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地貌实习报告 研究庐山

时间:2019-05-14 19:14: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庐山地貌实习报告 研究庐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庐山地貌实习报告 研究庐山》。

第一篇:庐山地貌实习报告 研究庐山

一、地貌概况: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并命名为:鄱阳冰期、鄱阳—大姑间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庐山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造地貌类型:

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五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四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

(一)、褶皱构造地貌分述如下: 1、8月6日:大月山——五老峰,进行地貌实习。五老峰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

2、青莲寺——七里冲向斜谷:位于大月山与五老峰之间,发育在三叠泉向斜构造之上。

3、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

4、8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进行地貌实习。大校场(谷地名称)及西谷次成谷:前者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后者位于虎背岭与牯岭之间,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特别低下,故成为谷地。

5、女儿城(山名)及牯岭次成山:位于莲谷——东谷的两侧,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岩石坚硬未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山岭。故称为次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

6、东谷:(又称中谷)——莲谷向斜谷: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北侧。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受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莲谷向东北倾斜。

7、虎背岭单面山: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北翼断陷后残留的南翼,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

(二)、断层构造主要地貌如下:

1、虎背岭断层崖地貌: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其北翼断落而成,该断层崖在石门涧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

2、五老峰断层崖地貌:因庐山垄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递降,断层崖亦分2~3级,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三、谷地地貌类型:

(一)、成因: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南西,其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与上述流向垂直。

(二)、形态: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为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

1、宽谷: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与地质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

2、峡谷:表示第四纪地壳上升,河流强烈下切而成。峡谷谷坡陡峭或阶梯状,纵比降大,多裂点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征。

(三)、宽谷和峡谷的比较

1、宽谷是早期发育的老河谷,发育时间较长,它是在地壳稳定、地势低矮的条件下形成,说明宽谷形成之时的当日庐山,高度比现在低矮得多。说明宽谷生成之后,庐山曾经发生强烈上升。

2、峡谷是年轻河谷。是在地壳强烈上升和河流复活下切而成的,说明宽谷生成之后,庐山曾经发生强烈上升。

3、从宽谷的高度和峡谷的下切深度表明,庐山上升量由中部向东北部递减。

4、庐山之北的平原地带,由于地壳下沉,河流下切成为沉溺河谷,有的河段被长江的河漫滩或自然堤隔开而成为湖泊,如九江附近的八里湖、甘棠湖、白水湖等。

5、庐山河流带出的物质出山后,在出口外围堆积成扇形地,这些古扇形地受切割后,成为阶地状,约有3级。

三、河流袭夺 1、8月5日上午:牯岭——西谷——锦绣谷——仙人洞——黄龙潭;地貌实习。锦秀谷袭夺河: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南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北西流的锦秀谷袭夺,证据:

①、花径风口:风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又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色—棕黄色砂砾层及棕红色网纹红土风化壳。

②、天桥袭夺湾及裂点:在裂点(天桥)以上为宽谷(西谷),以下为峡谷(锦秀谷)。

袭夺时代为晚更新世之后,理由是裂点上溯不远,西谷内由晚更新统棕黄色堆积物所覆盖的谷底未受明显的破坏。2、8月7日:三叠泉;地貌实习。三叠泉袭夺河:原来的青莲寺河向北东流,在三叠泉附近被向南流的河流溯源侵蚀,袭夺了青莲寺谷,河流成直角拐弯,河流袭夺后,裂点向青莲寺谷上溯2公里之远,河流下切深度达150——300多米,可见袭夺时间应早于锦秀谷。3、8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地貌实习。东谷支流袭夺河:该小河切穿插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原来向南西流入芦林盆地的,现向北西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

河流袭夺原因分析: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作北东向或南西向)流动。当山体上升后,新出现的北西向或南东向河流溯源侵蚀,由于它的流程短和纵比降大,故袭夺了北东——南西流向的河流。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三]、结束语:

——庐山的自然美景,孕育滋养了庐山丰富的历史文化,二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庐山作为天下名山的独特的魅力。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庐山的世界性价值给予的评价:“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与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

庐山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04级地理信息系统

10040417 张红平实习地点:江西省北部庐山地区

实习时间:2006年8月29号~2006年9月8号

实习目的:认识庐山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概况,丰富学生野外感性知识,加深和扩大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实习内容:调查庐山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水文、土壤和植被四个部分。指导老师:赵志军、沙润、董平、许建国、蒋建军、龙毅、白世彪等 实习小组成员(第七小组):孙敏、庞瑶、孙华芸、张红、杨洁、张露、张大骞、朱少楠、徐孝立、徐勇 实习路线:

9月2号:牯岭——月照松林——东谷——茭芦桥——黄龙潭、乌龙潭——电厂大坝——天池山——龙首崖——锦绣谷——如琴湖

9月3号:牯岭——大月山水库——大月山公路——芦林冰绩泥砾剖面 9月4号:牯岭——三叠泉(五老峰)9月5号:牯岭——秀峰

9月6号:牯岭——植物园——含鄱口 9月7号:牯岭——剪刀峡

一、庐山概况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距九江市约13公里,东及东南临鄱阳湖,北濒长江,距南京464 公里(长江行道距离)。地理坐标是东经115°50~116°10′,北纬29°28′~29°45′,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3.8米,是我国名山之一。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庐山人文历史悠久,其兴盛曾一度与宗教关系密切。现存的东林寺等寺观为道教著名道观。庐山也是历代诗人、画家、学者、科学家吟诗、作画、进行科学考察的胜地。登山的学者、名流中有司马迁、陶渊明、王羲之、欧阳修、苏轼、徐霞客、唐伯虎等。

历史上的庐山,还一度成为我国的古代教育中心之一,山上的“白鹿洞书院”是我国最早的高等学府,与“睢阳”、“嵩阳”、“岳麓”并称天下“四大书院”。

庐山的山体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地史过程。自前震旦纪到古生代,庐山一直处在缓慢的沉降中(除曾两次短暂成陆外),堆积了深厚的海相地层,到燕山运动时褶皱上升为陆地。新生代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断裂而块状隆起,庐山形成为块垒式山地。

二、分述

(一)庐山的地貌 1. 地质基础

庐山地区处于江南台背斜与下扬子拗陷的交接地带,具有较大的活动性,岩浆活动较强,混合岩化作用明显,区内地层发育较齐全,构造较明显。2. 构造地貌

庐山地区新构造运动、岩性和构造与地貌发育有密切关系。庐山的雏形主要是在中生代燕山期形成,庐山的构造、岩性和新构造运动对山体及次一级地貌的形成起着控制作用。主要构造线为北东-南西向即褶曲延伸的方向。庐山大致从九奇峰-仰天坪一线为界,分为南北两段。九奇峰一带发育一系列逆掩断层,同时又受到岩性的影响,在地貌上出现奇峰树立、岭后相对的现象。最终,形成了现在山北五岭四谷的地貌形态。五岭 四谷

含鄱口——五老峰一线

七里冲谷地 大月山一线

大校场谷地

女儿城——屋脊岭一线

东谷(中谷)

牯牛岭——草地坡一线

西谷

佛手岩——虎背岭——大马颈一线

庐山南部主要由本区最古老的地层双桥山构成,以沉积岩为主,岩性复杂、破碎,加上断裂纵横,将岩体分割成菱形或网格状,更有利于侵蚀切割。岩石的垂直断裂发育形成一个个小山峰。仰天坪一带是一个山间浅盆地,由砂页岩构成。由于岩层极其破碎,因此够古非常发育,有的成为冲沟,沟间山丘呈馒头形,相对高度只有数十米,分布比较凌乱。汉阳峰一带的山峰由变流纹岩组成,易风化剥落,山形比较缓和。

实习主要集中在山的北部,山南只观察了秀峰一处。秀峰寺一带的山峰,由混合岩化片麻岩组成,虽抗蚀能力较差,但垂直节理发育,经流水切割形成陡峭的山坡和险峻的山峰,层峦叠嶂,峡谷深邃。庐山南部主要是沿温泉断层、庐山垄断层和通运断层不等量上升形成的长方形断块地貌。断层延伸方向与五老峰、鄱阳湖延伸方向一致,大断层至少有两次断裂,呈阶梯状,因为庐山经过三次断块抬升,与庐山北部的三个裂点相对应。其中尤以庐山垄断层与温泉断层之间的断块上升量为最大,汉阳峰就位于其上。断块西侧沿庐山垄断层发育了庐山垄峡谷。该谷地平直,谷坡陡峭,为一典型断层谷。断块上的河流多与断层崖走向或庐山垄峡谷直交,表现出断块山地的水系特征。庐山垄断层与通运断层之间的上升断块,上升量较小,山脊高度由1300余米向西南递减。

A.虎背岭:东南翼为背斜构造,由于西北翼被莲花同大断层切断而形成陡崖,所以形成了单面山。佛手岩仙人洞和虎背岭为同一岭,被天桥谷和锦绣谷两横向断裂切断,并且流水面深向侵蚀,形成深切峡谷。

B.大月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本是夹在大马颈和五老峰两个大背斜之间较小的背斜,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

C.五老峰:第四纪时期,五老峰东南翼被温泉大断层切割,形成高耸的断层崖地貌,西北翼形成了单面山,它的高度向东北方向递降,断层崖亦分为2-3级,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D.牯牛岭、女儿城:这两条山岭均为次成岭,是由于虎背岭和大月山背斜中的向斜的岩层坚硬未被侵蚀,稍软的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次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但绝对高度也达到了1000米以上,由西向东分别为牯牛岭和女儿城。

E.东谷、青莲寺谷地:这两个谷均为向斜谷底,东谷位于牯牛岭和女儿城之间,青莲寺谷地则位于大月山和五老峰之间,而横向的七里冲谷地为次成谷。

F.西谷、大校场谷地:西谷位于虎背岭和牯牛岭之间,大校场位于女儿城和大月山之间,均为次成谷。原来,虎背岭和大月山的向斜部位上宽下窄,谷底被压紧不易被侵蚀,但是由于均为长石石英砂岩组成,岩性较软,整个地层呈现硬软硬的结构,易被外部作用侵蚀。向斜谷地被侵蚀后,便形成了西谷和大校场谷地,而未被侵蚀的较硬的岩层便形成了次成山。

在牯牛岭上的月照松林处测得岩石产状为:走向北偏东70°,倾向330°,倾角42°,由于牯牛岭是次层岭,各处所测的岩石产状应基本是一致的,后来我们又到茶场附近的公路上测了岩石产状,走向为北偏东,倾向133°,倾角40°,大体上是一致的。3. 谷地地貌

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为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

宽谷: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与地质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宽谷形成时期的庐山要比现在低矮得多。

峡谷:表示第四纪地壳上升,河流强烈下切而成。峡谷谷坡陡峭或阶梯状,纵比降大,多裂点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征。4. 冰川地貌

三十年代,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首先在庐山发现冰川发现冰川遗迹,写成科学巨著《冰期之庐山》,他认为庐山在第四纪曾发生过三次冰川,并划分为三个冰期,即鄱阳冰期、大姑冰期和庐山冰期,引起国内外地学界的高度重视,但现今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学说尚有异议。芦林湖附近有一处标为冰渍地貌,这里一些发黄、发红并且夹杂有大石头的被李四光认为是冰渍舞。目前学术界也有人认为这些是泥石流沉积。经过龙老师和赵老师的讲解,我认为庐山的U型谷、冰斗、悬谷等地形主要是由流水和风华作用造成的,而冰川仅仅把原来的地形略加改变。庐山的下游都是陡峭的峡谷,河道上有许多急流与瀑布,断层崖的切割也刚好在幼年期,证明庐山的主要上升运动和断层的发生最早不过在第三世纪末,在第四纪初,由于庐山高度升高,气候更冷,山上就发生了冰川。当时峡谷尚未充分发育,冰川主要循着原来的壮年谷地往下流,现在的庐山周围的峡谷,可能就是大姑冰期以后,流水所切割的。同时,我们还看到了其它的冰川地貌——冰屋(位于如琴湖附近)、角峰(位于含鄱口)。

(二)庐山的水文 1.水文概况

庐山地区充沛,降落山上,汇集下流,形成很多沟壑溪涧,他们在水道、水文和水系形成及变化等方面,充分显示出受庐山的地质构造、古代和当前气候条件、地貌变化和古冰川作用的各方面的影响。

庐山水系可以分为三个带:

1、200米以下的下部山麓急流带,2、200米——900米的中部陡崖瀑布带,3、900米以上的上部宽谷急流带,如下图:

2.水文特征

庐山水系总体上受构造控制,由于顶向四周辐射,呈放射状。山上的溪流,东南流入鄱阳湖,西北流向长江,其中部的仰天坪,是庐山水系的一条分界线。仰天坪北面的山流入长江,南面的流入鄱阳湖。

庐山溪涧中水的主要来源是天然降水。雨天,地表径流顺坡而下,汇集溪涧,于是流量增加,水位高涨。晴天,溪涧中缺乏地表径流的流水,于是流量减少,水位低落,仅靠地下径流的补给,得以免于干涸。

庐山的雨水充沛,岩层节理发育,地面植被条件较好,因此雨天时一部分雨水得以从容地沿节理渗入地下,常在岩层葫芦或沟谷旁边成为裂隙泉水流出。庐山北部,大月山砂岩和女儿城砂岩节理特别发育,泉水屡见不鲜,沿着登山公路的一旁的崖壁下,就不时见到蓄水池和木桶,蓄积着由崖壁上流出的泉水,供应汽车加水。由砂岩节理流出之泉水,石灰质含量很低,水质纯洁,使庐山居民饮用水源的来源。山上在大校场的汉口峡附近及以下,都间有蓄水池,成为庐山自来水厂的水源池。

庐山那溪涧的流量,山顶的上源部分较陡崖的下游部分小。陡崖的下游,坡降很大,由上源及支流流入的水,不及下渗,因此水量丰富。到了山麓,渗透于分布在谷口的由泥沙砾岩所构成的冲击曾下,又告减少。一方面是庐山四周终年悬瀑不断,点缀了风景;一方面又提供了可贵的水力。3.河流袭夺

(A)东谷河流袭夺:东南西北流向的河流比较小,下蚀较弱。而在东西两侧断层崖上发育的横向河,坡陡流急,下切力强,加上岩层中断裂,节理发育,溯源侵蚀较快,常切穿山脊袭夺纵向河。在袭夺处形成直角袭夺弯。陡峭的落降为建立芦林湖大坝提供了条件。

(该图为本小组集体讨论得出)

(B)锦秀谷河流袭夺: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南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北西流的锦秀谷袭夺,证据:花径风口:风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又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色——棕黄色砂砾层及棕红色网纹红土风化壳。天桥袭夺湾及裂点:在裂点(天桥)以上为宽谷(西谷),以下为峡谷(锦秀谷)。袭夺时代为晚更新世之后,理由是裂点上溯不远,西谷内由晚更新统棕黄色堆积物所覆盖的谷底未受明显的破坏。在被袭夺河和袭夺河上都建了坝,便形成了如琴湖。

(C)三叠泉袭夺河:原来的青莲寺河向北东流,在三叠泉附近被向南流的河流溯源侵蚀,袭夺了青莲寺谷,河流成直角拐弯,河流袭夺后,裂点向青莲寺谷上溯2公里之远,河流下切深度达150——300多米,可见袭夺时间应早于锦秀谷。4.庐山水资源利用

庐山水资源丰富,它的岩层节理发育,植被保护很好,有利于水分的涵养和径流的调节,为水体的储存和输出提供了良好的水文地质条件。(A)生活用水

庐山牯岭镇目前有常住人口1.3万人,旅游旺季超过5万人,其供水任务主要由庐山自来水厂承担。供水水源以水库蓄水为主,主要水库有:(1)、芦林湖水库(建在东谷袭夺河的袭夺弯处):此处是利用大校场谷地的水在此发生袭夺而建筑大坝,蓄水成湖的。该湖水库是庐山重要的水源供取处。

大坝利弊:A、利,上游有大量的来水,峡谷不大,建筑成本低;B、大坝在湖西,而自东向西流,同时峡谷岩层倾向也向西,与水流同向是的大坝容易漏水。(2)、大月山水库:高程:1249m;坐标:北纬29度33分52.2秒,东经115度59分04.4秒;地形:上游汇水沿汉口峡的直角袭夺湾流入东谷,袭夺点位于大月山水库与汉口峡的交界点。这里是庐山重要的水源地之一(3)、仰天坪水库

目前庐山日供水量达到1.4-1.5万吨。

如琴湖则为庐山生活用水的主要排放处,由于缺乏相应的治理,如情湖的污染情况已经十分严重了。

(B)庐山水电站

电站建于20世纪50年代,位于石门涧溪,河谷溯源侵蚀强烈,比降大,电站利用石门涧溪的巨大落差(水平距离4.5公里,落差达800余米)进行发电。

水电站分为三级:第一级电站高差为174米,装机容量为800*2千瓦; 第二级为416米,装机容量为1600*2千瓦; 第三级为84米。装机容量为600*2千瓦。

电站大坝建在石门涧溪与其支流将军河汇合后的峡谷中,该河谷位于东谷向斜轴部,雅兴接力,岩层倾向上游,倾角较大,河谷谷肩宽展,谷坡稳定。大坝基本不漏水,稳定条件好,汇水面积大而谷口又小,工程造价较省,坝址条件优异。

(三)庐山的土壤

1.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和形成过程

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

庐山的土壤发育总结来说经历了4个过程:粘化过程—>脱硅富铝化—>腐殖化—>潜育化 2.土壤垂直分布规律

山地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下降,湿度相应增大,自然植被也随之发生变化。因而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即出现土壤的垂直分布的变化规律。庐山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比较简单,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着红壤、黄壤、山地黄棕壤和山地棕壤。(1)红壤

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中有红壤化的性质。(2)黄壤及山地黄壤

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具有明显的铝化特征,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庐山土壤垂直带谱是建立在红壤、黄壤这一基带基础上的,由于庐山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湿润地区内,湿度大,降水充足,淋溶作用使得土壤中的钙镁等元素流失,留下的氧化铁还原为低价铁而成为山地黄壤。

根据本小组在回龙路上一处土壤坡面记录:

地点:回龙路上一处山坡处,测得海拔917米,北纬29.55420°,东经115.96519°。土壤样本:山地黄壤 指示植物:毛竹林、杉木 土壤剖面图:

枯枝落叶层O 6-7厘米 腐殖质层A 20厘米 母质层C 往下未挖完(3)山地黄棕壤:

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在过了大月山水库的大月山公路上,海拔1264米处发现有山地黄棕壤。(4)山地棕壤

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坡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该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粘粒下移现象不甚明显,由于山地降水量较多,土壤呈微酸性反应,土壤的代换量不高,吸收复合体不饱和,代换性酸比前述土壤均低,吸收性钙的含量远比前述土壤为多。现以大月山公路边的土壤剖面为例(本小组集体讨论得出): 枯枝落叶层O 5厘米,黑色 腐殖质层A 10厘米,黑色 过渡层AB 6厘米,棕色 淀积层B 一直向下

母质层C 有,但未挖出,看不见

庐山土壤垂直分布规律示意图(本小组讨论得出):

3.非地带性土壤(1)山地草甸土

这类土壤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植被为茂密的山地草甸群落。在生长季节中,土温并不过低,草本植物生长高大而旺盛,不论地表或地下,都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土壤形成的生草过程旺盛,但由于暖湿的生长季节不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有机质分解缓慢,较深的土层,积聚了大量的有机质,形成暗黑色或灰色的腐殖质层。在大月山接近山顶的一条路上有见,但未挖,听老师介绍。(2)山地沼泽土

该土类分布于地势平坦、低洼,容易积水之处,例如仰天坪、大校场一带。其有机质含量较高,粉砂粒含量也较高,粘粒也有一定的含量,心土常年或一年中有一段时期积水,土壤有机质分解程度较强,呈酸性反应;水解性酸较高,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3)浅色草甸土

该土分布在本区江(河)、湖低平地段,母质为河流冲击物或湖积物,植被为草甸。(4)水稻土

本区山麓、岗丘和江、湖冲积平原均有分布。水稻土为自然土壤经人工耕作而成。本区水稻土主要为岗丘上的网纹红壤发育而成。在山南的星子县随处可见种植了水稻的水稻土。(5)古红土

在大月山上有,它分布在海拔1088米处,植被为针阔混交林和灌木草丛。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庐山地壳运动抬升的结果。第三世纪来,庐山气候湿热,风化壳粘粒含量高,较粘重,挡水效果明显,水只能从土壤裂隙、植物根系流动,形成还原环境,氧化铁还原,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二价铁溶解性强,二价铁流去,颜色变淡,初步的网纹层为白色。另外,在1000多米还有网纹层,说明这是庐山在抬升过程中形成的。(四)庐山的植被

庐山在“中国之北区划”上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区,东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处长江南岸,与背亚热带相连,在植被上显示出有温暖带落叶阔叶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特征。庐山的植物种类荟萃,其植被组成的植物种类,从现有资料加以分析,有高等植物2600余种,在我国第一个自己创建的用于科学研究的植物园——庐山植物园,自然野生植物2332种,人工栽培植物1000多种,足以显示庐山植被的丰富和古老起源。1.庐山植被形成的自然条件

(a)地质条件:庐山是块垒式山地,地层复杂,由于断层作用而不断上升,形成今天的深壑幽谷,层峦叠嶂。(b)地貌条件:庐山被明显的分为三个带:下部堆积阶地带,已成为水稻田为主的农业地带;窄岭深谷带,天然植被茂密;上部侵蚀剥蚀峡岭宽谷带,山北受人工影响较大,这些地貌条件影响气候水文来影响植被分布。

(c)气候条件:山地气候垂直分异明显。(d)土壤条件:具有垂直分带性。2.庐山植被类型 根据本小组讨论得出

月照松林 1000多米,山顶平,风大紫外线多,因此针叶林为主,黄山松 东谷 900多米,这里水多但土层薄,含石量高,因此以针叶林为主,黄山松 回龙路 917米,北纬29度33分,大片毛竹林,与坡上的柳杉林分界明显 秀岳山庄 1160米,北纬29度34分,以黄山松为主,有冷杉水杉

汉口峡路上 1220米,北纬29度33分56秒,以以黄山松、杉树、柏树为主,山顶有草甸,这里杉树长势不好,可能是因为水分太多并且有虫害

青莲谷 999米,北纬29度33分57秒,针叶林为主,人工茶场多有分布,在向下去三叠泉的路上,常绿阔叶林为主

三叠泉底 658米,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秀峰底 52米,北纬29度28分,以马尾松和阔叶林为主 星子县公路 120米,北纬29度27分,人工耕地为主(1)亚热带针叶林

庐山的针叶林可分为低山丘陵针叶林和山地针叶林。低山丘陵地区海拔700米以下的红壤丘陵和台地,目前多呈半天然林或人工林,有的则呈马尾松疏林灌木。主要分布有马尾松和杉木。山地针叶林主要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以台湾松林为主。台湾松林主要分布在1000米以上,直至汉阳峰顶,其分布规律在山脊与灌丛和落叶阔叶林交错镶嵌或呈混交,自然更新良好,为庐山风景区重要观赏林木。庐山也有柳杉、金钱松、扁柏、花柏、冷杉、落叶松等,但全是人工林,为主要的造林树种。(2)亚热带针阔混交林

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800米以上的山地,以马尾松、杉树和一些常绿阔叶树中混交林、台湾松和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3)阔叶林

在庐山,常绿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也有着广泛的分布。常绿阔叶林,叶光亮、叶面有角质层、墨绿色,而落叶阔叶林叶薄、草质、无角质层、淡绿色。

常绿阔叶林:分布于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海拔一般为700米或800米以下,南坡分不高于北坡。其群落性质、类型、区系组成与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基本相似。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绿阔叶林组成。我们实习所看到的主要是秀峰、剪刀峡、三叠泉着三个点。

落叶阔叶林:分布在海拔1000或1100米以上。地带性植被类型的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在实习沿路上与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镶嵌分布,数量少。主要建群优势种有:茅栗、锥栗、四照花、马鞍树、山槐、化香、黄檀、白檀、栾树等等。

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海拔700或800至1000米(西北坡)或1100米(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过渡带。生长土壤为山地黄棕壤,因为人工影响次生性较强。主要树种有,乔木:常绿树种有甜槠、青冈栎、白楠等。落叶树种有锥粟、四照花等,灌木:有细齿叶柃、钩樟、红脉钩樟、山鸡椒等,草本:淡竹叶、沿阶草等。

(4)亚热带竹林

竹林在庐山的分布最高可达900米,因此我们再回龙路上可看到杉树林与毛竹林的明显分界。朱琳以毛竹林为主,成片状分布于海拔700米以下的山坳(在秀峰缆车上向下看可见)及山坡。土壤一般为山地黄壤和红壤。群落结构简单,往往形成纯林,但也有些地段与杉木混交,如回龙路上的毛竹林,形成杉竹混交林。(5)山地矮阔林

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脊及沟谷溪流两旁。主要以茅栗、水属桑林、腊边花、山胡椒林、庐山芙蓉、圆锥八仙花为主。(6)灌丛草甸

分布于山顶和低海拔的湖泊边,山顶由于风大、水分不足、紫外线照射强烈,不易生长高大的乔木,而矮小的灌丛草甸生长条件要求不高,因此能够生存下来。3.庐山植物园

庐山植物园是由一批留学欧美的中国科学家于1943年自主创建的第一个中国自己的植物园。选择在庐山创建植物园有以下几个原因:(1)庐山位于东亚日本小区植被区域,是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区域,南北的植物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宜于各自生长的生存空间;(2)当年的科学事业还未受到广泛关注,而庐山属于国民党下都,希望能够利用政治力量来促进植物学的研究;(3)在三位创始人中,有两位是江西人,秉承了科学家报效家乡的意愿。庐山植物园有植物种类3400种,其中自然野生的有2332种,其余的有的从国内各地引种来,有的更是从国外引进栽种的,比松柏类和杜鹃科为主。植物园中大多用的是典型的欧洲园林造景手法,而比较独特的则是“天绘”,此外运用了东方园林造景手法,从中国国画的审美观出发,刚柔相济,阴阳相随,动静相生,利用两块冰川石配低数,别有一番情趣。植物园中还有中国植物学三巨头胡先骕、秦仁昌和陈封怀的墓碑。胡先骕是中国植物学之父,也是诗人、教育家。他主张的教育观点是“教会一门谋生技能,教育不可一体化”。秦仁昌是世界蕨类植物学之父,他奠定了现代蕨类植物分布系统。陈封怀是庐山植物园的第二任主任,中国植物园之父,有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三、结束语

庐山实习是短暂的,收获却是丰富的,这将是我大学四年中最美好的回忆。知识的获取不再是在课堂由老师传授,而要靠自己亲生体验,学到了许多课堂上无法获得的知识。掌握了许多宝贵的野外实习方法和经验。这也是一次团队合作的机会,我们第七小组的完美配合、团结互助让我永远难忘。同时,我们还借这次实习的机会游览了庐山的秀丽风光,感受了它的独特魅力。

第二篇: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庐山地质

实习报告

姓名:

学号:

班级:

时间:2012.8.26——2012.9.1地点:江西庐山

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印证书本知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2.掌握地貌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学习运用罗盘测试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线、倾斜线、倾角等)、目标物体的方位、走向;3.认识庐山地区山地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认识庐山的地层及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貌。

二、实习工具:

罗盘、铁锤、Ph试纸、医药包等。

三、指导老师:

四、实习内容:

(一)庐山自然概括

庐山,位于长江中游南岸江西省九江市南部,西北滨临长江,东南临鄱阳湖,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

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庐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

(二)分述

时间:2012年8月27日,天气晴转多云,地点:毛泽东诗词苑,沿路经过芦林湖,庐山博物馆等。在庐山世界地质公园里我们了解到庐山地区地层与分布的知识。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走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呈肾型,中部宽向东北是西南逐渐收窄。山体内的褶皱、断层、个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另外还有冰川形成地貌。

地层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庐山主要由震旦纪及前震旦纪地层组成,山体中部出露最宽向东北部和西部收敛,以九奇峰,仰天坪一节为界,庐山地层分为南、北两部。南部主要由出露前震旦纪双桥山群,庐山最高峰汉阳峰为前震旦纪喷出交流纹岩组成,因受风化,故呈圆浑状,北部出露震旦系统南沱组。

时间:8月28日,早晨浓雾蒙蒙,随后依旧晴阳高照。实习地点有:大校场谷口、大校场谷底。

1、在芦林湖旁的大校场谷口,我们认识了岩石,学习了剖面描述和岩石剖面手绘法。大校场口的主要岩石类型有砾岩,是山洪堆积形成的岩石种类;还有次成岩类的长石砂岩和石英砂岩。

为了查明岩性、层序、厚度、沉积特性、含矿层位等内容,我们需要学会测制地质剖面图。地质示意剖面图绘制按以下步骤:

①绘制地形剖面图

②绘制地质界线和岩层

③在图上注记比例尺、图名、位置、主要地物标志、岩层产状、地图方向要素等。另外还要了解岩石的颜色,质地组成、砾石磨圆程度、大致形成年代等。

大校场谷地上更新流堆积层剖面示意图如下:

2、沿着山路,我们来到了第二实习地点大校场谷底。这里我们认识了网纹状砾石层,砾石颜色为红色,形成时期为中更新时期,其构造为剪切节理;基岩为女儿城砂岩;此谷底为U形谷状;所考察地区岩石层大约2m;网纹形成与植物活动有关。其构造图名为:第四纪松散堆积物亚地层,图见附件。

时间:8月30日,我们的实习地点有:黄龙潭、虎背岭、嶂谷和飞来石。

1、黄龙潭处呈叠水状,落差较小;崖壁岩石有明显的剪切节理,是节理裂隙造成的,构造形成后期演化而成;潭底岩石倾向朝向上游,因此次地为次成谷。用示意图形式画出次地横纵剖面图见附件。

2、虎背岭

此处是背斜构造经侵蚀形成的次成谷,有垂直节理。

3、嶂谷

嶂谷狭窄偏僻,成因是重力崩塌,又由于长期的降雨水流冲蚀,形成此处独特的一隅。

4、飞来石

飞来石为重叠石,属于冰桌,冰桌又称为冰台,是指在U形谷中或山麓地带聚集的巨大冰川漂砾横置于其它冰川漂砾之上的现象。其位于庐山西谷上部,由于它的岩性与周围的岩石性质大相径庭,因此可以断定它是从别处通过某种作用搬运而来,故名为飞来石。但人们对此提出了很多疑问,其主要有三种观点:飞来石是泥石流搬运而来的呢,还是大月山发生山体崩塌搬运来的,还是第四纪冰川作用下遗留下来的?考证的观点不同,大家也都各执一词。不过我更倾向于李四光先生的观点:飞来石是第四纪冰川作用下产生的。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地质罗盘仪的使用;

① 地质罗盘仪的基本构造 一般都由磁针、磁针制动器、刻度盘、测斜器、水准器和瞄准器等几部分组成,并安装在一非磁性物质的底盘上

②地质罗盘仪的使用方法

岩层产状要素的测定,岩层的空间位置决定于其产状要素,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岩层走向的测量: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线的方位,测量时将罗盘长边的底棱紧靠岩层层面,当圆形水准器气泡居中时读指北或指南针所指度数即所求(因走向线是一直线,其方向可两边延伸,故读南、北针均可)。

岩层倾向的测量: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真倾向线)在水平面上投影的方位。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指向岩层向下倾斜的方向,以南端短棱靠着岩层层面,当圆形水准器气泡居中时,读指北针所指度数即所求。

岩层倾角的测量:岩层倾角是指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称真倾角。真倾角可沿层面真倾斜线测量求得,若沿其他倾斜线测得的倾角均较真倾角小,称为视倾角。测量时将罗盘侧立,使罗盘长边紧靠层面,并用右手中指拨动底盘外之活动扳手,同时沿层面移动罗盘,当管状水准器气泡居中时,测斜指针所指最大度数即岩层的真倾角。

(三)实习总结

说实话,此次实习第一次让我体会了坐长途火车的经历,同时在上山的过程中也让我第一次体会了什么叫做九曲十八弯的盘山路。也真正的体会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美妙景象,感觉一天有四季,天气的多变以及朦胧的仙境般朦胧美。

本次实习我们进行了地质测量、踏勘、实测地层剖面、记录、描述观测点、填绘地质图;

学会综合分析和解释的能力;通过野外实际材料、图表,自己完成实测地层剖面图。这次的地质实习课程我不仅掌握了许多的地质应用知识,而且也深受大自然的熏陶,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

第三篇: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

地理实习报告

目录

庐山概况„„„„„„„„„„„„„„„„„„„„„„„„„„„„„3

庐山地貌„„„„„„„„„„„„„„„„„„„„„„„„„„„„„4

庐山概况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距九江市约13公里,东及东南临鄱阳湖,北濒长江,距南京464公里(长江航道距离)。地理坐标是东经115°50′——116°10′,北纬29°28′——29°45′,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3.8米,是我国的名山之一。

庐山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它虽不居“五岳”之列,却有“庐岳”之称。在我国的众多名山中,庐山的名称最多,先后有匡山、庐岳、匡庐、庐阜、康山等十余名。庐山一名,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山海经》称庐山为天子障。汉朝时匡续先生隐居于此又称匡山,宋朝因避讳改称康山,辛亥革命后诸名均废,仍称庐山。

庐山的山体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地史过程。自前震旦纪到古生代,庐山一直处于缓慢的沉降中,出曾两次短暂成陆外,堆积了深厚的海相地层。到燕山运动时褶皱上升成陆地,新生代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时,断裂而块状隆起,庐山形成为块垒式山地,雄壮伟丽。新生代第四季受到冰川气候影响。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由于高度的差异,生物气候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异现象,因此它在自然地理、山地气候、地质构造、地貌、植被、土壤和动物等方面均有比较丰富的内容。我国早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称。三十年代,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首先在庐山发现冰川遗迹,写成科学巨著《冰期之庐山》,引起国内外高度重视,使风景秀丽的庐山又成为科学研究的名山。

庐山的地貌

庐山地区处于江南台背斜与下扬子坳陷的交接地带,具有较大的活动性,岩浆活动较强,混合岩化作用明显,区内地层发育较齐全,构造较明显

(一):地层

庐山南部地层较北部地层为老,由元古代前震旦系双桥山群组成,主要岩层有片麻岩、匡顶板岩与仰天坪页岩等,其东南部尚有大片的喷出岩和侵入岩出露。如庐山最高峰汉阳峰(1474m)就是由前震旦纪喷出的变流纹岩组成(南部震旦纪处于浅海环境,期间有多次火山喷发,喷出酸性变纹岩,燕山运动中大量侵入岩产生,产生混合岩)。

北部前震旦系地层绝迹,而出露震旦系下统南沱组,其主要岩层有五老峰粗粒石英岩(亦大月山粗砂岩)与牯牛岭层。大月山粗砂岩岩性坚硬,在庐山都成为高大山岭、悬崖峭壁。如大月山、五老峰、虎背岭及庐山东南侧和西北侧的断层崖皆由此岩层组成。牯牛岭层课分为二层:上层——泥质砂岩或沙质页层、千枚层:下层——女儿城砂岩。他们往往交互成层。女儿城砂岩较坚硬,出露之处,多为山脊,如女儿城、日照峰、蚱蜢岭、含鄱岭、九奇峰、上霄峰与玉屏峰等,均由此岩层组成。上部的泥质砂岩、沙质页岩、千枚岩,岩性较软,多倍侵蚀,形成次成谷地,如大校厂、船洼、西谷七里冲、小天池等。

庐山外围零星出露寒武系以后的各系地层,第四季地层在山上、山下均由分布,成因类型复杂。

(二)构造

南部构造较简单,为一地层倾向西北的单斜构造,虽有许多花岗岩体侵入期间,但其地层倾向西北方向仍显然可见。

北部以着去构造为主,具复背斜性质,复背斜之脊大月山背斜之脊,该背斜为倾伏背斜,向西南倾伏,在芦林盆地附近尖灭。大月山背脊东南侧为三叠泉向斜和五老峰背斜,在大月山背斜与三叠泉向斜之间发育了七里冲次成谷和蚱蜢岭单鞋构造;大月山背斜西北侧为中谷向斜和虎背岭背斜,并发育了牯岭、女儿城单斜构造。在庐山断裂抬升过程中,由于虎背岭和五老峰背斜被大断层切开错落,虎背岭背斜西北翼、五老峰背斜东南翼分别陷落到九江凹陷与鄱阳凹陷,目前,两者呈单斜构造出现。

(三)河谷地貌

庐山在抬升之前,互留已经塑造了脚宽展的谷底,后来由于山体强烈抬升,河流几句下切溯源侵蚀,宽谷下端先变成峡谷,所以就庐山本身的谷地而言,上段位宽谷,下段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侵蚀旋回裂点,构造裂点)。

宽谷多沿软弱岩层发育,适应地质构造,与底层走向一致,大致是北东——西南向,期间发育一、二平台或谷阶,老谷形态保存较好,庐山典型的宽谷尚有

① 西谷 ② 东谷

③ 大校厂谷地

④ 七里冲——青莲寺宽谷

宽谷之下,急转为峡谷。峡谷是第四纪地壳抬升,河流强烈下切,溯源侵蚀的产物。谷地深切,谷坡陡峭,有的呈阶梯状,纵比降较大,沿途发育有多级裂点、瀑布。显示出幼年河谷的特征。许多峡谷沿着南东——西北向德断层发育,横切地层,故与上游宽谷呈垂直相交。另东南或西北向峡谷中的河流因流路短,比降大,又沿断裂或垂直节理发育,溯源下切侵蚀强烈,一致其中有些河流袭夺了东北或西南向的宽谷中的河流。

(四)冰川地貌

庐山及其外围地区是否发生过冰川作用,目前还存在分歧。根据冰川作用遗迹,李四光确定庐山在第四纪曾发生过三次冰川作用,并划分为三次冰期。

庐山在冰蚀地貌分布在山上,集中于山北,例如大校厂U谷及七里冲U型谷;窖洼、东谷、西谷、天花井等春村冰雪的冰窖;另外,还有白石嘴一带的羊背石 等等。

冰碛地貌广泛分布于山下,主要由大姑冰期冰川堆积而成,庐山冰期冰碛地貌限于山上。冰碛地貌主要有前碛和侧碛。如山上莲花谷前、王家坡谷底中的前碛,小天池裁缝岭的侧碛,山下高垅以东的前碛、新桥以东的前碛。除了上述冰碛地貌外,庐山外围还有很多漂砾。

有人认为李四光所指的冰碛物是泥石流堆积和流水堆积或融冻泥石流堆积;山上一些宽谷的形成认为是更新晚期冰斗气候下经过冰雪融冻等做作用改造而成,也有人认为是构造谷,对于这个问题买进后还需研究。

庐山的土壤

(一):土壤概况

庐山在第四纪新构造运动作用下沿断裂上升为相对高度达1000-1400米的山地。在气候上庐山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并具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的特点,这决定了其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庐山水平地带自然植被上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形成丘陵平原的红壤----山地黄壤----山地棕壤的垂直带普。

(二)庐山主要土壤

① 红壤:广泛 分布于山麓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及灌从草木。

② 黄壤及山地黄壤:前者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平的部分,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 ;后者分布在900(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的基本性状:前者的有机质含量很低,表层有机质含量仅1.5%左右,后者可达3%左右 ;二者的水解性酸和代换性酸量大致相同,且代换量均较低,均呈酸性反应,pH值差异不大,酸度由活性铝所致,硅铁铝率及硅铝率较红壤高。

③ 黄棕壤: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阔括 混交林或灌木、草本。它的粉粒含量较高;全剖面呈较强的酸性反应;有机质含量较高;水解性酸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代换性酸下降,代换量不高,吸收性复合体不饱和。可能不含 6 高岭石类物质,但可能含有某些蒙脱类物质。

⑤ 山地棕壤: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母质主要是砂岩、板岩的坡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有机物含量较高,物质有一定的淋溶和下移现象,土壤呈微酸性反应,代换量不高,吸收复合体不饱和。

⑥山地草甸土: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植被为茂密的山地草甸群落,因有大量的 有机质累积而形成黑色或灰色的腐殖质层,使土壤具有良好的粒状结构,呈酸性反应,水解性酸较高,代换性酸不高,饱和度较低,而胶体硅铝率、硅铁铝率较大。

⑦ 山地沼泽土:分布于地势平坦、低洼、容易积水之处。该土有机质含量很高,而且 土壤有机质的分解程度较强,尤其是初期。呈酸性反应水解性酸较高,代换性酸相当高,而饱和度很低,吸收性复合体高度不饱和,胶体硅铁铝率硅铝率较高,三氧化二铁含量较低。

⑧ 浅色草甸土:分布在本区江、河、湖低平地段,母质为河流冲积物或湖积物,植被 为草甸。表层有一定数量的有机质,以下是新、老冲积物或湖积物。土体有少量铁锰结核或锈斑锈纹,土壤呈中性偏碱或偏酸反应,盐基饱和度较高。

⑨ 水稻土:本区山麓、岗丘和江、湖冲积平原均有分布。它是由自然土壤经人工耕种 而成,本区的水稻土主要为岗丘上的网纹红壤发育而成因所处的位置不同,本区可归纳为三种:处于岗丘底部的为鸟泥田、中部的称黄泥田、上部的叫结板(红泥)田。

庐山的植被

(一)庐山植物中国特有成分:

目前已知的主要有:青钱柳、大血藤、八角莲、鹅掌楸、血水草、牛鼻栓、杜仲、山拐枣、喜树、香果树、长年兰等。

(二)庐山植被形成的自然条件

⑴ 庐山的地质——块垒式山地

① 庐山是一个由断层作用而上升的块状山,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上,最高的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它经过燕山运动和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在第四纪冰期及后来的河流和风化作用之后,形成了今日的深壑幽谷、层峦叠嶂的雄伟面貌。庐山在构造体系上,属李四光教授所提出的淮阳“山”字型构造体系的顶部。庐山地区在中生代燕山运动时又上升为陆地,第三季时微弱上升,第四纪时沿断裂线强烈抬升,同时受到冰川的修饰,后经流水侵蚀作用,遂成今日的山体。

② 构成庐山地区的地层较为复杂,火成岩和花岗岩、斑岩和辉长岩等,主要分布于东南部;沉积岩有含砾砂岩、砂岩、页岩、砂质页岩和黄土等,分布于西南部和北部;变质岩有石英岩、交流纹岩、板岩和云母片岩等,分布于南部和北部。

(2)庐山的地貌——明显地分为三个环带

① 下部堆积阶地带,大致位于海拔200米以下,主要为冲击物或其他沉积物所构成。地表呈微波状起伏,河谷宽广。此带内大部分已经开垦,除80米以上缓岗位旱作或经济林带外,大部分已成为水稻为主的农业地带。

② 窄岭深谷带,位于海拔200——900或1000米之间,地表组成岩层为南沱组下部的石英岩、云母片岩等。坡陡谷深,是现代流水侵蚀强烈的地带。凡是水流下切经过此类岩层的地方,常有两壁直立的嶂谷出现。天然植被茂密。

③ 上部侵蚀剥蚀狭岭宽谷带,位于海拔900或1000米以上。其地形与中部侵蚀窄岭深谷带明显不同,具有壮年期地貌的特征。北部是狭岭宽谷地区,为现今疗养区,植被受人类影响较大;南部是圆岭宽谷地区,植被受人类影响较小。

以上地貌条件,对庐山其他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具有直接或间接,而对于气候和土壤的影响最大,从而对植被垂直带的形成有决定性影响。

(3)庐山的气候——山地气候垂直分宜明显

庐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因地势高峻,气候的垂直分异明显,从山麓到山顶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气候带①东短的亚热带,雨热同季有利于常绿阔叶林的发育。②短冬长的暖温带本地带低温时间虽较长,但因降雨丰沛,雨热同季,又经常有云雾弥漫,所以仍适合于落叶阔叶林、耐寒的针叶林等森林植被的发育。③长夏短冬的亚热带与短夏长冬的的暖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其植物区系和植被具有明显的过度特征,具体表现为:亚热带植物区系自下而上和暖温带植物区系自上而下侵这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个别植被类型或层片都出现在于此。

总之,由于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庐山的气候不仅存在着垂直差异,而且山南和山北亦有不同,这就深刻影响着庐山的植物和土壤,从而对庐山植被的垂直分异起着重要作用。

8(4)庐山的土壤——具有垂直分带的现象。

由于庐山的气候和植被具有明显的垂直差异,所以土壤也产生了相应得垂直分异现象。庐山土壤垂直分布及其性状,收环境条件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因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温度降低,湿度加大,日照变强,植被类型从山麓到山顶依次为常绿阔叶林、常绿与阔叶林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微生物的活动也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弱,因此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第四篇:庐山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1、实习内容和实习目的:了解熟悉庐山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包括地质构造,植被分布等;巩固课堂所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同时扩宽视野,增长见识。

2、实习时间:2012年9月11日至16日

3、时间地点:江西庐山

4、实习路线:

9月11日

宾馆→气象站→月照松林

9月12日

宾馆→大校场谷地→庐山博物馆→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

9月13日

宾馆→花茎(白居易草堂)→锦绣谷→仙人洞→大天池

9月14日

宾馆→东谷→汉口峡→大月山水库

9月15日

宾馆→五老峰→植物园→含鄱口

9月16日

宾馆→望江亭→王家坡U形谷→小天池

二、庐山概况: 庐山位于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地处中国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部,西北濒临长江,东南临鄱阳湖,面积302平方公里,属于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使其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庐山由于是座中山,又矗立在鄱阳湖盆地之中,襟江带湖,得江湖之利,自然之灵,夏日气温比山下低8摄氏度,堪称清凉世界。而“山中饶霜霞,风气亦先寒“,800米以上山地,却是长冬短夏。庐山雨丰水沛,年平均降水量,比同纬度平原地 区多500毫米,达1900多毫米。庐山相对湿度亦大,达78%;年平均雾日多达191天,因而终年云雾弥漫,难见庐山真面目。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群峰间散布有许多壑谷、岩洞、瀑布、溪涧,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庐山是一座集风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为一体的千古名山,自然与文化积淀非常深厚。

三、庐山自然地理要素的主要特征

(一)庐山地质地貌

庐山地区处于江南台背斜和下扬子拗陷的交接地带,具有较大的活动性,岩浆活动较强,混合岩化作用明显,区内地层发育较齐全,构造较明显。虽由于断层错动,底层排列不整齐,但中部底层最老,向两侧逐渐顺序变新是很清楚的。庐山底层在中段出露最宽,向南北两端收敛,表现为一短轴背斜。这一构造形成对庐山又起着决定性的影响。由于短轴背斜中部上升量最大,活动性强,断裂特别显著。在长期的地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五岭四谷:

1、五老峰单面山 它是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五老峰山高1358m。

2、七里冲向斜谷 位于大月山于五老峰之间,发育在三叠泉向斜构造之上。

3、大月山背斜山 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东北--西南,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大月山高1453m。

4、大校场及西谷次成谷 前者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后者位于虎背岭与牯岭之间。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特别低下,故成为谷地。

5、女儿城及牯岭次成山 位于莲谷--东谷底两侧,原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演示坚硬未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山岭,故称为次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牯岭 日照峰的海拔1310m.6、东谷--莲谷·王家坡谷向斜谷 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与牯岭之 2 间,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莲谷·王家坡谷向东北倾斜,而东谷向西南倾斜。

7、虎背岭单面山 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残留的南翼(北翼断陷),成为单斜层单面山。

(二)庐山的气候

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因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具有鲜明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特色。庐山是一座中山,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水热状况存在着垂直分异。与周围平原地区相比较,又具有山地气候特色。庐山年太阳辐射能比较丰富,如南昌为4676.15MJ/㎡,而在海拔1165m的庐山牯岭为5040.4MJ/㎡。

⑴ 庐山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

牯岭年平均气温11.5℃,而山下平原地区的星子、九江分别为17.3℃和17.2℃。牯岭极端最低气温-16.8℃,早晚气温常在20.0℃左右,很少超过25.0℃。极端最高气温只有32.0℃。山上空气密度较小,空气与地面热交换过程快。山上气候显得凉爽宜人。

⑵ 庐山降水及阴雨日数比同纬度的山下平原多,但各月降水分配并不均匀,4—6月为雨季。

⑶ 庐山相对湿度山下山上也有差别

牯岭年相对湿度为78%,星子、九江分别为75%和77%。庐山雾日较多,牯岭全年雾日平均为188.1天。

⑷ 庐山的气候有明显的垂直带性差异 按海拔升高100m,≥10℃活动积温值递减200℃计,庐山南坡的亚热带上限约在550~600m,北坡约在500m,大约在1250m以上为温带。

(三)庐山的土壤 主要的土壤类型

1、红壤: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中有红 壤化的性质

2、黄壤及山地黄壤: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

3、山地黄棕壤: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

4、山地棕壤: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坡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山地棕壤的特点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粘粒下移现象不甚明显;由于山地降水较多,物质有一定的淋溶,土壤呈微酸性反应,土壤代换量不高,吸收复合体不饱合;代换性酸比前述土壤均低;吸收性钙的含量远比前述土壤为多。

(四)庐山的植被

由于庐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典型的山地地貌,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条件,因此发育了多种多样的土壤,以及比较典型的山地植被。根据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垂直带。

⑴ 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是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为水平地带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向山地的延伸部分。分布于海拔700m(西北坡)或800m(东南坡)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幅度。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绿阔叶林组成。

⑵ 山地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分布在海拔700m或800m至1000m(西北坡)或1100m(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两植被型垂直带之间的过渡带。目前,受人为影响,本地带多为人工栽种的黄山松林、、柳杉林、扁柏林等针叶林,或为次生灌丛和草丛所占据。

⑶ 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分布在海拔1000m或1100m以上。组成落叶阔叶林乔木层的主要树种有四照花、灯台树、短柄枹树、锥栗、茅栗、小叶白辛树、庐山椴、糯米椴、青榨槭、石灰树、山槐等。以下是庐山植物园植物种类的抽样调查:

1.乌饭树 杜鹃花科

产地:分布于江南 朝鲜、越南、日本、美国 用途:供小水果,药用 2.领春木

昆栏树科

产地:分布于河北、山西、甘肃、华中、江西、浙江、西南

国家保护植物

用途:供观赏,3.石 虎

芸香科

产地:分布于中部、南部、中南部

我国特有 用途:供观赏 4.枸 桔

芸香科

产地:分布于中部

我国特有

用途:供药用、砧木 5.油 茶

山茶科

产地:分布于江南

我国特有

用途:供食用、药用、蜜源 6.中华蜡瓣花

金缕梅科

产地:分布于华南、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贵州

我国特有

用途:供观赏 7.假地枫皮

木兰科

产地: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

用途:供观赏、木材 8.红茴香

木兰科

产地:分布于陕西、甘肃、华中、华南、西南、安徽、江西、浙江、福建

我国特有

用途:供观赏、药用、芳香、有毒 9.蝴蝶荚蒾

忍冬科

产地: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和河南、陕西

日本、朝鲜

用途:供观赏 10.庐山忍冬

忍冬科

产地:分布于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

我国特有 用途:供芳香,观赏 11.天目紫茎

山茶科

产地: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安徽

我国特有

用途:供观赏 12.具柄冬青

冬青科

产地:分布于辽宁、安徽、江西、浙江、湖南、湖北

我国特有 用途:供药用 13.小 蜡

木犀科

产地:分布于江南

我国特有

用途:供油料 14.美丽马醉木

杜鹃花科

产地:分布于福建、浙江、江南、中南四省区、西南四省

尼泊尔、不丹、印度

用途:供药用 15.糯米条

忍冬科

产地:分布于江南

我国特有 用途:供药用,观赏 16.肉花卫

卫矛科

产地:分布于安徽、湖北、浙江、福建、湖南、江苏、台湾、江西本

用途:供药用,观赏 17.金钱松

松 科

产地:产于江苏、江西、安徽、福建

我国特有种 用途:观赏,材用及药用 18.牯岭山梅花

虎耳草科

产地:分布于云南、四川、江西等地 用途:供观赏 19.单穗山柳

山柳科

产地:分布于华中、江南

用途:供观赏 20.黄 皮

芸香科

产地:分布于我国中南部 用途:供药用、水果 21.牛鼻栓

金缕梅科

产地: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四川、河南、陕西

我国特有

用途:供药用

22.紫 薇(痒痒花)

千屈菜科

产地:分布于华中、华东、华南等地 用途:供观赏 23.山樱花

蔷薇科

产地:分布于辽宁、江西、河北等地 用途:供材用、观赏 24.伯乐树

伯乐树科

产地:分布于浙江、江西、湖南、台湾、华南、西南等地

菲律宾

国家重点一级保护植物

用途:供药用 25.猴头杜鹃

杜鹃花科

产地:江西、湖南、湖北等地 用途:供观赏 26.雪 松

松 科

产地:喜马拉雅山西部,江西、山东、江苏等地,引种栽培 用途:供观赏 27.蓝果树

蓝果树科

产地:长江流域各省均有分布 用途:供观赏 28.水 杉

杉 科

产地:分布于湖北、江西、湖南等地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

用途:供材用

29.长柱紫茎

山茶科

产地: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

我国特有,国家保护植物

用途:供观赏 30.银木荷

山茶科

产地:分布于江西、湖南、广西、西南

我国特有

用途:供材用

四 实习路线及其观察到主要内容

2012年9月11日 宾馆→气象站→月照松林

月照松林:月照松林位于牯牛岭(次成山)脊部,由于人为因素乔木多为黄山松。在此景点,有许多出漏的不连续的岩石,其主要是含砾石英砂岩,在差移风化侵蚀的作用下,使得得岩基松动,变位,出现重动石现象。

2012年9月12日 大校场谷底→庐山博物馆→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 博物馆:在博物馆内,我们观看了整个庐山地区的地貌模型,同时老师为我们讲解,让我们在野外实习过程中对庐山地形地貌有整体把握。同时还观看了各个地层中的一些矿物岩石,开阔了视野。

三宝树。此处浓荫蔽日,绿浪连天,这三棵参天古树凌空耸立,其中二棵是柳杉,各高40余米,其余一棵为银杏,高约30米,主干数人合抱不拢,形同宝塔。三宝树相传为千年古可柯,宝树已被重点保护。

黄龙潭: 黄龙潭位于一个峡谷中,在峡谷中观 察到峡谷中的岩层非常乱,比较难辨认 出峡谷的岩层的连续性,所以峡谷可能 处于断裂带上。在这个峡谷中我们也观察到它的多 级裂点,所以断定有断层穿过这条峡谷。【裂点形成原因】 :由于庐山是断层 发育的地区,造成庐山在不同时期有不 同程度的升降,所以峡谷中的水就不断 溯源侵蚀形成多个裂点

2012年9月13日 花径(白居易草堂)→锦绣谷→仙人洞→大天池

花径:位于虎背岭与牯牛岭之间的西谷次成谷。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到外力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底下,故成谷地。花径风口是锦绣谷袭夺西谷河流的证据之一。风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又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色—棕黄色砂砾层及棕红色网纹红土风化壳。

锦绣谷袭夺河: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西流的锦绣谷袭夺。原因:A.花径风口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色—棕黄色沙砾层及棕红色网纹红土风化壳。B.在裂点以上为西谷。

仙人洞 :仙人洞是震旦纪砂岩中的一个潜蚀洞。砂岩层面平缓,倾的节理面,有一组陡且有一条小断层,流水沿断层及裂面潜蚀崩塌成洞。洞宽约4 m、深12 m,是道教活动圣地。在老师的讲解后,我们对仙人洞有所了解:仙人洞在构造地貌上属于倾伏背斜,形状象右手手掌倒扣下来,五个手指都很明显。其核部主要是页岩、千枚岩,硬度小,易遭风化和流水侵蚀,而外部为石英砂岩,硬度大抗风化、流水侵蚀能力强,因此,经年累月,核部逐渐被掏空,后期再经人口修饰,就形成了现在的岩洞。洞穴内潮湿,有泉水一滴一滴流下,为裂隙泉水。

2012年9月14日东谷→汉口峡→大月山水库

东谷支流袭夺河:该小河穿过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原来向西南流入芦林湖盆地,改为向西北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

大月山水库:河流袭夺观测点。东谷支流袭夺大校场河,该小河切穿女儿城山岭,袭夺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上游原来流入芦林盆地的河流现改向西北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同时,我们对照地质和地形图,了解牯岭一带的地地理位置和初步了解庐山北部五岭四谷的地形大致成因

2012年9月15日五老峰→植物园→含鄱口

五老峰:五老峰属于断层崖地貌,因庐山正断层切近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递降,断层崖亦分2—3级,断崖受到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我们在五老峰一峰测得岩层向东北倾斜36°,倾向为336°,由此可知,五老峰为单面山,整体为东北西南向

植物园:庐山植物有两大特色:一是裸子植物丰富,庐山植物园拥有裸子植物260余种,被称为松、杉、桧、柏的活标本园,为中国之冠;二是杜鹃花种类繁多,庐山植物园已建成拥有300余种杜鹃花的国际友谊杜鹃园。在植物园内我们认识一些庐山上比较典型的科种,如:松科中的黄山松;杉科的水杉、柳杉等,使得对植物有初步认识。

含鄱口附近:在前往含鄱口的公路两边,我们观察到在一些裸露的长石石英砂岩,因抗风化能力弱,破碎逐渐形成含有高岭石颗粒的小层土壤。同时还观察了球状风化地貌。球状风化地貌常见于花岗岩,它是砂岩中剪节理裂隙发育经风化而形成的。

2012年9月16日望江亭→王家坡U形谷→小天池

女儿城路:观察王家坡“U”型谷和大坳冰斗。王家坡谷作西南至东北走向,长4000多米,宽700多米,高度从源头1200米将至沟口200余米,类似于冰槽谷的“U”形,同时我们观察到在谷地西侧岩层中有向下切出的“V”形小峡谷。此外,还观察了大坳冰斗,了解其所在位置及外貌形态。

五、实习总结:

通过此次庐山的野外实地实习,我们对野外地质、地貌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培养了野外实践的能力。对我们今后更进一步地理解和把握地貌形态具有重大的意义,很好地起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同时,也开阔了我们的视野,锻炼提高了我们的野外实习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庐山是个旅游胜地,此次也让我们领略了名山的风光,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但由于天气等各方面的原因,又加上自己对课本知识理解不充分,对一些地质地貌现象缺少相对深入的认识和研究,获得的感性资料很少,仍缺乏认识和了解。当然,同学们野外实习的意识也不够强,旅游的成分比较多。庐山是个旅游实习的好地方,希望以后去庐山实习的同学们做好充分的准备,真正了解庐山

第五篇:庐山实习报告

实习内容:□认识实习(社会调查庐山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1、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2、了解庐山的概况及庐山地区所看岩石的形成过程,结构分布、产状、形成原因,现象及庐山地质的类型(如断层,解理,褶皱等)形成原理等。

3、学习理解土木工程地质与工程地质之间的关系。

4、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5、了解溶洞的形成原因。

6、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7、知道鄱阳湖盆地是断陷盆地的原因。

实习内容:

一、庐山概况: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巍峨峨的孤立形山系。它经过漫长复杂的地质运动:早在震旦纪就在浅海底开始沉积,经过“吕梁运动”慢慢升高露出水面受到锉磨,后下沉淹没汪洋海水继得洗礼,直至白垩纪时发生“燕山运动”,掀起“褶皱”波涛重新露出水面,断块续升,定型山的骨架,又经长期积雪覆盖,到四世纪末地球变暖,再经更强烈的冰川剥蚀,因而造就了崔嵬孤突,峥嵘潇洒,雄俊诡异,刻切剧烈。

庐山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形迹明显,展现出地壳变化的主要过程。第四纪庐山上升强烈,许多断裂构造形成众多山峰。庐山上升之际,周围相对下陷,鄱阳湖盆地进一步发展,形成鄱阳湖。北部以褶曲构造为主要特征,形成一系列谷岭地貌;南部和西北部则为一系列断层崖,形成高峻的山峰。山地中分布着宽谷和峡谷,外围则发育为阶地和谷阶。众多的奇峰、怪石、壑谷、瀑布、岩石等,形成了奇特瑰丽的山岳景观。

庐山地区新构造运动、岩性和构造与地貌发育有密切关系。庐山的雏形主要是在中生代燕山期形成,庐山的构造、岩性和新构造运动对山体及次一级地貌的形成起着控制作用。主要构造线为北东-南西向即褶曲延伸的方向。庐山大致从九奇峰-仰天坪一线为界,分为南北两段。九奇峰一带发育一系列逆掩断层,同时又受到岩性的影响,在地貌上出现奇峰树立、岭后相对的现象。最终,形成了现在山北五岭四谷的地貌形态。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 %,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在整个的庐山地区,存在着两大主要的断层:泉断层(鄱阳湖一带)下降,形成盆地,即为鄱阳湖;莲花洞断层(九江一带)下降,形成了九江盆地。鄱阳湖即为断陷盆地。第四纪庐山上升强烈,许多断裂构造形成众多山峰。庐山上升之际,周围相对下陷,鄱阳湖盆地进一步发展,形成鄱阳湖。北部以褶曲构造为主要特征,形成一系列谷岭地貌;南部和西北部则为一系列断层崖,形成高峻的山峰。山地中分布着宽谷和峡谷,外围则发育为阶地和谷阶。因此鄱阳湖盆地是断陷盆地。

二、具体行程

实习时间为三天,4月20号上午到达天沐并安排好住宿,下午1:00出发到秀峰观察其地质概况。21号上午到海汇镇水库观察其地质概况和沉积物,并学习罗盘的使用,下午冒着小雨去三叠泉观察沉积岩的形成以及庐山的形成,22号观察狮子洞的溶岩现象,然后急忙赶车去隘口观察褶皱的相关知识。随即便直接返回学校。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加固和加深课堂里学过的理论知识,对岩石方面的知识有了进一步了解,培养出用工程地质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和观察能力。

庐山秀峰(4月20日下午):

秀峰位于庐山南麓,鄱阳湖之滨的江西星子县,由香炉、鹤鸣、双剑、姐妹、文殊、龟背诸峰组成。整个庐山以石英砂岩为主,但这里是火成岩中的花岗岩。花岗岩后期被岩浆侵入形成的。花岗岩,形成于株罗纪燕山运动的产物。分布规律:沿庐山东麓条带分布,北面海汇→秀峰→温泉,顺庐山东麓的一条断层带侵入上来的。温泉断层是庐山和鄱阳湖向的断层。上盘:鄱阳湖平原下降。下盘:庐山上升。五老峰断层崖。花岗岩中剪切节理,暗色的为黑云母;浅色为石英和长石。

秀峰龙潭形成原因:

其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水流作用和地壳作用。水流的侵蚀作用分向下侵蚀和侧向侵蚀。由于地壳上升,断层的水侧向侵蚀,可看见中游较宽。水流本身有速度,对河床有冲击作用;水流中有细小颗粒在搬运过程中磨损河床;溶解侵蚀等都使沟的形成的重要原因。可看见节理面为张节理,由张拉应力引起的裂缝,裂缝面宽,延伸不长,不光滑。

它是流水冲刷形成的沉积岩,主要是由于流水的冲刷,搬运和沉积而形成。在河底,粒径在20—200之间的为卵石,小于20的为漂石,它代表岩石受水流冲刷的程度的大小。此区河床比较粗大,河幔表面覆有细砂。其中流水的侵蚀作用最为显著,地面流水对岩层冲刷侵蚀,首先沿垂向张节理发育形成冲沟,流水继续冲刷侵蚀,冲沟加宽加深便形成沟谷。可见龙潭的形成是水流和地壳运动的综合作用结果。

海汇镇(4月21号上午)

一、庐山的海汇镇地处江西九江市东郊,东临烟波浩淼的鄱阳湖,西靠风景秀丽的庐山区五老峰。这里主要的岩石为沉积岩,而花岗片麻岩又占主要部分:片麻构造,变晶结构。岩石中有深色矿物的云母,角闪石和浅色矿石石英,长石成条状带状分布,相成黑白相间的断续带状构造。矿物有云母。绿泥石,滑石,等片状矿物。节理比较完整。强度低,抗风化能力强。极易沿片理产生滑动。此岩石形成与震旦纪与二叠纪之间后经风化等形成枕状节理,沿四角风化,象馒头,蘑菇的形状,是全风化的结果。风化的认识:

风化可分为全风化、强风化、弱风化、3种,它们都具有各自的表现特征。详细内容如下: 全风化:

1、全部变色,光泽消失

2、岩石的组织结构完全被破坏,已崩解和分解成松散的土状或砂状,有很大的体积变化,但未移动,仍残留原始结构的痕迹

3、除石英颗粒外,其余大部分风化蚀变成次生矿物

4、锤击有松软感,出现凹坑,矿物手可捏碎,用锹可挖动。强风化:

1.大部分变色,只有局部岩块保持原来形状。

2.岩石的结构大部分已破坏,小部分岩石已崩解成土,大部分岩石呈不连 续的骨架或心石,风化裂隙发育,有时含大量次生夹泥。

3.除石英外,长石、云母和镁、铁矿物都已风化蚀变。

4.锤击哑声,岩石大部分已风华变质形成风化次生矿物。易碎,用镐撬可 以挖动,坚硬部分需要爆破。弱风化(中等风化):

1.岩石表面或裂隙面大部分已变色,但断口仍保持新鲜岩石色泽。

2.岩石原始组织结构清楚完整,但纷华裂隙发育,裂隙壁风化剧烈。

3.沿裂隙铁镁矿物氯化锈蚀,长石变的模糊不清。

4.锤击哑声,开挖需要爆破。微风化:

1、岩石表面或裂隙面有轻微褪色

2、岩石原始组织无变化,保持原始完整结构

3、大部分裂隙闭合,仅沿大裂隙有风化蚀变现象,或有锈膜浸染

4、锤击发声清脆,开挖需要爆破。

在河床中沉积有粗大的巨砾,卵石,砾石和粗砂,河流下游则为较细的砾石,沙子。此区河床比较粗大,在河流凸岸形成河漫滩,洪水时被水淹没,河漫滩下部有河床相的砂卵石,而上部是河漫滩相的细砂,粉沙或粘性土。此地区区域为接纳变质,在动力压力的交替作用下形成冲击的石子为硅卡石。它是由于地壳的阶梯上升,河床育出地面以上,地下基座上有基岩,与此同时水流下落加强,在水流的冲击,搬运,沉积等地质作用下,并在是水的不断侵蚀下,地面阶梯老化堆积而导致堆积物的形成。

二、地质罗盘仪的使用; ①地质罗盘仪的基本构造

一般都由磁针、磁针制动器、刻度盘、测斜器、水准器和瞄准器等几部分组成,并安装在一非磁性物质的底盘上(如图5-1)。

1—反光镜;2—瞄准觇板3—磁针;4—水平刻度盘;5—垂直刻度盘;6—测斜指示针(或悬锤);

7—长方形水准器;8—圆形水准器;9—磁针制动器;10—顶针;11—杠杆;12—玻璃盖;13—罗盘底盘

②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岩层产状要素的测定

岩层的空间位置决定于其产状要素,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①岩层走向的测量: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线的方位,测量时将罗盘长边的底棱紧靠岩层层面,当圆形水准器气泡居中时读指北或指南针所指度数即所求(因走向线是一直线,其方向可两边延伸,故读南、北针均可)。

②岩层倾向的测量: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真倾向线)在水平面上投影的方位。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指向岩层向下倾斜的方向,以南端短棱靠着岩层层面,当圆形水准器气泡居中时,读指北针所指度数即所求。③岩层倾角的测量:岩层倾角是指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称真倾角。真倾角可沿层面真倾斜线测量求得,若沿其他倾斜线测得的倾角均较真倾角小,称为视倾角。测量时将罗盘侧立,使罗盘长边紧靠层面,并用右手中指拨动底盘外之活动扳手,同时沿层面移动罗盘,当管状水准器气泡居中时,测斜指针所指最大度数即岩层的真倾角。若测斜器是悬锤式的罗盘,方法与上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右手中指按着底盘外的按纽,悬锤则自由摆动,当达最大值时松开中指,悬锤固定所指的读数即岩层的真倾角。

④岩层产状的记录方法 如用方位角罗盘测量,测得某地层走向是330°、倾向为240°、倾角为50°,记做330°/SW∠50°,或记做240°∠50°(即只记倾向与倾角即可)。如果用方位角罗盘测量但要用象限角记录时,则需把方位角换算成象限角,再作记录。如上述地层产状其走向应为γ=360°-330°=30°,倾向β=240°-180°=60°。其产状记作N30°W/SW∠50°,或直接记作S60W∠50则可。在地质图或平面图上标注产状要素时,需用符号和倾角表示。首先找出实测点在图上的位置,在该点按所测岩层走向的方位画一小段直线(4mm)表示走向,再按岩层倾向方位,在该线段中点作短垂线(2mm)表示倾向,然后,将倾角数值标注在该符号的右下方。

三叠泉(4月21日下午):

三叠泉位于九江市庐山东南九叠谷。在“燕山造山运动”和“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期间,由于地壳的多次沉降与抬升,形成了褶皱密布、断层纵横、岭谷相间的山体,又经过第四纪冰川的剧烈摩擦而形成“冰阶”崖面。森林覆盖率达89.9%,有圆头柳杉、灯台树、杜种等2331种植物和动物200多种。

在这儿老师给我们讲到了沉积岩的有关信息。沉积岩是岩石圈在地表的各类岩石在太阳能,大气,水和生物等作用下,发生物理和化学风化,使原岩崩解,经水流搬运或其他方式沉积为松散沉积物,又经物理,化学条件改变,经硬结成岩作用二形成的。颗粒主要由石英,方解石,白云石,岩盐,石膏,粘土等矿物.其结构是碎屑结构。岩层之间有清晰的层理,有的水平,有的倾斜,或者波状斜交错层理。而此处只有平行层理:层与层之间平行,可见它是在沉积稳定时形成的三叠泉峰险峻,奇特,而且富有魅力。它是地质现象的伟大杰作。

在三叠泉的入口处,此处的岩石为石英砂岩,中间夹杂有云母夹层,其的形成是由泥岩变质而成。在庐山的褶皱中,左边向斜延伸至三叠泉,背斜部分缺失,延伸至鄱阳湖底,沉积岩是地壳三大岩类之一,是由成层沉积的松散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分成不同的层次,彼此间层面很明显,主要是由海水或湖、河、冰甚至风力造成的。最普通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石灰岩和砾岩等。在点上,我们看到的是砾岩和沙岩的结合体,也就是砾石之中还夹杂着沙岩层,这种结构在工程上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因为夹层两边很容易发生错动,发生滑坡。这天学到了更多的地质知识。

狮子洞(4月22日上午): 它位于九江县城正西5公里处的狮子山腹,因山而得名。狮子洞属典型的溶岩洞穴,全洞长500米,总面积为3050平方米,有1个景厅40多个景观,厅厅相连,景景各异,步移景换,异彩纷呈,各种形态的石乳琳琅满目,石塔石幔气势磅礴,石菊石莲芬芳似溢,石禽石兽栩栩如生,就如一座石雕宝库,蔚为奇观。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岩溶现象,即为可溶性岩石由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溶蚀、侵蚀和微生物作用而不断被破坏和改造的一种地质作用或地质现象。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A岩石具有可溶性;B有溶蚀能力的水;C可溶岩具有透水性;D有循环交替的水流。其矿物主要是变质岩里的石灰岩,在三叠纪时代,在它刚从海平面冲出时,由于水中含大量的CO2的原因,然后 H2O+CO2←→H2CO3←→H ++ HCO3-CaCO3←→Ca2+ +CO32-

CaCO3+H2O+CO2 ←→Ca2++ 2HCO3-

由于H +和HCO3的含量过剩,破坏了Ca2+和CO32的平衡,从而使Ca2+和HCO3形成 Ca(HCO3)2进行溶解,同时Ca(HCO3)2又分解成CaCO3,又进行沉淀,就形成了溶洞的形状。

隘口(马头山庄)(四月22号下午):

了解到褶皱的背斜情况,在这里我们发现其核部由于岩层弯曲而很容易破裂,它的形成是由于地壳的运动而产生了断层,并且岩层在受到剪力的作用下,发生挤压,在它抵抗破裂时发生变形形成了褶皱,有因此处的倾角有大于45º,因此为冲断层。下盘挤压,上盘相对上升而形成。

4月22日下午从庐山实习回来,可以说我们的却是不枉此行,了解了许多关于庐山的情况。

三、相关问题解释

1、庐山一些断层及其形成原因: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地壳中 的一个裂口或破裂带,而且沿着它相邻的岩体发生了运动。断层长度变化很大,从几厘米至几百公里不等,两盘之间的位移量也可有这样大的变化。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它大小不

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

2、工程地质与土木工程专业有何联系:

工程地质是调查、研究、解决与人类活动及各类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问题的科学。而土木工程专业是培养掌握坚实土木工程基本理论,熟悉全面土木工程知识结构,具有基本人文科学素养,具备从事土木工程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土木工程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及开发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而许多都要建立在对工程地质熟悉的基础上,可以说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3、背斜和向斜 地形有时与地质构造基本一致,即形成背斜山和向斜谷。但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在背斜部位侵蚀成谷,而在向斜部位发育成山,即形成背斜谷和向斜山。这种地形与构造不相吻合的现象称地形倒置。

实习总结:

这次的实习让我们在快乐轻松、人杰地灵、山水如画的环境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都无法学到的知识。了解到三大岩石的种类,结构,形状及产状;看到了三大岩石的一部分类型,比如变质岩的石灰岩(海汇镇水库,狮子洞),和沉积岩(海汇镇水库)等,它们都基本上形成于三叠纪。而且学会了罗盘的使用方法并且亲手测定了岩石的走向,倾角和倾向,加深了对各种地质作用的理解,了解了三大岩石的形成的相关知识,看到了很多地质构造,了解到了各种地质构造对道路和桥梁建设的影响,也对整个庐山地区的地质构造有了一定的了认识。而且还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让我们从繁忙的学习中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劳逸结合。

地质学的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或建筑场地的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建筑物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质现象的措施,为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规划、建筑物的正确设计、顺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

在秀峰处,我们看到了在流水的冲击和冲刷作用下形成的深谷,它是由于地壳上升过程中,中间有一条裂缝,而水流的下降使水的剪切力增大,在这种长期的冲刷作用下,从而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那一条深谷。

在回来的路上,老师还特意让司机师傅绕道一个被人工破坏的小山峰,可以清楚的看到由于地质运动形成的褶皱的背斜及向斜情况,在那里我们发现其核部由于岩层弯曲而很容易破裂,它的形成是由于地壳的运动而产生了断层,并且岩层在受到剪力的作用下,发生挤压,在它抵抗破裂时发生变形形成了褶皱,有因此处的倾角有大于45º,因此为冲断层。下盘挤压,上盘相对上升而形成。

为期三天的地质实习,虽然很短,但让我充分的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地质环境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同时也巩固了校内所学的理论知识,理论是建立在实践之上的,只有通过实践,理论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这次实习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结合了理论,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习理论。

总之,这次庐山实习收获很大,既学到了知识又放松了自己,让我们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下载庐山地貌实习报告 研究庐山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庐山地貌实习报告 研究庐山.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了解庐山地貌、水文、土壤和植被,学习野外工作方法,培养野外工作能力。 实习时间: 2008年8月31日至2008年9月6日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 实习内容:庐山的自......

    庐山实习报告

    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庐山实习报告(论文) 南 通 大 学 论庐山实习年 级: 11 学 号: 1122012044 姓 名: 戴小梦 专 业: 地理科学(师范) 指导老师: 蒋庆丰、董进国、韩宇捷......

    庐山实习报告

    《土木工程测量学》实习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实习地点:江西庐山 南 昌 工 程 学 院 2011年5月8日—2011年5月17日 实习目的: 测量学教学实习的目的是巩固、扩大......

    庐山实习报告

    湖北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庐山地理学综合实习报告专业 地理科学班级 0801班 姓名 陈云婷 学号 2008119010145 概述„„„„„„„„„„„„„„„„„„„„„„„„„„......

    庐山实习报告

    科学技术学院 实习报 告 实习内容:■ 认识实习(社会调查) □ 教学实习(□生产 □临床 □劳动) □ 毕业实习 实习形式:■ 集中 □ 分散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给水排水 实习......

    庐山实习报告

    2016年7月1日实习报 告 姓名:罗藏青排 班级:地质工程 学号:2015100395 指导老师:黄诚 实习地点:庐山 目 录 一、庐山地区地质简介 二、准备物品 三、学习目的 四、庐山的形态......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目录 1、 庐山自然地理概况及地图野外行径。。。。。。。。。。。。。。。。。。。。。。。。。。。。。。。1 2、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庐山实习报告

    九江学院地理教育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地理实习报告 学校:九江学院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地理教育 学号:21210040132 姓名:樊敏 九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二零一三年十一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