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千与千寻作品全面分析
《千与千寻》影片分析
《千与千寻》背景分析:
《千与千寻》是日本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献给曾经有过10岁和即将进入10岁的观众的一部影片,它以现代的日本社会作为舞台,讲述了10岁的小女孩千寻为了拯救双亲,在神灵世界中经历了友爱、成长、修行的冒险过程后,终于回到了人类世界的故事。《千与千寻》剧本分析:
“千”是在魔法世界汤婆婆给千寻改的名字。千和千寻本是同一个人,这两个名字作为影片的主线始终贯穿全片,它们代表的,是千寻在两个不同世界的经历。《千与千寻》思想:
她在面对困难时,如何逐渐释放自己的潜能,克服困境。这故事也令人联想到现实社会中,一个初出茅庐的女孩进入一间大机构做事的情形。面对陌生的环境,冷漠的人事,这女孩要付出相当的努力,发掘内在的潜能,克服种种挑战,方可建立一片立足之地。现实世界里的人事,是如斯复杂!是非黑白,往往很难界定。正如故事里的汤婆婆,看似是个坏人,但背后却也有她辛酸的一面。
镜头分析:
一开始所表现的动作是“千寻怀念母校对乔迁的新址并不感兴趣,因为“花”跟母亲狡辩”;“因为胆小不原意随父母经过通向汤屋的隧道”;“反感父母不征求老板同意而贪吃的行为”。这三个外在的动作基本构成了千寻“任性、依赖性强,但有是非原则”的性格特点。同时这单个外在的动作仅仅是对父母动作的反应,是被动的动作。场景分析:
《千与千寻》中则大胆地起用了现代都市背景,同时故事的主要部分不再是在森林,而是安排在一个日本古时期的澡堂。虽然说该片在影像技术方面有突破,是首次以全数码制作的动画电影,在画面、色彩、音响上更具细腻感和层次感,但片中的场景不仅仅只是为了达到一个视听上的超越,而是有了较前期更深的用意,一方面借此场景表现日本民族传统文化,本土观念更易回归,另一方面,场景本身有其寓意,千寻在这个场景中成长与洗练,不仅是对人身体的洗礼,更重要的是对人类灵魂的洗礼。他想表达:只要我们能重拾昔日的勇气,那么,天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在必须经历的困难中,千寻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尊敬,善待常人,要有诚实的品德,找到属于自己的爱,实现自己的诺言!《千与千寻》情感分析:
千寻与小白的“爱”是指一种在困境中互相扶持,给予彼此鼓励坚强活下去勇气的朋友,也代表了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
“爱”是一种更广义的东西,就是善待他人急人所难。千寻用丸子救白龙是因为爱,给无面男吃也是出于同样的真挚之爱。
如果一看见“爱”这个字眼就本能的联系到男女,这是对“爱”这个字眼的矮化。爱不但产生于男女,也产生于亲人,朋友,同事,同乡,同类,真正伟大的爱甚至包括敌人,非同类,生命环境。我想这也是此片给予我们的感动„„
《千与千寻》中的音乐分析:
影视音乐是音乐与影视剧有机结合的产物,它与一般音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二者有联系,是因为影视剧音乐毕竟还是一种音乐,其在表现形式或表现手法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是由于影视音乐是穿插在电影情节之中的,是随着电影情节的一步步深入而相应呈现的,所以其在电影场景或情节的塑造上起着画龙点睛的效果。
影片中的音乐追求以最简单的音符、最繁复多变的弦乐篇章去诠释小女孩千寻的情感世界。钢琴,往往是以独白的形式独立于交响空间里,给人以一种取自于复杂世界里最孤独的心灵感受。虽是细腻的抒情,但却也夹杂着丝丝的灰暗感觉
《千与千寻》色彩分析:。
在以往影片中,宫崎骏的情景设置是只为了一个目的而构建的一种作者所想象的美丽空间,大多是森林,例如风之谷中的森林,拉普达的自然景观,龙猫居住的大树和乡村美景等。画面上森林占了很大的比例,色彩上以绿色、蓝色为主,分多层次展开,制造了一种视觉效果,从而激起相应的心灵感应。分析《千与千寻》人物
影片在造型风格上充分体现了日本民俗,造型设定在写实与夸张的基调上。千寻与父母的造型特点是写实的,而神怪造型师拟人化的夸张,服饰也强化了民族特征。使观众从视觉上形成真实与幻影的冲击,突出了现实与非现实之间冲突的喜剧效果。
人物设计地十分到位,千寻的造型:一个长相及其普通的少女,宽宽的四方脸,两只眼睛小而圆,没有特别吸引人之处,具有怯弱的性格,开始给观众的印象平坦,发展到最后,才让人认识她的魅力所在。锅炉爷爷是一个秃顶、泡眼、留有浓密胡须,拥有黑乎乎的身躯和好几条胳膊,能够不断伸缩变形的胳膊不断地忙碌着,怪异的造型和背景画面都呈现出神秘的气氛。无面人带着面具,身披斗篷,身上一个圆圆的空洞,不会说话的他增加了神秘的气氛。河神以庞大神威却很肮脏的面目出现,让所有人都误以为他是腐烂神,造型设计以流动的黏泥的夸张变形来定形,突出肮脏的视觉刺激。汤婆婆拥有很大的脑袋和矮胖的身材,眼睛充满了贪婪,鹰勾鼻子,满脸的褶皱,奢华的裙装,手上满满的戒指和一身的耳环项链塑造了人物贪婪的性格特征
结论《千与千寻》:
精湛的技术、广泛的题材、奇思异想的创意,还有在于作者运用了一种巧妙而隐秘的方式赋予了作品一反思的文化精神,婉约的把美丽的故事和画面展现在众人面前,可以说千与千寻动画的成功是多方面的。
第二篇:千与千寻 分析报告
《千与千寻》分析报告
第五小组:杨佩芸 曾岚 程利哗 叶蔼林 曾杏梅 戴昌廷 罗紫静
一、剧情
《千与千寻》这部动漫讲述了10岁的少女千寻随父母搬家,途中因好奇一家人闯进一个神秘的隧洞,落入一个充满幽魂神怪的小镇。千寻的父母因贪吃中了咒语都变成了大肥猪。一个叫白龙的男孩一直在默默帮助千寻,并告诉她去幽灵出没的地方‘‘浴镇"为汤婆婆工作,而且还要被剥夺名字。为救出父母,千寻只好改名为“千”。“浴镇’’聚集了众多神怪幽魂,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疗养休息的好地方,但对千寻却是一个恐怖的世界。在环境恶劣条件艰难的情况下,千寻得到了锅炉爷爷和小玲的帮助。千寻在‘‘大浴场’’里经历了恐惧、挑战等种种磨难,以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拯救了自己的父母以及“朋友”,一家人得以重返“人间’’。
二、主题及其剧情
《千与千寻》是一部由宫崎骏编剧和导演的日本动画电影。这部影片获得2002年第5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高荣誉的金熊奖,这也是三大电影节首次将最高荣誉颁发给动画电影,同时它还获得了第75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为何这部动画能够获得这样高的赞誉并让全球各地各年龄阶层的人都对它如此喜爱呢?下面是我们小组对该影片所表达的相关主题的讨论:
(一)成长 影片开始的时候,当父亲走进那个不知通往何处的漆黑的洞口时,千寻不断地表现出害怕、无助,而他的父母仍旧义无反顾地朝洞里走去,甚至连头都没有回,眼看自己的要求没有得到父母的认同,眼看着父母越走越远的身影,就在短短的一瞬间,小小的千寻必须作出艰难的决择——去还是不去?这里表现出一个孩子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当千寻发现自己的父母亲因为贪吃忽然变成了“猪”的时候,千寻虽然很害怕,但在白龙的帮助下,她明白了现状也清楚意识到自己应该怎么做,在决心要救出父母的那一刻,千寻开始变得勇敢,不再是影片开始踏入一个陌生环境的那种无助以及紧张。故事初始千寻心理变化的过程,为千寻解救父母而埋下伏笔,这体现了千寻对父母的爱。千寻在朋友的帮助下,没有绝望,而是将悲痛隐在心里,勇敢地面对现实。这是在教育人们:即使再大的困难与变故,都不要轻言放弃,要及时调整心态,勇于面对现实。这是一种非常务实的态度!
影片中无脸怪也是值得一提的人物,对于这个幽灵般的角色的塑造,如今重温看到时有一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它总是在离千寻三尺之外,静静地看着她,不说话。千寻在擦地板时倒脏水,拉开门,看到那只鬼怪在外面。论说千寻最初本是一个怕鬼的娇气女孩子——初来乍到时,当夜色降临,她被无数只鬼影飘来飘去吓坏了。可千寻却看到这个内向的灵魂,说“我就不关门了”。这个心理善良的女孩让这个羞涩的灵魂鼓足勇气从门缝里进入房间。
其实无脸怪为千寻默默做了很多事情,比如无脸怪八帮千寻拿了很多梦寐以求的热水牌——可以帮她减轻很多工作量。千寻惊讶极了,不肯收。无脸怪有点急了,更加使劲把牌子往千寻手中塞。无脸怪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它认为千寻是一个真实纯真善良的孩子,所以想得到她的陪伴。甚至拿金钱收买,去都被千寻拒绝了。
千寻的经历让她蜕变成更加成熟。责任感、勇敢、明辨是非„„都是她成长的标志。
(二)环保
在片中有这样一段情节: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澡堂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他拖着沉重的步伐,带着满身的恶臭和污泥垃圾,来到了澡堂。澡堂的工作人员都对这位“腐烂神”避之则吉,千寻却因为得到汤婆婆的命令要强忍着用手接过“腐烂神”脏兮兮的钱,还要接待这位客人洗澡。为了给客人洗澡,千寻在没膝的泥浆里艰难地挪动,客人嘴里的臭气迎面扑来,她还是坚强地爬上汤池,拉下了洗澡水的开关。千寻无意中发现了客人身上有一根刺,随着众人一起把那根刺拔出来,客人身体里的各种垃圾污泥也被清出来了。这时候大家才发现,他们所以为的“腐烂神”原来是大名鼎鼎的河神。只是河神被人类扔到河里的各种垃圾污染了,才会变得如此恶心肮脏,人人避而远之。变干净的河神给千寻留下了一颗丸子,大笑着飘然而去。
在这个片段中,被人厌恶的的满身肮脏的河神,其实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人类对大川河流的污染。像现在这样经济日益发达,工业大兴的时代,很多人为了经济利益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最终河流受污染,人人千方百计避开这些发黑发臭的臭水沟,归根结底还是人类不爱护环境的结果。在影片中,由人类污染了的河神,最终是由千寻这个小女孩帮助得到了净化,最后河神为了报答给千寻留下一颗河神丸子,而这颗丸子救了千寻的朋友白龙。或许一切都是在预示着,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也许,就是要由人类自己来解决,最终得益的也是人类自己。
其实,除了河神那一段,动画中还有另外一段反映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就是在动画的末尾,千寻帮白龙找回自己的名字那一段。原来白龙是千寻年幼时住处附件的一条小河里的河神,但是这条小河因为填河建房而消失了。在动画中,千寻和白龙之间纯洁的感情,预示着人与自然那种纯洁自然的关系;而最后两人说好会再见的对话,也许就是在暗示着人和自然最终还是要在一起才是完满的吧。
说到这里,突然想起十年前广州城里那些交错在大街小巷的“臭水沟”。那时还在大力发展工业,众多工厂直接把没有处理过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涌里,路过河边的人也随手就把手中的垃圾扔到河里,到最后,不仅是小河涌,就连“一脉相连”的母亲河珠江也被污染到人人敬而远之的地步。难道这不是和动画里面的河神变成恶心肮脏的腐烂神一样吗?当然,随着近几年的河涌整治工程,河涌污染的现象已经慢慢好转,但保护环境是一项长期的工程,而且,要人人树立起爱护环境的意识才能让大自然真正的被净化,恢复原来美丽的“容颜”。
作者宫崎骏用这种象征的手法,含蓄地给我们讲述了一段人与自然的故事,呼吁我们大家都来关注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三)爱与希望
再让我们来看另一个片段,在故事开始,千寻的爸爸妈妈因为贪欲而变成了猪,千寻为了拯救他们只身一人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独自闯荡,是亲情一直牵绊着她,给她勇气和希望,使她坚持到最后,她不断提醒自己身上肩负着拯救父母的责任,一刻也不能怠慢。在她心生恐惧和感到无助的时候,白龙出现了,给予她帮助,这在剧情发展到千寻对新环境感到陌生和紧张,看到从船上下来的全是怪物,害怕得拼命逃跑时得以体现。在白龙的帮助下,千寻认识了锅炉爷爷和小玲,这两个角色在剧中是千寻重要的朋友,并且帮助千寻在完成任务的道路上一步步前行,给她希望。锅炉爷爷和小玲虽然在说话上并不怎么好听,但他们的心肠特别好,在千寻无助的处境下鼓励她,给她生存的机会,照顾她。
什么是爱?爱包涵了哪些因素?爱从何处来?爱于我们会扮演哪些角色、演绎哪些片段?“爱”这个字在我们身边并不缺乏,甚至会泛滥。然,这个字绝非只是一个字、一个音,它可以饱含真情、实意,它的力量大至可以作为一个人成长的动力、坚强的支柱、成功的源泉等。爱有很多种,或来自亲情,或来自友情,或来自爱情。在我们眼前每分每秒都会上演着有爱而生的剧情,如,父母为子女不计报酬的付出,朋友之间无条件的互助,情侣眼中温暖的呵护„„爱是无理由的,爱是无偿的,爱是自然而生的。每个人心中都有爱,因为这份心意,所以有感动的存在,有温情的延续,有正能量的传递。
爱也存在于另一种形式——希望。这一种意识形态说起来也悬,它确实可以在无形中成就很多奇迹。当陷入绝望时,希望是绝处逢生;当处于崩溃时,希望是东方再起;当面临困难是时,希望是永不言弃。爱寓于希望中,希望来源于爱。
小千的奇遇记就是一个爱的放大镜。虽然这部影片被作者赋予太多主题,“爱”这一内容的笔墨也许没有过于突出,却在点点滴滴中体现,可以说是一种隐藏在深处的伏笔。它贯穿了整个故事情节,却需要观众用心去体会和发现每一个细节。
在亲情、友情、爱情的召唤下,千寻没有软弱,没有放弃,没有迷失自我,相反,她坚强,独立,勇敢。正是这部影片里少有的温情帮助了千寻坚持自我,找寻人性中本有的善良和纯真,也是千寻的本性唤醒了更多迷失方向的人。千寻用爱与希望实现了理想,这是当下现实社会中需要传达的精神。
(四)坚定与迷失
无面人初次出现在浴场门口,小千的热情善良温暖了孤单的无面人,无面人进入蛇龙混杂的浴场后慢慢被身边的环境氛围所感染,也变得市侩、拜金,因为只要用黄金就可以换得一切,无面人甚至还开始了通过吃人来利用他人发声的权利,同样的,无面人拿出了很多黄金给小千,希望小千可以陪伴他,但是小千拒绝他了,到最后,无面人把吞下的青蛙以及另外两个怪物都吐了出来,便陪着小千一起去寻找钱婆婆了。
这让我们不禁联想到现代都市的生活充斥着的冷漠、金钱,清冷的疏离、破碎的感悟,使现在的人们越走越远。但丁在《神曲》里根据恶行的严重性顺序排列了人类“七宗罪”,它们分别是:饕餮、贪婪、懒惰、淫欲、嫉妒、暴怒以及傲慢,当年好莱坞曾拍摄过同名电影,而《千与千寻》的出现,我们大可解读成动画版的《七宗罪》,这些恶行在片中展露的一露无疑。
人们为了工作、为了金钱忘记了家人,忘记了健康„„人们追逐金钱,追逐工作,追逐享受,戴上虚伪面具成了他们的惯性动作,这就是现代社会的缩影。这些观念也正是把人变成猪的魔法。无面人没有嘴脸,没有自己的声音,没有名字,只有一个像面具的外衣,里面其实什么都没有,这些正是现代都市人的真实写照。
无面人就像一个没有脚的幽灵,进入浴场却用黄金收买了所有的人心。他首先吞了青蛙,同时也借助了青蛙的发声权利,当然青蛙一定不会想到自己会因为黄金而还自己被无面人吞食。无面人用黄金收买了所有的人心,他以为他可以同样的去收买小千。无面人一心用黄金去交换小千的陪伴,无面人不知道金钱不可以买到一切。黄金到最后变成石头,折射到我们现如今社会,我们都明白这就是它的本质,黄金之所以会变成黄金都是因为人们的心理而造成的。
无面人进入浴场却迷失在浴场,小千误闯浴场却始终坚定自己的立场,由小千这位小朋友的身份来作为控诉社会的领航者,可谓是神来之笔。
灯红酒绿,徘徊在街角,人们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在这纸醉金迷的世界里,人们小心翼翼地走着每一步,深怕一不小心就会掉下万丈深渊。人们迷失、彷徨,纠结。但是相信自己,坚定立场,我们就一定会找到最初的自己。
千寻,人类千万年、千万次、千万里的找寻,只为了寻觅生命中生存生活的真理与本质,寻觅心中最真的那个自己„„
(五)诱惑与拒绝
汤婆婆剥夺掉了千寻的名字,使她只记得自己叫小千。还好后来白龙提醒她,让她想起了真实的名字。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纯洁、纯真的心灵,而千寻作为一名普通人,只要还没有忘记名字、自我(原始的灵魂),无论是见到父母变成猪,还是工作上受的特殊待遇,还是受到诱惑,还是遇到负了重伤但是为汤婆婆做不正当工作的白龙等非一般境遇时,她都没有迷失,她用不变的心应对万变的环境,并从中锻炼成长强大,得到优势资源并利用,最终得到好的结局。
而与千寻相反,无脸人可能是造白龙失去名字和为了保全自己做出违背自己内心而帮助汤婆婆做出坏事的情况下产生的怨念形成的妖怪。关于名字,片中白龙说他觉得自己以前就认识千寻,而名字被汤婆婆拿去了以后把自己身世全部忘记了,同时也会失去内心的一部分。白龙在全片中一直发自内心都自愿帮助千寻,而无脸人亦是想得到千寻的关注及通过各种方法帮助千寻,并一直追随着千寻,例如帮千寻拿药牌,把金子都给千寻,许多点二人都有相似性。在判断无脸人是白龙的“附身”之后,可以看到一个白龙的影子和千寻二人在进入汤屋以后发生的变化和区别,而他们间最本质的区别就在,是否有“名字”即“心”的区别,从而导致后来两人的结果不同,或许千寻如果失去了名字或许就会像无脸人(即白龙)一样,因为失去了自我,也会一直被困在汤屋的环境中。
(六)儿童问题
在电影中,我们还能看到儿童成长与保护的问题。电影中巨婴身形之巨大,正是成人给予他们爱的具体化。影片中,巨婴(汤婆婆的孩子)住在一个布置精美的房间里,受尽保护。而汤婆婆为了不让巨婴受到一丁点的伤害把其他成天关在房间里面;另一方面,汤婆婆放纵巨婴,对他更是百依百顺。这里比较夸张化的展现出当代父母溺爱儿童的一种现状。现在的社会里,大人害怕小孩受到伤害,想把他们放于一个温室之中,因此造成他们任性、自我、脆弱的性格。
故事发展到后半段,巨婴被钱婆婆换位了,而通过换位——巨婴跟着千去经历了外面世界的那些事情之后也变得更加懂事,这也是作者想告诉现在父母的,只有让孩子亲身去经历去面对,孩子才会成长。其实他们从来没有病,相对小千,小千的勇敢、坚定,才是宫崎骏所盼望社会所拥有的儿童。电影里小千常常碰壁,但正因如此,她才会成长。电影的最后,小千凭自己的信念和感觉找回父母,停泊在随道外的车早已铺满尘埃,不知不觉间,孩子已经逐渐成长了。
在经历的磨难中,千学会了忍耐(毫无怨言地做着汤婆婆安排的苦工);学会了尊敬(帮肮脏的河神洗去身上污垢);善待他人(让无根漂泊的无脸人有一个躲避风雨的场所);要有诚实的品德(帮白先生归还了他偷来的宝物);实现自己的诺言(让父母重新变成人)。作者以东方固有的美德完成了一次奇异的成长礼,每一个人都无法避免成长,而这样的儿童才是现在社会所真正需要的。
《千与千寻》这部电影跟我们讲诉了爱与勇气、成长与保护、环保、心灵的选择、诱惑与拒绝、现实与灵魂、坚定与迷失,是一部值得我们从各个视角细细品味的优秀动画。
三、空间背景及其内容
在该部影片中,有几处经常出现的故事空间背景:汤屋、汤屋门外的大桥、汤婆婆房间、锅炉室、女工睡房、猪圈等。接下来我们将对这几个主要场景进行剧情分析:
1、汤屋
①千寻在汤屋第一天正式工作,排队拿名牌,擦地板,被分配到洗大浴池,倒水时没把侧门关上且让淋雨的无脸人进汤屋,千寻准备洗浴池,去柜台拿药浴牌子却遭到拒绝,无脸人悄悄拿了一堆牌子并且塞给小千,小千不要,无脸男把牌子留下失望的消失了。②腐烂神进入汤屋,千寻和汤婆婆迎接,千寻忍着巨臭领腐烂神到大浴池,并艰难的放出药浴水,后来发现腐烂神身上有刺,在小玲、汤婆婆等其他人的帮助下把刺拔出来了,腐烂神身上的脏物全部排出后露出真身---河神,河神留了一个药丸给千寻。
③一天深夜,在汤屋刮地板缝里金子的青蛙被无脸人吞噬掉,学会模仿声音的无脸人用金子收买了汤屋里所有人为其服务。
④无脸人利用金子在汤屋里泡温泉大吃大喝 ⑤准备去汤婆婆房间找受伤白龙的千寻经过汤屋大厅时遇到体型变大的无脸人,在拒绝无脸人的金钱诱惑后离开,无脸人生气把工人们都吃掉了。
⑥准备去找钱婆婆的千寻先回到汤屋解决无脸人的问题,小千拒绝无脸人的诱惑,并把剩下的药丸给他吃掉,无脸人在追千寻的过程中一路在吐出吞噬的“食物”。千寻逃到汤屋外以后无脸人变回原样,并和千寻一同坐电车去找钱婆婆。
2、汤屋门外的大桥 ①千寻与白龙初次相遇,白龙说这里不是人类的世界快离开,并帮助千寻逃离魔法世界。②千寻在白龙陪伴下憋住气防止让幽灵闻出她是人类。初次通过桥进入油屋,首次邂逅无脸人,在遇到迎接白龙会说话的青蛙时因为惊讶而憋不住气,发现有人类气味的青蛙被白龙施予法术后,白龙迅速带千寻通过汤屋正门旁的密道进入汤屋。
③小千在汤屋正式上班的第一天早上,白龙相约与小千在桥上相见,小千在通过桥头前见到昨晚见过的无脸人后停下脚步,吸了口气然后无视他走了过桥,过了桥以后回望时发现无脸人消失了,转回头时见到白龙,白龙带走小千。
④腐烂神到来,汤屋工作的青蛙都在请腐烂神回去,其中一只青蛙晕倒了
⑤汤婆婆在桥上等着白龙、千寻回来,身后是一堆猪,千寻和白龙一同回到桥上,解开汤婆婆设的局后与白龙到码头分别。
3、汤婆婆的房间
①千寻被汤婆婆用法术领进房间,第一次见到汤婆婆,并请求她给自己工作。汤婆婆想通过各种恐吓来让千寻放弃在汤屋工作的念头,就在恐吓的同时汤婆婆的儿子闹脾气,无奈之下汤婆婆给了千寻工作,签下合同之后,汤婆婆把千寻的名字夺走,并给与了她“小千”这个新名字,让白龙以后照顾小千。
②找受伤白龙的千寻拒绝无脸人的金子后从汤屋外侧爬到汤婆婆儿子的房间,被她儿子(巨婴)抓着,千寻逃脱后,在保护白龙时又被巨婴追上来。钱婆婆从纸人中变出来,把巨婴变成老鼠,三个头变成汤婆婆儿子的模样,乌鸦变成小鸟。白龙醒后把钱婆婆现身用的纸人打烂后和千寻掉入锅炉爷爷那儿。
③汤婆婆知道千寻逃出汤屋后一怒之下决定把千寻变成猪的父母杀掉做食物,醒来准备去找千寻的白龙通过告诉汤婆婆她所见到的儿子是假的,真的儿子在钱婆婆那而,答应帮汤婆婆找回来。
4、锅炉室
①第一次见到锅炉爷爷,千寻请求留下来帮忙,但是锅炉爷爷已经够人手了,千寻心地善良帮白怀搬了一次煤,结果全部白怀都偷懒罢工想千寻帮忙。初次遇到来送餐的小玲,并发现千寻就是让汤屋又吵又闹的人类,锅炉爷爷出手相助谎称千寻是他的孙女,并用烤蝾螈贿赂小玲让她带千寻去见汤婆婆找工作,小玲答应下来。小玲让千寻和她说谢谢并谢谢锅炉爷爷,白怀把千寻的鞋子收起来。
②小千到汤屋正式工作的第一天早上被白龙叫去小桥,去小桥经过锅炉室时锅炉爷爷在睡觉,白怀帮千寻把脱掉的鞋子拿了出来,小千穿着鞋子离开时和跳动、欢叫的白怀说再见之后关门离去。
③在猪圈见完自己父母后,在白龙那得知自己名字的千寻与白龙道别后回汤屋经过锅炉室时睡着在锅炉室的地板上,醒来的锅炉爷爷看到睡着的千寻把坐垫给千寻身上盖着。④千寻和白龙掉入锅炉室,千寻给白龙吃了河神给的药丸,救回白龙一命,白龙在锅炉室休息,千寻在锅炉爷爷帮助下准备去找钱婆婆。⑤醒来回复身体的白龙准备去找千寻。
5、女工睡房
①小千面对完各种困难之后回到房间第一次静下来,小玲帮她找衣服时小千哭了。整晚睡不着一直颤抖到凌晨直到白龙进入房间约她小桥见面并带她去见她父母。
②千寻完成第一天工作后,晚上和小玲坐在睡房外的阳台吃包子,千寻尝了一口药丸,很苦。
③不想要金子的千寻回到房间坐在阳台上看到一只白龙被很多纸人追赶,并受了重伤,受伤的白龙去到汤婆婆房间,小千跟了上去。
6、猪圈
①白龙带小千来到猪圈,小千对猪叫爸爸妈妈可是猪没有任何回应,小千问白龙她父母是不是病了,白龙说他们只是吃太饱了忘记自己是人类,小千说她一定会救他们的,且不要吃太多太胖否则会被杀掉的,然后就跑掉了。在猪圈外白龙把小千进入这个世界时所穿的衣服给回小千并让她藏好,衣服里面有张卡片写着名字“千寻”,小千这才记起“千寻”才是她的真正名字,白龙告诉她记住自己真正名字是防止被汤婆婆控制的方法,忘记名字就再也回不了家了,白龙自己就是忘记了名字。
②千寻做梦带着河神给的药丸去猪圈找父母,想让他们吃下药丸回复人样。
7、钱婆婆家
①钱婆婆热情招待千寻他们,千寻带着钱婆婆和老鼠、小鸟、无脸人一起编织的发圈,白龙出现带千寻回汤婆婆的汤屋。
四、时间轴
千寻历险拯救父母的故事情节是如何发展的呢?在时间上,剧情是如何变化的呢?下面由故事时间轴来揭晓:
0:00---4:20千寻一家准备搬家,开着车在前往乡村的路上。4:20---19:05千寻一家误入“虚幻世界”,并被困于此,千寻父母因贪吃都变成了猪。在危急时刻,白龙出现并帮助了千寻,但千寻身上有人类的人味而引起了骚乱。
19:05---40:47在白龙、锅炉爷爷、小玲的帮助下,千寻在汤屋找到了工作。
40:47---1:06:02千寻的第一个工作任务----给河神洗澡,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因而得到河神的赏赐——药丸。
1:06:02---1:36:25①千寻用河神给的药丸救了白龙。②钱婆婆把巨婴变成老鼠,把三人头变成汤婆婆的儿子。③无脸人在奢华糜烂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千寻用药丸拯救了他,并带他离开汤屋。
1:36:25---1:47:50①千寻寻找钱婆婆。②汤婆婆发现儿子被掉包,白龙告诉她儿子在钱婆婆那里,并趁机与汤婆婆交换条件——只要把儿子带回来,就让千寻一家回到现实世界。
1:47:50---1:52:50千寻找到钱婆婆并将印章还给她。钱婆婆原谅了白龙。
1:52:50---1:55:00白龙带千寻回汤屋的路上,千寻诉说的一个经历让白龙猛然回忆起自己的过去以及名字。
1:55:00---1:57:45回到汤屋后,汤婆婆刁难千寻,让她从猪群中找出自己的爸爸妈妈,千寻发现猪中并没有自己的爸妈,成功打破了汤婆婆的咒语。
1:57:45---2:00:49①与白龙道别,并相约以后再见。②千寻一家人回到现实世界。
五、时空结构及表现
故事情节采用了怎样的时空结构,在影片中如何体现呢?
影片以千寻的名字为切入口,千寻的名字被汤婆婆(汤屋主人,掌控许多灵魂的生死)夺去了名字,而她的回归,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她是要找回自己名字,于是,她拥有来时的记忆。
可以说,名字是联系她的本体和原来世界的一个关键点。汤婆婆夺走她的名字就是为了留住她,让千寻成为这个世界的物种的形态,为她工作一辈子。失去了真实名字的人,也就失去了在原来世界的身份和生存的依据,这是片中关于两个世界时空跨越的一个创意点。
千寻和她的父母通过一个隧道跨越了一个时空来到这个和原本世界截然不同的空间——虚幻国度,而这个隧道则成为连接两种空间的桥梁。千寻的父母变成猪,而千寻则成为另一个形态——小千——一个在汤屋打工的女孩,也就是说,在汤屋的世界里,他们以他们应有的合理的方式存在,也就是意味着,两个虽有交汇的时空是有明显的界限,不符合现有规则的存在会被否定。
从时空观的角度看,宫崎骏要告诉我们的是,一个人的存在,于己于他人,都是在特定时空里被赋予的。时间的定义,给一个人记忆,空间的定义给一个人真实的存在感。所以,在没有铭记自己是千寻的“小千”,没有千寻的记忆,也没有作为千寻时人类的感觉,她周围的“人”感觉到她是人类,而她自己是不自觉的。被夺去的名字包含了这个名字在原有时空存在过的时间和空间的依据,试想,一个人存在的证明无非是通过“叫什么”、“几岁”、“来自什么地方”来实现的,而这些,都是时空的概念的集合。按康德的理论,时空的概念是人类为了去理解这个世界而创造的理论。于是,在这个时空里的时空观,到另一个世界则失去了存在的余地了。汤屋有汤屋自己的“游戏规则”。这是影片最后,在千寻回归前,汤婆婆所强调的。这个“游戏规则”也就是汤屋存在的理由。
然而这个时空,超越人类的生死,超越人类的能力,但是依然有种种事物以人类的思维方式进行着。比如贪婪:汤屋里的“人”也不乏崇拜金钱的“人”;又比如无私的关爱:锅炉爷爷对于千寻,虽萍水相逢但像亲人一样地爱护着她;比如难以控制的暴戾:位高权重的人是以一个爱发脾气又贪财的老婆婆的形象出现。这些是两个世界的共同点,也是连接两个时空的交融点。即“入口”的概念。
六、故事时间的表现手法
在《千与千寻》中故事情节的时间变化如何体现呢?宫崎骏才有了多种手法对“故事的时间”进行处理——长镜头、蒙太奇剪辑技巧、升格摄影、降格摄影。以下将对这几种手法的具体情节进行分析:
(一)、长镜头
所谓长镜头是对一个场景,即一个过程进行连续不间断的拍摄,再现了事件发展的真实过程和真实的现场气氛。在电影15分50秒时,电影用了长镜头的方式拍摄了汤婆婆第一次在电影中出场的场景:汤婆婆化身为鹰的形象在高高的夜空中盘旋,她锐利的眼睛一直转着,视察她的地盘上发生的所有情况。这个延续了十几秒的长镜头,极大地表现了汤婆婆法力的强大和无所不能,似乎对地盘上所有的事情都了如指掌。这也刚好反衬出刚到这个陌生世界的千寻,在发现父母变成猪后,一个人面对这些鬼魅魍魉的弱小和无助。
镜头的开始就用仰视的角度,表现了在千寻的角度看汤婆婆的画面:一个高高在上,无所不能;一个人生地不熟,不知所措。然后又用平视的角度,主要展现汤婆婆锐利的眼神,更突出其强大。通过一个镜头展现高低两个视角的画面,既保持了电影中汤婆婆在空中盘旋的时间的连续性,使整个时空表现得更为完整又不失其真实性。客观的镜头,让观众自然而然地身临其境,自由地体会千寻当时的感受而不受导演的影响。
(二)、蒙太奇剪辑
所谓蒙太奇手法,就是用不同镜头拼接在一起时,让观众产生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特定含义的手法。蒙太奇手法,不仅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以使表现内容主次分明,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还能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在电影20分30秒时,导演用蒙太奇的手法剪辑了千寻下楼梯找锅炉爷爷的过程。
第一个镜头中,千寻扶着墙壁,小心翼翼地向深谷旁的木楼梯走近。第二个镜头中,随着千寻的眼光,看到木楼梯蜿蜒而下,深不见底,看不到尽头,火车在深深的谷底中呼啸而过。第三个镜头,千寻一步一步地把脚踏出楼梯,一步一步蹒跚而下。第四个镜头,是千寻的脚踏在一块木板上,木板断裂了,千寻失足摔下楼梯。第五个镜头,千寻在楼梯拐角停下的地方上,有一位客人打开了窗,趴在窗台上吸烟。第六个镜头,千寻憋气,小心翼翼走下下一段木楼梯……
在这段过程中,由多个镜头拼接而成,营造了千寻所在的随时摔下山谷的危险,随时被客人发现的危险的场景。没有了直白的语言表现,仅通过几个简单的镜头的有机组合,直接而生动地展示出千寻的心理活动营造了紧张的气氛,慢慢引导观众感受和想象千寻的危险,用画面让观众体会到千寻下楼梯的整个心理过程。让整部电影更生动吸引,让人回味无穷。
(三)、升格摄影、降格摄影
电影摄影拍摄标准是每秒24格,也就是每秒拍摄24张,这样在放映是才能是正常速度的连续性画面,但为了实现一些简单的技巧,比如慢镜头效果,就要改变正常的拍摄速度,比如高于24格/秒,这就是升格,放映效果就是慢动作。如果降低拍摄速度(低于24格/秒),就是降格,放映效果就是快动作。
升格摄影:影片一开始,在时间轴的3:35左右的时候,千寻和她的父母来到了隧道前,镜头从长长的隧道移动到千寻的脚下。这时,树叶在千寻的脚边缓缓地落下。这里为千寻和她爸爸妈妈进入那个灵异的场景渲染了气氛,一下子心悬起来,使周围的环境都凝结了。这时除了树叶飘下的声音外,没有其他任何的声音,让人不禁打寒战,也起到了为下文铺垫的作用。
降格摄影:在影片时间轴上的16:30左右,白龙牵着千寻在街道上快速跑的镜头使用的是降格摄影。这里更加突出的表现了当时情况的紧急,因为千寻在那里是不能被别人发现的,所以这里使用快动作,就是白龙牵着千寻快速地跑,也会使观众的心也跟着紧张起来。
以上是第五小组对《千与千寻》从剧情、主题、反映主题的内容、空间背景及其中发生的故事、时间轴线、时空结构和表现故事时间的手法共7方面进行分析的报告。
第三篇:《千与千寻》电影分析
纯真的寻找 ——《千与千寻》赏析
这是一个诡异的幻境,一个现实的寓言,一个唯美的境界„„这是我们的《千与千寻》。
看宫崎峻的电影,从来都是一种感官的享受,心灵的陶冶,看《千与千寻》更有此感。优美的音乐,悦目的色彩,如幻似真的画面,繁复绮丽的魔幻世界,《千与千寻》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声色画俱全,纯情唯美的动画世界。
当然,《千与千寻》最美之处不在于它视听觉感受的完美,而在于它蕴涵了最感人最真挚的人性之美——“爱”。宫崎峻不仅是当代伟大的动画大师,更是一位将动画片上升到人文关怀高度的思考者,《千与千寻》包含着他温暖的情感,深邃的人生思考与美好的希望。
本片叙述了千寻的一个奇遇,千寻和爸爸妈妈一同驱车前往新家,在郊外的小路上不慎进入了神秘的隧道——他们去到了另外一个诡异世界—一个中世纪的小镇。远处飘来食物的香味,爸爸妈妈大快朵颐,孰料之后变成了猪!这是小镇上渐渐来了许多样子古怪、半透明的人。千寻仓皇逃出,一个叫小白的人救了他,喂了她阻止身体消失的药,并且告诉她怎样去找锅炉爷爷以及汤婆婆,而且必须获得一分工作才能不被魔法变成别的东西。千寻在小白的帮助下幸运地获得了一份在浴池打杂的工作。渐渐她不再被那些怪模怪样的人吓倒,并从小玲那儿知道了小白是凶恶的汤婆婆的弟子。
第 1 页
一次,千寻发现小白被一群白色飞舞的纸人打伤,为了救受伤的小白,她用河神送给她的药丸驱出了小白身体内的封印以及守封印的小妖精,但小白还是没有醒过来。为了救小白,千寻又踏上了她的冒险之旅。最后救出父母又回到了现实的生活中。
千寻很平凡,似乎可以在每个女孩身上找到她的影子:真诚、谦虚、善良、倔强、稚嫩的勇敢、一点点的内向自卑与冷漠„„貌不惊人的千寻为了拯救由于贪欲变成猪的父母,在魔幻世界中历尽磨难,最终不仅救出了父母,而且也从中学会了互助、关爱、沟通,赢得了友情,解放了自我,让自己不知不觉中锤炼成为最耀眼的瑰宝。
影片中的魔幻世界其实就是一个现实社会的缩影:贪财狠毒的汤婆婆、聪明而单纯的小白龙、孤独自卑的无脸人、幼稚自私的巨婴宝宝„„冷漠隔离的残酷社会一切在此被夸张放大,日本经济社会的现状弊端通过这样寓言式的表达显露无遗。因此,千寻真正的“拯救”不仅是她的父母,而是宫崎峻的深切期望——拯救人类的心灵,找回人善良的本性。小千寻用“爱”来感染改变身边的一切,在一次次的苦难面前,她渐渐摆脱了懦弱的自我,坚强地用自己的眼睛与心灵辨别是非,勇敢地说出来。她用爱心与善良改变了吃人的无脸人,挽救了朋友小白龙的生命,帮助他们找回了真正的自我。影片的最后,千寻的父母似乎并没在这场劫难中有所觉悟,但小千寻坚定的眼神告诉我们,她已不再迷失,懂得如何面对现实的一切丑陋„„
在宫崎骏的影片中,决非一味揭露罪恶与邪祟,鬼斧神工般对影片的雕琢,总能让观者在绝望之后看到希望与曙光。在片中,我们还是能够看到许多友善的或仍保有心底良知的面孔:这里有与千寻数次并肩战斗,并帮助其寻找父母、寻找真相、寻找真理的白龙;还有给予热情关爱的工头小玲、锅炉爷爷;连那两位最具复杂意味的角色——那吝啬、暴躁的汤婆婆及其复仇心作祟使自己变得性格扭曲的姐姐钱婆婆都有她们最后良心发现回归“人”性的率真可爱一面;甚至,那吃人黑衣魔王的残忍,却在千寻的纯真、善良面前不堪一击而转变为温和顺祥的另一形象„„这些鲜活的多层次的角色,正告戒着人们,希望还存在,希望不在别处,它在你我手中、心中„„
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众多成年人追逐无尽的名利权势,孩子们只能从滥
第 2 页
情的电视剧,激烈的电玩中获得肤浅的乐趣。我们会在这种肤浅中逐渐失去儿时的美好的纯真感,奇妙的幻想力吗?好好爱护我们的心灵,即使暂时不能改变不满的现实,我们仍然可以保持自己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美好的的人性。世俗的冷漠并不能遏制你内心的热诚。听听宫崎峻的原话:“已经做母亲的侄女带着孩子来到山上小屋渡假,当我看见她可爱的面容,就会想,我还没有给她这样大的孩子做出过合适的动画。少女漫画扔的满屋都是,我看了看,内容大都是如何吸引男生的浪漫故事,怎么潮流已经变成这样了呢?我深信这绝不是一个10岁女孩所渴求的。难道我们就不能创作一些能引起她们共鸣的故事吗?无论如何,我要重新动笔作画,为了所有的孩子,在没有被恋爱和思考打扰的年纪里,让他们拥有童年的快乐。”
这部电影蕴藏的道理太多,教会我们的也实在很多。这是一个没有武器和超能力打斗的冒险故事。它描述的不是正义和邪恶的斗争,而是在善恶交错的社会里如何生存。学习人类的友爱,发挥人本身的智慧,最终千寻回到了人类社会。但这并非因为她彻底打败了恶势力,而是由于她挖掘出了自身蕴涵的生命力的缘故。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部动漫,更是一部人生哲理,对人生进行深刻地探讨和揭露。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好恶难辨,用动画世界里的人物来讲述生活的理由和力量,也许是我们找寻解决方法的其中一个途径。
第 3 页
纯 真 的 寻 找
千 与 千 寻
第四篇:《药》作品分析
《药》
鲁迅先生是我们所熟知的作家,他的一生是一个斗士的故事。鲁迅先生的创作有很多,杂文、小说尤为著名。杂文犀利异常,针砭时事,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小说寓意深远,反映现实,揭示国民性,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先生的小说大多收入《呐喊》、《彷徨》以及《故事新编》之中。而我将要分析的就是鲁迅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短篇小说的结集《呐喊》中的《药》。
中学时曾经学过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药》,初学之时对小说的主题不甚理解,有许多种说法,有的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华老栓的亲子之爱,有的认为是革命者的英勇气概,甚至把这个“药”看作鲁迅拯救国民性的良方。《药》是一篇短篇小说,而其内涵不可谓不深。我们先从小说的主题开始分析。
小说的主题并不是谈亲子之爱,也不是表现革命者的英勇气概,而是表现了一种莫大的悲哀——革命者不为群众所理解的悲哀。小说中的革命者夏瑜被杀害时,有围观的群众伸长了脖子来看,有老实善良的华老栓前来求人血馒头,有康大叔的炫耀,有茶客的不以为然。这些群众正是鲁迅时常提到的“看客”,一种国民性。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这种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使他描写的主要是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祥林嫂、爱心这样一些最普通的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革命者的牺牲不为群众所理解的主题就是出于引起疗救的注意而产生的。夏瑜就义时,周围聚集了一批麻木的看客,没有同情,没有义愤,却都伸长了脖颈看热闹;华老栓是个善良老实的人,却用多年的积蓄去买沾满革命者鲜血的馒头„„
从作品的结构来看,作品的独特结构在于:它是由一明一暗两条线索交织而成的。其一是华老栓为儿子求药治病,体现了下层人民的老实善良和愚昧;其二则是革命者夏瑜的牺牲,体现了革命者英勇就义却不为人理解的悲哀。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详略得当,通过华老栓买人血馒头治病引出了革命者夏瑜这条暗线。小说写夏瑜的死并不是着力于如何英勇就义,如何的英雄气概,而是透过小说中其他人物的只言片语把夏瑜隐隐地表现出来,以至于我们甚至连夏瑜的面貌都一无所知,但这样写也更突出了小说的主题。这样的结构使人们的注意力不禁转移到
人们对于夏瑜的死的言谈,更鲜明地显现出了革命者不为群众所理解的深刻现象和悲剧。
从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来看,人物个性鲜明,有血有肉,具有代表性。老实善良的华老栓也有着其愚昧的一面,他肯为自己的儿子买“药”治病而拿出所有的积蓄,却又愚昧的认为人血馒头可以治病,这正是广大下层人民的代表。围观夏瑜就义的群众正是中国人爱看热闹的形象描写。康大叔的贪财和爱出风头,花胡子老头的维维是诺。小说的革命者夏瑜更是在现实中有原型,正是鉴湖女侠——秋瑾,夏、秋同是季节,瑜、瑾同是玉,这是名字的衍化。再加上秋瑾被杀害的地方恰恰是在绍兴丁字街头古轩亭口。由此可见,作者对于塑造人物有其独特之处,他并不脱离原型,在他的作品中,阿Q、孔乙己、祥林嫂等等都是人们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可见其功力之深。鲁迅塑造人物往往注重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办法,对生活中的原型进行充分的艺术集中和概括,使人物形象具有较为广泛的典型性。
从小说构思方面,《药》的构思方法受安特莱夫和屠格涅夫的影响,这是我资料上查阅到的。一个作家的创作形成之前必然离不开对他影响深远的作家或作品,而且他的创作中也会带有一些他人的印记。鲁迅小说创作所受的外来影响主要是来自俄罗斯文学、东欧弱小民族文学和日本文学。而这篇小说的构思与安特莱夫的《齿痛》及屠格涅夫的《工人与白手人》有关。安特莱夫的《齿痛》写一个耶路撒冷商人般妥别忒患了齿痛病,用了各种药方、偏方都无济于事,这时耶稣背着十字架,将要被钉死,他对耶稣的死无动于衷,知识看热闹而已,但由于注意力一分散,牙齿也就不痛了。其实是他将耶稣受刑当做药来使用了。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工人与白手人》也有同样的启示作用。文中写了一个革命者因为长期关押在牢狱之中,有一双白净的手,还因戴了六年的手铐而有铁锈的味道,却被工人视为异类。当他再次入狱,处以绞刑时,工人却要设法弄一段绞死他的绳子,认为这会给家里带来极大的好处。他们都表现了这种“不理解”的主题,《药》也正是这种不被人理解的主题。
从作者的思想来看小说,鲁迅的思想是中国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他的思想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包括进化论和尼采的个性主义等,但他不是照搬而是从自己反封建的目的出发,对各种思想有所选择、改造。而鲁迅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
他关于改造国民性问题的见解。他的杂文、小说中无不体现对国民性改造的探索,《狂人日记》表现了“礼教吃人”的同时,还表现了强烈的反叛和变革的精神;《阿Q正传》中鲁迅把探索中国农民问题和考察中国革命问题联系在一起,深刻的总结了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教训。而这篇小说《药》也是如此,革命者与群众之间的矛盾和“不理解”正是革命失败的根源。小说的主人公是华老栓,一个老实善良的农民,但却愚昧,亦表现出了鲁迅对农民命运的探索。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的作品是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号角。”这是毛泽东对鲁迅的一段评论,我们也可以看到鲁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重要性。
第五篇:当代作家作品分析
当代作家作品分析
路遥的《人生》与《平凡的世界》
高中的时候看的《平凡的世界》,大学时候再次翻阅这部近百万字的巨著,心中多了几分思考,这本书是不是就在写路遥自己,在写那些陕北的乡里乡亲,是不是就在写普通你我的真实生活。而当翻阅那本不怎么厚的《人生》的时候,书中高加林的再次回乡种地,不正是路遥的革委会主任被撤职的时候。
作为路遥的成名之作,《人生》这本书我看到了一样平凡的高加林。路遥在写这本书的时候,真正是在与命运赛跑,虽然《平凡的世界》字数与写作时长远远超过《人生》,但是路遥的早早逝去,却与这本《人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路遥在短短的十几个昼夜就将这部中篇完结,那种一气呵成的魄力是在中国的文坛是少有的,能在十几个昼夜中写出这部作品,路遥的生活体验是可想而知的,因为对只要是稍稍写点东西的人或者稍稍看点东西的人来说,文学本来就是生活,是作家的自己的生活,或者是作家周围人的生活。那种没有生活基础的文学,终究是不长久的。回顾路遥的一生,当他与北京知青恋爱的时候,不正是高加林与黄亚萍的爱恋,而当路遥将人生的重心从政治转移到文学的时候,不也是高加林被揭发回乡务农的时候吗,生活中的很多细节,都在这部作品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在往常看过的很多作家的写作过程中,总会一稿二稿与审稿定稿。但是在路遥的《人生》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叫文学的霸气。在《人生》出版之前,路遥就曾坦言,“要么是巨大的成功,要么是彻底的失败”,在《人生》出版之后,路遥就这样一下子火了。
但真正让路遥达到文学巅峰的还是这部《平凡的世界》,路遥在前后六年中将自己的生命燃料燃烧殆尽,当1988年路遥扔掉那支伴随了他六年的圆珠笔时,这个不到四十岁的陕北汉子更像是一个操劳一生的老人,就路遥四十三年的一生来讲,这个时候也确实是到了暮年。在《平凡的世界》写完后的几年,路遥一直是在与病魔做着抗争。路遥的一生也确实印证了他自己的那句话,如果他的一生能有所成就的话,那肯定是在四十岁以前,但路遥自己肯定不会想到在书写完的三年后的一个平凡的日子,自己会与这个平凡的世界说再见。
而在《平凡的世界》的内容当中,在看了很多关于路遥的介绍后,我终于明白了那句作家们都会说的话,“文学来自于生活,但高于于生活,”路遥在写这部书的时候,曾为了写孙少平的在煤矿中的工作经历,亲自到煤矿上体验生活,虽然是土生土长的陕北人,但是在写这本书的时候,路遥还是经过长期的生活考察的。在很多与路遥接触人的回忆当中,路遥像一个取经的僧人,每每等到劳累过度的时候,才回到宾馆或是随便的一个地方休整一下,待到体力恢复,接着为了这部巨著奔波忙碌。在查阅了很多关于路遥的背景资料后,我感觉书中的那个孙少平就有很多路遥的影子。虽然不能说孙少平就是路遥,但是那种在小小年纪就要因家庭贫困背负的自尊心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据路遥的老师回忆,路遥在上高中时候的状况跟孙少平几乎是一模一样。虽然后来路遥很荣幸的当了县革委会副主任,但是在书中其他人物的身上还是能看到路遥的影子,可以这么说路遥更多的是在记叙陕北平凡人,而书中现实主义的痕迹更是非常的清晰。
我对这本书的另外一个感悟是,人无完人。虽然孙少安和孙少平都已经够优秀,但是人感情的那种丰富性被路遥用写实的手法表现的淋漓尽致。而书中所谓的配角,像王满银这样的混蛋,生活中也是随处都能发现的,人们都说红楼梦将人写活了,写的非常丰满,但平凡的世界是将真正的人拉到书中来,我们在生活中很容易就能找到王满银,孙玉厚,田晓霞。甚至是双水村的那个傻子,我们的周围都随处可见。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最好的,但可能我们在别人的眼中就是那个王满银,那个孙玉厚,在某些方面连那个傻子都不如。
路遥的作品是对人生的感悟,对于像我这样涉世未深的学生来讲,他的作品会让我更好的认识世界,更好的认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