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实习日志部分插图

时间:2019-05-14 19:15: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程地质实习日志部分插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程地质实习日志部分插图》。

第一篇:工程地质实习日志部分插图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系:铁道工程技术学院

业:铁道工程技术

级:2011级

名:×××

期:×××

指导教师: ×××

目录

0绪论...............................................................................................................................................0 0.1实习时间及内容安排.......................................................................................................0 0.2地点概况...........................................................................................................................0 0.3实习内容...........................................................................................................................1 0.4实习目的...........................................................................................................................1 0.5实习方式...........................................................................................................................1 1.实习日志.......................................................................................................................................2 1.1

讨论,分析观察结果,最后由教师总结、归纳、讲解各种地质现象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注意诱导学生在宏观上和微观上、时间和空间上等方面思考问题,活跃思维。

实习以组为单位进行,每五人一组。

1.实习日志

1.1

性: 泥石流

位: 兰青铁路K3+233 此处的泥石流正好发育在滑坡的周界处,按其地貌特征来说为山坡行泥石流。该泥石流沟的形成区、流通区均在滑坡体上,形成区为半圆形宽阔地段,周围山坡陡峻,坡度在60º左右、流通区均在滑坡体上坡体基岩裸露,植被稀少,有利于汇集山坡上的水流和固体物质。流通区为狭窄而深切的冲沟,形似颈状,纵坡降较大。排泄区为黄河,泥石流流入黄河被河水带走。泥石流具有典型的三个区:形成区、流通区、排泄区。形成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呈瓢形地带,此处山坡较陡,坡度大于50度,坡体由硅质、铁质砂岩和泥岩互层组成,表面岩石强风化,呈碎屑状,山坡上风化的岩石碎屑正好是泥石流的物质来源,由于碎屑物质主要是砂粒,土粒较少,此处的泥石流应属水石流。它的汇水面积较少,水量不大,故该处泥石流的规模不大。但它正好在铁路的旁边,对铁路线路造成一定威胁,为了消除它的危害,采取了排道的工程措施,在泥石流的流通区修建了排洪沟,再结合穿越铁路的涵洞将泥石流排到线路另一侧的庄浪河中去了。典型泥石流流域如图1-1-2所示。

在滑坡体表层,滑坡体的滑动与岩层倾向基本一致,故为顺层岩土体滑坡。整个滑坡体成台阶状,有3个大平台,部分地方有洼地、鼓包存在。滑坡体表面岩土体松散,已有杂草生长。滑坡体上滑坡裂隙众多,在滑坡体上部,分布有与滑动方向垂直的,呈弧形的张拉裂隙,大的裂隙张开7-8cm;在古堡处分布有鼓张裂隙,其延伸方向大体与滑动方向垂直。

号:NO.4 点

性:逆断层

位: 兰青铁路隧道出口青石关逆断层

青石关地区的变质岩是前震旦系(AnZ)形成的一套深度变质的深灰色、暗绿色的角闪石片岩、黑云母片岩、绿泥角闪石英片岩,风化后呈灰绿色。矿物成分以角闪石、云母、绿泥石和石英为主。变晶结构,片状结构。在裂隙内充填有粗细不均等的次生方解石脉。

青石关断层的断层面是一宽度大约为2m的断层破碎带,破碎带的岩体呈糜棱状,已严重风化,岩石中的部分矿物如长石已风化为粘土矿物,其产状是N34ºE∠36ºSE;断层线为曲线,其走向为N34ºE;断层面以东是上盘,断层面以西是下盘。如图1-1-3所示。

为水平褶曲。综合来看,这是一个水平的倾斜背斜。如图1-1-4所示是一个水平褶皱图,图1-1-5是褶皱要素图

(a)

(b)

图1-1-4水平褶皱

图1-1-6黄土柱

图1-1-7黄土天生桥 点

号:NO.7 点

性:褶曲 点

位:青石关顶部 如图1-1-8

图1-1-8青石关顶鞍部

号:NO.8 点

性:小台

图1-1-9正断层

号:NO.11 点

性:不良地质点

位: 隧道入口处高边坡(如图1-1-10)

图1-1-10青石关隧道入口处浆砌片石护坡

1.2

性:断层

位: 岩沟西沟“Y”形交汇东支沟头电杆

该断层的断层面产生在泥岩中,表面已严重风化,产状为343º∠78º,其上部为紫红色细砂岩、泥岩互层,在断层面附近岩层破碎,节理发育,并伴有弯曲现象,较远处产状为347º∠26º;其下盘为灰绿色叶岩夹粉砂岩,产状为29º∠19º。从上盘岩层的弯曲方向和破碎方向可看出该断层的上盘为下降盘且为主动盘,故该断层为正断层。该断层上覆最老地层为

漫滩相连,颗粒主要为砂砾石,磨圆度高、分选性好、无层理、基本上不含土颗粒,越靠近黄河边颗粒越细。如图1-3-1为河谷要素图

图1-3-1为河谷要素图

号:NO.2 点

性:水文

位:庄浪河河口右岸原兰新铁路路基上

(1)观察半填半挖铁路路基两面的边坡防护工程类型

该点处于线路由黄河河流阶地转为庄浪河和刘姐弟的一个转弯点,右边靠近庄浪河、左边靠山,地势狭窄,切铁路下方边坡上还有一地方乡村公路通过,铁路和公路只能以半填半挖的方式通过该处。由于地势限制,靠山一侧铁路路堑边坡很陡、该处岩石为浅绿色、褐红色中厚层硅质、铁质砂岩和泥岩互层,两种演示抗风化能力截然不同,由于差异性风化作用使得泥岩的地方凹陷、砂岩的地方突出悬空;另外该处岩体内卸荷节理和风化节理发育,使得岩体破碎,因此该处岩体极易发生落石、崩塌等不良现象。为了防止这些不良地质现象的发生,在挖方边坡一侧修建了一段高约5m、长约60m的浆砌片石挡土墙,墙顶后边修了一道梯形的截水沟,墙脚前也修了一道梯形的排水沟。对边坡上凸出的岩石还采用了支柱、支垛等工程措施。

绿泥石和石英为主。变晶结构,片状构造。在裂隙内填充有粗细不等的次生方解石脉。在河口地区,本套岩层见于黄河南岸的青石山一带。

(2)下白垩纪(k1):分布很广但典型剖面见于河口南岸的岩沟,命名为“河口群”,共分上、中、下三部分。

下部为紫红色,灰绿色砂、砾岩。厚层至中厚层、砾石成分主要是石英、长石和一些岩屑,磨圆度好,胶结物成分以钙质为主,胶结牢固。砂砾状结构,块状结构;层理清楚,节理发育。主要分布在八盘村一带的黄河左岸边小沟以西。

中部为褐色砂、叶岩,夹杂色叶岩及泥灰岩。砂岩为巨厚层至厚层,分化后呈黄色,中粗粒,磨圆度好;主要矿物成分为钙质、铁质;砂岩致密坚硬,不易分化。叶岩及泥岩为薄层,含粘土矿物,易风化,节理发育。有的填充有方解石细脉,层理清楚,层面上有泥裂、虫孔、交错层及波痕。主要分布在八盘村后的小沟至岩沟一代。

上部主要为紫色泥叶岩夹砂岩。

下白垩纪与下伏之前震旦系在本区为断层接触,下白垩纪的上、中、下三部分之间为整合接触。

(3)

岩沟断层,位于黄河左岸八盘村头的岩沟内,是一正断层。在岩沟的上游,并有一向北分叉的逆断层,受此两条断层交汇的影响,岩沟在此发育成“Y”形。

青石关断层。车水沟断层。(2)节理

河口地区发育有许多原生节理、构造节理和表生节理。典型的构造节理位于黄河左岸岩沟至八盘水坝一带,发育有一组张性的构造节理,切割岩体深,延伸远;还有众多杂乱无章的风化节理、卸荷节理发育在高边坡、河岸等地,将完整岩体分割成支离破碎的小块。

4.地貌分析

4.1河谷地貌

本区的主要河流黄河和庄浪河,在黄河两岸不对称的分布六级阶地,其中Ⅱ、Ⅳ级阶地发育,Ⅰ、Ⅲ级阶地不发育,而Ⅴ、Ⅵ级阶地仅有个别参丘状平台存在。除Ⅰ级阶地为堆积阶地外,其余各级阶地均为基座阶地。在庄浪河两岸,也分布有不对称的三级阶地,除Ⅰ级为堆积阶地,Ⅱ、Ⅲ级阶地均为基座阶地。

4.2黄土地貌

本区除个别地方,如青石山一带,其余地方均被黄土覆盖,厚度几米到几十米不等,形成了大的黄土原、黄土茆、黄土梁等。在黄土覆盖层内,因黄土的垂直节理发育和具湿陷性,由形成很多落水洞、陷穴、天生桥、黄土柱、漏斗、冲沟等黄土地貌。

坚硬岩石崩塌

图5-1-2 软硬岩性互层局部崩塌

如图5-2-4

刷方减载

修建支挡工程,如图5-2-

5、5-2-6和5-2-7 土质改良和防御绕避(2)泥石流的防护措施

泥石流的防护是一项艰难而持久的工作,根据被整治对象的具体情况,考虑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具体特征、发生危害规模及其类型差别等多种因素,因地制宜的综合治理。一般来说,在以坡面侵蚀为主的泥石流地区,应以生物措施为主,辅以工程措施;在崩塌、滑坡强烈的泥石流形成区,应以工程措施为主,兼用生物措施;而在坡面侵蚀和重力侵蚀兼有的地区,则以综合治理效果最佳。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穿过工程,如图5-2-

8、5-2-

9、5-2-10和5-2-11 跨越工程

防护工程,如图5-2-12 排导工程,如图5-2-13

最后再次谢谢实习中老师们的谆谆教诲!

附录一:罗盘及岩层产状的测量

1.罗盘仪

图1 地质罗盘仪

2.岩层产状的测量

图2 岩层产状的测定

(1)走向测定

降罗盘仪长边与岩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仪,使底盘水平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标所致刻度即为岩层走向。(2)岩层倾向的测定

将罗盘仪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仪南端紧靠岩层面并转动罗盘仪,使底盘水平器水泡居中,读出指北针所指方向即为岩层倾向。若在岩层顶面上测量有困难,也可以在岩层地面上测量。(3)岩层倾角的测定

将罗盘仪直立,并以长边靠着岩层的真倾斜线,沿着层面左右移动罗盘仪,并用中指搬动罗盘仪底部的活动扳手,使倾斜水平汽泡居中,读出倾角指示器中央刻线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真倾角。

第二篇:工程地质实习日志

工程地质实习日志2

这是我们实习的第二天,出乎意料的是我们又来到了同一个地方。正当身边很多同学都在问这个地方还还什么价值时,新的考验进这样降临了。于第一天相比,大家似乎多了些稳重和专业的神气。

到了这儿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对边坡进行更进一步用罗盘和皮尺测量并按照比例素描画图。

1.边坡里路基宽度较远时不用保护,此处为页岩层理,层理发育相当好,但很薄、含碳量高,因而对风化很敏感,易变为煤矿。

2.而与之相对应的砂岩耐风化能力更强,且为最坚固的硅质胶结(其中:胶结的种

类有:硅质胶结、泥质胶结、钙质胶结和铁质胶结)

3.裂隙分为构造裂隙和原生裂隙,而在构造裂隙中又有张拉裂隙和剪切裂隙(X型)

之分。

民房的一侧我们观察到明显的滑坡

1.没有长期的磨练,岩石棱角清晰,上部颗粒细,下部颗粒粗

2.这里的滑坡属于甭基层,形成时间久而稳定,土质强度高,像这样的边坡可以挖

高一些,依照坡率修台阶由于行走,同时种草可防止雨水冲刷

3.岩浆流过的地方不易形成稳定的挡墙。砌挡墙可以将破碎的岩石连接。

4.挡墙是靠自身重量防止山体倾斜,一般高度为7-8m

5.墙上的孔是用来将墙体内部的地下积聚水排出,孔间距一般为1.5m

6.隧道与铁道之间的挡墙不易建得过高

随后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上到后面的一个小山腰上,这个山包明显岩层结构不够稳定。

1.后期经过风化、日晒雨淋等条件,强度低、容易垮塌因而平缓。

2.形成于石炭纪 在奥陶纪时期以灰岩为主,北京地区岩石高度能达到40-50米,质

地清纯,绝大部分由CaCO3组成,因而易被水溶蚀形成溶洞

接着我们又上到山包上观察共轭X型解理。它是由剪切形成的并成对出现,在角分线上45受力最大。下面是简图

今天的最后一个实习点在妙峰山附近的2号隧道。这里是典型的砾岩构造。

1.砾岩强度高,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成分。

2.观察三好有:磨圆好与不好、分选好不好、胶结好不好。其中判断磨圆可从经过

长期搬运、流水冲刷识别

3.这座山属于奥陶期灰岩巨厚层,历史上有水流过,有河床覆盖形成 有明显的背斜

向斜。

4.山上还有大大小小的溶洞,溶洞的形成与地下水的水位相关。

5.下图看到的是2号隧道的洞口两端。一侧洞顶是椭圆而另一侧则是平行的。这是

由山的走向所决定的。从这个小细节我们也能体会到工程都应该结合实际地形环境和地质条件。

结束这一天的实习之前,我们几个人又在附近转了转,周围有很多周末从市区来到永定河边休闲的市民,他们闲逸的在河边玩闹交谈,一片和谐的景象。总之,一切道路桥梁交通工程都是为了人们生活得更好更方便,它的前提、最关键的就是安全,安全是一切的保障。我想日后在我们的工作当中,我会将安全放在首位 

第三篇:工程地质实习日志

工程地质实习日志

工程地质实习日志2

这是我们实习的第二天,出乎意料的是我们又来到了同一个地方。正当身边很多同学都在问这个地方还还什么价值时,新的考验进这样降临了。于第一天相比,大家似乎多了些稳重和专业的神气。

到了这儿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对边坡进行更进一步用罗盘和皮尺测量并按照比例素描画图。

1.边坡里路基宽度较远时不用保护,此处为页岩层理,层理发育相当好,但很薄、含碳量高,因而对风化很敏感,易变为煤矿。

2.而与之相对应的砂岩耐风化能力更强,且为最坚固的硅质胶结

3.裂隙分为构造裂隙和原生裂隙,而在构造裂隙中又有张拉裂隙和剪切裂隙

之分。

民房的一侧我们观察到明显的滑坡

1.没有长期的磨练,岩石棱角清晰,上部颗粒细,下部颗粒粗

2.这里的滑坡属于甭基层,形成时间久而稳定,土质强度高,像这样的边坡可以挖

高一些,依照坡率修台阶由于行走,同时种草可防止雨水冲刷

3.岩浆流过的地方不易形成稳定的挡墙。砌挡墙可以将破碎的岩石连接。

4.挡墙是靠自身重量防止山体倾斜,一般高度为7-8m

5.墙上的孔是用来将墙体内部的地下积聚水排出,孔间距一般为1.5m

6.隧道与铁道之间的挡墙不易建

得过高

随后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上到后面的一个小山腰上,这个山包明显岩层结构不够稳定。

1.后期经过风化、日晒雨淋等条件,强度低、容易垮塌因而平缓。

2.形成于石炭纪 在奥陶纪时期以灰岩为主,北京地区岩石高度能达到40-50米,质

地清纯,绝大部分由caco3组成,因而易被水溶蚀形成溶洞

接着我们又上到山包上观察共轭x型解理。它是由剪切形成的并成对出现,在角分线上45受力最大。下面是简图

今天的最后一个实习点在妙峰山附近的2号隧道。这里是典型的砾岩构造。

1.砾岩强度高,是混凝土的重要组成成分。

2.观察三好有:磨圆好与不好、分选好不好、胶结好不好。其中判断磨

圆可从经过

长期搬运、流水冲刷识别

3.这座山属于奥陶期灰岩巨厚层,历史上有水流过,有河床覆盖形成 有明显的背斜

向斜。

4.山上还有大大小小的溶洞,溶洞的形成与地下水的水位相关。

5.下图看到的是2号隧道的洞口两端。一侧洞顶是椭圆而另一侧则是平行的。这是

由山的走向所决定的。从这个小细节我们也能体会到工程都应该结合实际地形环境和地质条件。

结束这一天的实习之前,我们几个人又在附近转了转,周围有很多周末从市区来到永定河边休闲的市民,他们闲逸的在河边玩闹交谈,一片和谐的景象。总之,一切道路桥梁交通工程都是为了人们生活得更好更方便,它的前提、最关键的就是安全,安全是一切的保障。我想日后在我们的工作当中,我会将安

全放在首位 ?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14.3.22/2014.4.20

实习地点:浙江自然博物馆/瑶琳仙境/分水江电站 实习内容和要求 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

1.1认识矿物的形态和重要的物理性质,掌握最常见矿物的重要鉴定特征。

1.2 观察鉴定自然元素类:石墨;硫化物类: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卤化物类:萤石;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类: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石英;含氧盐类:橄榄石、辉石、角闪石、云母、正长石、斜长石、高岭石、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磷灰石、石榴子石等。

1.3 认识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和主要矿物成分特征。

1.4 掌握岩石的肉眼鉴定方法,观察岩浆岩标本:花岗岩、流纹岩、辉长岩、闪长岩;观察沉积岩标本:砾岩、砂岩、泥岩、页岩、石灰岩、白云岩、磷灰岩;观察变质岩标本: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地质图的阅读和分析

2.1 学会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2 掌握各种岩层产状、接触关系及其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2.3 掌握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岩浆岩体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瑶琳仙境溶洞参观

3.1 观察岩溶形态特征。

3.2 了解岩溶形成原因及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理论联系实际——大坝的选址原则

4.1 了解大坝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其所处的地质构造情况

4.2 分析大坝选址原则

一、浙江自然博物馆

浙江自然博物馆前身是西湖博物馆,始建于1929年,1984年独立建制,该馆面积近8000平方米,是中国创办的

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之一,也是浙江省唯一以生命科学、地球科学标本收藏、研究、展示为主要业务活动的省级博物馆。新馆建筑规模2万余平方米,是浙江“五大百亿”工程之一。

我们在浙江自然博物馆见识到了各种各样的岩石,也根据旁边的标识认识了一些岩石,比如石膏、水晶等等,并且用肉眼鉴定法观察了这些岩石。

此外,我们还参观了关于地球起源的展馆以及关于地球生物的展馆,通过此参观,我们不仅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实习机会,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与娱乐相结合的机会。

二、瑶琳仙境

瑶林仙境以其神奇的地势地貌和瑰丽多姿的钟乳石景,吸引着全

世界各国旅游爱好者的目光。它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华东沿海中部亚热带湿润区喀斯特洞穴的典型代表,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喀斯特又称岩溶。通常指岩石裸

露、草木不生,具有洞穴、落水洞、地下河而缺乏地表河流和湖泊为特征的地区。是地下水对可溶性块状石灰岩溶蚀的结果。

促使喀斯特发育的条件是:

1、地表附近有节理发育的致密石灰岩;

2、中等到较大的降雨量;

3、地下水循环通畅。

岩溶作用是缓变作用,对建设工程的主要危害是岩溶区形成地下溶洞、上覆土体中形成土洞造成岩溶塌陷对建筑物造成破坏,此外,在隧洞施工中碰到岩溶管道,管道内有地下径流会发生涌水及地下泥石流。岩溶区表层土体往往是红粘土,具弱膨胀性,会造成浅基础建筑变形。岩溶区工程建设基础设计是关键,合理的基础方案可避免岩溶作用造成的灾害。

距地质部门测定,在二亿七千万年以前,瑶琳地区曾是一片浅海,经过华力西、喜马拉雅山等多次造山活动,形

成了现在的地貌形态。

而瑶琳又具有形成溶洞的三个必要条件:一是可溶解的岩石--石灰岩;二是可透水的裂缝,它具有延生和次生之分,地质学上分别称为层理和节理断层;三是流动的水。这种含碳酸的水遇到坚硬的石灰岩就象一把“利凿”记不休止地雕刻着,把毫无逊色的岩石变成现在如此娇艳的丽石。据历史记载,早在宋朝,诗人柯约斋就把此洞比作是仙境,清朝光绪十二年桐庐知县杨保彝提名为“瑶琳仙境”,现在这个地方清朝乾隆时期桐庐县志上也有记载,传说是神仙游乐之所。当中酷似大象和狮子的“狮象迎宾”、壮丽十足的“三十三重天”、优雅壮观的“富春山水”、霸气十足的“玉柱擎天”,还有美丽奇妙的“紫竹林”,在灯光的照耀下,真是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在老师的讲解下,我们参观了全三个洞厅,其美妙之处,难以言喻,也学到了不少关于溶洞的知识。

三、分水江电站

分水江三级水电站工程位于桐庐县瑶琳镇境内,工程以发电为主,结合改善环境。整个工程由挡水建筑物、电站等建筑物组成。本阶段拟对上、中、下三个坝址进行方案比较,其中中坝址为推荐坝址,上、下坝址为比较坝址。上坝址位于瑶琳镇洪石村;中坝址位于瑶琳镇洪石村下游,距上坝址约350m;下坝址位于瑶琳镇潘家附近,距上坝址约1.5km。拟建拦河坝坝型为橡胶坝,坝顶高程24.5m,正常蓄水位16.0m,库容90万m3。电站装机容量为12mw。

测区属亚热带,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和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水。

基岩裂隙水的富集、运移、排泄主要受构造控制,常常沿构造带或构造结合部位形成地下水富水区,而其它部位富水性较差。

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主要由石

炭系和二叠系的中厚层、块状灰岩形成喀斯特含水系统,根据地貌形态分为裸露型和覆盖型,由于本区喀斯特地貌较为发育,局部喀斯特发育部位赋水条件较好,地下水相对富集。

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全新统和更新统冲积、冲洪积、坡积等多种成因形成的堆积物中,地下水类型以潜水为主,富水性因土层颗粒组成不同而有较大差异。

在大坝选址上,要考虑库址,坝址以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在不考虑地质条件下,重点要考虑两个因素:

第一:区域内必须有一个可供储水的盆地或洼地,这种地形的等高线呈口袋型,“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

第二:大坝应建在等高线近于闭合地段以及峡谷最窄处,以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确保大坝安全。

基于时间有限,郭老师的丈夫在大巴上就花了很长时间给我们讲解了关于分水江电站的一些知识,在我们经过分

水江电站的时候还教我们辨识了旁边的岩石。在分水江电站的时候,老师们还教我们学会了怎么阅读和分析地质地址图,让我们收获良多。

实习感想

通过本次野外实习和室内实习,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各种岩石呈现在我们眼前,通过老师细致的讲解,我们更深一层的了解到各种岩石的性质,从外表到岩石的组成及结构。地质学确实有着它自己的魅力,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肯定会用到很多地质知识,这是我们的基础。总的来说,本次实习不轻松,首先,短时间接触到这么多的岩石,想要了解透彻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查阅资料。其次,本次实习对我们的体力也是一个小的考验,老师也更辛苦,带着我们走这么远,还细心给我们讲解,真诚感谢郭老师!

作为土木工程的学习者,本次实习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在学校学习之余多参加这些室外实习有助于我们从感性

上了解土木工程地质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对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严格以所学理论为指导,保证工程的质量安全,争做一个合格的土木工程师!

工程地质实习心得

为了将基础理论知识与课外实践研讨相结合,在2014年11月5日至2014年11月7日,我跟随我们工程地质的授课老师周德泉教授进行了为其三天的工程地质野外实习。

这三天,我们桥梁一班和二班60余名同学在周教授的带领下先后走过了南郊公园湘江西岸,远眺毛主席雕像近观泥质砾岩,领略着湘江长沙段的地质历史演变。而后攀爬了河西的岳麓山巅,其间经正门·云麓宫·鸟语林·黄兴墓·白鹤泉·爱晚亭,了解了产状三要素的倾向走向倾角的含义,知晓了沉积层、断层面的概念以及地下水的分类。而第三天下起的蒙蒙细雨也没能阻挡我们寻找探求的脚步,和着雨声我们走遍了动

物园和石燕湖的沿线,看遍了单斜构造向斜构造的沉积岩风情。最后我们还参观了刚刚建成的湖南地质博物馆新馆,感受着展览大厅的众多岩石带给我们的震撼。

从老师的讲解中我知道了长沙的地质演变历史,也懂得了湘江这一河流的地质作用对周边的影响。但在这之前,我对工程地质的理解仅限于书本上那一行行枯燥的文字,可以说,真正是在实习的时候才终于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掌握理解并且运用起来。由此可见,真知出于实践。而我们的课程实习也是多么有必要开展的。

这次的实习,除开知识的掌握熟悉,我还从老师那学会了一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依据老师的分析形成了一种看到节点后的思考规律。

仪器是罗盘,我们这次的实习主要是用它来测量岩层的产状:倾

向走向和倾角。三种要素的测量都是通过所测角度来表示的。一开始我一

直没搞清楚哪种是定住圆柱形水泡,哪种是定圆形的水泡,而读数时读哪根也没分清,另外测量不同的东西罗盘放置的位置也是不一样的。和同学争论,询问老师,最后在车开走之前终于把它的使用搞清了。测倾向是垂直测量面竖着放,测走向也是垂直测量面只是是横着放,而倾角特殊一点,需要把罗盘那个盒子上下面保持90度然后把上部贴着测量面来进行测量。在这里老师还告诉我们一个小技巧,当测量面不平的时候还可以把实习日记贴在测量面上保持面的水平。就这样,到实习最后,我已经能熟练的使用罗盘进行测定了。

而那种面对对象便能开始进行一系列分析则始于老师的认真介绍,从实习日记的记录中,我发现老师每次讲解一个点,都会分析那个点的植被以及岩层的分布情况,还有岩层的岩性,构造,岩层和边坡的产状中的倾向走向,并且通过分析岩层和边坡的走向或倾向关系来判断该处的稳定性,如果是走向或者

倾向是相同的,那么显然该处事极不稳定的,而如果两者的走向或倾向是斜交关系,则证明了该处岩层稳定,适合开挖。于是每看到一个点,我便会沿着岩层的分布、岩性、构造、产状和稳定性来依次进行分析。这样,对地质知识的研究就显得更为透彻了。

这次难得的实习,在学到很多东西的同时,也暴露了我很多不足。如对课本知识的无印象,体现在老师在讲解中蹦出的好多名词我竟然都写错甚至不知道写。如砂质砾岩中的“砂”字我从头到尾就写成了“沙”字,到后来写实习报告查阅书本时才发现了其中的错误。还有

”上层潜水”就一直没反映过来那个潜字如何写。另外一反面也有课本知识的不连贯还有对日常生活常见的地质现象无观察。丁字镇处出产着长沙极少的岩浆岩作为一个望城人的我竟然一直不知道,平时生活实在缺少留心观察。这些以后都要多加注意才好!

另外关于实习,我也有一点自己的

小想法。第一,我觉得实习的地点选择过于狭义,可能是都在长沙市内没有出去看看的原因吧。长沙的地质方面可以说还是相对匮乏的,岩石三大类中只有沉积岩和岩浆岩,而且我们实习所看到几乎大部分都是沉积岩,隧道专业的同学还去了丁字湾研究花岗岩,我们桥梁专业的视野却只停留在了长沙市区的沉积岩。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去大围山这些地方甚至走得更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是当代大学生该有的追求不是吗?第二,我觉得实习的时间是不是能稍微长一些,经过实践,我们发现了野外实习确实比单纯的课程教学要更能让人有宽度和广度的吸纳知识,也能激起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地质的兴趣。如此,实习时间延长更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课程的推广不是吗?

我坚信着,知行合一,定会把学习的境界推到圆满。这次的实习,我真的学到了很多很多。真心的希望能在多来几次。。。以后的日子,我也会更好的

学习地质,因为,我发现,学习地质,原来是一件如此美好的事情。

工程地质实习计划与要求 1.实习内容和要求

1.1 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

1.1.1认识矿物的形态和重要的物理性质,掌握最常见矿物的重要鉴定特征。

1.1.2 观察鉴定自然元素类:石墨;硫化物类: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闪锌矿;卤化物类:萤石;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类: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石英;含氧盐类:橄榄石、辉石、角闪石、云母、正长石、斜长石、高岭石、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磷灰石、石榴子石等。

1.1.3 认识岩石的颜色、结构、构造和主要矿物成分特征。

1.1.4 掌握岩石的肉眼鉴定方法,观察岩浆岩标本:花岗岩、流纹岩、辉长岩、闪长岩;观察沉积岩标本:砾岩、砂岩、泥岩、页岩、石灰岩、白云岩、磷灰岩;观察变质岩标本: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

1.2 地质图的阅读和分析

1.2.1 学会阅读地质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1.2.2 掌握各种岩层产状、接触关系及其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1.2.3 掌握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岩浆岩体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1.3 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及岩层产状测定

1.3.1 观察地质罗盘的构造。

1.3.2 用地质罗盘仪测量岩层产状要素。

1.4 理论联系实际——大坝的选址原则

1.4.1 了解大坝的工程地质条件,及其所处的地质构造情况

1.4.2 分析大坝选址原则

2.实习分组

由老师和各班班长、团支书和学习委员组成实习领导组,各班班长、团支

书和学习委员为各班之总负责;每班分6个小组,每小组5~6人,小组长负责本组。

3.实习日程安排

3.21日中午12点30分,在土力学试验室,实习分组和总动员,实习任务布置。介绍罗盘仪的使用方法,用罗盘仪量测斜面的产状。

3.22日参观浙江省自然博物馆。掌握岩石矿物的肉眼鉴定方法;了解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变关系,了解博物馆其他部分。

3月23日早上8点出发,驱车前往桐庐分水江水库。沿途查看地形地貌,了解水库上下游工程地质条件,并找一典型断面测量岩层产状,观察其构造类型,理论联系分析大坝选址原则。中午12点左右返回学校。

3月23日下午回来整理、编写实习总结。

第12周上交实习报告和期终论文,过期不候。

4.实习报告的编写

实习报告是对实习中见到的各种地质现象加以综合、分析和概括,用简练流畅的文字表达出来,是对实习内容的系统化、巩固和提高的过程,是写地质报告的入门尝试,是一种地质思维的训练。报告要求以野外收集的地质素材为依据,要有鲜明的主题,确切的依据,严密的逻辑性,力求简明扼要,图文并茂,切忌照抄书本。

每一位同学应独立完成1份学生实习报告,每组1份实习日记。实习报告书应有封面、题目、写作人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写作日期、概况、实习报告。报告书中文字要书写工整。

实习日记包括:实习时间、地点、天气、小组成员、实习的任务、目的和要求等。

记载主要的实习过程和实习内容。着重谈实习心得及实习体会、感想和建议。

实习报告不同于实习日记。实习报

告开头应有实习题目名称、实习时间、实习地点,实习的任务和目的。报告内容应分节撰写,应包括实习内容、方法、测量数据及数据的整理,并对某个专门问题进行论述,要理论联系实际,力求严谨、专业术语准确,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有理有据。

5.实习纪律与要求

必须服从统一安排和指挥,遵守实习纪律,外出实习时,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不得单独行动,保证手机开通,及时与班长、组长联络;

按时完成实习任务书所规定的实习项目;

野外实习中,要吃苦耐劳,特别是注意安全;

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

实习时,要求携带笔、本子,进行现场记录,有条件的,可携带照相机进行实地拍照。每个同学都要动手,动脑,认真观察。

各小组长负责本组组员乘车,组

长、团支书、学委协助班长、老师清点人数,有情况及时电话联系。

6.成绩评定标准

最终的实习成绩是在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态度、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习报告完成质量等几方面因素的基础上评定给出,其中的因素权重如下:学习态度×30%+野外技能×30%+实习报告×40%=100%。

学习态度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此次实习的态度是否端正,野外出勤情况,学习的认真程度,野外记录质量,是否遵守实习队的相关纪律等。

野外技能主要考察学生在野外观察地质现象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现场提问的回答情况,野外实习工具的操作技能,是否具有独立开展野外地质研究工作的潜质等。

实习报告质量主要考虑概念或观点是否正确、报告主线是否清晰、层次结构是否分明、论证过程是否符合逻辑、内容是否详实、是否做到图文并茂、附

图是否符合规范、专业术语是否运用得当,文笔是否通顺流畅、是否具有相应的文字编辑功底等。

实习最终成绩分五级评定:

及格:不迟到早退,不缺勤,实习时要作现场记录,实习过程要动手,动脑,认真观察,基本完成布置的实习任务,按时上交独立完成的、合格的实习报告。完成1篇实习日记和1篇实习报告。

中等:除满足及格标准外,实习目的明确,态度较端正,善于观察,独立思考;实习日记较详细,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实习报告内容齐全,质量较好。至少完成1篇实习日记和1篇实习报告。

良好:除满足中等标准外,实习态度端正,积极参与实习;独立完成2篇实习日记和1篇实习报告;实习日记详细,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实习报告分章节编写,书写工整,文字表达流畅,测量数据正确,质量良好。

优秀:除满足上面各条外,实习态

度非常端正,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高;独立完成2篇实习日记和1篇实习报告;实习日记很详细,有自己独到的心得体会;实习报告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图文并茂,分析有理有据,质量好,有新意。

7.实习成绩的确定

结合实习期间的考勤、考核和实习报告,参考班长、团支书和学委的意见,由老师确定实习成绩。

很多事只有亲身体会了才能知道,就象这次实习,除了受到很多苦之外,还学到很多在学校没有学到的东西。

首先,我深刻的认识到,很多人在实习走之前就把这次实习当作一次公费旅行的态度是科学的。经过实践证明,我们的实习确实是一次旅行。

我们先到了克旗,在克旗参观了克什克腾地质博物馆,在解说员的耐心讲解下,我们了解到了很多地质方面的知识,虽然现在那些知识已经忘光了。然后又去了巴林草原,身临其境的感受到 的草原风情,老师同学们为了铭记这一无限光荣的时刻,纷纷拍照留念,照片的背景会向他们的亲朋好友证明他们曾到过广阔无边的草原,照片上他们丰富的面部表情会向人们透露,他们在草原上的心情是开心愉快的。

草原上尽了兴,大家高高兴兴的坐上大客,前往奈曼

在奈曼我们参观了奈曼王府,然后用掉一天的时间去采点画图

其次,经过这次实习让我认识了一座漂亮的城市——承德。在奈曼完成任务我们就直接到了承德。在承德我们去了避暑山庄,避暑山庄的门票贵得不像样,但是免车费免住宿的到一趟河北,不去一趟避暑山庄更不像样,所以大家都去了。照样每到一处大家拍照留念以供回味炫耀。

最后,我们途经大山草原,见到了各式各样的地貌,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土地的分布形态,与我们专业息息相关。

~ 26 ~

结论:实习是一次难得的学习的机会,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路上要注意不断提高和充实自己。一路上收获颇丰受益匪浅!

~ 27 ~

第四篇:工程地质实习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

2011年6月7号到6月9号我们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土木工程,工程地质实习。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1、实习参加人员和组织情况

土木建筑学院2009级所有同学都需参加,土木工程专业十个班,每班都配一名实习老师。我所在的是土木09-02班,我们班共三十五个人,分成五组,每组刚好七名学生且有一个组长。我所在组的成员有:

组长:张羽组员: 刘盼盼马宗屈俊龙周伟明李梦洁李桂杰

2、实习地点

本次实习的地点是在淮南。淮南市位于淮河中游,安徽省的中北部,市区以淮河为界形成两种不同的地貌类型。淮河以南为丘陵,也属于江南丘陵的一部分。淮南地区在大块构造单元上位于华北断块南缘,焱断裂带西侧。淮南——豫西凹陷东部,是北面蚌埠基地隆起,南面是近东西走向的合肥凹陷,平原地海拔高均为25米,而丘陵地海拔从200米至300米。淮南因煤炭资源丰富,更由于早期三胚层动物化石的发现而蜚声海外,引起国内外地质界的重视。因而地质研究程度较高,资料也很丰富,为认识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实习内容。

我们这次实习内容包括:寻找三叶虫化石,有三叶虫化石了解地质年代,而对淮南的地质层次有所了解;了解一些地质现象、地质产状、走向和认识地质断层。

4、实习路线

本次实习,实习三天。第一天去了淮南八公山,在那里找了一些化石,认识一些矿产,然后又去了淮南凤台大桥和茅仙洞了解到滑坡及滑坡的治理措施;第二天去了舜耕山在那里认识到了山的产状即倾角、倾向、走向并学会了使用罗盘来测量地质产状;第三天我们去了罗山,在那里了解了地层,认识了断层。

二、实习内容

1、动员大会

6月3日也就是实习前一周的周五,我们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老师在14:20召集我们开动员大会。在动员大会上,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实习时间及实习路线和实习目的以及向我们介绍我们每个班所对应的实习老师。

2、八公山

6月7号,实习的第一天,老师带我们去了淮南八公山。淮南八公山地质公园主要为低山丘陵区,山脉南北走向延伸,淮南在园区西北部环山迂回而流,在区内构成了水绕山转,山水相依的独特地貌景观。白鹗山为本区主峰,高240米,其它山峰海拔都在100至200米之间。由于特殊的地理地质条件,区内的石林等岩溶地貌,奇峰异石,遍布全区。沿岸的河流侵蚀陡崖如立壁千仞,险峻清秀。

区内寒武系下、中统剖面地层发育,生物化石丰富,露头良好、集中,未经变形、变质。所蕴含的古地理、古沉积环境、古地球化学、古生物、古地磁、古构造信息是揭示该区乃至周邻地区众多地质谜团的钥匙。也为研究华北地台的地质演化,中国南、北寒武系地层对比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先于伊迪卡拉、文德尔的淮南生物群发现,将后生动物的起源历史提前了两亿年。

在这里我们首先就是要找寒武纪时代的三叶虫化石三叶虫是繁盛于寒武纪时代(距今月5.43亿年)的无脊椎动物,于二叠纪(距今2.5亿年)灭绝。其形态呈卵形成椭圆形,体长一般3—10cm由前向后分为三部分,即头甲,胸节和尾甲故名三叶虫。

在动物分类上,三叶虫属于脊椎动物门,三叶虫纲,它们生活在远古的海洋中,主要出现在寒武纪,到寒武纪晚期时发展的顶点。

由于三叶虫生活的年代距今虽然遥远,但是科学家对它的形态、构造等特征的了解是相当充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三叶虫身体表面披有坚固的甲壳,在个体发育中经历多次脱壳生长,所以它们在地层中遗留下的化石数量比基地生物要多,其次,寒武纪海洋中很少有比三叶虫更大更凶猛的动物和它生活在一起,因此三叶虫的生活习性是多样的,化石中最多的一类是保存在石炭岩火页岩中,可见当时它们大,它们能够迅速繁衍,广泛分布;此外,三叶虫化石大多保存在地质细致的石灰岩或页岩中,因此,又仅外壳特征能够被观察的很清楚,而且有时具内部构造也能被看的很清楚。

三叶虫多生活在浅海底或游弋于淤泥之上。它们有的稍能游泳,有的随水漂流。志留中期的齿虫类,整个耳体几乎被密密的长刺包围,这些长刺对于它们在水里游泳或游弋来说是一种强有力的推进器,因此可以推测它们是游泳的能手;同时,这些长刺也是抵御天敌的有效武器。这种类型的三叶虫主要出现于奥陶纪到泥盆纪时期,当与它共生的鹦鹉螺类,板足垱类和鱼类都是三叶虫的劲敌。

看完三叶虫化石,了解到了寒武纪时期的地质特征后,我们又在八公山其他地区看了一些矿质产物,其中有一种含有磷的矿产据说可以做磷肥。然后我们又看到了一些石灰岩堆积形成的一种自然景观很好看,非常平整且一层一层的具有很强的观赏性。这种灰岩上层被铁腐蚀后会变得色泽很红有点流纹的感觉。

3、遗迹化石

下了八公山我们来到了山下看到了一种虫迹化石,虫迹化石属于遗迹化石。它是古代生物活动时在松散沉积表面或内部留下来的痕迹,据其成分可分为栖息迹、爬行迹、牧食迹、觅食迹和居住构造五类。当然我们看到的为爬行迹。

此外,岩层面上不分布反映浅海沉积、环流的波成痕。在不同岩层面上,分布着不同方面的波痕运动的痕迹,说明了这一地区当时的风向和风力多变的沉积环流(距今5.1亿年)。

4、凤台大桥桥头

在凤台大桥此处岩层层位为Qn,岩层中页岩,泥炭岩。其中石灰岩有经济价值,被作为矿石开泉,改造成此处陡谷的形成。

第五篇:工程地质实习

工程地质实习是工程地质课程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地质实习能直观地反映课堂所讲的内容,使学生直接观察和了解一些野外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地质实习内容:

(1)三大岩石、常见矿物的野外观察,包括成分、结构、构造、产状等;(2)都江堰水利枢纽布置、断层、地震、滑坡等;(3)岩层接触关系的观察;(4)断层的野外识别,包括正断层、逆断层、平推地层、地堑、地垒;(5)褶皱的野外观察,主要为背斜的观察;(6)坝基地质现象以及处理措施,引水系统以及电站地质问题以及处理措施等;(7)坝基地质、库区渗漏、边坡处;

实习区概况:

岷江都江堰以上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和成都平原接壤处,地质构造具有几个构造运动强烈的褶皱带,又是我国南北地震活动带的一部分,区域地质较复杂,出露地层从上至下以寒武~泥盆系砂岩、千枚岩和前震系花岗岩、黄岗闪长岩侵入岩体及泥盆至侏罗系砂页岩和灰岩等为主。紫坪铺水库位于都江堰市上游9km,是以灌溉和供水为主,并有发电、防洪、环境保护、旅游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卧龙自然保护区€€€€熊猫的故乡,位于四姑娘山东麓的皮条沟两岸。皮条沟又名卧龙沟,沟内河流称皮条河,水流湍急,一泻千里,汇入绵江后经岷江流入长江。卧龙保护区处于邛崃山脉东麓,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的高山峡谷区,地势较高而湿润。

点①为砾岩:硅质胶结€€青灰色,粗颗粒夹细颗粒,组成:粒径5---10cm,胶结类型:泥质胶结、钙质胶结、石膏质胶结、硅质胶结;点②为砂岩€€€€黄褐色,抗风化能力强;页岩€€€€砖红色、绿色,抗风化能力弱;外部形状:岩石颗粒由粗到细,呈沉积韵律分布;点③为砂岩为主夹有页岩,含有煤层,煤层薄有瓦斯气体;点④为页岩(含煤)风化后颜色变为灰黑色,有明显的薄层理,能沿层理分成薄片,风化后成碎片和泥土状;点⑤为紫坪铺,地层岩性以砂岩和页岩为主,周围山峰连绵起伏,山峰以砂岩为主,山谷以页岩为主;

2、卧龙自然保护区€€映秀湾电站:

都江堰到汶川沿途的岩石为:花岗岩和灰绿岩(属岩浆岩),花岗岩属酸性深成岩,多呈肉红色、浅灰色其主要矿物为正长石、石英,次要矿物为黑云母、角闪石等,全晶质等粒状结构,块状结构。灰绿岩属基性浅成岩,呈暗绿色或黑色,块状或杏仁状构造;孟汶断层属逆断层,上盘为千枚岩(属变质岩)---灰色,具千枚状构造,矿物成分主要有绢云母、绿泥石、石英等,具显微变晶结构,片理面具强丝绢光泽。千枚岩性质较软弱,易风化破碎。千枚岩形成条件:岩浆温度高,使其岩浆岩发生变质。

3、都江堰-虹口国家自然保护区:

点①为砂岩为青色或黄褐色,因含的成分不同而异;点②为石灰岩其是较好的建筑材料和水泥的主要原料,矿物成分以方解石为主,有时还含有白云石、燧石等硅质矿物和粘土矿物等。常呈深灰色、浅灰色,纯质灰岩呈白色,多呈致密状,叫做结晶灰岩;点③为石灰岩易发生溶蚀,形成溶洞;发生溶蚀的条件:岩石可溶,岩石具有透水性,水具有侵蚀性,水具有流动性;点④为火山砾岩:没有层理结构,花岗岩里面可以看到晶粒,大理岩里面可以看到纹理;点⑤为沉积岩,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倾角为45€€50度,每层最薄的有10cm,厚的可以达到1m,薄的沉积岩不稳定易风化和破碎,厚的沉积岩较稳定不易风化和破碎;

三、地质构造:

断层:①二王庙断层€€属于逆断层,上盘为砂岩石,下盘为页岩,断层的特点:缺失二叠纪、断层泉、破碎带、断层崖、迁移构造,断层倾角:55€€60度,倾向北;

②孟汶断层----属于逆断层,上盘为千枚岩(属变质岩)---灰色,下盘为岩浆岩,梦汶断层本身特征:挤压、弯曲、有破碎带;断层倾角:80€€85度,倾向东

③矛亭断层

山峰为飞来峰构造:主要成分为二叠纪的石灰岩其是较好的建筑材料和水泥的主要原料;跨河的传输带为拉法基水泥厂传输矿石(石灰岩)用的该厂的水泥年产量为140万吨

滑坡:

①油房滑坡,滑坡前有鼓丘

②鉴别滑坡的方法:滑坡处草皮生长稀少,两侧有深沟,下部坡体若复位能和上坡体重合,有滑动面、临空面、切割面

③在滑坡修建工程对滑坡的处理方法有:打桩、锚固、绕过、跨过、前面加重加面减重、前面修建挡护设施、排水

④排水措施:地表排水---修建排水沟和截水沟,地下排水---修建盲道

高原新域:(一级阶地)

①地势开阔,河床平缓,以砂卵石为主,阶地上河漫滩为细颗粒,下河床为粗颗粒

②阶地的形成:以堆积物为主河流的流速平

冲刷岸:水流的冲刷次数多

堆积岸: 水流的冲刷次数少

③桥梁的选择:跨河度小的地方、桥梁垂直河流(尽量减少桥墩的冲刷面)、桥的两岸最好放在基岩上若没有要考虑被动土压力、桥墩的埋深要考虑到河流的冲刷深度(在河流的冲刷深度以下)

四、地质处理

页岩的抗风化能力差风化后有许多节理面.紫坪铺水利工程页岩易风化处的山坡要进行加固处理沿途多数地方采取喷浆锚固处理和修建挡土墙处理少数地方采取设置挡土桩加锚固处理;白果岗水电站的装机容量为2万KW采用遂洞引水利用高水头发电一级取水口为泯江支流白沙河共有六个闸门大坝为重力坝左坝肩在基岩上右坝肩在断层一侧采用灌浆处理增加水流的渗透途径防止坝体渗漏;防止瓦斯爆炸的措施:加强通风监测瓦斯的浓度.

五、地质发展简史

四川地质发展史可明显地划分出3个阶段,由老到新为:太古代-晚元古代早期扬子准地台基底形成,震旦纪-三叠纪槽台分野和侏罗纪-第四纪陆内改造阶段。太古代€€早元古代是四川地壳下构造层结晶基地形成时期。距今17亿年以前的中条运动是四川最早的一次构造运动。中元古代€€晚元古代早期是四川地壳上构造层褶皱基底形成时期,距今 8.5 亿年的晋宁运动是四川最重要的地质事件,因为在此期间,形成了统一 的扬子准地台的基底。震旦纪€€三叠纪时期是东部扬子准地台和西部松潘-甘孜褶皱系分野阶段。该阶段的地质年代为距今

8.5 €€ 2.13 亿年。在这漫长的时期中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早震旦世的澄江期、晚震旦世一志留纪的加里东期、泥盆纪-早二叠世的华力西期和晚二叠世-三叠纪的印支期。从此,四川东部进入稳定的地台发展阶段,西部仍处于大陆边缘继承活动的地槽发展阶段。侏罗纪-第四纪属陆内改造阶段,地质年代是距今2.13 亿年以后。其间又可划分为侏罗纪-白垩纪时的燕山期和新生代以来的喜马拉雅期。该阶段中,四川西部上升,几乎为一片剥蚀区,东部结束海侵的历史,形成大型四川盆地,现代地貌也在本阶段中雕刻完成。

六、实习总结

通过本次野外地质实习,加深了我对三大类岩石的认识和不同类岩石的一些区别,对四川盆地的一些地质现象作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水利水电工程对不同地质的处理方法,进一步加强了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对沿途地貌的观察使我对成都地区的地形有了一定的了解,增加了感性认识,扩大了视野,提高了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成都理工大学地质博物馆的观察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千变万化的大自然的认识,增长了见识,充实了知识.在老师对一些工程在经常遇到的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我以后参加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使我更加热爱水利水电这个行业,增强了对国家电力事业作贡献的决心.

地质罗盘的实习及背斜的判定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

背斜是褶皱的一种,为岩层向上拱起的拱形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底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老地层在中间,新地层在两侧,另外褶皱也包括向斜,其为岩层向下弯曲的槽型褶皱,经风化、剥蚀后,露出地面的地层分别向两侧成对称出现,新地层在中间,老地层在两侧。自然界的背斜和向斜相互连接、相间排列,常是多个连续出现。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

褶皱要素:褶皱要素是指褶皱的各个组成部分,主要有:核、翼、转折端、枢纽、轴迹、脊线和槽线、褶轴。

结束断层的实习,我们继续登山,开始褶曲的认识与实习,首先,老师将我们带到一个牙口让我们判断一下该处是向斜还是背斜,同学都说是向斜,老师说过一会就知道答案了,咱们慢慢的揭露它,然后我们在刘老师的指导下对地质罗盘进行了实习,同学们分组测量,我所测得岩石产状如下:走向NE35,倾向NE360,倾角45。

在结束了罗盘的实习,我们继续上行,在途中老师不时停下给我们讲解背斜与向斜的判定方法,我们从中知道背斜与向斜不能简单通过直观的感觉来判断,就像这个山他就是一个背斜构造,虽然在途中非常像向斜,当我们走到最后一个山头的时候,结果就出来了,这就是一个背斜构造,是由于地质运动的时候,两侧受力不均造成背斜的一翼陡峭,而另一翼缓,所直观看上去容易造成错误判断。

在看完了,这个背斜构造后,我们的实习全部结束,下午返校。

四、实习的结论

1、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缩小了书本与实际的差距

2、学会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测得岩层产状,3、掌握了背斜与向斜的基本判定

4,、对断层与滑坡等地质现象有了进一步认识,理论联系实际。5,、了解了馒头山的岩层构造,对沉积岩有了更深的认识

下载工程地质实习日志部分插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程地质实习日志部分插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程地质实习

    第一章绪论 实习区属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南部,乐山以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东北与川西平原接壤,西南连接大小凉山,是盆地到高山的过渡地带。峨眉山市是四川省......

    工程地质实习(推荐)

    一、室内实习工程地质实习分为两部分:室内实习和室外实习。我们先进行的是室内部分,是由李雨润老师带领我们观察鉴别各种岩石矿物标本。 1、李老师首先给我们讲解了观察矿物......

    工程地质实习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第1章 绪言 1.1 实习目的 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习是工程地质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理解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相结合,提高教......

    工程地质实习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前言 为了巩固和加深课堂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实地观察,拍摄照片,了解岩层产状及其形成过程和发展情况,分析沿途所见的岩石......

    工程地质实习

    一、工程地质实习的性质与目的 本次实习是工程地质学课程的野外认识实习。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的......

    工程地质实习

    扬州大学水利与能源动力与工程学院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2017 年 11 月 一、实习的目的与要求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实习是在课堂......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摘要: 2014年6月21日至22日,在姜老师和白老师两位位老师的带领下,我们4个班的同学赴秭归进行了为期两天天的地质实习。实习安排:21号下午1点出发先去龙马溪,22号早上8点准时从学......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姓名:李天娇 学号: 班级:土英 实习单位:大连滨金石滩海国家地质公园2008590390801班一、实习的目的和任务:认识地质构造 二、实习时间:2011年5月7日 三、实习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