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安镇2012年新农村建设解说词
大安镇2012年新农村建设解说词
(过鸭园大桥后): 尊敬的各位领导,上午好!
我叫***,感谢您来到大安镇,一路舟车劳顿,您辛苦了!这次短暂的大安之行将由我为您解说。首先,我谨代表大安镇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二道江区鸭园镇,所以先请诸位领导稍事休息,过一会儿开始我的讲解。(下北线转巴豪外环)
各位领导,现在我们途经的仍然是二道江区鸭园镇,在我左手边的村庄呢,就是鸭园镇四道江村的一个组叫霸豪。(过四道江村,经过新修水泥路)
各位领导我们现在经过的这段水泥路位于二道江区鸭园镇四道江村境内,2010年因遭受特大洪灾而水毁严重。2011年在交通局的大力支持下,大安镇经多方筹措,共投入270万元修建了这段不在我镇行政区域内的水泥路,目的是为了方便我镇三个村近半数百姓出行和下四平村两个纳税近千万元的石膏矿企业运输。同时,为了更好服务企业、也为了改善招商引资环境,更为了长远的发展,所以我们修了这条路。(小房子处)
在进入大安镇之前,我先为各位领导介绍一下大安镇的基本情况,大安镇幅员面积175.8平方公里,辖6个村,目前有3个标兵村、3个先进村,总人口10960人,有耕地1.5万亩,林地面积16250公顷。镇域共有31户工业企业,规模以上企业11户,其中纳税超千万元以上企业4户。
今年上半年,大安镇实现社会生产总值3.9亿元,同比增长20%,镇级税收实现4500万元。
2012年,大安镇共落实招商项目4个,其中:新引进企业2户:一是通化县林安矿产品加工有限公司,该公司座落在大安村,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目前已到位资金3500万元,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平整场地等基础建设。二是通化恒远公路建设有限公司,该企业坐落在水洞村,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目前已到位资金1100万元,厂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开始,预计该项目2013年投产。扩能改造项目2个,分别是四方山铁矿扩能改造项目和毓赢松花石二期开发项目。
我们大安镇将始终坚持“依托资源,扩伸产业链,科学规划,可持续发展”总的经济发展思路,打造优良和谐的经济发展环境,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镇战略,不断提升发展的规模、层次和水平。
今年的新农村建设,大安镇本着高起点谋划、高效率实施的原则,积极开展了环境连片整治,绿化美化提升和村标建设等工程,累计投入近2000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尤其是绿化美化提升工程,使全镇的环境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镇标前)各位领导,在我们右前方,树立的就是大安镇镇标,此处是大安镇与二道江区鸭园镇的分界点。今年,我们共投入20多万元,修建了镇标一座,村标五座,全部搭配高标准蘑菇石花坛,底座也以蘑菇石悬挂罩面,勾勒出别具一格的靓丽风景。我们看到镇标的正面写着大安镇,背面是欢迎您再来,体现了大安镇人民的热情好客!我们现在即将进入今天行程中大安镇的第一个村——下四平村。(停顿稍许)
前面桥头处就是下四平村的村标。
(上桥前)
我们迎面看到的就是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中的堆肥场和垃圾分类间,项目已经建设完毕,即将投入使用。该项目的建设将极大提高村屯处理垃圾的能力,避免二次污染,有效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下四平村蓝色路标前)
即将进入我们眼帘的就是下四平村的中心屯了,下四平村有14个居民组,总户数474户,总人口1567人,有耕地5300亩,农业主要以“三瓜一菜”为主,分别是地瓜、西瓜、香瓜和白菜,瓜菜及鲜玉米面积种植达到了800余亩。下四平村石膏资源储量丰富,目前有远程矿业和鑫源石膏矿2户企业,其中:通化县远程矿业有限公司占地面积为6532平方米,其所拥有的两个矿井年均生产石膏15万吨。通化县鑫源石膏矿占地面积为9338平方米,年均生产石膏15万吨。2011年2个石膏矿共纳税1100万元,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400余人。去年,这两户企业共同出资20万元帮助下四平村修建水泥路。
(出中心屯,过桥见河床处)
在我们的左侧是干沟河,干沟河顾名思义是一条没有水的河,这条河距离著名的云霞洞景区直线距离只有几公里,所以这也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也就是俗称的溶洞。丰富的石膏资源,为卡斯特地貌发育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干沟河在枯水期就流进了地下暗河,从水洞村流出。今年由省市文体局牵头,专门聘请长春市探险队对该流域岩溶地进行了实地勘察。我们打算将溶洞文化和水洞村20万年前古人类文化遗址溶洞相结合,计划打造旅游产业,成为拉动大安镇经济可持续发展新的增长点,进一步调整优化大安镇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有水处)
各位领导请看,这里的河水量还比较多,到了干沟河段,河水就全部渗到地下了,这就是因其地下有喀斯特地貌而产生的现象。
(没上刁家街前桥)
各位领导,前方不远是下四平村的十一组,也是当地百姓俗称的“刁家街”,以往这个组是有名的脏、乱、差,篱笆墙、柴草垛随处可见。这里的村民以养牛为主要生活来源,牛粪更是遍地都是,被称为“牛粑粑街”。经过围墙一体化建设和今年的绿化美化提升工程,特别是绿化提升,现在街道两旁是整齐的金丝绣线菊构成的绿篱,间种着金叶榆球,一眼望去是围墙整齐绿化得体,一幅焕然一新的景象。下四平村也由达标村进位成为先进村,我们将继续努力,向标兵村、标杆村靠拢,争取早日提档进位。
这里的绿化美化工程是今年大安镇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共投入90万用于绿化提升工程,选取了金丝绣线菊、紫叶稠李等9种名贵树种近20万株苗木,形成了公路段路肩有黑心菊、路旁有云杉树、村屯段高有紫叶稠李、金叶球榆、中有金丝绣线菊、低有荷兰菊等错落有致的绿化美化格局,全面提升了绿化美化效果,响应了县委县政府号召,落实新农办今年的工作指示,保证了绿化美化无断条,无死角。经过今年的绿化美化提升工程,大安镇的新农村建设又上了一步台阶。(大榛子地)
过了刁家街就进入了上四平村境内,在您左边的这片地就是上四平村的大榛子产业示范园,这是基于土地流转而发展的一项产业项目,平均亩产收入达3000元以上。同时还间种着菜葫芦,菜葫芦又叫肉葫芦,原产于日本,是一种高级蔬菜,富含糖类和多种维生素,具有健身养颜、抗衰老功能。
(上四平村标处)
在我们右手前方是上四平村村标,过了桥就到了上四平村的中心屯,我们在前方看到了一片蓝白色相间的围栏,这是今年投入20万元建设的一处村民休闲池塘,原来这里是两个独立的臭水塘,环境很差,今年上四平村下大力气对此处进行了环境整治,建设成了一个休闲池塘景观,亮化了环境,提升了品味。
在我们的左手边是上四平村投资36万元新修建的600米护坡堤坝,在修建的时候,上四平村为筹措资金,积极向汇源洗煤厂化缘,最终该企业为上四平村修建护坡堤坝提供了2万元的资金支持,至此,上四平村因2010特大洪灾导致的水毁工程全部修复完毕。
上四平村位于大安镇东部,幅员面积23平方公里,共有8个组,348户,总人口1468人。上四平村已经连续四年被评为新农村建设标兵村,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村,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全镇的前列。(上四平村村头)
各位领导,在我们的右手边,大家可以看到宽敞整齐的新砌边沟,共228米,过去这里柴草垛堆放很不规范,为了提升村屯环境,今年上四平村投入7万元,对此地段进行了整体改造。
(出上四平村中心屯——四组桥前)
刚才提到的菜葫芦,是年初积极响应县委组织部关于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号召,经过镇、村领导对菜葫芦种植项目的考察,上四平村在土壤、气候等方面都非常适合该项目的条件,于是今年5月份,首先由村干部集资种植了20亩菜葫芦,随后带动农户60多户共同种植,目前种植面积达200多亩。此外,村里则以提供场地收取租赁金和负责加工收取加工费,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今年菜葫芦长势较好,生产加工出来的葫芦条主要出口韩国、日本食用,供不应求,市场前景较好。预计年末,上四平村种植加工的菜葫芦收入可达60万元,村集体也将得到6万元左右的收入,村集体也打算明年将加大种植规模,届时2013年上四平村在这一块的村集体收入将超过10万元。
近年来,大安镇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特别是特色农业,种植业方面,除了原来的“三瓜一菜”、大榛子等项目外,今年又新发展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项目,主要种植品种为黄芪和桔梗,其中黄芪22亩,桔梗18亩,总投入13.6万元,收益较为可观,打算今年年末组织成立大安镇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我们将以全县打造长白山药谷和长白山医药物流正式运营为契机,继续扩大种植规模,促进我镇中草药种植业向前发展。
在养殖业方面,特色养殖业正逐步壮大,形成了以水洞村养猪、大安村养鸡等为代表的示范基地,年出栏肥猪4000头左右,肉食鸡9万多只,带动周边农户70余户。全镇共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个,今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个,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大安镇的农业产业发展基本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上四平村八组)
前方就是上四平八组,该组公路沿线围墙总长度为520米,右侧绿篱与左侧围墙交相辉映、向前延伸,非常漂亮。
(过上四平八组后)
诸位领导,今年我们按照新农办栽种宿根花卉的要求,在公路沿线栽植了长度为30公里的黑心菊景观,黑心菊因花蕊为黑色而得名。黑心菊原产美国东部地区,为多年生蓿根花卉,曾在欧洲园林艺术节上获得奖项,它色彩十分艳丽,花期时间特别长,从4月份一直能开到10月份。
按照县委、县政府具体要求,经镇领导考察,黑心菊较为适合本地区生长环境,今年春季,大安镇组织全镇机关干部利用3天时间,栽种了这30公里的黑心菊。黑心菊栽完之后,当时正值春季干旱,为此,大安镇及时组织全镇年轻机关干部对公路沿线所有黑心菊进行了浇灌,最终花苗成活率达到80%以上。
大安镇本着“镇区高标准打造,村一级一次投入多年收益”的原则,对全镇美化绿化工作进行了总体设计和一次性重点投资。今年的绿化美化提升工程共投入150万元,其中美化提升投入60万元,选取名贵多年蓿根生花卉近10种,栽种近72.2万株,美化面积达80000平方米以上,美化了乡村环境,提升了镇区提档晋级品位,巩固了新农村建设成果。(停顿稍许)
在前行的过程中,大家要扶稳坐好,注意安全,这边的路况不是很好,比较颠簸,这段水泥路是2001年修建的,由于常年收到穿皮水的冲刷侵蚀,又处在漏风地段,导致水泥路破损严重。今年大安镇已经投入400多万元,对镇区至四方山段7.5公里的水泥路进行了重新铺设,明年将争取项目资金将其剩下的10公里全部铺设完毕,计划在2014年开始修建目前正在行驶的这段水泥路,我们预计到2015年将大安镇的公路全部重新翻修一遍,全面改善我镇公路交通情况。(村标处)
现在映入大家眼帘的就是砬门里村的村标,明年这里的花池将栽种三种颜色的花卉,打造砬门里村又一个靓丽的景观。
(停顿一会)
砬门里村只有5个居民组,总户数135户,人口422人,该村虽小,但人均林地面积是全镇最多的,成为了大安镇发展林业产业的示范村。大安镇近年来十分重视林业产业的发展,专门成立了林业产业发展办公室,加强对林业产业的领导,今年全镇新增刺嫩芽、树梅、大榛子、胡枝子等木本经济林166亩,新增黄芪、草莓、桔梗等农地涉林作物180亩,新增林下参、苗木等林下经济120亩,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为此,通化日报、县电视台等媒体对此纷纷做了宣传报道。砬门里村的林下经济为大安镇林业产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人工湿地处)
大家向左边的农田里看,这就是咱们砬门里村按照全县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整体要求新修建的4000平方米人工湿地,主要就是对百姓的生活污水进行沉淀净化处理。大安镇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项目共投入601万元,覆盖6个村,已经新建无害化堆肥场5个,共3822平方米;水源地防护栏 1260米;营造人工湿地 2 片,共9000平方米;垃圾分类间 5座。现在已经全部竣工。该项目运行后,将有力地改变大安镇镇村环境。(停顿一会)
我们今年在公路沿线选种的是黑心菊,在村组也栽种了多种宿根花卉,有荷兰菊、福搂草等,经过今年的种植效果看,荷兰菊很适应我们这里种植,荷兰菊性喜阳光充足和通风的环境,适应性强,喜湿润但耐干旱、耐寒、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宜在肥沃和疏松的沙质土壤生长。
现在行程已过半,前面翻过一道岭,就是湖上村了,我将在湖上村继续为各位领导进行讲解。请领导品尝瓜果,稍事休息)。(下岭后)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湖上村,湖上村是大安镇第三个标兵村,这里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尤其是铁矿石储量较多。湖上村幅员面积46.15平方公里,八个居民组,359户,总人口1621人。著名的四方山铁矿和威龙矿业就坐落在湖上村,两个铁矿每年解决村里剩余劳动力800余人,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通化县四方山铁矿始建于1988年6月,投产于1989年7月,2011年纳税6300万元,今年的四方山铁矿扩能改造项目将大幅度提升开采规模,同时进一步探明储备,以提升后的开采规模,四方山铁矿将能开采近百年。通化县威龙矿业开发有限公司始建于2006年3月,2011年纳税2400万元。(开玩笑说也不算大安的指标)(到安康公园处)
今年湖上村的新农村建设工程亮点很多。其中:四方山铁矿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总投资5060万元,新建住宅503套,总建筑面积达30120平方米。该项目分两个地块进行改造,目前,湖上村地块已建楼房2栋,近5000平方米。水洞村地块正在进行征地补偿相关手续阶段。(手指两栋新楼)这就是新建的2栋棚户区改造楼房,里面都是半装修,购房者到时候可以直接入住。
请领导看对面的山脚下,正在修建的是湖上外环桥,为更好的方便铁矿运输、更有效的保护村民出行安全,改善村屯交通环境。在县交通局和水利局的大力支持下,大安镇计划总投资150万元修建总长1公里外环路,今年将投入50万元进行征林占地和3座桥涵的修建,明年将全线竣工通车。(村标处)
现在我们的右侧就是湖上村今年新立的村标,左前方是湖上村的堆肥场和垃圾分类间。湖上村外环路将在此处与这条公路相接。(停顿一会儿)
各位领导,我们正在行驶的这条柏油路是2008年投资600多万元铺设的,全长26公里,由于重载车辆的长期碾压,加上2010年水毁等原因,柏油路部分路段破损严重。去年我们对大面积破损路面采取了水泥路补修方法,今年又投资54万元对全线26公里公路进行了沥青补修,基本保障了道路的畅通。我们将在明年,争取项目资金对该段除村屯外剩余10公里柏油路进行水泥路铺设。(湖上三组)
现在进入的是湖上村三组,请看两侧的围墙,我们积极响应县里号召对围墙进行了粉饰,共投入近10万元,粉饰12000平方米,使全镇村级以上公路沿线的围墙实现全覆盖。
(过桥后)向右侧远方望去,屹立在远处的山峰就是通化市近郊第一高峰四方顶子,海拔1556米,从这里到达山顶大约需步行1个半小时,因山顶成四方形,地势平坦,有近百亩的草坪而得名,近年来,由于新农村建设不断提升,环境变化显著,吸引了很多游客,近郊第一高峰的名头更成为了很多驴友和登山爱好者想要征服的地方。各位领导可以在闲暇之余,到这里感受一下自然风光,领略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新修水泥路处)
这就是我们大安镇今年新修建的7.5公里水泥路。(小围子)
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湖上村的小围子,该组以松花石“老坑”而名声鹊起。各位领导一定对前些日子发生的坠机事件有所了解,在我们左侧的山沟,就是当时坠机的地点。
在我们左前方红房子后的沟谷里,就是著名的大安松花石“老坑”,远近闻名的松花石就产自这里。正式用松花石制砚始于明朝末年,推重于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等帝对松花石砚都十分欣赏,康熙帝还封它为“御砚”,一直专供宫廷使用。后来失传多年,上世纪70年代从大安镇选取的“老坑”石材雕刻的松花砚台,与现存故宫博物院的松花石砚的质地和材质一样,所以专家鉴定这里也就是“御砚”真正产地,因此得“老坑”之名。
吉林省政府于1992年赠送给金日成80寿辰的“长寿砚”、于2007年赠送给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松花紫荆情系根砚”、于2010年赠送给金正日的“五子观鱼砚”的石材都出自我们大安老坑。
(王八脖子岭下未修水泥路处)
请各位领导坐稳扶好,我们现在正在路过的是以坡陡弯急路险而得名的王八脖子岭,我镇将利用今年秋冬季节,对此处进行加高取直,改变路的线形,方便百姓出行和企业运营。所以这段没有新修水泥路。(新修水泥路)
今年投资400多万元新修建的7.5公里水泥路,大安镇配套200万元。因为有2个铁矿企业需要运营,为保证工程质量,水泥路工程采取清包工方式,外雇施工队负责摊铺,大安镇组织原材料,并派有专人在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监督。为了降低成本,大安镇多方化缘,积极筹措资金。经过3个月的时间,这段水泥路已经全部铺设完毕,到了10月中旬,这条路将全线贯通。(大安村堆肥场前)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大安村,前面不远就是该村的堆肥场和垃圾分类间。(过十组见红顶厂房后)
前面不远处红顶的厂房就是通化毓赢松花石开发有限公司,这个公司是集采矿、加工、销售为一体、是通化地区唯一一家手续齐全的松花石开发公司,所属的矿区就是“大安老坑”,今年该公司又扩建厂房,开展二期建设,我们看到的和道路垂直的就是去年修建的展示区,和道路平行的是今年的二期工程主体展示区,在展示区的上面是他的加工区。近年来,省、市、县十分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我们将抓住此次机遇,扶持和引导该企业做好松花石文化产业,促进大安镇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安村中心屯)
我们现在进入的就是大安村的中心屯,大安村共有70余户奇石馆,基本上是家家有奇石,户户卖奇石,初步形成了奇石一条街。随着奇石商户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将逐步对其进行合理规范和科学引导,走文化产业之路,建设奇石精品街,打造松花“老坑”品牌,提升产品内涵。
大安村共有10个居民组,321户,总人口1113人。大安村的文化氛围较为浓厚,有村民自发组织成立的大型秧歌队,今年的通化县庆七一广场文艺演出活动中,这个村就出了三个节目。
(大安村迎宾小景点)
在我们前方的右侧是今年大安村投资7万元新修建的大安村迎宾花坛,原来这里是一处旧道岔,百姓经常在此倾倒垃圾,脏、乱显而易见,经过整治,这里焕然一新,由白色石子和鲜花构成的“大安村欢迎您”成为了新农村建设的又一个亮点。
(大安村一组)
前面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大安村一组,该组街道很直,并且围墙与道路的距离相对很宽阔,这里汇集了我们大安镇今年绿化美化的多个品种,现在是我们第一年栽种,已经初见成效,这里也成为了大安镇新农村蓿根花卉的试验区,为全镇新农村美化绿化工作先行先试。
前面的村标就是大安村和水洞村的交界。(过村标后)
我们过了村标就来到了水洞村,水洞村是大安镇政府所在地,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有大中小型企业9户。幅员面积29.1平方公里,9个居民组,农户612户,人口2408人,耕地面积1569亩。水洞村也连续五年保持了新农村建设标兵村的荣誉,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c村。水洞村顾名思义,因水洞而得名,这里有距今20万年古人类活动的遗址,有闻名遐迩的水洞溶洞,这里不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而且旅游业也发展的有声有色,水洞村的近郊旅游可以说是小有名气,近年新建的老平坨生态园、春光农家院等山庄,环境优美且坐落在大山深处,一片世外桃源景象,让你紧张的工作中,偷得浮生半日闲;坐落在水洞绿园内的安盛园,集休闲餐饮和奇石观赏为一体,让你领略山中小镇的独特静怡和休闲时光。大安镇近郊旅游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安镇年接待游人8万人次之多。(水洞村五组)
这里是水洞村五组,前面不远我就进入镇区了,今年镇党委、政府继续加大对镇区的投入力度,特别是民生工程,共投资255万元用于为民利民实事工程。其中:投资10万元,为镇区居民楼更换彩钢瓦。投资15万元,新修建彩虹桥一座;投资20万元,实施水洞绿园公园整修工程;投资20万元,实施共创未来广场整修工程;投资30万元,进行供热站锅炉房改造。得益于教育局的大力支持,我们投资60万元对镇中小学办公楼实施维修和改造,其中镇级配套资金30万元。投资100万元,实施自来水工程。
2012年大安镇新农村建设投入多、建设力度大,取得了一定成效。大安镇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各部门和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在这里,我代表大安镇向各位领导表示忠心的感谢。日后还望各位领导一如既往的支持大安镇,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我们今后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感谢各位领导一路的倾听,在讲解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不足,敬请领导海涵。最后,祝大家心想事成,安康幸福!谢谢大家!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专题片解说词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做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决定。
2006年,一场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滚滚大潮,在神州大地澎湃展开。阿荣旗旗委、旗政府运筹帷幄,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统筹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尤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展现了新面貌、新民风、新民俗。
2012年,阿荣旗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的战略要求顺应广大农民群众住上新房子、过上好日子的迫切愿望,旗委、旗政府科学决策,启动实施了新农村示范工程,4月1日下发了《关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实施意见》,4月5日召开了全旗农村工作既新农村建设再动员大会。
一石激起千层浪。
阿荣旗新农村建设,由此赋予前所未有的深刻内涵,高点破题、全新开篇。
阿荣旗新农村建设,由些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磅礴动力,花放千村,果结万家。
新阿荣,新战略,新跨越。
新农村,新成效。
在山环水映间,在旖旎风光的簇拥下,阿荣旗干部群众正在万众一心,谱写着一曲曲更加辉煌的乐章。
【推出片名】
接力奋力奏新歌(暂定)——阿荣旗新农村建设走笔
离开喧嚣的都市,我们走进阿荣旗那吉镇的那吉村。
这里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田园农舍,沧海桑田,五千年以农立国的黑土地,发生了空前的巨变。
一幢幢房舍错落有致,一条条水泥路纵横交错,一栋栋温室大棚排列有序,高标准的休闲农业,生机勃勃的新兴产业,构织成了一幅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全面科学统筹村屯规划,积极扶持培育村级主导产业,加大村级房屋及村屯道路建设力度,改善村级房屋及村屯道路附属设施建设,强化村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延伸村级公共服务功能,提高村级干部和农民综合素质,健全完善村级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2012年,“统、扶、建、改、配、延、提、管”八大工程掀开了阿荣旗新农村建设新篇章。
阿荣旗新农村建设,旗委书记潘金生、政府旗长冯方祥明确要求,将新村建设作为全旗最大的民生工程,作为推动“三农”工作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统筹结合,多措并举,创新推进,务求实效。“总规专规”舞龙头,阿荣旗新农村建设坚持规划先行、龙头引领,遵循的是因地制宜、分类推进、适度超前、功能齐全、彰显个性的原则,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新农村建设规划,科学安排各村的生产区、生活区、休闲区、服务区和景观区空间布局,突出乡村田园特色,融
入现代气息,做到规划有特色、建设有层次、村庄有新貌,努力打造一乡一特色、一村一风格的新型村庄。
在新农村建设中,阿荣旗以为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地域为背景,探索以“城镇-集镇-中心村”为柜架的农民住宅集聚新平台,努力实现三个集中:鼓励农民向城镇集中、向中心镇集中、向中心村新建区集中。从2012年开始,围绕村屯建设规划,在50个样板村中,重点选取16个村作为示范村进行重点打造。制定出台了《阿荣旗2012年新农村示范村房屋改造及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等7个配套实施方案,由旗委、旗政府把关定向,特邀专家悉心指导,各村屯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每个村规划一个重点自然屯,每村一个规划蓝本,每户一张施工图纸,依托自然环境,科学制定规划,合理布局村落,力促新农村示范村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如果仅是为一个村庄换上一件或古典或现代的时尚外衣,只是将一间间民居化妆打扮,阿荣旗的农村确实会变得很漂亮。可如果仅满足于此,不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发展产业,找到致富的门路,那我们的新农村,说到底只能是一个空壳。阿荣旗的干部群众,深深地明白这个道理,并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始终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他们都在为着农民增收这个目标而努力。
向阳峪镇松塔沟村位于阿伦河西岸,距阿荣旗政府所在地那吉镇不足10公里。全村有246户824人,该村结合实际,以农业为基础,以柞蚕业、蔬菜、肉牛养殖为主导产业,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多种经营。2010年借助那吉镇大西扩战略契机,阿荣旗将松塔沟
村定位为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200栋标准化暖棚拔地而起。针对市场需求,这些标准化暖棚以香瓜种植为主,以蔬菜、菌类、花卉为辅,采取现代化栽植技术,大力发展城郊型经济,让松塔沟村成为阿荣旗名副其实的现代设施农业典范,引领全旗乃至全市农民成为现代新型农民。
阿荣旗在新农村建设中结合全旗实际,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建设、富民产业发展新思路,研究制定了《阿荣旗加快富民产业发展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快速增长的实施意见》、《阿荣旗十大富民产业发展规划》和《阿荣旗“十二五”时期农民增收致富行动实施意见》,全力推进“乳、肉、米、豆、薯、鹅、蚕、瓜、果、药”十大富民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在培植特色产业上,阿荣旗各乡镇坚持立足本地优势,扬长避短,因地制宜,注重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精品农业,促进农民快速增收。复兴镇靠山村利用本地丰富的马铃薯资源,引导村民加工手工粉条粉丝。因为有特色,这个村的粉条粉丝不仅销售到国内各大超市,而且还远销到俄罗斯和韩国。全村目前有家庭作坊51户,年加工粉条粉丝100多万斤,创收200多万元。音河乡以种植白瓜籽而成为远近闻名的“白瓜籽之乡”,2011年全乡种植白瓜籽12万亩,收获白瓜籽1000万公斤,仅此一项农民可增收1亿元。霍尔奇镇扶持农民利用荒山栽植沙果树,现已有果林2.1万亩,年产红沙果3000余万公斤,培育成了北方优质红沙果生产基地,全镇农民通过沙果产业年创收500余万元。
【同期声】村党支部书记
阿荣旗还另僻蹊径,走合作社发展的新路子,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社企共建新农村的新机制。
后山根村位于霍尔奇镇北部,有4个村民小组,共445户。如今走进村庄,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拔地而起正在建设的新农村移民公寓楼,错落有致地矗立在村子里,这里已经变成了集“鸟语花香的生态园、恬静雅致的居民区”于一身的现代化新农村,一派诗情画意的和谐美景。
后山根村的巨大变化得益于专业合作社。该村成立的土地专业合作社,将全村集中连片的263户农民的15700亩土地,全部以土地入股的方式集中到合作社,由合作社来经营种植,经营中统一品种、统一耕作、统一管理、统一收获,全部实现现代化耕作方式,实现了‘农民种地不下田,项目支撑先得钱,打工还能挣份钱,秋后又能分到钱’的新型模式。
近年来,阿荣旗按照“创新体制、扎根三农、开放办社”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推进新农村建设。以三条交通动脉为主干,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带”。在省际大通道两侧,建设了马铃薯、柞蚕、白瓜籽、奶牛、畜禽、农机服务等18个专业合作社;在301国道两侧,建设了食用菌、肉牛、大鹅、沙果、农机服务、油葵、奶牛、生猪等19个专业合作社;在111国道两侧,建设了甜菜、奶牛、大豆、白瓜籽、大扁杏、农机服务等27个专业合作社。截至今年7月末,全旗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608家,入社成员10630户,出资总额69416万元,带动农户54512户,助农增收9180万元。农村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阿荣旗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建致富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土地流转是农村生产发展的关健。近年来,阿荣旗旗委、旗政府从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出发,制定出台了《阿荣旗农村土地流转及适度规模经营实施方案》,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引导农民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规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建设现代高效农业。
2010年,查巴奇乡猎民村流转土地5100亩,涉及农户30户,土地流转当年群众就增收200多万元,看到甜头的猎民村村民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到土地流转当中。2011年,猎民村土地实现了全村15551亩土地全部流转。向阳峪镇与河北省邯郸市一家万寿菊生产加工企业签订了10万亩万寿菊“互包式、零风险”的土地流转协议,农民将土地流转给企业,企业每亩土地支付流转费333元,同时农民与企业签订劳务合同在自家的耕地里打工,年底按菊花产量每公斤0.5元计算酬劳,每亩可得劳务收入1250元,农民在每亩耕里的纯收入就达到了1583元。新发乡大有庄村以村企合作的方式流转了15000亩耕地,农民每亩耕地得到租金360元,同时到企业打工每人每年可以赚到1万多元的工资。
通过土地流转,为实现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事业提供了必要保障。目前,阿荣旗已规范流转
土地200万亩,土地流转真正成为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助推器”。阿荣旗在新农村建设中走出一条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新路子。
【同期声】乡镇党委书记
万丈高楼平地起,道路建设、村容整治、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分体现一个地方新农村建设的层次和水平。阿荣大地的人民们深深懂得,没有坚实的基础,就不可能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因此,阿荣旗的干部群众,正在埋头苦干,他们对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深信不疑。
要致富,先修路,在老百姓那里,早已耳熟能详。在各级领导心中,更成了一种责任。修路,既是修筑通往一个个林荫深处的封闭山村的路,更是修筑一条条通向幽深心灵梦想的幸福之路。在阿荣旗的新农村建设中,修路,早已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这其中,凝聚了各地干部群众的无数心血。以前亚东镇艳阳村农产品无人上门收购,只能靠肩担手提,畜驮人抬才能换回钱。村子里的公路修通以后,大小机动车辆直接就能开到家门口,卖农产品省力又省事,而且价格卖的比以前还要高。
如今的阿荣旗,在交通方面,不仅有绥满高速公路和省际大通道贯穿境内,还开通了301国道和111国道,更有阿扎铁路使阿荣旗人民近百年来的建设铁路的梦想得以实现。目前,全旗累计完成农村牧区公路建设总投资8.8亿元,建成农村公路1408.7公里。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65.5%的行政村通水泥路的奋斗目标。可以说,一个四通八达,立体式的交通网络正在形成,阿荣旗封闭落后的历史已经结束。阿荣旗,正像一轮开上康庄大道的火车,一路向前,畅通无阻,光芒无限。
生活水平提高了,群众也就更看重住宅的环境了。都希望自己的房屋宽敞漂亮,自己居住的村庄绿树掩映,清溪流淌。阿荣旗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把村容村貌的整治当作一件大事来抓。
阿荣旗以村容村貌整治、产业发展为重点,从治理农村“脏、乱、差、散”等农民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为突破口,以“改路、改水、改电、改房、改厕”为整治内容,以交通沿线、中心村、旅游重点、经济条件好和产业发展强劲的村屯为重点,突出政府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切实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农村村庄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仅2012年全旗就启动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6个,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76个、1.6亿元。示范村覆盖了全旗不同自然经济类型,并按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小康型、拓展示范效果好的富裕型、夯实发展基础的温饱型示范点进行布局。凡是纳入新农村总体规划范围内的村,农民一律在新村规划点建房,严格控制单家独户建房,鼓励建设联排住宅和多层公寓。同时,探索推行农村楼房化,在霍尔奇镇后山根村等人口集中、条件适宜的村建设楼房20栋、6.3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有859户、3436名农民住上楼房,过上城市生活。在向以中心村集中为主要形式的新村建设中,房屋和村落建设在尽量体现地域特点和民族民俗风格的基础上,着力展现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阿荣旗移民文化元素。对农户新建70平方米以上住房旗级财政给予项目帮
扶补助每户资金2.5万元。旗财政每年补贴57.6万元,选聘保洁员240名,村屯环境卫生实现了常态化管理、经常化保洁。
【同期声】农民
在新农村建设中,有一群人,他们起早贪黑,跋山涉水,深入村屯,关心民情,问寒问暖,他们让每一个大山里的山村,都有了春的暖意,他们,常常让那些朴实的百姓莫名地从心中涌起两个字——“感动。”
建好新农村,肯定得民心。今年,阿荣旗为了扎实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成立了16个示范村的旗级引领工作队,每个示范村由1名处级领导、1—2个重点企业、5个旗直部门引领帮建,形成了新农村建设整体合力。2012年,各引领工作队共为示范村谋划项目276个,总投资达5.18亿元。目前,项目已开工247个,完成投资1.8亿元。与此同时,创新非公企业服务农村发展的载体,选聘28名优秀民营企业家担任31个村的经济主任,累计为派驻村投资1.07亿元,实施产业发展和公益事业建设项目5个,成立专业合作社6个,无偿帮扶款物101万元,举办科技培训班73期,培训农民14.7万人次,实现了企业带农村、企官带村官、村企互动双赢,强有力地推动了阿荣旗新农村建设。
城乡统筹快,阿荣更可爱。如今阿荣旗的农村,放眼望去,在大山大水之间,散落着一个个绿树摇曳、清溪环绕的美丽村庄,房屋错落有致,村路干净整洁,民风纯朴善良,生机一片,整个农村像是换了一片天地一样,让人常常恍惚,自己到底是在农村行走,还是置身
画中,陶醉得不知所然。
【同期声】政府旗长冯方祥
在巍巍大兴安南麓的阿荣旗,一场轰轰烈烈的新农村大建设大变革正在展开,人们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就像群山之上的烈日一样,日益升温。争取资金、寻找项目、寻求外援、自力更生,翻新房屋、开通公路、发展产业、兴办教育、改善医疗,一切的一切,都在使这片黑土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各项事业正日新月异,令人惊喜。这一切,充分彰显了阿荣旗人智慧、勤劳、奋进的天性,在阿荣大地上书写了一篇篇壮丽的华章。
【同期声】旗委书记 潘金生 磅礴阿荣,神奇阿荣。
今日之阿荣旗,一幅崭新的新农村风情画卷正徐徐展开,魅力无比,风光无限。
阿荣旗,正迎着东升的旭日,迈出矫健而坚实的步伐。
第三篇:创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活动解说词
义勒力特镇“村民代表会议常设制”现场会
解 说 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
欢迎来到我们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莅临指导。我们义勒力特镇位于乌市区北9公里处,辖区总面积为171.6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嘎查和一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为16875人,蒙古族约占总人口的70%左右,是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按照乌兰浩特市纪委、市委组织部的工作部署,我们义勒力特镇于今年9月份在辖区内的2个嘎查推行了以“村民代表会议常设制”为核心的村民自治机制,现将具体工作开展情况介绍如下:
我们今天来到的这个村叫胜利嘎查,位于我们镇政府所在地西北6公里,总面积为16平方公里,总户数为260户,人口为984人,现有耕地5342亩,其中水浇地3000亩,奶牛存栏478头,村内现有大型企业1家(村西的金辉砖厂)。嘎查设立党总支,现有党员22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根据《村民组织法》的规定,按照每5-15户推选1名村民代表的办法,共推选产生村民代表21人。
我们义勒力特镇从2006年全市第六次嘎查村换届选举后便产生了嘎查村民代表,并坚持发挥村民代表的作用。从06年以来,我镇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解决了农村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使全镇各嘎查群众上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村民上访率不断下降。尤其是我镇多年来始终坚持“双签双审一报告”制度,切实规范了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有效化解了村“两委”之间及村“两委”与群众间的矛盾。尽管我镇以往在处理村级事务方面已经发挥了村民代表的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并没有把它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某些工作环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们义勒力特镇于今年9月份,按照乌兰浩特市纪委的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推行了以“村民代表会议常设制”为核心的“四权四制”村治模式,为新形势下开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索。
接下来我向各位领导介绍一下我们义勒力特自推行“村民代表会议常设制”以来的运行情况和效果(按展板分块介绍)。
一、组织机构展板介绍 我们义勒力特镇于2009年8月份通过“公推直选”产生嘎查支部委员会,又在10月份通过全市第七次嘎查换届选举产生了嘎查委员会并随之产生了村民代表。自今年9月份开展村民代表会议常设制以来在村民代表中选举产生了村民代表会议执行主席。今年6月份按照市委组织部和市纪委要求选举产生了村民监督委员会,设主任1名,成员4名。村民监督委员会的成立取代了原来村委会下设的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村民议事小组。这四个组织机构的成立为我们开展“村民代表会议常设”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以“村民代表会议常设制”为核心的村民自治机制展板介绍 介绍“村民代表会议常设制”工作目标,按展板要求,把“四权四制”内容说一下,然后接下来介绍一下(我镇或我嘎查以前讨论村级事务时是怎样召开村民代表的,效果如何,那么自从把“村民代表会议”的规范化、制度化后的效果又如何)。
以往,义勒力特镇嘎查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只是一种单纯的就事论事,没有支部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审议这些步骤,往往上会时村民代表感到挺突然,没来得及酝酿,结果造成意见不统一,议题难通过。自从我们开展“村民代表会议常设制”以来,对村级组织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进行了科学合理配置,村级重大事项严格履行民主决策五步法程序,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村民代表会议的职能作用。举事例说明(请村书记按民主决策“五步法”把村里修路等重大事项向与会人员介绍)。
三、农村“三资”管理流程展板介绍
我们义勒力特镇从2002年开始,村级财务管理也就是资金这块,全部纳入“村账乡代管”的范畴,并采取了“双签双审一报告”管理模式。通过这么多年的管理,各嘎查因资金管理、使用问题引发的上访问题在逐年减少,现在应该说是几乎没有,但在村级资产和资源管理上还没能实现规范化管理。近年来所出现的上访问题多数源于资产和资源这块。鉴于这种历史背景条件,我镇将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列为了 “村民代表会议常设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各位领导,下面,我就具体介绍一下我镇在“三资”管理方面上是怎样动作的(把“三资”管理通过“双签双审一报告”制度体现出来向各位介绍)(具体事例由村级领导介绍)。
四、“村民直评村官”展板介绍 为使“村民代表会议常设制”工作得到更好的实施,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健全对村级干部的监督体系,在市纪委、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我们开展了“村民直评村官”活动。下面我向各位领导介绍一下,“村民直评村官”活动的具体做法,以及它所产生的影响力(主要以流程及村干部的考核中说起)。
五、档案材料介绍
主要包括各类会议记录(五步法及其它记录)、各种规章制度、上级文件、户代表名册、党员联系群众及村民代表联系户代表登记册、村民直评或三资清查工作情况图片影集等等。
第四篇:赣州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会解说词(最后定稿4)
南康市农民学院解说词
尊敬的潘书记、王市长,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是南康市农民学院常务副院长。首先,请让我代表全体师生,热烈欢迎潘书记、王市长以及各位领导光临指导!下面,我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一下南康市农民学院的办学情况。
[学院基本情况(展牌一~三)]南康市农民学院的创办,是我市市委、市政府突出践行科学发展观,抓住农民素质这一“三农”问题的核心和灵魂,树立“投资农民,富民脑袋”的战略理念,于去年10月,创办的公办公益性全日制农民培训学院。学院以市职业中专为主体,构建起了覆盖全市的市、乡、村三级培训网络体系。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46人,聘请高校教师、企业工程师、各行各业行家里手60人组成学院“专家库”,师资力量雄厚。在培训工种设置上,学院面向我市十大主导产业,开设了家具、服装、电子、市场营销、甜柚栽培、生猪养殖等29个符合我市市情的培训工种;学院实验实训设备场所完备,建有与各工种相对应的实验实训室、实训基地共20个,总价值500多万元。今年的培训计划是培育新型农民6万人次,其中,职业技能类学员1万人次。为进一步加强学院建设,扩大培训规模,近期我市正在编制学院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计划投入7000多万元,扩大校园面积150亩,新建校舍6.2万平方米,建设家具、服装、数控、电子等8大类现代化实训基地,把办学培训规模定位为在校中专生1万人,年培训职业技能学员2万人次,农业技术学员4万人次。
[培育农民的“六个新”(展牌四~九)]各位领导,我市农民学院在办学过程中,突出了理念、机制、政策、格局、1和模式的创新,取得了新的成果。
一是新理念。我们市委、市政府树立了“投资农民、富民脑袋”的战略新理念,并把办好学院列为08年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首。农民学院的创办,还极大地激发了我市农民“自强、勤劳、合作、向上”的时代精神,促进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的转变,形成了“补资金,不如补脑筋”、“要致富,先培训”的培训就业新理念。
二是新机制。我们创新了三个运行机制。在组织机制上:我们胡书记、苏市长亲任学院名誉院长,市委常委、副市长、农工部长杨晓斌任院长,各相关单位为院务委员会成员单位。在投入机制上:采取了市财政投入、向上争资争项、整合项目资金、吸引民资等有效方式,保障学院办学、建设与发展的必需投入。在工作机制上:院务委员会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单位各司其职,联动协作,运作顺畅。
三是新政策。我市实施了“三免一补一上门”的农民培训新政策。“三免”就是免去学员学杂费,免费颁发全国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免费为学员推荐就业;“一补”是指补贴学员学习期间的基本生活费。“一上门”是指凡一个工种培训人数达20人以上的乡镇、企业,学院实行“送教上门”。
四是新格局。我市形成了“政府主导,学院主体,面向社会,服务农民”的农民培训新格局。“政府主导”是指政府负责整合培训资源,主导学院规划、建设,指导学院培训工作;“学院主体”是指在工种设置、课程安排、教育管理、就业推荐等方面充分发挥学院的主体作用;“面向社会”是指培训对象面向社会,包括农民、务工人员、失业青年、乡村干部、种养大户等;“服务农民”是指对农民进行培训、职业资格考证、就业推荐和就业法律援助等“一条龙”的服务。
五是新模式。我们摸索出了一套“三个根据”设工种,“四个需要”设课程,“对接市场”荐就业的农民培训新模式。“三个根据”设工种,是指根据我市主导产业的发展、企业的用工、农民的培训愿望来设工种(如对应我市十大产业都有培训工种,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就开设什么工种,农民想学什么工种就开设什么工种);“四个需要”设课程,是指围绕工种需要、农民需要、企业需要、社会需要来设置课程(如“务工常识”、“如何做好员工”、“惠民政策”等等);“对接市场”荐就业,是指开展“院企合作”、“订单培训”、“定向培训”、“供需洽谈”等形式来对接市场,使学员充分就业。
六是新成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我们南康市农民学院办学半年多来,取得了可喜的初步成效。共举办培训班46期,培训学员30603人次,其中院部培训职业技能学员5591名,有5384人实现了转移就业,就业率达96.3%,涌现出了一大批“父子学员”、“夫妻学员”、“姊妹学员”。我们通过就业跟踪调查还发现,大批学员成为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员和农村致富带头人;有不少学员成为了企业的技术骨干;学员培训就业后的月收入普遍比培训前增加400元以上。
各位领导,我们南康市农民学院的主要办学情况我就汇报到这里。下面,请前往视察我院的IP网络视频远程教学中心。
[经过实训大楼]我们右边的这栋大楼是学院的教学实训大楼,主要是电子、电工、计算机、财会等工种的实验实训室,仅该楼的教学仪器设备价值就有350多万元。
[往综合大楼]各位领导,我们市里非常重视学院的建
设,今年上半年,共投入719万元,兴建了右前方的第1栋学员公寓,建起了1个数控实训室和1个电子可编程实训室;在这栋公寓后面,即将建设第二栋学员公寓,目前已进入招标程序,预计年底竣工交付使用。那是我们学院的食堂以及学生公寓、农民工培训大楼。我们正前方的是学院的综合大楼,学院IP网络视频远程教学中心就设在该楼一楼的阶梯教室里。
[综合大楼]我市IP网络视频教学系统共投资180多万元。借助于电信网络,建的以学院院部为前端,各乡(镇、街道)分院为终端。通过这个教学系统,院部与各分院就能“教学互动”、“远程教学”,既发挥了院部的师资优势、设备优势,又让更多农民朋友在本乡本土就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阶梯教室]这就是学院的IP网络视频远程教学中心,现在正在进行的是“市场营销知识讲座”,教学手段是多媒体课件教学,主讲是学院专家库江西环境工程学院的董教授。请姚助教切换几个分院的教学场景让潘书记等领导视察。
[结束语]衷心感谢潘书记、王市长、各位领导亲临南康农民学院视察指导,由于学院办学时间短,工作做的不够,敬请潘书记和各位领导多多指教!
最后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从西滑封村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学 院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班 级
安全工程1001班
任课教师
边水燕
姓 名
赵路遥
学 号 20100978
2012年 8 月 20 日
从西滑封村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者:安全1001班赵路遥
1.社会实践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1社会实践选题的目的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党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 2006 年 1 月 2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及时总结实践,发现典型经验”。可见,发现与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经验很重要。
本文的典型案例河南省焦作市西滑封村在20世纪50年代还是“一头毛驴三条腿,一眼砖井没有水,一亩不打半担粮,一年糠菜难顾嘴”的贫困村,改革开放后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脱贫致富,在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方面成绩显著,现在已经是河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河南省明星小康村”等荣誉。西滑封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始终体现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现已成为河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对于一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刚刚起步的中原农村乃至全国来说,西滑封村具有突出的示范作用,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2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1、进一步增强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针对性,深刻领会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所蕴含的道理,以亲身调查感受党的政策给农村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2、通过对河南省武陟县西滑封村的参观学习,总结西滑封村作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验,发掘西滑封村成功发展的原因;
3、对西滑封村及其基层党组织深入研究的人不多,将此实践所得结果整理总结之后希望可以对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的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4、作为一名大学生,从实践中了解到国家正在高速发展,现行的惠民政策切实为广大群众着想,为人民造福,并立志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为农村带去先进的思想与科技,为祖国的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2.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2.1社会实践的具体安排 1、2012年8月3日,参观河南省武陟县西滑封村的村容,进行村民访问。具体路线为“中国农民第一高楼”、西滑封人民医院、西滑封中学、西滑封图书馆、西滑封水上乐园。2、2012年8月4日,在村委会办公室主任王景付的带领下参观西滑封村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包括五个制面分公司、一个日化分公司、一个面粉分公司、一个纸箱分公司、调料分公司)3、2012年8月5日,参观造纸厂,热电厂等工厂的作业流程。主要路线是河南西滑封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西滑封造纸厂、西滑封热电厂。4、2012年8月6日,参观村祠堂,阅读村史,在村上的同学王乐天家中住一天感受西滑封村民的日常生活。2.2社会实践的内容 2.工业支援农业
邓小平早在1975年8月就指出:“工业支援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是工业的重大任务。”“农业要现代化,才能适应工业的现代化。工业越发达,越要把 农业放到第一位。这就要求工业支援农业。”西滑封村的发展验证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下面将阐述西滑封村几十年间实现快速发展的历程: 西滑封村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西部,占地面积 0.74平方公里,全村共有 330 户,1180 人,村里没有一家私人企业,全部都是集体企业,村办综合企业焦作市黄河集团公司,组建于 1991 年,是河南省第一家融农、工、商于一体的村办综合企业集团,现辖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造纸厂、电力电缆厂、热电厂、塑胶弹簧厂等 13 家企业。2006 年 7 月,焦作市黄河集团公司总资产接近8亿元。
公司宏观管理的特色是:“总公司给分公司定任务,奖罚分明;分公司给员工下指标,量体裁衣“。另外,西滑封村的运行机制是“村企合一”,并且整个“村企合一”已经进入了良性循环:局部服从大局,个体服从整体。西滑封村的管理机制是:“三个牌子一套人马”,即村党委、村委会与村办企业的主要领导至少要“双肩挑”西滑封村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西滑封村党组织领导下艰难而光荣的创业史”。在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西滑封村硬是把过去“一头毛驴三条腿,一眼砖井没有水,一亩不打半石粮,一年糠菜难顾嘴”的贫困村建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从上世纪 60 年代开始,西滑封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开始创业。该村党支部做出“必须发展工副业”的统一决定后,支部成员团结一心,齐心合力地顶住了外界的压力,多方努力,相继办起了一些小鸡孵化坊、酱菜坊、油坊、弹花坊、砖瓦窑场等工副业。西滑封村党支部开始积极探索“以工养农,兴工富民”的发展之路,体现了一定的号召力和凝聚力。70 年代,西滑封党支部冒着“割尾巴”的危险,利用本地麦秸资源丰富的优势,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马上办起了造纸厂,当年实现利润六七万元。有了初步积累后,西滑封村进一步干起了大事业,相继办成了酒厂、电缆厂等,同时,西滑封村的农业生产已实现机械化。80 年代,西滑封村党支部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在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基础上,结合发展实际状况淘汰了过去的小作坊,建起印刷厂、食品加工厂、板材厂等一个个颇具规模的集体企业。90 年代,西滑封村党支部更是把握“抓党建,促经济”的党建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由西滑封村党总支会议,村委会会议研究决定,必须用集体收入的 80%反哺企业,对造纸厂、电缆厂等老企业进 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又先后建起面粉厂、洗衣粉厂、汽车弹簧厂、料管材管件厂等产品附加值高,前景好的企业。
西滑封村经过工业经济原始积累,综合实力快速提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个阶段,初步实现了“农业为主,向工业主导的经济转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该村坚持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走“集体经营,共同富裕”的道路,在全省率先组建了融农、工、商于一体的黄河集团公司,实行村企合一的运行模式,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基本实现了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该村在发展工业化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了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智能型的转变,成立了由 12 人组成的农业公司,推广和普及了配方施肥等科学种田技术,耕、种灌、管、收全部实现了机械化该村还把农业公司作为工业的第一生产车间,专门生产面粉厂和方便面厂所需的优质强筋小麦,实现了工业与农业的互补。
3.1.2科学发展
西滑封村企业多、用气多,造纸厂和方便面厂是两个用气大户,为了满足企业用气之需,过去全村32台小锅炉日夜烧个不停,耗费能源,污染环境,天天浓烟滚滚。为解决这个问题,该村投资6000万元,建立了一个以供气、供热为主的热电厂,日产气达2000立方米,日发电15万度,不仅满足了生产、生活和办公用气、用电之需,一年还可以节约燃煤3万吨,节省100万元。西滑封造纸厂曾是一个污染大户,为了达到国家COD含量排放标准,该村投资1.4亿元进行污水治理,彻底实现了达标排放,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3.1.3辐射带动效应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在西滑封村的工厂中工作的不光是本村居民,还有大量的邻村村民。目前,周边村在西滑封村集体企业上班的人已达 6000 多人,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工的就近转化,直接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增收。西滑封村的集体企业年支付工资达 5000 多万元,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斯美特方便面厂年转化小麦 30万吨,为周围农村的小麦提供了销路。另外,调料厂也带动了地方蔬菜种植业的发展,农作物趋向多品种发展,农民实现了增收。西滑封造纸厂把农民手中的麦草变废为宝,实现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同时,西滑封村促进了周边村第三产业的兴起,运输业、餐饮业开始迅速发展。
3.2生活宽裕
3.2.1住房改革
为了全面改善村民居住环境,西滑封村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资金,在拆旧建新的基础上,建起了村民住宅楼,实现了公寓化,水、电、气、暖设施齐全。同时该村村民做饭还用上了液化气,日常生活变得便捷、卫生。2004 年,该村被誉为“中国农民住宅第一楼”的2栋16 层住宅楼建成,192 户农民入住,楼内还配备了中央空调,这样的楼即使在武陟县城里也实属罕见。在采访中,路边一位卖汽水的大妈和我们讲起了她家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搬进新楼后,老年人不再为夏天的炎热和冬天的寒冷所困扰,高楼里安装的电梯使老年人也能住高层,遇到村里组织旅游团去旅游,手里颇有积蓄的老年人也会踊跃报名。
3.2.2福利保障
西滑封村的各项福利待遇和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在就医方面,村里投资 280 万元修建了村级卫生院,并与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小病不出村,大病需要手术的能在村里做,二院上门服务。群众的医疗费用,主要采取了三大措施:一是凭内部医疗票,每年报销30%医疗费;二是集体为群众免费办理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三是设立有重大疾病救助金。每年拿出20万元,用于重特大病患者的医疗救助。
在养老敬老方面,村集体拿钱为全村适龄参保对象办理了社会劳动养老保险,男60岁、女50岁以上每年发放3600元生活补助金。村里每年集体举办一次老年祝寿节,定期组织外出旅游,春节按人头发放500元过节费。60 岁以上老人按月领取零花钱,每年的4月15日是西滑封村的“老人节”;独生子女有保险;;干部实行退休制,职工退休有养老保险金“ 3.3乡风文明
3.3.1教育
(一)西滑封村开办了自己的中小学和幼儿园,方便村里的中小学生就近入学。近年来,西滑封村投资300多万元改建了学校;
(二)西滑封村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狠抓村民教育,努力提升素质,引导群众树立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围绕培养新型农民,他们开办各种岗位培训班,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文明礼仪知识、电脑知识培训。该村大力实施人才兴企、人才强村战略,选派企业管理干部到大专院校深造,同时加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管理人才的引进,近年先后引进大中专生500多人,并高薪聘请了职业经理人,为发展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持。
3.3.2文娱活动
西滑封村投资 280 多万元完善了小康文化娱乐中心,建起了图书室、门球场、篮球场、卡拉OK厅、电影放映厅、水上乐园等,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村民们闲暇时大多利用广场上的健身器材锻炼身体,或是到图书馆阅读书籍,逐渐养成了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多年来,西滑封村及其基层党组织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 等。
3.3.3精神文明
西滑封村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教育引导村民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村里开展了“道德规范进万家”、“明礼诚信进校园”、“八荣八耻进厂区”等以农村新风为载体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村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村里根据新形势和经济发展的新任务,不断充实内容,把爱党爱国、发展经济、遵纪守法、重视科技、讲究卫生、文明礼仪、邻里和睦等作为文明农户创建的内容;把诚信意识、公德意识、荣辱意识、环保意识等作为文明农户评选的重要依据;把“三理”、“三和”(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行动与评选“好公婆、好媳妇、好妯娌”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吸引村民广泛参与。
3.4村容整洁
西滑封村不仅生活条件优越,而且生存环境好。为了改善生存环境,西滑封人先后投资 1000 多万元,对企业进行了排污治理;投资 40 多万元,对村容村貌进行硬化、绿化、美化,并硬化了4 条通往邻村的道路。值得一提的是,西滑封村的工业区和生活区是分离的,以主干道为主线,分立两边,互不干扰,又和谐地共同构成了西滑封村的生存、生活与发展的整体环境。
3.5管理民主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力的尊重和维护。“与经济财富相比,西滑封的另一大财富是民主”,这是西滑封村党委书记的王有利的话。在西滑封村,大事、要事和重大决策都要召开企业管理层、党员代 表、村民代表、企业职工代表会进行讨论,征求大家的意见,最后交由村民大会和职工大会表决,凡得不到70%以上代表赞成的事决不办。
西滑封村定期召开“党员三会一课”,在村民大会和职工大会上,邓小平理论、中央文件、法律法规是必学的内容。西滑封村基层党组织特别重视对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章、党史的培训与学习,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保持昂扬的工作斗志。
此外,西滑封村还经常组织党员广泛学习经济、政治、法律、科技、对外交往等现代知识, 以便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这些年来,西滑封村坚持把党员教育和打造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当成大事来抓。村党委经常组织党员干部进行新旧社会对比、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对比、待遇与贡献对比、自己与先烈对比,在“四对比”中知荣辱、明是非,辨美丑,增动力。为了强化党的领导,村里建立了党支部委员包厂、党员联户、创十星级文明户等长效机制,使党的教育入户入脑入心。特别是近年来,该村传统教育、法制教育和国策教育从没间断过,每年都要聘请老党员、老干部和老一代创业者上党课、讲党史、讲西滑封村的苦难史和创业史。村里经常利用有线电视播放普法片,请人讲法制课,每年放映科教片和宣传国策的故事片20多部。通过多种教育方式引导党员干部正确对待苦与乐、公与私、是与非、荣与辱,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名利观、地位观,增强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和执政意识。强有力的政治教育工作,使广大党员干部的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思想素质和文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为西滑封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4.社会实践的总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重大历史任务。我们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同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密不可分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的落实和贯彻关键在于基层党组织。
本次社会实践以豫北焦作市武陟县西滑封村作为案例,该村的发展过程、发展路径、成功原因、典型经验等等,都有独到之处;它能够“因地制宜,持续向前,健康发展“。同时,西滑封村的发展非常契合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利地印证了 党中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它能够“顾全大局,立足长远,服务整体”。在西滑封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该村的发展始终遵循着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体现着社会主义的本质。通过社会实践,我们感受到农村的广大土地也是有志青年可以施展抱负的地方,身为河南省的学生,我们有义务并且有信心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将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早日实现中原崛起!以上结论均由赵路遥(东北大学)、王艳艳(河南大学)、冯瑞红(河南财经大学)、房人望(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王乐天(河南农业大学)五名同学经暑期社会实践所得,如有错误之处,恳请老师批评指正。
5.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382;[2]时代先锋王在富编委会编.时代先锋王在富.武陟:中共武陟县委宣传部,2005,183-191;[3]记河南省武陟县西滑封村党总支书记王孝江,人民日报;[4]李亚斯.河南新农村印象.农民日报
[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01-217;
[6] 河南西滑封村“走在通往城市的路上”, 中新社焦作四月二十三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