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及问题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4 19:23: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及问题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及问题调研报告》。

第一篇: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及问题调研报告

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及问题调研报告

[摘要]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于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抓手。自2010年四川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意见》后,XXX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呈快速发展势头,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凸显了一些问题。本文对XXX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研,并就XXX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如何健康成长进行了思考。

[关键字] XXX县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现状 问题 XXX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总体情况 1.1 XXX县良好的农业基础

XXX县享有“乌蒙西下三千里,僰道南来第一城”的美誉。是“全国茶叶基地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四川省蚕桑基地县”、“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基地县”、“四川省最具活力十大特色县”和“四川省农业产业化中小企业集群试点县”、“四川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集群试点县”、“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四川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等。2013年,全年产茶9520吨,产量居全省第七、全市第一,年产值11亿元;林竹基地面积达65万亩,总产值10.9亿元;畜牧业规模化养殖率达75%,畜牧总产值17.2亿元;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71.46万亩,粮食总产量22.47万吨。创建茶叶、蚕桑、林业“万亩亿元示范区”共5个,新增省级畜禽示范场1个、市级示范场3个。XXX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农业强县,具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良好基础和优势。

1.2 XXX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基本情况

自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尤其是2010年四川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意见》后,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呈加快发展之势。截止2014年9月,XXX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215个,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其中,省级示范合作社6个,市级示范合作社 16个;县级示范合作社22个,合作组织成员71720个,带动农户35780个;从经营领域看,其中粮油种植13个,林业种植36个,果蔬种植46个,畜牧养殖49个,水产养殖24个,农机植保等服务业43个;其中养殖业以猪、鸡、兔、鱼、蚕茧为主,种植业以花卉、苗木、水果、茶叶、蔬菜为主。种植业基地面积325800亩,总收入16.8亿元,合作组织成员户均纯收入31985元,带动农户户均纯收入26927元。XXX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主要特点和作用 2.1 数量逐渐增加,带动农户作用明显

表一 XXX县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基本情况统计表

统计 时间 2014年10215 月 2013年10211 月

189

68590

34050

192

71720

35780 合作组织数

工商登记数(个)合作组织成员数(个)带动农户数(个)

(个)

(本表数据由XXX县农工办、工商等部门提供并整理得出,下同)由表一可见,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增加到215个,合作组织成员71720个,带动农户35780个,均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且仍呈稳定增长态势。合作组织成员数及带动农户数也逐年增加,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2.2 实力逐渐增强,促农增收效果明显

表二 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经营效果情况统计表

种植业

统计

基地面积时间

(亩)

经营收入情况

成员户均

均纯收入

纯收(元)

(元)

带动农户户

总收入(万500万-10001000万-1亿

元)

万(个)(个)

1亿元以上

(个)2014年10月 2013年10月 325800 325800 167710 131730

47 5

31985 28602

26927 23608 2 经调查近2年来XXX县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经营效果情况可见,从规模化种植方面看,种植业基地面积已达325800亩;从经营收入方面看,2014年截至10月总收入达16771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3%。年经营收入500万以上的合作组织已达55个,占总数的25.6%。其中1000万—1亿的大型合作组织5个,农民合作组织实力逐渐增强。

表三 农民合作组织户均纯收入情况统计表

销售 统计

总收截止

入(万时间

元)

户均纯

均纯

收入 个数 营销额(万元)

(元/

(元/

户)

人)

户)

人)

收入

营销额(万元)

入(元/入(元/均纯收均纯收

农民合作组织成员

带动农户

种植养殖其它 业

2014年167710 71720 9月 2013年

各业

种植养殖其它

业 业 各业

77250 40130 600 31985 8645 35780 49730 32750 16130 850 26927 7278 117980 131730 68590 88370 67830 34250 500 28602 7730 34050 43360 28310 13550 1500 23608 5029 9月

(表中“户均纯收入”以扣除综合成本后平均到每户。综合成本率:“种植业”为35%、“养殖业”为55%、“其它各业”为45%。户均纯收入={种植业营销额×(1-35%)+ 养殖业营销额×(1-55%)+其它各业营销额×(1-35%)}/户数。人均纯收入=户均纯收入/户均人口数。)

由表三可见,2014年截至10月总收入达16771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3%;专合组织成员户均纯收入达3198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8%;带动农户户均纯收入2692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1%,促农增收效果明显。

专合组织通过提供优良种苗、技术辅导、质量跟踪、统一商标使用、采收销售等保障措施,充分保证社员利益,切实维护商标品牌形象。如XXX县红岩流米李专业合作社,推行“农专社+商标+农户”经营模式,李子打向了品牌,卖出了好价钱。专合社成员已增加至84人,带动周边农户800余户共 同种李,年产值超1600万元,被评为“宜宾市商标富农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2.3 种养殖业仍居主导,需加大力度培育文化旅游等服务类组织发展

表四 农民合作组织行业分布统计表

种植业(个)

加工运输养殖业(个)服务类(个)

仓储(个)

农机植粮油 林业 果蔬 畜牧 水产

保 13 36 36 46 46 49 47 22 4

38 5

文化旅游 资金互助 其他

联合社(个)

综合表三表四可见,服务类行业专合组织虽然已达43个,但规模很小。除种养殖业外,其他各业营销额仅600万元。种养殖业营销额为11380万元,占总营销额的99%以上。因此,种养殖业仍居绝对主导地位。

由表四可见,XXX县农民合作组织广泛分布于粮油、林业、果蔬、畜牧、水产等传统种养殖业和农机植保等服务类行业。经营领域从以前单一的种植业、养殖业向服务业发展,但服务类组织类型比较传统,多为职能部门牵头成立的农机植保类服务组织,文化旅游类组织为0。

目前文化旅游产业均由政府搭台政府唱戏,没有充分调动农户的积极性,导致戏唱得很累,还赚不了吆喝。需加大力度培育文化旅游类服务类组织发展,充分调动农户积极性,激发农村文化旅游产业活力。2.4 科技化水平不断提升,树品牌创效益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开展对农民的各类培训,通过专家、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示范带动,使农民在参与生产、销售、管理各个环节的实践中增长了知识和能力,促进了农技推广,产品科技化水平不断提升。如XXX县百王之家养蜂专业合作社自行研发的“一种双饮品灌装饮料瓶”,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和外观设计专利证书,成为XXX县第一个拥有专利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全县农产品商标120余个,其中驰名商标1个、著名商标4个、名牌产品6个。

品牌的树立带来更好的效益。如龙头企业“XXX县沙河镇胡二娃食品加工厂”成立XXX县红运黄豆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晒金”商标。主推“胡二娃”牌红豆腐,远销重庆、西安、沈阳、北京等大中城市,年产值超700万元。“胡二娃”商标被认定为宜宾市知名商标。XXX县红运黄豆专业合作社 被评为“宜宾市市级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2.5 XXX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吸引力和农民志愿加入的积极性不断增强 表五 农民合作组织新增指标统计表

统计截止时间

2014年9月 新增年营

新增专新发展销额500万元合组织成员数以上重点合作数(个)(个)组织(个)4 3

新发展成员增长率(%)

年营销总 额增长率(%)

3130 4.7 17.3 由表五可见,农民合作组织不断壮大,对农户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也越来越强。2014年新发展成员3130个,增长率达4.7%,随之而来的是经济效益的提高,年营销总额增长率达17.3%。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农户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统一服务,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志愿加入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如胜天林下养殖专业合作社准确把握市场行情,及时提供市场信息,广泛联络销售渠道,以产品特色优势占据市场主动。去年禽流感疫情爆发时,老百姓对禽类农产品普遍感到恐慌,周边散养户所养的鸡根本卖不出去,而林下养殖专业合作社所养殖的桫椤乌鸡因市场知晓度和信赖度高,反而在这个时期销量大增,也因此增强了合作社对周边农户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合作社创建至今,没有一户养殖户退出,呈稳定发展态势,越来越多的农户要求加入,辐射面越来越广,目前南溪区已经有养殖户加入。3 XXX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政府层面

3.1.1 管理体制有待完善

目前从上至下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没有明确一个总的管理机构,农业、工商、民政、科协、供销等部门虽然参与了管理,但由于职责不清,发展思路不明,管理体系不顺,组织机制松散,谁管谁都不管,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处于多头管理、无序管理,甚至管理挂空的状态。造成有关业务技术部门资金扶持、技术指导方面的断层,一旦发生问题和困难,难以得到及时协调解决。笔者曾询问过4家专合组织负责人,是否知晓其主管部门,均不知道,只知道有问题就找乡镇政府,而基层政府因政策、技术等方面了解不够全面,解决问题往往很困难。3.1.2 专业管理人才匮乏

农民合作组织不是一个新事物,各职能部门管理者也都多少了解。但真正熟悉农民合作组织政策法规、操作方法、管理服务的管理人才却相当匮乏,导致政府服务专合组织发展没有系统性与前瞻性,管理服务水平上不去。3.1.3扶持政策有待进一步加强

XXX县近年来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除争取上级项目资金用于农民专合组织扶持外,本级政府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蚕业、茶业的种苗补贴、新品种引进等方面。例如,2013年,补贴良香食农机专业合作社29.24万元。但据调查,多数起步较晚,规模较小的专合组织很少得到政府财政、信贷扶持以及税收等优惠,生存与发展环境很不宽松;而规模较大的专合组织资金需求量大,政府财政扶持效果不够明显。同时,XXX县专业合作组织在信贷、税收、用地、用电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缺乏具体的落实办法,国家对合作社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难以落实到位。3.2 专合组织层面

3.2.1 规模化程度总体偏低、经营方式偏粗放

一是规模化程度总体偏低。尽管有55家年营业收人500万以上的较大专合组织,但总体规模偏低,小合作社生存较困难,还没有利益连接、互相扶持的大型合作联社;二是大型农业机械利用率低。县政府很重视大型农机的推广使用,出台了《扶持大中型农业机械普及应用暂行办法(试行)》等扶持政策,但由于我县土地零散且地形限制,大型农机推广率较高的只是在庆岭等地势较平土地连片的地方;三是经营方式偏粗放。在合作内容上局限于技术、信息、生产资料采购、初级农产品销售等服务方面,而真正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销售等合作内容则很少。3.2.2 组织化层次较低

一是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农民联接机制不紧,仅局限于向农户和成员提供技术信息、生产资料、种苗种禽、产品回收等服务,与成员农户建立的是一种购销关系,甚至只是雇佣关系,没有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没有达到真正的合作。二是利益连接松散,对成员约束力太弱。据了解,大部分专合组织为了吸纳成员加入,股金定的很低,很少甚至没有收取会费,对成员难以形成约束,成员只愿共享利益,不愿共担风险。3.2.3 资金人才瓶颈十分突出

许多合作社负责人认为制约合作社发展壮大的最大瓶颈是缺乏资金、缺乏人才。资金方面,合作社主要是农户组成,农户出资有限导致合作社自有资金不足,收购农产品需要及时支付农民资金而企客户返款周期又较长导致对流动资金的需求特别大,想贷款但又缺少有效抵押物品,影响了合作社扩大规模和开拓市场。在人才方面,目前XXX县合作社的发起人大多是农村能人和专业户,大多学历不高,对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知识了解不多;既懂技术又会管理还具备一定市场开拓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严重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3.3 农户方面

3.3.1 农户素质有待提高

一是留守农村务农的以老人、小孩居多,能力较弱,外出青年普遍返乡务农意愿不强;二是农民专业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与产业发展需求不适应;三是农民学历层次普遍较低,接受继续教育与职业培训机会很少。3.3.2 农户诚信意识不强

受调查的专合组织普遍反映,合作社与社员均签订了统一购销合同,但很多农户往往只算经济账不算诚信账,只算眼前账不算长远账。有一些农户在销售行情好时将产品自行出售给商贩,卖剩下的、品相差的、或者行情不好时又一定要交售给合作社享受保护价。这体现出农民民主意识、诚信意识较差,随意毁约的行为既损害了自己的信誉,破坏了彼此的信任,又影响了合作组织的组织化建设。

3.3.3 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缺乏主人翁意识

不少专业合作组织在重大事项安排和日常活动中民主氛围不浓,成员参与决策和管理的积极性不高,许多成员认为协会或合作社是领办部门或领导的事,不关心组织的发展,合作意识不强。大部分会员只愿利益共享,不愿风险共担,组织与会员之间没有真正形成关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造成专业合作组织的不稳定因素。他山之石——国外及先进地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验借鉴 4.1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资金问题

日本农协:日本的法律规定农协可以自办信用事业,开展内部信用合作。丹麦:设立专门机构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同时设立专门农业保险、大灾保险和止损保险,将金融风险降至最低。美国:专门立法为农民合作组织提供金融支持。

法国:赋予农民合作组织以金融服务的功能,合作社的金融服务成为为农服务的重要内容。

成都: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农产品订单、保单、仓单,以及大型农用生产设施、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财产抵(质)押贷款;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资金互助和融资担保试点;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供保险服务。

结论:解决农民专合组织资金问题必须多管齐下:政府项目扶持、金融政策扶持、农业保险服务的完善等。但从国外经验来看,如果不设立专门机构支持农村产业发展,就要开放农村金融市场,让农民合作组织自身运用信用合作的方式为农民和组织提供金融服务,这应该是未来农村金融改革的趋势之一。

4.2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人才问题

英、美等发达国家:重视提高农民素质,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农民培训的地位、内容和保障条件,规范政府有关部门、培训机构和农民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各国政府一般都设立专门的机构来组织和管理农民培训工作。

美国:职业学校在冬季和农闲时期对青年农民开展系统农业职业培训,为成年农民举办继续教育班;鼓励农民自发成立5万多个农民俱乐部,帮助农村青年学习农业技术、制定生产计划、提高经营管理能力。

成都: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服务期满的大学生志愿者到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在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公益性岗位,利用就业专项资金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外聘人员(含聘请的职业经理人)给予3年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

结论: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人才的培养,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农民培训的地位、内容和保障条件;以职业学校为载体,开展形式多样、覆盖面广的农民职业教育,并鼓励引导农民互教互学;制定政策鼓励引导农技人员走进农村,扎根专合组织。

4.3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管理问题

西班牙:在国际合作经济实践中,西班牙蒙德拉贡合作社被看作是合作经济中的一个成功范例。管理机构之间职能分工明确,制衡机制完善,管理效率高。蒙德拉贡合作社的委托代理关系分为三个基本层次,即成员大会-监理会-经理部-组织成员。不仅委托代理关系链短,而且形成了比较有效的 联接机制,内部制衡机制健全有效,能够有效地避免委托人的“廉价投票”或“搭便车”行为,代理人的“偷懒”和道德风险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遏止。3

发达国家特别重视农民合作组织的建章立制。一是具有完善的制度和章程,组织成员的入社与退社、权利与义务、民主管理、机构运作、收益分配等有章可循;二是农民合作组织都是建立在保留社员私有产权的基础上,产权关系明晰;三是农民合作组织都具有健全的董事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组织结构,有明确的责权利界定,实行民主管理,经营制度健全;四是合作社成员间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对合作社股金分配的比例和盈余返还的方式均有明确规定,并按规定严格执行;五是监督机制健全,包括合作组织的内部监督和国家对合作组织的外部监督。

结论:必须设立分工明确,制衡机制完善,管理效率高的管理和组织机构;健全利益连接机制,合作社成员间必须成为利益共同体;必须加强监督各项制度的落实。

4.4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产业化问题

日本农协,是一个全国性的合作社组织。日本的农村供销基本上是由农协控制。

美国、加拿大的跨区域合作社,这类合作社的主要特点是跨区域合作与联合,以共同销售为主。

德国:为形成规模优势,保障合作社利益,合作社之间的联合或合作,形成大型合作联社。

结论:农民合作组织跨行业、跨区域合作与联合,抱团发展,是产业化的必然趋势。基于XXX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实际的几点思考: 5.1 人才普遍匮乏

政府层面缺乏专业管理服务人才;专合组织层面缺乏经验管理人才与市场营销人才;农民层面缺乏新型职业农民。建议政府安排专项资金,或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吸引有能力的大学生到专合组织就业。5.2 融资贷款难,政府需扶持、引导、规范

专合组织融资难不是XXX县一个县的问题,是全国农民合作组织普遍面临的问题,既有金融制度原因,又有土地政策等原因。尽管XXX县政府目前 非常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但政府的财政支持和扶持只能解决部分主体的部分问题。多数合作社的资金问题依然只能靠合作社内部融资或民间融资,政府要加以引导和规范,推广农业保险,尽量避免金融风险;另外政府应结合农村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进行探索,让农民和合作组织拥有更多的有效抵押物。5.3 需理顺专合组织管理体制

一是政府管理体制,以工作领导小组等形式,尽快明确专合组织管理体制。人员从相关职能部门抽调,可不集中办公,但需形成工作机制,定期集中研究解决问题,分区域划分工作组进行管理和服务。二是专合组织内部管理体制,需借鉴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加以完善,力求组织与农户成为统一的利益结合体,培育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所有成员的积极性,共谋发展。5.4 多而不大,产业化程度偏低

存在“遍地开花、朵朵不大”现象,建议政府鼓励引导专合组织,从统一包装品牌销售方面入手,跨区域、跨行业进行合作或联合,形成规模优势,抱团发展。

5.5 拓展产业链条,实施品牌战略

一是结合“质量强县”战略,提升农产品质量,以品质树品牌,将质量优势转化为品牌效应,以品牌赢得市场。二是鼓励专合组织拓展产业链条,从提供初级农产品向仓储运输、精深加工、市场营销等方向拓展,以提升盈利能力,扩展市场空间。

参考文献: [1] 《丹麦农业合作社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及启示》,于细婷,谢元态,易欢,《海南金融》2011年02期。

[2] 王吉全,《关于成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调研报告》,2013年4月9日。[3] 《国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验及其借鉴——以美国、西班牙和日本为例》,王征兵,许婕,孙浩杰,2010年4月。

第二篇:浅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浅析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

一、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老莱镇在合作社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及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这只应该说是雏型,合作社的更深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发展不平衡。村与村的不平衡,至少有一个合作社的村有8个,一个没有的村有2个。发展速度不平衡,发展好的仅占30%。有组织不紧密,有制度不规范,有活动不正常,作用一般的占30%。基本上名存实亡的占30%;合作社的不规范性最为突出,有其形无其意,并不是打的形意权,只重内容,不重实质。流于形式,没有过程,严格来说只是空壳子、虚架子、俗套子,比如没有基本的入退社手续,没有利益分配机制,没有独立的财务,没有发展显而意见的效果等等;没有形成稳定基地及规模,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大部分停留在表层上;政府具体的优惠政策模糊,扶持资金面小额少。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

一是群众认识不高,对于什么是合作社,它们的作用,产生的效果等等不明白、不关心、不热衷。有的还以为是政府行为,村级任务呢。即使参加了合作组织也是我行我素,不统一于合作组织的安排。更有些合作组织在镇里、村级帮助建起来后,就以为达到目的了,没有实际的运行,又影响了一大批人的积极性。一些村级干部也还都停留在合作社的表层建立上,没有去帮助沟通合作社的运转和解决实际的问题。

二是合作组织的发展思路不清晰,也知道组建,知道正常开展工作,但是合作组织纠竟如何发展,向着什么方向发展,发展成一个什么样的合作组织才算是真正发展了,没有一个具体的目标和计划安排,使合作社的发展缺乏前进的动力和过程中的活力,所以在合作社的发展中出现了消极的因素,致使合作社的发展停滞不前,或发展不快。

三是政策扶持不到位。合作经济组织是一种“草根”经济组织,是广大农民在生产经营实践中自发创造的,对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不可或缺。合作经济组织同时又是“弱势群体”创办的“弱势组织”,兼顾公平和效率。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发展初期,困难很多,政府应该给予必要的扶持。

四是指导、培训机制不健全。加强指导、培训是世界各国推进合作事业的共同做法。近年来, 我市一些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较好,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政府及市站强化培训、悉心辅导、加大扶持的结果。而面上相当一部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运行不够规范、活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专业的、及时的、有效的辅导和培训。

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路

调查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主体,是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载体,发展农业产业化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没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就难以如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序进行就会缺少一个强有力的加速器。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正处于关键阶段,加快发展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首先,国家已经以法的形式确定了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合理地位,形成了发展合作组织的良好氛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组织明确了具体扶持措施。其次,随着农业市场化和专业化、规模化进程的推进,农民要求获得信息、销售、技术等多方面服务,尤其是专业服务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产销合作深受农民欢迎;再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已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做法

1.充分尊重农民,营造宽松环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必须充分考虑一个地方的实际。当前,专业合作组织应主要承载两大功能,一是把农民有效组织起来进入市场,二是成为政府扶持“三农”的新载体,从而达到促进农民增收的目的。我们认为,在目前阶段,一个合作经济组织,只要坚持入、退社自由,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坚持为社员服务,坚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不管是由谁创办或领办,不管叫什么名称,不管采取怎样的方式进行合作,都应该允许存在,鼓励发展。判断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本标准在于农户受益,合作组织发展并有生命力。同时,政府应当运用行政和财政手段,引导合作经济组织不断修正发展方向,完善内部运作机制,向规范化的合作社不断靠近。

2.开展指导、培训,创新工作机制。开展指导、培训工作,就是要求职能部门切实履行职责,拓展服务领域,为专业合作组织的成立、登记、运行等提供指导和咨询服务。我镇已经专门研究并成立了以镇主要领导为组长,以农经部门具体负责的领导组织,提供了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并制定了我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总体发展目标和计划,把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作为村级目标考核一个专项,作为主抓干部目标考核的一个专项。同时寻找工作的抓手,创新专业合作快速健康发展的工作机制。依托市农经部门建立辅导员制度,派出辅导员向农民宣传合作社的原则、合作的意义和条件,培训合作社基本知识。

3.加大扶持力度,培植经济实力。我镇在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中一方面注意培植产业化高,发展前景好,市场竞争力强的合作组织;一方面建立通南镇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绿色通道,负责协调和沟通合作组织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再就是积极总结经验,向外推介自己,争取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

4.抓好典型示范,提升整体素质。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是近年来我镇发展专业合作行之有效的手段。我镇现有典型专业合作组织4家,几年来通过各种方式大力进行宣传和推广它们,现在合作组织达到了24家。今后我们更要从辅导、扶持等等角度去抓好典型,推介典型,带动发展。

现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给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坚信在合作组织发展中通过规范化发展、规模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延伸努力促成农业资源的有序流转与整合,农村进一步细化分工与合作,使合作组织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成为基层的一个主导团体。□(编辑/刘佳)

第三篇:宁洱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及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宁洱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及建议 作者:张竞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7期

摘要:分析宁洱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状况,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现状问题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到2011年6月,宁洱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2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92个(均已按《登记条例》在县工商局登记),其中,2010年3月底以后成立的有59个,占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的64.13﹪。按产业划分,种植业39个,畜牧业32个(其中生猪产业11个),林业8个,渔业1个,服务业11个(其中,农机服务1个,植保服务9个,其它服务1个),其他1个;按经营服务内容划分,产加销一体化服务68个,其他24个。合作社理事长92人,理事会成员231人(不含理事长);执行监事或监事长92人,监事会成员184人(不含监事长);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总数1934人,其中:农民成员1898人,占成员总数的98.14﹪。带动非成员农户3026户。现有资产总额2564.77万元,负债总额420.3万元,所有者权益2144.47万元,其中成员出资1973.97万元(其中货币出资额333.36万元);全县成立农民专业协会29个,按产业划分,种植业19个,其中:茶叶种植协会10个、养殖业9个,其中:生猪产业5个、养鸡协会1个、养鱼协会1个、其他2个;按经营服务内容划分,产加销一体化服务16个,技术信息服务11个,其它2个。协会理事长29人,协会理事会成员50人(不含理事长);执行监事或监事长25人,监事会成员36人(不含监事长);农民专业协会成员总数2500人,其中:农民成员2400人,占成员总数的99.52﹪。带动非成员农户4000户。现有资产总额170.2万元,负债总额6万元,所有者权益164.2万元,其中成员出资3.1万元。

二、主要做法

1.广泛宣传,规范管理,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走上规范化道路

一是广泛宣传培训。2007年7月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来,县政府专门组织县直有关单位及各乡(镇)分管领导经参加学习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通过召开会议和各种形式宣传,使法律精神深入人心,促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规范地发展。又对县、乡业务人员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和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就法律法规、市场营销、企业管理和市场信息等相关知识进行了培训。使会员掌握了各种业务知识,提高了农民的综合素质。二是认真执行政策,规范管理。向各乡(镇)农经站下发了《关于印发〈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章程(试行)〉的通知》,各乡(镇)农经站对所辖区域内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行了检查,根据《示范章程》指导各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机构设置和各项管理制度。

2.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合作社积极发挥各自的优势,不断带动会员发展种植、养殖业,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村民的增收致富,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3.认真抓好农民专业协会,促进会员增收致富

“跟着协会走,产销不用愁;跟着协会干,农民有钱赚。”这句顺口溜总结了协会在宁洱县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宁洱县已发展起农业经济协会组织29个,产业门类涉及中药材种植,鸡、猪、牛、羊、茶叶、烤烟种养殖等多个领域,带动2万农民发家致富。

4.积极规范引导

今年,宁洱县重点选择了6家农业经济合作组织进行完善、规范,并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县农业局长、主管领导每人联系2家进行规范指导。引导合作社成员入股,保障专业合作社和社员的合法权益;帮助合作社召开设立大会,完善股金和社员名单登记造册,指导有条件的合作社建立培训室,积极开展对社员的技术、管理、市场等知识的日常培训。

5.整合资金,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县属有关部门积极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申报项目,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通过认真组织实施各个项目,增加了协会及会员的收入,提高协会的服务能力,增强协会的组织化程度,促进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提高会员的素质。

三、取得的成效

1.提高了农民素质

磨黑镇把边村岔河小组无核“黑旋风”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针对农户栽培经验缺乏等问题,派种植户到浙江学习,同时邀请浙江金华婺江葡萄研究所的专家亲自向村民传授葡萄栽培技术。通过培训,提高了萄农的科技素质、生产能力、市场营销能力。

2.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如宁洱镇民政村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使分散生产经营红薯的农户参与有组织的合作化生产经营,大大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农户收入,促进了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3.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和现代农业的发展

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首茬冬辣椒示范种植93.7亩,涉及45户农户,共销售商品椒16万公斤,每公斤销售价4元,总产值达61.3万元,平均亩产值达0.65万元,最高亩产值

达1.05万元,产生11户万元户,扣除物化投入964元/亩,亩纯收益0.56万元,与传统种植水稻亩产550公斤,亩产值1100元相比较,每亩增收0.5万元,户均增收1.13万元,经济效益好,示范带动效益显著。

4.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磨黑镇星光村槟榔芋专业合作社,通过打造品牌,进行统一种植、包装、销售,提高槟榔芋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了农民的增收致富。

5.加强了农村生产经营的社会化服务

宁洱镇民主村肉猪养殖协会自2005年4月注册成立以来,会员已达168名,会员遍及民主村22个村民小组,2010年该协会出售肥猪4.1万头,协会实现畜牧业产值6000万元,占民主村经济总收入的68%,会员养猪年均纯收入达2万元,促进了会员的增收致富,协会得到了发展壮大,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强了我县农村生产经营的社会化服务功能。

6.增加就业,提高了农民收入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致富,同时也为农民增加了就业岗位。

四、存在的问题

1.专业合作社规模小

宁洱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立时间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对市场的影响力有限,带动社员增收的能力不强。难以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优势和作用。

2.农民合作素质低

加入专业合作社的意愿不强,小农意识仍很严重,缺乏大局意识,社员议事意见难以统一。

3.合作社人才缺乏,严重影响组织活力

具有公平公正、无私奉献思想品德以及经营管理素质的人少。农民综合素质偏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缓慢。

4.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

宁洱县多数农合组织结构不完整。影响了广大农民加入农合组织的积极性。还有许多农合组织没有注册登记,不具有法人资格。

5.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大

农合组织发展产业立项困难,90%以上的农合组织无法获得有关项目资金的扶持,合作组织培训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宁河县农业合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

五、对策和建议

1.提高认识,加快发展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当前我县农村经营组织创新的根本方向,是推进农村改革、激发农村经济活力、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提高自身经济社会地位的重要组织载体,是推动新农村建设、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各级党委、政府应给予高度重视,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纳入我县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应积极引导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和参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作,真正发挥合力。使社会各界都来关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使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有较大突破。

2.正确把握原则,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发展提供保障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始终坚持从当地实际出发、从农民意愿出发、从合作制要求出发,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健康发展。一是坚持自愿合作的原则。坚持以当地主导产业或特色产品为依托,通过组织内部的技术、信息、资金、生产、销售等多方面的合作,扩大产业规模,增加社员收益。在发展过程中,由农民自行选择,做到加入自愿,退出自由。二是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突出以农民为主体,尊重农民的意愿,独立自主地开展劳动合作、资本合作、技术合作、销售合作;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重大事项应由会员大会决定;坚持正确引导,对内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真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三是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的原则。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坚持正确引导和政策扶持相结合,不采取行政命令和“拉郎配”的手段去盲目发展,真正做到了“五不”,即:搭台不唱戏、引导不强迫、扶持不干预、参与不包办、增收不添负。四是坚持边发展边规范的原则。逐步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的运行机制,健全民主管理、财务管理、经营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保障了农合组织规范有序发展。

3.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

2007年7月1日,国家颁布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标志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将进入依法发展的新阶段。要利用各种方式加强对有关部门、基层干部、农合组织领办人、业务骨干、农民专业合作社及龙头企业人员的培训,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指导、扶持和服务,加强其综合素质,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的发展。

4.突出重点,引导和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发展

一是明确思路。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应抓好“两个提高、两个结合、两个延伸”。“两个提高”:一个是提高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覆盖面,增强合作社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把更多的农民吸引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来。另一个是提高合作层次,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乡与乡、村与村联合社(会),把基层的合作经济组织联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市场交易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在更高层次上、更大限度地实现农民利益。“两个结合”:一个是与主导产业发展相结合,依托我县林业、茶叶、咖啡、畜牧业、渔业、橡胶等资源,大力发展专业化生产,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专业化发展格局。另一个是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相结合,围绕龙头企业办合作社,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解决好分散农户与龙头企业难以对接的矛盾。“两个延伸”:一个是纵向延伸,在尊重社员意愿的基础上使合作领域逐步由技术指导、产品销售向农产品加工、生产资料购买等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延伸,使社员能够最大限度地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益。另一个是横向延伸,逐渐由红薯、蔬菜等规模小、农户覆盖率低的小产业向茶叶、咖啡等规模大、农户覆盖率高的大产业延伸,提高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大宗农产品生产的牵动能力,让农民在更大的产业空间里增加收入。二是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对农合组织有一个认识和认可的过程,必须加以引导和推动。应充分发挥各部门、各组织的优势,采取多种途径引导基层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基层农业服务组织、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生产大户、农产品经纪人、农业科技人员等组织和人员领办农合组织,扩大数量和规模,增强对当地农民的带动能力。三是典型引路。认真总结、宣传和推广我县农合组织的经验,表彰奖励农合组织先进单位和优秀领办人,提高农民对农合组织的认知度,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以点带面,带动发展。四是建章立制。有关部门应抓紧研究制定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运行的章程、财务核算、统计核算、登记办法等有关制度,积极指导各类农合组织按照合作制原则规范组建,按规定程序和内容制定章程,建立合作社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组织内部民主管理机制、利益分配机制、自我服务机制,逐步形成依法组建、股权明晰、民主管理、规范运行的内部运行机制。五是加强农合组织自身建设。指导和规范农合组织提高理事会和监事会工作水平,鼓励大户和能人入大股,由具备较强管理能力的人(包括大户、致富带头人、村干部、社会投资人等)担任农合组织理事长或总经理,并在股东中推选群众基础好、威信高的能人担任监事会主席。帮助农合组织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奖惩机制,多劳多得,结余奖励,调动人员积极性。抓好财务管理,严格执行成本核算,明晰账目,提取各项费用和公积金、公益金,按章分红。

5.理顺管理分工,积极发挥有关部门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的作用

当前,县委农办、农业局、供销社等多个部门都承担着对农合组织的管理任务,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发挥各部门优势,促进农合组织加快发展。但由于分工不明确、主次不清晰,多个部门都管又都不管,显然不利于农合组织的健康发展。建议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任务。从部门工作性质出发,县委农办应侧重抓好面上的指导、协调工作,制定政策,检查督导。从历史上看,供销合作社一直是农合组织的组织者,具有组织、网络、设施、人才、技术、经营、服务等优势,可为农合组织提供全方位的系列化服务。建议我县明确主要由供销合作社承担组织指导全县农合组织发展的任务。各乡(镇)党委、政府应发挥农合会组织体系健全的优势,委

托农合会履行统计职能、推荐职能、沟通职能、监督职能等,发挥农合会的公共服务平台作用。

6.加大资金扶持,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宁洱县各相关部门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重点在财政、税收、信贷、信息、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农合组织相应的政策扶持。一是县财政应从预算中拿出一部分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合组织的信息化建设、品牌创建、产品质量认证、市场开发、人员培训等。二是农村信用社和其它商业银行对农合组织的发展给予信贷支持,三是工商、税收、交通和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对农合组织在登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四是对符合条件的农合组织,可优先列入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并享受优惠政策。

7.加强领导,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县、乡(镇)党委、政府应把发展农合组织当作一件大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应成立领导机构,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把农合组织建设列入目标管理,兑现奖惩。各乡(镇)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密切配合,同心协力支持农合组织的发展,为其排忧解难,搞好服务,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加强对各级指导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指导能力。搞好农合组织领办人的培训。县、乡两级政府应对开展培训的部门给予一定的培训经费补贴,扩大培训范围,提高培训质量。

第四篇: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问题研究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问题研究

鼓励和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已成为大陆当前农业生产关系调整的一个关键,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因应农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有效组织农业生产要素的一种迫切需求。目前大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势头良好,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需要在发展过程中及时汲取先进、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并加以修正和规范,才能少走弯路,真正发挥合作经济对农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的支持和推动作用。

一、大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特点

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在我国的起步较晚,但不同历史阶段对农业经济的贡献都很重要。从1949年至改革开放初期,大陆农民合作组织历经30年的实践,对农业生产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伴随农业商品化、专业化的进程,农民合作组织逐渐由农业经济的推动力量变为体制障碍。进入80年代以后,逐渐出现的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以农户为主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适应了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显现出强劲的生命力和发展需求。90年代中期,国家农业部在陕西、安徽、山西、四川、河北、黑龙江等省进行试点推广,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带动作用。目前,在中央农业政策和国家规划的指导下,加上农民合作社法的即将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越来越快速、规范。

大陆目前倡导和推行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可谓是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称现代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强调“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突出独立经济行为能力。新型的农民合作组织与上个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相比,有着根本的不同。至少表现在三点:(1)合作的性质不同,过去的合作是“政社合一”,兼具行政和经济职能,现代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单纯的经济服务组织,以追求组织成员经济利益为主旨。(2)指导原则有差异,现在推行的合作组织是市场主导的原则,过去的合作组织强调的是公有和计划的原则。(3)合作的内容有差异。现代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往往既有劳动的联合,也有资本的结合,过去的合作组织只有劳动的联合,不涉及资本。

大陆目前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技术、信息服务为主的非经营性组织,一种是从事经营性活动的实体型合作组织。非经营应组织主要以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形式存在,是由从事农产品生产、销售、加工的企业或农户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以产品和技术为纽带组建的社团性合作组织,主要为会员提供市场、技术等信息服务,实行行业自律,在组织形式上比较松散。实体型合作组织的主要形式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从事农业经营的农户围绕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通过劳动与资本联合,实现自我服务、民主管理、合作经营的目的。比较而言,以实体经营型合作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内部经济利益联系紧密,合作效率高,更适合大陆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是大陆主要倡导和推行合作组织形式。根据农业部的统计,大陆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总数已超过15万个,其中专业协会约占合作经济组织总数的80%,专业合作社仅占20%左右。因此,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大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专业协会占有绝对多数,专业合作社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数量相对较少、涉及面比较窄,需要大力的引导和扶持促进其发展。

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农业产业化的促进作用

上个世纪80年代实施至今的包产到户在大大激发农村经济活力的同时,也使得分散经营的小农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从而如何有效地增强农民组织化程度成为化解“三农”难题的一个关键。2004年至2006年,三个中央一号文件和国家“十一五”规划均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定位和护航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也即将出台;全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制定了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意见。这些政策和法律上的推动,目的是能够有效地解决农民组织化低这个症结,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所面临的生产关系保障问题。

农业在我国作为一个产业部门,显著的特点是农户生产规模普遍太小。没有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大陆目前存在最普遍的所谓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是“公司+农户”形似,这一模式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带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但实践证明还存在很多问题。公司和农户同是市场主体,可二者的市场主体地位又天然的不平等,在各自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时候,分散农户的利益往往不能得到保障,也常常导致公司和农户之间违约率高、合同履行难的问题,同时也导致 “公司+农户”的组织成本高,面临同时被市场淘汰的威胁。问题的根本在于,这种模式终究没能解决农民组织化问题,两个独立的市场主体之间缺乏协调、过渡的桥梁。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将分散、弱势的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共同应对外部市场。在此过程中,农民通过专业合作组织,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同时也能够以积聚的规模效益、标准化的生产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因此,“公司+组织+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具体而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一是完善了农业产业化链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企业协作配合,作为企业的生产基地,实行标准化生产,为企业提供安全放心的农产品原料,解决了困扰龙头企业的农产品质量问题。同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将企业和农民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互惠互利机制,增加了产业化经营的稳定性。

二是拓宽了产业化经营领域。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既在农业产业化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又可以独立带动一个完整的产业领域,带动农民走向市场。

三是提高了产业化经营水平。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根据企业的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建设与企业配套的标准化生产基地,确保了农产品加工安全,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问题;另一方面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高了农民生产技术水平。

四是有利于提高产业化经营的抗风险能力。农业面临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推进农业产业化,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十分必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为农户提供生产和市场信息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生产技术、产品销售等问题,对受灾农民给予补偿,能够有效提高农民抗御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

三、如何培育中国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实践,对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快速发展开始逐渐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但如何促进?促进哪些类型?如何适应中国的实际?等等许多问题需要面对。

在诸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中,最突出的当属专业合作组织的法人地位问题。现在强调较多的是对将来成立或已经成立却没有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身份的确定,据有关部门的典型调查,没有登记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约占75%。另外,对于相当一部分已经成立并且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真正转型为规范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需要根据条件变更自己的法人身份。这里会涉及到合作组织的功能定位、发展条件的路径依赖以及政策的适应性等多方面的问题。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合作组织与政府部门的关系问题。大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形成类型多样,有政府部门组织创办的、有依托科技推广部门建立的、有依托企业创办的,有基层供销社合办的,也有科技人

员或种养大户带头创办的。等等类型中由农民自主建立的少,由政府部门组织或参与创办的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多头管理现象比较普遍,结果常常造成要么干预介入过多, 力度过大, 不能很好尊重农民意愿, 要么无暇顾及, 使其处于松散状态, 任其自生自灭。因此,在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过程中调整好政府部门与合作组织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对于采取什么途径和措施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比较普遍的观点是在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基础上多元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笔者认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既要兼顾现有基础,更要重视未来农业经济发展的需求,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同时,也要逐步规范和支持专业协会的发展。一方面,目前大陆注册登记的专业合作组织绝大部分是协会形式的松散型组织,在逐渐规范的过程中,专业协会仍将在农业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另一方面,国家在农业信息提供、技术推广等方面有无可替代的责任,而这些公共产品需要通过协会这样的非盈利、非经营性的载体来传递到农民。

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社认识会逐步提高,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的经济利益联系也会越来越广泛、越来越深入。以专业合作社为主要发展形式符合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必将成为今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主流。从发展规律和前景可以预见,专业协会这种松散型组织,会有相当多逐渐面对被要求转型为合作社的诉求。

四、结语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市场经济在农业、农村经济中不断发展完善的必然产物,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力量,是连接企业和农户的重要纽带,是形成“公司+组织+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关键环节。加大力度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标准化,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

要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健康、快速发展,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包括思想上的错误认识、实践中的浮夸作风和树政绩作风、部门间的利益协调等等。趋势使然,大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可以清晰预见的。

第五篇:乡镇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调研报告

乡镇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

“>乡镇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调研报告2010-06-29 18:28:17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乡镇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调研报告乡镇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调研报告(2)**乡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调研报告

中共**乡委员会

2008年12.月23日至24日,**乡党委抽调人员组成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走访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全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组认为:近年来省、市、县高度重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相继出

台了有关政策文件,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初见成效,正在成为提升农业产业经营水平、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的一支重要力量;正在成为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增加农民资产性收入的重要载体;正在成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但从总体上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仍处于初始阶段,必须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政策措施,加强宣传引导,全面提升发展水平,促进我乡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一、全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

近年来,**乡农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特别在核桃、药材、草畜等种植和养殖业及特色农业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全乡栽植核桃树万亩,种植药材500亩,种植牧草3000亩,预计年产值360万元,养殖业预计年产值万元,成为我乡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乡适

时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有关文件,及时成立了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联合会,全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始步入了规范、健康发展的车道。据统计,全乡目前共有各类合作经济组织6个,社员131户,年可实现营销额万元,户年均纯收入4280元。

二、我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特点及类型

**乡认真贯彻《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省、市、县一系列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坚持市场引导、政府支持、典型带动和部门参与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农民自愿参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负盈亏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农村“三大合作”发展,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势头强劲,区域分布广泛,产业优势明显,组织形式多样,综合全乡农村经济组织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型。以兴旺畜禽有限责任公司为主的家禽养殖协会为代表。

乡上通过市场调查研究、广泛宣传、深入动员,吸收我乡18户养鸡大户,成立了全乡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公司依托龙头企业和养殖协会在搞好自身生产经营的同时,为养殖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举办科技培训班,聘请专家、技术人员讲课,现场技术指导,通过提供种鸡、加工饲料、疾病防疫、技术培训、产品销售等全方位配套服务,发展扩散养殖户,走出了一条“支部+协会+公司带农户”的产业化之路,从而带动**全乡养鸡业的快发展,使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居民增收的路子不断拓宽。目前年生产鲜蛋260吨,出售肉鸡万只,加工饲料700吨,实现销售收入120万元,实现利润万元。二是产业带动型。主要以**乡核桃专业合作协会为代表。乡上以麻池大庄、东沟堡子梁、土桥优质核桃示范园为依托,联合全乡80户核桃生产大户,发起并成立了**乡核桃专业合作协会。主要提供科技培训、生产技术服务、淡季收储、加工筛选、联系销路等。目前已发展核桃种植万亩,成为全乡主要富民增收产业之一。

三是能人带动型。以**千头种猪繁殖专业合作经济协会高元平为代表。通过能人的示范带动,实现了以农民合作组织为平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化、规模化组织生产的格局,吸收8户种猪繁育大户,成立了**千头种猪繁育中心,形成“能人+公司+农户”发展模式,为种植户提供猪种供应、技术指导、饲料供应和销售等一系列服务。目前,全乡已发展种猪128头,繁育猪仔1400头,年销售额220 万元,实现利润20万元。四是集体组织型。以土桥养牛专业合作协会、韩河养猪专业合作协会及五峰山养猪专业合作协会为代表。由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很难抵御风险,养殖户的利益难以得到保障,我乡各村(社)在多年的生产经营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路子,通过集体组织成立了养殖专业协会,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市场信息、技术指导、防疫和饲料供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目前入社养殖户已发展到26户,繁育母猪20多头,为农民增加收入万元。

综合全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情况,其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推进比较扎实。全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在吸取外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从生产力的发展和农民群众致富对制度创新的需要出发,从农业市场化、机械化和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出发定位低、措施实、步骤稳,没有出现一哄而上、刮风现象,发展成效明显。二是操作比较规范。我乡一开始就注重抓规范建设,视察组调研的6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普遍都有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虽然这些章程和制度还不够完善,但农民合作组织从一开始就建立这些制度,对于促进合作组织的规范运作,防止出偏差、走弯路作用明显。三是从实际出发抓发

下载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及问题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状及问题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现状 1、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已初具规模、广泛分布、多类型并存。 调查表明,经过农村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中国部分省份和地区发展农村专业......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研究 汪金敖 涂建明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由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民自愿组织起来,在技术、信息、资金、购销、加工、......

    关于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汇报(合集五篇)

    文章标题:关于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情况汇报一、基本情况我县地处湘南边陲,是一个只有万人口的山区小县。全县个乡镇办事处,个国有农林茶场,个行政村,万多农户,农业人口近万,耕......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问题及对策赵淑敏汤阴县地处豫北地区,总面积646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8.7万人,农业劳动力23.3万人,计税耕地面积55.19万亩,全县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乡镇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调研报告5篇

    **乡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调研报告中共**乡委员会 2008年12.月23日至24日,**乡党委抽调人员组成调研组,通过听取汇报、走访调查、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全乡农民专业合......

    我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及建议

    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及建议近几年来,我区不少地方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工作,发展势头良好,在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我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及建议

    近几年来,我区不少地方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工作,发展势头良好,在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增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

    我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及建议范文合集

    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及建议近几年来,我区不少地方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工作,发展势头良好,在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