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如何实现绿色发展的思考(5篇)

时间:2019-05-14 19:25: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如何实现绿色发展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如何实现绿色发展的思考》。

第一篇: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如何实现绿色发展的思考

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如何实现绿色发展的思考

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点,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基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条件和外部需求环境都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在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也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承担着促进国家区域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使命,面临着提质增效升级的战略任务,更蕴含着巨大变革和创新活力。

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的一种阶段性特征。在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在保持平稳发展的同时,更加突出发展质量,通过推进经济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换,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深刻变革,最终实现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空间核心,对保持我国经济稳定发展、提升发展质量、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在新形势下,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体现在经济结构转型压力大、新型城镇化发展滞后、资源环境约束加强、投融资机制不完善、开发合作不足等方面。如何破解这些难题,亟待我们深入思考。

县域经济发展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在新常态条件下,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不仅要做好产业方面的文章,还要下大力气促进县域经济绿色转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第一,构建质量更高、结构更优的县域产业体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县域经济发展要适应我国经济阶段性发展特征和运行规律,促进自身 经济发展方式真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首先,以新型工业化为依托,加快推进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产业化和工业的集聚化,推动制造业产业链各环节的专业化、服务化,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互联网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壮大主导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重点以市场为导向,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发展一批特色优势突出、功能定位清晰、集聚效应明显、辐射带动力强、财政贡献率高的主导产业,发挥特色竞争优势,同时“有进有退”,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继续化解过剩产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将有潜力的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成为主导产业。其次,加快发展县域服务业,特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发展和应用,挖掘县域信息消费、文化消费、生活消费服务业潜力,切实发挥现代服务经济对县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此外,还要实施县域经济创新驱动战略,通过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重点围绕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需要,发展智能制造,鼓励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柔性制造、个性化定制、智慧物流等新型制造模式,支持县域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多元创新发展,加快推动县域产业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培育壮大产业竞争新优势。

第二,加快推动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首先,要促进产城融合,从县域环境资源条件出发,促进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协调发展,推动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以及服务业的融合,将产业发展与人口集聚、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其次,要提升县域城镇的承载和服务能力,以现有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为基础,因地制 宜、科学规划,构建合理的乡镇、村体系和村落空间布局,围绕县域城镇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住房、交通、教育、医疗等民生需求,完善基础设施并发展县域服务业,发挥县城和中心镇在市与乡之间的产业、要素、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衔接功能,优化城镇功能,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发展品质。最后,县域城镇化发展要结合城镇化制度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和征地补偿制度,形成城乡人口公共服务共享机制,形成有利于促进城乡人口迁移转换的体制机制。

第三,促进县域经济绿色转型。新常态是经济减速转型提质的新阶段,也是绿色发展提质的新契机。大量实践证明,一个地区拥有生态资源优势往往更有发展前途和发展后劲。因为长期来看,拥有好的生态环境,就意味着投资创业有更大的优势,聚集优秀人才、吸纳先进生产要素有更大的空间。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把绿色发展作为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要力量,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发挥生态环保的引导作用和倒逼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县域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绿色经济道路,从而创造更多的绿色财富和生态福利,把生态比较优势转化为生态竞争优势。

第二篇:经济新常态下更加注重发展质量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更加注重发展质量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国家级新区开发建设的总遵循。新区必须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增强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加快转型升级、全面改革创新、提升城市品质,努力当好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排头兵。

争当转型升级的“领头雁”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但保持中高速增长绝非易事。习近平同志指出,发展速度回调是一个总体概念和平均概念,只要是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速度,能快的就可以快。国家级新区有能力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实现更大作为,成为带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增长极,为保持中高速增长作出更大贡献。

从战略上看,新区自设立起就在改革发展大局中占据重要位置,肩负着体制机制创新和改革探索的重大使命。从区位上看,新区大都位于国家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是国家实施区域发展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支撑点。从结构上看,新区处于本地区人口相对集中、产业基础比较完备、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区域,既是产业集聚区,又包括居住休闲、城市功能、生态景观等区域。从实践上看,新区发展势头强劲、转型升级步伐领先,在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发展、转型发展上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可以说,新区得“天时”“地利”“人和”,完全有理由、有责任、有条件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转型升级的“领头雁”。福建省福州新区作为承担重大发展和改革任务的综合平台,要努力在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率先实现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当前,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同其他地区一样会有起伏,但追求有质量有效益发展的导向不能变。要发挥“三驾马车”协同拉动作用,适应新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发展重心和着力点放在扩大有效投资上,解决好“投什么、怎么投、谁来投”的问题,培育新的投资热点和增长点,发挥投资在经济增长和结构优化中的关键作用;突出项目带动,持续引进和组织实施一批具有支撑性、引领性、标志性的大项目,以增量带存量,努力实现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

率先突破更为紧迫的产业转型。有的地区之所以陷入经济低迷、增长乏力的困境,原因就在于对产业转型缺乏前瞻谋划,忧患意识不强。新区要在转型升级上先行一步,积极探寻转型升级新路径,“转”出新区未来发展的强大竞争力。坚持做优存量、做大增量,依据“产业链全景图”,有针对性地“造链”“补链”“强链”,既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引导企业加大网络化、智能化、集成化、绿色化改造力度,促进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又立足新区功能定位和产业优势,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率先完成更加强劲的动力转换。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科技创新的增长引擎作用更加凸显。新区要保持快速发展、实现转型发展,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要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用融合发展;大力推进“互联网+”,加强互联网跨界融合创新。

争当改革创新的“试验田”

习近平同志指出,在新一轮全球增长面前,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新区相较于老城区的优势在于改革动力更足、创新活力更强,应充分用好国家赋予的试验功能,在城乡统筹、行政管理、产业发展、土地制度、投融资体制、生态文明、社会治理等方面锐意改革、大胆创新,让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让政府的服务和监管职能履行得更加到位。

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既是设立新区的重要目的,也是新区必须具备的鲜明特质,更是新区长期保持蓬勃生机的关键所在。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新区要牢牢把握“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这一主题,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勇于探索、创造经验,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以新思维认识新常态,以新探索适应新常态,以新经验引领新常态。福州新区是引领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既要坚持“拿来主义”,复制推广其他国家级新区的成熟经验;又要立足自身禀赋,打造自己的特色。

在开发建设模式上探索创新。在加快建设、转型升级中,如何使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大量社会资本,保证新区发展有充足的资金,成为新区改革创新的重要课题。福州新区以投资集团和专业公司为平台,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参与新区开发建设。结合新区项目不同特点,采用营利项目与非营利项目捆绑、城市资源与城市改造捆绑的形式,逐步推广以各类基金直接投资为主的债权性投融资模式。

在转变政府职能上探索创新。只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解决好政府越位、缺位、错位问题,让市场自主发力,给市场让出空间,才能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竞相迸发。福州新区要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非禁即入”的负面清单模式,完善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在扩大开放合作上探索创新。坚持扩大开放,能够为新区建设树立参照目标、倒逼改革创新、注入强劲动力、引来要素资源。福州新区具有“四区叠加”优势,要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枢纽城市;着眼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特色优势,促进更多投资贸易便利政策向新区范围辐射延伸;借助毗邻平潭综合实验区的地缘优势,积极推进岛区联动、协同发展。围绕“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要求,深入实施闽都人才集聚工程,加快中国福州海西引智试验区建设,创新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为新区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争当宜居宜业的示范区

传统低层次的造城运动已不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城市建设新趋势。现代城市建设发展,更注重提升城市品质、丰富城市内涵,通过城市的规模效应和放大效应,增加人们实现就业、获得服务、拥有更好生活的机会。

新区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产业园区,也不同于普通的城市建成区,而是集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市区、新城区。新区大多在城市周边规划建设,拥有较好发展基础,有条件、有优势在促进区域协调、城乡一体、产城融合发展上先行先试,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吸引力、影响力的宜居宜业示范区,为全国城市发展积累新经验、提供新样板。在推进新区开发建设过程中,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要求,秉持产城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推动产业布局、生活居住、公共服务、生态文明等城市功能有机融合,实现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一体发展。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福州新区围绕打造生态文明先行区的战略定位,坚持把融合发展、一体发展、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规划建设的全过程,努力建设魅力新区、绿色新区、幸福新区。

在推动协调发展上有新突破。实现协调发展,既是新区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也能拓展新区发展的平台空间。福州新区统筹考虑产业发展、人口集聚与城市建设布局,在强化新区与老城区交通互联、人口互通、资源互享,疏解老城区人口、交通等压力的同时,推动各类优质资源向新区延伸,以适度超前的标准加快完善综合交通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着眼构建新型城乡形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在完善社会治理上有新加强。新区产业不断发展、人口大量进入、功能日益完备,对城市治理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福州新区着眼提高现代城市治理能力,坚持法治思维和理念,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体制,确保新区社会大局安定有序、和谐稳定。

在凸显生态特色上有新亮点。新区不仅要有经济新亮点、产业新形态,而且要有生态新形象、城市新风貌。福州新区抓住国家支持福建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有利契机,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既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类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新区;又严格实施生态功能区划,强化生态保护红线,守护青山绿水、清新空气,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绿色福利”。

第三篇:浅论经济新常态下银行的转型和发展

浅论经济新常态下银行的转型和发展

[摘要]我国的经济在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后,现已逐步放缓了发展的速度,由原来的粗放型、数量型、扩张型发展状态转为集约型、质量型的发展状态。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银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适应经济新常态的环境,银行业势必要进行转型以谋求发展。本文以经济新常态的表现为基础,分析在经济新常态下银行转型面临的挑战,并试图需求银行转型和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新常态,转型,发展

全球经济危机的相继爆发宣布世界经济已经进入“大过渡”和“大调整”时期。在这种经济形势下,中国经济在中国阶段性因素的叠加影响下进入了增速阶段性回来的经济“新常态”时期,并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规律。

总书记在2014年5月对河南的考察中第一次提及“新常态”,当时他就指出中国仍然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要调整心态,从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出发,尽快适应新常态。

一、经济新常态的特点

“新常态”对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经济在新常态形式下进行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中国政治生活也呈现新常态,全国上下都在进行反腐倡廉,整顿不正之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深入;中国社会建设发展也进入新常态,加快推行法制建设,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倡导社会新风尚,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国文化也在新常态的背景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快速发展阶段后,从2012年起开始回落,告别以往30多年平均10%的经济增长速度,跌落到10%以下,2012年、2013年、2014年上半年增速分别为7.7%、7.7%、7.4%。这一变化预示着中国经济开始放慢了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时期。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后,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进入了相对缓慢的一个发展阶段,但经济增长速度仍然保持在7%—8%的中高速。虽然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较之以前的9.9%的高速增长阶段回落了2—3个百分点,但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或者与其他国家经济增长速度相比,这个增长速度仍然处于领先位置。

2、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破坏性开采的粗放型发展

中国经济之前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在这个发展时期都是在靠开采现有的资源、利用现有的环境的粗放型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势头是很迅速,但环境、资源和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凸显,经济结构的转型势在必行。

1)环境问题。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现今中国有3亿农村人口没有安全饮用水可以喝,6000万城镇人口的饮用水水质不合格。土壤污染面积大,土质退化,山土滑坡、泥石流现象严重,每年都有很多亩耕地持续退化,原始森林的面积也在急剧减少。大中城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工业发达地区大气污染严重,雾霾、强对流天气频发,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2)生态系统退化。中国水土流失情况严重,80%以上的草原出现退化现象,生物多样性急剧锐减,濒危动物物种达250度种,濒危植物达350多种,生态系统对各种自然灾害的修复能力下降。

3)资源过度开发。中国的GDP在世界占比越来越重,与此同时,能源的消耗总量也在逐渐增多。耕地、煤炭、淡水、石油、森林、铁矿石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人均可再生淡水资源拥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石油可开采储量、人均天然气可开采储量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原油、铁矿石等主要能源、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已逼近60%。

4)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中国的GDP日益增长,但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仍然跟不上发展的速度,保障体系虽然已经覆盖城乡,但普遍存在保障水平偏低且不均衡的现象。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经济的发展要告别过去过度开发、不顾资源短缺的现象,重视对环境的保护,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

3、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服务业发展及创新驱动

中国经济增长结构也在逐步发生变化,服务业的比重越来越大,农业和制造业的比重明显下降,服务业超过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服务业增加值在2013年首次超过第二产业,GDP比重达到46.1%,在2014年这个比例继续上升;在需求结构中,消费率上升幅度较大,投资率下降,消费成为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内需的比重也增加,与外需的结构发生的显著的变化。

二、在经济新常态下银行转型面临的挑战

1.金融体系建设多元化挑战。在新常态环境下,金融体系的建设逐渐加快和深化,新型的金融机制不断增多,经营越来越趋于多元化。银行虽然在众多的金融机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市场地位和经济份额,但其他金融机构随着不断发展,其数量和经营实力也不容小觑。选择的层面一拓宽,客户在选择金融产品时,经常会货比三家,分析各个金

融机构的产品和服务质量,这样一来,客户容易走失和分散,会失去原有的优势,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金融体系的多元化发展,对金融行为发展造成了强烈的挑战和冲击,对银行的发展和经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银行创新方面带来的影响。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银行的贷款收益急剧下降,银行试图通过转变经营模式和创新产品种类来改变这一状况,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创新新产品种类必须要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客户的需求,要符合市场的发展现状。另外,银行创新人才的缺乏导致新产品的研发处于难产阶段,研发出来的新产品又不符合客户的需求,经营模式和方法也陈旧和滞后。银行创新人才的严重缺乏,严重制约了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3.互联网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科技的发达和社会的进步,是的互联网金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互联网金融指的是以互联网为经营媒介的金融机制,并通过利用互联网来实现金融交易和收益目标。互联网为客户和银行搭建了桥梁,让客户通过互联网直接跟银行进行信息的交流,既节省了时间又减少了繁琐的交易环节,给客户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极大地加快了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的节奏。

4.存款保险制度方面带来的挑战。在当前的经济新常态下,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主要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内容:1)政府与客户。与以往不同的是,政府不再代表银行对客户的资产或存款进行担保,而是由银行自身进行管理。银行是可以破产的,一旦破产,银行所负担的存款不再由政府代为赔付,而是由银行自行负责;2)政府与银行的监督关系。经济新常态形势下,政府主要负责监督银行的管理经营,保护客户的利益,规范银行的日常经营,确保其合法化、合理化、和规划;3)市场主体和保险基金与客户之间的法律关系。通过利用存款保险,明显客户、银行和保险基金彼此之间的法律关系和权利、义务。

三、“新常态”背景下银行转型和发展的对策

1.优化业务结构,增长新动力。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增长方式有所转变,引起第三次产业和行业的调整,和各生产要素投入的重新组合配置。“新常态”下,服务业、消费金融、技术性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增长的主力军。银行必须要审清目前的形势,充分发挥自身的传统优势,通过持续优化三大业务结构以契合增长新动力,有效应对实体经济结构性的变化。①深化负债业务:随着互联网金融、直接融资等对资金的分流,再加上银监会对银行存款偏离度的考核,银行必须改变被动的负债管理模式,积极主动负债管理实现具有自主、稳定、可控的资金来源渠道,切实解决资金、资产的期限和结构错配问题;②拓展中间业务:银行的收入结构不能再仅仅依靠利差,而是要向依靠中间业务转变。优化三大业务结构,避免金融资源“空转套利”和金融“剥削”实体经济利润等现象,切实服务于实体经济。③优化资产业务:资产托管、资产管理、盘活资产存量、资产证券化等成为银行在“新常态”局势下的热点,而不是仅仅依靠传统的单一信贷资产的经营。

2.创新经营理念,构建内涵式发展模式。在“新常态”多重约束条件下,传统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改变了以往以规模快速扩张的经营理念,转变为注重内涵和效益的增长方式。银行业在金融服务需求的精细化、多元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下,要审时度势,抓住新的机遇,结合自身规模、人员和区域等优势创新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力求打造新常态下新的利润增长点和新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新常态发展战略稳步落实,增强发展的硬实力。

3.树立新风险文化,推行全面风险管理。在“新常态”背景下,”旧常态”的存量风险与结构调整和金融转型产生的风险相互叠加打破了原有的风险管理模式。同时,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网络技术风险增加了传统风险的外溢和传导。为适应“新常态”局势,银行业急需树立新的风险文化,建立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险、操作风等的识别、计量、评估、监测和对冲一整套流程,全面推进全面风险管理。

4.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推动转型升级。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传统的金融业的冲击很大,银行必须要正视这一问题。互联网金融的大力发展,其销售手段和渠道颠覆了银行的传统的业务流程模式和组织管理模式,进一步暴露了银行的传统的经营问题。金融和互联网的相互融合是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经济新常态的要求。互联网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推动传统银行的转型和升级,为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开拓了一条崭新的科技途径。互联网技术的几大优势帮助改变了银行的运作方式,整合了原有的繁琐的银行服务流程,促使银行改革其传统业务流程,对银行业务流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形势下,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通过业务层面上的操作流程的优化与改善,从而实现银行的业务流程再造以适应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需要。

5.突破传统制度障碍,激发金融创新动力。”旧常态”下中国银行业凭借旧的制度红利实现了长足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幌子的“伪金融创新”现象,导致资金空转。这些“伪金融创新”的实质是与我国”新常态”发展相背离的。伴随着“新常态”的演进,金融市场将逐步由金融抑制向金融放松转变。要提高金融中介机构的资金配置效率,必须激发金融创新动力,突破传统制度障碍,以软实力利用新制度红利,在“新常态”下形成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简而言之,银行业金融机构借助金融市场化改革东风努力消除打着服务实体经济幌子的“伪金融创新”,以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增加融资便利性、减少金融风险为创新导向,切实从金融工具、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制度、金融业务等方面进行创新。商业银行只有通过金融创新来突破传统制度障碍,才能真正落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

6.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全员服务质态。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银行业发展的

核心是以客户为中心,这将要求银行培养出一批素质更高的人才。银行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服务水平三个方面。银行业必须要不断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全面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业务质素,才能满足”新常态”的内在要求。一方面,要加强培训和宣导,让员工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增加客户的黏性,进一步提高银行的服务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大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全体员工的综合水平,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银行的经营面临着比以往更为严峻的挑战。银行应当深入分析新常态下自身所存在的经营问题,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加快转型的步伐,适应经济新常态的环境下,提高竞争力,谋求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学兵.金融新常态下银行转型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5年第26卷第11期

[2] 饶文哲.经济新常态下的商业银行转型探析[J].经营管理者, 2015年第34期 [3] 张晨武.浅谈商业银行转型发展之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9月 [4] 糟胡.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思考[J].甘肃金融, 2015年第5期 [5] 孟维平.新常态下中国银行业转型之路[J].财经界,2016 年第3 期 [6] 陆珉峰,汪祖刚.“新常态”背景下中国银行业发展新战略的研究[J].西部金融,2014年第10期

[7] 刘弘毅.互联网金融推动传统银行业转型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 2016年第1期

第四篇:关于实现华池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考

关于实现华池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考

2011年6月,在我校校委会的领导和组织下,在各乡镇的大力配合下,本着提高教学质量和为华池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的目的,我校职工一行8人在乔河、紫坊、南梁、林镇四乡镇进行了调研,我现将调研体会作以汇报,就实现华池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华池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1、红色旅游实现新跨越,经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已完成以南梁革命历史陈列馆、寨子湾苏维埃政府旧址、抗大七分校旧址、军民大生产基地旧址、列宁小学旧址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旅游景点建设,红色产业开发的深层次带动效应初步显现。

2、超低渗透油田取得新进展,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环境最佳、服务最优、速度最快、效率最高”要求,不断完善推行油田开发“一站式”服务体系,2010年全县原油产量达到154.5万吨,其中超低渗透油田累积产量达到21.3万吨。

3、农业结构调整迈出了新步伐,县委县政府在广泛调研、认真考察论证的基础上,把全县分为东部生态农业区、南部高效农业区和西北部旱作农业区三个类区进行综合开 1

发,取得了显著成效。

4、城乡面貌发生了新变化,县城南部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全面推进,县城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村容户貌有了新的改观,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5、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围绕教育、卫生、文化、水、电、路等事关民生的养老、就医、就学问题,不断加大资金投资力度,民政救灾、社会保障、安全生产、维护稳定工作有序健康发展。

二、华池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1、思想观念仍然落后,发展氛围不浓。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但地势偏僻,生活和生产条件落后,长期的封闭落后又造成了思想观念的滞后,缺少敢为天下先的开拓创新精神,一些陈旧落后的观念和意识还在一定程度上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成为影响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一些干部和群众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到位,不善于抢抓机遇,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的行动不多,积极应对市场风险的办法少,想发展、求发展、促发展的氛围不浓。

2、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发展仍然艰难。农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但仍无法回避自然环

境相对恶劣而导致的农业发展艰难。华池县境内地形北高南低,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丘陵起伏,梁弗相间、沟壑纵横、植被极少,平均海拔1270.2米,年平均气温7-8℃,年均降水量548.8毫米,全年无霜期174天左右。所以一寒二旱是华池气候的特点。农业长期靠天吃饭,粮食产量低而不稳,脱贫、返贫是华池致富达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道难解的题。

3、支柱产业还很薄弱,带动能力不足。近年来,县委、政府提出并实施了“以红名县、以黑强县、以农富县、以绿美县”四大大发展战略,狠抓了“红色旅游、石油资源、绿色农业”三大产业,并进行重要石油化工基地和以小杂粮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有效地整合了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但工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少,支柱产业发展缓慢,知名度、市场影响力、辐射范围十分有限,没有规模效益和产业化经营效益,对县域经济拉动力较弱。

4、农民增收困难,经济收入无法满足新农村建设,近年来。虽然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仍没摆脱靠天吃饭的现状,县委、县政府也加大了农民就业技能培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但是大部分产业是近几年发展起来,正处于起步阶段,收益不明显,再加上近年加大新农村建设,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所以农民增收困难,经济收入无法满足新农村建设。

三、对华池又好又快发展县域经济谈几点建议

1、加大教育培训,提高干群认识,虽然近几年华池大力开发“红色旅游、石油资源、绿色农业”“三大产业”,但是一些干部群众对此认识不够,存在盲目性,为应付检查而工作,没有真正把它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做,所以要加大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实地调研、参加培训班、撰写心得体会等形式让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华池县域经济的思路有所认识,真正变被动为主动,形成一个良好的发展经济的格局。

2、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华池耕地中85%都是山耕地,农业生产条件差,近几年,华池县委、县政府针对这一现状,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加大了新修梯田建设力度,但干旱缺雨仍是无法摆脱的现实问题,对此,我认为一方面要加大水利建设,确保农田的灌溉;另一方面,要加强生态建设,恢复植被,逐步改善干旱缺雨的现状,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

3、加大支柱产业,壮大县域经济,虽然近几年华池加大了三大产业的开发力度,农业产业中尤其加大了洋芋、玉米、白瓜籽、黄花菜的种植力度,但收获后仅限出售,虽有几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但大都由于产品无销路、无品牌而处于停业状态,对此我们应加大资金,引进先进设备,同时寻找出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注册属于自己的品牌,从而发展公司+农户的生产模式,增加农

民收入,增加企业效益,壮大县域经济。

4、广开各种就业渠道,扩大农民增收空间,农民增收困难仍然是华池面临的一个难题,针对华池现状,我认为应开辟三条渠道,让农民自主就业,一是农民土地集约化、专业化经营,留一部分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在农村种地;二是通过培训让一部分农民,掌握一门技术,输出到外地企业进行就业;三是根据当地企业的用工需求,留一部分农民进入当地企业工作,只有这样,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能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为搞好新农村建设服务。

总之,要实现华池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要有正确指导思想的指导,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干部的积极引导,有农民的热心参与,才能真正把这件事落到实处。

第五篇:关于新常态下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新常态下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新常态下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时期,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将如何适应新常态,持续健康发展?结合**经济发展实际,谈谈新常态下关于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

一、深刻认识新常态给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新常态的“新”意味着与以往的不同,对于旅游业而言,“新”则意味着旅游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新的发展趋势。

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密切关注旅游业。总书记指出,“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旅游业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李克强总理对发展旅游业做出重要批示,强调“发挥旅游在扩内需、稳增长、增就业、减贫困、惠民生中的独特作用”。1月12日,**副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随后又专门作出批示,对旅游战线给予了鼓励,提出了明确要求。尤其是近两年先后出台了《旅游法》《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和《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法规和文件,并且建立了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从国家战略层面对旅游业进行了新的定位,使旅游业性质、地位、作用和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尤其是对旅游行业的长期发展来说是重大利好。

二是旅游业正在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增长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速放缓、结构优化、驱动升级的新常态,工业主导型转向服务业主导型、投资主导型转向消费主导型、传统主导型转向创新主导型,这都是表明了我们整个经济发展确实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旅游业是综合性大产业,关联度大、涉及面宽、拉动力强,越来越成为了我们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推动经济增长的朝阳产业。在新常态下,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旅游转型升级,充分释放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是稳增长的重要引擎、调结构的重要突破口、惠民生的重要抓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更加凸显。

三是新常态下旅游业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机遇与风险并存,困难与挑战同在。国民经济步入新常态,对旅游业的发展有诸多利好,但是也有一个逐步释放的过程。同时,伴随着国民经济减速、消化产能过剩、外贸增长滞缓等因素叠加,在一定时段内可能会波及到旅游业。目前,旅游产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旅游产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二、新常态下**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

在深刻理解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基础上,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立足于旅游业发展新特征, 把思想和行动自觉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对旅游发展的新要求上,突破传统束缚和思维模式,创新工作方式,担当发展重任,努力推动我市旅游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是创新旅游发展体制机制。旅游业作为综合性产业,市场规模日益扩大,发展正在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尤为迫切和重要。首先,强化领导体制。跳出旅游抓旅游,跳出行业抓行业,把**旅游由行业主抓上升到党委、政府统领发展,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市各县区、部门发展旅游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全市旅游业持续、蓬勃发展注入强劲的推力、动力和合力。其次,创新发展机制。对引进的延长石油、**投集团等投资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企业,要积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持做大做强,形成规模化经营、集约化发展;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开发旅游项目,推动**旅游市场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和拉动旅游消费等各项举措,加大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逐步破解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此外,我们旅游文化等部门要积极争取,主动作为,争取把旅游文化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先发展、重点发展,促进旅游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

二是升级开发新的旅游产品。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需求的升级,旅游者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从过去的以单纯的观光为主导正在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的复合体验转变。**旅游业起步较晚, 尽管近几年**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 但总体上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要把传统产品升级和丰富新产品摆在突出的位置,尽快推出一批特色鲜明、吸引力强、具有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旅游新业态。充分发挥“一山一湖一城”作为**旅游对全市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以核心景区和特色旅游板块为重点,推进相关景区连点成线、聚点成块,逐步形成全域化、多元化、大众化的旅游路线图。重点打造秦巴生态、汉水风情、美丽乡村等为主的精品旅游线路,加强与周边城市的深度合作,推动秦巴生态旅游圈形成。围绕“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深入推进旅游与文化、生态、城镇、产业、美丽乡村等融合发展,积极发展文化旅游、运动休闲旅游、养生养老、研学旅行、康体旅游、商务会展等新型旅游业态,推动“商、养、学、闲、情、奇”旅游新要素全面发展,为实现**旅游业的转型、升级, 增强**旅游的吸引力,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我市旅游。

三是推进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旅游扶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我们要依托秦巴山区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突出乡村旅游资源特色,注重>策划和开发乡村旅游产品,重点开发乡村风光观赏游、乡村风情欢乐游、乡村生活体验游等乡村旅游精品。注重乡村旅游规划编制,应注意保持乡土本色,突出**特色,以****、****、****等4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为重点,加强对古村古镇保护与利用,建设一批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俗文化的旅游风情村镇。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全面推进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发展,加快乡村旅游与**避灾扶贫搬迁有机结合,强化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稳步推进“送教上门”活动,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能力和水平,深度挖掘开发一批富硒美食、富硒纪念品(茶叶、腊肉、豆腐乳、魔芋、绞股蓝),发挥乡村旅游在增收入、扩就业、惠民生等方面的作用。注重与传统民俗文化结合,借助龙舟文化节、油菜花季、美食文节等**民俗文化节庆活动,增强吸引力,拓宽客源市场,进一步做精、做特、做大、做强我市乡村旅游产业,最终实现旅游业带动农民就业、农业增收、农村发展。

四是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公共服务是保障发展大旅游的重要基础。今后要加大工作力度,秉持“游客至上”的理念, 以依法治旅兴旅为重点,进一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以旅行社为重点,对全市导游队伍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导游应知应会能力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以旅游标准化为抓手,在全市星级宾馆深入贯彻星级宾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服务规范,全面提升星级宾馆服务品质;以游客为本,加强景区软件建设,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优化游览秩序、完善游览设施、丰富服务内容、提升管理水平;以新改选的旅游协会为契机,充分发挥旅游协会行业自律作用,共同维护好旅游市场秩序;积极推进智慧景区、智慧旅行社、智慧酒店等试点工作;构建联合执法工作机制,针对旅游市场秩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综合整治和专项检查活动,努力让每一位游客在**旅游的更安全、更便利、更文明、更舒心,不断提升**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下载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如何实现绿色发展的思考(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如何实现绿色发展的思考(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起点、新常态下咸阳气象发展思考[模版]

    新起点、新常态下咸阳气象发展思考 ——宇文革联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年完成“十二五”规划收官和“十三五”规划的启动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坚决......

    打造绿色矿山助推域经济绿色发展

    打造“绿色矿山” 助推县域经济绿色发展 ——桂林市采石场标准化建设现场观摩会发言材料 兴安县人民政府县长 黄 钦 2017年11月1日 尊敬的彭代元副市长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

    经济新常态下的新改革

    经济新常态下的新改革 作者: 邓聿文 | 发表时间:2015.03.16 刊发于总2101期《中国经营报》[评论]版 2015年是一个具有标签意义的年份。它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

    发展绿色经济 实现可持续发展5篇

    发展绿色经济 实现可持续发展 郭尔楚 http://www.xiexiebang.com2012/6/1 10:35来源: 经济日报 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不仅是中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主行动,更......

    新常态下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汇报

    新常态下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汇报 新常态下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汇报 “新常态”已经成为当下讨论经济发展态势使用频率非常高的热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下农商行转型发展浅析(5篇)

    【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经济新常态下农商行转型发展浅析刘丽华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新常态”的......

    经济新常态下保安业经营发展新思路

    经济新常态下保安业经营发展新思路 摘 要:本文基于经济新常态下保安业运行特征,分析了保安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五方面的发展新思路。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湖北;保安业;发展......

    王显政:经济新常态下煤炭行业如何发展

    王显政:经济新常态下煤炭行业如何发展 来源: 中电新闻网 日期:15.03.09 经济新常态下煤炭行业如何发展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会长 王显政 这次论坛是在煤炭行业转型发展重要时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