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管理办法
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从事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活动的,应当遵守本办法。本办法所称野生动物,是指依法受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第三条 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应当遵循及时、就地、就近、科学的原则。
禁止以收容救护为名买卖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第四条 国家林业局负责组织、指导、监督全国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的组织实施、监督和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明确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保障人员和经费,加强收容救护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开展收容救护工作,需要跨行政区域的或者需要其他行政区域予以协助的,双方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协商、积极配合。必要时,可以由共同的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统一协调。
第五条 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应当按照同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和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的实际需要,建立收容救护场所,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救护工具、设备和药品等。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其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可以根据需要,组织从事野生动物科学研究、人工繁育等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参与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公布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
任何组织和个人发现因受伤、受困等野生动物需要收容救护的,应当及时报告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及其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
第七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应当进行收容救护:
(一)执法机关、其他组织和个人移送的野生动物;
(二)野外发现的受伤、病弱、饥饿、受困等需要救护的野生动物,经简单治疗后还无法回归野外环境的;
(三)野外发现的可能危害当地生态系统的外来野生动物;
(四)其他需要收容救护的野生动物。
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自然灾害、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等突发事件威胁时,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应当按照当地人民政府的要求及时采取应急救助措施。
第八条 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接收野生动物时,应当进行登记,记明移送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野生动物种类、数量、接收时间等事项,并向移送人出具接收凭证。第九条 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对收容救护的野生动物,应当按照有关技术规范进行隔离检查、检疫,对受伤或者患病的野生动物进行治疗。
第十条 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应当按照以下规定处理收容救护的野生动物:
(一)对体况良好、无需再采取治疗措施或者经治疗后体况恢复、具备野外生存能力的野生动物,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选择适合该野生动物生存的野外环境放至野外;
(二)对收容救护后死亡的野生动物,应当进行检疫;检疫不合格的,应当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检疫合格且按照规定需要保存的,应当采取妥当措施予以保存;
(三)对经救护治疗但仍不适宜放至野外的野生动物和死亡后经检疫合格、确有利用价值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由具有相应批准权限的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统一调配;其他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调配处理。
处理执法机关查扣后移交的野生动物,事先应当征求原执法机关的意见,还应当遵守罚没物品处理的有关规定。
第十一条 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应当建立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档案,记录收容救护的野生动物种类、数量、措施、状况等信息。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应当将处理收容救护野生动物的全过程予以记录,制作书面记录材料;必要时,还应当制作全过程音视频记录。
第十二条 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应当将收容救护野生动物的有关情况,按照年度向同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报告。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总体情况,按照年度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三条 从事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活动成绩显著的组织和个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参与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的组织和个人按照林业主管部门及其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的规定开展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有关规定予以适当补助。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五条 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或者其他组织和个人以收容救护野生动物为名买卖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二篇:水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管理办法-农业部[定稿]
水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规范水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水生野生动物,包括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或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公约禁止或者限制贸易的水生野生动物。本办法所称收容救护,是指将执法机关罚没后移交的水生野生动物,以及野外发现的误捕、受伤、搁浅、受困、死亡等水生野生动物,根据具体情况,接收到具备条件的场所,进行检查、检疫、治疗、安置、暂养等活动。地方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收容救护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水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应当遵循及时、就近、科学和统一协调的原则。对收容救护后的水生野生动物,应当依法处置。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以收容救护水生野生动物为名,非法捕捞、驯养、买卖水生野生动物。
第四条
农业部负责制定水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指导各级渔业主管部门水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管理工作;审批省级渔业主管部门水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管理有关事项。
省级渔业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水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协调、监督本地区渔业主管部门水生野生动物救护工作;审批县级以上渔业主管部门水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有关事项。
县级以上渔业主管部门负责具体实施水生野生动物救护工作。
第五条
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承担所辖区域内水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职责,支持引导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水族馆、海洋馆、驯养繁育基地、科研教学单位、推广机构参与水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工作,健全完善收容救护体系。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及其所属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应设立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布。
农业部遴选救护条件较好、救护能力较强的固定收容救护单位组建全国水生野生动物救护网络,参与专业性较强、救护难度较大的重要水生野生动物救护工作。
省级渔业主管部门应指定具备救护条件和驯养资质的相关单位作为固定收容救护单位,负责所辖区域内水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工作。具备条件的可建立省级水生野生动物救
护中心专门从事水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工作。省级渔业主管部门应当公布所辖区域内固定收容救护单位的名称、地址、电话及收容救护对象。
水生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单位和相关机构,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自愿作为临时收容救护点。临时收容救护点及其收容救护对象名单,由县级以上渔业主管部门公布,并报省级渔业主管部门备案。
自然保护区内水生野生动物的收容救护,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承担。
第二章 现场救护
第六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发现误捕、受伤、搁浅、受困、死亡水生野生动物,或执法机构查没水生野生动物活体后,应及时报告或通知当地县级以上渔业主管部门及其所属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县级以上渔业主管部门及其所属渔政监督管理机构接到相关报告后,应及时按以下方式予以处置:
(一)如现场情况复杂或需要执法人员赶赴现场的,应立即组织执法人员赶赴现场,如有必要应同时指派相关专业人员赶赴现场,并将救护现场情况及时上报省级渔业主管部门。若情况重大,或需要协调其他省级渔业主管部门的,应及时向农业部报告。
(三)涉及自然保护区内水生野生动物的收容救护,转
交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处置,并做好协调配合工作。
(三)个体较小、数量较少,可由社会公众和相关单位自行送交或移交的,应指定送交或移交的固定收容救护单位和临时收容救护点,并协调做好双方对接。
第七条
县级以上渔业主管部门及其所属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后,负责维护现场救护秩序,避免惊扰水生野生动物,防止水生野生动物对周边群众造成危险,防止发生非法经营利用水生野生动物的行为。
第八条
县级以上渔业主管部门及其所属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应按照下列方式救护活体水生野生动物:
(一)对体况良好、无需采取救护治疗措施,具备野外生存能力的个体,应就地及时放生。
(二)受伤轻微并具备野外生存能力的,应简单治疗后及时放生。
(三)受伤严重的水生野生动物,应送就近的水生野生动物救护机构进行看护、饲养和治疗,待恢复健康并评估具备放生条件后方可进行放生。必要时,省级以上渔业主管部门应协调联系救护机构及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专家。
(四)在当地没有自然分布的水生野生动物,不得放至野外,应就近送水生野生动物固定救护收容单位或临时收容救护点暂养。
第九条
县级以上渔业主管部门及其所属渔政监督管
理机构工作人员应按照下列方式处置死亡水生野生动物:
(一)对高度腐败和没有保存价值的死亡水生野生保护动物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对死亡不久且具有保存价值水生野生保护动物应及时移交具备相应保管能力的保管单位妥善处理保存或制作标本,防止损坏、变质或遗失。同等条件下优先移交给全国水生野生动物救护网络成员单位。发生展览展示等利用行为的,应依法办理特许利用证件。
第十条
误捕水生野生动物未自行放生或非法经营利用的,事件发生地县级以上渔业主管部门及其所属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应进行调查,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依法追究责任。
第十一条
现场救护工作结束后,县级以上渔业主管部门及其所属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应对现场救护情况进行记录,注明救护时间、地点、物种、现场救护过程和现场救护结果。必要时应将现场救护结果及时上报上级渔业主管部门。
第三章 收容管理
第十二条
水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包括省级渔业主管部门指定的固定收容救护单位、县级以上渔业主管部门公布的临时收容救护点以及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收容救护机构对公众送交或者县级以上渔业主管部门移交的水生野生动物,具备条件的应当予以接收,并向送交者出具接收凭
证。接收过程应当拍照或录像存档。
第十三条
水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接收的公众送交或者执法机关移交的水生野生动物,自送交者或移交部门签收接收凭证之时起,其收容、救治、暂养、放归自然、调配等处置工作转由所在地县级以上渔业主管部门负责。
水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接收水生野生动物后,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渔业主管部门报告,并按照渔业主管部门的安排实施收容救护、转移或者放归自然。原则上水生野生动物的长期(超过6个月)收容救护工作应由固定收容救护单位承担。在水生野生动物收容工作中,如有多个水生野生动物救护机构愿意承担收容任务,应由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渔业主管部门综合评估收容救护机构资质、能力条件、收容经历和工作成效等相关因素确定收容单位,以确保水生野生动物得到合理的收容救护。
第十四条
水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对接收的水生野生动物,应当设立专项帐册登记和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建立和健全单位内部水生野生动物的接收、验收、登记、保管、利用、销毁和定期结算等制度。
第十五条
水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应当对接收公众送交或者县级以上渔业主管部门移交的水生野生动物进行隔离检查,并根据隔离检查情况,按照以下情形对收容救护的水生野生动物进行处理。
(一)对经救护治疗后体况恢复、具备野外生存能力的个体,应经县级以上渔业主管部门报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渔业主管部门同意后放归自然。但不得将在我国没有自然分布的水生野生动物外来物种放至野外。
(二)对经救护治疗后体况恢复但不具备野外生存能力或者不适宜放归自然的个体,可由收容救护机构继续饲养,或由县级以上渔业主管部门报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渔业主管部门,根据各地水生野生动物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基因资源保存、优化人工繁育种群结构等需要统一调配。
(三)不适合放归和长期饲养,并且难以统一调配的,可由县级以上渔业主管部门报具备相应审批权限的渔业主管部门批准后监督销毁。
(四)对按照防疫规定应当采取处理措施的水生野生动物个体,会同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机构进行处理。
(五)对接收后死亡的个体,应当记录死亡原因,并及时报告县级以上渔业主管部门,由县级以上渔业主管部门依照本办法第九条进行处置。
第十六条
水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需要对收容救护的水生野生动物进行长期饲养的,应按规定办理驯养手续。
第十七条
将收容救护的水生野生动物放归自然,应当在其来源地或者其自然分布区域进行,并由该区域所在地省
级渔业主管部门或者其指定的单位统一组织实施。需要跨省区将收容救护的水生野生动物放归自然的,由收容救护所在地省级渔业主管部门根据水生野生动物自然分布情况,向其自然分布区域所在地省级渔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水生野生动物自然分布区域所在地省级渔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予以安排。
第十八条
县级以上渔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水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野外放生档案,对其收容救护的水生野生动物种类、数量、措施、状况等信息记录在案,并及时上报。其中,收容救护的水生野生动物属于国家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需逐级上报至农业部;属于省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须逐级上报至省级渔业主管部门。
第十九条
水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机构无故拒绝接收、救治水生野生动物的,县级以上渔业主管部门应当责成其纠正或者视情节取消其水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资格;对接收水生野生动物后不出具接收凭证或者不及时报告县级以上渔业主管部门,并将接收的水生野生动物占为己有或者擅自转让的,县级以上渔业主管部门应当依法予以查处。
第四章 奖励和宣传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设立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专项资金。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下列情形:
(一)宣传水生野生动物,制作宣传产品和通过媒体向社会传播保护、拯救信息的;(二)拯救、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过程中,自身造成损失的;(三)发现违反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及时制止或者举报有功的;(四)查处破坏水生野生动物资源案件中作出重要贡献的。
第二十一条
奖励和救护补助可以向县级以上渔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申请报告内容包括:事件调查报告、为救护水生野生动物而实际损失的程度及救护产生的成效(附带现场照片以及媒体报道材料)。奖励和救护补助不能重复申请。
第二十二条
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及其所属渔政监督管理机构要利用救护水生野生动物的机会,加大宣传,提高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X年 月 日起施行。
第三篇:水生野生动物救护案例
背景资料:
深圳水生野生动物的守护神
水生野生动物救护案例
深圳小梅沙海洋世界由广东省海洋局授权成为水生野生动物救护基地。
深圳小梅沙海洋世界具有成为水生野生动物的独特优势:拥有数十位毕业与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大学、湛江海洋大学的水产养殖专业学生,有具有十几年实际经验的专业兽医师,有十几位天天训练海豚、海狮的专业驯兽师,还有二十位具有国际星际潜水员资格的专业潜水人员。
此外,多年的水生野生动物实际救护实践也为开展野生动物救护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旦接到求救电话,就会在第一时间内,派出专用车辆,专业救护团队包括(兽医、潜水员、驯兽师等),携带救护专用担架等器械,在抢救的黄金时间内赶到现场。
市民们在遇到需要急救的水生野生动物时,可以播打深圳海洋世界的热线救护电话:0755-25035555,或董先生***。
您我的实际行动,将给处于危险中的野生动物第二次生命。
近年来,深圳小梅沙海洋世界参与了数十起水生野生动物的救护,并有非常成功的救护案例,其中比较典型的有:
2005年03月31日救护出没西坑水库的凶猛怪鱼鳄雀鳝;
2006年04月07日,救护大梅沙海滨浴场江豚;
2006年4月26日上午,救护家住莲塘聚福花园的肖小姐养殖的鱼类“巨无霸”--亚玛逊海象;
2006年4月28日,救护金沙湾搁浅糙齿海豚救护;
2006年06月16日,大鹏湾龙岗葵涌街道官湖社区附近浅海区,救护受伤的搁浅海豚;
2006年11月29日,救护市民在水库里钓上来的一条鳄雀鳝;
2007年1月23日,在梅沙海域,成功救护误食塑料生病的雌性绿海龟;
2007-2月12日,救护福田区刘小姐家养的宠物,海洋中的黑鳍鲨;
2007年6月3日,大亚湾东渔村码头附近海域,头部受伤小海豚救护; 2007年8月27日,在大梅沙浴场,成功救护武警边防七支队发现的被市民误放生到海里的淡水小鳄龟;
2008年3月,盐田渔港码头,渔民捕捞上来两头野生护士鲨救护。
2008年4月14日,盐田渔港渔民捕捞上的野生翻车鱼,是在大梅沙和盐田港之间的海域捕鱼时,用渔网抓起来的;
2009年4月2日大亚湾核电站长湾沙滩救护一只死亡海豚
2009年4月21日马峦山野生蟒蛇放生。
2009年6月14日,市民陈先生路边买下十年大甲鱼,并送到海洋世界放生; 2009年7月1日观澜工业区邓先生的海象鱼; 2009年7月9日大海象鱼
2009年7月9日绿海龟
2012年4月28日市民捐赠一尾“招财鱼”
2012年6月30日市民邓生捐赠一只绿海龟
2012年7月2日市发刘生捐赠一只“中华鳖”
2012年7月13日社会捐赠一批“中华鲟”,40尾,20cm左右
2012年8月27日市怪捐赠海龟一只。
2012年8月29日深圳渔政捐赠一批珊瑚。
2012年9月19日市民捐赠“黑鳍鲨”2尾,雌雄各一只。
2012年9月21日深圳渔政寄养一只海龟。
等等
救护的几种情况:
一、野生的大型海洋动物,如海豚、江豚、翻车鱼等,搁浅的时候基本上已经死亡或身受重伤,很难救活,健康的大型海洋动物,人也很难接近,此类救护主要在于测量数据、确认品种、查找死因等,对深圳海域的海洋生物情况有所了解。
如,大亚湾死亡海豚身上有明显的两个很规则的“椭圆形”伤口,一个在背部,一个在尾部,直径约8公分,深度约4公分,刚好透达肌肉层和脂肪层; 2006年6月,龙岗区葵涌街道官湖社区搁浅受伤的活海豚的腹部也有规则“椭圆形”伤口。
二、渔民误捕的海洋野生动物如海龟、大护士鲨、龙趸、魔鬼鱼等,基本上能成功养护。
三、市民家中养殖的大型宠物,如大海象鱼、鲨鱼、海龟、陆龟,尖嘴鳄等,小
时候市民买在家里养,养了十来年后,宠物长成“巨无霸”,家里难以再养,与主人又有感情,主人想让宠物在合适的地方能好好的生活下去,就捐给了海洋世界。这类水生动物大多到海洋世界后,能很好的生活下去。
四、市民在野外捕获的稀奇动物,如在水库中钓出的尖嘴鳄,山里抓获的蟒蛇等。
五、市民路边购买的野生水生动物,到海洋世界来放生。如市民陈先生路边买下十年大甲鱼,并送到海洋世界放生。
海洋世界的救护流程
1、一般接收的水生野生动物,海洋世界会在检疫池中先隔离养殖一个月,进行驱虫、杀菌等治疗,等其万千健康后,在放入相应的水体中。
2、淡水的水生动物,都放养在“亚马逊雨林”中,这是一个“爱心池”里面的7条海象、8条尖嘴鳄、2只乌龟、12条红尾猫,6条淡水鲨鱼,都是市民们捐赠的,海洋世界把他们集中养殖在这爱心池中。爱心池水体100方,配备有水循环系统、水净化系统和水温控制系统,可以让市民们捐赠的大型淡水生物,在这里愉快的生长。由于海洋世界主要以海水为主,因此,接纳淡水的水生动物能力有限。
3、海水的水生动物,海洋世界的接纳能力很强,如鲨鱼可以养在全国最大的鲨鱼池中,水体约600方;海龟可以养殖在海龟岛里,有近千方水体的室外生态水体。其他还有数十个海水水体,合计4000方养殖水体。
4、对于救护的本地陆生野生动物,海洋世界在其健康后,就会放生到其原来生活的地方,如马峦山放生大蟒蛇。
技术人员的建议:
主要是针对市民家里养殖的大型水生动物,以前市民家中主要养金鱼、锦鲤等普通品种,现在养殖的品种越来越奇、个头越来越大,比较典型的是尖嘴鳄和海象鱼,还有鲨鱼,这些都是凶猛鱼类,如海象鱼原产地在亚马逊河流域,作为观赏鱼引进我国,一旦长大,家里养不了,如随意放生到水库中,他就会吃很多水库中的小鱼,对本地生态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凶猛的尖嘴鳄也会吃掉很多本地水体的鱼,有市民就在水库中钓出了数十斤重一条的的尖嘴鳄。
养殖人员介绍,海洋世界对水生野生动物的救护中,市民家养的宠物占了40%,大多是市民为他们找理想的归宿,说明市民的环保意识也在日益加强。也呼吁市民对家养的宠物不宜在野外放生,应由专门的机构来处理,以防外来物种,影响本地的水生生态。
如2006年11月28日桃源村的文先生在水库里钓出的一条鳄雀鳝,长约1.3米,重约15公斤。鳄雀鳝又叫尖嘴鳄,原产于南美洲,是作为观赏鱼引进我国的,该鱼性情凶猛,牙齿尖利,以捕食其他鱼类为食,有“鱼中老虎”之称。据海洋世界技术人员鉴定,该鳄雀鳝年龄至少在10岁以上,海洋世界里养了8年的鳄雀鳝现在还只有它一半大,这条鳄雀鳝估计是被人放生在水库里的,这么多年来,有数千斤水库中的鱼会被它吃掉。
水生野生动物救护基地可救护的物种包括:珍稀海、淡水水生动物,如鲸豚类、鱼类、两牺类等。
第四篇:福建省野生动物行政许可及监督检查管理办法
福建省野生动物行政许可及监督检查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野生动物行政许可及监督检查工作,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福建省境内实施野生动物相关行政许可、监督检查工作以及从事野生动物保护、驯养繁殖、经营利用活动的,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野生动物是指:
(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所列陆生野生动物;
(二)《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所列陆生野生动物;
(三)《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所列野生动物(以下简称“一般保护野生动物”);
(四)《福建省一般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所列野生动物(以下简称“一般保护野生动物”);
(五)国家林业局依法核准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从国外引进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
(六)福建省林业厅依法核准为“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从国外引进的其他野生动物。
本办法所称野生动物产品,是指上述野生动物的任何部分及其衍生物。
第四条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机构负责承办野生动物行政许可工作;未设立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机构的,应当指定机构承办野生动物行政许可工作。
各级森林公安、林业执法机构、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机构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加强野生动物行政许可的监督检查。
第五条 实施野生动物行政许可及监督检查,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高效、便民的原则。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并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从事被许可事项的活动实施有效监督。
第二章 许可事项及实施机关
第六条 福建省林业厅负责下列行政许可事项:
(一)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特许猎捕证核发;
(二)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核发;
(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经营加工许可证核发;
(四)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或其产品出售、收购、利用、运输审批以及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或其产品运输审批。
第七条 设区市林业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经济发展局负责辖区内下列行政许可事项:
(一)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猎捕证核发;
(二)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核发;
(三)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经营加工许可证核发;
(四)福建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其产品出售、收购、利用、运输审批。
第八条 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下列行政许可事项:
(一)一般保护野生动物猎捕证核发;
(二)一般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核发;
(三)一般保护野生动物经营加工许可证核发;
(四)一般保护野生动物或其产品出售、收购、利用、运输审批。
依据有关规定开展护农猎捕野猪的,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可委托乡镇林业工作站审批核发猎捕证。
第九条 经营加工、出售、收购、利用、运输含有多个种类、保护级别的野生动物产品,且在形态上难以进行区分的,由福建省林业厅视具体情况,确定审批机关。
第三章 申请材料和程序
第十条 申请野生动物特许猎捕证或者猎捕证的,应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申请表;
(二)证明申请人身份、资格的有效文件或材料;
(三)证明其猎捕目的的有效文件和说明材料;
(四)猎捕实施方案;
(五)野生动物专业调查机构或者科研院校编制的猎捕区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报告。
首次申请护农猎捕野猪的,提交前款第一至第三项材料;非首次申请的,提交前款第一项材料。
第十一条 申请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的,应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申请表;
(二)证明申请人身份、资格的有效文件或材料;
(三)申请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种源合法来源证明;
(四)驯养繁殖所需资金保障证明。已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可凭据注册资本金作为证明;
(五)野生动物救治及饲养人员技术能力证明;
(六)野生动物饲料来源说明材料;
(七)驯养繁殖固定场所使用权证明及相关说明材料;
(八)设施设备说明材料;
(九)下列事项还应当提交具备林业、园林或者建筑等相关工程咨询乙级或以上资质单位编制的项目总体规划或可行性研究报告:
1.设立野生动物园、城市动物园等野生动物观赏展览园区。
2.驯养繁殖虎、豹、狮、亚洲象、非洲象、黑熊、棕熊、大熊猫、犀牛、羚牛等野生动物。
3.审批机关认为需要的其它行政许可事项。
第十二条 申请野生动物经营加工许可证的,应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申请表;
(二)证明申请人身份、资格的有效文件或材料;
(三)野生动物或其产品合法来源证明或说明;
(四)经营加工所需资金保障证明。已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的,可凭据注册资本金作为证明;
(五)经营加工固定场所使用权证明及相关说明材料;
(六)经营加工实施方案。
第十三条 申请出售、收购、利用、运输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应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申请表;
(二)当年首次申请的,需提交证明申请人及相关经营利用者身份、资格的有效文件或材料;
(三)出售、收购、利用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协议,或有关其实施目的和方案的材料;
(四)证明野生动物或其产品合法来源的有效文件或材料;
(五)跨省出售、输出活体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须提交输入地省级林业部门的审核意见。
需要跨县境运输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申请人凭国家林业局批准出售、收购、利用的批准文件或者有关省份签发的野生动物或其产品输入福建的运输证件等材料,向福建省林业厅申领运输证件。
第十四条 申请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加工许可证时,因前置审批,申请人尚未办理工商登记手续的,应提供工商部门出具的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作为证明申请人身份、资格的有效文件或材料。
工商登记手续办理完毕后30 日内,被许可人应将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报送发证机关,与申请材料一并归档。
第十五条 野生动物相关行政许可按照下列程序提出申请、审核和审批:
(一)属福建省林业厅许可事项,由申请人向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并转报省林业厅审查决定。
(二)属设区市林业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经济发展局许可事项,由申请人向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并转报设区市林业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经济发展局审查决定。
(三)属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许可事项,由申请人直接向审批机关申请审批。
第十六条 审核机关转报下列事项,应当指派不少于2名工作人员进行实地核查,并将实地核查记录表随同审核意见和申请材料转报上级机关:
(一)申请特许猎捕证、猎捕证事项,应对猎捕地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情况等实质内容进行实地核查。
(二)申请驯养繁殖许可证事项,应对驯养繁殖场所及设施设备等实质内容进行实地核查。
(三)申请经营加工许可证事项,应对经营加工场所及设施设备等实质内容进行实地核查。
第十七条 审批机关可根据需要,对行政许可事项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和评审,并根据专家评审意见作出行政许可决定。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可以委托下级林业主管部门实施专家实地考察和评审。专家人数不少于3人。
专家进行实地考察和评审应当在60 日内完成,如情况复杂需要延长时间的,经审批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再延长30日,所需时间不计算在行政许可规定的期限内。审批机关应当将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十八条 审批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20 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核发特许猎捕证的审批时限为3个月。
审核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20 日内,提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审核意见,并转报审批机关审批。
审核、审批机关在20 日内不能作出审核、审批决定的,经该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审批、审核机关有办理时限服务承诺的,依照其规定。
第十九条 审批机关作出准予许可的决定,应当向申请人颁发相应的特许猎捕证、猎捕证、驯养繁殖许可证、经营加工许可证或者运输证件;不需要颁发上述证件的,应当向申请人依法作出准予行政许可的书面决定。
审批机关作出不予许可的决定,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告知其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时间及途径。
第二十条 上级林业主管部门作出准予或者不予许可决定的,应当告知下级主管部门。
第二十一条 市、县(区)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在福建省林业厅批准的猎捕量限额内核发省重点或者一般保护野生动物猎捕证。禁止超猎捕量限额规定的种类、数量核发猎捕证。
因科学研究等特殊情况,确需在猎捕量限额规定的种类、数量之外核发猎捕证的,发证机关应书面征得福建省林业厅同意后,方可签发猎捕证。
第二十二条 从外省(市、自治区)引进、购入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凭有效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加工许可证,按照输出地林业部门的规定,向其申请办理相关审批手续。
需本省林业部门向货源地林业部门出具同意引进、购入函件的,根据本办法第六、七、八、十三条的有关规定提出申请。经批准的,同意引进、购入的函件同时抄送本省下级林业部门。
需福建省林业厅向货源地省级林业部门出具同意引进、购入省重点、一般保护野生动物或其产品函件的,应逐级审核上报省林业厅。
第四章 变更与延续
第二十三条 因企业兼并、资产转让、增资扩股等情况,变更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加工许可证被许可人的,由被许可人会同新主体共同提出申请、说明事由,并提交企业兼并、资产转让、增资扩股等相关证明材料以及新主体身份、资格的有效证明文件或材料,按照本办法第三章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四条 变更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加工许可证登记的负责人的,由被许可单位向发证机关提出申请、说明事由,并提交拟任负责人的身份、资格的有效证明文件或材料。
第二十五条 变更驯养繁殖场所的,应提交本办法第十一条
(七)、(八)、(九)项材料,并按照本办法第三章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六条 变更经营加工场所的,应提交新场所使用权证明及相关说明材料,并按照本办法第三章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七条 变更驯养繁殖种类、数量的,应提交下列申请材料,并按照本办法第三章的规定办理:
(一)现驯养繁殖情况说明材料,包括野生动物主要种类、数量以及饲养、繁育、疾病防控等的基本情况;
(二)新增种类、数量所需场所及设施设备的说明材料;
(三)新增种类种源来源证明。
第二十八条 变更经营加工种类和范围的,应提交下列申请材料,并按照本办法第三章的规定办理:
(一)变更所涉及野生动物或其产品合法来源证明或说明;
(二)变更所涉及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经营加工实施方案。第二十九条 在特许猎捕证、猎捕证规定的有效期限内未能完成猎捕活动,需要延续证件有效期限的,应当在证件有效期内向发证机关提出申请、说明造成延误的原因,并提交延续后拟采取的猎捕实施方案。
第三十条 在运输证件规定的有效期限内未能完成运输,需要延续证件有效期限的,应当在证件有效期内向发证机关提出申请、说明造成延误的原因。
第三十一条 需要延续驯养繁殖、经营加工许可证有效期限的,应当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发证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驯养繁殖、经营加工情况说明材料。
第三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发证机关不予批准延续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加工许可证:
(一)存在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行为,正在接受调查处理的;
(二)场所、设施设备、资金、技术等条件不再具备继续从事驯养繁殖、经营加工活动能力的;
(三)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整改不到位或长期拖延未落实整改措施的。
第三十三条 被许可人满1年(含停业、终止)未从事相关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加工活动,且无正当理由的,发证机关可视具体情况,不予批准延续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加工许可证或者相应核减批准驯养繁殖、经营加工的种类和范围。
第三十四条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加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由发证机关依法注销许可证。
第三十五条 经批准变更、延续特许猎捕证、猎捕证、驯养繁殖许可证、经营加工许可证、运输证件的,由发证机关重新核发证件,并收回、销毁原证件。
经批准变更、延续驯养繁殖、经营加工许可证有效期限的,新证件沿用原证件的编号。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六条 经批准猎捕野生动物的,必须在猎捕作业完成后5日内,将猎捕的种类、数量、地点、期限、工具和方法等,向猎捕地的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申请查验。
乡镇林业站承办护农猎捕野猪猎捕证的,由乡镇林业站负责猎捕查验。
第三十七条 经批准驯养繁殖、经营加工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应当建立进出仓台账,并定期向所在地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报备。
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查验辖区内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经营加工许可证。查验许可证时,应指派不少于2 名工作人员,进行实地监督检查。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和被许可人签字(签章)后归档。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应依法加强对辖区内驯养繁殖、经营利用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监督检查。
接受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配合调查,及时、如实提交所持有的野生动物或其产品合法来源的证明材料等。第三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被许可人暂停其引进、出售、收购、利用野生动物或其产品,并进行整改:
(一)未经批准擅自更换、增设驯养繁殖、经营加工场所的;
(二)未按照相关行业技术标准、规范等,开展驯养繁殖、经营加工活动的;
(三)对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未尽到饲养、救治、管护等义务的;
(四)因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增加,导致场所、设施设备、资金、技术等无法保障其正常生长繁衍所需食物、空间、卫生医疗等条件的;
(五)未按照规定建立进出仓台账管理制度的;
(六)散布虚假广告或者以“野味”等招徕顾客,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
(七)因管理疏忽,导致野生动物伤人或者逃逸,造成严重后果或者不良社会影响的;
(八)隐瞒野生动物疫情,未及时向所在地林业等主管部门报告的;
(九)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发生重大伤亡事件,未及时向所在地林业主管部门报告的。
被许可人落实整改措施后,应向责令其整改的机关报告,经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相关经营活动。
第四十条 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被吊销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加工许可证的被许可人或其负责人,自许可证被吊销之日起2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二、三十三条规定,被注销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加工许可证的被许可人或其负责人,自许可证被注销之日起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林业部门应当建立健全许可证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有关证件的领用、保管等工作。第四十二条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加工许可证申请和审批材料保存年限不少于被许可人存续期,最长不超过30年;其它行政许可事项的申请和审批材料保存年限不少于10年;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加工许可证定期查验材料保存年限不少于5年。上述材料需要销毁时,应报请本行政机关负责野生动物行政许可工作的领导批准。
第四十三条 设区市林业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经济发展局应在每年1月15日前,将辖区内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经营加工许可证核发情况以及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对许可证查验情况等汇总后,上报福建省林业厅。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四条 特许猎捕证、猎捕证、驯养繁殖许可证、经营加工许可证、运输证件应按照本办法附件的规范签发。
第四十五条 国家林业局审批的行政许可事项,按照国家林业局的规定办理。
第四十六条 在福建省境内实行标识管理的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由国家林业局或者福建省林业厅规范。依照有关规定加载专用标识或者标记物的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出售、收购、利用、经营加工、运输管理依照相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七条 野生动物猎捕、驯养繁殖、经营加工、运输相关证件遗失的,被许可人应登报申明作废后,凭据申请作废的证明材料,向原发证机关申请补发证件。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所称野生动物或其产品证明材料包括:特许猎捕证、猎捕证、驯养繁殖许可证、经营加工许可证、进出口证明书、运输证件、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文件、执法查没物品处理文书、收容救护处理文书、省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确认的专用标识或者标记物、合同书、协议书、意向书、发票、个体谱系等。
第四十九条 特许猎捕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陆生野生动物或其产品出省运输证明由国家林业局印制。福建省野生动物猎捕证、驯养繁殖许可证、经营加工许可证、准运证由福建省林业厅印制。
第五十条 野生动物行政许可相关申请表、实地核查记录表的格式由福建省林业厅规范。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规定由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的工作,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因机构设置等原因,暂无法承担相应任务的,由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设区市林业局研究决定,可暂由设区市林业局负责办理。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由福建省林业厅负责解释。第五十三条 本办法自2013年9月1日起执行,有效期限3年。
第五篇: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管理办法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管理办法
(1991年1月9日林业部公布 根据2011年1月25日国家林业局令第26号修改 根据2015年4月30日国家林业局令第37号修改)第一条 为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加强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管理工作,维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七条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从事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取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以下简称《驯养繁殖许可证》)。没有取得《驯养繁殖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活动。
本办法所称野生动物,是指国家重点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所称驯养繁殖,是指在人为控制条件下,为保护、研究、科学实验、展览及其他经济目的而进行的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活动。
第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可以申请《驯养繁殖许可证》:
(一)有适宜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固定场所和必需的设施;
(二)具备与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种类、数量相适应的人员和技术;
(三)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饲料来源有保证。
第四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不批准发放《驯养繁殖许可证》:
(一)野生动物资源不清;
(二)驯养繁殖尚未成功或技术尚未过关;
(三)野生动物资源极少,不能满足驯养繁殖种源要求。
第五条 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向所在地县级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填写《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申请表》。凡驯养繁殖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报林业部审批;凡驯养繁殖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批准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核发《驯养繁殖许可证》。
《驯养繁殖许可证》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申请表》由林业部统一印制。
第六条 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政策和法规,关心和支持野生动物保护事业;
(二)用于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来源符合国家规定;
(三)接受野生动物的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四)建立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档案和统计制度;
(五)按有关规定出售、利用其驯养繁殖野生动物及其产品。
第七条 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驯养繁殖许可证》规定的种类进行驯养繁殖活动。需要变更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种类的,应当比照本办法第五条的规定,在2个月内向原批准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手续;需要终止驯养繁殖野生动物活动的,应当在2个月内向原批准机关办理终止手续,并交回原《驯养繁殖许可证》。
第八条 因驯养繁殖野生动物需要从野外获得种源的,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六条及有关规定办理。
第九条 取得《驯养繁殖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需要出售、利用其驯养繁殖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必须经林业部或其授权的单位批准;需要出售、利用其驯养繁殖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单位批准。
取得《驯养繁殖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出售、利用其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
第十条 县级以上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单位应当定期查验《驯养繁殖许可证》。对未取得《驯养繁殖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活动的,由县级以上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其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
第十一条 取得《驯养繁殖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除按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处理外,批准驯养繁殖野生动物或核发《驯养繁殖许可证》的机关可以注销其《驯养繁殖许可证》,并可建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
(一)超出《驯养繁殖许可证》的规定驯养繁殖野生动物种类的;
(二)隐瞒、虚报或以其他非法手段取得《驯养繁殖许可证》的;
(三)伪造、涂改、转让或倒卖《驯养繁殖许可证》的;
(四)非法出售、利用其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
(五)取得《驯养繁殖许可证》以后在1年内未从事驯养繁殖活动的。
被注销《驯养繁殖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立即停止驯养繁殖野生动物活动,其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由县级以上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单位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驯养繁殖许可证》审批、核发制度,配备专人管理,使用野生动物管理专用章。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林业部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1991年4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