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联网是智慧城市的基石
物联网是智慧城市的基石 背景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后,正在迈入信息时代。新的生活方式正在形成,身临其境感知天下、足不出户远程办公、人机互动休闲娱乐,一切都已成为可能。智能化的综合网络将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各种信息服务无处不在,人们将生活在一个被信息资源所包围的,更加自由、安全、舒适的智慧化环境中。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城市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早在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家就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八字方针”——集约、绿色、智能、低碳。
“集约”提高城市资源利用和城市运行效率;
“智能”是城镇化的智慧化与精细化,构建“更为智慧化、百姓生活更便利的城镇”; “绿色”智慧型城市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循环利用资源能源、善待和修复生态环境; “低碳”发展能够降低能源消耗、推广可再生能源、促进民众行为节能减排。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在全国人大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并强调要发展“智慧城市”,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其实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有效治理污染、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加强城市供水供气供电、公交和防洪防涝设施等能效建设,达到让城市生活更便捷、环境更宜居的目的,实现城市的善治。什么是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建设始终离不开管理者、产业界和民众这三个城市主体,他们对建设智慧城市一般有以下期望:
城市管理者希望智慧城市能使城市“不得病”、“少得病”,或者得了病之后“快治病”,保障城市健康和谐发展;
产业界希望利用智慧城市技术手段,提升企业自身运营绩效,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竞争力;
民众希望能感受到智慧城市带来的“便民”、“利民”、“慧民”,同时也对城市管理者进行有效监督。
目前,关于智慧城市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共识:
从手段上说,通过全面感知、信息共享、智能解题,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行过程中采用信息化、智慧化、人性化等手段推进管理创新;
从内容上说,智慧城市涵盖城市产业、民生、环境、防灾减灾、行政治理、资本配置等;
从理念上看,以智慧系统为“粘合剂”将集约、低碳、绿色、人文等新理念融入城镇化全过程;
从难度上看,智慧城市建设最大的难点是将信息孤岛连接起来,通过信息共享、系统共生来消除“信息孤岛”和利益壁垒。因此,优势科技认为,“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绿色、低碳、智慧”为主题,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3 如何建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的支撑技术主要有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新一代通信技术等。其中,最具有革命性的技术主要有物联网和大数据。前者解决了大数据源头问题,后者是用这些海量数据为上层提供更智能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给我们带来了三大根本改变:
大数据让人们脱离了对算法和模型的依赖,数据本身即可帮助人们贴近事情的真相; 大数据弱化了因果关系。大数据分析可以挖掘出不同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人们不需要知道这些要素为什么相关就可以利用其结果,在信息复杂错综的现代社会,这样的应用将大大提高效率; 与之前的数据库相关技术相比,大数据可以处理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数据。这将使计算机能够分析的数据范围迅速扩大。
在智慧城市建设之初,应当是积累数据。因此,优势科技认为,“智慧城市”的基石是物联网技术,它可以使众多公共资源具有语境感知能力,实现“万物直接互联”,为智慧城市建设积累智慧城市所需要的海量数据资源,用于智慧政务、智慧民生和智慧产业,以便优化城市资源管理,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增强城市管理能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优势科技经过近十年的潜心攻关,成功研制出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WF-IoT中高速广域融合物联网技术,其单芯片级集成、大规模无线自由组网、无源无线智能控制、跨领域融合互联等特点,对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等领域的管理具有颠覆性、革命性影响,是充分展现绿色、环保、智能的“智慧城市”新名片。
这使得优势科技有机会以完全自主产权的WF-IoT融合物联网技术为核心,整合上下游相关企业,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当中。
第二篇:建设智慧城市 物联网改变城市生活
建设智慧城市 物联网改变城市生活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年01月09日19:24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1月9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观点辩论》报道,在“十二五”规划中,新一代信息技术将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中之重,其中物联网中的传感信息处理和安全隐私将是产业发展的两大核心技术,物联网将给社会和百姓生活带来怎样变化?观点辩论特别节目今晚6点到7点邀请权威人士一起全面解读,欢迎参与和收听。
今日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杰;中国工程院研究员于晓辉
刘韵杰:主持人好。
于晓辉:主持人好,各位听众朋友好。
刘韵杰:从网络的观念来看,物联网就是把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等通讯网络的资源,把它延伸,延伸到物理世界,通过传感器等这样一些感知的设备,对物理空间的一些信息进行感知、采集,然后再通过网络传输到计算中心进行智能的处理和控制,实现人和物、物和物之间的通讯,这就是物联网的一个概念。实际上它是由三方面组成的:一个是感知层面,另外一个网络参数层面,另外就是智能处理层面,跟互联网、移动网的区别,就是那个只是延伸到计算机,延伸到手机,通过人,这个物联网已经不够了,通过这样延伸,延伸到物理空间。
刘韵杰:比方说对农业而言,就把这样一个信息延伸到田地里,延伸到工业自动化里,或者延伸到智能交通里,延伸到电网里,延伸到这样一些物理空间。
于晓辉:我很同意刘院士这样的观点,我想如果简单的说,其实我理解物联网的本质的话是人对物理世界的,或者对物质世界的一个时实感知、精确管理和智能控制,从而能使我们的生产也好、生活也好,能实现一种比较智慧的、智能的决策。所以如果说和我们以前看到的这种互联网还有我们用电脑相比的话,那么有时候我们人用互联网和电脑是人更有智慧,物联网的目标是物体更有智慧,从而让它更好的为人类服务,从而创造我们更美好的生活。
刘韵杰:这个观点,感知的技术和安全的技术都是关键技术,这个是对的,但这里面还有一些技术,比方说智能处理,智能挖掘,信息的智能挖掘智能处理这些技术也是物联网非常核心、非常关键的技术。另外在网络方面,自组织网络、网络的安全等等这些方面,这些方面都有涉及了很多关键技术,光两个技术可能还不完全充分,它有更多的技术。
刘韵杰:应该在感知层面的技术,我觉得在一些高端的产品方面、技术方面我们跟国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我们现在在感知层面的传感器的技术一般在中低档,这个我们还是都可以的,在高端的一些核心芯片包括一些核心软件这个方面跟国外有差距。在安全方面的领域,我个人看法,这个国外尽管也研究的比我们整体水平更好一些,但这些技术都没有很好的解决的一些问题,所以你说跟国外差别有多大也不一定。我认为最大的还是在感知层面,包括后台的智能处理、智能挖掘、智能分析,这些技术我们跟国外有差距。
刘韵杰:这个领域很广了,我举个例子,比方说现在老年人,老年社会都是空巢化,子女都去上班,老年人一个人在家里,突然得病、或者突然昏过去了,没人敢治,有人说按个按纽也是可以,但是有时候按按纽都来不及。现在国外我看到一个报道,你自己停止呼吸,或者心脏停止跳动它就能自动感知到,报到急救中心马上去车,把你在什么地方产生这个事故就帮你抢救。这是一个什么技术呢?这个就是感知的技术,在你的房间安装以后,你突然停止跳动以后,它这个环境的电磁场发生了变化,这么微小的变化有感知设备就能感知到,因为你家里的地址知道,把这个信号发到急救中心,急救中心就知道家里出了事故。但是这个必须是一个人的情况下,环境比较安静的情况下,突然这个情况它能够知道。类似这种技术,我们国家在这些方面的开发研究方面做的还是跟国外有差距,这个领域很多。
于晓辉:其实我还是同意刘院士讲的,他其实讲了,技术如果按前面讲的层面,三个层面,就是感知、网络通讯和智能处理,另外一块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技术。实际上感知技术,的确在这个阶段里面物联网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除了这个以外,网络通讯还有商品的智能处理这个技术也是很重要的。当然还有隐私了。只是说在地位上来说,我们国家可能在感知这部分,感知信息这块稍微差距大一些,像我们在网络通讯技术是比较强的,智能处理方面也相对弱一些,这样一个状态。刚才安全隐私也讲了,实际上我们这里面全世界都没做的太好,我也这样想,面临物联网的挑战在安全和隐私方面的保护方面仍然面临很多的大的挑战,这个技术的发展其实仍然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也就意味着实际上我们跟国家的差距其实不是太大,我们有蛮多空间的。
刘韵杰:应该说我们主要的差距,我觉得就是我们国家在创新体制方面,整个创新这方面我觉得是有问题的,比方说我们有很多国家的项目,我就不讲什么863、973、重大专项,都有很多项目,国家非常重视这些领域的投入,做了很大的投入,但是这些投入的结果,投入产出的结果,评估一下,我个人看法还有值得进行总结的地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么大的投入跟我们以前的50年代的时候,那么少的投入产出的结果有很大的反差。但是我发现在物联网这个领域,在国外不长的时间就有一个新的技术。
刘韵杰:冒出的新的材料、新的原理,新的东西很多,但这些东西没有产生在中国,我举一个例子,国外在利用传感器的技术来探测地震,我不敢说探测地震能不能成功,它就发现地震岩石层原来是绝缘的不导电的,但是经过研究以后,经过一定的压力以后,它有很大的电流,它能引向外界的电磁场,就是在地震以前涌胀的喷薄欲出的压力下,整个空间的电磁场、电离层都会影响到,所以国外美国就在台湾在南美、美国都在试验这个东西,尽管不一定能成功,但它研究的东西很有创意。
比如还有通过一个多层的硅片,很薄的硅片感测到毒气、甲烷、煤气这些东西,有毒的气体把它植在手机上,手机就能测量有没有毒气,有没有瓦斯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为什么我们国家没有?我个人看法,这个也不是有个什么良方就能解决,因为国外有比较好的信用体系。它把钱给了科学家,给了技术人员,这个科学家因为信用体系很完善,就要认真的去做这些科研。而我们国家信用体系没建立,所以给了你钱以后就是不断的要去跟踪你,你每年半年就要汇报一次,一年就要汇报一次,科研成果不可能这么短出成果,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大家都是东凑西凑,最后更严重的就是弄虚作假,所以这样一个结果我觉得我们国家是应该反省一下我们是落后了,什么原因落后?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让我回答我也回答不出来,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国家的技术人员和全国人民都来反思这个问题。
刘韵杰:我觉得我们国家一是国家领导人很重视这个问题,另外发改委、科技部也都非常重视物联网的发展问题,而且发改委已经委托工程院在做物联网的发展规划。我们总理2009年的时候也专门听了专家的汇报,怎么来发展我们国家的物联网,所以我认为这都是非常好的一些基础,有这么高的领导,有这么多政府部门重视这个规划,我觉得只要是我们有一个国家的规划,能够以应用来引领,利用我们国家的优势,做一些统筹的比方说我要在哪些领域首先来应用?然后在哪些领域有一些技术的差距要攻关,在哪些方面做示范工程,各个方面配合起来,我想我们国家在物联网这个领域不管是传感器技术也好后台智能处理也好,或者网络技术也好,一定会抓住这个机会。
于晓辉:我觉得,如果我们去看物联网对一个地方发展的作用和关系的话,其实它回答了物联网的本质,也就是物联网在发展的时候,它和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究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我理解,我们各个省都在推的物联网的产业规划也好或者推进它的应用也好,如果我们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的话我觉得有两个含义,第一个是我们的战略新兴产业或者说我们把物联网作为一个国家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里,一个战略新兴产业,作为这样一个科技经济发展的必争之地,这个会是一个很大的作用,这个其实国外也有相同的看法。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跟中国当前的发展阶段非常有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处于工业化没有完成的阶段,我们希望走一条跟西方不同的工业化道路,我们希望更绿色、更环保,我们消耗的能源资源更少。所以我们中央中共十七大的时候提出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所谓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也就是要把信息通讯技术用于我们工业化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而我们目前判断在当前这个阶段,物联网有非常好的天然的优势,如果我们把它用起来的话,比如能够打造我们的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服务业,我们就有可能走出一条有别于过去西方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这样一个不同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所以我觉得这两个原因相辅相成的,是对于我们中国当前所提到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这是我理解的,为什么说各个地方有很强的动因去做这个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于晓辉:对,所以我觉得这里面其中一个关键就是要科学的判断物联网现在的一个阶段,从目前全球和中国发展的时间来看,应该说物联网的发展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从物联网应用的推广,从它产业的支持、技术的突破,这几个层次方面去看都是处于一个初上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面恐怕我们需要冷静的是我们不可能在一天或者是一年之内把物联网完全发展起来,这里面要做好几个事。我理解有几个事是比较重要的,第一个我们可能把先导应用,所谓的示范性应用放在第一位,我们现在不宜大规模的全国推开,这种方式。这个里面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都还不完全成熟,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一些重点的城市、重点的领域来推进物联网的一些先导应用,这是一个,做一个全国的部署。
于晓辉:比如说无锡的产业基地,比如说我们在工业领域或者某些城市服务业信息领域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区域,一些城市一些领域做一些示范,这是很重要的。第二个我们要考虑,如果推进物联网发展的时候,究竟能不能把我们自己的产业、技术带起来有所突破,不能完全说我们应用做起来了,但是我们用的都是国外的技术和产业,这样也不符合我们发展的根本的目的。所以在这里面我们要考虑好在先导应用的同时我们的核心技术突破,我们选择方向在什么地方,我们怎么选择正确的方向进行技术突破?另外一个就是跟技术相关的,我们整个的跟物联网相关的产业,因为它产业链很长,产业体系上面怎么去建设它,产业链怎么完善,怎么能够符合我们国家发展的长远的需求和推进物联网应用的需求,把这个做好,如果把这几个事安排好的话我们可能就会考虑到,在这里面可能需要一个有序的、科学的、冷静的态度去发展我们物联网的应用,发展我们物联网的产业,突破我们的技术。
刘韵杰:我刚才觉得于先生谈的非常好,因为我们国家的一个优势就是我们有制度的优势,要集中精力做大事把这个事做好这是我们制度的优势。但是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跟发改委的一个建议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建议国家要统筹规划,比方我们国家要在哪些领域,首先在这个领域当中有所突破,比方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农业或者环保,或者是绿色经济等等方面,这些领域去做的时候,我们就要去做示范工程。一些部门的还有地区的,地区的比方说我们在哪些做一些智能城市、智能交通,现在我们国家都有积极性这是非常好的,但是很容易造成各自为战、低水平重复这样一个局面,大家都觉得好像是一个好的机会,不重视就会落后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觉得很重要的一个问题,你要用物联网,要解决经济发展当中,和老百姓生活当中哪些问题?而不是说为物联网而物联网,而且就炒作这个概念,生怕这个机会,你不大呼大叫的就落后了,这个领导就没有水平了。首先要分析在发展国民经济当中,老百姓的生活当中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哪些问题有待于去改善,好多的领域物联网有很多的机会,如果抓住这样一些机会,我觉得这个产业就逐步会形成,为物联网而物联网,很容易造成一些低水平的重复。比如都说智能交通,但是省和省的标准不一样,城市和城市的标准不一样就没法形成一个产业也形不成一个规模,这个就必须要国家发挥我们国家制度的优势、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其他的东西让市场去做,国家主导做的事情一定是大的事情,大的方向,大的机会,这样我觉得我们的物联网就会健康的发展。
刘韵杰:是。
刘韵杰:给人民生活带来的价值是很大的,但是这个东西也需要一步一步的去做这个事情,比方说在人们心里的保健方面,在医疗方面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将来的领域。
刘韵杰:比方说大家去检查身体要做胃镜,大家都觉得很不舒服,或者有交叉感染,现在我们有家民营企业就发现了一个智能胶囊代替胃镜的检查,而且这个东西不仅能够检查胃镜还能检查肠道,有胃镜照不到的地方,又便宜又实惠,这是解决人们医疗当中的一个问题。还有人们生活当中对养殖的水产品,对农产品、蔬菜都觉得不安全,如果我们把物联网的技术加进去,包括电子标签这些东西,FID的技术加进去,这些东西老百姓都可追溯的,这是什么地方产的,什么过程,用的什么肥料,是有机的、无机的都能看到,但是这些技术要普及起来还有一点困难,主要像标签的成本还比较高,如果能降到几分钱,那到处都可以用这个技术,所以喝酒也好、干什么也好,都可以看到是真的是假的。防伪各个方面,所以对人们的生活方面,提高生活质量那影响很大,所以它跟人们的生活是持续相关的。
刘韵杰:我觉得商机,首先我谈谈这么几个行业,一个行业就在智能电网,在电力方面,电力方面的机会是非常之大的,因为智能电网已经引起各个国家的重视,我们国家这方面也在有大的动作、大的规划。智能电网为什么引起这么多重视呢?就是因为现在电网的不安全,自身的故障造成的损失很大,像美国每年都有一千亿美元的损失,因为传统电网的故障。另外一个电网内部的消耗很大,这个基本上国外的统计大概50%左右都是在电网内部损耗掉了,当然也包括发电,这么大的一个问题,在这里面用上物联网的技术那就会解决这些问题,智能电网实际上是物联网典型的一个物联网的应用,智能电网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传统的电网跟信息网络有机的融合,这个融合点就是信息网跟传统电网的融合点就是通过传感的设备、感知的设备对它测量、感知,对每一个设备,每一个模块或者每一个过程都能感知到它时时的状态,然后进行智能的处理、分析,然后再来进行决策,这样就可以减少故障,提高它的利用率,这个带来的效益那是很大的,像美国智能电网就预计要减低20%的能耗,20%很大了,所以这个领域我认为在智能电网这方面可能是我们国家很重要的一个应用的领域,据有的专家预测在我们国家在“十二五”期间智能电网大概在物联网这个领域大概有2千亿规模,这是很大的一个规模,当然这里面具体是多大还有待于实践。
刘韵杰:它是一个不分地域、不分场合,完全适合,这里面还要补充一点,新能源将来也要通过物联网的技术跟电网的系统能融为一体,你比如说每个家都可以发电,既是一个用电的用户,你可能给电网也是一个供电的用户,将来这些方面都会有非常好的前景。另外一个就是智能交通,智能交通现在随着我们国家的发展,城市化这个交通越来越严重,刚才于先生也讲了这个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怎么解决?我们现在从红绿灯来解决,实际上将来要把精力放在汽车上,在汽车上去做文章,就是现在的汽车我们将来每一辆汽车都有几十个传感器,甚至上百个,一百多个传感器,事实上一个汽车就是一个传感器的网络,而且这个网络实际上是就跟通过移动网,通过互联网每一个汽车实际上就是一个可控制的物联网的一个终端,把这样一些信息综合进行分析,那这个交通就会比现在会改善很多,这个交通必须要有轨道交通,光这样控制还是不行,必须车和路要匹配起来,但是它能很大的提升,比如说国外现在用物联网的技术改进交通,不管是伦敦还是新加坡还是瑞典的斯德哥尔摩,都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它跟限制卖车什么完全不同的做法,就完全用经济的杠杆的力量把交通解决了。
刘韵杰:非常好,非常方便,这需要有一定投入,比方说我们在北京的二环之内,你要进北京的二环就要交费用,你这个就是合理,既然你有这个需要开车去,就要考虑你的经济实力,你要多交税,你对空气污染了,你对拥塞造成损失了,你多交费用,这个老百姓也是高兴得。这样就比很多人完全可以坐公交车的人就不要自己开车了。像这样一些手段我认为都是物联网技术应用的非常成功的一些案例,另外就是在物流方面,物流方面我们国家对物流产业影响说发展也很快,但我们国家的物流跟国外的物流有一些专家总结叫三高一低,这个高是什么呢?就是总费用高,物流的成本高,这个费用国家百分之十八点几,国外就百分之十,高八个百分点,另外库存的成本高,大家大概库存20%,国外就3%,另外就是管理成本高,管理成本我们也是三点几,国外就是零点几,什么低呢?技术水平低、管理设备低,这么大的物流产业,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物流产业发展越来越快,通过物联网技术,通过RFID技术,这个产业要想改变经营方式,提高水平就必须要用自己的先进的物联网的技术,RFID的技术就能大大改变三高一低这样一些问题。
刘韵杰:是啊,包括安全,比方说我寄一个东西给国外的一个朋友,我随时就可以通过我手机看到今天我这个东西是在香港啊,还是在新加坡还是到什么地方了,每天都能看到他的东西在什么位置,他就很开心,很方便,这些东西都需要物联网的技术都很容易实现。就这些东西我觉得这些领域的应用都会有非常广阔的前景。另外一个大的领域,我觉得就是农业,农业在我们国家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领域,但我们国家面临的问题一个是土地的资源比较有限,另外我们的土地的质量60%多都是属于质量不是很好的水平。但这个情况如果搞不好的话,这个问题会越来越严重,我们现在的老百姓原来是不相信肥料能增加产量,现在又把产量过多的依靠于施肥,化肥使的过量以后不仅提高不了产品的质量,而且对土壤的土质破坏很大,而且还造成污染。另外就是水资源,农村的水的利用率很低,我们国家水的资源70%多用在农业上,但是农业上每立方米产的粮食不到一公斤,国外是两公斤以上,这些方面如果用传感器的技术,都可以大量节约水的资源。当然这些东西也要有一个技术的突破,比方说你农田、大棚、监测他的土壤的肥料,监督水分,监督病虫害,必须这个传感器的成本非常低,如果你使用的成本很高,你增加的产量还不如你投入的产量就不可能去推广,所以制作出便宜的,小型化的,质量好的、寿命长的传感器技术,这个东西对整个的农业都会带来很大的提升。
于晓辉:我想刘院士从应用领域的角度来讲了物联网的商机,我想从另外一个侧面看物联网的商机,就是服务于物联网应用的这些产业究竟有那些可能会带来商机,所以我把它叫做是物联网相关的产业,物联网相关的产业,初步的认为可以分为两大类七个类别,两大类就是一个是物联网相关的制造业,一个是物联网相关的服务业。物联网相关的制造业里面,大概可以分为三个产业,一个是物联网相关的感知制造产业,这里面包括传感器、RFID、智能仪表比方说智能电表,这是我们其中的一块。第二个产业是跟制造相关的,是物联网相关的设备和终端,比如说我们物联网的网关、物联网末端的智能设备、服务器这是一块。第三块是跟物联网制造相关的是它的一些基础的支撑产业,比如说像芯片,一些元器件,一些材料,这个也是构成我们物联网制造业发展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制造业方面大概是三个领域。物联网相关的服务业大概是我理解有四个领域,第一个领域是物联网的网络服务业,网络服务业怎么理解呢?我举一个例子,现在做的最好的,发展最快的我们业界叫M2M也就是机器对机器的通行服务,这个目前已经大概是几百万的终端了,我们预计可能到“十二五”期末可能超过一个亿的终端。
于晓辉:它可以任何一个机器,比方说你的电表,可以是工厂的一个机器,或者一个水表,或者是一个路墩或者是一个什么你任何看到的,如果进行控制的话,这个目前在很多领域有很大的应用,还有包括电梯、出租车都可以,这个是我们看到的一个比较有现实前景的,而且现在发展非常快,基本上增长速度在30%以上的这样一个产业。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服务业的第二个我们叫做物联网的应用技术设施服务业,怎么理解呢?就是为物联网的应用提供一些基础性的服务的,像云计算中心,实际上我们会发现,物联网如果要做智能处理,做智能决策,做智能计算的时候,它需要一个像云计算这样的中心的这么一个设施来帮它进行计算,这可能是成本最低,最优的方式,这个产业的话,我们认为在物联网发展也会发展起来。第三块是我们叫物联网的软件和应用集成,软件和应用集成在目前的信息化里面用的很多了,这个产业也比较大,在物联网里面可能带来一个新的机遇,也就是说我们怎么把大量的感知信息进行传输以后和每个行业,每个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业务活动,可是我的商业活动,管理活动结合,这里面做一个集成,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包括我们城市的管理,比如我们把城市的怎么和物联网应用集成起来,对于老百姓来说,我们其实不需要关心技术细节是什么,我需要关心你最终体现出来的特征和给我带来的方便性,而这种方便性必须要靠集成体现的,所以集成服务的话,我认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服务业里面第四个就是刚才刘院士讲的电网、交通、农业各个方面里面,还有第三方的企业来做这些事,这些人会提供大量的就业的机会,也会培育成一种新兴的业态和新兴的企业出来。
刘韵杰:信息安全的市场因为物联网这个技术的出现以后,它比互联网的安全问题更突出,更严重,因为传感器的技术它追求的比较简单、便宜,所以它就是在安全措施方面就要求不要那么复杂能解决安全问题。另外它体积小,分布又很广,它很容易别人就拿掉几个或者扔掉几个假的给你,怎么去甄别这些问题,所以这些问题的挑战比互联网面临更大的挑战,另外就是这样一些信息很多都是需要实时控制的,监测的一些东西,所以它带来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包括个人的隐私都会带来一系列的挑战,所以在这方面,很多专家都在关注这个领域。第一个就是怎么来防范这种切除、破坏这样一些手段。另外就是怎么能够在立法上,在标准上,国家从方方面面来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安全问题是需要多方面去做的一个事情。
于晓辉:其实我们从当前的互联网和通讯网看到的网络安全问题以外的话,它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就是整个安全问题从网络信息领域向工业系统、基础设施延伸了,如果我们把我们工业的生产,农业的生产还有我们重要的基础设施架构在一个无处不在的网络上的时候,它一定会带来很多跟这个相关的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安全问题会比我们现在看到的互联网的问题,其他方面的安全问题可能来的更为复杂。我觉得这个挑战不是说针对中国的,是面向全球的,全球任何一个国家要用物联网改变他的经济和生活模式的时候,一定会面临这样一个挑战。从我们的角度来说的话,这个挑战按中国人的观点,挑战和机遇是并存的,如果我们从市场的角度来说的话,这个也意味着我们有需要大量的市场的活动应对这样一个挑战,除了我们说从法制、整个政府的管理各个方面来做的话,从市场的层面上也有很多的,比如说信息安全相关的检测、评估、解决方案的提供等等,其实这样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解决好安全问题可能是个系统工程,从法律包括整个的市场技术方案能够做好的话,我们可能最终才能够比较游刃有余的使用物联网这样一个先进的技术手段。
刘韵杰:智能城市我觉得,确实这个提法非常好,也是每个城市一个奋斗的目标,智能城市将来有人去设想,将来智能城市的目标,当然有一点科幻的味道。就是说,我上班可以不到单位,我上学可以不到学校,我看病可以不到医院,这些方面的方便,这些理想。尽管这是比较遥远的或者有一点夸大的意思,但是这个逐步是可以逼近这样一个东西。我认为智能城市首先我刚才也讲了,智能交通是一个最大的问题要解决。这个智能交通要在汽车上做文章,将来如果把汽车管理好,这个交通的管理就会更顺畅一些。另外一个包括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卫生这些方面都属于智能城市要解决的一些问题,这里面我想强调一下,在做智能城市之前首先要把数字城市的工作做好,我觉得我们国家在数字城市这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所以首先要把数字城市做好,这个我们的缺课还是比较多,我们也花了很多投入,比如说电子政务,每个企业的信息化这些方面,但是应用的都有待于提高。我认为最重要的,我们国家要解决的智能城市的问题或者是智慧城市的问题就是各个行业的信息资源怎么能够共享,怎么能够统一的分析,深度的挖掘为老百姓服务,安全的服务,生活便利的服务,这样才真正的做到智能城市,我们智能城市不缺乏每个部门都得做,最重要我们这些信息资源都是一些孤岛,没有被大家共享,所以发挥不了智能城市的作用。
于晓辉:智慧城市的发展或者说物联网的发展必须和我们这个城市发展所最紧迫的问题结合起来,考虑这个问题我觉得大概有五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的经济的发展方式,也就是说我们如果在扩大城市化的过程中我们能不能有一个智能化的,智慧的经济发展的方式来发展我们的经济,这就意味着比如说我们传统产业的生产不能按过去的那种方式来做,还有我们能不能加强我们的创新,我们的新兴业态能不能比如说通过物联网的发展我们推出更多的新兴业态,智慧的经济的一个方式这是第一条。
第二条就是我们的社会服务,社会的服务里面我们能不能有一个更智慧、智能的方式来推进我们社会服务的发展。中央的文件里面有一句话叫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比如说我们的教育资源,我们的医疗资源极度的不均衡,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社会服务像社保、医保各个方面的事情我们能不能通过物联网的应用能够实现推进我们服务惠及全民,对每个城市的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这个服务,通过技术把这种优质的服务能够延伸,能够扩展它的覆盖范围,能够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方式,所以我觉得第二部分就是智能化的服务。
第三个就是智能化的城市的管理,智能城市管理的话,刚才刘院士介绍首先是安全,我们能不能通过我们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做平安城市,平安城市要通过技术手段和管理相结合能够给老百姓提供一个比较安居的城市,能够解决这种有各种各样的治安的问题,实际上这个安全是第一个。第二个来说,在管理里面我们的基础设施,刚才刘院士也说了,交通、电网、水网能不能有更智能化的运作方式,能够更以人为中心的方式来管理,这个不光是个技术的问题,它还面临理念的改变,就是把所有的管理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物为本,这是很重要的。在智能管理里面还有一个是我们政府,政府自己的治理,它也面临向更科学、更智能化的方式来决策的过程。所以这是第三个智能的管理。
第四个是智能生活,我们每个人,当我们把信息通讯的工具、网络应用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学习、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娱乐中的时候,我们可能过上更好的更便捷的生活,这也是我们城市生活的一个部分。
最后一个我觉得是绿色发展,能不能把我们的节能减排、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的环境友好,能够把物联网应用到这些领域,我们能创造一个更美好的城市,我觉得这个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第三篇: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核心提示:在物联网、无线通信、云计算、大数据、下一代互联网IPv6等新技术驱动下,以往仅是在单个系统、领域得到应用的技术,整合创新再应用,用于解决一个行业、城市、区域的问题。科技发展到今天,不断涌现的、更加成熟的信息技术为智慧城市的技术储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政府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2013年1月,住建部公布了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提出将集约、低碳、生态、智慧等先进理念融入到城镇化进程中。7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在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这一倡议更是催发了智慧城市新一轮建设浪潮。
在物联网、无线通信、云计算、大数据、下一代互联网IPv6等新技术驱动下,以往仅是在单个系统、领域得到应用的技术,整合创新再应用,用于解决一个行业、城市、区域的问题。科技发展到今天,不断涌现的、更加成熟的信息技术为智慧城市的技术储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物联网技术属性和智慧城市建设模式
目前,物联网概念派别很多,国际国内还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概念,一种说法源自于1999年麻省理工提出的“IOT(Internet Of Things)”;另一种说法源自于“普适计算(Pervasive Computing)”;还有的说是源自于“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可以说这些概念是从计算、通信、组网等不同角度出发诠释物联网技术,各有看法。本文主要介绍基于传感网技术的物联网产业发展观点。
随着半导体技术、微机电、移动通信、计算和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诞生出了传感器网络技术,大量的、低成本的传感器节点组网使人们能够准确获取物理世界连续、直接、实时、真实的完整信息。物联网技术增强了人们对物理世界的感知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可以更好地利用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帮助。
物联网之所以区别于互联网,最大的差别就是他和物体发生差别,怎么样用传感器和传感技术把这些物体的特性联系起来是最重要的。第二个,他上面是一层应用层,所有的物联网,一定是要和某一个应用紧密结合的,也是要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对所感知到的数据传输来的数据进行整合、融合,再进行反馈,控制,达到这一点。这两个层面,感知层和应用层,是物联网和互联网区别最大的差别。但是也有一些观点认为,他除了这三个层面以外还有其他的层,包括标准、安全、制造服务这些在内。所以物联网的支撑技术应该包括很多,不外乎危机的系统,软件和算法等等,这些方面在中国公信部发表的物联网白皮书里面有非常详细的定义。
另外,物联网和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网,他们之间是既有联系又有所不同的,他们是互相包含的关系。和物联网技术有关的包括标识和感知,通信,硬件和装备,接入和组网、安全和保密,包括计算机处理等等,所有这些都构成了物联网的有关的核心的技术。而和这些技术有关的产业,就构成了物联网的核心产业。传感网技术(物联网)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技术链特别长,从组成分析,该技术涵盖了半导体、软件、通信、计算、网络还有能源技术,几乎覆盖了物理学领域;二是该技术应用面特别广,作为人类认识物理世界的工具,该技术可以广泛的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工业、农业、电力、物流、交通、安防、环保、医疗、家居等生活的各方面。传感网上述两个特点决定了其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带动效应,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抓手,因此不仅中国把物联网作为战略新兴产业,美国、欧盟、日韩都将物联网作为重要的战略产业规划。
物联网技术特点决定了其应用灵活度强、专业性高,必将诞生出各种“专、精、新、特”的物联网实际应用。“专、精、新、特”的物联网应用,正如移动互联网应用一样——去哪儿、航旅纵横等,都是人们非常喜爱的可以为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应用。而物联网“专、精、新、特”应用是在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基础上,加上特定场景和环境下布设的感知网络所提供的实时的、连续的、直接的数据上开发而成的,给人们提供的服务不仅是间接的、经验的、推测性的结果,而更多的是直接的、实时的、精准的物理信息。让人们生产生活的决定更加及时、准确、高效,让人们生产生活更加便利。以笔者观点来看,城市的智慧关键在于提供智慧的应用,关键在于智慧源泉的培育和发展。
但是仅依靠这些碎片化的小而精的物联网解决方案解决不了整个行业和整个城市的智慧化问题;仅有的碎片化解决方案推广能力有限,很难形成有效的商业模式。根据软件和移动互联网发展经验来看,所有的专业化的碎片化的服务都需建立在一个系统化、商业化的平台上,因此智慧城市发展客观上需要建设一个适应物联网应用发展的平台。物联网的应用开发是基于特定场景、特定环境所设定的,感知的物理世界数据是各不相同、数据格式千差万别。从技术角度上讲,该平台不能仅是一个信息服务的门户网站,也不能仅是一个软件的平台,必须是一个能够开放的、灵活的、能够支撑感知层感知网络设备的运行,实时接入、融合感知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类、加工处理,将数据转化成有价值的信息,提供应用服务和推广基础技术平台。因此从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来分析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将智慧城市建设定位于自下而上的驱动型更可取。现在的智慧城市建设多流行于请一个大公司做一个顶层规划。顶层规划通常由一个超大的应用平台(往往仅限于软件层面)和若干个系统应用(公安、交通、环保、城管、医疗、农业等)组成,是基于城市管理角度,是大而全、大包大揽的全程规划。相对自成体系而灵活开发程度弱,通常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开发模式。目前国内主要的城市建设均采用该模式。而从智慧城市公众角度来看,从物联网“专、精、新、特”的应用开发商的角度来看,更需要智慧城市的一个基础技术平台。借鉴移动互联网和软件的成功经验,更多是需要一种类似Android、IOS、Windows操作平台,能够开发接入各种开发和应用,来推广和应用提供智慧的生产和管理服务。相对上种模式而言,是一种先打基础、再开发应用的一种自下而上的建设模式。
因为人们对物理世界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自然界也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即使现阶段设计的架构很科学、很周全,也不一定能够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与其“打一个顶不如打一个底”,打好基础。正如城市建设一样,先开发基础设施,再开发各种功能单元,只有基础打好了、打牢了,才能适应未来整个城市的开发建设。因此,智慧城市建设应该先研究支撑智慧应用的运营平台,再研究开发各种应用。
二、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的商业模式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巨大的建设任务和一笔庞大的投资,如何让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投入是一个关键的问题。问题关键环节是设计一个全社会可参与、可持续的、共赢的商业模式。建设和发展智慧城市不能仅依靠政府的投资,很多城市的建设都是政府立项,从平台建设到应用开发全部包揽的政府招标投资建设模式。通过已有案例来看,智慧城市变成政府一头热,规划庞大落地能力差,公众实际感受度不够。这种建设模式往往开放性不够,社会参与度不高,没有形成智慧城市建设可持续的商业发展模式,是影响智慧城市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智慧城市建设应该建立在政府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基础上,把智慧城市建设着力于市场应用、公众信息内在需求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建设一种投资共赢的可持续商业发展模式。
智慧城市核心在于信息泛在,服务泛在。智慧城市建设是要能够方便快捷的获取各种信息,在任何时间、地点获取公众想要的有价值的信息。首先需要解决整个城市区域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让公众可以便利廉价地获取所需的各类信息。现阶段,电信运营商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通讯基础网络,政府需要规划利用好“无线城市”、“光网城市”等基础设施建设环节,同时广电网络NGB工程和国家电网的光纤到户工程都为智慧城市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政府应当发挥好各个工程技术的特点,规划好各种基础设施,降低建设和使用成本,为信息和应用开发实时接入提供强大的网络保障。
随着人们进入信息社会以后,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日常生产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信息的服务,信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日益成熟,由此而诞生的信息消费已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日常开支。比如“聪明公交”的开发应用,在公交车站和公共汽车上布设感知的物理设备组网采集公交车准确的运行数据,为人们准确出行提供便捷的服务,该应用在日本、台湾已经成为出行的必需品。公众衣食住行各个环节的信息需求,为信息开发提供了强大的市场,可以驱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信息增值服务的应用开发上。因此在这一点上,需要探索一种良好的商业模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应用,打造各式“专、精、新、特”的信息服务商,进而为政府、个人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服务。合理有效的商业模式将催生产业的内在发展动力,形成一个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智慧城市开发模式。
三、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的发展路径
以物联网为基础,配合互联网等等系统,对未来的智慧城市,主要是从四各方面考虑,一个是安全和有序的,另外一个应该是高效、透明的政府,应该是从工业的角度来说,应该是由绿色和智慧的工业,同时还应该是健康,幸福和健康的生活。所以这四个方面,把政府、把一般的居民以及工业,以及整个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构成了未来的城市。实际上城市人口将占到全世界地球人口的半数以上。由此这些技术再扩展过去,就变成了一个智慧的中国,智慧的世界,这个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从感知介入到智能以及整合,这四个方面构成了物联网智慧城市的四大环节。中国有很多的规划,包括感知城市的规划等等这些方面,也有很多城市提出了平安城市,因为在未来发展,有几个方面是比较重要的。应该说城市是有五个指标:安全、高效、卫生、节能、环保。对中国来说,温总理在2009年的时候连续四年发表物联网重要的讲话,他认为物联网是信息技术里面的第三次的浪潮,而且中国应该不失时机的抓住这个机会,来改造目前的状态,推动物联网和智慧城市、感知中国的工作。
物联网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各级政府、企业都有很高的期待。近几年为了发展物联网产业,中央、地方均出台了各种专项资金,资助物联网的技术和应用开发,为万亿级产业培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物联网应用开发商研发出了众多产品和技术方案,然而小而精的解决方案很难自成体系,需要借助一个基础的平台,解决综合应用推广问题。基础平台的建设是物联网产品和应用方案推广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来看,蓬勃的应用开发都是市场自发的,很少是政府计划投入的。这些成功的经验在于移动互联网有IOS、Android、Window推广平台。比如同样流行的微信、微博平台也诞生了很多“自媒体”、“微信营销”等应用服务。在这些基础平台上,各类应用都有机会可以被发现和应用,自发地形成了一个产业。物联网也需要一个基础平台,能够对物联网应用开发商开放,能够支撑各种物联网应用设备的运行,能够接入融合各种异构的物联网运行数据,能够对各类数据进行识别分类处理和挖掘,运营各种创新的应用服务,做到物联网应用开发可管理、可运营。
政府应该抓住产业发展规律,着力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平台,为物联网应用开发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物联网万亿级产业不仅仅是培育几个超大型的公司,更重要的是发展众多的“专、精、新、特”的物联网应用开发商。只有将公众的智力解放出来,把年轻人的创业活力释放出来,全社会投入、全社会开发,物联网万亿级的产业也就出来了。目前,智慧城市如火如荼地开展,正是一个好的抓手,政府应该利用好中央的支持,合理规划,谋划好基础平台及基础设施的投入,顺势而上,解放社会的智力和财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
第四篇:物联网技术与智慧城市的关系展望
物联网技术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物联网技术打造的智能家居平台,将带给人们全新的生活方式。利用物联网技术,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操控家中的窗帘、空调、热水器、灯光等设备,达到自己所需的状态,甚至不通过人也可以控制家中的设备。曹三省说,物联网并不神秘,不远的将来,它将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比如你在开车回家的路上,车子就会不断发出信息,调控家庭设备,当车辆到达车库门前时车库的门就会自动开启,走进家门,家庭设备就已经调节到你所需要的状态,这就是物与物之间的信息沟通,不必有人参与。
中国信息协会副秘书长傅伯岩认为,邢台是一个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的城市,工业基础较好,邢台现在正面临一个转型升级的问题,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是转型升级的一种重要方式。不同于新型工业基地,邢台需要在现有产业基础上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应用最新技术,比如物联网技术。
“我认为,当前邢台既有大的发展空间,也有大的发展动力。政府和企业对转型升级、信息化应用十分重视,这就形成了两化融合的合力。照着这个方向走下去,邢台产业发展的前景一定会更好。”傅伯岩说。
“智慧城市是一个比较高级的城市层次。”长期研究智慧城市建设的住建部城乡建设委员会及人居委员会专家夏建统表示,物联网是智慧城市的基础。对于邢台来说,建设智慧城市首先要有相对系统完整的物联网规划,包括物理层面和高科技手段管理层面,以及两者之间和谐的机制。一些大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邢台应该用足用好自己的优势,广泛借鉴这些经验,少走弯路,加快建设进程。
夏建统认为,智慧城市对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的依赖度,也因此成为不可忽视的商机。目前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物联网商机,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在城市不同阶段有不同目标,这就需要规划先行,用高科技手段运营城市,用更少的资源投入去创造持续美好的城市,让市民享受到更加美好的生活。”夏建统认为,邢台相比一些大城市来说,可能有些滞后,但是也因此具有后发优势,可以借鉴其它城市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的经验及探索,从而少走弯路,加快建设的进程。
第五篇:11.25 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动态学习体会v2
《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动态》学习启示
“智慧城市”是目前国内外最前沿、最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一系列行业标准不断发布,各城市纷纷推出以“智慧城市”命名的行业、产业发展战略,希望取得先发优势。《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动态》为我们整理归纳了相关省市建设智慧城市的动态和做法,并对物联网等行业市场做出了具体分析,定位准确、导向鲜明,对于我们基层建设智慧城市和产业招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相关省市建设经验总结
(一)综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动态》中报道的各省市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综合推进,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如江苏省将建设“智慧江苏”作为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的突破口,以建设智慧城市为契机,着力完善智慧基础设施、提高智慧政务服务水平、推进智能交通、培育智慧产业基地,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综合推进,从根本上推动江苏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二)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服务
2014年上半年,珠海市三大通信运营商共投入5.48亿元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大大推动了珠海智慧城市建设。青岛市出台意见,通过提升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等方面促进信息消
结合本次内参资料的学习,我们认为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五点。
第一,提升网络基础设施水平,拉动信息消费。网络基础设施是城市信息化、智慧化的基础,并对智慧城市建设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要充分调动通信运营商积极性,继续加快城市光纤建设和农村地区宽带改造,不断拓展无线网络覆盖面,深入推进免费无线“WiFi城市群”项目建设;进一步探索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统一建设4G基站二期项目,扩大4G网络覆盖范围,提高4G网络服务水平。通过推动宽带基础设施的发展,促进和支撑我区信息消费水平,探索信息消费在金融、交通、医疗等领域新发展。
第二,注重民生领域,打造智慧应用体系。以医疗、教育、交通等重大民生领域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全区范围内重点智慧应用体系建设。落实到具体项目上,体现在:智慧健康要借助城南医院建设智慧健康平台和远程医疗系统,实现区域内“医院—卫生服务中心—健康小屋”三级医疗系统的信息资源共享和远程医疗服务;智慧教育建设城南新区智慧教育系统,建成教育管理应用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网站群、教育城域网等功能模块,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智慧交通继续推进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公共交通服务平台以及停车诱导系统建设,充分整合交通信息资源,构建一体化的交通管理和服务体系。
第三,提高政务服务水平,提升社会管理能力。推进市
慧产业基地,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积极摸索产城融合。以金融城为载体,发展智慧金融产业;以智慧科技城为载体,发展各高新科技产业,特别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电子商务等产业(具体由科教城研究)。
2014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