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流管理概论论文
物流管理概论论文
Logistics Management
姓名:王亚琴
序号:73
学号:20011121007
学院:海洋学院
指导老师:张成考
物流管理概论论文
【关键词】物流管理 演变史 物流企业 启示
一、企业物流管理的演变史
从发达国家企业摘要】从发达国家企业物流管理发展的历史来看,企业物流管理的演变经历五个阶段,对发物流管理发展的历史来看,企业物流管理的演变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1、物流功能个别管理阶段(Transportation and Warehousing)在这个阶段,真正意义上的物流概念和物流管理意识还没有出现,降低成本不是以降低物流总成本为目标,而是分别停留在降低运输成本和保管成本等个别环节上。降低运输成本的途径也局限在要求降低运价或者寻求价格更低的运输业者上,物流受生产和销售部门的影响极大。
2、物流功能系统化管理阶段(P.D Management)
进入这个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物流概念开始出现,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企业内设置了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运用系统的思考方法将整个企业的物流看作是一个整体,实现物流各个功能的最佳组合。但是物流合理化仅局限在物流部门内部,是在不涉及生产和销售部门下的合理化。
3、管理领域扩大阶段
介于P.D和Logistics之间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物流部门可以出于物流合理化的目的向生产和销售部门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是,物流部门对于生产和销售部门提出的合作要求在具体实现上也有一定限度。
4、企业内物流一体化管理阶段(Logistics Management)进入这个阶段的主要标志是:美国物流管理协会于1985年率先用“Logistics”取代了“Physical Distribution”。企业内物流一体化是为了实现“只生产、采购、移动在市场上能够销售得出去的商品。”
这个阶段具有以下一些特点:物流的范围极其广泛,既包括原材料采购与供应阶段的物流,也包括生产阶段的物流、销售阶段的物流、退货阶段的物流及废弃物处理阶段的物流等整个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全部物流活动;不仅强调物流各构成要素的整体最佳,而且还强调物流活动与其他生产经营活动之间的整体最佳;强调生产、销售、物流是企业经营的三大支柱,并将物流视为与生产、营销相并列的企业经营战略之一;强调了物流顾客服务的重要性。
5、供应链物流管理阶段(SCM)
进入90年代,美国企业的物流系统更加系统化、整合化,互联网技术为供应链管理取得成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物流和资金流、信息流一起是供应链的组成部分。供应链物流管理强调的是各个企业之间的联盟合作关系,发展物流联盟和广泛开展合作关系的思想已成为物流实践的基础。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业务关系的特点是建立在权利的基础上的对手间的谈判。而今,合作最基本的形式是发展有效的组织间的联合作业,形成多种形式的业务伙伴关系。一方面促使企业从外部资源寻求物流服务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促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流供应商与物流需求商组织联合起来。
二、企业物流管理的演变史对发展我国物流企业的启示。
1、我国物流企业的专业化道路
从企业物流管理的演变史我们可以得出:我国物流必须从物流功能个别管理阶段向物流功能系统化管理阶段、管理领域扩大阶段转变。在过去,企业界视企业物流为洪水猛兽,物流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分散了企业对生产销售的关注度,限制了企业经营的地域范围,阻碍了企业生产和销售规模的扩大,延迟了企业产品投入市场的时间。事实上,人们对于物流的上述认识是基于这样的一种情况:物流运作的企业内部化以及低效率化,专业物流企业的功能缺位。
随着“第三利润源”和“冰山”学说从理论界向企业界的过渡,企业界人士开始慢慢把物流从成本负担的角度转向企业竞争力的角度考虑。所以,发展我国的物流企业,就要使企业的物流活动或物流业务专业化、社会化,把物流负担变为竞争优势,需要一个专业的成熟的现代物流市场作为基础,我国的物流企业要走专业化的道路。
首先是企业内的物流活动,必须由专门的物流管理部门或者是专业的物流企业来从事,如果企业内的物流活动企业本身不能提供专业化的优良的物流服务,就要考虑是否外包出去,由提供专业化优良服务的物流企业来从事。这样,我国的物流企业才会有市场需求,才会有持久发展的基础,也才会有服务水平的提高。
对于市场上的物流企业来说,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优势,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进行战略定位,并根据战略定位制定战略目标、规划和措施。近年来,我国一些物流企业走专业化的道路,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我国物流企业的整合化道路
由于多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信息网络技术日益成熟,为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国的物流企业无论是在数量上、规模上、运行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国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着“小”、“少”、“弱”、“散”等方面的不足。“小”即经营规模小;“少”即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弱”即竞争能力和财务能力弱;“散”即普遍存在可利用资源分散、缺乏网络或网络分散、经营秩序混乱等问题。而物流是一种网络经济,因此我国物流企业要做大做强,网络的整合建设将是一个关键。
经过入世几年的竞争、发展、磨合,目前国有物流企业、民营物流企业,中外合资与外商独资物流企业都在市场上定了位,各有自己的客户,各有自己的地盘,而且三分天下的格局将维持相当一段时间。根据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特点,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发展我国的物流企业,企业物流管理的演变史给我们的启示是:要从管理领域扩大阶段向企业内物流一体化管理阶段、供应链物流管理阶段迈进。即如何把分散的物流企业和各种资源加以整合、改造和提升,增强服务功能,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企业和企业群体,是我国物流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3、我国物流企业的整合化道路
(1)我国物流企业的内部整合。物流企业的内部整合要加强流程管理,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是企业内连续的有规则的行动和行动系列。流程决定了企业的效率、效益和对企业提供服务的一致性。
加强物流企业流程管理,应树立以客户为中心,一切以方便客户为标准。为了提供给客户最大的服务价值并创造出更多的需求,物流企业在流程管理上要解决三个难题:第一个难题是信息化的基础;第二个难题是物流企业中的每个人都要有一个市场目标;第三个难题是每个人都要有市场经营成果表,象企业损益表一样,每个人都要有他自己的损益表,把每个人当作是企业的老板来经营。
(2)我国物流企业的外部整合。我国的物流企业除不断整合自身现有资源,还应主要采取联盟合作的方式来加快对社会资源的整合。以下简单介绍几种联盟合作的方式。第一,企业合营方式:合营企业通常是两个以上的个人或企业联合投入生产要素进行第三方物流活动的组织。它的三个基本构成是共同投资、共同管理、共负盈亏。合营物流企业是物流企业之间进行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具有明确的产权和法律关系,可操作性强,合作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可以根据各方的投入比例经过协商和谈判进行调整,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这种形式被广泛采用。合营物流企业通常又分为股权式合营和非股权式合营。股权式合营是指合伙人要订立资本买卖的契约。合伙人在合营中要占有一定的股份,股份的多寡决定了合伙企业对合营企业的控制程度。非股份式合营是指合伙企业之间非资本性资源的互相交换,如技术服务合作、经营管理合作等。第二,企业集团方式:物流企业集团应该是物流行业中以多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有一个通过各种连接纽带对其成员企业实施控制和影响的核心,具有统一的发展、经营目标和战略,为了共同的利益而互相团结协作的企业组成的经济联合体。物流企业集团是由于经济利益而组建的,集团内的各个企业都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在法律上是平等的。它们之间又有着共同的利益,经济上是互利的。物流企业集团不是一个完整的经济实体或企业。企业集团中的成员企业之间相互关系的紧密程度有所不同,一般分为核心层、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层四个层次。企业集团这种方式,在日本企业界中有着大量的应用。在我国,如锦程国际物流集团他们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战略联盟方式。组成战略联盟的企业通过股权参与或契约联合,结成较为稳定的集约化物流合作伙伴关系,以达到共同拓展物流市场,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的目的。因此,物流企业的战略联盟既可以像企业并购一样,达到快速进入市场、实现企业间优势互补的目的,同时又可以保持原有企业的经营独立性,从而避免企业组织过大造成的组织失灵以及企业之间的文化冲突。日本的物流企业主要就是通过建立战略联盟的方式来整合物流市场,实现其国际化战略的。例如,2000年10月,日本著名的贸易公司伊藤忠商(Itochu)与美国的GATX物流公司确立了战略联盟关系,以此作为进入北美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切入点。我国物流企业还可以选择其他多种经营机制和合作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规划建设不同层次的物流网点,以形成合理的企业物流运作网络体系。此外,应积极加强与金融、生产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合作,构筑新型战略联盟关系。与此同时,我国物流企业应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开展与国际物流企业的联盟和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拓宽发展空间,实施“国际化”和“走出去”战略,积极融入世界物流体系中。
三、我国物流企业实现供应链管理需要一个过程
物流企业走专业化道路,实现内部整合和外部整合即实现供应链的管理都需要一个过程。首先,企业的内部整合如海尔的流程再造就经过了以下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三化阶段。1998年9月8日——2003年9月8日:以三化(信息化、扁平化、网络化)为宗旨的第一阶段再造。第二阶段:三主阶段。2003年9月8日——2008年:以三主(主体:员工成为经营主体;主线:主线是定单信息流;主旨:员工成为SUB,以自我经营的成果,体现其创新的价值)为宗旨的第二阶段再造。其次,企业物流外包在现实的内外环境上还面临许多困难,如在需求方面,企业受“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观念影响,拥有自己的运输车队、仓库以及配送中心等物流能力成为许多工商企业引以为豪的标志,企业对第三方物流商缺乏信心,自营物流退出障碍制约,担心商业机密外泻;在供给方面,传统的经营概念,信息技术落后,高级专门人才的缺乏;宏观环境方面,物流基础设施薄弱,部门分割、行政分割的制约,信用体系欠缺等的影响制约了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从宏观上说虽然有政策的支持,但对于不同发展程度的物流企业,应参照企业物流管理发展演变史,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判断企业到底处于哪个发展阶段,就整个竞争的环境,步步为营并制定出不同的物流战略。
【参考文献】
[1]提高企业竞争力论坛会议文件汇编,2005(11).[2]第九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代表手册,2004(12).[3]翁心刚:物流管理基础[J],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11).[4]邬跃主:国外物流发展史[J],北京物资学院物流系,2005(1).[5]夏春玉:现代物流概论[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1).[6]吴清一:现代物流概论[J],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11).
第二篇:现代物流概论论文
《现代物流概论》
课程论文
专业班级:电科080
1学号:
学生姓名:
题目:浅谈中国物流的发展状况及其发展方向
摘要:物流,简单来说,是物质实体从供给者向需求者的物理性移动。物流代表着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目前已初步具备了发展物流和配送技术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各类物流企业迅速成长,物流经营管理和服务创新出现新的局面。但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对此国家也对此采取了一系列政策:统筹规划,增加投入,抓好物流基础设施的整合与建设;认真落实九部门文件;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加强物流基础性工作等。
关键词:物流物流产业类型 物流企业 发展水平政策走向
自物流概念诞生以来,物流产业逐步形成并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现在已经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其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物流,简单来说,是物质实体从供给者向需求者的物理性移动。因此,物流既存在于流通领域,也存在于生产领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目前,我国社会和国民经济发展正处在“十五”末期,即将步入“十一五”,我国经济结构面临新的变化,那么,在这种变化之下,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撑力量的我国物流业究竟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未来又将朝什么方向发展呢?
一.中国物流产业的形态结构
由于中国的物流产业还未上升到充分的市场竞争阶段,在这样的产业格局中,资本驱动就成为物流领域中经营制胜的不二法门。中国物流产业层级,大致由以下三种形态构成:资本驱动型、市场主导型、市场选择型。
资本驱动型:处于产业层级的顶端,几乎涵盖物流领域所有的高附加值业务品种,如航空货运、海运、航空快递、汽车物流等。在这个产业层级中,由资本筑起的行业进入门槛,既有效地规避了市场恶性竞争,也稳定地获得了行业话语权和市场定价权。高额而稳定的市场回报,使这个领域的诸多企业最终成长为行业的领袖级企业。
市场主导型:随着传统制造业产能规模的不断集聚和放大,一些大流量的物流业务品种不断流出制造企业,这就衍生出了第三方物流。因其市场需求巨大,这个层级的物流业务品种就成为众多企业竟相争夺的焦点。由于受资本及资源的双重制约,目前在这个层级中做大的中国物流企业并不多。但从长远看,在工业物流领域迟早会诞生出一大批实力强大的、能为不同产业
提供全流程服务的配送企业,并最终主导市场,也由此获得相应的市场话语权。
市场选择型:在物流产业的底层,集中了80%以上的中小物流企业。由于受资本投入的制约,这些企业服务功能单一,服务半径偏小,因此只能获取一些市场回报不高的物流业务品种。被选择,从另一个侧面说,就意味着可能被淘汰。在这个层级的物流企业,如果不能对自身的服务方式进行精确定位,并以此而做专做精,将时时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险。
二.中国物流企业的构成1、原有的国有物流企业通过重组改制和业务转型,向现代物流发展,已成为我国物流市场的骨干力量,如中远物流、中海物流、中外运物流、中邮物流、中铁快运和招商局物流等几大国有骨干物流企业等。
2、出现了营业收入超亿元甚至10亿的私营物流企业,如广州宝供、浙江传化、天津大田、广东南方、北京宅急送等。
3、大批外资物流企业,特别是世界知名的跨国物流企业,纷纷进入我国物流市场,如丹麦马士基、美国总统轮船、英国英运、荷兰天地、美国联邦快递、联合包裹等。此外,港台许多物流企业进入内地,如香港和记黄埔、嘉里物流、利丰集团,台湾大荣、长荣等。
三.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水平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国际上一般以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来判断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比率越低,则物流业发展水平越高。我国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是21.3%,而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这项指标仅为10%左右。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物流管理的粗放与落后。
我国物流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物流服务的组织化水平和经营的集约化程度不高。二是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不仅总量不足,而且配套性、兼容性较差,不能满足物流增长的需要。三是物流的组织和布局不尽合理,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极大影响了物流资源的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四是物流发展缺乏统一、协调的产业政策体系支持,很多政策措施需要有关部门落到实处。
四.我国物流业的宏观政策走向
1.统筹规划,增加投入,抓好物流基础设施的整合与建设
各地在规划建设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符合国家规划的总体要求,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要优化整合利用、改造提升现有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设施的综合效能;三是对基础性、公益性设施,政府要增
加投入,经营性设施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扩大融资渠道,实行企业化经营;四是要注重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五是要采取积极措施,提高重点物流区域、物流节点城市的物流组织化水平;六是要注重区域物流的协调发展。积极建设区域物流系统,扩大地区之间的物流合作。
2.认真落实九部门文件,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要鼓励生产与流通企业改造企业流程,分离外包非核心业务。要引导企业逐步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运作模式,运用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理念、模式与技术,实现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以及再生物品回收的一体化运作,以订单为中心改造现有业务流程。要鼓励流通企业采用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经营效率和服务质量。要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方式,促进流通的现代化。要加强配送中心建设,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配送服务。
二要加快发展与培育专业物流服务企业。要放宽市场准入,逐步取消对物流企业经营范围的限制,促进现有运输、仓储、货代、批发、零售企业的服务延伸和功能整合,加快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鼓励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多式联运企业通过参股、兼并、联合、合资等多种形式进行等资产重组,逐步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跨国、跨所有制的大型专业物流企业。
三是用信息化推进物流现代化。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提高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推动企业内部流程改造,积极探索物流一体化管理,大力推进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网上支付系统和配送管理系统,促进信息资源共享。要大力发展智能交通,提高交通运输的组织水平和作业效率。
四是积极发展满足物流运作需要的运输服务方式。要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发展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散货运输、航空快递运输等方式,推广应用厢式货车、集装箱、散粮车辆,开发使用各种专用车辆,加快集装箱中转站及散装码头建设,加强各种交通设施建设的紧密衔接配合,提高运输速度和效率,降低成本和减少浪费。
五是简化通关程序,提高通关效率。海关、质检、外贸、税务、外汇等部门要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口岸通关作业流程,实行申办手续电子化和一站式服务,对进出口货物实施“提前报检、提前报关、实货放行”的新模式。要发挥口岸联络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快“口岸电子执法系统”的推广应用,全面推进地方电子口岸建设,建立大通关信息平台,积
极推进口岸执法管理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地方物流商务信息的资源整合,努力实现一种认证、一个门户和“一站式”服务。
3.进一步加强物流基础性工作
一是物流标准化工作。物流标准化工作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物流的规范化和高效化。因此要在对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梳理现行标准,并与国际标准接轨。二是物流统计核算工作。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去年建立了全国社会物流统计核算制度,有条件的地方要参照这一做法,建立起本地区的物流统计核算制度。
三是物流教育和培训工作。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物流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快发展学历教育,鼓励高等院校开展物流专业本科、硕士、博士等多层次的专业学历教育。加强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等,通过不同方式和各种渠道,培育市场急需的物流管理人才。
四是物流科技和理论研究工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要联合和团结有关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技术攻关、理论创新、成果评选推广等工作。有关政府部门要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那样支持物流科技和理论研究工作。
五是行业自律,重点抓好物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要形成物流的服务标准,促进开展信用交易,完善信用交易的相关政策。
参考文献:
(1)汤浅和夫《图解现代物流-物流管理》文汇出版社,2002-07-01
(2)《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4-2005)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5-1
(3)《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4-2005)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5-14
(4)《2006年中国物流行业发展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2005年11月
第三篇:物流管理概论作业
物流管理概论作业
第一章
1.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有何区别与联系?
2.简述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
3.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分别是什么?他们之间是何种关系?
第二章
1.物流环节包括哪些?
2.为什么说运输环节是物流过程的关键?
3.物流业务主要有哪几种模式?他们各有何特点?
第三章
1.运输包含哪几种形式?各类运输各有什么特点?
2.公路运输的基本设施是什么?它在那些方面优于其他几种运输方式?
3.简述仓储作业流程。
第四章
1.什么是物流系统?它与物流有何区别?
2.什么是物流系统控制?
3.物流系统成本管理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4.运输管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在物流系统管理中,主要通过什么手段来降低运输成本?
5.物流质量管理包括哪些方面?
第五章
1.简述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2.条形码技术与射频技术的优劣比较。
3.物流信息采集技术、空间数据管理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第六章
1.什么是供应链?什么是供应链管理?
2.简述牛鞭效应产生的原因以及它对供应链管理造成的影响。
3.SCOR体现了那些供应链管理先进思想?如何实施SCOR模型?
第七章
1.什么是物流系统,它与物流有何区别?
2.什么是配送中心,什么是配送系统?
3.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如何做供应链管理战略?
第八章
1.什么是供应链金融,它与物流金融有何区别?
2.供应链金融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有何意义?
3.供应链金融在哪些环节创造了价值?
第四篇:物流管理概论作业
《物流管理概论》作业
第一章
1.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答:物流是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客户需求的整个过程中,它通过计划、实施、和控制,使产品、服务及相关信息能够从起始点到消费终点有效并高效的流通和存储。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计划和控制职能等。
2.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区别:①供应链管理是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②不仅仅是物料实体在供应链中的流动,还包括:供应商关系,供应链产品计划、设计、供应与需求等。③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的关键业务上,充分发挥其优势。④是基于战略伙伴关系的企业模型。⑤它比现代物流涉及的范围更广、层次更高、更加完善的管理模式。⑥两者的目标不一致。联系:它们都是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以及零售商组成的,都是以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作为自我实现的前提、基础和保证,都是跨越企业、部门甚至是国别的等等。
3.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区别何在?
答:①传统的管理模式仅仅局限于一个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则涵盖整个物流。②前者各企业的目标是自身利益最大化,后者追求供应链的总成本最小,效益最高。③前者的核心企业处于支配性地位,后者是合作与互助的关系。④前者企业都是独立运作的,后者强调的是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的合作与协调。⑤前者是孤立的看待各个企业及各个部门,后者是把整个供应链看成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4.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是何种关系?
答:物流管理的目标:从财务角度而言,是通过发展物流活动组合能力使企业在长期内得到尽肯能高的投资回报。从企业实际运作角度讲,主要是快速反应、最小变异、最低库存、整合运输、产品质量以及生命周期支持等。供应链管理的目标:短期目标为提高产能、减少库存、降低成本及减低产品销售循环所需之时间;长期目标主要为提高顾客满意度、市场占有率以及公司收益。关系:它们之间的目标基本上是保持一致的。无论从财务角度还是从战略角度,都可以归结到满足客户服务要求,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保持企业竞争优势上面来。
第二章
1.什么是物流系统?它与物流有何区别?
答: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位移的物料、包装设备、装卸搬运机械、输送工具、仓储设施、相关人员以及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物流是指物料或商品在空间与时间上的位移。物流系统是建立在物流的基础上。
2.物流系统由哪些要素构成?其特征有哪些?
答:构成要素:①人是物流的主要因素,是物流系统的主体 ②财是物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资金要素 ③物是物流系统中的基础要素 ④物流信息是物流系统的决策要素 ⑤组织与管理是物流系统的支持要素 特征:①目的指向性 ②时空序列性 ③开放动态性 ④人―机复合性 ⑤大跨度性 ⑥可分离性 ⑦复杂性 ⑧多目标函数性
3.物流系统分析的目的是什么?怎样进行物流系统分析?
答:目的:在与为决策者提供依据 过程:①界定系统分析的范围 ②确定系统目标和标准 ③提出可行性方案 ④建立分析模型 ⑤方案选择 ⑥系统综合评价
4.物流系统建模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物流系统建模?
答:目的:①准确性 ②可靠性 ③简明性 ④实用性 ⑤反馈性 步骤:①弄清问题,掌握真实情况 ②收集资料 ③确定因素之间的关系 ④构造模型 ⑤求解模型 ⑥检验模型的正确性
5.为何要进行物流系统评价?如何进行物流系统评价?
答:在对物流系统项目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多项解决方案之后,需要对这些方案这些进行综合评价,详细比较这些方案的优劣,从而选择最优方案付诸实施,以确保项目经济可行到达到预期效果。步骤:①明确评价目的和评价内容 ②确定评价因素 ③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④制定评价准则 ⑤确定评价方法 ⑥单项评价 ⑦综合评价方法:⑴经济分析法,又包括①成本效益法 ②追加投资回收期法 ③价值分析法 ⑵层次分析法 ⑶模糊综合评判法 ⑷专家评价法
第三章
P115
1.说明物流过程的合理化与物流各环节的合理化的关系?
答:物流活动基于作业功能可分为基本活动和支援活动,基本活动包括运输、保管、装卸、包装等,支援活动则有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活动,它们共同构成了物流的环节。运输是物流各环节中最主要的部分,是物流的关键。保管在物流系统中起着缓冲、调节和平衡的作用,是物流的另一个中心环节。装卸是物流各环节中出现最高的一项活动,装卸活动的合理化对于物流整体的合理化至关重要。包装是物流的起点和必要的中间环节。流通加工是物流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是流通过程中辅助性的加工活动。物流信息是连接物流过程其他各环节的纽带,它是物流活动顺利进行发保障和物流活动取得高效益的前提。
2.配送与运输有什么区别?
答:运输配送长距离大量货物的移动 短距离少量货物运输据点间的移动 企业送交顾客地区间货物的移动 地区内部货物的移动卡车一次向一地单独运送 卡车一次向多处运送,每处只获得少量货物
3.配送中心的功能和作业流程是什么?
答:功能:①集货功能 ②储存保管功能 ③流通加工功能 ④分拣功能 ⑤配送功能 ⑥信息处理功能作业流程:①进货入库作业 ②在库保管作业 ③加工作业 ④理货作业 ⑤配送作业 ⑥送货作业
4.生产性企业与服务性企业的物流组织机构应管理哪些活动?它们之间有什么根本性的不同?
答:生产性企业的主要活动是多处采购原材料、零部件,再组合加工成具有更高价值的商品。其物流活动从供给和需求角度看都涉及许多物流活动,因此一般来说应设置物料管理和物资配送的独立性较强的物流部门。服务性行业则将有形的输入转化为无形的服务产出,并且这些采购来的输入品一般要被安全消耗。因此服务性企业主要关注自身的供方物流活动,采购和库存管理最为重要,它的物流管理组织主要涉及物料管理。
第四章
1.物流系统成本管理中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答:成本管理是物流系统控制中的重要管理环节,成本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物流系统运行的绩效和整个企业的运行成本,并最终与企业的竞争能力直接相关。对于一些实物运输量较大的企业,物流成本的高低直接与企业的生存发展能力有关,物流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价格竞争优势的强势。总成本分析:在分析一个企业的物流系统成本时,要有总成本的概念。在具体的成本控制工作中,要根据企业业务特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成本最小化策略。成本最小化策略:运输节约与运输成本最小化;库存成本最小化;总成本最小;服务与成本。外购的决策:就是将本来由自己进行的物流活动交给外部企业来进行,物流系统成本控制与是否外购的决策直接相关。考虑的因素有经济因素;战略因素;成本收益分析。
2.运输管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在物流系统管理中主要通过什么手段来降低运输成本?
答:基本原理:规模经济原理和距离经济原理通过正确的运输决策可以提高运输资源的利用率,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包括:①运输分析决策:规划路线和计划运输设备的使用时间,从而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使车辆和人员的使用效率最高。按其影响的时间长短可以分为战略性决策和战术性决策。②运输分析技术:路线和时间的分析计划是运输分析的重要问题。可以分为试错方法、精确方法、迭代方法和组合方法。③运输分析数据:包括道路网络数据、运输需求数据和运输能力数据。
3.仓库的部署与物流成本的关系如何?
答:在物流系统中提前部署库存可以改进服务响应时间。随着仓库部署的增加,总库存成本会上升,但同时由于仓库网络的布置使得单个仓库的临时库存储备要求降低,从而使总成本的生速降低。
4.确定型存储模型的特点是什么?
答:确定型存储模型就是假设货物需求是不随时间变化的,因此需求量、提前订货时间是已知的相对确定的值。实际上当我们所面临的货物需求问题的参数波动性不大时,一般可以适用确定型存储模型。有经济订货批量(EOQ)模型、非瞬时进货和允许缺货的EOQ模型3种。
第五章
1.物流业务主要有哪几种模式?各有何特点?
答:按照企业外部物流的实现形式,物流业务可以分为: ⑴自营物流,特点:①直接支配物流资产,控制物流职能;②保证货物畅通和顾客服务质量,保持企业和顾客的长期关系;③防止企业商业秘密的外泄和扩散;④充分利用企业的自有资产和物流管理水平优势。⑵第三方物流,①是提供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活动;②要求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③是非常个性化的物流服务;④既是战略投资人,又是风险承担者。⑶物流联盟,①开拓全球市场;②降低企业风险;③降低物流成本;④强化运作管理;⑤增强技术力量。⑷第四方物流,①提供了一个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②实现供应链过程协作和供应链方案的再设计;③为整条供应链上的客户带来利益。
2.第三方物流具有什么经济效益?
答:选择第三方物流服务可以极大地节约物流作业成本;可以减少对物流设施的投资,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可以通过外包的形式利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专业技术,克服内部劳动力效率不高的问题;还可以极大地提高服务水平。
3.第三方物流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答:①基于运输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一般由海运、陆运和空运公司等运输部门建立起物流能力,充分利用广大的运输终端网络提供仓库和转运服务,并在提供运输服务发基础上提供全面的、一系列的增值服务。②基于仓储/配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一般是在仓储公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提供公用的或共享的仓储服务,通过与承运商和/或独立的船队的关系提供配送服务。③基于货运代理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通常并不拥有可以用于物流服务的资产,主要侧重货运过程的协调,寻求通过管理实物、财务和海关/管制制度来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提供增值服务。④基于港口/铁路终端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主要基于终端运作服务,并将业务延伸至运输和配送,其通常为散货、消费类和工业类产品提高仓储、转运、分运以及终端配送服务。⑤基于信息与系统集成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主要是致力于建立系统的系统集成商,现在开始转向管理信息系统的外包业务,在为可给客户增加更多的价值的同时,系统集成商也主动提供有关电子商务、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工作。
4.集装单元化技术有哪些优点?
答:集装化是指用集装箱器具或采用捆扎方法,把物品组成标准规格的单元货件,以加快装卸、搬运、存储、运输等的物流活动。按集装化的具体方式集装化主要可以分为:集装箱化:以集装箱作为货物单元的一种集装化形式,集装箱具有足够强度,可长期反复使用的运输设备,适宜于一种或多种运输方式运送,途中转运时箱内货物不需换装。是目前国际上运用最广泛的设备之一。托盘化:是以托盘作为货物单元的一种集装化形式。托盘是用于集装、堆放、搬运和运输的放置作为单元负荷的货物和制品的水平平台装置。是物流系统化的重要装备工具,对现代物流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现在托盘和集装箱形成了集装系统的两大支柱。货捆化:适用于木材、钢材、建材等货物流通。网袋化:容积小,既不占很大空间,又便于回送,可以很方便的实现各种散货的集装化。框架化:适用于管件、玻璃等各种易碎品的运送。滑板化:它既有托盘的优点又解决了托盘材料消耗大、流通周转复杂等问题。适用于纸装箱食品、纺织品等包装一致、比重较小的货物。半挂车:相当于一种带轮的大型集装箱。
5.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有什么区别?
答:①从加工的对象不同来说:流通加工是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而生产加工是原材料、零部件和半成品。②从加工程度的深度来说:流通加工大多为简单加工,是生产加工的一种辅助与补充,而生产加工则较为复杂。③从加工目的不同来说:流通加工是完善商品的使用价值,并在对商品不作大的改动时提高其价值,而生产加工是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④从组织加工者不同来说:流通加工的组织者是从事流通工作的商业
企业或物流企业,而生产加工的组织者是生产企业。
第六章
1.一个有效的供应链的特点是什么?
答:①是一个由多家企业组成的网链机构;②实现物流转换和转移功能;③供应链两端连接原材料和用户。
2.供应链有哪些重要模式和运行机制?
答:有两种重要模式:①后推模式push:以供应链后端(制造商)开始推动,根据其预测来安排整个供应链中的产品存量。②前拉模式pull :供应链前端(消费者)的购买记录是拉动供应链运行的主要依据。运行机制:①合作机制:在企业之间和企业内部各功能部门之间建立有效的合作,从而实现企业内外资源的集成和优化利用。②决策机制:有效利用供应链系统的各信息来源,在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各伙伴企业的群体决策机制。③激励机制:包括评价和激励两个方面。④自律机制:供应链中的各企业和部门通过与领头企业、竞争对手、同行和企业内部的对比,主动向高水平标准靠拢。
3.在网络环境中,供应链的管理机制有什么特点?
答:①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原材料或成品;②全球战略与地方执行能力的结合;③在线实时的信息处理能力;④跨越部门、产品、企业的信息管理;⑤供应链上的作业流程和方法的完全整合;⑥有效的成本管理;⑦形成高效能团队。
4.供应链中的需求变异加速放大原理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答:当供应链中的企业根据其下游企业的需求量来确定其生产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确定性就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而其不确定性会逐级放大,达到最上游的供应商时,其需求的变异系数远大于供应链下游的经销商和零售商。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不能解决需求变异放大的问题。
5.传统的采购模式有什么问题?
答:在传统采购模式下,采购企业比较重视通过向多个供应商的询价,在价格比较的基础上确定选择供应商,对质量和交货的控制主要依靠事后把关。具有以下4个问题:①采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②质量控制的难度大;③供求双方争竞多于合作;④对客户需求的反应较慢。
第七章
1.什么是整合物流系统?它的管理特点是什么?
答;整合物流系统就是将与物流有关的各项活动、角色和信息等综合在一起,从一个系统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和管理。包括内部整合物流部分和对外整合物流部分。管理特点:内部整合障碍(需要考虑各种影响整合的因素,包括各种与组织结构、评价系统、存货要求、信息技术和知识转化)和不确定性管理(是物流系统管理的关键)
2.物流系统中信息流有什么特点?
答:信息流是物流系统内部的有关需求分布的信息流动。这些信息包括各个环节对订货数量、存货的可得性、运输的紧急性等方面的运输要求,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共享,可以降低不同环节之间的不协调性,从而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信息流根据其内容不同可分为协调流和作业流。
3.物流系统的周期是如何组合的?
答:综合物流系统的基本单位是完成周期。整个物流系统就是由多个完成周期组成。基本的完成周期类型包括配送完成周期、制造支持周期和采购完成周期。这些周期相互组合就构成了整个物流系统及其内部的动态变化。
4.物流系统的管理目标包括哪些?
答:快速响应、最小变异、最低库存、整合运输、质量改善和物流循环六个方面。
5.如何管理物流系统中的不确定性问题?
答:不确定性管理是整合物流系统管理的关键,其主要目的就是降低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往往与作业的技术手段、市场环境、工作量、管理方式、资源条件等有关。系统管理的目标就是使得实际表现在平均时间点附近,不能偏离太远。当发现偏离较大时,需要作出相应的运作方式调整或资源配置调整,通过这些努力,管理者可以在较低的库存条件下降低时间上的不确定性。
第八章
1.电子商务和INTERNET技术在哪些方面提高了物流的效率?
答:(1)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客户不再受到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能够非常简捷地完成过去复杂的商务活动。(2)电子商务交易的双方从洽淡、签约、贷款的支付以及交货通知等整个交易过程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通畅、快捷的信息传递提高了交易的效率。(3)电子商务使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大大减低。
2.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系统的特征?
答:(1)整个系统具有无限的开放性
(2)物流节点普遍衽信息化管理
(3)信息流在物流过程中引导和整合作用
(4)系统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
3.如何解决部门效率和整体最优的目标冲突?
答:要实现整体最优,必须采用信息技术,将包含信息在内的各种软件和硬件资源进行整合,统一规划,才能有效协调传统方式下企业部门之间的矛盾,协调企业上下游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整体而不是局部最优。
4.分析描述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
答:基本结构包括:订货系统、配送管理子系统、进货管理子系统、运输管理子系统、库存管理子系统。
5.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企业计划和运作的要求是什么?
答:(1)可用性
(2)精确性
(3)及时性
(4)异常处理能力
(5)灵活性
(6)适当的形式化
第五篇:物流管理概论作业
《物流管理概论》作业
第一章
1.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供应链管理市一中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的计划和控制等只能。2,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部分,都是有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以及零售商组成,都是以现金的电子信息技术作为自我实现的前提、基础和保证,都是跨越企业、部门甚至是国别的。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供应链管理是把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使供应链上各企业分担的采购、生产、分销和销售等职能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它关心的并不仅仅是物料实体在供应链中的流动。它强调的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的关键业务上,充分发挥其优势,同时,与全球范围内的合适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把企业中非核心业务结合作企业来完成该,而现代物流管理强调的是从原材料的调配、成平的销售到包装物等废弃物品的回收以及退货所产生的物流活动的有效性。供应链管理是基于战略伙伴关系的企业模型,它可以利用信息共享、服务支持、并行工程、群体决策、柔性与敏捷性等现金的技术和手段来进行企业的流程再造。而现代物流管理是基于物流关系的企业合作管理,无法从根本上进行制造企业内部的流程再造。供应链管理不仅仅具有自己的合作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自律机制,hi阿尤自己的理论模型、设计原则以及几次奥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它比现代物流管理设计的范围更广、层次更高、更加完善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通过管理库存和合作关系,去达到对客户的快速反应和整个供应链上的交易成本最低。而现代物流管理是通过各种协调手段、寻求把产品迅速、可靠地送达用户手中所需要 的费用与生产、库存管理费用之间的平衡点,从而确定最有的库存投资源。3,(1.传统的管理模式仅仅局限于一个企业内部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的管理。它以一个企业的资源为主,所考虑的都是本企业制造资源的安排问题。供应链管理则涵盖整个物流的,从供应上到最终用户的采购、生产、分销、零售等职能领域的全部过程。它更注重于利用整个供应链的资源,以使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将各地,效益提高。(2。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各 企业的目标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很少考虑其他企业和最终用户的利益和要求;而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遵循的原则是个体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即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遵循的原则是个体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即供应链中所参与这的首要目标是整个供应链的总成本最小,效益最高,共同以使最终消费者满意为己任,这是所有参与者制定决策的首要标准。(3.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通常是一个实力雄厚的企业处于支配性地位,而其他企业则处于从属于地位,它们的生产、采购、销售等决策的制定都是被动的,因此它们与那个支配企业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虽然通常通常也存在一个核心企业,但它更多的是帮助其他企业节点企业,它们之间更多的是合作关系与互助的关系,而非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4。在传统模式下,企业都是独立运作的,体现的更多的是竞争。在供应链管理下,强调得更多的是供应链哥节点企业的合作与协调,提倡在各节点企业之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变过去企业之间的敌对关系为紧密合作的伙伴关系。(5.供应链管理不再是孤立地看待各个企业及各部门,而是考虑所有相关的内在练习题——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等,并把整个供应链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5.物流管理的目标从财务和实际运作两个角度讨论,主要包括快速反应、最小变异、最低库存、整合运输、产品质量以及升级周期支持等。供应链管理目标是通过贸易伙伴间的密切合作,以最小的成本和费用提供做大的简直和最好的服务。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目标可以分为长期与短期两种。无论是从财务角度,还是战略角度,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标都可以归结到满足客户服务要求,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保持企业竞争优势上面来。
第二章
1,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唯一的物料、包装设备、装运搬运机械、输送工具、仓储设施、相关人员以及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物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屋子的空间效益和时间效益,在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惊醒的前提条件下,实现各种物流环节的合理衔接,并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2,(物流系统由人、财、物、信息和组织管理等要素组成、包括输入、转换、输出、制约以及反馈五个环节,其特征有目的指向性、时空序列性、开放动态性、人机复合型、大跨度性、可分离性、复杂性多目标函数性)3,(供应链管理更注重整体,供应链管理的范畴更大,供应链管理能增加企业竞争力,战略出发点不同,供应链管理体系更完善,目标不一致)4。答:物流系统建模的目的是,客观实体系统很难作试验,或者根本不能作试验,可利用系统模型代替;对象问题虽然可以作试验,但是利用模型更便于理解;模型易于操作,利用模型的参数变化来了解现实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更经济方便。物流系统建模一般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准确性、可靠性、简明性、实用性及反馈性原则。物流系统建模一般采用的思路有直接分析、数据分析、实验分析、主观想象及人工实现等方法;建模的常用方法有GRAI、IDEF、Petri网、GIM及SIM法。物流系统建模一般步骤是:弄清问题、搜集资料、确定因素之间的关系、构造模型、求解模型和检验模型。
5答:物流系统方案涉及面广,除了包括技术、经济因素外,还涉及政治、国防、社会、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多方面因素。不同层次的物流系统方案还需要与组织结构、运行机制与管理方法等方面因素相匹配。在对物流系统项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多项解决方案之后,需要对这些方案进行综合评价,详细比较这些方案的优劣,从而选择最优方案付诸实施,以确保项目经济可行地达到预期效果。不仅在择优物流系统方案时需要评价,而且在方案实施之前,也需要进行评价,以便及早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物流系统评价一般遵循以下步骤展开:明确评价目的和评价内容,确定评价因素,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评价准则,确定评价方法,单项评价,综合评价。目前几种常用的物流系统评价方法有:经济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专家评价法。
第三章
1.说明物流过程的合理化与物流各环节的合理化的关系。(物流各环节的合理化是物流过程合理化的前提和基础)
2.配送与运输的区别?(运输功能包括供应及销售物流中的车、船、飞机等方式的运输,生产物流中的管道、传送带等方式的运输。配送功能要素是物流进入最终阶段,以配货、送货的形式最终完成社会物流并实现资源配置的活动。)
3.说明配送的功能和作业流程。(集货功能、储存保管功能、流通加工功能、分拣功能、配送功能、信息处理功能。配送中心的作业流程:进货入库作业、在库保管作业、加工作业、理货作业、配送作业和送货作业)
4.生产性企业和服务性企业的物流组织结构应管理哪些活动,两者之间有什么根本性的不同?答:企业采取何种物流组织结构,除了企业对物流活动的重视程度,即其组织结构发展的阶段因素外,还在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内部物流活动的特点、以及物流成本产生的环节等因素。而这些因素在行业上则表现出很大的相似性,下面就分析物流组织结构的行业特点。
1)生产性企业:
(1)采掘业企业生产基本原材料,主要供应其他行业生产。其物流活动主要涉及确保生产中所需的各种材料,如资产设备和辅助材料,采购和运输是其物流活动的首要内容。采掘业企业输出的产品一般品种少、价值低、并适用大批量运输。物流管理考虑的主要因素仅限于运输方式与路线的选择、设备的充分利用等,因此这类企业一般不会有独立的物流部门。
(2)制造业企业的主要活动是多处采购原材料、零部件,再组合加工成为具有更高价值的商品。其物流活动从供给和需求角度看都涉及许多物流活动,因此一般来说应设置物料管理和物资配送的独立性较强的物流部门。
2)服务性企业
(1)服务行业则将有形的输入转化为无形的服务产出,并且这些采购来的输入品一般要被完全消耗。因此服务业企业主要关注自身的供方物流活动,采购和库存管理最为重要。由于很多时候要求供应商按运到价格供货,因此运输管理并非其考虑内容,较高的物流成本多发生在供货方。对于服务业企业物流管理组织主要涉及物料管理。
(2)销售行业企业主要是为了再销售而进行采购。从地理区域来说,采购面大而销售面相对较小;对同一产品来说,一次采购量大而一次销售量相对较小。物流活动包括采购、向内运输、库存控制、仓储、货物分拣和运输等诸多环节。这时物流管理的组织机构就非常重要并涉及物料管理和物资配送两个方面,但可能对物资配送更为侧重。
第四章
1.物流系统成本管理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答:成本管理是物流系统控制中的重要管理环节,成本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物流系统运行的绩效和整个企业的运行成本,并最终与企业的竞争能力直接相关。根据物流系统在不同企业中的重要程度不同,其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也有所不同。但多应当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总成本分析
2)成本最小化策略
3)外购的决策
2.运输管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在物流系统管理中,主要通过什么手段来降低运输成本?答:运输节约来自于集中运输,其手段就是通过建立仓库来调节运输流量。这些仓库包括单一的仓库,也包括仓库网络。当通过仓库集中转运的运输总成本低于直接运输的时候,就需要建立仓库点。随着运输网络中仓库集运点的增加,总运输费用会减少,但是在超过一定数量的仓库设置后,总运输成本会上升。这种成本上升的原因在于能够被转运的数量减少。因此从仓库集运的角度看,应该存在一个运输成本最小化的仓库布置的合理数量。
3仓库的部署与物流成本的关系如何?答:在物流系统中提前部署库存可以改进服务响应时间。随着仓库部署的增加,总库存成本会上升,但是同时由于仓库网络的布置,使得单个仓管哭的零食库存储备要求降低,从而使总成本的升速降低。
4.确定型存储模型的特点是什么?答:就是假设货物需求是不随时间变化的,因此需求量、提前订货时间是已知的相对确定的值。实际上,当我们所面临的货物需求问题,其参数波动性不大时,一般可以使用确定性存储模型。具体如经济订货批量模型、非瞬时进货模型、允许缺货的EOQ模型等。随机型存储模型的几个主要问题是订货点的确定、安全库存量的确定等。
第五章
1.物流业务主要有几种模式有何特点?答:企业物流一般可以分为生产阶段的内部物流和采购销售阶段的外部物流,内部物流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库存控制、机器调度和运作质量控制等等,外部物流包括客户服务、运输、库存管理、信息流动和订单处理等等。一般的物流概念主要指外部物流,按照企业外部物流的实现形式,一般可以将它分为企业自营物流、第三方
物流、物流联盟和第四方物流等几种模式。自营模式主要指企业自备仓库,自备车队等,企业拥有一个自我服务的体系。第三方物流指企业利用一家外部的物流公司完成其全部或部分物料管理和产品配送职能。物流联盟指企业选择少数稳定且有较长时间业务往来的相关企业与之形成长期互利的、全方位的合作关系,通过彼此之间的优势互补,实现各自的物流目标和战略。第四方物流指一个物流集成商,他调集和管理组织自己的以及具有互补性的服务提供商的资源、能力和技术,以提供一个综合的物流解决方案,它是建立于第三方物流和物流联盟基础之上并发展而来的一个新的物流模式。
1、第三方物流具有什么经济效益?答:对制造企业来说,第三方物流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
效益。选择第三方物流无语可以极大地节约物流作业成本;可以减少对物流设施的投资,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可以通过外包的形式利用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专业技术,克服内部劳动力效率不高的问题;还可以极大地提供服务水平,第三方物流的类型和特点?答:从全球范围内看,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可以根据其核心能力和历史背景分为以基于运输服务的、基于仓储/配送服务的、基于货运代理服务的、基于港口/铁路终端服务的、基于信息与系统集成的等五大类。集货配送型;散货配送型;综合配送型
2、集装单元化技术的优点?答:是采用装箱器或采用捆扎方法,把物品组成标准规格的单
元货件,以加快装卸、搬运、存储、运输等的物流活动。集装化已运用于物流过程的各个环节,按集装化的具体方式,集装化主要可以分为集装箱化、托盘化、货捆、网袋、框架、滑板、半挂车等7种方式。
3.流通加工与生产加工的区别?1.对象不同:流通加工的对象是进入流通过程的商品,具有
商品属性,而生产型加工的对象是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 2.加工程度不同:流通加工大多是简单加工,是对生产加工的一种辅助和补充,生产加工则是辅助加工、深加工、精加工 3.目的不同:流通加工不是创造物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而是在于完善起使用价值,并在物品不做大改变的情况下提高价值 4.组织者不同:流通加工是有流通企业完成,而生产加工是由生产企业完成第六章
1、一个有效的供应链的特点是什么?答:一个有效的供应链应该具有良好的客户价值创造能力、柔性、响应度、市场渗透力等,如何提高这些能力,并在成本和效益之间取得合理的平衡,需要对供应链进行设计。一个设计上有缺陷、先天不足的供应链系统,很难有好的绩效。供应链管理包括两种重要模式,后推模式(push)和前拉模式(pull)。
2、供应链有哪些重要模式和运行机制?答:有后推模式、前拉模式、,运行机制包括合作机制、决策机制、激励机制、自律机制
3、在网络环境中,供应链的管理机制有什么特点?答:1.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原材料或成品 2.全球战略与地方执行能力的结合 3.在线实时的信息处理能力 4.跨越部门、产品、企业的信息管理 5.供应链上的作业流程和方法的完全整合 6.有效的成本管理 7.形成高效能团队
4、供应链中的需求变异放大原理是什么?有什么意义?答:当供应链中的企业根据其下游企业的需求量来确定其生产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确定性就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而其不确定性就会逐级放大,达到最上级供应商时其需求的变异系数远大于位于供应链下游的经销商和零售商,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不能解决需求变异放大的问题
5、传统的采购模式存在什么问题?答:1.采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2.质量控制的难度大 3.供求双方竞争多于合作4.对客户需求的反应较慢
第七章
1、什么是整合物流系统 答:就是将与物流有关的各项活动、角色和信息等综合在一起,从一个系统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和管理 其管理特点是什么?答:整合物流系统包括内部整合物流部分和对外正好我物流部分。内部整合物流系统包括企业内部的配送、制造和采购物流的一体化系统,这个系统把企业与上有的供应商和下游的客户单位连接在一起,对外整合物流系统,是将物流系统的管理扩展到整个供应链来进行考虑,关注在整个供应链企业群体中的物流作业的一体化协调,从而在更广泛和更深入的层次上提高物流系统的运行绩效。
2、物流系统中的信息流有什么特点?答:是物流系统内部的有关需求分布的信息流动。这些信息包括哥哥额环节对订货数量、存货的可得性、运输的紧急性等方面的运输要求,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共享,可以降低不同环节之间的不协调性,从而提高整个物流系统的运行效率。
3、物流系统的周期是如何组合的?答:包括配送完成周期、制造支持周期、采购完成周期
4、物流系统的管理目标包括哪些?答:快速响应、最小变异、最低库存、整合运输、质量改善、物流循环
5、如何管理物流系统中的不确定性问题?答:降低不确定性,当发现偏离较大时,需要做出相应的运作方式调整或资源配置调整。通过这些努力,管理者可以在较低的库存条件下降低时间上的不确定性)
第八章
1.子商务和INTERNET技术在哪些方面提高了物流的效率?答:电子商务和以Internet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物流管理的效率。互联网提供一种双向的、推拉互动的、多媒体的、实时的全新的信息传播模式。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可以跨越空间的限制,实现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是根据购买者的某些特征,将市场区分为若干相关群体,以确定目标市场,生产的起点在于企业在预测的基础上主动向消费者的主动供给。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生产的起点在于顾客的定单,是由顾客的需求拉动的。企业在网上寻找合适的供应商,理论上讲具有无限的选择性,这种无限的选择性导致市场竞争的加剧,并带来了供货价格的降低。由于网上客户可以直接面对制造商并可以获得个性化服务,所以传统物流渠道中批发商和零售商等中介将逐步淡出,或转变为供应链上的一个部分。
2.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系统的特征?答:1.整个系统具有无限的开放性 2.物流节点普遍 实行信息化管理 3.信息流在物流过程中起引导和整个作用 4.系统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
3.如何解决部门效率和整体最优的目标冲突?答:高度激发销售人员的决策,另外提高服务和降低物流总成本之间存在“效益背反”的关系,减少库存点并尽量减少库存补充变得频繁,因而增加了运输次数。物流需求、制造需求和草狗需求之间的不一致会使得设施与处理无效率,降低了整体的优化程度。要实现整体最优,必须采用信息技术,将包含信息在内的各种软件和硬件资源进行整合,统一规划,才能有效协调传统方式下企业部门之间的矛盾,协调企业上下游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整体而不是局部最优。
4.分析描述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答:订货子系统、配送管理子系统、进货管理子系统、运输管理子系统、库存管理子系统
5.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企业计划和运作的要求是什么?答:1.可用性 2.精确性 3.及时性 4.异常处理能力5.灵活性 6.适当的形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