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治:4.1《人民的选择_历史的必然》教案(选修3)
专题
四、第一框题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一、梦想的破灭:资本主义制度行不通
1、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在近代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曾经给欧美国家的发展带来进步;但是,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追求,对于中国的发展来说,留下的只是悲怆和梦想的破灭。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为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衰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民族危机空前深重,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救亡图存,许多志士仁人上下求索、奔走呼号,各阶级、各阶层、各种社会势力围绕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提出了种种主张,展开了激烈斗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2、资产阶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历史任务:
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资产阶级也没有能力领导人民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更谈不上实现人民民主。实际上,旧中国的政治制度,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没有改变其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利益的本质,中国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地位。
二、人民的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
1、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权组织形式:
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农民协会,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从抗日战争时期的参议会,到解放战争后期和建国初期各地普遍召开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民主而进行的探索和创造。
综观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历程和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型人民政权的实践,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建立新型人民民主政权、寻求适合的政权组织形式进行了长期的探索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后期和建国初期
1、法律基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组织基础:全国范围内的第一次普选
3、标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 →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4、我国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政权组织形式,适合我国的国情,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确立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政权组织形式,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本框题小结:
◇1个必然性:即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政体是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1个地位: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个标志: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的标志:
第二篇: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教学设计
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教学设计
专题
四、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一、《民主集中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分述(我国的国家管理形式)
、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2、按照民主集中制建立的新型政体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
4、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二、专题导语:
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民主政体的巨大优越性。中国为什么不能实行西方式的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形成和确立起来的?同资本主义民主政体相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要特点和优点是什么?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我们将进一步明确: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体现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性质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体制的模式。
三、课程标准:
4.9 归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理解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10 分析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和人民的关系、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阐述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4.11 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的特点,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第一框题
人民的选择
历史的必然
一、【课程标准】:
4.11 比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的特点,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二、【新课教学】:
(一)、梦想的破灭:资本主义制度行不通
课堂探究:
镜头一:康有为在《立宪法议》中说,现在世界上有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立宪三种政体,而“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者也”。他主张“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
镜头二:邹容在他的名著《革命军》中写道:“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在这部书中,他坚决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并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方案。
镜头三:孙中山一生致力于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奋斗,但他建立共和国政体的尝试,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压迫下,终归失败。孙中山沉痛地说:“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今天仍有人认为,如果效法欧美11家采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近代中国就能实现现代化。你可否结合上述材料和已有的政治知识、历史知识,反驳这种观点?、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在近代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曾经给欧美国家的发展带来进步;但是,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追求,对于中国的发展来说,留下的只是悲怆和梦想的破灭。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为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衰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民族危机空前深重,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救亡图存,许多志士仁人上下求索、奔走呼号,各阶级、各阶层、各种社会势力围绕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提出了种种主张,展开了激烈斗争。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2、资产阶级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历史任务:
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资产阶级也没有能力领导人民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更谈不上实现人民民主。实际上,旧中国的政治制度,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没有改变其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利益的本质,中国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地位。
相关链接:
辛亥革命后,代表各种政治势力的政客竞相仿效西方议会民主,“建国会、立政党”,一时间出现了大大小小的政党、团体三百多个。但是,它们大多成了各派军阀、官僚、政客借以争权夺利的工具。1913年春,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得绝大多数席位,其民主派代表宋教仁准备以多数党领袖身份组阁,竟遭军阀集团刺杀身亡。1923年,北洋军阀曹锟以5000银元一票的价格收买国会议员590人,被选为大总统,史称“贿选总统”。旧中国的多党竞选和议会民主只给历史留下一幕幕闹剧。、人民的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
课堂探究: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生动地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奋斗历程。《东方红》剧照
《农友歌》:“自己当家做主人,一切权力归农会”;
《八月桂花遍地开》:“张灯又结彩,红色政权建起来”;
《解放区的天》:“民主政府爱人民,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
你会唱这些歌曲吗?这些歌词表达了人民的什么意愿?
你能否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奋斗历程?、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经过艰难曲折的探索,中国人民终于认识到,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必须彻底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制度,建立新型的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真正由人民当家作主。领导中国人民实现这一伟大变革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建立新型人民民主政权、寻求适合的政权组织形式进行了长期的探索。
课堂探究:
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农民协会,已经具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萌芽的性质。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召开的上海市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创建人民政权的最初尝试。
931年11月7日至20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形式出现的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机关。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召开各级参议会,选举产生了抗日根据地各级政府。《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组织条例》规定,“边区各级参议会,为边区各级之人民代表机关”。
解放战争时期,广大解放区普遍建立的乡村农民大会、区人民代表会议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会议等,为中国革命胜利后在全国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联系近代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失败尝试,对比以上图文所反映的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建立新型政权而进行的不懈探索,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权组织形式:
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农民协会,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从抗日战争时期的参议会,到解放战争后期和建国初期各地普遍召开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民主而进行的探索和创造。
综观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历程和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型人民政权的实践,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历史的必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作为临时宪法规定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亿万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此前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建立新型国家政权发挥了重大作用,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地位,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础。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
课堂探究:
从1953年7月到1954年5月,我国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据统计,全国登记选民总数为3.2381亿人,占18周岁以上人口总数的97.18%,投票率为85.88%。此次选举共选出近五百七十万基层人大代表。北京市选民兴高采烈地参加建国后第一次全国普选
为什么人民群众对选举有这么高的热情?
953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普选,在此基础上自下而上逐级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奠定了组织基础。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的标志:
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
3、我国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政权组织形式,适合我国的国情,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确立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政权组织形式,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本框题小结:
◇1个必然性:即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政体是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1个地位: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个标志: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的标志:
第三篇:三个选择是历史的必然
“三个选择”的是历史的必然
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证明: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必然性
1、近代以来,为了挽救国家危亡,中国的先进分子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寻找真理。但无论是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探索均告失败。近代革命的指导理论,从太平天国的“拜上帝”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都 不能解决中国的积重难返的社会问题。
辛亥革命的流产证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不能指导中国人民的斗争走向胜利,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求先进的理论。
2、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暴力革命的方式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成为最有力的革命武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成为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关键,事实证明只有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才能找到真正的解放之路。
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思想条件,其理论也成为共产党的指导理论。在它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最终取得胜利,历史证明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二、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和革命发展的必然要求。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面临着反帝反封建的两大革命任务,这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从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到辛亥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屡遭失败的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
利,特别是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政党无力承担中国革命领导核心的历史使命,历史要求先进阶级的先进政党来承担这个使命,因此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历史的呼唤。
2、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在具备了充分的历史条件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①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建党提供了阶级基础;
②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建党提供了思想条件; ③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④中国早期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党的产生准备了组织基础。⑤共产国际的帮助为党的成立提供了外部条件。
3、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证明它当之无愧地承担了中国革命领导核心的历史使命,它领导中国人民,战胜了三大敌人,赢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革命的异常艰巨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用自己的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它满足了历史的要求,是历史的正确选择。
三、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1、近现代中国历史证明,资本主义不能救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引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
2、辛亥革命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三种建国方案:蒋介石国民党所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反动统治,最终被历史和人民抛弃;资产阶级民主派建立欧美式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的幻想最终破灭;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道路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必然结果。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历史发展的方向便不可逆转地指向了社会主义。从建国开始,在不到七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亿万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做出的正确选择。
第四篇:选修3政治
1.俄罗斯联邦由89个平等的主体组成,其中包括21个共和国、6个边疆区、49个州、1个自治州、10个自治区和2个联邦直辖市,这些联邦主体享有很大的自治权。据此,有人认为,联邦制有利于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是真正民主的体现,是理想的国家结构形式。请你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①联邦制是当今世界国家结构形式之一,由于其组成单位是享有相对主权的完整政治实体,因而有较大的自治权,可以确保各联邦主体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地方积极性的发挥。但是,联邦制极易导致效率不高,联邦政府与各联邦主体之间相互扯皮、推诿。
②单一制国家的组成单位是按地域划分的普通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其特征是全国一个中央政权、一部宪法和一种法律体系,它既可以确保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又可以保证地方政权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内行使职权,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
③一个国家采用何种国家结构形式,是阶级、民族、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单一制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结构形式,绝不能照搬联邦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④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其实质是在统治阶级范围内,按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国家职能,因此,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联邦制和单一制是国家的形式,是否体现真正民主则取决于国家的国体。不管是实行联邦制还是单一制,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在联邦制下,全国性资产阶级利益集团与地方性利益集团分享权力,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则利用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相互推卸责任,不可能形成理想的结构形式;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符合国情、体现人民的意志,是理想的国家结构形式。
2.(1)“西方不足法”,为什么我国必须坚决打击新疆分裂势力,保持单一制的稳定?
一个国家采用何种国家结构形式,是阶级、民族、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联邦制的最大问题是效率不高,国家整体与其组成部分之间相互扯皮、推诿,各组成部分政府之间各自为政。中国自古就没有联邦制的历史土壤。在当代中国,祖国的和平统一,是全体人民的共同意志;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单一制将地方政权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对分裂势力进行专政有利于保障人民民主、国家长治久安。
(2)在长期、复杂、尖锐的反分裂斗争过程中,国家和人民应该做些什么?
坚决维护国家统一:一方面要维护民族的团结,不断增强包括各民族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方面要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入侵或占领,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行为。
3.代议制,就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现代国家,无论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大都实行代议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
(1)代议制为什么会成为现代民主政体的共同特征?
一方面,只有公民广泛参与,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政体;另一方面,不可能全体公民都经常性地直接管理所有国家事务。
(2)我国实行什么样的政体?它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度有哪些本质区别?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西方议会制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维护和实现资产阶级的利益。③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而西方议会制一般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来组织。
第五篇: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本练案用时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胜利实现“十二五”规划,关键在党的领导。因为()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中国共产党是“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是“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现的决定因素
A.②③B.①②C.①③D.③④
1.B(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题干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领导,是政治方向的领导。③“中国共产党是‘十二五’规划的制定者和执行者”的说法是错误的。“十二五”规划是由中共中央制定的,但它是经全国人大通过后由国家机关来执行的,并非直接由中共中央来直接执行。④说法绝对化。因此选B项。)
2.当前网络文化方兴未艾,为我们不断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提供了新的途径。党重视并发挥网络文化在发展民主政治中的作用,可以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呈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这主要表明中国共产党()
A.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
B.坚持与时俱进,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用正确的理论来武装全党
D.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B(材料主要表明我们党深入实际,与时俱进,接近群众,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故选B;A、C、D与题意不符。)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①坚持科学执政②坚持民主执政
③坚持依法执政④坚持按规律执政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C(材料并未体现民主执政与依法执政,故排除②③。)
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由其自身条件决定的,是在长期的斗争过程中确立起来的。“自身条件”是指()
A.它的指导思想
B.它的执政地位
C.它的严格的组织纪律
D.它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4.D(自身条件是指党的性质。)
5.“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这说明()
A.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的政党
B.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工人阶级的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是一致的D.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5.B(共产党本身决无私利可图,说明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其根本原因是()
1A.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B.中国共产党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C.中国共产党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D.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执政水平
6.A(本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
7.关于科学执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指中国共产党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
B.是指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C.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D.是指中国共产党把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
7.C(本题考查科学执政的含义,属课本基础知识。)
8.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就是()
A.党要改变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方式
B.党不再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C.在领导和执政的具体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
D.党应该加强对各项工作的具体领导
8.C(A、B、D说法皆有误。)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9.乡镇党委换届工作,是地方换届工作的基础性工程。乡镇党委换届是否风清气正,事关整个地方换届工作进展顺利与否。历史经验,特别是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启示,每当我国遇到各种严峻困难时,我们党除了采取经济和行政等手段外,总是同时发挥政治优势去解决困难,渡过难关,应对金融危机及其带来的严峻经济困难,除了采取各种重大经济措施之外,还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正如温家宝总理指出的,党员干部“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发挥模范作用”。
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不仅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资格,也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这一观点的理解。(17分)
9.(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是由它的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2)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领导部署应对金融危机工作坚持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发挥了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
10.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党领导广大农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制度建设和实践活动,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日益完善,组织载体日益健全,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亿万农民群众亲身参与了广泛的民主实践活动,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日趋健全。
请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论述:为什么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7分)
10.(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护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方向,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也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1.为确保“十二五”时期制定正确、有效的规划、措施,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到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调研,了解民情民意,使规划、措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和谐”的思想精髓,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中央领导高度重视调查研究,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18分
11.(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通过调研制定十七大规划,能更好地反映民意,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2)中国共产党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重视调查研究,有利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实现党的领导的科学化、民主化。(3)调查研究坚持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体现了国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人民负责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