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德故事
我身边的师德故事
三棵榆树镇中学 吕金玲
有人说做教师是一件苦差事,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外,还有没完没了的班级管理工作。也有人说教师是一份“不食人间烟火”的职业,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都要做到“为人师表”,难!可见教师的工作量之大、心理压力之重是旁人所无法体会的。没有惊天动地,没有气吞山河,只是那么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平常得近乎琐碎。这就是我们教师的生活写照。就在这平淡、琐碎中,就在我的身边,涌现出感人的师德故事。
经历过初三才知道初三的时间有多紧,赶新课带旧课,奔毕业迎中考,体检、报考、填各种表,加上原有的常规活动,初三生活可谓紧张极了。学生是紧张的,比学生更紧张的是老师。你看,为了能多上一节课,早自习,英语李老师又没有吃早饭就登上了三尺讲台,数学孙老师正为来迟了一步而懊恼,这就是初三老师的真实写照。因为全国推行减负政策,所以上级部门下通知不许给学生补课,不许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学校也就取消了一切早晚午课。但这对于初三的孩子来说必然是一大损失,老师有讲课的时间没有带领学生复习的时间,无论哪一科目,不做题训练都是出不来成绩的,为此,所有初三老师每天都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争着抢着多上一节课。有的时候还会为了抢不到课时而“口角”,甚至请求领导帮忙排时间顺序上课,以保课时的均衡度。这就是我们学校的老师,不多挣一分线,还要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也这样忘我的工作着。所有不参加中考科目的课时都被这些中考科目的老师“给剥夺了”,他们无怨无悔的争抢着、奋斗着,就为了能多考出去几个学生。
曾经以为,高尚的师德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像黄继光堵枪眼一样壮烈,向瞿秋白就义一样凛然。现在我想说高尚是朴素的,它不仅没有闪闪的金光,而且素的不着痕迹,就像春天的小雨,无声无息的飘落下来,滋润着学生的心,浸润着同事的心。现在我就工作在这些朴实、高尚的人们身边,他们的高尚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营造出温暖和谐的氛围。他们用平凡书写伟大,用普通孕育崇高。小而言之,他们是身边的师德榜样;大而言之,他们是农村教育的脊梁。这就是我身边的师德故事。
第二篇:师德故事
师德故事
一说起教师,人们大概头脑中就会立即蹦出诸如“无私”、“奉献”、“辛勤耕耘”之类无比高尚的词语。正因为这份高尚,所以我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转眼间踏上教师岗位已是第二个年头,和老教师相比当然这不算什么,但对于我来说,这两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有了很多的收获和感想,我一直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把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放在第一位,把真诚的爱奉献给学生,把师爱作为我永远的追求。我爱我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无论他是否成绩优异,在我眼里,他们都是可爱的。陈佳伟同学是上一届的留级生,学习基础较差,每次数学考试几乎都不及格,上课容易开小差,生性调皮,是班级里比较头痛的学生。但我并没有放弃他,如果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他,活泼可爱,本性善良等词语还是可以用来形容他,如果能够耐心教导还是可以转化的。后来在和他的深入沟通后,我才知道原来他父母离异,单独和奶奶住一起,这就说明这样的孩子缺少关爱,所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经常找他聊天,时时的去关心了解他。在学习上,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我就请他回答,当回答正确时,我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建立他的自信心,作业当中发现问题时,我又单独进行辅导,我也经常利用中午的时间,因为我相信哪怕只教一点也好,他以后总能用上。如果不教会这些,他每天就是干坐在教室里,什么都学不到。但几次考试他还是没能及格,我也没有气馁,一如既往,让我欣慰的是,这次期末考试他及格了。对于教学工作,我也是一丝不苟的,在教学中,我注重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锻炼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不断改进教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采取多鼓励的方法,以增强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力求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都喜欢上我的数学课。常言到:“德是师之本,爱是德之魂。”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 换来桃李满天下。
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江泽民同志也说过:“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 综上所述,我们清楚地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教育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由此可知,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大的影响。良好的师德师风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也需要广大教师提高自律意识,自觉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良习惯,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
第三篇:师德故事
根的奉献果的回报
许多人把自己的事业比作花的事业,果的事业、叶的事业,而我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我把自己的事业比作根的事业。为了花的艳丽、果的芬芳、叶的嫩绿,根总是不求索取,默默奉献。同时,自己的事业也是一份爱的事业.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孔子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老师,传的不仅仅是学之理,更应该是人之道,一名老师,职为授业,更为树形。所以教师要有完美人格,让他的一言一行使学生们的成长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所以教师要有崇高师德,不管是教书,还是育人,都能让他的学生全盘接受,永记于心。
记得刚站在三尺讲台上时,面对无数双渴望求知的眼睛,除了激动和兴奋外,还有些许的担心和忐忑,我终于实现我的梦想了,可是我能胜任吗?事实上我的顾虑很快就消除了,孩子对我的课充满了兴趣,哪怕课间都愿意和我在一起,大家海阔天空的聊着,不仅缩短了我与孩子们的距离,还能让我了解孩子的内心深处。
随着时光的推移,和孩子们天天打交道接触,我渐渐地喜欢上了这帮可爱的学生,与他们相处的时光我又是快乐的。也许是作为回报吧,他们也喜欢上了我这位年轻班主任,这让我感到欣慰。虽然每天的工作程序繁琐而雷同,可每每看到那一张张纯真而又热情的笑脸、听到那一句句温暖而又关切的话语时,所有的烦恼与不悦就又抛到九霄云外了.在所带的四十多个学生里面,我没几天就发现杜江鹏过于调皮和随便。他的座位被安排在第一排——老师的眼皮底下,可即使这样他上课还是坐不住,不是插嘴就是捣乱。有时感觉他的行为及表现还不如一个幼儿园的孩子,这难免给老师的正常教学带来一定影响,挨批评那也是在所难免了。于是我就找他谈话,可效果不佳,而且我发现他凡事动作都要比别人慢半拍,每次都要我用眼神或直接点名去提醒他,更甚者,有许多次的站路队和排队做操都是我命令全班同学等他或者干脆我牵着他的手下楼的。说真的,对于如此表现的他我也头痛。就因为他的随便和调皮,致使多次班集体活动都没有让他参加,可当看到这时垂头丧气和难过的杜江鹏时,我又是那么的于心不忍。其实这个孩子身上还是有着许多优点,比如心地善良、诚实、乐于助人等,他有着良好的品质,所以一直以来,虽然他不断地给我制造许多麻烦,可我仍然喜欢他。后来通过几次和他家长的长谈以及跟他本人的深谈,我发现其实这个孩子有着较强的自卑心理,由于他的不好表现,所以一直以来他所听到的、从老师口中说出的都是对他批评的话语,再加上不和谐的家庭教育观念和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致使他失去了上进的信心。据他妈妈和他自己跟我说,他都不想上学了。听到这,我吓了一跳,不禁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检讨,其实孩子的需求是最容易满足的,有时你给他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善意的微笑或是一个肯定的眼神,他的小小的心灵就得到了满足,而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于是本学期一开学我就让他“有事可做“,让他感到自己在班里也是不可或缺的。由于他以前上学经常迟到(基本都是因为他磨蹭而迟到的,这也是他的一个很大的毛病),于是我就让他专门记迟到同学的名单,一学期下来他就只有一次因为睡过了而迟到。此外,班里的一些适合他力所能及做的事我尽量让他去做,给他锻炼的机会、展示的舞台,而我也不再吝惜我对他的表扬了,只要他在某方面稍有进步,我就会在全班同学面前鼓励他、肯定他,每每此时我都看到他羞涩地将头埋了下去,而且表现也慢慢变好了,我想我的教育达到了一定的效果。而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我还将继续关注他,不失时机地给他创造展示的机会,相信他的表现会越来越棒的!
如果你种下的是葵花,秋天收获的会是一片金黄;如果你种下的是甘蔗,秋天的收获的定是甜蜜;如果你种下的是自己的一颗心,收获的一定是一轮火红的太阳。记得那是一个下雨天,下课了,我站在教室门口正犹豫间,很多学生学生都准备拿伞送我到办公室,多好的同学呀,我说:“不用了!”正推让之时,杜江鹏首先为我撑起了他那小小的伞,轻轻说了一声“老师,走吧!”我当时真的感动极了,这一定是雨中一道最亮的风景线.回到办公室,老师们都投来了羡慕的眼光,那份自豪感回荡脑际.我万万没有想到,我为学生做的一点点小事,竟然能够让他懂得了去爱别人,原来爱是可以传递的。我终于领悟了爱的魔力,它如蒙蒙细雨湿漉漉地滋润着种子的梦境,如融融春意暖洋洋地慰藉心灵的祈盼。爱是丰富的,神奇的,更是独特的。
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根的事业吧,因为它总是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带着对根的事业执着地追求和向往,八年前,我无怨无悔地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为了学生能全面发展,培优辅困;为了学生能共同进步,促膝谈心;为了学生能受到教育;不知付出了多少时间与精力!但为了我根的事业,也为了我心中的那份爱,不断激励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艰苦跋涉,用热血和汗水去浇灌一茬茬幼苗、一簇簇花蕾,用爱心去托起明天的太阳。
第四篇:师德故事
“孩子,老师的家就是你的家”
济南章丘普集镇中心小学张晴
“家”多么温馨的字眼。对于一般孩子而言,家是温暖的、幸福的、是自己的天堂;然而对于我班的王扬同学来说,他的家却满是寒冷、期盼和孤独。王浩扬的父母常年忙于工作,在外奔波。而小小年纪的浩扬便只能与冬天冷、夏天热的铁皮屋为伴;与叮叮铛铛的打石头的声音为友。只有在对父母回家的期盼中一天天煎熬„„
(一)“老师,我没地吃饭”
“老师,王浩扬成流浪儿了”六月的一天中午王泽着急地对我说,我一愣“什么意思?”接着反问。“他没地吃饭了,只能在大街上吃饭、睡午觉。”听到此我赶紧找来王扬问个究竟。一听到老师问到此事,王扬的眼里立即积满了泪水:“老师我没地吃饭了„„”孩子还没等说完便抽泣地说不出话来。经过详细询问才知道:王扬的爸爸给他订的小饭桌吃到期了,并且还欠人家三十几快钱,人家见不到他爸便不让王扬继续在那吃饭。孩子早上不到六点就要坐车来学校,早饭是吃不好。中午午休学校又不让进,又只能在街上凑合着吃点。因为起得早,中午害困也只好倚在街上的柱子上睡午觉。晚上再坐六点多的车回家。听到这些,作为一个也有同龄孩子的母亲,我的眼睛润湿了。“孩子,到老师家吃饭,老师的家就是你的家!”我不假思索地说。“嗯”孩子笑了仿佛早就期盼有人能说出这样的话。看到孩子被泪水和汗水流出的一道道污渍的脸,我的心里也流过一股股酸楚。随即我又有了顾虑:把他带回家,孩子能接受吗?老公能支持吗?这个念头在我脑海中一闪而过,不管怎样先这样再说。回到家后孩子的“我多了个弟弟!”老公的“不就多双筷子吗”使我提着的心安稳了下来。我的顾虑打消了,从此王扬变成了我们家的一员。
(二)“妈妈,你偏心眼”
因为王扬放学早,儿子放学晚。我的摩托车又太小,所以我决定让我儿子步行上放学。我带着王扬上放学。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王扬变得开朗快乐了起来。可就在特别热的一天中午,儿子满头大汗地跑进家门,看到王扬正在看电视。二话没说便气冲冲地“啪”的一声关掉了电视,跑到自己屋里不出来了。我一看便叫王扬去书房看书,悄悄来到孩子的房间问:“今天你这是怎么了?”“还用问么,你偏心眼。你要你学生吧,他才是你儿子!”孩子气哼哼地说。原来天太热孩子又累又饿心里不平衡,便发火了。我笑了虽然嘴上说“他不是比你小吗,你不是整天说大的要让着小的吗?”可心里却觉得有点对不住孩子。经过我们的商量最后达成协议:中午我谁也不带了,他两个一起步行。“不过儿子,妈妈有个要求,一定要照顾好弟弟的安全。”“好吧!”儿子爽快地答应了。“一家人”又有说有笑地吃饭去了。
(三)“老师,我睡不着觉”
一天中午正吃着饭,王扬突然说:“老师,昨天一晚上我都没睡着觉”很少听说小孩子睡不着觉的,我便好奇地问:“为什么?”这一问不要紧,打开了他的话匣子“老师,您不知道啊。我们住的那间铁皮屋一到刮风的时候就‘呼啦呼啦’地响。要是下雨就更惨了,那
声音就像下冰雹一样霹雳啪啦的,你想睡都睡不着,而且昨天晚上的雨特别大,房子又漏水。没办法,工人们只得把我的床从这边挪到那边,从那边挪到这边。我都以为是地震呢!”“奥,是这样啊。没关系,吃完饭你到哥哥房里睡,我和哥哥一块睡(以前都是他俩一起睡的)让你舒舒服服地睡一觉,弥补一下昨晚上的觉。”吃晚饭,我把儿子叫到我的卧室。等到孩子睡着了,我起身来到孩子的卧室,看到连鞋都没脱的王扬就“呼噜呼噜”睡着了,脸上还带着甜甜的微笑。我的心里滑过一丝欣慰。
(四)“老师,算上今天我爸已经十天没回来了”
每天中午吃饭前,王扬习惯掰着指头汇报:“老师,算上今天我爸走了三天了”“我爸已经一周没回来了”“老师,我爸他„„”从孩子每天的期盼声中,我体会到孩子多么盼望和家长一起生活啊。每到这时候,我总是劝他说“孩子,你爸在外面给你挣钱呢”话虽然这么说,可总挡不住孩子对亲人的期盼。在一般孩子看似平淡的、甚至乏味的生活却成了他渴望不可及的奢想。而只要爸爸回来住一宿,第二天孩子便眉飞色舞地大谈爸爸对他多好多好。还说,昨天我和爸爸睡一个床了。从孩子满脸的满足中我看到了:爸爸的到来是上天赐给他的最好的礼物了。随即,他的脸又沉了下来:“他今天又要去莱州了”“没事的,不是告诉你了吗,老师的家就是你的家,有事找老师。再说了,你爸妈在外面肯定天天想着你,盼着你快快乐乐地生活呢!”接下来的日子仍然是在每天期盼中煎熬。终于有一天他坚持不住了,哭着告诉我“老师,算到今天我爸整整十天没回家了。”说完孩子委
屈地放声大哭起来。“孩子不哭,我想你爸明天会回来的。”说完这没底的话,我又后悔了。他爸要是不来那不成了我撒谎了吗,不行我得给他爸打个电话。于是我背着孩子给他爸打了电话,让他不管多忙都要回家看看孩子。第二天,见爸爸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孩子的脸上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五)“老师,我们没钱了”
马上就要参加学校举行的广播操比赛了,我问同学们:“参加比赛的服装、鞋子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孩子们齐声回答,脸上洋溢着跃跃欲试的笑容。这时,我注意到王扬却默默地坐在座位上一言不发,眉头紧皱。我走到他身旁轻轻地问:“有问题吗?”“老师我们没钱了,爸爸很久不给我们打钱了,我们的卡上只有几块钱了。早上我们吃的剩饭,中午工人们只能凑合着吃了。我没钱买舞蹈鞋。”“是吗,这点小事怎么能难倒我们呢,老师给解决”问题解决了,王扬便又和同学们一起投入到准备活动中去了。
“家”是个多么普通的字眼啊!它应该是上天赐予的每个人的、必备的,一出生就应该拥有的,而在这个孩子身上却是很奢望得到的东西。在他的眼里那个寒冷、孤独又让他睡不着觉的小铁屋只能是他的一个栖身之所,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他常说“等到暑假,我就可以和爸爸、妈妈、弟弟去莱州全家团聚了”。每当到说这话时,他那小小的脸上总是流露出幸福,仿佛从未见过的幸福,这幸福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看到奶奶”时的幸福是一样的。希望孩子早一天实现自己的愿望,拥有一个幸福的、真正意义上的家。真正体会到家庭的温馨与快乐。
家是孩子成长的港湾,一个温暖的家可以造就一个积极向上的孩子;相反一个冷酷无情的家却能毁掉一个孩子健康的身体、心理以及美好的前程。在这里我想奉劝那些忙于工作的家长:在给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稳定的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再去闯荡你的事业吧!不然,在你事业成功的同时,会失去很多比你得到的东西更珍贵的东西。而且,这种失去将是不可弥补的,这种损失也将是不可挽回的。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家”又是造就、拯救孩子的第一环境。老师的“家”毕竟不是学生自己的“家”。那只能是孩子心灵驿站上的一个寄托。对于孩子长期发展来说还是自己的家最能让他安心、舒适、无忧无虑地成长。“家”的重量有多大?它是孩子的天,是孩子的地,是孩子生活的整个世界!让我们这些整天忙于生计的大人们关注一下孩子们的这一小小的要求吧!把温馨的家还给他们!
第五篇:师德故事
“教师师德故事”征文
妈妈教师
麻城市中馆驿镇中心小学喻长桥邮编:438304
电话:***身份证号:***315
有人把教师比作红烛,有人把教师誉为春蚕。这是对所有教师的美誉。在我们学校里,同学们经常爱唱的一首歌曲:“学校就是我的家,老师爱我我爱她,老师称我是花朵,我说老师像妈妈。„„”这些无不表达了对老师的敬爱之情,体现了孩子和老师之间的深情厚谊。孩子们从老师的言行举止中得到熏陶和感染,也就会把自己的老师当妈妈一样尊敬和热爱。
近日,湖北省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开展“教师师德故事”征文活动,强烈的感动之情顿时涌上心头,脑海里一下子浮现她的身影,她的为师故事顿时仿佛历历在目,永志不忘。她就是被孩子们称作“妈妈教师”的余敬芝老师。
说起余敬芝老师,在我们这所农村小学周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一位普普通通的工作在第一线最基层的小学教师。她,没有什么骄人的业绩,也没有什么特别耀眼的光环。从教40年,年年担任班主任工作,非但没有让她感到疲倦,而是让她感到很快乐,觉得生活很充实,心中充满了对工作的爱,对事业的爱,对孩子的爱。她在师德日记中写道:“教育是一种爱的事业,教师只有心中有爱,才能把爱的阳光播洒到每个孩子的心中,使孩子在爱的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她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做的。请各位欣赏下面的几组镜头小故事吧!
镜头一:“孩子们需要我!”
公元2009年3月,开学还不到半个月。一天,余敬芝老师带着真诚的微笑,踏进了她任教的一个学前班教室。看见余老师来了,班里的孩子们立即围了上去,亲热地向她问好。这时,她看见前几天因为生病而没有来校的小女孩儿林小雅,在妈妈的陪同下来到了校门口,她赶紧迎上前去,弯下腰,抱起这个小女孩儿,亲了亲她的额头,然后招呼孩子她妈:“你去忙吧,孩子就交给我了!”也许是孩子太小了,还不到5岁,也许是几天没来,引起了孩子的情绪波动,这个小女孩儿突然哭了起来。余老师轻轻地拍了拍小女孩儿的肩膀,鼓励她说:“我们的小雅最勇敢了,生病打针都不怕,还怕上学呀!”孩子听了,马上破涕为笑,其他的孩子也笑了,余老师也笑了。
一天很快就过去了,孩子们就像小鸟一样飞出教室,兴高采烈地回家了。有几个孩子却没有家长来接。余老师就领着他们到学校活动室,陪着孩子们做游戏,叫他们唱儿歌„„不知不觉,天都快黑了,就是不见孩子家长的踪影。余老师拨通了几个孩子家长的电话。过来好一会儿,有几个家长陆续来接孩子走了,但还是有一个孩子没人接。这时余老师的电话响了起来,是这个孩子的妈妈打来的。她说:“余老师,真对不起。孩子他爷爷得了急性胃炎,我和孩子他爸正送老人去医院看病,孩子的奶奶一人在家看门。是不是„„”余老师马上明白了,立即回话:“你们好好照顾老人吧,孩子在我这里很好,你放心。过一会儿,我把孩子送回去,交给他奶奶。”于是,余老师拖着疲倦的身躯,匆匆地送孩子回家。一路上,她留给孩子的,是最甜的笑容,照着这对师生的,是淡淡的月光和满天的星光!
这就是余敬芝老师紧张而又普通的一天,可是谁又曾知道,就在这一天凌晨,余老师的年迈的婆婆因患脑血栓而住进了医院?谁又曾知道,余老师因自己不能亲自照顾婆婆而请自己的堂妹去照料?谁又曾知道,在丈夫的阻止下,余老师只是轻轻地摇摇头说:“孩子们需要我!”
镜头二:“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
教育的实践中,对于教师而言,存在着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爱品学兼优的学生易,爱某些方面比较后进的学生难。但余敬芝老师却告诉我们:“后进生的心灵创伤只能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精神的污染只能用精神的甘露来洗涤。只要多给后进生一点爱心和关心,把教育的爱融入他们的心田,就能使后进生产生追求进步的动力。”
2006年秋,余敬芝老师担任四年级班主任及数学课教学工作。在开学分班前,有人曾私下告诉余老师,有一个叫秦五的学生,不但学习成绩差,而且爱跟同学打架,有时还会逃学,是一个麻烦学生。如果余老师得到他,那可是自讨苦吃。余老师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知道了。”到分班的时候,余老师却主动接纳了秦五为自己班的学生。
为了把秦五教好,余敬芝老师没有歧视他,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而是加倍地关爱他、转化他。一开始,余老师就在自己的培优转差计划中确定了方案。第一步,进行家访。从家访中得知,秦五的父母出外打工,赚不到钱,常年不回家。有时爷爷、奶奶过来照顾一下,有时到外公、外婆家去,生活不能安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话也听不进去。第二步,向同学了解。知道了他在学校里做了哪些好事,干了哪些坏事。第三步,经常找他谈话。谈话中先表扬其优点,再指出其缺点,告诉他应怎样做才是个好学生。第四步,捕捉闪光点。在一次大扫除中,余老师发现他干得很起劲,不怕脏,不怕累,还主动照顾小同学。余老师就及时在全班同学们面前表扬了他。第五步,与学生交朋友。余老师经常找秦五说说话,了解学习生活情况,并给予一些照顾,关心支持他,让大家都来帮助他;在学习时给予正确指导,她说:“你现在不努力,作业不做,没有文化知识,将来干不了大事业,要改掉不良习惯。老师相信你能做到。”经过一年的努力,秦五的学习成绩上去了,不良习惯也改掉了,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乐于助人的好学生。
这年年底,秦五的父母终于回家过春节,看到秦五的进步,他们高兴得不得了,还买了贵重的礼品,到余老师家登门致谢。余老师说:“把孩子教育好,是我们老师应尽的责任。我的愿望是,决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
镜头三:“余老师就像妈妈一样!”
2008年秋,余敬芝老师又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工作。班里有个孩子叫妞妞,是个适应性很强的孩子。她喜欢自己玩,自己跑跳,不大喜欢像其他小朋友那样,跟着老师做游戏或是其他集体活动。刚开始,余老师对妞妞的“我行我素”有点发愁,她不断老脱离老师的视线,还会影响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活动。但余老师没有泄气,她相信“没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坚定了她教育好孩子的信心。
妞妞的爸爸或妈妈都要到学校接送她。余老师就及时了解妞妞每天在家里的情况,以便“对症下药”;还利用空余时间留心观察她的一举一动,一有机会就和她聊天,还跟她一起玩。渐渐地,余老师发现妞妞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你要是直截了当地说她什么做得不对,应该如何如何,那她是不会听的。余老师还发现,如果你轻轻地在她耳边说几句悄悄话,并用手摸摸她的头,握握她的小手,她就会安稳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发现这一招凑效后,余老师几乎每天都会这样做一做。
有一天,余老师工作之余,又找到妞妞,跟她说话、聊天。当与老师说到:“妞妞,你知道吗?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最喜欢听别人讲故事。„„”话还没说完,妞妞就抢过话题:“余老师,我也喜欢听故事,我还会讲故事呢!”她的话出乎余老师的意料。余老师就赶紧问她:“你这聪明!那你愿意把你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吗?妞妞充满自信地大声说:“愿意!”于是,余老师就让妞妞站在小舞台上,为全班同学讲故事。妞妞每次都是用甜甜的充满童趣的声音讲着,同学们每次都是好奇而又认真地听着,教室里的纪律出奇地好!
后来,余老师就经常让妞妞给小朋友讲故事,她都快成了故事大王了。不仅如此,在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她回答问题的声音,游戏活动中,也经常能看到她与伙伴们嬉戏的身影。这一切,余老师都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因为她不仅看到了妞妞的巨大变化,而且还深深地体会到:只有悉心洞察儿童心理,抓住孩子的个性特征,并施以个性化的教育,无论什么样的孩子,她都会沉浸在有趣的集体活动中,体验到同伴给她的快乐。
班里还有一个叫小帅的孩子,他生性胆小孤僻,常常整天坐在教室里一动不动,与妞妞相比,形成了极大的反差。集体课上缺乏兴趣爱好和主动性,课前课后总是孤单一人,不愿与其他同学一起游戏。在一次美术课(学校没有专职的美术老师,一般由班主任兼任)后,同学们都拿着自己的“作品”围着余老师让她看。无意中,余老师看见小帅也拿着自己的画站在她身边,但就是一声不响,那眼里分明是充满了期望。在平时的接触中,尽管余老师跟他交谈,或是提他问题,他只使用点头或摇头来回答,从不主动跟老师接触。今天虽然没有开口喊老师看,但能走到老师身边,也是迈出了一大步。于是余老师连忙走过去,接过他的画,虽然画得不怎么样,但余老师看到了他的进步。接着,余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还微笑着在他的脸上亲了一下。同学们笑了,小帅也笑了。
第二天,小帅的妈妈送他来上学,他主动向余老师问好。他的妈妈还告诉余老师:“小帅回家说,余老师亲了他一口,就像妈妈一样。”听到这样的话,余老师感到无比的欣慰!
从此,小帅渐渐地进步了,变得活泼开朗,融入到班集体之中。
余敬芝老师的故事还远不止这些,但她那“妈妈教师”的形象,在全体师生的心中越来越高大!
作者小传:
喻长桥,男,现年47岁,1980年参加工作,小学高级教师,湖北省骨干教师,湖北省教育学会会员。现任麻城市中馆驿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分管学校安全工作和宣传工作。本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以人为本。业余爱好练笔,多篇教育教学论文、案例获市级以上奖励,在麻城教育信息网发表小文章百余篇,在黄冈日报上发表通讯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