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汉市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议书
武汉市科技局关于征集“十二五”期间创意产业
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我局近期面向社会征集创意产业重大科技产业化项目,征集对象为该产业重点龙头企业,重点支持广播影视、游戏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程设计、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领域,要求能够在“十二五”末期企业产值达到1亿以上。请相关企业从本单位核心竞争优势出发,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从产业集群、产业链角度推荐本单位在未来3-5年的重点产业化项目。将项目名称、承担单位,三年预期经济效益及联系人、联系电话等信息于10月18日前提交我处,并按照后附提纲编制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议书,于10月20日前报送我处。
二○一一年十月十日
创意产业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建议书简介
(一两页纸)
编写建议:(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
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
一、项目的目的和意义
二、项目的主要内容
三、项目的总体目标
四、主要的创新点
五、主要技术指标
六、主要经济指标(未来两年、“十二五”末总产值、销售收入、利
润、税收等)
七、项目经费预算及来源渠道(初步拟订含投资、申请政府财政支
持、银行贷款等项)
八、承担单位(及合作单位)简介
第二篇: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认定
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认定
一、行政审批主体名称
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名称
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认定
三、法律法规规章依据
市政府办公厅1999年3月10日公布的《转发市计委等十三部门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意见的通知》(津政办发
[1999]12号)第1条:“实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认定制度。”
四、申请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应具备的条件
根据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年5月17日公布的《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认定办法》第二章规定,申请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认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项目产品符合国家及天津市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和最新发布的《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中所确定的领域。
2、项目采用的产业化技术应属《天津市产业技术进步指导目录(2005-2010年)》中确定的鼓励类和允许类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权属明确、有效。
3、采用的科技成果(包括自主开发、联合开发、引进及消化吸收创新技术等)应具有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有权威机构出具的技术或检测报告认证并取得必要的经营许可,采用的专利技术需经过国家知识产权行政主管部门的认定;引进技术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签订技术转让(合作)协议。
4、项目目标明确,建设任务合理,具有一定的投资规模(原则上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软件项目可适当放宽)、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市场推广应用价值,对相关行业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
5、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资金筹措和建设能力。项目法人注入产业化项目的自有资金不得少于项目总投资的30%。
6、项目设计方案满足国家相关规定要求,建设条件基本落实。
7、属国家特殊行业管理的产品须具有许可生产和销售的批准文件。
五、应提交的全部申请材料的目录
1、经项目单位主管部门或区县(及“三区”)投资主管部门确认的产业化项目认定申请书(并附电子版)。
2、产业化项目认定申请报告。
3、规划部门出具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4、说明知识产权归属和技术水平的证明文件。如科技成果鉴定证书、软件著作权证和专利证书的复印件;技术引进(合作)项目,提供技术转让(合作)协议书和引进技术考察报告复印件。
5、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6、申报企业上经审计的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
7、权威部门出具的产品生产、销售许可证明文件。
8、企业投资备案(或核准)文件,且在有效期内。
9、其他需要提供的辅助资料。
六、办理程序
1、申请人到市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市发改委156号窗口或登录天津市行政审批服务网()报送上述所列全部材料。
2、市发改委对提交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如认为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有关要求,在收到申请材料和附件后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项目申请单位澄清、补充相关情况和文件,或对相关内容进行调整;或材料齐全无需补正或申请人已经按要求补正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市发改委将通知网上申报申请人
持全部申请材料原件到市发改委156号窗口。
3、市发改委组织对形式审查合格、受理的产业化项目的技术成熟性、市场前景、建设条件落实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估。
4、对拟认定的产业化项目,市发改委将在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网()下载,或在市行政许可服务中心156号窗口索取。
十四、受理窗口及联系电话
天津市行政许可服务中心二楼D厅投资立项服务区156号窗口
咨询电话:24538211,网址:
中心咨询电话:24538890
中心网址:
行政效能投诉电话:24538762
中心地址:天津市河东区红星路79号(顺驰桥旁)邮政编码:300161
第三篇:2012高新技术及产业化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
2012高新技术及产业化项目申报指南
2012年《指南》根据省委、省政府对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整合科技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加快成果转化”的思路,重点支持以下领域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开发,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一、电子信息领域
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技术、行业应用软件、IC设计与专用芯片、数据通信设备、3C融合家电与3C数码个人终端技术、基于下一代互联网和三网融合的信息技术、高端光电子技术、开放集成应用软件平台产品、嵌入式应用系统、设备安全与信息安全系列新产品、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各类DSP产品等。
二、先进制造领域
新型自动化仪表、新型传感器、微机电技术产品、检测仪器、先进制造系统、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机器人开发及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和设备、纺织及轻工行业专用设备、机械基础件及模具、通用机械产品、新型机械产品的前端研究、先进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现代汽车电子产品、车辆检测技术及装备、轨道交通领域关键零部件等。
三、航空航天领域
大型发动机相关技术、航空零部件、空间服务系统、航空维修、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机场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等。
四、新材料领域
— 1 — 高性能结构材料、先进功能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超硬材料、高强合金材料、钒钛新材料、稀土新材料等。
五、核技术和新能源领域
动力核技术、非动力核技术、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相关技术及产品等。
六、化工
新型催化剂、新型橡塑助剂、超细功能材料、非石油路线制备大宗化学品、节能减排的化工过程控制系统,其它精细及功能化学品等。
七、纺织、轻工
新型纤维材料、纺织及轻工行业专用设备、生物催化技术及产品、微生物发酵新技术和新产品、新型、高效工业酶制剂等。
八、交通、建工建材:
先进的交通管理和控制系统、先进的公共交通管理设备和系统、建筑储能技术及相关产品等。
九、现代服务业
现代物流业、金融业、现代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贸流通业、农村服务业、旅游业、服务外包产业、文化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领域中的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重大项目,能提升服务业领域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的重大项目。
十、节能技术
高效节能技术和相关产品等。
—— 2012社会发展科技项目申报指南
一、科技服务民生工程
(一)人口与健康
开展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神经精神疾病等慢性非传染疾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耐药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化防治关键技术与方案研究;开展大骨节病、包虫病等重大地方病防治研究;重大出生缺陷早期筛查、监测及诊断技术研究;生殖健康疾病防治技术研究;安全、有效避孕节育和优生优育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展适合基层使用的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适合基层应用的小型诊疗设备研究。
(二)生态环保
1、环境保护
开展阿坝州沙化治理与生态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关键技术开发与试点示范;开展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构建、生态补偿关键技术与示范;开展城镇污水、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技术与设备研发及工程示范;开展烟气脱硫、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和新工艺、新设备研发与产业化示范。
2、资源节能
开展矿产资源、太阳能等高效综合利用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开展城市公用基础设施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究与成套设备开发;开展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三)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1、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示范
开展节能减排、低碳社区科技示范点建设;开展生产工艺生态设计和绿色生产线改进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2、民生信息化建设
开展四川省重大民生工程服务信息平台研究与建设,围绕民生信息查询、便民服务等核心应用,开展民生工程信息化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全方位综合信息服务示范。
(四)公共安全
开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预警体系等关键技术开发及集成应用示范;开展煤矿生产、灾害事故预警与应急救援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地质灾害、气候变化、道路交通事故监测防御及应急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开展城市犯罪、网络信息安全等社会治安关键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
二、生物工程
(一)生物医药
1、生物技术药物及新型疫苗
开展抗肿瘤药物、抗病毒药物、心脑血管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新型抗生素及新型生物疫苗等新产品的临床研究与产业化;开展基因工程药物和新型疫苗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已上市年销售5000万以上大品种技术改造或二次开发;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平台、公共服—— 务平台和企业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建设。
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重点支持已取得临床批件并有望在2012年底前取得新药证书的项目和已取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支持的项目。
2、医疗器械
开展生物医学材料制品及植入器械、生物医用材料及高端医用耗材、高新技术医疗诊断设备及诊疗系统的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表面生物活化及抗凝血改性技术、医用原材料的改性技术、合成技术、高端设计技术及立体放疗技术、医用磁共振医疗系统等技术产业化开发;已上市年销售5000万以上大品种技术改造或二次开发。
3、诊断产品及血液制品
开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价格低廉、使用简单的相关诊断产品开发及产业化;血液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质量控制技术及血液分离等相关器械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示范;已上市年销售5000万以上大品种技术改造或二次开发。
(二)传统产业生物技术改造
重点支持四川白酒产业生物技术改造提升与工艺改造及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开展特色生物资源保护、开发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三、中医药现代化
(一)中药大品种培育示范研究
1、中药材大品种培育示范研究
— 5 — 选择资源优势突出、市场前景广阔的知名川产道地中药材品种,按照“大中药、全产业链”的模式,加强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及SOP优化升级研究,加强中药饮片、提取物、配方颗粒、中药新药、食品、保健品、日化品、兽用产品等全方位研究开发,延伸产业链,打造川产道地药材大品种。要求由企业牵头,联合省内外产学研单位共同申报。
2、中成药大品种培育示范研究
选择现有年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中成药(含民族药)大品种,围绕质量标准提高和疗效提升等,开展二次开发研究,扩大市场份额,限中成药大品种生产企业申报。
(二)中药材资源保护及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以通过GAP认证为目标,开展川产道地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及SOP优化升级关键技术研究,要求由企业牵头申报。开展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川产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研究。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三)中药新产品开发研究
用于重大疾病防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广阔的创新中药新药的研究开发。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
选择临床应用多年,疗效确切的中医院内制剂(含民族药),进行新药研究开发,要求由企业牵头,联合省内三级甲等医院和二级甲—— 等以上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共同申报。
以川产道地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食品、保健品、日化品、兽用产品的研究开发。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
(四)中药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
中药饮片加工、中药提取分离、中药制剂技术、中药质量控制技术、中药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技术等中药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物联网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等新技术在中药产业中的应用研究。
(五)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研究
中医药治“未病”研究;重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中医药优势病种疗效评价及推广研究。
— 7 — 四川省2012年技术创新工程专项
申报指南
一、支持范围
围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方案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支持“7+3”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创新型企业,实施产学研结合,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整合科技资源,提升创新能力,促进成果转化。
主要用于:
1、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
2、产业技术系统工程设计;
3、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应用和共享;
4、行业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5、创新型企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利用创新服务平台,开展中试、检验、试验、测试等使用经费的补助。
6、列入国家部委和省级相关部门以及产学研合作开展研发项目配套。
7、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示范创建活动市县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二、申报范围
1、省内高校、院所和企业牵头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2、经认定的省级及省级以上创新型示范、试点和培育企业;
3、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示范创建活动市县
——
三、申报材料
1、四川省产学研创新联盟合作项目项目申报书。
2、实施中的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需提供立项合同或证明文件;实施中的产学研合作研发项目,需提供董事会或总经理会议立项文件,以及加盖协作单位章的具体任务分工方案、经费分配方案。
3、未在省科技厅备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需提交联盟协议书原件。
— 9 — 2012年科普培训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1、科技宣传项目:科技系列宣传节目制作,科普知识专题片制作,编印科技知识与科普读物,科技重大工作和重大活动专题宣传。
2、科普能力建设项目:科普平台建设、科普网站建设,省级科普基地科研项目,重大科普活动。
3、科技培训项目:科技宣传专职干部培训;科技管理干部培训;全省市(州)、县级科技管理干部片区培训;农村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企业创新人才培训、技术培训;盆周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科普培训。
—— 2012年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指南
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旨在贯彻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针对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前瞻性、基础性和综合性的关键、共性问题,进行原始性创新和前沿探索性研究,以理论、方法、技术等方面突破为目标,加强技术储备,促进人才培养,推进我省优势学科建设,为我省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一、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优先支持原则
1、处于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在国内外已具备相对优势的领域和学科,能够进一步申报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提升我省应用基础研究水平的项目。
2、科技创新意义重大,应用前景广阔,针对我省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和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
3、促进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点,能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基础研究。
4、学术思想新颖,创新性强,能促进我省优势学科发展的应用基础研究。
5、项目执行期内预期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或进入发明专利实审的应用基础研究。二、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支持重点:
1、智能控制系统理论研究
2、应用软件开发工具与平台技术基础研究
3、网络信息安全、现代信息服务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
4、先进制造理论与综合运用基础研究
5、工业加工新技术的基础研究
6、先进材料制备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基础研究
7、工业生产减排降耗关键技术研究
8、废弃材料资源化利用的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
9、纳米材料及其安全性的应用基础研究
10、环保建筑材料的开发应用研究
11、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研究
12、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研究
13、中药验方筛选及经典方剂的应用基础研究
14、重大疾病的靶向药物研究
15、抗肿瘤天然活性药物研究
16、四川特色资源的应用基础研究
17、主要农作物基因育种技术研究
18、环境污染中生物修复技术的基础研究
19、四川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的恢复与重建机理研究 20、丘陵地区水土流失防治机理研究
21、自然灾害预报、预警的基础研究
——
22、地震次生灾害防治基础研究
23、新能源开发利用及节能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
24、核污染排放控制及核废物处理的基础研究
25、ITER计划相关研究
三、申报须知
1、项目申报人员当年只能申报一个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课题。
2、已承担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未结题的项目主持人应结题后再申报。
3、课题主要负责人必须在相关的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年龄一般不超过55岁;必须有足够的精力投入项目的研究和管理,并亲自参加课题的研究和课题实施中的日常调度活动。课题的主要研究人员,要具有相关的技术和研究职称,并有一定的研究专长。
4、项目申报单位可吸收国外留学人员或省外研究学者共同申报,但省内单位应作为项目的主持单位。
5、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实施时间为2—3年,原则上申请经费不超过30万元。
6、凡符合指南要求、有意承担研究任务的单位均可以从“四川科技厅”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上进入“项目申报”,按照要求认真填写。多家单位联合申请的课题,应在申请材料中明确各自承担的工作和职责,并附上合作协议或合同。
— 13 — 本《指南》既是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申请者和评审、管理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也可作为各科研部门和单位科技工作者进行基础性研究选题和工作的参考。
—— 2012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 与交流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一、支持重点
(一)围绕我省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程、战略性新兴产品培育工程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开展的国际科技合作;
(二)在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新材料与先进制造、信息网络、现代农业、生物与健康、生态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合作重点领域所开展的,有利于提升我省科技核心竞争力的国际科技合作;
(三)围绕转变增长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等任务,有利于促进相关产业技术进步,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际科技合作;
(四)结合国家和四川省科技重大专项、科技计划、重大工程建设或重大装备开发,有效发挥国际合作在解决关键技术瓶颈、填补国内空白、缩小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等作用的国际科技合作;
(五)针对气候变化、能源环保、粮食安全、重大疾病防控等全球性热点问题所开展的国际科技合作;
(六)促进国际产学研合作,整合各方在技术、人才、产业、渠道等方面资源,以企业为中心开展的实质性合作研发活动等。
二、申报要求
(一)项目符合国际合作计划的目标和重点,满足推荐指南的相关要求和条件;
(二)项目合作的意义重要、理由充分、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合作方案合理可行,技术指标可考核。能有效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解决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技术问题;能与产业和应用需求紧密结合,能形成知识产权或相关技术标准;
(三)项目具备相应的合作基础,项目申报单位具备相应合作渠道和合作能力,并与外方合作伙伴有着良好合作互信,与外方合作伙伴签订有相关项目合作协议或意向书;
(四)外方合作伙伴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或较高的科研水平,可以技术、资金、人员或信息资料、先进设备、专有资源等投入的方式参与合作;
(五)本计划不支持基本建设、纯设备采购项目,不支持政策和管理等软科学研究项目。
三、申报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联合申报者优先;
(二)项目负责人须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原则上年龄不超过55岁,具有扎实的研究基础并从事相关研究两年以上;
(三)申报单位具备完成申报项目所需的设施、设备条件并能配套所需资金;
(四)要求至少有3人以上具有副高职称的高素质高水平研究开发队伍;
——
(五)已列入政府间科技合作联委会议定书的项目优先;
(六)国家和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申报的项目优先;
(七)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两年,外方合作单位对合作项目有相应的技术、资金、设备等科技资源投入,中方项目承担单位应有项目自筹资金,鼓励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匹配资金;以企业为主体申报的项目,要求企业有1:1以上的相关配套资金投入。
四、申报书要求
1、使用《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研究计划申报书》;
2、已列入政府间科技合作联委会议定书的项目,请提供科技部批准立项的复印件;
3、与外方已签订合作协议的项目,请提供协议书中外文版本的复印件。
— 17 — 2012年四川省软科学研究计划申报指南
1、“技术就是经济”理论研究
2、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对策研究
3、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科技支撑研究
4、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对策研究
5、科技服务民生对策研究
6、科技资源整合模式与对策研究
7、科技金融结合体制突破与机制创新对策研究
8、科技管理体制创新对策研究
9、创新资源聚集与支撑产业发展研究
10、促进军民融合体制机制研究
11、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途径研究
12、科技体制改革研究
主题词:科技计划 项目 申报 通知
四川省科技厅办公室 2011年7月8日印发
(共印150份)
—— 关于申报四川省2012年科技计划项目的通知
2011-07-08 14:56:20 计划处
各市(州)、扩权强县试点县(市)科技局,省级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为做好四川省2012年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根据四川省“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安排以及四川省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科技发展目标,我厅编制了《2012年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现予以发布,并将四川省2012年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程序
2012年科技计划项目全部实行网上申报。
1、申报身份获取
项目申报人、申报单位登录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心”(网址: http://125.71.214.76/),根据《申报须知》进行身份注册,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项目申报。已注册过的单位和个人凭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不需再注册。
2、申报个人填报
项目申报人登录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中心”,凭用户名和密码从“申报人入口”进入申报系统,根据《指南》提出的项目类别,按照提示,在线填写、提交并打印申报书。
3、申报单位审核
申报单位凭用户名和密码从“申报单位入口”登录,进行项目申报的
— 19 — 电子审批。申报单位认真审核申报人提交的《项目申报书》纸质文本,确认与网上申报系统中的电子文档一致,签署意见并加盖申报单位公章,确认申报单位名称与公章必须一致,将申报书一式4份报送项目归口部门(《指南》中有特殊要求的按要求报送)。
4、归口部门汇总、审核、报送科技厅
归口部门进行申报项目的汇总、审核,根据申报限额的要求严格审查,在申报截止日期之前完成网上电子审批,并将项目汇总表(盖章)和纸质《项目申报书》(一式1份)统一报送省科技厅发展计划处(《指南》中有特殊要求的按要求报送)。
二、申报项目类别
1、支撑计划:高新技术及产业化项目、社会发展科技项目,填报“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申报书”;
2、支撑计划之技术创新工程专项:填报“四川省产学研创新联盟合作项目申报书”;
3、支撑计划之科普培训计划项目:填报“四川省科技培训计划项目申报书”;
4、应用基础研究计划;
5、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计划;
6、软科学计划。
三、申报要求
1、每个申报人限申报当年的科技计划项目1项。目前承担有省科技计划项目且尚未结题的申报人不得申报当年的科技项目。
——
2、项目申报人须有副高以上技术职称或获得博士学位。
3、凡在我省注册,运行管理规范、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事业单位、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以及中央在川单位等,均可单独或联合申报。
4、鼓励高新技术开发区、各类科技园区(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可持续发展试验区以及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申报项目。
四、申报时限
申报日期为2011年7月8日至8月20日。8月20日为各归口部门报送汇总表和申报书最后期限。8月20日以后申报的项目作为项目库储备项目。
五、材料报送地址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学道街39号 四川省科技厅发展计划处 邮编:610016 联系人及电话: 林 丹 028-86669425 张 莉 028-86711191 技术支持热线:028-68187980 86726087
第四篇:2012高新技术及产业化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
2012高新技术及产业化项目申报指南
2012年《指南》根据省委、省政府对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整合科技资源,提高创新能力,加快成果转化”的思路,重点支持以下领域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产品开发,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一、电子信息领域
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技术、行业应用软件、IC设计与专用芯片、数据通信设备、3C融合家电与3C数码个人终端技术、基于下一代互联网和三网融合的信息技术、高端光电子技术、开放集成应用软件平台产品、嵌入式应用系统、设备安全与信息安全系列新产品、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各类DSP产品等。
二、先进制造领域
新型自动化仪表、新型传感器、微机电技术产品、检测仪器、先进制造系统、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机器人开发及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和设备、纺织及轻工行业专用设备、机械基础件及模具、通用机械产品、新型机械产品的前端研究、先进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现代汽车电子产品、车辆检测技术及装备、轨道交通领域关键零部件等。
三、航空航天领域
大型发动机相关技术、航空零部件、空间服务系统、航空维修、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机场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等。
四、新材料领域
— 1 — 高性能结构材料、先进功能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超硬材料、高强合金材料、钒钛新材料、稀土新材料等。
五、核技术和新能源领域
动力核技术、非动力核技术、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相关技术及产品等。
六、化工
新型催化剂、新型橡塑助剂、超细功能材料、非石油路线制备大宗化学品、节能减排的化工过程控制系统,其它精细及功能化学品等。
七、纺织、轻工
新型纤维材料、纺织及轻工行业专用设备、生物催化技术及产品、微生物发酵新技术和新产品、新型、高效工业酶制剂等。
八、交通、建工建材:
先进的交通管理和控制系统、先进的公共交通管理设备和系统、建筑储能技术及相关产品等。
九、现代服务业
现代物流业、金融业、现代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贸流通业、农村服务业、旅游业、服务外包产业、文化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领域中的共性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重大项目,能提升服务业领域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的重大项目。
十、节能技术
高效节能技术和相关产品等。
—— 2012社会发展科技项目申报指南
一、科技服务民生工程
(一)人口与健康
开展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神经精神疾病等慢性非传染疾病,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耐药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化防治关键技术与方案研究;开展大骨节病、包虫病等重大地方病防治研究;重大出生缺陷早期筛查、监测及诊断技术研究;生殖健康疾病防治技术研究;安全、有效避孕节育和优生优育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展适合基层使用的卫生适宜技术推广示范研究,适合基层应用的小型诊疗设备研究。
(二)生态环保
1、环境保护
开展阿坝州沙化治理与生态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关键技术开发与试点示范;开展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构建、生态补偿关键技术与示范;开展城镇污水、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技术与设备研发及工程示范;开展烟气脱硫、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和新工艺、新设备研发与产业化示范。
2、资源节能
开展矿产资源、太阳能等高效综合利用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开展城市公用基础设施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究与成套设备开发;开展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三)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1、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示范
开展节能减排、低碳社区科技示范点建设;开展生产工艺生态设计和绿色生产线改进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2、民生信息化建设
开展四川省重大民生工程服务信息平台研究与建设,围绕民生信息查询、便民服务等核心应用,开展民生工程信息化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全方位综合信息服务示范。
(四)公共安全
开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预警体系等关键技术开发及集成应用示范;开展煤矿生产、灾害事故预警与应急救援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地质灾害、气候变化、道路交通事故监测防御及应急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开展城市犯罪、网络信息安全等社会治安关键技术应用研究与示范。
二、生物工程
(一)生物医药
1、生物技术药物及新型疫苗
开展抗肿瘤药物、抗病毒药物、心脑血管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新型抗生素及新型生物疫苗等新产品的临床研究与产业化;开展基因工程药物和新型疫苗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已上市年销售5000万以上大品种技术改造或二次开发;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平台、公共服—— 务平台和企业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建设。
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重点支持已取得临床批件并有望在2012年底前取得新药证书的项目和已取得国家“重大新药创制”重大科技专项支持的项目。
2、医疗器械
开展生物医学材料制品及植入器械、生物医用材料及高端医用耗材、高新技术医疗诊断设备及诊疗系统的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表面生物活化及抗凝血改性技术、医用原材料的改性技术、合成技术、高端设计技术及立体放疗技术、医用磁共振医疗系统等技术产业化开发;已上市年销售5000万以上大品种技术改造或二次开发。
3、诊断产品及血液制品
开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价格低廉、使用简单的相关诊断产品开发及产业化;血液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质量控制技术及血液分离等相关器械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示范;已上市年销售5000万以上大品种技术改造或二次开发。
(二)传统产业生物技术改造
重点支持四川白酒产业生物技术改造提升与工艺改造及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开展特色生物资源保护、开发研究与产业化示范。
三、中医药现代化
(一)中药大品种培育示范研究
1、中药材大品种培育示范研究
— 5 — 选择资源优势突出、市场前景广阔的知名川产道地中药材品种,按照“大中药、全产业链”的模式,加强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及SOP优化升级研究,加强中药饮片、提取物、配方颗粒、中药新药、食品、保健品、日化品、兽用产品等全方位研究开发,延伸产业链,打造川产道地药材大品种。要求由企业牵头,联合省内外产学研单位共同申报。
2、中成药大品种培育示范研究
选择现有年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中成药(含民族药)大品种,围绕质量标准提高和疗效提升等,开展二次开发研究,扩大市场份额,限中成药大品种生产企业申报。
(二)中药材资源保护及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以通过GAP认证为目标,开展川产道地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及SOP优化升级关键技术研究,要求由企业牵头申报。开展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川产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研究。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
(三)中药新产品开发研究
用于重大疾病防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广阔的创新中药新药的研究开发。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
选择临床应用多年,疗效确切的中医院内制剂(含民族药),进行新药研究开发,要求由企业牵头,联合省内三级甲等医院和二级甲—— 等以上中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共同申报。
以川产道地中药材为主要原料的食品、保健品、日化品、兽用产品的研究开发。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企业牵头申报的项目。
(四)中药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
中药饮片加工、中药提取分离、中药制剂技术、中药质量控制技术、中药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技术等中药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物联网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等新技术在中药产业中的应用研究。
(五)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研究
中医药治“未病”研究;重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中医药优势病种疗效评价及推广研究。
— 7 — 四川省2012年技术创新工程专项
申报指南
一、支持范围
围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方案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支持“7+3”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创新型企业,实施产学研结合,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整合科技资源,提升创新能力,促进成果转化。
主要用于:
1、共性技术的联合攻关;
2、产业技术系统工程设计;
3、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应用和共享;
4、行业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5、创新型企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利用创新服务平台,开展中试、检验、试验、测试等使用经费的补助。
6、列入国家部委和省级相关部门以及产学研合作开展研发项目配套。
7、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示范创建活动市县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二、申报范围
1、省内高校、院所和企业牵头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2、经认定的省级及省级以上创新型示范、试点和培育企业;
3、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示范创建活动市县
——
三、申报材料
1、四川省产学研创新联盟合作项目项目申报书。
2、实施中的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需提供立项合同或证明文件;实施中的产学研合作研发项目,需提供董事会或总经理会议立项文件,以及加盖协作单位章的具体任务分工方案、经费分配方案。
3、未在省科技厅备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需提交联盟协议书原件。
— 9 — 2012年科普培训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1、科技宣传项目:科技系列宣传节目制作,科普知识专题片制作,编印科技知识与科普读物,科技重大工作和重大活动专题宣传。
2、科普能力建设项目:科普平台建设、科普网站建设,省级科普基地科研项目,重大科普活动。
3、科技培训项目:科技宣传专职干部培训;科技管理干部培训;全省市(州)、县级科技管理干部片区培训;农村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企业创新人才培训、技术培训;盆周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科普培训。
—— 2012年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指南
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旨在贯彻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针对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前瞻性、基础性和综合性的关键、共性问题,进行原始性创新和前沿探索性研究,以理论、方法、技术等方面突破为目标,加强技术储备,促进人才培养,推进我省优势学科建设,为我省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一、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优先支持原则
1、处于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在国内外已具备相对优势的领域和学科,能够进一步申报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提升我省应用基础研究水平的项目。
2、科技创新意义重大,应用前景广阔,针对我省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和关键性技术问题的应用基础研究。
3、促进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点,能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基础研究。
4、学术思想新颖,创新性强,能促进我省优势学科发展的应用基础研究。
5、项目执行期内预期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或进入发明专利实审的应用基础研究。二、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支持重点:
1、智能控制系统理论研究
2、应用软件开发工具与平台技术基础研究
3、网络信息安全、现代信息服务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
4、先进制造理论与综合运用基础研究
5、工业加工新技术的基础研究
6、先进材料制备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基础研究
7、工业生产减排降耗关键技术研究
8、废弃材料资源化利用的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
9、纳米材料及其安全性的应用基础研究
10、环保建筑材料的开发应用研究
11、新型高分子材料的性能研究
12、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研究
13、中药验方筛选及经典方剂的应用基础研究
14、重大疾病的靶向药物研究
15、抗肿瘤天然活性药物研究
16、四川特色资源的应用基础研究
17、主要农作物基因育种技术研究
18、环境污染中生物修复技术的基础研究
19、四川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的恢复与重建机理研究 20、丘陵地区水土流失防治机理研究
21、自然灾害预报、预警的基础研究
——
22、地震次生灾害防治基础研究
23、新能源开发利用及节能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
24、核污染排放控制及核废物处理的基础研究
25、ITER计划相关研究
三、申报须知
1、项目申报人员当年只能申报一个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课题。
2、已承担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未结题的项目主持人应结题后再申报。
3、课题主要负责人必须在相关的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年龄一般不超过55岁;必须有足够的精力投入项目的研究和管理,并亲自参加课题的研究和课题实施中的日常调度活动。课题的主要研究人员,要具有相关的技术和研究职称,并有一定的研究专长。
4、项目申报单位可吸收国外留学人员或省外研究学者共同申报,但省内单位应作为项目的主持单位。
5、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实施时间为2—3年,原则上申请经费不超过30万元。
6、凡符合指南要求、有意承担研究任务的单位均可以从“四川科技厅”网站(http://www.xiexiebang.com)上进入“项目申报”,按照要求认真填写。多家单位联合申请的课题,应在申请材料中明确各自承担的工作和职责,并附上合作协议或合同。
— 13 — 本《指南》既是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申请者和评审、管理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也可作为各科研部门和单位科技工作者进行基础性研究选题和工作的参考。
—— 2012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 与交流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一、支持重点
(一)围绕我省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程、战略性新兴产品培育工程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工程开展的国际科技合作;
(二)在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新材料与先进制造、信息网络、现代农业、生物与健康、生态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合作重点领域所开展的,有利于提升我省科技核心竞争力的国际科技合作;
(三)围绕转变增长方式、产业结构调整等任务,有利于促进相关产业技术进步,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际科技合作;
(四)结合国家和四川省科技重大专项、科技计划、重大工程建设或重大装备开发,有效发挥国际合作在解决关键技术瓶颈、填补国内空白、缩小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等作用的国际科技合作;
(五)针对气候变化、能源环保、粮食安全、重大疾病防控等全球性热点问题所开展的国际科技合作;
(六)促进国际产学研合作,整合各方在技术、人才、产业、渠道等方面资源,以企业为中心开展的实质性合作研发活动等。
二、申报要求
(一)项目符合国际合作计划的目标和重点,满足推荐指南的相关要求和条件;
(二)项目合作的意义重要、理由充分、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合作方案合理可行,技术指标可考核。能有效利用国际科技资源,解决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技术问题;能与产业和应用需求紧密结合,能形成知识产权或相关技术标准;
(三)项目具备相应的合作基础,项目申报单位具备相应合作渠道和合作能力,并与外方合作伙伴有着良好合作互信,与外方合作伙伴签订有相关项目合作协议或意向书;
(四)外方合作伙伴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或较高的科研水平,可以技术、资金、人员或信息资料、先进设备、专有资源等投入的方式参与合作;
(五)本计划不支持基本建设、纯设备采购项目,不支持政策和管理等软科学研究项目。
三、申报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企业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联合申报者优先;
(二)项目负责人须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原则上年龄不超过55岁,具有扎实的研究基础并从事相关研究两年以上;
(三)申报单位具备完成申报项目所需的设施、设备条件并能配套所需资金;
(四)要求至少有3人以上具有副高职称的高素质高水平研究开发队伍;
——
(五)已列入政府间科技合作联委会议定书的项目优先;
(六)国家和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申报的项目优先;
(七)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两年,外方合作单位对合作项目有相应的技术、资金、设备等科技资源投入,中方项目承担单位应有项目自筹资金,鼓励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匹配资金;以企业为主体申报的项目,要求企业有1:1以上的相关配套资金投入。
四、申报书要求
1、使用《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研究计划申报书》;
2、已列入政府间科技合作联委会议定书的项目,请提供科技部批准立项的复印件;
3、与外方已签订合作协议的项目,请提供协议书中外文版本的复印件。
— 17 — 2012年四川省软科学研究计划申报指南
1、“技术就是经济”理论研究
2、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四川省试点对策研究
3、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科技支撑研究
4、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对策研究
5、科技服务民生对策研究
6、科技资源整合模式与对策研究
7、科技金融结合体制突破与机制创新对策研究
8、科技管理体制创新对策研究
9、创新资源聚集与支撑产业发展研究
10、促进军民融合体制机制研究
11、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途径研究
12、科技体制改革研究
主题词:科技计划 项目 申报 通知
四川省科技厅办公室 2011年7月8日印发
(共印150份)
——
第五篇: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议书
**县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
经 营 项 目
建
议
书
项目名称:**县农业综合开发高产油茶基地示范项目 项目性质:新建 项目单位: 单位负责人: 联系电话: 申报时间: 联系电话:
一、项目背景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1、项目建设背景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乡土油料树种,与油橄榄,油粽、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也是为数不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俱佳的树种之一。茶油产业是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大力发展油茶产业不仅可以增加森林碳汇,有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且还可以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满足社会对良好生态环境、天然绿色食品的需求,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1.1产业政策背景
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一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油茶产业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曾多次对发展油茶产业做出重要批示和指示。2006年12月,国家林业局出台了《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提出我国将建立以湖南、江西为中心产区,广西、福建、贵州、湖北、浙江、安徽、广东省(区)共同发展的油茶区域化、规模化产业格局。国家农业局将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对油茶高产示范基地进行扶持,推动油茶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2007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提出当前我国油料产业发展主要任务是适当恢复种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大力改善品质。在2008年召开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上,回良玉副总理强调,要以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广泛调动山村农民和龙头企业 的积极性,进一步挖掘山地资源利用潜力,努力把油茶产业做大做强,为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改善食物消费结构、促进山村农民增收做出新贡献。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再次对发展油茶产业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务院研究室对油茶良种补贴政策进行认真研究;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实施油茶良种补贴政策;7月。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回良玉副总理再次强调,要大力发展油茶等木本粮油;10月下旬,在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的亲自关心下,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规划新造高产油茶林2487万亩。2009年11月,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江西召开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上指出,当前,各地要把油茶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举措,作为兴林复命支柱产业及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推动山村综合开发的重要手段来抓,进一步加快油茶产业发展。因此,发展油茶产业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
1.2区域发展背景
江西是我国油茶栽培最适宜区,油茶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二,约占全国油茶总面积的四分之一。2004年江西省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参与油茶建设的积极性,特别是在以我国油茶低改工程,跨世纪油茶先导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一村一品”工程以及农业综合开发等一系列油茶产业项目示范带动下,农民参与油茶产业发展积极性空前高涨。为进一步加快油茶产业发展,2010江西省出台了《关于加快茶油产业发展决定》,提出要把油茶产业建设成为我省 3 推进农业产业化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新兴支柱产业。1.3项目定位
农业综合开发是中央政府为保护、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设立专项资金和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活动,其任务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土壤多为红壤、黄壤,自然条件优越,是江西省油茶重点产区之一,全县现有油茶林面积***万亩,素有“油茶之乡”美誉。但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油茶的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很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产量不稳定,大小年差别大,而且有30%的油茶林常年处于每亩产油5公斤以下。造成油茶低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油茶树龄老化;二是品种混杂退化;三是缺乏科学经营管理;四是投入不足;五是采摘不及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木本油料尤其是绿色有机茶油的需求越来越大。茶油在市场上不但十分畅销,而且价格走势看好,销售量呈逐年递增之势,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为了改变目前的油茶经营现状,满足市场需求,急需建设低产油茶林改造示范基地,以样板示范形式宣传低产油茶知识,培训农民集约经营技术是最为直接、最为有效改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新技术应用能力的措施,也是目前加快**县油茶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推广应用新技术,示范带动农民科学经营需要
**县油茶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但由于经营主体对高产油茶认识不足,现有油茶林处于半荒芜状态,林内杂草灌木丛生,长势不旺,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仅有5公斤左右,经济效益不高。近年来,江西省在油茶良种培育与油茶经营管理等方面研究取得了较大突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江西省林科院、江西省农大、赣州市林科所先后培育出一批油茶优良无性系品种,在集约经营管理下,每亩平均产茶油50-80公斤。农民是林地主要经营者,由于文化素质不高,接受新事物能力不强,短时间内通过广播、电视、宣传册宣传,要使农民完全接受现有高产油茶林产油量是传统油茶林的10余倍是不现实的,他们只相信“眼见为实”这句古训。****公司在高产油茶苗木培育及嫁接技术、苗木栽植和油茶林改造,抚育管理、农民技术培训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通过建设低产林改造基地,实行集约经营,促进农、林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提高产品数量和品质,以样板形式展示高产油茶“魅力”,才是提升农民对高产油茶认知度、促进其集约经营油茶的最佳方法。因此,实施本项目意义重大,非常有必要,而且很迫切。
2.2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缓解食用油供需矛盾的需要
我国是世界食用植物油消费第一大国。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人口激增,粮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我国人多地少,粮油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据统计,2009年,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总量大约达到2400万吨,但自产的食用植物油生产总量约为1000万吨,自给率仅为40%,随着人们对食用植物油需求的不断增加,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在国内耕地面积有限,单位面积农作物产量难以大幅提高的情况下,将提高国内粮油产量任放置于山地,通过新造高产油茶林,改造现有油茶 5 低产林,大幅提升茶油产量,将有利于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据专家测算,种植1亩高产油茶林,其产量相当于1.15亩油菜或是2.3亩大豆,但其产值相当于4.2亩油菜或4.63亩大豆,如果全国茶油年总产量达到300万吨,以油菜平均亩产油40公斤计算,则相当于可置换出7500万亩耕地来种植粮食。**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非常适宜油茶树生长。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56.8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5.4%,为充分发挥区域自然条件优势,高效利用处于闲置状态的荒山荒地土地资源,积极挖掘其生产潜力,积极发展高产油茶,不断提高茶油产量,不仅可以缓解食用油供需矛盾,而且还能提升国内食用油品质,增强国民健康体质。因此,实施本项目意义重大,非常有必要。
2.3增加林农收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富裕广大农民。全面建设和谐新农村,根本上要靠发展经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当前农民收入增加缓慢,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适应农业发展阶段变化的要求,农产品的品种结构,农村产业结构等不能适应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能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县乡村人口60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8.8%,但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人均年收入只有4815元。因此,为建设和谐社会,加快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是当地政府近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油茶具有综合利用率高、产业链长、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广等特点,充分利用油茶生态、经济效益都比较明显的特点,加快油茶产业的发展,对促进山区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满足人们和社会 6 对良好生态环境、天然绿色产品的需求都具有重大意义。为了充分发挥区域油茶资源优势,切实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不断巩固和发展新农村建设成效,实施本项目非常有必要,而且很迫切。2.4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山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提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或农业收入问题,不提高农民或农业的收入,农业和农村就无法发展。全面建设和谐农村,根本上要靠发展经济,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当前农民收入增加缓慢,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适应农业发展阶段变化的要求,农产品的品种质量结构、农村产业结构等不能适应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项目区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65.4%,农村基本上在山区。分析山区农村经济增长潜力点,林业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项目区气候条件,依托项目区丰富的林地资源,大力发展以茶油产业为主的林业产业。切实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山区农村经济收入加快山区农民致富步伐。因此,在项目去发展油茶产业既能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又能加快山区经济发展。2.5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公司是规模化、专业化加工、销售精制食用油,油脂副产品的企业,公司生产的食用油获得了“****”、“****”证书。公司加工生产茶油只有拥有自己的油茶原料生产基地,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油茶籽的品质。为确保产品的优良品质和充足优质原料供应,公司通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与农户建立合作关系,指导农民对低产油茶林采取改造等措施,迅速提高现有茶油林的品质和产量,同时选择适宜的地方,建设油茶高产生产基地。公司还加强优 7 良品系繁育,引进繁育优良产品,建设自己的推广示范基地,并带动农民种植高产优质的油茶品种,形成一定规模的原料基地原料品质得到了保证,山茶油的质量才有立足根本,为企业今后的发展也奠定了基础。
二、项目建设的资源条件和利用 2.1项目区概况 2.1.1地理位置
**县位于江西省**部,*东经***—****′,北纬***′ —***′之间东与****交界,南与本省***县毗连,北临***,西接***。县境东西宽约60公里,南北长约85公里。2.1.2自然资源状况 2.1.2.1地形地貌
**县属***山脉,整个地势由北向南逐渐变缓,西北为低山,东南为丘陵,中部为丘陵河谷,最高峰海拔为****米。全县山区面积占49%,丘陵41%,平原占10% 2.1.2.2气候
**县属中亚热带温湿型气候,受亚洲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季风交叉影响,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在17.2---19.6摄氏度之间,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为6.1摄氏度,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29.5摄氏度,年均降水量1700—2100毫米,平均日照为1947.7小时,年均无霜期251—274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由于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农作物生长十分繁茂。2.1.2.3水文
**县位于****的下游,境内主要河流有:发源于****,全流域在**境内,与***在**县城****汇合为***;发源于**山脉***,全流域在**境内,发源于****,发源于****、发源于****。地表水较为丰富,水质较好,稍经处理即可饮用。2.1.2.4土壤
境内成土母岩常见的有花岗岩,片麻岩,白云片岩、石英砂砾岩、灰岩、砂岩等。2.1.2.5大气环境
项目区的空气负离子含量高,微生物含量少,空气清新;在方圆10公里范围内没有大型厂矿企业,避免了废水,废弃造成的污染。空气的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国家大气环境质量(GB3096—1996)一级标准。2.1.2.6植被
境内森林植被属于中亚热带东部常绿阔叶林亚带,由于气候温和,水分充足,适合植被生长,加上地形复杂多样,因而县内植被具有种类丰富、起源古老、特有植被繁多的特点。其植被组成主要有松科、杉科、壳木科、山茶科、樟科、大科、杜鹃科、木兰科、禾本科等。由于长期受人为活动影响,现状植被以人工次生类型为主,其主要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丛等。2.1.3社会经济状况 2.1.3.1行政区划与人口
**县现辖****村等**个镇和****个乡共**个乡(镇),****个村民委员会。2008年末,全县总人口***万人,其中乡村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78.8%。乡村从业人员数为28.4万人,占乡村总人口的 9 48.9%。乡村从业人员数19.5万人,占乡村人口的42。3%。2.1.3.2交通运输
境内陆路交通便捷,**铁路、***国道、***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另有***、**、***三条公路干线,全县98%的行政村通公路,各种公路里程1300余公里,县城距***飞机场**公里,距***港**公里,距浙***港**公里。交通网络比较发达,有利于林业经济的发展。2.1.3.3经济发展
据统计,2010年末**县实现国民生产总值****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万元。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万元。农村居民人居纯收入****元。2.1.4本项目产业及项目关联产业发展状况
江西省是油茶的原产区,也是全国油茶的中心产区之一,国家林业局出台的《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中提出,建立以湖南、江西为中心产区。辐射到广西、福建等省份。为积极推动茶油产业跨越式发展,使其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支柱产业。自2005年期,江西省开始实施油茶产业“1155“工程。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中,把”加快建设油茶林“放在商品林建设首位;目前,全省油茶林总面积1120万亩,油茶林面积和茶油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但油茶产业发展存在资金投入不足、龙头企业少、科技水平低等问题,全省油茶林平均茶油产量不足5公斤/亩/年,不到高产油茶的10%。为有效改变这种情况,江西省将在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基础上,走科技兴油之路,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高产油茶林示范基地1000万亩,促进油茶产业的发展。
本项目为高产油茶培育,其关联产业主要为营造林和茶油加工。10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社会参与林业发展积极性很高,通过林地流转,合作经营和“企业+农户+基地“等形式,社会造林面积大幅增加。油茶产业是新时期林业朝阳产业,各级政府对茶油产业发展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油茶面积不断增加,茶油加工企业数量。规模也在不断发展。据统计,全国14个茶油主产区现有茶油加工企业近1700家,具备年产茶油110多万吨的生产能力、加工能力在500吨以上的企业达去178家,具有精炼能力的企业达到200多家,油茶加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具有一定基础。油茶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进一步成熟,可年产茶粕68.4万吨,茶皂素1.9万吨,油茶籽利用程度接近100%,资源利用水平较高。3.1项目建设地点选择
为使油茶高产稳产,造林山场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排水良好、肥沃,平均坡度小于25度。PH值5-6微酸性的沙壤土、紫色土或轻粘壤土为宜,石乐含量低,交通方便的稀疏油茶林地。该项目建设地点选择在**县***乡***村、***村、***乡**村。3.2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2.1有利条件(1)自然条件适宜
项目建设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明显、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气温18.6℃,年降水量1837毫米,无霜期长达267天。境内土壤以红壤,黄红壤和黄壤为主,具有土层深厚。颗粒小、质地较粘、水分状况和透水性较好的特点。优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油茶的种植和生长。(2)政府的重视、11 近年来,为了加快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山区综合开发、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维护国家粮油安全、改善人们健康状况、加快国土绿化进程、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油茶产业发展,2005年启动了油茶产业“1155工程”,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油茶产业发展优惠政策。从2007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设立油茶产业化发展资金,扶持高产油茶示范林基地建设。随着全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完成,通过明晰林权激发了农民主动自觉参与林业建设积极性。
**县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县政府专门成立了由政府副县长组织,财政,发改委,林业,农业,科技,农工部等部门的负责人任副组长的**县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对发展油茶产业的企业和大户给予项目。苗木、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完备的政策扶持措施,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优越的建设条件。
(3)油茶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结果早、盛果期长、收益稳、用途广、又不与粮棉争地等特点。被称为红壤丘陵低山上的“铁杆庄稼”,深受广大林农的喜爱,在**县的丘陵、山区栽培历史悠久,得到了广泛的种植和发展。林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对油茶的良种选育,繁殖技术、栽培方法。垦复管理以及采收、榨油、及乡土树种的培育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几年,随着林农对油茶和绿化苗木产业认识的不断加深,经济效益的逐步提高,广大林农种植油茶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4)项目实施单位实力强
从****年起,公司先后投资****多万元,在***县采取不同合作方式建设高产有机油茶基地5万多亩,培育优良油茶苗***多万株。12 公司还注册成立了“*****基地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油茶生产,带动全县***万户林农发展油茶,户增加收入近***元。公司计划五年内投资2亿元,发展高产油茶林基地20万亩,年产茶油10000吨,实现产值5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油茶种植、加工基地的龙头企业。(5)市场前景
我国食用油消费主要是豆油、菜籽油等低档油品,高档保健食用油消费比例很低。在欧美等发达国家,食用橄榄油已逐渐称为习惯,希腊等橄榄油生产和消费国橄榄油人年均消费量达到20升。茶油号称“东方橄榄油”,是我国的特产,发展茶油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提供品质优良的茶油供应市场,满足国人对高档食用油的需求,有助于改善国民使用有消费结构,提高国民身体素质。(6)科技有支撑
**县目前已经形成县、乡、村三级科技推广网络。县委、县政府、县农业局、县林业局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不断组织科技人员,开展油茶栽培和深加工技术研究,几年来已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整理了大量的有关油茶的技术资料,为发展油茶产业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公司具备了承担项目建设能力,该公司有高级工程师5人,工程师7人。近几年来,先后多次派人参加相关技术知识的培训,技术上优势明显,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基础和技术保障。(7)交通运输条件良好
**县交通运输在“十一五”期间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县距**高速公路6公里,距***国道15公里。目前已形成了以****为中心,13 覆盖全县各乡(镇)、行政村的公路交通运输网络。
三、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建设单位:********公司
企业性质:
基本概况:*****公司为一家油茶原料林基地培育,茶油加工与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龙头企业。公司位于江西省*****区,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公司创建于***年,注册资本为***万元,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及产品获得了骄人的成绩,公司生产的山茶油荣获先后获*****证书,****等荣誉称号。2009年起公司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在***县采取不同合作方式建设高产有机茶油基地6万多亩,带动****万户林农发展油茶,户均增加收入****元。
主营业务:油茶种植,加工,销售精制食用油,油脂副产品销售等。人员及财务状况:
公司现有员工***人,其中技术人员15人,本科以上学历员工占10%,2009年公司资产总额24534万元,净利润3937万元,资产收益率17.82%,资产负债率41.62%。
四、项目的建设地点、建设期和内容
项目建设地点:***县**乡**村,***村,***乡***村。
建设规模与主要建设内容:建设油茶低产林抚育型改造5000亩,项目建成稳产后,年产油茶鲜果240万公斤。建设期限:建设期限为2年。即2012.2-2014.2年。
五、市场分析与销售前景
项目产品为油茶鲜果项目。建设单位是家集油茶林培育、茶油加工与销售为一体企业,项目产品全部为企业原料进行加工生产茶油。14 因此,本项目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主要针对公司终端产品茶油进行剖析
5.1市场分析 5.1.1市场调查
茶油是一种高质量保健性食用油,其营养成分丰富、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接近80%,且富含丰富的维生素A.D.E.F.K和胡萝卜素等脂溶性维生素等多种成分,还含有具有保健功能的茶多酚、山茶、山茶皂等。自古有“益寿油”之称,在我国历属皇家贡品,明清时期极为盛行。茶油能与国际著名的橄榄油媲美,所以享有“东方橄榄油”的美称。现代医学研究进一步表明:茶油科降低胆固醇、调整血脂、改善血液循环、抑制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近年来在国内外日益受到重视,国际粮农组织已将我国茶油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食用油。同时,茶油还广泛用于医药保健和工业等领域,果壳可制碱、栲胶、活性炭 等,茶籽榨油后的茶粕可提取茶皂素,发酵后可作高蛋白饲料,还能通过粉碎做生物杀丛剂、机床的抛光粉和水泥防冻剂等。
目前,茶油在港、澳、台地区和日本;东南亚等地深受欢迎,其国际市场不断拓宽。现在全世界山茶属植物种或变种已超过200种,分隶于4个亚属20个组,其中将近90%分布在我国的南部和西南地区。常年产油量约占食用油市场的近1%。5.1.1.1食用油市场分析(1)国际市场
油料作物呈现供不应求之势,尤其是近年来生物柴油日益走俏市场,部分油料作物供应生产生物柴油,导致植物油短缺,食用油供应紧张。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健康已成为 15 消费者更加关心的问题,人们对食用油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对具有保健功能的橄榄油、茶油等食用油需求快速增长。随着全球人口快递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全球食用油的消费量逐年增长。
油茶主产我国,茶油产量占世界产量的90%以上。日本、越南、泰国等有少量栽培,美国东南部正在进行少量引种。由于国外油茶面积很少,整体产量很低,国际市场使用的茶油原材料主要来自我国。日本和韩国等从中国进口茶油主要用于加工高级护肤化妆品,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则进口大量的茶籽和茶粕提取皂素,做生物农药和机床的抛光粉等。茶油在国外十分热销,高级茶油的售价在国际市场上已达到25万元/吨以上。目前,我国茶油产量仅为27.7万吨,难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如果加工成精制油进入国际市场,缺口会更大。
(2)国内市场分析
我国是食用油消费大国,同时是世界油料生产大国,菜籽、花生、棉籽、芝麻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大豆,葵花籽的生产也名列前茅。但是面对巨大的人口压力和不断增加的食用油消费量,国内食用油生产远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每年不得不进口大量的大豆油、棕榈油、菜籽油等植物油。据统计,目前全国食用油消费量达2400万吨,人均年消费量18.5公斤;而作为高档食用油之一的茶油,全国年总产量为27.7万吨,人均占有量仅为0.21公斤/年,总产量和人均年消费量仅占全国总产量和人均年消费量的1.23%,而发达国家一般橄榄油的消费量占其植物油总消费量的40%以上。随着我国均居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食用油消费总量将会逐年上升,同时,食用油的品质也将会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特别是具有保健功能的 16 茶油等高档油品需求量将快速上升。
(3)省内市场分析
江西是油茶的原生区,也是油茶的中心产区之一,有2300多年的油茶种植历史,全省现有茶油林面积1120万亩,占全省经济面积的79.6%,常年产油量约5万吨。油茶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二位。江西省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食用油的平均消费量相对较低。
江西的食用油加工业海比较落后,目前,全省市场上食用油的销量近80%于外省品牌占据。随着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油的消费总量将逐步上升,对食用油的需求总量将不断加大,因此对江西本土食用油一茶油的消费总量也将不断加大,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5.1.1.2副产品市场
油茶全身都是宝,产业链长,综合利用价值高,可广泛用于日用化工、制染、造纸、化学纤维、纺织、农药等领域。
在工业上,茶油可制取油酸及其酯类,生产肥皂盒凡士林等,也可以制成硬脂酸和甘油。在医药上,茶油可用于制作针剂和调制各种药膏、药丸等。在化妆业上,茶油可做成天然高级美容护肤系列化妆品。茶籽榨油后的茶粕中仍存在5-6%的茶油,另外还可继续提取4%的高品质茶皂素,其茶皂素是出口创汇的号产品。随着油茶加工企业对茶粕进行精深加工,原来被农民丢弃的茶粕价格还是一路攀升,从300元/吨,猛增到去年的1800元/吨。茶皂素是一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使用安全,易被微生物分解,有利于环境保护。经实验证明,它可配制无公害洗涤剂、各类工业乳化剂、无公害杀虫剂、啤酒发泡剂和食品工业乳化剂等。提取完茶皂素的余粕中,还含有较丰富的蛋 17 白质、淀粉和木质素,稍作加工即可作为禽、畜、鱼饲料和机床抛光粉。另外,茶籽壳还可以提取糠醛、栲胶和木糖醇等,加工处理后可作活性炭和食用菌的培养基材料。5.1.2市场需求预测
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食用油消费大国,也是人均食用油消费小国。据统计,目前,我国人均年消费量仅为17.3公斤,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均年销量45公斤相比,差距相当明显。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我国食用油消费量还将逐年上升,到了2015年,按人均食用油年消费22公斤计算,食用油的消费总量将达到3000多万吨。按照目前我国食用油的生产能力,即便每年增加100万吨的食用油供给量,10年后产量仅能达到约2000万吨,而这需要增加约1.8亿亩的油料播种面积。在当前粮食供求偏紧的全球背景下,拿出这么多地来进行油料作物播种显然不太可能,食用油供应面临严峻挑战。
不仅如此,我国食用油消费结构极不合理,作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的油茶,在我国年产茶油仅为27.7万吨,高档食用油的人均占有量仅为0.21公斤/年,源低于发达国家人均占有量20公斤/年的水平,发达国家一般橄榄油的消费占有量占其植物油总消费量的40%以上。因此,由此可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人们对健康、优质植物食用油的需求将与日俱增,未来的茶油市场将非常旺盛。如果我国要达到人均茶油占有量需增加50倍。另外,随着贸易全球化以及国际市场对我国特有茶油的优质特性的认识,国外茶油市场的销售将变得更加火爆,使得国内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工业市场,变得更加捉襟见肘。
此外,茶油副产品茶粕、茶籽壳的利用价值也非常高。茶粕经深加工可生产茶皂素、抛光粉和饲料等。茶皂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广泛用于建材、日用化工、医药和农药等方面。我国生产的茶皂素一半以上销往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前景非常好。茶粕还可以加工成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饲料,是鱼类养殖不可缺少的原料,市场前景广阔。近几年,茶粕、茶籽壳的市场需求急剧上升,部分东南亚国家每年都要从中国直接进口大量的茶籽和茶粕来进行加工,提取茶皂素,制作生物农药和机床的抛光粉等,未来油茶副产品与主产品医药具有广阔的前景。
六、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1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868.90万元,其中流动资金263.30万元,建设投资605.60万元。建设投资按项目建设内容分:其中:油茶示范林营造工程投资512.00万元,占建设投资的84.5%;辅助工程投资32.90万元,占5.4%;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1.90万元,占5.3%;基本预备费28.80万元,占4.8%。6.2资金来源
本项目资金来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包括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和建设单位自筹资金。6.3中央财政资金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单个项目中央财政补助不低于50万元,不高于200万元”。因此,本项目申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00万元,占项目建设投资的23%。6.4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地方财政配套资金60万元,占6.9%,(其中省配套40万元,市 县配套20万元)。6.5自筹资金及来源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中规定,其自筹资金不低于所扶持的财政补助资金总额。本项目建设单位自筹资金为455.60万元。
七、效益分析 7.1 经济效益分析 7.1.1 基础数据
⑴项目效益计算期:根据项目特点和油茶林生长过程,确定项目效益计算期(经营期)为20年,其中项目建设期1年,抚育顺延3年,经营期19年。
⑵固定资产折旧:房屋建筑等土建工程折旧年限20年,残值10%;机械设备工具等折旧年限10年,残值5%。
⑶盈余公积金:盈余公积金按可分配利润10%计提。⑷税收政策:农林苗木、造林企业享受国家免税政策。⑷地租:根据公司与农户的租赁合同,基地地租为项目产生效益后净利润的30%。
⑹投资单价:项目投资包括营造林投资(材料费、劳务费、地租、管理成本)、工程建设其它费用(建设单位管理费、可行性研究编制费、工程监理及招投标费、科技推广与培训费和竣工验收费等)。7.1.2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和附加估算
⑴营业收入:根据油茶林的特点,确定本项目产品产量指标:其中,新造油茶鲜果单位产量:第5年160公斤/亩,第6年320公斤/ 亩,第7年480公斤/亩,第8年680公斤/亩,第9~20年800公斤/亩·年。根据产品特性和当地市场行情,综合确定项目油茶鲜果的销售价格为2.2元/公斤,采摘成本为0.55元/公斤。项目在整个计算效益期(20年)内稳产后油茶鲜果产量可达200万公斤/年,累计产值6182.00万元。
⑵营业税金及附加:公司属农林经营企业,享受国家扶持免税政策。
7.1.3项目总成本
项目效益计算期内总成本由经营成本、营造林投资摊销、固定资产折旧分摊及其他费用摊销构成。经计算,项目总成本为4315.83万元,其中经营成本3745.13万元,营造林投资摊销512.00万元,固定资产折旧分摊28.40万元,其他费用摊销30.31万元。7.1.4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根据项目的建设规模、产品种类、技术方案等要求,对投资项目可能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计算,并进行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⑴项目投资现金流量分析:经计算,整个经营期内净现金流量1567.97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11.5%,财务净现值(i=8%)255.73万元。项目投资回收期12.1年,项目财务效益良好。
⑵利润与利润分配分析:在整个经营期(20年)内,项目产品销售收入6182.00万元,总成本费用4315.83万元。实现项目累计净利润为1866.17万元,提取盈余公积金后,累计未分配利润为1679.18万元。投资利润率17.6%。7.2生态效益分析
森林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良土壤、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基因库和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等生态功能。项目造林地选择为宜林荒山,以现代林业科学技术营造的油茶林,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具有生态效益。项目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油茶属优良的水土保持树种。它耐干旱、耐贫瘠、根系发达、树冠大、主干矮,可以绿化荒地、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二是油茶属抗污染能力较强的树种,具有吸收二氧化硫和氯能力强的特点。因此,油茶的制氧价值、滞尘效果、抗化学物质污染、改善地下水质、降温增湿作用都十分显著;三是油茶树皮光叶厚、四季常绿、不易着火,又具有防火功能;四是油茶树属于长寿树种,一般栽植5~6年后郁闭成林,生长周期达50~80年,既能持续提供食用油加工原料,又能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五是油茶树在冬季开花,花开时节,漫山遍野,连片的油茶林冬景非常优美,是很好的生态景观,给“绿色青山”又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7.3社会效益分析
项目顺利实施社会效益明显,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项目具有良好的示范带状作用,有利于推动油茶产业发展,提高林农经营油茶水平,提高林业新科技应用率;二是项目实施直接带动项目区1000多户农民参与高产油茶建设,解决项目区茶油加工企业原料不足问题,促进**县油茶产业跨越式发展;三是项目实施有利于调整山区林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按每户经营油茶2亩计算,每年可增加收入3000元,农民收入的提高为构建和谐山村提供经济保障;四是油茶经营周期可长达50年,项目的实施可为项目区农户提供80万个工日的就业机会,以每个劳力每年参加油茶林营造和管理100天计算,项目可长期解决400个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而且随着企业发 展壮大,企业需工量还将继续增大;五是油茶幼林期采用间作套种方式,不仅可以减轻油茶幼林抚育工作量,提高油茶造林成活率,促进油茶快速生长,而且还有利于增加企业和农民收入。7.4综合分析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茶油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本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油茶产业发展,符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油茶产业发展政策。
***县属低山丘陵区,自然条件优越,油茶加工企业初具规模,但油茶培育业依然以老油茶林为主,经营管理粗放,油茶单位面积产量低,为改变项目区油茶产业发展滞后现状,充分发挥其油茶产业发展优势,树立油茶经营新理念,开展油茶低产林改造示范项目意义重大,非常必要。
项目建设单位****公司是一家油茶原料林基地培育、茶油加工与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资金实力雄厚,高产油茶培育经验丰富,而且还与*****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具备资金和技术实力。
项目的实施有利于示范高产油茶新技术,加快项目区油茶产业发展;有利于发展壮大企业实力,缓解企业原料供应矛盾,增加企业经济收益;有利于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林农收入,优化项目区林业产业结构,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效解决“三农”问题,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