鼓励先富起来的人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建立健全鼓励和引导社会捐赠的相关制度和政策,对公益事业的捐赠款项实行全额税前列支或抵扣。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财富分配中的作用,促进民间自愿捐赠活动,吸纳社会资金帮助困难群体,推动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坚决打击取缔非法收入。广大群众对收入差距拉大有意见,其实并不是对合理、合法的收入有意见,而主要是对通过违规、违法行为获得巨额财富而造成的收入差距强烈不满,对这些非法收入要坚决取缔和打击。应堵住国企改制、土地出让、矿产开发等领域的漏洞,深入治理商业贿赂。严厉打击走私贩私、偷税漏税、内幕交易、操纵股市、制假售假、骗贷骗汇等经济犯罪活动,切断违法违规收入渠道。
3、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
加快推进城镇化。制约我国中等收入者阶层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村人口收入长期偏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十分重要的就是推动农业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加强农民外出务工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促进农村劳动力平稳有序流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子女就学等问题,稳步推进进城农民逐步融入城镇,让更多从农村转移出来的人口进入中等收入者行列。
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积极引导人们自主创业,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培育中等收入群体的重要渠道。应进一步完善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工商管理等政策,降低创业门槛,减少创业成本和风险,为更多社会成员提供创业的机会和平台。认真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研究表明,一个人接受教育水平与其收入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受教育时间越长,预期收益也就越高。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使更多的人通过攀登“知识的阶梯”进入中等收入者行列。加强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把低知识水平、低技能的劳动者提升到高技能的劳动岗位上,从而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
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是衡量国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标,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比重只有2.3%,且来源渠道比较单一。要规范和发展房地产、股票、债券、期货、黄金、外汇、保险市场,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投资理财渠道。完善法律制度,加强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力度,为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
2011年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模拟题: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时政背景
社会保障关系着社会里每个人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是切实关系民生的大问题,在今年也依然是社会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除了城镇就业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实现顺畅转移接续,今年,多个地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上涨也体现了政府对于社会保障的重视。
2010年1月份,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市朝阳区麦子店街道为当时正在起草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改进政府工作的目的进行考察。考察中,温总理在认真听取了残疾群众的意见之后说,“关于完善《工伤保险条例》,我们要认真加以研究、修订和补充”。李克强副总理今年3月份考察新疆时,切实强调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稳定,“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相辅相成,要加快建设保障性住房等重点民生工程,使发展成果惠及各族群众”。
二、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截至2009年6月底,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2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37亿人。农村社会保障也取得明显成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享受人数达到4291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农民达到8.14亿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主要问题有: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地区严重滞后;一些基本保障制度覆盖面比较窄,保障水平不高,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反映在社会群体上,则表现为农民、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城市无业人员和城乡残疾人等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比较突出。
1、社会保障覆盖面小。我国虽然相继建立了针对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但是不少保障制度刚刚起步,覆盖率不高。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应保障的人口大概在3亿人左右,目前参保人数为1.18亿,参保率只有39.3%。此外在养老保障方面,还有农民、农民工和城乡无保障老人三个群体,无法纳入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保障范围还未覆盖全民。
2、社会保障水平低。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只有6%左右,与发达国家20%以上的水平有一定差距。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比例只有12%左右,也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由此造成群众享受到的保障待遇偏低,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只有30%左右,城乡低保标准总体偏低等。
3、社保制度不健全。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还不够健全,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一方面,该建立的制度尚未完全建立。比如,我国尚无一部社会保障基本法,社会保障法律体系还不健全,致使社会保障领域的很多工作因没有法律规范而存在着无法可依的现象。另一方面,该统一的制度也未完全统一。比如,受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我国存在着各地区社会保障制度不统一的问题。各地都分别制定仅适用于本地的政策、标准、措施,导致社会保障关系在不同地区之间的接续、转移阻碍重重。这与市场经济对劳动力自由流动的要求是极不相符的,使得大量流动就业人员难以正常享受养老和医疗待遇。
三、怎样促进社会保障?
(一)关于做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工作,温家宝总理在今年4月发表文章指出要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明确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方针。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有大有小、保障水平有高有低,这与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水平有关,也与政治体制和历史传统有关。但就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基本保障项目而言,却是大同小异的。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总结出12个字,即“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也可以说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方针。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浩大的民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
第二、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要继续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加快覆盖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各类劳动者。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要注意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努力加快扩大覆盖面。改革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制度。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并稳步提高保障标准。加快制度整合,逐步实现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和城乡衔接。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个人终身社会保障号,并尽快实现全国联网。
第三、加大社会保障投入。要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稳步增加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财政性社会保障投入要重点向农民、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城市无业人员和城乡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倾斜。社会保障投入是用人单位、职工和政府的共同责任,要合理划分三方责任,形成科学的分担机制。要加快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基金征缴,增加缴费收入,强化基金监管。
(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提出,要从四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一是对城镇就业群体,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二是继续解决体制转轨的历史遗留问题,全面落实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将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等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三是对目前实行自愿参保原则的新农保、新农合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通过强化政策激励,引导符合条件的群众积极参保、长期参保;四是完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政策,实行先保后征。
第二篇:稳定物价保民生
20、市场物价控制工程。发展设施农业,支持农民建棚,新建一批农村市场和连锁经营网点;建设粮油中转储备库、肉类蔬菜冷藏库等设施;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保障粮、油、肉、菜等供应,确保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需要准备物价控制方面的做法和目前情况
为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努力维护市场价格基本稳定,我委充分发挥价格调控监管职能,加大价格调控监管力度,规范市场价格秩序,力求保持市场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其目前主要做法及情况如下:
一、加强市场价格检查。加强对市场的巡视、巡查和检查。重点查处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价格行为;经营者之间互相通报涨价信息串通涨价,行业协会组织协调经营者集体涨价的行为;严厉打击变相涨价、操纵价格、搭车提价、借机抬价、跟风涨价以及恶性炒作、牟取暴利等违法行为;打击垄断货源、阻断流通渠道,造成市场脱销断档等违法行为。如3月份“抢盐”**,我委及时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专项整治,使谣言得到遏制,平息**,维护了我县价格稳定。
此外,畅通群众投诉举报渠道。价格举报投诉电话“12358”保证全天候畅通,及时受理群众举报。认真接待和受理涉及价格、收费方面的投诉和举报,要依法从快调查处理,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二、做好价格监测工作。为提高监测工作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出价格监测在服务宏观调控、服务经济发展、服务群众消费方面的重要作用,在我县共设立了八个定点监测点,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动态,及时收集上报群众生活必需品价格及服务收费情况,做好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每周监测报告工作,加强信息分析和预警。
三、采取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健全价格应急调控预案,当出现紧急警情时,依法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如近期,“五一”期间,为及时有效应对市场价格异常波动,规范酒店客房价格秩序,建立应急预案,加强酒店客户价格监管,营造良好的旅游消费环境,促进我县旅游等服务业健康发展,我委采取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实行最高限价规定,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对商品房实施明码标价规定、对建材进行最高限价等措施,对稳定我县房地产市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建立健全价格公开机制,充分利用拓宽信息发布渠道。我委通过广播电视媒体,广泛宣传价格法规政策,并利用政府网络平台客观真实报道我县价格行情,增强价格工作的透明度。
五、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紧紧围绕社会关注、百姓关心的价格热点问题,加大政策宣传及舆论引导力度,增强价格工作的透明度,增强人民群众对稳定价格的信心,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稳定物价建议措施:
一、确保供应。做好粮油储备和调运,确保粮油价格平稳。按照粮油保供稳价工作协调机制要求,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好粮油投放,保障当地粮油市场供应。要完善生产与市场销售价格联动机制,及时调整、协调好生产与销售双方利益。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减少流通环节继续完善和落实好蔬菜绿色通道等优惠政策。切实加强蔬菜种植基地和蔬菜大棚建设,特别要抓好冬季蔬菜的生产,协调财政给予必要的支持。稳定生产,保障市场供应,避免市场价格受供求影响大幅波动。
二、完善补贴。密切关注物价上涨对当地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贯彻落实好低收入群体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按标准及时将补贴发放到人到户。充分发挥价格临时补贴(或价格调节基金)在保持价格稳定、扶持弱势群体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增强调控。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充实价格调控监管力量,强化成本监管,建立健全工作制度。继续落实治理和规范收费的各项规定,取消一批不合理项目,降低偏高的收费标准,维护重要的民生价格基本稳定,如居民用电、用水、液化气等价格
稳定。加强对建材市场价格监管,维护建材市场价格稳定,保障我县重大项目建设及民生工程顺利进行。结合当地情况,必要时,针对城乡居民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情况制定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四、加强监管。强化监管力量,运用《价格法》等法律法规,抑制过度投机行为,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重点查处经营者在生产自用外,超出正常的存储数量或者存储周期,大量囤积市场供应紧张、价格发生异常波动的商品等恶意囤积、哄抬价格行为,以及其他变相涨价、串通涨价、牟取暴利的行为。捏造、散布虚假价格信息,引发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的,要依法依纪惩处。切实维护普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篇:2011年申论热点:稳定物价
稳定物价
11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价格形势,研究部署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政策措施。会议确定了四方面措施:确保市场供应,促进价格稳定;完善补贴制度,安排好困难群众生活;增强调控针对性,改善价格环境;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同时,会议指出,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对于今年以来频频走高的居民消费指数,国务院在这个时候召开会议是相当及时的,就这次会议的积极影响,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可以推动经济持续而健康地发展。重视并改善民生问题,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一种最有效的动力。目前我国低收入者和中低收入者加起来的比例大约在80%以上,这造成了整个社会的购买力降低,是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的消费率持续走低的重要原因。重视并努力改善民生问题,可以让低收入者的收入普遍提高,可以增大中等收入者的比例,使更多社会成员的购买力明显提升,从而有效持续地拉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二、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安全运行。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社会问题,但只要社会问题被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社会就能实现安全运行。我国现阶段的一个主要特征是,社会问题尤其是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多集中在与基本民生相关的领域。不可否认,中国目前的民生状况不容乐观。例如,收入差距过大,居民的就业及住房问题不尽如人意,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水准较为低下等等。于是,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呈多发、高发、并发的态势,进而对我国社会的安全运行造成了十分有害的影响。显然,为了保证我国社会的安全运行,必须高度重视并改善民生问题,将其放到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
三、能够有效地防止改革和发展之间的背离。本来改革和发展是一个有机整体,改革是为发展服务的,要为发展扫清障碍。但现在改革与发展之间却出现了某些背离的现象。现在绝大多数人都拥护发展,一提发展,人们往往会觉得要得到些什么,而提到改革却意味着似乎要失去些什么。这些年我们的改革,应当说有得有失。在与市场经济相关的领域成绩显著,这是有目共睹的。但不能否认的是,在民生领域的改革,比如,医疗制度的改革、教育领域的改革、住房制度的改革以及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就不容乐观。这为发展造成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如何让改革健康、稳定、持续地推行下去?关键的一条就是让它与民生有效地结合起来。改革一旦与民生结合起来,就打通了发展与改革之间的结合点,就可以使改革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改革,同时也使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发展。
※※※※※
国务院公布16项措施稳定物价 将发价格临时补贴
今年以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关系的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发展生产、保障供应、强化监管,保证了市场供应和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7月份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农产品(20.90,0.10,0.48%)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价格总水平逐月攀升,加大了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为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保障民生、稳定预期”的原则,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坚持扶持生产、保障供应与抑制不合理需求相结合,实施短期应急措施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理顺价格关系与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相结合,维护企业正常经营活动与打击价格违法行为相结合,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进一步做好价格调控监管工作,稳定市场价格,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进一步落实扶持农业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切实加强蔬菜种植基地和蔬菜大棚建设,南方省区和有关蔬菜主产区要抓好冬季蔬菜的生产,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给予必要的支持;各地尤其是城市人民政府要扩大速生蔬菜生产规模,增加越冬蔬菜供应。加强冬季粮油生产田间管理。完善糖料收购价格政策和利益共享机制,稳定榨糖企业生产。
二、稳定农副产品供应
各地区要保持地方储备粮油的投放力度,落实小包装成品粮油储备制度。有关部门要继续把握好中央储备粮、油、糖投放和轮换的节奏、力度,保障市场供应。城市人民政府要提前做好小包装成品粮油和越冬蔬菜等农副产品储备工作,加快蔬菜批发市场、社区菜店和冷链物流建设,提前做好粮食、食用油、蔬菜等应急保障预案。铁路部门要做好新疆棉花调运工作。
三、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
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自2010年12月1日起,所有收费公路对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通行费;少量混装其他农产品以及超载幅度在合理计量误差范围内的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比照整车合法装载车辆执行;将马铃薯、甘薯、鲜玉米、鲜花生列入绿色通道品种目录。各地区要进一步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
四、保障化肥生产供应
继续实行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和铁路运输价格优惠政策,保障化肥企业正常生产用电、用气供应,不得对化肥企业拉闸限电。控制化肥出口,调整化肥出口关税政策和淡旺季划分时段。切实落实化肥淡季储备政策和计划安排。
五、做好煤电油气运协调工作
进一步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加强组织协调,搞好运力衔接,确保冬春季能源供应。煤炭主产区人民政府要组织好煤炭生产,尤其是安排好元旦、春节“两节”期间的生产,不得干预煤炭外运。煤电双方要衔接好2011电煤供需合同,煤炭行业要加强自律,保持价格稳定。石油企业要采取经济和技术手段提高生产负荷,增加柴油产量,保障市场需求。各地区要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和企业正常生产的电力供应,不得随意拉闸限电。
六、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各地区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对财政有困难的中西部地区,由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按照隶属关系,增加对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食堂补贴,各大中专院校要保持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基本稳定。切实安排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生活。
七、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各地区要根据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变动情况,尽快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和最低工资标准。
八、继续落实规范收费的各项规定
清理和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对各级政府批准的收费项目,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收费标准。
九、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
有关部门和地方要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对已经确定的调价方案,要充分考虑社会承受能力,完善配套措施,审慎出台。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十、规范农产品经营和深加工秩序 整顿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严格粮食收购资格审核;落实经营者最高库存量的规定,加强粮食收购资金监管;取缔无证照收购加工棉花的行为。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对玉米深加工企业进行全面清理,关停违规建设的玉米深加工企业。
十一、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
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交易规则,严厉打击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抑制过度投机。研究制定规范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管理办法,清理整顿电子交易市场,取缔非法交易。
十二、健全价格监管法规 尽快出台《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条例》,强化成本监管。抓紧修订《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将捏造、散布涨价信息的行为纳入价格监管范围,增强处罚的针对性,加大处罚力度。
十三、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
强化价格监管力量,重点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以及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恶性炒作事件,维护市场和价格秩序。
十四、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
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建立健全价格新闻披露机制,及时公布市场价格情况,客观分析价格变动趋势,准确阐释价格政策,澄清不实报道,稳定社会预期。
十五、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各地区要把稳定价格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协调机制,加强监测预警,及时研究制定价格应急预案,依法完善价格调节基金管理,增强价格调控监管能力。
十六、建立市场价格调控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国务院确定的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各地区、各部门要在2010年11月底前将贯彻落实本通知的情况报告国务院。国务院将组织督察组赴各地调查了解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市场物价情况。
※※※※
[申论热点]加强监管 稳定物价
一、推动物价上涨的五大主要因素
一是食品类价格继续高位运行。短期内猪肉价格上涨的压力较大,不会明显下跌;肉禽蛋价格也将持续上涨;受大豆原料紧张、国际豆油涨价影响,食用油价格可能会继续坚挺;国际粮食价格继续看涨。
二是生产资料价格仍将高企。受国内基建投资依然旺盛、外贸出口高速增长以及上游原料涨价等影响,国内生产资料价格仍将高位徘徊。
三是人民币不断升值,推动资产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加剧国际短期资本流入我国寻求套利机会,加剧房地产和股票市场波动,进而影响国内物价水平。
四是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以及土地价格的上涨将继续推动价格水平上涨。水、电、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资源性产品改革要继续推进,土地价格上升,将推动生产和生活成本不断上升。
五是企业环保、安全和劳动成本增加,将推动未来价格水平提升。
二、确保市场物价基本稳定的工作重点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做好加强市场监管和稳定物价的各项工作,要解放思想,务实进取,着力发展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着力依法加强市场和价格监管,确保价格总水平涨幅的预期目标顺利实现。重点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是切实保障市场供给。各地要切实把国家和各地已出台的扶持生猪、粮油等农副产品生产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并结合当地实际采取鼓励措施,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生产环节增加供给。要主动加强与国内粮、油、肉、奶、蛋等商品主产区的沟通协调,争取更多地将产品销往当地。要积极协调运能,确保供应重要商品和物资及时调入,保障市场供应。
二是从严控制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商品和服务提价。要坚决执行国家的规定,近期做到“三个一律”、“两个稳定”:一律不得提高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价格,一律不得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学费和住宿费,一律不得提高供水、供气、城市公交、地铁票价等公用事业价格和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保持医疗服务价格稳定和化肥价格稳定。
三是及时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尽快出台具体贯彻方案。从现在起,对列入提价申报名单的生产企业要提高价格,必须提前10个工作日向物价局申报,列入国家发改委提价申报生产企业名单的企业按规定要向国家发改委申报。对列入各级政府调价备案名单的批发、零售企业,达到一定提价幅度的,要按照规定在提价后24小时内向各级物价部门书面报告详细调价情况和理由。
四是严格价格执法,坚决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要突出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运输环节的管理,严肃查处生产加工过程中违反食品质量安全规定的行为,严禁未经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食品进入市场。要加强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商场超市的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禽蛋奶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以及成品油、液化气、钢材等重要商品和服务的监督检查,防止价格异动。要加强对涉农收费、教育、医疗收费等的监督检查,切实制止乱收费。要依法从重从严查处串通涨价、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性质恶劣、问题严重的要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
五是加强对未列入申报和备案范围的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的监管。要通过市场的调节和政府的必要监管,稳定未列入申报和备案范围的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价格,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加强对企业进行价格法律法规教育,引导企业守法经营,为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的商品和服务。要加强对企业自主定价行为的监管,督促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共同维护市场物价稳定。
六是妥善安置低收入群体生活。要认真落实好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的政策措施,确保低保补助水平比上年同期的增加额高于价格上涨影响居民消费支出增加额。根据物价上涨幅度和社会工资提高情况,适当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保险金标准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要稳定高校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妥善安排好对大中专院校学生助学金、奖学金发放工作和对困难学生的临时生活补助。
※※※※※
关于物价问题的思考
有效平抑物价事关民生大计,物价上涨的压力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公众与政府面前,从猪肉、方便面到成品油,每一次涨价都刺激着大众的神经,使普通百姓的生活质量受到了较大影响。有效平抑物价事关大众的切实利益,事关民生大计,事关社会稳定。我们必须站在全局和政治的高度,站在解决民生问题的战略高度,多策并举、多管齐下,采取多种措施有效平抑物价,维护社会稳定。
据相关部门分析,当前物价上涨的原因来自多个方面。一是当前国际市场粮油及初级产品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增加。由于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这导致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进而拉动了国内粮食价格上升,并影响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二是供求结构失衡。由于去年上半年生猪价格跌到谷底,导致生猪存栏下降,去年下半年生猪价格开始进入周期性上涨阶段。部分地区出现的疫情,也加剧了生猪供应的紧张。三是少数经营者趁机合谋涨价、哄抬价格等现象,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损害了群众的利益。
在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努力促进社会和谐,不断推进科学发展的今天,面对物价不断上涨的趋势,当务之急是清醒地认识物价上涨形势的严峻性,增强紧迫感,加大工作力度,制定和落实各项政策措施,迅速行动,狠抓各项促进生产稳定市场供应政策措施的落实,保证市场供应,有效平抑物价,切实维护副食品价格稳定。
首先,要切实平抑物价,必须进行行政干预。一是要制定并下发实施有关的补贴政策,并保证各地把补贴政策按时兑现到农民手中;二是要切实落实“菜篮子”市长(行政领导)负责制。充实和完善负责制的内涵,进一步强化责任,明确任务,全面落实中央的各项部署和要求,尽快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加强对副食品生产的扶持,切实保障市场供应;三是要加强监督检查。发展改革委要会同财政、农业、商务、工商、质检、银监、保监等部门和单位,尽快组成联合督查组,采取重点督查和抽查相结合的办法,检查各地政策落实情况,及时纠正出现的偏差,研究解决政策落实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四是要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贯彻落实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的情况,要作为对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凡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不落实、不执行中央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及相关工作要求的,或组织不力、政策落实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或部门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其次,要切实平抑物价,必须严格价格执法。各级人民政府要立即组织开展副食品价格专项检查,打击各种价格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查处经营者串通定价、合谋涨价的行为,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的行为,短缺数量、偷工减料、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等欺诈手段变相提高价格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对各类商品的豪华包装,降低成本,杜绝浪费,减轻消费者负担。对查出的违法违规行为,价格等有关部门要及时处理,并进行曝光。同时,要强化价格监测预警,发现异常要及时查明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应对,确保市场稳定。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要有效避免物价上涨带来的副作用,最根本的还是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步伐。当坚硬的市场规则撞击到民生防线的软肋之上,单靠行政力量抑制卖家们涨价的企图,只是权宜之计。物价上涨对我国最大的考验在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是否到位,收入分配改革是否跟得上去。因此,面对物价上涨,我们必须切实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活,要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生活补助,采取适当提高低保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发放临时补贴等措施,确保低收入居民生活水平不降低。
总之,在依靠行政力量抑制物价上涨的同时,政府应及时给予民生福利关怀,增加社会福利和公众福祉,从根本上消除或缓解物价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事关民生大计,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
第四篇:央行今起加息 彰显抑制通胀决心[模版]
央行今起加息 彰显抑制通胀决心 2010年12月26日06:58新京报我要评论(239)
字号:T|T
中国人民银行昨天宣布,自今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这是中国人民银行年内第二次加息,也是自中央宣布要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以来的首次加息。
实际负利率导致投资意愿增强
经过此次加息后,一年期存款利率为2.75%,一年期贷款利率为5.81%。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均相应调整,活期存款利率不变,仍为0.36%。
相比11月份5.1%的CPI同比增速,此次加息利率力度仍显不够。即使加息,仍未改变连续11个月的存款基准利率低于CPI增速情况,也就是实际负利率现状未改。
在实际利率持续为负的作用下,已经出现了居民储蓄大搬家现象。其中10月份,居民储蓄减少7003亿元,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存款搬家,同时当前居民选择投资的比例首次大于储蓄比例。
政策回稳彰显治理通胀决心
值得注意到是,此次利率调整方案中,对一年期以上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0.25个百分点。其中,两年期和三年期存款利率均上调0.3个百分点,五年以上期存款利率上调0.35个百分点。
分析认为,此举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稳定储户心态、缓解社会通胀预期的作用。此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对货币政策做出定调性表述:从“适度宽松”转变为“稳健”。
在上周召开的央行会议上,该行副行长胡晓炼指出,当前我国内外部流动性充裕,通胀预期较强,通胀压力不断加大,需要通过货币政策回归稳健、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彰显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治理通胀的决心。央行表示,货币供应量逐步回归常态将是明年首要任务。
加息是否会加剧热钱涌入?有专家认为,加息之后,中美利差继续扩大,会对热钱产生引导效应,但影响相对较弱。
动用加息手段次数至今较少
统计显示,今年央行利用加息手段调整只有两次:10月20日和12月26日,而距上次加息最近的利率调整则是2008年12月22日的利率下调。
此外,今年央行动用存款准备金率的次数较多。仅10月份以来,央行已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多余同期的加息次数。
提醒
百万房贷月供增一百多元
“原来期望明年1月1日之后再加息,这样就可以在2012年开始执行新的利率,也能省一年的钱,现在泡汤了。”今年刚买了房的王女士表示。
北京目前执行房产贷款银行不论是商业贷款还是公积金贷款,都是按“次年调整”的,“次年调整”即从加息后第二年的1月1日起,按上一年末12月31日当天的新利率执行。因此,以前贷款客户将在2011年1月1日起全部执行新利率,也就是将累计接受2次加息的影响。
以首套房贷款100万元20年期限为例,在此次加息前月供为7245.31元,此次加息后为7396.98元,相差151.67元,而如果跟10月20日今年第一次加息前相比,月供则多出了267.24元。而100万贷款的总利息在累计两次加息后则增加了64137.55元。
释疑
为何此时加息?
紧缩政策时间提前
虽然各方机构对央行进一步加息均表示认同,但在年内推出政策仍然超出了多方的预期。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此时加息比在年后加息有四大好处:第一,利率政策的通行特点就是一般时滞较长,考虑到明年通胀形势严峻,与明年初加息相比,年内加息的政策时滞会大大缩短,能够在2011年元旦后迅速起效。
第二,预计明年CPI肯定会比今年高,此时加息表明政策当局坚定的反通胀的态度,稳定和引导通胀预期。
第三,有利于改善目前的流动性管理的困境。目前央票已经持续低量的发行,公开市场
操作完全丧失了在管理流动性上的能力,而加息可以改善这一困境。
第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偏低的利率造成的对廉价信贷的过度需求、信贷资源配置失衡、楼市之火久攻不下等问题。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微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超前性地在2011年上半年物价高点到来之前进行紧缩,有利于抑制通胀预期。
未来还将继续?
进入加息周期 或将继续调整
专家预计,加息时点提前意味着加息周期提前到来,明年仍有多次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和空间。
经济学家华生(微博)认为,这次加息虽然比较突然,但也证明了现在确实进入了一个加息周期,央行将用加息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组合拳的方式来达到预期的效果。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微博)分析认为,有效管理通胀预期,仅靠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样收紧整体数量的调控工具并不够,还需价格型工具与之配合。预计明年上半年会继续加息1至2次,人民币汇率的弹性将增大。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微博)表示,目前央行单次利率小幅调整对实体经济影响不大,需多次调整效果累加方能看出效果。她认为,明年1月份存在同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息的可能。
春节前提前还贷?
业内人士建议不必提前
“在此次加息之后,已经累计加息50个基点,况且还有再次加息的预期,因此提前还款将会明显增加。”中易安担保北京总经理宛玉敏称,由于年终奖一般在春节前发放,因此往年提前还贷最高峰是在春节前,因此明年1月份很可能出现还贷高峰。
中原地产研究总监张大伟建议,不一定所有贷款客户都最合适提前还贷。已经签约的7折利率贷款客户,相比目前的CPI,现在的7折利率可以说非常低,这部分购房者的资金利用成本可以说非常低,所以不建议提前还贷。
此外,如果等额本金的还款方式还款期超过三分之一时,借款人已经还了一半利息,此
时再选择提前还贷,偿还的更多是本金,不能节省利息支出,更应该利用好资金。
同时张大伟提醒,客户如果结清贷款的话,一定不要忘记携带房产证,去各区住建委办理解抵押,这样房产才可以说完全属于自己。
提前还贷规定
工商银行:提前15个工作日申请
建设银行:提前还款额须是1万整数倍
农业银行:提前一个月申请
中国银行:到营业网点申请等待审批,时间约为1个月
交通银行:贷款满一年后才可提前还款,提前20天预约,还款额须大于月供5倍 影响
【房市】
旺盛需求或将继续
中易安担保北京总经理宛玉敏表示,房地产业对信贷依赖度很高,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加息及未来出台房产税等多重政策影响下,房地产市场面临较大压力。
中原地产研究总监张大伟认为,经验表明,加息对楼市尤其是房价的影响,滞后效应明显。
张大伟表示,购房者主要有正常住房需求、超前住房需求、被动住房需求和投机型住房需求,快速上涨主因是后面三种需求共同推动,而目前这几类需求依然旺盛,因此房价不会有太大跌幅。
【股市】
利空出尽?观点不一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认为,A股市场投资者提前消化了加息影响,加上加息幅度不大,因此预计A股市场只会出现短期反应,不会改变大的运行趋势。
不过,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此有不同意见。李迅雷认为,央行此次加息超出市场预期,意味着央行货币政策进入加息周期,此次加息幅度不大,不会达到一步到位的效果,市场将非常尴尬。这次加息味同鸡肋。加息未到位意味着市场利空并未出尽,对央行未来加息有所预期,因此即使市场下跌,空间也有限。在过去十次加息后的首个交易日里,3个交易日沪指下跌,其余7个交易日沪指均上涨
第五篇:【申论】保增长 保民生 保稳定
保增长 保民生 保稳定:申论的重大热点之一 ▉万能用语
在我国经济发展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继续坚定不移地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对于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在国际金融危机严峻挑战面前,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事实充分证明,中央提出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指导方针是完全正确、非常有效的。→我们正处在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仍然面临不少问题,要克服困难、化解风险、应对挑战,就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为经济社会发展积累和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事关当前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保增长是关键,保民生是根本,保稳定是前提,三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整体,必须统筹兼顾,全面落实。
→保增长,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面对金融危机冲击、经济增速下滑的严峻挑战,中央提出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突出了发展主题,抓住了主要矛盾,把握了问题的关键。→保增长,根本途径在于扩大内需。重点要落实好已出台的刺激消费政策,继续把握好投资方向,利用这次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时机,加快形成主要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的经济增长格局。在扩大内需的同时,充分发挥和强化我国比较优势,努力稳定外需。→保增长,主攻方向在于调整结构。我们所要的增长,是讲质量、重效益的增长,是平稳、健康、可持续的增长。要切实转变增长方式,痛下决心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使经济增长上层次、有后劲、可持续。要坚决控制盲目重复建设,决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要大力调整生产力布局,政府投资和信贷资金进一步向“三农”和中西部地区倾斜,努力拓展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保增长,长远之策在于自主创新。当今世界正处于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前夜,谁在科技关键领域取得突破,谁就可能占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我们要着眼长远,把握机遇,积极顺应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方向和潮流,积极培育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新兴产业,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努力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保民生,根本是确保广大群众广泛就业。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刺激经济增长与有效增加就业岗位结合起来,把政府扩大就业与支持群众自主创业结合起来,千方百计提供更多的“饭碗”,让群众就业有门、创业有路,生活有来源、致富有奔头。当前尤其要解决好农民工、高校毕业生和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保民生,基础是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尽快出台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健全城乡社会救助制度。要尽最大努力,编织起社会保障“安全网”,让人人生活有基本保障、无后顾之忧、享稳顺安康。→民生保,则民心顺;民心顺,则天下安。安居乐业,是百姓心中之愿;祥和太平,是国家民族之福。→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把握新机遇、迈开新步伐、实现新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资料来源
1、《再论“保增长 保民生 保稳定”》 新华社评论员文章 2009-07-25
2、《做好“保增长 保民生 保稳定”有重要意义》 胡锦涛 2009-03-04
3、《2009:保增长 扩内需 调结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 陈文通 《中国青年报》 2009-01-06
█背景资料
一、为什么提出保增长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2003年至2007年这3年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11.02%,而年均居民消费物价总水平也就是通货膨胀率只有2.64%。2007年,我国的GDP总量上升到世界第四位,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贡献率超过14.5%。同样是这一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危机爆发之初,主要是住房信贷市场出现问题,其对美国经济走势的影响并不明朗,世界经济发展也未受到明显冲击,甚至国际市场上石油、铁矿石、粮食等大宗物品价格还在持续上涨。与此同时,2007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抢进增长态势,但也存在着经济增长偏快和物价较快上涨的压力,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是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为消除这一矛盾,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国家采取了文件的财政政策和从今的货币政策,以实现经济的“软着陆”。随着各项措施的落实,2008年3月以后物价涨幅逐渐回落,国民经济过热的风险逐渐释放。
让大多数人始料未及的是,随着2008年9月美国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并很快从美国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深,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逐渐上升,使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外贸依存度很高。200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重为64.8%,在消费、投资、出口这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19.2%。我国的出口市场主要是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而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他们的进口需求下降,直接导致了我国出口的减少。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从沿海向内地、从出口行业向其他行业、从中小企业向大企业延伸。随着出口额的下降,为出口企业提供能源、矿产、钢材、设备等上游产品的企业也不可避免出现生产滑坡。2008年下半年以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幅逐月回落,发电量、铁路货物周转量等指标也出现了多年来唯有的负增长,能源、原材料等生产资料的市场价格下降,产能过剩的问题逐步暴露。综合各方情况,2009年有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为此,中央果断地提出,必须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着力在保增长上下功夫。
资料来源
1、《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理论热点面对面2009
2、《政府工作报告》 温家宝 2009-03
二、为什么既要保增长又要保民生
改善民生是近年来全国上下一直高度关注的问题。以往,人们更多的是从“分享发展成果”这一角度来看改善民生,而这次如此鲜明地与“保增长”联系起来,让人们眼前一亮。为什么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因为我国是13亿人口的大国,就业压力大,人民收入较低。只有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才能解决就业问题,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民生自然是保增长的出发点。
(一)、保障民生是我党的先进性代表。在中国共产党党章中明确规定了“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民生不仅是我党的行动纲领,更是我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落实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我党的宗旨。
(二)、保民生是全体人民利益的根本体现,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诠释。民生是百姓最关心的问题,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事关千千万万的家庭幸福,是全民福利的根本体现。只有充分做好保民生的工作,让金融危机对老百姓的冲击影响降到最低,成为了我党的一个工作重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在,体现在我们政策行动上就是民生优先。
(三)、保民生能给经济发展带来持续动力。劳动人民是创造力的源泉,是财富的源泉。保障民生,有助于改善人民生活、稳定人民情绪、坚定人民信心,让人民塌下心来搞生产、搞创新,这将是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另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口袋里有钱了,消费水准也就自然提高了,内需也就自然增大了,我国拉动经济的条件也就具备了。所以,保民生是我国经济由出口导向型转型为消费导向型,扩大我国的内需、保障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的关键之一。
(四)、保民生是保稳定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民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执政党命运的关键,也是社会稳定的前提。只有保障好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老百姓安居乐业,才能建成真正的和谐社会。一个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就业率低下的社会是不可能长治久安的。所以保民生是保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
(五)、保民生是激发国民创造力的温床。现代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个国家是否能够自主创新。科技研发主要依靠国民的创造力,很难想象一个人民生活无法保障的社会能够有过人的创新能力。做好保民生工作,有利于激发国人的创造力,开拓创新性思维,使我国更具有竞争力。
资料来源
1、《中央保障和改善民生纪实:全力保民生》 新华网 2009-09-06
2、《保民生是2009年中国经济发展“重头戏”》 人民网 2009-02-27
三、为什么要保稳定
(一)、保稳定是保增长、保民生的前提。保增长,离不开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保民生,同样离不开一个稳定的生活环境。在这个发展的关键期、利益的调整期、矛盾的凸显期,影响稳定的因素无法回避,维护稳定的重任不可推却。我们别无选择,必须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硬任务,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二)、保稳定是全社会的共同希望。安居乐业是老百姓的追求,打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构建一个稳定的和谐社会是老百姓的共同愿望。一个动荡的社会是不可能保障老百姓的利益的,只有社会稳定了,人民的生活才能得到最大的保障。
(三)、保稳定是我国政府改革的工作重点。近一段时间,以网络为代表的媒体时常爆出政府内部的问题,如“躲猫猫”事件、“石首”事件、“海关门”事件等等,暴露出了我国政府内部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破坏了社会的团结稳定,更严重影响了我国政府的形象。保持社会稳定之风要从我国政府改革入手,这也是我国政府改革的当务之急。
(四)、保稳定是我国民族团结的要求。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团结的国家,处理好民族间的关系,化解民族矛盾也是我国政府的工作之一。现阶段总体来说我国民族团结工作比较到位,但仍有小部分如“藏独”“疆独”等民族分裂势力妄图分裂我国,民族团结工作仍需狠抓落实。2008年的“3•14”和2009年的“7•5”事件都充分书名了保稳定是做好民族团结的重要目标。
(五)、我国当前的政治和社会形势要求保稳定。中国地大物博,经过六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也形成了较为复杂的体系,民族关系、阶级关系、社群关系错综复杂不易管理。我国有着稳固的政治基础,但是仍有小部分极端分子妄图分裂国家,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的群众有着易被煽动的特点,这就给了这些反动分子以可乘之机,保稳定无疑是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这同时也是反分裂工作的要求。
(六)、自然灾害、各类事故频发让保稳定势在必行。我国处在环太平洋地质活动带上,地质灾害较为频繁,台风、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外,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相当的安全隐患,尤其是煤矿业事故频发,给我国政府敲响了警钟。在这种形势下,保持社会稳定、保持经济发展稳定是我国工作的重点。保障人民在自然灾害面前损失最小、在工作中平安无事故,我们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数据说明
2008年数据 据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9.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8.6%,上升0.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0.1%,下降0.3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8.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7%,生活资料价格上涨4.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0.5%。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4.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0.3%。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6.5%,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上涨7.1%,二手住宅价格上涨6.2%;房屋租赁价格上涨1.4%。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56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货物出口14285亿美元,增长17.2%;货物进口11331亿美元,增长18.5%。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295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328亿美元。
2009年数据
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574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700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1968亿元,同比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29077亿元,同比增长7.4%。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39862亿元,同比增长7.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025亿元,同比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70070亿元,同比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57767亿元,同比增长8.3%。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17817亿元,同比增长7.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500亿元,同比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06477,同比增长7.5%;第三产业增加值88840亿元,同比增长8.8%。
数据分析
2008年以来,相比于前几年的飞速发展,我国经济的增速放缓,但是总体依旧稳步增长。经历了金融危机,我国的进出口额明显回落,但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依然在政府刺激下取得了稳定的增长。2009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国民经济企稳回升。
1、工业生产加快回升,工业利润降幅减缓。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6月份增长10.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9.3个百分点。其中,一季度增长5.1%,二季度增长9.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7%,集体企业增长5.9%,股份制企业增长9.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2%。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6.6%,轻工业增长8.2%。分行业看,39个大类行业中,36个行业保持同比增长。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增长5.9%,中部地区增长6.8%,西部地区增长13.2%。工业产销衔接状况良好,上半年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2%。
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502亿元,同比下降22.9%,比1-2月份降幅缩小14.4个百分点。在39个大类行业中,19个行业利润下降,部分行业利润仍保持较快增长或实现扭亏为盈。食品制造业实现利润增长17.1%,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增长16.6%,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由1-2月份的亏损8亿元和19亿元转为盈利26亿元和96亿元。
2、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投资结构有所改善。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321亿元,同比增长33.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7.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8098亿元,增长33.6%(6月份增长35.3%),加快6.8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3223亿元,增长32.7%,加快9.5个百分点。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68.9%,第二产业增长29.0%,第三产业增长36.6%。分地区看,东部地区城镇投资增长26.7%,中部地区增长38.1%,西部地区增长42.1%。基础设施投资(不包括电力)增长57.4%,其中铁路运输业增长126.5%,道路运输业增长54.7%,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54.5%;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增长71.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57.1%。
3、国内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县及县以下增长快于城市。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711亿元,同比增长15.0%(6月份增长1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6%,同比加快3.7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9833亿元,增长14.4%;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8878亿元,增长16.4%。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4.7%,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8.1%。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家具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8.3%,汽车类增长18.1%。
4、居民消费价格继续下降,生产价格同比降幅较大。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1%(6月份同比下降1.7%,环比下降0.5%)。其中,城市下降1.3%,农村下降0.6%。分类别看,烟酒及用品上涨1.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1%;食品下降0.3%,衣着下降2.4%,交通和通信下降2.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0.7%,居住下降3.9%。上半年,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4%(6月份同比下降2.3%);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9%(6月份同比下降7.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下降8.7%(6月份同比下降11.2%);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下降0.8%(6月份同比上涨0.2%)。
5、对外贸易持续大幅下降,贸易顺差略有减少。上半年,进出口总额9461亿美元,同比下降23.5%。其中,出口5215亿美元,下降21.8%;进口4246亿美元,下降25.4%。贸易顺差969亿美元,同比减少21亿美元。
6、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转移性收入增幅较大。上半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9667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8856元,同比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中,工资性收入6394元,增长11.1%;转移性收入2273元,增长16.0%;经营净收入778元,增长3.9%;财产性收入222元,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733元,增长8.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其中,工资性收入954元,增长8.4%;家庭经营收入1512元,增长5.5%;财产性收入78元,增长9.9%;转移性收入189元,增长31.4%。
7、货币供应量快速增长,金融机构贷款大幅增加。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56.9万亿元,同比增长28.5%,比上年末加快10.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19.3万亿元,增长24.8%,加快15.7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3.4万亿元,增长11.5%,回落1.2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37.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7.4万亿元,同比多增4.9万亿元;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56.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0.0万亿元,同比多增5.0万亿元。
数据来源
1、《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国家统计局
2009-02-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2009年分季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报表》 国家统计局 █对策论述
2009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揽子计划的积极作用下,我们努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民经济运行出现了积极变化,呈现企稳回暖的迹象,保增长的整体表现好于预期。但我们不能掉以轻心,经济运行的状况表明,应对金融危机,必须十分注意防止和克服保增长中一些不科学的苗头性倾向,以推进我国经济的整体转型,实现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充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启示我们,主要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是大国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规律。目前,我国内需旺盛,市场广阔。从投资需求看,我国基础设施的人均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投资和消费蕴藏着巨大潜力;从消费需求看,我国人口中的大多数是农民,城镇也有一定数量的低收入群众,城乡居民在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消费方面有着强大拉力。正是这样一个巨大的国内市场,不仅支撑了我国经济过去30年的高速增长,而且必将强劲拉动未来我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我们要积极利用这次世界经济调整的契机,尽快形成以内需为主同时稳定外需的经济增长新格局。
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保增长绝不是片面追求GDP的增长,而是要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增长速度和质量效益的统一。要继续加大对“三农”、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节能减排、自主创新、先进装备制造业、服务业、中小企业、重大改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按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客观规律,着重缓解和消除发展的瓶颈制约,切实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一句话,我们所保的增长,是科学发展道路上的增长,是又好又快的增长。
三、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我国经济实现长期健康增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始终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当前,我们要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解决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的强大动力,善于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发展机遇,善于从国际国内条件的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善于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善于从国际国内市场的变幻中拓展发展空间。保增长的任务越艰巨,我们越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越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握节奏推动农村、价格、财政、金融、国企、外贸等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的改革,提高我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四、体察民情改善民生。要把更多资金投向民生领域,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和生产安全,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救助力度,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中小企业吸纳了我国70%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口和75%以上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在保增长中,要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通过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稳妥解决就业问题,带动国内有效需求。
五、扩大就业,从根本上保障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始终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只有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与创业机会,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和问题,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国内外的很多经验说明,经济出现大幅滑坡,不但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使生产力遭受重创,而且必然降低人民的生活水平,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对此,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六、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做好宏观调控。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臻完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宏观调控能力也日益增强。我国政府应当积极发挥引导者和平衡者的作用,充分利用政府“有形的手”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加以引导控制。有了这些有利条件,我们一定能够将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压力为动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七、建立健全法制法规,活用政府政策。我国正走在依法治国的改革道路上,建立健全法制法规不仅是我国依法治国的要求,更是保障经济秩序和人民生活的强有力武器。在我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钻法规空子的投机者甚至违法者,只有建立完善的法制体制,有力地打击这些违规现象,我国的经济才能又好又快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才能得以提高。
八、完善社会基金制度,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除了社保基金外,住房公积金、保险金等多种社会基金都有着巨大潜力。我国百姓的一个特点是高储蓄,如何利用这些社会闲置资金来发展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是一个难题。政府应当在加强监管的条件下,充分吸纳社会闲置资金,投入到基础建设等服务于民的项目中,而所得利息也将更好地返还给人民,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九、加大对事故的监管和处罚力度,让百姓安居乐业。生产事故高发是近几年我国的一个特点,而安全问题已经成为老百姓的心病之一。矿难事故不断、交通安全得不到保障,人民不可能安居乐业,经济也不可能发展,社会也不会稳定。政府除了要加大对生产责任和交通事故责任的追究力度外,更应当严防死守,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隐患,仔细排查生产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严厉严肃交通执法,让生产中无人为责任事故,道路上无交通事故。这样老百姓才能放心,经济才能增长,社会才能安定。
十、广泛联系群众,加强完善信访制度,让百姓心声上达。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只有聆听百姓的心声,政府才能更好地把握工作方向,切实紧密地联系群众,让群众的意见成为改革的动力。只有政府切实了解了人民的需求和心声,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才具有竞争力。加强并完善信访制度不仅能为我国政府提供了解民情的渠道,更能集中发挥全体人民这个大“智囊团”广泛献计献策,为我国的发展制定方向,纠正在工作中的不足。这充分体现了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应当切实贯彻。
█ 申论范文
以“保增长”促进“保民生”、“保稳定”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和根本,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尤其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要发展,就必须保增长。保增长,既是我们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所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同时也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以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作保证。保增长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靠的就是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进一步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样要靠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保增长还是扩大就业、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始终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只有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与创业机会,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和问题,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国内外的很多经验说明,经济出现大幅滑坡,不但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使生产力遭受重创,而且必然降低人民的生活水平,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对此,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
首先,保增长必须做到扩大内需。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出台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并得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仅仅依靠政府注资对经济进行刺激是远远不够的。内需的扩大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发动机,也是实现经济平稳可持续增长的保障。我国国内市场广阔,人民需求旺盛,而我国目前仍以出口导向型经济为主体,没有充分发掘国内市场的潜力。我国应当充分提供利好政策刺激消费,建成以消费带动经济增长的新模式。其次,保增长必须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其中,出口加工业在GDP中所占比重过大,国民经济的增长过分依赖出口贸易,这些都会成为经济平稳增长的瓶颈并导致我国经济抗风险能力的下降。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已经给了我们启示,不能过分依赖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刺激,要加强规避金融风险的能力。第三,暴增扎根必须扩大就业,从根本上解决民生。就业是民生之根本,保障就业是保障人民生活水准的基础。人民充分就业不光能促进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准,更能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第四,建立健全的监管体制,发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规避经济风险预防经济过热和不良发展。我国正处于高速崛起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着较快发展速度。但是在改革开放中我国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经济中也不免有一些泡沫的成分。加强宏观调控和经济监管以避免经济过热和外国对冲基金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从而保证我国经济能够平稳较快发展。最后,扩大基础建设及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人民是创造力的源泉,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保障人民生活的要求,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又能有效促进劳动人民的创造力,保障社会的安定和谐。
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是我国现阶段工作的重点。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重创全球经济萧条的大背景下,我国政府更要秉承传统坚定信念,切实发挥政府职能,利用我国的优势优先保障我国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的提高和社会的安定。其中,保增长是“三保”工作的核心,也是重点。在做好保障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保民生、保稳定,促进我国社会和谐发展。
国经 0803 徐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