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7年河南省企业研发中心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申报书
2007年河南省企业研发中心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申报书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名)联系人:
联系电话:
填报时间:年月日
项目申报书编制要点:
一、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产品市场分析等。
二、项目技术基础。成果来源及知识产权情况,已完成的研究开发工作及中试情况,技术或工艺特点以及与现有技术或工艺比较所具有的优势,对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三、项目建设方案。项目的产能规模、建设的主要内容、采用的工艺技术路线和技术特点、设备选型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建设地点、建设工期和进度安排等。
四、项目投资预算。项目总投资规模、支出预算、资金筹措方案等。项目资金主要应自筹,财政科技资金予以适当补助。
五、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节能与原材料供应及外部配套条件落实情况等。
六、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项目承担单位的所有制性质,主营业务,近三年来的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固定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信用等级,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及主要股东的概况,企业研发中心建设运转情况等。
七、项目财务分析、经济分析及主要指标。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指标的计算和评估,项目风险分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项目申报书附件:
1、最近两年经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财务报告(原件及复印件)及2007年1-9月份财务报表。
2、项目资金落实证明文件。包括银行贷款合同、自有资金证明等。
3、前期科研成果证明材料。包括技术检测报告、专利证书、成果鉴定证书等。属于成果转让的项目,须附转让协议。
4、环境保护、土地、产品生产经营许可等。
第二篇: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申报书
1.1、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申报书由企业基本信息、项目情况、项目预算三部分,并且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成果转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如下:①企业介绍,②国内外技术现状及技术比较优势,③工作基础及创新性,④项目主要目标及内容,⑤实施方案,⑥投资预算和执行计划,⑦商业模式或推广方案,⑧经济社会效益。
3、项目知识产权情况的证明文件。包括科技成果鉴定证书、专利证书、新品种审定证书、技术转让和技术开发合同,成果登记证书和其他技术权益证明等。(国际科技合作成果转化专项需附与国外合作单位的中英文合作协议。)
4、企业上财务报表和资产负债表;
5、其他需提供的附加材料。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证书。
—特殊行业:药品生产许可证、新药证书;食品卫生许可证;农药、化肥生产许可证、登记证;通信产品、电力设备入网证;公共安全、计量产品生产许可证;化工、能源等易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需提交环保合格证明。—承担其它科技计划的证明、获得科技经费支持的合同、政府有关部门给予资金匹配的意向或合同。
—产品(技术)获奖证书、企业获奖证书、ISO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医药GMP证书、银行信用等级评估证明、产品用户意见报告、销售合同或意向等。
6.注意附加材料的时效性。科技成果鉴定、获奖证明资料原则掌握在3年之内;查新报告、检测(验)报告、用户意见等资料应在1年之内。
7、申报纸质材料一式5份。
8.装订要求。
(1)申报材料统一使用A4纸打印和复印。
(2)全部申报材料应按要求的装订顺序装订。
(3)申报书的封面作为首页装订。建议增加书脊内容:项目名称和归口部门。
(4)不允许使用文件夹装订。
第三篇: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指南(2011)
附件
河南省科技成果转化计划项目指南(2011)
农业
本领域优先支持转化一批能够提高粮食生产及解决当前实际问题并具有良好转化前景的科技成果,促进农村科技创业活动的发展,有效地拉动内需、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推动现代农业和相关产业健康发展的项目。重点支持食品加工、饲料、生物农药、农业机械装备、生物质利用与生物能源、林产加工、乡村环保、乡村物流等涉农产业的重大技术成果转化,优先支持产业集聚区及产业链条清晰、多项技术集成配套的项目,促进科技要素加速向农业和农村转移。
一、支持内容
(一)现代种业
着力转化加快现代种业发展的新技术、新成果,培育行业创新和科技创业能力,加速优质新品种产业化进程。重点支持:
1.高产、优质、高抗粮棉油作物新品种及高效安全生产集成配套技术;蔬菜、果树、花卉等新品种及集约化、设施化生产技术;优质生态林、经济林、用材林、牧草等新品种培育及管理技术。
2.农林作物种子与种苗规模化繁育、种子综合加工、质量检测技术和种质资源检测保护技术及产品。
3.优质抗病畜禽、水产、特种养殖新品种及快速扩繁、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和质量控制技术。
4.动物胚胎高效生产及移植配套技术;经国家管理部门批准的转基因新品种。
(二)食品、农产品及林产加工
转化促进提升食品加工安全性和附加值,延伸农产品、林产加工产业链的新技术和新成果,增强我国食品行业国际竞争力。重点支持:
1.特色粮油食品、果蔬食品、畜禽食品、海洋食品加工技术与设备;方便、营养、健康食品加工技术与设备。
2.食品及农产品商品化处理成套技术与装备。
3.主要食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评价、检验检测、全程质量控制技术。
4.农林废弃物新材料及其高附加值产品制造技术。
5.人工林木材改性处理技术与产品。
(三)饲料及添加剂
通过转化无污染、无公害、无残留、效果好饲料行业的新技术新成果,促进饲料产业技术升级,为畜禽产业生产提供保障。重点支持:
1.生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生产技术与产品。
2.功能、环保型饲料生产技术与产品。
3.饲料及饲料添加剂质量安全评价、检测、安全预警技术及产品。
4.畜禽水产等配合饲料转化增效技术及产品。
(四)新型农药和肥料
着力转化对产业发展有重大支撑作用的农业生物技术和产品,促进科技创业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培育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优势企业。重点支持:
1.生物型杀菌、杀虫、除草、灭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生产技术及产品。
2.植物微生态制剂生产技术与产品。
3.区域性农林重大生物灾害可持续控制技术及产品。
4.生物肥料、有机肥、缓释控释肥料等新型环保肥料的生产技术与产品。
(五)农机装备及农业设施
加快农机化新技术、新成果的中试和熟化,增强我国农机装备行业竞争力,促进农业生产的精准化、设施化、信息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重点支持:
1.农作物、牧草、林木种子收获、清选、加工设备。
2.新型农田作业机械、设施栽培技术装备与高效、精量施肥、施药机械和设备。
3.新型畜禽、水产规模化养殖以及牧草、饲料加工、林产机械和技术装备。
4.农业生产智能决策、管理、监测、控制及农产品流通信息化技术与产品;精准农业田间信息获取、决策处方及精准作业技术与产品。
5.面向农村科技推广、培训和服务的信息技术与产品。
(六)生物质资源利用与生物能源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产学研结合加快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加快资源节约型和循环型农业发展,促进农业节本增效。重点支持:
1.秸秆、稻壳等农林生物质能转化、生物基材料开发和农村节能技术及设备。
2.农林生物质收储运、预处理、固体成型燃料高效燃烧、高效热解气化及干馏等技术及设备。
3.沼气综合开发配套技术及设备。
(七)农业生态及乡村环保。
着力转化一批改善和修复农村生态和生活环境的技术成果,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重点支持:
1.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与修复、退化草地植被恢复、重建与可持续利用技术,水土保持与小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草)与荒漠化治理、山区综合开发以及不同区域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构建技术。
2.水源保护与合理开发、灌区节水以及雨洪资源利用技术与产品;农田水利、农作物高效节水、保水、输配水新技术、新材料与新设备;农村饮用水安全新技术及设备。
3.农田保育、中低产田改造、耕地改良与保护性耕作技术;新型土壤调理剂、土壤改良剂、水土环境修复制剂等的生产技术及产品。
4.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治理技术与设备,农村污水、垃圾、畜禽粪便等处理及资源化利用技术及设备。
5.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及产品。
(八)乡村现代物流
转化高效、安全、节能、低损耗、通用性强的乡村物流技术成果,通过促进乡村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农业产业价值链延伸。重点支持:
1.粮棉油产品产后减损、精选分级和节能仓储技术与装备;绿色物流集成技术与配套装备。
2.鲜活农产品贮运保鲜与物流配送技术与设备;特色鲜活农产品冷链技术与装备系统集成与配套设备;在线快速检测、分级、评价和定价技术系统。
3.物流信息的采集、监测与决策支持系统与配套设备;粮棉油物流数字平台和电子交易平台技术。
(九)动植物保护及防灾减灾
转化有效预防、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与流行的先进技术成果,增强农业防控自然灾害能力。
重点支持:
1.动物传染病、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高效特异性疫苗生产技术及产品;高效安全新型兽药、兽医器械生产及产品质量监测等技术与产品;畜禽水产重大疾病监测预警、预防控制、快速诊断、应急处理技术及配套产品。
2.主要植物病虫害及抗药性检测、诊断技术与产品;农药高效安全施用技术与设备。
3.重大气象灾害及森林火灾监测、预警、防控技术与产品。
(十)林木资源培育及林产加工。
着力转化一批能带动产业链延伸、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新技术和新成果,促进林产加工行业可持续发展,培育一批科技型龙头企业。重点支持:
1.林、草、竹藤高效、定向培育及管理技术。
2.林木资源利用技术及产品。
3.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及产品。
4.人工林木(竹)材改性处理技术与产品。
5.林化产品加工技术及产品。
二、申报条件及要求
(一)支持对象
1.项目承担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在河南省内依法登记注册,内资或内资控股。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产权清晰,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申请支持的项目必须在其法人证书规定的业务范围之内。二是主要从事农业科研、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业务,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有从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和农业科技开发业绩,并有持续创新的意识。三是有良好的经营业绩,企业资产负债率不超过60%。
2.申报项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必需是列入省(部)级及其以上科技攻关等计划项目取得的成果。二是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技术含量高,创新性较强,知识产权清晰,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三是有望达到批量生产和应用前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有较大推广应用潜力和工业化生产前景的成熟配套技术。四是涉及到需要行业管理部门审核的成果,必须经过主管部门或其指定的法定资质机构审定或出具有关检测证明。
3、成果时限。申请转化的成果(技术)须是2008年1月1日后鉴定(审定)的。
(二)不支持的对象
1.不支持的单位及人员。注册资金少于50万元的企业;国家或河南省成果转化计划(农业领域)项目未结题验收的项目承担人。
2.不支持的项目。一是不符合国家及我省产业政策、知识产权不清晰或有权属纠纷的项目。二是无自主创新的单纯技术引进项目,低水平重复、单纯扩大规模或基本建设的项目。三已列入省及国家科技计划并得到省或国家科技经费支持的、目前尚未验收的项目。四不属于《201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报指南》支持范围的项目。
2011年成果转化计划(农业领域)项目采取限额推荐。推荐单位推荐项目数量不得超过下达的控制指标数量。推荐项目控制指标为:各省辖市限推荐2项,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各限推荐5项,其他涉农省直部门和科研院所、高校限推荐2项,扩大管理权限县(市)限推荐1项。
工业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
重点,围绕产业集聚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支持一批技术水平高、发展前景好的企业,通过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推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
重点支持领域:
(一)电子信息领域
1.软件。系统软件;支撑软件;中间件软件;嵌入式软件;计算机辅助工程管理软件;中文及多语种处理软件;图形和图像软件;金融信息化软件;地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软件;电子政务软件;企业管理软件等。
2.微电子技术。集成电路产品设计技术;集成电路封装技术;集成电路测试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工具开发技术等。
3.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计算机及终端技术;各类计算机外围设备及关键部件;网络技术;空间信息获取及综合应用集成系统;面向行业及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系统 ;传感器网络节点和软件及系统等。
4.通信技术。光传输技术;小型接入设备技术;无线接入技术;移动通信系统的配套技术;软交换和VoIP系统;业务运营支撑管理系统;电信网络增值业务应用系统 ;宽带移动通信配套技术等。
5.广播电视技术。演播室设备技术;交互信息处理系统;数字地面电视技术;地面无线数字广播电视技术;专业音视频信息处理系统;电台和电视台自动化技术;网络运营综合管理系统 ;IPTV技术;高端个人媒体信息服务平台等。
6.新型电子元器件。半导体发光技术;片式和集成无源元件技术;片式半导体器件技术;大功率半导体器件技术;中高档机电组件技术等。
7.信息安全技术。安全测评类、安全管理类、安全应用类、安全基础类、网络安全类、专用安全类产品技术等。
8.智能交通技术。先进的交通管理和控制技术;交通基础信息采集、处理设备及相关软件技术;先进的公共交通管理设备和系统技术;车载电子设备和系统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控制与综合调度技术等。
(二)生物技术领域
1.生物催化技术及产品。用于合成精细化学品的生物催化技术;新型高效酶催化剂品种和新用途;新型酶和细胞固定化方法及反应器;生物手性化学品的合成;生物法合成多肽类物质;具有生物活性的新型糖类和糖醇类等。
2.微生物发酵新技术和新产品。微生物发酵生产的新产品及其化学改性新产品;高附加值氨基酸、核苷,有机酸和多元醇等新兴生物发酵制品的生产工艺改进和新技术开发;微生物发酵新技术和新型反应器;新功能微生物的选育方法和发酵过程的优化、控制新方法以及采用代谢工程手段提高发酵水平的新方法;传统发酵产品的技术改造和生产新工艺等;重大发酵产品中可提高资源利用度,减少排污量的清洁生产新技术和新工艺等。
3.新型、高效工业酶制剂。洗涤剂酶制剂;纺织、造纸和皮革用酶;环保处理用酶;生物新材料用酶;生物新能源用酶;食品生产用酶;有毒物质降解用酶等。
4.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分离提取及加工技术。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分离提取新技术; 天然产物有效成份的合成、化学改性及深加工新技术;天然产物中分离高附加值的新产品;高效分离纯化技术集成及装备的开发与生产;从动植物原料加工废弃物中进一步分离提取有效成分的新技术等。
5.生物反应及分离技术。高效生物反应器;高密度表达系统技术;大规模高效分离技术、介质和设备;大型分离系统及在线检测控制装置;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蛋白质工程产品专用分离设备;
生物过程参数传感器和自控系统等。
6.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和食品添加剂领域的应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及其产品;新型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生产的关键技术升级及其装备开发等。
(三)新材料领域
1.金属材料。高档钢铁材料及制品;铝、铅、锌、镁等有色金属冶炼节能技术;铝、镁、钛、铜等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技术;低成本、高性能金属复合材料等。
2.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超硬材料;优质高效特种耐火材料;新型建筑材料;高性能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纳米材料等。
3.高分子材料。高性能高分子结构材料;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高分子复合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新型纤维材料等。
4.化工材料。现代煤化工;新型石化化工;新型盐化工;精细化学品等。
(四)高端装备制造领域
1.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现场总线及工业以太网技术产品;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产品;新一代的工业控制计算机;基于PC的控制系统;专用控制装置;面向行业的工业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等。
2.高性能、智能化仪器仪表。新型自动化仪表;面向行业配套的传感器;新型传感器;微系统产品;科学分析仪器、检测仪器;精确制造中的测控仪器等。
3.先进制造技术。先进制造系统;数控加工技术及装备;机器人开发及应用;激光加工技术及产品;电力电子技术和设备;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关键工艺与装备;纺织行业专用设备;轻工行业专用设备等。
4.新型机械产品。机械基础件;通用机械;专用机械等。
5.电力系统信息化与自动化。采用新型原理、新型元器件的电力自动化装置;采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提高设备性能及自动化水平的产品;用于输配电系统和企业的新型节电装置等。
6.制造业信息化:产品设计的信息化及应用技术;基于PDM的设计制造过程集成化技术;企业管理信息化;制造过程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集成技术等。
(五)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
1.纯电动汽车。车用驱动电机技术、驱动电机控制技术、车用动力电池技术、整车控制技术、强电安全防护技术、电磁兼容技术、热量管理技术等。
2.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耦合技术(发动机-电动机);动力系统控制技术(发动机-电机联合控制);动力分配系统等。
3.充电装备。电动汽车用充电机;电动汽车用充电桩;电池组管理系统等。
4.节能净化。汽车轻量化及回收再利用;国IV、Ⅴ标准节能发动机及配套零部件;高效内燃机技术;排气净化;汽车通用节能技术,高性能低噪声低阻力轮胎等。
(六)新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
1.可再生清洁能源技术和相关产品。
(1)太阳能。高效、低成本、低污染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及相关产品;新型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及相关产品;与输配电网并网的光伏发电设备技术与产品;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及相关产品;高倍聚光光伏发电技术及相关产品;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光伏发电等综合利用技术及相关产品等。
(2)风能。适应我国气候、环境条件和制造水平,满足电网友好型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技术与产品;风电场远程监控系统、风功率预测技术、低电压穿越技术、大功率变流技术、风电功率波动规律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风电友好接入电力系统及调度匹配软件等配套技术与装置;提高风能
发电质量、风电能的高效储存与转换的新技术与装备等。
2.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和相关产品。
(1)高性能绿色电池(组)及其相关产品。便携式电器用高性价比绿色二次电池(组)技术及其相关产品;锂/亚硫酰氯电池等新型绿色电池技术及相关产品;先进绿色电池材料制造工艺与生产设备等。
(2)新型动力电池(组)与储能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镍氢动力电池(组)技术及其相关产品;锂离子动力电池(组)技术及其相关产品;新型储能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电池管理系统技术及其相关产品;动力与储能电池高性价比关键材料等。
(3)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小型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直接醇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微型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技术及其相关产品等。
(4)超级电容器与热电转换技术及其相关产品。新型高比能、高功率超级电容器相关产品、关键材料及制造技术;新型热电材料及热电转换技术等。
3.高效节能技术和相关产品。
(1)工业生产过程余热、余压、余能的回收利用技术及相关产品。支持电力、冶金、石化、化工、建材、纺织等高能耗工业的余热回收和能源梯级利用的相关工艺及设备等。
(2)能量系统优化技术及相关产品。电力、冶金、石化、化工、建材、纺织等行业,优化设计、优化控制和优化运行管理等节能新技术的示范项目等。
(七)创新资源服务
支持对产业技术提升和集群创新有较强示范、带动和促进作用的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支持技术研发、检测检验、咨询培训、信息服务、投融资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社会发展
本重点支持:
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安全生产及防灾减灾技术;环境保护及其治理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先进节能技术、新型建筑材料。
第四篇:河南省高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管理办法
河南省高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省科技厅省财政厅
(2005年11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培育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壮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强我省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设立河南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以下简称转化项目)。为规范和加强转化项目的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高新技术成果,是指属于高新技术领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熟、处于产业化前期、经过培育能实现产业化并形成产业规模的成果。
第二章工作机构及职能
第三条省科技厅负责转化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研究制定转化项目支持重点和项目指南;
(二)统一受理转化项目申请并进行形式审查;
(三)会同省财政厅组织转化项目的评审、论证工作;
(四)审定并联合省财政厅下达转化项目计划及资金预算,负责转化项目实施过程的跟踪管理,包括转化项目的合同签订、项目监理、验收、统计等工作。
第四条省财政厅是成果转化资金的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预算安排;
(二)参与转化项目评审、论证、验收工作;
(三)审定下达转化资金预算,并拨付项目经费;
(四)会同省科技厅对转化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条成立转化项目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负责转化项目的项目申报指南编制、申报受理、组织评审、项目计划和资金计划编制以及项目管理等工作。办公室由省科技厅有关领导、总工程师和计划处、高新处、社发处、基成处以及省财政厅教科文处有关人员组成。办公室设在省科技厅高新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第三章支持对象与范围
第六条转化项目支持对象主要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优先支持高等院校、转制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和留学归国人员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
第七条转化项目支持范围主要是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节能与环境保护等高新技术领域的科技成果。
第八条支持的转化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和省技术、产业发展政策,符合省定的高新技术领域,农业高新技术领域除外;
(二)技术含量高,创新性较强,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或者属于引进、吸收、再创新的技术成果;
(三)处于成果转化阶段,生产技术成熟,经省级以上科技管理部门或国家法定的行业认定机构鉴定、认定、审定、检测或用户认可(其中药品、农药、电子信息等需要行业许可证类的项目,须获得新药证书、生产许可证、市场准入资格等有关文件);
(四)项目计划新增投资一般在3000万元以下,资金来源基本确定,投资结构合理,项目实施期一般为2年,最长不超过3年;
(五)产品的附加值高,市场前景良好,产业带动性强,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有望形成较大规模的新兴产业,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或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六)优先支持获国家和省资助的重大科技计划成果转化项目、留学归国人员成果转化项目、创业投资等股权资本注入的项目。
第九条转化项目承担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河南省境内注册,具备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二)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服务业务,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或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有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企业的资产及经营状况良好,注册资金不少于50万元,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为5%以上;
(四)领导班子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并有持续创新的意识;
(五)规章制度健全,管理规范;
(六)拥有不低于申请转化资金的自有资金。
鼓励产学研结合,鼓励科技成果持有单位以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市场竞争,鼓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通过创办企业的方式申报转化项目。
第十条转化项目采取无偿资助的支持方式。单个项目资助额度一般不低于30万元。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地方财政给予资金匹配的项目。
第四章项目申报与审批
第十一条办公室每年向社会公开发布转化项目申报指南、支持重点及申报要求。转化项目采用定期申请、受理、审批的方式。
第十二条同一内,一个企业只能申请一个项目。已获得转化项目支持的企业,必须在已立项项目验收合格后,方可申请新项目。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原则上两年内承担单位不得申请新项目。
不支持已列入国家、省研究开发科技计划并得到经费支持,目前尚未验收的项目;不支持已列入国家和省产业化计划并得到资金支持的项目。
第十三条转化项目申请程序:
(一)省直单位直属企业通过省直主管部门申报,其他企业的项目申报实行属地化管理,通过所在市科技局或高新区管委会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1.《河南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申请书》;
2.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建议书;
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4.企业上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报表附注等,并提供最近一个月的会计报表(复印件);
5.企业与技术依托单位的合作协议;
6.可以说明项目情况的证明资料(如鉴定证书、检测报告、查新报告、用户使用报告、专利证书等技术权益证明,生产许可证、销售合同等),以及企业有关资质证书。
(二)省辖市科技局、高新区管委会、省直有关部门按照转化项目条件严格审查把关,对项目申报单位的资格、项目的先进性、真实性及转化可行性等进行审核,筛选出优秀项目并商同级财政部门,签署推荐意见后报送办公室。
第十四条办公室对项目进行形式审查和初审;选聘有关技术、财务和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对通过初审的项目进行评审和论证;依据专家咨询意见,提出拟支持项目建议。
第十五条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研究并下达转化项目和资金计划。省科技厅与承担单位签订转化项目合同。
第五章项目管理与验收
第十六条办公室依据项目合同对资助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和验收。项目推荐部门负责所推荐项目的日常跟踪管理工作,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报告项目实施中的重大事项。
第十七条项目完成后,项目单位应申请验收。申请验收的项目,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项目已全部建成投产,生产能力已达到立项批准的计划指标;
(二)生产工艺技术先进、生产设备运行正常,可完成立项批准的主要技术和经济指标;
(三)产品质量检测设备齐全,产品质量稳定,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四)安全生产措施完善;
(五)三废排放达标。
第十八条转化项目验收程序:
(一)项目承担单位填写《河南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验收审批书》,并提交项目实施总结报告、财务决算报告、固定资产清单和其他相关材料,经推荐部门签署意见后,报送办公室;
(二)办公室组织有关技术和财务人员对项目进行验收;
(三)办公室对验收结果进行审定。对验收不合格的项目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者作结题处理,两年内不得申报新的项目。
第六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省科技厅、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第五篇:计划类别新建研发机构项目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定稿]
计划类别
新建研发机构项目 □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大数据、人工智能研发项目
编号:
蜀山区借转补项目申报书
项 目 名 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 报 单 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 属 镇 街 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报单位地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 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人、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 报 日 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蜀山区科学技术局制
编 写 说 明
1.本申报书适用于申报蜀山区借转补项目时使用,并经所属镇街园审查签署意见后报送。
2.申报单位指项目第一承担单位。
3.所属镇街园指申报单位的所在镇政府、街道、产业园。4.项目编号由区科技局统一编制。文本规格为A4开,封面格式不变,正文一律用小4号宋体字打印,标题用小4号黑体字在线打印,一式六份。
项目申报书编写提纲
一、项目申请的必要性
包括:项目的重要意义、行业发展趋势、技术的先进性及创新性(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比较)、项目所研究的技术在本领域的关键程度,以及本项目技术对相关领域、行业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
二、申报单位情况
1.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包括单位性质、法人、单位简介、人员、已获得的成果、资产等。
2.研究开发能力
申报单位的研究开发情况,包括研究开发人员、设备、资金投入、主要成果和自有知识产权状况等,特别介绍本项目可依托的前期研究成果;项目负责人简历及主要承担人员简介,重点介绍与本项目相关的技术经历。
3.财务、经济状况
重点说明单位财务、经济和管理情况对实施本项目的支撑能力。提供经费配套承诺的申报单位要提供上年末总资产、总负债、销售收入、利税等财务数据。
4.申报单位的科研及生产经营管理状况
三、项目实施方案
1.项目的目标、研究范围和主要内容
项目目标的确定及其主要依据;
项目范围的选择及其主要依据;
项目的主要内容。
2.项目的技术方案
包括主要技术内容及基础原理、技术路线、工艺流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创新点、预期目标与国内、国外同类先进技术的比较等。
3.项目的阶段与进度
项目各阶段的目标、进度安排以及完成目标的主要措施等。
4.经费预算、资金筹措及使用
包括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包括自筹资金数额及来源)和资金使用计划。
四、创新成果
1.关键技术、科技成果
本项目研发获得的主要技术参数指标、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取得其它科技成果。
转让的前景和产业化后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预测。
2.科技成果转化及盈利预测
根据本项目科技成果转化的产品进入市场的分析预测,给单位带来销售收入和利润。
3.社会效益分析
包括对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对本地区产业带动作用、对增进人民身体健康和增加就业等方面效益的分析。其中对环境的影响应单独说明。
五、项目的风险性及不确定性分析
对项目的风险性及不确定因素进行识别,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政策风险等。
进行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进而分析不确定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分析项目的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