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技术改造管理办法
Q/NSU011JS2-2002
项目技术改造管理规定
1范围
本规则规定了项目技术改造的组织实施、立项审批、项目实施和竣工验收的基本内容和管理办法,旨在规范公司的技术改造工作,提高公司的技术管理水平。
本规则适用于公司及各子公司。名词术语
2.1 技术改造:包括工艺改进和质量改进。
2.2 工艺改进:是指对已投产产品的生产工艺及装备进行改进,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
低消耗,改善劳动条件,提高产品质量,对提高产品经济效益起一定作用。
2.3 质量改进:是指对已投产的产品通过局部设计在结构、材料等方面有所突破,从而
显著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等级或扩大了产品使用功能,对提高产品经济效益起一定的作用。
3组织领导
3.1 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等工作经总经理批准后,由总师办负责组织实施。
3.2 业务部、制造部、生产计划部、技术部、品管部、财务部、采供部负责相关工作的协
调与配合。
3.3 项目的验收、鉴定、专利申请等由总师办负责组织实施。
3.4 总师办负责监督项目的实施进度。
4项目提出
项目可以由研发人员、业务人员及其他人员提出,并由提出人员填写《项目提议表》,报总师办审核。
5项目立项
总师办根据公司发展规划、国家有关政策以及市场调研,市场预测、项目建议,拟制技术改造项目建议书,报总经理审批立项。
6项目实施
6.1 总师办根据已立项的项目下达技术改造项目计划任务书至相关部门。
6.2 相关部门接到《技术改造项目任务书》后,组织成立项目小组,任命项目负责人,由项目负责人拟制项目建议书。
6.3 工艺改进及改进项目经总经理批准后实施,其他技术改造项目视项目大小,按企业
和国家有关规定上报审批。
6.4 承担技术改造的部门应负责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拟制,并确保技术改造项目工作的正
常进行。
6.5 市场部、业务部等各相关部门有责任配合技术改造部门开展工作。
6.6 总师办负责监督项目的实施进度。
7项目验收
7.1 项目组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当具备验收条件时由项目组拟制《项目竣工验收报告》,并附验收材料,报部门审批后报总师办审核。
7.2 总师办接到《项目竣工验收报告》后,首先对项目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如检
查确认符合验收条件,总师办制定验收计划并组织验收,如不符合验收条件,总师办提出书意见,项目组改进后重新申报。
7.3 总师办接到项目组的《项目验收申请表》后,须于两周内答复项目组,30日内组织
验收,有特殊情况的需以书面形式答复项目组。
7.4 总师办组织相关部门、相关人员对项目进行验收,并按公司和国家有关规定形成验
收文件。
8项目鉴定
8.1 对需要通过上级鉴定的项目,由总师办负责组织实施,并形成鉴定文件。
8.2 各相关部门有配合总师办组织项目鉴定的义务。
9专利申请
9.1对需要申请专利的项目,由总师办负责组织实施。
9.2各相关部门有配合总师办组织专利申请的义务。
10项目变更
10.1 项目变更是指产品功能的增加或减少、产品性能等方面的修改、项目的终止、项目
组成员的调整。
10.2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因市场、技术、资金、人力等原因,需对项目进行项目变更的,由项目组提出变更申请,部门审签后报总师办,并由总师办审核后报总经理审批。
10.3 经上级部门批准立项的项目如有变更,总师办应拟制项目变更报告,向相关部门汇
报。
11项目移交
11.1 技术改造项目竣工、试用、符合鉴定要求后应移交生产线使用。
11.2 移交工作由总师办主持,生产计划部、品管部、有关制造部门参加并会签技改项目
移交生产线文件。
12资金保障
财务部根据市场部报来的项目经费使用计划做好资金准备工作,并确保经费的正常使用。
13奖励
13.1 为奖励和提高全体员工关心技术改造的热情与积极性制定此奖励措施。
13.2 奖励规则另行制定。
补充说明:
本规定由公司总工程师办公室提出。
本规定由公司总工程师办公室负责起草。
本规定由公司总工程师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篇:节能技术改造管理办法
节能技术改造管理办法 主体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节能技术改造计划的原则及其实施方法。1.2 本标准适用于我公司节能技术改造。2 企业节能技术改造规划的原则
2.1 必须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标准和文件。
2.2 充分考虑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符合企业能源消耗实际情况。
2.3 通过节能技术改造要实现以尽量减少的能源消耗取代更大的经济效益。3 中长期节能技术改造规划
3.1 编制中长期节能技术改造规划的依据。
3.1.1 根据企业能量平衡资料,对那些用能结构不合理、耗量大、热效率低的部位或设备列入中长期节能技术改造。
3.1.2 凡不在运行的,国家已公布淘汰的费能型机电设备,均应有计划分期、分批用节能型产品代替。
3.1.3 根据上级有关文件,必须进行节能技术改造的工程项目,应列入节能改造项目。3.2 节能技术
3.2.1 采用新技术。3.2.2 采用节能材料。
3.2.3 采用节能新设备和部件。
3.2.4 当年没有完工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应列入下节能改造计划。
3.2.5 涉及企业升级、能源升级、单耗考核的节能改造项目应优先列入改造计划。3.2.6 投资少、见效快、节能效果明显的节能项目,应列入改造计划。4 节能技术改造计划的实施
4.1 凡列入节能技术改造计划的项目,均需提出“可行性分析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4.1.1 改造前耗能水平分析,设备热平衡测试报告及产品能源单耗。
4.1.2改造前后的经济效益对比,产品能源单耗下降幅度(政府计算数据)。4.1.3 具体改造方案,采用那些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
4.1.4 改造方案投资总预算及所需设备、零部件、材料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4.2 节能技术改造方案的审批
4.2.1 生产部室、班组或个人提出的节能改造项目,只需提出具体改造方案,呈报安全生产部备案、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改造后即可认定节能成果。
4.2.2 生产部室提出的5万元以下的节能项目,须提出可行分析报告,经安全生产部、总工程师审核认可后方可立项,列入计划,并报有关部门备案。
4.2.3投资5万元以上的节能改造项目,应由公司节能领导小组、安全生产部提出可行性分析报告,经主管生产经理(或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人员论证,确认可行并批准立项后,方可列入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实施计划。4.3 节能技术改造资金来源
4.3.1 经批准实施的5万元以下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所需材料,由维护部申报,安全生产部审核,总工审批后列入公司节能改造费用。
4.3.2 使用资金较大的技术改造项目所需资金,由公司安排,有安全生产部统一管理使用。4.4 节能技术改造的实施
4.4.1 节能技术改造由主管生产经理和总工程师统一领导和指挥,由安全生产部负责实施。4.4.2 确保节能改造施工进度。4.4.3 确保节能技术改造工程质量。5 节能技术改造的奖惩
5.1 为调动职工开展节能活动的积极性,对节能工作采取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做到节约有奖,浪费当罚。5.2 节能合理化建议奖
由部门或个人提出的节能合理化建议,经公司采纳、应用、并有明显效果的,应对该部门或个人实行适当奖励。
5.3 公司设立节能奖,凡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后的设备、设施,节约煤、油、电、水有明显效果,公司可按能源节约量提取部分资金作为对部门或个人的一次性奖励。
5.4 公司提出节约资金总额的30% — 40%用于奖励节能效果显著、对节能工作贡献大的部门和个人。
5.5 节能奖由公司统一分配,主要发给与节能工作有关的部门和个人,防止平均主义。5.6 对完不成节能任务的部门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严重地给以经济处罚。6 检查与考核
6.1 本标准由安全生产部与公司节能领导小组负责检查与考核,每年对标准的贯彻情况进行一次全部检查。
6.2 安全生产部对检查结果按公司规定实施奖惩。
第三篇:江苏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江苏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苏经贸投资[2005]341号
苏财企[2005]31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适应技资体制改革的要求,加强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有效地发挥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的宏观导向和激励作用,特制定《江苏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省级财政设立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的目的,是进一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鼓励和支持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围绕品种、质量、效益进行技术改造,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循环经济,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江苏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条
本办法中所称的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是由省财政安排的挖潜改造资金中用于支持重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技术改造过程中购买技术设备的技资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助。
第三条 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由省经贸委、省财政厅共同负责管理,各司其职。
(一)省经贸委会同省财政厅组织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评审,编制下达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项目计划。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地区行业发展规划,适时组织专家对《江苏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导向目录》进行评审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
市县经贸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负责对申报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的项目进行初步评审、申报,并对列入江苏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的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总结评价。
(二)省财政厅负责省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预算管理,下达资金安排计划,办理资金拨付手续。
市县财政部门负责办理本地区资金拨付手续,并对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检查监督。
(三)省经贸委与省财政厅共同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绩效评估。
第二章 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安排的原则
第四条
坚持产业政策导向原则。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主要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江苏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导向目录》,并经有权经贸部门按规定核准、备案的技术改造项目。按照择优扶强原则,集中支持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创新能力、推进产业集聚和加快企业信息化改造等专题的项目;重点支持省重点企业、成长型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重点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省级以上名牌和驰名商标的产品进行技术改造;优先支持列入国家或省重点技术改造计划和省财政厅财源建设计划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
第五条 坚持向苏北倾斜原则。对苏北地区的重点项目和苏南、苏中向苏北转移的重点项目给予支持。
第六条坚持科学管理原则,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循公开透明、公正合理、定向使用、科学监管的原则。
第三章 资金使用的范围、种类和补助标准
第七条 申请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的申报单位必须在江苏省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健全的财务管理机构。
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的使用范围参见第四条、第五条内护专仕。
第八条
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的使用分为技术设备购置补助和达产达效项目奖励,申请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补助的项目,其技术设备投资必须达到800万元以上。
(一)技术设备购置补助是指在项目竣工投产或主体设备到位后,按实际到位的技术设备购置额的一定比例拨付补助资金。每个项目省补助资金总额原则上不低于50万元,不超过300万元。
(二)达产达效项目奖励是指根据项目竣工后达产达效的程度给予的奖励,奖励金额不超过50万元。
(三)对同一项目当年省财政资金不重复安排。
第九条为加大技术改造技入力度,促进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各地可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的相关扶持政策,有条件的地区视自身财力自主决定对获得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补助的项目进行配套补助。
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对苏北及苏中财政转移支付县的补助总额应占当年总量的40%以上。
第四章 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的申报、审批和拨付
第十条 申请技术设备购置补助的项目,必须经有权经贸部门核准、备案,并能在合理工期内竣工投产或主体工程竣工。
申请达产达效奖励的项目必须在项目竣工技产后经效益跟踪考核1个财政以上,按设计标准达产达效。
第十一条 凡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按企业隶属关系向省经贸委、省财政厅申报。具体程序如下:
市县企业的项目,由各省辖市及常熟市经贸委和财政局按本办法有关规定联合审核后,向省经贸委和省财政厅申报。省属企业的项目,经其主管部门(或省授权的资产经营公司)审核后直接向省经贸委和省财政厅申报。
项目承担单位需填报“江苏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申请表”
(见附件1),同时提供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项目核准或备案文件复印件,并根据申报的不同种类附报相应的申报材料。
(一)申请技术设备购置补助的项目。申请企业需附报经各市经贸委、财政局盖章确认的技术设备清单(见附件2)、实施进度情况说明材料以及符合规范要求的专项资金申请报告(见附件3)。
(二)申请奖励的项目。申请企业需附报有省或市经贸委、财政部门审核同意的项目竣工验收材料,项目竣工投产后次年效益跟踪情况以及跟踪年份经有资格单位审计的年终企业财务报表。
第十二条
省经贸委和省财政厅组织有关专家对各市上报的项目进行评审,需要时可对部分项目进行实地核查。根据专家评审意见与实地核查情况,省经贸委与省财政厅按照当年的资金规模与申报项目情况,经综合平衡后,联合下达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项目计划。
第十三条 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项目计划下达后,各市经贸委(局)与财政局按照项目进度共同审核后,由各市财政局办理专项资金的拨付手续。
第十四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将收到的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作“专项应付
款”处理,项目竣工结算后,形成资产部分转入资本公积。
第五章 监督与检查
第十五条
建立项目定期报告制度。已列入江苏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计划技术设备购置补助的项目,每年12月31日前向省辖市经贸委、财政局报告本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到位及项目进展情况,直至项目竣工验收当年;已列入江苏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计划的奖励项目,当年的12月31日前向省辖市经贸委、财政局报告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到位及达产达效情况。省辖市经贸委会同财政局在每年1月底前将汇总情况及附件4报省经贸委、省财政厅。汇总情况应包括资金的拨付、使用、项目进度、效益等情况和分析。
第十六条
建立检查制度。省经贸委、省财政厅负责对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实施情况的管理和监督,定期或不定期对项目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第十七条
列入江苏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项目计划的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因特殊原因需要变更或撤销时,须逐级报省经贸委和省财政厅同意。对因故变更或撤销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做出经费决算逐级报省经贸委和省财政厅核批,剩余资金如数返回上缴省财政厅。
第十八条
凡获得省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的技术设备必须是项目承担单位的自用技术设备,未经省经贸委和省财政厅批准,不得转让或挪作他用。项目承担单位要对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实行专项核算、专款专用。对弄
虚作假,未经批准擅自转移技术设备,截留、挪用、提取管理费等行为,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通报批评或追回专项资金的处理。凡违反国家财经法律、财务制度的行为,将视情节轻重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从发布之日起执行,原《江苏省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停止执行。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省经贸委、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四篇:湖南省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附件1:
湖南省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积极推进我省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我省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省财政预算安排主要由省经委归口管理用于支持企业(含民营企业,下同)技术改造、技术创新、产业技术成果转化、发展循环经济等项目的企业挖潜改造资金。
第二章专项资金安排的原则、支持范围和方式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安排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立足于可持续发展方针,坚持“择优扶强、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重点支持壮大优势产业、产业集群、优势企业。
(二)项目选择坚持“质量、品种、效益”相结合,围绕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经济效益,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优化产品结构,促进节能降耗,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 1—
(三)项目应符合国家和省产业发展政策。
(四)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扶持、引导和带动作用,引导企业自有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投入,激发和调动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的积极性。
第四条 专项资金支持范围主要包括:
(一)“十大标志性工程”及其配套的重点企业技术改造项目;
(二)推进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和企业创“四个一流”的项目;
(三)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重点工业园工业产业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
(五)企业产业技术开发和产业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六)老少边地区加快发展的重点技改项目;
(七)其他促进工业发展的重点项目;
(八)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其他重点项目和重要事项。
第五条 专项资金的投放主要采取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和委托参股等方式。
对企业以自筹为主投入的项目,一般采取无偿资助的方式;对以银行贷款为主投入的项目,一般采取贷款贴息方式。一个项目两者选择其一,不得重复申请。需要以委托参股方式投入的项目由省经委会省财政厅行文具体明确。
第三章申报专项资金应具备的条件
第六条 申报专项资金的企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湖南省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法人治理结构规范;
(二)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及时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财务报表;
(三)具有一定比例的自有资金,有一定规模的资产;
(四)会计信用和纳税信用良好。
第四章申报程序及要求
第七条项目单位申报专项资金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专项资金申请表(附件2);
(二)项目主要内容介绍及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项目批文或备案、核准文件;
(四)经会计事务所审计的上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
(五)项目预算、资金来源及实施情况文字材料;
(六)贴息项目附贷款合同或支付利息凭据;
(七)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及相关附件等;
(八)近两年内项目技术获得的省以上有关技术部门奖励证书或国家专利证书。
— 3—
第八条 项目单位申报材料由本单位技术部门和财务部门联合准备,省属项目单位应经省行业主管部门审核签具意见。
第九条 凡符合专项资金安排原则及支持范围的项目,省属企业项目经省行业主管部门审查后向省经委和省财政厅行文,递交技术改造项目专项资金申请报告,并附应提供的材料,市(州)、县(市、区)属企业项目由企业所在地市州经委会同市州财政局联合向省经委、省财政厅行文,递交技术改造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并附应提供的材料。
第五章项目审批和专项资金管理
第十条 县(市、区)项目须经所在地经委会财政局对项目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并逐级上报推荐意见;省属项目由省行业主管部门初审后上报。
第十一条 市州和省直有关单位申报的项目由省经委审核汇总,省经委会省财政厅组织对上报的项目进行评审。省经委再根据资金预算进行综合平衡后会省财政厅联合下达项目专项资金计划。
第十二条 省财政厅根据下达的项目资金文件办理资金拨付。省属项目单位资金由省财政厅直接拨付到项目主管部门或项目单位,市县项目资金由省财政厅逐级下拨,由同级财政部门拨付到项目单位。
第十三条 资金的帐务处理。企业收到项目补助资金,形成的资产,计入资本公积;不能形成资产部分,予以据实核销;收到的项目贴息资金,冲减帐务费用。
第十四条 当年专项资金的最后一批项目资金计划,在9月底之前下达。
第十五条 专项资金由省财政厅、省经委负责管理,各司其职。
省财政厅负责专项资金预算管理,办理资金拨付手续,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追踪问效,监督检查。
省经委负责拟定专项资金预算方案,并送省财政厅备案,会同省财政厅联合组织项目申报、评审工作,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组织项目验收和绩效评价。
第六章监督与检查
第十六条 建立项目定期报告制度。自项目专项资金下达之日起至项目竣工验收后一年内,市(州)经委、财政局和省属项目单位应定期向省经委、省财政厅上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进展情况。
第十七条 建立定期检查制度。省经委会同省财政厅负责对项目实施情况和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定期进行检查,督促项目单位按进度实施项目建设,按规定使用项目资金。
— 5—
第十八条 建立项目评价制度。省经委、省财政厅对项目完成情况、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情况作出评价,建立技改项目评价信息库,将项目情况记录在案,作为今后是否继续扶持的依据。
第十九条 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违反规定的,视情节轻重由县级以上财政部门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作出处理、处罚,并可采取撤销项目、追回全部专项资金的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06年1月1日起实行。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经委负责解释。
第五篇:河南省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河南省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推进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产品优化升级,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规范企业技术改造财政专项资金(以下简称技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技改资金是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用于支持全省企业技术改造的财政性资金。
第三条技改资金由省财政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管理。
(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地区行业发展规划,会同省财政厅提出技改资金支持的方向和重点,并负责项目管理。
(二)省财政厅负责技改资金预算管理,编制、下达资金计划,办理资金拨付手续等,会同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对项目资金管理。
第四条 技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遵循“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注重引导、科学管理”的原则。
第二章支持的范围、方式和标准
第五条技改资金重点支持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支持企业采用国内外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通过对现有设施、生产工艺及辅助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第六条技改资金的支持方式采用贷款贴息和补助。
贷款贴息是指对符合条件的技术改造项目使用银行贷款给予的利息补贴。贷款贴息项目,根据项目贷款额度及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利率确定。每个项目的贴息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年贴息率不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贴息额度一般不超过300万元。
补助是指对符合条件的技术改造项目投资给予的资助。补助资金按设备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确定,每个项目一般不超过150万元。
第七条对内各级财政资金已支持的项目,原则上不予重复支持。
第三章项目申报和审核
第八条申请技改资金的单位必须同时具备以下资格条件:
(一)在河南省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法人治理结构完善;
(二)财务管理制度健全;
(三)财务状况和信誉良好,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
(四)申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技改资金支持方向及重点;
(五)申报项目的技术设备投资必须达到1000万元以上,技改投资中建筑工程投资原则上不超过固定资产投资的30%。
(六)应具备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凡符合申报条件的项目,按企业隶属关系逐级向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申报。具体程序如下:
(一)省辖市和省直管县(市)所属企业的项目,向所在市、县(市)工业和信息化部门与财政部门申报。各地工业和信息化部门与财政部门对申报的项目按要求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联合行文连同企业申报材料一并上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
(二)省属企业的项目,经其主管部门审核后直接向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申报。
第十条企业技改资金的申报材料:
(一)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见附件1);
(二)技改资金申请表(见附件2);
(三)法人营业执照副本等(复印件);
(四)项目核准或备案文件;环保部门出具的项目环评批复;
(五)项目技术情况证明材料(包括技术成果鉴定书、检测报告、专利证书或其他技术证明材料等);
(六)项目资金证明材料,购买设备和技术等的合同、发票、清单、记账凭证等,企业自有资金落实到位证明。
(七)项目贷款合同、项目贷款进账凭证、结息单和结息汇总表、贷款发放银行提供贷款用途说明等;
(八)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一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及截至项目申报前一月的会计报表;
(九)其他需提供的资料。
第十一条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组织财务、技术等方面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需要时可对项目进行实地核查。根据专家评审意见,确定拟支持项目,并予公示。
第四章资金管理
第十二条对公示无异议的项目,省财政厅根据预算安排和资金计划,商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确定支持项目资金数额。
第十三条省财政厅根据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下达技改资金。各地财政部门应按规定及时、足额将项目资金拨付到项目单位。
第十四条 项目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政政策和财务制度,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和核算,对符合政府采购规
定的项目必须按规定进行采购。
第十五条对因故变更或撤销的项目,项目单位应将剩余资金如数退回省财政厅。
第十六条对弄虚作假,骗取财政资金,挤占、截留、挪用项目资金等行为,按照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规定进行处理,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
第五章监督检查与效绩评价
第十七条省财政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共同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
第十八条项目执行报告。项目单位应于每年12月31日前向同级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财政部门报告本技改资金到位及项目进展情况。各地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财政部门在每年2月底前将本地项目实施情况汇总后(应包括资金的拨付、使用、项目进度、效益等情况和分析),上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
第十九条项目变更管理。项目单位要加强工程施工、财务、资金管理,不得擅自变更项目内容和目标。项目执行过程中因特殊原因需要变更或撤销时,须逐级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同意。
第二十条建立技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省财政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对省技改资金实施绩效评价。对资金使
用情况、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项目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考评,并将评价结果作为今后安排财政资金的依据。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一条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从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 1:河南省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情况汇总表
附件 2:河南省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项目基本情况表附件 3:河南省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求
附件
3河南省企业技术改造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求
一、适用范围
需申请省技术改造资金的项目需编制资金申请报告。
二、省技术改造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求
(一)资金申请报告内容:
1.项目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2.项目建设情况;
3.项目资金预算(含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
4.资源与能源耗用分析;
5.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6.经济和社会效果分析。
(二)提供资料:
1.市(县)以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或其他部门的核准或备案文件;
2.环保部门的环境评价批复;
3.有新增用地的需出具国土部门用地预审意见;
4.新建企业需出具城市规划部门的企业选址意见;
5.技术设备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