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连云港市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精)
关于加快连云港市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为了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根据市政协主席会议安排,董汉清、徐晔宇副主席带队,组织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市工商联、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等单位对全市66家民营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召开了31家企业座谈会、实地考察了两县两区(开发区)的民营企业、听取了市县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汇报,并对苏南、浙江等地民营经济发展进行了考察,现就调研考察情况对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作一分析研究,供市委市政府参考。一、五大特点显现民营济发展新态势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先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全民创业的战略部署,坚持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相统一,富民方针与强市目标相同步,发展城市与振兴农村相统筹,项目招引与环境建设相协调,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相兼顾,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在宏观环境发生很大变化、矛盾和困难较多的新情况下,全市民营经济呈现出总量扩张、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发展新格局。
1.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新增注册企业、注册资本快速增长。截止今年9月底,全市新增私营企业1982户,同比增长22.4%;新增个体工商户1.61万户,增长58.8%;平均每月新登记私营企业近200户,新增个体工商户超千户;累计全市私营企业9520户,个体工商户达5.6万户;个私经济新增注册资本25.3亿元,同比增长86.3%,累计注册资本达到96.7亿元。其中今年私营企业新增注册资本22.37亿元。
2.发展质量显著提升。1—9月,全市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达89.41万元,同比增长36.7%。截止9月底,累计全市注册资本过百万元的私营企业1472户,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139家;分别较上年末增加430户、54户。企业组织结构得到逐步改善,注册为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超过5000户,占全市私营企业总数50%以上。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运行良好,前三季度实现销售收入40.11亿元,同比增长40.9%,实现利税3.17亿元,同比增长42.2%,均大大高于全市规模工业的平均增长速度。随着总量扩张和质量提高,民营经
济发展的外向化和科技化水平也进一步提升。目前,全市获出口经营权的民营企业90家,比上年同期增加60家,占全市外贸经营企业总数的82.0%。截止9月底,全市民营企业出口0.86亿美元,同比增长75.4%,增幅比全市高47.3个百分点。国家、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达47家,在承担国家“863” 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转化科技成果、实施国家、省、市级科技项目,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建设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贡献份额不断增加。1—9月,全市完成民间投资97.5亿元,同比增长4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5.1%,首次超过国有投资占据主导地位。民营经济在全市GDP中的比重由上年的34.6%提高到40.5%,提高了5.9个百分点。新浦区、海州区、东海县和连云区的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均达50%以上,分别占本地区GDP的86.3%、61.9%、56.1%和50.6%。1—9月,全市民营经济入库税收3.39亿元,同比增长44.1%,高出全市税收增幅11.6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企业上缴税金同比增长83.9%,在全市税收贡献份额逐步提高。至9月底,全市城镇私营个体经济从业人员达18.13万人,比去年底新增就业人数2.5万人,占全市城镇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1.3%,比去年底提
高约8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在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社会就业、发展地方经济等方面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4.改制骨干民营企业带动作用充分显现。随着国退民进步伐的加快,恒瑞医药等一批实力强、影响大的国企相继改制,使得我市民营企业队伍从质和量上迅速壮大。在2003年度中国民企500强企业排名中,恒瑞医药以年销售额10.50亿元居第268位,并进入全国制药民企前十强,在江苏省入选的112家民营企业中恒瑞医药居第63位。今年9月份,恒瑞医药和康缘药业同时进入全国百强药业,恒瑞医药列第49位,康缘药业列99位。在今年中国民企核心竞争力调研中,恒瑞医药、鹰游纺机、东方电力等9家年销售收入1.2亿元以上的规模民营企业,2003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27.9%,增速最快的企业达85.0%;税后净利润平均增长35.4%,增速最高的企业增长达80.0%,纳税总额相当于全市其它私营个体企业纳税额总和。这些骨干民营企业在我市民营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5.来连投资民营企业成为重要增长点。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各县区将招引民资民企作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不断创新完善配套措施,来连投资民营企业呈超常发展态势。截
止9月底,全市招引国内民营投资项目1242个,是上年全年的1.14倍,累计投资57.15亿元,是2003年全年的2.24倍。外来投资民营企业的发展也迅速壮大了我市民营企业队伍,扩大了民营经济的总量,成为全市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一支重要力量。一批已经来连投资民营企业连年增资扩股,新进入来连投资企业规模趋于扩大,并向市县各类园区聚集,形成新的招商吸引力。目前,这些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来连投资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市民营经济中最有活力、最具特色的重要力量,对促进了全市经济发展和产业结的不断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抓好四个关键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新环境
1.强力推进全民创业。去年底以来市委市政府召开一系列及会议部署加快和优先发展民营经济。认真贯彻省学习浙江经验报告会和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市委九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把优先发展私营个体经济作为全年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市政协十届二次全委会议上,市委要求把全民创业作为主要发展举措,重新定位新目标,落实新举措,在更高层
面上狠抓全民创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市政府工作报告》强调重点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优先发展,民营经济的超常发展被摆上尤为重要的位置。10万人全民创业动员大会后,全市上下联动,迅速掀起了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投身全民创业热潮之中,全市上下创业热情空前高涨,民营经济迎来了新一轮大发展的春天。
2.出台鼓励扶持政策。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2004】7号文件和市委市政府2号文件精神,落实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推动全民创业的若干意见》的32条政策措施,各部门进一步完善配套实施意见,并以各种有效形式向企业和群众传递。《2004全市民营经济目标体系实施意见》将民营经济的各项主要指标首次纳入全市年度考核范围,进一步加大了对民营经济发展的督察考核力度。这些措施的出
台和实施,为全市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3.健全完善服务体系。200
4年相继成立了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市民营经济投资发展服务中心、市民营企业投诉中心、市职业培训服务指导中心、干部创业服务指导中心,为重点投资商、重点企业及重大项目提供直通卡服务,为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机制。不断加强规划引导、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和民营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全市担保机构已达家,累计担保总金额近
95亿元。2004年新成立的连云港信元担保有限公司,为苏北最大的民营控股商业担保机构,在成立
2月时间内就为民企提供贷款担保
1500
余万元,发挥了其特有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引导作用,市浙江投资企业商会、药品零售业商会等一批行业组织在为民营企业提供创业辅导、人才引进、法律咨询服务和以商引商等方面服务。市组织、计划、工商、商会等各有关部门、单位组织承办的中国沿海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企业家论坛、省“333”工程苏南企业家东陇海产业带投资考察、苏南企业家苏北行等投资考察活动,为让更多经济发达地区民营企业了解连云港、投资连云港搭建了服务平台。
4.有效提高行政效能。根据市政府机关行政效能建设的要求,各部门配套措施相继出台并加以实施,切实加强和提高了机关效能建设,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良的发展环境。市行政审批中心为民营企业设立服务组,开辟了民营企业注册登记快车道,并成立10个项目审批代办服务组,为民营企业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三、四大“瓶颈”制约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我市民营经济在新一轮大发展中,取得了较好业绩,但从调研考察中也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还存在值得密切关注的四大“瓶颈”问题。
1.思想解放程度明显滞后。年初全民创业动员大会掀起了解放思想、全民创业的新高潮,全民创业动员大会后的3个月内,全市平均每月新增私营企业282家。但从7月到9月,全市新登记注册企业增幅却呈逐月减少趋势。新增私营企业户数和注册资金8月份比7月份分别减少了21%、22.5%,9月比又8月分别减少了11%和6.4%。这一走势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注。这虽然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有直接关系,但与部分职能部门、服务部门在铁本事件后,思想上有顾虑,行动上有松懈,创新勇气的不足,主动热情服务程度不够有直接关系。在全市上下全民创业热潮中,机关干部带头作用尚需进一步强化和彰显,尽管市里出台了相关的鼓励政策,实际情况中,机关干部特别是市级机关干部真正能离岗创业的为数还不多,多数人对离岗创业仍有诸多思想顾虑。各级政府部门对全民创业针对性的引导还不够,群众创业门路、办法还不多,创业勇气、激情还不高。
在操作层面上,具体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对如何把握服务大企业与鼓励扶持小企业,引进外资和民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优势资源、传统产业,扶持外来投资企业和发展原生型民营企业等方面的关系上,还存在着种种认识误区,因而表现出在工作力度、工作导向、工作责任上顾此失彼的现象。
2.融资难的矛盾仍比较突出。对全市66家民营企业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有51家被企业反映对发展资金有需求,难以得到及时解决,占被调查企业的77.3%,与全省抽样调查企业64.4%的高比例相比还高出12.9个百分点。今年初银企合作中金融部门与民营企业达成的152个贷款项目,实际落实率还不足60%;1—9月,全市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2.02亿元,比年初还减少1975万元。调查资料显示,相当部分民营企业因流动资金短缺进一步扩大生产的能力受到制约,产品也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也有少部分外来投资民营企业,由于对我市金融高风险区的情况不清或估计不足,为了提高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获取优惠政策,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导致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在市场好的情况下,建成的生产线也只能开工一部分或断断续续的开工;许多县、区的主要负责同志为解决企业贷款问题,常常带着企业老总奔
波于市、县各金融机构也难以解决,而原生型企业二次创业资金大多来源于自身原始积累和民间借贷,小企业更是难上加难。长期以来,我市一直带着省金融高风险区的帽子,市国有银行放贷审批权限上收,县、区银行则根本没有审批权限。加之信贷规模偏小,而金融部门也勉为其难。虽然我市目前民营企业担保机构已有9家,但由于其担保基金总量偏小,远远不能满足民营企业发展的资金需。
3.政策措施落实仍不到位。近年来,全市各县区和各部门在规范行政执法和加强服务方面下了很大力气,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工作不到位和“越位”、“缺位”现象。从对66家民营企业“企业最关心的问题”的调查看,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和提高服务效率,贯彻落实宪法中保护私有财产规定,信用体系建设和规范市场秩序等,是民营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分别列第一、二、三位。在调研考察中,据县、区政府和部分民营企业家反映,在对省委、省政府7号文件和市委、市政府2号文件贯彻落实过程中,有些政策措施一时还难以落实到位,特别是对首次告诫制的执行,在一些部门中形同虚设。
4.人才短缺问题日益显现。近年来,随着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外出劳务人员逐年增多,加上社会对企业人才的培训内容导向,较多的关注向外输出,本地民营企业特别是外来投资民营企业对当地劳动力供应的期望值偏高,劳动力的素质与其要求有一定的距离。调查中,许多企业反映缺乏有一定技能、素质较高的熟练劳动力和企业中层管理人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和进一步发展。服装、电子、木材加工等行业熟练技术工人明显不足,许多企业的生产员工还不能与投资的生产线规模相匹配;许多商业企业反映受当地环境的影响,员工在思想观念、服务意识、业务能力方面,不适应发展要求。政府在注重向外输出的同时,对本市用工的就业前针对性培训及就业指导工作仍需加强。四、四大举措力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在各地民营经济竟相发展的新形势下,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掀起新一轮思想解放、全民创业新高潮,着力破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瓶颈”,促进民营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一)以更大的声势持续推进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
在当前我市发展的关键时期,应注意从我市实际出发,学习萧山、南通等经验,优先发展民本经济,推进“富民强市、崛起振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快速实现。
1.坚持富民优先方针,大力实施富民工程。牢固树立“抓民营经济就是抓发展”、“抓民营经济就是抓富民”、“抓民营经济就是抓中心”的思想,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毫不动摇地把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实现超常发展的最有效途径;毫不动摇地落实既定政策措施、加强服务,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主流媒体要提高强势宣传,使党和政府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家喻户晓,持续宣传创业者、经营者的成功典型、奉献事迹,进一步营造创业者在法律上有保障,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发展上有方便,经济上有实惠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表彰优秀纳税、就业先进民营企业典型,宣传党和政府对民营企业、企业经营者的关心、支持。在引导激发全民创业中,当前注重抓好干部带头创业示范带动作用,努力营造一种让人放心、宽心、舒心的创业环境,使其放下顾虑、放手创业,勇于创业,激情创业,真正形成催人创业、逼人创业的浓烈氛围,再掀全民创业新高潮。
2.瞄准更高目标定位,强力推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2005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应立足赶超,瞄准苏北各市中的领先者,确定民营经济赶超发展新目标。围绕服务“以工兴港、以港兴市、以市带农”的发展方针,及时调整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制定快于全省民营经济平均增速的目标,明确目标实施责任主体。实施更严格的考核标准、更科学的考核办法,确保发展速度和效益相统一。进一步明确考核导向,把对外资、内资招引放在同等重要位臵,加大对民企民资招引的组织化程度。在狠抓项目招引的同时,要注重优先培育和扩大本地群众的创业主体,进而形成取之不竭的项目招引、招商引资载体。
3.“抓大和促小并举”。在重点抓推动顶天立地骨干大企业、工业大项目,促其发展提高的同时,要引导各级组织和更多层面以更多的精力关心、支持、服务、发展面广量大的民营中小企业和小项目,特别是创业初期的小企业、二次创业者的小项目,配套发展个体私营企业的创业环境,大力发展原生型民营创业主体。从长远发展、持续发展、富民强市的内在要求出发,把铺天盖地发展个体私营企业作为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
4.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并举。在鼓励突出重点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及项目的同时,应优先发展能充分依据本地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的传统产业,在发挥产业优势中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在传统产业的持续发展中注重运用高新技术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关部门要注重引导创业者根据市情选择进入产业。注重引导创业
者选择那些技术含量不太高,便于制造和模仿的产业,这对于刚刚步入市场的创业者很重要;选择那些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不高的产业,才能符合我市企业用工还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的实际;还要注重选择那些启动资金不多且周转快的产业和容易进入市场的产业。
(二建立多渠道融资服务平台,切实解决民企融资难
1.建立全市工业企业信用体系。从长远来看要想根本上缓解融资难矛盾,化解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用矛盾,改变企业想借借不到、银行想贷不敢贷的现况,真正摘掉金融高风险区的帽子,创建金融安全区,关键在于企业信用体系。建议成立由市政府领导同志牵头,由政府有关部门和人民银行联合组成的信用行业管理协调机制,制定规划,明确实施意见,完善工作机制,整合目前已有的银行、工商、税务、质监、海关、商检等自成体系的信用建设管理体系资源,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2.采取倾斜政策,完善合作机制。金融部门应积极向上级银行争取对民营企业授信倾斜,扩大对民营企业信用贷款额度,并将其纳入各银行工作目标和考核目标。加强银企合作、银政合作,在扩大合作项目总量的同时,要服务到位,确保银企合作项目成功率、项目贷款落实率,银行也要取信于企、取信于民。
3.继续强力推进全市企业担保机构建设。加快县区政府和有条件的乡镇积极探索政府支持,企业、园区、个人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担保机构建设步伐。扶持扩大商业担保机构建设,采取政策扶持,扶上马还要送一程。与此同时,要千方百计引导企业借助外力求发展,通过引进资金破解资金“瓶颈”难题。
(三)加大政策措施落实力度,优化民企发展外部环境
近年来出台的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受企业欢迎,关键是落实要到位,让群众和企业真正感受到政策的滋润和实惠,建议市委市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对省委7
号文件和市委2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检查和督察。全民创业和民营经济的超常发展不仅要有优惠的政策来引导激励全民创业,还要有相应的措施来维护宽松环境,保证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兴旺。杭州市萧山区在发展民营经济上,认为“先规范后发展,发展不起来;边发展边规范,发展太慢;先发展后规范,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你不要求它规范,企业为了做大做强并树立社会形象,自己也要求规范”。因此,在对待企业违规违法查处问题上,萧山区采用了告诫制,立足于教育、引导。有举报就要去查,如情况属实初犯给黄牌警告,并给企业6个月的整改时间,复查改了就不罚;再犯给红牌警告,第三次才动真格的,这一制度至今还在实施,取得了较好效果,值得我们借鉴。告诫制的贯彻落实要求执法部门用更多的精力去做跟踪教育,引导和服务工作,给初犯和不知情的企业以受教育和改正的机会。市委市政府2004年2号文件中首次告诫制的到位实施,不仅可以教育经营者守法守规,合法经营,也是对执法机关干部职工的教育,有利于执法部门在全局利益中摆正关系,服务大局,打造更宽松的发展环境。
(四)注重企业员工培训,加强企业经营者队伍建设
1.将解决本地企业用工难,特别是来连投资民营企业用工难的问题作为企业所在地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把为本地企业培训和输送人才摆进劳务培训工作的重要位臵,充分组织利用现有的各级培训阵地,政策扶持,为企业培训和输送合格人才。注重引导在外务工的熟练工回乡创业,有关职能部门和企业应充分利用岁末年初外出打工劳务人员回家探亲机会,联合开展企业用工推介活动。
2.认真组织好对群众创业的培训指导。推广劳动部门开展的办好创业培训经验做法,县乡两级政府应强化此项工作的组织化程度,加强群众创业载体的培育,增强创业者的信心和本领。
3.组织开展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训工作。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针对我市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一个开放、灵活、高效的培训机制。要重视培养提高现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加强民营经济队伍建设,以尽快形成多层次、有较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促进民营经济人才不断涌现以满足发展需求。
第二篇:加快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改善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促进新常态下我市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今年5-7月份,市政协常委会组织6个调研组对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市直单位、金融机构,深入县区和民营企业,召开座谈会、协商会,网络征集意见等方式,掌握第一手材料,并邀请专家教授参与调研会诊,分析研究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提出了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一系列有关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通过制订和实施一系列具有XX特色的扶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措施,实施“三个50工程”、“三个100工程”、“双百亿工程”等工作,促进民营经济稳步前进,使民营经济在推动发展、增加税收、促进就业、调整结构、激励创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市经济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XX民营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极大地激发了民间投资的热情。2014年(本文来自大秘书网www.xiexiebang.com),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1亿元,同比增长35.9%,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的67%;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443.9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58.5%。2014年(本文来自大秘书网www.xiexiebang.com)末全市民营经济单位10.41万个,比2009年末增加4.18万个,5年增长67.1%。其中私营企业1.4万个、个体工商户8.62万个,比2009年末分别增长144.1%和54.8%。从注册资本金来看,2010-2014年(本文来自大秘书网www.xiexiebang.com)间,私营企业年末注册资本金分别为131.7亿元、192.0亿元、238.9亿元、276.2亿元和472.9亿元,私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达到336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66.4%。我市民营经济单位不断增多,其经济规模已接近全市GDP总量的60%,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运行质量稳步提升,成为促进财政增长的重要来源。在总量不断壮大的同时,全市民营经济运行质量稳步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尤其是对实体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2014年(本文来自大秘书网www.xiexiebang.com)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工业增加值243.85亿元,增长22.9%,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6.6%,拉动规上工业增长13.8个百分点。2010-2014年(本文来自大秘书网www.xiexiebang.com)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3.1%,高于同期全市GDP增速0.9个百分点,2014年(本文来自大秘书网www.xiexiebang.com)民营经济增长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6%。全市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税收、财政的增长。2014年(本文来自大秘书网www.xiexiebang.com)全市民营经济实现税收收入54.69亿元,比上年增收6.0亿元,增长12.3%,占全市税收收入的比重达到55.1%,对XX税收增长的贡献率为49.1%。民营经济成为XX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三)发展领域明显拓宽,成为增加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民营企业发展的领域已经覆盖我市经济的各行各业,既是我市发展“四新产业”的一支重要主力军,也是城市扩容提质和发展园区经济的新生力量。截至目前,全市“一区六园”入驻项目700多个,建成投产近500个,其中80%以上为民营企业项目。民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劳动力需求,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2014年(本文来自大秘书网www.xiexiebang.com)末,全市民营经济单位共吸纳就业人员39.95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1万人,同比增长5.6%;占全市就业人员(包括农业)的比重为29.7%,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创造的就业岗位,成为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为下岗职工、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新增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技术研发日益加强,成为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引擎。积极争取上级专项扶持资金和市政府安排扶持民企自主创新资金,促进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技术改造,推动民营企业扩大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应用,促进企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转型升级。两项资金每年分别达到5000万元和1100多万元。同时,通过建立完善科技孵化器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升科技服务水平,鼓励和促进民营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工作,到目前止,全市建有省部产学研创新联盟1个,研究院、研发基地5个,校企、校地共建研发平台56个,省市级研发中心40个,企业技术中心16个;全市拥有民营科技企业75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涌现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自有核心技术的民营企业,促进了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优化了我市产业和产品结构。
(五)发展活力逐步增强,成为激励全民创业的重要载体。我市积极落实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政策,在此基础上,积极制订配套措施,落实税收和社保等各种支持创业政策,每年为近3万户中小微企业减免税额1.6亿元、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63项(其中免收项目36项、减半收费项目27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有力地激发了全民创业的积极性;全市民营企业进出口呈现飞跃发展,有66家民营企业经营进出口业务,2014年(本文来自大秘书网www.xiexiebang.com)全市民营企业(私营企业)进出口50419万美元,同比增长57.2%,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12.7%;强化民企培育服务,实施100家重点民企培育工程,落实高成长性民企培育计划,争取专项资金扶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民营企业发展迎来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以中小微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全民创业的重要平台和发展载体。
二、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当前经济发展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主要经济指标在近年低速徘徊的情况下增速继续回落,给我市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今年一季度,全市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86.14亿元,同比增长7.0%,增速同比回落4.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为53.1%,同比降低5.6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8.9%,比去年同期的63.3%下降14.4个百分点;民营经济拉动全市GDP增长3.7个百分点,同比降低3.0个百分点。
(二)民营企业融资压力大,生产经营难以持续。生产经营资金不足、融资难是当前经济形势下民营企业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影响和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障碍。今年以来融资形势更加严峻,有的银行过度考虑风险,控制民营企业贷款发放,减少项目贷款额度,民间借贷渠道堵塞,民营企业融资压力进一步增大,部分企业处于经营困难、难以为继的状态,失去了扩大生产经营的能力。据一些民营企业家了解和估计,目前大部分民营企业出现资金压力,到期贷款难以按期偿还;半数以上企业出现资金周转不过来的状况;相当部分企业连银行贷款利息都难以按期支付。解决资金困难成为当前民营企业发展最急迫的问题。
(三)政策措施不够到位,落实效果未达预期。一是缺乏了解政策信息的平台和渠道。政府部门信息发布时效性、政府信息数据公开有待增强,很多企业了解政策的渠道和方式非常有限,对各级出台的政策知晓率不高,且政府职能部门缺乏对政策的全面解读及相关业务培训,进而影响企业对相关政策的掌握和运用。二是优惠政策针对性不强。如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针对城镇待业人员再就业、福利企业、校办工厂等的优惠,忽视了对民营企业竞争能力的培育,更多的是将税收优惠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手段,影响了税收宏观调控职能的发挥;有些优惠方式简单,没有采用国际通行的加速折旧、投资抵免、延期纳税等间接优惠做法,无法适应不同类型民营企业发展的要求。三是政策落地延后现象严重。针对近两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形势,从国务院到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贷款政策,但宏观政策出来后,缺乏可操作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致使部分政策(如针对小微企业旨在减少企业高息“过桥”融资的贷款续贷、循环贷款等措施)“落不了地”,严重地影响了政策效力的发挥。四是落实政策打折扣现象严重。政府财政预算安排涉企扶持资金严重不足,对融资性担保机构补贴、对政府采购合同安排一定比例给予中小企业等措施没有实质性进展,鼓励创业、补助社会保障政策不够到位;我市和各县区党委政府多年来也制订了不少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和措施,但相当部分决策都未能得到完全有效落实和执行,未能有效地转化为加快发展的效果,政策效力未能达到预期目标。
(四)政务服务不尽人意,社会体系建设滞后。一是有的部门对民营企业的服务还不够重视,甚至产生了“为官不为”的懒政、惰政思想,出现了“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新情况、新问题,很多干部不愿担当、不敢担当,生怕给自己招是非、惹麻烦;有的部门和干部思想观念保守,先行先试的理念淡薄,认为“无规定许可的就不能干”,与先进地区“无规定不许可的就都能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二是有的职能部门行政效能偏低,行政职责交叉,服务相互推诿;在项目引进、项目建设、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重引进、轻服务的现象,项目审批程序杂、时间长。三是民营企业管理基础工作比较薄弱,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为中小微民营企业提供政策法规、法律、审计、资产和信用评估、产权交易、技术创新、信息咨询、融资担保服务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还不健全,影响着民营经济的发展和壮大。
(五)发展环境仍不宽松,生产要素配置不足。一是民营企业在发展领域、市场准入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限制,主要表现在“明宽暗管”现象严重,无形屏障过多,特别是在一些高回报率的垄断行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尤为突出。有些行业虽然没有规定限制民营企业进入,但市场无形壁垒森严,准入制度含混模糊,“玻璃门”、“弹簧门”等现象仍旧存在,限制了一部分民营企业的发展。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各县的工业园区生活设施、娱乐设施、人文环境、公共交通等比较落后,仍然存在医疗、入户、小孩上学等问题,严重影响民营企业的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到位,特别是在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电子商务平台、大数据平台建设仍然较为落后。三是土地供给、人才保障等方面生产要素供给不足。受投资强度、投资规模等较高的入园“门槛”影响,民营中小企业进入工业园区难度较大,对申请入园的中小微企业建设用地难以解决,部分民营企业项目被“搁浅”;民营企业需要的各种专业人才、技能人才和高端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十分困难。
(六)企业自身基础薄弱,创新发展潜力有限。一是民营企业普遍规模偏小、产业层次低端、企业资质弱。民营企业规模和产业层次的局限性,决定了其较差的抗市场风险能力,更加限制了其依靠科技创新发展、不断做大做强的基础和潜力。二是创新能力不强。我市大多数民营企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主要依靠低廉劳动力及其它资源来获取竞争优势,一些民营企业家怕承担风险,不愿投资于技术研发和技术引进,缺乏长远规划,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故步自封、停滞不前,企业转型升级困难重重。我市设立了研发中心的创新型民营企业仅占全市民营工业企业数3.6%。三是法律观念淡薄。部分民营企业内部管理混乱,财务制度不健全,资产资信不注重储备,导致缺乏信贷资质,影响银行授信,有的企业违约违规经营时有发生,甚至制假售假、偷税漏税。四是管理模式落后。我市民营企业大多还是管理家长式,管理队伍家族式,制度不健全,责权利不明确,经营目标模糊,决策随意化,缺乏现代企业管理,严重影响企业做大做强。
三、进一步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制定战略规划,进一步提高对民营企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重要作用的认识。
一要研究制定“十三五”期间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规划。在总结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力量深入研究我市民营经济的发展模式、发展路径、体制创新、政策保障等重点,明确目标任务,以“四新”产业为主导,制定民营经济发展规划,指导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并将规划内容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镇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其他相关专项规划。充分重视民营经济在新形势下的战略地位,强调将依靠民营经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促进XX经济振兴发展的一项战略部署,努力打造若干家地方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形成的混合所有制龙头企业,提升地方国有资产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引领和杠杆作用。积极探索建立培育在XX经济发展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民营经济主体企业群机制,加强主导产业和产业链的战略谋划,提高企业关联性的塑造,为兴办从事上下游产业的民营企业打造产业链基础,以产业集群不断壮大民营企业的数量和我市民营经济规模。政府加强对产业发展方向的调研,做好产业布局工作,鼓励民营企业调整产品结构,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引导民营企业向健康产业调整,向市场前景好的产业发展。在项目用地、矿产等生产原料供给、扶持发展资金帮助、科技研发经费支持等方面为发展民营经济制定倾斜政策,配置优势资源,培育其成为本地经济的重要支柱,发挥其引领主导产业发展的作用。县区和乡镇对民营经济产业的发展,按照“一地区一产业”的要求,规划主打产业,形成产业链条和规模效应。
二要建立健全民营经济发展监督考核机制。把发展民营经济工作纳入科学发展观考核体系,将民营经济发展和民间投资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县区经济考核内容,作为衡量地方发展和干部考核任用的一项重要指标。实行领导挂钩重点民营企业制度,对发展前景好、生产规模较大的民营企业,安排市领导或相关部门领导挂钩,帮助其解决建设和生产经营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解决问题和困难的快速通道;对投资规模特别大、处于产业链龙头位置的项目,可考虑抽调干部脱产进驻,协助企业快速完成各种证照和有关手续办理工作,加快项目建设速度。
三要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宣传舆论氛围。充分认识XX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性紧迫性,大力宣传中央、省委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和具体举措,大力宣传民营企业对XX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大力宣传各地各部门发展民营经济好的做法、经验和典型,大力宣传优秀民营企业的成功经验和优秀民营企业家的先进事迹,鼓励民营企业树信心克难关,想办法找出路,求生存谋发展,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通过扎实有效的舆论引导,为全面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实现新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掀起全民创业热潮。
(二)创新融资方式,为民营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资金困难创造良好条件。
一要建立“互保金贷款”制度。推广源城区做法,在市级层面和5个县均建立“企业缴纳互保金,政府补偿金作为增信手段,银行给予融资”的“互保金贷款”制度(俗称“互保池”),开展互保贷款业务,放大贷款规模,为民营企业获得融资贷款开拓新的渠道。建议市政府给予市级“互保池”配套补偿金9000万元,各县政府给予“互保池”配套补偿金6000-9000万元(分3年拨付);协调和引导XX各商业银行参与和推出互保贷款业务,打造一个全新的民营企业融资平台。
二要由政府牵头设立融资转贷基金。针对中小微民营企业到期贷款无法偿还,而银行方面规定又必须“先还后贷”的情况,建议采取临时措施,通过转贷基金,为有续贷资金需求、且符合银行贷款条件可办续贷的企业提供短期周转的政策性资金支持,为企业转贷提供低息“过桥”资金,渡过融资难关,也避免企业因无力承担“过桥”费用而出现不良后果。由政府相关部门制订支持企业融资转贷基金的筹集管理使用办法,确保该资金安全。
三要实行银行贷款“借新还旧”、“直接续贷”措施。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优化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管理,通过提前进行续贷审批、设立循环贷款、实行审核制度等措施减少企业高息“过桥”融资;鼓励商业银行开展基于风险评估的续贷业务,对达到标准的企业直接进行滚动融资,优化审贷程序,缩短审贷时间。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要协调、引导银行树立合作共赢意识,对民营企业的贷款额度不能“一刀切”地减少,应视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对信誉良好的企业不仅不应减少而且要给予增加贷款额度支持。
四要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建议以政府主导,搭建国有资本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地方金融企业和融资服务平台,提升地方金融服务实力;加强对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的引导服务、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到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融资,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力争在较短的一个时期内实现XX上市企业“零”突破;优化金融机构市场准入,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加快推动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鼓励和推动中小微企业通过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帮助民营企业融资;积极引导和帮助民营企业实行股份制重组和改造,工商部门要积极为企业办理股权出质出资、动产抵押、商标质押登记,以股权投入盘活资金,以股权质押获得贷款,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建立有效的担保载体。
(三)完善政策措施,打造民营企业发展所需的政务环境。
一要完善有关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市委市政府历年出台的有关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进行一次梳理,对一些新的利好政策予以补充,对一些力度不够的措施予以调整,对一些不切合当前实际的规定予以修订,提高地方政策的针对性、实效性,实施针对性强的优先扶持本地民营企业的政策措施;对上级出台的支持民企发展的各种宏观政策,要及时组织制订可操作性强的配套措施和实施办法,使政策能真正“落地”,发挥效力。
二要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拓宽民营经济投资领域。按照“能放则放,非禁即入”的原则,出台企业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出台各类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规定、审批事项标准化清单及事中事后监管清单。
三要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率。按照“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流程最优、审批时限最短”的工作要求,大力压缩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措施,落实商事制度改革事项,落实前置审批的中介服务实行网上“竞质竞价”制度,减少和消除全民创业障碍;制定落实行政管理职责清单,规范部门管理行为,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在为民营企业办理项目用地、投资融资、申请牌照、税费征缴等手续上,政府职能部门和经办人员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倡贴心服务,简化办事程序,实行“马上办”,不拘泥于固有制度规定和时间约束,提升服务水平与质量。
四要营造低成本的创业发展环境。落实行政规费项目清理工作,落实收费清单和收费标准公示制度,建议由市政府牵头,组织工商、税务、经贸局、人力资源保障局等相关部门,联合对我市涉及民营企业的税费征收情况开展调研,并与省内其他兄弟市的情况进行对比,形成调研报告呈报市委市政府,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后出台相关政策,清理不该收费的项目,对税费过高的项目,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征收标准。其他诸如土地使用税、土地闲置税等一些应收未收的税费,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缓则缓;对投资规模较大、税收前景较好、带动效果较强的民营企业项目,满足项目投资建设按期完成并产生良好税收效益条件下,政府可考虑实行特定时间内的地价补贴政策和厂房租赁补贴政策,实实在在为民营企业减轻负担。
(四)创新服务机制,以良好的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
一要打造发展载体提升地方民营经济自主发展能力。加大工业园区投入,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扩大园区承载能力;建议在江东新区设立中小微企业创业园,切实为发展民营企业创造最基础的条件。积极采取措施加强科技、金融及产业的融合,优先安排科技项目,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帮助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形成企业的知识产权,占领行业制高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民营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壮大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二要营造宽容“失误”鼓励担当的态度导向。完善监察部门的电子监察系统平台建设,发挥电子监察系统对各部门行政权力运行的跟踪监督作用,促进行政权力公开阳光运行;开展“办事难”问题的综合整治,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顽疾;建立软环境考核评价体系,实行损害投资软环境行为责任追究制度;强化“法无禁止即可为”的观念,增强岗位责任意识,努力克服制度对接和程序上的障碍,积极为民营企业办理各种业务;党委政府要正确对待、宽容工作人员由于敢担当造成的行为“失误”,把它与“不作为、乱作为”严格区分开来,消除“敢于担当、愿意担当”者的后顾之忧,营造“鼓励创新、大胆负责、宽容失误”的导向和共识。
三要采取积极措施缓解民企“用人难”。进一步完善市委市政府出台的《XX市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4个引进、使用人才的政策文件,降低享受政策和适用优惠的条件和门槛,发挥其对解决企业使用人才的效力和作用。实行“政府特殊人才津贴”制度,帮助企业引进、培养和留住人才,为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人才保障。针对部分企业的“招工难”,加强调查和摸底,建立空岗备案跟踪制度,出台政策,对为本市“一区六园”企业输送技工的学校,给予财政补贴。
四要加强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服务和引导。政府加大投入,大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和协助民营经济行业协会利用“互联网+”搭建大数据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各方面创新的信息化平台。依托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为广大民营企业应用“互联网+”加快发展创造条件,推动我市民营企业依托“互联网+”促进“电商换市”;建立政策宣传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把各级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优惠措施全面、迅速地传达到民营企业,为民营企业利用政策加快发展提供便利;强化对民营企业的“智库”服务,建立一个由兼职专家组成的“智囊团”,帮助和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加强工商联服务功能建设,积极发挥商会组织、行业协会对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作用,并依托行业协会,建立“品牌促进会”,帮助民营企业培育产品品牌,创建商标名牌,申请直销牌照,达到创新发展目的。
(五)加强项目引进,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发展思路。
一要动员在国内经营有方、卓有成效的企业家回乡创业。特别是要加强与异地商会的联系、沟通,通过他们动员商贤回乡投资置业,动员商贤合作商、朋友、客户企业来XX投资,并为他们的创业解决困难,提供有利条件。
二要进一步加强与祖籍XX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的联系。市委市政府要通过市侨联、市外事侨务局、市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等部门和XX公共外交协会、港澳及海外友好社会团体,进一步加强与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的联系和沟通,邀请他们来XX考察投资环境,投资兴业,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三要在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设立招商引资点。这几个地方是我国经济竞争最激烈的地方,进入门槛高、坚守难度大,部分企业进行产业转移是梯度转移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只要不是高污染企业,XX要有专人向有意向转移的企业宣传XX的优势,主动承接这些企业的转移,促其落户XX。
四要鼓励和支持XX民营开展境外合作。支持企业开展与境外企业的技术、人才、资源、市场等合作,支持企业及个人发挥自主优势,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和关系,自担风险到各国各地承揽工程和劳务合作项目,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创新市场投资,探索开展并购投资、证券投资、联合投资等投资新模式。
(六)强化竞争意识,增强民营企业健康成长自主发展能力。
一要培养规范管理意识,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通过各种宣传和引导方式,鼓励民营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改革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模式,建立多元和开放的产权结构,推进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二要加快诚信体系建设,约束民营企业严格遵守市场经济规则。建立金融信息共享机制和金融债权司法保障机制,搭建完善的诚信信息共享平台,尽快建立企业信用记录体系和企业信用咨询机构,增进银企之间的了解和沟通。设立经营异常企业名录和严重违法企业名单制度,对不按时公示或隐瞒情况、弄虚作假的企业采取信用约束措施,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等工作中依法予以限制或禁入。对金融债权债务实行司法提前介入,确保金融资金安全平稳运作。
三要加强精神文化引导,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大力度、拓展思路,引导民营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打造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增添企业科学发展的精神动力,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文化条件。重视企业工会组织建设,引导民营企业保护职工的各种合法、合理权益,使职工融入企业文化,安心工作;要定期组织开展对民营企业家队伍和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强化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质量意识、品牌意识、标准意识,开拓视野,面向未来,面向市场,创新企业经营发展模式,降低政府扶持期望,提高企业自主发展能力。
第三篇: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民营经济是经济社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了解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x月份,委托各县区人大常委会开展了民营经济发展专题调研;x—xx月,选择部分企业进行了实地走访,深入了解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全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模实力逐年壮大。
xxxx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xxx亿元、同比增长x.x%,占gdp的xx.x%;xxxx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xxx亿元、增长x.x%,占gdp的xx.x%;xxxx年,全市共有民营企业xx.x万户,个体工商户xx.x万户,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xxx亿元、增长xx%,占gdp的xx.x%。截至xxxx年x月底,全市共有民营企业xx.x万户、个体工商户xx.x万户,分别较上年年底净增x.x万户、x.x万户。(二)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我市民营经济三次产业比例xxxx年为x.x:xx.x:xx.x,xxxx年为x.x:xx.x:xx.x,xxxx年为x.x:xx.x:xx.x,第二、三产业的比重逐年提高,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呈现出多领域、全方位发展和向新型产业拓展的态势,涉及领域不断拓宽,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领先技术水平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相继落户,一批重点民营企业为加快全市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三)社会贡献日益突出。
民营经济税收逐年增长,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例始终保持在xx%以上。xxxx年,我市民营经济税收xxx.x亿元、同比增长xx.x%,占全部税收的xx.x%。xxxx年,民营经济实现税收xxx.x亿元、,增长xx.x%,占全部税收的xx.x%以上。xxxx年x—x月份,民营经济缴纳税收xxx.x亿元、增长x.x%,占全部税收的xx.x%。(四)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积极宣传、落实上级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并出台了《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支持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活动,领导干部深入民营企业宣传政策、协调解决问题,有效解决了民营企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增强了企业的发展信心,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二、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思想解放还不够,创新意识还不强。
一些部门和干部对民营经济重视不够,摆放位置不高,工作力度不大,有的思想上存在顾虑,不愿意与民营企业打交道、不敢和民营企业家交朋友,重“清”轻“亲”,缺乏主动服务意识。一些民营企业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即满思想,缺乏拼搏奋进精神,创新意识不强,研发投入不足,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有待加强。社会上创新创业氛围不浓,打工的多、创业的少,保守求稳的多、敢闯敢试的少。二是企业数量还较少,规模还比较小。
与发达地区甚至周边省市相比,我市非公经济企业的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从民营企业数量来看,xxxx年,我市每千人拥有中小企业数不到xx个,而全国每千人拥有中小企业数近xx个,差距明显。全市xx.x万户民营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xxx家,所占比例仅有x.x%。无论是xxxx中国民营企业xxx强,还是xxxx年安徽民营企业百强,我市均是空白、没有一家企业上榜。三是产业层次还较低,质量还不够高。
我市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批发零售业、制造业中,而在技术含量高的新兴产业中则涉足不多,总体上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以中药产业为例,与前几年相比,药业企业产值整体提高,但是主要产品仍旧是以饮片加工为主,中成药所占比重仅有xx%左右,中成药制造业和高附加值的中药衍生产品生产等规模比重较小,品种结构单一,利润及财政贡献率较低,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四是企业管理还不够规范,水平还比较落后。
全市民营企业中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及高、中级技能人员总量占从业人员的比例总体很低。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水平较差,没有现代管理意识,尤其是本土企业,相当一部分企业还是家庭式的经营管理模式,经营观念陈旧,管理方式粗放,没有长远规划,缺乏发展的眼光。利用资本市场融资能力不强,完成股改和挂牌上市的企业数量较少,融资规模偏小,全市新三板挂牌民营企业仅有xx家。五是营商环境还需要优化,为企服务还不够。
一些部门重政策制定轻贯彻落实、重审批轻服务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部门仍然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和“弹簧门、玻璃门”以及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企业融资渠道有限,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可抵押物少、资信低,致使企业贷款难度大,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些民营企业反映,政府担保公司担保贷款同样要有抵押物,而且手续同样繁琐,还要另外缴纳一笔担保费。三、对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为解决以上问题,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实现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大力优化发展环境。
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摆上突出位置,更加关心民营企业发展、关注民营企业家成长,做到工作上亲切关怀、生活上清白交往,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入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活动,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大力宣传民营经济发展中创业的成功人士和先进典型,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成全社会关心关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多措并举引导民营企业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争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模范。(二)切实加大支持力度。
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政策扶持,在市场准入、信贷支持、上市融资、人才引进等多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激励、帮助更多民营企业做大做强。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通过降低企业税费负担、降低企业用能用地成本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加大民营经济政策宣传力度,发挥电视、报刊、网络等作用,及时发布和解读产业、财税等政策措施,让企业熟悉知晓、用足用好。(三)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加大对人才引进培育的财政扶持,鼓励民营企业采用股权激励、技术入股、成果奖励等多种方式,制定对高层次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民营企业发展;大力发展扶持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校企合作”项目,为企业精准培育急需的专业人才、技术人才;加大对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的培训的扶持,通过组织培训等途径,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四)着力解决融资问题。
多措并举、千方百计化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研究制定有效措施,切实解决企业的不动产手续办理等历史遗留问题,帮助企业盘活资源、提高融资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重点支持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发展,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用好发展基金,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融资保障;充分发挥担保公司的作用,引导担保机构积极开展股权、商标权、专利权质押等方面的业务,不断扩大融资担保能力;进一步完善鼓励和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政策,加大对企业上市直接融资的扶持力度,为企业上市营造更优的环境。(五)突出抓好招商引资。
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招商引资理念转型升级,坚决摒弃拼地价、拼资源的老路子,更加注重选商择资,切实增强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真正把那些对我市发展有较大带动力的大项目、好项目引进来。坚持多措并举,推进招商方式创新,积极灵活地开展以商招商、专业招商、借会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招商引资活动。加强招商项目的后续服务,实行跟踪保姆式服务,积极协调帮助企业解决在项目建设、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有效解决重招商轻服务的现象。第四篇: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当前民营经济状况
近年来,我县按照“围绕发展抓环境,抓好环境促发展”的思路,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突破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县的软硬环境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改善和优化,为客商投资打造了良好的环境平台:政策环境有了进一步优化。县委、县政府先后制订和完善了《关于支持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国内外客商投资的规定》等一系列拉动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大力实行“免二减三”,并对投资大、发展快、创税高的企业家,在经济上给优惠、社会上给地位、政治上给荣誉。服务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全面推行部门服务承诺,实行了“一事一议政策机制”,促进了工业园区的积聚效应。法制环境得到进一步整治。加大对“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打击力度,积极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市场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大力整顿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偷税漏税、坑蒙拐骗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独具特色的各类市场建设和“绿色通道”工程的实施,为促进产品交易起到了日趋明显的作用。发展环境的改善,有力推动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截止2009年11月底,我县民营经济企业达到662户,从业人文秘杂烩网员16623人,工业园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户,新上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7个;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制定鼓励技术创新新政策,并完成13个省市级新产品开发,其中10个为省级新产品,3个为市级新产品,园区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8.1亿元,上缴税金1.01亿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批环节仍很繁琐。县委、县政府制定的政策部门执行不彻底,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执行不理想,新上一个项目,要经过立项、环评、规划等多个部门审批,拖上几个月时间的事并不鲜见。
2、收费标准随意性大,“三乱”现象有所反弹。一些执法部门收费罚款讨价还价,标准不清;有的人员收费,把权力作交易人情收费,毫无原则可言。有的部门借企业证件年检之机,搭车收费;有的部门把收费罚款作为工资等来源,对收费下指标、搞提成,不得不将收费向企业转移,造成投资环境恶化,在等界线不明确的地方,易发生乱收费问题,亟待规范。
3、投资环境问题反映强烈。一些企业反映,企业在施工建设期间,经常遇到当地百姓以土地是他们的地盘为由强行插手工程,而且费用还比当地市场要高,如不答应则阻拦企业施工,还有一些社会闲杂人员垄断建筑材料,强买强卖,“砂霸”“石霸”现象又有出现,致使企业建设成本增加。
4、城镇环境亟待整治提升。近年来,虽然我们在硬件环境上投入了很大资金,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城镇环境仍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有的街巷路难走,雨天泥泞难行,主街道地面破损严重,施工后留下的疮疤得不到及时修复,以街代市现象依然严重,街巷内垃圾成堆,随地大小便,随地乱吐痰现象普遍,墙上“小广告”等城市“牛皮癣”屡见不鲜。
三、建议对策
1、加大力度,进一步营造优化发展环境的浓厚氛围。要按照“服务型政府”的执政理念,创新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领导干部将主要精力放到营造优化环境上来,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改善发展环境的积极性,用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把各行各业、社会各界引领到优化环境的实践中来,使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公民都成为优化环境的组织者、参与者、受益者,都成为优化发展环境的实践者、推动者、创造者。
2、全面发动,标本兼治,切实加大综合治理力度。要齐抓共管,协调联动。要有效地解决有些部门、单位和个人等待观望,上边热、下边冷,上边服务承诺,措施定得硬,下边软磨不执行的问题,真正把社会各方面参与环境建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要从解决影响优化环境的突出问题入手,逐步深入,由治标到治本,从根本上、源头上、体制上加以解决。要采取硬措施,加大打击力度,对影响投资建设的人和事要坚决处理,决不手软,狠刹“三乱”歪风,以使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环境有个根本的好转。
3、抓好政策宣传,推动现有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要通过多种形式,抓好政策宣传,狠抓政策落实不力等突出问题,大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办事效率,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效能。提高监管人员素质,改进监管办法,努力创造高效便民的服务环境。
4、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企招商,发挥现有骨干企业作用,改造现有企业,提升档次。以商招商,发挥现有外商作用,拓宽引资渠道,寻求更多外来资金。重点招商,针对农村实际和农产品加工需求搞好农业招商,拉长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园区招商,发挥工业园区作用,加强规划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
第五篇:全市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全市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统计增加值核算对民营经济的界定,民营经济是指资产归我国内地公民私人所有的经济成分,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以及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经济和其他经济中的私有经济成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全市民营经济发展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按照统计核算界定的民营经济范围,市统计局对20**年以来全市民营经济的增加值进行了测算,主动与工商、税务、商务等部门沟通对接,了解了民营经济市场主体、税收、对外贸易等情况,调度搜集了全省及部分市民营经济有关指标,对近年来全市民营经济发展
情况进行了专题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总体保持较快发展,对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凸现,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经济总量逐步扩大,所占份额稳步提高
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由20XX年的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亿元。20XX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 %,比20XX年提高个百分点,年均提高约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全市民营经济预计实现增加值亿元,增长%,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为%,拉动全市gdp增长个百分点。
(二)市场主体发展迅速,单体规模不断扩大
从工商注册登记情况来看,20XX年末,全市个体工商户总户数达到万户,是20XX年的倍,注册资金达到亿元,是20XX年的 倍;私营企业达到万家,是20XX年的倍,注册资金达到亿元,是20XX年的倍。20XX年末,全市个体工商户户均注册资金万元,比20XX年增长%,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金万元,比20XX年增长%。
(三)发展动力持续增强,出口创汇能力提升
民间投资已成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力量。20XX年,全市民间投资达到亿元,比上年增长%,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同时,民营企业积极开展进出口贸易,出口队伍不断扩大。全市有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由20XX年的126 家发展到20XX年的310家。20XX年,全市民营企业出口额突破 亿美元,是20XX年的 倍,占全部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90%以上,为全市出口创汇,拉动外需做出了重要贡献。20XX年出口总额排在前十位的民营企业出口总额达到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60%。
(四)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社会贡献日益增强
民营企业已成为全市财税收入的重要来源。20XX年,全市民营企业实现税收收入亿元,比20XX年增长65%,年均增长%,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到25%,比20XX年提高9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提升,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要渠道,社会效益日益显现。20XX年,全市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从业人数已达到万人,比20XX年增加万人。
(五)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品牌战略取得成效
近年来,全市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民营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积极实施品牌战略,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取得了良好成效。20XX年,全市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与20XX年相比,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了个百分点,第
三产业比重上升了个百分点。截至20XX年底,全市民营企业已获29个省著名商标,5个中国驰名商标;已创建17个山东名牌、4个中国名牌,分别占全市的%、80%;培育3个优质产品生产基地龙头骨干企业。
二、全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综合实力较弱,市场主体少、规模偏小
20XX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低于全省个百分点。全市每万人拥有个体工商户户,低于全省户及全国 326户的平均水平;每万人拥有私营企业户,比济南少户,比青岛少户。从企业来看,也存在骨干企业少、规模普遍偏小的问题,20XX年全市949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占比达到70%。其中,工业小、微企业353家,占比达88%;建筑业小微企业97家,占比 74%;重点服务业小微企业77家,占比79%。
(二)融资渠道不畅,发展资金短缺
民营企业自身发展规模较小,可抵押资产较少且缺乏充足的资本积累,普遍存在贷款难、发展资金紧张的问题。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受贷款担保条件等因素限制,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加剧,融资成本上升,整体效益下滑,继而陷入贷款难的恶性循环。虽然随着金融市场改革的深化和针对性扶持政策的出台,一些优质民营企业融资难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我市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仍然存在着很大的资金缺口。20XX年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亿元,仅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
(三)科研投入不足,创新能力较弱
目前,我市民营企业产业层次较低,主要从事传统产业的基础产品生产经营,从事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少;生产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创新型企业少,多数民营企业不注重技术革
新,科研投入不足甚至全无。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只有%的企业设立了研发机构,只有%的企业有研发经费,全市研发投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
(四)组织形态比较落后,高级人才较为缺乏
我市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截至目前,全市民营企业中股份公司仅占%,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同时,目前我市大多数民营企业不重视人力资源建设,没有人才发展的长远规划,仍面临着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匮乏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并且,由于员工待遇低,稳定性较差,人员流动快也给民营企业的稳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20XX年,全市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8654元,比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低18828元。
(五)宏观经济稳中趋缓,民营经济发展压力加大
近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面对周期性和结构调整的双重压力,国内宏观经济运行呈现一定程度的回落态势,我市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同样也出现了减缓趋势。自2010年开始,民营税收增长速度持续下滑,由增长%一路下滑至20XX年的下降%。
(六)考核监测体系不健全,难以满足工作需要
今年,全省下发了对各市民营经济的考核方案,而我市在民营经济统计监测和发展考核等方面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一是标准和口径不统一。我市的民营经济主要由工商、统计、税务、商务等部门分别统计,各单位对民营经济的统计口径偏差较大,造成指标间可比性较差。二是民营税收、民营经济增加值等指标没有分区数据,不利于对各区和各镇(街道)的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考核和对比。
三、促进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引导
研究制定鼓励创业、激励先进的政策措施,根据发展速度、税收贡献及科技创新情况,对优秀民营企业创业者和企业家,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发全民创业热情。严格执行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降低民营企业准入门槛,进一步完善全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发展基金、微型企业扶持资金等专项资金的申领使用制度,引导民营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向科技要效益、向科学管理要效益,鼓励企业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
(二)提高服务效能,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进一步简化和取消行政审批权,为民营企业提供便利,充分发挥行政服务大厅部门集聚效应,优化部门服务职能,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使企业少
走弯路。相关职能部门要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加强部门与企业间的交流互动,更有效更切实地为企业提供资金、技术、维权、引进人才、法律援助等服务。从各部门选拨一批懂经济、会管理的干部到企业进行挂点帮扶。定期召开企业座谈会,密切关注企业运营情况,了解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
(三)拓宽融资渠道,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加强银行与民营企业之间的联系,健全民营企业信用评估体系和信用档案,解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鼓励银行开发符合小微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加大对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风险补偿力度,加快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强化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服务。通过企业入股、社会筹集和政府支持建立互助资金,发展以市场机制运作的信用担保机构,为民营企业贷款提供规范有效的担保。探索银企合作的新方式,借鉴
助保金贷款、过桥资金等融资办法,缓解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另外,要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在企业融资方面的作用,抱团融资;鼓励优质民营企业上市融资;抓住国家、省加大对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等政策扶持的机遇,努力争取各类专项资金支持。
(四)强化创新驱动和人才培养,打造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
引导民营企业调整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把企业发展要真正转变到依靠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上来。支持民营企业联合科研机构、高校组建技术研发平台,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开发,努力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培育更多的自主品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完善民营企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引进和培养企业经营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引导民营企业与高等院校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加大企业管理和业务培训力
度,提高民营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素质,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五)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强化目标责任落实
研究建立对有关部门及各区、各镇(街道)民营经济发展工作的考核机制和具体办法,把民营经济发展纳入各级各部门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作为评价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研究制订全市发展目标,并细化分解到有关部门及各区各镇(街道),明确责任分工。围绕目标,对各责任单位承担的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实施季度监测,定期发布目标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