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们究竟为谁而工作
我们究竟为谁而工作?
人们究竟为什么工作,为谁而工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一些人是为了自己而工作,一些是为了别人而工作。罗丹说过:“工作就是人生的价值、人生的欢乐,也是幸福所在。”当你把工作看作是一种快乐时,生活变得美好;当你把工作看作是一种任务时,生活变成了奴役。
有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杰克在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工作了一年,由于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他愤愤地对朋友说:“我在公司的工资是最低的,老板也不把我放在眼里。如果再这样下去,总有一天我要跟他拍桌子,然后辞职不干!”
他的朋友问道:“你把那家贸易公司的业务都弄清楚了吗?做国际贸易的窍门完全弄懂了吗?”“还没有!”“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建议你先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工作,把他们的一切贸易技巧、商业文书和公司组织完全搞通,甚至包括如何书写合同等具体细节都弄懂了之后,再一走了之。这样做岂不是既出了气,又有许多收获吗?”
杰克听从了朋友的建议,一改往日的散漫习惯,开始认认真真地工作起来,甚至下班之后,还常常留在办公室里研究商业文书的写法。一年之后,那位朋友偶然遇到他,“现在你大概都学会了,可以准备拍桌子不干了吧?”“可是,我发现近半年来,老板对我刮目相看,最近更是委以重任,又升职,又加薪。说实话,不仅仅是老板,公司里的其他人都开始敬重我了!”
我们不知道故事中的杰克现在何方,但在现实中的确有很多人,工作只是为了挣钱,只是为了生活,把自己变成工作的奴隶,拈轻怕重,斤斤计较,惟恐多牺牲一点点。也有很多人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同志,事情还没有做成,就想得到别人的预先承认。一旦工作不顺心,就满腹牢骚,甚至拂袖而去。
说实在的,初涉教坛的青年教师,大都曾经这样想过:“我只拿这点钱,凭什么去做那么多工作。”“我只要对得起这份工资就行了,多一点我都不干。”这样的想法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许多人看来,工作只是一种简单的经济关系,做多做少,做好做坏,对自己意义不大。
教师,确实是一个平凡的职业。许多人正是在平凡和单调中逐渐倦怠,丧失了激情。所以,我们更应该深刻体会这个人生哲理:只有抱着“为自己工作”的心态,承认并接受“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工作”这个朴素的人生理念,才能心平气和地将手中的事情做好,最终获得较丰厚的物质报酬,赢得社会的尊重,也实现自己的价值。
人生离不开工作,工作不仅能赚到养家糊口的薪水,同时,困难的事物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新的任务能拓展我们的才能,与同事的合作能培养我们的人格,与学生的交流能丰富我们的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工作真正是为了自己。
我们到底是为谁工作呢?当我们开始推委责任,当我们丧失工作激情,当我们对工作产生怨恨的时候,我们需要暂时停下手中的工作,静静反思一下这个简单而又包含着深刻人生意义的问题。
如果不在35岁之前弄清这个问题,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我们很可能与快乐无缘,与成功无缘。明确了这个问题,我们就能解除困惑,调整心态,重燃工作激情,使人生从平庸走向杰出。
从每一个教案开始,从每一节课开始,从每一个孩子开始吧!既然来了,就干吧!既然想干,那就干好吧!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一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千万不要视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于公于私都没有裨益。
工作是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我们寒窗苦读来的知识,我们的应变能力,我们的决断力,我们的适应力以及我们的协调能力都将在这样的一个舞台上得到展示。除了教育教学工作,没有哪项活动能提供这样充实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以及如此的个人使命感和一种快乐生活的理由。你在为谁工作呢?我们其实都是在为自己工作。教师是一门职业,更是自己的事业,不要成为工作的奴隶,要让工作成为一种兴趣,成为一种生命内在的需要,成为展示智慧和才华的舞台。这样,你才能体会到人生的幸福和成长的快乐。
也许这样命题已经属于老生常谈,谁不为自己工作呢?也许我们再探究这个命题并不能引起更多人的注意和深思,谁都有思想呀!但是,我还要说,还要继续提醒你,我们究竟为谁而工作呢?
是呀,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工作轨迹,有的人通过努力成为单位里的核心人员,受到领导的器重;有的人却一直碌碌无为;有些人牢骚满腹,总认为自己与众不同,总叹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而到头来一无是处„„那么,是什么在造就我们、改变我们呢?是“态度”!态度是内心的一种潜在意志,是个人的能力、意愿、想法、感情、价值观等,在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外在表现。
在单位里,我们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态度。有的勤勉进取;有的悠闲自在;有的得过且过。工作态度决定工作成绩。我们不能保证你具有了某种态度就一定能成功,但是成功的人们都有着一些相同的态度。
大概工作中普遍存在着三种人。
第一种人:得过且过。他们的口头禅是:“那么拼命为什么?大家不拿同样一份薪水吗?”这种人从来都是按时上下班;职责之外的事情一概不理,分外之事更不会主动去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一遇挫折,这种人最擅长的就是自我安慰:“反正晋升上去是少数人的事,大多数人还不是像我一样原地踏步,这样有什么不好?”
第二种人:牢骚满腹。他们永远悲观失望,他们似乎总是在抱怨他人与环境;认为自己所有的不如意,都是由于环境造成的。这种人常常自我设限,让自己本身无限的潜能无法发挥;这种人其实也是有着优秀潜质的人,然而,却整天生活在负面情绪当中,完全享受不到工作的种种乐趣。这种人总是牢骚满腹,这种消极情绪会不知不觉传染给其他人。第三种人:积极进取。在单位里经常可以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热情地和同事们打着招呼,精神抖擞,积极乐观,永争第一。他们总是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使是在事情受到挫折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因此,他们总能让希望之火重新点燃。
其实,在单位里,大家之间在竞争智慧和能力的同时,也在竞争态度。一个人的态度直接决定了他的行为,决定了他对待工作是尽心尽力还是敷衍了事,是安于现状还是积极进取。态度越积极,决心越大,对工作投入的心血也越多,从工作中所获得的回报也就相应地越多。
那些慵懒怠惰的人、那些态度上不具备竞争力的人只注重事物的表象,无法看透事物的本质。他们随遇而安,只相信运气、机缘、天命之类的东西。看到他人工作出色,他们就说:“还不是死干。”看到人家屡次加奖,他们就说:“那是出风头!”发现有人为领导所重用,他们就说:“那是拍马屁。”
事实上,不管你所工作的单位有多平凡,甚至也不管它有多么糟糕,每个人在工作中,都能有所作为。某些领导可能对下属的工作要求过细,或对下属的出色表现一时看不见,或者不能充分赏识和鼓励;也有一些领导愿意对下属进行培训,改善他们的业绩,并给予鼓励。但不管环境的利弊,最终,卓越的工作表现,都需要积极的态度。
一开始,你会觉得坚持这种态度很不容易,但最终你会发现这种态度会成为你个人价值的一部分。而当你体验到他人的肯定给你的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帮助时,你就会一如既往地秉持这种态度做事。
所以,我们应该为态度而工作,为积极进取而工作。
教师的境界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一名教师,应该追求做高层次的教师---人之师;要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道德境界或人类境界;要追求更高的治学境界---名师或大师。
在我国封建社会,传统文化主导下的“学而优则仕”是读书人追求的境界。随着社会发展,读书人做教师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阶层,教师成了一种职业,一种事业。在教师群体中,有率先垂范的“领头雁”,有吃苦耐劳的“孺子牛”,有爱岗敬业的“千里马”。从人类社会的角度、从人类文明的角度、从奉献精神的角度,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一、教师的层次。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在整个教师队伍中,由于教师的素质不同、追求不同、社会贡献不同,就形成了不同的层次。教师的层次可以纵向分也可以横向分,我们从横向分可分为三个层次,即字之师、事之师和人之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层次越高,他培养出的圣人和君子就越多。
1.字之师。只教学生如何学书本知识,基本是只求分数,不求其他。至于学生的健康、道德、修养、自救、勤奋等人生极为重要的东西一概不予关心过问。
2.事之师。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人最大的能力不是读几本书的能力,也不是考试得高分的能力,而是深谙世事、透悟人生的能力,事之师就注意引导、培育学生形成这种能力。
3.人之师。这是为师的最高境界,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终身追求的目标。人之师即教学生如何做一个有品德、有才能、有修养、有情趣、有良好心态的人。《资治通鉴》中有述:德才兼备为圣人,德大于才是君子,才大于德为小人,无德无才是愚人。圣人、愚人少,更多的人要么是德大于才者,要么是才大于德者。在没有圣人的情况下,宁用德大于才的君子,也不用才大于德的小人。要做一名合格的人之师,首先应该是一个素质全面、学识丰富的人;其次要处理好“成人与成才”的关系;最后是找准学生“成人”与成才的结合点。
做好一名教师,特别是把教师作为一种事业去做,就应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治学境界。
二、教师的人生境界。在育人的意义上,教师的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等级,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人类境界。一个教师追求的人生境界越高,他培养出的学生的人生境界也越高。
1.自然境界。如果一个教师只能顺应教师的本能和社会风气去做,对自己所做的事毫无觉醒,那么他的人生境界就是自然境界。
2.功利境界。如果一个教师做事,动机是功利的,如教书是为了糊口,补课是为了酬金,高考是为了获奖,写论文是为了晋级,等等,那么他的人生境界就是功利境界。
3.道德境界。如果一个教师意识到自己是教育战线的一员,自觉为学生着想,对学生负责,所做的事情都是有道德意义的,那么他的人生境界就是道德境界。
4.人类境界。如果一名教师意识到超乎教师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社会、人类,意识到自己不仅是教育战线的一员,还是全社会、全人类的一员,自觉为社会、人类的利益而努力工作,并清楚其中的重要意义,那么他就进入了更高的人生境界,即人类境界。
三、教师的治学境界。在教书的意义上,教师要追求更高的治学境界。教师治学境界也可分为四个等级,即庸师、严师、名师和大师。
1.庸师。教师只知道教书、不考虑育人,教书照本宣科。既不研究前人经验,也不努力自成一体,无所作为,造成一种“误人子弟”的效果。形象地讲,叫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2.严师。教师能高瞻远瞩,认清前人走过的路,总结前人的经验,以严谨的态度治学,关心学生的学习行为,可以达到“严师出高徒”的效果。形象地讲,叫做“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3.名师。教师能冥思苦想,孜孜以求,犹如热恋中的情人,不惜一切地追求所思。以科学精神治学,关心学生,有名气;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形象地讲,叫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4.大师。教师苦苦追求,不断探索,达到一朝顿悟,发前人未发之秘,辟前人未辟之境,做出独创性的贡献。对事理、对学科能变复杂为简单,变简单为复杂,以创新的精神治学,关心学生,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有思想,可以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形象地讲,叫做“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作为教师,所要追求的境界---合格的人之师;同时,要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追求道德境界或人类境界;还要追求更高的治学境界,追求做名师、大师。
第二篇:《你究竟为谁工作》读后感
我们究竟为谁工作? ——读《你究竟为谁工作》有感
兴隆小学 狄蕊
“我们究竟为谁工作? ”
我想很少有人认真想过这个问题,包括我自己。
涉入教坛也有十年了,似乎转眼间就已经这么多年了。从最初的满腔热情,经历过这么众多的事,众多的学生,到现在,当年的激情已不复存在,甚至近乎麻木。其实很讨厌自己现在的状态,可总是为自己心中的不平找不到说法。直到这个问题的出现。当我们开始推诿责任,当我们丧失工作激情,当我们对工作产生怨恨的时候,我们需要暂时停下手中的工作,静静反思一下这个简单而又包含着深刻人生意义的问题。
教师,确实是一个平凡的职业。许多人正是在平凡和单调中逐渐倦怠,丧失了激情。所以,我们更应该深刻体会这个人生哲理:只有抱着“为自己工作”的心态,承认并接受“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工作”这个朴素的人生理念,才能心平气和地将手中的事情做好,最终获得较丰厚的物质报酬,赢得社会的尊重,也实现自己的价值。人生离不开工作。工作不仅能赚到养家糊口的薪水,同时,困难的事务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新的任务能拓展我们的才能,与同事的合作能培养我们的人格,与学生的交流能丰富我们的品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作真正是为了自己。把工作当作展现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展台,在工作中承认自己的价值,找到自己的 方向,在工作中找到快乐,快乐的工作吧!
《你究竟为谁工作》的话语朴实可信:“忠诚是一种职业生存方式,如果你选择了为某一个公司工作,那就真诚地、负责地为它干吧。如果它付给你薪水,让你得到温饱,那你就称赞它,感激它,支持它,和它在一起。”
如果你选择了教育作为你的职业,那就请称赞教育,感激教育,支持教育,搞好教育,和教育在一起。因为,这是你的生存方式。
第三篇:我究竟为谁而活? 第三天 什么在主导你的人生?
我究竟为谁而活? 第三天 什么在主导你的人生?
我又发现人极尽能追求功名,原是出于竞争的心态。(传道书4章:4节)
人若没有目标,就像船缺了舵——成了流浪汉、废物、人间渣滓。——汤玛斯.柯利
每个人都由某物主导他的人生。
大多数字典给“主导”的解释是:“引导“、”控制“或”指向“。当你开车、钉钉子、打高尔夫球时,你便是在引导、控制、指向。你人生的主导动力是什么呢?
此刻或许你正被困难、压力、期限所驾驭,或是被痛苦的回忆、不断的恐惧或潜意识信念所控制。人生会被千百种不同的情况、价值观和感情所支配。以下是其中最普遍的五种:
被罪咎驾驭的人
这些人一辈子不停地后悔并隐藏他们的羞耻感;被罪咎驾驭的人受回忆的掌控,他们往往不自觉地以破坏自己的成功来自我惩罚。当该隐犯了罪,他的罪咎使他与神隔绝,神对他说:“你必四处漂泊,在地上流浪。”这正是今日许多人的写照,漫无目的四处漂泊流浪。
我们都是过往的产物,却不一定要成为过往的囚徒。神对你的目的不会受制于你的过往。他曾使杀人犯摩西变成领袖,也曾把懦夫基甸变为勇敢的英雄,他当然也可以在你的余生中成就奇妙的事。神常给人重新开始的机会。圣经说:“蒙主赦罪的人多么有福啊!......心里没有诡诈,上帝又算他为无罪的人是多么有福!”
被忿恨驾驭的人
这些人紧抓着所受的伤害,不愿赦免。他们不愿藉着饶恕解除痛苦,反而在心底不断重复回想。被忿恨驾驭的人,有的把怒气压抑在心底,有的发泄出来迁恕他人,二者都既不健康又无济于事。
其实忿恨对你所造成的伤害,远比对你所忿恨的人伤害为大,当你不断为过往的伤害困扰煎熬之际,得罪你的人可能早已将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继续过他的日子了。
请记住,过去的伤痛无法再继续伤害你,除非你仍不肯把它放开。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无法改变,忿恨苦毒只不过是自己伤害自己。为你自己的缘故,不如就把这件事当作一次教训便算了,圣经说:“终身怀恨是既愚昧又无聊的事。”
被恐惧驾驭的人
恐惧可能来自伤痛的经历,不切实际的期望、严厉的原生家庭、或甚至是天生如此。不管原因,被恐惧驾驭的人往往因怕冒险而坐失良机。他们但求保持现状,安全第一而不愿冒任何风险。
恐惧是自制的牢笼,使你不能成为神计划中的人。你必须靠信心和爱心去对付恐惧。圣经说:“完全的爱可以把惧怕驱除,因为惧怕含有刑罚,惧怕的人在爱里还没有完全。”
被物质享受驾驭的人
想要拥有成为他们人生的唯一目标。他们相信拥有愈多就愈快乐、愈重要、也愈安全。其实这三个想法都不真确,拥有物质只能提供短暂的快乐,因为再好的东西也会令人日久生厌,到头来必然又期望得到更新、更大、更好的。
另一个迷思是拥有愈多,自己就愈重要。自我评价与真正的价值是不同的,你的价值并不能以你拥有物质去衡量,神说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并不是物质。
最普遍的迷思是认为愈有钱便愈安全,其实不然。财富可能一夕之间便因各种不同因素而失去。真正的安全感只存在于无法从你夺去的事上,那就是你与神的关系。
被别人的期望驾驭的人
这些人容许他们的父母、配偶、儿女、老师或朋友的期望操纵自己的人生。有些人到长大成人都还在取悦他们那无法满足的父母。有些人则被同侪压力所驾驭,总是担心别人会怎么想。很可惜的是,那些随波逐流的人最后往往迷失其中。
我并不知道所有成功之道,但是我确知想要取悦每一个人注定失败。让别人来操纵自己的人,肯定会错失神在你生命中的计划。耶稣说:“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
其他还有许多动力会驾驭你的人生,但这些全部导向一个死胡同————-埋没了的潜能,不必要的压力和失落的人生。
这四十天旅程将告诉你如何过一个目的导向的人生,一个由神的目的主导、指引、控制和推动的人生。人生最重要的是了解神给你的人生目的,这个人生目的是成功、财富、名誉、享乐都无法比拟的。没有目的,人生便只是一连串毫无意义的动作,没有方向的活动及无聊的事件。
目的导向人生的好处
目的导向的人生有五种好处:
人生有目的,生活有意义
我们存在是有意义的,因此有些人用各种方法,如星象或通灵等去寻求这些意义。人生有了意义,就可以忍受任何事。人生若无意义,任何事都会叫人难以忍受。
一位二十多岁的青年曾写过:“我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因为我努力挣扎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却连那是什么都不知道,只能过一天算一天。除非有一天我真的找到我的人生目的,我才会觉得自己开始真正活着。
没有神,人生就没有目的;没有目的,人生就没有意义;没有意义,人生就无关紧要,毫无希望。在圣经中,不同时代的人都曾表达这份绝望之情。以赛亚曾埋怨:“我劳碌是徙然;我尽力是虚无虚空。”约伯曾说:“我的年日就这样在绝望中飞逝,毫无希望。”又说:“我毫无生趣,厌弃生命,别理睬我吧!我的生命毫无意义。”人生最大的悲剧不是死亡,而是没有目的。
希望就如空气和水,是人生的必需品。有希望才能面对一切。希伯尼医生发现,他能预知哪些癌症病人会痊愈,他只要问癌症病人:“你想活到一百岁吗?“那些对于人生目的有深切意义的病人会说:“当然想。”而这些病人大多数可以痊愈,因为人生有目的就有希望。
如果你感到绝望,请等等。只要你决定要过一个目的导向的人生,你的生命就会有奇妙的改变。神说:“我知道我为你们安排的计划是要赐福,不是要降祸,乃是要使你们有前途、有希望。”你也许正面临一个你以为无法面对的景况,但圣经说:“神能......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
知道你的人生目的,能简化你的生活
人生目的能帮助你划分你该做和不该做的事,也成了你衡量取舍的准则。你只需自问:“这事会帮助我完成神在我人生的目的吗?”
当你需作决定,安排时间或运用资源时,若没有明确目的就没有准则。你会因当时情况、压力或当时心境来决定。没有目的的人会工作过量而疲于奔命,引致不必要的压力、疲乏与冲突。
你不可能做到别人要求你做的每一件事,你只有足够时间去行神的旨意。如果你无法完成一切,便意味着你想做多过神你去做的(或者,有可能是你电视看太多了)。目的导向的人生会导致更简单的生活形态以及更简明的行程表。圣经说:“虚假炫耀,却是贫乏可怜,简朴清淡,却有丰盛生命。”目的导向的人生会带来心境平和。”上主啊,你把完全的平安赐给意志坚强的人,赐给信靠你的人。”
知道你的人生目的,使人生更专注
人生有目的,你就会集中精力在最要紧的事上,办事就有果效。
人的天性很容易被琐碎的事分心。我们以自己的人生来玩追逐琐碎事务的游戏。梭罗观察发现,人们过着一个“安静的绝望”的人生,今天,更好的描述则是“无目标的骚动”。许多人就像陀螺,毫无目的不停地以高速转动,但始终留在原地,毫无进步。
没有清楚的目的,你会不停地转换方向、工作、人际关系、教会或其他外在事物。期望每一次改变会解决你的困扰或填满你内心的空虚。你心想:“或许这次会不一样。”可是真正的问题————-缺乏焦点与目的————-并没有解决。
圣经说:“不要作糊涂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
我们可以从光学中看到焦点的重要。分散的光只有极少的能力和作用,但把它们凝聚起来却可以形成巨大的能源。用一面放大镜可以凝聚太阳光,而点燃和纸张。当光被集中成为雷射线时,连钢铁都能穿透切断。
专注又有目的的人生是大有能力的。能改变历史的伟人,都是生活专注的人。例如使徒保罗,他几乎是一手独力把基督信仰传遍罗马帝国。他的秘诀就是过一个专注的人生。他说:“我将我所有的精力专注在一件事上,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
如果你要有所作为,便要专注!不要再池边戏水,不要想什么都做;少做些,甚至删除一些好的活动,只专心做真正要紧的事。不要将活动绩效混为一谈,你很可能非常忙碌却毫无目的,那有何意义呢?保罗说:“要专心竭力追求目标,我们心里所想要的一切,神会赐给我们。”
知道你的人生目的,生命才会有动力
目的往往会带来热忱,没有任何东西比清晰的目的更有动力。反之,缺乏目的的人,不会有热忱,对他来说,就算是起床这样简单的事,也是一件大事。我们疲累、乏力和失去喜乐,常常是由于一些无意义的工作,而非因工作过劳。
萧伯纳曾说:“人生真正的喜乐是当你感到自己是为伟大的目的而活,是当你觉得自己是大自然的力量,而不是无病呻吟、自怨自艾,只懂得埋怨世界不能令你快乐。
知道你的人生目的,预备你面对永生
许多人穷毕生之力要在世上名留千古,希望死后仍然被人所怀念。但至终最重要的却不是他人对你的看法,而是神对你的看法。人们往往没有领悟到,所有的成就最终都会被超越,纪录会被打破、名声会褪色、贡献会被遗忘。杜布森博士在大学读书时的志愿是要当学校的网球冠军。当他的奖杯被永久放在学校的奖杯陈列柜时,他觉得非常自豪。多年之后,有人把奖杯邮寄给他,并告诉他那是他们在学校装修时从垃圾箱里找到的!杜布森说:“不久之后,所有奖杯都会被人当废物丢弃。”
在世上留下遗产是短视的,智者会花时间去建立不能朽坏、永恒的基业。你生存在世上不是为了要人记念,而是为永恒作准备。终有一天,你会站在神的面前,在你进入永恒之前,他要查核你的一生。圣经说:“我们都要站在神的审判台前.....这样看来,我们各人都要把自己的事向神交代。”庆幸的是,神原希望我们通过这个考试,因此他把试题预先给了我们。根据圣经,神会问两个重要的考题。
第一,“你怎样对我的儿子耶稣基督?”神不会查问你的宗教背景或对教义的看法;唯一要紧的是,你曾否接受耶稣为你所做的一切?是否学习爱他并信靠他?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
第二,“你将我所给你的用来做什么?”你的一生做了什么?这包括神给你的恩赐、才干、机会、精力、关系和资源等等。你把它们全用在自己身上呢?抑或用在完成神为你预定的人生目的上?
这本书就是要帮助你预备好回答这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决定你将来会在哪里度过永恒。第二个问题则决定你在永恒中做什么。当你读完本书时,你便知道如何回答这两个问题了。
第3天 我的人生目的省思
思想要点:有目的的人生是平安的。
背记经文:坚心倚赖你的,你必保守他十分平安,因为他倚靠你。(以赛亚书26:3节上)
思考问题:家人和朋友认为我被什么主导我的人生?我自己又希望由什么主导人生?
第四篇:我们在为谁而工作
我们在为谁而工作
最近院领导组织我院王主任为我们全体员工做个了主题互动《你在为谁工作》。这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这也确实是个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熟虑的问题。
我们是在为谁工作?乃至我们在为谁而活?答案很多:为祖国、为社会、为公司……但是我认为,这些答案都有点冠冕堂皇、有点假大空。只要你是一个负责任的人,你就应该明确:你是在为自己工作!
负责任的人,首先应该对自己负责,一个对自己不负责的人,很难想象他会对别人,对单位,对社会多么负责。
为祖国、为社会、为公司而工作,口号很响亮,颇有周恩来当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气概。但是怎样才能让漂亮的口号不成为一句空话呢?那就要从细处做起,从“为自己而工作”做起。
“为自己而工作”不是口号,不是空谈,它真真切切地关乎着个人的切身利益,它能激发潜藏于人内心深处的本性。谁也不会不要工资义务为公司干活——同时,谁也不能保证这种义务劳动的质量。
以前我们提倡“只讲奉献,不求索取”,但事实证明,这是违反客观规律的。我们不是有句讽刺人的俗话吗:“又想驴子不吃草,又想驴子快点跑。”这是一样的道理。人力实际上是一种可以开发、利用,再开发、再利用的特殊资源。而开发、再开发则需要有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投入:比如提供其维持基本生存的资金(底薪)、提供改善并提高其生活质量的资金(奖金)、组织培训等等。我们要讲奉献,也要索取自己应得的东西。
喊“为公司而工作”的口号谁都会。但我们必须首先做到“为自己而工作”。因为只有塌塌实实为自己工作,才能保障自己的基本生存,才能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才能实现自我提高,才能更出色的、更有质量的“为公司而工作”。
“为自己而工作”是一种主人翁责任意识的体现。
“为自己而工作”就是对自己负责。对自己负责的人,才会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工作中马马虎虎,在公司得过且过混日子,表面看来,是工作态度不端正。但深究之,实际上是在浪费自己的大好青春年华,是对自己的极度不负责。这种人对自己的青春、生命都不在乎、不负责,还能指望他在乎什么?还能奢望他对公司负责吗?对这种人谈主人翁意识,讲“为公司而工作”无异用死亡来吓唬亡命之徒,只能是徒劳。
“为自己而工作”的人,才会珍视自己的工作,才会关注公司的发展与前景,才会把公司的命运和自己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国企改革那段时间常看到这样的标语:“厂荣我荣,厂耻我耻,厂兴我兴,厂衰我衰。”当时大家可能都只是把这句标语当成一句空喊的口号,但等到企业倒闭后,员工下岗后,大家才真正意识到:原来这是真的。其实这句口号更应该改成“我荣厂荣,我兴厂兴。”
当公司运作良好,效益攀升的时候,我们的收入才会增加。同样,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意识到必须为自己而努力工作,增加自己的收入,珍视自己的工作机会,公司才有可能良好运作,快速发展。
没有“为自己而工作”的意识的人,往往是不会珍惜自己的工作的。他们对自己的命运都漠不关心,很难想象他们会关心公司的命运。公司发展不好,自己喝点清粥也能过,公司倒闭了,换一家公司也能活。但是他们不想想,哪个现代化企业还会养活这种养尊处优、无一所长的闲人?公司倒闭了,他们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为自己而工作”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
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尊重需求、爱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所谓脱离低级趣味的高级人,就是有自我价值实现需求的人。
我们工作的过程,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这个过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只有明确为自己而工作的态度,才不会患得患失,计轻较重。
其间王主任讲到我们是不是在为老板工作,位同事工作。很多人是为了做给领导看的。其实不然,我们不是在为领导工作,我们的工作不应是做给领导看的,领导的批评或赞誉,不应影响我们的工作情绪。我们的工作也不是为同事做的,同事少做多拿,或者同事的看法,也不应影响我们的工作情绪。我们的工作是为自己做的,我们要用工作成绩证明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的价值,证明自己存活于社会的意义!礼仪廉耻,国之四维。为人要明廉知耻。在我们领工资的时候应该想想,自己值不值得拿这么多钱?自己到底值几斤几两?扪心自问是否有愧?
只有明确为自己而工作的态度,才会有事业心,才能一心工作,心无旁骛。我周围的很多人经常抱怨为什么我的职业没有幸福感。其实不是没有幸福感,只是再好的工作,干久了都会有审美疲劳,从而对工作产生了倦意。从而就有了这个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的问题,假如中了一千万,你还会工作吗?很多人都可能不假思索的回答到,“我一定要从工作中消失,绝对不再忍受这种无休止的煎熬。先用它买个大房子,买辆还不错的车,再环游一躺…”。这也是个再也真实不过的答案。但是细细想来,一千万其实也没多少,也有花光的一天。更多的是你敢保证这样就没有倦意了?单单从物质是给不了人满足感的,而工作却能给人满足欣悦感。
以做事业的心态,踏踏实实工作,实实在在做出业绩,才会得到同事、领导的认可,才会让别人,也让自己觉得你是个有用的人,不是吃干饭的!
我们应当少一点得过且过的蒙混心态,多一点主人翁的责任感;少一点计较和怨言,多一点快乐工作的愉悦感;少喊口号,少做表面文章,多为自己而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多一点自我实现的成就感。
王宁
2011年11月26日
第五篇:做早操,究竟为哪般
做早操,究竟为哪般?
我们华农的早操制度已经有悠久的历史,然而,其存在性一直备受争议。校方和学生对早操有着不同的理解。校方认为早操的实行,旨在提高全民体育锻炼意识,以达到增强全民体质的目的。学生则认为大学生活应由自己掌握,而且早操的目的并没有达到,他们指出:科学研究发现,上午9—10点才是做体育运动的最佳时间。
基于校方和学生对早操制度的重大分歧,我们小组做了一些调查,希望能搞清楚,早操制度是否没有好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吗?
一、早操现象观察
1、做早操几乎每次都会有一部分人迟到,当然只是少部分,但是;而且有同学是穿着拖鞋就跑去做操了的,看得出非常匆忙;
2、根据观察,发现挺多同学并没有真正做操,就算是做,动作也极其不规范;随意动一下而已,完全没有达到做操锻炼身体的效果,更有甚者,仅仅是站立在操场上,几乎完全不动的;
3、很多同学没有表现出做操时候该有的激情与活力,懒洋洋的,没有生气一样,还有同学低着头,站着睡觉一样;
4、每次做操都是要求做两次的,但是当第二次操的广播还没有播放完,有很少部分同学就走了,当广播完毕时,同学们几乎都离开了自己做操的位置。
二、原因调查
1、早操的时间太早了,学校标准的时间是要求6:50开始做操,这个时间很多同学不能接受,都认为太早了,还没有睡醒,所以都是匆匆
忙忙的赶去操场,应该改在第二节课的大课间;
2、根据一些同学反映,整套早操中有些动作是不怎么清楚的,以前学过,但是也忘记了,而且现在又开始了一套新的早操,才刚刚开始学,不熟悉,这就导致了有些同学的想法:不会做就不做了,所以就不动了;
3、有些人感觉到做早操没有什么用处,锻炼身体好像又不靠一个星期才一次的早操;
4、虽然不情愿,但是每次都会有人检查并统计人数的,所以有些同学去做操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做完操回去之后都还要睡回笼觉的,所以“撤退”得非常迅速。
三、学生声音汇集
“大学还要做早操,连个觉都睡不好了。”
“别的大学怎么没有早操啊,我们为什么就有。”
“这么早就起来,还怎么上课啊,肯定会瞌睡的。”
“早操这么单调枯燥,动作也僵硬,一点都没有锻炼的效果。” “早操这样的锻炼形式没有任何好处,不再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 “老师也要锻炼身体啊,老师也要锻炼意志啊,我怎么就没见着一个老师来锻炼呢?如果校长每天能和我来一起做早操的话,我没有一句怨言!”
“我已经大三了,学弟学妹们慢慢熬吧!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 “我们体育部也很尴尬,总是费力不讨好,这是学校的制度,又不是我们部门决定的,而且我们部门人要起得更早。”
“早操迫使我养成了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因为我们这学期课不是很多,空闲时间多,早操让我们早早起床,就会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而不会在床上浪费了宝贵时间。”
四、校方声音
广播操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自实行以来,历经几十年的洗礼,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适应社会需要。广播操之所以能够跨越几十年,与其独特的文化积淀是密不可分的。广播操是全民锻炼意识萌生的先导力量,它迎合了“文明精神、野蛮体魄”的思想,并且发扬广大。广播操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广播操文化,它象征的是一种欣欣向荣、不断奋进的力量。
广播操是启发式的体育锻炼。广播操根据人体锻炼的要求,进行细致的研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全身锻炼体系,它尽可能的激活各部锻炼细胞,促使锻炼有成果;其次,广播操动作简单、易于上手,学习起来难度小,效果好;此外,广播操也是一种热身运动,在进行体育运动前,热身操必不可少,它尽可能地减少运动带来的伤害。高校早操利于培养良好作息时间。大学生活自由度相对提高,学生可以自主进行时间的安排。然而在高中养成的早起习惯开始松动,尤其在寒冷天气,早晨赖床现象比比皆是。早操在这一方面,可以做到强制性。它使得学生可以保持早睡早起的作息时间,合理利用好白天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工作,这对于上课的出勤率提高也是有很大作用的。
利于形成高品质的生活。早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学生早餐按时
就餐。早餐不吃的现象是普遍现象,时间不够,起的太迟等原因使得大学生吃早餐不能按时甚至不吃,然而吃早餐是极为重要的,是我们一天能否有充足动力的保证。早操使得学生起的早,自然也能够及时就餐,加之早晨锻炼更有利于刺激沉睡一夜的食欲。
五、分歧化解方案
正如上述校方谈到的,做早操不仅能锻炼身体,而且还有一系列的附加值。早操制度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希望以下几点建议能降低分歧:
1、如果有可能的话,能够把同学们做早操的时间调整一下,很多同学都认为上完两节课后再去做操比较能接受;
2、向同学们宣传做操的益处,并设置好奖惩措施;
3、要求有老师在前排和学生一起做操,老师也能锻炼,也给同学们起一个楷模的作用,让大家自觉的积极做好操做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