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江师范学院人文地理短途实习报告-田家现代农业园
人文地理短途实习报告
内江田家现代农业园实践
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班级:2011级2班 姓名:邓元杰 学号:20111442013
【实习时间】2013 年6月。
【实习地点】田家镇现代农业园、范长江故居。
【实习方式】游览、参观、观察。
【实习目的】
一、通过参观了解现代大棚农业的构成及特点。
二、对较近地区的地理风物的观察,深入了解地理学科知识的实际应用面。
三、观察学习农业园总体的规划布局,培养自己的规划意识。
四、培养紧跟时代科技前沿的思维以及观察分析、撰写实践考察报告的能力。
【实习内容】
一、现代大棚农业
塑料大棚俗称冷棚。是一种简易实用的保护地载培设施。由于其建造容易、使用方便、投资较少。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利用竹木、钢材等材料。并覆盖塑料薄膜。搭成拱形棚。供栽培蔬菜。能够提早或延应。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有得于防御自然灾害。其充分利用太阳能。有一定的保温作用。并通过卷膜在一定范围调节棚内的温度和湿度。塑料大棚除了冬春季节用于蔬菜、花卉的保温和越冬栽培外。还可更换遮荫网用于夏秋季节的遮荫降温和防雨、风、雹等的设施栽培。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复杂。利用塑料大棚行蔬菜、花卉等的设施栽培。对缓解蔬菜淡季的供求矛盾起到了特殊的重要作。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现实的巨大的经济效益。
图为田家农业园大棚实拍图:
图
(一)图
(二)二、田家农业园
1、田家农业园简介
区位条件优越:长江现代农业园位于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境内,距内江城区12公里,过境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地处成际高速铁路、成渝高速公路、321国道和内遂高速公路内江站点附近和成都、重庆两大城市之间,距成都186公里,离重庆184公里。
自然人文资源丰富:该园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农业产业发展。蜿蜒清澈的小青流河依依不舍流经园区,优美的浅丘拥抱着沿河冲积形成的两岸平坝,形成了得天独后的旅游观光和居家休闲的风水宝地。中外闻名的红色新闻巨子范长江就出生和成长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
长江现代农业园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争创农产品品牌,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如“田家紫皮大蒜”这一品牌经过几年的推广2006 年种植面积达7000 亩。辐射周边乡镇达万亩以上年销售收入千万元以上。农民增收入渠道拓宽、收入增加明显。大力发展三个基地建设,重点打造红碑、三元、火花、都堂、狮子、红坝、正子等7 个村的蔬菜种植基地。碧云、双桥、四方、花园4 个村的家禽家畜养殖基地和翻身、天堂、尹井、狮沟、正觉5 个村的蚕桑基地。实现农业生产总值1.7 亿元。全年蔬菜种植面积达15750 亩。时令蔬菜和大棚蔬菜实现产值8000余万元。
2、田家农业园规划及发展
发展前景广阔:农业园区境内道路、水利、能源、绿化、现代农业示范、川中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范长江故居、文化阵地建设等项目全面打捆,为园区综合协调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是内江市全力打造的综合示范园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集旅游、观光、休闲、产业发展、农商贸加于一体,是未来川中丘陵区现代农业发展示范样板。
规划科学独具特色:园区规划以“一馆一廊、两街一市、八大板块”为基本框架。一馆:范长江纪念馆;一廊:长江文化长廊;两街:长江街和商贸街;一市:农产品集散市场;八大板块:特种水产、设施蔬菜、彩色农业、林果示范、花卉苗木、湿地农业、观光旅游、加工与居民集居。园区以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正子村、都堂村、火花村的5大平坝(赵家坝、正子坝、都堂坝、洪家坝、邢家坝)为中心,建设规模占地10000亩,2009年拟建成4000亩,3年后建成10000亩,园区以无公害大棚蔬菜规模种植、苗木繁植和名特优水产养殖及种苗生产为主导产业,深挖文化资源,以新闻巨子范长江故居为载体,大力发展红色观光旅游业。力争通过3-5年的奋斗,把园区建设成万亩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园。
三、科信达养殖有限公司
内江市东兴区科信达鳝鱼泥鳅养殖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有实力规模化黄鳝泥鳅养殖,黄鳝泥鳅繁殖,并面向全国提供黄鳝苗,泥鳅苗的综合养殖公司,也是国内唯一一家技术人员都是大专以上学历的黄鳝泥鳅养殖公司,该公司在辛酸苦辣中一点一滴地积累了非常成熟实用的一套泥鳅黄鳝养殖技术。正是有了这关键的技术保障,创办科信黄鳝泥鳅养殖公司。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内一直依赖野生苗种养殖的历史,2006年在位于四川内江市东兴区永东乡水口村,兴建了占地30000平方米的泥鳅黄鳝大型养殖基地。由于技术的不断成熟和野生资源的日益枯竭,市场需求反而在不断的增大,导致泥鳅的价格还在节节攀升。公司在2008年将再扩大300余亩的繁殖、生产、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基地。同时在安岳龙台,重庆永川等地方建有养殖分场。
四、范长江故居
范长江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他生前写过大量的出色的新闻报道,担任过新闻机构的领导工作。为全国的新闻事业做出很大献。1991年中国记协与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联合设立了“范长江新闻奖”这是表彰奖励我国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全国性高层次新闻奖。
在中央、省、市相关部门的关心下,范长江纪念馆的前期工作正有序地开展。纪念馆修建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将在故居基础上建设。根据范长江的工作性质,设计者把景观中心地带的造型定为喇叭形状。寓意范长江同志宣传真理、敢于说真话。馆区主要景观包括范长江故居、范长江铜像、毛主席题词以及象征笔和报纸的竹廊等。在石刻景墙的浅浮雕上将反映范长江的生平、业绩、代表作品。以及范长江新闻奖历届获奖作者的名单。建成后将作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和新闻工作者教育培训基地。该项目规划投资6000 万元。尊重范长江亲属“惠及百姓”的建议,工程将周边的三个村纳入新农村试点建设规划设计占地 1800 亩,核心区60 亩,其中故居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附属建筑面积1251平方米,水体面积4879平方米,主要景观核心区域两边是田园风格景观带。
本次人文地理短途实习选择了范长江故居作为终点站参观了范长江先生故居并在导游的带领下循着先生当年的生活足迹一一了解他的生平。从中我看到了先生那种极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大无畏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给了我极大的感触。
【实习总结】
一、总结和思考
本次人文地理短途实习,我们在冒着34度的高温下进行,全程虽然天气很炎热,但是参观完农业园,自己感触颇深。一方面,自己不得不感叹现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迅速,心里想如果内江市各个乡镇都能像田家农业这样发展,那么内江市以后的经济一定会快速地发展起来。如果全国都能普及,那么,谓之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一定能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与之相伴而生的三农问题也能够得到较好的解决。
但作为还在发展中的现代农业,仍然面临着诸如技术成熟性、推广性以及如何与经济协调发展等的一系列问题,在此,我通过学习地理学科知识,观察总结了一些对当前内江的现代农业园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1、整合项目资金,建设基础设施。将园区道路、水利、能源、绿化、现代农业示范、川中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以工代赈等20多个项目打捆,以水、电、路、渠为重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为园区硬件设施协调持续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2、“园区”规划的全面性和合理性各地的规划,在因地制宜地突出农业现代化这一主题的同时。还应注意把“园区”建设与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结合起来,把“园区”建设与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
3、“园区”建设还要谋划好土地的合理流转,其规划的合理性,是在突出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做到建设内容适宜、技术设备先进、结构布局合理、整体功能配套、环境整齐美观。
4、有关部门在“园区”建设中的作用,安排政府涉农各部门,把本行业位于现代化前沿的典型经验和先进技术。拿到“园区”内进行示范试验,把园区建成先进典型的荟萃园。
5、加强现代农业园产销一体化,结合其他地区的情况,逐步向外推广此种具有优势的农业模式。
6、抓好土地流转,壮大经营规模。依托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依法搞好土地流转。通过召开土地流转社员大会、社员代表大会民主决策方式发动农户将承包地委托中心集中对外发包给业主,让业主从事高效规模经营。
二、参考资料
[1]东兴区大力推进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内江人民政府网.2012年
[2]现代大棚农业.百度百科.[3]内江市东兴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简介.内江市招商局网站.2010年
[4]文字资料来源:网络、书刊等
[5]图片资料来源:网络
第二篇:田家生态农业人文地理短途实习
人文地理短途实习
内江市田家镇生态农业浅析
实习时间:2010年6月22日
实习地点: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生态农业示范园
实习目的:通过对田家镇生态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模式的参观了解,巩固已学
过的经济地理学等人文地理学知识和相关部门自然地理知识,且理论联系实际,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在生态农业方面得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行业做准备。
指导老师:胡晓东谢贤健
实习内容:
一.地理位置
内江市位于四川东大门,东连重庆,西接成都、资阳,南扼自贡、宜宾、泸州,北通遂宁、南充,成渝铁路、内昆铁路在这里接轨,成渝高速公路、内宜高数公路在这里汇合。有“川中枢纽”、“川南咽喉”之称。是川东重镇、四川省规划建设的8个大城市之一。地理位置东经104°15′--105°26′,北纬29°11′--30°2′。现辖市中区、东兴区、资中县、隆昌县、威远县,共3县2区、87个镇、24个乡。而田家镇正好位于距主城区12公里的地方,有正子、都堂、火花等村落。
二.形成条件
1、自然条件:处于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加之位于四川盆地,冬季受秦岭、大巴山的阻挡,严寒干冷的北支季风难以深入,无寒冬,地带性土壤为黄壤,而四川盆地的土壤为特有的砖红壤,土壤肥跃。
2、人文条件:距内江城区12公里,交通便利。有广阔的市场,四川地区和重庆地区。政治条件:属于十一五规划的继续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点突破,有政府招商引资、财政投入、政策鼓励。历史效应:位于范长江故居,依据范长江的名气,吸引游客。科技条件:拥有相关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市场营销员。劳动力充分。
三.园区简介
田家生态观光农业示范园区项目总计划面积约1万余亩,核心示范片3000余亩,具体布局在田家镇正子村、双桥村、三元村、红碑村,主要发展大棚蔬菜、果品和粮食生产,将采用现代科学的种植模式和现代的科学管理模式,实行“业主+农户”、“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操作规程运作。园区建成,将成为川东南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形成特色突出,科技含
量高的种养示范基地,对当地农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和现实意义。
内江市东兴区利用新闻巨子范长江这一文化名人品牌,投资1.15亿元,在范长江故居所在地田家镇规划建设川中丘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分3年规划建设1万亩,今年建成4000亩。园区规划为“一馆一廊、两街一市、八大板块”,以无公害大棚蔬菜规模种植、苗木繁殖和名特优水产养殖及种苗生产为主导产业。以范长江故居这一文化资源为红色旅游主要内容,通过“文农联姻”,将名人故居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红色旅游开发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既有纪念性、又有科技示范性,集旅游、观光、休闲、农商贸、产业发展于一体的万亩现代化农业生态观光园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目前,园区已建成4900亩,流转土地3800亩,通过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引进种养业主11户,发展特色蔬菜种植3406亩,特色水产养殖3322亩;范长江故居于10月27日正式开馆,已接待游客4万余人。
四.园区功能定位
1、经济生产功能,农业示范以农为本,是产业化发展的具体体现。
农业是我国必须要发展的产业,当今社会,是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我们拥有了知识,更需要物质上的满足,也就是温饱问题,我们要把农业搞好还是一件任重道远的话题。发展观我们要严格把握好,发展是硬道理。农业观光属于产业观光的一部分,是一种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消遣性生态旅游活动,利用规划地有利的自然条件通过规划设计建成各种活动场所,如风景游览、水面垂钓、鲜果采摘、狩猎捕捞、农村风俗体验等活动来吸引游客,带动城郊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兴行业,中国旅游业在发展初期就明确了开发建设的基本方针。一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吸引海内外各界资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国家、集体、个人投资建设旅游项目。这种开放的投资方针推动了中国旅游投资市场的活跃和旅游接待能力的提高,为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条件。尽管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特别是旅游业管理体制和投资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但总体上看,旅游业的投资环境呈不断优化的趋势。我们的园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未来10年间,中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企业/政府旅游的增长速度将达到 10.9%,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到2010年中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将从2002年的5.44% 达到8%。因此,作为六大新兴消费热点行业之一的旅游行业,在今后几年内将存在重大的投资机会。通过这些力争也足以表明他的前景是可观的。
2、示范传播功能,有现代农业高科技的示范,推广和传播职能。
内江市田家镇生态农业园,是内江市的第一个生态农业示范园,是实行“业主+农户”、“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操作规程运作的。他的成败将直接影响整个内江市今后的生态农业发展,直接影响当地的农民收入和政府的财政收入。所以具有现代农业高技术,强管理的示范、推广和传播功能。
3、观光休闲度假功能,现代高科技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补充手段。
观光休闲是此生态园的特点,现在人们都是紧张的忙碌着,快节奏的生活,把很多人都绷在了弦上。放松心情,这里是最好的选择,快节奏,把你我都累得无法呼吸,来到这里你就会有种进入了世外桃源的感觉,其实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也不过如此。而且,这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的社会,应用高科技手段,更加完善环境,可以做到古代人做不到的事情,体现高科技的力量。旅游观光农业是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它不仅具有生产性的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被誉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以北京为例,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的收入已达到农业总收入的30%以上。云南省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农业大省,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最佳结合,既符合本省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目标,也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世界生态旅游发展的大趋势。现代社会,人们渴望能在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于是,回归田野、自然的观光农业就成为人们最好的选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据专家介绍,观光休闲农业,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就已形成产业规模,进入90年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光休闲农业也应运而生。生态观光农业园主要是以发展养殖、种植园为最主要的经营项目,养殖和种植品种力求做到新、奇、特。在养殖品种中,可引入市场销售情况较好、人人爱吃的动物及特色品种。种植项目应引进速生、抗病丰产、好看、好吃,或外观奇特的产品。
4、科普教育功能,面向学生和市民的 学农的实践基地,也是休闲旅游区。
通过科普来体现农业的价值,来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这里,这也是园区的主要思想,因为园区的主题思想就是以“农业科技与生态旅游”为宗旨,突出现代农业高新技术的组装和应用、示范,以体现其经济型。打造一个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的紧密结合,相得益彰的品牌,并通过科技农业、生态农业景观,通过旅游载体,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有增强了示范辐射的功能。以此奠定农业旅游项目发展的基础,探索出一条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化、都市化、商品化的新路子,同时带动周边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五.园区不足之处
1、基础设施待完善。如:道路应该通向各个片区,大棚的装备,储物间的建立、、、、、、2、食物链的链接不够完善。
3、观光旅游要达到观光休闲的目的还不够好,没有建成休闲娱乐设施、餐饮、住宿等场所。
4、红色旅游革面圣地的价值没有充分的发挥。
六.实习总结
我在这短短的实习中,学到了很多在课上学不到的实践知识,受益匪浅。现在,我对这次实习做一个总结。为了把自己在学校当中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在理论当中得以实践,来到了这个生态园。希望能够学习更多的技术,了解更多的关于农业知识,学以致用是我学习这一专业的最终目的。我的收获很多,在这里学到的是在学校里学习不到的知识,撑着雨伞,走在泥泞的路上,脚下小心翼翼的生怕把蜗牛踩死。虽然是下雨天,大棚里、稻田里没有人在耕种,但是我们还是能够看见那一片片正在生长或成熟的瓜果。参观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有道路修建的布置,大棚的设计,灌溉及排水沟的设计利用情况,因为这些都是我不曾见过的,一路上我详细的询问了导游他们的生产经营模式,如:如产品的错季节上市,中华泥鳅的养殖情况等。通过参观我发现了有很多不之处,我想这是我们以后在从事生态农业方面正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三篇:内江自然地理短途实习报告
内江自然地理短途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2011年12月10日
二、实习课目:内江自然地理短途实习报告
三、指导教师:谢贤健、胡晓东、胡学华
四、实习地点:西区校门口,滨江路一段,大洲广场,三元井地区
五、实习目的:通过该次的实地实习及认识,使我们对内江的自然和人文方面有较深入的认识,尤其是对内江的植物和水文方面有深入认识。同时加深我们对所学相关课程知识的理解,使得学习和实践相结合。
六、实习内容:
12月10日上午九点,我们在三位老师的带领下,首先由谢老师向我们讲解了西区校门口的自然植物。据悉,内江处于亚热带气候区,地形为川中直土丘陵区,年最高气温41℃,年降水量近1000mm,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0%,春季占17%,秋季占19%,冬季占4%,故良好的织自然条件为内江多种多样的自然植物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据不完全统计,仅我校西区就有自然植物20科44种。譬如:铁树、罗汉松、鱼尾葵、小叶女贞、杜鹃等,不一而足。
然后,在滨江路,我们了解到,现在的滨江路是近一两年才修建的。目的是提升城市形象,美化城区,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同时也有规范河道等作用。据讲解,内江地区原本为平原,后来在流水的侵蚀下形成而今的平顶丘陵地貌。在塑造本地区的地貌上,沱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沱江在内江市区形成有三级阶地。第一级阶地为东桐路面,海拔约320m;第二级阶地为我校天一广场,海拔约336m;第三级阶地为我校山顶球场,海拔约360m。沱江在内江由西北向东南流入市区,呈“S”形。其自桐梓坝大桥曲流而下,河流流速快的进入凹岸,从而使得河流凹岸水面比凸岸水位高,故而泥沙经凹岸冲向凸岸,所以在桐梓坝大桥下可见淤积的河沙。由于河流对凹岸的侵蚀,为保护凹岸不受河流的直接冲蚀而产生掏刷破坏。所以自清代以来,古人便在近市中区的沱江凹岸修筑了若干道丁坝(同时丁坝在改善航道、维护河相以及保全水生生物多样性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得丁坝将水流推至凸岸,使得河水直入西林寺下,对该处河岸进行冲刷。为保护该处,古人亦在其处砌条石以保护。综合古人的河流维护思想,可见都是多集中于市中区。而其相对的东兴区沿岸则相对较少。可见古人是保市中区而舍东兴区。原因就在于以前的市中区人口更加稠密,自然其利益重于他处。据讲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沱江可载500吨货船至内江。但到了九十年代,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上游来水减少。沱江的内江段自此已失去航与价值,现在仅可见零零星星的采砂船和观光船。2009年,随着天宫堂水电站正式关闸蓄水。“九曲十一湾”的沱江在内江城区形成了长约21公里,面积近7000亩的宽阔人工湖水域。成为成渝地区独一无二的特色景观,这便是甜城湖。如今甜城湖的修建使得以前的丁坝已无用武之地,故在整治河道和美化河岸时便炸掉了丁坝,修建了现在的护岸堤。据分析,而今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大行其道的护岸堤建设并不
科学,因为我国的护岸堤多为水泥和条石砌成的梯级岸堤,而这种类型的岸堤不利于城市生态改善,阻隔了郊区物种和城区物种的交换。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应当恢复原始堤岸,或者建设成生态型的斜岸。据悉,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大多已将类似的人工堤岸还为原始堤岸。可见我国在河流的生态建设和科学建设方面至少落后西方四五十年。虽然如此,但在我看来,在当前我国的实际社会发展情况而言,现在的护岸堤建设大体还是正确的,成长必有代价,有得必有舍。虽然对生态确有损,但总体上来看利大于弊,社会发展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滨江路一段,沿途的植物也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这些植物几乎都是园林部门人工移栽的,所以这些植物不全是内江本地物种。在这里我们可以见到广泛用于园林种植的一些植物,如:垂柳、含笑、蒲葵、杨柳、鸢尾、龟背竹、美人蕉、红继木、海桐、三角梅、紫荆花、凤尾竹(黄金剑碧玉)等。但有一棵树比较特殊,在斜坡上可见到一棵黄角树,经老师介绍,这棵树不是移栽的,而是该地原本就存在的。
临近中午,我们前往大洲广场。首先老师向我们讲解了广场植物的配置与选种。广场是城市中人们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活动或交通活动的空间。在广场中或其周围一般布置着重要建筑物,往往能集中表现城市的艺术面貌和特点。在城市中广场数量不多,所占面积不大。但它的地位和作用却很重要,是城市规划布局的重点之一。故广场植物的配置与选种首先当以市民为本。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广场植物的配置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之间的配置;另一方面是广场植物与其他广场要素的配置。在植物选种方面,老师则介绍了骨干树种和基调树种等方面内容。
此外,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内江市的一些发展情况。目前,内江市是四川省十二五规划中八个重点建设的城市之一。在新中国成立后,内江曾有过两次发展机遇,但由于种种原因,错失了发展机遇。当下,内江正面临第三次发展机遇。内江市拟利用优越的交通条件,将内江打造成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抓住眼下的第三次发展机遇。
在而后的三元井地区考察时,老师则向我们介绍了内江地区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情况;三元山的部分植物;以及三元塔的一些情况。
据悉,内江市东南和西南有低山环绕。内江地区丘陵地形约占总面积的90%。地质构造属于新华夏系沉降带的一部分。据讲解,东经104度为四川盆地地质活动活跃与不活跃的分界线,而内江市处于东经104度16分以东,所以内江地区的地质构造稳定,少有地震发生。内江地区岩石以紫色的砂岩、页岩和泥岩为主,故土壤则以其风化后形成的粗砂土、红砂土、黄泥砂土和豆面泥土为主,土质较细腻。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是传统的川中丘陵耕作区。
三元山地区植物繁多,有白兰花、腊梅、绣球花、六月雪、夹竹桃、糊涂籽、凤尾竹、黄角兰和女贞等。而在整个山上,十分有特色的便是众多的楹树,这些楹树形态各异尽显古朴,成为三元山上最为亮丽的景观之一。
而三元塔,则主要向我们讲解了其修建之因,三元塔的历史,以及现今内江市对三元塔做出的一些开发决议。据悉,三元塔始建于唐,明末倒毁,清嘉庆重修。人民们现在所见即是清嘉庆复建的三元塔。该塔兴建初衷传为古人为镇河妖所立,可见古人向往风调雨顺无灾无祸的美好愿望。目前,内江市委市政府拟以三元塔为中心,同时修整好周边环境,建成一个集市民休闲和锻炼的城市森林公园——塔山公园。
七、实习总结:这次的内江自然地理短途实习,丰富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拉近了师生关系。整个实习过程虽然短暂,但是一路上同学们积极发问,老师也积极答疑解惑,还不时传出大家的欢声笑语。可见整个短途实习是达到了预期目标的。
第四篇:人文地理短途野外实习报告
目录:
姓名: 班级: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
标题 摘要 关键词 实习目的 实习时间 正文
一. 发展条件
二. 长江现代农业园园区规划
建设
三. 农业产业发展突出
四. 同步发展渔业、水产业 结束语 参考文献
特色现代农业基地——长江现代农业园
摘要:本次人文地理短途实习低为东兴区田家镇,地处成际高速铁路、成渝高速公路、321国道和内遂高速公路内江站点附近和成都、重庆两大城市之间,又利用新闻巨子范长江故里的名人效应,大力发展了特色现代农业、特色水产业,是现代农业的示范基地。
关键字:田家镇 范长江 现代农业 中华沙鳅
实习目的:了解长江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地理区位、经营模式等。实习时间:2011年06月14日
田家镇位于内江至高粱公路主干道上,距内江城区10公里,辖区内16个行政区、1个社区。全镇总户数9510户,总人口30080人,劳动力16981人,耕地面积21791亩,其中田13350亩,人均耕地0.78亩。有很好的土壤、气候、水源、信息等环境优势和生产优势,是以农业经济发展的中等镇。还是新闻巨子范长江的故居,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意义。
一、发展条件
1、自然资源丰富:该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农业产业发展。蜿蜒清澈的小青流河依依不舍流经园区,优美的浅丘拥抱着沿河冲积形成的两岸平坝,形成了得天独后的旅游观光和居家休闲的风水宝地。
2、交通条件优越:田家镇距内江城区12公里,过境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地处成际高速铁路、成渝高速公路、321国道和内遂高速公路内江站点附近和成都、重庆两大城市之间,距成都186公里,离重庆184公里。
3、具有一定的文化资源:中外闻名的红色新闻巨子范长江就出生和成长此地,“范长江纪念馆”坐落在田家镇正子村,充分利用了名人效应。
4、发展前景广阔:农业园区境内道路、水利、能源、绿化、现代农业示范、川中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范长江故居、文化阵地建设等项目全面打捆,为园区综合协调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是内江市全力打造的综合示范园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集旅游、观光、休闲、产业发展、农商贸加于一体,是未来川中丘陵区现代农业发展示范样板。
5、规划科学独具特色:园区规划以“一馆一廊、两街一市、八大板块”为基本框架。一馆:范长江纪念馆;一廊:长江文化长廊;两街:长江街和商贸街;一市:农产品集散市场;八大板块:特种水产、设施蔬菜、彩色农业、林果示范、花卉苗木、湿地农业、观光旅游、加工与居民集居。园区以内江市东兴区田家镇正子村、都堂村、火花村的5大平坝(赵家坝、正子坝、都堂坝、洪家坝、邢家坝)为中心,建设规模占地10000亩,2009年拟建成4000亩,3年后建成10000亩,园区以无公害大棚蔬菜规模种植、苗木繁植和名特优水产养殖及种苗生产为主导产业,深挖文化资源,以新闻巨子范长江故居为载体,大力发展红色观光旅游业。力争通过3-5年的奋斗,把园区建设成万亩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园。
二、长江现代农业园园区规划建设
1、园区道路规划:一主两辅、便道网状。一条主道5米宽,沿小青龙河呈“Z”字形,贯穿示范园南北,连接各大片快,为示范园主要运输通道。两条辅道3米宽,分别在小青龙河两边,连接各生产片块和民居。田家镇农业园区设计路基宽6米、路面宽5米的水泥混凝土村道于2009年5月开工,该项目由内江工程总承包公司承建,经过近一年的奋战,长12.7公里的村道水泥路全部铺成(包括渡改桥一座)。
2、渠系与蓄水池规划:依照具体地形,平坝区以渠系自流排灌为主,丘区以蓄水池蓄水喷灌、滴灌和人工辅助灌溉为主,建设比较完善的生产用水排灌渠系和大中小型结合的蓄水池,保证园区大面积生产用水。
3、园区民居规划:两街两路、相对集中。散居在小青龙河两边坝区的村民,条件较好的,从坝地上迁出来移居两街;其余的沿两条辅道相对集中居住,以便土地整理集中使用和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4、园区市场规划:一馆一廊、两街一市。以范长江故居为中心,建立范长江纪念馆。沿范长江故居西边的小青龙河右岸向北建设一条长江文化长廊,与范长江纪念馆呼应配套。从范长江故居与内高路的连线为基础,建设一条街道(长江街);从内高路边水塘至小青龙河边建设一条街道(居民街)。在内高路边水塘对面,建设一个园区农产品交易市场,集散园区主要农产品。
5、长江现代农业园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园区具体地形地貌和园区功能与市场需求,在园区内建设水产养殖、设施蔬菜、粮油示范(彩
色农业)、林果示范、花卉苗木、湿地农业、观光农业、加工与居民集居八大产业板块:(1)设施蔬菜种植区:依托小青龙河右边平坝区有利地
形,主要发展大棚蔬菜和设施蔬菜栽培为主,以形成园区主要产业,提高园区效益和解决园区劳动力就业问题。(2)粮油高产示范区:以尹家井为中心,建设粮油高产示范区,展示粮油高产品种和栽培技术;发展彩色农业,示范栽培彩色玉米、彩色红薯、彩色蔬菜等特色农作物品种,满足城镇居民中高档需求。
(3)经济林果发展区:以园区北部的玉皇庙村和园区西部的许家冲、周家冲为中心,建设
现代化优质高产林果园,展示特色林果新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发展特色经济林果,培育园区主要产业。
(4)花卉苗木培育区:在赵家坝的肖家桥至范长江故居间靠近小青龙河边,建设花卉苗木生产基地,培育名贵花草苗木,栽植名贵花草,形成集多种名贵花草苗木培育、生产与观光于一体的精品园,与范长江故居纪念馆和文化长廊、观光农业发展相辉映。
(5)湿地农业与观光农业建设区:湿地农业与观光农业建设一线一点。即沿小青龙河8个半岛建设湿地农业与观光农业一条线,在观音桥以北建设一块湿地农业,沿沿小青龙河建设观光农业一条线,配套特色餐饮业;马家冲水塘水体周边山形地貌为基础,建设一个规模适中、条件比较好、档次比较高的休闲度假中心,可接会务和城镇居民度假休闲。
(6)加工与居民集居区:依托两街(长江街、居民街)两线(小青龙河南北两条辅道)建设农民集聚区,使散居园区坝区、丘区的农民移居街区相对集中居住,进一步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条件。同时,利用两街有利地形,建设农产品加工区,对园区农产品进行加工,进一步提升园区农产品附加值,发展园区第三产业,进一步扩大园区农民就业。
6、休闲观光规划:一河一库、两线一山。依托小青龙河和内高路边水塘的有利地势,精心规划建设滨水景观带,打造园区休闲观光和特色餐饮娱乐等服务业,吸引城市居民到此休闲度假观光,享受自然生态环境。依托小青龙河北边环山辅道和后山特色经济林果区,打造乡村农家特色休闲餐饮服务业,吸引城市居民到此体味乡村民居农耕文化。
7、现代化农业技术规划:田家镇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农业部门已在5000余亩蔬菜基地广泛推广黄板诱杀、频振灯诱杀、生物农药等病虫害绿色防控新技术,减少化学农药施用,使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生产出的无公害产品远销成都、重庆、广州等地。图为农户展示黄板诱杀的效果。
三、农业产业发展突出
2005年以来,田家镇政府规划内高线沿线四方、双桥、正子等村为蛋鸡养殖重点村,经过3年的发展,目前该片区养殖户已有36户,年上栏20万只,年产鲜鸡蛋750吨,其中万只鸡以上大户4户,年销售收入450万元。此外,还发展养鸭大户6户,养牛大户2户,养兔大户2户,初步形成了以内高线为中心、以养殖大户为龙头、以蛋鸡为主推品种、畜禽养殖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在种植业上,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争创农产品品牌,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如“田家紫皮大蒜”这一品牌,经过几年的推广,2006年种植面积达7000亩,辐射周边乡镇达万亩以上,年销售收入千万元以上。农民增收入渠道拓宽、收入增加明显。大力发展三个基地建设,重点打造红碑、三元、火花、都堂、狮子、红坝、正子等7个村的蔬菜种植基地;碧云、双桥、四方、花园4个村的家禽家畜养殖基地和翻身、天堂、尹井、狮沟、正觉5个村的蚕桑基地。实现农业生产总值1.7亿元。全年蔬菜种植面积达15750亩,时令蔬菜和大棚蔬菜实现产值8000余万元。全年获镇表彰的新发展种植大户20户,养殖大户19户。
四、同步发展渔业、水产业
为发展渔业亮点,打造水产品牌,依托“一村一品”建设,园区着重发展经济价值较高的泥鳅、黄鳝、岩原鲤、中华倒刺鲃、甲鱼、叉尾鮰鱼、大品鲶、鳜、江团、武昌鱼等名特优品种。
1、发展田家镇川中丘长江现代农业生态观光示范园区泥鳅、白乌鳢、黄鳝养殖,面积500亩,产量80吨,产值160万元。人工繁殖泥鳅幼苗产量20吨,实现产值100万元,养殖成鳅50吨,产值180万元,科信达公司人工繁养中华沙鳅取得阶段性成功。
2、发展大治乡土主村仿野生养殖甲鱼,面积300亩,年产甲鱼22吨,实现产值640万元。
3、杨家二龙村市水产良种场名优特产品,年产各类成鱼80吨,产值100万元。
4、发展顺河镇天宫村斑点叉尾鮰鱼养殖,面积400亩,产量86吨,实现产值82万元。
5、东兴街道养殖户自筹资金60万元发展小龙虾养殖,面积50余亩。
2009年,全区水产养殖面积达14.8万亩,水产品总量达22914吨,实现渔业产值3.31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名特优产量达8582吨,实现产值1.029亿元。
结束语:本次实习参观了长江现代农业园,了解了该园发展的地理条件,发展经营模式、规划,还学习到了一些农业、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诀窍和途径,受益匪浅!感谢指导老师的带队,感谢报告批阅老师的阅读!
第五篇:小谈十贤仿古建筑群(内江师院人文地理短途实习报告)
小谈十贤仿古建筑群
冷虎
摘要:应本专业教学计划要求,笔者在地资学院的组织下进行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人文地理短途实习,实习了范长江纪念馆、田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圣水寺、张大千博物馆,笔者主要考察了十贤仿古建筑群,并对其价值做了深度分析,并给出了一些建议。关键词:仿古建筑、地理实习、价值
内江十贤仿古建筑群是位于沱江三桥桥北头1段景观园区内,总建筑面积3751M2,建筑以一、二层为主,从内江历史上众多的杰出人物中选取了“一师、二相、三状元、四大家”十大名人为背景依托的而规划修建的建筑群。内江市于2010年10月着手修建该仿古建筑群,其是属于内江新建的仿古建筑,笔者这里将着重分析十贤仿古建筑群的修建意义,未来价值,并给出部分建议。
一、十贤仿古建筑群的文化价值
千年的中国建筑史实际是数千年的文化史,那么仿古建筑设计就是文化继承和交流的平台,是传承历史的载体,所以仿古建筑的修筑是为了继承传统文化、促进各种文化的融合交流和综合创新,可以从仿古建筑中文名了解那个阶段的历史文化。内江市东兴区的十贤仿古建筑群的建筑风格是以内江的十大名人所在朝代的建筑风格为依托的,将内江的现有文化同以前的历史文化联系起来,这样有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内江的十贤仿古建筑群有其地方建筑的风貌,人们可以从中了解当地历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信息,还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情感。通过十贤仿古高低错落的仿古建筑,以及人物雕像,人们可以知道内江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江是开发较早的巴蜀腹心城市,东汉建县,曾称汉安、中江,隋文帝时改称内江,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人文荟萃、才俊辈出,孔子之师苌弘、西汉辞赋家王褒、东汉教育家董均、宋代理学家陈抟、国画大师张大千、著名书画家张善孖、新闻巨子范长江、被孙中山授予四大将军之一的喻培伦大将军等都是内江彪炳史册的杰出代表。内江有着独特的地貌,优美的风景,丰富的物产,2000多年来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上今人的奋力拼搏精神,造就了内江的“书画之乡”、“文化之乡”、“大千文化”、“体育之乡”、“蔗糖之乡”的美名,使内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化特色,是川中文化发达地区之一。
二、十贤仿古建筑群的政治价值
1、响应党和国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号召与目标,认真践行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
2、切实贯彻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打造“文化内江,魅力甜城”地方特色城市建设
3、仿古建筑是传承历史的载体三、十贤仿古建筑群的生态价值
1、生态的经济价值。十贤仿古建筑群地带开发与沱江开发联系起来,可以在沱江放生更多的鱼苗。首先,提供了一景观,观鱼。其次,这样不仅给广大市民提供了垂钓的机会,而且闲暇时间,休闲娱乐的人群可以买东西来喂鱼,刺激了消费。
2、生态伦理价值。仿古建筑群就是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生物或大地自然界应当像人类一样拥有道德地位并享有道德权利,个人或人类应当对生物或大地自然界负有道德义务或责任。唤起大家淡薄的文化意识,使生态文明能更好的发扬。
四、十贤仿古建筑的经济价值
1、有利于带来旅游收益,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仿古建筑群的建设引来大批商家的投资,内部建成茶楼、KTV、古玩字画商店等,有利于方便市民的的休闲、娱乐,这
样就大大刺激了消费,加快了内江的经济发展。
2、有利于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商家要开设商店,必定要招一些服务生,售货员等,这样就为下岗工人提供了再就业的机会,为社会分担了一些就业压力。
3、有利于开发经营模式。
4、有利于带来学术收益。仿古建筑会吸引一些专家学者的目光,对建筑进行研究,从而带来学术收益。
5、有利于带来环境收益。仿古建筑的人文价值会吸引对内江环境的投资,带来环境收益。
五、笔者对于十贤仿古建筑群修建的建议
1、可以将内江市的十贤仿古建筑群与市区内或者是与周边地区的古建筑等联系起来,例如市区内的被称为“川南第一禅寺”的圣水寺、三元塔、张大千纪念馆、佛教圣地“西林古刹”等,内江市周边的隆昌的十牌坊等,从而形成一个文化带。
2、在经营规划上是商业区与文化区相融合,不能让商业覆盖了整个仿古建筑群,以免掩盖了内江的文化底蕴。
3、可以把十贤仿古建筑群的一部分楼阁开发成具有内江特色展览馆,比如展出张大千的画展,范长江展馆等等。
4、可以在老子之师苌弘等馆里开设书籍阅览,将苌弘和老子的故事与图书相结合统一开发。一方面展现内江独具特色的深渊文化;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全市民众的文化水平,丰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进一步完善和满足民众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加强了内江的城市文化建设
5、从管理模式入手,其管理模式必须符合店家最大利益需求.管理应该脱离政府,又不能完全脱离政府.一方面,政府对十贤仿古建筑做一个宏观的引导,制定相应的硬性规定,防止店家为追求最大利益而破坏十贤仿古建筑.另一方面,政府应该让店家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不破坏仿古建筑的情况下达到其利益的最大化,实现市政府和店家双赢。
6、仿古建筑的商品类型应该与当地文化相结合.充分与历史相结合,充分发挥十贤的影响力。
7、建立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
8、政府应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由商家与管理的政府人员中组建一个监督小组,让商家参与其中,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9、十贤仿古建筑群地带开发与沱江开发联系起来,可以在沱江放生更多的鱼苗。首先,提供了景观,观鱼。其次,这样不仅给广大市民提供了垂钓的机会,而且闲暇时间,休闲娱乐的人群可以买东西来喂鱼,刺激了消费。
10、再设置一个渡口。除了西林渡口,在三桥这边再设置渡口,方便市民两岸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成为了人们休闲、徒步、聚会、锻炼、冬游、垂钓、拍照的好地方。
11、制定相关措施保护十贤仿古建筑,以及提高市民、商家、游客对仿古建筑的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