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副市长在全市工业项目推进年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范文模版]
一、认清形势,高度重视工业项目推进工作
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是省委、省政府的决定,也是市委、市政府的决定,今年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机关作风建设动员大会对项目推进年活动作了总体部署和要求。
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了“增强三力,率先崛起”的奋斗目标和战略决策,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刚刚通过的《XX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对“加快工业化进程,提升工业化水平”提出了明确要求。奋力实现率先崛起,最根本的是要做大总量、增强实力,关键在于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市委、市政府把坚持“工业强市”作为率先崛起的第一方略,全力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努力在量的扩张中实现质的提升,不断增强经济综合竞争力。而工业项目投入和建设,正是基础之基础、关键之关键。加快发展、统筹发展、协调发展,都必须依托于具体的项目;实施发展规划、开展招商引资、多渠道筹集资金,也需要具体项目的支撑。
“十五”期间,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去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冲上一千亿元台阶,关键是持续加大工业性投入,去年完成工业性投入超过200亿元,建成了一大批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带动作用强的大好高工业项目。应该说,纵向比,成绩很大;但横向比,差距也大。绍兴、嘉兴在两年前就提出了“一天投资1个亿”;台州今年也提出了“一天1个亿”;江苏宜兴今年计划工业投资170亿元;舟山今年已开工的投资20亿元以上超大项目有3项,5亿元以上项目有9项;衢州有衢化、丽水有纳爱斯。周边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强劲增势,咄咄逼人。XX惟有实实在在抓项目、抓投入,一以贯之、一抓到底,才能不落人后,才能争先赶超,才能率先崛起。
加大工业投资,推进项目建设,事关XX经济发展大局。但当前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宏观环境趋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执行宏观调控政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高消耗、高排放、高投入、低效益向低消耗、低排放、低投入、高效益转变。从经济运行来看,也从高速扩张期向平稳增长期转变。工业投资的高速增长期已经过去,但当前乃至“十一五”时期,投资仍是全市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要确保项目投资,就必须千方百计破解规划滞后、政策不配套、管理权限上收、征地拆迁难度加大、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因素对项目建设的制约影响。
二是项目储备不足,进度不快,质量不高。全市建材、纺织、机电等主要行业经过前几年的大规模投资,当前面临着如何消化和发挥前期投资所形成的产能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形成新的投资高潮。许多企业由于技术来源、融资、土地等原因,规划投资建设新项目的积极性不高,企业项目储备普遍不足。从立项情况看,去年1-2月市级新批准工业项目27项,总投资9.57亿元,而今年同期只有18项(扣除调整项目),总投资5.69亿元,项目数和投资分别减少9项和3.88亿元。县区和省批项目情况也大致相同。明星企业规划建设项目情况也不乐观,目前已初步落实近三年建设项目24项,总投资29.6亿元,平均每个企业投资仅7000万元。从实施情况看,虽然县区已将投资计划分解下达至各乡镇,但乡镇相应的项目准备情况不理想,许多乡镇投资计划落实率仅50%以下。从项目质量看,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产业带动力强的好项目不多,对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的大项目更少。
三是土地紧张与土地闲置现象同时存在。“十五”期间全市工业供地5007.18公顷,完成投资662亿元,单位面积投资仅每亩88.2万元,远低于省投资强度控制指标。许多已供地项目进展不快,有些项目目前已处于停滞半停滞状态,如数康生物、求是电脑、亚星汽摩、展望药业、永义纺织、湖房门窗生产线等项目。但同时也有许多项目由于落实不了土地,不能尽快开工建设,如富钢不锈钢带钢项目、绿岛木业出口地板生产基地项目等。
四是县区发展不平衡。“九五”期末,市本级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利润、投资分别占全市的58.77%、56.67%和51.33%。但“十五”期末,三项指标仅为50.94%、49.62%和45.57%,分别降低7.83、7.05和5.76个百分点。市本级发展速度明显低于三县。
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发展的要求提高、难度加大。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工业战线的同志们,务必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牢固树立抓经济工作必须抓工业、抓工业首先要抓好项目建设的理念,上下一心,加大力度,创新举措,攻坚克难,奋力推进全市工业项目建设,力争全市工业投资再上新台阶。
二、明确目标,全面完成工业项目建设任务
认真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全力推进工业项目,突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实施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国内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业项目。总的目标是:确保全年完成工业性投入235亿元,引进内资确保65亿元、力争70亿元。
(一)主要任务
一是着力落实一大批重点工业项目。全年开工建设项目力争达到2000项以上,其中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投资占比提高到75%以上。
二是着力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技术改造,突破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合力攻关及产业化。全年力争完成省市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00项以上,技术攻关项目50项以上,产业化项目50项以上,新产品产值率提高2个百分点。
三是着力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从抓工业项目入手,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扶持一批成长型中小企业,提升一批区域块状经济。
(二)主要举措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根据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二三三”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制定《XX市限制和淘汰制造业生产能力目录》,严把行业准入关。积极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做大总量的同时着力提升投资质量。要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视招商引资,更要招商选资,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工业项目上马。
二是落实要素支撑。在市发改委、经委、国土资源局等部门的积极努力下,今年全市已初步争取省带帽工业项目用地指标2300多亩。省切块给我市的年度用地指标,要保证60%以上用于工业。市县区在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安排上,要优先支持重点工业投资项目建设。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地投资强度和建筑容积率“双控”标准,对已供地超过两年未建或达不到规定要求的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清理,盘活闲置土地。要加强工业投资与信贷政策的衔接,确保全年新增贷款额的40%以上投向工业。
三是提高投资效益。强化工业性投入与产出的考核,切实提高工业投入产出的比例。据统计资料分析,全市工业投入产出比还很低,去年规模以上工业投入产出比也只有1.37左右。今年市政府决定把投入产出比列入年终县区考核,考核平均指标是1.5。各县区要对在建在谈的项目认真梳理,从产业政策、技术含量、装备水平等方面,与业主共同探讨,努力提高投资效益。
四是完善项目机制。紧紧围绕项目前期准备、建设中协调、建成后服务三个环节,促进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建立健全工业项目推进6+X项目协调机制、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市领导联系项目制度,进一步营造吸引投资、引导投资、促进投资、加快投资的良好发展环境。要充分发挥工业项目前期办、引资办、金融办的作用,做深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
三、确保重点,有序推进工业项目顺利实施
实施项目推进年活动,重点确保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带动作用强的大好高工业项目。市里主要关注三千万以上工业大项目,由市经委牵头、县区配合,对在建的三千万以上项目建立进度台帐、五千万以上项目进行实地勘查、一亿元以上项目落实专人跟踪服务,掌握和分析梳理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落实相应的对策措施。为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工业项目的顺利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依法行政与实际操作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在认真理解法律法规精神的前期下,全力支持项目建设。依法行政不等于照搬规定条文,不要创新变通。推进项目建设也不是乱推进,不要规矩。市委孙书记在全市机关作风建设大会上查找机关存在问题时指出了五个“突出问题”(即:因循守旧,思想不够解放的问题比较突出;部门利益至上,大局观念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节奏不快,效率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作风飘浮,工作不实的问题比较突出;作风不正,违法违纪的问题比较突出),批评了一些保险型、长官型和忽悠型干部。今天在座的都是和项目建设有密切关系的部门,县区和乡镇更是直接关系到项目能否顺利落地建设,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依法行政与实际操作的关系,创新破难,开拓进取,真正把智力、精力和能力集中到项目推进上来。
二是进度质量与安全稳定问题。加快推进工业项目建设,既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更要保证项目建设质量,还要确保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要加强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和服务,围绕进度、质量和安全、稳定等工作,将监管寓于服务之中。对已开工的项目,要在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主动协助项目业主解决项目实施中碰到的具体问题,加快项目的建设进度。对还未开工的项目,要深入调研,梳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落实措施,积极协调,帮助企业尽快完成项目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尽早动工。对竣工投产的项目,要继续做好服务工作,协调解决项目运行中的具体问题,促进其尽早发挥产能和效益。
三是规划修编和工业布局问题。从这两年项目推进的实际情况看,规划问题是影响工业项目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各县区特别是乡镇政府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目前,城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已经展开。各级各有关部门以及开发区、工业园区、工业功能区要抓住两个规划修编的有利时机,科学超前地规划区域工业布局。各县区和乡镇要落实专门人员,对辖区内的重点骨干企业的经营发展情况作一次深入的调查研究,排出企业近期的建设项目,掌握企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结合新农村建设,深入细致地研究城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从源头上为工业项目建设留足空间。
第二篇:副市长在全市地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地名工作的重要意义
这几年,我市的地名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年我市被国家民政部确定为10个“数字地名”示范城市之一,同时也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地名公共服务工程试点城市。最近,又被国家四部委评为全国地名设标工作先进城市。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值得肯定。
地名作为人们从事社会交往和经济活动广泛使用的媒介,与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它涉及国家的内政外交、军事国防、交通运输、邮电通讯、新闻出版、测绘制图等众多领域,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公共服务事业。经济社会越发达,交通通讯手段越先进,人们交往活动越频繁,地名使用频率也就越高,其重要性也越突出,因此,全面加强地名工作,完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的意义十分重大。
一是全面加强地名工作,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随着社会交往活动的日益频繁,地名作为一项基础信息,用途越来越广泛,地名工作已经成为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密不可分的公共服务事业。没有地名就好比人没有眼睛。如果地名不规范,标志不清晰,就像有了眼睛也是老花眼。同时,地名文化也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地名是历史文化的传承,一个地名有一个故事。湖州素以“山水清远”而著称于世。近年来,湖州中心城市规划区内的路名命名是好的,如西塞山路、太湖路、苕溪路等路名充分反映了湖州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历史文化底蕴。因此,继承和发扬地名文化,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和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繁荣先进文化,振奋民族精神,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是全面加强地名工作,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地区和平的需要。在特定条件下,地名往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领土主权。国家间产生边界争端时,为了维护自己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都把边界地理实体的命名作为拥有该地区主权的有力证据。在国家关系中因地名而引发的政治和外交问题,引发的争端不胜枚举。如上世纪八十年代,英国和阿根廷就因地名称呼问题爆发了著名的“马岛之战”,英国称“马岛”为“福克兰群岛”,阿根廷则称“马尔维纳斯”。由于双方争执不下,英国不惜
三是全面加强地名工作,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地名信息是社会基础信息,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府对社会的有效管理都需要提供完整、准确、方便、规范的地名信息服务。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速度明显加快,经济建设对地名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快速获取和传递地名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启动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创新地名服务工作方式,提高地名服务水平,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便捷服务,为社会公众参与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又为日益频繁的国际国内交流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刚才,魏局长讲到,地名工作的规范事务、标志事务、规划事务和数字地名事务四个方面的目标非常清楚。数字地名和地名网站是与现代数字技术发展相联系的,提供现代地名公共服务系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与经济发展、信息社会发展相衔接。不然对经济发展,尤其对国际交往带来滞后的影响。因此,全面加强地名工作,完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突出重点,把握原则,切实抓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
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主要包括地名规范、地名标志、地名规划和数字地名等四个方面专项工作,每项工作又有很多具体项目,结合我市实际,重点要在开展城市地名规划、地名数据库建设和地名信息化服务上有新突破。地名规划既要立足当前,又要有一定的超前性,要与湖州建设大城市,在杭宁城市带中间率先崛起的要求相适应,要充分发挥地名、文化、历史、规划等方面专家们的作用,把他们的聪明才智运用到地名规划编制中。地名数据库和信息化服务是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体现,也是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手段进步的标志。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即要顺应大趋势,又要有湖州特色。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既要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又不能盲目攀比,贪大求洋,浪费资源,特别要努力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益,降低管理和服务成本。在具体工作中,要把握好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的原则。今年是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启动之年,今天的会议就是部署这项工作的动员会。各地要按照这次会议的统一部署,统筹考虑,总体安排,明确不同时段的各项任务和要求;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在总体任务框架下,有计划地分期分批组织实施。
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包括多方面内容,各地情况都不同,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从群众的需求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逐步完善。
三是健全制度、规范管理的原则。地名公共服务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需要有统一的规章制度来提高这项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水平。要把推进地名的标准化与保持地名的稳定性结合起来,通过依法规范地名,推进地名标准化建设;要把规范管理和创新服务结合起来,通过加强服务来带动和促进管理,通过规范管理来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把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成政府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和窗口工程;要把地名工作和地名文化结合起来,努力体现先进文化的要求,提高新增地名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品位。
四是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的原则。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涉及面广,任务重,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各方面的整体效益。因此,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必须建立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民政部门组织实施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健全地名委员会议事制度、专家论证制度和市民听证制度,走社会化的路子,今天参加会议的有市地名委员会的各成员单位领导,希望各单位都能积极发挥本单位、本部门的职能优势,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地名工作的开展。当前,各县、区正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把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列入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我市作为部、省确定的首批试点城市,更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力争在较短的时间里拿出具体的实施方案,为全省全面推进这项工作率先提供经验。
三、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是政府面向国内外的公益性事业,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各地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制定工作措施,把这项工作作为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集中精力,抓紧抓好,落到实处。
一是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抓好机构落实,依托各级地名委员会的工作平台,建立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组织协调机构,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管理体制还没完善的地方,政府领导要亲自过问和协调,亲自抓,确保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按时启动、顺利开展。
二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地名工作作为一项社会公益性公共服务事业,各级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给予必要的资金投入。回良玉副总理和陈加元副省长都有明确的批示。各地要切实落实回副总理和陈副省长的批示精神,保证财政资金到位。要积极拓宽经费筹措渠道。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与市场运作、公益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资金筹措机制。
三是要充分调动和依靠社会力量,进一步扩大地名工作的社会参与度。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透明的社会,合作开发、资源共享、降低成本,是启动和壮大各项事业的普遍选择。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需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避免重复建设,以降低成本,减少浪费。为此,各有关部门要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进一步扩大社会参与度。这样,既能取长补短,又能提高效益。
四是要强化为民服务理念,提高地名工作队伍素质。地名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需要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既要了解人文、地理、文化,又要了解全国各地的地名知识。如果没有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地名专业干部队伍,就难以提升地名工作水平。各地要科学整合人力资源,合理调配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力量。从事地名工作的同志要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不断拓展地名服务空间和领域,提高地名公共服务的社会效益,努力创建内容丰富、功能完善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
新形势给地名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服务社会的宗旨,认真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推进我市地名工作再上新台阶做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在全市项目推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项目推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项目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主要抓手;狠抓项目,加大投入,是丽水当前加快发展的首要任务。今天的会议,就是着眼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两大战略目标,围绕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七争十”的目标任务,对项目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以更大的工作干劲、更实的发展举措、更好的和谐氛围加快推进全市项目建设,促进丽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稍后,荣高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先讲两点意见:
一、真抓实干,亮点突出,2008年全市项目推进工作成效显著
刚刚过去的2008年,对于丽水的经济建设和项目推进而言,是一个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无论是年初的雨雪冰冻灾害,还是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无论是变幻莫测的市场形势,还是密集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变化,都出乎我们的预料。在这极其复杂的大背景下,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投入是硬指标、项目是硬任务”的理念,紧紧围绕千亿富民强市工程,始终把项目带动作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攻坚克难,埋头苦干,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8.8亿元,同比增长4.9%;完成重点工程投资81.9亿元,为投资计划的104.97%。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在项目研究上,可圈可点,成果不凡。各地各部门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强化系统对接,挖掘重大项目。在杭成功召开千亿富民强市工程汇报会,42个重大项目实现成功对接,估算总投资1072亿元,五年计划投资931亿元,一大批对全市发展具有明显带动和促进作用的重大项目顺利推进。紧紧抓住丽水是全省生态基地和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定位,从战略研究着眼,从规划研究入手,加快推进资源优势向优势项目转化。根据丽水市生态文明建设纲要,系统梳理形成生态产业、生态集聚、生态设施、生态文化和生态涵养“五大工程”项目244个,总投资达1577亿元,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紧紧抓住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出台扩大内需十项举措的重大机遇,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力度和最实的举措落实工作部署,筛选出一批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具有良好前期基础和实施条件的重大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去年底中央新增1000亿投资中,我市共有64个项目争取中央新增投资1.2亿,名列全省前茅。今年第一批1300亿中央投资通过衔接和争取,也有望取得好成绩。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扶持景宁畲族自治县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研究推出在丽水经济开发区设立景宁民族工业园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到2012年使景宁县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国民族自治县前10位并成为全国畲族文化发展基地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基础。
(二)在要素保障上,千方百计,难能可贵。市本级启动江滨区块拆迁,推进“旧城、道路、内河”三大改造,完成括苍路北段、中山街北段、城北路东段等29个项目4472亩土地的政策处理清场交地工作。莲都区全力配合,有效联动;市财政不遗余力,筹集资金;各部门千方百计,合力推进,市区共拆迁集体所有土地房屋1255户,拆迁面积达23.7万平方
米。全市国土部门主动谋划,应对挑战,土地开发和建设用地复垦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任务,共争取和追加下山脱贫、地质灾害搬迁、统筹奖励、标准农田建设奖励、省留计划指标等各类农用地指标13700多亩,有效地缓解了用地供需矛盾,并克服了规划调整、征迁政策处理、报批资金筹措等各种困难,圆满完成了全年的报批任务。市内外16家银行雪中送炭,今后3—5年内对我市贷款或授信达1136亿元,确保了一批又一批的项目顺利开工,为丽水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打下了更为扎实的基础。
(三)在项目推进上,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努力克服政策处理、资金筹措、前期审批、市场变化等重重困难,全力推进项目实施,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市委常委会经常听取重点建设项目情况汇报,市政府专门成立由分管市长任组长的金丽温铁路和衢丽铁路、丽水机场、龙浦高速、瓯江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4个重大项目前期领导小组,市人大、市政协多次开展重点工程视察及相关专题调研,集思广益,为项目推进献计献策。市和各县(市、区)都建立了领导联系项目制度,及时跟进重点工程,一大批多年未解未决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成为全省重点建设工作的先进典型。市委办、市府办、市效能办、市重点办联合对全市重点工程每季度进行督查,许多县(市、区)深入开展“项目攻坚百日大会战”活动,破解难题、操作到位的水平不断增强,并在低丘缓坡开发、征地拆迁处理、引进异地金融机构等要素保障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市发改委牵头的三个千亿工程行动计划、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重点工程形象进度计划、重大项目前期目标责任计划“五大计划”得到进一步落实,投资总量、重点建设、重大前期、政策处理和供地捆绑考核五大考核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全市上下“保规模、优结构、促转型”的投资工作思路越来越清晰,真正实现了“确保完工一批项目,加快推进一批项目,早日开工一批项目,前期深化一批项目,长远谋划一批项目”的良性循环。
正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去年我市投资总量稳定增长,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重点建设超额完成,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其中,制造业投资拉动作用突出,所占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全市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整个投资增长由前几年的基础设施投资单极拉动逐步向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协同拉动转变,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目标和增长方式转变的方向迈进。
二、迎难而上,乘势而为,举全市之力推进项目建设
2009年,是既充满希望,又充满挑战的一年。战胜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和严重困难,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势头,是对我们的重大考验。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把保增长促发展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着眼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两大战略目标,全面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内需保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应对措施考虑得更周密一些,在应对挑战上出实招,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确保如期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7争10的预期目标,保持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并为实现丽水更长时期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实现全市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关键是投入。实现投入的快速增长,项目推进是主要依托和重要支撑。省委、省政府对丽水等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十分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政策。省直部门对丽水也很支持。但向上争取必须拿出项目。没有项目,再多的扶持也难以到位,再优惠的政策也难以兑现。当前,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政策最宽松、机遇最难得”的大好时机,以大投入促大发展,努力使丽水在“补课”与“赶趟”方面迅速取得明显成效。一是要大处着眼谋项目。各级各部门要从贯彻落实十七大与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从中央4万亿投资导向,从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省委、省政府实施的“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的战略高度来研究谋划项目;从加快融入长三角经济圈,主动接受海峡西岸经济区辐射,深化金衢丽产业带布局的角度来研究谋划项目;从各县(市、区)的自然条件、发展基础出发来研究谋划项目。二是要多处用力争项目。紧紧抓住中央安排4万亿投资加大铁路、公路、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的重大机遇,抓住省里安排重大项目配套资本金支持生态环保项目和公共服务均等化项目建设的重大机遇,抓住编制国家“九大”行业振兴规划和省制造业“十大”行业振兴规划的重大机遇,多方联动,各尽所能,竭尽全力,争取支持。三是要难处攻坚推项目。首先,要做好土地保障工作。各级政府和国土部门要加快低丘缓坡开发和宅基地复垦,积极向上争取重点项目“戴帽”土地指标,争取增量,盘活存量,用好已批地,清理未用地,开发后备地。今年全市要实现供地8000亩,完成建设用地复垦3000亩,土地开发1.5万亩。各县(市、区)政府要抓好任务分解落实,市国土局要抓好督查落实。各级政府及征地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界定工作责任,提高征地效率,着力解决征地难的问题。国土、林业等部门要特事特办,凡权限范围可审批的用地手续要随到随办;需要报省审批的,要落实专人,加强与省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争取早批复。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是项目推进的重要平台,各级政府要集中可调控的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倾斜扶持,加速开发。交通、电力、通信、供水、广电等部门要继续积极主动承担相应的建设任务。丽水经济开发区要加快完成东扩首期区块道路网和千亩工业用地建设;市国土局、莲都区、景宁县和丽水经济开发区等单位和部门要密切配合,齐心协力,确保8月份正式启动二期区块和景宁民族工业园建设。其次,要做好资金供应工作。今年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规模较大,资金需求量多,必须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市人行与银监分局要会同全市各金融机构,力争实现“两个高于”与“两个不低于”的目标:两个高于就是全市全部贷款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中小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两个不低于就是全市新增存贷比不低于60%,新增“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上年水平;同时还要新引进1—2家市外银行机构来丽设立分支行。各商业银行要继续提高存贷比,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优先投放工业技改项目、工业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要大力引进市外金融资本,争取市外金融机构贷款,努力增加省各家商业银行对丽水的授信贷款额度。市政府将继续实施对金融部门存贷业绩的考核。财政部门要加强预算外资金调控和调度,集中财力办大事。市人行、银监分局还要会同财政、经贸、农办、林业等相关部门,积极创造条件做好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和农房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努力变“资产”为“资本”,变“死钱”为“活钱”。要支持企业上市,积极争取债券融资,大力推进项目建设的BOT、BT等运营方式,引导市外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基础设施领域。
(二)突出重点,整体推进。项目推进必须坚持重点论,以重点的突破带动全局工作。具体要抓好四个重点环节:一是项目前期工作要做深。项目前期工作要立足早抓,要有战略眼光,拓宽思路,扩大视野,突出抓好项目库建设,工作尽可能往前赶,以时间赢得机遇,并积极向上争取,以干促上。二是在建项目建设要做实。所有在建项目,都要及早抓好计划落实、资金落实、用地落实,想方设法促成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完工。有关单位要主动上门搞好服务,及时解决项目业主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项目建设机制要做活。坚持开放式抓项目,市场化手段建项目。凡是可以市场化运作的项目包括政府投资性项目,都要推向市场,吸引外资、侨资、民资投入。四是向上争取工作要做足。各部门要加强对上沟通联络,多汇报,多衔接,积极主动争取支持。各县(市、区)都要从本地实际出发,牢牢抓好条件最成熟、带动最明显、前景最看好的一批重大项目,坚持调结构与促转型相结合,快速度与高质量结合,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集中财力办大事、办好事。今年要重点围绕路网、电网、水网等重大基础设施的扩面提级和配套成网,切实抓好“五个一批”项目建设。一是完工一批,包括滩坑水电站、500KV丽水输变电220KV送出配套工程、市区城市意象区、丽水中学迁建、丽水体育场、文化艺术中心、华侨饭店等一批重大项目;二是续建一批,包括云景高速公路、丽水盆地易涝区防洪排涝一期(大洋河整治)、景宁外舍防护、十万农民异地转移、白云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古堰画乡等一批重大项目;三是开工一批,包括金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龙庆高速公路、市区绕城公路西线主体工程、瓯江干流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示范段、景宁民族工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四是前期一批,包括缙云好溪水利枢纽、瓯江青田水利枢纽、天然气管网工程、龙浦高速公路、滩坑库区旅游综合开发等一批重大项目;五是谋划一批,即加快谋划丽水机场、衢丽铁路、景文高速公路、丽西500KV输变电工程、通景公路、缙云方溪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龙头性、基础性、功能性重大项目。市政府近期听取了部分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情况汇报,对一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的推进作出了明确要求。其中,金丽温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要尽快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工作班子,着重做好征地拆迁和协调支持工作;衢丽铁路要加快前期准备工作,争取“十一五”期间完成项目审批,“十二五”初期动工建设;龙庆高速必须在今年10月份前动工建设;龙浦高速争取在2010年上半年动工建设;景文高速也要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启动前期工作,争取在2011年6月前动工建设;丽水机场要抓紧做好军民两用机场的选址和老机场规划修编工作;瓯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要加快前期准备工作,认真实施已批省补国补项目,择机推出招商引资项目。各前期领导小组办公室都要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落实责任,紧抓不放,不达目的绝不放手。
(三)完善机制,规范管理。项目的落地和建成,必须有相应的机制和管理作保证。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都要结合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善于用考核奖惩机制推动工作。既要通过严格考核奖惩促进真抓实干,又要保证真抓实干的得到奖励,考出压力,评出能力,奖出动力。发改、财政、监察等部门要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强化概算控制,提倡集约节约投资,同时抓好招投标、工程监理、资金使用和质量管理等环节,坚决制止招投标活动中的“暗箱”操作、层层转包、违法分包和工程监理流于形式等违规行为,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建设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落实工程建设质量责任制、工程质量领导终身责任制和工程监理制,坚决杜绝“豆腐渣”工程,防止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安全生产监督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范,确保现场施工安全。
(四)积极争取,强化监督。为加大投入,扩大内需,今年中央第一批1300亿预算内投资即将下达,紧接着还有若干批安排。对中央投资支持项目,我们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
是要迅速行动,积极争取支持。各地各部门都要确定一位领导负责具体对接中央投资工作,落实具体处室和责任人,形成发改委牵头,部门联动的争取工作机制。要按照国家确定的民生、三农、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保和产业创新6大类17个科目,结合“十一五”规划和千亿富民强市工程,加快筛选、包装一批要争取中央支持、加快实施的重大项目。二是要尽心尽责,实行严查严管。既要加大项目的争取力度,又要强化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确保项目安全、有序实施。按照基本建设管理的要求,把争取中央资金项目的前期推进工作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乡镇,落实到具体的单位。严格招投标管理,严格项目法人制,严格财务管理,积极配合好中央对项目的监督。对中央支持项目,配套资金必须确保到位,到位资金确保不能挪用。各县(市、区)中央投资项目实施情况要列入投资考核,各条线各类项目争取到的资金在全省的占比作为对各个部门考核的重要依据,哪一项目被批评或通报,就要追究相关责任单位领导的责任。
(五)广泛动员,合力攻坚。为加强项目推进工作的综合管理,协调解决实施中的重大问题,市政府将分阶段分专题听取重点工程汇报,各位分管市长实行分工负责制。市委办、市府办、重点办、效能办要实施季度督查,及时通报项目推进进度。发改部门要切实承担责任,做好项目推进前期组织和实施中的协调工作。财政部门及各行业主管部门对已出台的各项产业和企业扶持政策,必须信守承诺,尽早兑现到位。各县(市、区)政府和各部门各单位都要认真落实领导分工联系制度和领导责任制,主要领导要以身作则,亲历亲为,当好表率。
同志们,今年全市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要早实施、早落实。我们要紧紧抓住当前发展的大好时机,集中精力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全市迅速掀起抓项目促发展的新热潮,促进丽水经济社会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第四篇:市长、副市长在全市重点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
XX市长、XX常务副市长在全市
重点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
按:
XX市长的讲话要点
一、要鼓劲,衔接之年,成绩显著,必须充分肯定
去年是实现“十五”目标的冲刺年,是“十一五”规划开局和制定2020年远景规划的衔接年,是本届政府推进“建设大城市,实现新跨越”的关键年,也是攻坚破难、加快建设、多出亮点的一年。一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咬定目标,狠抓落实。通过抓前期、抓进度、抓质量、抓服务、抓整治、抓冲刺,全市重点建设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为四个特点:
1.重点建设投资再创新高。去年,尽管面临持续趋紧的宏观形势和严重的要素制约,重点建设仍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重点建设投资达到141.7亿元,创历史新高,完成计划的108.9%,与上年相比增长36.9%,为“十五”期间重点建设投资的34.38%。
2.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宣杭铁路复线XX段、申苏浙皖高速公路一期、乡镇康庄工程等一批交通项目的竣工运行,缓解了我市交通瓶颈制约,增强了我市对周边城镇和农村的集聚力和辐射力;XX船闸扩建工程、XX防洪一期工程、长兜港二期拓浚工程等一批水利项目的竣工运行,改善了我市的水运条件和防洪抗洪能力;三环北路东延、XX大道、红旗路西延二期、南街北延等一批路桥工程的相继竣工,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布局更加科学合理;XX高级中学、XX图书馆、市中心医院综合楼等一批社会发展项目的陆续完工,进一步改善了文教、卫生设施,提升了城市品位。
3.重点产业项目进展顺利。金洲石油天然气钢管、栋梁粉墨喷涂铝材、创盛汽车钢板弹簧、振兴阿祥功能性亚麻产品等一大批产业项目相继竣工投产,并发挥效益,为加快我市工业发展增添了后劲;美欣达印染、久立特钢、海尔空调、德能天然气发电、长兴水泥、澳普兰医科显示器等一大批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为打造XX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大高科技产业化项目的投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项目前期工作步伐加快。全市已确立了重大前期项目100项,其中,已列入“十一五”规划的XX城际轨道交通、湖嘉乍(沪)铁路及XX南站、杭长高速公路二期、合溪水库、长湖申浙境段航道改造工程、XX港规划建设工程等一批事关我市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由于各级重视,准备充分,已取得重大进展。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支持。
二、要加压,开局之年,任务繁重,必须全力推进
新的一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起步年,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重点工程是根本、是关键,开好局、起好步,重点建设要先行,要当好先锋。重点建设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强化责任,强化协调,强化氛围,强化推进,强化落实,使今年各项重点工程建设尽快热起来、动起来、干起来,努力实现开门红,为我市增强“三力”、率先崛起当好先锋。今年重点工程要着重做好:
一是科学决策,深化细化项目规划。规划是重点建设的龙头,也是重点建设的纲。从某种意义上讲,有什么样的规划,就有什么样的重点建设项目,规划的好坏直接影响项目建设的成效。因此,我们必须高起点规划,站在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率先在杭湖宁发展带中间率先崛起的高度,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规划委员会和专家的作用,积极引进国际先进规划的设计理念,认真听取社会各界、人民群众的建议和意见,确保每项工程建设与总体规划功能结构布局、总体景观艺术效果的和谐统一。规划一旦确定,我们必须非常严格认真地去执行,绝不允许随意变更,绝不允许无原则地谦让。
二是运筹帷幄,扎实推进项目前期。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对推进项目建设至关重要,甚至具有决定性意义。前期做得好,这个项目就能真正的启动,后期建设也才能顺利。前期工作做不好,项目根本无法推进。今年重点建设的前期工作任务很重,必须做实做透项目前期。同时,做好项目前期还要考虑好三个问题:首先,要依法依规。项目不能凭空想象,要考虑项目必须合法合规。违背规划的事不要做,违法的事更不能做。第二,要考虑需求。辛辛苦苦上一个项目,如果仅仅是为了让人们看“形象”,那就坚决不要做。考虑需求,就是要既考虑经济需求,又考虑社会需求。第三,要考虑到可行性。要考虑到土地问题能不能解决,考虑到资金有没有保障,考虑审批可不可行。在做项目前期工作的时候,要对这三方面的问题分析透、研究透,这样我们才能少走弯路,才能使我们的项目推进工作有可靠的保证。
三是真抓实干,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今年重点建设的任务重、时间紧,抓好工程建设进度至关重要。要在坚持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前提下,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积极推进前期,抓好开工,加快续建,确保投产。正在做前期工作的项目,必须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市、县区有关部门要提前介入,主动服务,紧密配合,积极做好重点项目衔接和报批的工作;完成前期工作的项目,要抓紧筹备,倒排进度,尽早开工,绝不允许因为我们主观的原因、自身的原因、工作的原因,而影响工程进展;在建、续建项目,特别是一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电力、交通、水利和社会发展项目,要加快建设,按期完成,确保投资目标的全面实现。
四是精益求精,严把严抓项目质量。百年大计,质量为本。各管理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以对国家、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正确处理好建设速度、经济效益与工程质量的关系,把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强化管理,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工程质量。一要认真贯彻执行项目的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工程合同制、竣工验收制,使重点项目建设管理工作做到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二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工程质量的“二十四条”精神,坚决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建立和完善政府监督、施工企业自检、建设单位实行监理的质量监控体系;三要加快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落实质量保证措施,强化项目现场管理,努力在重点建设领域创出一批精品工程,真正使重点项目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亮点;四要加强执法力度,完善政府管理和社会监督,把工程质量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五是改革创新,强化项目绩效管理。对于重点建设工程,无论是基础性、公益性项目,还是竞争性项目,都必须进行经济效益的分析,投入产出的预测。能否以较少的投入实现较高的产出,能否在投产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检验重点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尤其在当前经济实力和财政投入能力不强,土地、资金等要素趋紧的情况下,我们要有保有压,既要加大投入也要讲究效益。重中之重要确保事关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全局性项目。要按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建立起程序科学、投向合理、运作规范、监管严格的政府投资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科学决策和管理水平,确保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投资效益的发挥。要注重重点建设与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协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要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评估制度,对建成投产项目进行综合考评。同时,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提升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合理降低管理成本和建设成本,努力提高重点工程建设的效益。
三、要保障,实现目标,再创辉煌,必须狠抓落实
今天的大会,既是一个总结会、表彰会,更是一个动员会、誓师会。全市上下必须继续保持昂扬的斗志,团结奋进,攻坚破难,横下一条心,狠抓工作落实,使重点工程成为高效工程、亮点工程、精品工程、合力工程、惠民工程和廉政工程。为此要在五个方面抓好保障:
一要营造氛围抓保障。完成今年重点工程建设的各项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要大力宣传今年重点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把大家的精力进一步集中到完成今年重点工程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要广泛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和强大合力;要大力宣传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新成就、新业绩,宣传重点工程建设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用榜样的力量鼓舞人心,激发斗志,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坚定加快发展,率先崛起的信心。宣传发动工作要与市重点工程的推进结合起来,与市委、市政府阶段性中心工作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好影响重点工程建设顺利实施的突出问题。
二要强化组织领导抓保障。对今年各项重点工程建设,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组织实施力度,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务求抓出实效。对重中之重的重点建设工程,要成立专门的工程建设指挥部,制定周密的工程实施计划,明确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严格工程质量和进度要求。当前,要着重抓好各项工程的开工准备工作,努力为一季度开门红创造条件。特别是前期拆迁、补偿任务量大的城建交通等工程,要靠前准备,提前介入,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和政策解释工作,争取拆迁单位和拆迁户群众的支持。
三要强化要素供给抓保障。要千方百计,多管齐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破解土地资金等发展制约,完善土地、资金等要素供给保障机制,使有限资源向重点建设倾斜。按照“集约用地、促进发展,区别对待、确保重点,统筹安排、有机衔接”的原则,有保有压,应保必保,统筹安排全市建设项目用地计划和切块指标,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尽量满足重点建设项目的用地需要。加强重点建设项目与财政性资金、信贷资金的衔接和引导工作,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着力保证重点建设资金需要。电力、交通、邮电、供水等部门,要优先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的需要。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政府投资调控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关系,积极探索重点建设实施的新机制,支持民营企业、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实现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的互动互补。
四要强化协调配合抓保障。落实各项重点工程建设,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必须充分依靠党委、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充分发挥各级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依靠相关部门和全社会的密切配合。目前,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杭湖宁沿线面临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重点建设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重点建设的组织、实施、管理方式都面临着新的变化。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适应新形势,探索新机制,解决新问题,形成齐抓共管的新格局。总之,要举全市之力,既快又好地推进各项重点建设,努力形成大合唱、大推进的氛围。
五要强化队伍建设抓保障。会不会抓项目,项目抓得好不好,反映的不仅仅是我们在这方面在全省、全市的位次,实质上是对我们各级干部、各级班子领导经济工作思路、知识、能力和水平的综合考核和检验。看一个干部是否有真本领,很大程度上要看这个干部会不会抓机遇,会不会抓项目,会不会抓那些事关当前和长远利益的大项目。建设一流的工程,必须要有一流的队伍。所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重点工程的队伍建设,切实加强业务培训,要把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优秀干部充实到重点工程建设领域中去,全面提高建设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要支持他们的工作,理解他们的难处,关心他们的生活,把重点建设战线上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使重点建设成为出业绩、出人才、出干部的地方。要结合重点工程建设的实际,强化廉政建设,做到警钟长鸣。
XX常务副市长的讲话要点
一、要充分肯定去年重点建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重点建设工作紧紧围绕“攻坚破难,加快发展”这一主题,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克服建设资金紧、土地审批难等诸多不利因素,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重点建设各项任务,使全市重点建设投资在连续4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去年,重点项目162项,总投资470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30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41.7亿元,创历史新高,超过计划8.9个百分点,比上年实绩增加36.9%。162项重点项目中,已开工148项,开工率达91.4%,列全省前茅。
二、众志成城,趁势而上,努力谱写重点建设的新篇章
(一)进一步强化加快重点建设的紧迫感
1.抓好重点建设是切实增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体现。今年市委、市政府决定,继续全面实施重点建设“六个百亿”工程。这是我们立足XX实际,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围绕增强实力、激发活力、彰显魅力,全力实施XX在长三角杭湖宁发展带中间率先崛起而作出的战略决策。我们经常讲“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很重要的就是体现在重点工程建设上,体现在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上,体现在为老百姓提高生活质量上,体现在一个又一个为发展、为环境、为老百姓的具体项目上。
2.抓好重点建设是实施增强“三力”、率先崛起战略的重要抓手。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就不可能推动XX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就不可能实现XX“率先崛起”战略;就不可能落实XX“建设大城市、实现新跨越”的奋斗目标。我们提出全面实施“六个百亿”工程建设,集中精力打好基础设施建设这场硬仗,就是要把它作为实施“率先崛起”战略的重要载体来抓。通过实施重点工程建设,来带动XX的大投入、大建设,实现XX的大发展和大提高。
3.抓好重点建设也是优化发展环境,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当前,区域经济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发展环境的竞争。近年来,我市基础设施投入明显加大、城市面貌发生较大变化,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已有所缓解,但我市的基础设施仍然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要求,加强重点工程建设,就是要进一步提高我市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我们一定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再苦干几年、大干几年,实施好“六个百亿”工程建设,使XX经济发展的硬环境有一个质的飞跃,不断增强我市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明确今年重点建设的目标任务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本届政府工作的冲剌之年,是全力实施率先崛起战略的起步之年。重点建设要突出基础性、枢纽性、先导性和关键性的重大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建设。
具体目标是:按照计划,2006年,全市要实施185项重点建设项目,深化100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185项实施项目总投资552.2亿元,计划年内完成投资162.3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实施的185项重点建设项目中,工业科技项目53 项,当年计划投资36.3亿元;交通项目19项,当年计划投资30亿元;农业水利项目11项,当年计划投资8.8亿元;城建环保项目60项,当年计划投资46.1亿元;电力通信项目10项,当年计划投资14.5亿元;社会发展项目21项,当年计划投资17.8亿元。市重点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发改委和有关部门要围绕我市重点工程建设总的目标和原则,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稳步推进,确保各项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三)全力抓好重点工程建设任务的落实
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今年重点建设的目标任务,必须狠抓落实,如期完成。各地各部门要把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做早做实做细做精做好,切实保障重点建设有条不紊地顺利实施。
一是狠抓责任落实。重点工程涉及面广,涵盖领域宽,需要建立强有力的组织协调和严格考核的工作责任制。今天,我代表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县(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重点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市发改委具体负责重点建设项目前期组织和实施中的协调工作,并做好督促检查;市经委、交通、建设、水利、电力、教育、卫生、民政等主管部门要对项目整体进展情况进行定期分析、定期督查、定期汇报;市发改委、财政、国土、环保、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做好项目的组织协调和配套服务工作;市重点办要加强对重点建设计划的管理和督查,建立重点建设项目开工率、供地率等考核情况的公开通报制度;新闻单位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媒体、宣传典型、推广经验,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同时,各地各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新机制,要从机制和体制上解决投资效益、工程质量和部门保护等问题。要求各地各部门从大局出发,各负其责,形成合力,积极服务于重点工程建设。
二是狠抓资金到位。资金是经济发展的血液,更是重点建设的保证。随着重点项目陆续启动,资金需求越来越大,资金缺口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方面要建立市、县(区)财政性资金与重点工程计划配套协调机制。把计划作为市、县(区)财政性建设资金安排的依据和确保的重点,真正起到“四两拨千金”的作用;市、县(区)财政性预算资金和纳入财政管理的各种政府性专项基金、土地出让金等均要调整支出结构,向重点工程倾斜,保证公益性项目建设;对列入国家、省和市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可通过国家、省有关部门及相关投资公司等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和建设资金,满足建设需要。另一方面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鼓励和启动民间资本和外资投入。我市民间储蓄资金总量较大,投资意识较强,积极性较高,要充分挖掘民间投资的潜力,最大限度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领域,引导民资和外资参与重点工程建设;推行新型融资方式,积极组建各种类型的产业投资基金和信托基金,推广融资租赁,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基础设施项目。尽量用市外的钱办市内的事,用市场的钱办公用的事,用民间的钱办政府要办的事,用有限的钱办大的事。
三是狠抓项目供地。重点项目建设涉及资金、征地、拆迁、设计、施工及物资供应等诸多环节,其中征地拆迁、政策处理是难点中的难点,而且工作难度将越来越大。去年,因为征地的不落实导致很多重点项目无法按原定计划开工建设。但从XX今后的发展考虑,重点项目不能不上,征地工作也必须落实到位。重点项目建设用地,能争取省计划指标的要积极争取,列不进省重点的,市里想办法解决,折抵指标,复垦指标,要尽最大努力满足需要,一年解决不了分几年,一次解决不了分几次,有关部门不仅要在土地指标的安排上予以保障,而且在办理供地手续等方面给予照顾。
四是狠抓拆迁工作。拆迁难是天下第一难。在新的一年里要敢于拆迁、善于拆迁,勇于打“拦路虎”。拆迁过程中不可避免要影响到部分群众的实际利益。因此,在政策许可范围内,项目建设单位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实际,适当照顾群众的利益;群众的合理要求,一定要认真考虑解决;但是一定要依法依规,一定要按政策办事。中心城区一定要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行动。不能各行其事,不能打小算盘,更不能乱开口子。同时,各级政府要坚持全局观念,树立大局意识,担负起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把工作做深、做细、做透、做实,确保重点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五是狠抓项目前期。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的质量和深度对项目的顺利推进意义重大。如何做好重点建设的前期工作,我认为还要继续强调“七个抓”:一要统一思想抓前期;二要明确任务抓前期;三要攻坚破难抓前期;四要强化责任抓前期;五要强化制度抓前期;六要分管领导抓前期;七要精兵强将抓前期。具体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近期建设规划,围绕“建设大城市,实现新跨跃”的奋斗目标,尽快做好XX城际轨道交通、湖嘉乍(沪)铁路建设工程、杭长高速公路二期、合溪水库建设工程、天荒坪蓄能电站二期、长湖申浙境段航道改造工程、XX港规划建设工程等一批关系到XX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一定要形成储备一批、前期一批、建设一批、谋划一批、争取一批的良性循环。要注重建设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协调性,避免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规划互相“打架”,影响重大项目的实施进程。各县(区)重大项目前期办要确实担当起当地重大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综合平衡及牵头协调工作。确保今年前期工作扎实有效,努力为提高重点项目的供地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
六是狠抓工程质量。重点工程资金集中,对经济建设大局影响巨大,质量要求特别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建百年工程,必须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坚持质量第一,确保万无一失。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把提高工程质量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作为项目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要严格工程建设投资、安全质量和工期的三大控制,进一步完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和合同管理制度;要建立重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行业主管部门、项目法定代表人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法定代表人要按各自职责对相关工程质量负终身责任。
七是狠抓廉政工程。要坚持一手抓“精品工程”,一手抓“廉洁工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健全廉政制度,加强廉政教育,完善监督机制,树立廉政典型。确保重点工程质量优、廉政好。
八是狠抓当前工作。今年重点工程建设能否开好局起好步,关键在于把握全年,立足当前。当前工作主要有:一要实现重点建设开门红。各地各部门都要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任务、落实计划,发扬“五干精神”,确保续建项目顺利实施;确保新建项目早日开工;确保重点建设资金及时到位;确保一季度重点建设开门红;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二要把安全生产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始终。春节期间安全生产决不能放松,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一定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一定要注重源头上解决问题,及时对工程安全隐患进行全面、彻底地排查,千万不可麻痹大意;一定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安全无事故。三要确保社会稳定。岁末年初,各方面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剧,形势较为严峻,我们千万不可掉以轻心,疏于防范,特别是拖欠民工工资问题。民工工资低,挣的是血汗钱,家里在等钱过年,干活拿钱天经地义。要把它作为一条铁的纪律提出来,哪个县(区)、哪个部门、哪个单位出现拖欠民工工资问题,首要责任由哪里的分管领导和项目业主来承担。四要关心重点建设员工的生活。春节将至,各地各部门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妥善安排民工返乡;妥善安排好拆迁安置群众的生活;妥善安排节日期间坚守岗位的干部和职工生活。要深入重点建设现场,组织开展走访和慰问一线职工和当地群众等各种送温暖活动。过一个喜庆欢乐的新春佳节。
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六年二月七日
第五篇:周杰副市长在全市交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
周杰副市长在全市交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要点
(2007年1月31日)
一、认真总结回顾过去四年全市交通工作
本届政府任期以来,从2003年至2006年,是湖州经济社会发展最好、进步最快的时期。全市交通事业更是率先发展、加快发展,全面实施交通“六大工程”,努力构筑适度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大交通新平台,不仅提前实现了交通跨越式发展的阶段目标,而且实现了“十一五”的开门红,强有力地支撑和带动了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发展的质量之好、速度之快,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成绩显著,有目共睹。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跨越。大规模、高速度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四年中,全市先后组织实施了27项交通重点工程建设,共完成投资133.7亿元,建设规模和投资额度均创历史新高。高速公路主骨架网络建设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杭宁高速公路建成后,相继开工了申苏浙皖、申嘉湖杭等4条高速公路。特别是去年10月30日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浙江段提前建成通车,对于助推湖州增强“三力”、率先崛起将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干线公路和航道网络建设保持了强势推进,完成了104国道、318国道、长牛线等国省道和重要县道公路,长湖申线、东宗线等干线和重要支线航道的新建和改造任务,并提前完成了所有渡口的撤渡建桥任务,成为全省唯一的“零渡口”市。农村公路网络建设实现了巨大飞跃,圆满完成了1400公里的乡村康庄工程建设任务,提前两年实现了1065个行政村等级公路通村率和通村公路路面硬化率“双百”目标。截止去年底,全市公路里程达到5066公里,比2002年增加1604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53.85公里,比2002年上升5.71公里;二级以上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23%,高级、次高级路面铺装率达到93.4%,分别比2002年提高
2.1和9.9个百分点;四级以上航道占水路总里程的17.3%,比2002年提高13个百分点。全市基本形成了一个内外贯通、水陆并举、无缝衔接的现代化大交通网络。
二是交通行业管理水平实现大提高。大力加强交通行业管理,不断提高交通行业管理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更优更好的交通服务。高度重视工程质量管理,着力打造精品优质工程,全市各项交通工程交竣工质量验收合格率达到100%,重点工程交竣工质量验收优良率达到100%。积极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加快发展交通先进运输生产力,交通运输的集约化、公司化、规模化和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货运龙头企业实力稳步提升,公路水路客货运输工具优化升级,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所有营运挂桨机船舶的淘汰任务,在“长三角”所有城市率先全部开通了通达各地级以上城市的快客班线。大力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通达城乡公交,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公交”。切实加强交通安全生产工作,交通安全状况保持平稳,水陆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均呈总体下降趋势。深入推进交通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四年中,全市交通共争取银行贷款35亿元、上级支持资金27.03亿元,引进社会和国外资金3亿元,拆借政府资金3亿元,在前年整合市本级交通资源,组建成立了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并积极运作,有效地缓解了交通建设资金十分短缺的状况。
三是交通队伍整体素质实现大提升。坚持教育与制度并举、培养与引进并举、自律与他律并举,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交通队伍,树立了交通部门“为民、务实、廉洁”的良好形象。切实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努力提高班子的决策水平,强化干部职工的敬业精神,不断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根基和制度防线。积极实施人才工程,交通管
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三支队伍规模和素质得到较大提升。四年中,完成了18个科技攻关项目,其中16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3项成果获得了市科技进步奖。全面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行风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全市交通系统共有5家单位被分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和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30家单位和3个行业被评为省市级文明单位和行业,26家单位被评为省市级青年文明号,6个岗台被评为省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4条公路路段和2条航道被评为省级文明公路和部省级文明航道。
二、科学扎实完成2007全市交通工作
近年来,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社会对交通的需求越来越高。这种旺盛的需求对我们来说,既是大好的机遇,又是艰巨的任务,既是强大的动力,又是严峻的压力。全市交通建设这几年一直受到土地和资金等要素的严重制约,今后几年交通建设的土地、资金供需矛盾依然十分突出。同时,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数量的不断增加和逐渐饱和,全市交通工作将由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逐步转向建管并重、以加强和完善管理为重点,给交通行业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交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构建支撑湖州增强“三力”、率先崛起的“七网二站一港”现代化交通综合运输体系,不断提高交通运输的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全力打造湖州和谐交通。
今年,是全市交通深入贯彻“十一五”规划,推动交通实现新跨越的关键之年;也是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推动交通从建设向管理转型的重要一年。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交通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持优良工作作风,主动适应新形势、贯彻新要求、研究新举措、落实新任务,科学安排、扎实推进,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为实现新一届交通又好又快发展开好头、起好步。具体强调五个方面的工作要求:
一是深化细化规划,确保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重点工程的顺利建设。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交通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认真贯彻落实《湖州市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湖州市港口总体规划》,努力构建适度超前、强力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大交通新平台。去年,全市交通各项工作推进顺利,出色完成了任务,为实现“十一五”交通发展总体目标开了个好头。今年,要继续按照两大规划有序推进,确保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重点工程的顺利建设。各级交通部门要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交通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一起,深化细化两大规划。按照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关联度的大小、在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地位作用、自身的条件成熟度等轻重缓急情况,对两大规划中的建设项目进行认真梳理,细化分解,科学安排,制定实施方案和推进计划并严格执行,维护计划的严肃性。要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确保顺利实施,有序推进。要抓紧制定并落实具体的工作措施,切实把方案计划落到实处。特别要强化项目前期工作,创新破难,落实好土地、资金,再开工建设。要成立港口管理领导小组,统一新建码头审批,严格整治现有码头,加强港口资源整合。
二是强化资金筹措,着力缓解交通建设资金的紧张状况。今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依然很大,对资金的需求也很大。各级交通部门要迎难而上,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努力落实银行贷款,进一步深化交通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盘活现有交通存量资产,拓宽融资渠道,着力缓解资金供需矛盾。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要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切实担当起市本级交通建设资金筹措主力军的重担。按照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尽快健全完善公司运作模式和融资机制。进一步整合资源,通过市场运作等各种途径和办法,努力引进更多的社会、民间和国外资金投入到我市的交通建设上来,确保全市交通重点工程建设资金的及时到位。要及时圆满地做好交通建设债卷发行工作,加强对债券资金的管理,确保专款专用,足额投入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来。要最大
限度地发挥债券资金的效益,以债券资金为平台,认真研究,科学计划,周密设计,精心搞好资本运作,不断扩展、延伸其后续效应,努力筹措更多的交通建设资金。各县区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主动攻坚破难,积极做好筹资工作,想方设法保证交通各项工程的顺利实施。同时,要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管好用好资金,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三是加强行业管理,全面提高交通行业管理的层次水平。今后几年,随着全市交通基础设施由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向适度超前迈进,加强交通管理的任务将越来越重,要求将越来越高。各级交通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创新,加大管理工作力度,促进交通工作逐步由注重建设向建管并重、切实加强管理的方向转型。要切实加强工程建设管理,打造精品优质工程。坚持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落实交通工程建设招投标等制度,择优选择施工和监理单位。进一步完善四级质保体系,强化质量监管,督导施工、监理单位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目标责任制,严格履行质量管理职责。要切实加强公路航道养护管理,确保安全畅通。坚持全面养护和预防性养护为主的原则,继续深化管理养护工作改革,着力创新公路航道的管理养护体制机制。特别是今年要制定出台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落实主体和资金,逐步建立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农村公路管理与养护体制。扶持发展壮大公路养护公司,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要切实加强交通运输管理,推动交通先进运输生产力与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发展。深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进一步完善网络结构,提高服务质量,使城乡居民乘上“便捷车”、“舒心车”。深化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推进运输工具升级换代,大力发展以湖州港为中心的铁公水联运的现代物流业。加强交通运输市场整顿,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和恶性竞争行为,促进运输业健康发展。要切实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夯实和谐交通的安全基础。健全落实安全责任制,完善安全制度体系,进一步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监管和投入,大力开展安全专项整治、交通安保工程建设和临水临崖危险路段、低承载力桥梁改造等工作,努力打造“平安交通”。
四是狠抓队伍建设,努力夯实交通长远发展的组织基础。近年来,全市交通队伍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交通、建设创新型行业的要求,在很多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各级交通部门要着眼长远,切实把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和重中之重的任务,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过硬队伍。要重视加强交通领导班子建设,今年各级交通分管领导和部门领导变动较大,新来的同志要和原有的同志一起,加强学习,深入调研,尽快掌握情况,熟悉工作,进入角色,不断提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科学决策、推进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各级交通部门领导班子成员要增强团队精神,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认真落实各项组织制度,带好头、干成事。要积极实施“人才强交”战略,重点加强经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引进各类交通急需人才,不断提高交通人才队伍的整体规模和水平。坚持以实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提拔优秀年轻干部到领导岗位、重要岗位。要强化深化交通廉政建设,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民主决策制度、工作监督制度和惩治腐败制度等,完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筑牢党风廉政篱笆,切实把反腐倡廉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大力加强交通文化建设,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增强交通行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树立起交通负责任部门和文明行业的良好形象。
五是保持密切协作,不断浓厚合力共建交通的良好氛围。近年来,全市形成了合力共建大交通、促进大发展的良好工作氛围。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交通工作,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推动全市交通又好又快发展。交通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职责,加强汇报、沟通和协调,争取各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的高度重视,争取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发展改革部门要在计划安排、项目申报上优选交通工程,促进交通重点工程的成功申报和顺利实施。财政部门要及时足额划拔交通建设资金,并从政策上予以支持,配合交通部门
筹措好建设资金。国土资源部门要想方设法重点保障交通工程建设用地,协助交通部门努力破解土地落实难的问题。规划建设部门要加强与交通部门的工作衔接,共同搞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共同推进城乡公交事业的发展。公安部门要与交通部门联合加大对交通违法违章行为的打击力度,抓好交通运输安全管理,及时处理各种矛盾纠纷,维护交通建设和运输市场的秩序。电力部门要在电力供应上向交通适当倾斜,保障好交通建设用电。水利部门要与交通部门加强协作,在有些工程建设上可以一起实施。环保部门要加强服务,为交通工程建设提供便利。银行等金融单位要充分利用信贷政策,进一步加大对交通建设的资金支持。宣传、新闻部门和媒体要广泛关注交通各条战线,大力宣传交通法规政策,宣传交通工作的成效和先进典型,为交通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