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事诉讼法预习心得
《民事诉讼法》课程预习心得
学生姓名:
吕志杰
学号: 1710111076 班级: 法学1702 任课老师: 王天林
我是大二新生,诉讼法这类的书也是第一次遇见,我其实很早就想学习这本,毕竟我所学到的知识不是干放在那的,一定是要和能救济我们的机关联系在一起。并且这个暑假我也因为能更好的学习这本书,响应学校号召去了当地的法院进行了实习。接下来我来说说我对这本书的一些心得体会。
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这也是它与我上个学期不同的地方。上学期我学习的是实体法,两个完全不一样。程序法是实体法的工具,也可以说他们是相互为工具,它是公法不同于民法等私法。这些即是它的性质也是它的特点。
民事诉讼法主要是讲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些过程,帮助两个主体规定了一些过程需要明白的地方或者是说需要遵守的地方,而这两个主体就是法院以及当事人,当然会有很多刚接触到但没好好看这本书的同学会说:那律师是什么,这个角色不是很必要的么。这个在读完民事诉讼法之后就比较容易解决,书上对这类角色的解释是诉讼代理人。这是很值得注意的地方,因为往往有很多人会认为最重要的主体会有律师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角色,当然律师是非常重要的,它具有着深厚的法律功底,是帮助公民实现权利保护的重要人物之一,在此我不做过多的延伸。另外我在提一点,就是很多没学这本书的同学会认为打官司一定要律师的参与,其实不然,可以找不是律师的人,也可以独自一人。我以前也有这样错误的想法,但是民事诉讼法纠正了我。
民事诉讼法规定了法院应该担任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来进行判决,去处理一个案子。同时,也规定了民事诉讼法的当事人应该去做什么,如何按照程序的方式去申请,在法院的主持下去解决自己的民事纠纷,得到自己的诉求。在这本书里我发现当事人有什么权利,而作为公权利的代表有什么权力,法院根据什么来判案子,当事人要胜诉需要准备什么,当事人如果发现公权力代表有违法行为要怎么办,这让同让我清楚了到底在法院当事人分别可以得到什么权利。
在这本书中,有一部分我认为是本书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我最想学习的,就是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程序,当事人如何一步一步的完成程序,获得胜诉;法院如何一步步的认定事实,获得真相,这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想要知道的内容。大致有这么几个阶段:立案—庭前活动—庭审—判决,这是一个大致的流程没有太大的问题,但这每个过程都有属于自己的门道,纳含着很多的细节,可能会让你感到疑惑但在以后你分清楚了,你就觉得很容易了,并且觉得很符合逻辑就是应该这么做的,在此我不一一去介绍我的想法。
另外有一项内容是关于执行的。这个内容,我觉得是保险,民事诉讼法告诉了我为什么要有执行,因为人们之所以去到法院就是认为法院能给他们自己难得到的东西,因此选择了法院。法院中的执行也在告诉人们,法院有这个保险,比如冻结财产,房产扣押,拍卖等等强制类型的措施。,这是很重要的方式手段,可以老老实实的让胜诉者获得本应有的收获。民事诉讼法是一门字数较多较为繁琐的学科,这也是没办法的,这些东西要说清楚,不然越来越多的法院以及当事人会钻法律的空子,这里我看到了两个字“秩序”,因为民事法给了大家一个游戏规则,民事纠纷中的人才能被安排,遵守规则,维护秩序
第二篇:民事诉讼法司法实务心得
民事诉讼法司法实务心得
金融与统计学院2008级金融四班20081810430钟告
没能到法庭实践去体验真正的案件审理,但是能够在学校参加模拟法庭也算的上能弥补一下这个遗憾吧。
不过实际中的法庭还是和想象中的有很大的区别,或许以前印象中的法庭审理案件大多都是从香港片里看到的吧,律师们龙飞凤舞、指点江山。可是实际中却是显得很死气沉沉,非常乏味。
整个案件审理过程,首先我想说很枯燥,非常枯燥。感觉一切都是已经定好的,所有的人都是按照既定的程序走一遍,然后就等着法官宣布结果,给我的感觉就是辩不辩都是那样,把该说的说了就行。
从开庭到结束,场地都显得很庄严,肃穆。从法官的入场到整个审理的结束,完全都是按特定的流程来的,没有人干挑战法庭的威严。以前我还以为双方的辩护律师会对辨如流,就像是我们的辩论赛一样,或许是为了维护秩序,亦或是本来就不需要这样辩吧。不过从本次审理来看,被告方很明显准备的更充分,面对原告和第三人的提问都能很好的回答,而且提出的问题让原告很难辩驳;相反原告和第三人在整个案件审理过程中就是根据事先准备的讲,而且让我感觉整个过程当中,原告根本就没有在听被告所说的。我们都很清楚,其实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我们去了解真正的司法实务,但是在这个模拟的司法实务中,我们还是应该以认真的态度去完成它。
模拟法庭,让我们更加实际的去理解和接触真正的法庭,也让我们更加切身的去了解法庭的威严和庄重。虽然本次开庭大多数人都在下面做观众,也许我们没能很清楚的去听懂双方辩护律师的发言,但是我们至少可以比较清晰的知道整个流程。或许我们在此次模拟法庭中做的都还不够,老师也很精辟的点出了我们做的不够好的地方,有些细节我们还是没能把握好,或许正是这些被我们忽略的地方,才会更加引起老师的注意。不管是我们模拟法庭,还是将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都应该一丝不苟,认认真真的去做好每一件事,绝对不能够丢三落四。应该以严谨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这样才能做到最好。
本次模拟法庭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见识法庭的机会,在此次活动中自己学到了很多,面对同学们的发言我也意识到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不管在知识的把握上还是学习的态度上,我都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我们都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争取做到最好。
第三篇:指导预习心得
指导学生预习的做法与思考
谈及语文学习中的预习,其意义与作用不外乎以下几点:1.发现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和难点,在上课时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顺利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2.对以前没有学过的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有利于顺利听课。3.巩固所学的知识。4.提高上课效率。
随着二期课改课程的全面铺开,语文教学时间锐减。因为按照现行的学生课程安排的相关规定,一节课减少了五分钟,而一周的语文课课时相对于扩容近一倍的教材而言并未增加,而是严重缩水。因此,课前的预习是否有效对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高低起着越发重要的作用。
在08学年第二学期,重点关注的是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当时,学生在前一学期通过课堂内预习指导已初步学会预习。因此,我把预习布置在课外进行,但每一课均根据教材落实具体要求,如:解释指定的词语;查找相关资料;提出疑问等。认真检查,及时校正预习中的错误,提高预习水平,对预习效果进行评估,并将评估分值统计入学生平时成绩中。通过以上做法,帮助学生养成习惯。
09学年第一学期,重点关注预习方法的指导。此时的学生能自觉在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如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基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学力的差异,实行了分层的预习要求:
1.初级目标——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内容(完成此目标为“及格”)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读通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然后查字典、词典理解词义,把字词放到课文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采用这种方法,扫清了课文中的文字障碍,为教师的讲授进程加快了速度。
2.中级目标——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写作方法(完成初、中级目标为“良好”)用文字表述在预习时理清的文章思路及文章的结构,从所预习的文章中学习写作方法。学生起初觉得无从下手,因此给学生以必要的提示,例如引导理清文章思路时,设置以下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还训练了书面语言的表达,对于提高写作水平也是大有好处的。
3.高级目标——预习课文重点,抓住问题关键(完成以上三级目标为“优秀”)预习新课文,无论篇幅长短,何种体裁,找出课文重点,抓住问题的关键,对文本质疑。例如:在预习记叙文时,要启发学生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并要求学生能用简短的几句话概述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又如对文本质疑可从以下角度着手:从文章课题着手质疑,探索文章的中心和思路。从段落的句式与衔接处着手质疑,探讨文章各部分之间以及各部分与中心之间的联系。从中心句着手质疑,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课文没写明的情节处质疑,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课文的精彩片断着手质疑,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第四篇:民事诉讼法
民事诉讼法
名词解释
1.传来证据:也称“派生证据”,指间接来源于案件事实的证据,即经过转述、传抄、复制、复印的第二手的证据
2.径行裁判:合议庭通过阅卷、调查、询问当事人,在全部事实核对清楚后,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直接作出裁判的审理方式。是二审中的一种审理方式
3.回避:审判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遇有法律规定不宜参加案件审理的情形时,退出案件审理活动的制度
4.财产保全:人民法院在诉讼开始前或诉讼过程中,为使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免受难以弥补的损害或使将来的生效判决得以顺利执行,依申请或依职权对有关财产采取的保护性措施。
5.既判力:即实质确定力,指生效民事判决对诉讼标的之判断对法院和双方当事人等所产生的约束力
6.诉讼承担:指在诉讼进行中,由于法定事由的出现,一方当事人将其诉讼权利义务转移给他人,由他人承担原当事人已经开始的诉讼
7.诉讼担当:指实体法上的权利主体或者法律关系以外的第三人,以自己的名义,为了他人的利益或者代表他人的利益,就因该实体权利或者法律关系所产生的纠纷而提起诉讼,所受判决的效力及于原来民事主体的情形。
8.书证:以文字、符号、图形等所记载的内容或表达的思想来证明案件真实的证据
9.物证:指以其存在的形状、质量、价格、特征等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
10.移送管辖:指某一个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后,发现自己对该案件没有管辖权,依照法律规定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受理
11.证明责任:又称举证责任,指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负有向法院提供证据并加以证明的责任
12.高度盖然性:指法官通过对证据的审查判断后,在内心有相当大的把握相信该事实已经发生,并且已经发生的可能性大于没有发生的可能性。
简答题
1)简述非涉外案件协议管辖的条件
1.在审级上,协议管辖仅适用于第一审民事案件
2.在案件类型上,协议管辖只限于因合同纠纷其他财产权益纠纷提起的诉讼
3.在表现形式上,当事人应以书面合同的形式选择管辖法院
4.在选择范围上,仅限于本案的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和标的物所在地的法院
5.在管辖类型上,当事人只能协议变更第一审的地域管辖,而不能协议变更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
6.协议管辖只允许当事人选择明确且唯一的法院,否则无效
2)简述移送管辖A与管辖权转移B的区别
1.B是指有管辖权的法院将案件的管辖权转移给原来没有管辖权的法院,所转移的是案件的管辖权;
A是指无管辖权的法院将不属于自己管辖的案件移送给它认为有管辖权的法院,所移送的是案件而不是管辖权
2.B是在上下级法院之间进行的,是补充级别管辖的一种规定;
A除涉及级别管辖的情况外,一般仅在同级法院之间进行,是落实地域管辖的一种规定
3.B依管辖权转移的规定,当上级法院将案件交由下级法院审理时,下级法院必须遵从,这是审级制度和权限所决定的;而下级法院报请上级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须经上级法院准许,下级法院没有决定权。
A一般是在同级法院之间进行的,不需要经过上级法院批准
3)简述诉讼终结的法定事由
1.申请人撤销申请的2.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的3.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4.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的5.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6.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
4)简述证据的法定分类
1.书证
2.物证
3.视听资料
4.证人证言
5.当事人陈述
6.鉴定结论
7.勘验笔录
8.电子证据
5)简述民事判决和民事裁定的区别
1.适用范围不同
A民事判决适用于解决诉讼中的实体问题
B民事裁定适用于解决诉讼中的程序问题
2.法律根据不同
A民事判决所依据的是民事实体法和民事诉讼法
B民事裁定只能依据民事诉讼法
3.形式不同
A民事判决必须采用书面的形式
B民事裁定既可以采用书面的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的形式
4.制作的时间不同
A民事判决只能在案件审理终结时作出
B民事裁定可以再诉讼的任何阶段作出
5.上诉的期限不同
A民事判决的上诉期限为15日
B民事裁定的上诉期限为10日
6)简述诉讼中止的法定事由
1.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2.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4.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5.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7)简述无需证明的事实
1.自认的事实
2.众所周知的事实和自然规律及定理
3.推定的事实
4.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
5.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
6.已为有效公证书所证明的事实
8)简述缺席判决的法定事由
1.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
2.无诉讼行为能力被告的法定代理人,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
3.法院裁定不准撤诉后,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
9)简述送达的方式
1.直接送达
2.留置送达
3.委托送达
4.邮寄送达
5.转交送达
6.公告送达
10)简述财产保全解除条件
1.申请人在人民法院采取诉前财产保全措施后15日内不起诉的2.被申请人提供担保的3.申请人在财产保全期间请求撤回申请并经人民法院统一的4.财产保全裁定经被申请人申请复议后被依法撤销的5.被申请人已自动履行了人民法院生效判决汇总所确立的义务
论述题
论新民事诉讼法中的诚信原则
论中国的司法改革
第五篇:民事诉讼法[模版]
《父子诉讼》与《<霍元甲>遭起诉》的观后感
-------关于民事诉讼的理解与认识
本节民事诉讼法课我们观看了《父子诉讼》与《<霍元甲>遭起诉》两部关于民事诉讼的案例视频。这两个视频从不同的方面从不同的方面解释了民事诉讼的程序、基本制度和民事审判等知识。
《父子诉讼》主要是讲述了李丙臣赵同兰夫妇状告其八儿子儿媳李祥忠和吴成香。山东省冠县人民法院定远寨人民法庭庭长、全国十佳法官李昆仑审理了此案。
首先核对了当事人,原告为李丙臣和赵同兰夫妇(山东冠县柳林镇大桶庄村村民),被告为李祥忠和吴成香夫妇,被告是原告的八儿子和儿媳。而后进行了法庭调查,本案件起因于一次锁门,儿媳吴成香误将公公反锁在家中,两人产生口角相互谩骂。被告李祥忠回家后也加入这场纷争,将门窗打坏并砍到几棵父母种植的树木。为此李丙臣夫妇将其八儿子及儿媳告上了法庭。
全国十佳法官李昆仑受理并审判了此案,在此案件的审理中,李昆仑严格按照民事审判程序审理此案,并且最后通过调解解决了双方的矛盾。在此案中的民事审判具有下列重要的意义。首先它使用了简易的审判程序,对于基层人民法院工作人员不充足的情况下十分适用。而且对于偏远的农村缺乏一定法律知识的农民来说,这样的简易程序更容易使他们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其次,通过最终的法庭调解解决了原告和被告之间的问题,对于本案原被告之间的血缘关系的亲属来说是一种合理且伤害最小的解决办法。而且李昆仑法官细致耐心的给他们讲解他们作为原被告所负有的权利与义务,使得缺乏法律知识的他们对于案件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与认识。
而另一个案件则是关于李连杰所演的电影《霍元甲》。2006年由李连杰主演的《霍元甲》上映后,自称是霍元甲孙子的天津老人霍寿金因不满该片虚构的“黑社会老大”、“盲女恋情”、“惨遭灭门”等情节,将中国电影集团、演员李连杰等告上法院。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驳回了霍寿金的诉讼请求,结论为电影《霍元甲》没有侵犯霍元甲的名誉权。
在这个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对于霍寿金老人身份的真实性和其是否具有诉讼资格、电影《霍元甲》是否侵犯了霍元甲的名誉权等问题存在很大的争议,在法庭上原被告双方及其律师展开了激烈的辩护。但最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驳回了霍寿金老人的诉讼请求,判定电影《霍元甲》没有侵犯霍元甲的名誉权。
虽然霍寿金老人败诉,但是但其中的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霍元甲虽然作为一位历史人物已经成为大家所共同认可的民族英雄。但是电影创作的过程中也要一定程度尊重历史,尊重历史人物。同样作为历史名人的后代要有一定宽容的心态。
这两个案例对于民事诉讼的理解有了更好的促进作用,对于简易民事审判程序和民事案件的调解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