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自考《商品流通概论》第五章练习题
一、单选题
5.1.流通业态中,消费者可见的外部因素是()A.物质状态B.技术状态C.流通技术D.企业文化
5.2.在零售商店业态中,运用商品目录和折扣销售的方式,经营花色品种繁多、毛利率高、周转快的品牌商品的是()A.折扣商店B.方便商店C.目录商店D.仓储商店
5.3.在西方国家,其销售可占社会日用商品零售总值的70%~80%,已经成为零售商业企业的主体的业态是()A.仓储商店B.专业商店C.百货商店D.超级市场 5.4.直销广告的目的是()A.创造商品形象B.直接达成交易C.创造商标形象D.强调求诉力 5.5.以下属于常规零售商业业态的补充形式的是()A.集市贸易B.商业联合体C.特许经营机构D.消费者合作社 5.6.一般来说,经纪人的佣金来自()A.代理方B.委托方C.受托方D.批发商 5.7.在代理批发商中,最为常见的是()A.佣金商B.采购代理商C.制造厂商代理商D.销售代理商 5.8.一种流通方式是否具有生命力,关键在于能否带来预期的()A.社会效益B.规模效益C.消费者效益D.经济效益 5.9.零售业态发展的车轮理论的首先提出者是()A.吉斯特B.麦克内尔C.大卫·索内托D.豪威尔 5.10.零售业态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的首先提出者是()A。吉斯特B.麦克内尔C.大卫·索内托D.豪威尔 5.11.零售业态发展的自然选择理论的首先提出者是()A.吉斯特B.麦克内尔C.大卫·索内托D.豪威尔
5.12.零售业态发展的自然选择理论解释零售业态的演变时,是应用了达尔文的()A.周期理论B.适者生存理论C.竞争理论D.辩证理论
5.13.我国流通业态的演变表明,将是中国零售业的主力,其所代表的销售方式将成为中国零售业的主导方式的是()A.便利店B.百货商店C.超级市场D.专业商店和专卖店 5.14.量贩店源自日本,又称()A.折扣店B.百货商店C.超级市场D.货仓式商场 5.15.影响流通方式选择的最重要因素是()A.目标市场的需求及其特点B.市场的竞争状况C.流通企业经营要素的特点D.供应商的需求及其特点
5.16.便利型流通企业的商圈较小,其最大的特点是经营中所提供的()A.舒适性B.专业性C.方便性D.规模性 5.17.拍卖中,竞争发生于()A.卖方B.代理方C.买方D.拍卖方 5.18.寄售的当事人双方之间是一种()A.买卖关系B.委托关系C.受托关系D.合作关系 5.19.投标交易方式中,竞争发生于()A.买方B.委托方C.受托方D.卖方
5.20.在包销条件下,卖方与包销人之间的关系是()A.商品买卖关系B.委托关系C.投标与招标关系D.代理关系 5.21.耐用消费品销售中常用的交易形式为()A.信用交易B.信托交易C.期货交易D.拍卖
5.22.由商品流通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所构成,并且是流通产业经营的形态,被称之为()A.经营业态B.配送业态C.物流业态D.流通业态 5.23.车轮理论属于()A.进化埋论B.周期理论C.循环理论D.选择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
5.1.联合形式的零售企业的类型主要有()A.连锁公司B.自愿连锁和零售商店合作体C.消费者合作社D.特许经营机构E.商业联合体
5.2.商圈范围的类型有()A.都市型B.区域型C.社区型D.便利型E.专业型 5.3.现代商圈适应市场经济大流通的需要,其特点有()A.流动性B.开放式C.多元化D.多层次E.固定化 5.4.流通业态的物质状态包括()A.购物环境B.商品的花色品种C.服务态度D.位置E.商品的价格 5.5.流通企业文化,即()A.理念B.惯例C.规则D.操作E.经验
5.6.流通业态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逐步现代化的过程,以适应大批量、远距离、多品种的现代商品流通的需要,该过程包括()A.从单一到多样B.从简单到复杂C.从低级到高级D.从原始到现代E.从多元到单一
5.7.原国家内贸局在《零售业态分类规范意见》中,将中国零售业商店分类确定为8类,以下选项中属于这8类中的是()A.百货店B.超级市场C.大型综合超市D.便利店E.仓储式商场 5.8.直销手段主要有()A.邮购商品目录B.直接邮寄C.电话促销D.电视促销E.电子购物 5.9.连锁公司已经出现在各种不同形式的零售经营机构中,如()A.超级市场B.折扣商店C.综合商店D.专业商店E.百货商店 5.10.有限服务批发商的种类包括()A.现金交易运货自理批发商B.卡车送货批发商C.厂方直接送货批发商D.货架批发商E.生产者合作社 5.11.代理商的类型包括()A.制造厂商代理商B.销售代理商C.采购代理商D.佣金商E.拍卖代理商 5.12.流通业态的主要发展趋势包括()A.大型化B.细分化C.多元化D.廉价化E.连锁化一 5.13.一体化经营的主要形式有()A.工商一体化B.商商一体化C.工农一体化D.农工商一体化E.农农一体化 5.14.流通企业选择流通方式应该考虑的因素有()A.商圈人口的规模B.价格的差别C.商品品种的差别D.商品和服务的用途E.顾客来店购买的频率
三、名词解释
1.流通力: 2.物流中心: 3.流通业态: 4.商圈: 5.包销: 6.寄售: 7.目录商店: 8.独立批发商: 9.商品交易所: 10.拍卖: 11.代理制:
四、解答题
5.1.流通业态包括哪些内容? 5.2.什么是自然选择理论? 5.3.一般认为超级市场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5.4.流通方式的选择有哪些意义? 5.5.确定流通方式的因素有哪些? 5.6.商店零售组织有哪些主要形式? 5.7.简述流通业态的主要发展趋势。
五、填空题
5.1.直销是通过()进行的。
5.2.已知最早的消费者合作社是英国1844年成立的()。
5.3.在市场上,成交量大、质量标准和等级规格不易标准化以及容易变质的商品,习惯上都采用()的方式进行批发交易。5.4.零售业态发展的自然选择理论又称()。
5.5.在考虑一个流通方式的选址或者网点布局时,商圈内的销售量必须超过其损益均衡点,也就是()。
5.6.某一类商品或者服务的价格以()为基础从低到高形成的价格范围,是区别业态的一个主要标志。
5.7.拍卖不是由买卖双方直接成交的买卖行为,必须通过()才能进行。5.8.我国原国内贸易局在《零售业态分类规范意见》中,将中国零售业商店分类确定为:()、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营店、购物中心8类。
六、论述题
5.1.请论述流通方式演变必须符合经济规律的要求(或试述影响流通方式演进的因素)。
5.2.请论述生命周期理论。
第二篇:自考《语言学概论》练习题
自考《语言学概论》练习题
第一章 语言和语言学
一、单项选择题
1.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表现为口语。语言学是指研究语言的科学。
2.在个别情况下,当口语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而书面语长期保持古代语言的面貌不变时,就可能产生言文脱节的现象。
3.在我国,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时间是五四运动以后。
4.世界各国都把书面语的产生作为文明史的开端。
5.共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认同感是确定一个“民族”的最根本的标准。
6.语言是最直观最容易识别的民族标志。
7.口语是语言的有声客观存在形式。
8.书面语虽然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但也影响口语的发展。
9.口语和书面语都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或图形,这是一种物理现象;另一方面则是由声音或图形表示的意义,那是一种心理现象。
10.人与人的口头交际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从通信理论的角度可以将之理解为编码和解码的过程。
11.主张把语言和言语分开的代表人和集大成的学者是现代语言之父索绪尔,他的代表作是《普通语言学教程》。
12.语言符号的特点有:任意性、强制性、可变性、离散性、线性。
13.索绪尔创立的语言学,使语言学成为现代意义的科学。
14.言语活动可以分为语言和言语两个分支,即索绪尔提出人类言语活动可分为语言和言语两个部分。
15.语言和言语:“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为系统的那一部分。言语是个人“说话”的具体行为和结果,在每个人的发音、用词和使用的句子结构等方面体现出个人特色。
16.书面语和口语的关系是: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性的。
17.口语和书面语的所谓一致,是指基本的语言成分。
18.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语音)和所表示的意义(语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这说明,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
19.语言符号是离散的,在时间这根轴上成线性排列。语言符号的线性特征使离散的语言符号有可能组合成大小不等的语言单位,组合成连续的语流。
20.在语言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中,语音系统的系统性最强。
21.语言系统中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语素;最小的交际单位是句子;最大的交际单位语篇。
22.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互相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互相可以联想起采的关系中,这种关系称为聚合关系。
23.最早广泛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成果的社会领域是语言教学领域。
24.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名”是由“实”决定的。
25.我国哲学家荀子认为“名”和“实”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26.中国古代传统语言学被称之为“小学”。
27.历史比较语言学建立的时间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28.“普通语言学”中的“普通”是“一般的”意思,指研究人类的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
29.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以前的语言学。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语言”,说法正确的是:语言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表现为口头语和书面语。
2.“说话”的过程涉及到的相关问题有:社会问题、哲学问题、心理问题、生理问题、物理问题等。
3.口语和书面语在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指的是基本语汇和基本语法结构。
4.索绪尔给语言符号的两方面创制的专门术语是能指和所指。
5.下列各组语言单位之间存在聚合关系的有:很,非常;辆,部。
6.存在语言符号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有;词、语法、语音、词组。
7.语言系统内部包含的语言单位有:语素、词和词组、句子和语篇。
8.“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9.公元前后,印度人、希腊人已经对语法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10.中国古代对语言的研究的主要内容有:音韵,文字、训诂、虚词等。
11.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语言学新学派有:社会语言学、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
12.出于应用目的,西方传统语言学的研究重点在语法学、语音学、语汇学、诗律学、修辞学等方面。
13.乔姆斯基创立的生成语法中和语言学结合的学科有:数学、数理逻辑、计算机科学。
三、名词解释〖可转化为选择题〗
1.口语:是指有声的口头语言。
2.书面语:是文字记录的语言的书面形式。
3.聚合关系:在同一个位置上可以相互替换出现的各个语言单位处在可以联想起来的关系之中,因而聚合成为一个类,这种关系称为聚合关系。
4.组合关系: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前后两个语言单位,或语言单位与互相关联的语言单位组合而成的整体之间所具有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
5.内部言语:解释“内部言语”这一术语需要把握两点:第一。它是言语的一种形式;第二,它的交际对象是说话者本人,且没有出声。因而对它的解释是;没有说出口的内心的话。
6.能指:能指是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即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
7、所指:所指是语言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
8、符号:符号是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这种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9、普通语言学:语言学界把研究人类社会的语言这种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称为普通语言学。它以一般语言为研究对象,探索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特征、共同的规律、结构上的共同特点和一般原理。
10.应用语言学:把语言学的理论和具体成果用采为社会实际生活中的某个领域服务,这是广义的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指专门研究语言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
11.传统语言学:一般泛指20世纪前的语言学,特别是指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以前的语言学。
12.结构主义语言学,由索绪尔创立的研究语言系统本身的内在规律的语言学称为结构主义语言学。
四、分析题
1.下列下划线上的词,哪些属于语言学术中的“语言”,哪些属于“言语”?
(1)这部作品的语言很美。
(2)言语无味,面目可憎。
(3)社科院语言研究所。
(4)亚洲语言研究所。
(5)须向人民学习语言。
(6)言语必须接近民众。
(1)言语(2)言语(3)语言(4)语言(5)言语(6)言语
2.下列句中下划线上的词,哪些是“语言”,哪些是“言语”,哪些是其他说法的代名词?
(1)杨朔散文的语言真美。
(2)你真不会说话。
(3)他会说好几国的话。
(4)熟了,也就没有共同语言了。
(5)用得着我的时候,你就言语一声。
(6)写工人,就要用工人的语言。
(1)是语言学中的言语。确切地说,是写出来的话和运用语言的结果。
(2)属于言语。因为它是运用语言的动作或行为。
(3)指的是语言。每一个国家几乎都有一种公认的、约定俗成的交际工具——语言。
(4)既非语言也非言语,而是观点、话题的代名词。
(5)言语,意思是“告诉”。
(6)言语,即符合工人身份及文化水平的话语。
「提示」第一章应着重弄懂:(1)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2)“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及作用。(3)语言的符号性。(4)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5)索绪尔的贡献。
第二章 语音
第一节 语音的性质
一、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1.语音在语言中的作用:
(1)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着一定的意义,并作为语言符号系统载体的物质外壳。
(2)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交际工具,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借助声音这种可以被感知的物质形态,才能使语言成分物质化,无形的意义才能够被传递,接受、辨别和理解。
(3)语言借助声音把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大脑联结起来。
(4)离开语音这个物质外壳,语言就无法发挥其社会交际工具的作用。
2.语音与-般声音的区别:
(1)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2)并且这种声音能负载-定的意义,(3)并且是作为语言符号系统载体的,而-般的声音不具备这些特点。
3.语音学的性质和任务:语音学是研究语音的学科,它研究语音在“发音→传递→感知”过程中的生理、物理和心理特征,分析语音的各种要素和社会功能,彼此之间的结合关系,以及语音系统的构成和发展演变规律等。
二、语音的物理属性
1.语音物理属性的含义:指物体受外力的作用而发生振动,并推动周围的空气形成声波,声波传到人的耳朵里,引起鼓膜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而使人产生声音的感觉。
2.语音四要素:是指音高、音强、音长、音质,任何一种声音都具有这四个方面的物理属性。音高决定于频率,音强决定于振幅,音长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音质决定于音波的形式。
3.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是由频率的大小决定的,频率同音高成正比。
4.音高同发音体的形状和质地的关系:相对而言,大的、长的、粗的、厚的发音体振动慢、频率低、发出的声音也低;而小的、短的,细的、薄的、紧的发音体振动快、频率高,音也高。
5.音高在语言中的作用:
(1)音高在一些语言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2)音高在任何语言中都是语调的主要构成要素,而语调则可以表达各种语气以及说话人的态度和情绪等。
6.音强与使发音体振动的外力的关系:
(1)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它决定于音波振幅的大小。
(2)振幅的大小决定于使发音体振动的外力的大小。
(3)语音的强弱决定于发音时用力的程度和气流量的大小。
7.音强和响度的关系:二者关系密切,但并不是一回事。实验证明,一个强度较大的音听起来并一定比一个强度较小的音更响亮,这是因为除了音强之外,音高等到因素也会对声音的响度产生影响。比如说话时如果把嗓门压得很低,即使用很大的声音来发音,听上去仍不怎么响亮;相反,如果提高嗓门,即使不用那么大的力气,发出的声音也会响亮得多。
8.音强在许多语言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9.音长:(1)就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2)音长变化在许多语言和一些汉语方言中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10.对语言来说,重要的、能起区别意义作用的是相对的音高,音强和音长;事实上,相对的音高,音强和音长就可以起到区别意义的作用,从而满足我们的需要。如在发汉语普通话中阴平调时,男子和妇女,老人和小孩的绝对音高是不一样的,但只要相对是一个高而平的调子,就不会使人听成其他的调子。语音中的音强、音长也是如此。因此,对语言来说,重要的、能起区别意义作用的是相对的音高、音强和音长,是声音高低、强弱、长短变化之间的对比,而不是绝对的音高、音强和音长。
11.音质:
(1)音质及其决定因素、基音、陪音的含义:音质就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个性、特征,它决定于声波的形式。我们平常听到的大多数是由若干个单纯音组成的复合音,频率最小,振幅最大的单纯音叫基音,其余的叫陪音。
(2)乐音,噪音及其区别:乐音即基音与陪音的频率之间保持整倍数的比例关系的具有周期性重复的复合波形的声音;噪音即基音与陪音之间不具有整倍数的比例关系,只有杂乱凑合起来的不规则波形的声音。
(3)音质是声音四要素中最重要的,它对区别不同的语音形式和不同的意义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12、语音中的不同音质是如何形成的,即决定音质的不同条件:从声音的产生方面分析,以下三个发音条件中只要有一个不同,就会产生不同音质的声音:(1)发音体不同,音质就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音质就不同。(3)共鸣器的形状不同,音质就不同。
三、语音的生理属性
1.语音的生理属性的含义: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协同动作而产生的,人的发音器官及其运动是“语音的生理基础”,决定着语音的生理特性。
2.人类发音器官的构造以及各部分的功能:人的发音器官由三部分组成:发音的动力源、发音体、共鸣腔、肺是发音的动力源;声带是语音中乐音的发音体,嗓音的发音体则是参与发音的有关部位;声带以上的咽腔、口腔和鼻腔是发音的共鸣腔。
四、语音的心理属性
1.人的听觉器官和大脑听觉中枢对语音的发音和声波的感知是语音的心理属性的重要方面,而听觉感知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和概括性。
2、语音的心理素质:
(1)语音与人类心理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就是语音的心理属性。
(2)人类的发音是-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发音固然需要生理基础,但各种发音器官在瞬间能协同合作,发出所需的音来,需要大脑神经中枢指挥协同,这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
(3)人的听觉器官和大脑听觉中枢对语音的发音和声波的感知是语音心理属性的重要方面。实验证明,人的主观听觉和语音的客观声学效果之间并不总是一对一的关系,语音声学要素的变化并非都能在听觉上得到对等的感知;而且,听觉感知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和概括性。
五、语音的社会属性
1.语音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社会属性是使语音从根本上与一般声音区别开采的本质属性。
2.语音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语音的社会属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语音是和语言的意义联系在一起的,这种联系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2)语音的民族性。任何民族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语音系统,这种系统都是在特定的社会中形成的,都是特定社会独特选择的结果。
(3)语音的地域性。同一语言在不同的地方也可能有不同的语音系统,使用不同的语音,赋予语音不同的功能和价值。
第二节 音素
一、音素和音标
1、音素是从音质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标是标写语音的书写符号。
2.国际音标的制订及其优点:
(1)它是根据“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的原则制订的,音素和标写音素的符号一一对应,没有标音含混的缺陷。
(2)它的符号以世界上很多民族通用的拉丁字母为基础,或直接采用了拉丁字母。
(3)它的符号比较完备,不仅可以标写各种音素,而且还有一套附加符号,可用来标写语音在音高、音强、音长以及各种特殊色彩方面的特征。
3.使用国际音标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1)要将国际音标与字母区分开来。一个字母可以有大写和小写的区别,还可以有手写体和印刷体的不同,国际音标则没有这些区别。
(2)要将形体相似的音标区别开来。国际音标中有些音标符号是对同一个字母进行不同的变形而产生的,应注意加以区分。
(3)要了解国际音标记录语音有宽式与严式的区别。
二、元音和辅音的区别
1.元音和辅音的区别:要点:气流有无受到阻碍,发音器官是否均衡紧张、气流的强弱、声带是否振动。
(1)发元音的时候,声道完全放开,呼出的气流在整个声道内顺利通行而不受任何阻碍;发辅音时,声道的某一部位封闭起来而形成阻碍,气流必须克服这种阻碍才能通过。
(2)发元音的时候,发音器官各个部分的紧张程度是均衡的;发辅音时,要形成阻碍不让气流外出,因而形成阻碍的部位就会特别紧张。
(3)发元音的时候,呼出的气流畅通无阻,因而气流较弱;发辅音时,呼出的气流必须冲破阻碍才能通过,因而气流较强。
(4)发元音的时候,声带振动;发辅音时,有的振动声带有的不振动声带。
三、元音的分类
1.决定元音音质的差别因素:
(1)决定元音音质的差别因素有三个: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的形成。
(2)所有元音的发音体和发音方法都是相同的。
(3)因此,元音音质的差别主要是由共鸣腔的不同形状决定的。
2.改变口腔形状的三种方式:(1)舌位的高低。(2)舌位的前后。(3)嘴唇的圆展。
3.元音舌位图、对常见舌面元音特征的描写。见教材P49
4、舌尖元音:由舌尖起主要作用于发出的元音,它有前与后、圆唇与不圆唇的区别。
5.卷舌元音:由舌面和舌尖同时起作用发出的元音。有两种标写方式。
6.口元音、鼻化元音:单纯利用口腔作为共鸣腔发出的元音叫“口元音”;利用口腔和鼻腔两个共鸣腔发出的元音叫“鼻化元音”。
四、辅音的分类
1.辅音:气流在声道中受到阻碍并且克服这种阻碍而发出的音。
2.发音部位:发音时发音器官形成阻碍的部位。
3.发音方法:发辅音时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以及其他方面的变化。
4.辅音的发音部位:形成阻碍的十一个部位。
5、辅音的发音方法:
(1)两种定义。
(2)辅音发音过程的三个阶段:成阻、持阻、除阻。
(3)按阻碍方式将辅音分为八大类。
(4)发辅音时声带的两种状态:清辅音、浊辅音。
(5)发辅音时的送气与不送气。
(6)辅音表: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去分析和把握辅音的特征。
第三节 音位
一、什么是音位
1.音位:从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是特定语言或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2.音位的性质:可从以下四点来说明:
(1)音位的辨义功能。
(2)音位是具有辨义功能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3)音位是由一组彼此的差别没有辨义作用而音感上又相似的音素概括而成的音类。
(4)音位是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
3.音位的辨义功能:音位是从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语音单位。音位的这种区别意义的作用叫做“辨义功能”。
4.音位是具有辨义功能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所谓“最小的”是指从中不能再切分出更小的语音单位。
5.音位是由一组彼此的差别没有辨义作用而音感上又相似的音素而概括成的音类;音位是从辨义功能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语音单位,这种划分只关注那些与意义的区别有关的语音差别,而对那些与意义的区别无关的音质上的细微差别则可以忽略不计。
6、音位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
(1)音位总是属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的,总是特定的语音系统的成员,不存在超语言或超方言的音位。
(2)每种语言或方言的音位都形成-个具有自己特点而不同于其他语言或方言的系统。
(3)处于不同系统中的音位是各不相同的。①不同的系统里有不同的音素,因而具有不同的音位。②相同的音素在不同的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不一定相同,因而不同语言或方言表面上相同的音位实际上并不能对等。
7.音位理论的基本原理:根据是否具有辨义功能,可将具体语言或方言里数目繁多的语素归纳为一套为数有限的音位,从而使语音系统的结构特征得以呈现。
8、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的区别:音质音位以音素为材料,通过音质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又叫做“音段音位”。而非音质音位是通过音高、音强、音长的差别来起辨义作用的音位,又叫做“超音段音位”。
二、音位变体
1.音位变体: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不同音素。
2.条件变体:
(1)条件变体的含义。
(2)划分和归并音位的对立原则、互补原则和相似原则。
(3)音位条件音体在语音规范上有着重要意义。
3.自由变体:(1)自由变体的含义。(2)音位和音位变体的关系。
三、区别特征
1.音位的区别特征的含义: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
2.音位区别特征的表现:二项对立。
3.判断一个音位具有什么样的区别特征,需要把它放到特定语言或方言的音位系统中去考察,即由特定的音位系统,由其周围所有的其他音位决定的。
4、如何设计音位的区别特征的音位图?我们可将一种语言或方言的部分或全部音位横向排列,把分析归纳出来的区别特征纵向排列,用“+”表示具有二元偶分组的前一项特征,用“-”表示具有后一项特征,即不具有前一项特征。
5、音位的区别特征不仅可以使不同的音位互相区别,形成对立,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音位通过相同的区别特征联系在一起,聚合成群。
第四节 音位的组合
一、音节
1.音节:听觉上最自然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音位和音位组合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2.“肌肉紧张说”:人在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肌肉总是松弛和紧张相替的,肌肉每紧张一次就形成一个音节。
3.音蜂、音谷:肌肉紧张过程分为渐强、最强、渐弱三个阶段,最强阶段叫“音峰”,渐弱阶段和下一次紧张的渐强阶段的交界处,紧张程度最低,叫“音谷”。
4.音渡:即语音单元在前后过渡、相互联接时,因自身性质不同所采取的不同过渡和联接方式。音渡可帮助我们分辨音节的界线。
5.划分音节时应考虑的因素:音节在发音机制上的特性、语音社会性的影响。
6.音节(以元音为核心的)基本结构类型:V,C—V、V—C、C—V—C.7.汉语普通话和英语在音节结构上存在明显的差别。
8.元辅音分析法和声韵调分析法各自的含义及两者的区别、联系:(1)元辅音分析法以元辅音为基本分析单位,声韵调分析法以“声母、韵母、声调”为基本分析单位。(2)两者不是对立的,它们实际上可看作是音节结构分析的两个层面。(3)汉语音节的声韵调分析。汉语中声母和韵母的配合关系主要决定于声母的发音部位和韵母开头元音的性质。
二、复元音
1.复元音: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元音的组合。
2.复元音和几个相连的单元音是不同的:(1)复元音发音时,发音器官只有一次肌肉紧张;几个相连的单元音发音时有几次肌肉紧张。(2)复元音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运动是连续滑动的,中间会产生一连贯的过渡音;几个相连的单元音发音时,中间没有过渡音。
3.二合元音:由两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
4.三合元音:由三个元音组合而成的复元音。
5.前响二合元音:在二合元音中,前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前响二合元音”。
6.后响二合元音:在二合元音中,后一个元音听起来比较响的叫“后响二合元音”。
三、复辅音
1、复辅音:即一个音节内两个或两个以上辅音的组合。
2.复辅音和两个相连的单辅音是不同的。
3.复元音和复辅音的不同:复元音里的几个元音是一个统一的发音过程,而复辅音里的几个辅音则各有自己的发音过程。
四、语流音变
1.语流音变: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可能由于邻近音的影响,或自身所处地位的不同,或说话的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在发音上产生一些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
2.同化、顺同化,逆同化、异化:(1)语流里两个不同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跟它相同或相似的现象叫同化。(2)由前面的音影响后面的音而产生的同化叫顺同化。(3)由后面的音影响前面的音而产生的同化叫逆同化。(4)语流中两个相同或相近的音,其中一个因受另一个影响而变得跟它不相同或不相近的现象叫异化。
3.弱化:语流中有些音在发音上变弱的现象叫弱化。辅音的弱化表现为发音的阻力变小,元音的弱化表现为发音的用力程度减弱。
4.脱落、增音:语流中有些原有的音消失的现象叫脱落;有时加进了原来没有的音的现象叫增音。
第五节 韵律特征
一、韵律特征
1.韵律特征:语音中除音质特征外的音高、音长和音强方面的变化。
2.韵律特征在音位层次、音节层次、音节组合层次以及语句层次上都有表现。
3.韵律特征的构成要素的两个特点:(1)只和音质成分同时出现,自身不能独占一个时间段落。(2)是一种对比特征。
二、长短音
主要表现为发音所经历的时间的长短。
三、声调
1.音节的音高变化在声调语言和非声调语言中的作用各不相同。
2.调值:即声调的实际读法。决定调值的或调值所反映的是相对音高而不是绝对音高。
3.五度的标调法。
4.调类:一种语言或方言中声调的类别。调类根据调值来划分,但是调类的名称不一定由调值决定。
5.连续变调:即声调语言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组合在—起时,音节的调值有时会发生变化而与单念时不同的现象。连续变调有的涉及整个调类,有的只涉及个别的词。
6.调位:利用音节音高差别来区别意义的非音质音位。
四、轻重音
1.轻重音:人们说话时,相连的音节的轻重并不完全相等,听上去有的重有的轻。轻重音现象只能出现在音节的组合之中。
2、重音:(1)重音是音节组合中某个或某些音节听上去较突出的现象。标写方法:在重音音节左上角加一个小竖“'”。(2)重音通常是由音强、音高、音长、音质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在一起来表现的,而不仅同音强的增加有关。(3)重音分为“词重音”和“句重音”。
3.重位:从音位分析角度看,能区别不同意义的重音也可看作是一种音位,这种非音质音位叫做“重位”。
4.轻音:(1)轻音即音节组合中某个音节听上去较微弱的现象。标写方法:在轻音音节前加一个小圆点 “.”。(2)轻音是由音强、音高、音长、音质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在一起表现的,而不仅同音强的减弱有关。
五、语调
1.语调:是与全句的意思及说话人的情感、态度相关的全句的高低、长短、强弱等方面的变化。主要有句重音、长短、高低。
2、句重音:即出现在句子中的重音。分为“节律重音”或“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或“逻辑重音”。在一个句子里,关系密切的音节要一口气说出,中间一般不能有停顿;关系不太密切的音节之间则可以有停顿,即把—句话分成若干段落。句中以这种停顿来划分的语音段落叫“节拍群”。一般情况下,作为节拍群中心的那个词语要读得略重些,这种重音就是节律重音。比如汉语北京话:我们学校来了一位语文教师。这句话有三个节拍群:我们'学校/'来了一位/'语文教师。每个节拍群里有一个节律重音,分别落在“学校”“来”和“语文”三个词上。
有时说话人为了突出句子某个需要强调的地方,有意识地特别加重某个词语的读音,这种重音就是强调重音。比如汉语北京话:
'他说他想学汉语。(不是我说他想学汉语)
他说'他想学汉语。(不是别人想学汉语)
他说他想学'汉语。(不是想学别的语言)
3.节拍群、节律重音、强调重音:以停顿来划分的语音段落叫“节拍群”;一个节拍群中作为节拍群中心的词语要读的重些,这种重读的词语的重音是节律重音;为突出句中某个需要强调的地方,有意识地特别加重某词语的重音,这种重音就是强调重音。
4、长短:发音时,句中音节的缩短和拉长。
5.高低:全句音高的高低升降变化。
6、声调语言和非声调语言在语调高低的具体表现形式上并不完全相同。
第三章 语汇
一、单项选择题
1.语汇包括词、语、某个专业范围的词语汇集。
2.各种语言的语汇能表示大量共同的概念是因为语汇具有普遍性。
3.旧词的消失与新词的产生反映了语汇的活跃性。
4、有些词的音和义之间的结合是可以论证的,这反映了语汇的理据性。
5.汉语语汇中不包括语素。
6.“尚且”属于汉语古语词:“目击”不属于汉语古语词:“瘪三”属于汉语方言词。
7.“花、草、虫、鱼”这组词属于汉语的基本语汇:“千古、间苗、雷达”属于一般语汇。
8.汉语中特有的而且是最大量使用的熟语形式是成语,如来自历史事件的成语“指鹿为马”。
9、外来词“俱乐部”属于音译兼意译。
10.在“邯郸学步、名牌大学、敲竹杠、春运”这几个语言单位中,不属于“语”的是“名牌大学”。
11.“天下乌鸦一般黑”属于谚语中的俗语(俗话)。
12.“雨伞”属于语素:“光”是不定位语素:“天(天地)”属于实义语素。
13.复合词的类型有:陈述式如“口吃”;偏正式如“狂热”;支配式如“丢脸”;补充式如“改善”;并列式“动静”等。
14、“犹豫”属于单纯词:“芒果”是复合词;reader(读者)属于派生词:“者”不是词。
15.在“前景、大衣、带走、香槟”这几个语言单位中,“带走”是词组。
16.复合词“纲要”中,语素与语素的组合关系的模式为并列式。
17.合成词“收割机”中包括的所有词根语素的是收、割、机。
18.汉语中特有的复合同是补充式复合词。
二、多项选择题
1.关于语言系统结构要素的组成,现代语言学提出的一种有别于传统语言学的观点认为组成语言系统的要素是语音、语义、语法。
2.对语言结构系统的“四分”包括语音、语汇、语义、语法。
3.按照传统的语言学的观点,组成语言结构系统的要素有语音、语汇、语法。
4.下列语言单位属于“英语语汇”的有:(1)book(书)(2)WTO(“世界贸易组织”简称)(3)hang by a hair(危在旦夕)(4)no pains,no gains(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5.“大、守株待兔、敲竹杠、情人眼里出西施”等语言单位都属于“现代汉语浯汇”。
6.“梵阿铃、扑克、逻辑”属于外来词:“香槟酒、卡车”属于音译兼意译词。
7.“说、笑、行、走、赤、橙、黄”属于基本语汇:“沙丁、尼龙、真空、清音”属于一般语汇。
8.关于谚语,说法正确的是: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有的反映生产和生活经验,有深刻的寓意;有的反映某种客观现象,但不一定有深刻的道理。
9.专用语汇包括:科技术语、行业语、隐语、阶级习惯语,禁忌语等。
10.成语、歇后语属于汉语特有的固定词组形式:“枕边风、捅马蜂窝、跑龙套”属于惯用语。
11.“词”和“语”的共同特点是:都是语汇单位、形式固定、意义凝固、能独立使用。
12.“元音”一词属于合成词、一般语汇、专用语汇。
13.“了、一、儿、第、初、者、子、化、员”都是定位语素。
14.“电话、走、书、灯、大、民、迹”都是实义语素。
15.“沙发、巧克力、坦克、扑克、玻璃、萝卜、妯娌、杜鹃”都是由一个语素直接构词的。
16.下列单位全是词的是:菜、采、蔡、猜、坐、睡、豆、电。
17.“老虎、老鹰、老鼠”属前缀式派生词:“bandage(绷带)、satisfy(使满意)”属后缀式派生词。
18.重叠词“星星、刚刚”属于“名词性重叠词”。
19.下列词中全是重叠构词的是:爸爸、姐姐、渐渐、常常、干干净净、看看听听。
20.“看戏、唱戏、金笔、跑掉、小碗儿、大声、不去、很大”都是词组。
21.下列全都是由复合构词方式构成的词是:黑板、铁路、人参、下岗、部件、丢脸、梦游、汉语。
22.下列全是由附加构词方式构成的词是:锤子、花儿、黑乎乎、绿化、党性、作者、老鹰、老虎。
23.下列属于英语中的词尾的是:-s(表复数)、-er(表比较)、-ing(进行时)、-ed(过去式)。
三、指出下列复合词的构词方式
解放、地震、司令、火热、捐躯、新闻、多少、老人、自爱、好歹、明显、证明、人口、性急、布鞋、道路。
偏正式:火热、新闻、老人、明星、布鞋。陈述式:地震、自爱、性急。
并列式:解放、多少、好歹、道路。支配式:司令、捐躯。补充式:证明、人口。
四、名词解释题〖可作选择题〗
1.词: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2.基本语汇:语汇系统的基础和核心,具有三大特点:产生历史长、使用范围广、构词能力强。
3.一般语汇:语汇中除去基本语汇以外的那一部分,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新造词等。
4.惯用语;指表达习惯性比喻含义的固定词组,多为三个字。
5.成语:汉语特有的而且最大量使用的熟语形式,一般四个字。
6.谚语;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
7.歇后语:汉语的一种特殊熟语形式,指一种短小风趣,生动形象的语句,由两部分组成,一般只说上半句,下半句略去,利用谐音或比喻双关来表达某种意义。
8.单纯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9.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
10、通用语汇:全社会都普遍使用的词语。
11、专用语汇:只在某些领域或一部分人中使用的词语。
12、变性成词:指语素转变词性而成为另一类词。即某些成词语素在语法功能上本来只是动词性的或形容词性的,但在形成词的时候,却同时形成了两种词性的词。
13.变形成词:是把原本合成词中的不成词语素变为成词语素再形成词,包括逆序成词和简缩成词两种。
14、复合构词:词根语素加上词根语素构成一个新词,构成复合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或实义的不成词语素。主要有四种:陈述式、偏正式、支配式、并列式。
15、附加构词:词根语素加上词缀语素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附加式合成词,即“派生词”。构成派生词的词根语素都是实义的成词语素或实义的不成词语素,词缀语素是不成词、粘着、定位和虚义的语素。按照词缀在词中的位置,派生词可分为三种:前缀式,后缀式、中缀式。
16、重叠构词:词根语素通过重叠形式而构成一个新词,这样得到的合成词叫重叠式合成词,即重叠词。汉语的重叠词包括几种情况:一是名词性重叠词,如“奶奶、哥哥、妞妞”等;二是副词性重叠词,如“刚刚、往往、偏偏”等;三是多重重叠词,如“老老实实、大大方方、亮亮堂堂”等。汉语中的“猩猩、蛐蛐”等不是重叠词,只是单纯词中的叠音词,因为它们的意义不能再分解,本身只是一个语素。重叠词重叠以后既不增加语法意义,也不改变重叠词本身的词类。
17.语素: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言单位。
18.离合词:中间可以插入某些成分的词。
19、词组词:可以进行较大扩展的词。
五、分析题
1.用图解方式分析合成词“图书馆”“超现实主义”的结构。图书馆 超现实主义
2.分析下列词语中各有几个语素,并把它们指出来:
(1)旗袍(2)光秃秃(3)哗啦(4)徘徊(5)体育馆(6)狮子(7)巧克力
(1)两个(旗+袍)(2)两个(光+秃秃)(3)一个(哗啦)(4)一个(徘徊)(5)三个(体+育+馆)
(6)两个(狮+子)(7)一个(巧克力)
3.指出下列名词中的词根、词缀、词尾:
(1)爱因斯坦(2)智能(3)垫子(4)孟子(5)老鼠(6)老人(7)石头(8)脏里叭卿
(1)词根(爱因斯坦)(2)词根(智)+词根(能)(3)词根(垫)十词缀(子)
(4)词根(孟)+词根(子)(5)词缀(老)+词根(鼠)(6)词根(老)+词根(人)
(7)词根(石)+词缀(头)(8)词根(脏)+词缀(里叭唧)
4、分析下列合成同的组合关系:
(1)口吃(2)陌生化(3)狂热(4)丢脸(5)动静(6)改善
(1)陈述式(2)并列式(陌生)+派生式(化)(3)偏正式(4)支配式(5)并列式(6)补充式
「提示」着重分析认识语汇的构造方式;识别词语的构造方式;识别合成词的语素;词语和词组的区别。
第四章 语法
一、单项选择题
1.“想出来了”可包含“思考出(一个结果)”和“想要(从某处)出来”两个意思,在语音表达上这两个意思的方法分别是:“出来”分别轻读和重读。
2.在“差点挨打/差点没挨打、差点感冒/差点没感冒、差点考上/差点没考上”的说法中所表达的意义不一样的是:差点考上/差点没考上。
3.在“说话的场所、运用的辞格、对话人、上下文”中,“运用的辞格”不属于语境的内容。
4.语法是一种简明的规则,重复使用有限的几条规则就能管住大量的现象,因为语法规则具有递归性。
5.语法是一种有效的规则,规则一旦形成就不大可能随意增加或废止,这是因为语法规则具有稳定性。
6.语法是一种概括的规则,只需处理一类一类现象而不必去管一个一个具体的词语和句子,因为语法规则具有抽象性。
7.语法是一种有解释力的规则,即语法规则环环相扣,规则与规则之间具有或制约或补充的关系,这是因为语法规则具有系统性。
8.关于词的特点,“词不一定非得有实在的意义”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9.词组和句子的本质区别是词组不能用于交际,句子可以用于交际。
10.根据语法单位的功能,可把各种语法单位分为三级。
11、把语法分为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是结构语法学。
12.所谓“小语法”指的是核心语法;所谓“大语法”指的是外围语法。
13.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又可称为计算机语法。
14.英语中定语和状语出现的位置,都是既可以出现在中心语之前,也可以出现在中心语之后。
15.英语的“good”(好,原级)——“better”(好,比较级)运用的语法手段是异根。
16.以语法单位之间相对位置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是语序。
17.词根语素保持不变,用增减替换词尾或词缀来造成词形变化的方法叫附加。
18.由词的语法形式所反映的事物在数量上的特征,用语法学术语来表示,叫数。
19.英语的“tooth[tu:θ]”(牙齿,单数)——“teeth[ti:θ]”(牙齿,复数)运用的语法手段是内部屈折。
20.英语的:“book”(书、单数)——“books”(书,复数)运用的语法手段是附加。
21.相对于词形变化的词的原形形式叫做零形式。
22.关于汉语中的“研究”和“研究研究”,说法正确的是:这是一个词的两种形式,后者增加了一定的语法意义。
23.在“把钢笔丢了”“钢笔坏了”“买一只钢笔”“这钢笔好用”这四个词组中,“钢笔”属于“无定” 的是:“买一只钢笔”。
24.用词形变化表示名词与其他词的语法结构关系的范畴是格。
25.用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行为发生的时间与说话时间的关系的范畴是时。
26.用词形变化表现的行为动作进行的状况的范畴是体。
27.由词形变化表现出来的,动词所表示动作与主语间的施受关系的范畴是态。
28.“主语”和“宾格”是某些语言中名词和代词所具有的语法童义。
29.语序是一种语法手段。
30.“单数”“复数”是某些语言中名词所具有的语法意义。
31.从所包含成分的性质和数量看,最大的一种语法单位是句组。
32.“我认为他的观点不对”这个句子属于复杂结构单句。
33.主从关系复句指前是转折复句:“如果投有你,我就输了”的复句类型是假设复句。
34.“学校派我来听课”的句子类型是兼语句:“那支笔我送给小丁了”的句子类型是话题句。
35.“妈妈和***同事”属于联合词组:“接待过上海的同志”属于述宾词组。
36.复句中表达一定意义的,前后有较小停顿的、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语言单位叫做分句。
37.“只要刻苦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两个分句之间的意义关系为条件关系。
38.句子“我们厂一个戴安全钡亩济挥小笨汕蟹治?个层次。
39.根据句子的用途和语气分出的句子类别称为句子的功能类。
40.“饭我吃完了”变换为“我把饭吃完了”所用的变换形式是添加和移位。
41.非主谓句中由一个单词直接构成的句子叫做独词句。
42.“舒舒服服睡它一觉”的正确切分是: 舒舒服服 睡它一觉
43.汉语的词类划分比较适用于分布标准。
44.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各种语言内部最复杂的词类是动词。
45.“你听过吗?”属于完全主谓句:“非常生气”属于状中偏正词组。
46.动宾词组“踢足球”的语义关系为“动词+受事”:“的”字词组属于“体词性词组”。
47.英语句子“He is reading the book”(他正在读书)所属的句型为SVO.48.从所包含成分的性质和数量看,最大的一种语法单位是句组。
二、多项选择题
1.句组可以包括:句群、语段、篇章。
2.下列各组语法单位中,存在组成关系的是:语素和语素组、词和词组、句子和句组。
3.下列各组语法单位中,存在质变关系的是:语素和词、词和句子、词组和句子。
4.关于词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词组能够独立使用、词组肯定要比词大、词组和词的功能相同、一个词组中还可以包含若干个词组。
5.面向信息处理的语法的定义和说明应该具备的特点有:推导性、可验证性。
6、比起印欧语,在汉语语法中占据更大分量的语法问题包括:语序、虚词、结构。
7.有些语言,动宾结构的语序是宾语在动词的前面。属于这种情况的语言有:日语、朝鲜语、维吾尔语。
8.古英语的数范畴包括单数、双数、复数。
9.汉语中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状况的方法是:“动词+了”表示完成、“动词+着”表示持续、“动词+过”表示经历、“动词+起来”表示开始、“动词+下去”表示动作继续。
10.英语的虚词中,属于“辅助词”的是:冠词、助动词。
11.在德、英、俄、汉、藏语中,属于综合性语言的是:德语,俄语。
12.与句法范畴相对应的语法手段有:语类选择、虚词、语序。
13.下列英语中的词形变化属于“异根”的是:go/went(走)、is/was(是),I/me(我)。
14.重叠可以产生的语法意义的类型有:逐个、尝试、短时、程度增加。
15.汉语用来表达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是:虚词、语序、语调。
16.英语中“plays”(玩)中的“-s”在词中所表达的语法意义是:单数、第三人称、现在时。
17.综合手段指:词的轻重音、内部屈折、附加、异根等。
18.分析手段指:语类选择、虚词、语调、语序等。
19.主从关系的复句包含的复句意义关系类型有:条件关系、因果关系、让步关系。
20.联合关系的复句包含的复句的意义关系类型有:递进关系、选择关系、连贯关系。
21.复句最重要的标志是:句中有停顿、句中有关联词。
22、“后天清明、我很高兴”属于主谓词组。
23.“喜欢鲜花、看电视、割麦子、驾驶飞机”属于动宾词组。
24.“先进工作者、非常困难、默默地离去、很好”属于偏正词组。
25.“蒸汽机车、卖衣服的、房间里”属于体词性词组。
26.“她性格内向、爸爸带来的、经济繁荣、李刚出来了”属于离心词组。
27.“用肥皂(洗脸)、对你(说)”属于介词词组。
28.“能源交通、说和做、调查研究、陡峭而险峻”属于联合词组。
29.词组的层次分析可使用的图形有:括号分析图、正树形分析图、倒树形分析图。
30.“当然、多漂亮的花、刮风了”属于非主谓句。
三、名词解释题〖可转化为选择题〗
1.语法:词的构成,变化和词构成词组和句子的规则。
2.语法意义:语法形式所体现的意义。
3.语法范畴:语法意义的类。
4.历时语法:从语法发展变化角度纵向地、动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些语法现象在特定时间过程中产生和消失的原因及其规律。
5.共时语法:从某一时期存在的语法现象的角度横向地、静态地研究语法,研究的重点是某一语言在特定空间范围内的语法表现形式和语法规则系统。
6.个别看法:指对个别看言,语法的研究,既包括研究一种语言的语法系统,也包括研究一种语言中与其他语言不同的语法特点,这类研究的意义在于发现各种语言独特的语法现象。
7.语法规则:语法规则本身也就是客观存在的语法,即人们说话时直觉和习惯上所遵守的某种语感。
8.普遍语法:指对人类语言的语法共性的研究,其意义在于发现人类语言中共有的语法机制。
9.核心语法:又叫小语法,仅指句法结构规则。
10.外围语法:又叫大语法,它研究与语法有关的词语知识、语义知识和语音知识。
11.语法形式:能体现一类意义或有共同性作用的形式都是语法形式,能体现语法意义的形式。
12.语法手段:根据语法形式的共同特点把它们归并为几个基本类别,这种语法形式的类就叫做“语法手段”。
13.递归:相同的规则可以在一个结构里重复使用。
14.语境:说话时的环境条件,包括特定的场所、对话人和上下文等。
15.句子:由若干个词或词组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的,能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前后有较大的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气和句调的语言单位。
16.句法范畴:由结构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司法范畴。
17.句法手段:通过结构的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叫做句法手段。
18.句法:语法中主要说明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的部分称为句法,也称造句法。
19.词法:语法中主要描写词的形态特征和变化规则的部分称为词法,也称形态学。
20.词法范畴:由词的变化来表示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词法范畴。
21.词法手段:通过词的变化表现语法意义的形式叫做词法手段。
22.语调:是通过整个句子的音高、音重、停顿等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23.语序:是通过句法结构中词语的位置顺序来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
24.体词性范畴:指名词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的意义。
25.谓词性范畴:指动词的词形变化形式表示的意义。
26.词类;可以替换出现在词法结构某些共同组合位置上的词的类,即具有聚合关系的词的类。
27.词组:特定的词类与词类的组合就构成了词组。
28.向心词组:整个词组功能相当于词组中心语功能的词组,如偏正词组的功能与中心语相同。例:十分愉快:愉快,就是向心词组。
29.离心词组:整个词组的功能不等于词组中任何成分的功能。
30.谓词性词组: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谓词的词组。
31.体词性词组: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体词的词组。
32.完全主谓句;主谓词组形成的句子叫完全主谓句。
33.不完全主谓句;能够补足缺少的成分而构成主谓句的句子就是不完全主谓句。
34.非主谓句;不具有主谓的结构形式但一般不需要或不能补出成分的句子就是非主谓句。
35.句组:由几个相对独立意义的句子(包括单句和复句)构成,句中没有特定的连接词,而且中间还有多个较大停顿(书面上分别用几个句末标点符号)的语言片断叫做句组。
36.复句:由两个成两个以上互不从属的主谓结构组成。表达多个相互关联的较完整的意义,并且中间有较小停顿,或有特定的连接词连接。前后有较大停顿的句子。
37.多重复句,由几个句子构成,说的是关系密切的一件事,句子之间有相互关联的连接词,末尾只有一个较大的停顿(书面上用一个句末标点符号)的语言片断。
38.复杂结构单句:包含着从属或降级主谓结构的内部结构复杂的单句叫做复杂结构单句。
39.直接成分分析法:把复杂词组逐层切分,一直切分到词为止;或者从词开始逐层组合,一直到复杂词组为止的方法叫做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
四、分析题(分析下列句子是否有不合语法的情况,如果有,请指明错误的地方并改正)
1.我打算毕业大学以后结婚一个中国姑娘。
(1)“大学”“中国姑娘”不能放在动词“毕业”“结婚”后面作宾语,而应把“毕业大学以后”改为“在大学毕业以后”作状语;在“中国姑娘”前加介词“跟(和、与、同)”放在动词前状语的位置上。
(2)我打算在大学毕业以后跟一个中国姑娘结婚。
2.今年,这个品牌的空调销售,由于质量可靠,价格合理,一直保持着良好销售势头。
(1)句子主谓搭配不当。“保持着良好销售势头”的主语应为“空调”而不是“空调销售”。
(2)今年,这个品牌的空谓,由于质量可靠,价格合理,一直保持着良好销售势头。
3.会上,代表们针对一些热点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1)“广泛”应该修饰“交换”而充当状语,不应该充当定语。
(2)会上,代表们针对一些热点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4.我把酒喝醉了。
(1)“把”字句中动补词组中的补语必须用来陈述“把”字后面的名词,而句中的“醉”在语义上是指向主语“我”的。
(2)我喝醉了酒。
5.There is three book in the bag.(书包里有三本书)。
“is”应改为表复数的“are”,“book”也应该变成复数形式“books”。
6.The rain prevented me from to go there.(这场雨使我不能去那里)。
(1)应把“go”不定式形式“to go”改为现在分词形式“from going”。
(2)The rain prevented me from going there.7.用直接成分分析法从大到小分析词组:需要多吃一点;只写了两行字;泼了他一身脏水
需要多吃一点 只写了两行字 泼了他一身脏水
8.分析多重复句,并说明每个层次的复句关系。
(1)虽然官兵死伤的人数要多得多,但是因为农民军的数量有限,又不可能得到补充,这次战斗对他们的实力是一个严重打击。(2)车摇慢了,线抽快了,线就会断头;车摇快了,线抽慢了,毛卷,棉条就会拧成绳,线就会打成结。
(1)虽然官兵死伤的人数要多得多,但是因为农民军的数量有限,又不可能得到补充,这次战斗对他们的实力是一个严重打击。
(2)车摇慢了,线抽快了,线就会断头; 车摇快了,线抽慢了,毛卷,棉条就会拧成绳,线就会打成结。
9.指出下列词组的类型:
(1)对中国人的屠杀(2)生活了二十多年(3)经济收入(4)谈得很愉快(5)朴素而别致(6)在墙上(7)买了票的(8)吃面条(9)门开了(10)个人电脑(11)悄悄地进来(12)抬出去(13)洗干净了(14)策划并组织(15)用毛笔(16)一些(17)他买来的(18)微型汽车
(1)偏正词组(2)动补词组(3)偏正词组(4)动补词组(5)联合词组(6)介词词组(7)“的”字词组(8)动宾词组(9)主谓词组(10)偏正词组(11)偏正词组(12)动补词组(13)动补词组(14)联合词组(15)介词词组(16)数量词组(17)“的”字词组(18)偏正词组
10.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词组:
(1)请来一位女学生(2)学写作可真不容易
「提示」重在分析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弄懂语法单位的聚合和组合。
第五章 语义
一、单项选择题
1.“桌子我都擦干净了”中的“擦”,受事为桌子。
2.“四季名称、器物名称、数字、度量单位”中,词义具有模糊性的词语是“四季名称”。
3.汉语“伯母、婶娘、姑母、姨母、舅母”在英语中统称为“aunt”,这种现象反映了语义的民族性。
4.模糊现象往往出现在语义所指范围的边缘区域。
5.词义反映的对象没有明确的界限,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这反映了语义的模糊性。
6.语义的基本要素是理性意义。
7.在“钱包、壁垒、裤子、高峰”这几个词中,义项不含非理性意义的是“钱包”。
8.在“伯父、弟弟、哥哥、姐姐”中,具有[+同胞][+女性][+年长]义素的词是“姐姐”。
9.义素分析最关键的一步是提取共同义素和不同义素。
10.义素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对比法。
11.义素分析中用来对比的一组词语应该是指称对象的类属相同。
12.在“壁灯、吊灯、路灯、油灯”中,具有[+用于照明][-用电]义素的词是油灯。
13.“成立、结果、联合”是没有感情色彩的中性词。
14.理性意义是词义的基本和核心部分。
15.在词、语素、义素和词组中,不属于音义结合的单位是义素。
16.说明或掌握一个词的意义和用法时所用的基本单位是义项。
17.语言系统中的子系统中,系统性较低的是词汇系统。
18.汉语同义词“枯萎”和“干巴”具有不同的形象色彩。
19.语义场最重要的特点是系统性。
20.“杜鲁门——杜绝”中的“杜”属于同音关系:“热气——热饭”中的“热”属于多义关系。
21.“快乐——悲伤”属于相对反义词:“战争——和平”属于绝对反义词。
22.近义词“恐吓”和“吓唬”,意义上的差别主要在于语体色彩。
23.“堡垒”属于多义词:“天气凉了”和“汤太热,把它凉一凉”中的“凉”属于多义关系。
24.“他不再偷钱了”的预设是:他以前偷过钱。
25.“拍电报”所包含的语法关系意义是涉及:“开汽车”所包含的语义关系意义是“动作”与“工具”。
26.语句“连他也不认识”,因语义结构不同而造成歧义。
27.“同学们热烈地欢迎新老师”,“热烈”在语义指向上指向同学们。
28.“出租婚纱”带有的歧义属于语法结构歧义。
29.“我去肉铺买肉”是一个复合述谓结构。
30.作为一个述谓结构变元的修饰或限定性成分的述谓结构叫做降级述谓结构。
31.充当其他谓词变元的述谓结构叫做从属述谓结构。
32.述谓结构中处于支配地位的核心成分是谓词。
二、多项选择题
1、使得反映同一类对象的词义在不同的语言中经历不同的多义化过程的民族特点包括:生活环境、劳动条件、风俗习惯、历史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
2、语汇形式包括:实词、固定短语等。
3、非理性意义反映的是:说话人的主观情感、说话人的态度、语休风格等。
4.理性意义也可以叫做:逻辑意义、指称意义。
5.词语“教唆、启发、启示、教导、处心积虑”中,带有贬义色彩的是:教唆、处心积虑。
6.(走)大路、(走)亲戚;穿(制服)、(制服)敌人;(地道)的中国菜。挖(地道);国民(经济)、(经济)作物;(生)火,(生)西瓜等词,其中在具体词组中用了一个词的不同义项的是(走)大路、(走)亲戚;国民(经济),(经济)作物。
7.在“唱歌、令尊、阁下、令爱、地道”中,带有书面语色彩的词是:令尊、阁下、令爱。
8、词的非理性意义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
9.在“启发、说、教室、引诱、慢”等词中,属于中性词的是:说、教室、慢。
10.干扰——骚扰、辞世——一命呜呼,这两组词的区别谟诟星樯省?/p>
11.骆驼、牛是“牲畜”的下位词。
12.周游列国——周围、周旋——周期、周到——周全,属于多义现象。
13.好——坏、爱——恨、深——浅,属于相对反义词。
14.一刻钟与刻木头、刻日完成与—刻钟、刻图章与刻日完成、刻苦与刻舟求剑,属于纯粹同音关系。
15.近义词的差别可以表现在:理性意义、搭配习惯、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等方面。
16.女声与女生、周记与周济、刚才与钢材,属于同音词。
17、“孙悟空偷吃了蟠桃”蕴含的句义有:他偷吃了水果;他偷吃了东西。
18.歧义以语言符号序列的同形为前提条件,关于“同形”说法正确的是:(1)口头上要求音位及其组合形式相同,韵律特征也相同。(2)书面上要求书写符号及其排列形式相同。(3)口头同形和书面同形并不总是一致的。(4)口头同形的,书面不一定同形。(5)书面同形的,口头不—定同形。
19.“小王和他父亲将要去美国”所包含的语法关系意义有:陈述、涉及、修饰或限定、平等。
20.小王的裤边破了——小王的裤子破了;他背了一首《静夜思》——他背了一首诗;我是他的老师——他是我的学生;小李住在我家楼上——我家住在小李家楼下,这几个句子都具有蕴含关系。
21.具有预设关系的句子有:孔令辉又获得了冠军——孔令辉以前获得过冠军;我的手机是诺基亚牌的——我有手机。
22.“活不干了;我不说了;老师说过了;他不知道;妈妈去买菜”,句子中线性序列存在两种语义关系的是:我不说了;老师说过了。
三、名词解释题〖可转化为选择题〗
1.语义:语言形式表达的内容,是语言的意义。
2.理性意义:也叫做逻辑意义或指称意义,是对主观世界的认识。
3.非理性意义:是说话人的主观情感、态度以及语体风格等方面的内容,它一般总是附着在特定的理性意义之上的。
4、词汇意义:由语汇形式表达的意义。
5.语法意义:由语法形式表达的意义。
6.语境意义:语言形式在特定的交际场合和知识背景等语境因素的作用下所表达的意义。
7.词义;指同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一定对象的概括反映和主观态度以及其他附加色彩。
8.词的理性意义: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对一定对象的区别性特征的认识。
9.词的非理性意义: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反映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和形象色彩等方面的意义,又叫做词义的附加色彩。
10.词的通俗意义:由于概括深度的差异分出助词的理性意义的一种类型,是人们对事物所具有的一组非本质性特征的反映。
11.词的科学意义:由于概括深度的差异分出的词的理性意义的一种类型,是人们对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反映。
12.义项:词典释义的最小单位,是从词语的各种用例中概括出来的共同的,一般的、稳定的意义。
13.义素:从义项分析中得到的词义的语义特征。
14.义素分析:把词语的义项进一步分析为若干义素的组合,以便说明词义的结构、词义之间的异同以及词义之间的各种关系。
15.单义词:一类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一类对象,即只有一个义项的词。
16.多义词: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相互联系的几类对象,即包含几个互相联系的义项的词。
17.本义: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最初的那个意义叫本义。
18.基本义: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的某个时期最常用、最主要的意义。
19.派生义:多义词的多个意义中直接或间接地从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也叫引申义。
20.同义词:一种语言或方言中若干以不同的语音形式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义的词。
21.等义词:指包括理性意义和非理性意义(附加色彩)在内的词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22.近义词:指理性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又有细微差别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
23.反义词: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意义相反的两个词。
24.语义场:若干具有共同的类属义素的词语(义项)构成的聚合物。
25、上位词、下位词:语言中有些词所代表事物的范围包括在另一些词所代表事物的范围之内,那么这两部分词之间就具有上下位的关系,其中所代表的事物范围大的词叫做上位词,范围小的词叫做下位词。
26.关系意义:词语在组合成句子的时候总要形成一定的结构关系,由这些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关系意义。
27.语法关系意义:词语在一定的语法结构中形成的关系是语法结构关系,由语法结构关系所赋予的意义就是语法关系意义。
28.语义关系意义:词语在组合过程中产生的语义上的关系是语义结构关系,由语义结构关系赋予的意义就是语义关系意义。
29.语气意义:反映说话人使用句子的目的和说话人情绪的意义就是语气意义。
30.述谓结构:把一个命题进一步分析为由谓词和变元组成的语义结构叫做述谓结构。
31.变元:述谓结构的组成部分,与谓词有直接语义关系并受谓词支配的语义成分,又称“题元”“项”等。
32.语义角色:根据谓词和变元之间不同的语义关系把变元分出的不同的类型叫做语义角色。
33.语义指向:句子中某个成分发生语义联系的成分就是该成分的语义指向。
34、歧义:指同一语言符号序列可能表达不同意义的现象。
四、分析题
1.对下面各组词进行义素分析:
(1)父亲 母亲 伯父 叔父 姑妈 舅父 姨妈
[亲属] [直系] [父系] [年长(以父亲为标准)] [男性]
父亲 + + + +
母亲 + + ? ?
伯父 + - + + +
叔父 + - + - +
姑妈 + - + + ? ?
舅父 + ? ? +
姨妈 + ? ? -
(2)听 说 读 写
[与语言有关的动作] [用耳] [用口] [用眼] [用手] [发出/接收]
听 + + ? ? ? ?
说 + - + - - +
读 + - +- + ? ?
写 + ? ? +- + +
2.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两组词:
(1)椅子 凳子 沙发
[人工制作] [家具] [用作座位] [可卧] [有靠背] [一人坐]
椅子 + + + - + +
凳子 + + + ? ? +
沙发 + + + + + +
(2)看 瞧 盯 瞪
[用眼] [短暂] [视线凝聚] [用力]
看 + ? ? ?
瞧 + + ? ?
盯 + - + -
瞪 + + + +
2.分析下列语句的歧义,并指明歧义的类型。
煮花生米 小店关门了 检查的人还没有到
煮花生米:(1)有歧义。(2)可理解为动宾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属组合歧义中的语法结构歧义。
小店关门了:(1)有歧义。(2)“关门”可指营业时间已过,也可指歇业,属于词汇歧义中的同形异义。检查的人还没有到:(1)有歧义。(2)“检查”和“人”之间可以是动作和施事的关系,意思是“检查别人的人”,也可以是动作和受事的关系,理解为“接受检查的人”,属于组合歧义中的语义结构歧义。
第六章 文字
一、单项选择题
1.希腊文属于全音位文字:阿拉伯文属于辅音文字;日文中的假名属于音节文字。
2、文字起源于图画;文字的最基本单位是字符。
3.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音还是语义相联系的标准来分类,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
4.假借字的特点是直接表音、间接表意?lt;/p>
5.现代语言之间产生影响主要是通过书面语。
6.越南语现在的表音文字系统使用的字母是拉丁字母。
7.闪含语系的语言,如腓尼基语最初采用的文字类型是辅音音位文字。
8.藏语所采用的文字系统是音位文字。
9.世界上一直到今天仍在继续使用的自源文字只有汉字。
10.今天看到的甲骨文和金文出现的年代是商代。
11.腓尼基人创造辅音文字借用的文字是古埃及文字。
12.最早使用音位文字的人是希腊人。
13.用某些已有的字的复合图形来表示属于行为动作的词语,传统文字学称这类字为会意字。
14.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合体字中的独体字称为偏旁。
15.最早的辅音文字出现的时间大约为公元前13世纪。
16.最早使用辅音文字的是腓尼基人。
17.1945年后,书写朝鲜语的文字系统使用的字母是谚文字母。
18.1928年,土耳其进行的文字改革属于整个文字的类型不变,字符的类型变了。
19.“文字的创制”是指现代社会里为没有文字的语言创制文字。
20.1956年我国推行的汉字简化方案从文字改革的角度看应属于整个文字类型和字符类型不变,对正字法的个别规则和对个别字符进行调整。
21.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起为许多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语言创制了使用拉丁字母的拼音文字,其中一直在使用这种文字的民族有佤族、傈傈族。
二、多项选择题
1.在“sh、火、付、人、机”组合中,属于复合字型的是sh、付、机。
2.在字符“f、止、江,符、竹”中,属于单纯字符的是f、止、竹。
3.字符“羊、马、人、木、口”都属于意符。
4.至今还没有发现的文字类型有语素文字、表意文字。
5.文字的字符大体上可以归纳为音符、意符、记号这几大类。
6.古埃及文字、古汉字、苏美尔文字、玛雅文字都属于自源文字。
7.已知的自源文字都是意音文字、词语文字。
8.英文属于音位文字、他源文字。
9.不属于普遍通行的规范字体的汉字字体有行书、草书。
10.自源文字最初的表意字符包括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
11.楔形文字属于意音文字、词语文字。
12.世界上保存下来的比较完整的三种最古老的文字是古埃及文字、苏美尔文字、中国的甲骨文字。
三、名词解释题〖可转化为选择题〗
1.文字: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2.字符:就是文字符号,是文字的最基本的单位,也就是直接跟某种语言单位相联系的符号。
3.意符:文字系统中跟文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
4.音符:文字系统中跟文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语音上有联系的字符。
5.记号:文字系统中跟文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语音和意义上都没有联系的字符。
6.自源文字:独立发展起来的文字。
7.他源文字:在已有的别的文字的基础上创制的文字。
8.单纯字符:不能再分解为更小字符的字符。
9.复合字符:由单纯字符组合而成的字符。
10.词语文字:全部或绝大多数字符都只跟语言中的词语相联系的文字。
11.语素文字:全部或绝大字符都只跟语言中的语素相联系的文字。
12.音节文字:全部字符都只跟语言单位中的音节相联系的文字。
13.音位文字:就是全音位文字,是指既有代表辅粢粑坏淖址灿写碓粢粑坏淖址奈淖帧?/p>
14.辅音文字:即辅音音位文字,指全部字符只跟辅音音位相联系的文字。
15.表意文字:全部字符都是意符的文字。
16.表音文字:全部字符都是音符的文字。
17.意音文字:部分字符是意符,一部分字符是音符的文字。
18.假借字:假借字已有的同音或音近的表意字符用来表音的表音字符。
19.楔形文字:公元前4000多年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出一种高度象形的古苏美尔文字,后来由于他们用芦管在泥板上压印出来的字的笔道像一个个的“楔字”,后人把这种文字称为“楔形文字”。
20.象形字:有些字的字形是简化了的实物的图形,传统文字学称为象形字。
21.会意字:用某些已有的字的复合图形来表示属于行为动作的词语,传统文字学称这类字为会意字。
22.独体字: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单纯字符称为独体字。
23、合体字: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复合字符称为合体字。
21.偏旁: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合体字中的独体字称为偏旁。
25.形旁: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合体字中表意的偏旁称为形旁。
26.声旁:汉字文字学传统上把合体字中表音的偏旁称为声旁。
27.六书:传统汉字文字学对汉字的形体和造字方法进行概括后得出的六种条例,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第七章 语言和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社会变动较大或政治斗争激烈的时期,语言的词汇可能产生急剧的变化。
2.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普通话。
3.造成现代汉语中出现主句在前,从句在后的复句形式的原因是汉语受印欧语言的影响。
4.关于语言的起源,一种观点认为,原始人类起初没有语言,后来为了相互交际,就通过彼此的约定,规定事物的名称,这样就产生了语言。人们把这种学说称为社会契约说。
5.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特点。
6.语汇是语言系统各个部分中发展速度最快的。
7.关于人类语言的前身,有人主张人类的有声语言是从抒发情感的各种叫喊演变而来的。人们把这种学说称为感叹说。
8.恩格斯认为,语言起源于劳动。
9.我国的国语是汉语。
10.美国英语是一种英语的地域变体。
11.在一种语言内部划分方言,最主要的依据是语音。
12.地域方言是社会不完全分化的产物。
13.我国古代的雅言、通言和后来的官话是当时的通用语。
14.多斯岗方言成为意大利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主要是因为文化的原因。
15.意大利共同语的标准音是佛罗伦斯语音。
16.双语现象不属于语言分化的结果;双语阶段是语言转用的必经阶段。
17.在啤酒、剑桥、卡通、酒吧这几个词中,属于半音译半意译的是剑桥。
18.在青霉素、盘尼西林、机关枪、演绎这几个词中,属于音义全借的外来词是盘尼西林。
19.盘尼西林、尼龙、香槟、电话这几个词中,属于意译词的是电话。
20.在马力、新西兰、哈达、卡车这几个词中,属于仿译词的是马力。
21、在沙发、芭蕾舞、干部、足球这几个词中,属于音译词的是沙发。
22.我国北魏时期实现语言转用的少数民族是鲜卑族。
23.国外语言学家把洋泾浜语称为皮琴语。
24.我国1985年修订并公布的关于语音规范化的文件是《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25.实施语言规划的主体是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
26.社会对语言主观的有意识的影响是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作出的管理、调节和改进。
二、多项选择题
1.因语言中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造成的语言演变现象有:(1)汉语的构词模式由单音节词为主变为以双音节词为主。(2)没有声调的古藏语发展为现在的有声调的藏语拉萨方言和康方言。
2.推动语言发展的社会因素有:
(1)社会的进步。
(2)社会的分化。
(3)社会的统一。
(4)国家之间的接触。
(5)不同民族之间的接触。
3.现代汉语比起古代汉语来所具有的特点有:
(1)语汇大大丰富了。
(2)主语省略的现象大大减少了。
(3)书面语中的句子更长了。
(4)句式更加多样化了。
(5)修饰成分特别是复杂的修饰成分用得更多了。
4.除语言系统内部各组成都分的发展演变外,语言发展演变还表现为:
(1)一种语言内部分化出不同的方言。
(2)方言成为不同的语言。
(3)-种语言消除方言分歧走向统一。
(4)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
5.社会统一在语言上的表现是:民族共同语的形成、语言的转用。
6.中国古代的人们为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际,往往选择一种方言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它们当时叫:雅言、通语、官话。
7.壮语、苗语,维吾尔语、傣语、日语中,属于汉藏语系的是:壮语、苗语、傣语。
8.俄语、法语、英语、意大利语、德语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的是:英语、德语。
9.汉语方言的差别可以表现在:
(1)音位系统不同。
(2)声调数量不同。
(3)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方言里的称呼不同。
(4)名词和量词的结合特点不同。
(5)语序不同。
10.语言随着社会分化而分化,从而产生了社会方言、地域方言、亲属语言。
11.汉语从梵语中借入的词有:夜叉、罗汉、塔。
12.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过程中发生语言转用的少数民族有羌族、契丹族。
13.民族融合过程中,一种语言能够代替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共同的交际工具的决定因素包括语言使用者在经济上的优势、文化发展水平上的优势、人口数量上的优势。
14.在奥委会、足联、电灯、克隆、苏维埃这几个词中,属于借词的是克隆、苏维埃。
三、名词解释题〖可转化为选择题〗
1.方言:通常指地域方言,它是全民族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族语言的分支。
2.亲属语言:是语言分化的产物,凡从同一种语言中分化出来的若干语言都是亲属语言。
3.社会方言:一种语言或地域方言内部同一定的社会特征和社会群体相关联的变体和特点被称为“社会方言”。
4.语系:谱系分类中最大的类,凡有亲属关系的语言都属于同一语系。
5.谱系分类;根据语言的历史来源或语言的亲属关系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分类,把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归在一起,把没有历史同源关系的语言互相分开,这种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
6.隐语:某些团伙所创造使用的秘密词语或语句。
7.共同语: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共同使用的语言形式。
8.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
9.双语现象: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方言或分别使用共同语和方言的社会现象。
10.地域方言:同一种语言由于语音、语汇和语法等方面的差异而在不同地区形成的地域分支或变体。
11.语音对应关系:方言之间所具有的、有规律的而非个别的语音之间互相对应的关系。
12.语言间的亲属关系:亲属语言有共同的来源,这些语言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这种关系被称作语言间的亲属关系。
13.借词:也叫外来词,主要指语音形式和语义内容都来自外语的词。
14、仿译词:意译词的一种,指那些用本民族语言的语素逐一翻译原词语的各个成分,不但把原词语的意义,而且把原词语的内部结构形式也移植过来的那些词。
15.意译词:词的语音形式和构词方式是本民族语言的,词义来自外语的词。
16.双语现象:一个社会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它是民族的接触、尤其是民族杂居的产物。
17.语言转用:指一种语言取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18.洋泾浜语:这是汉语对混杂语言的称呼,指母语不同的人在相互交际时所使用的两种或多种语言混杂而成的交际工具。
19.克里奥耳语:作用某个社会群体的母语来使用的、由两种或多种语言混合而成的语言。
20.双言现象:指某一言语社团使用两种方言功分别使用共同语和方言的社会现象。
21.语言混合:在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来源于不同语言的成分可能混合在一起,产生一种与这些语言都不相同的新的交际工具,这种现象就叫做语言混合。
22.非克里奥耳化:克里奥耳语向基础语言的方向发展,使两种语言越来越接近,甚至使克里奥耳语为基础语言的一种变体的现象和过程被称之为非克里奥耳化。
23.语言规划:社会对语言文字问题所作出的有组织、有意识的管理、调节和改进。
24、语言政策:如果语言规划具有法律、法令和政令的形式,就被称作语言政策。
25、语言规范化:指把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新用法肯定下来并加以推广,对那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且又难以被社会公众接受的成分和用法,则根据规范化的要求加以剔除,从而为共同语确定语音、语汇、语法方面的标准,并用这些标准去引导人们的语言使用。
26.民族语言政策:主要指关于一个国家内部少数民族语言的政策,具体说,就是如何对待少数民族语言、如何规定少数民族语言的社会政治地位的政策。
第八章 语言和心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语言和思维是否相互对应,较为正确的观点是:语言不是抽象思维的唯一工具。
2.关于语言和思维哪个是主导,错误的观点是:语言决定思维。
3.关于先有语言还是先有思维,比较合理的看法是:思维先于语言发生。
4.确定事物的性质或事物间关系的思维形式是判断。
5.语言思维指的是抽象思维。
6.观察儿童语言获得过程的最主要线索是语法能力的发展。
7.人脑中掌管语言和抽象思维活动的部位是大脑左半球。
8.跟人类语言关系最重要的人体器官是脑器官。
9.不同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对语言的影响最明显地表现在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性。
10.语言和思维最根本的区别是:思维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则有民族特点。
11.体现语言对人的思维活动所具有的作用最明显的是语言与认识活动的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广义的感性思维包括直观思维、表象思维。
2.属于发散思维的心理现象有感情、意志、美感、文化意识和文艺创作中的形象思维。
3.为证明“思维先于语言产生和脱离语言而存在”提供证据的科学研究有:(1)人类的系统发生学。(2)人类的个体发生学。(3)从丧失语言或思维能力的病理现象来推测语言和思维的产生过程。(4)从先天聋哑人的思维状况来推测语言和思维的产生过程。
4.人类具有语言能力的大脑构造的独特性包括:(1)大脑单侧化现象。(2)大脑左半球分区。(3)大脑语言遗传机制。(4)大脑语言功能的临界期。
5、儿童的语言能力的表现形式有:(1)听的能力。(2)说的能力。(3)语音能力。(4)语义能力。(5)语法能力。
三、名词解释题〖可转化为选择题〗
1.思维:狭义的思维指人们认识现实世界的过程;广义的思维既包括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也包括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思维结果。
2.语言思维:必须使用语言进行的思维活动,即抽象思维。
3.非语言思维:抽象思维以外的思维活动。
4.心理语言学:研究语言的心理机制和相关表现的学科。
5.感性思维:狭义的感性思维指运用感觉器官感受外界事物的活动,这是一种直观思维;广义的感性思维除直观思维外也包括唤起表象并在想象中对表象加工改造的活动,即表象思维。
6.直观思维:运用感觉器官感受外界事物的活动叫直观思维。
7.表象思维:唤起表象并在想象中对表象加工改造的活动。
8.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复杂逻辑形式进行的思维活动。9.发散思维:随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而产生的综合心理活动。10.形象思维:文化意识和艺术创作中的思维活动。
11.语言学习:通过有意识的教或学的形式来掌握一种语言的过程。12.语言获得:通过非有意识的教或学的形式来掌握一种语言的过程。
第九章 语言学的应用
一、单项选择题
1、最广义的应用语言学是指语言学在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中的应用。
2、传统上狭义的应用语言学是指语言教学。
3.外国的传统的语言学研究的分支学科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语汇学。
4、中国传统的语言学研究的分支学科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
5.母语语言教学初步的任务是让已经具备一定语言能力的人继续学好语言。
6、掌握母语的一般途径是获得为主,学习为辅。
7.有利于培养学习较强的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和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外语教学方法是翻译法。
8.掌握外语的一般途径是学习为主,获得为辅。
9.机器翻译的四个层级中,目前在翻译技术上已经能够达到的最高层级是单词平面。
10.基本上仍处于“实验室”阶段的研究项目有机器翻译。
11.最早的信息处理研究始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机器翻译研究。
二、多项选择题
1.广义的词典释义包括:(1)说明词的构造形式和形态变化。(2)说明词的词类和兼类。(3)说明词的历史来源和使用范围。(4)说明词与其他词的搭配。(5)说明词的习惯用法和比喻用法。
2.在我国,汉语语言教学的任务包括:(1)培养、提高学生的写作和阅读能力。(2)培养、提高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3)推广和使用普通话。(4)实行简化汉字。(5)纯洁语言、健康文明地使用语言。
3.《语言学百科词典》《现代汉语词典》《词源》《形容词用法词典》《北京地名词典》中,属于语文词典的是:《现代汉语词典》《词源》《形容词用法词典》。
4.语言信息处理技术在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攻方向是机器翻译、人机对话、人工智能。
5.语言学知识在信息处理领域的应用已经取得的成果包括:(1)汉字编码和汉字处理。(2)文体检索和数据统计。(3)语料库和语料分析。(4)语音实验和语音的识别与合成。(5)文本的自动校对和摘要。
三、名词解释题〖可转化为选择题〗
1.应用语言学:研究语言学应用问题的语言学分支学科。
2.第一语言教学;即母语教学。
3.第二语言教学:即外语教学。
4.中介语: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建立的一种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外语的而只属于个人的语言系统。
5.语言迁移:是指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作为来源语的母语对作为目标语的外语产生的影响。
6.语文教学:母语的语言教学,是指完成了语言获得,即能够顺利地听和说一种语言后进行的更高层次语言教学活动。
7.知识词典:主要解释某个词语所代表的事物的概念知识、即所谓百科知识的词典,也叫百科词典。
8.语言词典:也叫语文词典,主要解释某词语本身的意义和用法,即词语的语言知识的词典。
9.语言信息处理:用计算机传送、接受,甚至理解、表达自然语言的各种信息的技术叫语言信息处理。
10.语料库语言学:倾向于把经过概率统计得出的知识作为计算机需要的知识的信息处理研究是基于经验的信息处理研究,与此相关的语言学研究叫做语料库语言学,或称为工程语言学。
11.语音合成:就是让计算机模拟人的发音器官的动作并发出类似的声音。
12.语音识别:就是让计算机模拟人的听觉器官的反映接受语言信号并作出回应动作或给予语言答复。
第三篇:商品流通概论复习题
《商品流通概论》复习题
1.从劳动耗费的角度看,极大地影响着流通企业经济效益的是活劳动的使用状
况。
2.对流通渠道设计方案评估应遵循经济性、可控性、适应性等原则。
3.零售业在商流中的功能:分类,组合与备货;提供服务与娱乐休闲;保有存
货与承担风险; 节约消费者的购买成本;搜集与传递市场信息; 金融功能。
4.商品是指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它是使用价值与价值
两个要素的统一体。
5.商品流通网络的特征有整体性、区域性、客观性、聚合性、辐射性
6.商品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
购买的商品量
7.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其主要内容是: 商品的价值
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时间决定,商品按照价值量进行交换
8.商品流通企业集团的作用:有利于强化商品流通网络体系的功能和提高市场的组织化的程度。有利于构造市场经济下的商品流通微观基础,提高企业的规模效益和综合效益。有利于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复杂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9.商业文化的功能主要有传导功能、展示功能、约束功能、创新功能、增值功
能
10.简述超级市场的业务构成:立免费存包处;人口处备有购物篮和手推车;自
选卖场;鲜活商品冷风柜;讲究的商品陈列;准化包装的商品加工部;咨询服务员与勤快的上货员;有电子收款机的结算处。
11.分销网络:是商品流通的途径和通道系统。对于商品流通企业 来说,其自
身分销能力的强弱,分销网络是否畅通,是其生命里所在12.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经过交换活动。
13.影响流通企业经济效益的微观因素:企业的劳动组织、职业素质和劳动态度。
商品流通量及其构成状况。流通商品周转时间。物质技术设备利用率和现代化程度。此外,流通企业服务质量状况,营业环境,企业形象以及社会政治、经济、交通运输条件、生产发展水平、商品价格、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等因素都直接影响或间接地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
14.批发渠道是指以转销、生产或经营为目的客户销售商品和劳务的中间商组成的渠道。
15.要素市场一般是指商品市场之外的、纯经济性投入资源的市场。要素市场主
要是指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等
16.影响商品流通方式选择最重要的因素是市场因素。
17.物流中心:即配送中心,是组织、协调、衔接、控制物流活动,具有一定规
模的物流集散处
18.我国目前颁布实施的维护商品流通领域公平竞争方面的法律主要有反不正
当竞争法、合同法、商标法、计量法。
19.流通企业经济效益的特点: ⑴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实现上,⑵流通企业
经济效益表现在提高劳动效率上⑶流通企业经济效益表现在流动资金利用效果上⑷流通企业经济效益表现在服务质量上⑸流通企业经济效益其大小受多方面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20.影响商品供给变动的主要因素:商品自身价格、生产技术的变化、生产要
素的价格、其他商品的价格、政府的产业政策、企业的预算
21.批发企业的特点:批发企业的交易额一般较大。批发企业大多属于资金密
集型企业。批发企业的商圈比较大。批发企业的服务项目相对比较少。批发企业的交易往往具有了理性化。批发企业的投机性较强。
22.商业信用是在商品购销活动中,以延期付款或分期付款等方式进行商品交易的借贷关系。这是一种短期信用,通常是发生在生产者、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企业经营信用体系
23.我国原国内贸易局在《零售业态分类规范意见》中,将中国零售业商店分类
确定为: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百货店、便利店、仓储式商场、专业店、专营店、购物中心8类。
24、试述生产机制的作用。
市场机制通常是以价格、供求、利润、工资等经济参数为信号,以自由交换的市场为运行空间,以供求的变化为指示器,自动调节着经济活动。这种调节过程对实现社会经济的运转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
(1)链接作用。市场机制首先具有实现射虎经济的各部分、各环节之间的链接作用。
(2)刺激作用。市场机制可以刺激商品生产者与商品经营者不断提高劳动效率,使自己的个别成本低于社会平均成本。
(3)分配作用。市场机制使得社会总劳动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大体平衡,还具有分配收入的作用。
(4)平衡作用。市场价格的涨落,会反过来调节供求,从而实现供求之间大体平衡,以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5)传导作用。是指市场机制通过价格变动来反映市场供求状况,为生产经营者提供生产经营方向和投资规模,使生产经营活动符合效益原则。
25、试述商品流通过程的作用。
(1)流通过程对生产的作用。在发达商品经济中,流通对生产的制约作用日益加强,表现在:流通对生产的重要反作用。无论从投入还是从产出方面看,流通都是生产的前提条件,对生产起到着重要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合一定意义上,流通过程可以对生产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流通的规模。速度对生产的制约作用。首先,流通的规模的影响生产的规模,其次,流通的速度影响生产企业资金周转的速度;流通的状况影响生产的经济效益。流通的状况如何,影响和制约生产部门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因而是提高生产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之一;流通对生产的引导作用,对于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2)流通过程对消费的作用。流通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中介;流通对消费的引导作用;流通对消费的制约作用;流通部门提供的商品结构不符合消费者需要;商品价格与消费者的购买力水平不适应。首先流通规模过小,流通生产力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对消费就会产生制约作用。其次,商品价格与消费者的购买力水平不适应。
(3)流通过程对分配的作用:流通是分配的实现过程;流通是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渠道;流通对分配的促进和抑制作用。
(4)流通过程对国民经济的作用:流通是联结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纽带;流通对
国民经济有调节作用。首先通过价格变动调节生产和消费;其次通过流通过程中的商品储备、调节供求,稳定产销关系。
26、论述竞争规律在了流通领域中的作用,特点以及运用这一规律的准则。
(1)竞争规律在流通领域中的作用。商品流通时实现不同所有者经济利益的领域,因而也是竞争规律充分发挥作用的领域。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促使企业提高经济经营素质;促使市场活跃与繁荣;优胜劣汰,推动经济发展。
(2)竞争规律作用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强制性;排他性;自发性;不确定性;激励性;风险性。
(3)运用竞争规律的准则。竞争必须要有一定的准则,这是保证竞争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条件。
竞争的基本准则主要是:公正平等的准则;独立自主的准则;选择自由的准则;效益优先的准则。
总之参与竞争的每个经济主体共同遵循这些基本准则,市场竞争秩序井然,经济参会繁荣与兴旺,竞争规律的有利作用才能推动社会的持续进步。
第四篇:川大商品流通概论
单项选择题
1.货币的参与使原来的物物交换变为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即:A W-G-W
2.商品在流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刚性的制约因素主要是:A自然性制约因素
3.商品流通企业的特征之一,是以商品的购、销、存为其:A 基本业务 4.下列各类金融市场中,属于资本融通市场的是:D 证券市场 5.采取拉引策略最有效的方式是:A 广告宣传
6.在以下各种运输凡是中,适合内陆短途运输、成本较高的一种方式是:B 公路运输 7.在以下各种商圈范围中,级差地租较高、店铺价值极高、客流量大且稳定的类型是:A都市型
8.商业文化的感召力、鼓舞力和凝聚力可概括为商业文化的:A 约束功能
9.流通行业一直被认为是 劳动密集型 行业,但目前,流通行业正显示出的特征是 :A 资金密集型
10.需求上升因而价格上升,该命题反映的是:DA 需求数量变化B 需求质量变化C 需求变化D 以上都不对
11.价格是价值的:B 货币表现
12.从宏观上讲,商品流通调控的主题是:D 国家政府部门 13.中介服务交易组织的利润主要取决于:C 商品交易复杂程度 14.竞争主要在买者之间进行的市场是:A卖方市场
15.发展的最为完善和成熟的企业组织形式是:C 公司制企业 16.信用制度的基础是:A商业信用
17.流通管理现代化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即行业管理现代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和:A宏观管理现代化
18.国家一句市场运行规律的要求,为保证市场有序运行而制定的所有市场主体都必须遵守的法律、规章、制度,称之为:D 市场规则
19.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社会资源都可以通过市场进行:B 自发配置 20.物流活动的中心业务是围绕着()展开的:C 运输和储存 21.卖方市场的竞争主要在()之间进行:B 买者
22.发达的商品流通就是以()为媒介的商品流通:B 货币 23.商品流通处于生产和消费的()地位:B 中介 24.证劵市场是()的重要组成部分:A 货币市场
25.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劳动力的供求是由()决定的:C 市场机制
26.需求上升因而价格上升,该命题反映的是:DA 需求数量变化B 需求质量变化C 需求变化D 以上都不对
27.商流涉及商品的:C 价值运动
28.发展得最为完善和成熟的企业组织形式是:C 公司制企业 29.企业财务报表属于:D 未来信息
30.()是最简便最短的渠道:A直接渠道
31.公司式垂直渠道结构是指由同一()所有的生产机构与销售机构共同组成的结合体:D 资本
32.生产与消费在()上的间隔使流通时间效用具有存在的必要:B 地区
33.垂直式渠道结构具有()几种制定计划,有组织开展经营的特征:A 专业化管理 34.把买来的商品化整为零,进行再销售的企业,称之为:B 批发组织 35.中介服务交易组织的利润主要取决于:B 商品交易量的大小
多项选择题
1.商品流通环节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环节,它一般包含有商品的:A 储存C 收购E 运输
2.商品流通企业的基础要素包括:C 网络D 人员E 资金
3.批发渠道的作用有:A 扩大流通范围B 缩短流通时间C 节省流通资金E 降低流通费用
4.商品流通调控的主要方式是:A行政手段调控方式B 经济手段调控方式 C 法律手段调控方式 D 信息手段调控方式
5.商业文化的增值功能主要是通过商品与服务等载体表现为:A艺术附加值的增值C 时尚心理的增值D 满意服务的增值
6.互助替代的商品在价格上倾向于:A同涨B 同落
7.按竞争结构划分,市场分为:A完全竞争市场 B完全垄断市场 C 垄断竞争市场 D 寡头垄断市场
8.流通领域的加工业主要包括以下类型:A 农副产品加工B 商办轻纺工业 C 商办机械工业 D 再生资源加工
9.期货商品应具备()等基本条件:A保存时间长B 品质可以划分C 商品可供量大 D 有众多的卖者和买者 E 价格波动频繁
10.直复零售的形式主要有:A邮购C 电视商场E 电话订购
11.生产资料流通渠道类型包括:A 生产者-用户C 生产者-经销商-用户 D生产者-代理商-用户E 生产者-代理商-经销商—用户
12.批发渠道的作用是:B 缩短流通时间 C 扩大流通范围D 节省流通资金E 降低流通费用
13.场所式市场的基本特点有:A时间性B 地点性C 聚散性D 服务性 14.经济政策主要包括:A 财政政策B 货币政策C 收入与分配政策
15.行业协会的行业管理职能主要有:A 行业规划B 指导服务C 协调合作D 培训人才填空题:
1.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从普通商品中分离出来,专门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的特殊商品是:货币
2.商人文化是商业伦理文化的重要内容及其实践的体现,它的主要组成可用:德、仪、信、智、情,五个字来表现
3.我国原国内贸易局在《零售业态分类规范意见》中,将中国零售业商店分类确定为:百货点,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仓储式商场等8类4.流通现代化主要是指 物流 的现代化
5.与商流对应的是 物流,是指涉及商品实体转移的使用价值运动
6.综合商社是以 商业智能 为主导,兼具金融、信息、服务、组织等功能的国际化、实业化、多元化、集团化的综合性商业组织
7在市场主体结构中,最重要的市场主体是 企业 8.电子商务的特点可以用 AAAA 式服务来概括
9商品流通宏观调控的目标是实现供求 的基本平衡
10.B2B是指 企业间 的交易行为,销售的两平往往是中间产品,交易中的客户是产业用户或者经营者
11.供求关系的客体是 商品
12.价格机制作为利益范畴和供求关系的指示器,是市场机制的 动力 要素
13.三米一补是国际贸易中 来料加工、来料装配、来料生产、补偿贸易 等贸易方式的简称
14.许可证贸易已成为 技术 贸易的主要形式之一 15.流通现代化主要是指 流通力 的现代化
16.商业利润和其他产业利润一样,是 收入减去成本 的差额
17.由于商品具有 使用价值和价值 两重性矛盾,致使商流和物流的运动存在着分离的可能性
18.市场体系不仅包括商品市场,而且还包括各种 生产要素 市场
19.商品流通宏观调控的目标是实现 社会生产力和社会需求或供求 的基本平衡 20.商品流通过程是通过交易活动,实现商品从生产领域向 领消费域 运动的过程
名词解释题
1.流通费用:商品在流通领域所支付的物质资料费用和劳动报酬的总和。
2.特许连锁:总部同加盟店铺签订合同,特授权其使用自己的商标、服务标记、商号和其它为总部所独有的经营技术,在同样的形象下进行商品销售及劳务服务
3.流通业态:是流通产业经营的形态,由商品流通企业的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所构成。4.商业道德:是商品流通过程中调整商人同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以及企业同国家之间、社会之间经济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5.商品流通网络:是指各种流通组织和当事人根据商品的自然流向原则,把各种商业网点联结起来的流通有机体
6.商品流通: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过程。
7.商品流通的时间效用:是指由于商品生产和消费在时间上的非同步性和非一致性而使流通成为必要。
8.行业管理:是对具有技术同一性行业所有企业活动的管理
9.商品供给:是指在某一时间内,一定价格水平下生产经营者提供和可能提供给市场出售的产品简答题:
1.简述商品流通企业的特点:①以商品的购、销、运、存为基本业务;②对经营的商品基本上不进行加工或只进行小加工;③实现商品使用价值的运动和价值形态的变化;④商品流通企业的“商业利润”主要来自生产企业的让渡;⑤经营周期短,资金周转快;⑥商品流通企业比生产企业更接近市场
2.确定流通方式的意义有哪些:①流通方式是市场秩序的保证;②制约着商品流通的速度,进而制约着经济效益;③流通方式关系着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④制约着企业的经营规模和组织形式
3.批发组织的形式有哪些? ①商人批发商。②代理批发商。③制造商的分销机构和销售办事处。④批发市场。
4.简述组织商品合理运输的途径:1)按商品的自然流向组织运输;2)缩短运输路线,减少中间环节;3)选择合理运输方式;4)提高运输工具的使用效率。
5.简述商业文化的基本内容:商业环境文化、商品文化、商业营销文化、商业组织文化、商业伦理文化。
6简单商品流通有何特点?(1)在形式上的特点: ①以卖开始,以买结束,先卖后买。②循环的起点和终点是两种不同的商品,货币在整个过程中起中介作用。③整个过程以让渡商品开始,以支付货币得到商品结束。(2)在目的和内容上的特点:①目的是消费,是满足需要,是使用价值。②使用价值的交换是流通的内容。③就其纯粹形态来说是等价物的交换,不是增加价值的手段。
7简述供求关系的内涵。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研究的核心,在商品的供求关系上再现了下列关系: ①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商品和货币的关系,买者和卖者的关系。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
8饮食服务业有哪些特征? 劳动密集性、手工操作性、多功能性、安全卫生性、文化特性。
9简述流通社会化观念的主要内容。①统一的全社会流通的管理体系; ②统一的全国的市场; ③流通企业的社会化程度较高。
10简述商品交换对商品生产的制约作用。①交换制约着生产的规模和速度; ②交换对生产关系也有一定的影响;论述题:
③在特定条件下,商品交换对生产起决定性作用。
1.试述连锁经营的作用与在中国发展的现状及其趋势。
①作用: A.有利于通过流通体制改革,实现流通产业现代化。B.有利于加快国合商业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C.有利于发挥国合商业的主渠道作用,有利于政府对市场物价的调控。D.有利于引导消费、指导生产、扶优汰劣,保护消费者的利益。E.有利于参与国际贸易,开拓国际市场。F.有利于重组我国的国合商业批发体系。②现状: 目前主要是四种形式。A.便民连锁店。B.连锁超级市场和货仓式的廉价商场。C.连锁百货商场。D.专营连锁店。
③发展的趋势。A传统百货店的市场将进一步被连锁企业蚕食和瓜分B大型连锁企业快速发展C连锁经营跨区域拓展D连锁经营方式向更多行业的业态延伸E大连锁企业之间的控股、渗透及合并与收购将愈演愈烈
2.联系我国流通业实际论述提高流通效益的途径。
①提高商品流通量,使单位商品流通额的劳动耗费越小,不断扩大经营成果; ②不断降低劳动耗费和占用。③提升企业的劳动组织能力,职工素质和劳动态度④降低商品流通周转时间⑤提升物质技术设备利用率和现代化程度⑥扩大商品流通并保持合理的商品结构⑦重视市场调研,正确进行企业决策⑧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⑨实行全面经济核算,划小核算单位,提高核算质量。⑩全面提高企业素质
第五篇:全国2010年4月高等教育自考商品流通概论试题
郴州市2011年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命题说明
九年级语文
一、命题思想
本次语文命题以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以纲为纲”的原则,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和要求引导学生在语言积累、语感、思维、探究创新、欣赏评价等方面得到发展。注重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状况。
试题命制确保命题的监测功能,强化命题的导向功能,通过试题的设置,更有效地指导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二、命题原则
1.指导性原则。充分体现《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学生自主、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2.全面性原则。从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欣赏评价五个能力层级全面考查学生,突出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体现“三维目标”。既考查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也要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3.客观性原则。尊重教材而不拘泥教材,着重考查学生语文的实际运用能力。
4.实践性原则。密切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的联系,考查学生的迁移和实践能力,体现“大语文观”。
5.基础性原则。考题难易适中,杜绝设置偏题、怪题,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三、考试形式
1.全卷设置积累与运用、阅读、写作三大块。
2.试卷均为闭卷、笔试。
3.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四、预计难度
1、难易度比例:容易题、稍难题与较难题的比例为7∶1.5∶1.5。
2、难度系数:0.7-0.8之间
五、监测范围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所有内容。
六、考试内容
(一)积累与运用,约30分,以客观题为主。包括了解常用字的音、形、义,默写名篇名句,了解文学文化常识,理解词语含义,修辞运用,语言表达,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等。
(二)阅读,约40分,以主观题为主。
1.现代文阅读。兼顾不同文体,考查不同知识点:理解词句、把握文意、领会作者思想感情、分析文章结构思路、掌握文章写作方法及作用,质疑探究等。
2.文言诗文阅读。包括正确朗读、理解字词含义、翻译句子、概括主要内容、评价形象及思想感情等。
(三)写作,50分。标题作文或半标题作文(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语言运用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