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奥尔夫介绍与计划
奥尔夫招生简章
音乐是灵动的语言、多彩的图画、生命的律动。有音乐相伴的生命开端会更丰富、更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音乐教育不是技巧的打磨,而是一种创造和感受,是生命力的彰显和迸发。
孩子需要的音乐
研究表明,宝宝3周岁时的听力已经达到100%的完全开发,是人生听觉能力的鼎盛时期。而音乐正是通过听力影响大脑发育的比较直接的教育手段。这也就是说明,在孩子三岁开始就可以通过音乐很好去感知世界学习本领。通俗的说,也就是孩子其实比成人更容易理解音乐!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先进而独特的音乐教学法。它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培养儿童的乐感,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使儿童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热爱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原理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原理:是指老师与幼儿在音乐教育中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中,把动作、语言、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具有即兴性、综合性、参与性、自然性、民族性、大众性,通过音乐活动来激发幼儿开朗的性格、大胆表现自己,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在交往中获得全面发展,通过简单的儿歌、童谣、故事、律动、即兴创作、舞蹈设计及打击乐器的演奏、指挥、合唱等综合学习,挖掘孩子对音乐本能的闪光点,培养节奏感、专注力,反映能力,让孩子一脑多用。
学奥尔夫音乐宝宝的变化
通过奥尔夫音乐课学习,内向的宝宝开朗了;胆怯的宝宝勇敢了;孤僻的宝宝合群了;腼腆的宝宝大方了;当他们听到音乐时,即使是在陌生人面前,也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而且是那样地合拍;当他们听完歌曲前奏时,会准确无误地唱起这首学过的儿歌,并且伴有即兴表演;当他们听到不同节奏的鼓点时,会合着从来没有听过的音乐进行演奏,并且是那么的和谐;当他们听到不同风格的音乐时,会随着音乐的节奏扭秧歌或跳迪斯科;他们能很顺利地融合到集体生活中,而且是班上学习进步最快的孩子;有些宝宝开始学习钢琴和电子琴等乐器,专业老师对他们良好的节奏感、音乐感和接受能力表示惊奇;有
些宝宝加入了各级幼儿艺术团,其音乐感受能力、情感表现能力、集体协作能力、完成排演能力都比较突出。
小班奥尔夫音乐课的主要特色
奥尔夫音乐课一般包括五项内容:听唱训练、节奏训练、律动训练、语言学习、奥尔夫器乐的练习。针对幼儿特点,小班奥尔夫音乐课要以奥尔夫音乐韵律活动为主,即训练幼儿节奏感,动作的控制力,即兴创作力,培养对音乐的注意力、听音乐的表现能力。本课程共分16课:
一、和小动物交朋友(3月)
1、农场的小动物
2、五只猴子
3、小老鼠上灯台
4、小松鼠进行曲
二、春天来了(4月)
5、春
6、游乐园
7、春晓
8、七个半跳
三、春天真美丽(5月)
9、赏花
10、小白船
11、纺织歌
12、小矮人的故事
四、过节了(6月)
13、过端午
14、金色太阳
15、粟祭
16、快乐的节日
第二篇:奥尔夫教学法的简单介绍专题
奥尔夫教学法的简单介绍
作者:周骏
摘要:由于篇幅的限制以及奥尔夫教学法的博大精深,笔者只能简单的概括性地对奥尔夫教学法的认识提供一个材料。基本分为了五个部分,一是奥尔夫教学法的普及概况;二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理念和教学特点;三是奥尔夫教学法与一般教学法的比较;四是奥尔夫教学法实施的重要性;五是奥尔夫教学法部分课例的讲解。前四个部分基本上是为了说明奥尔夫教学法的本质和可应用的价值。最后一部分是用课例的形式说明奥尔夫的教学理念,并对前四个部分加以证实。在文章的最后处轻描淡写地提及了柯达伊的教学方法,而在真正的教法课上不仅仅局限于奥尔夫教学方法,像柯达伊、铃木、达尔克罗兹等一切好的有用的教学方法都可拿来实践。最重要的就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法的普及概况
卡尔·奥尔夫(1895—1982),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教学法与柯达伊教学法、铃木教学法、达尔克罗兹教学法为世界四大音乐教学法,而奥尔夫教学法是最适合开端的、幼儿的音乐教学方法,也是流传和普及最广泛的。他的音乐教育体系被广泛的流传于世界各国,比如日本(日本的幼儿教育、中小学及大学或大学研究部等),美国(美国的各个年龄阶段的教育都会有奥尔夫教学法的身影,而且很多著名大学也开设了奥尔夫师资培训的固定场所,吸引来自世界各国的奥尔夫音乐教师的参与深造),以及在澳大利亚、比利时、德国、中国和台湾、韩国、芬兰、希腊、英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荷兰、奥地利、波兰、葡萄牙、瑞士、南非、捷克等已成立有20余个“奥尔夫学会”;其基本教材《学校音乐教材》五卷已被译制成约二十种不同的文字,尤其按他的构想创制或改制的“奥尔夫乐器”(有固定音高的旋律打击乐器和无固定音高的节奏打击乐器)也被世界各国中小学所采用。在我国一线城市中的高级幼儿园内都会有专门的奥尔夫音乐班,每天都会有固定的奥尔夫课程,来系统的学习奥尔夫音乐课,而像这样的有条件来学习奥尔夫课程的幼儿园在全国来说还是冰山一角。这和我国引进奥尔夫教学法的时间的长短(1981年才开始由廖乃雄著文并介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以及师资缺乏、受各种社会现实条件的制约有很大的关系。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理念和教学特点
奥尔夫曾经说过,“正如要有自然界中的腐殖质,才有可能使万物生长一样,靠原本的音乐方能发挥出儿童身上的力量”。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要在人的物质载体上,才能发挥出音乐本身的附属能力,才能挖掘出人本身生来就已经具有的音乐潜能,还如奥尔夫说过的那样“音乐始自人自身”。音乐只是一种工具,一种手段,将人的音乐能力发展出来,从而达到培养人的目的。人们要通过音乐接受教育,同样要通过教育去学习音乐。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可大致分为八个方面:
1、民族性,2、原本性,3、实践性,4、综合性,5、即兴性,6、模式性,7、系统性,8、音乐性。就以民族性和原本性做一简单阐释。
1、民族性。用奥尔夫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在于我总把我创作的主要任务,看作是去诉诸于人们之中无意识的东西,以及使人们在精神上结合在一起,不管他属于哪一个种族或民族。人在原本的感受上总是到处相同的,我们如今不再像过去的实际那样,孤立地出于个别的文化圈子之中,我们时代的人由于现代化的交往工具而彼此如此接近,以致不仅在经济和政治的问题上有相互理解的意识,并使之保持清醒,每个时代有它的精神任务。”
2、原本性。可以用鲁迅先生咏莲蓬的诗句所说的“扫除腻粉呈风骨,脱却红衣学淡妆”来阐释。对于音乐原本性的追求也正是出于这种思想精神。音乐作为人类最原本性的思想情感之一,有它许多最原本性的因素,如简谱的乐汇、旋律、节奏以及形式结构,这些都是音乐最原本的元素,也是最不施腻粉的自然风貌,就像孩子叫“妈妈”,情人表白“我爱你”一样。我国古代诗歌和民歌中所体现的对仗和“起承转合”等形式结构的因素,也正是语言、文学艺术乃至人类表现手法中具有原本性的东西。可是许多原本性的东西,在19、20实际专业音乐艺术高度发展后,已被淹没或忽视,而其原本的力量事实上却是不可磨灭的,始终与人类、与人类的艺术共存,它始终对人类、尤其对儿童,散发出一种自然而强大的感染力,就像母语、方言为儿童、为本地人所固有、所倍感亲切一样。不同的仅在于母语和方言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更强,而原本的音乐则更能超越民族和地域的界限,为人类所共有,所普遍接受。
原本的节奏和旋律乐汇往往是许多民族所共同的或类同的。音乐的某些基本律动,也正是具有相同脉搏跳动和呼吸起伏的人类、尤其是儿童所共同的、同感的。同样,基于二声、三声的语调、乐汇,以及没有半音的五声音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人类所共同的。所以,以这样的、原本的音乐教育儿童或诉诸于人类,必然具有再自然直接不过而又强烈、深刻不过的感染力量,并且是出自人类和儿童自身的。所以,以这样的、原本的音乐教育儿童或诉诸于人类,必然具有再自然直接不过而又强烈、深刻不过的感染力量,并且是出自人类和儿童自身的。所以,追求音乐的原本性本身,也即是回到人类和人类音乐的源泉去。正是对源泉的回归,使奥尔夫的音乐和音乐教育具有自然、质朴而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作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这正是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和体系的生命,也是奥尔夫音乐教育在明日世界继续深化的理想写照。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特点可归纳为五个方面:
1、节奏第一;
2、精制乐器;
3、体系简单;
4、即兴演奏,5、饶有兴趣。
三、奥尔夫音乐教法与一般音乐教学方法的比较
按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精神
按一般音乐教学的方式
从人的本性出发
仅以音乐教师的观念出发
杜绝强制,使个性充分发展的可能
强制起支配作用;有或无意识的抹杀个性
强调乐趣,并通过启发,不断促使学生思考、专研,能动的去尝试和实践
只过分强调“勤学苦练”,教学基于并局限于教师的传授和教导 诉诸感性,强调直观
诉诸理性,以口头传授为主
主要通过唱(奏)音乐实践去学习音乐
主要通过教师的教导去学习音乐
音乐本身就作为一种游戏,常常把音乐作为游戏去从事,而游戏也具有充分的音乐性
音乐和游戏被割裂开,甚至往往成为对立面
通过主动性的活动走向创造性
使学生停留于被动的地位以及模仿的阶段
即兴性占有重要地位
局限于照谱唱奏
音乐教学中有机地包含着音乐、语言和动作等因素,并使之结合为以整体
音乐教学中只孤立地从事音乐教学,而且往往只限于歌唱
节奏作为基础
旋律作为唯一主宰的因素
儿歌与民歌作为基本教材
革命歌曲或创作的儿童歌曲作为主要题材
强调原本性(元素性)的作用及其教学
以原始、肤浅、幼稚的东西取代原本性的东西
四、奥尔夫教学法实施的重要性。
因奥尔夫教学方法的教学及使用特点,就以学前教育的培养为例说明其重要性,但是特此说明奥尔夫教学法不仅仅只是针对于幼儿音乐教育,它适合于人类整个阶段的音乐能力(对于音乐本体的基本认识,其中包括音程、和弦、和声、调式调性、曲式结构等)和整体素质(也就是音乐以外的个人能力的增长,比如合作、协调、记忆、注意、创造、想象、领导等)的培养,只是在中国的特殊环境下,奥尔夫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使用的比较突出,特以此为例。
如果想要增强音乐师范类人才培养的全面性以及目前落后陈旧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对于奥尔夫教学方法包括柯达伊教学方法等的应用迫在眉睫!音乐师范类培养的人才对于教法课的掌握应该是必需地,而学前教育是人一生中的始端教学,对于以后各个年龄阶段的继续教育提供坚实的教育基础,而学前教育的教育对象的年龄、身体、性格、价值观等条件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奥尔夫音乐教育正是针对这种特殊性而得以被广泛应用在此领域的。对于师范类的学生来说,不仅基本的音乐素质要有,而且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教学理念,自己对“孩子们”的认识是否到位,对于本源本质上的问题是否有清楚的概念界定,能在一种哲学的角度上去认识自己的教育使命,这就要求每一位幼师通过认识奥尔夫教学法为媒介,对孩子们要有个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掌握如何通过音乐去开发孩子们除了音乐以外的各种能力,比如孩子们的集中注意力的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等,培养良好的性格、真、善、美等良好价值观的形成等。这些都需要师资力量的强大才可能得以实现的。为了说明奥尔夫教学法的理念和价值以部分课例的形式加以说明。
五、奥尔夫部分课例讲解
一、《音乐玩笑》课例
音乐玩笑的音乐材料由两部分组成:a、弦乐;b、电子舞曲。两部分的顺序为abababababab,也就是说弦乐与电子舞曲相互交替出现,这样就会形成两种鲜明的不同的音乐性格,在情绪的感知上差别很大,a弦乐的音乐情绪为庄严、优美、高雅选自世界名曲,而b电子舞曲部分轻松、滑稽、欢快。在这两种不同的音乐氛围下,学生根据听到的不同音乐性格可以自行进行相应的动作创编,由于刚开始,可由老师先创编一组作为“样式”。
动作“样式”:当弦乐出现时,可以模仿演奏小提琴的动作,将杂念抛空,跟随音乐和节奏,身心投入到“拉奏”小提琴中来;当电子舞曲出现时,立即从那种古典音乐的氛围中“逃脱”出来进入滑稽轻松的电子舞曲中,动作可以跟随音乐和节奏做出原地高抬腿的律动来。
知识性目标:训练音乐音色的听辨能力;把握节奏的能力;感知音乐情绪的能力;认识音乐结构的能力等。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们的注意力、想象力;培养学生们的运动协调能力等。
课例优势:在这样的音乐氛围中不仅培养学生们不同音乐性格的把握能力以及基本音乐素质的培养,还对孩子身心起到愉悦的作用,使学生们在玩中不知不觉的学习各种的音乐元素,做到寓教于乐。
注意事项:首先是注意节奏的准确性;
其次注意不同音乐风格的表现和把握性。
课例的可发展空间:学生自己设计动作,可以随意的创造。还可以将两种性格反差强烈的音乐进行创作合成(让学生挑选音乐,老师来做)。
二、《七个半跳》课例
七个半跳的音乐结构是不断反复的AB结构,其中A意味着重复,B意味着变化。这样做的好处是孩子一方面在重复中不断掌握巩固新的知识点,又为避免重复中的枯燥而呈现新的知识点进行新的学习。A段由节奏鲜明速度稍快旋律朗朗上口的两个八拍组成,B段由一个半、两个半、三个半、四个半、五个半、六个半、七个半等七组长短不一的突然消失的长音组成,而这些依次增加的长音的长短都是不固定的,所以充满了神秘感和悬念。
游戏玩法:三种。第一:打蚊子。当A段音乐开始时随着旋律节奏双手交替拍腿,在地十、十一,还有十三、十四小节节奏强烈处跟随节奏各拍手三下。当B段出现时听随长音的长短做出打蚊子的动作,当长音开始时张开双手寻找蚊子,当长音结束时立即快速拍打一下。A段旋律没有变化,但是B段随着变数的增加,由刚开始的一个半长音增加到后来的七个半长音,每个长音都是长短不同富有变化的。都需要学生们的听辨和反应能力以及高度集中力来做出此律动。
第二:自由漫步。根据AB的不同音乐内容,A出现时随着节奏旋律自由在教室内走动,在重音处同样需拍手或者跺脚等(由学生自行创编)三下。B出现时,保持一个动作比如张开双臂单脚站立停住,直到长音结束,方可恢复原状继续行走,在这个游戏中留给学生们的即兴创作空间很大。学生们可以自行创编动作七种。
第三:七个部位的游戏。A段时类似以上律动,B段时当第一个长音出现时摸住自己的头,长音结束时立即松开继续A。依次类推分别增加摸肩、腰、大腿、膝盖、脚面、直到触摸到大地等这七个部位。
知识性目标:培养学生们的节奏感、旋律感以及对曲式结构的感知。
素质目标: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高度的集中力;敏捷的反应能力;基本的节奏感;逻辑序列感等。
课例的发展潜能:还可让孩子自行设计和以上模式相同的动作创编;也可以加入打击乐器,跟随B段,敲出相应的声音等。
三、《大象》课例
《大象》是具有代表性的将语言、动作、歌唱相结合的课例。其歌词为:森里里面我最大,长长鼻子全靠它,我有一对大耳朵,细细地尾巴。教师朗诵一遍让孩子猜谜语,然后再教给孩子,而每一句歌词都对应着相应的动作,第一句森林里面我最大按节奏朗诵出来的同时,双手摸住胸口然后再大展双臂表示我最大的意思;在朗诵后三句时也都有对应的动作,孩子们很快能学会朗诵和动作,此时再加入歌唱,无需一句一句教唱,只需跟随音乐,并由教师带领孩子们边唱便做出动作即可,主要在于孩子们的体验过程,他们是否去按节奏在朗诵,在歌唱,是否在做动作的同时玩的很愉悦。
当这些都学会的同时,还有后半部分,歌词为“哦啦啦啦啦,哦啦啦啦啦,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这个歌词所对应的身体律动为第一句跟随节奏和后三个啦啦啦”同步用两个拳头相互撞击三下,第二句跟随节奏180°转身后跟随歌词和节奏也是两个拳头互相撞击三下,第三句和第二句一样,第四句直接跟随音乐节奏做出从站立到蹲下的整个“融化状”过程的姿势。
当这些也都掌握了之后,孩子们可以像开火车一样围成一个圆圈,然后张开双腿,弯下腰来,右手伸向前面一位同学的腿下拽住他的左手,而自己的左手伸向自己的腿下拽住后面同学的右手,就这样成为一个连接起来的圆圈。还是《大象》的音乐跟随节奏一起走步转圆圈,此时需要每一位同学的节奏感都要准确,要不然会破坏整个游戏的节奏,在唱到哦啦啦啦啦时,做和上面一样的律动,完成后继续转圆圈,此时会发现圆圈又变成了反向,这和“哦啦啦啦啦”的律动最后一组没有转身有直接的关系,然后整体完成五遍后,结束游戏。
知识性目标:对于朗诵和歌唱节奏的把握能力,旋律以及节拍规律的感知能力。
素质目标:培养孩子们的注意力、语言能力、身体协调能力、交往能力、协作能力,反应能力等。
课例的可发展空间:可以让孩子们对于后半部分的动作跟随音乐进行创编,第一部分也可以。也可以换成奥尔夫打击乐器分声部的对歌曲进行演奏等。
四、《七个半跳的乐器合奏游戏》
将奥尔夫不同类型的打击乐器(共四类,一类是木质类、一类是散响类、一类是金属类、一类是鼓类)围成一个圆圈,孩子们坐在打击乐器的面前,他们看到新鲜的乐器一定很好奇,都会上前去摸、敲、打、挂、擦等等各种大人们都想不到的举动,这时不要管他们,让他们好好尽情的“研究”自己手里的乐器,当一阵时间后他们一定会厌烦了手中的乐器,而是相互的看周围其他小朋友手里的“新东西”,这时就让他们原地站起,然后向右(左)移动两个位置,然后坐下,这时又是新的乐器了,但他们都玩一遍的时候,肯定就开始乱起来,这时老师要拿起乐器或者鼓棒,放到自己的头上,孩子们会由于老师做出这个奇怪的动作而跟着模仿,大家的注意力都会集中到老师的身上,这时就会安静下来,然后老师再教孩子们正确的演奏方法。
当孩子们基本上知道如何使用自己乐器的时候,就可以玩《快速传递》的游戏,从一位孩子那里敲出声音后,顺时针旋转,下一位同学马上接上一个音还未落下赶紧敲响自己的乐器,就这样看谁在不打乱规则的情况下最快,孩子们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一定会很兴奋,要注意控制好次序。玩过《快速传递》后,可以玩《慢速传递》的游戏,原理和《快速传递》一样,只不过看谁最慢,姿势最优美。在有音乐基础上的孩子还可以加入节拍的重音感,比如四分之二拍为强弱,四分之三拍为强弱弱等在快(慢)的基础上敲打出这个规律。
根据《七个半跳》的音乐结构可以将不同类型的打击乐器分为不同的声部,比如刚开始可以用双响桶(木质类),在三下的重音处可以用鼓(鼓类),在长音处可以用三角铁(金属类)等等,都可自行设计,或者让学生自己设计。然后跟随音乐成为一个小型的打击乐团演奏《七个半跳》。
知识性目标: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音色的听辨能力、音乐材料的分配能力等。
素质目标:培养孩子们精细动作的能力,注意力,听觉能力,反应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等等。
课例的可发展空间:打击乐器的游戏有多种玩法,可以让孩子根据音乐去自行创造。
五、《快慢兄弟》课例 《快慢兄弟》的音乐材料为ABABABAB,A的音乐材料是速度非常慢、旋律听起来给人一种很懒惰的音乐情绪,而B的音乐材料是速度很快,旋律听起来给人一种都不能停下来,不得不快速跑起来的音乐氛围,所以两段的音乐性格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给学生听音乐之前,可以先给孩子们讲个故事,名为《胖胖和瘦瘦》的故事(随意创编,但是要符合音乐性格),然后告诉他们胖胖啊实在是太胖了,所以走起路来摇摇晃晃非常的慢,而瘦瘦呢身体很轻,所以走起路来非常的轻快。然后再放音乐,跟随音乐一起在教室内随意的走动,但是不论慢也好,快也罢,都要在音乐的节奏之上去进行,一定要在孩子充分的听清楚了音乐,而自发的去或快或慢的去行走,而不是“一窝蜂”的“瞎玩”。
知识目标:培养孩子们的不同音乐情绪的听辨能力、节奏及旋律感、对音乐材料结构的感知能力等。
素质目标:反应能力、大动作的协调能力、共同游戏时的协作能力,感知能力等等。
课例发展空间:不一定非得用走路来代表快与慢,完全由别的可能性,可让孩子自行创作设计。
注:由于语言的局限性,课例的呈示并不是很清楚,所以最能体会课例的那种教学目标及音乐境界就是体验。在这里每一个课例的方法都不是固定不变的,最重要的就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此外还有像《匈牙利舞第五号曲》、《闲聊波尔卡》、《心的净化》等都有对应的身体律动游戏,由于动作繁杂就不一一阐释了。而且也有像《单簧管波尔卡》、《匈牙利舞第五号曲》等这样的乐曲和绘画结合在一起的课例也很多。还有经典的十六宫格的课例,还有镜面、影子游戏等等,都对于孩子的手、脚、口、眼、耳、思维、情感、注意等各个方面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强大的功能!奥尔夫教学法所遵循的是顺应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而不是按照学科知识结构的逻辑规律进行教学的。简单的说孩子们学什么最快,最容易接受什么就先教什么。
而柯达伊教学法和奥尔夫教学法目前在世界范围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不同学派,在许多方面有同有异,但其实质是殊途同归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这二者都不是一种方法,而首先是一种理念,一种哲学。只有充分明白这种理念和悟出了这种哲学,才能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奥尔夫教学法,什么是真正的柯达伊教学法。
奥尔夫体系在发挥和培养师生双方的创造性、原本性和即兴性,在发挥音乐——语言——动作结合的作用以及发挥乐器的功能方面首屈一指,而柯达伊体系在严格、扎实地培养歌唱(尤其是多声部歌唱)、视唱以及整个音乐基础方面出类拔萃。这两种教学法能够完全相互促进和补充!奥尔夫体系如果能和柯达伊体系天衣无缝的结合,将是天作之合、相得益彰。这方面的潜力很大,有待于发掘、实践和实验。
第三篇:奥尔夫教研组计划
2013年下半年奥尔夫音乐教研组计划
作为市级示范园,本着以追求与时俱进的新型园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为宗旨,我园在追寻专业幼教的道路上从未停止过,历年来我园教师的观念与行为也在不断转化。确立 “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基本观念,尊重幼儿,关注每个孩子的寻常时刻,关注孩子的发展之窗,转变幼儿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理念都能熟记于我们老师的心中。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老师的新旧观念发生了碰撞,产生了许多困惑。在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将结合奥尔夫音乐理论,改变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统合幼儿音乐,舞蹈,选举,文学,图画等多元艺术。带领孩子进入音乐听,说,唱,跳,奏,演的欢乐世界,提供孩子一个多元,快乐,精致的艺术体验。
一学期教研工作计划。
1、不断加强组员关于奥尔夫的理论学习。
2、开展奥尔夫音乐 “一课多研”的听课磨课活动。
3、开展奥尔夫音乐与本园活动相结合的研讨。
4、籍由专门的音乐活动成品排练,灵活孩子的肢体和心灵。
二、教研工作重点。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教师在工作之余,要坚持学习,及时转变观念,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以科学的教育方式组织学习,以饱满的教育热情对待孩子。为此本学期我们通过有目的得定期开展教科研学习活动和自学相结合,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具体如下:
(1)专业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培训,请专家级的老师来园指导学习,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做好理论学习笔记,并且要学以致用,把所学理论与自己教学实践相结合,同时,积极参与本园观摩活动,努力提高自身教育理论及授课水平。
(2)积极登陆奥尔夫音乐专业学习网站,进一步学习奥尔夫音乐进行深入理解、积极探索、切实落到实处。积极参与教师再培训教育
2、注重业务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每位教师要认真对待教育各个环节,从备课到上课再到活动延伸,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体内容有:
(1)每周每班必顺制定两节音乐教学活动。各教师认真备课,做到先教案后行课,格式统一,目标明确,层次分明。
(2)观摩交流,主要观摩本园教师的公开课,每班至少开展一次“一课多研”的教学公开活动,每次活动由全园的老师进行观摩并及时讨论反思,借鉴别人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保教手段,课后组织全体教师进行评价,由开课老师就这堂课的有关问题作介绍,然后大家畅所欲言,共同讨论,并从中寻求最佳教育,研讨适合本园的有特色的园本奥尔夫音乐活动。
3、扎实开展教研活动,真正发挥其辐射作用
每月至少保证开展一次或多次的音乐研讨活动,研讨是调动教师主动参与培训的重要形式,它能为每个人提供较充分的表达思想、观点的机会,让思想和观念在不断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提升,本学期我们采取的研讨方式有:
a、综合研讨。本学期各班对各主题的教学活动要深入开展,对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提出来,大家相互讨论,找出解决办法,并适时做好资料积累(备查),避免以后在教学中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b、集中研讨。本期我园将继续实施半日开放日活动,由教学园长带领全体教师共同讨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开放日的实施计划、实施方案、实施手段,并组织大家一起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做好各项记录,切实保证实施质量,力求把我园的音乐教学做出特色,做出好的品牌。
4、重视家园共育,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
(1)有计划的组织幼儿参与各类音乐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让每次教学活动都能有一个好的成品展示,如音乐剧、大小型打击乐、歌唱表演、即兴律动表演等,教师保留好并在平日活动中多组织和开展系统的提升幼儿在音乐素养的能力,学期末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真实地展示幼儿的学习成果。
(2)通过园内的《家园共育》栏,以丰富而有针对性的内容,吸引家长关心幼儿园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和教学任务,使家园达成共识。
通过专业组织的半日活动的观摩,及适当的对奥尔夫教学法内容和理念进行介绍和宣传,通过亲子活动来沟通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在期末可发放教学质量评价反馈表让家长进行填写,达到良好的家园共育的反响和效应
三、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制定工作计划,开展奥尔夫音乐理论学习。
十月: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操作和研讨,开展“一课多研”公开课观摩活动。
十一月:园本特色音乐教学活动的研讨及操作。
音乐节目成品的排练。
元月:学期活动阶段小结,家长开放日及亲子活动。
2013-10-9
刘曲子
第四篇:奥尔夫音乐课题组计划
奥尔夫音乐课题组计划
本学期对我们来说是特殊的一年,条件在变,但是我们的课题组活动更应加强,不能有丝毫的松懈,保质保量的完成音乐教育教学任务,使家长满意,领导放心。
一、理论学习
经过几年的实践,课题组教师实践经验相当丰富,但是要想发展自己,超越自己,必须加强理论学习,使自己能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去反思、去反思。为此确定学习书目《奥尔夫音乐教育与实践》《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许卓娅、谈亦文等音乐教育专家有关理论与实践文章,每月写1-2篇读书心得。要求笔记避免雷同,互相抄袭,学期末进行笔试,以提高教师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
二、加强反思
每位教师设立单独得奥尔夫音乐备课本,认真书写具有个人创意的教案,新教师以模仿教师手册为主,待第二轮的教师要有较高要求,能在教案中体现出以幼儿为主,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反思时能有成功,有失败,并于周一教研时间进行交流。教反思时间:9月25日 10月30日 11月27日 12月26日
三、课程回温
每月第一周空讲当月内容,形式同家长说明会。要求:有教具、熟悉音乐、有美感。
四、加强幼儿用书使用指导幼儿用书每月第二周测查上月四个内容,采取抽查形式。要求完成内容正确,基本无误。有教师的批改。(具体要求见每月测查单)
五、幼儿音乐能力测查(每两月一次)
部分:
分 测查教学内容(儿歌、音乐欣赏、音感训练、歌曲游戏)以书上目标为准
第二部分 基本能力测查:(9、10月)小班: 能随乐拍基本拍子,节奏较稳定
会使用铃鼓与响板
中班: 节奏拍念 模拍节奏(两个声势和乐器)、音阶及唱名的认读、唱谱(师自定)学习基本的手号会 会使用三种乐器
大班: 准确辨别手号,并会以手号唱简单的歌曲如《小星星》
模拍节奏(两个以上声势,较复杂的节奏)、节奏名的认读与节奏型的拍念(身体与乐器)音阶及唱名的认读 唱谱(师自定)会使用五种乐器
六、各年级组增加的内容
小班:律动 中班:打击乐 大班:集体舞
七、逐月工作安排:
9月
1、课程回温(9月5日上、下午)
2、研讨:探究式音乐教学实施方案
3、组内课程观摩。教师:秦淑绢
4、组内课程观摩。教师:武晓玉 5、9月25日教课程反思与教具 10月
1、课程回温(9月26日上、下午)
2、交流9月份课程反思(10月10日)
3、测查幼儿用书使用情况(10月13日----17日)
4、组内课程观摩。教师:秦淑绢 武晓玉
5、幼儿音乐能力测查(10月27日------10月31日)6、10月30日教课程反思与教具 11月
1、课程回温(11月7日上、下午)
2、交流10月份课程反思及学习理论心得(11月7日教研时间)
3、测查10月份幼儿用书使用情况(11月12日----14日)
4、组内课程观摩。教师:韩媛、郭婷婷 5、11月27日教课程反思与教具 12月
1、课程回温(12月5日上、下午)
2、交流11月份课程反思及学习理论心得(12月第二周)
3、测查幼儿用书使用情况(12月第二周)
4、组内课程观摩。教师:韩媛、郭婷婷
5、幼儿音乐能力测查(12月第四周)6、12月29日交课程反思与教具 1月
1、音乐理论学习考核
2、小结本学期工作,并在组内交流,评出等次
3、组内考评总结
第五篇:奥尔夫音乐教育详细介绍(写写帮整理)
奥尔夫的详细介绍
卡尔 奥尔夫(1895—1982),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1895年7月10日出生在慕尼黑一个有艺术素养的军人世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卡尔·奥尔夫从小对音乐和戏剧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为他成为一个伟大的音乐剧大师奠定了基础。奥尔夫基本上是自学成才的大师,从少年到青年,他通过自学刻苦钻研大师们的作品,在不断地探究大师们的风格中顽强地寻找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那种“野生”的具有原本性的音乐、戏剧”。他从不把自己禁锢在某一专业、学科之中,作曲、指挥、戏剧、舞蹈……,他均报有极大热诚去关注、去研究。
他的中文名:卡尔 奥尔夫
外文名:Carl Orff 国籍:德国
出生地:德国慕尼黑
出生日期:1895年7月10日 逝世日期:1982年3月29日
职 业:作曲家,音乐家,教育家
代表作品:《卡尔米娜·布拉纳》,《月亮》,《聪明的女人》
1、军特学校
1924年奥尔夫与友人—舞蹈家军特合作在慕尼黑创办了一所军特体操音乐舞蹈学校,即“军特学校”。在那里奥尔夫开始了他变革音乐教育的一系列尝试,如新的节奏教学和将动作与音乐相结合的试验。在音乐方面最突出的是在音乐与动作教学中突出节奏性乐器,他为了使学生们亲自参与奏乐,并通过即兴演奏设计自己的音乐,制造出了一套可以合奏用的以打击方式为主的小乐队编制乐器。这套已被人们统称为奥尔夫乐器的教具现已闻名全世界,成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重要标志之一。奥尔夫为了实现“尽量使学生能自行设计他们的音乐和为动作伴奏”,他从本土及外国的民俗音乐中找到了编写教材的源泉。1930年他与终生的合作伙伴凯特曼编写的教材初版第一卷发表了。这本教材作为基本的音乐教材练习引导人们走向音乐的原本力量和原本形式,由于其演奏和舞蹈的性质,使外行很容易学会。接着,又陆续出版了许多其他的小册子,为奥尔夫乐器的练习编配了大量教材,在这个过程中奥尔夫的学生—也是后来一生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古丽特·凯特曼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2、作品
“军特学校”的实验由于在国内外的旅行演出和在各种国际会议上进行的教学法示范性演出受到许多教育家们的关注,有力地推动了有关音乐教育思想的发展。
1932年一部意味音乐教育革命的作品—《奥尔夫教材——为儿童的音乐,由儿童自己动手的音乐——民歌》已准备出版,但是由于政治和历史的原因,这个出版计划搁浅了。奥尔夫决定离开音乐教育去从事专门作曲。
1937年一部十四世纪诗集手抄本创作的音乐剧《卡尔米娜·布拉纳》实现了他的突破,四十二岁的他此前已有许多探索性的作品问世,但他称这种突破为他的“全集”的开端。
1935年至1942年奥尔夫的三部成名作问世:《卡尔米娜·布拉纳》(1934—1937)、《月亮》(1937—1939)、《聪明的女人》(1941—1943)相继问世。奥尔夫从青年时代起就在追求的“完全戏剧”——一种通向人本的、寻找最初的、原始的、融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的那种艺术,在这三部作品中得到体现,使他在“完全戏剧”(或称整体艺术)的创作上已走向成熟,形成了真正的奥尔夫风格。这里同样体现了奥尔夫在音乐教育中所体现的那种原本性的原则和理念。1948年到1949年《安蒂戈尼》,这部作品综合音乐、舞蹈、戏剧为一体,而在伴奏乐队的配器上采用4架钢琴、59种打击乐器与人声的大胆结合,以体现最古老的神话——太阳神与月亮神的结合,刚与柔、健与美的天然合一。这部作品奠定了他在世界上作为大师级的作曲家的声望。他在专业作曲上所采用的技法与他在音乐教育上一样,都是突出节奏性因素,以某种固定音型不断反复作音乐发展动力,在旋律中较少使用半音音阶和变化音,和声让位到更次要的位置,总之无论旋律、伴奏都以古朴、简洁为创作技法和表现形式。舞台布景、演员服装的象征性都是体现他原本性的“完整艺术”的理念。奥尔夫一生耕耘不息,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和音乐戏剧,直到1973年78岁高龄时,还创作了他最后一部大作《世界末日之剧》。
3、主要成就
1950年—1960年奥尔夫曾任慕尼黑音乐学院作曲大师班教授和负责人,他的教学是以让学生发现自我为宗旨,这在专业音乐教育领域仍贯穿他一生的教育思想。奥尔夫从1948年开始为巴伐利亚电台编写“学校音乐教育”,连续播了五年,受到学校的热烈欢迎。1950—1954年出版了五卷本《学校音乐》(《Orff-Schulwerck》),被欧美各国相继翻译出版介绍到世界各地。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具有奠基性意义的大事。1961年在奥地利萨尔斯堡“莫扎特音乐及造型艺术大学”成立了“奥尔夫学院”,建立起第一个奥尔夫教学法的研究和培训中心。1962年奥尔夫和凯特曼访问日本,在日本掀起研究和实践奥尔夫教法热潮。奥尔夫教学法与东方文化的结合开始了奥尔夫教学法新的里程。
4、逝世
1982年奥尔夫在慕尼黑他的家中去世,享年87岁。
5、关于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carl · orff1895 — 1982)所创建。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它赋予音乐教育以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反思我国音乐教育的现状,仍长期使用着以歌唱、教学乐理知识为主体的陈旧模式,忽视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和体验,忽视学生在音乐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个性和创造性。认真研究奥尔夫的音乐教育思想和体系,我们会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即“诉诸感性,回归人本”—这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这与我们原先对音乐教育本质和目的的认识,有着根本的不同。
奥尔夫认为:表达思想和情绪,是人类的本能欲望,并通过语言、歌唱(含乐器演奏)、舞蹈等形式自然地流露,自古如此。这是人原本固有的能力。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启发和提升这种本能的表现力,而表现得好不好则不是追求的最终目标。而我们传统的音乐教育认识却不是这样,我们的课程一直是把通过学习歌唱和乐理以及相关的音乐技巧和能力作为美育的手段和目标,目光集中在如何学得好上。
其实,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本能的唱、奏、舞蹈并不是很难的,甚至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水平。因为出于本能的唱、奏、舞蹈是符合人的天性的,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没有担心“学不会”而挨训或丢面子的精神负担,因而都会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满足感。这种自然流露的形式还有助于促进学生即兴发挥的创造力的萌发。由于这种创造力的萌发和得到激励,所以造就了学生学习各种音乐技巧和能力的最佳状态,教师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必然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诱导者和参与者。愉悦身心、学习艺 术,二者相得益彰。这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特点之一。
我国音乐教育原先的模式是单纯地教唱歌 —— 教材也 主要是以一首一首的歌曲出现的,后来有了少量变化,少数学校也学一点器乐技巧。学生主要是模仿着现成的音乐艺术作品,很被动。教师呢,也是认真地追求着“出成果”,严厉地对待学生,学生自然会感到一股莫名的压力。由于在音乐方面人的先天素质客观上有着很大差异,就我国原有的课程要求来说,总会有一部分学生离教学要求甚远,于是他们自然对音乐“敬而远之”,教师也束手无策。对此,奥尔夫的教学理念和体系应该能使我们从中得到很多启示。
要学生“动”起来,“综合式、即兴式”学习音乐,这是奥尔夫特别强调的又一个重要原则。然而,这和我国音乐教学的所谓“综合课”完全是两种概念。卡尔·奥尔夫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动脑、动手、动脚,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现音乐。于是他发明了一套“元素性”的奥尔夫乐器(注),是一组很容易掌握的打击乐器。同时,他还充分运用人体各部位可能发出的声音参与演奏,并冠以“人体乐器”的美称。音乐教师都会有这种体验,学生在课堂上一“动”起来,气氛就活跃多了。学生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音乐性的“动”,必然沉浸在一种游戏般的欢快之中,他们在不知不觉地接受着音高、节奏、听辨、协调统一等等综合音乐能力的训练。应该指出,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完全符合我国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的方针的,对改变我国教育长期以来以知识传授为主要属性的落后面貌也是大有裨益的。
6、教学 内容
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培养全人格发展和创造性能力的宗旨,及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得到世界各国同行的高度赞誉和喜爱,更深得儿童的欢迎,因而在世界广泛流传。自八十年代初,卡尔·奥尔夫学校音乐教育体系被介绍进我国,使我们在音乐教育改革之初,就迅速与世界音乐教育的发展接轨,起点高、发展迅速,对促进我国音乐教育改革起了巨大的作用。教育的内容
1、听力训练。
2、节奏训练:打击乐器奏法及应用。
3、律动训练:声势、形体、游戏等训练及应用。
4、语言学习:作为音乐语言教学训练及应用。
5、创造性能力培养。
6、奥尔夫器乐的练习:节奏、音条乐器、竖笛、键盘训练。教育的原理
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综合性;
2、即兴性;
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
4、从本土文化出发;
5、适于开端;
6、为所有人。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
三、教学的方法与成果:
通过说、唱、跳、奏、戏剧表演、绘画等音乐舞蹈艺术形式;专心于音乐或戏剧,表演的进程,正确地担当自已的角色,养成专心致志的良好品格;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快乐教学形式;让学生发现自我,培养人的创造力、自信心、专注性、合作精神、反应能力及全人格发展。
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习,内向的宝宝开朗了;胆怯的宝宝勇敢了;孤僻的宝宝合群了;腼腆的宝宝大方了;
当他们听到音乐时,那怕是在陌生人面前,也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而且是那样地合拍;
当他们听完歌曲前奏时,会准确无误地唱起这首学过的儿歌,并且伴有即兴歌表演;
当他们听到不同节奏的鼓点时,会合着从来没有听过的音乐进行演奏,并且是那么的和谐; 当他们听到不同风格的音乐时,会随着音乐的节奏扭秧歌或跳迪斯科;
他们能很顺利地融合到集体生活中,而且是班上学习进步最快的孩子;
有些宝宝开始学习钢琴和电子琴等乐器,专业老师对他们良好的节奏感、音乐感和接受能力表示惊奇;
有些宝宝加入了各级幼儿艺术团,其音乐感受能力、情感表现能力、集体协作能力、完成排演能力都比较突出。7教学体系
和传统的音乐教育有很大不同,奥尔夫教学体系是世界四大幼儿音乐教育体系之一。
奥尔夫音乐教学是综合性的教学,不仅让幼儿学习音乐,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而且对语言、模仿、创造等多方面有启智性的效果。
奥尔夫音乐教学是活动式教学,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使幼儿快乐地学习音乐,热爱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学注重幼儿创造性的培养,鼓励幼儿表达自己,进行创新。8国内推广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六十年代未由苏恩也神父(比利时人)带入台湾,开始推广,1972年正式出版了以学校教育--儿重音乐>第一册})。之后台湾不断有青年学子赴萨尔斯堡奥尔夫学院或欧洲其他学院学习该教学法,特别是林荣德先生拜见奥尔夫先生之后,回来大力推广,在众多热心于此事业的同行们努力之下,在台湾,尤其是学前教育和师资培训方面已做出很大成绩,出版了大量的应用奥尔夫原理结合本土文化的教材,1992年还成立了奥尔夫教育学会的机构,团结其他同仁们又向前迈出一大步。他(她)们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还关注着大陆的儿童音乐教育发展,其中的陈惠龄、刘嘉淑、林芳谨、郑又意、史依理等老师均来大陆作过讲学,推动了两岸的交流。
七十年代末百废待兴的中国艺术教育界,在改革开放总方针指引下,开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新历程。1979年我国著名学者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廖乃雄教授赴德国考察音乐,听说当代最负盛名的作曲大师奥尔夫尚健在,千方百计找到奥尔夫先生的电话,此时84岁高龄的奥尔夫先生在慕尼黑郊外阿默尔湖畔自己的庄园住所里,基本是谢客在家,突然接到一位来自中国的学者求见的电话。后来奥尔夫夫人回忆到;他想象不到这位中国人怎么会找到这个电话,更没想到已经很少见客的奥尔夫先生竟欣然同意这位不速之一地拜访。这是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见j奥尔夫先生对遥远东方的中国文化怀有一种神秘的钟情,他们一见如故,奥尔夫先生对廖教授对自己及作品如此博学、深刻地了解感到惊讶不已.立即将自己全套的作品乐谱及音响赠于廖教授,包括他的《学校教育》五卷本。奥尔夫先生还对厚说,他这套教材在全世界已被五十多个国家翻译和使用,有十六种文字的教材出版,但让他最感到遗憾的是“至今就却缺作为东方古老大国的中国版本-…·”。奥尔夫又亲自安排了廖教授到奥尔夫学院的参观。廖教授以他的敏锐、聪慧立即直觉到这个令他耳目一新的教育体系的强大生命力。1980年四教授回国,作为中国著名的西方音乐史研究专家 他却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介绍、传播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去,除翻译外,还亲自动手按照奥尔夫教育原理编写一批教材,举办师资培训班,到全国各地讲学…·特别是亲自联系了德国、奥地利的优秀奥尔夫教师来华讲学、培训师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引进使我国音乐教育在改革的起步阶段获得一个较高的起点,直面世界最优秀的教育体系,大大缩短了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