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模拟题(很好呀)
2010年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模拟试卷
第一部分客观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事物内部包含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否定方面指()
A.保持现存事物存在的方面 B.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方面 C.事物中的消极方面
D.事物中居主导地位的方面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突出表现为()
A.对社会存在有巨大反作用于 B.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 D.社会意识形式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生产部门布局和地区生产力布局是()的生产力布局
A.宏观层次 B.中观层次 C.微观层次
D.以上答案都不对
4.我国经济发展带动全局的战略重点,是()
A.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证能源和交通发展 B.教育和科学
C.培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与世界经济接轨
5.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
A.按劳分配要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B.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C.按劳分配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按劳分配的实现与企业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6.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必须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因为只有这样的价格机制,才能()
A.反映价值和供求的变化,引导资源合理配置
B.保持价格与价值的一致,实行等价交换 C.适应市场供求变化,实现经济协调发展 D.促进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应有的权益
7.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内,因不可抗力或者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A.二个月 B.三个月 C.六个月 D.十个月
8.下列哪种情形,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
A.工商局工作人员刘某在市场检查时发现个体摊贩王某售卖的食品不合格,便没收了王某的营业执照
B.政府工作人员张某周日借用单位的车去商场买家俱,途中将一小学生撞伤
C.某公安局认为李某是某重大案件嫌疑犯,便将其逮捕,后发现李某确实无罪
D.某乡政府以整修公路为由,从农民的公粮款中扣留了一笔款项
9.下列是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是()
A.10 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
B.18 周岁以上失去劳动能力的人
C.16 周岁以上不能辨别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D.16 周岁以上不满18 周岁能获得劳动收入的人
10.当前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因素是()
A.国际恐怖主义活动 B.民族矛盾与领土纠纷 C.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D.新的一轮军备竞赛
1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是()
A.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B.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C.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D.我国对外政策的纲领
12.法律义务,是指法律关系主体()
A.可以自己作出一定行为 B.可以要求他人作出一定行为 C.必须作出一定的行为
D.可以要求他人不作出一定的行为
13.王某欲在一本专著中引用李某发表在某杂志上的文章的观点。对此,王某()
A.须经李某同意并支付报酬 B.不必经李某同意但须支付报酬 C.须经李某同意,可不必支付报酬 D.不必经李某同意,也无须支付报酬
14.行政立法的主体是()
A.国家机关 B.国家权力机关 C.国家行政机关
D.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15.激励措施属于()
A.计划职能 B.组织职能 C.领导职能 D.控制职能
16.受理国民对在国家行政机关的党员的违法乱纪提出的申诉控告,并作出处理决定的是()
A.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 B.党的基层组织
C.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
D.监察部和地方各级监察厅、局
17.供受文者使用的具有法定效用的正式文本,格式规范并具备各种生效标志的稿本,称作()
A.草稿 B.定稿 C.正本 D.副本
18.公文区别于其他倌息记录的特点是()
A.传递权威信息 B.书面文字材料
C.具有法定权威与现行效用 D.有特殊的格式、文字要求
19.精神的物化是()
A.唯心主义片面夸大精神能动性的结果 B.庸俗唯物主义的表现 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表现 D.唯意志论的表现
20.决定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职权由()行使。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家主席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中央军事委员会
21.恩格斯在谈到资本主义国家职能时指出,“政治统治到处都是以执行某种社会职能为基础”。这就是说()
A.社会职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职能 B.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职能都是通过社会职能体现的
C.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职能在弱化
D.政治统治只有在执行社会职能时才能持续下去
22.在()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A.毛泽东 B.薄一波 C.邓小平D.陈云
23.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4.市场的基本功能是()
A.配置资源功能 B.激励功能 C.调节功能 D.评估功能
25.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
A.社会主义法的基础
B.社会主义立法的基本原则 C.社会主义法的实施的基本原则 D.宪法的总的指导思想
26.法与统治阶级道德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
A.相互渗透 B.相辅相成
C.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D.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27.我国行政诉讼的标的是()
A.抽象行政行为 B.具体行政行为 C.行政立法行为 D.行政处理决定
28.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是()
A.市财政局
B.区人大常委会 C.省政协
D.村民委员会
29.任何国家行政职能中,最为核心的基本的职能是()
A.政治职能 B.文化职能 C.社会职能 D.经济职能
30.公文的作者是指()
A.签发人 B.审核人 C.发文机关 D.撰写人
二、多项选择题
1、企业经营管理的系统是指()A.建立统一的强有力的生产经营指挥系统
B.有效地协调各方的工作
C.及时处理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问题 D.找出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问题
2.关于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的说法,正确的有()A.判处管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与管制的期限相等
B.对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C.在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时,应把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改为3 年以上10 年以下
D.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一般为1 年以上5 年以下
3.关于假释的考验期限,正确的说法有()A.假释的考验期限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 B.假释的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 C.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
D.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十年
4.行政处罚的决定程序分为()
A.简易程序 B.一般程序 C.听证程序 D.执行程序
5.下列哪些属于政府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
A.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维护国家政权
B.维护生产和交换的秩序
C.推进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 D.确定使用没备、执行工艺的技术规程
6.可用来发布规章的文件有:(A.命令 B.通知 C.通告 D.决定
7.清退的文件包括()
A.绝密文件
B.有重大错漏的公文 C.明令撤销的公文
D.无留存必要的重份公文
8.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B.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C.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D.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哲学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实证材料
9.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不同点是()A.自然规律是自发实现的,社会规律要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才能实现 B.自然规律是可以认识的,社会规律不可捉摸 C.自然规律存在于自然界,社会规律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了人类社会之后才出现的,它存在于人类实践活动中 D.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
10.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矛盾双方的相互贯通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档势· B.矛盾双方在相互依赖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C.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发展 D.阻碍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
11.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表现在()
A.参加国家政权
B.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C.参加政府,成为执政党之一 D.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12.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包括()
A.民主监督
B.制定国家的法律 C.政治协商 D.参政议政
13.有关行政手段,正确的说法是()
A.行政手段是一种对国民经济进行间接调控的手段
B.行政手段具有直接性、权威性、强制性、无偿性和速效性等特点 C.在国民经济出现混乱、面临困难的情况下,行政手段能显示它的重要作用 D.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行政手段的运用范围将逐步缩小
14.法律关系属于()
A.思想关系 B.思想社会关系 C.经由该关系的参加者的意思表示而建立的关系
D.权利义务关系
15.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是()
A.前后罪均为故意犯罪
B.后罪发生于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五年以内
C.犯罪分子因犯前罪被判处了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D.后罪也应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
16.受贿罪与贪污罪的相同点是()
A.侵犯客体相同 B.主观方面都是故意
C.客观方面都是利用职务之便 D.犯罪客体相同
17.对公务员进行奖励的种类有()
A.记一等功 B.第二等功 C.记三等功 D.记特等功
18.下面哪些是公务员培训机构()
A.国家行政学院 B.江西行政学院 C.人事部 D.中组部
19.公文的语言特点是()
A.严谨 B.鲜明 C.朴实 D.严格
20.关于政府职能的转变,正确的表述是()
A.由原来微观经济管理与调控转向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
B.由原来管企业转向管市场 C.由原来人制经济管理转向法制经济管理 D.由对经济生活实行全面的直接干预和高度封闭的管理转向全方位开放 三,判断题
1.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上帝、鬼、神是人们按照自身形象塑造出来的。()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静止是并不存在的。()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不是一党制而是多党制。()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首要问题。()6.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是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和社会经济生活的调节者。()7.《民法通则》在债权一节规定的担保方式有保证、定金、违约金、抵押和留置。
8.渎职罪在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9.按照宪法规定,我国国家主席是与全国人大并列的机构,可以独立行使职权。()10.单一制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即为中央集权制,联邦制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即为地方分权制。()11.像指示一样,所有机关及其首长均有权发布命令。()12.公文是运用形象思维方式表达作者意见的文体。()13.在行政诉讼的二审程序中,行政机关可以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14.行政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都实行双重领导体制。()15.在中国,国务院常委会议由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和秘书长组成。()16.工作简报、动态简报都属于长期性简报,而会议简报属临时性简报。()17.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但可以避免教条主义的错误。()18.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的联系就是因果联系,()19.均衡论既坚持两点论,又坚持重点论,是一种辩证的世界观。()20.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是“重在建设”。()
第二部分主观试题
四、案例分析题
1.段某,男,46 岁,某单位人事科长。段某在当人事科长期间,于1983 年4 月15 日,在
上级主管部门批给的招工指标中,利用职权私自安插其亲友5 人。对此,本单位职工潘某向上级纪检部门写信揭发,使段某受到通报批评,其私自安插的5 人也被除名。之后,段某借调整工资之机,捏造、散布潘某有流氓行为,致使潘某未升级。潘某向纪律检查机关提出控告,上级主管部门给予段某撤职的行政处分。
问:处分段某的宪法根据是什么?
2.1996 年5 月16 日上午,有一头牛跑到某乡食品站院内吃白菜,贾某将牛圈上,待失主认领。次日上午,有人到食品站串门,认出被圈的牛是王某和孙某合买的,即捎信给二人。当晚,二人来食品站牵牛,指责贾某不该将牛圈上,双方发生争吵,王某将贾某拖出院外,进行殴打,孙某也参与殴打,把贾某打成脑震荡,经住院治疗,医疗费和误工共损失280 元,贾某要求王某和孙某赔偿,遭到拒绝,贾某诉至法院,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的牛跑到乡食品站吃白菜,原告将牛圈上,且通告牵回,并无不当;被告无理取闹,共同殴打原告致伤,这是违法行为,除批评教育,向原告赔礼道歉外,应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因调解未成,法院即根据(民法通则》有关规定,判决如下:被告王某、孙某赔偿原告损失280 元.其中孙某承担80 元,由于孙当时无力支付,先由王某代孙某偿付,然后再由孙某偿还王某。问:法院的判决是否合理?
五、公文改错题(指出下列公文中的8 处错误)
关于推荐孙鹏等十位同志参加xx 考察活动
的请示报告
x 财发(196]05 号
省外办:
根据你办《关于组织xx 省第九届对外交流考察活动的通知》精神,经我局研究决定,同意推荐孙鹏等10 位同志参加xx 考察活动,名单附后:
xx 行沈大华高级会计师
xx 所孙朋所长
……
报告当否,请批示。
xx 市财政局
1996 年2 月10 日
六、综合分析题
试分析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B 4.A 5.D 6.A 7.C 8.B 9.D 10.C 11.D 12.C 13.D 14.C 15.C 16.C 17.C 18.C 19.C 20.A 21.D 22.C 23.A 24.C 25.C 26.C 27.B 28.A 29.A 30.C
二、多项选择题
10.ABC 11.ABD
12.ACD
13.BCD
14.ABCD 15.ABCD
16.BC 17.ABC 18.AB 19.AC 20.ABCD
三、判断题
1.X 2.√ 3.X 4.X 5.X 6.√ 7.X 8.X 9.X 10.X 1.ABC 2.ABCD 3.BCD 4.AB11.√ 12.X 13.X 14.√ 15.√ C 5.BC 6.AB 7.ABC 8.ACD 9.AC
16.√ 17.X 18.X 19.X 20.√
第二部分主观试题
四、案例分析题
1.我国宪法第41 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造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申诉、控告、检举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段某打击报复控告人,是对公民宪法权利的公然侵犯,理当受到处分。
2.《民法通则》规定;二人以上共同侵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确定
共同损害,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损害事实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共同造成;
二、共同侵仅人
都有过错。所谓连带责任,指共同侵权人都有义务赔偿受害人的全部损失;履行赔偿义务的人,有权要求承担连带责任的义务人偿付应当承担的份额。本案二被告共同致伤原告,主观上都有过错。依照《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原告有权向任何被告请求赔偿全部经济损失。鉴于被告王某侵害情节较重,经济情况较好,故赔偿原告损失200 元,被告孙某侵害情节较轻,一时无力支付原告损失80 元赔偿费,先由王某代孙某垫付,然后由孙偿还王。这样判处,有效地保护了受害人原告的合法权益。
五、公文改错题
①标题中”请示和报告”矛盾,应去掉“报告”
②发文号不应加-0”,改为X 财发[1996]5 号
③主送机关简称不对,应为”xx 省” ④名单中应将“孙鹏”提前
⑤推荐人员应先写名字,后注明单位和职称;
⑥结尾应改为“以上请示当否,请批示。”;
⑦发文时间应大写:一九九六年二月十日;
⑧加盖印章。
六、综合分析题
(1)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表现为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当上层建筑适应生产力发展时,促进社会进步,反之,阻碍社会进步。
(2)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我们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①我国必须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没,必须坚持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样,才能保证
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②为适应经济的发展,不断改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部分,以促进社会进步。
第二篇: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在基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解读】
现在国家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如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而很多事业单位招聘的也是基层工作人员。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会在基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基层回馈社会。总书记也曾勉励当代大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坚持从实际出发,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善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因此,在事业单位综合写作考查中,很可能会让考生以在基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拟题目,观点明确,结合实际,条理清晰,字数不少于1000字。
【参考范文】
脚踏实地 仰望星空
——在基层的舞台上实现人生价值
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迎着梦想的朝阳,我们从象牙塔走向了社会。我们坚守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追逐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期待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绝响„„豪情满溢,渴望一飞冲天。然而,正如温总理所言,仰望星空的同时还需脚踏实地。夸父逐日,好高骛远,终究一场虚空。只有扎根土地,深入基层,才能迅速吸取养分,茁壮成长,绽放生命的光芒。
北上广这些一线城市确实给我们提供了很高的平台。但是,我们不能只盯着它们绚烂的外壳,盲目从众。我们要理性地分析,转变就业观念,找准自己的方向,在基层也有很多让我们发光的舞台。要把握机会,充实自己,在平凡的岗位收获不平凡的成功。
找准定位,边学边干,积累工作经验。古希腊德尔菲神庙镌刻着一句哲言:认识你自己。对于刚出校门、走向基层的大学生而言,首要做的就是找准自己的定位,转变角色,积累经验。基层是我们向群众学习的好课堂,通过和基层群众一起工作和生活,摸爬滚打,我们才能不断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我们国家很多高层领导人都是在基层成长起来的,如中央政治局常委张高丽同志,大学毕业后只是广东茂名石油公司的一名工人,经过不断努力,不断提升,才有今天的成就。因此,“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基层是检验我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的试炼场。
脚踏实地,立足岗位,发挥个人优势。我们在大学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储备,要运用到社会、基层中去,正所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国家每年都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基层工作机会和岗位,如“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等。我们可以努力争取机会,运用自己所学,发挥所长。如农业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到农村去帮助农民提升农
业科技水平;医学生可以到医疗资源匮乏的乡镇卫生机构去,为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基层的舞台很大,给我们发挥的空间和平台也很大。在我们自己的岗位上,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锻炼自己,成就自己。
融入基层,提升自我,成为栋梁之才。我们暂时所处的基层岗位很低微,但我们的志向是高远的。如总书记所言:要努力成为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才。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在基层的磨练是日后腾飞的基石,是蜕变成蝶之前的破蛹过程,虽然辛苦,但这是成长的必经阶段。
我们的青春,我们的汗水,应该挥洒在需要我们的土地上。大学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踊跃下基层。在基层生根发芽,在风雨的洗礼中绽放光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结出事业成功的硕果,开创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第三篇: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试笔试模拟题(分析题)及答案
一、某县决定到A村建造火葬场,找来了专家论证,征求了村支两委的意见,村支两委认为这是县里对A村的关心,可以拿到项目,发展经济。但是该村的村民知道后,认为破坏了风水,不吉利,不断到乡政府上访,乡政府为了平息事态,派出所民警来维护秩序,但造成了大规模的冲突,并打伤了警察。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这件事,马上派出工作组协调。
请问:(1)如果你是工作组的负责人怎么协调这次事件?(2)从这件事情得出什么教训?
答案:(1)如果我是工作组长,我应该充分认识到,安全稳定工作无小事。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新情况新问题层除不穷,有效化解群众诉求,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是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的重中之中。在具体处理过程中注意以下策略和步骤:
第一、作为工作组长,以身作则,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在第一线做工作,“靠前掌控。”应及时将现场情况向县委、政府汇报,并立即启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第二、注意就事论事。不对群体事件作“过度政治化”解读,不轻率地将群体性事件定性为“敌我矛盾”,不将群众的集体行为视为是与政府的对抗行动,且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的有关利益诉求。
第三、慎用警力。尽是量不与群众发生直接对抗、冲突。在“妥协”和“压制”之间拿捏尺寸,该“柔软”的,“身段要柔软”,该“强硬”的,当然也要“强硬”,已经发生了肢体冲突,就要果断处罚,将肇事者绳之以法,迅速控制现场局势。
(2)从这件事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是:
第一、坚持正确的群众观,要把群众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对待群众诉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诉求。群众利益无小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坚持
1以人为本,始终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坚持决策的民主化、法治化和科学化。需要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的,必须要按程序召开,充分听取不同意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以决策的民主化、法治化来保证决策的科学化。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方法。
第三、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和法律意识。进一步加强农村科学技术及法律法规的普及和宣传,特别是在牵涉到建火葬场这种十分敏感的问题上,尤其要注意做好前期的宣传、发动和说服工作。
第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村“两委”班子的综合素质能力,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第五、完善信访体制机制,畅通信访渠道。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变上访为下访。
二、某局某科共有5名同志,1名科长、1名副科长和3名干部,该科因科长在国外考察学习,日出工作由副科长主持。某天上午8点钟,该科副科长一上班就遇到以下几件事:
1.科里一名干部在上班途中被摩托车撞倒后昏迷,现正在医院抢救。
2.办公桌上放着五份需要处理的公文,其中包括一份急件。
3.局办公室通知:一是接到市政府信访办电话,有十几位下岗职工正在信访办上访。因涉及你科的业务,经请示局长同意,请你们马上派一名同志去协助处理;二是军分区政治部来邀请函,上午9时召开庆“八一”军政座谈会,分管副局长批示你科派一名同志参加。
4.大学里最要好的同学发来传真,他乘坐的飞机既将于上午10时抵达。
5.局机关党委通知,上午8时30分局党组中心组学习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要求各科科长参加。
假如你就是该科副科长,你将如何处理?请简要说明处理原则和方法。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分)
(一)原则:要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先公后私的原则,合理安排人员,完成工作任务。(4分)
(二)方法:1.向分管副局长汇报群众上访和下属被撞事件,请示处理意见,然后就中心组学习之事向局党组请假。(3分)
2.马上召集科里的同志开会,通报情况并按照分管副局长的意见,安排工作任务:
(1)派一名干部立即去医院并通知家属,协助医院全力抢救。(3分)
(2)请另一名干部去参加军政座谈会,会后即去医院、交警部门协助警方调查处理事故。(3分)
(3)自己去接待群众上访,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工作。(3分)
按照以上安排,会后立即行动。
3.快速地浏览公文,迅速地处理急件,其余的待后处理。(2分)
4.马上去信访办。条件许可的话,打电话给同学向他解释,请他先住下来。(2分)
(三)其他合理的处理原则和办法也可酌情给分。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1.简述基层党务管理体制类型。
2.党的基层组织在党的建设中处于什么地位?
3.党风和社会风气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4.处理中国共产党同各国共产党及其他政党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1.(1)交叉型。党务管理机构、职能部门与行政机关的部门合一,两个牌子,两个职能,人员合一。如有的统一归口为政治部;有的党政办公室两个牌子,一套人员,各有分工和侧重。(2)综合型。
在党委领导下党务管理采用建立综合办事机构的办公运作方式。成立党委大办公室,党的宣传、组织、统战诸方面党委工作均在一个办事机构内,人员分工上有侧重。(3)分设型。在党委领导下党务管理工作采用分设几个办事部门分头运作的方式。如分设宣传部、组织部。办公室等等,分别负责党委某一方面工作,互相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制。(4)复合型。一些在行政、业务上直属国家某部委,而党的关系则属地化,归当地党委领导,党务管理工作也受所在地的党组织领导。但为了使党务工作与业务工作更好地结合,贯彻部委工作部署,也与所属部委党务管理职能部门建立一定联系及指导关系,出现管理体制上的复合型,或称为双重型。
2.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巩固和发展的组织基础,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环节。
3.党风和社会风气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由于执政党的历史地位所决定,在我国社会道德风尚结构各种因素的关系中,党风居于核心地位,它对社会风气有引导、制约和决定的作用,党风和社会风气又相互影响,不好的社会风气是影响党风不正的一个因素。
4、处理中国共产党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关系的原则是:要坚持在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原则的基础上,同一切愿与我党交往的各国政党发展新型党际交流和合作关系,促进国家关系发展。
四、某局机关因工作需要,新成立了一个行政处,由局原办公室副主任李佳任处长,原办公室的8位后勤服务人员全部转到行政处,李佳上任后便到处物色人才,又从别的单位调进5位工作人员。这样,一个14人的行政处便开始了正常工作。李佳38岁,年富力强,精力旺盛,在没有配备副手的情况下,他领导其他13人开展工作。开始倒
没什么,时间长了,问题也就多了。因为处里不管是工作分配、组织协调还是指导监督、对外联络,都是李佳拍板定案。尽管他工作认真负责,每日起早贪黑,也适应不了如此繁杂的事务,哪个地方照顾不到都会出漏子,行政处内部开始闹矛盾,与其他处室也发生了不少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局领导决定调出李佳,派局办公室另一位副主任王强接任行政处处长。王强上任后,首先,着手组建行政处内部组织机构,处下设置四个二级机构:办公室、行政一科、行政二科、行政三科。其次,选调得力干将,再从原来的局办公室选调两位主任科员任行政处副处长,在业务处选调3位副主任科员任行政一、二、三科的科长,其余科长、副科长在原13名工作人员中产生。王强采取这些做法,目的就是改变处里的沉闷空气,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行政处的工作效率。
这样,一个19人的行政处在三位正副处长、8位正副科长的领导下,再次以新的面貌投入到工作之中。但是过了不久,行政处的工作效率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更加糟糕了。有些下属认为王强经常越权乱指挥,他们的工作没法开展;有的下属则认为王强到处包办代替,没事找事干,和科长争权;有的人认为行政处官多兵少,没有正经干活的。不到半年,行政处又陷入重重矛盾之中,不但人际关系紧张复杂,而且大家都没干劲。王处长带来的几个人也要求调回原处室。在这种情况下王强只好辞职。但他很困惑:自己工作热情很高,为什么还领导不好行政处的工作?
问:李佳和王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应如何改进?
【答案要点】:
(1)李佳和王强两次管理上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在进行组织设计时,违背了组织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原则,也就是说设计管理层次和控制幅度不合理。
(2)李佳失败的原因:其一是管理层次太少,没有体现出分权管理原则;其二是管理幅度过宽,1:13的幅度严重失衡。
(3)王强的问题是:第一,横向部门设置过多;第二,官多兵少,机构头重脚轻;第三,领导方法不当,过于揽权,管得太宽太细,影响中层干部积极性。
(4)正确的做法应当是:第一,设计组织管理层次和控制幅度一定要适度;第二,确定控制幅度应以管理事务的难易程度为前提;第三,设计控制幅度还要考虑管理者的水平和管理手段以及管理对象的素质等因素。
第四篇:领导干部公开选拔考试大纲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考试大纲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部署,规范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的科目、测评要素、内容、方式方法及实施程序,推进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等有关规定,总结近年来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工作的经验,结合党政领导干部队伍实际,针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特别是能力素质要求和职位特点,制定本考试大纲。
第二条 本考试大纲是全国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的基本依据。
考试是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环节之一,一般包括公共科目笔试、专业科目笔试和面试。
第三条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坚持干什么、考什么的原则,围绕选拔职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实际命制试题,突出检测分析和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广大干部平时加强学习,积累实践经验,提高领导能力。
第四条 本考试大纲主要适用于地方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工作部门或者工作机构的领导干部或者其人选的公开选拔考试,中央、国家机关内设的厅局级、处级机构领导干部,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机关或者工作部门内设机构领导干部的竞争上岗考试,以及其他适于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领导干部或者其人选的考试。
县级以上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领导干部的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参照本考试大纲执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考试,可参照本考试大纲执行。
第五条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工作在党委(党组)领导下进行,由组织人事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章 公共科目笔试
第六条 公共科目笔试范围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学技术及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主要测试应试者胜任党政领导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特别是运用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七条 公共科目笔试方式与试卷结构如下:
(一)测试方式为闭卷。
(二)试卷满分为100分或150分。
(三)测试时限为150分钟或180分钟。
(四)试题难度根据选拔职位对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
试卷中不同难度的试题比例为:较难试题约占20%,中等难度试题约占60%,较容易试题约占20%。
试题内容比例根据选拔职位对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
(六)试题类型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等;主观性试题包括辨析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写作题、申论题等。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一般以主观性试题为主,选拔职位的职级越高,主观性试题的比例应越大。
第八条 公共科目笔试测评要素主要有:
(一)理论素养。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以及领导工作中需要的其他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二)公共知识素养。对履行领导工作职责应具备的公共科目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具体应用的能力。
(三)政策法规水平。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关法律法规的理解掌握程度和结合实际贯彻执行的能力。
(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对领导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分析,抓住问题实质,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的能力。
(五)文字表达能力。以规范、准确、简练、清晰、严密的文字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测评要素比例根据选拔职位对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
第三章 专业科目笔试
第九条 专业科目笔试范围包括选拔职位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管理知识和专业政策法规知识,主要测试应试者胜任选拔职位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特别是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十条 专业科目笔试方式与试卷结构如下:
(一)测试方式为闭卷。
(二)试卷满分为100分或150分。
(三)测试时限为150分钟或180分钟。
(四)试题难度根据选拔职位对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
试卷中不同难度的试题比例为:较难试题约占20%,中等难度试题约占60%,较容易试题约占20%。
(五)试题类型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等;主观性试题包括辨析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六)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一般以主观性试题为主,选拔职位的职级越高,主观性试题的比例应越大。
第十一条 专业科目笔试测评要素主要有:
(一)专业知识素养。对选拔职位所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二)专业政策法规水平。对党和国家有关专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的理解掌握程度和结合实际贯彻执行的能力。
(三)专业管理能力。根据选拔职位要求,运用专业管理知识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选拔职位需要的其他相关能力。该项具体测评要素根据不同职位的要求,经职位分析确定。
测评要素比例根据选拔职位对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
第四章 面 试
第十二条 面试在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笔试基础上进一步测评应试者在领导能力和胜任特征等方面与选拔职位的匹配程度。
第十三条 面试测评要素主要有:
(一)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概括、判断与推理,抓住问题要害,揭示事物内在联系、本质特征和变化规律的能力。
(二)语言表达能力。清晰、准确、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并使之易于被人接受的能力。
(三)组织协调能力。围绕工作任务,对人财物等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协调责权利各方面关系,保证工作顺利完成的能力。
(四)人际沟通能力。倾听和理解不同观点,通过信息、思想、观点、情感的交流,建立良好协作关系的能力。
(五)决策能力。面对问题和机遇,及时准确地进行分析和判断,并作出科学决断的能力。
(六)创新能力。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路、提出新观点和找出新办法的能力。
(七)应对突发事件能力。面对突发事件,及时迅速作出正确反应,采取适当方法和有效措施,妥善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
(八)选拔职位需要的特殊能力。该测评要素根据选拔职位的特殊要求,经职位分析确定。
(九)个性特征。应试者表现出来的情绪稳定性、责任心、自信心、成就动机、自我认知等特征。
具体测评要素及各要素的比例根据选拔职位要求,经职位分析确定。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六条 公共科目笔试内容作为本考试大纲附件随文颁布。专业科目笔试内容另行公布。
第十七条 本考试大纲由中共中央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考试大纲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中共中央组织部于2004年4月11日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同时废止。
第五篇: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模拟题
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A、各种物质实体的总和 B、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C、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D、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2、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片面强调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既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又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从哲学上分析,体现了()。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 C、矛盾普遍性的观点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观点
4、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是()。A、质和量的相互转化 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转化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D、矛盾双方的互相排斥、互相否定
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国初步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该法律体系包括()等部门法。
A、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劳动法、科教文卫法、资源环境保护法、刑法、诉讼法、军事法
B、宪法、立法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劳动法、科教文卫法、资源环境保护法、刑法、军事法
C、立法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劳动法、科教文卫法、资源环境保护法、刑法、诉讼法、军事法
D、立法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劳动法、科教文卫法、资源环境保护法、刑法、仲裁法、军事法
6、法的国家强制性来自()。A、舆论力量 B、国家强制力 C、政党的力量 D、社会力量
7、财务行政,是指有关()的处理与调整。A、国家收支 B、国家预算 C、政府税收 D、政府支出
8、我国国家行政机关实行()。A、职位分类制度 B、品行分类制度
C、职位分类与品位分行相结合 D、级别分类制度
9、党政机关的行文关系有()。A、平行文、下行文、越级行文
B、逐级行文、多级行文、直贯到底行文 C、越级行文、逐级行文、多级行文 D、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10、党的群众路线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他们的经验是最丰富最实际的。必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遇事同群众商量,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A、主体 B、客体 C、载体 D、主人
11、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制度 C、共产主义
D、全面小康社会
12、书写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使用()。A、阿拉伯数字 B、汉字 C、汉字大写
D、汉字与阿拉伯数字皆可
13、平均利润率呈下降趋势,根本原因是()。A、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 B、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下降 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D、资本家占用的利润量绝对地减少
14、生产资本的职能是()。A、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 B、生产剩余价值 C、实现剩余价值 D、分配剩余价值
15、下列哪些事项可以不设定行政许可()。
A、直接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等特定活动的 B、直接关系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定活动的 C、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 D、市场竞争能够有效调节的
16、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概念是在()。A、2002年十六大
B、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 C、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
D、2005年2月胡锦涛重要讲话
17、下列不属于领导的指挥职能的是()。A、说服 B、命令 C、示范 D、引导
1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A、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坚持党的先进性
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9、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条件是市场的主体企业的()。A、竞争性 B、独立性 C、垄断性 D、控制性
20、在国际经济发展趋缓的形势下,确保实现我国经济较快增长的根本之策是()。A、刺激和扩大国内需求 B、扩大我国商品出口量 C、扩大国债发行规模 D、扩大吸引外资规模
二、多项选择题
1、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主要内容包括()。
A、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世界上没有永恒存在着的事物 B、一切事物都是产生、发展、转化为他事物的过程 C、一切事物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 D、一切事物都是前进性的发展过程
2、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指()。A、在某一具体的、特定关系中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 B、在现实世界的普遍联系中原因和结果可以相互转化
C、原因和结果的区分在自然界中是确定的,在社会中则是不确定的
D、在世界复杂联系中,同一现象在一种关系中是结果,在另一种关系中则可能是原因
3、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认识是()。A、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B、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
C、主体对客体信息的思维加工和重构 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创造
4、下列观点正确表述了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关系的是()。A、真理原则强调客体性原则,价值原则强调主体性原则 B、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完全一致的 C、真理是一元的,价值是多元的 D、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相互补充
5、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产生前,唯心史观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根源在于()。A、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科学都很落后
B、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必然夸大的精神的力量和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
C、广大人民群众被剥夺了享受精神文化活动的权利,不可能产生出自己系统的历史观 D、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性给人们带来的错觉
6、与职能资本相比,借贷资本有其独特的特点()。A、是资本商品
B、兼有商品、资本的属性 C、是所有权资本
D、它有特殊的运动形式
7、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
A、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C、土地的优劣等级不同
D、同一块土地连续追加投资所形成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8、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A、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C、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
D、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 9、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要()。A、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B、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C、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D、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
10、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实践、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
A、体现“三个面向”的要求 B、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
C、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D、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1、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垮台的帝国是()。A、德意志帝国 B、沙皇俄国 C、奥匈帝国 D、土耳其帝国
12、法律关系的基本特征为()。A、以权利义务为内容 B、由国家强制力保证 C、属于物质关系
D、以现行法存在为前提 E、由国家政治内容决定的
13、胡锦涛同志指出,学习好、贯彻好和落实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务必在武装思想和指导实践两方面都取得新的成就,为此,要注重做到()。A、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 B、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 C、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 D、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A、是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B、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C、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D、是我国现阶段最大的实际的科学反映
15、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所以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是因为()。
A、具有统一的原则立场 B、具有统一的基本观点
C、具有统一的国内外历史背景 D、具有统一的思想方法
16、坚持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A、体现时代性 B、把握规律性 C、富于创造性 D、注重协调性
17、科学的决策必须符合的基本标准是()。A、具有准确的决策目标
B、决策方案的执行没有任何风险
C、决策的执行结果能够实现确定的目标 D、实现决策目标所付出的代价小 E、决策执行后的副作用相对少
18、危机的应对或管理主要有()等方面的要点。A、查清危机产生的原因 B、减少、缓解危机
C、动员、准备资源以有效地控制危机 D、危机后的恢复与重建
19、我国现阶段存在按劳分配、经营收入、资产收益等多种分配方式,其客观依据是()。A、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存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
C、公有制具有多种实现形式和实行多种经营方式 D、土地、资本等是创造国民收入的要素
20、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的收入形式主要有()。A、个体劳动收入 B、工资分配收入 C、资本分配收入 D、劳动力价值收入 E、风险收入
三、判断题
1、党的某些政策可以起到法律的作用,是因为该项政策具有了国家意志的属性。()
2、法的性质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并且也受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
3、甲、乙、丙、丁在其父死之后,对其父遗留下来的一处房产的继承发生纠纷,经协商后,他们决定通过仲裁来进行分割。()
4、机关制发文件,应遵守事无巨细都要发文的原则。()
5、“一国两制”构想的政治基础是爱国主义。()
6、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不断扩大发展规模,增强发展后劲。()
7、世界现代史开端的标志性事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8、资本积累使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转化为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
9、对党员干部的党内纪律监督,既包括党组织的监督、党员群众的监督、专职机关的监督,还包括党员干部相互之间的监督。()
10、公共政策的控制功能是指针对自然人的行动进行控制。()
1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1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13、根据我国《刑法》第12条的规定,在刑法溯及力上采取的是从旧兼从轻原则。()
14、在我国,行政命令可以是抽象行政行为,也可以是具体行政行为。()
15、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全部收入的总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四、案例分析题
李某(45岁)平时十分喜爱侄儿李小(12岁),2006年7月18日,李某带李小上街去玩游戏,看见卖福利彩票的,李某摸了几张均未中,便让李小去摸,但李小没钱,李某给李小5元钱,“拿去摸奖吧,凑个热闹,不用还了”。结果,李小摸得价值50万元大奖。李某声称该奖是他出钱请李小摸的,应归他本人所有。问:
1、李某交给李小5元钱的行为是委托行为还是赠与行为?
2、李小摸奖的行为是否独立有效?
五、公文改错题 0000001 机密
××市人民政府文件 ×政发(2002)003号
××市人民政府
关于××××××的通知 ×××××:
×××××××××××××××××××××××××××××××××××× 注释:
1、××××
2、××××
××市人民政府(印)二○○二年一月十二日 附件:××× ×××
抄送:×××、×××、××× 主题词:×××××××××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秘书处××××年×月×日印发
六、简答题
1、简述公共政策制定的原则。
2、简述无效民事行为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3、为什么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七、论述题
1、试论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如何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2010年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公共知识 笔试模拟试卷
(一)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在哲学史上所有的唯物主义都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统一于物质。但是在解释“物质”本原是什么的问题上,在唯物主义内部又有了分歧。马克思主义之前的一切唯物主义都没有对世界本原“物质”作出科学的规定和揭示。辩证唯物主义从无限多样的物质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从哲学上作了最高概括,指出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本质规定。
2、C 【解析】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而不是相反。这是唯物主义在意识本质问题上的基本观点。“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就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所以C项是正确选项。
3、B 【解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对社会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又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这是矛盾的非主要方面,这正好在哲学上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
4、C 【解析】“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就是指矛盾着的双方既斗争又同一,推动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5、A 【解析】识记题。A项为部门法的完整概括,选A。
6、B 【解析】国家强制力赋予法的强制性,选B。
7、A 【解析】此题考查财务行政的概念,属识记内容。
8、A 【解析】略。
9、D 【解析】党政机关的行文关系根据不同标准可以作出不同分类。而其中较为常用的分类就是根据相互之间的关系所作的分类,包括下行文、上行文与平行文。
10、A 【解析】人是实践的主体,我们党尤其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11、C 【解析】党的目标和理想分为最高理想和当前理想。共产主义是最高理想和目标。
12、B 【解析】这是公文所特别要求的,由公文的特点、性质和体例所决定。
13、A 【解析】平均利润率呈下降趋势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
14、B 【解析】略。
15、C 【解析】此题考查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的可以不设定行政许可。
16、C 【解析】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角度,要求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从而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概念,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因此,此题应选C项。
17、D 【解析】此题考查领导的指挥职能。指挥一般可采取命令、说服、示范三种方式。
18、A 【解析】2003年8月11日《人民日报》刊载的《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讲团提纳(摘要)》指出: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此题选A项。
19、B 【解析】市场发挥作用的关键是其主体企业拥有相对宽松的环境,尤其是具有独立性。
20、A 【解析】国内需求的扩大才是经济增长的根本之策。
二、多项选项题
1、ABC 【解析】事物的发展变化则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过程,而决非是直线前进的发展过程。
2、ABD 【解析】题中A、B和D项的内容全面说明了原因和结果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关系,所以A、B、D项是正确选项。题中的C项明显是干扰项,排除掉。此题又是一个考生必须掌握的重要考点。
3、ABC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就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反映就是选择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思维加工重新组合建构的过程。所以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是一致的。题中所给定的四个选项中,D项明显是错误的需要排除,A、B、C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的选项。
4、ACD 【解析】由于真理是标志着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而主观与客观是否相符合是一个客观标准而不是主观认为,即真理原则强调客体性原则,而价值原则强调的是有用性,即强调主体性原则;由于真理是对同一个对象的正确反映,所以真理是一元的,而价值即有用性是多种多样的,因而是多元的;真理和价值作为人类活动所追求的两大目标,二者相互补充。
5、ABCD 【解析】略。
6、ABCD 【解析】四项都是借贷资本的特点。
7、CD 【解析】略。
8、BCD 【解析】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
9、ACD 【解析】见十七大报告内容。
10、BCD 【解析】“三个面向”不属于先进文化的范畴,而是知识教育的目标,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1、ABCD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垮台的四个帝国是:德意志帝国、沙皇俄国、奥匈帝国、土耳其帝国。
12、ABD 【解析】法律关系为思想关系,不是物质关系,也不由国家政治内容决定,选ABD。
13、ABC 【解析】2003年7月1日,胡锦涛同志在《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就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好、贯彻好和落实好,务必在武装思想和指导实践两方面都取得新的成就。为此要注重做到以下三个结合:第一,坚持学习理论和指导实践相结合。第二,坚持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第三,坚持运用理论和发展理论相结合。
14、ABCD 【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分析国情,作出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考生要掌握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最大的实际,最基本的国情,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因此它也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ABCD均为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正确表述,都为正确选项。
15、ABD 【解析】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它们在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方面是一致的。因此,ABD为正确选项。但其形成的历史背景是不一样的,提出的具体方针政策也不尽相同,因而,C不选。
16、ABC 【解析】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故本题选ABC。
17、ACDE 【解析】科学的决策一般说来必须符合四个基本标准,即具有准确的决策目标,决策的执行结果能够实现确定的目标,实现决策目标所付出的代价小,决策执行后的副作用相对少。从选项来看,ACDE四项符合题意,所以,此题应选ACDE。
18、ABCD 【解析】此题考查危机的应对管理应注意的要点,属识记题,应全选。
19、ABC 【解析】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不是创造国民收入的源泉,而是生产财富必不可少的条件。
20、ACDE 【解析】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一种新的趋势,题中除工资收入外都属于要素分配。
三、判断题
1、×【解析】任何党的政策未经上升为法律,都不具备法律的作用。
2、√【解析】略。
3、×【解析】仲裁是对已达成协议的仲裁。
4、×【解析】事无巨细不是公文制发的要求。
5、√【解析】略。
6、×【解析】可持续发展并不是指不断扩大规模,而是指不影响后代的前提下实行健康稳定的发展模式。
7、×【解析】世界现代史开端的标志性事件是俄国十月革命。
8、√【解析】略。
9、√【解析】略。
10、×【解析】是指公共政策通过规范、制约的方式对有关法人,自然人的行动进行控制,使之不采取决策者所不希望的行动。
11、√【解析】略。
12、√【解析】略。
13、√【解析】略。
14、√【解析】略。
15、×【解析】概念理解题。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所有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的总和。
四、案例分析题
1、【答案要点】
李某交与李小5元钱的行为属于赠与行为。因为李某在此之前不仅没有明确表示请李小替他摸奖,并说了不用还此钱,显然李某的意思是赠与李小5元钱。该5元钱自交付时所有权转让,李小实际上是用自己的钱在摸奖。
2、【答案要点】本题中李小虽只有12岁,但已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根据《民法通则》第12条第1款的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又根据《民通意见》第3条的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进行的民事活动是否与其年龄、智力状况相适应,可以从行为与本人生活相关联的程度、本人的智力能否理解其行为,并预见相应的行为后果,以及行为标的数额等方面认定。”据此,本题中李小完全能够理解摸奖行为的意义,并能预见到行为的后果是可能中奖,而 且摸奖对摸奖主体并无限制,李小具备摸奖的主体资格,其与奖票出售人之间的合同行为成立、合法、有效。
五、公文改错题 【答案要点】(1)机密后应加注★号;
(2)×政发(2002)003号之(2002)应为[2002];003应为[003];(3)标题摆放不规范;(4)注释位置不当;
(5)作者与日期位置错误;××市人民政府(印)应去掉;(6)附件缺少序号;(7)主题词稍多;(8)附件位置不当。
六、简答题
1、【答案要点】
制定公共政策必须严肃认真,只有始终遵循以下原则,公共政策才可能被社会公众接受并因此影响他们。(1)社会公正的原则。(2)最终受益人是个人的原则。(3)保障弱者原则。(4)连续性原则。
2、【答案要点】
(1)无效民事行为指因根本不具备民事法律行为的要件、自始确定的、当然的、完全不能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
(2)特征:①无效民事行为是严重欠缺民事行为生效要件的民事行为。②无效民事行为是自始不能发生效力的民事行为。③无效民事行为是确定的当然无效的民事行为。
3、【答案要点】改革之所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革命,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一种非对抗性的矛盾,因而它可以经 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通过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的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完善和发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如果把改革看作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那是完全错误的。
七、论述题
1、【答案要点】(1)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什么样的目标,是关系到我国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正确选择资源的配置方式,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探索,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
(2)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第一,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
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第二,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前,邓小平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
第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又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3)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就在于打破了传统的观念,解除思想束缚,为重新认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具体说:第一,明确界定了市场经济的属性,它是资源配置的手段,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基本标志;第二,解除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第三,为我国最终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极大地推动了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答案要点】(1)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创造性地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3)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保持并不断增强党的活力。
(4)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
(5)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各级党组织必须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
一、公选考试主观题全面探秘
(一)、公选考试主观性试题的特点:信息量大,能力层次多,综合要求高,选拔功能强。
(二)、公选考试主观性试题的命题特点:重视基础,突出运用——能力立意;热点多元,模拟情境——拓展思维;强调联系,细分入口——回归教材;角度多维,分层设问——思维综合;适度开放,难度稳定——引导创新。
(三)、公选考试主观性试题学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1、基础知识未落实:①概念界定不清——判断失误;②观点理解不透——迁移失败;
③知识表述不全——要点失缺;④人文通识不广——思维失活。
2、常规能力未到位:①无法提炼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题困难②不能形成有机联系——思路不清,运用失当;③没有结合热点分析——东拉西扯,要点不显;④难以形成稳定观点——观点游离,点睛缺失
3、解题未掌握:①命题特点不清——定位不准;②问题要求不明——破题不易;③答题过程不白——思路不顺;④答题套路不熟——得分不高
4、①书写潦草,难以评判;②术语不准,辞不达意③逻辑混乱,层次不清。
(四)、公选考试主观性试题审题过程要注意“六部曲”
1、看:看什么——看设问
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范围(考点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个部分,哲学常识又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四个部分);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指向主体特殊的限制与要求等,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2、抓:抓什么——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意;
怎么抓——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抓;
3、领:领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怎么领——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
4、联:联什么——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怎么联——回想相应的教材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准确完整的联想。
5、列:列什么——列出答题纲要;
怎么列——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6、思:思什么——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怎么思——倒推重审题,注意题分值(看分作答)
(五)、公选考试主观性试题答案组织要求注意“六个化”
1、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
2、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
3、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4、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
5、答案编写完整化:各要点要支持原理+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三个方面的统一(提高分是指要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最新时政精辟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内在美)
6、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该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外在美)
(六)、从公开选拔考试阅卷看怎样答政治主观性试题
1、要想方设法使你的答卷成为能够得分的答卷——这是前提
2、让阅卷老师产生好的第一印象——这是关键;
3、努力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这是保证
考生能够赢得同情分通常有以下表现:
(1)卷面整洁,字体整齐,层次清楚,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产生愉悦之感;
(2)叙述和论证符合逻辑,步骤明确,无前后颠倒,答非所问的表达
(3)字体娟秀整齐,粗细得当为度
(4)试卷无异味,不要使用刺激性大、气味重,油腻性的药物或降暑用品
(5)考生答卷字数适中。使阅卷老师处理时间短且效率高,一般分析性小题的字数控制在50~60字以内,论述性大题的字数在300字内,不要下笔千言,不切主题,使阅卷老师费时,费眼力,产生厌倦情绪。(6)处上述情况外,试卷要保持完好,不要有擦破,划破,让人怀疑可能做记号。
二、公选考试主观题九大题型分析
题型
一、“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