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预防青少年犯罪文献综述
新疆农业大学
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姓名: 学院: 专业 : 班级: 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
新疆预防青少年犯罪文献综述
袁野
管理学院
法学
法学102
104333247
刘晶
职称:讲师
2013 年 12 月 16 日
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新疆预防青少年犯罪文献综述
作者:袁野 指导老师:刘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犯罪的与日俱增,已经占据了刑事犯罪的重大比例。青少年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也是法学界多年的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国外关于青少年犯罪的立法成果,梳理了国内关于青少年犯罪的立法现状,归纳了国内学者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特点及预防方法,提出了新疆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途径,以期可以对新疆的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预防和补救措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关键词:青少年犯罪;国内现状;疆内特点;犯罪预防
青少年犯罪在不同的国家的法律文献中的界定和概念也具有稍许不同, 但在核心内容和根本精神上基本相同。在我国青少年犯罪主要是指已年满十四周岁至未满二十五周岁的人触犯了刑事法律而应受到法律规定处罚的行为[1]。青少年犯罪被称为世界三大公害之一,思及未成年群体的特殊性,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有着深刻的影响和意义[2]。各种学说、专著和理论应运而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于实践中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预防和抑制也见效甚微,需要我们在此领域内更深更全面的进行探索。1 研究概况
随着社会各方面的发展,由青少年犯罪引发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青少年犯罪已然成为学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间题。我国法学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对青少年犯罪进行了广泛讨论和深入研究,召开理论研讨会,出版学术专著,发表专业论文,部分科研成果被广泛地转载,对青少年犯罪的成因、预防及对策的研究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笔者主要通过查阅大量国家有关法律条文、相关的期刊及报纸,并在网上检索了了大量资料,以及一些专著来对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进行简单的述评。2 西方国家的研究概况 2.1 美国的研究现状
美国是青少年犯罪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美国一直致力于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以期减少青少年犯罪所带来的负面的社会影响,因此相对来说,关于青少年犯罪的理论研究比较先进和深入,有着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美国法典》把青少年犯罪定义为18岁以下未成年人违反美国刑法(包括联邦刑法与州刑法),而该行为由成人实施则可被认定为犯罪[4]。《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3.1条款说明:在关系到儿童的所有工作中,不管是由公共机构还是私立社会福利机构、法院、行政当局或立法机构采取的行动,儿童的最大利益都应当是首要的问题。且儿童是指年龄不到18岁的人。当青少年参与到各类严重的刑事案件层出不穷时,美国的少年司法政策也面临着严重的转轨压力。犯罪学家萨马哈认为美国少年司法亟待解决的由五个问题,分别是单独少年需求与权利和社会需求与权力间的平衡、少年司法机关的范围界定、少年司法程序、少年计划效果、程序与矫正少年的改革。而美国法学家嘉纳就未来少年司法趋势指出,少年司法本身正处于艰难境界中,一方面极力固守矫正思想,另一方面又不免受到来自传统刑事司法理念的冲击[5]。鉴于联邦少年司法顾问委员会系美国在少年司法政策的高级思想,《未成年人犯罪与控制法》创立,并由来自50个洲、哥伦比亚特区与5个海外领地的行政首长组成,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联邦和各州在青少年人犯罪问题上的忧虑和思考。2.2 加拿大的研究现状
加拿大殖民之初便面临着严重的青少年问题,历届加拿大政府都对青少年犯罪问题非常重视。加拿大学者大多认为,根据社会结构翻天覆地的变化,青少年犯罪也衍生出新的特点。关于青少年犯罪成因方面的研究与我国和美国大致相同,后面将着重介绍我国关于青少年犯罪成因。然而在立法方面,加拿大政府一直在努力。先后经历了《少年犯罪法》、《少年犯罪人法》、《少年刑事司法》。《少年犯罪法》在保护青少年人自由和人身方面尚需改进,《少年犯罪人法》对前部法律该缺点进行了完善。同时,还强调了问题少年对被害人的经济补偿及其他损失。2003年4月1日,《少年刑事司法》取而代之,立法目的在于减少青少年的在押率,而尽量以社区矫正代之。2.3 其他国家的研究现状
其他国家也都在青少年犯罪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补救。例如,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澳大利亚处理青少年犯罪的主要途径仍放在各州。而日本在慎重的修订后,于2001年4月1日正式实施《少年法》,以期对本国的青少年犯罪问题有所改善。我国青少年人犯罪研究概况
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研究热点集中在青少年犯罪原因多元化、犯罪多样性特征、如何使预防措施更为有效化上[6]。汲取国外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治理的经验,我国刑法理论也明确了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结合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研究人员细致深刻的进行全方位的,提出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预防和补救措施的科学性理论,由检察机关在实践中对可行性作出论证等。3.1 刑事责任年龄
我国刑法中所说的青少年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25周岁的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触犯刑律并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根据刑法第17条第1款的明文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进入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已满16周岁的青少年的体力和智力已有相当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社会知识,是非观念和法制观念的增长已经达到一定的程度,一般已能够根据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因而他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我国刑法认定已满16周岁的人可以构成刑法中所有的犯罪,要求他们对自己实施的刑法所禁止的一切危害行为承担刑事责任[7]。3.2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研究
针对青少年犯罪的比率日益增长的问题,学者们也都进行了研究,背后的成因众说纷纭,在不同的案例中也各不相同,基本上可以总结为几个方面,或为单一的成因或为各种原因的竞合[15]。引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外界的刺激。3.3 预防研究 3.3.1 家庭预防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计划生育政策的充分落实,现代社会的家庭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8]。家庭教育职能逐渐弱化。正是由于家庭教育职能的逐渐弱化,引起了青少年违法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少年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的早期启蒙作用、长期感染作用、环境熏陶作用都是学校和社会教育无法比拟和难以取代的,甚至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9]。3.3.2 学校预防
我国很早就开始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但是具体落实情况有许多并不尽人意。但事实上,学校在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上负有最为重大的责任。如今在学校管理中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要在教育导向上进行预防。尽快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使其更好的和后面更高阶段的教育目标进行衔接。真正改变应试教育的误导模式,努力使教师、家长和学生,接受所谓的素质教育,不要使素质教育形同虚设。其次要切实改变不良的教育方式。作为教师要对学生充满爱心,尊重学生的人格,改变通过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而降低教育的效果。教师应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重视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避免学生因处于诱发环境中而酿成的违法犯罪行为。最后要加强学校管理,营造良好的校园治安环境。对于升学率较差的学校和贫穷地区的学校,由于资金缺乏,使得教师难以安心从教,导致学校管理松松垮垮、毫无生气[10]。这时要特别注意避免校外恶势力趁机渗入校园,彻底根除恶势力滋生的土壤,防止诱发青少年学生的偏差行为,为广大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学校教育的同时可以弥补家庭的缺陷,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家长和教师必须进行真正的对话,儿童协调发展要求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相补充”。3.3.3 社会预防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这些变化给青少年带来的不利影响。首先人、财、物的大量流动造成大范围的社会供求失衡[11]。我们要采取措施,防止大量青少年劳动力盲目无序的流动,避免青少年因陷入生计困境而滋长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其次社会文化的污浊和网络媒体的误导造成青少年道德滑坡。因此,尽量使青少年远离不良影视和网络文化的影响,尽量减少对青少年传递的错误信息,防止引起社会化的偏向,使他们的保持自己的行为准则,减少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最后,我们要加强社会控制体系,壮大社会对青少年的约束力,预防青少年自发发展现象的蔓延,尽量减少青少年涉足对他们不宜领域的机会,使青少年主动远离违法犯罪[12]。新疆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新疆青少年犯罪的情况与全国范围内的情况相比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同时也具有特殊性。新疆的人口以少数名族为主,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同时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接壤,同时旅游景点多,外来务工人员多,具有人口成分复杂、流动人口多、民族观念与民族信仰存在差异的特点。新疆整体经济建设较为落后,少数主要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存在大量的经济落后地区,存在着家庭贫困导致青少年中途辍学的情况。由于以上原因,喀什地区的青少年犯罪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殊性。
为了更好地预防新疆青少年犯罪,降低新疆青少年犯罪的发生率,一些关注新疆的和新疆本土的学者也进行了自己的研究并且最终形成了针对新疆青少年犯罪现状和特点的研究成果,其中郭虹在2009年发表的《新疆青少年犯罪之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就对新疆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原因做出了具体总结,赵雪军2012年发表的《新疆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对策研究》在总结了新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之后也提出了关于如何在新疆进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和对策。然而更多的学者的研究方向都放在了新疆犯罪情况的调查研究和预防、解决方法上,关于青少年犯罪只是最为研究的一部分来看待,专门研究新疆青少年犯罪预防的论文和专著并不多。以下是笔者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笔者自己的调研成果总结出的新疆青少年犯罪的特点。4.1 犯罪手段以暴力犯罪为主
新疆青少年犯罪的犯罪手段大多是使用暴力犯罪。由于实施犯罪的青少年往往年轻气盛,容易进行冲动下的伤害和致人死亡的犯罪,或者是受教育程度比较低的青少年一般会选择进行通过暴力手段实施的抢劫、强奸、绑架勒索等犯罪行为,同时也不具有进行其他类型犯罪的能力和条件,这就造成了在新疆,青少年犯罪的手段以暴力犯罪为主。4.2 犯罪目的以获得经济利益为主 根据调查所得的新疆青少年犯罪情况发现,绝大多数青少年犯罪的目的集中在了获得金钱上,90%以上的案件都是青少年已获得金钱为目的,实施盗窃、抢劫、敲诈勒索、诈骗等犯罪行为,只有不到10%的案件是以人身伤害为目的的强奸、故意伤人的犯罪。
4.3 犯罪主体普遍受教育程度偏低
在对新疆的青少年犯罪案例的情况汇总中发现,在犯罪的青少年里,大多数的犯罪主体为初中毕业,还有相当数量的小学毕业和初中辍学,只有少部分的在读高中生,和很少一部分的高中毕业生。这说明新疆的青少年犯罪主体普遍文化程度偏低,缺乏应有的教育。4.4 存在带有民族问题的犯罪
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了极个别的带有民族情绪和民族差异原因的暴力犯罪案件。5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查阅大量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文献资料,已经对我国和新疆的青少年犯罪研究的各个层面都有了较深入的了解,然而,新疆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研究工作成果并不多,更多的是针对新疆犯罪情况整体的调查和研究,青少年犯罪的情况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新疆青少年犯罪情况值得重视和研究。在毕业论文中,笔者将更为具体地论述青少年犯罪的概念及特征,以及我国目前对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研究成果,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新疆青少年犯罪的特点,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可行性,再重点论述笔者对预防新疆青少年问题的设想,并提出自己毕业论文的概念和方向,以期对新疆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做出微薄贡献。
参考文献:
[1]武波,张帮年.试述未成年犯罪的概念、特征、成因及对策[J].2008,9月,11:3 [3]张鸿巍.少年司法通论[M].2008,5 :160 [4]蔡国芹.美国未成年犯罪司法制度的发展路径[J].广东法学,2007(5):88.[5]刘强.美国犯罪未成年人的矫正制度概要[M].2005,4:25 [6]张鸿巍.少年司法通论[M].2008,5 :51 [7]刘守芬,孙晓芳我国青少年犯罪现状与对策研究 2007:123 [8]朱义全.我区单亲家庭青少年犯罪调查分析[J]2004:23 [9]杜江涌.家庭危机中青少年权益的保护[J].重庆:西南政法大学 [10]吴丽平.学校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途径李岚[J].2006,9,1:67 [11]法杨栋,牟建.社会转型对犯罪的影响及原因分析[J].法治社会,2008,06:46 [12]周文峰.浅析我国社会转型期犯罪多发的原因和对策[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87):115 [13]段红杰.减少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的法律思考法律经纬[J],2008(6):80 [14]李曙光,张龙,绍明玄.浅谈青少年犯罪心理[J].法制与社会,2008, 2 :23 [15]郭永祥.浅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法律经纬,2008,02:58 [16]关颖.城市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M].2006:114 [17]李岚,吴丽平.学校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途径[M].2006,11:64 [1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1995,5,2 [19]张鸿巍.少年司法通论[M].2008,5 :414
第二篇: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文献综述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文献综述
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文献综述
摘 要 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社区日益成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平台,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基于国内外利用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方面的文献,探讨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模式,并主要从社区影响因素、社区作用以及预防对策的角度对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社区 青少年犯罪 文献综述
作者简介:张芯子琪、孙凌杉,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6-249-02
近些年来,青少年犯罪在我国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不仅数量有所增加,而且呈现低龄化、性质恶劣、团伙化以及重复犯罪率高等特征。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日益意识到社区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日益得到重视。党和政府也多次出台相关文件,肯定社区作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相关研究也如火如荼的展开。本文试图通过梳理现有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化发挥社区作用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提供帮助。
一、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模式探讨
对国外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模式的探讨中,以介绍美日欧模式居多。如郑列等在《论青少年犯罪之社区预防》中介绍到:在芝加哥地区项目中,社区犯罪预防的核心是社区中心、娱乐设施和教育中心。安吉拉?斯来文依据英国形势,提出了英国社区青少年犯罪预防的新举措:一是采用指导员指导来寻求与青少年、家庭、学校以及最终与他们的雇主取得联系,是全面介入模式的一个方面;二是采用恢复性司法模式,使整个社区参与到解决犯罪问题的措施中去;三是社区为青少年提供积极帮助的休闲活动,减少被社会排斥的青少年。可以说,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许多国家在发挥社区作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模式,对我国开展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随着国内许多社区在实践中因地制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预防青少年犯罪模式,对我国国内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模式的研究也逐渐丰富起来。如鞠青的《中国城市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模式研究报告》中分别对上海市依托专职社工预防模式、杭州市动员社会志愿者预防模式、郑州市培育社区文化预防模式、天津市传统社区助学帮困预防模式、北京市浙江村流动人口社区预防模式等模式的总体工作、特点、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大量的经验与启示。邹海蓉等以武汉市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调查,对社区预防模式进行初步探讨,从基层政府(即区和街道)和社区的关系、社区之间的关系、邻里关系和家校关系四个方面,总结出“区街主导、社区整合、邻里相助、家校互动”的社区预防模式。
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模式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充分体现了社区作为青少年每天成长的环境,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平台,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应立足于本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推动开展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从而充分提高我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水平。
二、青少年犯罪的社区影响因素
在社区日益成为人们重要生活场所的今天,社区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许多学者从社区对青少年犯罪产生的影响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期找出社区主要影响因素,从而针对性地提出切实有效的社区预防措施。研究主要集中为以下几点:
社区文化环境。社区文化通过文化传播,以显性和隐形两种方式影响学生道德社会而的进程和价值取向。然而,目前有些社区文化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社区文化服务设施结构不合理,适宜青少年学习娱乐的场所稀缺,且商业化倾向严重,对青少年造成了许多消极影响。青少年好奇心重,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差,因而很容易受不良因素的诱导,严重者则可能引发犯罪。因此,社区建设必须注意统筹规划,重视加强各项文化设施的建设,同时注重文化资源的积累保护和开发利用;要加强对社区文化娱乐设施和文化娱乐活动的管理引导。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社区人际关系。孙真艳认为,在社区中青少年很有可能交往上行为不良的甚至是违法犯罪的所谓朋友,这些不良交往会促使青少年犯罪动机的形成,强化犯罪心理并且加剧犯罪,很多青少年是在不良朋友的教唆、引诱之下走上犯罪道路的。社区人际关系多体现为社区邻里关系。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认为,犯罪行为对同一居住地域中居民的互动有着一定的正向促动作用。无论是对犯罪的预防还是对犯罪的惩罚,均能消除邻里间的冷漠和隔离现象,增加邻里的互动次数。而邻里互动次数的增加,又能进一步抑制犯罪。良好的邻里关系有利于对邻里子女起到互相监督和批次敦促、规劝的作用,不良的邻里关系则可能形成事不关己的心态,易失去及时制止青少年不良行为的机会。因此,预防青少年犯罪,要引导青少年建立健康的社区人际关系,加强社区邻里联系,形成互帮互助、相互监督的和谐局面。
社区治安管理。社区治安混乱往往会导致社区内的犯罪率高,对生活其中的青少年形成负面影响。而且,现在社区内的建筑多为单元式结构,居民生活较为独立,缺少交往和照应。社区内的全防群治工作是构筑安全社区防范系统的基本载体,是严密社会治安啊防范与控制、构筑社区犯罪防控系统的基本载体。因此,应充分发动社区力量,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治安建设中,共同为青少年成长构建良好的社区治安环境。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社区作用
对于社区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作用的研究,很多学者提出了“社区控制”的理论,社区控制理论是最早由美国学者艾伦?科菲在《青少年犯罪预防》一书中提出的一种犯罪预防理论。他认为,司法体系(包括警察、法院、矫正机构)只能犯罪的一部分,而不能控制全部犯罪。因此,有相当一部分犯罪的预防需要取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取得社区的参与。该理论对于我们在城市化进程中控制青少年犯罪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纵观国内现有研究,如陈晓宏提出要从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环境入手,搞好社区控制,预防青少年犯罪。周长军等主张完善微观方面的制度安排,从基层做起,从社区入手,建构青少年犯罪的社区控制模式。
除了“社区控制”的功能以外,“社区教育”也是一个被很多学者探讨的话题。根据社区教育内容的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不同,不同学者又提出了不同的观点。社区教育作用体现在塑造青少年良好价值观。由于青少年很多的课外时间都是在社区度过,因此,有必要加强社区教育,利用社区这个主要空间采取有效的措施来预防青少年犯罪。同时,一些学者又深入探讨了社区教育的作用,如李莉莎、曲晶等从文化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剖析,认为社区教育主要具有以下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同化功能、沟通功能。因此,应着眼于建立社区良好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功能。
四、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和对策
对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和对策,从社会视角来看,研究主要集中于将家庭、学校、社区三者相结合以及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等方面。
在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社区里建立家庭、学校和社区“三位一体”的预防“边缘少年”违法犯罪的社区教育模式。开展科学、专业的教育活动,有利于将“边缘少年”的违法犯罪降到最低点,把临近犯罪边缘的青少年拉回到正常的成长轨道。又如刘欢认为社区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立足社区,可以把闲散青少年、流动青少年和问题家庭青少年等群体有针对性的管理起来,强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力度,同时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预防工作整合起来,形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社会联运机制。
在社会工作介入的方面,刘玮通过对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在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上,社区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社区工作的介入措施对于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有着一定的重要性。社会工作方法比如将社区青少年发展为社区志愿者,增强其社区归属感与认同感,社区青少年案主经过社工的帮助,成为了社区的志愿者,积极地投入到社区的一些工作当中,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获得了自我价值感,这可以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
此外,李紫媚以香港警察的“突破行动计划”为例,介绍了一个社区警务理念与犯罪预防策略相结合的行动计划,结合了“个人介入”与“社区介入”的犯罪预防策略,并采用跨界别合作模式以及核心八项要素来改善曾经犯过罪的青少年的自我形象以及对警方的认识和印象,从而降低青少年再犯罪的倾向。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五、总结
综观现有研究,国内外学者对发挥社区作用预防青少年犯罪已形成了大量成果。但大多研究对社区类型没有细分,社区类型不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潜力是不同的;而且目前研究多侧重于社区控制和社区教育层面,对社区其他作用的探讨较少,侧重于发挥社区作用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分析,缺乏对当前社区在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的分析。总之,发挥社区作用预防青少年犯罪,要针对不同社区类型因地制宜的开展工作,从多个方面分析利用社区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相关对策,充分发挥社区作用。此外,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应依据小组工作方法、个案工作方法等社会工作方法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运用其中,为社会和谐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郑列,马方飞.论青少年犯罪之社区预防.简论.2007(5).[2]邹海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社区预防模式研究――一项基于武汉市调查的研究.犯罪研究.2008(4).[3]鞠青.中国城市社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模式研究报告.2005.[4]钟岚雨.社区文化对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影响.南京师大学报.1995(1).[5]陈正良.论社区环境对青少年的德育效应.宁波大学学报.2001(1).[6]陈嫡,谢振林,魏芳.社区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影响分析.法制与社会.2009(11).[7]何显兵.建立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社区防控系统.理论与改革.2012(4).[8]陈晓宏.青少年犯罪的社区控制.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12).[9]周长军,温登平.青少年犯罪的社区控制模式之提倡.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4(5).[10]苏虹,刘少军.整合社区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徐州教育学院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学报.2003(2).[11]金艾裙.论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社区教育的预防机制.中国成人教育.2007(3).[12]孙元,蓝光喜.家庭?学校?社区――构筑“三位一体”社区“边缘少年”教育新模式.社会工作.2006(12).[13]刘欢.论青少年犯罪的社区预防.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14]刘玮.浅谈以社区工作预防青少年犯罪.社会工作.2006(4).[15]杨容滔.社区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探索――来自社会工作视角.科技创新导报.2008(10).[16]李紫媚,王小海,黄成荣.社区警务与青少年犯罪预防――以香港警察的“突破行动计划”为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9(5).------------最新【精品】范文
第三篇:预防青少年犯罪
预防青少年犯罪论文《青少年犯罪特点成因现状及案例分析和预防对策》
学院:体育学院班级:10级体教2班姓名:xxx学号:xxxxxxxxxx
青少年犯罪特点成因现状及案例分析和预防对策.............2 摘要:...........................2 关键词:........................2
一、青少年犯罪特点....................2
(一)犯罪的低龄化趋势明显....................2
(二)犯罪的暴力程度加深.................2
(三)团体犯罪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式.............2
(四)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犯罪.................3
二、青少年犯罪成因....................3
(一)自身原因....................3
(二)外界原因....................3
(三)家庭教育的原因........................3
三、青少年犯罪的现状........................4
四、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4
案例一:“蛊惑仔”引诱学生犯罪...............4 案例二:未成年人犯罪也要负责任....................4
五、青少年犯罪预防对策....................5
(一)搞好家庭教育....................5
(二)改进和加强学校教育.................5
(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6
(四)发挥社区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中的作用.............6 参考文献........................6
青少年犯罪特点成因现状及案例分析和预防对策
摘要:青少年犯罪问题近年来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有效的预防、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只有认真分析青少年犯罪的成因,搞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工作,才能保护好未成年人,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特点成因及现状预防对策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语出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这句写于110年前的名言寄望中国青少年进取、创新、有所作为,它激荡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心。青少年被喻为“祖国的花朵、八九点钟的太阳”,是国家希望之所在,那么如何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则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青少年犯罪特点
当前,青少年犯罪现状是:所犯罪行严重,大案要案多,社会危害性很大。青少年犯罪还经常为抢劫、故意杀人、盗窃、绑架等故意犯罪,很少为过失犯罪,犯罪时不计后果,手段残忍,社会危害大。
(一)犯罪的低龄化趋势明显
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不满14岁的儿童的恶性犯罪也屡屡出现,令人震惊。从青少年所处年龄段的心理特征来看,这一阶段青少年的生理发育的普遍提前,而心理的成熟程度远远落后生理的成熟程度。生理上的“相对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容易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低龄化。
(二)犯罪的暴力程度加深
由于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好动、精力充沛、体能好,但同时自制能力较差,容易激动,是非观念不明确,责任意识缺乏。这些容易导致青少年好逞英雄,用粗暴、残忍的手段破坏侵犯他人的人身权益。其目的可能仅仅是显示其“有能耐”、“厉害”,其暴力犯罪中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冲动性和愚昧性。
(三)团体犯罪成为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式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的趋势从单
一、个人犯罪转变成有组织、有策划、有目的、有分工的团体犯罪。更有甚者向黑社会发展。青少年团伙犯罪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两个,一个是以财产为目的的犯罪集团,如团伙盗窃、诈骗、抢劫,另一个是侵犯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集团,如流氓团伙。
(四)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犯罪
我国青少年犯罪时利用一些新兴的科技成果,如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活动专家认为,随着大众传播工具的普及,各种智能化犯罪手段通过各种途径,会纵横交错地影响青少年犯罪手段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青少年犯罪成因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而成。青少年犯罪的发生自然也不例外。
(一)自身原因
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低下是青少年犯罪的自身原因之一。在犯罪的青少年中,尤其是暴力犯罪中,犯罪的青少年文化程度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犯罪的青少年多数为厌学、失学的青少年。他们在校时间短,缺乏良好的教育,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另外,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也是青少年犯罪的自身原因之一。青少年时期是从不懂事到懂事的关键阶段,身处在这个年龄段的人,身体发育已经健全。但是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定型,对世界和整个社会还不太了解,容易受到外部事物的引诱。青少年又涉世未深,在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很容易一切从自己出发。在这样的思维定式下,主要青少年稍稍受了一点刺激就容易做出犯罪的行为。
(二)外界原因
社会环境的原因。由于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阶段,文化市场的不规范、社会不良风气、不法分子的引诱等因素,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外部因素。在文化市场上,一些不健康的图书、报纸、音像出版物、不良网站和网络信息,宣传着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的内容,这些低级、暴力、庸俗的文化侵蚀了青少年的思想。当今社会中不良风气给青少年带来了消极的影响,对青少年在生长过程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很大的腐蚀作用。而在社会上闲荡的青少年,有的由于整日无所事事,受不了诱惑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拉拢、利用;有的则是因为没有正当的经济来源,便寻求非法的途径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而有的则是闲的无聊,便滋事打架,最后导致犯罪。
(三)家庭教育的原因
造成青少年犯罪家庭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家长过度溺爱孩子,现在许多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过分宠爱孩子,甚至是有求必应,同时隔代的溺爱更加严重。其次是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许多家长以为教育孩子就是打骂结合,“棍棒底下出孝子”,对孩子随意打骂,滥施家长的权威,青少年与父母在家庭中经常发生冲突,从而造成孩子的叛逆心理严重。再次是父母对子女不管不顾。由于父母离异或父母一方死亡,或是父母忙于自己的事业,没有时间精力照顾孩子,使有些青少年极度自大和粗暴蛮横,客观上造成青少年的人生观、价
值观的畸形发展。
三、青少年犯罪的现状
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现状相当严峻,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十五”期间青年发展状况和“十一五”期间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称,“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增加68%,未来5年进一步增加。报告指出,“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增长迅猛,其中全国法院判决的青少年罪犯5年间增长12.6%,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增长情况更加突出,5年间上涨68%。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暴力文化影响等原因,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危害社会的行为逐渐增多。“十五”期间,中国青少年人口总量由低谷开始爬升进入一个稳步上升期,而目前中国整体犯罪率,包括青少年犯罪率都处于上升状态,因此未来青少年犯罪总量将进一步增加。青少年是一个民族的希望,用法律来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用教育来预防青少年犯罪,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宋庆龄先生曾经说过,什么事情都可以等待,但少年儿童的教育不能等待。因此,加强对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研究已是刻不容缓。
四、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
案例一:“蛊惑仔”引诱学生犯罪
一名年仅16岁的女中学生露露听说有个低年级的同学骂她,就叫来几个朋友,把那个女孩暴打一顿;另一名18岁的女生燕子参与5起抢劫,抢钱近5000元。问起她们这么做的原因,她们竟然回答说:“当班长、学习尖子远不如当大姐大威风!”据燕子和露露说,为什么要选择用打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呢?因为她们看到电视、录像里都是这样,挺牛的,相比于单调乏味的课本上的说教和家长的唠叨,她们当然更喜欢情节生动的电影故事,看得多了,就觉得,认“干哥哥、干姐姐”比友谊重要,电影里的“老大”都用拳头自己解决问题,找老师、报警都是小角色。在电影中,那些大哥、小弟动不动就挥刀冲上街头,都是让人佩服的英雄„„正是由于这些电影电视的“蛊惑”,一些家庭幸福、在校表现良好的学生开始“出轨”。不良的社会环境目前已经成为未成年人形成犯罪心理的重要外部原因,有关部门必须加大扫黄打非的力度,消除环境给青少年带来的不良刺激,这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案例二:未成年人犯罪也要负责任
2000年12月17日晚,户县15岁少年王某为图好玩竟想制造火灾。他先将一堆麦草点燃,但因火势较小没有引起他人注意,又窜到同村张某家老屋处,用火点燃一把干麦塞入门洞引起大火后,王某便躲在暗处观看村民救火。火越烧越大,烧毁了房屋,烧死了一头耕牛和一些用具,损失达7000余元。法院鉴于王某未成年,遂依法作出减轻处罚判决。判处王某有期徒刑8个月,其父母赔偿受害人的全部经济损失7000余元。如何确定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年龄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了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实施犯罪时的年龄,一律按照公历的年、月、日计算。过了周岁生日,从第二天起,为已满
××周岁。
未成年人犯罪是否负刑事责任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原则与成年人刑事案件相同,赔偿责任一般应当由未成年被告人的监护人承担。未成年被告人有个人财产的,应当由本人承担赔偿责任,不足部分由监护人予以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的除外。
如果调阅一下各地的报刊,就会发现几乎每天都有不少青少年犯罪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严重的恶性案件。这些报道和其他千奇百怪的事情同时挤在大小报刊的社会新闻版上,成为新闻生产和消费的一部分,你可以去注意,也可以忽视,似乎不再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在这种“司空见惯化”的中间,不知掩藏了多少青春的残酷和悔恨。
五、青少年犯罪预防对策
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事关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社会问题,应该引起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主要还是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做起。
(一)搞好家庭教育
首先,父母对孩子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要注意发现孩子的缺点,做到防微杜渐。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不仅仅是让其吃好﹑穿好﹑玩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不能认为“树大自然直,人大自然好”,对孩子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在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孩子的一些异常变化,如情绪反常﹑学习兴趣下降﹑对不良书刊感兴趣﹑逃学﹑夜不归宿等现象,若发现孩子有上述行为,应主动和学校取得联系,积极配合老师,及时帮教,防患于未然。其次,要讲究方法,耐心诱导,切忌粗暴。父母都爱自己的子女,但父母不一定能教育好子女。孩子的可塑性大,讲究正确的方法对孩子成长是很重要的。家长和孩子之间要培养良好的感情,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疼爱和家庭的温暖。当孩子有错误时,父母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到循循善诱,耐心说服。切不可感情冲动,更不能采取棍棒教育的方法,使孩子产生对立情绪,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甚至会导致孩子离家出走,流浪社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再次,家长既要注重言教又要注重身教,身教重于言教。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家长行为不良,最容易影响子女变坏。父母如何律己﹑待人,如何处理公私关系等都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子女通过对家长言行的耳濡目染,逐渐培养自己的是非标准和美丑善恶观念。如果家长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就会受到子女的尊敬,教育效果就好;反之,不仅不能教育好子女,还可能起更坏的作用。所以家长首先要检点自己的言行,要求子女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要求子女不做的,自己首先坚决不做。
(二)改进和加强学校教育
首先,学校教育要坚持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坚决摒弃“应试教育”,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各校应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抓好四项工作:继续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改革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优化教师队伍;建立新的教育评价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考试制度与考试方法的改革,否则,素质教育也只是一句空话。其次,要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当前,学校法制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实现两个目标:第一是让学生知法懂法,预防违法犯罪;第二是使学生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的好习惯。如何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呢?(1)要转变观念,把法制课放在同主课同等重要的地位;(2)要提高法制课教师的授课水平。法制课教师不能滥竽充数,必须是经过正规培训,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教师;(3)要编写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能引起青少年学习兴趣的法制教育的教材和课外读物;(4)要赋予法制教育以新的内涵,不仅要把法制教育作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手段,而且要把它提高到维护青少年权益的高度来认识。
(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切实履行监护职责。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要履行各自的监护职责。家长不能让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学校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人的学籍;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及时与其父母联系;未成年人擅自外出夜不归宿的,其父母或者监护人或者其所在的寄宿学校应当及时查找,或者向公安机关求助。国家应从法律上对家庭﹑学校及其他责任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的行为实行相应制约。
2.加强对文艺宣传部门的管理。文艺宣传是社会教育的重要手段,有关职能部门必须加强对文艺宣传部门的管理,严格执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关于“广播﹑电影﹑电视﹑戏剧节目,不得有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的规定。禁止中小学附近开办营业性歌舞厅﹑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严格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含有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的出版物。
3.加强对中小学周围环境的治理。中小学是未成年人最集中的场所,加强对中小学生周围环境的治理,既可以为中小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又可以防止中小学生受社会上不良行为的影响。公安机关作为维护社会治安的专门机关,应把加强中小学校周围环境的治理作为重点,及时制止﹑处理中小学校周围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
(四)发挥社区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中的作用
要充分发挥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广大群众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中的积极作用。
(1)加强对社区文化的管理,对那些有害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场所要及时查办;(2)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社区行为规范,禁止不良行为;(3)积极帮助青少年解决实际问题,防止他们采取非常手段去解决问题而走上犯罪道路;4.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
总之,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复杂﹑艰巨而又崇高神圣的工程。只有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进行综合治理,才能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实现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
参考文献
【1】百度文库《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探讨》
【2】《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及典型案例》
【3】《现阶段青少年犯罪:状况与对策》
【4】半月谈《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及典型案例 》李宇英
第四篇:浅谈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浅谈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
马 百 全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在整个青少年犯罪中,18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达80%以上。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前刑事犯罪活动中的热点问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二十一世纪的主力军,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势在必行,预防青少年犯罪不仅关系到社会治安问题,人民生命财产问题,而且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寻觅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因此,本文试就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加强青少年教育谈一点浅薄的看法。
一、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及犯罪因素
预防青少年犯罪首先我们必须要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即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的主体对自己所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以及危害社会结果所抱的态度,也是指刺激犯罪人实施行为达到犯罪目的的内心冲动或者内心起因。其次我们要了解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发展,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发展是受人的心理发展的一种规律制约的,人的心理发展就是把人的生物特征和需要,不断的纳入到这一特性的社会关系的规律之中,生物学因素决定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存在,而社会因素决定心理现象发生和变化的方向。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有生物学因素也有社会因素,具体的说,是家庭、社会和学校的不良影响和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中的不稳定性、冲动导致正常的文化、思想和道德的心理失调的结果。青少年是人生中的黄金时代,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感情丰富,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决定青少年走向生活的关键阶段。青少年犯罪目的确定不是无缘无故的,而是有一定的犯罪动机作指导的,这种动机促使他内心的冲动或者偏激。青少年犯罪和成年人犯罪不同,成年人犯罪的动机是贪财、好色、仇恨、报复、嫉妒等等,而青少年除了这些以外,还与自身的特点有关系,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富于幻想,思维片面,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行为偏激,使他们幼稚的心灵看不清楚五彩缤纷和充满形形色色的社会,他们分不清楚社会的真善美及其丑恶,是非观念模糊、价值观念扭曲、道德意志薄弱、好奇冒险、盲目的讲哥们义气,喜欢模仿他们心中的偶像,接受社会的东西快。如果他们不及时得到学校老师的正确引导,那么他们容易养成不良的习惯,走入歧途,从而走向犯罪。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1.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是青少年最早接触的群体关系,父母是青少年的第一任老师。从法律角度上讲,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和教育责任人,家庭成员的不良恶习和错误的观点很容易使青少年误入歧途,从而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及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很大程度上给青少年造成难以纠正的人格障碍。很多的父母文化层次底,对孩子的教育不闻不问,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漠不关心。如:①、父母的粗暴及不和离异,很容易造成孩子在心灵上的伤害,给孩子心灵蒙上了阴影,使孩子性格孤僻、自卑、怨恨、偏激、浮躁,让孩子产生仇恨心理和报复心理。②、父母在生活行为上的不检点或者过度挥霍浪费,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给孩子犯罪心理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思想意识;③、父母过分的溺爱纵容及没有尽到监护人的义务等等方面。
2.社会因素。
社会的影响给孩子心灵成长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社会是一个锻炼人和改造人的大舞台。改革开发给国家带来了经济上飞跃,社会财富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很大程度的得到了提高。但外来的不良思想给孩子的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社会环境受到西方腐化的影响,遭受了一定程度的恶化,社会混乱,无业人员的增加,给社会造成了不安定因素,社会现实及丑恶现象不时的腐蚀着青少年纯洁的心灵。如网吧、电子游戏、不健康的刊物,还有一些地下影都播放一些恐怖、淫秽、枪战、强奸、绑架等等影片,对青少年心理造成极大的影响,使部分青少年不能自拔走入歧途以致犯罪。
3.学校因素。
学校是青少年聚集人数最密集的地方,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是青少年步入社会的必经之路,因此,学校应该成为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领域,应引起学校方面的高度重视。当然,不是说将青少年犯罪的主要责任归结于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五十七条明确规定学校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法定职责。
学校忽视青少年法制教育主要表现在:①、当今大多数学校非常重视智能教育,片面强调升学率,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没有让青少年学会通过正常合法的途径宣泄和放松化解学习压力带来的负面情绪,从而造成升学率不断升高,而学生素质偏低。现在是竞争时代,青少年所面临的压力很大,但压力过大,就会无形中对身心健康产生影响,这就需要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释放和解决心理问题。而校方往往以升学率来评估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师资能力,达到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认可。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采取不负责的态度,任其发展,甚至有些素质差的教师还对其冷嘲热讽,进行体罚,拒绝对差学生的教育,使学生的心身健康受到严重的伤害,让成绩差的青少年产生自卑,缺乏上进心,自暴自弃,厌学逃课,加上不良的外部因
素的影响和引诱,很容易走上犯罪。②、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青少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学校在抓智能教育的同时,往往把思想教育抛在脑后,有部分教师甚至认为这是政府的事情,有一位教师在他班发生案件时对媒体说过这样一句极与身份不符的话,说:“青少年要犯罪,学校是拦不住的。”将青少年犯罪完全推出校外。他这种做法是消极的,不负责的。临近犯罪的青少年大多数是认识能力低下,往往是对是与非,善于恶的概念模糊,甚至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违法犯罪,把打架斗殴、抢劫偷盗、耍流氓当成是胆量的锻炼,他们把这种违法犯罪行为误认为是勇敢,英雄和意志坚定的表现。由于学校的忽视,使青少年缺乏政治观、法制观、道德观、劳动观。③、学校对青少年的监管不严。一些学校的管理和规章制度不健全,对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没有行使可行性的帮教措施,导致问题沉积,校风不正,甚至歧视有缺点的学生,在言语上进行打击,导致学生心理变态,从而厌学逃学,随波逐流,流入社会与社会上的不良分子混在一起,参加不健康的活动,走向犯罪。④、教育方式存在问题。一部分学校忽视了对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和性教育,认为这是一个不值得花精力的工作。从现实社会来看,这种教育很重要。青少年在这个阶段心理和生理都处在一个活跃期,他们好奇,思想和行为容易情绪化,很难把握自我,没有自控能力,意志薄弱导致冲动,如果受外部的不良诱惑和熏染,老师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容易出现早恋或者颓废,甚至走向犯罪。⑤、教师职业道德存在一定的问题。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作为教师不仅要教好课,也有对学生日常行为正确引导的责任。社会经济化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智能变经济的平台,为此,有部分教师受社会不良的影响,忘记了教书育人的宗旨,利欲熏心,歧视家庭经济差的学生,甚至对成绩差的学生进行体罚、谩骂殴打、处予罚款、劝退学生,造成贫困学生和成绩差的学生产生畏惧理或者自卑心理,对违纪的学生不及时采取说服教育,甚至歧视他们讽刺他们,使他们抬不起头从而流浪社会,结交社会上的不良朋友,参加不健康的活动,走向犯罪。
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建议
对待青少年犯罪关键是在预防,具体表现在引导教育,感化教育,预防教育和惩戒手段。
1、家庭预防
预防青少年犯罪家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缺乏良好的教育方式是青少年走向犯罪的主要原因,作为父母责无旁贷。14岁至18岁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从青少年犯罪的案例分析,青少年犯罪大部分的共同特点就是盲目崇拜、不讲原则的江湖义气、不明事理的感恩,甚至犯罪了还不明白错在那里,为什么他们的行为是错的。因此,必须提高家庭素质,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同时父母应该积极配合学校对孩子加强法制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树立孩子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不能盲目的夸奖和褒贬孩子,更不能过分的溺爱孩子,青少年犯罪产生的只是结果,而犯罪心理的形成总结原因却是父母平常的疏忽和不良的言行,有意无意的引导和教唆了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结果。和睦的家庭,健康的家庭给孩子带来的是稳定的、和谐的、有生机的天空,父母用健康的心态和孩子交流,就会引导培养孩子有上进心、有自信心、有爱心、有责任感、有同情心,让孩子顺利的渡过困惑期,树立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让孩子明白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培养孩子的有独立思考问题、分辨是非的判断力及对待应付控制各种局面的能力,帮助孩子建立健全人格。我们深刻体会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呵护和帮助,在青少年时期父母的导航很重要,这关系到孩子走向社会是否能让社会认可。成功的父母不仅是事业的成功,也应该是孩子的表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无形的。反之,父母离异分居、家庭失和、不正确的家庭教育必将给孩子幼小的心理造成无形的伤害,他们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正确的引导,久而久之,使孩子孤独、自卑、怨恨、狂妄,给违法犯罪心理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思想基础,使外界的不良诱惑因素有了可乘之机,使青少年走向犯罪的道路。
2、社会预防
社会是人们生活的共同体,任何人没有能力脱离社会这个大舞台。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因此,加强青少年教育,预防青少年犯罪,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义务,单靠一个部门是难以预防的,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要从关心、爱护、教育、管理等等方面着手,不断的向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和宣传,用案例和现实生活来引导他们学法、讲法、用法,将犯罪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青少年犯罪和减少犯罪。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清理整顿社会环境,严禁学校周边开设舞厅、网吧、电子游戏室,使青少年远离毒品、网络和电子游戏。这些是当前诱惑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青少年由于沉迷网吧而犯罪的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他们在网络上浏览到了暴力、色情等网页,由于他们的好奇冲动,抵抗能力差,加上社会上的不良分子的教唆,很容易使他们犯罪。还有不少青少年在虚拟的网络里上网聊天,结交朋友,甚至发生了网恋不能自拔,因囊中羞涩,不能支付上网费,又不敢跟父母要,最后走向盗窃之路。②、杜绝不健康的报刊杂志、淫秽录像、影视作品进入学校和学校周边区域。这些不健康的东西很容易腐蚀青少年纯洁的心灵。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社区管理,加大扫黄力度,净化社会风气。③、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青少年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3、学校预防
学校在很抓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孩子的教育工作。主要表现在:①、切实加强校园法制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使青少年在安定的社会和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不能使法制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流于形式,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世界观。多开展思想健康的活动,多上优质课、法制课、思想道德课。②、提高教师队伍的法制素质。青少年在学校接受教育,受教师的影响最大,因此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良好的法律素质,才能培养出具有法制意识观念强的学生,在现实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法律意识,观念淡泊,甚至违背了为人师表的宗旨,严重侵犯了学生的合法权利,给学校和教师造成了恶劣影响。他们只追求分数,对成绩差的学生漠不关心,缺乏耐心的教育引导,甚至冷嘲热讽或者,打入另类,有的甚至将他们推出校门,使学生得不到正常的教育,得不到老师关爱,自暴自弃,产生辍学和厌学心理。因此,教师应该针对青少年的能力特点、个性特点、行为特点、兴趣爱好进行因人施教,平等对待优劣学生,引导成绩差的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对有缺点的学生耐心帮教,让他们远离罪恶。③、加强青少年的心理教育和青春期教育。由于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容易造成心理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人格障碍、性偏差等等,教师应该针对这些进行心理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克服成长中的障碍,适应环境。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的发育和成熟过程,肌体内部受性激素的生理影响,容易引起冲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于道德观念很肤浅,情感冲动往往难以控制,容易突发性暴力犯罪。作为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平稳的渡过青春期,对青春期的教育不要羞羞答答,扭扭捏捏,遮遮掩掩,更不能回避实质性问题,要理直气壮的讲性教育,不能让青少年对性有神秘感。④、加强和完善学校的治安管理制度,制定强有力的保护和预防措施,多注意学生在课余时间的行为动态,及时发现和制止学生的犯罪行为。青少年因为在青春期容易冲动,并带有逆反心理,因此学校必须制定严格的制度来约束他们,对预防青少年犯罪起有很大的作用。对厌学逃学的学生应及时通知监护人,确保学生不进入不健康的场所。
总之,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来预防青少年犯罪,不断完善社会风气,消除各种隐患,减少负面影响,从而达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二OO七年十月二十日
第五篇:预防青少年犯罪
健康成长 做合格公民
《预防青少年犯罪》观后感
抚州市乐安县戴坊中心小学六(5)班 学生姓名: 詹鑫凤指导老师:黄美琴
《预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部法律宣传教育片,5个典型的青少年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犯罪的原因和结果。看过之后,我深有感触,这实实在在地反映了中国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导致犯罪的因素。
经过对比与总结,我发现几乎片中的5个青少年都是因为结交了不良人士造成的,他们的家庭环境不同,有出生在农村的,有出生在比较富裕的家庭,但无一例外,都是因为父母工作太忙,没有时间与孩子沟通,交谈,导致青少年们没有树立起正确的法律意识。因为法律意识的淡薄,才忽视了犯罪的严重后果,从而走上了歧途。在此我呼吁家长们多与孩子沟通,走进他们的内心,让他们健康成长。
看过每一个案件之后,我的心里都有说不出的滋味,为我们的受害着而愤愤不平,为受害者的家属而悲痛,同时也为那些犯罪分子而感到憎恶和惋惜。他们为什么要走商这条不归路呢?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悲痛之上呢?为什么他们会有如此残忍的心理动机呢?为什么------有太多的问题在我的头脑中浮现,有太多的愤怒从心底升起,所以在看书的过程中我的心都在抨抨的跳。在犯罪分子中间有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有走上工作岗位的职员,有身为教书育人的老师,有进城打工的农村姑娘,也有正处于青春年华的少女-------在他们身上都留下了法律的阴影,可是他们在作案的时候并没有想那么多,在他们的心里只有怎么样做才能消除他们内心的不快,怎么样去化解他们和别人之间的种种矛盾,他们从来不为别人考虑,从来不为那些受害者的家属考虑,他们是自私的,是应该受到社会的唾弃,应该遭到法律的制裁,这是他们应有的报应。
尽管法律对那些不法分子已经有了或轻或重的惩罚,但是也不足以弥补受害着及其他 人的损失,不足以消除人们心中的不平之感。当今的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每个要在社会中有立足之地都是要付出艰辛的劳动,都要用自己饱满的热情来迎接每一天。可是在这样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有许多人开始出现了心理的不平衡,开始变得与周围的一切都格格不入,他们开始对工作不认真,对亲戚朋友疏远,对别人所做的一切都觉得不顺眼,从而心理就出现了很偏激的表现以及很多异样的想法,最终走上了不法道路。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同时也隐藏着家庭的沉重负担,有好多的犯罪分子就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而向导了抢劫,最终落了个故意杀人罪。可见钱这个东西,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有利有弊的。当一个人有很好的处理前的方法,不管他有没有前都不会对社会造成什么危害,但是对于一 个心理出现异常变化的人来说,他就没有那么好的控制力了,就很容易走上极端的道路,无论是他接受的知识层次有多高。
现在看来一个人要好好的生活在社会中,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倘若一个人没有足够好的心理素质,他棉队外界的压力就会无法寻找到缓解的方法,会一直按照自己的消极思想走下去,再
也无法回头,这样将会出现让人感到可悲的局面,给社会给人民造成不可挽回的残忍景况。所以我要提醒大家,要严格要求自己,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善待自己,善待别人,善待社会,给自己人生一个无怨芜悔的句号。
我是一名小学生,没见过什么世面,但片中的大哥哥,却使我震撼。我心中不由得想: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难道不知道这样的后果吗?这些范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应该遵守行为规范,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一个健康成长的好少年。
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小病不治变大病,小错不改变大错。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习惯决定命运。某些不经意的动作,因没及时改正,从而产生占小便宜的想法,久而久之,就触犯了法律。“人强则家兴,家兴则国富”。人是根本,未来都由我们去发展。如果所有人像片中的大哥哥那样,国家就不能发展。当好人总比坏人多,我觉得,好好读书才能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这部片子,让我明白了很多,也让我懂了很多,我希望自己长大之后是建设祖国的栋梁,就好像伟人孙中山从小就立下“振兴中华”一样,我也要建设祖国,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那些该受到法律制裁的坏人受到惩罚。
让我们一起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合格的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