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仰,信念、信心”演讲稿
乐于平凡,甘于奉献,勤于工作
——信仰的力量,信念的坚守,信心的支撑
韩彦斌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乐于平凡,甘于奉献,勤于工作,——信仰的力量,信念的坚守,信心的支撑》。
当班主任的这几年,我总是对我的学生说:人活着就得干点事,“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人生匆匆数十载,我们要努力在有生之年这点什么事,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上留下点什么痕迹,以此来证明,我们曾来过这个世界。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我能做点什么事呢?教书育人,著书立说,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为祖国培育更多的有用之人,把自己的育人经验、教书理念写成著作,影响和改变中国教育之现状。也许这些只是一些大话,一些自不量力的狂话,但这是我的理想,也是我的信仰。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信仰!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那几年,由于经济的窘迫和工作的不顺心我曾怀疑过自己是不是选错了职业,周围的同事,要好的朋友都一个个离开了教育行业,考了公务员,进了大企业,当时我心动了。在那些漆黑的夜里,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我在不断的描绘着自己的人生蓝图:我想过去考公务员,但公务员的官场生活适合我吗?我想过去下海经商,但我有经商的资本吗?况且商海无情,我做好准备了吗?无数的设想,无数的反问,在日复一日的煎熬中,我慢慢的明白了:献身教育,才是我的使命,做好本职工作,每天都以饱满的热情走进教室去迎接我的学生,与他们分享我的
所学、所知与所想,这才是我最大的快乐,这也是实现我人生价值最好的途径。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在我前行的过程中也遇到过很多的坎坷与挫折,但我从来没有放弃过我的追求,因为我始终相信我的生命不是正弦曲线而是盘山公路,一路上虽有跌宕起伏,但最终是要上升的。“没有风浪算什么大海,没有挫折算什么人生”,张海迪的这句话一直激励我奋勇前行,我也将这些话告诉我的学生,激励他们与我同行。
教师的路是平凡的,教师的路是艰辛的,教师的路是没有尽头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注定了我们只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力量,燃烧自己的青春,而你是否能在这平凡的岗位上找到自己的乐趣,找到不一样的感受,这也决定着你作为教师的幸福指数。作为教师,我们要乐于平凡,甘于奉献,勤于工作,我们要在自己简单的生活中活出自己的滋味。“淡薄名利”,“宁静致远”,享受我们自己独特的人生。
我知道,前行的路上还有很多的艰难与困苦,可能还有一些我根本就无法预料的沟坎,但我不会放弃我的信仰与追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坚定了我追求的信心,指明了我前进的方向,它让我知道在前行的路上不能只有我一个人,只有深入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才能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我相信中国共产党,我相信群众的力量,我要坚守这份信念去迎接明天的太阳。
第二篇:信仰 信念 信心
担责任,做贡献,促成才——征文
竖信仰,促成才,感动在身边
如果说,人的一生是在浩瀚的生命海洋中摇曳的一艘船,那么我想说,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旅程中,信仰是指引你不断向前的灯塔,信念是永不妥协的动力,而信心就是前进中扬起的风帆。生命中不能没有信仰的引导,信念的支撑,更不能缺少信心的力量,因为这是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一双绝望中有力的手,一种黑暗中闪烁的光辉。
从小就听雷锋的故事,他的精神,他的品格,他的一件件好事,早已化为一种人间大爱,一种信仰。他对社会责任的勇于承担,他对祖国使命的敢于担当,他的无私奉献,他的点点滴滴······雷锋是一个榜样,一种永恒流传的不朽精神。他带给我们的感动如春风细雨般润人心田,浸润每一代中国人的心。而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人所做的许多平凡又渺小的事往往更能震撼我们的心:那是白芳礼老人坚韧执着的支助困难学生的信念,那是微尘默默奉献的坚持,那是胡忠夫妇献身支教的平凡伟大,那是刘伟无臂钢琴少年的顽强不屈。而这些感动,这些信仰与信念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生活中。他们是如此平凡,却演绎着不凡的生命乐章,这些精神深深的震撼着每一个人。他们的光芒在于他们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在于他们对社会所作出的平凡的贡献,更在于他们的精神对我们所有人的普照与影响。我们沐浴着这崇高的信仰,诠释我们生命的意义。
感动无处不在,信仰的火把传递不息。我们的校园中也存在着这样一种崇高的精神,他们,就在我们中间。经常看到校园中那些身体残疾的同学,坐着轮椅,拄着拐杖,一步一步蹒跚的迈着艰难的步子坚持去上课,每当看见他们,我就禁不住的问自己,还有什么做不到,还有什么可抱怨,你身体健康,没有疾病,可以正常的走路,和他们相比,你是多么的幸福,你又是多么的渺小,你抱怨生活的不公,逃课,逛街,对未来唉声叹气,浪费青春。常常问自己,如果你生来身体就不好,有残疾,你的生命会怎么样,你会如何选择你的命运,你还会幸运的迈进大学的校门,你还能依然对生活微笑吗?不,要是我,我可能就会这样沉沦一辈子了,我不可能承受着同学异样的目光从小学到大学。所以每当看到他们的身影,我都会被他们深深的感动,感动于他们的顽强不屈,感动于他们的坚定不移。我常常在想,到底是怎样的信仰亦或是信念支撑着他们走到这里,那该是一种多么强大的力量与刚毅,那是一种对命运的不屈,对生命的渴望,对信仰的追求,对未来的执着。我想说,他们本身已经成为校园里的一道坚强的风景,一种顽强的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人,感动着每一个人。没有嘲笑,没有鄙视,有的只是敬佩与赞美。他们是我的信仰,是我的信念,是我面对苦难与困难的信心。他们带给我的感动与震撼是我一生受用的启迪。
这些普通的人,他们不见得为社会做了多大的贡献,但他们贵在有着那么一种崇高无私的信仰,教我们如何承担,如何奉献,如何成长成才,可贵的是他们永恒的精神。
而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来说,我们勇于承担的责任就是挑起祖国未来的脊梁,未来的祖国是我们的,用微笑面对困苦艰难,我们不惧挑战。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信仰,用实际行动为祖国的未来负责。或许我们没有轰轰烈烈的贡献与作为,但我们也应学会带给身边的人平凡的感动,感动是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就在身边,比如:帮助陌生的人,捡起地上的垃圾等等,从小事做起,由小事做大,坚持不懈就是成功,就是成才。今天我们为母校做贡献,明天让我们承担起祖国的大任。今天,让我们为祖国未来的崛起而读书,而奋起,为承担祖国未来的重任
担责任,做贡献,促成才——征文
而充实自己,鞭策自己。
如果说,没有溪流的山谷是孤寂的,没有太阳的天空是暗淡的,那么没有信仰与信念的生命就是干涸的,没有信心的命运就是黯然的。如果说雷锋精神是一种信仰,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那这些感动我们的无数平凡的人就是一种信念,告诉我们如何与命运抗争,如何使生活充满意义。就让我们沐浴着这种感动,这种精神,去开拓我们的人生,丰满我们的生命,让我们的生命轨迹开满美丽的鲜花,芳香四溢。
第三篇:信仰 信念 信心
信仰 信念 信心
——如何成为企业的骨干
陈世芾
当今社会有两种需求:对组织而言,需要每个人为其做出贡献;对个人而言,需要把组织当成事先自己人生目标的工具和舞台。
这是一个职业化的社会,我们都是这个社会的一名职员。作为一名职员,是一个人,一个能够自力更生的人。作为一个自强不息的人,如何才能成为一个组织的核心成员,也就是骨干呢?对于组织来说,有更多的骨干,更专业的骨干,方能够实现组织的目标。毛主席讲: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骨干是事物的主要部分、支柱或最实质性的部分。
骨干是一个组织的支柱,骨干是社会的精英。
我在《企业中层管理者应该管理什么》一文中说过,人人都是中层管理者,放在企业你是最基层的员工,可能放到另一个组织中,比如家庭中,你又是“老大”;你在企业里是一把手,可是放在社会,相对于主管政府的部门等你也不过是个“中层”;习主席,还要把人民当做领导呢。
人人都可以成为组织的骨干,没有任何人可以剥夺你的权力,只有你自己。
秦楚,是个团队,也是一个组织。我们以打造国际汽车文化示范区为使命,立志做中国第一品牌汽车城,用“九重优势,九大保障”打造一个汽车零配件产业链共赢的商场。这是我们的目标。是可能该表汽车后市场——汽车服务产业现状的,就是革命。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实现了就会造福股东,造福员工,造福社会。
企业是一个竞争性的组织,企业的骨干是那些认同企业文化和战略目标的人,是能够很好地掌握企业资源的人,是对企业业绩有贡献的人,是愿意与企业一道排除万难共同发展的人。这些人有股东、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普通员工。他们能做好该做的事,能完成困难的事,久而久之就能干出与众不同的事。我常说的煮白米粥就是这个道理,只要是白米,用心去煮,就能做出又香又醇的白米粥。
组织的用人就是培养为组织的贡献者。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但仅有梦想是不能实现的,得有舞台。成为骨干是人人可以实现的目标,也是人人可以达到的境界。若人尽其才,则人皆人才。
“楚商睿智,秦商务实”,是我这40年的感悟,在走过的岁月里,身边有很多成功人士,也有很多跌倒的人士,我总结人为何能成功,原因在此。很多女孩找对象就没有把握好,仅仅看重聪明的人;后来发现实务的人,看似不聪明,但是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上一个台阶,几十年下来,发现他已经很成功了;不实务,看似“聪明”的人,偶然会成功一两次,却不会持续的成功;不实务,又不聪明的人,肯定不成功;实务,又聪明的人肯定会有大成功。
有明确的目标,务实的组织,很容易成为骨干。以使命为信仰,以目标为信念,这样的人会充满信心,想干的事一定会成功。
抱定信仰,坚定信念,做事就充满了信心,成为组织的一员骨干,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组织的作用,就在于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业。组织之所以能为你提供做出不平凡的事业的舞台,前提是你要先融入这个组织,信仰这个组织。
信仰,是由“信”和“仰”二字组成。“信”,是相信、信任、信服;“仰”,是指要抬起头来,表示仰视、仰慕、尊敬。合起来就是指一个人从内心对某种思想、某种文化、某个组织的 认同、内化,把组织的思想、文化、精神、品质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和指南,并为之而奋斗。决定未来成功最重要的力量,就是信仰的力量。孙中山的革命之所以能成功,靠的是“三民主义”的信仰,毛泽东的革命能够成功,靠的是共产主义的信仰。
信念是指一个人坚信某种观点的正确性,并支配自己行动的个性倾向。信念是激励一个人按照自己的观点、原则和世界观去行动的被意识的思想倾向,是一个人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生活内容和积累的知识,经过深思熟虑所决定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信念具有稳定性:信念形成后难以改变,即使以后在认知层面上对信念产生疑惑,情感上强烈的认同也会在相当程度上支持既定的信念。信念具有多样性: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阶级利益需要和个人具体经历等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
有了信仰,信念的力量是伟大的,它支持着人们生活,催促着人们奋斗,推动着人们进步,正是它,创造了世界上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所以,信念的力量便是生命的源泉。信念强调的不是认识的正确性,而是情感的倾向性和意志的坚定性,它超出单纯的知识范围,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成为一种综合的精神状态。
只有正确的信仰,才有正确的信念。信仰是方向,信念是行动。
企业是一个组织。组织是一个很多人的集合,这些人集合在一起,不是为了单纯展示每个人的多姿多彩和个性,而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其中既有个人发展和获利,也有组织的盈利。组织的盈利,是实现组织的目标,是实现投资人的收益,是实现职员的收益,是实现供应链及客户的盈利,最后是实现社会就业和利税。因为是共同目的,所以大家的努力就必须是叠加的。在这个叠加的过程中,个人的绩效不可能是同比例的增加,有多有少,有些人的绩效有时可能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会被抵消。那么,作为组织的一员为何愿意“损失”个人的绩效的增长而加入到这一叠加的过程中呢?又是什么促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产生了团队的力量呢?是信仰,产生了团队力量,团队的力量永远大于个体的力量,最后组织中每一个职员都是受益者,每个人都实现了叠加。
IBM前董事长托马斯•沃森说:“分析任何一家存在了几十年上百年的企业,你发现它的适应性不是归功于组织形式或管理技巧,而是归功于我们称之为信仰的力量以及它们所产生的员工的巨大凝聚力。”
松下幸之助断言:真正激励人们百分之百投入的动力,不是金钱等组织提供的外部条件,使人们忘记痛苦不断前行的,是其内在的组织信仰。
联想、华为、海尔、三星、通用电器、沃尔玛、迪斯尼、杜邦、可口可乐等伟大的企业,都有他们的信仰。无论是营利性的组织,还是非营利性的组织,只有依靠信仰才能成就伟业,做出了表率。
有组织的信仰,才能成为组织的骨干。怎样成为组织的骨干? 第一,要认同组织,才能变成组织需要的人。
解放军是最有信仰的组织,解放军的培养和训练是最成功的。很多人十几岁参军,他们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出身、不同的学历、不同的背景,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怀着“保家卫国”的梦想,聚合在为人民服务的旗帜下,走进了解放军这个革命大家庭。
我们这些普通的农家子弟,是如何在组织中实现自己最大的人生梦想? 答案很简单:找到正确的组织,认同组织,成为骨干,是将帅之路的起点。信仰组织首先要认同组织。认同组织,也包含组织对个人的认同。
在现实社会,人不可能有两种价值观。具有两种价值观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可能出现判断失误。同样,作为一个组织也不可能有两个目标或者说两套价值评价体系、两种声音、两类 文化,否则,这样的组织会出现混乱行为,组织本身也会迷失发展方向。
古语“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一个家庭也是一个小组织,男女双方也不能由两种目标,或者两种价值观,否则“家”就会被毁灭。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志同道合的另一半——这是要形成“家”这个组织的认同。认同,是一种心灵的托付,比如爱情。爱情,就是执着于爱,忠贞于爱,并把这种爱化为信仰,就是爱的力量,最后对“家”这个组织负责,就变成了一种信念,家的信念,和睦的信念,幸福的信念。这就是爱的力量,爱的代价。所以一个家庭和睦的人,做事的自信心会更强。
组织和家庭一样,也需要找到认同“自己这个组织”的人。麦当劳文化有一句形象的比喻:只有把血液变成番茄酱的颜色才是真正地麦当劳人;蓝色巨人的IBM企业文化:不管你原来的血液是什么颜色,进入IBM,都要变成蓝色。我们说煮白米粥,就是先要找到白米,不要绿豆,不要红豆,不要黑米,更不要老鼠屎;或者把黑米变成白米。
一种品质和秉性的人形成一种组织的品质,就是品牌。人格+风格+真实+服务=品牌,这是务实的做法。
组织必须务实。组织务虚,则会把组织颠覆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就差一点把共产党组织的成果给覆灭了。
怎样甄别是“白米”还是“黑米”?就是组织寻找“志同道合”的同路人。当年中国共产党的军队、美国西点军校学员的选拔制度都是很严格的,为保证政审准确有效,接兵的军官在最后定兵前还要去家访。这些方面是值得我们企业这个组织学习的。
组织是一所学校,组织是组织与成员共同生存和发展的平台,组织是组织成员制度共守、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大家庭。组织的训练,要比任何一所高校更加有效果。一个人成就的大小和财富的多寡,主要与这个人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行业,以及在组织中处于什么位置有根本关系。
骨干如何找到能够施展人生抱负的组织,是其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当一个人真正把自己当成主人的时候,就是认同了组织。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父亲想勘验自己3个女儿的责任心。他坐在客厅,把家里的笤帚放倒在客厅门口,然后,他先叫大女儿。大女儿答应着走过来,看到地上的笤帚,似乎有些犹豫,但还是跨越而过,来到父亲身边。父亲摇着头,又叫二女儿,二女儿过来时被笤帚绊了一下,也照样跨过去。叫到三女儿,她看见了笤帚,犹豫了一下,也没有管。3个女儿问父亲到底有什么事,父亲叹了口气说:我想让你们看看你妈妈是怎样做得。于是他喊在厨房的妻子过来。妻子一边答应着走过来,一边顺手弯腰扶起笤帚。父亲对女儿们说:看看你们的妈妈,她才没有把自己当外人。
企业用人最主要是看其责任心和忠诚可靠程度,对于这样的员工,企业才会给他最大的发展机会。骨干,就是责任心强的,忠诚可靠的。这是组织对员工的信任,也是职员诚信的结果。
企业中一般有三个层次的职员。
最低是松散层。多是初入组织的,他们会因为企业的待遇、环境、地位等而来到企业,当出现困难时也可能会走。这些人是最不按企业价值评价体系去进行判断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他们会出现不断的淘汰和补充现象。
中间是紧密层。这一层面的职员,是企业的骨干,他们认同企业的信仰,愿意为企业的信仰而秉持操守,能够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
最高是核心层。处于这一层的职员,与一般骨干相比,他们除了对信仰坚持和信服外,还有比较高的职位,能够调动企业的资源为树立企业的信仰而服务。这是组织的中坚力量。并非一定是股东才是企业的中坚力量或者骨干。反之,可能个别人还是组织信仰的破坏者。找股东就如找对象,一定要慎重。“志不同,道不合”是最危险的股东,当你出现危机掉在坑里时,这个人很可能是第一个拿起铁锹埋你的人。只向钱看的股东,是目光短浅,缺少战略眼光的股东,一定要引导,把他变成“白米”。张国焘、王明等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发起人,最后却成了党发展历程中的破坏力量。如何处理这样的问题,是一个组织常会遇到的。
有人问杰克·韦尔奇:什么样的人企业坚决不能用?答道:有业绩、有能力,但是不能认同公司文化,也就是说和企业价值观不同的人,这样的人坚决不能再企业里呆着,更不用说进入企业高层了。柳传志说,选接班人要选“把命卖给联想的人!”
要想在企业中得到更大施展才华的舞台,就要做企业的骨干和中坚,更关键的是要坚守企业的“信仰”。信仰组织,是在思想上认识,并确立了做一种有意义的事。
第二是统一思想,自觉接受灌输。
没有共同信仰的组织是虚弱的,没有信仰的企业不会长久。“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施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如果企业只有赚钱的目标,就培养了只会向钱看的职员,企业最后毁灭在钱上或者职员手上。如果企业有伟大的使命,以此使命为信仰,更多的职员成为骨干,则企业长青。更多的骨干为了信仰,坚定自己的信念,践行自己的承诺,职员则自信,企业则坚强。
信仰是组织的魂魄,世界上所有优秀的企业都建立了自己共同努力的信仰。作为企业的一员,就要接受企业的信仰,接受组织的思想灌输。怎样灌输?
一是教育灌输,是指新成员在短时间内认同组织的好方法。没有一个社会青年天生是一个合格的兵,也没有一个人天生是一个好的管理者。企业要想有更多的骨干,依靠“挖人”是解决不了发展问题的。如果企业没有一套培养骨干的系统,或者企业就不愿意培养骨干,就会出现“能人”,最后企业毁灭在“能人”手上。
部队新兵是这样转变的:第一步是由社会青年向一般士兵转变;第二是由一般士兵向能够执行作战任务的合格士兵转变。在新兵训练营,完成第一个转变,以士兵要进行授衔仪式为标志。完成新兵训练,进入作战部队。新兵训练的目的,就是完成到解放军合格士兵的转变,新兵需要接受军队的宗旨、历史文化、规章制度、组织信仰等。
解放军成立之初,选择组织成员的办法很简单:愿意吃饱饭的过来——因为我们打土豪分田地;随着组织的成长与壮大,解放军成了中国的知名品牌,口号变成:愿意革命的过来——我们要解放全中国,就有机会当家做主人,当官了;当它成为中国第一品牌时,口号又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的军队为人民,当然大家积极参加了。
在军队上,军事训练靠比武,政治学习靠考试。企业里,业务技能的提升靠绩效考评,管理能力的提升靠灌输。如何让企业文化变成员工全体一致的行为准则?靠灌输。
个人想在组织中有所作为,成为这个组织的骨干,九必须自觉接受这种灌输,在逐步消化中理解和认同组织的文化,认同组织的使命。
道不同不相为谋。所以,组织必须选择认同的职员作为骨干。正如做夫妻,也要志趣相同,否则要么不幸福,要么离婚。
骨干要主动接受灌输,用心学习和领悟企业的文化,并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只有把自己当成组织中的人,才能最终在组织中得到锻炼和培养,得以成长,取得成功。
没有一个组织会把重担交给一个不接受组织理念、文化、价值观的人。
二是强化灌输。企业在灌输中需要勇气,这种强制性的灌输是考验和折腾骨干的一种方法,最好的锻炼方法就是折腾。老板的成长就看办公室的折腾,从商16年,我就折腾了7次办公室,从最开始在市场里一张桌子,到三张桌子,再到一个10平方米的办公室;从宝鸡工厂,写字楼办公,到酒店拥有一栋大楼,到现在的咸阳第一形象办公楼,还不知道将来会发展到啥样。
在组织遇到危机的时候,这种强化的灌输——整风、整顿,甚至对不接受灌输的人,做出清出的组织处理,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关系到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三湾整编、古田会议、延安整风运动、新式整军运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一系列重要活动的锻造,才是这一支军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终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1941年延安整风运动,是组织务实的行为,树立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统一、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作风,采取“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认真严肃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犯错误的同志不着重追究个人责任,而着重分析其犯错误的环境和原因,以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总结事实,更要团结同志”的目的。
企业每周的例会应该开成一个总结、检查、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会议,企业的骨干才会周周进步。“日事日清,日清日省,日新日高”就是每天的主动灌输,养成这个习惯,一定会成为企业的骨干。可惜,很多企业很多职员,“自以为是”的比较多,“掩耳盗铃”的比较多,所以更多的人是不成功的。只要能狠心地接受批评和开展自我批评,日清日省,一定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第三是融入组织,做企业的忠良。灌输,培训的目的是培养组织的“自己人”——骨干。“自己人”只有一个衡量标准,就是这个成员对组织的忠诚与否。忠诚度、可靠度是用人的标准。李嘉诚说:“忠诚、可靠的人,就是品德好的人。我主张用品德好的人。”
“企”字由上“人”下“止”组成,其意义是企业没人了,也就停止了;其意二是志趣相投的人停下来聚在一起,合成了一个有功能、有理想的组织。我们把白米,放在一个锅里,加入适当的清水,把握好火候,就煮成了又香又醇的白米粥。清水是企业的利润,既要干干净净,还要有足够的利润。办企业就是为了赚钱,有了物质基础,才能幸福生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嘛。利润是可量化的,而幸福是相对的。只有建立在信仰下的幸福,才会有幸福感,如果是建立在金钱、美女、占有等贪婪、欲望基础上的幸福,是永远不会幸福的。
职员是如何体现对组织的忠诚呢?
一是爱岗敬业。当大家都处在同一起点时,我们通过认真勤恳,把事情做对;当大家都做对时,我们通过用心动脑,把事情做好;当大家都做好时,我们通过努力钻研,把事情做专做精;当大家都做精时,我们通过改革创新,比别人做得更新。“业道酬精”,就是这个意思。
天道酬勤,爱岗敬业总会有回报。不是只有管理者才可以成为企业的骨干,普通岗位,每一个岗位,都可以成为企业的骨干。
青岛港的许振超,只有初中文化,是一名吊车工。这位普普通通的工人在单调的劳动方式中找到了工作的乐趣,他把港口当做家,把吊机当做朋友,不分春夏,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天晴下雨,30年如一日,默默地奉献青春。他在日记中写道:悟性在脚下,路由自己找,要自己教育自己。为了学会起吊工作,他加班加点,7天学会了独立操作;一年练成了“一钩准”等绝活,现在成了国内外称道的桥吊专家,一年内两次刷新世界集装箱记录,给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振超工作法”扬名国际航运界。我们企业,也要把每一个岗位,用优秀的员工命名“岗位说明书”,让他的爱岗敬业精神与企业共存,永垂不朽。
二是忠诚于组织。很多员工,分不清是忠诚于组织,还是忠诚于领导,因而陷于人事纠纷。也有些领导,不是企业的骨干更不是中坚,喜欢拉帮结派,搞小团体,最终只会被组织解除。
对组织的忠诚,就是对岗位的忠诚。如果一味地对某位领导的忠诚,就是搞小团体、结党营私,很可能因为该领导的岗位变化,将自己多年积累瓦解冰消。如果一个企业,不倡导对组织忠诚,不倡导爱岗敬业,很容易培养出“汉奸”。当今社会,物欲横飞,但是只有物质利益是万万不行的。没有信仰的组织,会无意识的营造出一种卑鄙的企业文化氛围:“有奶就是娘,没奶就吃娘。”不是培养骨干,而是培养白眼狼。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汉奸”十分容易生长,这些叛军叛将最后挖企业的墙角,损害企业的利益。同事,这样的文化氛围,会导致骨干的流失。有一些品质很好的职员,在这样的组织中有太多的不公平,在考核时没有把绩效放在首位,而是附加许多人为因素,从而导致一些骨干单纯为了追求物质利益,成为“拜金一族”,或者不愿同流而离开这个组织。
作为骨干要能够承受委屈。绝大多数骨干的成长历程中,委屈与成就是成正比的。其实,在这个世界上不会有绝对的公平。柳传志嘱咐杨元庆:你要有理想,但绝对不能理想化。
第四是“真傻”无敌,才智平平的人往往成就更大。伟大的组织都是由普通人组成的,这就是应验“组织的作用在于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业来”这句话。《阿甘正传》中的阿甘,就是一个憨厚的人。他只记住两句话,一句话是他妈说的:“遇到危险的时候要跑,跑的越快越好”;还有一句是当兵时班长讲的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下自己的战友”。阿甘严格按这两句话在部队成了美国的英雄。阿甘的女朋友,认为自己是聪明的,阿甘太笨了,她认为自己聪明到足以对抗社会、颠覆传统。她似乎一直在试探社会的底线:她大学被开除,上《花花公子》杂志、跳脱衣舞、流浪、吸毒、反战。最后被碰的头破血流,悄悄回到阿甘身边,又悄悄死去,死于艾滋病。阿甘一直做组织和社会需要他做的事,他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也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他傻吗?大智若愚。武侠小说上的郭靖憨厚质朴,用功不辍,把握善恶界限,成了郭大侠。
人,真实一些,单纯了,干事的过程就简单了,多复杂、多重大的事也就容易干成了。人的大脑就如一个水杯子,多装些茶叶就少些水,少些水就多些空气。人的大脑中,少些私心杂念,就会专注的工作,再大的困难也能够找到解决办法,工作能力随之增强。老板之所以用你,就是完成工作解决困难问题的。如果一有困难就找组织的领导,就不会得到信任和依靠,就成不了组织的骨干。
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我们有些职员在工作或生活中经常游离于简单而追求复杂,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这就是为何“傻子”才容易成功的道理。
所谓“傻子”,是指他们崇尚并始终如一地追求目标,坚定信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把简单的事情做到了极致,他就不简单了!他成功了!
我们看看身边,大事糊涂、小事计较的人,自觉聪明精干,干点事就斤斤计较,或者愤愤不平,结果,懵懂一生,始终不知道自己输在哪里。
做一个职场的“许三多”,抱定信仰,坚定信念,始终如一,简简单单,做好眼前,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做面如做人,实实在在,总须下十成的力气;做人如做面,清清白白,参不得半点虚假。
最后,作为组织里的骨干最忌讳的几件事:一是地盘意识,担心别人插手自己的领域,这是技术垄断或部门垄断;二是帮派意识,总想安排几个听话的人在身边,这是不自信的表现;三是山头意识,喜欢分析公司高层的关系,这是自以为聪明的特征;四是搬弄是非,有意无意间传播是非,或者随意批评上级下级,滋生是非,这是“能人”的表现;五是简单的问题复杂化,部门越带越差,导致执行力越来越差。
第四篇:信仰,信念,信心。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你影响了别人,就是别人影响了你。
•成功需要无比坚定的信念。
•积极乐观向上,•相不相信不重要,重要的是我需要它。
•信仰没有正确与否。
•只要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高考乜好,工作乜好,婚姻乜好,生与死乜好,这都不是人生最大的挑战,那只是一个结果。
•人生真正的挑战是什么呢?那就是每时每刻的生活。
•如果你不能离开它,请你试着喜欢它。
•沟通,鼓励。
•信念,今天我必须成功。
•持续的学习。
•失败就是暂时的不成功。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回来主动帮你的,除非你主动要求帮助。
•学问就是学着问问题。
•学生就是学会如何的幸福生活。
•养成一种成功的习惯。
•招牌动作:我真的很不错。
•动力来自于对未来生活美好的想象与憧憬,描绘。
•高考成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为高考成功付出一点代价是值得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只是回报的早晚不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路要走。
•人生下来的就一个勇气是什么?两个接受:一接受自己,二接受现实。
•凡事都是有可能的。
•树立自信心首先要学会自我肯定。
•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天赋和本能,只是需要时间去发现。
•人的自信心是可以通过条件反射来完成的。
第五篇:2013“信仰、信念、信心”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上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爱岗位、尽职责、成大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有诗云:“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相信很多人在看后会跟我发出同样的感慨,像我们这样的平凡之人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再平凡不过的事情,这等惊天动地的“大事”,就好似那静静的江南明月,绮丽的塞北风光般遥不可及。
那么,事实又是如何呢?王顺友,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山村邮递员,一个人一匹马,过滩涉水、翻山越岭,用20多年的坚守书写了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感动了中国。于王顺友而言,送信就是他人生中的“大事”; 而对于李桂林、陆建芬夫妇而言,在大凉山中为孩子们点燃知识的火把,在峭壁上牵起他们求学的小手,为偏远山区教育撑起一片蓝天,便是他们人生中的“大事”。其实,无论是王顺友还是李桂林、陆建芬夫妇,在他们看来自己不过是做好了一份本职工作而已。只是他们不知道,这样一份对工作岗位的坚守和尽职尽责的工作信念是多么的难能可贵、震撼心灵。
就拿我自己来讲吧,自从进入党校工作以来,在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帮助下,虽然很快就适应了工作环境,可是从内心来讲却总是没有多少成就感,总感觉自己每天都是在为打扫卫生、收发通知、印刷材料等这样的琐事而忙碌,甚至一度感受不到工作中的价值和意义,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自己不出错已算是万幸,又怎么可能干出好成绩呢? 直到随着 “信仰、信念、信心”主题演讲活动的开展,自己在重温《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红色经典篇目时,有感于张思德、白求恩、雷锋他们对待工作时所表现出的那种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自己便在网上搜集了一些新时代的楷模事迹,也就在这时,王顺友、李桂林和陆建芬夫妇这样一群平凡岗位上的伟大英雄跃入了自己的眼帘,带给了自己很多的思考。为什么自己拥有更舒适的工作环境,更好的工资待遇,却总是在埋怨?为什么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任劳任怨、默默奉献,而自己却总是在心浮气躁、好高骛远?是啊,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平凡,无论是白求恩亦或是王顺友,他们的伟大之处正是在于对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
通过 “三信”教育学习,我重新审视了办公室的工作。及时发现了问题,调整了心态,端正了态度,静下了心思,沉下了身子。现在的我对待文字材料不再是马马虎虎而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对待群众询问不再是一板一眼而是微笑接待,耐心解释;对待会务工作,不再是一味求快而是精心策划、严把细节;对待领导批评不再是心有抵触而是虚心听取、认真感悟。结果,自己的身体累了却更快乐了,闲暇时间少了却更充实了。原来,只有我们把“三信”精神践行到自己的工作中时才会发现它是如此的丰富、饱满、富有生机。
是啊,绚丽之极终归平淡,真正的伟大来自于平凡。自己的“大事”从不遥远,更无须惊天动地、豪言壮语。因为它一直都扎根在“三信”精神的沃土中,蕴藏在自己的岗位里,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上。在建设幸福、文明、和谐新寿光的道路上,我们沉淀着继往开来的财富,燃烧着热血沸腾的激情,伟业铸就,前程辉煌,用信心拥抱伟大的时代,用信念铸就美好的未来,用信仰激扬菜乡风采,让我们共同唱响投身城乡一体、建设均衡寿光的时代壮歌,谱写无悔的壮丽篇章,在实现自我价值中作出贡献!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