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演出市场研究论文

时间:2019-05-14 02:10: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音乐演出市场研究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音乐演出市场研究论文》。

第一篇:音乐演出市场研究论文

文章来

源课件 w ww.5 Y

K J.cOm 3

要淡季旺季都爆满

不折腾点新闻出来,可能就不是钱程了。

去年年底,钱程以“体制外”的身份被文化部任命为中国交响乐团副团长,这是他在承包经营北京音乐厅、中山公园音乐堂之后的第三重角色,也是最引人注目的一个。他也因此被某新闻媒体选为“可能影响21世纪中国的100个青年人物”。由此引起的新闻热潮还未过去,今年春节期间,北京音乐厅、中山公园音乐堂又传佳讯:首次实现100 %上座率,15场演出场场火爆,观众一票难求,要求加演。刚过完节没几天,钱程再次透露惊人目标:新世纪开年,北京音乐厅、中山公园音乐堂要消灭空场率,消灭空座率。

这是个什么概念?它意味着,这两处音乐厅一年365 天不论淡季旺季必须天天有演出,每天的观众人数加起来要有2500人之多。目前的实际情况如何呢?2000年,它们的演出场次虽然已达700多场,可仍有相当多天处于空白状态,而观众上座率平均为60%—70%左右。尽管这份经营业绩已经够让京城其他剧场羡慕的了,但离钱程的计划,显然还有不小的差距。

对于钱程的这份“雄心”,一些业内知情人士在钦佩之余表示出不同程度的担心。一位著名指挥对记者说:“此志可嘉,但难度太大!如果不管台目好坏,倒也能凑个全年满场,不过同时还要保证场场爆满,就太难了!”一位剧院经理直言:在北京几十家剧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钱程提出这个目标是不是过于“托大”?

据记者了解,在北京音乐厅内部,部分习惯了在重压下拼成绩的工作人员也对能否实现这一目标抱有一定的疑虑。演出部一位经理说,今年春节期间消灭了空座率,和特定时期消费者的特殊需求有很大关系,若要推广至全年,那只能是尽全力追求却未必能达到的“理想状态”而已。

面对疑问,钱程很自信地告诉记者,他一定会完成既定目标。

重视机制、人才和商誉

具体要怎样才能完成这个目标呢?钱程不愿细说,他说这是商业秘密。

通过对有关人员的“旁敲侧击”,记者发现,经过7 年来的多方面积累,特别是在机制、人才和商誉上,北京音乐厅确实已具备了向100%上座率冲刺的能力。

钱程强调,在管理中要注意形成有效、科学的规则,建立严密、完善的系统,以保证正常运转;要用法规去管理人,而不是用人去管理人。目前,在实践的多年矫正下,以市场为核心的运作机制已在北京音乐厅基本确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深入人心。比如,向高素质人才倾斜的奖励制度,对工作成绩进行动态跟踪的评议制度,末位淘汰的惩罚制度,能上能下的干部制度,等等。

这些年钱程不断招兵买马,从根本上改变了音乐厅最初人员素质偏低的状况。他在工资结构的设计上,除了基本工资、职务工资、工龄工资、效益工资以外,还特别增加了学位工资——从专科到博士,起点是300元,上一个级别加300元,最高为1200元,特殊人才另有额外补助。对知识和能力的尊重吸引了来自北大、复旦、南开甚至哈佛的高才生。现在,音乐厅、音乐堂30多个中层管理人员中有80%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这样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在京城其他剧院很难找得出来。

良好的商誉无疑是音乐厅、音乐堂最有含金量的无形资产。时至今日,这里已成为北京乃至全国的高雅音乐的阵地,和各大艺术院团、演出公司以及众多艺术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在爱好音乐的观众中树立了口碑。其强大的策划、宣传、销售能力在业内得到了普遍认可。

从记者掌握的情况分析,下一步音乐厅、音乐堂将瞄准三大群体,拓展新的市场空间。

一是旅游者。每年涌进北京的大量中外游客,一直是京城演出商格外看好却未能充分把握住的目标群体。“这是一块大蛋糕,而我们现在尝到的只是小小一角。”业内有人如此形容。尤其是自去年假日经济兴起以来,这个市场空间日益诱人。各国游客到了纽约一定要去百老汇听听音乐剧,到了巴黎一定要去歌剧院看看芭蕾,如果什么时候来北京的游客在逛西单逛中山公园锂,也惦着去六部口、音乐堂听场音乐会,音乐厅就离100%上座率进了一大步。

二是学生。面向学生的“打开音乐之门——周末普及音乐会”一向是音乐厅、音乐堂的品牌,坚持多年的低价位(30元以下)作为培育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迄今已收到显著效果。普及音乐会的规模随之逐年扩大,2001年将增加到100多场。在京留学生亦进入了他们的视野。音乐厅的宣传月刊《今日艺术》今年招了第一位“老外”编辑彼得,他的任务是直接用英语采写,将活跃在音乐厅舞台上的艺术家和剧目介绍给包括留学生在内的北京“老外”们。

三是工薪阶层。北京音乐厅音乐沙龙最近对会员所做的调查表明,在经常性消费的观众群中,高学历人群占到八成,高收入的中青年是中坚力量,企业界人士逐渐增多。据此,他们在继续巩固这一群体之外,将考虑采取种种措施尽可能降低成本,用较低的票价吸引更广泛的人群步入音乐殿堂。

改善艺术生产和销售

“皇帝不急急太监。”谈起当前艺术生产和艺术销售之间的矛盾,钱程这句话虽然难听点,倒确是实情。由于文艺体制改革还不到位,相当多国家艺术院团仍习惯于“等、靠、要”,到市场上找饭吃的意识和能力都距现实要求尚有一段距离。有的大剧团一年才排两三台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增长。

经营音乐厅,其实如同经营商场,有好货才好赚吆喝;没有充足的可选择的货源,巨大的销售能力就被迫闲置、浪费。因此,先期进入市场的音乐厅早在几年前便开始改变单纯“销售商”的角色,而进入了艺术生产的领域,以自办节目来改变产销脱节的状况。目前,音乐厅、音乐堂全年上演的台目,有90%以上是由他们自己策划、投资、组织的,比如观众耳熟能详的《蓝色多瑙河——世界名曲交响音乐会》、《泰坦尼克号——世界著名电影金曲交响音乐会》、《王洛宾与西部民歌》等等,更不用说脍炙人口的《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了。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艺术生产和销售的矛盾,仍然将是音乐厅要消灭空场率、空座率的最大困难。值得注意的是,面对这个难题,钱程在力抓自办节目以外,似乎又找到了另一条有效途径——和艺术院团开展长期合作,携手共闯市场。身兼中国交响乐团副团长一职的他,将国交今年的演出季主要安排在了音乐厅,20多场高水平的演出不仅极大地充实了音乐厅的台目,同时也使国交有了稳固的传播高雅艺术的阵地,并促进了乐团的艺术创作。钱程说:“音乐厅搞好了等于是一个商店搞好了,本质上的变化还要有待于产品质量——乐队水平的提高,产品不优秀,商店也好不了。当商店好起来的时候,我们还要去改善生产的环节,抓产品质量。”

从钱程以文化经理人的身份走进公众视线以来,他很少让人失望过。1993年北京音乐厅的演出场次不足60场,1994 年他承包后即跃至162场,1998年达510场。1999年12月1日,他又承包了中山公园音乐堂,到2000年底,演出场次一下子由原来的30场增加到300场。2000年12月5日,他任职中国交响乐团,时隔月余他为国交置办了一份丰厚的年货——150万元的支票。现在,人们期待着他再一次将貌似不可能的事变为可能——消灭空场率,消灭空座率。因为,这并不是属于一个人的奇迹,而是属于整个演出市场的奇迹,当一个个奇迹成为现实之后,文化市场的活力就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激发。

文章来

源课件 w ww.5 Y

K J.cOm 3

第二篇:音乐课程标准研究论文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改革浪潮迭起,形成一场历史上影响最广泛、最深刻、全方位、大动 作的世界性教育改革运动。其实质是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国际竞争和本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新教育体系。各国学校音乐教育顺应这一教育改革的大潮,也不再局限于音乐学科内部某些方面的小修小改,而是进行系统的、整体性的改革,包括重新认识音乐课程的价值与性质、研制新的课程标准、设计新的教学体系、实验新的教学方法等。综观各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最新动向,我们可以看出当今世界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几个特征:

1.重新审视音乐课程的价值。国际音乐教育学会(ISME)认为:音乐教育能有效开发个体潜能,激发创造冲动,升华精神境界,提高生活质量;世界音乐的丰富多样性给国际理解、合作与和平带来机遇。美国《国家艺术教育标准》认为: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完整的人,在发展个体直觉、推理、想像以及表达和交流能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音乐艺术是人类文化的浓缩与人类文明的结晶,音乐艺术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注入激情,没有音乐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音乐艺术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经济力量,未来社会有赖于对生机勃勃的艺术社会的建设。前苏联音乐教育工作者更是对音乐教育的价值作了精辟的概括: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

2.制订音乐课程标准。为实现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确保音乐课程的地位,许多国家都意识到了制订或重新制订音乐课程标准的重要性与紧迫性。1994年美国制订了该国有史以来第一套由联邦政府直接干预下产生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日本从昭和33年(1958年)以来,已进行了四次《中小学音乐学习指导要领》的修订。此外,英国、俄罗斯等许多国家,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也相继制订了各具特色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或《中小学音乐课程纲要》。(下转第24页)

3.确立新的音乐课程目标。对于音乐课程目标的确立,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摒弃了以往把音乐知识技能做为音乐课程首要目标的做法,而是强调音乐兴趣爱好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过音乐教育开发创造潜能,培养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个体。如美国强调“开发人的潜能,提供创造和自我表现并享受成功的机会”;德国强调“音乐面向每个学生,人的所有能力都必须得到发展”;日本强调“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和丰富的感受音乐的能力,陶冶高尚情操”;英国强调“发展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俄罗斯强调“培养个性,促进智力发展”;香港强调“培养喜爱音乐及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并提高儿童自律、表达、专注和协调的能力”。

4.注重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目前各发达国家音乐教育大都放弃了对西方音乐的盲目推崇或对本民族音乐的固步自封,一致认为音乐教育必须融合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像日本音乐教育就较好地融合了东、西文化。美国《国家标准》所规定的九项音乐学习领域中也特别包括了“理解世界各类音乐”。澳大利亚音乐教育中,英国文化的主导地位已被多元文化所取代。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如南非认为,其音乐课程必须摆脱以欧洲为核心的传统模式,韩国音乐教育也意识到音乐教育迫切需要逐步引导学生将正宗的韩国音乐与西方音乐及其他文化的音乐融会贯通。

5.不同音乐教学体系走向融合。半个多世纪以来,多种著名的音乐教学法体系相继创立并得到推广普及:包括奥尔夫教学法(德国)、柯达伊教学法(匈牙利)、达尔克罗兹教学法(瑞士)、卡巴列夫斯基教学法(俄罗斯)、铃木教学法(日)以及DBME教学法(美国)等。这些教学法体系对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均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由于它们往往是强调音乐教学的某一方面,解决的只是一些局部问题,因此,在普及推广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的局限性。为此,上述各种教学法体系都在努力完善自身,正是这种自我完善导致了不同教学法之间寻求互补、走向融合的趋势。它们都重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强调通过亲身参与音乐活动来加强音乐体验,强调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来开发学生音乐潜能,强调教学必须以激发音乐兴趣与培养良好态度为基点并视之为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等等。这些教学思想无疑将是今后音乐教学发展的基本方向。

第三篇:音乐课题研究论文

音乐与生活

——观《歌剧魅影》有感

音乐是生活的凝练与表达,生活是音乐的创作源泉。音乐,无论是乐曲还是歌曲,都表达了人们长期生活于世界的内心感受,来自人心灵的抒发。美好的音乐给人以愉悦、舒畅之感,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性情。音乐将几个不同的音符巧妙的连接起来,组成不同的灿烂之章。音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不以地域而存在,也不以时间而消亡,弥漫于天地间,参透于人群里。

真正的音乐并不只是指那些穿着整齐的礼服、坐成六排的艺术家们演奏的诸如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的作品。虽然这些乐曲反映了一定时间,一定环境下作曲家们的心声,但那是他们对那个时代的见解。王朝更迭,江上易改,同样音乐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以前的乐府到现在的歌曲,由士大夫的音乐到大众的音乐,无不看出音乐的发展。人们爱把歌曲与音乐分开而论,其实歌曲就是音乐,最大众化的音乐。就流行程度而言,现在的歌曲早已胜过当初音乐家们的作品,由此可见现实生活中的音乐已经不再那么狭窄了。只要能让人产生美感的声音,我们都可以把其称之为音乐。

音乐鉴赏课上一首《the music of the night》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于是我看完了与之相关的《歌剧魅影》歌剧及电影。

这幕歌剧讲述了一个剧院魅影的传奇故事。一个卡西莫多似的苦命人游荡在巴黎歌剧院迷宫般的地下室中,年少的不幸让人们同情他的身世,但丑陋的面容更使人们对他恐惧与排斥。不知道他来歌剧院多少年,但他安于成为人们心中的魔鬼,成为歌剧院的幽灵。

在这场音乐剧中:有人只出现短短的一瞬,便消逝了;有的人却经历物是人非的变迁,依然健在;有的人咆哮命运的不公、向社会报复;有的人享受贵族的荣耀与幸福,安享生活。沉陷于爱情的泥沼或者为爱疯狂,所有的一切,都发生在巴黎歌剧院的剧场内。这是一幕爱恨交织的悲喜剧,结局出人意料,却也是皆大欢喜。

《歌剧魅影》虽有恐怖惊险的气氛,但导演追求的是调动一切音乐和舞台的表现手段,充分发挥音乐剧的综合舞台优势(声乐和舞美)。整部音乐剧采用近似严肃大歌剧的音乐语言,引进了“音乐戏剧展开”的概念和方法,将幽灵、克利斯丁、拉乌尔这两个男人与一个女人之间的美妙、真诚而又略带伤感的浪漫,以及充满爱与幻想的情感交融表现得极其凄婉、完美、动人。

而电影中情节更为丰富。克利斯丁第一次真正的踏上自己的舞台,女主角崭露头角美丽朦胧。《think of me》的音乐轻柔悦耳,歌声开始,故事也开始发展。导演利用这样一个大的环境塑造了这一角色,让影片随欧洲巴黎歌剧院所演出的歌剧而进行故事的展开。

克利斯丁的第一部歌剧成功后,回到自己的房间,点上蜡烛听到了音乐天使(幽灵)的鼓励。克利斯丁的好朋友来找拉乌尔,两人一歌唱的形式开始了一段对话。但克利斯丁和拉乌尔的相爱让藏在镜子后的剧院幽灵十分气愤,便从镜子后现身,女主人公和幽灵第一次接触。在幽灵的充满诱惑的歌声的指引下,在黑

暗的密道里,克利斯丁步步紧随,两人乘着小船,来到位于歌剧院地下暗湖中心的的密室里。在这充满梦幻色彩的地下室里,幽灵用温柔而有力的歌声《the music of the night》让克利斯丁抛开世俗的羁绊,加入到黑暗王国,吟唱他谱写的黑暗。歌声旋律悠扬婉转,歌声和音乐也是优美圆润。当女主角前往地下王国时,《the phantom of opera》的音乐高亢,激昂,神秘又略带紧迫;众人争论不休时,音乐轻快滑稽;女主角身处墓地时,音乐哀婉凄迷。电影除了使用乐剧表演外,画面人物和音乐的使用也是别具风味,拉克被杀时,音乐的急促和拉克逃命的心跳,逃跑汇成一体,充分的将惶恐表现的淋漓尽致。

演出魅影的歌剧《唐璜的胜利》时,幽灵故伎重演,不知不觉的绞死了扮演唐璜的皮儿吉,亲自披挂上阵,与格里斯丁一起演唱了一段优美的咏叹调《覆水难收》(the point of no return)。音乐低沉狂野,符合魅影的性格;整部电影也伴随着《唐璜》的胜利,将克利斯丁要挟到地下室,让克利斯丁做出选择,背景音乐危急激烈,这个地下王国则显得黑暗恐怖,克利斯丁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她平静的一吻唤起幽灵内心深处的美好情感,八音盒清脆的声音伴随着主人哀婉的歌声,为这段传奇添上了一个余韵悠长的结尾。

原来的音乐剧就有大量经典音乐,这绝对保证了电影中感情色彩表达的震撼力,也是电影的主要灵魂所在。在这部电影中,舒缓、紧迫、狂躁、激情的音乐不断交替,而且几首旋律如“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all I ask of you”贯穿始终。同样的旋律巧妙表达了不同的感情,也奠定了作品的情感基调。

天地悠悠,过客匆匆,多少人随波逐流,败于金钱和名利之下,终其一生而不知其所止。尤其是当今时代,生活中诱惑太多。须知,金玉满堂,并不能保得心情舒畅,身体安康。唯有音乐,才能使我们心情畅快,陶醉于其中。

第四篇:音乐课题研究总结论文

音乐课题研究总结论文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音乐,音乐是一种美好的特殊的听觉艺术,它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音乐对学生的美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浸染式的。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寓教于乐,既能扩展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感知觉,又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手脚并用的能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对美的感知、享受和再创造,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力,从而达到人格素质的提高。而素质教育是学生主体的教育。从这一意义出发,我们学校在2001年就开始进行了音乐欣赏教学活动的研究。当时,结合学校对现代教育媒体的运用和研究,我们确立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改革音乐欣赏课教学》这一研究课题。以素质个性化的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开放型的课程体系为切入部,以激励性评价为杠杆,以集体的合作性学习为动力,切实研究在多媒体环境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课堂模式,致力构建“自主、合作、创造”的音乐教学模式,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全体学生能自始至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欣赏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使音乐欣赏课真正地活起来。为此,我们要求全体课题组成员在欣赏课的教学中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并勇于表达自己的体验。以改变原有的从教师的主观感受出发,以一成不变的素材为主要内容,课堂封闭不注意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等诸多弊端。

首先,我们进行了音乐欣赏教学内容方面的研究。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舞蹈家,而是让学生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陶冶性情和品格,因此,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培养学生感受力的基础,只有当学生对所欣赏的音乐发生了兴趣,才能注意去听、去想、去感受、去体验,音乐也才能达到美育的效果。为此,我们认真分析了现行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内容,发现有许多内容是并不切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是并不能为学生所接受的。我们的欣赏教学内容不能完全依照音乐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所以我们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特点,分年级阶段对音乐欣赏教学内容作了一定的调整和补充。欣赏作品的内容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他们所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开始,逐步由近及远地扩展他们的视野。我们以他们感兴趣的儿童歌曲入手,逐渐过渡到其他歌曲;由富于儿童情趣的器乐曲扩大到其他内容的乐曲;由本地区、本民族的民歌扩大到其他地区与民族的民歌,由中国音乐作品扩大到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比如:在一年级上欣赏教学课时,学生的注意力根本不可能集中,也不能持久。我们就要观察学生喜欢什么,然后选择一些既丰富多彩,又易于被学生理解的内容由浅入深让他们欣赏,且篇幅短小,乐曲所运用的各种表现手法也由简到繁,作品的形式和内容也由易到难。比如,一年级的学生对《小猪睡觉》一曲十分感兴趣,我们就把这首歌曲列入了欣赏教学的内容,通过故事的导入,媒体的演示,让学生了解了小猪睡觉的憨态可掬,然后欣赏时要求学生脑子里出现一幅画面,想象出他所描绘的小猪的模样,这样一来,学生们都能把他们脑子里的形象用声音表现出来,对歌曲也有了感情,理解更深刻、更生动、更形象了。渐渐地,孩子们爱上了音乐,通过一年的欣赏教学实验课下来,在测试的时候,选编一些短小曲调,让他们听一听、想一想、讲一讲,绝大多数学生能听音乐,并生动讲述自己的感受了。到了中年级,我们在欣赏教学中进一步增加了乐曲的复杂性,有意识地让学生们接触我国的一些经典的民族音乐。如《春江花月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典名曲,它的音乐极为优美典雅,富有园林美,它从黄昏的江岸听到远处的钟鼓声写起,逐步推开,写出了月下江上的种种景色,时而是长江大河,水天一色,时而又是归来小舟,渔歌悠然,直至夜阑人静,留下一片萧声消失在夜的寂静中,虽然学生一时还体会不到这么多,但学生们的确感受到了这首曲子很美很美。逐渐地,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越来越强烈,最后完全沉醉在音乐之中。

另外,我们对音乐欣赏教学课模式的研究和改革,致力于构建一种在多媒体环境下的新型的欣赏教学活动模式。具体地我们主要进行了这几种教学模式的研究探讨。

1、创造“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情境模式。这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激励学生主体的自觉意识和使学生乐学、会学,从而养成和发展个性品质。如欣赏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狮子》的时候。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狮子的一些生活片断,让学生感觉到狮子的威武神态。然后引导他们去听音乐中的节拍、节奏、乐器演奏的音区、音色,想象狮子在干什么?然后让他们跟着音乐的变化扮狮子进行律动,使他们从感官欣赏到感情的欣赏。当他们对狮子有了初步的了解后,便引导他们掌握欣赏规律,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会学”。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先要让学生掌握欣赏的方法,使学生在接触作品后,能大胆地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展开想象,再运用自己掌握的音乐知识分析作品,使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并学会自主欣赏,最后做到,即使没有教师指导,也能独立欣赏一些简单的作品。以往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总成为讲授、演示的一方,而学生则成为接受、模仿的一方,两者区分明显。现在我们要求师生双方的活动都统一于共同体验探索音乐的过程。

2、创设“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情境模式。在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合作教学、生生合作学习的集体性教学模式,充分开发课堂集体的交往、信息网络、群体心理气氛等社会心理因素的教学潜能,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学会交际、学会参与、学会关心,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我们改变了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创造合作学习的课堂气氛。在音乐欣赏课中,建立课堂学习小组。例如:以四人或三人小组的形式组建,小组成员有男有女,有好有差。这样的构成具有互补性作用。此外,在欣赏课中,着重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换意见,还可以扮演欣赏作品的不同角色,从而挖掘集体潜能,体验合作的成功,也促进个性社会化。

3、创设“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情境模式。这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做,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操作能力,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例如,在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中,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发展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如看图式标题的音乐欣赏《百鸟朝凤》等,对情节性较强的音乐欣赏《龟兔赛跑》,对音响感知与感情体验的作品《二泉映月》等曲子。再者,在教学中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培养创造性的理解后,可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脚,使欣赏过程提高到另一个高度。如欣赏完了《赛马》、《森吉德玛》等曲子后,由于有鲜明的对比段,可按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为不同情绪的乐段创造伴奏谱。又如欣赏完《快乐的罗嗦》、《采茶扑蝶》等具有鲜明节奏特点的曲子时,可运用身体语言,感受音乐,创造音乐等等。

课题研究进行到现在,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改变之中,深深地感觉到,音乐做为人类的“第二语言”有别于其它学科,音乐中蕴含着道德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它是通过音符、旋律、节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要培养和训练学生听音乐的能力,关键是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由浅入深、由远及近、由具体到抽象地训练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我们全体课题组成员都有信心,我们始终坚信,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是能激发、鼓励、扶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情感的,学生定能受益匪浅。所以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进行这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希望在学校的现代化教育设备逐步到位的良好环境下,在上级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我们自身的努力下,可以取得更多的成绩。

第五篇:电影市场与产业研究论文

北京电影学院艺术硕士MFA研究生2013—2014学年第1学期

《电影市场与产业研究》课程论文

任课教师:俞剑红 系别:文学系

研究方向:电影剧本创作 学生:李非非

完成时间:2013 年12 月 18 日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对策(策略)

成绩: 评语:

战略对策是为实现战略目标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它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手段和内容丰富多彩,可以是经济方面的,也可能是科技、教育、管理、政策、法律的。本节主要从中国电影产业的完整价值链打造方面进行具体的现状、问题和解决手段进行分析。

一、中国电影产业的投融资分析

(一)、投融资现状

1、随着2003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第20号令《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和2004年10月国家广电总局、国家商务部第43号令的实施,国家电影产业的准入门槛被打破,电影产业各个环节的投融资格局已经突破了由国营企事业占据的单一化局面,多元投资局面初步形成。

2、从2005年到2006年的电影产业发展情况看,国有资本、民营和社会资本,以及外资的进入,使得混和资金运作已经成为电影投资的主要形式。

3、民营机构逐渐取代国营机构而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主力军的局面已经不可避免。

(二)、投融资存在的问题

1、从整个产业的投融资规模来看,电影产业的资金总量不足,从2004年的41亿元,到2005年的50余亿,虽然有接近25%的增长率,但相对电影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而言,电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就完全不相称了。电影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必须有大规模的投资拉动,实现整个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2、除了少数国产大片以外,大量的影片拍摄完成即进入仓库保存,投资得不到有效回收。国产影片的这种市场表现和国内市场环境的不透明,导致了国际和行业外社会资金对于进军电影产业信心不足。

3、电影是一门风险和回报率都非常高的产业,其持续的市场运转有赖于金融服务和贷款保险等行业和机制的发展。目前,我国电影产业的信贷风险保障体系从《夜宴》和《墨攻》开始,在制片领域才刚刚起步;在电影院改造的环节因为受房地产开发商机的带动有一定进展。但在产业链总体上还没有形成气候,不能保证产业的持续发展,而且极其容易受到国家总体金融形势波动的影响。

(三)、拓宽融资渠道和提高融资效率的重点建议

融资问题是扩大电影产业资本规模的关键,是电影产业以投资拉动增长和刺激消费的保证。从产业发展上来说,融资问题的解决是对电影产业的整合营销战略和核心竞争力战略的保证。

1、建立电影产业的金融信贷保障制度: 建议国家广电总局从“电影专项基金”拨出一定额度设立电影拍摄信贷保证金,替一定上限的影片贷款提供政府信贷保证,协助电影投资者向银行申请贷款。政府充当贷款保证机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商业银行的风险压力。当影片制作失败或者票房失败时,由银行和政府主管机构分别拥有该影片的版权收益,剩余收益归影片投资者。

这项制度的核心是要成立贷款融资履约的保障机构,监督贷款人不滥用这项制度。保障机构可以由广电总局信贷机构兼任,也可以委托第三方行业机构或者协会执行。

2、借鉴韩国经验,将电影产业划分为文化创意风险产业,由国家设立基金直接向电影产业实行贷款扶植。

3、建立、健全国家电影版权抵押贷款制度。政府贷款可以高达制作成本的50%,可用于制作、发行或其它宣传活动,但必须在一定2到3年时限内归还。贷款前,政府主管机构必须与贷款人商定具体的投资汇报和利润分享计划,并与贷款者共同拥有电影版权和其它使用权,直至贷款资助额完全收回为止。

4、改善电影产业基础环境。建立健全高透明度的信息流通渠道(建立行业信息库),提供可靠的制作成本、票房及发行纪录等多种数据,作为融资机构审批信贷、评估风险、电影回收能力,以至监控电影制作预算等经济活动的重要参考。重视政府文献资源的整合,广泛发布制作合约、电影融资等所需的法律文件,对电影界补充或掌握电影业融资知识提供参考。

二、中国电影产业的制作环节分析

(一)、中国电影制作的现状

2005年国产电影故事片产量达到了260部,2006年330部,再次刷新了中国故事影片生产总量的记录。总体上呈现逐年稳步增长的态势。

(二)、电影制作中面临的问题

1、后期制作环节薄弱。由于整个产业的资金规模欠缺,导致电影的后期制作基础设备老化,产业技术更新较慢。国家除了中影集团所属的华龙电影数字制作有限公司和上影集团所属的上影数码两个数字制作基地以外,整体的技术水平与国际一流制作水准差距较大。总体上,国家电影产业的数字技术开发和软件应用现状没有形成规模,大部分国产影片在后期制作上不够精良,甚至是粗制滥造。

2、数字化创作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尤其是既懂电影艺术创作,又熟谙数字技术制作艺术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缺乏。

3、支持电影制作的服务不够到位。虽然有山西的“乔家大院”等文化品牌深深地受益于电影艺术这种创意传播的好处,但至今深刻认识到电影产业所带来的“线下”经济利益特性的地方并不多。在美国,许多州为了吸引电影剧组前来拍片,出台了名目繁多的税费减免和免费服务措施,韩国也是积极为世界各国前来拍片的剧组提供优惠的服务。

(三)、重点建议

产业制作环节的两个决定因素,一个是人才的因素,一个是基础设施的因素。在这一产业环节上,所有的举措都是为了配合人才战略、数字化战略和“请进来”战略的实施。

1、进一步加大国家在数字化后期制作设施方面的扶持力度,直接瞄准国际一流水准。这类设施的建设,不仅可以作为国产电影制作的平台,更重要的,可以借助产业技术更新的历史契机,实现整个产业制作水准的后发式跨越发展,吸引国际制作企业的进入,参与国际分工,加大电影产业国际收益,同时进一步带动国内的创作制作水平的提高,起到“一箭三雕”的效果。

由于后期制作的固定设备耗资巨大,建议政府在这方面给予大力的扶持和资金投入。

2、加强对数字技术与艺术创作复合型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培训。一方面可以加大对于国家数字影视高等教育机构的扶持。对企业的在职人员培训给予资金补贴也是一个国际上的成功经验。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专业人员培训基金,各企业只要缴纳他们制片经费的很少比例,比如5%,就可以让他们的员工得到政府主办的专业技能在职培训。

3、从政策和资金上,对新兴影视技术公司和新人的发展给予帮助和扶持促进电影艺术的多元化发展。

4、为电影制作提供更便利的管理服务。具体措施包括:降低拍摄场地的费用,低价提供废弃公共设施以供拍摄;为特殊场地的租用提供政策上的便利,手续上制定规范的程序;在各个地区建立专门组织,为国内外电影摄制组提供具备各种专业技能的“线下”服务人员,包括群众演员、保安、搬运工、木工、厨师等等,同时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三、中国电影产业的电影发行与市场开拓分析

(一)、发行环节与市场开拓现状

在我国电影产业的价值链中,发行环节的模式呈现出与制片商和放映商两极融合的特点。在打破了历史上电影发行由“中影公司”实行统购统销的体制后,现在的每一个具备拍摄影片资格的制片厂都具备了直接与电影院和院线商谈拷贝发行的权利。许多民营电影公司为了加强对于影片放映市场的控制权,纷纷采取这种方式,实现了制片机构与发行机构的融合。

由放映商联合起来的院线公司也在另一方面获得了针对影片发行的更大控制权。这就是从2002年开始发动的院线制改革运动。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组建院线36条。各大院线都实现了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的运作。

对于市场开拓而言,国内电影的6000多块银幕中,只有约一半可以进行规律的电影放映。而中国电影走出到国际舞台的步伐,也是刚刚开了个好头。

(二)、发行环节与市场开拓存在的问题

1、专业化的影片发行公司力量弱小。尽管政府管理部门对于影片发行公司的准入门槛降到很低的程度,但是,由于资金上的先天不足,同时,得不到制片公司的优良作品资源的支持,他们一般都会在与民营制作公司一体化发行单位的竞争中落下阵来。这类专门化的影片发行公司的缺乏,将导致市场发行领域垄断的倾向,不利于电影产业合理价值链的形成。

2、院线制改革还处在一个相对初级的阶段。大部分的院线公司存在只是行政命令的结果,而非市场竞争的产物,以资产连结的影院为数不多,许多影院其行政隶属关系不归院线所有。因此,院线公司与签约影院之间根本无从谈及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问题。

3、海外电影市场的开拓不够。除美国之外,世界上各国电影走出国门,充分享受国际电影市场资源的重要做法就是合作拍片。我们国家也成立了合作拍片公司,但是在合作拍片的税收减免优惠措施等方面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此外,国产影片在国外的发行网络也很弱小。中国电影除了积极参加国际上有名的电影电视节,还要充分利用外交、经贸等方面的关系帮助中国电影文化进行世界传播。

(三)、重点建议

电影产业在发行环节的发展只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拓展已有的国内市场,思路是大力实施整合营销战略、公益战略和西部战略;另外一个方向就是拓宽和利用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

1、建立专门面向市场发行方面的贷款或者信贷保障制度,促进发行环节的市场竞争。

2、进一步深化以资产为纽带进行资源整合的院线制改革。

3、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国内的电影市场一贯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国家应该与公益活动计划结合起来,让国内更多的观众能够与自己心仪的电影艺术作品得以见面。

4、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包括鼓励和支持制片商的多国融资和国际演员的选用,共担风险和共享版权收益;大力组建国际影视节目营销网络,包括对国际合作伙伴给予营销资助;定期编辑整理国际影视市场消息,提供给电影界人事参考和了解国际动向。

四、政府对于电影产业的公共产品属性管理政策分析

(一)、关于电影产业的公共产品属性及其外部性影响

公共产品区别于私人物品最突出的特点是对其消费过程中的非排他性。

电影这种在一个影院或者某个地方,可以容纳众多人同时观看一块银幕的方式决定了它消费中的非排他性——只要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大家谁都能来看同样的电影。非排他性的特点使电影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可以让许多人同时消费,还可以反复消费,同时这种消费还具有极大的外部收益,又称溢出效应,这也是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的根本原因。就像教育提高了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同时这一结果对整个社会和国家都具有价值,教育产品由此具有了外溢性。

在电影产业中,儿童电影、农村题材电影、少数民族电影的外部收益对一个民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类电影往往因为受众的局限性以及题材表现上的难度,拍摄数量少、作品票房少,像儿童电影甚至存在拍出来没地方放的尴尬。

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政府就需要也必要以一定的方式,对这些尤其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电影给与一定的政策和资金上的补助,平衡整个电影产业的发展。

(二)、农村题材电影和儿童电影管理政策现状

1、拍摄方面: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建设以来,城市文化的迅速发展驱赶了农村题材电影。1989、1990、1991年连续三年农村题材电影都只有七八部,1997年农村题材电影只有四五部,成为自1981年以来的最低谷。1999年以后,随着电视电影这一新的媒介与艺术形式的兴起,平均每年生产的农村题材影片(包括电视电影)大约20多部,占全年故事片生产总量的15%左右。

儿童电影也在我国电影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国家专门成立了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为孩子们服务,我国多部儿童电影获得国际著名大奖。

2004年2月6日,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对资助儿童题材、农村题材影片制定了实施细则,以进一步鼓励摄制出更多的适合市场需求的优秀作品《关于资助儿童题材、农村题材影片的管理规定》,《规定》指出“每年计划资助儿童题材影片10部,农村题材影片10部,每部影片的资助金额待影片投放市场后,视综合得分而定,原则上不超过80万元。用数字技术摄制的原则上不超过40万元”。

2004年中央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广电部等六部委《关于进一步作好少年儿童电影工作的通知》下发,使儿童电影得到了更大力度的扶持。比如,电影局设立了少年儿童电影创作专项资金,每年1500万元,每年把原来扶持的10部少儿题材故事片指标扩大到20部,此外,每年还拿出500万元重点扶持动画影片的创作生产。

通过政策的扶持,在农村、儿童以及反映我国民族文化和传统的戏曲片的数量上有了一定的增长。如2005年,我国共拍摄农村片38部,比2004年增加了15部,增幅为65.2%;儿童片25部,比2004年增加了9部,增幅为56.3%;戏曲片2部,与2004年持平。据广电总局电影局有关人员介绍,截止2006年11月底,全年农村题材和少年儿童题材影片的产量已经超过了100部。

2、放映方面

如果说农村题材影片和儿童电影在拍摄方面获得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在放映方面,却遇到了空前的困难,绝大部分根本进入不了城市电影院线。

在农民盼望的农村,电影放映队逐渐消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998年国家启动了农村电影放映的“2131工程”。2005年被确立为“农村电影服务年”,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加快实施。到2005年末已采用数字放映设备54套,16毫米电影放映机891台,发电机127台,放映大棚15顶,采购节目130个,拷贝5700余个。为了解决放映的经费问题,国家对于试点放映工作实行了“企业经营、企业运作、政府买服务”的补贴模式,对每一场电影的放映补贴100元钱。2006年4月,广电总局又在浙江台州举办了“农村电影改革发展暨数字化放映试点工作会议”,开始在全国8个省区开展数字化放映的试点工作。截止2006年11月底,全国已经有1818套dMs数字电影放映系统投放到农村放映,全国的推广工作也即将推开。

儿童电影的放映工作得到了国家各级领导和部门的重视。1991年,国家教育部、文化部和广电总局联合成立了全国中小学生电影教育工作协调委员会(以下简称“协委会”),大力推动儿童电影“影教育人工程”的开展。协委会每年定期向全国的中小学以正式文件的形式推出当的优秀儿童影片供教育部门组织选看,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全国各地“影教育人工程”开展的情况并不平衡。

(三)、农村题材电影和儿童电影管理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

1、制作方面扶持的投入还是不够,每年获得资助的儿童和农村题材影片的数量还是太少。

2、对于农村题材的引导和发掘不够,较多的是现实主义类型创作,或者表现乡村的贫穷破败与农民的肤浅落后,忽略了农村题材的更多类型和元素,以及自然美和人情美。

3、扶持的面应该拓宽,需要资助的不仅仅是农村题材和儿童电影,还需要有其它真正表现本民族文化的影片,要体现出民俗化的内容、民族性的表现手法等等。法国著名影评人克洛德•卡利说:“一些国家,再也不能讲述自己的故事了,他们的市场九成被并不反映他们生活的美国形象所占领。”那是很可悲的事情。

4、在放映方面,电影进农村进得还不深入,西部很多农村还是根本看不到电影。

5、放映设备落后,放映效果质量差的16毫米的放映机还是占多数。放映影片单一,片源是个问题。经费来源单一,维持困难。监督力度不够,还存在乱收费等现象。

6、比较起农村电影,儿童电影的放映工作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一费制”政策的影响。许多地方的教育管理部门片面理解“一费制”政策,将以前正常列支的“电影教育费”也作为乱收费项目予以禁止,严重影响了儿童电影进校园工作。令人高兴的是,2006年底,三部委全国中小学生电影教育协调委员会在河南省开封县组织召开了“优秀儿童影片进校园”经验总结恳谈会,会议精神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和各方面的好评。

(四)、重点建议

抓好农村题材影片和儿童影片工作的龙头是要解决放映问题。公益放映战略和农村、学校数字化战略的实施必将给农村和学校放映市场带来几何等级的增长,也必将带来对于相应题材和类型影片创作的刺激。做好这方面工作,必须依靠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扶持作用。

1、继续做好农村电影的公益放映和流动数字化技术应用试点工作,尽快总结经验,在全国广大农村推广实施。

2、对于儿童电影的重视要上升到强化儿童传媒素养和培养儿童健全社会人格的高度给予充分重视,深入理解和处理好儿童电影教育与“一费制”等管理政策之间的关系,让儿童电影更好地进入到学校、社区和家庭。

3、政府应该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保障对农村题材电影和儿童电影补贴、投资力度和补贴投资形式。

4、有关部门严格把好这些类别电影的剧本关,力求创作类型的多样化,避免纯纪实创作手法的跟风和主旋律电影的群体本位说教倾向,让各种类型风格的农村题材影片呈现在荧幕上。

5、增加对民俗内容或者民族化风格的电影的补助。这类电影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保留有着重要积极的意义。

6、开展好影企联合、文化下乡等各种有益活动,在社会上形成支持“2131工程”和儿童电影“影教育人工程”的良好氛围。

五、政府其它需要关注的激励政策

保持电影产业和事业的平衡发展,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需要,也是中国电影产业保持长久发展动力的需要。“双业并举”战略,是政府主管部门要始终给予重点注意的战略对策。在电影事业的发展方面,除了对于农村电影和儿童电影的重视以外,政府还需要精心实施以下战略对策:

(一)、精品战略。电影产业的兴旺和持久发展,离不开电影创作内容的繁荣和兴旺。商业电影的逐利本性经常会导致影片创作的简单化、类型化、内容贫乏化、低俗化等弊端。政府对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和创新艺术表达手法等类型影片,要一以贯之地给予支持。

(二)、电影产业的“版权开放”新策略。在盗版猖獗的背景下,发展中国电影产业的一个重大命题是探索出保护知识版权的有效机制和体制。另外一个可能的方向,就是国际上新兴的“版权开放”新思路。

“版权开放”的模式,就是通过放弃“版权”原有意义上的“所有权利益”,把拥有的知识版权开放给所有人自由的传播和使用。但是,“版权开放”模式保留了知识版权拥有者的“版权开发权”。版权拥有者可以通过在版权作品上附加其它商品广告等方式开发版权的附加价值。因为优质版权在开放后可以迅速形成一个广大的传播群体,版权光靠附加价值的实现就可以完成成本和利润回收。

电影产业属于典型的超低边际成本扩大再生产行业,完全契合“版权开放”模式的特点。对于非商业大片类的大多数电影产品,尤其适合进行“版权开放”模式的经验探索。在这方面政府主管部门可以利用官方信用力量发挥政策的推动作用。

(三)西部工程。开发大西部,是国家层面的大战略。国家通过地区间的财政转移支付,也可以在电影产业市场的扩大和地区经济梯度开发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六、中国电影产业的人才培养和市场研发措施分析

(一)、现状分析

1、我国电影产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主要由专业高等学校承担。其中,最重要的学校是1950年建立的北京电影学院,该校专业设置齐全,专业教学、科研和创作队伍力量齐整,学生培养的专业化程度高,毕业生成就显著。其它的高校还有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等。

问题是除北京电影学院外,其它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主要以学理研究为主,与电影产业实际工种的知识要求存在错位现象。

2、电影产业的在职人员培训也大部分由个人到专业高校进修完成,行业性的专业技能训练欠缺。

3、我国电影产业的市场研发工作尚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具体表现为行业统计数据少,统计不及时、不准确,统计方法落后等等。这个问题是与我国电影产业的行业协会组织、专业咨询机构等的不发达直接关联的。

(二)、重点建议

1、政府主管机构要牵头抓好产业人才的在职人员的培训工作。对于在职人员,要以产业技能的实际需求为根据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要大力加强从业人员对于数字创作技能的培训。培训经费可以由企业和政府部门共同出资。

2、政府部门要大力支持专业高等院校的备用人才培养工作。政府主管部门要同高校保持互动对话,保证高校未来人才培养方案与现实产业人才需求的契合性。具体举措可以是与高校开展教育共建,从“电影专项基金“或者“影视互助共济基金”中拨出专门经费予以支持,也可以是科研项目合作、学术论题探讨、产业政策咨询等等。

3、政府主管部门从相关基金中拨出经费设立专门的年轻专业人才创业经费扶持制度。

4、政府主管部门聘请产业界知名专家、学者组成政策咨询和研究机构,定期开展行业资讯的调研,将研究成果提供政府领导决策参考和全社会投资参考。

5、加大对于电影专业博物馆、资料馆、图书馆、研究所等相关公益机构的经费资助和政策支持,鼓励这些地方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学术科研、艺术讲座、专题电影艺术展映、电影制作短训班等公众艺术文化活动,浓化全社会的电影艺术创作和消费环境,提升公众的电影艺术素养,为电影产业的勃兴创造良好的外部氛围。

6、电影产业主管部门联合国家文化和艺术管理等部门开展对于创意影像媒体艺术的扶持和推广工作,以期对于电影产业的创意表达产生有益帮助作用。

下载音乐演出市场研究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音乐演出市场研究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格萨尔说唱音乐艺术研究论文

    一、如何评价音乐在《格萨尔》说唱艺术中的作用建国以来,由于国家的重视和众多专家学者的长期努力,使举世闻名的史诗《格萨尔》的抢救、整理和研究等工作取得了惊人成就。但对......

    音乐与诗歌关系研究论文

    一、音乐对《诗经》、《楚辞》文体形式的影响《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里面包括《风》、《雅》、《颂》三大部分。关于《风》、《雅》、《颂》如何分类,现存的先秦文献没......

    市场学论文

    葡萄酒市场营销方案报告以下是我个人为中粮酒业有限公司的葡萄酒市场营销方案报告:(大体上分七步进行此方案)一、对葡萄酒市场概况:(一)、目前市场及消费趋势。(二)、消费者习性的改......

    网络市场及特征研究的相关论文[5篇模版]

    摘要:即将到来的新世纪,是一个全新的网络化的市场时代。网络营销是每一个商家的必然选择。网络市场在经过了3个阶段的演变后,将会有较大发展。它具有无店铺经营的若干基本特......

    包子市场研究

    包子市场研究 包子行业趋势研究报告是通过对影响包子行业市场运行的诸多因素所进行的调查分析,掌握包子行业市场运行规 律,从而对包子行业的未来的发展趋势特点、市场容量、竞......

    音乐论文

    浅谈声乐演唱的舞台表现 摘要: 声乐演唱是一门艺术,其中自然包含了技术的成分,但是一切的技术最终都要为音乐服务,且技术仅仅是音乐的一个支点。关于技术,本文不将其作为重点......

    音乐论文

    谈谈我对交响乐的新认识 法政学院 公共管理2班 潘珉琼 100150742 说到交响乐,人们就会想起在那金色的演出大厅里,那庞大的演出乐队在煽情的演出的情景,令人神醉。本学期我也有......

    音乐论文

    学科:音乐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处突”艺术 现代课堂教学是充满活力、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音乐教学更是如此,课堂上也常有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教师仅有完美的教学计划是不够的,还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