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 者 仁 心演讲稿
医 者 仁 心
你是一朵圣洁的白花平凡而不耀眼 你是一束黑夜里的烛光 微弱而不暗淡 你是一只轻盈的小燕 呢喃而不渲染 你是春天的及时雨 把滋润洒给人间
医者仁心:手持仁术,胸怀仁心,心存仁爱。十几年前的我,怀着对白衣天使的仰慕,懵懵懂懂的加入了医疗队伍,刚刚进入临床工作的我也曾后悔过,也曾讨厌过埋man怨过,但是当一次次与死神的拔河获得胜利;当痛苦的表情被放松的微笑所代替,当一句句真心的感谢,一个亲切的微笑,一种信任的目光,一个期望的眼神掺和在我的工作中时,那一份满足和喜悦,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慢慢的我体会到平凡工作中的快乐,我找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有一部电视剧《心术》是这样描述的,做医生要达到三重境界。第一重叫治病救人,就是治好病人身体的疾病。第二重叫人文关怀,不仅要治好病,还要有悲天悯人之心,对待病人要像亲人一样。第三重,那就是深入病人的灵魂,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
我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不仅工作非常辛苦、精神上压力很大,而且还常常会受到来自患者及其家属的责怪和不理解,在法制化社会日益完善健全的今天,医院和医生不断卷入了医疗纠纷中,面对医疗体制的不完善,面对日益高呼的“看病难、看病贵”,医生的职业道德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医生行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但是,我们在抱怨医疗体制和医疗环境的时候,有没有换位思考过一下患者,一个人生病时不仅在生理上受到疾病的折磨,而且还会因为患病导致巨大的心灵上的痛苦,我想天底下没有什么比生病更难受的。
生命之重,重于千金。我们是捍卫生命的守护神,我们是最伟大的白衣天使。
救死扶伤,精诚大医 更是我们所有医护人员毕生追求的信念。我们必须认识到,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一定要手持仁术,胸怀仁心,心存仁爱,因为我们从事的是天下最光荣最伟大的事业。我经常跟我们的护士姐妹们说:“虽然我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做轰轰烈烈的公益慈善事业,但是,在我们举手之劳的工作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需要我们帮助的人,这就是我们应该做的,这也是平凡工作的不平凡。
无德不成医,我们每一位医务工作者,既然选择了行医这门职业,就要牢记奉献的誓言,履行医生的天职,我们都要有一颗善良、仁爱之心。将“仁爱之心”肩负在左,同情之心担当在右,走在生命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杖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却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聆听。
第二篇:医者仁心演讲稿
医者仁心
有一种关怀是无私的,有一种爱是非常伟大的,有一种奉献是平凡的,当收获的金秋时节,也许有人去赞美香甜可口的果子,挺拔的枝干,而谁又会想起那一片片默默无闻的树叶呢?正是这些树叶默默的奉献,才会使树干挺拔,才会有果子的香甜可口,而我们医护人员正是这参天大树上一片片默默无闻奉献的叶子啊。
我是一名护士,2015年我从学校毕业,满怀期待与激情奔向我的岗位,进入阜阳市人民医院开始我的职业生涯。在这期间我遇到很多感人至深的情景,那么先从一个小例子说起吧。我觉得在网上有一句说的很好,这句话是医院墙壁聆听了比教堂更多的祷告声。
在某一天上午,在我们病区,一个本已度过危险期的年轻男病人突发室颤,我们迅速配合医生投入到抢救中。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电除颤、心肺复苏……分秒必争的抢救,经过不懈努力的抢救,病情得到初步控制,化险为夷,此刻,我们的额头上满是汗珠,这时,他的妻子带着孩子赶来,这是名刚刚懂事的孩子,个子不高,还很瘦弱,看到躺在病床上一动不动的父亲,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扑倒病床边,拉住爸爸的手,哭喊道:爸爸、爸爸,你怎么了?爸爸!爸爸!我会听话!爸爸!我会好好学习!爸爸我不会在淘气了!就这么一个小孩子,几个大人才把她拉的开,在场的人无不动容,庆梅老师拉着孩子的手说:不要怕,爸爸只是太累了,乖,我们做个听话的小朋友好不好?看着庆梅老师温柔的劝说,孩子变得听话了。孩子的妈妈带着孩子连声道谢,其实我们更庆幸孩子的童年依然可以有父爱,而这就是我们心内科护士最真实的工作状态!如果说从庆梅老师身上学到了温柔沟通,那么从利平老师那里学到的就是对工作的热情。作为一名护士,她时常会想她能奉献给病人的就是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而优质服务的核心便是“爱”,她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懂得珍惜健康、呵护生命,把自己对生命深深的热爱,融入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对象、每一个细节之中。那是一个冬天的傍晚,我刚接完班,主任突然喊道:快来人啊!利平老师看到这副场景,将刚脱下的工作服又重新穿上,帽子还未来得及戴,同我一起投入抢救病人,经过一番与死神的斗争,我们胜利了!我们欢喜的时候,利平老师突然拍了一下大腿:坏了!孩子还没接!此时天色已晚,外面风还很大,利平老师神色焦急,连手都没来得及洗,给孩子回了一个电话,只听见电话那头传来呜咽的责怪声:妈妈!你在哪啊?妈妈!我好冷啊!妈妈,别人家的孩子都被接走了,你怎么还不来接我啊?妈妈!我害怕!利平老师即愧疚又着急的安慰孩子说:宝贝,妈妈错了,妈妈这就来!此时的我很愧疚,有哪个孩子不是妈妈的心头肉,有哪个母亲愿意孩子挨冷受冻。身为母亲,它为母则刚,身为护士,她以身作则,把爱奉献给每一位患者!每当患者一个个痛苦的来,又一个个健康的走,虽然会留下一些疲惫,但换来的却是我们身心的满足。
虽然我刚刚工作了两年,要学习的还很多,要走的路也很长,所以我相信用心去服务,用爱去沟通,把我们的感情融入我们平凡的工作中,以高尚情操,行仁爱之术,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内心。纵使外界利益诱惑纷杂,依旧有所坚守,这就是医者仁心!
第三篇:医者仁心-演讲稿
医者仁心
吴孟超院士说:“医本仁术,医学是一门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医生之于病人应该像子女之于父母,其首要不在于手术做得如何漂亮,如何名扬四方,而在于如何向病人传递亲人般的温情。”
大师告诉我们作为行医者,必须要有一颗“仁心”,即“真诚而又自愿”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以父母之心对待患者,无怨无悔!病人对我们好,我们要对他们更好,病人对我们不好,我们也要对他们好,因为我们是医生、是护士,是拯救人灵魂与生命的那个人。医者以仁心,患者以何心?医患矛盾、医患纠纷日益严重,如何让医患两者的心走近并走通,不仅仅是沟通了就能做到的,更重要的是信任,不仅要理性地面对自己,也要真诚地面对别人。互不信任的后果只能是互相伤害。“医生都开始保护自己了,谁来保护患者呢?”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不同于任何其他任何学科,卫生行业不同于其他任何行业。
医学不仅是疗伤、治病和护理的技术,医学是关爱人的艺术。医学无法远离世俗生活,医生无法不食人间烟火,从医作为一种职业无法抹除谋生手段的烙印。但是——世俗的生活可以躲避崇高、抛弃理想,医学不可以;人类对生命的热望不允许医学随波逐流、走下圣洁的殿堂;有的职业可以以利润为 的市场。
当战火纷飞的时候,百姓可以逃离战场,远离硝烟„„医务人员佩戴红十字袖章,穿越枪林弹雨,出生入死救护伤员„„当瘟疫袭来的时候,百姓可以奔走他乡,躲避死神„„医务人员用科学和医术,更用自己生命护卫患者的安危„„仁心不仅体现在上述这些大爱之中。
在我们身上,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展示医者仁心的事迹,显示出医学人文关怀的能力,儿科医生,天凉听诊的时候,先把听诊器握在手里3-5分钟再去接触孩子的胸口;护士帮助行动不便的病人穿衣、穿鞋、站立或行走;医生护士进病房之前敲一下门;医技人员检查时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多给病人一些天使般的微笑,瞧,医务人员的仁心,不是抽象的,而是触手可及的、生动的、可感的,体现在:用专心、细心、贴心、真心、热心去爱病人!
XXX院就有这样的一群医务工作者。
乡村医生XXX几十年如一日地工作在最基层的村卫生室,整日走村入户,辖区内谁是高血压病人、谁是糖尿病患者、谁家有精神病人她都烂熟于心,三年前身患重病,病未痊愈就又出现乡亲们身边,她作为一名医生,带头与疾病斗争、抱病坚持工作的精神感染着她身边的每一个人,她多次荣获优秀乡村医生,2012年
护士XXX近二十年来忘我地工作在护理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从事着最平凡的工作,没有悲壮豪迈的语言,却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真诚和爱心,从不叫苦叫累;当过副护士长和护士长,她觉得管理她不在行,服务病人才是她的强项,主动辞去护士长职务,专心干好护理工作,有人觉得她呆、傻、木纳,听到这些她都一笑而过,从不和别人争辩什么,但领导、同事和病人都给予了她很高的评价;她觉得“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是一门精细的艺术”“护士要有一颗同情的心,要有一双愿意工作的手”。组织上从没忘记这么一位辛勤、“木纳”的人,2004年她被评为XX市优秀护士、2006年被评为XX市优秀青年岗位能手、2008年被评为XX市优秀护士,2009年被评为“护理服务之星”,2009、2010年获得市政府三等功,2012年被推荐为XX市“十佳医德医风标兵”,2014年被评为XX市“乡镇优秀卫技人才”。在这些荣誉和光环的背后是她怎样无私、辛勤地付出啊?
XXX、XXX只是我们众多白衣天使中的代表,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还有很多很多。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应该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的服务宗旨,处处为病人着想才是工作的重点。自觉的要求自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公道自在人心。不要忘记我们当时选择这个职业的时候的誓言: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
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医护人员是知识分子,医务人员不仅要承担学术责任,而且要承担社会责任;不仅要具有科学精神,而且要具有人文精神。医务人员要懂得和做到对患者不是仅懂得科学知识对症下药、也不是刀片加药片这么简单。巴德年院士说 :“我鄙视那些把医学当成纯技术的工匠思想。他们只看到手术刀,看不到手术刀后面的人的存在。没有合适的人,刀就危险了。”
医务人员要谨记,当今社会刀片和药片是我们医务人员治病救人的“神器”,而不是攫取非法利益的工具。
“医者仁心”是我们的职业追求,我们要把工作融入到我们的生命里,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最终所向。今天,让我们一起用爱心关爱病人,用恒心感动患者,用父母之心与他们交流沟通,做好每个细节,用爱体会,用心工作,真正做到医者仁心!
第四篇:医者仁心演讲稿
医者 医 者 仁 心
你是一朵圣洁的白花平凡而不耀眼
你是一束黑夜里的烛光 微弱而不暗淡
你是一只轻盈的小燕 呢喃而不渲染
你是春天的及时雨 把滋润洒给人间
春意盎然,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庆祝国际劳动妇女节102周年的到来!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健康所系,生命相托,是我们一生的信仰。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就是:医者仁心。
医者仁心:手持仁术,胸怀仁心,心系患者。
肩负救死扶伤重任的我们,时刻铭记孙思邈的“大医精诚”,时刻铭记希波克拉底的铮铮誓言,时刻铭记白求恩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先贤们的声音还在耳边时时鸣响,我们却已奋起前进的脚步,向着新时代更高的目标前进!
“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精神,闪烁着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光芒,树立了新时代救死扶伤、病人至上、热情服务、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和职业道德。也正是“手持仁术,胸怀仁心,心系患者”的新时代体现。
通过三好一满意活动,我们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增强服务水平,真正做到了乐群敬业、厚德怀仁,做维护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
当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一年一个新台阶,我们忘不了医院里的巾帼英雄。是你们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和独特魅力,工作中雷厉风行;是你们兢兢业业,无私奉献,视医院为家,风里来雨里去,一心赴在工作上,为医院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我们忘不了工作在最前线,温柔大方又能干的护士天使,不分天寒酷暑而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美丽的双手塑造了那温情感人的世界。
我们忘不了每一位母亲、妻子和女儿,你们任劳任怨,无私奉献。舍小
家保大家,时刻谨记在心的,不是家庭,而是一名医护人员肩上的责任。
有时候,也会被推到医患矛盾风口浪尖,面对太多的不理解,充满了无奈;有时候,也会因为工作强度太大,不知不觉间变得烦躁和脆弱;有时候,也会因为家人的抱怨和不满,偷偷流下难受的泪水。
但是,无奈过后,是你们不变的微笑;辛劳过后,是你们执着的坚持;泪水擦干,依旧奋斗在最前线!是你们那半边天,为医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此真诚地说一声:你们辛苦了!
你们用实际行动,捍卫了“白衣天使”的光荣称号,完美的诠释了“三好一满意”活动的精神内涵!那就是:手持仁术,用过硬的技术赢得患者的信任;胸怀仁心,热情周到的对待每一位患者;维护医院在老百姓心目中的良好形象,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让群众满意!
巾帼英豪,明媚的春天里朝气蓬勃
铿锵玫瑰,时代的风景里尽情绽放。
回首以往,我们将深深铭记探索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奋斗历程;把握现在,我们将“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精神继续发扬;放眼未来,我们将迎难而上,让“红十字”放射出更加璀璨耀眼的光芒!而作为新时期的女性也应该跟上时代的节拍和步伐,以:“巾帼何须让须眉”的气魄,用更加饱满的热情去投入到明天的工作中,展现出我们别样的风采!
你不是启明星,却带来希望的曙光
你不是火炬,却照亮了生命前进的方向;
你不是泉水,却滋润着每一位患者的心房;
你不是花朵,却在人心的土地上绚丽地开放。
我们会永远谨记冰心老师的话,将“仁爱之心”肩负在左,同情之心担当在右,走在生命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杖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悲凉。
第五篇:《医者仁心》观后感
《医者仁心》观后感
《医者仁心》观后感1
两部电视剧,一部《蜗居》、一部《医者仁心》,都是认认真真的看完的,有很多的感触。
还没有开始演的时候,一直在期盼,真正开播的时候,觉得拍的真的很好,很纪实,这是真正符合现在中国医疗环境的电视剧,也是我们每一天所经历的,在我周围上演的:医患关系、医闹、医疗技术还有等等,可以说是感同身受、有一种共鸣,越到后面,不管是医生、媒体、社会大众,该如何在整个医疗行为当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都很值得探讨的。
作为一个医疗行业的一员,面临了太多、太多,在这个大的医疗环境中,必须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分清是非好坏,至少自己要有一个是非标准!钟主任的话说给别人听的时候,也在说给我听。当初我为什么学医,为什么选择从事这份工作,最初的目的是什么?现在懂了,那是因为最初就向往医生这个职业在人们心中的一种崇高感、神圣感,尽管我现在仍然觉得这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但是错就错在,一直自认为这一个很容易的事情,一个有了一旦有了权力就可以无限膨胀的事情。我贪慕、我虚荣,是的,只看到的这份职业带给我的荣耀,带给我的光环,却没有看到医生最应该做的事情,没有看到身为医生,我们所肩负的责任、患者的信任。想到外公生前一直教育我的,现在也终于懂了,选择了这个行业,就是选择了肩上的使命,一定要用自己终生的努力去奋斗、去实现,坚持、学习,就是自我实现这个理想的必经之路。是的,一个医生一定要有理想,有原则,有正确的是非价值观···而现在,我为自己不是一个好医生而感到羞愧、自责,同时我也为自己认识到这一点而感到高兴,人是在认识错误中不断成长起来的,所以我也开始在成长了!
虽然在中国做一名医生很难,但现在的我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必须要坚持走下去,不能被眼前的困难打倒。必须坚持自己的原则,自己道德的底线,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后漫漫长路,会遇到很多事,在我穿上这一身白衣的时候,能在扪心自问的时候,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做的问心无愧,我想,那才是我一生最大的荣耀!
《医者仁心》观后感2
《医者仁心》是国内第一部全景式反映医护人员职业生涯的医疗剧,从一打开画面,就被熟悉的工作环境和感同身受的事件案例所吸引,医患关系的紧张,医闹的频发,医护人员的艰辛在剧中可见一斑。
我非常喜欢剧中的心外科主任钟立行,他洁身自好、隐忍、内敛、清高、包容,以自身的言行践诺了希波克拉底誓言,该剧确实塑造了这样一个在职业道德上和技术素养上都十分完美的医生形象。而现实中像钟立行这样的好医生实在是太少。
钟立行对所有的病人,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贫民百姓都是一视同仁,如对待来看病的金行长母亲,他没有献殷勤,依然维护着医生该有的尊严。他说过不想建立超出医生和病人以外的关系。
同时,医院也不是一块净土,医院这个“知识分子扎堆”的地方同样有争权夺利、尔虞我诈、明争暗斗,那种极具嫉妒性、名利性、贪婪性和不择手段损人利己的人。现实中,像剧中王冬这种嫉妒心强、虚荣、卑微、贪婪的人,不乏其人。只是现实不同于电视剧,“王冬”之流会把自己的恶劣本质隐藏得很深很深,而把虚假的阳光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于是乎这种人物在医院里就会混得如鱼得水、风生水起,只要不东窗事发,就不会有王冬那样的下场。
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要做一个像钟立行这样的好医生太难。电视剧中,钟在国内艰难行医一年,不告而别飞到美国后,我以为他再也不会回国了,但结局出乎意料,他还是回来了,我想这一定是导演的特意安排。
我是护士出身,于是不得不关注剧中的护士长刘敏,太多的感慨不需要我再一一细说,就以刘敏遗书中的一段话来诠释:“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护士这个职业,不那么崇高了,我们在劳碌辛苦中,在人们的呵斥声中,没日没夜地工作,没有人关心你,也没有人在乎你,就是在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煎熬中,我一点点变老,一点点变得绝望……”虽然这是护士的现状但还是有点偏激。
《医者仁心》的成功和意义,在于最终,剧中主要人物在冲突与对立中找到了平衡点,重新找回了希波克拉底誓言给予的崇高与责任,找到了“医者仁心”的职业信仰,这也是所有人的愿望。
愿所有的好人都能一生平安!
《医者仁心》观后感3
看完《医者仁心》,心久久平静不下来。拿起纸和笔坐在桌前,许久都写不出一个字来。那些有关责任,良知,理解的画面交织在一起,在我的大脑中乱作一团。
有人曾说一个好的医生应该是这样的: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安慰,却总是去倾听。对这样精辟的概括,我真的由衷地佩服。一个合格的、好的医生应该肩负起对自己、对病人的责任,不忘时时充实自己,以精湛的医术去救死扶伤。一个合格的、好的医生不光要医治病人身上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创伤,更要以慈母般的仁爱去抚慰那些伤心绝望的心灵。一个合格的、好的医生也必定是一个称职的倾听者。
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我钦佩那些为了解除人类之病痛而无私奉献的医者们,同样,我也憎恨那些隐匿在医生群里鱼肉患者的败类。我知道人只要活在世上,就难免面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这样那样的诱惑。对于医生来说,来自药商与患者两方面的诱惑就显得更为突出了。我痛恨那些不遵守医疗道德的医生们,同时却又深深的理解他们。医生也是人,医生也要生活。纵使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从早忙到晚,如果没有奖金,每个月身心俱疲换来的六百多元的工资也不够养家糊口。但是如果许多指标没有达到,又哪儿来的奖金?
妙手不一定都能回春。现代的医疗技术越来越先进,病人对医生的期望值也愈来愈高,但是目前人类能真正治愈的疾病呢,却没有同比例的增加。病人及其家属急切的心理,大家都理解,但是很多时候,病患一方有些稍稍不满意的地方就和医生杠上了,于是纠结的医患关系由此产生。
每一个立志当医生的人想必都曾怀有一颗仁爱善良的心。他们喜欢穿上白大褂的神圣感,喜欢病人们信任的眼神。但是因为社会在不断地变化,为了与之适应,他们也不得不有所改变。培养一个合格的、好的医生绝不只是学校的责任,它更需要来自家庭与社会的理解、支持与尊重。学校教给医学知识,家庭提供精神支柱,社会营造和谐氛围,只有这样,身着白大褂的医者们才能没有任何后顾之忧去潜心救治病人,才能无愧于白大褂下闪闪的红心。
于人于己,但求无愧于心!
《医者仁心》观后感4
花了两天的时间完这部33集的片子,看的时候,想到了很多,可是倏忽之间却又记不清了,零零散散的拼凑一下。
其实当个医生不容易,当个好医生更不难。好医生不单单指技术层面的,更是禁得起德行操守的叩问的,是对原则坚守的。原则是什么?我把它理解成为一种不可逾越的底线,如果底线没有了,那么一个人也快被崩解了,什么个人价值社会价值也就无从谈起。
医生是一份神圣的职业,让人心生敬畏,这种敬畏也更是对生命张力的敬畏。在生命面前,一切私利又算得了什么呢?然而世人皆因利而累,看病时需要钱的,没钱没有底气,没钱,再孝顺也会在疾病面前崩解。现实就是如此的残酷。片子不错,很真实,医务工作者尽职尽责。但是现实中我与医院打交道还算多些,剧里的'那种仁爱的医院目前找不出几个来,都是没有押金几乎拿不出来第二天的药......坏医生的丑闻层出不穷,让社会大众在心里和舆论上与之对立,人们自然不愿意甚至不敢相信医院。无法否认,剧中医务工作者面临的一系列的问题,皆是现状,他们面临很多压力压抑。但是一系列的社会关系一旦融入了圣洁的领域将会掀起一场血雨腥风,而受污的大众则苦不堪言。社会疲敝不堪的一面总该要唤起我们些什么吧。不是么?奋斗在一线的天使也不明不白的蒙屈,你们是无辜的,但抹黑的人是可恨的,无耻的。无耻无极限,是败类就要清除,掩盖与隐忍无法解决问题,体制管理的改革刻不容缓。
紧张的生活在继续,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同社会快点到来,为医药费奔波的人是如此的疲惫与忐忑,怀着一颗刀绞的心怎能憧憬美好的未来呢?GDP高了,幸福感没了,压力大了,帕金森多了,身心疲惫,苦不堪言,谁来拯救你可怜的奔命人儿?
《医者仁心》观后感5
“舍己幼,为人之幼。这不是残酷,是医者大仁。”这个颁奖辞真真切切地道出了顾方舟爷爷的医者仁心。
你有没有听说过小儿麻痹症?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传染病。建国初期,小儿麻痹症在全国大规模地爆发。成千上万的幼童被感染了脊髓灰质炎病毒,也就是我们说的小儿麻痹症。一个个健康活泼的幼童倒下了,有的肌肉萎缩了,有的瘫痪了,有的残疾了,甚至有了的付出了生命。而这些病童的背后是一个个受巨大打击的家庭。
当时,顾方舟爷爷刚刚从苏联留学回国,看到这么多受苦的幼童,他马不停蹄地投身到一场与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战争中。经过日夜奋战,他在我国首次分离出“脊灰”病毒,为免疫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顾爷爷知道研究者们是和病毒在赛跑,早一天研究出疫苗,就能早一天让孩子们摆脱病毒的侵害。为了加快进度,他举家搬到云南大山深处的科研所。
大山里条件艰苦,有时正常的用电都不能保证。但顾爷爷毫不在意,还想方设法地鼓励所里的年轻人,让大家始终保持住对工作的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顾爷爷终于研究出了第一批疫苗的试验品。
在经过动物试验后,顾爷爷又以身试药,但最终能不能给孩子们用呢?还需要试验。该找谁呢?顾爷爷想到了自己年仅一岁的儿子。为了尽快确定安全性,顾爷爷竟然瞒着家里人,夜里偷偷给自己儿子喂了药……
经过煎熬的考察期,顾爷爷的“糖丸”正式诞生了。从此,中国的幼童摆脱了小儿麻痹症的魔咒。
看完短片,我不禁联想到当下爆发的疫情。医务工作者们也是医者仁心,他们不断奋斗在第一线,一方面积极救治着病人,一方面仔细记录着临床数据,不断输送给科研人员,期待早日研发出对抗病毒的疫苗。
我真庆幸自己成长在中国,在这里有为祖国付出一生的顾爷爷,更有千千万万个顾爷爷般的医务工作者,为我们建造起一座座方舟,渡过病毒的劫难。
《医者仁心》观后感6
《医者仁心》是一部聚集客观性、真实性和向导性于一体的医疗剧。该剧展现了当代社会、医院、患者之间的种种矛盾,并向全社会揭示了中国医疗界的困境:医患关系的紧张、医闹的频发、媒体的指责以及社会主义医院如何发展、如何体现医护价值等种种问题。
在这个全景式反映医护人员职业生涯的医疗剧中,我深深的理解当代医护人员的悲哀。本来医者与患者是站在同一边,然而,当患者死亡时,家属、医者、医院就成为了对立。医患关系的紧张、医闹的频发、媒体的指责暴露了当前患者与医者的信任、沟通以及等种种问题;展露了而今的落井下石之流,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而歪曲事实。有时,本着一颗医者的仁心为患者服务,换来的却是患者的不理解,甚至还要站在被告席上。久而久之,换来的则是医护人员的过度自我保护,以及患者对医院的不信任甚至误解。剧中的许多情节令我深深的震撼。刘敏之死,展现了医务人员的委屈、压抑以及不被理解的痛苦。钟立行,一个完美的理想医务者,以自身的言行实践了希波克拉底誓言,诠释了作为一名医护人员该如何的作为与不作为。然而,在这个国度,在这个到处充满诱惑、充满现实的社会里,要做一个像钟立行这样的好医生太难,亦或说,在如此的社会和现今的医术界,钟立行根本就无法生存下去,而社会也根本就不会有他这样的存在。我想,这就是中国医疗界的悲哀吧。
我虽然不是一名医务人员,但也在相关的医院工作。工作中,每每遇到委屈不公之时,我也曾想像丁海那样脱掉工作服狠狠一甩“我不干了!”但是,换位思考,患者的不平衡也是可以理解的。信息的缺乏、沟通的障碍、医疗机构的制度以及政府的规章等等都难免会造成这样那样的矛盾。
在医院的这半年中,我经常看到奔走于前线的急救人员,他们每天都加班加点的挽救着一个个痛苦的病人,每次看到病人健康的走出医院都让我有种莫名的感动让我看到了作为一名医生的崇高与伟大,我深深的为自己是医院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
《医者仁心》观后感7
看了《医者仁心》这部电视剧,我真的很感动。且不说它有多么真实,但至少反映了当今的很多现实:医者的辛苦、勤奋、敬业、高压、无奈,还不被理解。在医生的世界其实更多的是医院和病人,而自己和家人往往是放在第二位的,能治好一个病人是医生最大的骄傲!
看了这部电视剧,我才知道什么叫专业,专业并不绝对是你对一门技艺的熟练程度或是高超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细微之处,比如一块纱布,一张床单,一种意识,一种理念或是一种制度,这才叫专业,这部电视剧里把专业的内涵体现得淋漓尽致。
任何一个有良知的正常人,当看到一个即将逝去的生命被医生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时候,都是欣慰异常的,尤其是他的生命的延续是建立在对方的“专业”上的,更是令人感觉做精一门工作会有多么的出色,因此我们也应该明白,你会多少东西可能不是最令人钦佩的,而你专攻并精于一门技术或学问,这才是了不起的。
看了这部电视剧让人对工作更有信心和热情,我坚信,任何一门工作,如果你做到一定程度,都会成为很优秀的人,这才是我们所应该学习和追求的,看别人的工作总是觉得好,其实你真做了的话,未必就像你想象的那样,人应该懂得知足,人应该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让自己在一片领域做得足够出色。我们每一位医生内心都是神圣的,只是现实有很多无奈,任何行业都可以有失误,医生不能,别人都有节假日,医生没有。就医生个体而言,付出得最多,与回报严重不成正比。
现在,有不少患者和家属总认为现在的医生有好多的不是,医疗制度有好多的不合理。希望人们好好看看《医者仁心》这部电视剧,多理解医生的很多无奈。当然,素质差的医生确实也存在,他们影响了医生的影响,也影响了医院的现象,这只是一袋白米中的一颗老鼠屎,切不要和所有有良知的医务工作者相提并论。作为医生,也需要多与患者沟通,多一些群众的就医体验,找出服务中的薄弱环节,优化病人的就医流程,提升服务质量,以此来提高群众对医院、医生的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