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验收总结报告提纲
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自查报告提纲
一、总体情况
(一)项目评审和立项情况,项目初步设计审批情况。
(二)项目实施计划的批复、调整、变更和终止情况。
二、开发任务及投资计划完成情况
(一)项目年度计划执行情况。项目各项治理措施、建设内容和工程建设质量情况。
(二)项目资金到位及投入情况。
三、资金和项目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一)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制和“专人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制度执行情况。
(二)项目招投标、监理、公示和管护制度执行情况。
四、开发的主要成效
主要是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情况。
五、主要经验和做法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包括项目竣工验收发现的问题及其整改落实情况。
七、进一步完善农发林业项目管理的建议
第二篇:2014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市级验收操作规程
SL 176-2007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 SL 631~637-2012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 SL 638~639-2013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
2014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市级验收操作规程
为统一和规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市级验收工作,提高市级验收质量,特制定本操作规程,供各地验收时参考与运用。
一、验收范围
2014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1.201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存量、增量)。
2.201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补助、贷款贴息、“龙特”试点项目)。
(二)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1.2014省级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2.2014滩涂垦区配套项目;
3.2014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4.2014高沙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5.2014采煤塌陷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6.2014农业综合开发“六大片区”帮扶项目。
二、验收依据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
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监督检查办法(财发〔2014〕18号);
3.江苏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竣工验收办法(苏农开〔2006〕19号、苏财农发〔2006〕39号); 4.项目与资金计划及相关批复文件(附件)、计划调整报告及批复文件等; 5.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资金管理其他有关规定;
6.江苏省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竣工验收办法(苏农开〔2011〕84号、苏财农发〔2011〕95号)); 7.其他省级立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资金管理有关规定;
8.关于推进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简政放权的意见(试行);
9.江苏省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苏农开规〔2015〕1号); 10.市级制定的农业综合开发规章制度与办法。
三、验收内容
(一)验收工作开展情况。主要检查县级验收工作准备情况、发现问题整改等情况。
(二)审计情况。主要是开展审计情况和审计报告中指出问题整改情况。
(三)项目前期准备。主要是农业综合开发与当地农业开发规划结合情况,项目库建设及入库动态管理情况,项目选项论证情况等。
(四)项目计划编制及执行情况。主要包括项目计划编报、转批及计划调整情况;项目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编制及批复情况;项目各项建设任务(包括土地治理项目各项治理措施和产业化经营项目各项建设内容和结对帮扶措施、持股分红情况等)实施完成情况;已建工程建设质量情况等。
(五)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主要是各级财政资金配套到位情况;项目财政资金使用情况;项目自筹资金落实、使用情况;有关费用(项目管理费、监理费、科技推广费、工程管护费等)提取使用情况;县级报账制和专人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执行情况;资金预决算和会计核算情况;“先建后补”制度执行情况等。
(六)项目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主要包括项目招投标、工程建设监理制、项目公示制执行情况;工程产权移交和管护责任落实情况等。
(七)项目效益情况。主要包括项目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情况,推进项目区高效农业发展情况,增加农民收入情况等。产业化经营项目预期效益情况,带动农民增收情况等。
四、验收方法
验收组采取听汇报、查资料、实地检查和走访农户等方法。验收结束后,由验收小组对验收的县进行综合评分,并与被验收的县交换意见。
1.听取汇报。主要是听取被验县(市、区)开发、财政部门的汇报。了解县级验收准备情况,农业开发项目执行情况和验收及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可要求项目乡镇、施工、监理、产业化项目实施主体等相关单位派人参加汇报,以便了解情况。
2.查阅项目和财务档案资料。通过查阅资料,核查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核查项目前期工作、项目计划批转、计划调整、项目建设管理和项目工程验收等情况;核查项目财政资金配套、拨付及使用情况;核查项目自筹资金到位、使用情况;核查项目管理费、科技推广费、监理费、工程管护费等的使用及管理情况;核查产业化项目承担单位基础会计资料归集及管理情况。3.对项目进行实地核查。主要核查内容是:
(1)建设规模。核查土地治理类项目区规划范围与完成范围和实际完成是否相一致;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任务是否与批复的计划和实施方案一致。
(2)工程量。持竣工图、表,对图上标注并被抽取的的工程(特别是中沟级以上建筑物)到现场进行核对,查看是否按计划施工,有无未完工程;核查项目设施(设备)完成情况。查看农田林网完成情况,核查树种是否对应,数量、尺寸是否符合,成活率、保存率情况如何。查看科技推广项目中培训是否进行,良种补贴、生产资料是否真实发放到位,效果如何。对产业化经营项目要根据批复的计划和实施方案,核对项目建设规划布局、实施内容和购置仪器设备等。
(3)工程质量。主要查看项目工程是否通过质量评定,有无明显缺陷,工程的建设标准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特别对涉及生产安全的工程要重点查看。对机电类设备要进行运行测试,确保能够用于项目区生产,不能运行的,不能通过项目验收。如发现项目工程有较大质量问题,要核查监理和质量检查记录,根据需要,可要求县级聘请第三方对工程质量进行鉴定。
(4)工程管护。主要查看项目区建筑物、沟渠、道路、树木是否得到有效管护,并了解管护资金、管护人员责任是否得到落实。对产业化经营项目,要查看设备维护情况。
(5)规划设计。重点检查主要工程的规划、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明显的缺陷。
4.走访项目区农户。听取农民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评价意见和建议,了解农民筹资投劳和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受益情况,核查科技示范推广受益农户科技措施落实情况。核查项目结对帮扶措施落实情况,“龙特”试点项目还需核查持股分红情况。
5.验收组汇报交流。每一个县验收结束后,由组长召集参验人员,交流各自验收情况,形成统一意见,并对验收县(市、区)进行综合评分。
6.验收问题确认。验收组每位成员针对分工抽验的项目要填写工作底稿,并签名确认,在此基础上形成被验收县问题汇总表,在验收县实地验收结束、与县交换意见前,经县级开发、财政部门确认后,由被验收县和验收组签字确认,作为验收评价和整改的依据。
7.交换意见。验收组对验收县计划任务完成情况、工程质量及运行管护、项目与资金管理、效益发挥等情况作出综合评价,并提出存在问题初步整改意见,与县农业开发、财政部门集中交换意见。
8.验收表格填写。实地验收工作结束后,验收人员要及时填写评分表、资金检查表等表格。验收人员要客观公正地对被验收县进行评分,组长及成员需在评分表等相关表格上签字确认,验收有关表格在交换意见后存档。
五、县级需提供的资料
1.工作总结。2014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及资金管理工作总结。2.统计报表。2014项目竣工验收统计报表(格式见附表。3.档案资料。县级项目档案及财务档案。
4.有关图件。县级提供项目区位置图、原状图、规划图、竣工图、主要工程定点定位表。
5.审计报告。土地治理项目需提供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报告、项目总体审计报告,由业主承担的项目提供项目总体审计报告。
6.审计和验收中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说明。
六、验收的评价
市级对县级验收后,验收组要给出合格与否的结论。
(一)合格与否的标准
1.项目县具备以下条件的,可以评为“合格”:
(1)严格贯彻执行上级项目和资金管理有关要求;
(2)按照规定完成单项工程验收及验收准备工作,及时向上级报送验收有关材料;(3)执行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和有关规定,规章制度健全;
(4)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充分,能够按照规划建立项目库,按照要求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材料,项目与资金管理程序规范;
(5)按计划全面完成各类项目建设任务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符合规定比例要求;(6)工程规划设计合理,达到设计要求和建设标准,管护制度落实,正常发挥效益;
(7)项目财政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资金拨付及时,自筹资金有据可依,完成项目投资计划,符合规定比例要求;
(8)资金投向和使用合理,报账及时,管理规范,按要求进行审计;(9)财务制度完善,会计核算规范;
(10)项目及财务档案资料齐全,管理有序。
2.开发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评为“不合格”:
(1)项目建设任务、财政资金报账完成进度低于计划批复的90%;财政资金拨付进度低于80%(不含预留质量保证金);
(2)超越权限,擅自调整项目计划(包括变更项目性质、建设地点、实施单位和建设内容);(3)项目申报和实施中弄虚作假,骗取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4)存在挤占、挪用、抵顶财政资金等严重违规违纪问题;
(5)地方财政资金配套不到位,未全面实行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制,财政资金未实行专人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
(6)审计、自验中发现重大问题未整改到位;(7)拒绝配合验收组工作。
(二)检查评分方法和标准
各县评分分值为100分,根据检查的主要内容确定标准分,达到要求为满分,否则,依据评分标准扣分(详见附表3)。
第三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 时间:2011.9.5 来自:Admin 打印本文章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以下简称部门项目)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保证资金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60号)等规定,结合部门项目特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部门项目是指为了发挥部门行业技术优势,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提供示范、服务、保障作用,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批准,由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林业局、供销总社(以下简称中央农口部门)组织实施、地方农业综合开发机构(以下简称农发机构。未设在财政部门的,为农发机构和财政部门,下同)参与管理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第三条 部门项目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有机组成部分,应遵循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与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地方项目相互配合、协调发展。
第四条 部门项目分为两类:
(一)土地治理类项目,主要是为提高大宗农产品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而实施的项目,包括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的土地复垦,水利部组织实施的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水土保持,农业部组织实施的良种繁育,林业局组织实施的林业生态示范。
(二)产业化经营类项目,包括农业部组织实施的优势特色示范,林业局组织实施的名优经济林等示范,供销总社组织实施的新型合作示范。
第五条 部门项目应坚持的原则: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注重效益;择优选项,奖优罚劣,激励竞争;以资金投入控制项目规模,按项目管理资金,并实行自下而上联合申报项目。
土地治理类项目应突出公益性、基础性、保障性。
产业化经营类项目应体现公平性、示范性、引导性。
第六条 地方各级农口部门应与同级农发机构建立各负其责、互相配合的合作机制,共同做好部门项目和资金管理工作。农口部门以组织项目实施为主,应与农发机构主动沟通协调;农发机构以资金管理为主,应把部门项目管理作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组成部分,主动配合和参与。
第二章 扶持重点
第七条 部门项目主要扶持农业主产区,重点扶持粮食主产区、水资源短缺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根据各类项目的特点,确定各自的重点扶持区域。项目原则上安排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市、区、旗、国有农牧团场)或事先确定的范围。
第八条 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通过对灌溉面积五万至三十万亩的中型灌区灌排骨干工程进行配套完善和节水改造,为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提供灌排骨干工程条件。基本立项条件是:灌区骨干工程设施老化失修,功能不能正常发挥,是当地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的主要制约因素。
水土保持、林业生态示范和土地复垦项目:分别通过治理水土流失,增加林草植被和防治土地荒漠化,复垦历史遗留损毁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农业综合开发提供生态保障。基本立项条件是: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联系紧密,治理区面积相对集中连片,具有一定开发治理条件,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效果;单个项目治理面积水土保持、林业生态示范分别在三千亩以上,土地复垦一千亩以上。
良种繁育项目:通过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为种植业提供优质良种。基本立项条件是:能在较大范围内增产且改善农产品品质效果明显,名优新品种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和良好的市场前景;项目建设单位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拥有拟繁育推广品种的自主知识产权或生产经营权,有相应的新品种开发潜力或品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能力,有良种育繁推一体化的经营机制;良种繁育推广的主要农作物、牧草等新品种,应经国家级或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引进品种应经相关部门审批通过。
第九条 优势特色示范项目:重点扶持秸秆养畜示范基地、水产及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名优经济林等示范项目:重点扶持油茶、核桃等名特优新经济林和花卉品种引进、繁育和示范推广。基本立项条件是: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特色,开发的产品应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良好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有利于形成区域主导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项目建设单位有较强的技术力量、承建能力和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机制,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新型合作示范项目:通过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探索完善产销对接等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模式。基本立项条件是: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特色,开发的产品应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良好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有利于形成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项目建设单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有较强的技术力量、承建能力和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机制。
第三章 资金管理
第十条 用于部门项目的资金由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自筹资金和其它资金构成。
第十一条 中央财政资金根据财力可能和客观需要确定,并与各部门和地区项目管理工作绩效挂钩,向工作成效好的部门和地区倾斜。
用于部门项目的中央财政资金全部无偿投入。
第十二条 部门项目应按中央财政资金投入的一定比例落实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和自筹资金。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和自筹资金比例,按照财政部规定的比例执行。
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将财政配套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保证足额落实。
第十三条 土地治理项目财政资金使用范围:
(一)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干支渠(沟)道开挖疏浚;干支渠道衬砌防渗;干支渠(沟)系建筑物(农桥、涵洞、水闸、渡槽、倒虹吸管、隧洞等)配套完善和更新改造;输水管道、暗渠建设及节水设备购置;水源及渠首工程改建、维修及加固;泵站(总装机容量五千千瓦以内)及配套输变电工程(电压等级三十五千伏以内)新建、改造;工程管护设施及量水设施、施工临时工程设施等。
(二)水土保持:坡地及沟道整治、土壤改良、保土耕作、封禁治理及田间道路、拦引蓄灌排等小型水利水保工程所需的材料、设备、机械施工补助及技工工资;营造水土保持林草、经济林所需的种子、苗木、整地、定植及幼林管护费;科技推广、技术培训、效益监测及小型仪器设备购置费用等。
(三)土地复垦:土地整治、土壤改良和污染土地修复;修建排灌蓄水工程等所需的材料、设备、机械施工费用及技工工资;营造农田防护林和经济林所需的苗木、整地、定植;科技推广、技术培训,小型仪器设备购置和农用机械及其配套机具购置补助等费用。
(四)林业生态示范: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所需的种子、苗木、整地、定植、封育、低效林改造;科技推广、技术培训及小型仪器设备购置等费用。
(五)良种繁育:种植业良种扩繁、加工、贮藏、检验、育种必备的仓库、晒场、温(网)室大棚、处理车间、厂房等生产性基础设施及相关仪器设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田间道路、机井、蓄水积肥池、灌排设施设备;输变电设备及线路、场区道路、地中衡、土建工程等生产性辅助设备、农业机具等;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原种及原原种提纯和扩繁补助、新品种引进补助等费用。
第十四条 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资金使用范围:
种植业项目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购置,包括温室大棚、工作室、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排及十千伏以内输变电设施、田间道路,种苗补助、检验检测设备等;养殖业项目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购置,包括养殖与孵化设施、秸秆处理设施设备、厂房、畜禽棚舍、运动场、库房、鱼池、工作室、场区道路、围墙、输变电设备及线路、排灌设施、粪污处理、品种改良、质量检测及防疫设施等;加工类项目所需的生产车间、加工设备及配套的供水、供电、道路设施,质量检验设施,废弃物处理等环保设施,卫生防疫及动植物检疫设施等;流通类项目所需的市场信息平台设施,交易场所、仓储、保鲜冷藏设施,产品质量检测设施,卫生防疫与动植物检疫设施,废弃物配套处理设施等。
技术推广、技术培训及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补助等费用。
第十五条 土地治理类项目所需的项目管理费、工程监理费、勘察设计费、工程管护费等支出,产业化经营类项目所需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环境评估等支出,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执行。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列支的相关费用另行规定。
第十六条 部门项目财政资金应严格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财务、会计制度进行管理,执行县级报账制的有关规定,实行专人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及时足额支付,按规定范围使用,严禁挤占挪用。
第四章 项目管理
第十七条 中央农口部门应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规定和行业发展规划,编制部门项目建设规划。
地方农口部门和农发机构应根据部门项目建设规划,在对项目申报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初步评估、筛选的基础上,建立项目库,并实行动态管理。
第十八条 中央农口部门应于每年5月底前,与国家农发办联合制定下一分类项目申报指南,明确相关政策和要求,并向社会公开发布。
(一)部门项目的申报单位或扶持对象主要为基层农口部门和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下简称“联合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承担良种繁育、科技推广的国有农(林)场、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
(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扶持种植、养殖基地项目。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数30户以上。对联合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扶持良种繁育、推广及进行技术改造、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污染物处理的项目。
(三)根据需要与可能,合理确定单个项目的中央财政资金扶持额度。原则上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单次立项不低于一千万元(分两年实施),水土保持、林业生态示范、土地复垦、良种繁育项目分别不低于一百五十万元、一百万元、一百五十万元、一百二十万元。优势特色示范、名优经济林等示范、新型合作示范等产业化类项目,应逐年确定单个项目中央财政资金扶持额度的上下限标准。同时,应根据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自筹资金能力和实施项目能力等,分别确定中央财政资金扶持额度。
(四)对于申报产业化类项目的同一项目单位,要限制连续申报,杜绝多头申报。当年已申报农业综合开发地方项目和其他财政资金扶持的,不得同时申报部门项目。
已上市企业及其全资、控股子公司,不得申报部门项目。
(五)项目申报单位应提交项目申报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证明材料,并确保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部门项目申报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或组织有关专家编制。提交的财务审计报告应由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户数,以工商部门注册或审计结果为准。
第十九条 中央农口部门根据财政部下达的部门项目中央财政资金指标,综合考虑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广东省农垦总局,以下简称省)基础资源因素和工作质量因素等,初步拟定分省分类项目中央财政资金指导性指标和申报方案,报国家农发办同意后,由国家农发办下达中央财政资金指导性指标,由中央农口部门下达项目申报方案。
第二十条 部门项目由省级农口部门会同同级农发机构根据项目申报指南、中央财政资金指导性指标和项目申报方案等,联合下发部门项目申报通知,并由基层农口部门会同同级农发机构从项目库中择优选项,自下而上逐级联合上报至省级农口部门和农发机构。
第二十一条 省级农口部门和农发机构组织专家对逐级申报的项目进行初步评估,择优选项,按规定的时间和申报规模等,联合行文上报中央农口部门和国家农发办。
报送中央农口部门的材料主要包括:申报文件(含初步评估意见,地方财政、有关单位配套资金承诺意见,项目基本情况表,下同)、项目申报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报送国家农发办的材料为申报文件。
省级农口部门和农发机构对项目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可靠性负有最终责任。
第二十二条 部门项目的评审采取由中央农口部门组织评审、国家农发办进行抽查,或由中央农口部门与国家农发办联合评审的方式进行。
第二十三条 国家农发办在评审确认的基础上,下达部门项目备案通知(明确拟立项扶持项目数量、资金规模和相关要求),并与中央农口部门联合下发编报项目实施计划的通知。
第二十四条 已确定扶持项目的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由省级农口部门会同同级农发机构审定。
第二十五条 项目实施计划经逐级编报,由省级农口部门会同同级农发机构在规定的时间内联合行文上报中央农口部门。中央农口部门对项目实施计划审核、汇总后,与国家农发办联合批复。
第二十六条 项目实施计划一经批复,应严格执行。如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整的,涉及财政资金一百万元以上及项目变更和终止的,由中央农口部门批准,报国家农发办备案;不满一百万元的,由省级农口部门与农发机构批准,报中央农口部门和国家农发办备案。
第二十七条 部门项目应按有关规定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资金和项目公示制。
第二十八条 中央农口部门应在每年3月底前向国家农发办报送上项目实施计划完成情况统计表。
第二十九条 已竣工的部门项目由中央农口部门组织验收或委托省级农口部门、农发机构组织验收。
第三十条 土地治理类项目竣工验收后,应明确管护主体,及时办理移交手续。管护主体应建立健全各项运行管护制度,保证项目正常运转,长期发挥效益。
第五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一条 各级农口部门和地方各级农发机构要加强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日常检查监督,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同时,应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和其他机构开展的监督检查,并按要求认真整改。
第三十二条 国家农发办每年对竣工的部门项目进行综合检查。中央农口部门应向国家农发办提交验收总结报告。国家农发办按一定比例随机确定综合检查项目的数量和名单,并采取直接组织或委托的方式进行检查,作出综合评价。
第三十三条 国家农发办对综合检查情况及审计情况予以通报,对查出的问题,区别不同情况,相应扣减相关省农口部门和农发机构中央财政资金指标,并要求限期整改。涉及虚报项目套取资金、挤占挪用资金,以及未及时、足额落实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等问题,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违规违纪行为处理办法》等规定进行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中央农口部门可依据本办法制定部门项目管理实施办法,报国家农发办备案。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2005年3月11日印发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管理办法》(国农办[2005]30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2014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级验收操作规程
2014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市级验收操作规程
为统一和规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市级验收工作,提高市级验收质量,特制定本操作规程,供各地验收时参考与运用。
一、验收范围
2014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1.201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存量、增量)。
2.2014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补助、贷款贴息、“龙特”试点项目)。
(二)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1.2014省级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2.2014滩涂垦区配套项目;
3.2014黄河故道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4.2014高沙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5.2014采煤塌陷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6.2014农业综合开发“六大片区”帮扶项目。
二、验收依据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 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监督检查办法(财发〔2014〕18号);
3.江苏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竣工验收办法(苏农开〔2006〕19号、苏财农发〔2006〕39号);
4.项目与资金计划及相关批复文件(附件)、计划调整报告及批复文件等; 5.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资金管理其他有关规定; 6.江苏省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竣工验收办法(苏农开〔2011〕84号、苏财农发〔2011〕95号));
7.其他省级立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资金管理有关规定;
8.关于推进全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简政放权的意见(试行);
9.江苏省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苏农开规〔2015〕1号);
10.市级制定的农业综合开发规章制度与办法。
三、验收内容
(一)验收工作开展情况。主要检查县级验收工作准备情况、发现问题整改等情况。
(二)审计情况。主要是开展审计情况和审计报告中指出问题整改情况。
(三)项目前期准备。主要是农业综合开发与当地农业开发规划结合情况,项目库建设及入库动态管理情况,项目选项论证情况等。
(四)项目计划编制及执行情况。主要包括项目计划编报、转批及计划调整情况;项目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编制及批复情况;项目各项建设任务(包括土地治理项目各项治理措施和产业化经营项目各项建设内容和结对帮扶措施、持股分红情况等)实施完成情况;已建工程建设质量情况等。
(五)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主要是各级财政资金配套到位情况;项目财政资金使用情况;项目自筹资金落实、使用情况;有关费用(项目管理费、监理费、科技推广费、工程管护费等)提取使用情况;县级报账制和专人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执行情况;资金预决算和会计核算情况;“先建后补”制度执行情况等。
(六)项目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主要包括项目招投标、工程建设监理制、项目公示制执行情况;工程产权移交和管护责任落实情况等。
(七)项目效益情况。主要包括项目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情况,推进项目区高效农业发展情况,增加农民收入情况等。产业化经营项目预期效益情况,带动农民增收情况等。
四、验收方法
验收组采取听汇报、查资料、实地检查和走访农户等方法。验收结束后,由验收小组对验收的县进行综合评分,并与被验收的县交换意见。
1.听取汇报。主要是听取被验县(市、区)开发、财政部门的汇报。了解县级验收准备情况,农业开发项目执行情况和验收及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可要求项目乡镇、施工、监理、产业化项目实施主体等相关单位派人参加汇报,以便了解情况。
2.查阅项目和财务档案资料。通过查阅资料,核查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核查项目前期工作、项目计划批转、计划调整、项目建设管理和项目工程验收等情况;核查项目财政资金配套、拨付及使用情况;核查项目自筹资金到位、使用情况;核查项目管理费、科技推广费、监理费、工程管护费等的使用及管理情况;核查产业化项目承担单位基础会计资料归集及管理情况。
3.对项目进行实地核查。主要核查内容是:(1)建设规模。核查土地治理类项目区规划范围与完成范围和实际完成是否相一致;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任务是否与批复的计划和实施方案一致。
(2)工程量。持竣工图、表,对图上标注并被抽取的的工程(特别是中沟级以上建筑物)到现场进行核对,查看是否按计划施工,有无未完工程;核查项目设施(设备)完成情况。查看农田林网完成情况,核查树种是否对应,数量、尺寸是否符合,成活率、保存率情况如何。查看科技推广项目中培训是否进行,良种补贴、生产资料是否真实发放到位,效果如何。对产业化经营项目要根据批复的计划和实施方案,核对项目建设规划布局、实施内容和购置仪器设备等。
(3)工程质量。主要查看项目工程是否通过质量评定,有无明显缺陷,工程的建设标准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特别对涉及生产安全的工程要重点查看。对机电类设备要进行运行测试,确保能够用于项目区生产,不能运行的,不能通过项目验收。如发现项目工程有较大质量问题,要核查监理和质量检查记录,根据需要,可要求县级聘请第三方对工程质量进行鉴定。
(4)工程管护。主要查看项目区建筑物、沟渠、道路、树木是否得到有效管护,并了解管护资金、管护人员责任是否得到落实。对产业化经营项目,要查看设备维护情况。
(5)规划设计。重点检查主要工程的规划、设计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明显的缺陷。
4.走访项目区农户。听取农民对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评价意见和建议,了解农民筹资投劳和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受益情况,核查科技示范推广受益农户科技措施落实情况。核查项目结对帮扶措施落实情况,“龙特”试点项目还需核查持股分红情况。
5.验收组汇报交流。每一个县验收结束后,由组长召集参验人员,交流各自验收情况,形成统一意见,并对验收县(市、区)进行综合评分。
6.验收问题确认。验收组每位成员针对分工抽验的项目要填写工作底稿,并签名确认,在此基础上形成被验收县问题汇总表,在验收县实地验收结束、与县交换意见前,经县级开发、财政部门确认后,由被验收县和验收组签字确认,作为验收评价和整改的依据。
7.交换意见。验收组对验收县计划任务完成情况、工程质量及运行管护、项目与资金管理、效益发挥等情况作出综合评价,并提出存在问题初步整改意见,与县农业开发、财政部门集中交换意见。
8.验收表格填写。实地验收工作结束后,验收人员要及时填写评分表、资金检查表等表格。验收人员要客观公正地对被验收县进行评分,组长及成员需在评分表等相关表格上签字确认,验收有关表格在交换意见后存档。
五、县级需提供的资料
1.工作总结。2014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及资金管理工作总结。
2.统计报表。2014项目竣工验收统计报表(格式见附表。3.档案资料。县级项目档案及财务档案。
4.有关图件。县级提供项目区位置图、原状图、规划图、竣工图、主要工程定点定位表。5.审计报告。土地治理项目需提供工程竣工结算审计报告、项目总体审计报告,由业主承担的项目提供项目总体审计报告。
6.审计和验收中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说明。
六、验收的评价
市级对县级验收后,验收组要给出合格与否的结论。
(一)合格与否的标准
1.项目县具备以下条件的,可以评为“合格”:(1)严格贯彻执行上级项目和资金管理有关要求;(2)按照规定完成单项工程验收及验收准备工作,及时向上级报送验收有关材料;
(3)执行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和有关规定,规章制度健全;
(4)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充分,能够按照规划建立项目库,按照要求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材料,项目与资金管理程序规范;
(5)按计划全面完成各类项目建设任务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符合规定比例要求;
(6)工程规划设计合理,达到设计要求和建设标准,管护制度落实,正常发挥效益;
(7)项目财政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资金拨付及时,自筹资金有据可依,完成项目投资计划,符合规定比例要求;
(8)资金投向和使用合理,报账及时,管理规范,按要求进行审计;
(9)财务制度完善,会计核算规范;(10)项目及财务档案资料齐全,管理有序。2.开发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评为“不合格”:
(1)项目建设任务、财政资金报账完成进度低于计划批复的90%;财政资金拨付进度低于80%(不含预留质量保证金);
(2)超越权限,擅自调整项目计划(包括变更项目性质、建设地点、实施单位和建设内容);
(3)项目申报和实施中弄虚作假,骗取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
(4)存在挤占、挪用、抵顶财政资金等严重违规违纪问题;
(5)地方财政资金配套不到位,未全面实行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制,财政资金未实行专人管理、分账核算、专款专用;
(6)审计、自验中发现重大问题未整改到位;(7)拒绝配合验收组工作。
(二)检查评分方法和标准
各县评分分值为100分,根据检查的主要内容确定标准分,达到要求为满分,否则,依据评分标准扣分(详见附表3)。
附表:
1.××县(市、区)2014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进度报表
2.××县(市、区)2014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与投资完成情况统计表
3.农业综合开发验收评分表
4.验收问题汇总表
5.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验收工作底稿
6.2014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完成情况汇总表
7-1.土地治理项目资金到位支出情况检查表
7-2.土地治理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表
7-3.土地治理科技推广项目情况表
7-4.项目管理费使用情况表
8-1.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统计表
8-2.产业化经营贷款贴息项目统计表
9.××县(市、区)农业综合开发2014××项目市级验收结论
第五篇: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验收暂行办法
附件1:
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验收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我省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验收工作,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综合检查办法》(财发„2011‟31号)和《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鲁财农发综„2013‟21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竣工项目验收是省和市农业综合开发机构(以下简称农发机构)组织实施的对中央和省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进行验收并作出评价的活动。主要目的是检验竣工项目数量、质量和效益完成情况,公正、客观评价项目建设水平;总结工作经验,查找问题不足,促进项目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第三条竣工项目验收实行县级准备、市级全面验收和省级抽验的办法。
县级农发机构负责组织项目实施过程中隐蔽工程和单项工程的验收,并做好竣工项目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市级农发机构受省农发办委托,负责组织对本市所属县(市、区)已竣工农发项目进行全面验收,并作出验收评价。
省农发办按照一定比例,组织对市本级项目实施情况和市级全面验收情况进行抽验,并对验收情况作出评价。
第四条 竣工项目验收采取直接组织或委托的方式进行。直接组织验收方式是由省、市农发机构组成验收组,吸收有关部门人员及专家、中介组织参加,按要求开展验收工作。
委托验收方式是由省、市农发机构委托专门机构或中介组织组成验收组,独立开展验收工作。
第五条验收工作实行组长负责制。验收组组长负责按照规范的程序组织验收工作,对验收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对有关事项进行必要的审查和复核,并对验收结果的真实性负责;验收中遇到重大问题,应当及时报告。
第六条验收人员应当忠于职守、廉洁自律、保守秘密,公正客观、规范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务。验收人员与被验收单位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七条验收的依据是:
(一)农业综合开发方针政策;
(二)农业综合开发规章制度和相关行业规范;
(三)省下达的计划、计划调整备案文件及经批准的项目实施方案;
(四)项目立项评审文件;
(五)资金拨付文件、决算报告等相关资料。
第二章验收内容
第八条竣工项目验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计划、建设任务 — —
2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工程质量情况;各项资金使用、财政资金及项目单位自筹资金到位情况;各项政策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工程运行管护和档案资料管理情况等。
第九条对市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规划与项目库建设;
(二)立项评审情况;
(三)项目计划编报、下达和调整情况;
(四)项目实施方案批复情况;
(五)市级财政配套资金落实和拨付情况;
(六)监理招标情况;
(七)资金和项目管理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
(八)资金和项目档案管理情况;
(九)市直项目实施情况;
(十)组织开展对县验收情况。
第十条对县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项目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编报情况。
(二)项目实施计划编报和调整情况。
(三)项目计划执行情况。组织实施的各类项目建设任务与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工程质量情况。
(四)上级财政资金、县级财政配套资金和项目单位自筹资金落实情况。
(五)财政资金使用情况。县级报账情况,项目管理费、科技推广费、工程监理费和工程管护费等提取及使用情况。
(六)各项管理制度执行情况。项目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资金和项目公示制、工程管护制度以及“三专”管理和会计核算等执行情况。
(七)资金和项目档案管理情况。
第三章验收程序
第十一条竣工项目验收申请。项目要按规定的建设期建成并达到验收标准。每年五月底前由县级农发机构向市级农发机构提出验收申请;市级农发机构对各开发县竣工项目进行全面验收、出具验收评价报告,并于每年六月中旬向省农发办报送验收总结报告和项目验收统计报表。
第十二条因特殊原因建设期内未竣工的项目,由县级农发机构提出延期验收申请及竣工期限承诺书,由市级农发机构审核批准,报省农发办备案。
第十三条省农发办每年六月下旬组织省级验收,随机抽验三分之一左右的开发县的全部竣工项目。
第十四条竣工项目验收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查验项目工程、走访农户、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综合运用对照分析的方法,核对资金支出与项目建设情况、项目计划与竣工情况、工程数量与质量情况,以及核对审计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查出问 — —
4题的整改落实等情况,并将主要内容与事项予以记录或摘录,编制工作底稿。
第十五条被验收单位应当按验收内容,全面、及时提供有关文件、账表、凭证等档案资料和数据,并对所提供材料、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负责。
第四章验收评价
第十六条验收完成后,验收组依据统一的验收标准(详见附表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验收评分表),对被验收单位的项目前期准备、计划执行、工程质量、项目管理运行、资金管理和项目效益情况作出评价,编制竣工验收报告。
第十七条验收组就验收基本情况、发现的问题和整改处理意见,以及验收评分情况等向被验收的市或县农发机构反馈并交换意见。
第十八条省、市农发机构汇总各验收组情况,向各市县通报验收情况,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处理决定或提出处理意见。
第十九条省、市农发机构将验收结果作为对市县农业综合开发绩效考评的重要因素,按照综合因素法作为分配项目资金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附则
第二十条对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的验收和省、市组织的各类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专项验收,依据本办法实施。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验收评分表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