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国选调生工作发展及历史
全国选调生工作发展及历史
选调生是各省区市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的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的毕业生的简称,这些毕业生将直接进入地方基层党政部门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
从高等学校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始于上世纪60年代中期。1965年6月,党中央批转了高等教育部党委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建议起草的《关于分配一批高等文科毕业生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的请示报告》,全国选调生工作由此开始,“文革”期间中断;1980年,中组部在《关于抓紧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从今年起,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每年要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挑选一定数量的政治品德好、作风正派、学习成绩优良、身体健康、有培养前途的,放到基层锻炼。党组织要对他们加强管理教育,严格要求,热情帮助,条件成熟时,择优逐级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根据这一要求,当年全国有16个省区市开展了选调生工作。1983年8月,中组部下发了《关于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的通知》,选调生工作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了。1986年以后,选调生工作又一度中断。2000年2月,中组织部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充分认识开展选调生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照中央提出的党政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要求做好选调工作,切实抓好选调生的培养管理和教育工作。
具体来说,全国选调生工作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初始阶段
1965.6.14 中共中央转发高等教育部党委根据刘少奇的建议写的《关于分配一批高等文科毕业生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的请示报告》。中央认为,分配一批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是实现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培养革命接班人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加强基层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除今明两年分配这批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外,以后每年都要有计划地分配一些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去。
1966-1976 选调生工作因文革而中断,但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却没有停止,不同的是这一批年轻人只是中学毕业或者中途辍学。
1977 恢复高考。
1980 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专科生毕业,其中有相当部分大龄毕业生,“统招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下,出现个别省份个别选调生。文革中很多的优秀干部被弄垮整死。文革后百废待兴,领导干部紧缺,年轻干部、高学历干部偏少,破格提拔了许多优秀的年轻干部,地方出现了许多二十来岁的县级领导。
1981 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本科生毕业,少数省份少数选调生,代表人物:河南的陈全国(河南省委副书记)、王照平(河南省林业厅长)
1982 出现最早的一批选调生,他们中的一些人已成长为地厅级、省部级干部,这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广西的黄道伟(广西党委常委、钦州书记)、福建的张国胜(莆田市长)、湖北的王振有(黄石市委书记)、肖旭明(恩施州委书记)、向显智(湖北师范学院院长),选调生工作开始逐步在全国展开。采取“自然分配、跟踪管理”(由学校负责派遣、接收单位负责培养管理、组织部门跟踪了解)为主和“直接选调、重点培养”(由组织部门直接分配工作和培养管理)为辅两种方式。
第二阶段:全面展开阶段
1983.8.30 中组部下发《关于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的通知》(中组发1983[10]号),为了建设好“第三梯队”,有计划地培养一批年轻而又有大学文化程度的党政领导干部,改善省、地、县(包括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的结构,决定从今年开始,各省、市、自治区每年都要选调一批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进行重点培养锻炼,几年后,择优选拔到适当的领导岗位,这是实现领导班子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一项重要措施,应作为培养干部的一项制度长期坚持下去。经过两、三年,择优选拔到基层领导岗位,从事政治、业务等多方面的工作,取得领导工作的实践经验。几年后,把其中优秀的选拔到县一级领导岗位,以后对他们的培养、管理和使用,可同地、省级后备干部衔接起来,这就为有四十岁左右的干部进入省、部级领导班子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甘肃的李鹏新(甘肃省政法委书记)、湖北的梁惠玲(女,孝感市长)。
1984年4月30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改变中央和国家机关直接从应届大专毕业生中吸收干部的办法的通知》(中发[1984]12号),84年的代表人物是四川成长现在福建任职的陈文清(福建省纪委书记)、湖北的李新华(湖北省政府副秘书长)、刘雪荣(黄冈市长)、史正江(中央办公厅副司长)、李建明(湖北省体育局局长)。
1985-1986 开始推行学生“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等就业制度改革。代表人物:团中央常委、青农部部长陶宏(湖北)。
第三阶段:调整阶段
1986 中央组织部召开选调生工作会议,决定暂停选调生工作。各级组织部门就之前这批选调生的工作去向,在征求本人意见的前提下,作了妥善安置。有的调到县以上机关工作,有的回原籍工作。
1989.07.16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省级以上党政机关不直接从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中吸收干部的通知》(中发[1989]5号),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经过基层工作锻炼,然后择优选入党政机关,是保证机关干部素质的重要措施。
1991.9.6 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抓紧培养教育青年干部的决定》,今后,中央国家机关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机关,除经中央和国务院批准外,一般不要直接吸收应届大学毕业生进入机关。应届大学毕业生应尽量分配到基层去工作。直接分配到党政机关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要先到基层进行锻炼。地(市)以上组织人事部门每年可从应届大学毕业生中挑选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分配到基层去培养锻炼,并进行跟踪考察,然后从中挑选优秀分子,逐级补充到党和国家机关干部队伍中来。
1992.4.10 中组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抓紧培养教育青年干部的决定》的实施意见,重新部署了选调生工作。为了给党政机关培养合格的后续力量,从1992年起,每年从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挑选一批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分配到(市、区、旗)或农村乡镇或企业工作,经过2年以上的基层锻炼,按照增员指标,经过考试考核,分别补充到地级以上党政机关干部队伍中来。这一时期的选调生,由于主要是自然分配、跟踪管理,选调生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流失较严重。实践证明,这种选拔和管理方式基本上不适合党政干部的成长规律。
1993 推出“自主择业”就业制度。
1994.10.26 中组部、人事部、公安部发出《关于从全国高等学校选拔部分优秀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公安机关锻炼培养的通知》,决定划出专项编制,从全国高等学校中选拔部分优秀应届毕业生,以指令性分配计划的方式充实到县(市)公安局,并采取跟踪培养的办法,加强县(市)公安机关领导班子后备队伍建设。
1995年1月7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抓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通知》(中发[1995]2号),各级党委组织部门,要会同教育、人事部门,每年从高等院校应届毕业生中挑选一批品学兼优的毕业生进行重点培养。选定以后,先组织他们到党校或干部院校培训,对他们进行政治理论、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等方面的教育,然后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和培养方向的要求,将他们分配到农村乡镇或企业工作,并进行跟踪考察,从中挑选优秀分子,逐级补充到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干部队伍中来。
1996 选调生工作开始在某些省份继续展开。从这时候起,往届毕业生、选调生也可以参加选调。这一阶段,主要采取“直接选调、重点培养、跟踪考察、优胜劣汰、滚动管理”的办法。
第四阶段:探索阶段
1999.10 中组部在江苏召开全国选调生工作座谈会,开始全面恢复选调生工作。
1999 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
2000至今 就业形势趋紧。
2000.9.5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抓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通知》(中发〔1995〕2号)和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精神,中组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组织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每年选调一定数量的应届毕业的优秀大学生和研究生到基层重点培养锻炼,并把这项工作纳入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的整体规划。要对他们加强培养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使他们健康成长。对德才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要列入后备干部名单。条件成熟的,要及时提拔到基层领导岗位。适合做机关工作的,有计划地补充进县级以上党政机关。
2000.1.12 中组部等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工作的通知》(组通字[2000]3号)。实践证明,选调品学兼优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符合领导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强领导班子及其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从源头抓起,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领导人才的一项战略性措施。世纪之交,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更加需要高瞻远瞩,有计划地做好领导人才的培养工作。明确选调生工作的重点是培养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同时为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培养高素质的工作人员。必须按照中央提出的党政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要求做好选调工作。选调生分配纳入高等院校毕业生分配计划。
2002 中央党校第一期选调生(地厅级)培训班开班。
2002.5.29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曾庆红同志专门接见了第一期培训班学员,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要把选调生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大事,继续抓紧抓好。还特别强调:对选调生工作一要坚持,二要改进,三要提高。
2002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内参《福建从培养接班人的高度改进选拔培养高校应届毕业生方式》上就福建省选调生工作作出批示:“这个办法好,选拔高校应届毕业生先放到农村基层去锻炼,不但有助于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素质,加强农村工作,而且有利于培养青年干部,特别是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人民群众的感情。”
2003.3-2003.7 中央选调生第二期培训班开班。
2003扩招后第一届学生毕业,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很多大学毕业生选择选调下基层。
2003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发出《关于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通知》(中青联发[2003]26号),这项计划通过引导大学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促进西部贫困地区教育、卫生、农技、扶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拓展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渠道,努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既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又有基层工作经验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青年人才。
2003广东梅州提前两年到高校“下单”培养选调生 2003年,梅州市委决定成立“战略后备人才培养工程”领导小组,利用本地高校———嘉应学院升为本科的契机,用5年时间,每年从学院本科三年级优秀学生中选拔60人作为“党政战略后备人才”培养对象,经过培训、公务员考试和有关考核、淘汰,合格者作为选调生安排到基层党政部门工作。特别要求他们利用寒暑假到村镇挂职锻炼,提前了解基层,提前对接基层。
2003.6 山东省委组织部、共青团山东省委下发了《关于做好选调生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共青团干部队伍工作的通知》(鲁组通字[2003]21号),决定每年从高校选拔一批政治坚定,有培养前途,热爱青年工作的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充实到省共青团干部队伍。
2004.7.6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在湖北省委党校2004届选调生岗前培训班上发表了关于选调生工作的重要讲话并看望了所有选调生学员。今年组织部确定的是300人,常委讨论加了200人,争取明年达到1000人。我们湖北省有1000多个乡镇,争取每年每个乡镇增加一个。我们要经过5年、10年、15年的努力,使干部的素质逐步提高,逐步成为市、县两级的骨干。
2004.09-2005.01 中央党校第三期选调生培训班开班。
2005.3.20 《人民日报》发表文章:选调生工作——打造中国特色干部后备库,总结选调生工作开展25年来的基本经验。不断规范选育流程。严格标准,择优选调;科学培养,动态管理;不惟台阶,适时任用。打造年轻干部培养制度。基层实践是人生起步的基础;艰苦环境是走向成熟的根本;多岗位锻炼是提升素质的关键。
2005.03.21 香港文汇报报道选调生成省厅级领导接班人。
2005.6.29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5]18号)。加大选调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锻炼的工作力度。选调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锻炼,在改革、建设的第一线和艰苦的环境中了解国情、砥砺品格、增长才干是青年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优化基层公务员队伍结构、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的有效方式。要进—步扩大选调生的规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每年都要选拔—定数量的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主要充实到农村乡镇和城市街道等基层单位。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加强对选调生的日常管理和培养,在他们到基层工作2至3年后,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按照有关规定,结合岗位需求,从中择优选拔部分人员任用到乡镇、街道领导岗位。今后,县级以上党政机关补充公务员,应优先从选调生中选用。
2005.10-2006.01 中央党校第四期选调生班开班。
2006中组部、人事部、教育部、财政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务院扶贫办、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6号),三支一扶工作开始。
2006.3 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关于缓解西部及贫困地区基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法官、检察官短缺问题的意见>的通知》(组通字[2006]8号)进一步做好选调生工作,充实法官、检察官后备人才。省(区、市)党委组织部门将为基层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选调法律专业人才纳入选调生计划,会同高级人民法院、省级人民检察院每年有计划地选调一批优秀应届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毕业生,安排到基层院工作。西部各省(区、市)每年选调的人数一般不少于20名。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要按照选调生工作的有关政策,安排好选调生的工作和生活,保证选调生安心基层,尽早成才。
2006.7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在2006届广西选调生代表以及清华大学到广西挂职锻炼的青年教师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是我们党为了促进地方建设,着眼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长治久安,为推进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党政领导干部队伍而采取的一项战略举措。自治区党委对选调生工作十分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年轻干部成长“两个源头”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10-2007.01 中央党校第五期选调生班开班。
2007.7.12广西区党委书记刘奇葆致信2006届清华大学选调生左孔天、周滢照、周伟平、黄杰鹏,勉励选调生早日成为德才兼备成就卓越的优秀干部。并向广西所有的选调生朋友表示诚挚的问候!
2007.7.13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再次专程赶到选调生培训地看望1000多名选调生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去,充实公务员队伍,是省委作出的重大决策。三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个方法是成功的。很多同志通过基层锻炼,增长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已经成为基层干部中的骨干力量。
2009 重庆市与清华大学开创定向选调工作,当年清华大学就向重庆输送了37名优秀毕业生作为选调生到重庆基层党政部门工作。而此前的2005-2008年,清华大学总共只有1名毕业生作为选调生到重庆工作。省级地方组织部门与清华大学这样的重点大学开展定向选调工作,大大改善了地方选调生队伍结构,使选调生队伍中的重点高校比例,研究生比例大大提升。
第二篇:选调生工作交流材料
优化环境 倾注情感
力促选调生健康成长
——泸沽湖镇选调生工作交流材料
镇党委书记 杨雪松
(2010年7月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选调生朋友们:
选调生是党政干部的后备力量,做好选调生的培养教育工作也是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2008年以来,我镇共接收省委组织部选调生2名,其中男、女各1名。我们按照省、州、县关于做好选调生工作的各项要求,高度重视选调生工作,努力为握选调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倾注情感开展工作,采取多种方式,认真抓好了选调生的培养、使用和管理工作,有力的促进了选调生的健康成长。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关心生活,增进选调生在基层工作的感情
我镇的两名选调生均来自外县,与泸沽湖的生活和风俗习惯差异较大,为使他们安心基层,扎根山区,积极工作,镇党政领导经常和选调生单独谈话,既阐明组织对选调生的殷切期望,又强调到基层锻炼的目的和意义。过问他们的生活情况,倾听意见和建议,想方设法改善工作生活条件,主动解决生活困难。广泛了解他们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以及家庭成员等情况,对面临的实际困难,尽力给予照顾。
二、严格管理,为选调生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严格的监督管理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我镇的两名选调生在大学里都是学生干部和党员,具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但缺乏严格的组织生活锻炼。为了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少走或不走弯路,我们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选调生的监督管理,确保了选调生的健康成长。
一是坚持学习工作日志制。要求选调生详细记载每天的学习、工作内容,实行定期检查;要求每半年写出书面工作总结交镇党委。二是实行考察制度。为及时掌握和了解选调生思想和工作情况,我们定期找选调生交心谈心,掌握其思想和工作动态,肯定其成绩、指出其问题,实行有效地教育和管理。三是实行谈话制度。在选调生取得成绩、遇到挫折或思想波动时,及时安排领导与选调生谈心谈话,该提醒的提醒,该批评的批评,该关心的关心,即坚持做到“三个必谈”:工作取得成绩受到表扬时必谈,帮助选调生正确认识个人的作用,教育他们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继续前进;工作中出现失误时必谈,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改进工作;思想波动时必谈,帮助他们解开思想疙瘩,丢掉包袱,振作精神。通过谈心,始终使选调生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树立了选调生的良好形象。
三、精心培养,提高选调生的工作能力
乡镇工作涉及到诸多领域、方方面面。大学生思维活跃、富有激情、勇于接受新事物,这是他们的特点。刚刚走出校门的选调生,虽然经过岗前培训,但缺乏对农村社会的了解,在乡镇工作,直接面对的是农民群众,要使自己尽快进入角色,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必须了解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形势,熟悉农业农村基本情况,掌握党的农村政策,学习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虚心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在镇上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宣传活动中时,专门有意安排他们参与实践活动,如在国庆50周年安保、学习实践科学发展活动、处理复杂疑难信访事件、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引导选调生积极参与,要求选调生学习和掌握农村有关法律、民族、宗教、农村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优抚、劳动保障等各方面的政策法规,让他们做到什么政策都得懂,并将这些政策准确地宣传、落实到群众中去,引导其“多走田间道”、“多问农家事”,及时为群众解疑释惑,当好党的方针政策的宣讲员。通过参与处理信访事件,使其直接接触到农村形形色色的人群,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用现实事例的解决方法,不但使其掌握了基本工作方法,促使其不断增强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更让选调生了解了农民群众,并与群众建立了感情。
四、大胆使用,为选调生施展才华提供平台
根据选调生各自的特长,安排适当工作,定目标,压担子,使其经受实践锻炼。在选调生的使用上,我们破除论资
排辈思想,大胆使用。坚持把选调生放在党政办等综合部门或容易得到锻炼的岗位,给其布置任务、压实担子,让选调生独自解决群众来访,促使其自己想办法,提高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选调生已经成为我镇办公室工作的中坚力量,为全镇各项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受到机关干部的一致好评。
选调生对基层情况初步了解后,逐步安排他们接触基层第一线的工作,由跟随包村工作组“跑龙套”发展到独立包一个村或联一个片。同时,安排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作为帮带人进行言传身教。等基本适应后,再及时大胆安排一些硬性任务,让其独立处理一些工作,在“风口浪尖”上经受锻炼,提高他们处理复杂问题的应变能力。选调生们经培养锻炼后比较成熟、工作能力也比较强,我们则放手让他们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让他们有权、有责,提高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促其尽快成长、成熟。
选调生朋友们,从中央、省委到州县乡(镇)各级党组织都很重视选调生工作,对选调生报以了殷切期望。希望今年刚分配来的选调生们尽快实现由大学生向基层干部角色的转变,尽快适应社会环境,做好由集体生活向个体生活的转变,争取早日在基层有所作为。到了基层后,要始终保持对人生、事业的信心,用理想和信念战胜各种苦难;要保持对社会敏锐的洞察力和思考力,善于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学习充实、完善自身;要积极培养健康向上的兴趣爱好,在基层扎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实施“四个梅州”发展战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希望你们保持昂扬的斗志,饱满的激情,扎实的作风,自觉用党性约束本性,用感情服从原则,用埋头换来出头,用作为求得地位,走出一条无愧于人生的道路,为和谐南漳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
最后,预祝加入仙桃选调生队伍的七名新同志能够取得很好的开局,能够实现人生的目标,也祝在座的全体选调生能够开创人生新的辉煌。
近十年来,省委组织部坚持不懈地选调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锻炼,为各级党政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选调生工作在社会上反响很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从中央、省委到地市县乡各级党组织都很重视选调生工作,对选调生报以了殷切期望,
第三篇:选调生工作心得体会
选调生心得体会
参加工作至今已三个多月了,这段时间的工作是我人生旅途中的重要一程,在领导同事的关心支持下,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提高了思想认识,提高了工作能力,逐步完成了从大学生到基层公务员的转变和适应,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虽然吃了不少苦头,但收获也是不小的,繁杂的基层工作、相对困苦的环境,磨练了我的心志和能力,使我不断成熟,也使我对选调生的含义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我在街道办事处工作期间,刚开始也没有让我具体负责的业务。初到单位,我主要从事办公室日常工作,打扫卫生,接听电话,打印各种文案材料,接收整理文件,到相关单位取送文件,同时负责接待前来办事的居民等。起初我认为这与我自己的专业相去甚远,这些事情交给别人也一样能干,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当我一次又一次地经历了将愁云满面、带着种种问题而来,最后舒心开怀而去的居民迎来送去的时候,当我学习着努力将这些平凡而琐碎的工作做得高效而富有条理的时候,我认识到我所从事的工作其实非常重要,同样是街道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办公室工作中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基层政府工作的意义,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平凡而有意义,平凡而伟大,从此,我热心于我的工作,专注于我的工作。
选调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要在基层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健康成长成熟起来,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的转变 过去在学校里总认为工作会很轻松,特别是公务员,一杯清茶、一份报纸、看看文件、聊聊天,上班下班,一天也就过去了。工作后,才知道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一天到晚忙个不停,而且学校里的专业知识在基层根本就用不上,犹如一张白纸,什么都要从头学起。可以说,刚工作的这几个月是心态调整期,期待中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与现实的差距,期待中的热情释放与现实的差距等等。
基层工作,琐碎而繁重,工作条件艰苦,街道干部是“万金油”,哪儿痛擦哪儿,每一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早上五点就开始下社区抓计生、稳定、司法调解、民政、群众上访、防火救灾等,每一项工作都得抓好落实。虽然很苦很累,但很能锻炼人。在基层,除了物质条件与环境的艰苦外,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和处理会让我们迅速成长起来。所以我觉得,每一位选调生或者说每一个刚刚走进社会的青年,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茫然,但只要我们找到一种信念、一个支点,摆正好了自己的位置,很快就可以走出来了。
二、调整心态,转换角色
作为一名刚从大学校园走出的选调生,调整心态,摆正好自己的位置非常关键。在这里,我被组织安排在街道办公室工作,主要从事办公室日常工作,从打扫卫生,接听电话,打印各种文案材料,接收整理文件,到相关单位取送文件,逐渐了解和掌握了街道的各方面情况。但是办公室事情的确很烦琐,我怕自己就在这种琐碎中磨灭了斗志,没有了思想。于是,就在工作闲暇之时,把政府的一些文件翻出来看,了解政府目前的运转情况和今后的工作重点、目标,找一些有关党政工作等书刊来看,学习公文写作,争取使自己的工作方法老练一些。办公室的工作虽然繁杂琐碎、涉及面广,但是培养了我认真负责、不厌其烦的工作态度和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
三、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工作
选调生一参加工作都是到乡镇或街道办事处这样的基层单位。基层是一个大舞台,是我们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一参加工作就有这样的环境来锻炼自己是应该感到庆幸的。所以,我牢固树立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观念,决心在基层学好真本领,练好真功夫。
1、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选调生的培训会上,娄部长说:当今的世界是知识经济时代,需要我们紧跟时代步伐,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努力学习,提高素质,夯实基础。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优胜劣汰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不学无术的人终将遭到社会的淘汰。因此,必须通过学习成为某一方面的行家里手,形成自己的竞争力。放松学习,这是我们选调生极易犯的毛病。古有“活到老,学到老”之训,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正在提倡“终身学习”。
由于基层信息相对要闭塞得多,通过外部环境主动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很弱,下基层后,我坚持学习。一是学岗位业务知识。踏实做好本职工作是立足之本。二是学政治理论知识。既是提高自身政治素质与工作接轨的必要,又是备战常有考试机会的现实需要。三是学专业知识。专业精通会成为工作中的一大优势,也是必要时候的谋生手段和重新创造生活的重要资本。四是学法律和市场经济理论知识。依法行政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是必然趋势,不懂法必将被公务员队伍淘汰。五是学电脑和英语。电脑是二十一世纪的必备技能;英语是个人素质的体现和关键时候的后备技能。六是坚持读报写作,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在工作之余要加强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对自己进行充电,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关心时事,养成读书看报、多动手写东西的习惯,争取做个复合型人才,当个合格的人民公务员。
2、要脚踏实地、努力工作
作为选调生要脚踏实地,敬业爱岗,要放下架子,乐于接触社区居民,主动融入基层生活,与群众打成一片。刚开始接触到基层工作时,远比我想象中的要繁琐与复杂,逐渐感受到在基层工作有在基层工作的特点与方法,而工作的方法与特点,是决定工作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有具体的工作任务时,我就会向办事处领导请教这项具体工作该如何开展,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与态度去开展,渐渐地在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各项工作任务之后,我也积累起了一定的经验,为今后的工作做好了准备。在办事处党委的指导与帮助下,我参与了办事处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普查工作。这项需要我亲自到辖区单位入户调查,而且经常会遇到不配合的商户,这时,我就会耐心向他们解释,争取得到他们的配合。
作为一名选调生,我时刻将“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铭记在心,深知只有时刻不忘理想,不断的积极上进,脚踏基层这片沃土,才能帮助自己更好的成长。既然选择了做一名选调生,我就做好了面对一切可能存在困难的准备,既然选择了做一名选调生,走的就是一条别样的人生的道路,途中会荆棘密布,但也会有浴火重生般的酣畅淋漓,既然选择了做一名选调生,我就不会后悔,选调的经历一定会让我受益终身。
漫漫选调路,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也相信“道不远人”,更相信我的人生会因为选调而更精彩。
第四篇:选调生工作心得
在基层实践中努力前行——选调生工作心得
在基层实践中努力前行
——选调生工作心得
由 涛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间,参加省委组织部选调,来到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工作已经五年。过去这几年的摸爬滚打,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选调生,一名年轻的机关干部,要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就必须不断调整角色,脚踏实地,在实践中勇于超越,努力前行。
一、准确定位,时刻保持良好心态
选调生这个身份,于我来说就是“忘记”与“想起”。所谓“忘记”,就是放下“省委组织部选调”的招牌,在基层工作中以学生的姿态来学习、工作、做人。向身边的领导同事学,向农村的党员群众学,向上级的主管部门学,从基层实践中吸收营养、开拓眼界,迅速完成从一名大学毕业生向国家公务人员的转变;所谓“想起”,就是牢记选调生的责任和使命,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经常性地“自律、自查、自省、自知”,努力做到“重实干轻享受、重奉献轻索取”,发扬选调生这一光荣集体的优良传统,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组织安排我参与安装远程教育接收设备的工作。此时正值7、8月份,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我和安装工人一起抬设备、爬房顶、装天线、调试网络,很多社区干部把我当成厂家负责售后的工人,后来经介绍才知道我是办事处新来的选调生。通过这件事,我与许多社区书记、主任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为我在以后从事基层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开端。几年来,每年的清明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和台风、禽流感等异常天气和突发情况我都在农村社区度过,同社区的干部群众一起守护着王哥庄的这片青山绿水。家人和朋友常常不解,觉得公务员是一项体面的工作,就应该在办公室写写东西、开开会,哪能去做这些事,但我始终觉得组织安排的工作一定要做,选调生更要冲在前头,并且在与社区干部群众同吃同住的这些日子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真正了解到了群众的疾苦和需要,这对我看问题想事情乃至工作方法思路上都起到了积极地作用。
二、扎根基层,在平凡岗位上打基础
刚来办事处的时候,记得有同事开玩笑说:你们选调生是“飞鸽牌”,下来镀镀金就调走了。我当时并不以为然,为什么选调生就不能在基层长待,不能在基层开创自己的一番事业?
几年的时间,我走遍了王哥庄的山山水水,走遍了34个社区、规模企业和中小学校,深入基层广泛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在工作的这几年里,我参与了社区两委换届选举、人大换届选举,街道安全普查,违章建筑违法占地综合治理,信访调解和崂山茶节筹备等工作,这些经历对我看问题的角度、立场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逐步洗掉了身上的书生气。
06年8月以来,根据组织安排,我负责街道团委的日常工作,08年6月兼职负责西山社区的包社区工作,这两项工作使我对基层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团的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导向性非常强的工作,而青年团员由于其年龄、环境等客观原因,对政治性、组织性要求十分抵触,所以必须改变工作方法,转变思路,以新颖的活动吸引青年、凝聚青年,从而达到服务青年、服务大局的目的。我根据青年人的喜好和需求,策划组织了球类比赛、送文化下乡等活动,发掘了一批青年骨干和积极分子,以他们为基础建立了茶乡环保志愿者等一批青年活动队伍、外来务工青年服务中心等青年组织和“茶乡暖风”、“冬日暖阳”、“春雨自护”等服务品牌,受到广泛好评和肯定;同时,结合街道中心工作,围绕“促进农民增收、扶持青年创业”这一主题和“促经济增长、保社会稳定”这一中心,开展了青年茶农培训班、农村青年经纪人培训班,社会闲散青少年结对子等一系列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王哥庄街道团委07至09年连续三年在全区团系统考核中名列前茅,今年也被团市委授予市级“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我本人也被授予“崂山区优秀青少年工作者”、“优秀团干部”等称号,09年被团省委、省教育厅授予“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并荣立个人三等功。包社区工作是一项全面性的工作,不只是上传下达,更重要的是作为党和政府在这个社区的联系人,要做政策的执行者,也要做民意的反馈人。上任之初,该社区最大的问题是违章建筑、违法占地屡禁不止,百姓怨声载道,但社区两委不仅没有好的办法,而且推诿扯皮,推卸责任。根据这一情况,我广泛调研,走街串巷,找党员、村民谈心摸情况,独自一人找现场、查证据,逐步掌握了该社区部分工作人员违法违纪事实,09年9月,街道党工委对该社区书记、主任进行了诫勉谈话,有效遏制了“双违”现象的发生。
三、加强修养,在磨砺中严于律已
要做事,先做人。几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作为一个年轻人,接受新事物快,但也容易受到外物干扰,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所以加强个人修养显得尤为重要。
身在基层,虽然条件差一点,环境苦一点,但对心境的磨练十分有益。王哥庄人民的朴实、真挚、热情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客观条件制约造成的经济上的相对落后也在不断激励、鞭策着我。在工作和生活中,我着重把握三点:一是淡化“官念”。以平常心看待个人政治进步,少一点左顾右盼,多一点自省自励,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二是强化宗旨意识。选调生需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时刻摆正自己和人民群众的位置,从身边小事做起,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送温暖。三是加强道德修养。“才是德之贤,德是才之帅”。努力做到讲道德、讲廉耻,净化生活圈子,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几年来,在忙碌而充实的工作中,我洒下了不少汗水,也收获了很多。我深知责任重大,离组织的要求还相距得很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铭记责任,不辱使命,把组织的信任当责任,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勇于锻炼、自觉奉献,在基层这个大熔炉里锻炼成一块好钢,在崂山这片沃土上成长为栋梁之才。
第五篇:选调生工作特点
山东选调生工作有哪些特点?
【点击次数:81708】【字体:大中小】【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按照中组部的统一部署,山东省选调生工作从1980年开始,是开展选调生工作最早的省份之一。近30年来,伴随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选调生工作不断创新,蓬勃发展,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促进了干部队伍建设,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特点:
一是领导重视程度高。省委历来十分重视选调生工作,省委领导经常关心、过问,多次做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省委组织部先后两次召开全省选调生工作会议,交流经验,推动工作;印发《选调生工作暂行办法》,选调生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
二是选调规模大。1980年至1996年。选调的范围限于省内高校,选调数量比较少,全省每年100人左右。从1997年起,根据省委要求,坚持每年选调1000名左右,选调生工作开创了新局面。截至2009年7月,省委组织部共选调了24批1.1万人,选调数量位居全国各省区市之首。
三是选调类型多。以培养党政干部后备人选为主体,同时根据需要,为全省基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系统和共青团系统补充新生力量。近年来,共选调2700余名大学生充实基层政法队伍。2002至2005年,面向全国重点高校选调优秀研究生,安排到省、市直机关工作。
四是工作标准高。在选调范围上,打破户籍、生源地限制,面向海内外广揽人才。严把政治关、能力关、综合素质关,面向应届高校中的中共党员、主要学生干部选拔。严格按照招考公务员的规定,组织报名、笔试、面试、考察、体检、公示、录用、岗前培训。在坚持全省统一笔试的基础上,近年来,统一组织面试,统一抽调考官,当场公布成绩,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和肯定。
五是培养力度大。把岗前培训、集中轮训与经常性教育结合起来,根据不同成长阶段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理论培训。通过担任助理职务、安排重要工作岗位、独立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等办法,压担子培养。六是成长进步快。一大批优秀选调生走上了领导岗位,改善了各级领导班子结构。目前,有4900余人担任副科级以上职务。这些同志年纪轻、学历层次高,政治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对优化干部队伍、领导班子结构起到重要作用。
七是社会影响好。经过基层锻炼再到机关工作,选调生队伍整体素质较高,在多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普遍受到欢迎。加强了基层工作,选调生成为基层干部队伍中一支朝气蓬勃的力量。全省有3000余名选调生工作在乡村改革建设第一线,其中有600余人担任了乡镇(街道)领导职务。他们勇于开拓、大胆创新、默默奉献,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县以上党政机关输送了新鲜血液,增强了机关的生机与活力。目前,在省、市、县(市区)机关工作的有7800余人。选调生工作在我省具有广泛的知名度、认可度,在社会上初步形成响亮的干部工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