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学院本科生认知实习工作办法
经济学院本科生认知实习工作办法
根据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经济学院所有二年级学生进行认知实习,认知实习工作办法如下。
一、认知实习目的
1.通过系统和规范化的实践,使学生成为具有专业价值观、理论知识和实务经验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2.整合课堂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强化专业知识和技巧的运用。
3.发展专业自主能力,增进专业自我发展。
4.培养专业意识,验证专业价值;培养反思、批判精神,促进专业成长。
二、认知实习安排 1.认知实习范围:
经济学院全体大二学生。2.实习时间:
第4学期第18周至第20周。3.认知实习内容(二选一):
(1)学生可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进行为期三周的实习;(2)可与指导教师商定某一课题进行社会实践调查。4.成绩认定:
认知实习结束时,学生应完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本科生认知实习报告》(见附件3)交给导师,未交回的,不予评定认知实习成绩。导师根据学生表现及报告完成情况给予认知实习成绩并于第5学期开学初将认知实习报告交由学院。
三、认知实习要求:
学生必须根据认知实习计划,在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下,主动积极地完成实践任务。在实践期间,要注意调查研究,积累有关资料,及时予以总结,将感性认识提高到理论高度,以便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求学生在实践期内每周至少与导师联系一次。
四、组织管理: 1.认知实习部署 认知实习开始前,学院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开展认知实习前期部署工作。包括召开认知实习工作讨论会、动员大会以及导师见面会等。2.认知实习指导
学院为每位学生安排一名指导老师进行指导,要求指导教师给予学生积极指导,负责检查学生实践情况,接受学生问题咨询。通过对实践过程的跟踪监控和指导工作,确保实践任务顺利完成。3.认知实习总结
实践结束后学院根据学生表现,分析实践效果,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纳,为以后的认知实习工作提供经验总结。
经济学院
2018年6月21日
第二篇:2011级本科生认知实习安排
2011级本科生认知实习工作安排1、2、3、时间:2013.6.27-2013.7.1 地点:艺术楼二层会议室 具体安排
(1)6.27号,学生查询计算机行业前景、就业等方面的资料,准
备相关问题,在后期讲座中,与相关专家进行提问交流;
(2)6.28-6.29号,邀请行业著名专家做关于计算机行业前景、就业、软件开发、网络工程等方面的报告;
(3)6.30号,学生企业参观;
(4)7.1号,学生撰写实习报告。
4、文档要求
(1)填写《短期实习记录册》;
(2)实习单位填写:计算机行业专家讲座和企业参观;
(3)每天的实习内容填写不少于120字;
(4)实习总结不少于800字;
(5)要求实习结束一周内,把电子版《短期实习记录册》发辅导
员信箱。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3年6月27日
第三篇:本科生实习工作管理办法
本科生毕业实习工作管理办法
(2012年)
毕业实习是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社会需要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为进一步加强实习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毕业实习目的毕业实习是在完成本专业所有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安排学生连续性地参与实习单位日常实际工作的一次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深入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熟悉所学专业的业务运作过程、熟练掌握相关岗位操作技能,通过毕业实习,拉近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距离,缩短岗前培训环节,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尽快融入社会。同时,通过实习,检验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否符合用人单位需要,及时获得相关信息,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实习方式及实习场所
毕业实习方式各专业可根据专业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可采取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等形式进行,对分散实习的学生,各指导老师要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实习要求和督促检查,不能放任自由。
实习场所应具备专业基本对口,实习单位的条件满足实习大纲要求,实习单位运作规范,技术、管理比较先进,比较重视学生实习,便于学生食宿,就地就近,节省经费等条件,并力求相对稳定。提倡和鼓励各专业与选定的实习单位长期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和生产三结合的实习基地,逐步形成以集中实习为主,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为辅的实习方式。
三、毕业实习时间安排
为加强毕业实习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各专业要严格按培养方案组织实习教学。原则上,实习从第七学期结束后的寒假开始。一个学分实习一周,寒假算3周实习时间,第八学期各专业则要按照培养方案规定的剩余学分数安排毕业实习时间,不得提前或延后。
四、毕业实习教学工作程序
1、各专业落实毕业实习教学任务,确定指导(带队)教师,成立实习工作领导小组。
2、组织编写《实习大纲》及《实习指导书》、《实习任务书》,并报教务处。
3、开展实习动员工作。组织实习师生学习毕业实习相关管理规定文件。
4、进行实习前的安全教育,每位学生需签收《学生校外实习安全责任书》,并经学生家长签字确认后于学生离校前收回系里留存。
5、学生离校开始实习,并在进入实习单位3日内将实习单位情况反馈到指导老师。
6、跟进实习全过程,指导老师填写《实习指导记录》。
7、实习结束后,核查实习材料的准确性、完整性;组织考核、成绩评定。
8、实习结束后,各专业根据实习开展情况形成书面总结,并报系部。
五、实习的组织管理
实习工作在系主任的领导下,成立由系领导、教研室、系办公室、系学工部组成的实习工作领导小组。
(一)系办公室职责
系办公室是主管全系学生实习的职能机构,主要职责:
1、制定有关实习工作的规章、管理办法等。
2、审核各系的学年实习计划,督促和检查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3、检查了解各系实习开展情况。
4、总结全系的实习工作。
(二)系教研室职责
各教研室是直接组织和领导实习的基本单位,主要职责:
1、制定学年毕业实习计划
每学年结束时要将下一学年《实习计划审批表》报送系办公室审批。执行计划中,如遇特殊情况需更改《实习计划审批表》,须书面说明原因,经系领导签字同意后报系办公室备案。
2、确定实习指导老师
在毕业实习开始前各教研室应选派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并合理安排实习指导师生比:毕业实习原则上指导老师与学生按不超过1:8配备。
3、召开实习前的动员大会
组织师生学习《实习大纲》、《实习指导书》、《实习任务书》等,讲明实习的目的及要求,宣布纪律、进行安全教育(心理健康、事故应急、自护自救等方面)。
4、落实实习任务
联系落实实习单位(分散实习的可由学生自行联系及系推荐等形式),认真选择实习地点,逐步做到相对稳定,专业对口,满足《实习大纲》、《实习指导书》、《实习任务书》的要求,尽可能就近就地,便于学生住宿,节省开支。在选择实习地点的同时,各教研室要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5、实习过程管理
实习期间应检查和指导实习工作,实习结束后要组织实习指导教师做好实习成绩的评定工作,组织本系实习工作经验交流,并做好实习工作总结(包括实习计划执行情况、质量分析、存在问题、解决措施、建议等方面)报系办公室。
6、实习材料整理归档
收集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本系的实习教学工作,整理实习的各类教学文件(报表、实习大纲、实习指导书、总结、学生实习考勤、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习考核材料等)并做好归档工作。
(三)实习指导教师职责
任何形式的实习都应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过程负全面管理责任,其主要职责:
1、认真做好实习前的调查研究和业务准备,对实习单位的情况是否符合实习条件及学生的思想与业务水平进行了解。
2、指导教师要以身作则,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教育学生遵守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学院的实习守则。对严重违纪且教育无效者,指导教师有权决定停止其实习,及时向系汇报,以便作出处理。
3、实习期间,会同实习单位指派的指导人员,具体指导学生进行实习,及时检查学生的实习日记,同实习单位和实习学生之间保持经常性联系,即时掌握实习生的工作情况。
4、实习期间每周至少一次与学生联系,并做好记录。可采取实地走访、拨打电话、收发电子邮件、收发短信等方式。
5、实习结束后应指导学生完成实习报告并认真批阅实习日记及实习报告。
6、做好学生的实习成绩考核工作,结合实习单位导师意见,客观、公正地对学生实习进行考评。
7、收集实习单位及学生对实习工作的改进意见,提出实习工作建议和改进措施。
(四)系学生工作部职责
1、协助各教研室建立实习基地建设,与企、事业等用人单位签署合作协议,保持长期合作关系。根据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信息,帮助推荐实习单位。组织好毕业班学生供需见面会,关注“弱势学生”的就业问题,在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同时,尽可能地向他们提供适当的工作机会。
2、在实习期间协同各教研室加强实习生的思想教育,辅导员要及时了解实习情况,解决学生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六、实习要求
各教研室是学生毕业实习的直接组织管理单位,应担负起实习管理工作的重要责任,要严格依照有关法规落实实习期间的有关劳动保护措施:
1、严禁向实习学生违规变相收费。
2、严禁安排学生从事高毒、易燃易爆、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以及其他具有安全隐患的实习。
3、严禁强制安排学生周实习时间超过40小时。
4、严禁在需要职业资格的岗位上安排未取得相应职业资格的学生独立实习。
5、严禁安排学生到酒吧、夜总会、歌厅、洗浴中心等营业性娱乐场所实习。
6、严禁通过中介机构或个人代为组织、安排和管理实习工作。
7、严禁其他影响实习学生人身安全、身心健康的行为。
七、学生实习纪律守则
1、按照实习大纲、实习指导书的要求全面完成规定的实习项目。
2、每天应将实习观察的结果收集整理,逐日写好实习日记,按时完成所布置的实习
思考题和作业,写好实习报告。
3、严格服从校内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实习调配,遵守学院各项有关规定。
4、实习期间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按时上下班,不得无故缺勤,凡无故缺勤一天者,按旷课四节计算,无故缺勤达总实习天数的1/4以上者,实习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5、学生因故因病不能参加实习一定要持有关单位或医疗部门的证明向校内指导教师请假,病事假天数超过实习总天数1/3以上者,实习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6、实习成绩不及格者,必须跟下一年级同类实习重作,并获得及格才能进入毕业程序。
7、学生实习要确保安全。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注意爱护保养仪器设备,未经许可不准擅自操作仪器。在实习期间,学生因违反实习纪律和安全规程造成自身伤害,由学生本人负责;造成他人伤害或国家的经济损失,由学生本人及家长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
8、学生向实习单位所借的书刊、工具、仪器等必须加以爱护,用毕即归还。如有损坏,必须赔偿。
9、在实习过程中,要虚心学习,注意文明礼貌。维护学院集体荣誉,发扬互助友爱的精神。在完成实习任务的情况下,主动协助实习单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10、凡违反以上守则,在校外败坏校风者,从重处分。
八、实习成绩考核
(一)实习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分级评定。
1、各专业应根据不同的实习类型,制定实习成绩的评定标准,在《实习大纲》中明确规定实习成绩考核办法及成绩构成比例,以规范成绩评定。
2、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实习单位鉴定表、实习日记、实习报告的内容等评定成绩,必要时可对学生进行考查(笔试或口试),然后综合评定成绩。
3、逐步探索以实习单位评价为主的考核改革,完善校内导师评价与校外导师评价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将学生实习的技能水平、劳动态度、劳动纪律等作为实习成绩考核指标,确保学生实习质量。
(二)实习成绩评定标准(供参考)
优秀:全部完成实习大纲要求,实习单位评价突出,实习日记非常认真,实习报告有丰富的实际材料并对实习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能够运用学过的理论对某些专业问题加以深入的分析说明,考核时能圆满回答问题,实习中无违反纪律现象。
良好:全部完成实习大纲要求,实习单位评价良好,实习日记认真,实习报告对实习内容有较系统的总结,能够运用实际材料或理论知识说明某些问题,考核时能比较圆满回答问题。
中等:基本完成实习大纲的要求,实习单位评价中等,实习日记较认真,实习报告对实习内容有一定的总结和分析。考核时能回答主要问题。
及格:基本完成实习大纲的要求,实习单位评价一般,能记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内容
基本正确,考核中能基本回答主要问题,但有个别原则性错误。
不及格:未能完成实习大纲的基本要求,实习单位评价差,实习日记马虎,实习报告单纯罗列材料,理论分析有原则性错误,考核时不能正确回答主要问题。
凡实习中有严重违反纪律的现象,无故缺勤达总实习天数1/4以上者,或病事假天数超过实习总天数1/3以上者,实习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九、实习经费
系办公室负责实习经费的审核,实习经费开支、报销办法、报销范围等事项按学院财务部相关规定文件执行。
十、附则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系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四篇: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本科生因私请假规定
经济学院本科生因私请假规定
(2012年4月起试行)
鉴于目前经济学院学生由于各种个人原因需因私短期请假的情况日趋增多,为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从严管理,规范请假,经讨论决定,特制定如下规定:
1、学生因私请假事先须有书面报告,3天以内(含3天)由学院审批,4天以上至两周的须经学校教务处审批。
2、学生因私或出国出境请假每学期最多不超过两周。
3、毕业班学生在毕业学期,如仅需修读毕业论文,经辅导员及论文指导教师同意,请假时间累计不得超过两周。
4、请假期满返校后,须向辅导员及经济学院本科教学办公室销假。
5、学生因私请假或出国出境期间,若发生意外事故或人身安全事件等,一切责任由本人承担。
6、学生未经请假擅自离校,发生意外事故或人身安全事件等学校不承担责任。
7、学生未经请假离校连续两周以上(含两周),未参加学校教学规定的活动,按照复旦大学本科生学籍管理规定第九章,第三十一条
(二)项的规定,给予退学处理。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2012年4月20日
附: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学生因私请假申请表
第五篇: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办法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办法
(苏大教〔2013〕123号)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作风、独立工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为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规范管理,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一、目的和要求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研究的能力、技术经济分析和组织工作的能力、撰写科技论文及学术报告的能力、正确运用国家标准和技术语言阐述理论和技术问题的能力等;
3.培养学生调查、收集、加工各种信息的能力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5.鼓励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允许或推荐部分优秀学生到校外单位进行毕业设计(论文);
6.各学院(部)应根据本学科专业的特点制定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基本要求,并按教学基本要求开展教学工作。
二、组织领导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在分管教学副校长领导下,由教务部统一协调与管理,各学院(部)具体组织落实。各学院(部)分管教学的院长对本院(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管理和教学质量全面负责,具体任务为:
1.成立学院(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指导小组,组长由分管教学院长担任,成员一般由各专业建设负责人组成;
2.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组织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指导小组成员制定本学院(部)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计划和实施细则;
3.组织与落实本学院(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各项工作:
(1)审核允许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学生名单,并同时将暂不能进入该环节的学生名单报教务部。
(2)组织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指导小组成员审核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组织学生选题,明确选题性质;
(3)审核指导教师资格;
(4)审核批准在校外单位做毕业设计(论文)学生的申请,并同校外单位及学生签订联合指导协议及安全协议;
(5)负责检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和质量,协调解决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6)批准设立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及答辩小组;
(7)负责毕业设计(论文)的经费管理;
(8)负责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评定工作;
(9)督促并检查毕业设计(论文)的资料归档工作;
(10)组织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与优秀指导教师的评选和推荐工作。
三、过程管理
(一)毕业设计(论文)准入制度
毕业设计(论文)实行准入制度,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示学生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前所需获得的最低学分,达到该学分者方可进入毕业设计(论文)环节。
(二)时间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时间严格按照《苏州大学本科教学手册》中对各专业所规定的时间执行。
(三)工作表格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用表应使用学校统一制订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用表格式,相关表格可从教务部网站下载。
(四)选题原则
选题是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各学院(部)在进入毕业设计(论文)阶段以前必须全部落实选题,并填写《苏州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汇总表》。选题汇总表应在第八学期(五年制专业第十学期)开学的两周内交教务部备案。在毕业设计(论文)开始后,若确需调整或更改选题,应填写《苏州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变动申请表》,经指导教师和学院(部)分管教学院长批准后方可调整或更改,各学院(部)的选题变动申请表应于第八学期(五年制专业第十学期)的第九周前汇总并报教务部备案,第十周开始不再允许更改选题。
选题应符合如下原则:
1.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教学基本要求;
2.选题应尽量结合教学、科研、生产、实验室建设等实际需要,符合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需要,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先进性、开拓性;
3.选题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让每位学生在原有的水平和能力上有较大的提高,鼓励一部分优秀学生有所创造;
4.选题一般由指导教师提出,原则上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一个课题。确因题目较大等特殊情况可限2人合作,但必须注明每位学生独立完成的部分;
5.鼓励多个指导教师联合起来,共同指导多名学生,组成毕业设计(论文)团队,开展团队合作研究。毕业设计(论文)团队必须有一个总的题目,每个学生必须有一个分题目,各分题设计合理,研究内容有机联系,能反映团队成员之间的实质性协调与配合。毕业设计(论文)团队应提交一个总的报告,同时每个学生也必须完成一篇独立的毕业设计(论文);
6.学生自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应经指导教师审定;
7.选题应提前准备,把握好内容、难度、时效,所有选题须经分管教学的院长审核后方可正式列入选题计划;
8.鼓励选择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课题和隶属科研项目的课题列入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计划;
9.对非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要求完成计算机软件设计方面题目时,选题涉及的设计内容必须符合学生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10.每届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应避免重复。
(五)指导教师职责
1.毕业设计(论文)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指导教师由分管教学院长聘任,每位教师指导本科生人数一般在6人以内,文科一般不超过8人;
2.指导教师必须具有讲师(或相当技术职称)以上职称,同时有着一定的实践经验。助教不可单独指导毕业设计(论文),可视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协助指导,培养他们今后独立指导的能力;
3.学生申请在校外单位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实行毕业设计(论文)“双导师制”,即应由分管教学院长以合作指导的形式聘请相关单位相当于讲师以上职称的科研、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担任校外指导教师,同时指定学院(部)内相关专业教师作为校内指导教师,以便及时掌握进度和要求,协调有关问题;
4.在选题确定后,指导教师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周密安排进度计划,指导学生认真填写《苏州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5.在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一开始,指导教师应将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基本要求、各阶段的任务、答辩评分办法向学生宣布,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6.指导教师要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按计划进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各阶段的任务,着重启发引导,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不包办代替,也不放任自流。指导教师要在严格要求的同时,注意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和个性培养,做到教书育人;
7.指导教师应随时掌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和质量,注意考察学生掌握知识和实际工作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学习与工作态度、出勤等,学生的学习态度、纪律表现等将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结束时评定成绩的参考依据;
8.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检查和答疑,文科专业每周每生不得少于1次,其它专业每周每生不得少于2次,每次对学生指导不得少于2小时;
9.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报告,格式要规范,内容要详实,数据要如实,图形要工整,文字要流畅;
10.指导教师要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前的审阅工作并及时写出评语和评定成绩,指导学生熟悉答辩过程,提高表达能力,督促学生做好答辩前的各项准备事宜;
11.指导教师有责任向有关刊物推荐优秀的毕业设计(论文)公开发表。
(六)学生守则
1.学生根据本学院(部)公布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指南,结合自己具体情况进行选题,在题目确定后必须尽早与指导教师联系,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准备工作;
2.学生申请在校外单位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应及时向本学院(部)提出申请,并提交有关单位的接受证明、校外单位指导教师的相关信息等供本学院(部)领导审核;
3.毕业设计(论文)开始两周内,学生必须写出对毕业设计(论文)所选题目的认识、文献资料查阅情况及毕业设计(论文)进度计划等,并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综述报告(不少于1000字)交指导教师审阅;
4.每个学生必须认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阶段规定的全部学习任务,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和刻苦钻研精神,严禁弄虚作假,不得抄袭他人的毕业设计(论文)或已有成果;
5.学生要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加强各种能力的锻炼和培养(如计算机和外语能力等)。参阅外文文献资料不得少于3000个外文单词,并译成中文(外语类、汉语类等特殊专业除外)。体育学院和艺术学院的专业允许适当减少,但不得少于2000个外文单词;
6.学生要尊敬指导教师,虚心接受指导,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如因不听指导造成的伤害或其他不良后果,均由学生本人负责;
7.学生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时,应做到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符合写作规范。毕业设计(论文)正文字数:文科专业不得少于8千字,其他专业不得少于6千字,外语类专业不得少于3千字;
8.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阶段,原则上不允许请假。如遇特殊情况,需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指导教师签字,分管教学院长审批后方可准假,并报教务部备案。无故旷课三天以上者或累计耽误时间超过毕业设计(论文)总时间的三分之一者,不能参加答辩,成绩以零分计;
9.学生在答辩前二周,应将毕业设计(论文)及相关表格交指导教师审核评分;
10.学生需提交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一份 [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二份、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成员论文二份]交学院(部)保存;
11.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不及格者不得毕业,不及格者可申请随下一年级同专业重修,重修申请需经学院(部)批准,并由学生在重修选课时段内完成选课。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低于70分者,不得授予学士学位。学生也可延长学年后申请随下一年级同专业重修毕业设计(论文)。
(七)检查与评估
毕业设计(论文)检查与评估是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必须使这一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1.各学院(部)要召开毕业设计(论文)动员大会,向学生、指导教师明确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任务、规定、进度、纪律等,充分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
2.各学院(部)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指导小组应组织相关人员,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
初期检查的主要内容:工作计划是否到位、选题是否符合选题原则、任务书的完成情况、指导教师的配备情况及其他前期准备工作。中期检查的主要内容:
(1)有无改变课题内容的情况;
(2)有无更换指导教师的情况;
(3)有无课题工作量太大或不足的情况;
(4)课题进展是否有滞后的情况;
(5)如与科研项目结合的,还要检查其所做工作能否达到毕业设计(论文)要求;
(6)如期完成课题有何困难,如何解决;
(7)了解在校外单位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进展情况。
后期检查的主要内容:学生是否按任务书的要求全部完成、评阅教师的评阅情况、答辩工作的准备情况等。
3.各学院(部)要特别重视和加强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考勤、考纪工作,妥善处理好学生就业与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的矛盾,努力减少和消除就业对毕业设计(论文)环节的不利影响和冲击;
4.各学院(部)在各阶段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转告有关学生及其指导教师,以便抓紧时间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整改;
5.教务部在各学院(部)的配合下,组织专家和管理人员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准备、选题、落实、指导、评阅、答辩、总结及学院(部)的自查情况等方面进行检查和监督;
6.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各学院(部)应按照各专业培养目标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估,认真进行自检自评,鉴定本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的层次与水平,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提出改进意见,撰写自评报告并于每年九月底前报送教务部。教务部将于每年十月组织校、院(部)两级的专家和督导员对各学院(部)的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进行评估,写出评估报告,并及时反馈给各学院(部),以便加以整改,提高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质量。
(八)评阅与答辩
各学院(部)应统一组织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阅和答辩,以检查学生是否达到了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和目的。
1.组织工作: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由各学院(部)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主持。答辩委员会由学院(部)领导及专家5~7人组成,设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秘书各一人,主任委员由分管教学院长担任。答辩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组织若干个答辩小组(每组不少于三名成员)具体进行答辩工作。答辩委员会及答辩小组成员必须由讲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人员担任。各学院(部)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名单在学生答辩前公布并报教务部备案。
2.答辩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1)组织并领导答辩小组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
(2)在答辩前确定统一的答辩程序、答辩场地、答辩秘书、纪律等事宜;
(3)聘请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
(4)答辩委员会按照严格要求、实事求是、保证质量的原则,依据评分标准,充分发挥民主,以集体讨论的形式科学合理地评定每个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和评语。
(5)完成毕业答辩工作的自评总结报告;
(6)答辩委员会要在答辩前组织答辩小组成员了解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及指导教师和评阅人的评语;
(7)对以下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应成立统一的答辩小组进行二次答辩:
①被推荐为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②初次答辩后成绩被评定为不及格的毕业设计(论文);
③学生或教师提出较大异议的毕业设计(论文);
④答辩委员会认为有必要进行二次答辩的毕业设计(论文)。
3.答辩小组职责:
(1)答辩小组成员要深入了解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及指导教师、评阅人的评语,并准备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问题,认真听取学生在答辩中的汇报及回答,记录员在规定表格中至少记录涉及论文的两个主要问题,并详尽记录学生的回答情况;
(2)答辩小组依据评分标准初步给定毕业设计(论文)成绩及评语;答辩结束后,小组成员要在答辩记录上签字,并交学院(部)保存备查。
4.评阅要求:每位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必须经指导教师和论文评阅教师评阅后,方可参加答辩。评语主要反映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答辩情况等。主要从如下几方面给出:
①是否较好地掌握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②是否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③是否独立按时完成了毕业设计(论文)的任务;
④毕业设计(论文)完成的质量和创造性;
⑤独立获取知识、综合概括能力以及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
⑥学习态度、科学素养、纪律、出勤等。
5.答辩要求:每位学生必须提交毕业设计(论文)所要求的全部材料后方能参加答辩。每位学生必须经过答辩环节方可取得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每位学生答辩时间可由各学院(部)视学科性质确定。教师提问应围绕该课题的研究内容质询关键性问题。如遇争议性的学术问题,应提交答辩委员会协商解决。
(九)成绩评定
1.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要独立进行评定,严肃认真,实事求是,不受学生平时课程学习成绩的影响,主要是全面评价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难易程度、内容与质量及研究成果、学生答辩情况、学习和工作态度以及在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中的完成任务情况、合作意识等方面的表现;
2.毕业设计(论文)成绩采用记分加评语的办法。记分采用百分制和等级记分制,即90-100分(优秀)、80-89分(良好)、70-79分(中等)、60-69分(及格)、60分以下(不及格);
3.总成绩应由指导教师评分(占30%)、评阅教师评分(占30%)和答辩小组评分(占40%)三部分组成;
4.各学院(部)答辩委员会对评定的总成绩要进行审定,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以审定成绩为准。各专业评定为“优秀”等级的学生比例为本专业参加答辩学生总人数的15%-35%。学院(部)审定的成绩如有向上突破优秀比例的,则学院(部)必须对获评优秀的有关学生组织二次答辩,直至满足上述比例。各学院(部)对不满足上述比例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不得上报。
四、评优和奖励
(一)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推荐、评选
1.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科学,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学要求;能够较好地体现本专业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综合应用;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独到见解,或具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2.推荐比例:各学院(部)按各专业该届学生总数3%的比例推荐参加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
3.推荐办法:首先由学生本人打印出2000字的毕业设计(论文)浓缩稿(同时需提交电子版),经指导教师审核后,交学院(部)审批;学院(部)写好推荐意见后,报教务部复审,分管教学副校长批准。
4.评选结果及奖励:经学校评定的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刊登在每年的《苏州大学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汇编》中进行交流,获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学校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学校将择优从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中推荐参加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选。
(二)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的推荐、评选
1.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选题科学,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与教学要求,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各子课题设计合理,任务分工明确,研究内容有机联系;设计作品整体质量较高,能有效反映团队成员间的实质性协作与配合,且有群策群力、协同攻关的设计研究成果;每个团队不少于2位学生,其组成可为同一专业的学生,也可为跨学科、跨专业的学生;团队有总的指导教师,每位学生有各自的指导教师。
2.推荐数量:各学院(部)根据本学院(部)的实际情况进行推荐,每个学院(部)可推荐0-2个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
3.推荐办法:由毕业设计(论文)团队提交团队成员情况说明、5000字以上的团队总报告,由学生成员提交各自的2000字的毕业设计(论文)浓缩稿(均需提交电子版),经团队指导教师审核后,交学院(部)审批;学院(部)写好推荐意见后,报教务部复审,分管教学副校长批准。
4.评选结果及奖励:经学校评定的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其团队总报告及各成员的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将刊登在每年的《苏州大学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汇编》中进行交流。获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的团队,学校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学校将择优推荐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参加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的评选。
(三)毕业设计(论文)优秀指导教师的推荐、评选
1.评选条件:优秀指导教师必须是认真履行了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责任心强,作风正派,所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为优秀。
2.评选办法及比例:由教师本人(含聘请的校外单位指导教师)写出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小结,交学院(部)审核。各学院(部)按指导教师总数的2%的比例提出推荐人选,写好推荐意见,报教务部。经教务部复审,分管教学副校长批准,公布获奖名单。
3.奖励:评为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者,由学校发给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五、存档要求
1.毕业设计(论文)全套材料包括毕业设计(论文)文本、文献综述、外文原稿复印件与译文、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含指导教师评语、评阅人评语及答辩小组评语)、答辩记录表、毕业设计(论文)中期进展情况检查表、毕业设计(论文)团队的组成情况及团队总报告、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推荐表(仅限被评为校级优秀的学生)、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推荐表(仅限被评为校级优秀的团队)。
2.学生提交毕业设计(论文)全套材料一份[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二份)]交学院保存。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一份交学院(部)保存,一份交学校档案馆保存。全套材料(除图纸)提倡为计算机打印件。毕业设计(论文)全套材料要长期保存,由各学院(部)资料室和教学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和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团队材料同时由学校档案馆长期保存。
六、经费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经费由学院(部)在学校下达的包干经费中使用。
七、附则
1.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2013级及以前各年级学生有关毕业设计(论文)准入制度的规定按《关于做好〈苏州大学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生学籍管理条例(修订稿)〉、〈苏州大学本科课程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实施期间新旧政策衔接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文件执行。
2.原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苏大教[2012]10号)同时废止。
3.本办法由教务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