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经信委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时间:2019-05-14 02:41: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市经信委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市经信委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第一篇:市经信委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市经信委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着力推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一是加强运行监测。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地区和新增长点、小微企业的监测分析,准确研判工业经济走势,提出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加强生产要素综合协调。全面开展电力需求管理综合试点工作,做好迎峰

度夏。深入开展银企对接,上半年合作日中银企合作集中签约项目91个,签约金额--548亿元。三是加强新增长点培育。以全市**个省级新增长点项目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市级项目数据库,积极协调项目在资金、电力等生产要素方面的需求,力争早产出、多见效。

(二)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为充分体现转型升级的质量,侧重于体现地效、能效、人效指标,注重考核体系再优化,完善评估机制,分解落实责任,强化督促检查和组织考核。二是加快结构调整。依托2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加大淘汰落后,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引导企业走差异化、精细化、高端化发展路线。三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落实领导挂钩联系制度,推动投资重点项目早开工早建设。目前,观致汽车、奇瑞捷豹路虎、康得新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名硕等一批5亿元以上新兴产业项目即将开工。四是大力推动企业创新。着力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业载体建设。组织实施重点技术创新计划,确定省重点技术项目251个。启动省“两新”产品目录发布,全市累计入围项目84个,全省第一。品牌经济深入发展,好孩子列为工信部质量标杆企业。

(三)着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一是组织实施重点节能项目。采用网上申报新模式,组织申报**年市重点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对技术先进、节能效果明显的项目进行补贴扶持。制定了《**市半导体照明(LED)推进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我市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二是加强重点用能企业管理。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 “十二五”前两年累计完成节能量390万吨标准煤,超额完成国家对万企“十二五”节能量考核序时进度的目标要求。开展“能效之星”创建活动,筛选并确定96家为今年重点创建“能效之星”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落实节能服务产业“营改增”后的税收优惠政策。三是抓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认真落实高效节能产品惠民补贴政策,组织开展节能惠民产品推广信息核查。组织开展高效照明推广应用,积极实施绿色照明行动,完成高效照明产品推广数量67万支,在全省名前茅。

(四)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一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完成《**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2013-2015年)》,明确发展思路和重点。启动规划新一轮苏州市区无线局域网的布局和服务,在主要商业街区、重点园林景点等20个公共场所实现WIFI热点覆盖。二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组织开展省级示范试点企业两化融合现状抽样调查,完成了省**年第一批两化融合试点企业的申报,**绸都盛泽电子商务信息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被评为省两化融合电子商务类示范企业,省海狮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被评为省两化融合产品与装备智能化类示范企业。启动了市智能工业发展相关工作,加强前期调研论证,确定重点示范企业。三是推进社会信息化建设。研究并报市政府审批下发了苏州市2013年度“智慧苏州”重点推进项目23个。推进市民卡发卡及拓展应用工作,上半年累计发放市民卡A卡285万张,改造完成累计*个服务网点、3个便民服务站。扩大**市家庭信息化云媒体项目的应用功能,加大网络双向化改造,进一步完善平台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五)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一网三库”建设,初步完成系统平台数据库及功能模块的开发,已建成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和政府部门信用数据库框架开发,前置机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等五大系统的开发。目前前期已归集了16个部门*万多家企业的基础数据,企业失信记录万余条。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专栏建设,累计开通各级专栏78个,发布项目信息1.7万条、信用信息30多万条。同时,加快推动培育信用市场和第三方信用咨询机构,举办“助理信用管理师国家执业资质培训班”等。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既定发展目标,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的要求,紧扣主题主线,狠抓落实,加快推进各项节点任务。

着力推进经济平稳增长:进一步强化部门职能,突出运行监测分析,注重研究数据增减背后蕴含的区域发展、行业景气、产业结构等深层次原因,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抓好新增长点培育,确保全市817个新增长点项目新增销售产值超过1600亿元。抓要素保障,深入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综合试点工作,组织煤、气、运等要素协调,组织

第二篇:经信委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经信委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经信委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2013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经信委的悉心指导下,市经信委深入贯彻落实“工业强省”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坚持“工业立市”中心不动摇,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衢州工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一、2013年工作总结

去年我市工业经济呈现“前高后低”态势,到年底略有回升。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477.3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列全省第2;全部工业总产值近两千亿元,达1964.35亿元;装备制造业增加值83.9亿元,同比增长15.3%,列全省第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65.47亿元,同比增长9.8%,列全省第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8.76亿元,同比增长11.8%,列全省第5;万元gdp能耗下降4.3%,顺利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一年以来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加强综合运行调研,提升服务企业能力

开展工业经济运行分析。过去一年来,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委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工作,开展工业经济运行月度、季度、分析,结合“三走进”、“企业服务月”等活动,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及时了解经济运行的第一手情况。建立委领导牵头的处室联系主导产业制度,牵头组织涉工部门企业服务月活动,每季度组织全委干部走访调研市区规上企业和“小升规”企业,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问题,为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提供参考。今年以来,全市已累计走访和调研企业10367家次,梳理企业发展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6103项,实际已协调解决问题5187个,累计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5492次。前期整理的两批企业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已由市政府进行交办,目前已解决问题146个。

加强行业、企业专题调研。在全委牢固树立“调查研究是经济工作之魂”的理念,重点开展氟硅新材料、光伏、装备制造、特种纸四大主导产业产业链的研究工作,并且以市政府文件的形式明确产业发展导向。全面开展重点困难企业调研和“低小散”企业摸排工作,为市委市政府服务企业、制订淘汰落后产能规划提供参考。专题开展全市龙头企业调研和科技型企业“单打冠军”调研,全面了解龙头企业基本情况、发展目标、困难问题和所需政策,掌握我市范围内拥有“单打冠军产品”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的生产、经营、研发、技术、市场情况。推进企业减负“阳光行动”。一年来,全市治理涉企收费,落实减负政策措施等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清理取消、暂停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数19个,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数2个;降低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数76个。增值税转型减轻企业负担金额6.74亿元;出口退税11.61亿元;高新企业税收优惠金额1.27亿元;职工保险费减免金额1.84亿元;减免企业所得税、营业税6.21亿元;减免地方水利建设基金0.17亿元;行政事业性、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减免金额0.081亿元;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减免金额0.085亿元;财政扶持企业专项资金投入6.82亿元。完成“十二五”工业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按照《衢州市“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的安排,我委聘请浙江省现代产业研究院为第三方中介机构对规划开展中期评估,通过赴集聚区和各县(市、区)进行调查、与部门和企业界代表开展座谈,以及走访主要产业龙头企业等形式,全面了解掌握各地“十二五”工业发展情况。

(二)全力对接中关村合作,促进合作园顺利开园

推动产业园前期工作开展。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浙江中关村科技产业园的战略部署,成立市经信委对接中关村工作办公室,由委一把手领导亲自挂帅抓好这项工作,选派优秀干部赴中关村挂职,做好项目对接服务。牵头制订中关村产业园产业发展措施等政策,及时发布工作简报通报工作进展,为市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推动产业项目落户衢州。加强与北京建龙集团、东方信联、嘉博文等公司的对接。成功引进中国建材研究总院下辖的北京金格兰石英有限公司全部搬迁衢州建立高性能石英玻璃研发与产业化基地,并设立中国建材研究总院衢州高性能石英玻璃研究院。10月钱迁建工作、土建已经结顶,研究院的设立工作正在抓紧办理手续。

推动京衢两地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在前期筹备过程中,我委采取走访与问卷调查方式,在全市工业企业中开展与中关村企业合作需求意向调查,摸排掌握53家企业存在技术引进和项目合作需求。10月下旬,我委组织巨化集团、元立公司、华友钴新材料等19家企业赴中关村对接,双方在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软件信息等方面达成多项合作协议。

(三)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推进工业新产品研究、开发和应用。先后向市场推广使用浙江开山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有机朗肯循环螺杆膨胀发电站和巴菲尔化学(衢州)有限公司开发的bf无氰碱铜电镀液等产品,组织相关企业召开产品推介会和现场交流会,扩大本市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材料在更广领域得到应用。去年组织鉴定验收省级工业新产品10项,申报并列入省级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2项,申报成功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1项,省高新技术产品项目8项,省级优秀新产品3项。

出台专项产业配套政策。在对产业现状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氟硅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工业企业单位要素综合经济效益排序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实施办法》、《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已经出台,工业投资政策也即将出台。这些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光伏产业、氟硅新材料、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全民创业促进小微企业规范升级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原有的“小微企业18条”做了修订完善,加大扶持力度。

(四)大力开展“机器换人”,推进工业有效投资

出台工业有效投资政策。我委起草,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扩大工业投资和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实施意见》。政策以促进“机器换人”技术改造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推进“机器换人”。组织企业和市、县两级相关部门负责人赴嘉善、海宁学习考察“机器换人”项目建设,并召开全市“机器换人”现场推进会,鼓励更多企业实施“机器换人”。以化工、皮革、造纸、纺织等四大产业为重点,大力开展以“四减两提高”为主的现代化技术改造,推进“机器换人”。建立衢州市工业科技经济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科技部门的互联互通,共同推进企业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提升。

建立工业投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去年11月份,为加大推进我市工业有效投资力度,加快工业投资项目建设步伐,市政府下发《衢州市推进工业投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的通知》,设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市工业有效投资推进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项目协同谋划工作机制。由我委牵头,市绿色产业集聚区、市统计局、海关、人行、国税、住建局、规划等部门建立日常联络制度。各部门按照部门职责分别将相关工业企业信息报送我委,由我委负责核实项目信息,并会同其他部门协助企业谋划项目。

建立部门服务项目工作机制。市本级的市重点工业项目,按照“一个项目、一个服务单位、一个服务领导、一个项目建设方案、一揽子抓到底”原则,由市直主要涉企部门一对一进行服务。服务单位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力以赴做好服务工作,监察部门及时进行跟踪督办。经信委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

2013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经信委的悉心指导下,市经信委深入贯彻落实“工业强省”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部署,坚持“工业立市”中心不动摇,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促进衢州工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一、2013年工作总结

去年我市工业经济呈现“前高后低”态势,到年底略有回升。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477.3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列全省第2;全部工业总产值近两千亿元,达1964.35亿元;装备制造业增加值83.9亿元,同比增长15.3%,列全省第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65.47亿元,同比增长9.8%,列全省第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08.76亿元,同比增长11.8%,列全省第5;万元gdp能耗下降4.3%,顺利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一年以来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加强综合运行调研,提升服务企业能力

开展工业经济运行分析。过去一年来,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委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工作,开展工业经济运行月度、季度、分析,结合“三走进”、“企业服务月”等活动,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及时了解经济运行的第一手情况。建立委领导牵头的处室联系主导产业制度,牵头组织涉工部门企业服务月活动,每季度组织全委干部走访调研市区规上企业和“小升规”企业,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问题,为工业经济运行分析提供参考。今年以来,全市已累计走访和调研企业10367家次,梳理企业发展中碰到的问题和困难6103项,实际已协调解决问题5187个,累计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5492次。前期整理的两批企业反映的重点、难点问题已由市政府进行交办,目前已解决问题146个。

加强行业、企业专题调研。在全委牢固树立“调查研究是经济工作之魂”的理念,重点开展氟硅新材料、光伏、装备制造、特种纸四大主导产业产业链的研究工作,并且以市政府文件的形式明确产业发展导向。全面开展重点困难企业调研和“低小散”企业摸排工作,为市委市政府服务企业、制订淘汰落后产能规划提供参考。专题开展全市龙头企业调研和科技型企业“单打冠军”调研,全面了解龙头企业基本情况、发展目标、困难问题和所需政策,掌握我市范围内拥有“单打冠军产品”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的生产、经营、研发、技术、市场情况。推进企业减负“阳光行动”。一年来,全市治理涉企收费,落实减负政策措施等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清理取消、暂停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数19个,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数2个;降低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数76个。增值税转型减轻企业负担金额6.74亿元;出口退税11.61亿元;高新企业税收优惠金额1.27亿元;职工保险费减免金额1.84亿元;减免企业所得税、营业税6.21亿元;减免地方水利建设基金0.17亿元;行政事业性、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减免金额0.081亿元;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减免金额0.085亿元;财政扶持企业专项资金投入6.82亿元。完成“十二五”工业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按照《衢州市“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的安排,我委聘请浙江省现代产业研究院为第三方中介机构对规划开展中期评估,通过赴集聚区和各县(市、区)进行调查、与部门和企业界代表开展座谈,以及走访主要产业龙头企业等形式,全面了解掌握各地“十二五”工业发展情况。

(二)全力对接中关村合作,促进合作园顺利开园

推动产业园前期工作开展。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浙江中关村科技产业园的战略部署,成立市经信委对接中关村工作办公室,由委一把手领导亲自挂帅抓好这项工作,选派优秀干部赴中关村挂职,做好项目对接服务。牵头制订中关村产业园产业发展措施等政策,及时发布工作简报通报工作进展,为市领导决策提供参考。

推动产业项目落户衢州。加强与北京建龙集团、东方信联、嘉博文等公司的对接。成功引进中国建材研究总院下辖的北京金格兰石英有限公司全部搬迁衢州建立高性能石英玻璃研发与产业化基地,并设立中国建材研究总院衢州高性能石英玻璃研究院。10月钱迁建工作、土建已经结顶,研究院的设立工作正在抓紧办理手续。

推动京衢两地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在前期筹备过程中,我委采取走访与问卷调查方式,在全市工业企业中开展与中关村企业合作需求意向调查,摸排掌握53家企业存在技术引进和项目合作需求。10月下旬,我委组织巨化集团、元立公司、华友钴新材料等19家企业赴中关村对接,双方在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软件信息等方面达成多项合作协议。

(三)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推进工业新产品研究、开发和应用。先后向市场推广使用浙江开山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有机朗肯循环螺杆膨胀发电站和巴菲尔化学(衢州)有限公司开发的bf无氰碱铜电镀液等产品,组织相关企业召开产品推介会和现场交流会,扩大本市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材料在更广领域得到应用。去年组织鉴定验收省级工业新产品10项,申报并列入省级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产品2项,申报成功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1项,省高新技术产品项目8项,省级优秀新产品3项。

出台专项产业配套政策。在对产业现状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氟硅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工业企业单位要素综合经济效益排序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实施办法》、《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已经出台,工业投资政策也即将出台。这些政策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推动光伏产业、氟硅新材料、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全民创业促进小微企业规范升级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原有的“小微企业18条”做了修订完善,加大扶持力度。

(四)大力开展“机器换人”,推进工业有效投资

出台工业有效投资政策。我委起草,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扩大工业投资和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实施意见》。政策以促进“机器换人”技术改造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推进“机器换人”。组织企业和市、县两级相关部门负责人赴嘉善、海宁学习考察“机器换人”项目建设,并召开全市“机器换人”现场推进会,鼓励更多企业实施“机器换人”。以化工、皮革、造纸、纺织等四大产业为重点,大力开展以“四减两提高”为主的现代化技术改造,推进“机器换人”。建立衢州市工业科技经济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与科技部门的互联互通,共同推进企业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提升。

建立工业投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去年11月份,为加大推进我市工业有效投资力度,加快工业投资项目建设步伐,市政府下发《衢州市推进工业投资项目建设工作机制的通知》,设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市工业有效投资推进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项目协同谋划工作机制。由我委牵头,市绿色产业集聚区、市统计局、海关、人行、国税、住建局、规划等部门建立日常联络制度。各部门按照部门职责分别将相关工业企业信息报送我委,由我委负责核实项目信息,并会同其他部门协助企业谋划项目。

建立部门服务项目工作机制。市本级的市重点工业项目,按照“一个项目、一个服务单位、一个服务领导、一个项目建设方案、一揽子抓到底”原则,由市直主要涉企部门一对一进行服务。服务单位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力以赴做好服务工作,监察部门及时进行跟踪督办。

(五)严格落实能源“双控”,推进“腾笼换鸟” 加大能源“双控”力度。采取多项措施切实完成能源“双控”目标。一是编制发布全市“十二五”节能规划和工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方向和节能减排工作目标。二是加强对重点用能行业和企业的监管,对部分区域能耗增长情况实行红、黄牌警告,并控制项目审批。三是约谈元立等重点用能企业,要求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全年能耗总量不超标。四是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节能改造和节能管理,推广节能技术和产品应用,开展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支持企业发展工业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加强政策引导作用。由我委起草制定,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腾笼换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明确“十二五”期间和今后五年的“腾笼换鸟”工作目标,以开展企业综合效益调查摸底、深化“亩产论英雄”机制、鼓励能耗排污交易、实施区域限批和红黄牌警告等举措,同时将“腾笼换鸟”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政府综合考核体系,保障工作有序推进。在该政策的推动下,全市“腾笼换鸟”工作成效显著,共腾出用能空间11.12万吨标煤,盘活存量土地3943亩,均超额完成省目标。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2013年我市列入国家、省淘汰任务的企业22家,后又自我加压,全部任务达56家,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面临着任务重、种类多、涉及行业面更广、区域任务不均衡的新特点。我市严密部署,及时分解落实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综合运用有序用电、差别电价等法律法规、经济及必要的行政手段狠抓落实,同时优化行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提升工艺装备、污染防治和清洁生产水平,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促进行业健康、规范和可持续发展。全年全市56家涉及关停落后产能的企业中,已通过市复验的有40家,全面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工作任务。

(六)抓好示范试点建设,促进“两化融合”

加强“两化”融合政策支持。在原有信息化推进处的基础上新设置信息化产业发展处,完善充实信息化项目专家库。全年共受理政府投资信息化建设项目34个,其中通过专家评审23个,项目总投资7700万元。指导成立了衢州市信息化促进会,搭建起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之间沟通和合作的一个平台。制定《衢州市通信保障应急预案》,对《衢州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进行中期评估。

抓好试点示范和三个“智慧”项目。认真抓好氟硅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试点工作。继续做好衢州市信息化示范(两化融合)企业的评选工作,安排一定的资金引导中小企业开展两化融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制定出台《衢州市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协助做好“智慧环保”、“智慧安监”、“智慧医疗”等项目的推进。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三网融合”长效机制,基本满足智慧城市建设要求。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250g,国际互联网用户数达到46万户。城区“百兆入楼、十兆入户”,农村“村村通宽带”逐步实现。完成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城市实现有线数字电视双向传输和整体转换升级。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已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农村综合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为做好党政机关和涉密单位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安全技术防范,我委参与了全市网络与信息安全检查工作,40多个机关单位和各县(市、区)均开展自查,还抽查10家单位和3家供水、供气、供热重点单位。

(七)多举措服务中小企业,完成小上规任务

完善出台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对“小微18条”进行完善,进一步体现了建立融资服务平台、公共服务体系和创业培育的促进机制等小微企业规范升级内容,并建立小微企业上台阶、上规模(限额)奖励制度。制订《关于促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的实施意见》。全年我市新上规企业达124家,顺利完成市政府下达110家任务(省政府任务为100家)。

完善工业企业融资平台。衢州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和工业企业还贷周转专项资金管理中心组建1年以来,为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缓解企业“融资难”取得一定的成效。2013年全年累计为22家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共计9135万元;为27家企业提供转贷资金共计52266万元。担保公司已与衢州市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杭州银行、上银村镇银行及柯城信用联社等9家金融机构建立了担保业务合作关系。

开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坚持“边建设、边服务”的理念,促进政府部门、服务机构和中小企业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积极主动地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推动转型升级。创建打响了“96871”的品牌,真正做到“就来帮企业”,营造良好服务氛围。建立工业企业培育与监测平台。以年用电量30万千瓦时以上的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500-2000万之间的企业、列入拟规范升级培育库的企业、科技型创新型成长型小微企业四大类为主体,计划将全市范围内约1600家企业(约占全市工业企业数量的18%)列入培育监测范围。

(八)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保障生产平稳有序

做好有序用电工作。下发《关于做好2013年电力需求侧管理和有序用电工作的意见》,分六级共22万千瓦对有序用电作了安排,按“四定原则”落实错避峰措施,优先保证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和医院、学校等重要用户用电。做好迎峰度夏,依法规范电力运行。市有序用电办及时启动、调整有序用电方案,期间对部分拒不执行调度令的用户下达停止供电通知书。

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做好归口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与6家归口企业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与善后组签订改制企业结余公有住房安全管理人员挂钩责任书。加强民爆企业安全管理。认真落实民爆行业属地监管责任,逐级签定责任书,并将加强民爆行业管理工作列入《2013年衢州市经信系统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对各县(市)经信局进行考核。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和企业诚信机制建设,制定工作方案,确定示范单位。行业全年未发生死亡事故、重伤事故和轻伤事故,圆满完成省经信委下达的安全生产责任书确定的目标任务。加强行业管理工作。贯彻落实省、市制定的重点行业发展规划计划,做好水泥、钢铁、氟化氢、乳制品、机械等行业准入公告和符合产业政策确认工作。完成国际禁化武组织对巨化股份有限公司氟聚厂化学品的核查接待工作,并协调专家组现场考核车辆公告企业生产一致性现场监督检查工作。积极开展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圆满完成省经信委下达的目标任务。组织工艺美术企业参加第三届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和杭州工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做好工艺美术职称评审和衢州市民间工艺大师评选工作。

(九)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干部队伍水平

积极开展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个严禁”和市委“八条禁令”等规定和要求,发放《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教育读本》,印发警示教育手册,发送一条廉政格言警句,多形式宣传教育浓厚廉政建设氛围。加强作风建设的监督检查,设置举报箱,对落实“八项规定”等情况接受群众监督。规范公务接待制度。重新明确了公务接待标准、报批程序和统一结算等规定,较好地防范和治理了公务接待中的不良风气。全年未发生违法违纪案件。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一年来,根据岗位空缺和工作需要,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规定标准,建议选拔任用正科级领导干部2名、副科级领导干部1名、主任科员2名、副主任科员1名。注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干部上挂、下派和外派等实践锻炼工作力度。接收安排市委统一组织的台州、新疆乌什挂职干部2名,衢州学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衢州电信、衢州联通挂职干部4名,安排到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挂职干部3名。积极做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二、2014年工作计划

2014年市经信委总体思路为: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市有关要求,坚持一个中心,推动“两化融合”,培育“三名工程”,加快“四转四换”,实施“五个一百”项目(100个招商引资项目、100个重点工业项目、100个两化融合项目、100个机器换人项目、100个循环经济项目),促进六大推动(创新发展大推动、传统产业大提升、工业项目大投入、两化发展大融合、服务环境大优化、队伍素质大提高)为目标,全力促进我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开展以下6方面工作:

(一)以深化改革为重点,促进服务环境大优化

一是建立能源要素配置机制。建立用能预算化管理、用能交易制度,推进能源“双控”的市场化运作,提高资源利用率。二是创新项目工作机制。坚持并深化工业项目咨询服务制度,完善项目生成机制,完成电子信息、绿色食品和装备制造的产业链和项目库,完善项目推进机制。三是加强中小企业培育。完善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软硬件建设,将国有担保公司业务范围由市本级工业企业扩大到市区所有企业,扩大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优化“小上规”推动工作机制,加大对“小上规”数据库企业的跟踪培育,帮助企业做好上规模申报工作,完善企业“小上规”的扶持政策,从政策、税收、公共服务、融资等方面加大扶持,调动企业上规积极性。四是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深化落实氟硅、光伏、装备制造产业政策,加快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屋顶光伏发电集中连片开发试点,力争到今年底,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0mw。加强主导产业项目前期谋划,选择产业契合度高、带动性强的项目补充到项目库。选择技术水平高、产业关联度大、市场前景好的高端装备产品以及关键基础性技术作为主攻领域,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力度,实现重点突破。加快龙头企业“一企一策”的制定,扶持龙头企业快速发展。积极筹备2014年中国义务装备制造业博览会,提高衢州制造影响力。充分利用衢州水资源优势,加强食品饮料行业发展研究,制定规划出台扶持政策。结合浙江中关村产业园招商,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二)以提高质量效益为重点,促进创新发展大推动

一是加大对创新型科技型企业的扶持力度。试点开展市本级科技金融合作贷款工作,建立资金风险池,通过政府补贴、担保风险补偿、担保费补助等政策,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贷款银行、保险公司积极参与科技金融合作贷款。建立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二是组建工业投资有限公司。对原有工业资产整合成立国有控股的工业投资公司,对成长前景好、科技创新能力强的优质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加快壮大发展。三是完善技术创新推进机制。着力抓好科研成果专利、专有技术的产业化推进,把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重点从研发环节转移到产业化环节。加强对新产品推广、新技术应用、新工艺改造的支持。继续抓好8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鼓励企业加快技术中心建设,积极引导企业申报省级、国家级技术中心,实施一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四是深化“三名”工程。继续大力培育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制订企业品牌发展规划,指导企业确定品牌发展定位、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促进企业建立完善品牌培育管理体系。研究制定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扶持政策。大力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鼓励在衢企业家创新管理理念、提升经营模式,打造“衢商”金名片。

(三)以综合经济效益排序为重点,促进传统产业大提升

一是以工业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综合排序和行业排序为依据,加快推进“四换工程”、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腾笼换鸟”和生态家园建设。对排序结果实施分档管理,制定差别电价、水价办法。对第一档次的企业予以重点支持,对最后第四档次的企业实施差别电价、水价、信贷等“倒逼”机制,并提出明确的淘汰时间要求,以市场经济手段推动“腾笼换鸟”,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腾出环境容量和土地空间。二是以工业污水治理为重点,多举措推动“五水共治”。以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建设为重点,推进一批规上企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淘汰“低小散”企业为重点,关停一批污水排放重、治理能力差的企业;以生态家园建设为重点,推进钱江源流域沿线污水示范整治。

(四)以推进项目建设为重点,促进工业项目大投入

一是围绕“大干项目、干大项目”,抓好中关村产业园项目。把中关村产业合作园作为衢州近几年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战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与中关村的合作对接招商。尤其加强企业、项目的合作对接,力争引进一批高科技项目,吸引一批高层次人才,在创新体系、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及科技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二是实施五个一百项目。即谋划100个工业前期项目,实施100个重点工业项目,实施100个机器换人项目,实施100个两化融合项目,实施100个循环经济项目,紧紧抓住项目的牛鼻子,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提高工业有效投资。

(五)以智能化制造为重点,促进两化发展大融合

落实“万种、千台、百套”专项行动,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加强企业生产过程、生产装备、生产产品和生产服务的智能化、信息化发展,重点推进智能化新产品、智能单机装备研发工作。建立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力争在“十二五”期间衢州市出现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装备替代进口产品。建立企业新产品推广机制,制定《衢州市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目录》,以政府采购的形式加强企业新产品的推广应用,扶持创新企业的成长。实施“宽带衢州”工程,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光纤到户和行政村宽带普及服务。完善信息基础网络共建共享机制,推进三网融合,培育壮大三网融合相关产业和市场。全力推进省智慧城市建设试点项目“衢州市智慧环保”的建设,做好智慧医疗、智慧安监等项目跟踪服务。严把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的管理工作。

(六)以教育实践活动为重点,实现队伍素质大提高 一是走进群众,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调查了解企业发展实情,摸清制约工业和企业发展问题,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作风建设,着力在“四风”突出问题上取得成效。不断提高干部队伍对微观经济、产业发展的感知判断能力,与企业对接对话能力,网络信息时代的业务处理能力。以“三学三强”为载体,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会等形式,开展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等重要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专题理论学习活动、“三思、三观”学习讨论活动。二是加强干部廉政建设。坚持反腐倡廉,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组织领导;加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深入贯彻实施《廉政准则》;继续深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三是做好信访维稳工作。落实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制和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处理信访反映的各种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做好结案息访工作,维护好社会稳定和办公秩序。

第三篇:市经信委上半年工作总结

市经信委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着力推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一是加强运行监测。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地区和新增长点、小微企业的监测分析,准确研判工业经济走势,提出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加强生产要素综合协调。全面开展电力需求管理综合试点工作,做好迎峰度夏。深入开展银企对接,上半年合作日中银企合作集中签约项目91个,签约金额--548亿元。三是加强新增长点培育。以全市**个省级新增长点项目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市级项目数据库,积极协调项目在资金、电力等生产要素方面的需求,力争早产出、多见效。

(二)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为充分体现转型升级的质量,侧重于体现地效、能效、人效指标,注重考核体系再优化,完善评估机制,分解落实责任,强化督促检查和组织考核。二是加快结构调整。依托2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加大淘汰落后,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引导企业走差异化、精细化、高端化发展路线。三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落实领导挂钩联系制度,推动投资重点项目早开工早建设。目前,观致汽车、奇瑞捷豹路虎、康得新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名硕等一批5亿元以上新兴产业项目即将开工。四是大力推动企业创新。着力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业载体建设。组织实施重点技术创新计划,确定省重点技术项目251个。启动省“两新”产品目录发布,全市累计入围项目84个,全省第一。品牌经济深入发展,好孩子列为工信部质量标杆企业。

(三)着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一是组织实施重点节能项目。采用网上申报新模式,组织申报**年市重点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对技术先进、节能效果明显的项目进行补贴扶持。制定了《**市半导体照明(LED)推进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我市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二是加强重点用能企业管理。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十二五”前两年累计完成节能量390万吨标准煤,超额完成国家对万企“十二五”节能量考核序时进度的目标要求。开展“能效之星”创建活动,筛选并确定96家为今年重点创建“能效之星”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落实节能服务产业“营改增”后的税收优惠政策。三是抓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认真落实高效节能产品惠民补贴政策,组织开展节能惠民产品推广信息核查。组织开展高效照明推广应用,积极实施绿色照明行动,完成高效照明产品推广数量67万支,在全省名前茅。

(四)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一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完成《**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2013-2015年)》,明确发展思路和重点。启动规划新一轮苏州市区无线局域网的布局和服务,在主要商业街区、重点园林景点等20个公共场所实现WIFI热点覆盖。二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组织开展省级示范试点企业两化融合现状抽样调查,完成了省**年第一批两化融合试点企业的申报,**绸都盛泽电子商务信息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被评为省两化融合电子商务类示范企业,省海狮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被评为省两化融合产品与装备智能化类示范企业。启动了市智能工业发展相关工作,加强前期调研论证,确定重点示范企业。三是推进社会信息化建设。研究并报市政府审批下发了苏州市2013“智慧苏州”重点推进项目23个。推进市民卡发卡及拓展应用工作,上半年累计发放市民卡A卡285万张,改造完成累计*个服务网点、3个便民服务站。扩大**市家庭信息化云媒体项目的应用功能,加大网络双向化改造,进一步完善平台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五)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一网三库”建设,初步完成系统平台数据库及功能模块的开发,已建成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和政府部门信用数据库框架开发,前置机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等五大系统的开发。目前前期已归集了16个部门*万多家企业的基础数据,企业失信记录万余条。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专栏建设,累计开通各级专栏78个,发布项目信息1.7万条、信用信息30多万条。同时,加快推动培育信用市场和第三方信用咨询机构,举办“助理信用管理师国家执业资质培训班”等。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既定发展目标,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的要求,紧扣主题主线,狠抓落实,加快推进各项节点任务。

着力推进经济平稳增长:进一步强化部门职能,突出运行监测分析,注重研究数据增减背后蕴含的区域发展、行业景气、产业结构等深层次原因,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抓好新增长点培育,确保全市817个新增长点项目新增销售产值超过1600亿元。抓要素保障,深入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综合试点工作,组织煤、气、运等要素协调,组织全市性银企合作,努力缓解企业融资困难。加大市场开拓,继续组织企业参加江苏产品万里行等影响力较大的综合展会和专业展会,举办“苏州名优新产品贵阳展销会”,组织本地轨道交通产业企业与我市轨道项目对接等。

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瞄准产业发展高端环节,扩大有效投入。以重大项目为着力点,全力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提升,研究出台我市新一轮推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意见,实施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推广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四新”技改项目计划。突出提升核心竞争力。坚持以创新为主驱动,全面推进企业开展以技术、品牌、管理和商业模式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提升活动,实施千项创新项目、千项“两新”推广应用和千家研发机构能力提升的“三千工程”,加快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加快国际化企业培育。打造一批面向国际资源和市场进行生产经营和创新的国际化企业,研究出台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意见,培育一批纳入全球制造体系、参与国际分工协作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电子商务、节能环保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服务业主体,加快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集群发展,全面开展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

着力发挥信息化支撑功能:围绕发展智能工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互为支撑,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从企业、行业和区域三个层面,在研发设计、制造过程、智能管理、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和智能终端产品等六大环节各选择10家典型企业开展创建活动,加快发展智能工业。加快载体建设。在两化融合、社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领域实施示范工程,开展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评估。组织开展三网融合试点,编制三网融合三年发展规划,力争创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验区2家、省市两级示范企业9家。统筹社会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地理、人口、法人信息三大数据库建设,落实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规划,建设并开放20个公共区域无线上网WIFI服务,完成建立“**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计监测体系”。做好市民卡拓展功能综合应用服务平台建设和云媒体电视推广应用,重点建设机顶盒刷卡支付功能。

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今年我市节能形势依然严峻,节能任务繁重,突出抓好三个重点:加强目标责任考核。组织签定节能目标责任书,实施“双控”责任目标管理机制,定期发布节能目标晴雨表,实施领导约谈制,以节能目标倒逼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开展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基地)创建认定,新创建循环经济示范企业25家。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推荐3-5家企业申报省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实施我市清洁生产企业审核验收工作。开展“能效之星”创建。新增三星级以上“能效之星”企业56家。完成“中国能效之星”创建企业再辅导工作,力争获评企业10家以上。

着力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继续推进完善“一网三库”建设,建立健全全市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的组织保障机制,研究出台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考评办法,强化对各地各部门信用数据的归集和应用进行量化考评。突出食品安全等领导重视、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领域1-2个,发挥信息平台优势,部门联动推进信用信息应用。扎实推进“万企贯标、百企示范”工程,年内力争完成贯标企业数640余家,占全省五分之一。推动各部门信用制度建设,完成《**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制度汇编》,并按照行业或专题建立跨部门信用联动机制。

第四篇:经信委201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经信委201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

计划

一、关于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及主要工作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和持续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经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中国制造XX篇”、“调转促XXXX行动计划”和工业转型升级“八大行动”,着力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推创新、促融合,全省工业经济呈现“稳、好、优、难”四大特点。

一是增速趋稳。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XXXX亿元,同比增长X%,增速较一季度持平、较前五个月提升X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中部第X位,呈现阶段性企稳态势。

二是效益趋好。受煤炭、钢铁、石化等行业减亏增利拉动,X-X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XX%,比全国高XX个百分点,居全国第中部第X位;企业亏损面X%,同比下降X个百分点,比全国低X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XX%。

三是结构趋优。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XX%,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同期的XX%提升至XX%;电子信息业增加值增长XX%,软件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XX%。新能源汽车生产增长X倍,机器人生产增长XX%。十大高

- 1 -

成长产业产值XXXX亿元,增长XX%。

四是困难较多。融资不畅,X月末,全省工业贷款余额增幅比全部贷款低XX个百分点,新增工业贷款占比仅为X%。投资不足,上半年,技改投资增速同比回落X个百分点,民间投资仅增长X%。盈利不强,前X个月,规模企业百元营业收入成本(XX元)高于全国X元,居全国第X位;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X%)低于全国X个百分点。需求不旺,PPI连续XX个月同比下降,工业出口交货值由去年同期增长X%转为下降X%。应收账款高,X月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增长XX%,比一季度提升X个百分点,比全国同期高X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我们聚力聚焦,突出抓了一批重点难点工作。

(一)建设工业云、企业帮扶两大平台,运行调控能力实现新提升。建成集运行监测、政策宣传、项目申报、精准帮扶等功能于一体的工业云平台,基本实现规模企业全覆盖;建立健全定期会商研判和月度分析调度制度,全省工业“大运行、大服务”工作机制初步形成。深入开展“百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建立企业调研清单卡片制度,上半年走访调研企业XXXX户,协调解决问题XXXX个。开展“X烟、X酒、X茶全国行”活动,举办工业机器人产需对接会,推广应用机器人XXXX台。

(二)落实降成本、去产能两大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2 -

取得新进展。推动出台“降成本XX条”,加上营改增减税,年降低企业成本XXX亿元左右,综合成本预计下降X个百分点。其中完成直供电交易XXX亿千瓦时,可为XXX户企业降低成本XX亿元。X-X月,办理票据贴现XXXXX张、贴现金额XXX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近X亿元;X-X月,全省规模企业财务费用下降X%。认定省级节水型企业X家,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X%。制定“钢铁行业去产能工作总体方案”,推进煤矿减量化生产,开展淘汰落后产能、钢铁行业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清理专项行动,关停炼钢产能XXX万吨,全省煤炭、钢材产量分别下降X%和X%。

(三)强化项目、产业两大支撑,制造强省建设开启新篇章。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专项行动,京东方XX代线、国轩高科、大富重工等XXX多个亿元以上项目扎实推进。XXX个项目获得国家专项基金额度XXX亿元,基金总额占全国的近X/X。开展“中国制造XXXXXX篇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训,推进新一轮省部战略合作,电子基础产品、集成电路、家用电器、工业机器人和新能源汽车X大产业纳入“中国制造XXXX”重点支持领域。智能语音产业园升级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电子信息“屏-芯-端”产业链加速形成。

(四)提升融合、创新两大能力,补短板增优势激发新动

- 3 -

力。深入开展两化融合“百家贯标、千家对标”行动,古井、中鼎等XX家企业入围国家贯标试点;XX家企业通过贯标认证,占全国的X/XX。荣事达集团成为大企业构建基于互联网“双创”平台的国家级典范。X个项目进入国家智能制造专项名单,东旭光电、江南化工入选国家智能化生产线试点。组建X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培育省级信息消费产品XXX件、认定省级新产品XXX项,X家企业成为国家级工业产品生态设计示范企业。

(五)抓住开放合作、优化环境两大关键,民营经济发展呈现新活力。成功举办与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合作发展会议,签约亿元以上项目XXX个,投资规模XXXX亿元。《中德(芜湖)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方案》通过工信部评审,庞巴迪轨道交通等XX个项目顺利推进。编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干货”XX条,研究制订“民营经济XX条”升级版。上半年,全省新增企业X万户,增长XX%;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XXXX亿元,同比增长XX%,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XX%提高到XX%。同时,我们坚持统筹兼顾,切实抓好军民融合、无线电管理、煤矿和非煤矿山安全监管、信息安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老干部服务等工作,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我们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开展“X+X”专项整治,机关

- 4 -

作风建设扎实有效。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关于下半年重点工作,在年初的系统会议上已经进行了全面部署,我就不再作过多重复。总的要求,就是各地各部门要围绕年初“XXXX”工作安排,认真对账查账,确保全面完成目标任务。这里,就近期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必须进一步明确的新要求,再强调几点。

(一)加强工业云平台管理使用。云平台基础在建,关键在用,核心在准。当前,工信部也在建设“工业基础大数据平台”,我们要积极与部里对接,进一步做好工业云平台的系统完善和运维工作,狠抓企业数据上报及时率、准确率,进一步提升监测分析的及时性、针对性、科学性。要依托工业云平台开展政策宣传、项目申报、精准帮扶、产品设计、诊断服务等工作。各市县经信委要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落实专职直报员制度,认真做好本地云平台的日常管理,成为工业云平台的建设者、使用者、受益者。从目前推进情况看,有的市高度重视、组织有力、推动有效,例如阜阳、亳州、马鞍山、安庆等,有的市思想上不够重视,行动上跟不上。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执行“工业云平台使用管理办法”,对连续三次或累计五次未按时上报数据的,取消信息服务、项目申报等资格。

- 5 -

(二)千方百计稳定工业投资。针对工业和民间投资持续低迷,全省经信系统要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按照“四督四保”要求,大力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按照分级负责的方式,省市县(区)分别调度投资XX亿元、X亿元、X亿元以上重大项目,确保完成技改投资XXXX亿元以上目标。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工程包、专项建设基金重大专项,争取更多的项目纳入专项建设基金名单。各市县经信委不仅要精心谋划、积极申报,还要创新思路、优化流程,加快基金拨付、加强项目建管力度,推动专项建设基金落地见效。

(三)强化工业产品有效供给。需求不足,表象是产能过剩,实质是供需错配。全省经信系统要秉承“创新创造供给、供给引领需求”理念,深刻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内涵,从生产端入手,提升供给质量效率。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推动出台“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实施意见”,开展消费品工业“四个一百”示范工程,引导企业把握产业变革和消费升级趋势,深化产学研合作,开发一批智能化、个性化、定制化产品,提升产品精致性、可靠性、耐久性,培育省级新产品XXX项。大力实施“工业精品三年行动计划”,举办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精品展,培育认定XX工业精品XXX项,创建一批国家级特优产品、新优精

- 6 -

品、优秀企业和基地园区。

(四)推动企业降本增效。降成本是当前促进企业提质增效最直接、最有效、最现实的工作举措,全省经信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降成本XX条”,不断为企业降本增效“添力加码”。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四部委关于促进产融合作行动方案等文件精神,加快搭建“产融信息合作平台”,依法合规发布企业融资需求“白名单”,推动大型工业企业依法设立财务公司,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创建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各市县经信部门要深入摸排,精心筛选上报一批银行融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的大项目、好项目,争取国家支持。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小额票据贴现中心运行机制,降低贴现费用、扩大贴现规模;搭建“XX帮你贷”融资服务平台,推广产业链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模式,开展“投贷联动”试点,多渠道助力企业融资。深入开展企业管理提升专项行动,推广先进管理模式,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控,降低运营成本。同时,还要提前做好201X年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细化使用,尽快落地生效。

(五)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推动落实新一轮省部战略合作,围绕促进集成电路、云计算大数据、新型平板显示、智能语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打造一批“大而优”、“小而美”的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支持合芜蚌等市创建“中国制造

- 7 -

XXXX”城市试点示范。加快培育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做好信息消费试点县区工作。实施产业集群专业镇提质创牌行动,培育一批百亿元、XXX亿元专业镇,探索建设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特色工业小镇。

(六)推进机器换人行动。大力实施“互联网+制造”行动计划,加快制定出台“智能制造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机器换人“十百千”行动,联合哈工大召开机器人产业技术承接会,举办岳西机械企业产需对接会,力争下半年再推广工业机器人XXXX台左右。加快推动江南化工智能化生产线等XXX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建设,打造一批省级“智能车间”、“数字工厂”,让全省工业企业学有典型、追有标兵。

(七)抓好节能环保“五个一百”专项行动。我委已连续X年推动实施节能环保“五个一百”专项行动,成效显著,并已成为品牌工作。全省经信系统要继续坚持以节能环保“五个一百”专项行动为抓手,推行绿色制造,生产绿色产品,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举办节能环保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推介会,推动绿色技术产品扩散和应用;开展绿色制造企业(产品)认定和国家级“绿色制造示范城市”创建,加快推进钢铁、电解铝、水泥、石化等重点行业绿色节能改造,分业推出绿色工厂试点示范X-XX家;加快合肥、芜湖、马鞍山再制造产业园建设,打造一批绿色

- 8 -

园区、绿色供应链。

(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全省经信系统要认真贯彻省科技大会精神,抢抓国家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机遇,落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研究制定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实施办法,年内培育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XXX个以上、行业技术中心X个以上,指导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创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深化政产学研用合作,组建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两化融合、绿色建筑五大产业联盟,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组织开展工业企业质量技术诊断活动,抓好第三届“江淮杯”工业设计大赛,培育省级工业设计中心XX家以上,争取创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X-X家。

(九)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省经信系统要大力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建立“专精特新”企业数据库,引导中小企业专注核心业务,支持在细分市场上具有行业领导力的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和品牌并购,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XXX户,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全国“单项冠军”、“行业配套专家”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当前,我们要筹备好全省“民营企业家发展座谈会”,制定出台“民营经济XX条”升级版,提振企业家发展信心。

- 9 -

(十)狠抓服务能力提升。经信委是企业的“娘家”。我们要亲企、清政,维护这一品牌、擦亮这一品牌。要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配合做好省委巡视组工作,进一步建章立制,抓好问题整改,不断提升经信系统党员干部的精气神。持续深化“百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完善问题、措施和责任“三项清单”制度,提升帮扶工作的精准度、实效性。认真做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发布和实施。开展“X烟”“X酒”“X茶”全国行,办好钢铁、装备制造、工业机器人及合肥家博会等产需衔接活动,组织企业参加中博会、工博会等,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 10 -

第五篇:经信委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宏观经济趋紧的形势下,我们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深入贯彻全市加快先进制造业和信息产业发展动员大会部署,坚持抓规模、稳增长,抓转型、促升级,全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稳中有升”的运行态势,在拉动全市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工业经济稳中有升。相对全国、全省和同类城市工业下行态势,我市工业运行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6937.9亿元,同比增长15.7%,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增速高出全国平均0.7个百分点,扭转了自去年以来我市工业增速低于全国、全省的被动局面。工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初步测算拉动全市经济增长5.1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53%。

(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立足“7+6”产业格局,梳理打造十条千亿级产业链。上半年,家电电子等七大重点产业完成工业产值5879.7亿元,增长14.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5%;高端装备制造等六个新兴产业完成产值1580亿元,增长16.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22.7%,成为工业稳增长的重要支撑。

(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制定工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出台加强和改进政府服务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滚动推进348个工业转型升级项目,累计开工264个,其中76个竣工投产。加大定向招商力度,先后赴北京、上海、济南等地举办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专题招商,跟踪推进65个定向招商项目,宝石重工等36个签约落地。项目建设带动全市工业投资增速再创新高,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投资743亿元,增长29.2%,高于去年同期11.1个百分点。

(四)产业布局加快集聚。制定工业产业集聚区建设意见,出台我市首个工业产业集聚区(基地)布局规划,重点规划建设的50个产业集聚区上半年预计实现工业产值3300亿元。制定地铁基金、交通基金“有时限先征后奖”扶持政策,加快推进老城区企业向产业集聚区搬迁。上半年,组织完成青钢等大企业搬迁改造实施方案,新启动搬迁企业12户,累计达到84户,其中26户新址项目竣工,完成投资81.7亿元。开展清洁生产园区创建试点活动,实施过千万元的清洁生产示范项目20个,总投资16.5亿元,5户企业列入国家“两型”企业创建试点,数量居同类城市首位。成功创建莱西农副产品深加工、即墨纺织服装等两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五)中小企业平稳发展。制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实施中小企业“百千万成长工程”,启动胶州市中小企业园、莱西空港中小企业集中区、城阳惜福镇小微企业孵化园等3个小企业园区建设试点。制定出台国内首个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技术)认定办法,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07.4亿元,增长22.4%,各项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六)软件产业快速增长。创新实施“东园西谷北城”战略,制定我市首个软件业发展政策,出台软件“千万平米”工程建设方案,目前已开建33万平方米。新引进规划呼叫席位达2000个的山东首创电信服务中心项目,推动金溢科技等项目开工建设。上半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258.8亿元,增长59.6%,增速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位。我市被认定为国家首批“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

(七)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组织实施第一批519项技术创新重点项目,6个项目入选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组织9家企业申报首台(套)技术装备示范项目;6家企业进入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专家评审环节,入围数量为历年最多。出台加快品牌经济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意见,6家企业入选首批全国百家企业品牌培育试点,3家企业获全国“质量标杆”称号,数量均居同类城市首位。

(八)两化融合深度推进。出台两化深度融合实施意见,召开纺织服装行业两化深度融合现场会,促进融合创新与规模发展。推进电子商务发展,“XX电子商务专区”企业交易额超过900亿元,3家企业认定为山东省电子商务企业。推进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培育两化融合示范项目15个,指导崂山、黄岛等申报创建省级物联网产业基地。继续推进“三网融合”试点,试点小区扩大到20个,覆盖居民1.2万户。城市一卡通工程成效显著,琴岛通卡累计发行225.5万张,与日照市实现互联互通,“琴岛

通隧道ETC收费系统”获得2012国家金卡工程优秀成果奖。

(九)中介服务健康发展。新引进北大纵横管理集团、科税人力资源等知名中介机构,北京连城知识产权、英天科技知识产权等一批项目正在洽谈。指导崂山财富中心申报创建国家会计示范基地。优化实施小企业公共服务外包项目,企业可自主选择机构并接受免费服务,受惠企业达1200家。预计上半年,全市中介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5%左右。

(十)平台建设保障有力。健全重点企业指标监测预警机制,做好电力迎峰度夏、成品油市场供应和油气管道安全各项工作。大企业直通车服务平台解决重大经营事项256件(次)。开展“中小企业服务年”活动,全市144个中小企业三级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为1.1万家(次)企业提供创业指导、技术支持等普惠服务。开发建立“融资通”网络融资服务平台,上半年完成130家企业信用评级,为1700多家(次)中小企业直接解决融资122亿元,其中担保贷款额91亿元,规模居全省第一。成功举办“双周两会”综合展(XX国际时装周、名牌展示周、产学研洽谈会、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成果展),85家名牌企业与18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中参展,累计接待观众14万人次,吸引了36家大型跨国采购商和119家国内外中小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为企业增加订单8.8亿元,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54项,发挥了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叠加效应。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今年以来,受市场需求不足和宏观调控双重因素影响,工业经济增长放缓,制约经济运行的压力增加。一是工业稳增长的压力。受经济下行环境影响,新建项目开工不足,部分新投产项目未能达产,难以实现对工业增长的预期拉动。二是市场需求疲软的压力。欧美日外需市场持续低迷,国内需求增长面临诸多制约,部分行业产销受阻、库存增加。三是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原材料、用工、融资等成本刚性上涨,企业盈利水平下降。

三、下半年重点工作

(一)着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链。出台加快十条千亿级产业链建设意见,建立调度推进机制,以投资千万元的技改项目为重点,确保存量最大产出;以产业链配套项目为抓手,确保增量优化提升,推动家电、石化等10条千亿级产业链上规模、上层次。

(二)推动信息产业规模扩张。8月上旬举办首届国际软件融合创新博览会,推动我市软件企业与国内外优强企业对接合作;贯彻落实软件产业发展政策,重点扶持10家领军企业和30家高成长性企业,全年软件业务收入增长30%以上,在副省级城市再前移一个位次。

(三)加大定向招商和项目推进。组织开展信息技术、新医药等系列新兴产业专题招商活动,加快348个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年内150个竣工投产;实施第二批技术创新重点项目,全年超过1000项,组织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名牌产品认定。

(四)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产业集聚区布局规划,加快园区整合扩容提升,推动新上工业项目和老企业搬迁项目向规划集聚区集中,年内新增老城区搬迁改造竣工企业6户。推进软件“千万平米”工程,年内完成投资10亿元、开工建设107万平米、竣工16万平米的目标,提升“东园西谷北城”的承载能力。

(五)加强经济运行调控保障。深化大企业直通车服务,加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辟网络融资新渠道,扩大企业融资规模。强化煤电油保障,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经济运行环境。

下载市经信委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市经信委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经信委2017年度工作总结和

    市经信委2017年度工作总结和 2018年工作思路 乌苏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今年以来,经信委班子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保稳定、促发展、为民生”工作主脉,在积极应对经济......

    市经信委2012年定点扶贫工作总结

    市经信委2012年定点扶贫工作总结2012年,我委定点帮扶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委领导班子给予了高度重视。我委坚持到村到户的工作原则,以“整合资源、集中帮扶”为重要......

    经信委工业经济工作总结

    经信委工业经济工作总结 2013年,全市经信系统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全市“工业强市”建设总体部署,积极应对复杂的发展环境和罕见的高......

    经信委年度工作总结

    经信委年度工作总结 2013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和经济环境,全市经信系统紧紧围绕工业强市主题和转型升级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开展“四推进、五倍增”......

    经信委年度工作总结

    *****经信委****年度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经信委在*****的坚强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加速推进优势......

    县经信委工作总结

    县经信委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县经信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工业XX县,工业强县”战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改进作风,积极......

    市经信委工作评议调研报告

    关于对市经信委工作评议的调研报告 人大常委会工作评议第一调研组 (2014年9月25日)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按照《界首市人大常委会2014年工作评议实施方案》要求,市人大常委......

    市经信委践行101%服务

    市经信委践行101%服务 做好企业贴心“娘家人” 日前,市经信委在开展“保持党的纯洁性、迎接党的十八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第二阶段,围绕主题,结合当前工作抓落实,积极开展101%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