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领导干部要常怀四心
做人要常怀四心
一、常怀敬畏之心。古人云:“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可见,人是需要敬畏之心的,这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理念。做人须敬畏,做官更须敬畏。只有常怀敬畏之心,才能在赞扬声中保持清醒,在奉承声中保持自警,在诱惑面前保持坚贞,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只有常敬畏之心,才会有如履薄冰之忧,才不敢有忘忘乎所以之举。记得孔子曾有“君子三畏”之说,即: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领导干部也要有三畏:敬畏规律,敬畏法律,敬畏纪律。
做到:不该做的事情不做,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拿的东西不拿。只有这样,才能常怀律已之心、常修为官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除非分之想,做到:慎权,慎欲,慎初,慎微,慎独,慎交。约束自己的言行,修身以廉,待人以诚,处事以公,治学以勤。不为权所惑,不为利所诱,不为色所迷,不为情所困。
二、常怀包容之心。“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流,故能就其深。做人应做到心胸宽广、虚怀若谷。一是能容人。能容纳有意见差易、能力差易、性格差易和年轮差易的人,能容人之短,容人之过,容人之异,容人之长,容人超越自己。念人之劳,用人之长。二是能容事。能容天
下难容之事,有海纳百川之气度,壁立千仞之心境。三是能容物。须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以情移,不以权贵。四是能容言。阿谀之语听着顺耳,但会蒙蔽视听;忠言诤语听着逆耳,却能纠偏利行。
三、常怀感恩之心。《诗经》说:“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古人云:“唯贤者,能为报恩。”知恩图报,有恩必报,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责任。
四、常怀尽责之心。“人之无责,犹桶之无箍,一扑即散矣”。责任心是做人之本,成事之基,为官之德。责任心是一种承诺、一种品行、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是实现理想、成就事业的基石。常怀责任之心,则无懈怠之想,更不会以责大而推诿,也不会因责小而敷衍。常怀责任之心就不会斗志松懈、意志消沉。要知责、尽责、担责。
第二篇:领导干部要常怀《五心》
领导干部要常怀《五心》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级领导干部作为部队建设的中坚力量和“领头雁”,要忠实履行好我军新的历史使命.必须认清职责,以身作则,时刻严格自我要求。具体讲,就是要常怀以下“五颗心”。
一、常怀“忧患”之心.常思为官之责
忧患之心是领导干部的为官境界、政治素养、工作姿态的一个综合反映。领导干部有了优患意识.才能保持一种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才能居安思危、常思已过.埋头苦干、扎实工作。相反.如果缺少忧患之心,就必然导致盲目乐观.思想麻痹,斗志消沉。常怀忧患之心.就是要强化敏锐的政治意识、强烈的责任意识、高度的落实意识和无私的奉献意识.始终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始终服务于大局、服从于大局。当前就是要“忧”军事斗争准备这个最重要、最现实、最紧迫的战略任务.对于肩负的神圣使命一刻不能忘,当“和平官”的念头一刻不能有.指挥打仗的“弦”一刻不能松,做打得赢的工作一刻不能停.切实以临战的姿态、实战的标准、只争朝夕的精抻,真正把各项工作抓紧抓细抓到位。
二、常怀“恐慌”之心.常固立身之基
学海无涯.不学则罔;形势逼人.不进则退。随着社会不断创新发展和知识更新周期的急剧缩短.领导干部一定要
有种敢于正税自身差距的责任感,一种不断完善自我的紧迫感.一种迎头赶上的使命感.一种“学少一点不行”、“学晚一点不行”、“学浅一点不行”的恐慌感.始终确立“重新学习”、“超前学习”、“终身学习”等理念,带头学习,带领部队学习,善于积累.敢于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这样才能适应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履行好新使命.不被时代所淘汰。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现在常怀“恐慌”之心,正是为了去除以后的“恐慌”之心。
三、常怀“优政”之心.常想为官之本
领导干部常怀“优政”之心,就是要防止满足现状、居功自傲之患。当前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胡主席“三个下工夫、一个落到实处”的要求.推进部队建设义快又好的发展。因此,要以业为本,胸怀强烈的革命事业心,肯于钻研,乐于奉献,恪尽职守。要以创优为本,确立工作的高标准.既讲态度、方法、作风.更讲水平、质量、效率,不图形式.不图虚名,努力推动部队全面建设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要以创新为率.拿出创新的胆识.深入研究军事斗争准备的特点和规律,在机制创新、体制创新、手段创新、科学创新等方面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不断解决部队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闻题.力求以最优的工作质量来实现部队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四、常怀“揪心”之心.常葆公仆之色
常怀“揪心”之心.说到底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常想一想基层官兵的需求.时刻把官兵健康成长、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对官兵常怀揪心之感.当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清欠或补偿.而是宗旨和党性要求使然.是职责所系、使命所在。每个领导干部都应把“揪心”之情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爱兵之举、为兵之行.这样才能把官兵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官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常怀“畏惧”之心.常律为官之纪
畏惧心是领导干部对法纪和监督的心理情感的反应.尤指一种对自己设有遵守法纪深感不安的情感体验。只有常怀畏惧之心,才能常怀律己之心.才能常思贪欲之害.才能时刻有着“如芒在背”的清醒.从而自觉循规蹈矩:只有常怀畏惧之心.才能从那些“栽跟头”的人身上吸取深刻教训.保持警醒的头脑.在金钱面前防贪心,美色面前戒邪心权力面前破私心.自觉做到不正之风不染、不义之财不取、不仁之事不为,切实把住原则.守住阵地。因此,领导干部要牢记做人的原则和做官的准则.常常反省自己.时时矫正自己的言行.不断从肓行上、习惯上、思想上、欲念上等方方面面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坚守自已的信仰、节制自己的欲望、平衡自己的心态、管住自己的交往.切实以自身良好形象带动广大官兵履行新使命。
第三篇:践行群众路线要常怀“四心”
践行群众路线要常怀“四心”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面临许多新情况,群众工作面临许多新挑战。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决策。党员干部要带着感恩心、责任心、信任心和警醒心践行群众路线,做好当前的群众工作。
常怀感恩之心,始终心系群众。人民群众给了我们干事创业的舞台、施展才华的天地,是我们最亲、最可敬的人。要始终感激群众。在近几年的重点项目建设中,群众无条件支持拆迁,有时候项目急于落地,但安臵房还没建好,部分群众在外租房过渡,毫无怨言。每每思及此处,我都感动不已。当记苍生苦,不忘鱼水情。要自觉实践焦裕禄精神,“心里始终装着全体人民”,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高位臵,视他们为亲人、把他们当做主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要经常主动深入群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不深入调查不知群众疾苦。要借助“八项规定”,从文山会海、迎来送往中解脱出来,抽出时间,深入基层,脚踏实地去调研、去亲历、去了解,体悟百姓困苦、感受民生事业、找准工作症结。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群众交朋友。进村入户要收起官架子,切实尊重群众。现在有些干部下基层,一讲排场,大队人马,前呼后拥;二讲吃用,坐上席,抽好烟,喝好酒,品好茶,吃好菜;三耍官威,群众不在派人喊,群众干活强打断,搞个谈话像审案。要注意克服这些问题,避免交不到真朋友、听不到真心话。只有把自己也当做平民百姓,感情上贴近群众,生活上帮助群众,事事心系群众,同群众融在一起、打成一片,才能真正成为群众 的贴心人。
常怀责任之心,始终为了群众。群众给了我们的工作以极大支持,作出了无私奉献和利益牺牲。我们要牢记党的宗旨,常怀为民之心,始终心系群众。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当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在谋划和推进项目建设时,要始终注重为谁而建、谁来受益的问题,确保高标准、高质量。要致力于解决群众反映迫切的问题。统筹处理好眼前与长远的关系。树立“民生无小事”的意识,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工作各个环节都关心群众利益,关心群众疾苦,体察群众情绪。既有“大作为”的视角,又有“小作为”的情怀,在推动发展过程中,充分征求群众意见,注重群众的小要求、小诉求和小愿望,既看长远,又看当前,扭转过去简单认为“上马项目建设就是发展民生”,要“群众忍一时之痛”的理念偏差。
常怀信任之心,始终依靠群众。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紧密团结群众,这是党的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但当前却有一种倾向,有部分党员干部竟不信任群众了,认为群众不像过去那么“好对付”了。确实,当前群众要求社会公平、公正、公开的法治意识不断提高,依法维护个人合法权益、表达个人利益诉求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甚至有部分群众还存在着“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对我们的信任。但是也要看到,群众中的大多数是好的,是真诚善良的。如果一味怀疑群众,不相信群众,像有些同志认为的,“现在的群众,素质低下,民风彪悍,扯皮闹袢,十分难缠”,进而主动疏远群众,最终将面临脱离群众的危险。要常怀信任之心,始终依靠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很多时候,做群众工作,群众的办法更管用。要克服官僚主义思想,彻底纠正“群众晓得个啥”的错误认识。坚持走访群众,拜群众为师,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发挥群众的聪明 才智和创造能力,做到科学决策。要注重工作方法。善于做宣传思想工作,用明明白白的好政策号召群众;善于给群众算帐,用看得见的利益吸引群众;善于调动群众力量,借助群众的力量做群众工作,使工作事半功倍。
常怀警醒之心,始终敬畏群众。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最伟大的君主之一,他有两样法宝。一是一句名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做到了敬畏百姓;二是一面“镜子”,魏征,做到了虚心纳谏。他的例子告诫我们,群众的力量最强大,对群众心怀敬畏,才能获得支持拥护、站得牢立得住;要把全体人民群众当做一面镜子,经常照照自己,匡正自己的人生追求,校验自己的责任态度,衡量自己的职业精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处理好严于律己和担当干事的关系。一方面,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牢记党纪国法和八项规定,不断改进自身存在的四风问题,不断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另一方面,心里始终装着全体人民,勇于担当,敢于干事,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和标准意识,努力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四篇:领导干部要常怀感恩之心
领导干部要常怀感恩之心
古今中外,知恩图报的思想世代流传,深入人心。中华民族是文明礼仪之邦,对感恩更是积淀深厚。受恩、知恩、感恩、报恩,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特别是一个党员走向领导岗位,都会得到方方面面的关爱,离开党的教育、培养之恩,离开人民的哺育、关怀之恩,离开同事和朋友的支持、帮助之恩,就难以成事、成才,甚而成功、成业,更难以成为领导干部。
感恩要尽责。感恩是一种爱、一种情,也是一种素质、一种境界。感恩是从美德和真情中滋生、滋长、生成、形成的,表现为一种爱戴、愿望和责任。领导干部知恩、感恩、报恩,第一位的就是铭记党和人民的恩情,这是立身之基,从政之道,做官之本。领导干部无论在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离不开党的教育、培养,人民的哺育、供养。知恩必报,就是要知党员之责,知为官从政之责。在这里,责任就是使命,责任就是奉献。尽责,是衡量一个党员干部事业心责任感的标尺,也是衡量党员干部党性原则和思想境界的试金石。领导干部要铭记党和人民的恩情,把知恩之情化为报恩之行,始终不忘党的宗旨,不辱使命,不忘肩负的重任,把职位当作为人民服务的平台,把为党和人民多做贡献作为人生追求。
感恩要向善。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性格的表现。心存感恩是对他人的赞美与欣赏,是对自身心灵的陶冶,是打开心扉的交流,是一种人生的大境界。学会感恩,不单是对善行的回馈,更是对善意的肯定和传递;拒绝感恩,会让人们逐渐对善举失去反应,对善良变得麻木,最终对友爱互助失去信心。在人际交往中,讲究操守品行,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一颗感恩向善之心。感恩向善能够营造一种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向善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是道德修养、学识水平、仁爱之心和个人素质的综合反映。懂得感恩,回报社会,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人要有良知,讲善意,不忘本,懂感恩,这是立身做人的基本觉悟,也是高尚的人生境界的源头。无私的奉献,高尚的人格,都是来源于向善这种朴素的感情。人生在世,我们不能选择一个条件优越的家庭,不能选择一个聪明的头脑,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一颗善良的心,那就是以友爱之心对待社会和他人。
感恩要增孝。常想感恩是一种爱的表达,它蕴涵着一份真诚,是一种对他人的感谢与尊重。这种美德,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一个“孝”字。讲感恩,就要体现在一个“孝”字上。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这是做人之本。父母给予我们的这种毫无功利的挚爱,做儿女的用一生来回报都不为过。但什么是真孝?就是对父母要有感恩的感情、感恩的思想、感
恩的行动。就是说,尽孝要感恩,感恩是最大最根本的孝。特别是党政干部,身在领导岗位,更应该孝敬父母,为公民做出榜样,起到导向的作用。无孝德便无家德,无家德便无公德,一个领导干部对自己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能孝敬,何谈关心他人,何谈为人民服务,何谈血染战袍、为国捐躯?一个缺道德的家庭就难以成为和睦的家庭,一个缺道德的社会就难以成为文明的社会,一个缺道德的国家就难以成为和谐的国家。对父母感恩,并非一定要给老人锦衣玉食,工作上多一些积极奋进,喜报频传,他们就能倍感荣耀;家庭里多一些和睦,少一些吵闹,父母就能安然舒心;生活中多一点关心体贴,嘘寒问暖,父母就能幸福安康,颐养天年。
感恩要敬众。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领导干部奉献社会、服务他人,也许并不希求对等的回报,但承受奉献的人民群众却有责任对做出奉献的领导给予回报。这是道德公正和社会公正的必然要求。其实,社会越是回报个人的奉献,个人就越乐于奉献社会;个人对社会的奉献越多,社会为个人提供的权利、保障和幸福也就越多。这正是我们应当心存感恩、需要学会感恩的道理所在。领导干部由于工作岗位的特殊性,往往被人高看一眼,厚爱一筹,很受人尊重。越是如此,越要正确看待这种被尊重,学会感恩,常怀感恩之心。要学会对时代感恩,是伟大的时代为我们成为领导干部施展
全部的才华提供了广阔天地;要学会对群众感恩,群众对我们满怀殷切的期望,朴素地感动于我们所作的每一次努力,每一点贡献,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宽容我们失误,鼓励我们不断地成熟;要学会对领导和同事们感恩,个人的成长进步固然离不开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领导和同事们搭建的每一个表现的舞台,进步的阶梯,发展的机遇。个人对于社会就应该这样:有培育就应有报答,有受惠就应有付出,有支取就应有补偿。反之,只有索取没有回报,只有享受没有付出,那么这个世界就不可能平衡,就无法和谐。作为党政干部,不管是来自群众对我们的感恩,还是我们对群众的感恩,都应化作立业、敬业、创业的精神动力,达到兴业、振兴的目的。
第五篇:干部下基层要常怀“五心”
干部下基层要常怀“五心”
干部下基层要常怀真心帮扶创业致富。下基层干部要发扬苏区干部作风,自带被褥与群众同住、同吃、同劳动,积极帮助所挂乡、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选准产业发展项目,推动脐橙、生猪、油茶、瓜菜等主导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开展“1+x”结对帮扶,扶持和规范合作社及各类协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完善农产品营销体系,积极为农民提供项目推介、技术支持、技能培训、岗位信息、资金扶持、贷款帮助等服务,增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干部下基层要常怀用心开展环境整治。实施村镇整治建设规划,加强村镇整治,完善村镇功能,提高乡村规划管理水平,引导和鼓励农民集聚式建房、生态化居住。下基层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抓好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和示范点建设,大力实施农产品有机化、村庄清洁、庭院美化、村庄绿化、生态能源建设“五大工程”,实现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强生态保护,努力使山更绿、水更清、家更美。
干部下基层要常怀热心解决民生问题。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热心增进群众福祉,就要紧紧围绕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的实施,花大力气解决群众居住、出行、就学、就医、就业、养老等方面的民生问题,将解决民生问题的内容进行项目化承诺公示并进行考评验收。落实好贫困户帮扶措施,改善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抓好农村危旧房、土坯房改造,实施移民扶贫搬迁工程。加快村组道路硬化、危桥改造步伐,提供快捷顺畅的出行条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建立孤儿集中教育机制,促进教育公平惠民。推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改善
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完善就业保障体系。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
干部下基层要常怀尽心促进社会和谐。下基层干部要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编织“联系群众、为民服务、现代信息”网络。采取领导联系乡、单位联系村、干部联系户的方式,宣传政策、收集民情信息、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实现群众与干部双向全覆盖,确保每位干部都参与联系服务群众、每户群众都有干部结对联系服务,实现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常态化;构建县信息服务中心、乡便民服务中心、村群众工作站的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实现为民服务网格化;通过发放连心册、记写民情日记、开展民情家访,实现联系服务群众信息化,促进民情民意的直接、快速和全面沟通,促成群众问题的有效解决。同时,规范培育群众社团、行业协会、社会中介、志愿服务等各类社会组织,动员组织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同心协力做好群众工作。
干部下基层要常怀倾心夯实基层组织。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就要围绕“强班子带队伍、帮民富促和谐、建阵地抓保障、建机制重长效”下功夫,深入开展争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硬化、美化、绿化、亮化、规范化达标竞赛活动,进一步完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功能,确保综合效益的有效发挥;坚持务实管用的原则创新活动载体,推行“五日一体”、“创绩晋级”、党员义工服务等主题实践活动,为农村党员干部发挥作用提供全新平台,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落实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党务村务财务公开以及“党务掌上公开”制度,推进农村基层民主进程;创设“党
性教育馆”、“爱心银行”、“苏区作风陈列馆”等,弘扬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锤炼一支党性修养高、工作作风实、驾驭科学发展能力强的基层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