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形势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践与探索
XX县新形势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践与探索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发挥农民新农村建设主体作用的重要条件。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于增强基层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农村集体经济已不单是一个经济问题,也直接关系着党在广大农村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近年来,XX市市XX县依托资源、因地制宜,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尝试和有益探索,形成了三种较有特色的发展模式。根据省委组织部的安排,我们前往该县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反复查阅资料、针对性访谈、集体座谈交流,最后在深入思考、论证、研讨的基础上,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该县的基本情况XX县共有22个乡镇1个管理区,566个行政村,6949个组,农业户数19.2万户,农村总人口72.6万,农村劳动力41万,耕地面积217.9万亩。2011年,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230个,占40.6%,其中,按经济收入规模分类,5万元以下的村203个占35.9%,5—10万元的村16个占2.8%,10—50万元的村10个占1.9%,50万元以上的村为1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总收入约为2150万元,其中直接经营收入约240万元,约占年度总收入的11%;厂房、门店等出租收入为292万元,约占年度总收入的14%;土地、集体园林等发包及上交收入约460万元,约占年度总收入的21%;集体资产处置收入112万元,约占年度总收入的5%;其他收入为1046万元,约占年度总收入的49%。村级集体经济主要支出:干部工资、办公及招待费用不足部分(上级及本级财政投入村均4万元以上村级运转经费)、生产性支出、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事业等。全县村级财务能保持收支平衡和有结余的村仅有426个,还有部分村收不抵支。
二、主要发展模式我们选取了该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比较典型的高沙镇月英社区、XX镇新平村、桐山乡中桃村深入调研,总结出该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三种有效模式。第一种模式:以资源生财。通过发包村集体机动地、柑橘园、山林、山塘、水库等集体资源获得收入。高沙镇月英社区人多地少,且位于衡邵干旱走廊地带,不利于种植水稻,村里素有养鱼传统,但之前仅限于小规模、零散养殖,效益低微。为招商引资,吸引本地在外的成功人士回乡,大力发展特种渔业规模养殖,形成规模效益,该村村支两委将未承包到户的村集体零星土地,通过与村民调换,在渔塘比较集中的区域集中连片120亩,在此基础上,发动连片区域周边村民将农户承包的180余亩田地和渔塘,以每年每亩400元统一租赁给特种渔业养殖专业大户,以此方式将土地流转,开发形成连片300亩的特种渔业规模养殖场,发挥了土地的最大效益,村集体每年租金收入4.8万元。该村的另一项集体收入为该村将村级集体闲置土地或房屋租赁给个体,创办糖果厂、预制板厂、皮袋厂、煤球厂等小型企业,每年收取租金约6万余元,并带动了本地300余农民就业。此外,由于该村村支两委凝聚力强、公信度高,为企业排忧解难积极,企业老板也乐于向村里公益事业捐资,减缓了集体经济的支出压力。通过调查了解,XX县部分村,尤其是山区村还利用当地的水利资源入股兴办小型水电站,获得集体收入。第二种模式:以实体生财。通过利用本地资源和区位优势兴办工厂、公司、市场等各类经济实体,实现集体资产的增值,获得收入。XX镇新平村为城郊村,村里大部分土地被征收,村民人均不到0.3亩耕地,村集体利用城郊结合的区位条件,以村级集体土地拆迁资金为原始资本,在保留的村级集体土地上创办了城东加油站,实行业主经营,承包管理,集体每年收取40万元的承包经营费。在积累了一定资金后,该村投入90余万,修建了建筑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村级活动中心,并将一二楼门面房屋出租,开设农家乐餐饮,每年收取房屋租金18万元。现该村又已累积富余资金100多万元,正谋划创办新的经济实体,以钱生钱。XX镇蔬菜村在城南市场建立了2700余平米的中心摊位,每年收取租金,并解决了部分村民就业。部分村利用国家加大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建筑市场繁荣的契机,充分利用岩石、沙石等资源,投资入股创办采石场、采沙厂、环保砖厂等,壮大集体经济。第三种模式:以服务生财。通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专业技术协会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桐山乡中桃村利用建整扶贫的契机,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发展金银花产业。如今该村金银花种植面积已达3000多亩,户均种植十余亩,其中,20亩以上的种植户就有70多个,盛产期全村年收入可达800多万元。目前,该村村集体正筹划建立金银花精深加工企业,预计每年可为村民和村级集体增收100万元。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的“雪峰蜜桔”是XX的主导特色产业,现种植面积近15万亩(新扩5万亩)常年产量近12万吨,桔农2300多户。XX县多山地丘陵,利于绿色无公害水稻和有机水稻生产栽培,全县共建立了10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和1万亩有机稻生产基地。为减少风险,增加收益,村集体引领创办了永丰金银花专业合作社、雪峰蜜柑专业合作社、有机水稻农民专业合作社等10余家合作社。合作社通过开展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服务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或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有偿服务,或为企业或群众提供中介服务,从中获得一定的管理费或服务费,从而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同时,村集体通过将集体山地、桔园和水田等承包经营权,以及村级投入的开发建设的基础设施以集体股权的形式加入到专业合作社,以股利分红的方式壮大集体经济。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XX县在新形势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全县整体来看,情况仍不容乐观,基于历史、社会、地域等因素影响,目前村级集体经济普遍比较薄弱,年收入偏低,很多村更是集体经济“空壳村”。根据2011年农村经济年报显示,XX县566个行政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有336个,占行政村总数的59.4%。据调查分析,当前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观念弱化,思路不清,整体氛围不浓。XX县是偏远山区,农村的干部群众思想比较闭塞,安于现状,求新求变意识不强,对发展集体经济的热情不高。表现在:集体观念逐渐弱化。随着改革的深入,农村经营承包体制的长期稳定,村民甚至村主要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识却逐渐淡薄了,一门心思搞家庭经营,除非直接涉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一般对集体的事情很少关心过问,村里发展集体经济他们不反对,有了集体经济能为他们办实事,他们也很高兴,但要动员他们出钱出力,支持发展集体经济却很难。总的来讲,是观望的多,实际去干的少。一些地区抵触集体经济。有部分人认为集体经济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在市场经济下是不合时宜的。他们片面地认为,“村干部再回头搞集体企业,一无精力、二无能力、三无财力,力不从心,不合时宜。”由于村级集体经济权属不清,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措施,也有人认为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是为个人增加收入,中饱私囊。依赖性强,主动作为少。对上级政策补助的依赖性较为突出,依靠上级财政补助,使村级组织勉强度日,使少数农村干部群众产生了“等、要、靠”等惰性思想,艰苦奋斗、主动作为的优良传统和思想意识日渐淡化。村干部和群众对发展村级集体企业心存疑虑,部分村干部思路不清,思想上有顾虑,怕搞砸了受埋怨,部分群众怕搞毁了受连累,背上新的债务。思想上的压力和阻力消减了开拓进取精神,因为缺乏勇气,丧失了发展集体经济的机遇和主动权。二是集体经济缺乏基础支撑。就如同兴办企业一样,发展集体经济需要土地、资金等基础资源作为支撑,但目前农村大部分十分缺乏这些基础。表现在:集体经济资源少。一方面,村集体因改制、经营不善等导致原有的集体资产流失严重;另一方面,家庭联产承包、林权改革等农村改革,使得土地、山林等村集体所有的资源实际上基本分散到户实行家庭直接经营,加之国家对土地、山林等的流转使用管理严格,村集体可开发使用的资源普遍较少。村集体融资困难。集体经济的启动,需要资金,集体经济要发展壮大,同样需要资金,但是筹集资金的难度非常大。其一,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不具备法人资格,从金融部门贷不到款。其二,农业项目资金实际上是只对农民个人不对集体,集体经济从项目资金那里得不到支持。其三,农民还不够富裕,不少村至今还欠着农民的债,因此向农民集资也很难。加之近年来各金融部门风险意识不断加强,贷款审批权限上收,村级融资渠道窄,靠贷款创办集体项目的难度越来越大。三是发展集体经济的人才缺乏。表现在:村支两委带头人致富能力不强,因循守旧,求稳怕变。村组干部的整体素质偏低,开拓意识不强,缺乏带领发展农村经济的本领,自觉解放思想的愿望、踏实干事创业的热情低,引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组织宣传和引导做群众的能力弱。有的村干部长期呆在农村,思想观念和工作思路受到很大局限;有的村干部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有热心没能力,“想干不敢干,想干不会干”;一些乡、村党组织和基层干部经历过集体经济的覆辙,心有余悸,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信心不足;农村党员年龄老化的现象十分普遍,村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比较突出。缺乏为发展集体经济所需要的懂经营、会管理的人才和科技人才。受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真正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人才既“留不住”,也“引不进”。农村有知识、有本事的人绝大多数走出了农村、脱离了土地,留守下来的主要是自身尚需要农村社会保障来供养的老年人和小孩。人才都倾向于在各方面条件和环境都比较好的城市或大中型企业,寻找发展的空间,视线还未投向农村这个本来可以大有作为的舞台。四是缺乏扶持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目前对农村的各种支持主要是针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或者是村民个人,没有对村级集体经济的专门扶持政策。而且没有统一的归口单位或部门管理,导致一些经济部门和涉农部门的同志对发展集体经济比较冷淡,认为村级组织不具备发展集体经济的条件,不愿去支持集体经济的发展,更谈不上发展集体经济所需的配套的知识、技术、信息、服务了。
四、对策与建议1.统一认识,加强引导,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主体作用。要紧紧抓住支部建设这个关键点,通过转观念、提素质、强班子、增能力,切实解决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热情不高、能力不足、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一是牢固树立发展信心。一方面要强化思想认识。组织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教育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大意义,看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光明前景,努力形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良好氛围。一方面要革新观念。破除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就是搞村办企业的误区,破除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就是单纯依靠农业的误区,破除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没有存量的自然资源无从抓起的误区,破除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没有现成的启动资金无从抓起的误区。教育和引导广大基层干部转变发展思路,紧密结合实际,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二是选优训强“领头雁”。“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强有力的班子是夯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组织基础。选好领头雁,坚持把致富能人培养成为党员。要采取“两推一选”办法,切实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致富本领和带富能力强的各类人才选进村级领导班子,尤其是要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加大党员干部培训力度,将党员干部培训成为致富能人。大力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采取集中培训、组织考察、远程教育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定期开展培训活动,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拓宽视野,掌握本领,切实提高在新形势下带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建立健全村干部管理制度。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目标责任制和激励保障政策落实的主要内容,作为考核村干部、落实保障政策的重要依据,制定能充分发挥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误工补贴制度,建立和完善对干部工作业绩和收益挂钩制度,充分调动农村干部抓好、做好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三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一手抓培训,一手抓引进,切实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加农村实用人才总量,改善农村实用人才结构,提高农村实用人才能力。进一步推进乡镇干部“一人学一技”活动,培训技能型乡镇干部,指导农村干事创业。同时,扩大实用技能培训面,将村民纳入培训范畴,直接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制度,充分利用党校、职业中学、远程教育等资源,在农业生产的重大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开展多种形式、不同专业的脱产培训、短训和外地参观学习。健全农村实用人才的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兴办开发型经济实体,扶持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在创业培训、科技立项、税费优惠、信贷支持、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支持。对在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农村实用人才,及时给予表彰奖励。积极搭建农村创业平台。不断突破条条框框,创新体制机制,出台优惠政策,在用地、融资、税费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并就其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和社会保障等问题落实了制度性措施,为各类人才创业兴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撑,拓宽农村实用人才创业空间。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抢抓**山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机遇,坚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典型引领、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方式,不断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一是因村施策,引导农村集体经济有序发展。立足本地资源优势、特色产业,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合适的发展项目,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特”、“一村一业”的农业产业格局,搞活农村经济。合理利用闲置集体资产。按照“农民自愿、权属清晰、改善民生、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总要求,对集体所有的土地、果园、房屋、机械设备、水利设施等资产,采取多种方式予以盘活,或对外招标承包、租赁,获得租金收入,或作为股份与其它社会资本嫁接,兴办经济实体,或拍卖暂时不能发挥效益的资产,投资新项目,以存量换增量。大力开展农村服务业。鼓励村级集体加快建设金融便民服务、科技服务、医疗服务、文体活动、党群议事等于一体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开展农村日用品、农业生产资料等连锁经营服务,并在信息、技术、农产品销售等方面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经营性服务,发展服务创收型村级集体经济,鼓励有条件的村级集体成立物业公司、运输公司、拆迁公司等经营性组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投资经营水利、交通以及小城镇和安居示范村建设等项目,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渠道。鼓励有条件的村组建劳务公司,组织劳动力输出创收。二是培植农业主导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立足自身优势,培育具有特色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注重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畜牧、水产、蔬菜、药材、农副产品加工,兴建各类市场、商业网点,积极发展农家乐等旅游业及观光休闲农业。依托优势农产品资源,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扶持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发展产业化经营,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将村级集体经济融入产业链条,良性互动。三是借力发展,充分发挥招商引资、大上项目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强大推进作用。组织引导村级组织依托各自独特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政策优势、人文优势,以诚招商、以商招商,大上项目、上大项目,借助外力,用好外资,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依托区位、资源等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要进一步突出依托项目招商,围绕特色农业种植、观光农业开发和农副产品加工等投资热点,因地制宜设计招商方案,切实做好项目筛选和储备,重点向客商推介资源优势强、开发潜力大、产品销路好、投资回报率高的精品项目,以优势项目回报投资者,带动村级经济不断向规模化、产业化和效益化方向发展,进而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向更高层次迈进。健全机制,加强管理,大力实施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优惠政策。坚持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科学管理,不断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内生动力。一是完善政策配套设施。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切实抓紧、抓实、抓好。主要负责同志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出台有利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政策、制度。加强领导力量。成立专门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加强部门配合,建立部门与村结对帮扶制度,严格考核问责与激励机制,将履行对村级集体经济管理、指导和监督作为考核各级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的重要依据,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对乡镇考核的内容,制定详细的考核办法,切实加大考核问责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将村干部经济待遇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挂钩,对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作出重大贡献的村干部,要给予奖励。二是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整合扶贫开发、财政、经济、移民、农业等相关部门,以及省市驻村建设扶贫工作组等资源,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建设的支持力度。对向金融部门贷款发展集体经济的村,提供贷款贴息和融资担保服务。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要将项目资金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倾斜,加大扶持力度,并吸引带动社会资金参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农村信用社要把扶持村级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支持村级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村干部为经济开发区、乡镇工业集中区招商引资的,根据企业产生税收按比例奖励村集体。三是加强村级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对村级“三资”(资产、资源、资金)的清理、登记、管理,逐村建立“三资”台账。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指导各村建立健全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加强村级民主管理。村级集体资产发包出租,必须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实现收益的最大化;村集体经营性物业资产不允许随意变更,不得对外提供担保。要建立健全村级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完善村帐“双代管”制度,建立健全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全面推行村集体“三资”委托乡镇财管所统一管理,建立集体“三资”审计制度,落实集体资产管理责任,形成资金积累与滚动发展良性循环机制。
第二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益探索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有益探索
胡功民
2010年第4期 ——党的建设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服务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需要。近年来,荆门市按照省委和省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进行了积极实践与探索。
解放思想引导通过招商引资发展集体经济
过去,不少地方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问题上,思想解放不够,一些村的集体经济发展多年处于内循环状态,就村级发展抓村级发展,吸引各方力量和社会资金参与村级发展的办法不多。经过讨论,我们认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必须解放思想,一条现实的路子就是,要把工业招商理念运用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通过招商引资推进村级资源有效开发,实现增产增效。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去年我们集中1个月时间,成立57个调查组,深入全市1399个村开展调查摸底工作,摸清了村级集体资产、资源、资金“三资”家底。从调查摸底看,总的情况较好。2009年,全市有集体经营收入的村1139个,占村总数的81.5%,集体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701个,占村总数的50.2%,分别比上年增长10个百分点;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调查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一是农村资源闲置较多,没有得到很好开发利用。二是资源、资产利用效益比较低下。已经开发的山水资源存在“靠天收”现象,投入不够,效益较低。三是村级集体经济管理不规范。资源、资产管理透明度不高。
在摸清情况、找准问题基础上,荆门市委组织部认真组织召开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招商引资筹备会,要求各地建立村级资源项目信息库,对近期可利用资源实行项目管理,全市纳入项目管理的村级资源达1260个。精心筹办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招商引资新闻发布会。利用春节外出经商人员返乡之际,向他们发布村级经济招商引资项目,鼓励和动员他们回归创业,参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今年2月26日,市委组织部举办了首届发展村级经济招商引资项目发布会暨签约仪式,现场签约项目50个,会后达成意向协议226个,签约总金额达5.8亿元。
积极实践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近几年来,我们在积极实践基础上,认真总结出“资源开发、土地营运、实体带动、服务创收和资本运作”五种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全民参与的新路子,打造出一批资产过千万、年收入过百万的集体经济第一梯队和一批年收入过500万的“领头羊”。
——资源开发:充分挖掘村域内山林、水面、矿产、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等资源潜力,由村集体单独经营或吸收社会资金进行联合开发、租赁承包经营。钟祥市胡集镇虎山村磷矿石资源丰富,至2009年底,该村依托磷矿石,建立工业企业12家,生产总值1.15亿元,利税1000万元,集体经济纯收入511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8500元。该村初步形成磷矿开采、运输、销售、矿肥等产业链条;引进中国能源投资公司和五环集团新上精细磷化工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实现利税2000万元。
——土地营运:引导城郊村整合闲置土地资源办企业、建市场、兴办工业孵化园,提高土地开发效益。东宝区子陵铺镇子陵村利用位于荆门城郊的区位优势,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建
立子陵工业孵化园,采取出让、租赁等方式招商引资。全村共引进工业项目11个,其中投资过亿元的企业1个,过千万元的企业8个。2009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60多万元。东宝区牌楼镇来龙村实施迁村腾地工程,共腾出耕地1500余亩,组建土地存贷合作社,规范土地流转,采取入股、租赁等形式经营集体土地,仅此一项,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余万元。
——实体带动:引导村依托大中型企业辐射带动,兴办与之配套的小型加工企业和服务企业。东宝区石桥驿镇叶冲村依托湖北洋丰肥业股份有限公司,采取村级出土地、出劳力,企业出资金、出技术、出管理、包市场的办法,联合建仓储、建市场、办运输公司,实现村集体与企业双赢,仅此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达到4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000元。
——服务创收:围绕农民需要和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拓展服务范围,促进集体经济实力增强。沙洋县黎坪村于2009年成立了黎坪蔬菜合作社,网络菜农280多户,把过去零散小规模的蔬菜种植户集中起来,形成规模化经营。村“两委”班子成员发挥自身在产业经营中的中介、服务、引导作用,统一向种植户提供大棚骨架、种植技术、市场信息、种苗肥等服务,解决群众想办又办不成的事,将服务贯穿于整个产销过程。截至目前,全村共发展蔬菜1100亩、大棚200个,仅此一项,村民人平创收2800元,村集体创收10万元以上。
——资本运作:对于一部分有村级积累的村,鼓励将集体资本融入大型企业,实现资本增值。钟祥市胡集镇桥当村村级积累达5320万元,为发挥资本的最大效益,该村采取参股方式,将部分资本参股到武汉飞德科技开发总公司、武汉中百集团等大型企业,兴建了金利储运等6家股份制企业,集体每年新增收入550万元,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800个。京山县
钱场镇桥河村级积累230万元。该村通过参股形式,将资本投入江西省高安市清河油脂厂,该厂年产值过亿元,村集体年获利85万元。
全力扶持研究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政策
为进一步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优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环境,2009年,荆门市委制发《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若干意见》,出台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
——在土地政策上,结合农村环境整治,大力实施迁村腾地工程,新增有效耕地,归村集体所有和经营。对村集体建设用地,依法办理集体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证,允许其依法按规划使用土地开展生产和经营。村集体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增加的耕地,归村集体管理使用,对新增耕地一半以上用于发展集体经济的村,市里从土地出让收入中按每村3万元标准给予扶持。
——在财政政策上,市级财政按照每年不低于600万元的标准,建立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专项基金,各县(市、区)财政按照一定比例配套,主要用于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点项目贷款贴息;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快、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的村,给予一次性1万元奖励。
——在项目政策上,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坚持将项目资金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倾斜,对兴建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财政支农资金优先予以立项补助和奖励。
——在金融政策上,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把扶持村级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扩大抵押范围,积极发展水面经营权抵押贷款、林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等信贷品种。
——在税收政策上,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对结对村社会事业的捐赠可按税法规定在税前扣除;对取得的收益主要用于农村公益事业和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涉农经济实体免征营业税、所得税、增值税、印花税等税种。
加强领导保障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荆门市委成立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全力抓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各县(市、区)和乡镇党委均成立相应机构。县、乡领导班子成员建立联系点,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抓好试点示范。
——规范资产管理。建立健全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全面清查村级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健全账目,定期核实,确保资产真实完整。建立健全村级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严格收支审批,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完善村级财务“双代管”制度,规范代管手续。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及时、真实地公开相关信息。建立健全村级集体经济民主决策机制,规范和完善民主决策的内容、形式和程序,重大投资决策和建设项目须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真正让农民拥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完善监督机制,以村民为主成立监事会,对村级集体资产的运营情况进行监督。
——兑现目标考核。按照市委通过一年努力,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3年内95%以上的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要求,制定《荆门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考核评价
办法》和《实施细则》,完善发展村集体经济考核激励机制。各县(市、区)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对乡镇(街道)考核的内容,村干部经济待遇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挂钩,对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村干部,大张旗鼓给予奖励。对干部职工、回归人员承办、领办、独办村企业,凡集体收入、利润增长达到一定规模和比例的,对有功人员给予奖励。
——强化督办落实。改进督查方式,建立健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情况报告制度。市里每年召开1次县委书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汇报会,县(市、区)每年召开2次乡镇党委书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汇报会。对发展村级经济招商引资项目,由各级组织部门牵头,建立乡镇党委具体负责、项目主管部门跟踪负责、各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的三级跟踪服务制度,切实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和督办落实。■
(作者系中共荆门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第三篇:关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探索与思考
近几年,靖边县坚持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助力脱贫攻坚、繁荣农业农村的重要举措,制定扶持政策,注重宣传引导,鼓励基层创新,各村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探索现状
2018年以来,靖边县按照“十村示范百村推进”的思路推进“三变”改革,下派工作组逐村指导完成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股权设置、主体设立等基础工作,目前全县184个村共核定资源性资产53.09万亩、经营性资产3.78亿元,登记集体经济组织203个,其中股份经济合作社11个,为发展集体经济盘活了资源资产、明确了集体成员及分红机制、建立了生产经营主体。为扶持集体经济产业,累计向14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注入产业资金4124.5万元,优先保障70个贫困村,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预计年底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16个、1-5万元的91个、5-10万元的26个、10万元以上的2个、长期产业暂无收入的5个,从产业分布看,羊、牛、鸡等养殖类合作社27个,马铃薯、高粱、小米、荞麦、萝卜等种植类合作社22个,苹果、核桃、仙桃、文冠果等经济林合作社10个,山药、苦荞、黄芪、连翘等中药材合作社1个,农机服务类合作社59个,小杂粮加工类合作社6个,农旅融合类合作社4个,其他类合作社11个。总体来看,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全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各类短中长期特色产业已经见效或者正在蓄势待发,基本扭转了农村集体经济“零收入”的困境。
二、典型模式
靖边县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实践中,探索出多种切实可行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
一是土地经营权入股型“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马季沟村把耕地、林地、树木、水域、小型水利设施等全部归回集体统一经营按股分红,通过种植山地苹果、马铃薯、水稻、西瓜,标准化养羊,建设屋顶光伏站,向企业租赁土地引进技术等措施,2018年村集体收入175万元,人均分红1180元。
二是经营性资产股份型“党支部+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张家畔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经营管理18处经济实体,年收入400余万元,每年为村民缴纳合作医疗、养老保险费用,向高龄老人发放4000元以上的生活补贴,2018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16元。
三是土地托管型“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电商”模式。四咀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托管服务,建成千亩有机小米基地,亩纯收入2450元,电商销售价格是线下的2倍。
四是订单农业型“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企业”模式。杨米涧镇2个村标准化种植5000亩高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全程提供农机服务,并与客商签订保底价0.95元/斤的订单合同,亩收益远高于传统玉米。
五是特色产业型“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银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流转土地500亩、购买种植机械发展特色红葱产业,有技术积累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购买葱苗、耕种、管理、包装和销售,带动全村种植红葱3000多亩。
六是农旅融合型“党支部+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西园则村党支部依托区位交通优势和榨油、柳编传统手工艺,集体经济合作社建成西园则复古油坊一处,发展开放式传统榨油+文化旅游产业,带动全村种植油料作物3000余亩。
七是农业服务型“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模式。西高峁村集体经济农机合作社为村内外农户开展机耕、机收作业服务,去年农机服务总收入近8万元,集体、村民和贫困户按既定比例进行了分红。
三、对策建议
目前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阶段和乡村振兴的起步阶段,必须坚定不移走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之路。
一要建强基层组织,培育经营人才。基层党组织要把壮大集体经济作为第一要务,落实《关于坚持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通知》(中组发[2018]18号)等文件精神,注重把创业致富带头人发展为村干部,建立部门优秀干部驻村发展集体经济的用人机制,基层党建考核要把党建促集体经济发展作为重要内容,村干部绩效奖励要把集体经济实绩作为重要指标。
二要深化农村改革,盘活资源资产。落实土地“三权分置”办法,组建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推动土地流转、股份合作、土地托管等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借鉴试点经验探索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强化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能力。因地制宜推进“三变”改革,利用四荒地、土地整理、河坝水面、旧宅基地腾退复垦节余土地、旅游资源等,集中开发现代农业项目,实现集体资源资产增值增效。
三要编制产业规划,发展多元经济。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编制产业发展五年规划,探索多元化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城中村、城郊村要发展资产盘活型经济,农业村要发展特色产业增收型经济,山区村要发展绿色经济林经济,园区临近村、国道沿线村、农产品基地村要发展农产品加工型经济,有条件的村要发展农业服务型和农旅融合型经济。四要建立联结机制,增强发展后劲。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可以将各方利益捆绑在一起,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要确立科学的合作经营方式,调动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商家商户、农户等各类主体参与集体经济的积极性。要建立合理的收益分红机制,科学的分红办法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保障各方利益。五要强化政策支持,加大保障力度。成立发展村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宣传动员、业务指导、扶持保障、考核奖惩等实施方案,建立村级招商引资发展村集体经济奖励办法,整合涉农资金、协调金融部门扶持发展前景好、经营风险小的集体经济项目,倡导驻地企业开展“百企帮百村发展村集体经济”行动。
第四篇: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城乡差别越来越突出,农村的发展环境已远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的在于优化农村发展环境,美化农村住居环境.但是,从以前的农村发展情况看,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严重影响和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容回避的问题.一、我国村级集体经济的现状。
自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随着人民公社的“解散”,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的设立,农村原有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集体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我县来看,基本上变为村级所有,个别村还保留着队(村民小组)级所有。由于在政策的指导上,推行村民委员会代行集体经济组织职能,集体收入的大部分,被村民委员会用于了行政管理费用和村民福利支出,再分配到集体经济“所有者”――农民身上的很少(几乎没有),农民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不高,不断抵制各种增加集体收入的政策措施,再加上经营管理不善,原有或新办的村级集体企业,大多处于亏损和资不抵债状态,被改制为私营企业,也就造成了现在“空壳”村的大量存在。不难看出,农村集体经济 的薄弱,既有客观发展环境不利的原因,也有主观政策引导不利,造成农民不支持的原因。总结以前的经验教训,我认为有三个方面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健全,不能按经济体来运作。我国从土地改革以来,通过走合作化道路,从当初的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发展到人民公社,一直是一个经济实体,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每年给入社农民分配一次。生产责任制推行,特别是大包干以来,集体收入的分配,客观上变成了承包权的分配,农民再也没有所有者权益的分配,只有通过获得集体土地等资产的承包权和自己的劳动,取得收入。人民公社和生产队的撤销,乡镇人民政府、村民委员会的设立,直接导致了集体所有者组织的灭失,农民以资产所有者身份获得收入的可能彻底消失。这以后,我们虽然时常讲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并将希望寄托在村民委员会上。由于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决定其“官”性和行政性很强,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体现在现实中就是“政企”不分,负盈不负亏,没有长远计划,集体收入首先用于管理费用和社会福利,很少(甚至没有)考虑分配。结果是群众不关心集体经济发展,甚至抵制其发展。
㈡农村干部、特别是乡镇干部认识上的误区,使中央的若干农村政策落不到实处。一方面,我们的干部长期受“政企”不分的思维方式影晌,自觉不自觉地去干预集体经济的 运作。从人民公社转到乡镇人民政府,名称、职能变了,但工作方式、方法没变,仍然以“公社”的身份(集体资产所有者)管理村民委员会,自然就会出现不设独立的集体经济组织,让村民委员会代行其职权。另一方面,由于对农村集体资产产生的历史不了解,在相当大的群体中,农村集体资产的主体――土地、山场,都认为是国家所有的,农民只有耕种的权利,其他的权力吗,就应归各级干部代表国家来支配。虽然中央三令五申土地承包关系三十年不变,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仍然在农村流行换一茬干部,调整一次土地承包关系的做法,后来遇到农民的抵制、经济林发展的制约,乡村干部都感叹调不动地了,但想调地的冲动仍然不少。
㈢农村集体收入再分配制度缺失。在现在的制度下,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存在或不能独立运作,相应的收入再分配制度也就没有建立,实际上造成了农村所有者缺位现象,农民作为集体经济的所有者,丧失了从集体获得收入的权利,没有了收益权,名义上的所有权(我们的部分干部不承认农民有所有权)就没了意义,农民就成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劳动者”,不劳动者不得食,在农民朋友身上实现者(现在农村老人无收入来源,生活孤苦,不能说与我们的政策没有关系)。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归谁所有,如何分配,也就成了一个关键问题。
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考。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村的发展和农民朋友的富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如何把握好这次机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也就成了一个大课题。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㈠,建立并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载体,解决集体经济组织的性质和产权界定问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农村集体所有制的组织形式,是农村集体经济的主体。是一个纯经济体,应按照市场化的原则,代表所有者群体,来经营集体所有的资产,为所有者群体创造财富。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是村民 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社会性组织,它的性质决定了不适合经营集体资产的任务。如由村民委员会经营集体资产,也与我们“政企”分离的政治改革目标不一致。如继续由村民委员会I代管集体资产,即无法消除由此产生的弊端,也不利于村民委员会集中精力抓好村民自治事务。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都建有独立的经济组织,也证明了建立独立的集体经济组织是发展好集体经济的必然要求。因此,我建议,改革现在村民委员会代管集体资产的做法,建立并完善独立运作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完全实行市场化运作,担负起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任。在建立组织的同时,界定好集体所有者群体,核算准集体所有的资产,并办理好相关的登记注册,使之符合产权明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 业制度。
㈡建立科学合理的集体经济收入在分配制度。解决集体经济收入归谁所有、归谁支配的问题。农民作为农村集体资产的所有者,既有所有权,也应有收益权。只有有了收益权,农民才真正关心集体经济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也就有力活力和动力。应该明确将当年集体经济收入的大部分,用于分配给集体所有者,村民委员会的管理费和社会福利支出,另列预算,由政府解决。这样一来,杜绝了村民委员会对集体收入的侵占,落实了农民所有者的收益权,推行产权明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就有了群众基础。农民不但通过劳动获得收入,也能通过自己的所有者身份获得收入。可以有效解决国家取消农业税及农村三提五统后,土地的承包经营无从体现,实际上无偿使用的难题。只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运作,将大部分收入分配给集体资产所有者,在农村将集体所有的土地进行集约经营,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也就有了可能。真正意义上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也就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就有了保证,㈢将土地、山场等带有自然资源性质的资产,进行确权认证,解决农村村级集体资产没有确认证据的问题。据我了解,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山场等资产,长期以来,都没有国家认可的证据,只有村级的帐簿记录。为适应现代企业制 度的需要,统一进行确权认证很有必要。既解决了长期以来只靠上辈言传,很容易造成资产不清的问题,又为解决土地、山场纠纷提供依据。通过确权认证,还可以在干部群众中消除错误认识,使农村集体所有制得到巩固和发展,否则,错误认识扩大到每一个干部中,我们的农村集体所有制也就变成了国家所有制,农民从有产者变为“无产者”,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就会发生变化,我们很多政策就失去了合理性,农村发展也就失去了方向。
㈣必须明确,土地、山场等集体资产,不归村民委员会所有,而归该村农民集体所有,这个集体是一个有限的范围,不能任意扩大或缩小。任何无根据的扩大或缩小,都是对所有者利益的侵犯和剥夺。中央关于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政策,就是基于保护农民所有者利益的好政策。《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也只规定了村民委员会具有管理本村土地的职能,而没有经营职能,这个管理,应是法律意义上的管理,是行政的。土地、山场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的最大资产,如果不能明确归入集体经济组织,以现在的情况,农村集体经济就是一片空白,开展经营运作,就是空谈,更谈不上发展壮大。
农村集体所有制的集体,如果不能界定为有限的集体,仍按无限的来管理,来人就加入,必然减少现有农民的份额,人走(死亡)就剔除,必然无法律依据地剥夺了他本人财产 权或家人的财产继承权,农民就仍然感受不到自己的所有者身份,让它来关心支持集体经济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从农村集体所有制发展的历史可以发现,他就是一个有限的群体,是农民出资(土地、农具等生产资料)建立的经济体,当初即按劳分配,也按出资额分配,后来共产主义大跃进,模糊了资产的收益性,才成了现在这种局面。
总之,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须要有一个承载的组织,经济活动要有经济体来完成,不解决农村集体经济的组织问题,不解决集体经济收入归谁所有问题,不稳定农民既有的所有权,就不能动员全体农民来参与和支持集体经济的发展。
2006-6-21 郭传贤
第五篇: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浅谈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浅谈
经管站
刘广秋
农村集体经济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积极“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实践证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了,基层组织就有服务手段和服务实力,在农民群众中的威信就高,凝聚力和战斗力就强;就能把家庭承包经营的积极性与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就能发展公益事业,改变村容村貌,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因此,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需要;是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需要。农村集体经济说白了就是你村有没有收入项目,如何去发掘收入项目。
一、基本情况
我镇是典型的农业镇,村级基本没有工业,村集体资产有限,村集体资源也不多。该镇有39个村,农业人口3.5万人,农户9228户,耕地面积62470多亩。全镇2012年清产核资统计数据显示,债权总额147万元,债务总额318万元,帐面显示债务大于债权。村级债权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为无效债权。村集体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的少之又少,大多数村集体经济属于“空壳村”和负债村。12年经济年报统计全镇每个村正常支出:村干部工资2.46万元,报刊费646元,水电费500元,日常维修维护办公经费6000元,合计31746元。按最高转移支付3万元,维持以上支出都很困难。
二、分析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原因
多年来,农村集体经济状况不容乐观,不良债权过大,债务逐年增加,集体资产几尽枯竭,资源匮乏,造血功能不足,严重束缚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使村集体很多正常或不正常的支出没有资金来源,导致大多数村集体不得不采取贷、垫、借等手段,维持各项工作的开展,失去造血功能的村集体只能债台高筑的维持运转,从而使集体经济逐步走向低谷、走向薄弱。
一是受思想观念束缚,导致集体经济缺乏发展后劲。部分干部没有危机感和紧迫感,观念和思维方式陈旧、保守,信息不灵,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缺乏必要的认识,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束缚,无法推动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二是受政策因素的影响,导致集体经济严重萎缩。对于绝大多数村没有造血功能的现状,在产生利益和成绩的同时,村级集体经济也在不同程度的受到削弱,而承担起了沉重的经济包袱,比如计划生育、各种达标工作、农业结构调整、改善生产条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内道路硬化,农田水利建设等都需要村级配套和落实。
三是受人为因素影响,导致集体经济包袱沉重。一些干部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对集体经济管理和积累意识淡薄,是集体经济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多年来,在费用收缴过程中,由于村干部不敢碰硬,不善于做群众工作,遇到困难不是去解决,而是采取其他的手段在解决问题时又制造了困难,从而使强村变弱村,弱村变穷村,使集体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害。仅税费一项村级共为农户垫付达100多万元。有些村干部为了个人利益,于集体利益不顾,损公肥私,对集体资产乱支滥用,管理上有漏洞,导致集体积累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
村集体经济薄弱,弱化了村集体经济的组织功能,发展生产无财力,提供服务无能力,干部说话无威力,干事无魄力。农村社会化服务功能大大弱化,相当一部分村凡事都向农民要钱,例如:村内通工程、农村电力改造等,导致干群关系紧张,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村级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存在的的问题
多年来,村集体经济始终处于低落状态,主要是受思想观念、创业意识和生产资源的影响,使集体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严重地阻碍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和积累。
一是集体积累来源渠道单一,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积累为负数,没有什么增收渠道。相当一部分村干部从思想意识上就没有想如何来寻找、拓宽收入来源渠道,得过且过,反正月月有几百块钱的工资,还有几亩地种着,就这样不死不活的应付着,不干事也不惹事,在村里还能当个人头,冲冲人,你就不想想,要不是在村里有个一官半职,老百姓谁能理你。
二是少数村负债过大,存在无钱办事、无力办事的二难境地。三是资源没能得到充分开发利用,闲置、浪费现象严重。
四是非生产性支出过大,部分村干部乱支滥用,管理上有漏洞,导致集体积累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
五是鼓励支持村级发展集体经济的优惠政策少,缺乏强有力的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村级发展载体建设力度也不够,导致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后劲不足。六是发展村集体经济思路狭窄,有的村干部一提及发展,往往过分强调缺乏资金、人才、技术等客观条件,不能立足已有的土地、资源等优势求发展,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的信心不足、方法不多,存在等、靠、要的思想,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工作局面难打开。
七是村领导班子素质不高,有的长期处于软弱瘫散状态,村主要负责人变动频繁,不能很好地带领群众发展集体经济。
四、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近年来,针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的状况,各级政府都相当重视,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相当明显效果。如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必须结合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为契机,以农村社会稳定和村集体经济低风险、高效率动作为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创新思路的工作方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一是强化载体建设,增强村级发展的“造血”功能。
1、加大村创业点建设力度。加大思想解放的力度,加大村级创业点建设步伐,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把村级创业点建成村级发展的强大磁场,消除少数镇村干部的怕、等、靠、要的思想;多方筹措资金,支持和帮助农民自主创业;鼓励有区位、资源、人才等优势的村,加大村创业点的建设规模和力度;对自身条件不够的村,也要依靠村级自己的力量,创造条件加快村级发展步伐,可充分利用企业、民间资本等外来资金的投入力度,全力推进村级创业点建设,加快推进村创业点建设步伐。
2、加大村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力度。着力打造村综合服务中心为民服务平台,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广大群众进行农村政策、法律法规、科技信息、实用技术等集中学习培训,引导广大群众到村综合服务中心开展各种活动,着力提高广大群众的科技文化和致富能力。
3、加大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力度。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思路,切实抓好村高效农业的规划、发展,加大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机械的推广和运用力度,加大农田改造投入力度,增加农田产出,促进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是注重政策、人才扶持,增强村级发展的“活血”功能。
1、突出政策扶持。良好的优惠政策能够激活各生产要素,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上级政府要在不同时期有针对性地制定激励扶持农村发展的政策,及时出台相关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意见,对人员、资金、奖励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为能人创办项目,放开手脚,为加快强村富民增添翅膀。
2、突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主要在于选好“一能人”、配强“一班人”、培养“一批人”、富裕“一村人”。一是要选准配强村领导班子,实施“能人治村、能人兴村、能人富村”战略,将那些个人无致富项目、无带富能力的村支部书记换下来,把那些事业心强、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发展集体经济的强烈意识、开拓精神和无私奉献、不怕吃苦、秉公办事、廉洁自律的人选进班子,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二是强化学习培训。加大村干部外出学习考察的力度,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抓农村工作的思路;加大内部培训教育力度,结合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实际需要,邀请各类专家、学者来实地教授、举办培训班,提高村支部书记的综合素质。三是加大人才队伍培养力度。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队伍选拔培养制、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制、农村各类经纪人队伍培养制、大学生村官定向培养制等一系列农村人才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大力培育本地乡土人才,充分发挥“土秀才”的示范、引导、带动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3、突出产业组织服务作用。挖掘自身优势,采取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为增强集体经济拓宽发展渠道。加大村级党组织的设置改革力度,以产业为依托,以农户为基础,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协会,实现村、民收入“双轮”驱动。加大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协会、党支部+企业+基地的组建力度,让农民自主进行选择和加入,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组织的优势,提高抗拒市场风险和市场竞争的能力;对具有发展高效农业和规模经营的村,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围绕主导产业,组建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的中介组织,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有偿社会化服务,创办多种形式的村级经营性服务实体,兴办合作经济组织,开展购销服务等多种形式增加村集体收入,充分发挥产业组织在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4、突出民主机制建立。加大村级民主建设进程,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进一步深化党群议事会制、民主生活会制、村务财务集中会审制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党建工作制度;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务公开栏以及开展专项检查、召开现场观摩会等有效措施,大力推进阳光行政、阳光议事工作,使村级重大事项和决策都有群众代表参与,村务、财务实行群众点题公开,全面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进程。
三是坚持内管外联,增强村级发展的“化血”功能。
1、加强经济管理,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为增强集体经济强化监督机制。继续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防止集体资产流失,节约各项经费支出,减轻集体经济负担,实现集体经济的资产积累。一是内部管理制度要再落实,提高资金利用的透明度,防止集体资产、资金、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流失和浪费。二是非生产性开支要再压缩,严格按规定控制报刊费、电话费、接待费等费用的支出总量。有必要探讨实行村支部书记公职化改革,减少村干部职数,减轻村集体负担。三是村务公开要再透明,提高村民对村务公开的认识,对不公开、假公开和半公开的现象实行有效监督;经管站要加大对村务公开的检查力度;重大投资决策和建设项目,必须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提高村务公开的透明度。
2、加大村级债权清收,将过去的群众往来与农户核对清楚,根据实际情况,订立还款计划,有矛盾的要处理到位,协调到位,对重点户依法进行清收。村级债权债务是当前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各村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对债权债务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整顿,包括帐内、帐外的,应回收的各种欠款一定要收回。同时,把村级债务控减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进行考核,建立债务内部控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力求控新债、化旧债。
3、加大“三资”管理。村集体的资产、资源,要做到数目清楚、产权明确,充分发挥其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于村集体资产,要在资源性资产抓开发、经营性资产抓创收的同时,也要抓好公益性资产的管护和流动性资产的规范管理工作,杜绝集体资产“跑、冒、滴、漏”的现象。坚决清理集体资产,包括资金、厂房、设备、资源等,采取变卖、租赁、抵帐等手段,化解村级不良债务。一是有效盘活集体资产,开展资本经营。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份合作制改革和集体资产运作主体的建立健全,通过盘活现有农村集体资产来不断增加集体资产收益;通过拍卖、出租、入股等方法,充分开发利用现有“四荒”资源,发展农林特产业。对村集体所有的闲置资产、“四荒”资源、水利设施等,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等多种方式综合开发利用,发挥现有存量资产的效益,多方增加集体收入。比如对村级林木,采取“村有、民护、分成”或对外招投标承包的管理方式,培植集体财源。比如对村所有的房屋、厂房等固定资产采取合作、租赁、联营等方式参与开发和经营,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二是搞活土地经营,以土地生财增加收入。依法经营土地资产,通过引导、鼓励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以使用权入股、租赁等形式与单位和其他经营组织合作,增加集体收入。三是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新增有效耕地归村集体所有和经营。同时加大村“三资”监管、查处力度,发现违规的,坚决查处到人。
4、加大激励扶持,切实提高政策利用效率,为增强集体经济寻求政策支撑。一是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列入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规划,合理确定指标,并从信息、人才、技术、立项等方面寻求帮助。二是通过借助外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通过招商引资、联合开发等形式,大搞资源开发与利用,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三是加强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典型和事迹的宣传,形成发展集体经济的良好社会氛围。四是对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干部制定奖励政策,使村干部的报酬增长与集体经济的发展、集体积累的增加有机挂钩,形成内在的激励机制。五是充分利用“三个全覆盖”和“结对帮扶”政策,加大与帮扶部门和职能部门联系,通过切实的帮扶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全力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