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
关于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
一.调研简介
1.调研时间:2011年1月20日至2011年2月10日 2.调研地点:乡村、乡镇企业、市场、政府机关 3.调研人员:曹蓝月
4.调查手段:采访相关人员、问卷调查、在图书馆和网上查找资料
5.调研目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也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农民生活水平也得到相应提高。但与此同时,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诸多因素仍重重的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使得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越来越严峻和尖锐,成为制约整个国民经济良性发展的一个焦点问题。毫无疑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推进,随着加入WTO,农业应该奋勇自保,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为此,本次调查研究试图找出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和促进农民增收的解决办法。
二、相关背景
进入20 世纪末期, 农民增收低速徘徊, 严重滞后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 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明显扩大。农民增收减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粮食主产区更为突出。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社会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首先, 制约了农村市场规模的扩大;其次, 制约农民发展农业和建设农村的积极性;再次, 制约工业化、信息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和综合国力、省力的跨跃式发展;第四,制约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力的提高;第五,制约改革的深化和保持社会的稳定。
三、调研结论:
【一】影响我国农民收入增加的原因
(一)农村产业结构层次低, 影响农民增收的途径。
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近年来不断得到调整和优化, 农民收入的渠道不断拓宽。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农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仍然偏高, 与之相应的农民收入中来自第一产业的大约占50%, 而发达国家, 如日本早在80年代中期农户总收入中已有84%来自农业以外。同时, “小农业”(90%以上是种植业)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也偏高, 超过40%,林、牧、渔业产值分别仅占7.9%、20.0%和31.4%, 第一产业生产结构尚处原始的低级水平。这种依赖农业特别是种植业的收入结构,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今天, 农民增收门路显得十分狭窄。
(二)农产品供需脱节、价格低, 直接影响农民增加收入。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对农产品提出了优质化、高级化、多样化的需求。而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 农产品中大路货和初级产品供过于求, 优质高档产品供给严重不足, 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如我国是稻谷生产及消费大国, 而稻谷生产中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 人们的仍有近50%的是低质常规品种, 少人问津, 而优质稻谷及饲料粮严重不足, 难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近年迅速发展的水果、蔬菜也存在类似问题, 优质品种少, 传统的普通品种多,在旺季上市时往往出现“卖难”现象, 价格一路走低。尽管近年来大部分农产品产量有所增加, 但由于市场不景气, 绝大部分农产品价格继续下跌, 从而直接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增加。
(三)农业科技欠发达, 生产技术落后, 生产成本高, 影响农民纯收入增加。
我国农业科技仍然不够发达, 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主要表现为, 一是农业科技人员少且分布不均, 县级以上单位多, 乡级以下单位少;兼职的多, 专职的少。二是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三是农业科技缺乏创新机制, 农产品生产科技成果储备不足, 缺乏既可以大幅度增产又能提高农产品品质的新品种和新技术。由于农业生产技术的落后,农业收入的两大支柱, 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效益低下。我国大多数地区主要耕作工具仍然是耕牛与锄头, 其生产效率之低不言而喻;畜牧业基本以家庭饲养为主, 90%以上的生猪还是由一家一户饲养, 以传统的、落后的饲养技术为主, 饲养周期长、成本高。由于农业生产成本高, 严重影响农民纯收入的增加。
(四)生产组织方式落后, 产业化水平低, 农民增收的风险加大。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仍然很低, 农业“龙头”企业不多、规模不大, 对农民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加工严重滞后, 目前农产品的加工量不及总产量的五分之一, 对农产品的精加工则更少。农产品贮藏、保鲜、加工等设备、技术严重不足, 大部分农产品只能以初级产品或以原料为主进入市场, 农产品难以实现多次增值。农产品销售多处于自然状态,大部分农产品都是直接上市, 产品的保鲜、贮藏、运输等技术非常落后。在市场经济里农民总是处于被动地位, 承担着全
部市场风险, 而无法享受农产品加工、运销过程中产生的丰厚利润。家庭式小生产与大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有效增加。
(五)农业比较成本高收益低, 抑制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影响农民增收。
我国农业生产成本一直以来相对较高, 农产品在参与全国大市场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农业尤其是粮食作物比较效益低的矛盾突出。同时改革开放后曾一度逐步缩小的工农业产品“剪刀差”,近年来又逐渐扩大。剪刀差的逐年拉大, 严重影响了农业的效益。农业比较收益的低下, 已成为遏制我国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六)农业投入减少, 发展缺乏后劲, 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政府对农业投入虽有增加, 但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却呈下降趋势。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国家基本建设总投资的比重下降, 财政农业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下降, 农业信贷占国家信贷总额的比重下降, 农户家庭生产费用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下降。农业利用银行贷款难、引进外资难度也较大, 农业生产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同时, 由于农业投资比较效益低,近年来农户生产投入呈逐年下降趋势。此外,不少乡村财力有限, 乡村集体对农业投资大幅度减少, 农业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农业科技开发和推广跟不上,农业基础设施老化失修, 农业生产条件更加恶化,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更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二】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根据上述对影响我国农民收入增加的原因分析, 要完成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基本目标, 提高农民收入, 必须做好以下工作:(一)实施农业现代化战略, 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
实施农业现代化战略, 应从我国具体实际出发, 因地制宜, 不搞“一刀切”。因此,应积极开展农业现代化的探索,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率先发展, 同时不断总结经验, 做好示范;努力创造条件, 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这个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发展高优农业,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就是要抓住当前农产品供给比较充裕的有利时机,在坚持粮食等农产品总量相对稳定的基础上, 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变化, 改善农产品品种和质量,发展“两高一优”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逐步实现农业的高优化、高效化,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1.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建设农产品流通体系, 一是要加快建立以产地批发市场为中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健全市场制度, 规范市场运行, 使农产品价值和农民收入能够顺利实现。二是在发挥供销社等商业主渠道作用的同时, 大力鼓励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产品销售队伍, 广辟农产品流通渠道。三是要积极组织各类农产品的展销促销活动, 努力探索产销直挂、连锁经营、配送中心等新的流通方式, 不断提高农产品销售的组织化程度, 扩大农产品销售规模。四是要清除各种关卡和“三乱”现象, 开辟“绿色通道”, 保证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的运销畅通无阻, 尽可能降低流通成本。五是政府部门应建立权威性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 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价格、生产、库存等方面信息, 提供中长期的市场预测分析, 帮助和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和经营。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建立有利于农民增收的产业体系和利益机制。农业产业化的推进, 应因地制宜, 认真规划。应多渠道、高层次地建成一批产业化骨干“龙头”企业, 同时理顺“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关系, 积极引导企业与农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存”的利益机制, 让农民分享加工与流通环节的利益, 实现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 既让农民得到实惠, 又兼顾企业利益, 使企业与农户优势互补, 互相依存, 共同发展。
3.积极支持农民兴办各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目前我国农民农产品的销售基本处于一种自然发展状态, 市场仍然是一个由买方控制的市场, 不仅使得农产品的价值难以实现, 也使得市场信息得不到正确反馈。因此要积极提高农民作为农产品供给方的组织化程度。在家庭经营长期存在、规模经营进展不利的情况下, 通过支持农民兴办合作组织, 将农民组织起来, 鼓励农民特别是各类专业户以劳动联合、资本联合等多种形式兴办专业合作组织, 提高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水平和组织化程度, 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增加农民收益。
(四)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步伐, 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1.调整乡镇企业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区域布局。乡镇企业应重点发展以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保鲜、储运为主攻方向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把乡镇企业发展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提高乡镇企业, 尤其是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与产品的质量,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与辐射力。优化产业区域布局, 重点发展高附加值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科技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2.深化乡镇企业改革, 完善企业的组织与管理制度。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 应继续深化乡镇企业改革, 尊重农民对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选择, 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企业资产重组和机制转换, 进一步调动投资者、经营者和生产者的各方面积极性, 以增强企业活力。组建乡镇企业集团公司, 提高规模、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强化乡镇企业的品牌意识、质量意识和法律意识, 建立和健全规范的企业运作方式,提高和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五)引导农民向非农转移, 拓展增收渠道。
推进小城镇建设, 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人口, 实现农民的非农化, 可以实现土地规模经营, 通过进城务工经商, 将大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实现吃饭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
(六)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农民负担过重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国家为增加农民收入减免了农业税。但各地村提留乡统筹、义务工等收费、集资、罚款和各种摊派等还或多或少存在, 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必须取缔。一是精简乡镇机构和人员。乡镇政府职能过宽、机构臃肿、人员过多、支出膨胀是造成农民负担过重、财政入不敷出的根本原因。先要强化政府的服务观念, 科学界定乡镇政府职能, 把主要职能转到加强行政管理和提高公共服务上来。在此基础上, 采取果断措施, 清理乡镇自聘人员, 减少超编人员, 村组补贴干部人数也要减少。二是严肃查处加重农民负担的违法违纪行为。三是深化农村土地改革。取消附加在土地上不合理的税费,使土地真正成为农民的资本, 农民成为土地的真正主人。不仅如此, 还应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情况下, 放宽农民对土地的使用权、经营权, 包括土地的抵押、买卖、作价出租等, 通过市场运作, 达到土地的相对集中, 促进农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积极探索减轻农民负担之策, 加快农民负担立法的步伐。
第二篇:促进农民增收
白水民间资本助推经济发展澄城六大举措促进农民增收
(记者 王小丽 通讯员 杨娟)作为全省首个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意见》的白水县,今年民间资本呈现出活跃态势,已有48亿民间资本计划投向71个建设项目。白水县圣源果业有限责任公司二期工程目前正在建设中,这个占地15亩,由民间资本投资2800万元的工程计划建设18个冷库、两个储藏库和加工车间等,用于果品的冷藏和外贸加工,预计6月份就可以投入运营。白水康贸粮食物流、弘海
海洗浴等项目也已开始试运营。这些注入白水民间资本的项目不仅涉足果业、粮食等基础产业,同时也逐步进入白水的基础设施、民生和社会事业等领域。
近两年,白水不断放宽民间投资范围,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县内各阶层自主创业、引导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创业,吸引县外人员来白水创业。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性产业、市政设施、公益性事业、旅游开发等领域。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提高民营企业主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减免各类税费,帮助企业减轻负担。
据介绍,今年全县民间资本共投向71个建设项目,总投资48.6亿元。目前已有26个项目开工,投资1.97亿元,全部项目有望在明年内完成。
本报澄城讯(通讯员 张建军 记者冯战武)今年以来,澄城县委、县政府结合县情实际,围绕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21%的目标,重点实施六大举措,确保群众增产增收。这六大举措即:深入开展“水利建设年”活动,明确今年水利建设七大重点任务,为促进全县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利支撑和保障;县财政列出300万元专项资金,加大对苹果新建园苗木补贴力度。截至目前,全县新建果园2.4万亩,占全年任务的60%;对新建标准化圈舍每栋奖补1.8万元,对新建600头
种猪场奖补80万元,进一步增强群众发展生猪产业的积极性,力争年内实现存栏70万头,出栏100万头目标。同时,狠抓生猪产业发展的饲料来源,全面扩大地膜玉米种植面积,积极落实农资补贴等,确保全县18万亩任务完成;严格按照“城乡增绿、农民增收”的方针,坚持经济林与生态绿化并举,全县新发展核桃经济林1.2万亩,绿化道路20公里,义务植树35万余株;抓住农民进城基础在户籍、核心在住房、关键在社保、重点在培训、根本在就业五个关键问题,建立和完善土地、住房、社保、就业、教育、卫生等各项相关保障机制,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目前700余人已办理落户手续;积极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春季“百日集中整治”活动,积极推行村、组(巷道)垃圾“户清扫、村收集、镇拉运、集中处理”模式,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第三篇: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民收入不断啬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介是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近年来,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与城镇居民的收速度相比较慢,城乡收入差距进一少扩大。同时,由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失衡,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负担过重,农村贫困等矛盾并未得到根本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增加。如何在发展阶段使农民收快速拉长,减少城乡差距,已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
要使城乡差距缩小,要千方百计的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是保持农产口价格的合理水平,促进农民增加收农产品价格高低直接影响农民的二是逐步加大农业补贴力度,采取啬粮种补贴等多种措施,调动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加强粮食的战略工程建设。
三是积极促进农民就业创收,加快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就业渠道,加强能农民工的技术培训。
四是加快民展壮大县域经济,制定有效政策吸引资金、人才、技术、管理流向县域。
五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现在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长久不变,保障农民充分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采用土地流转新机制,增加农民收入。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农民收入是改善农民生活,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基础。农民收入增加不了,农民生活就无法改善,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供给就会受到影响,农村消费市场就扩大不了,进而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因此,啬农民收对解决好“三农”问题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问题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农民收入增加的缓慢的原回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民收入基数低,农民文代素质不高,受国际原油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提升,农民生产成本增加,从面挤占了增收空间,以上这些都是导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
千方百计的增加农民的收入,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促进农民增收,要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农产品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要进一步理顺农产品价格,建立保护农产品价格制度,继续提高粮食最氏收购价格,有效引导市场趋势,促进粮食价格合理回升。加强进出口调控,支持优势农产品出口,防止部门农产品过度进口冲击国内市场。完善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利益分配机制,让农民从价格上升,产品增值中得到更多实惠。
其次,促进农民增收,要逐步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农业补贴是有效的增加农民收放,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效措施。近几年,我国农业“四项补贴”逐步增加,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加大良种补贴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大规模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补贴范围覆盖全国所有农牧县(场)。
再次,促进农民增收,要积极促进农民就业创收。我国农村现仍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当前外出农民式回流使农村就业压力增大。积极拓展农村二、三类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渠道。加强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
最后,促进农民增收,要大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平台。制定有效政策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县域流动。科学规划产业发展,积极引导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向县域转移,大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
在我国目前的经济建设条件下,农民增收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各级政府必须加强认识,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啬农民收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大力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第四篇: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不平凡的2003年即将过去。辞旧迎新之际,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明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这次会议按照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对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粮食供给和深化农村改革等提出了一系列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必将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今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在战胜了非典疫情的严重冲击和多种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之后,仍然取得了稳步发展的好成绩,为保持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是农村发展中还存在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农业仍然是经济发展全局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农民增收困难又是当前“三农”问题最集中的体现。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农民增收难,主要难在粮食主产区,主产区农民的收入增长幅度已连续几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些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不仅影响种粮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严重挫伤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影响粮食和农产品的供给。这次会议研究制定的政策措施,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就是要调动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把保障粮食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抓住了种粮农民的增收问题,就抓住了农民增收的重点;保持和提高主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力,就稳住了全国粮食的大局。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事关全局,意义重大,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今后的长远目标;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农民的钱袋鼓不起来,必然会缩减消费支出,造成农村市场的萎缩,影响国内需求的扩大和就业岗位的增加,使国民经济失去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进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从一定意义上说,把农民收入搞上去,就能进一步走活经济社会发展的整盘棋。新阶段的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着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双重挑战和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双重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促进农民增收,无疑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要破解这道难题,必须准确把握新阶段的规律,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既要把农业和农村内部增收的文章做足做好,又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努力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既要全方位拓展农民就业和增收的空间,又要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把国家有关扶持政策向种粮农民、贫困人口和受灾群众倾斜;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农民自主创业增收的积极性,又要加强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发挥国家政策对农民增收的导向和带动作用。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进一步把认识统一到中央的部署上来,把目标统一到增收的任务上来,把行动统一到支农的要求上来。各行各业都要真情关爱农民,真心帮助农民,真诚对待农民,多给农业一些支持,多给农村一些倾斜,多给农民一些实惠。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必须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中央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已经明确,关键在于各地各部门要把中央的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不走样、不截留,该给的给足,该减的减够,该放的放开。各级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农村,为农民增收出主意,想办法,办实事,多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增收。各级党委、政府必须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增强促进农民增收的紧迫感和自觉性,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尽快实现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努力开拓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第五篇:*镇农民增收调查报告
连山镇是四川省的重点小城镇,省农科院的科技示范地,也是粮油重点基地之一。连山镇党委、政府在积极建设小城镇的基础上,致力于农民的增收致富工作,近几年来,取得较好的成绩,现就农民增收情况调查如下:
一、1997年至2003年农民收入情况表:
农民人均收入总额(元)
种植业收入(元)
养殖业收入(元)
务工收入(元)
其它收入(元)
1997
2523
796
363
113
1251
1998
2735
954
389
115
1277
1999
2815
848
349
148
1470
2000
2903
199
345
234
1525
2001
2982
742
384
300
1556
2002
3063
597
393
316
1757
2003
3223
596
410
343
1874
二、近三年市镇两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情况:
1、荒滩地整改投入120万元。
2、农灌机沉井投入4万元(其中机井30眼,每眼补助600元,计1.8万元;沉井11口,每口2000元,计2.2万元)。
3、农村机耕道投入40万元(石梯村1.5公里,锦花村0.8公里,向阳村0.4公里,清河村0.8公里)。
4、河堤修复投入30万元。
以上四项合计194万元。
三、我镇2003年专业大户、专业协会发展情况:
2003年,我镇有专业大户20户(其中种植业7户,养殖业9户,加工业4户),年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元左右,利润150万元左右。
有两个协会:
1、鸭业协会:该协会有会员156户,年销售额达335万元,利润48万元,会员直接增收350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500元。
2、薯类协会:该协会有会员105户,年销售额达600万元,利润60万元,会员增收4000元,带动农户增收502元。
四、影响和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及原因:
1、人均耕地少,劳动力过剩。
2、农业投入成本高,特别是农灌抽水费用大。
3、大多数农户还处于传统农业耕种方式,不能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4、本地从事农副产品营销的大户太少。
五、市、镇两级政府对农民的增收的规划和将要采取的具体措施:
1、要根据连山镇农业现状,配合德阳下旌湖改造,对上柳梢(9.7公里),下柳梢(12公里)整个渠系工程进行改造,实现自流灌溉达70%以上,减轻农业投入、增加农民收入。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扶持“种、养、加”大户,发展规模种植、养殖、加工示范基地(政府制定了对“种、养、加”大户扶持的优惠政策)。
3、加大小城镇建设,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六、今年农民增收的预测:
1、粮油增加收入总额521.68万元,人均增收201元。
①、小麦播种面积14115亩,预计单产813斤/亩,预计总产1146.97万斤,与去年粮价相比,今年粮每斤预计增加0.18元,预计增收206万元。
②、油菜籽播种面积5822亩,预计单产349斤,预计总产202.94万斤,与去年油菜籽价相比,每斤增加0.20元,预计增收40.59万元。
③、大春预计水稻面积19598亩,按去年的单产水平,预计产量可达2110.7万斤,价格上涨0.15元/斤,可增收316.60万元。
④、种植业生产资料的涨价因素:今年小春小麦、油菜播种面积为19937亩,大春水稻预计播种面积为19598亩,以此为基础,所花的机耕、农药、化肥、种子、抽水费等,每亩预计增加农业投入10.5元(全年碳铵施用量每亩按200斤计算,碳铵价格同比增加0.03元/斤6.00元;磷肥施用量每亩按100斤计算,每斤同比增加0.005元,每亩增加投入0.50元;农药预计每亩耕地增加4.0元)。预计增加投入41.51万元。
2、多种经营增加收入总额39.45万元,人均增收15元。
①、毛猪3.71万头,保持去年增减不变(投入与产出基本同幅增长)。
②、禽兔较2003年增加4.89万只,可增收35.21万元。
③、水产较2003年增加148.8吨,可增收69.94万元(增加面积,单产提高)。水产品价格上涨与水产品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使水产品净收入增加0.5元/斤,预计增收65万元(总产量是650吨)。两项合计增收134.94万元。
④蔬菜产量减少0.3吨,310万元/万吨,合计减少93万元。
⑤、食用菌总产减少220吨,减收43.3万元。
⑥、水果产量增加24吨,预计增收5.6万元。
3、第二产业发展与去年相比度支付劳动报酬80万元,人均增收31元。
4、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预计将比去年增加160万元,人均增收61元。其中商饮业将比去年增加40万元,服务业将比去年增加20万元,交通运输业将比去年增加30万元,其它业将比去年增加10万元,预计今年劳务输出增加150人(去年1363人),预计增加收入60万元。
以上四项共计增加801.13万元,按上年农业人口26008人计算,人均增收308元。
七、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及意见:
1、对农民的粮食直补政策长期坚持。
2、希望上级有关部门对我镇农灌用水问题的解决,给予大力扶持(目前德阳下旌湖工程已经进入实施阶段,我镇为了配合下旌湖的改造工程,对上上柳梢、下柳梢实行整个渠系的整改,预计需要资金400万元,政府的思路是:农民出一部分,政府出一部分,上级再支持一部分。我们通过各种办法已经筹措了一部分,但是缺口仍然很大,希望上级部门给予资金、政策支持)。
3、增加对农民技能培训方面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素质。
4、对涉农物资价格实行价格听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