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违规使用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处理、处罚依据5篇

时间:2019-05-14 02:40: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9违规使用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处理、处罚依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9违规使用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处理、处罚依据》。

第一篇:19违规使用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处理、处罚依据

19、违规使用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

●常见表现形式

1.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使用方向不当;

2.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费支出超范围;

3.挤占、挪用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

●定性依据

2004年1月7日财政部、科技部印发的财教[2004]3号《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二条应用技术研发资金是中央财政为支持科技创新与发展,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而设立的专项资金。主要支持方向是:

(一)科技攻关计划。通过支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重大共性、关键性、公益性技术的研发活动,为产业结构调整、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及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二)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及科技成果的转移扩散。通过支持科技产业化基地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科技产业化示范项目研究与开发以及相关科技培训等,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创造环境。

1.星火计划。主要支持农业科技产业化示范项目的开发和应用,支持乡镇企业的技术创新,以及农村区域和城镇科技发展的技术推广、服务平台建设和相关科技培训。

2.火炬计划。主要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开发和应用,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培育和发展,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化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3.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计划。通过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间环节,提高科技成果的工程化、配套化和系统化水平,推动工程化成果向行业辐射、扩散,提高行业技术水平,促进新兴产业崛起和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

4.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主要支持重大、共性和社会公益性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与政策、机制研究,建设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服务体系。

5.重点新产品计划。主要支持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对行业技术进步与发展有较大带动作用,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内外先进技术标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的研究开发。

6.科技兴贸行动计划。主要支持提高国际竞争能力、优化外贸出口结构的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示范项目研究开发,推动科技型企业国际化服务平台建设。

(三)其他。主要支持上述专项计划之外,经财政部、科技部确定予以支持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方面的其他计划或项目。

第八条应用技术研发资金的开支范围包括项目费和计划管理费。

第九条项目费是指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一般包括:人员费、设备费、能源材料费、试验外协费、差旅费、会议费、管理费和其他相关费用。

人员费,指直接善动项目研究开发人员支出的工资胜费用。项目组成员所在单位有事业费拨款的,由所在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事业费中及时足额支付给项目组成员,并按规定在项目预算的相关科目中列示,不得在国家资助的项目经费中重复万歧。

设备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所必需的专用仪器、设备、样品、样机购置费及设备试制费。

能源材料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所支付的原材料、燃料动力、低值易耗品的购置等费用。

试验外协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租赁费用、带料外加工费用及委托外单位或合作单位进行的试验、加工、测试等费用。

差旅费,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为项目研究开发而进行国内外调研考察、现场试验等工作所发生的交通、住宿等费用。

会议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组织召开的与项目研究有关的专题技术、学术会议的费用。

管理费,指项目承担单位为组织管理项目而支出的各项费用。包括现有仪器设备和房屋使用费或折旧、直接管理人员费用和其他相关管理支出。管理费的费用占项目经费总预算的比例(一般为5%)根据项目承担单位的性质分别核定。

其他相关费,指除上述费用之外与项目研究开发有关的其他费用。

第十条计划管理费,指应用技术研发资金计划管理部门为组织项目,开展项目评审或评估、招标、监督检查、项目验收及绩效考评等工作所发生的费用。计划管理费由科技部负责具体管理,年度预算由财政部核定。

第十一条应用技术研发资金根据项目类、课题规模及管理工作的需要,对项目按照成本补偿式和定额补助式两种方式给予不同额度的资助。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一般采用成本补偿式和定额补助式,其他计划项目一般实行定额补助式。

●处理、处罚依据1、2004年1月7日财政部、科技部印发的财教[2004]3号《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二十七条对于违反财经纪律,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应用技术研发资金项目经费的行为,财政部、科技部将根据情况采取通报批评、停止拨款、终止项目、取消申报资格等措施予以相应的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2004年11月30日国务院颁布的《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第十五条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其他社会组织及其工作人员有财政违法行为的,依照本条例有关国家机关的规定执行;但其在经营活动中的财政违法行为,依照本条例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

(二)截留、挪用财政资金;

……

(四)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

(五)其他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

●法律法规原文:

1、2004年11月30日国务院颁布的《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2、财教[2004]3号《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二篇:克拉玛依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暂行管理办法

克拉玛依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克拉玛依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的管理,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推进科技工作的全面发展,根据国家、自治区有关科技项目及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克拉玛依市科技进步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是财政为支持科技创新与发展,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而设立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的支持对象是地方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及其他部门和单位,优先支持有较强研究开发能力、有较好科研条件的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等。

主要支持方向是列入国家、自治区和市级计划的重大科技项目,包括:科技攻关计划、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推广、科技产业化及科技成果的转移扩散、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星火计划、火炬计划、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和软科学研究等项目。

第四条 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由市科学技术局(以下简称市科技局)提出项目计划,按规定程序核批后,由市财政局下达预算。资金的管理与使用接受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审计局的监督。第五条 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的管理与使用,坚持集中资源、突出重点、合理安排、讲求效益的原则,并充分发挥技术中介机构和专家在管理与决策中的评议和咨询作用。

第二章 管 理 职 责

第六条 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各方的职责与权限。

(一)市财政局

1、负责核批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总预算和调整预算;

2、负责核批计划管理费预算;

3、按审定的经费计划,核拨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

4、监督检查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5、负责审批决算。

(二)市科技局

1、负责组织计划项目预算的申报和评审,提出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总预算;

2、负责编制计划管理费预算,并具体管理计划管理费;

3、负责提出项目经费预算安排意见,并负责向市科技工作指导委员会汇报;

4、负责按项目进度提出项目经费核拨计划和申请,并提出项目经费预算调整意见;

5、组织项目承担单位按项目实施进度执行预算,监督和落实 项目约定的匹配经费及其他配套条件;

6、会同财政、审计等部门监督检查项目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三)各项目承担单位

1、负责按科技项目计划编制经费预算;

2、落实项目约定支付的匹配经费及其他配套条件;

3、负责市财政核拨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4、接受上级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和科技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按要求提交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有关财务报表、资料。

第三章 经费开支范围

第七条 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的开支范围包括项目费和计划管理费。

第八条 项目费是指研究与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一般包括:设备费、能源材料费、试验费、科技协作费、差旅费、会议费、管理费和其他相关费用。

(一)设备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所必需的专用仪器、设备、样品、样机购置费用、设备试制费以及为此发生的各种附加费用。

(二)能源材料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所支付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水、电、低值易耗品、零配件的购置费用,以及为此发生的运杂、包装等费用。

(三)试验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分析、化验、测试、监测、鉴定以及租赁、带料加工等费用。

(四)科技协作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与其他单位合作研究、实验或委托外单位协作进行加工、测试、计算等所发生的费用。

(五)差旅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为项目研究开发而进行的国内外调研考察、现场试验等工作所发生的交通、住宿等费用。

(六)会议费: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组织召开的与项目研究有关的专题技术、学术会议的费用。

(七)管理费:指项目研究开发单位为组织管理项目而支出的各种费用。包括现有仪器设备和房屋使用费或折旧、直接管理人员费用和其他相关管理支出。管理费一般控制在项目经费总预算的5%以内。

(八)其他相关费用:指除上述费用之外与项目研究开发有关的其他费用。包括资料、印刷、复印、项目前期论证、专用仪器、设备租赁、场地、实验基地租赁费等。

第九条 计划管理费:指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计划管理部门为组织项目实施,开展项目评审或评估、招标、监督检查、项目验收及绩效考评等工作所发生的费用。计划管理费由市科技局具体负责管理,预算由市财政局核定。

第四章 预算和审批

第十条 各项目承担单位及项目组织单位在申报各类科技项目的同时,应当编制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预算及明细表。

第十一条 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实行项目(课题)管理,全成本核算。每年十月份,各项目承担单位根据项目研发内容及计划进度等情况,编制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计划表和预算明细表,包括自筹、匹配资金等情况,于十月底前报送市科技局,不得编报赤字预算。

第十二条 市科技局按市财政预算的统一要求综合编制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预算,报送市财政局审核。

第十三条 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由市财政局纳入预算并按统筹安排。

第十四条 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预算核定后,由市科技局根据科技项目实施计划、进度等,提出项目经费分配预案,提交市科技工作指导委员会审定。

第十五条 市科技局依据审定的项目预算,分期拨付专项资金。每期拨款时由市科技局给各项目承担单位开具拨款通知单,并汇总填写国库集中支付用款计划表,市财政局据此将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划拨至各项目承担单位。

第十六条 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实行项目(课题)长负责制,项目(课题)长有权在本办法规定的开支范围内支配和使用项目费,项目费的使用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财经制度 的规定。

第五章 管理与使用

第十七条 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根据项目类型、课题规模及管理工作的需要,对项目按照成本补偿式和定额补助式两种方式给予不同额度的资助。

(一)重大科技攻关、应用基础研究、前沿科学、高新技术研发,以及涉及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各项社会公益事业、软科学研究、重点实验室建设等项目实行全额拨款或部分拨款。

(二)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内外先进实用技术,重大成果转化项目、新技术推广应用等项目,根据项目的先进、成熟、适用以及经济社会效益、市场前景等情况对项目进行补偿,具体可分为全额拨款、部分拨款、部分有偿使用或政府贴息贷款等形式。

第十八条 申请和使用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相应的科技研发队伍,具备必要的研究开发条件,明确有专门的部门和技术人员负责科技管理工作;

(二)有健全的财务管理部门和严格、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

(三)有资金匹配能力,采用有偿使用的单位应有偿还能力;

(四)企业单位应有良好的信誉,有稳定的主营业务收入,有良好的生产经营业绩。

第十九条 使用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购置仪器、设备、样 品、样机等,必须正式向市科技局提交购置申请报告,经市科技局批准后方可购置,否则不予列支。按政府采购相关制度规定应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的,须按市人民政府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使用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进行科技协作,单项合同标的额在10万元(含10万)以上的,其科技协作合同必须经科技局审查批准,否则不予列支。

第二十一条 实行有偿使用、部分有偿使用或政府贴息贷款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在项目预算计划下达后一个月内,到市财政局、科技局办理相关手续,并签订还款贴息协议。

第二十二条 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预算审定与科技项目同步进行,并与科技项目计划同步下达执行。经批准实施的项目预算一般不作调整,由于客观原因或不可预见因素,导致项目及预算经费须做必要调整时,项目承担单位必须于每年九月底前向科技局提出书面申请,经市科技局、财政局等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调整。

第二十三条 建立健全项目预决算制度。项目资金应由单位财务部门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核算,并且单独建账,分项目核算;在项目的立项和验收过程中,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预算和决算的规范化管理,及时了解项目的立项和验收、评定情况。

第二十四条 项目承担单位必须按科技项目《开题报告》的要求,确保自筹或匹配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后并签定《承诺书》,以确 保项目顺利实施。

第二十五条 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形成的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二十六条 按项目计划进度要求正常结转的科技项目,其结余经费结转到下一继续使用;已完成并通过验收、评定项目的结余经费,用于补助项目承担单位科技事业发展或新开科技项目的前期调研等支出;计划管理费结余,按财政部门对于专项资金结余管理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项目因故中止、撤消或更改,在市科技局做出中止、撤消或更改决定后的一个月内,项目承担单位必须编制项目经费决算,并与项目固定资产购置情况表一并报市科技局、财政局核准,剩余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按原拨款渠道全额上缴财政。

第六章 监督与检查

第二十八条 各项目承担单位应按照国家、自治区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和项目《开题报告》的要求,加强对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的监督与管理,严格开支范围,做到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截留、挤占或挪用。

第二十九条 各项目承担单位要按照项目的总体要求,依据国家、自治区的有关规定对项目经费的预算情况和财务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并接受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审计局的监督检查。第三十条 各项目承担单位每年七月和十二月必须填报《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支出表》报送科技局,经科技局审核后,汇总报市财政局核销当年拨款。

第三十一条 项目完成后,应当按照要求进行项目验收。在项目验收时,项目承担单位除提供技术成果验收报告外,还需提供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使用情况的总结报告。项目验收组成员中应包括财务专家。

第三十二条 财政、科技、审计部门负责对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和使用进行监督检查,并逐步建立项目经费支出绩效考评制度,考评结果作为项目承担单位以后申报项目资格审查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三条 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实施及资金使用中,如有严重违规行为,财政局、科技局将依据有关规定及合同条款终止项目及其拨款,并根据违规事实和结果给予相应的处理;项目承担单位弄虚作假,挤占、截留、挪用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除将所拨经费全额收缴财政外,同时,终止项目,取消该单位以后三年内申请市科技项目及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支持的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科技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各区可参照本规定,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制定各自的管理办法。

第三篇:审计常见问题定性与处理处罚依据

审计常见问题定性与处理处罚依据

目 录

一、综合部分................................................................6 1.偷逃税款................................................................6 2.少交税款................................................................6 3.欠交税款................................................................6 4.骗取国家出口退税........................................................6 5.应扣(收)未扣(收)税款....................................................7 6.私设会计帐簿(帐外设帐)................................................7 7.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7 8.造假账、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7 9.私设小金库..............................................................8 10.公款私存...............................................................8 11.违规借贷...............................................................8 12.违规出租出借银行帐户...................................................9 13.违规多头开立银行帐户...................................................9 14.坐支现金...............................................................9 15.白条顶库..............................................................10 16.经营者违规收费........................................................10 17.私分国有资产..........................................................10 18.挪用公款..............................................................10

二、财政部分...............................................................11 19.违规制定减、免、缓税收政策............................................11 20.违规自行制定税收先征后返政策..........................................11 21.未及时批复预算........................................................11 22.预算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12 23.截留、挪用预算收入....................................................12 24.改变用途使用专项资金..................................................12 25.虚列财政支出..........................................................13 26.违规核销财政周转金....................................................13 27.擅自改变预算收入项目、标准、对象和期限................................13 28.擅自减征、缓征、免征预算收入..........................................14 29.擅自将预算收入转为预算外收入..........................................14 30.隐瞒应当上缴的预算收入................................................14 31.应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15 32.不按照规定的预算级次、预算科目入库预算收入............................15 33.将预算收入存入财政专户或国库外设立的银行账户..........................15 34.违规办理预算收入退库..................................................16 35.办理无预算或超预算拨款................................................16 36.未按用款计划核拨财政资金..............................................16 37.将在预算外支出的款项转为预算内支出....................................17 38.滞留应当下拨的财政资金................................................17 39.擅自设立行政性收费、基金等预算外资金项目..............................17 40.擅自改变预算外资金项目的范围、标准、对象和期限........................18 41.擅自改变预算外资金的用途,或将预算外资金挪作他用......................18 42.未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18 43.越权批准减免税........................................................19 44.擅自改变税收征管范围..................................................19 45.不征或少征应征税款....................................................19 46.混淆入库级次..........................................................20 47.违规提前征收、延缓征收或者摊派税款....................................20 48.改变税种入库..........................................................20 49.越权违规办理缓缴税款手续..............................................21 50.税务部门违规退库......................................................21 51.多提委托代征及代扣代收手续费..........................................21 52.违规办理退税..........................................................22 53.调整预算调整较多、较频................................................22

三、金融部分...............................................................22 54.帐外经营..............................................................22 55.高息揽储..............................................................23 56.违规从事证券、期货交易或为交易提供资金及担保..........................23 57.商业银行违规从事股票业务或信托投资业务................................23 58.商业银行违规向境内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23 59.违规收取额外费用......................................................23

四、固定资产投资部分.......................................................24 60.概算(预算)外投资(计划外工程)..........................................24 61.转移、侵占和挪用建设资金及其利息收入..................................24 62.多(少)计工程款(虚报冒领工程款)........................................24 63.项目应招标未招标......................................................25 64.违规肢解发包工程......................................................25 65.越权审批建设项目......................................................25 66.概算编制不准确........................................................26 67.超概算未经审批........................................................26 68.未按规定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26 69.未按规定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6 70.未按规定取得施工许可证................................................27 71.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查或者审查不合格擅自施工..........................27 72.建设项目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27 73.未经验收擅自使用......................................................27 74.邀请招标的投标人不符合法定要求........................................28 75.投标人数量不符合法定要求而不重新招标..................................28 76.不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合同..............................28 77.中标人转包或违法分包项目..............................................29 78.监理单位违规转让监理业务..............................................29 79.监理单位未按规定履行义务..............................................29 80.挪用拆迁补偿安置资金..................................................29 81.财政建设资金未到位....................................................30 82.投资项目资本金占总投资的比例不符合规定................................30 83.未按规定单独建账核算..................................................30 84.未按规定处理建设期间利息收入..........................................31 85.建设单位管理费超支....................................................31 86.未按规定编制竣工财务决算..............................................32 87.工程支出超预算........................................................32 88.未按规定保留质量保证金................................................32 89.工程结余资金未及时上缴财政............................................32

五、企业部分...............................................................32 90. 少(多)计收入(或者隐瞒、虚列收入)......................................32 91. 少(多)转成本..........................................................33 92. 少计提(多计提)费用....................................................33 93. 少(多)计提贷款利息....................................................33 94. 违规核算长期股权投资..................................................33 95. 未按规定编制合并会计报表..............................................34 96. 少(多)计利润(或者虚增、虚减利润)......................................34 97. 虚报注册资本..........................................................34 98. 虚假出资..............................................................34 99. 抽逃出资..............................................................34 100.未正确核算已完工、已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35 101.违反规定用途使用贷款.................................................35 102.企业之间擅自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35 103.违规核销资产损失.....................................................36 104.将财产低价出售或无偿处置给其他单位或个人.............................36 105.不按规定办理取得资产的转移手续造成损失...............................36 106.应当进行产权界定而未进行,导致国有资产权益受损.......................36 107.将国有资产界定为其他所有制资产.......................................37 108.违反清产核资程序或清产核资工作质量不符合要求.........................37 109.未按要求办理国有资产评估核准、备案手续...............................37 110.未按规定在产权交易机构中进行国有产权转让交易.........................38 111.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低价出售或者无偿分给个人.........................38 112.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弄虚作假,骗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38

六、行政事业部分...........................................................39 113.坐收坐支预算外收入...................................................39 114.隐瞒转移预算外收入...................................................39 115.应缴未缴财政专户.....................................................39 116.截留应拨下级预算(外)款...............................................39 117.将不应当在预算内支出的款项转为预算内支出。...........................40 118.预算内转预算外.......................................................40 119.乱摊派...............................................................40 120.应列未列支出.........................................................40 121.隐瞒收入,在暂存款中列收列支.........................................41 122.国有资产处置未经批准.................................................41 123.违规担保.............................................................42 124.固定资产帐实不符.....................................................42 125.违规使用发票.........................................................43 126.应缴未缴文化事业建设费...............................................43 127.库存现金额过大.......................................................43 128.行政单位专项资金结余未单独核算.......................................43 129.未经批准将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43 130.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未收取国有资产占用费.........................44 131.应当集中采购项目而自行采购...........................................44 132.无预算采购...........................................................44 133.规避公开招标采购.....................................................45 134.委托不具备政府采购业务代理资格的机构办理采购事务.....................45 135.擅自提高政府采购标准.................................................45 136.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事业费).............................................45 137.虚列支出.............................................................46 138.擅自设立项目收费.....................................................46 139.无证收费.............................................................46 140.超范围、超标准收费...................................................46 141.使用不合规票据收费...................................................46 142.未及时清理往来款项...................................................47 143.固定资产未入账.......................................................47 144.对已明令取消、暂停执行或者降低标准的财政收入项目,仍然依照原定项目、标准征收或者变换名称征收......................................................................47 145.隐瞒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48 146.行政事业收费、罚没收入未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48 147.无预算支出...........................................................49 148.截留、挪用财政资金...................................................49 149.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50 150.在本单位工会或其他单位列支...........................................50 151.违反规定办理个人商业保险.............................................50 152.未按规定办理国有资产产权登记.........................................52 153.固定资产不及时入账,已完工项目不及时办理竣工决算.....................52 154.国有资产重大流失.....................................................53 155.未按规定撤销银行结算账户.............................................53 156.套取现金.............................................................54 157.未按照规定取得发票...................................................54 158.项目资金结余处理不规范...............................................55 159.擅自调整预算.........................................................55 160.单位收入转移到职工技协...............................................55 161.财政专项资金二次分配管理不合规.......................................55

七、农业部分...............................................................55 162.虚报冒领.............................................................55 163.违规支出水利事业费...................................................55 164.截留(挤占、挪用)水利建设基金.........................................55 165.挪用环境保护补助资金.................................................56 166.挥霍(浪费、截留、克扣、挤占)财政扶贫资金.............................56 167.多头申报(申请)财政扶贫资金...........................................56 168.违规不缴或者少缴矿产资源补偿费.......................................56 169.违规批准征用、占用土地...............................................57 170.违规买卖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57 171.未经批准非法占用土地.................................................58 172.擅自转让、出租、抵押划拨土地使用权...................................58 173.擅自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出让、转让或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59 174.未按规定对经营性用地等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使用权...................59 175.土地使用者未经批准擅自改变土地用途...................................59 176.未按合同约定期限和条件开发利用土地...................................60 177.土地使用者未按时足额缴纳土地出让收入.................................61 178.土地使用者未按规定缴纳应补缴的出让金.................................61 179.未按规定将土地出让收入及时足额缴入国库...............................62 180.违规向拖欠土地出让金的用地单位发放国有土地使用证.....................62 181.排污者未按规定缴纳排污费.............................................63 182.环保部门未按规定征收排污费...........................................64 183.未按规定审批减缴、免缴、缓缴排污费...................................65 184.未按规定及时拨付环保资金.............................................65 185.侵占、截留、挤占、挪用环保专项资金...................................65 186.未按规定筹集水利建设基金.............................................66

八、外资部分...............................................................67 187.虚报冒领国际金融组织贷款.............................................67 188.挤占挪用资金.........................................................67 189.挪用滞留项目资金.....................................................67 190.配套资金不落实或不到位...............................................67 191.虚列投资支出.........................................................67 192.挤列项目投资.........................................................68 193.违规出借项目资金.....................................................68 194.物资设备采购不当.....................................................68 195.计划外投资...........................................................68 196.挤占、挪用还贷准备金.................................................69

九、社会保障部分...........................................................69 197.侵占、借出或挪用社会保险基金.........................................69 198.转移挪用社会保险基金利息收入、滞纳金.................................69 199.借出或挪用社会保险基金兴办经济实体...................................70 200.挤占社会保险基金购置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70 201.挤占社会保险基金购置职工宿舍.........................................70 202.征收机构应征未征社会保险基金.........................................71 203.社会保险基金未及时缴入财政专户.......................................71 204.擅自增提、减免社会保险基金...........................................71 205.超范围使用社会保险基金...............................................71 206.违规从社会保险基金中提取管理费.......................................71 207.项目单位挤占挪用社会福利基金.........................................72 208.缴费单位未按规定申报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72 209.未按规定及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72 210.截留、挤占、挪用、贪污社会保险基金...................................73 211.未按规定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保值增值...................................74 212.社保机构违规用社保基金进行担保、抵押或拆借...........................75 213.未按要求使用统一的社会保险费票据.....................................75 214.未按规定使用就业再就业资金...........................................75 215.未按规定使用彩票公益金和发行经费.....................................76 216.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77 217.截留、挪用、贪污、私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77

一、综合部分

1.偷逃税款

表现形式: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申报纳税,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

定性依据:《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

处理处罚依据:《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少交税款

表现形式: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少缴税款。定性、处理处罚依据:《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条: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五年。

3.欠交税款

表现形式: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定性依据:《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一条: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

处理处罚依据:《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二条: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刑法》第二百零三条: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第五十一条: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

4.骗取国家出口退税

表现形式: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定性依据:《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六条: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骗取的退税款,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第五十二条: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处理处罚依据:《税收征管法》第六十六条: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骗取的退税款,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刑法》第二百零四条: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五十二条: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

5.应扣(收)未扣(收)税款

表现形式: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不收税款。定性、处理处罚依据:《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九条: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知、应收未收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6.私设会计帐簿(帐外设帐)

表现形式:在财务会计帐簿外另设会计帐簿登记、核算单位有关帐务。定性依据:《会计法》第十六条: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帐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帐簿登记、核算。

处理处罚依据:《会计法》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单位并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给予行政处分:

„„

(二)私设会计帐簿的。

7.隐匿(故意销毁)会计资料

表现形式: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定性依据:《会计法》第二十三条: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处理处罚依据:《会计法》第四十四条: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甚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对其中的会计人员,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第七条: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隐匿、销毁的会计资料涉及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

2、为逃避依法查处而隐匿、销毁或者拒不交出会计资料的。

8.造假账、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

表现形式: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编制或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定性依据:《会计法》第九条: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帐薄,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不得以虚假的经济业务事项或者资料进行会计核算。

处理处罚依据:《会计法》第四十三条: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薄,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到开除的行政处分;对其中的 会计人员,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第五条: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者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造成股东或者其他人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2、致使股票被取消上市资格或者被迫停牌的。

9.私设小金库

表现形式:在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外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资金。定性依据:(1)《市委办公厅 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财经行为严肃财经纪律的通知》(市委办[2004]149号):在财务收支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严禁截留、挪用、侵占、浪费国家资金,坚决取缔“小金库”。(2)《杭州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意见》(杭财行[2006]373号)“

三、严肃财经纪律5.严禁私设‘小金库’。单位所有资金的收支活动必须纳入单位财务,并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记录。严禁将财政性资金或者其他公款以个人名义私存私放、设立帐外帐、‘小金库’”。

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十七条:单位和个人违反财务管理的规定,私存私放财政资金或者其他公款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加私存私放的资金,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公务员的,还应当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10.公款私存

表现形式:将公款以个人名义转为储蓄存款。

定性依据:(1)《人民币单位存款管理办法》(银发[1997]485号)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公款以个人名义转为储蓄存款。

国务院《储蓄管理条例》第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以个人名义将公款转为储蓄存款。(2)《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六条: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

(3)《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二条:„„不准将单位收入的现金以个人名义存入储蓄;不准保留账外公款(即小金库)„„

(4)《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四十八条第二款: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单位的资金以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

处理处罚依据:(1)《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条十三款:将单位的现金收入以个人储蓄方式存入银行的,按存入金额百分之三十至五十处罚。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执行<储蓄管理条例>的若干规定》银发字(1993)7号第三十三条:对吸收公款的储蓄机构,由当地中国人民银行责令限期清理。未按期清理的按吸收存款额每天处以万分之五的罚息;储蓄代办点吸收的公款,除按吸收存款额每天处以万分之五的罚息外,还要追回向银行收取的利息或代办费。

(2)《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十七条:单位和个人违反管理的规定,私存私放财政资金或其他公款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私存私放的资金,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处于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于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公务员的,还应当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11.违规借贷 表现形式:行政部门、事业单位等违规对外有偿借款。定性依据:《贷款通则》第六十一条:各级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供销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其他基金会,不得经营存贷款等金融业务。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

处理处罚依据:《贷款通则》第七十三条: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股份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其他基金会擅自发放贷款的;企业之间擅自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对出借方按违规收入处以l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并由中国人民银行予以取缔。

单位之间互相借用现金:《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条:有下列情况之一 的,给予警告或处以罚款:„„(五)单位之间互相借用现金的,按借用金额的百分之十至三十处罚。

12.违规出租出借银行帐户

表现形式:存款人对外出租或者将银行帐户转让他人使用。

定性依据:《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第四十五条:存款人不得出租、出借银行结算账户。处理处罚依据: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第六十五条:存款人使用银行结算账户,不得有下列行为:

(四)出租、出借银行结算账户。

非经营性的存款人有上述所列一至五项行为的,给予警告并处以1000元罚款;经营性的存款人有上述所列一至五项行为的,给予警告并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银行结算制度处罚规定》第六条:单位出租、转让帐户,除责令其纠正外,按帐户出租、转让发生的金额处以百分之五但不低于一千元罚款,并没收出租帐户的非法所得。

13.违规多头开立银行帐户

表现形式:多头开户。定性依据:(1)《商业银行法》第四十八条:企业事业单位可以自主选择一家商业银行的营业场所开立一个办理日常转帐结算和现金收付的基本帐户。不得开立两个以上基本帐户。

(2)《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第四条: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的存款人只能在银行开立一个基本存款账户。

(3)《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第二十二条:行政单位必须严格银行存款的开户管理,禁止多头开户。预算经费应由财务部门统一在同级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指定的国家银行开户,不得自行转移资金。

处理处罚依据:(1)《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第六十四条:存款人开立、撤销银行结算账户,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违反本办法规定开立银行结算账户。

非经营性的存款人,有上述所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并处以1000元的罚款;经营性的存款人有上述所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违反银行结算制度处罚规定》第五条:单位违反《银行帐户管理办法》开立基本存款帐户的,责令其限期撤销帐户,并处以5千元至l万元罚款。

《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国务院令281号)第十五条:违反规定,擅自开设银行帐户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14.坐支现金

表现形式:从单位收入的现金中直接支付现金。

定性依据:国务院《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一条:开户单位现金收支应当依照下列规定办理:(二)开户单位支付现金,可以从本单位库存现金限额中支付或者从开户银行提取,不得从本单位的现金收入中 直接支付(即坐支)。

处理处罚依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给予警告或处以罚款:(四)未经批准坐支或者未按开户银行核定坐支额度和使用范围坐支现金的,按坐支金额的百分之十至三十处罚。

15.白条顶库

表现形式:用不符合财务制度的的凭证抵顶库存现金。定性依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二条:开户单位必须建立健全现金帐目,逐笔记载现金收付,帐目要日清月结,做到帐款相符,不准用不符合财务制度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的。

处理处罚依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给予警告或处以罚款:(三)用不符合财务制度的凭证顶替库存现金的,按凭证额百分之十至三十处罚。

16.经营者违规收费

表现形式: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无收费许可证收费。

定性依据:《价格法》第十三条:经营者销售、收购商品和提供服务,应当按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明码标价,注明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计价单位、价格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情况。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

处理处罚依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七条:经营者不执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以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五)自立收费项目或者自定收费标准的;(六)采取分解收费项目、重复收费、扩大收费范围等方式变相提高收费标准的;(七)对政府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继续收费的;(八)违反规定以保证金、抵押金等形式变相收费的„„。

17.私分国有资产

表现形式: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行为。

定性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第一条十一项:私分国有资产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

处理处罚依据:(1)《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八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擅自占有、使用、处置国有资产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和被侵占的国有资产。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刑法》第三百九十六条: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违反国家规定,将应当上缴国家的罚没财物,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第一条十一项:涉嫌私分国有资产,累计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

18.挪用公款

表现形式: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

定性依据:(1)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印发《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第七十六条:挪用资金案(刑法二百七十二条第一款)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的,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2、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一万元至三万元以上的,进行营利活动的;

3、挪用 本单位资金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进行非法活动的。

第七十七条:挪用特定款物案(刑法第二百七十三条)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挪用特定款物价值在五千元以上的;

2、造成国家和人民群众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万元以上的;

3、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造成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严重困难的。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国有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和国有金融机构委派到非国有金融机构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或者客户资金的,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以挪用公款罪追究刑事责任”。

处理处罚依据:(1)《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四条、第六条、第九条、第十二条的有关规定。

(2)《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第二百七十二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或者数额较大不退还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财政部分(一)财政

19.违规制定减、免、缓税收政策

表现形式: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定性依据:《税收征管法》第三条: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处理处罚依据:《税收征管法》第八十四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的开征、停征或者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以及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的,除依照本法规定撤销其擅自作出的决定外,补征应征未征税款,退还不应征收而征收的税款,并由上级机关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违规自行制定税收先征后返政策

表现形式:以先征收后返还或其他减免税收手段吸引投资,或者以各种方式变通税法和税收政策。

定性依据:国务院《关于纠正地方自行制定税收先征后返政策的通知》(国发[2000]2号)第一条:各地区、各部门不得以先征后返或其他减免税手段吸引投资,更不得以各种方式变通税法和税收政策,损害税收的权威„„。

第二条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一律不得自行制定税收先征后返政策„„。处理处罚依据:《税收征管法》第八十四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的开征、停征或者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以及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的,除依照本法规定撤销其擅自作出的决定外,补征应征未征税款,退还不应征收而征收的税款,并由上级机关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1.未及时批复预算 表现形式:各级政府预算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未及时向本级各部门批复预算,各部门未及时向所属各单位批复预算。

定性依据:《预算法》第四十二条:各级政府预算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及时向本级各部门批复预算。各部门应当及时向所属各单位批复预算。

《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一条:地方各级政府预算草案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为当年本级政府预算。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自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本级政府预算之日起30日内,批复本级各部门预算。地方各部门应当自本级财政部门批复本部门预算之日起15日内,批复所属各单位预算。

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财政预决算的编制部门和预算执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预算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追回有关款项,限期调整有关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

(二)违反规定编制、批复预算或者决算。

22.预算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

表现形式:隐瞒、少列必须列入预算的收入,或者将上年的非正常收入作为编制预算收入的依据。定性依据:《预算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按照规定必须列入预算的收入,不得隐瞒、少列,也不得将上年的非正常收入作为编制预算收入的依据”。

各具体的将行政性收费纳入预算管理的文件(略)处理处罚依据:《预算法》第七十五条:隐瞒预算收入或者将不应当在预算内支出的款项转为预算内支出的,由上一级政府或者本级政府财政部门责令纠正,并由上级机关给予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23.截留、挪用预算收入

表现形式:预算收入征收部门未及时、足额征收应征的预算收入;擅自减征、免征或者缓征应征的预算收入;截留、占用或者挪用预算收入。

定性依据:《预算法》第四十五条: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及时、足额征收应征的预算收入。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擅自减征、免征或者缓征应征的预算收入,不得截留、占用或者挪用预算收入。

处理处罚依据:(1)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国发[1996]29号)第八条:对隐瞒财政预算收入,将预算内资金转为预算外的,要将违反规定的收入全部上缴上一级财政。同时要追究有关部门和本级政府领导人的责任,依据情节轻重给予处分直至撤销其职务。

(2)《国务院关于坚决打击骗取出口退税严厉惩治金融和财税领域违法乱纪行为》([1996]国发第4号)第四条:对隐瞒预算收入、将预算资金转为预算之外的,要将违反规定的收入全部上缴上一级财政。同时,要追究有关部门和本级政府领导人的责任,情节严重的,要降级使用,直至撤职;因玩忽职守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4.改变用途使用专项资金

表现形式: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定性依据:(1)《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严格执行预算和财政制度,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资金;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按照标准考核、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一条:接受上级返还或者补助的地方政府,应当按照上级政府规定的用途使用款项,不得擅自改变用途。

(3)有关专项资金(基金)“专款专用”的具体规定(略)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 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四)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

25.虚列财政支出

表现形式:把本的收入和支出列为下的收入和支出,把下的收入和支出列为本的收入和支出;把预算内收入和支出转为预算之外,随意把预算外收入和支出转为预算之内。

定性依据:《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七条:政府财政部门、各部门、各单位在每一预算终了时,应当清理核实全年预算收入、支出数字和往来款项,做好决算数字的对账工作。不得把本的收入和支出列为下的收入和支出,不得把下的收入和支出列为本的收入和支出;不得把预算内收入和支出转为预算之外,不得随意把预算外收入和支出转为预算之内。

《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第十一条规定:总预算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政收支执行情况和结果。

处理处罚依据:(1)《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财政预决算编制部门和预算执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预算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追回有关款项,限期调整有关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

(一)虚增、虚减财政收入或者财政支出„„(2)《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二条:对本级各部门和下级政府违反预算的行为或者其他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行为,审计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区别情况对违法取得的资产按照以下规定处理:

(四)责令冲转或者或者调整有关会计账目。

26.违规核销财政周转金

表现形式:违反规定,将不能收回的财政周转金列入呆账处理。

定性依据: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周转金呆账处理规定>的通知》(财预字[1998]86号)第三条:凡属下列情况,不能收回的财政周转金,列入呆账处理:(一)借款人依法宣告破产,以其财产清偿后未能还清的财政周转金;(二)借款人因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等不可抗力的影响,不能获得保险补偿,或在保险补偿、抵押财产变价后,仍无力归还的全部或部分财政周转金;(三)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逾期未还须专案报经批准处理的财政周转金。

第四条:凡不符合本规定第三条所列内容未收回的财政周转金,不得列入呆账处理。

处理处罚依据: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周转金呆账处理规定〉的通知》(财预字[1998]86号)第十一条:对有弄虚作假;伪造呆账、变相缩小财政周转金基金规模等行为的,应责令纠正并作如下处罚:(四)对违反本规定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7.擅自改变预算收入项目、标准、对象和期限

定性依据:(1)《预算法》第四十五条: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及时、足额征收应征的预算收入。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擅自减征、免征或者缓征应征的预算收入,不得截留、占用或者挪用预算收入。

(2)《关于下达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实行预算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财预字[1995]27 号):

一、关于行政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的管理与缴纳

(五)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的收缴管理工作,任何部门和单位均不得随意调整收费、罚款的范围和比例。在坚决纠正、禁止乱收费、滥罚款的同时,对按有关法律和法规应该收缴的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应做到应收尽收。任何单位不得隐匿不交、挪用或自行坐支。

处理、处罚依据:(1)《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三条:财政收入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财政收入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补收应当收取的财政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 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二)违反规定擅自改变财政收入项目的范围、标准、对象和期限。(2)《关于下达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实行预算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财预字[1995]27 号):

五、关于执行监督与处罚。

各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执收执罚单位的收支管理与监督,并接受同级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监察机关的监督检查;各级财政部门应加强对各执收执罚部门收罚收入和支出的监督管理,并接受同级政府及上级审计机关的监督检查。

本文下发后,如发生下列违纪行为,必须严肃处理。

(二)执收执罚单位不按法律法规规定执收执罚,任意改变收费罚款标准与范围,滥收滥罚,或者应收不收,应罚不罚,少收少罚的。

28.擅自减征、缓征、免征预算收入

定性依据:(1)《预算法》第四十五条: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及时、足额征收应征的预算收入。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擅自减征、免征或者缓征应征的预算收入,不得截留、占用或者挪用预算收入。

(2)《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二款:各项预算收入的减征、免征或者缓征,必须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政部的有关规定办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决定减征、免征、缓征应征的预算收入。

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三条:财政收入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财政收入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补收应当收取的财政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四)缓收、不收财政收入。

29.擅自将预算收入转为预算外收入

定性依据:(1)《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七条:政府财政部门、各部门、各单位在每一预算终了时,应当清理核实全年预算收入、支出数字和往来款项,做好决算数字的对账工作。不得把本的收入和支出转为下的收入和支出,不得把下的收入和支出列为本的收入和支出;不得把预算内收入和支出转为预算之外,不得随意把预算外收入和支出转为预算之内。

(2)《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国发[1996]29号):

一、......各级人民政府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财政法规的要求,切实加强对财政预算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完善对财政资金的监督检查制度。任何地区、部门和单位都不得隐瞒财政收入,将财政预算资金转为预算外资金。

处理、处罚依据:(1)《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三条:财政收入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财政收入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补收应当收取的财政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五)擅自将预算收入转为预算外收入

(2)《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国发[1996]29号)

八、建立健全监督检查与处罚制度。

对隐瞒财政预算收入,将预算资金转为预算外的,要将违反规定的收入全部上缴上一级财政。同时,要追究有关部门和本级政府领导人的责任,依据情节轻重给予处分直至撤销其职务。

30.隐瞒应当上缴的预算收入

定性依据:(l)《预算法》第四十五条: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及时、足额征收应征的预算收入。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擅自减征、免征或者缓征应征的预算收入,不得截留、占用或者挪用预算收入。

(2)《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五条:各级财政、税务、海关等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政部的有关规定,积极组织预算收入,按照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及时将预算收入缴入中央国库和 地方国库;未经财政部批准,不得将预算收入存入在国库外设立的过渡性账户。

各项预算收入的减征、免征或者缓征,必须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政部的有关规定办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决定减征、免征、缓征应征的预算收入。

处理、处罚依据:(1)《预算法》第七十五条:隐瞒预算收入或者将不应当在预算内支出的款项转为预算内支出的,由上一级政府或者本级政府财政部门责令纠正,并由上级机关给予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2)《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四条:财政收入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财政收入上缴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收缴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隐瞒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

31.应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未纳入预算管理

定性依据:(1)《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审批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04]100号)第二十八条:根据本办法规定新审批的收费项目,收费收入一律按照财政部和省级财政部门规定全额缴入国库。过去已按规定程序审批的收费项目,收费收入应当逐步缴入国库;暂时不能缴入国库的,应当全额缴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2)《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53号):

六、强化政府非税收入预算管理。

(一)政府非税收入分步纳入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各级财政部门要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将政府非税收入分步纳入预算管理。三是从本通知发布之日起,按照国家规定审批权限新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以及按照本通知规定新取得的其他政府非税收入一律上缴国库,纳入财政预算,不得作为预算外资金管理。

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三条:财政收入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财政收入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补收应当收取的财政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五)擅自将预算收入转为预算外收入。

32.不按照规定的预算级次、预算科目入库预算收入

定性依据:《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六条:一切有预算收入上缴任务的部门和单位,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政部的有关规定,将应当上缴的预算收入,按照规定的预算级次、预算科目、缴库方式和期限缴入国库,不得截留、占用、挪用或者拖欠。

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四条:财政收入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财政收入上缴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收缴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四)不按照规定的预算级次、预算科目入库。

33.将预算收入存入财政专户或国库外设立的银行账户

定性依据:《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五条第一款:各级财政、税务、海关等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政部的有关规定,积极组织预算收入,按照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及时将预算收入缴入中央国库和地方国库;未经财政部批准,不得将预算收入存入在国库外设立的过渡性账户。

第七十八条:预算法第七十四条所称“擅自动用国库库款或者擅自以其他方式支配已入国库的库款”,是指:

(二)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将所收税款和其他预算收入存入在国库之外设立的过渡性账户、经费账户和其他账户的。处理、处罚依据:(1)《预算法》第七十四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动用国库库款或者擅自以其他方式支配已入国库的库款的,由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退还或者追回国库库款,并由上级机关给予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2)《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五条:财政部门、国库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上解、下拨财政资金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四)将应当纳入国库核算的财政收入放在财政专户核算。

34.违规办理预算收入退库

定性依据:(1)《国家金库条例》第十七条:预算收入的退付,必须在国家统一规定的退库范围内办理。必须从收入中退库的,应严格按照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从各该级预算收入的有关项目中退付。

(2)《国家金库条例实施细则》(财预字[1989]68号)第二十条:国库收纳预算收入的退付,必须在国家规定的退库项目范围内,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属于下列范围,可以办理收入退库:

(一)由于对工作疏忽,发生技术性差错需要退库的;

(二)改变企业隶属关系办理财务结算需要退库的;

(三)企业按计划上缴税利,超过应缴数额需要退库的;按规定可以从预算收入中退库的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

(四)财政部明文规定或专项批准的其他退库项目。

凡是不符合规定的收入退库,各级财政机关、税务机关,不得办理审批手续,各级国库对不合规定的退库有权拒绝办理。

处理、处罚依据:《预算法》第七十四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动用国库库款或者擅自以其他方式支配已入国库的库款的,由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退还或者追回国库库款,并由上级机关给予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35.办理无预算或超预算拨款

定性依据:(1)《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一款: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预算拨款的管理,并遵循下列原则:

(一)按照预算拨款,即按照批准的预算和用款计划拨款,不得办理无预算、无用款计划、超预算、超计划的拨款,不得擅自改变支出用途;

(2)《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7号)第二十一条:财政性存款是财政部门代表政府所掌管的财政资金,包括国库存款及其他财政存款。财政性存款的支配权属于同级政府财政部门,并由总预算会计负责管理,统一收付。总预算会计在管理财政性存款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三、根据预算或季度分月用款计划拨付资金,不得办理超预算、无用款计划的拨款。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五条:财政部门、国库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上解、下拨财政资金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二)不依照预算或者用款计划核拨财政资金。

36.未按用款计划核拨财政资金

定性依据:(1)《预算法》第四十七条: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及时、足额地拨付预算支出资金,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和监督。

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按照预算执行。

(2)《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一款: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预算拨款的管理,并遵循下列原则:

(三)按照进度拨款,即根据各用款单位的实际用款进度和国库库款情况拨付资金。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五条:财政部门、国库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上解、下拨财政资金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二)不依照预算或者用款计划核拨财政资金。

37.将在预算外支出的款项转为预算内支出

定性依据:(1)《预算法》第五十条: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收入和支出的管理,不得截留或者动用应当上缴的预算收入,也不得将不应当在预算内支出的款项转为预算内支出。

(2)《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七条第一款:政府财政部门、各部门、各单位在每一预算终了时,应当清理核实全年预算收入、支出数字和往来款项,做好决算数字的对账工作。不得把本的收入和支出转为下的收入和支出,不得把下的收入和支出列为本的收入和支出;不得把预算内收入和支出转为预算之外,不得随意把预算外收入和支出转为预算之内。

处理、处罚依据:(1)《预算法》第七十五条:隐瞒预算收入或者将不应当在预算内支出的款项转为预算内支出的,由上一级政府或者本级政府财政部门责令纠正,并由上级机关给予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2)《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财政预决算的编制部门和预算执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预算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追回有关款项,限期调整有关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

(四)违反规定调整预算级次或者预算收支种类。

38.滞留应当下拨的财政资金

定性依据:《预算法》第四十七条: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及时、足额地拨付预算支出资金,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和监督。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按照预算执行。

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三)滞留应当下拨的财政资金。

39.擅自设立行政性收费、基金等预算外资金项目

定性依据:(1)《行政许可法》第五十八条第一款: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五十九条: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收取费用的,应当按照公布的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所收取的费用必须全部上缴国库,任何机关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财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向行政机关返还或者变相返还实施行政许可所收取的费用。

(2)《关于加强政府性基金管理问题的通知》(财综字[2000]22号)

二、根据国发[1996]29 号、中发[1997]14号和国办发[1998]101号文件的规定,设立政府性基金项目应当报财政部审批,重要的政府性基金项目,由财政部报请国务院审批。

各地区、各部门申请设立政府性基金项目、变更项目名称、改变征收对象、调整征收范围或标准、减免政府性基金等,一律按照上述规定程序办理。其他任何部门和地区均无权批准设立政府性基金项目、改变征收对象、调整征收范围和标准、减免政府性基金,也不得以行政事业性收费名义变相批准设立政府性基金项目。

(3)《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财综字[1996]104号)第十三条: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所规定的范围和标准,收取和提取预算外资金。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擅自设立收费、基金项目、随意调整范围和标准。

处理、处罚依据:(1)《行政许可法》第七十五条: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擅自收费或者不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退还非法收取的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2)《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三条:财政收入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财政收入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补收应当收取的财政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一)违反规定设立财政收入项目。

40.擅自改变预算外资金项目的范围、标准、对象和期限

定性依据:(1)《行政许可法》第五十九条: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收取费用的,应当按照公布的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所收取的费用必须全部上缴国库,任何机关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财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向行政机关返还或者变相返还实施行政许可所收取的费用。

(2)《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财综字[1996]104号)第十三条: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所规定的范围和标准,收取和提取预算外资金。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擅自设立收费、基金项目、随意调整范围和标准。

(3)《关于加强政府性基金管理问题的通知》(财综字[2000]22号)

四、征收政府性基金的部门或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务院或财政部批准的项目、范围和标准征收政府性基金,不得多收、少收、自行减免或截留政府性基金。

处理、处罚依据:《行政许可法》第七十五条第一款: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擅自收费或者不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退还非法收取的费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41.擅自改变预算外资金的用途,或将预算外资金挪作他用

定性依据:(1)《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财综字[1996]104号)第二十一条:具有专项用途的预算外资金要专款专用,财政部门不得用于平衡预算,用于经费支出方面的预算外资金,使用范围应严格按照财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超出使用范围的,须经财政部门批准。

(2)《关于加强政府性基金管理问题的通知》(财综字[2000]22号)

六、政府性基金是财政性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要按照规定分别缴入同级国库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支出按照财政部门批准的预算或计划安排使用,不得挪作他用。政府性基金的使用部门和单位要建立健全有关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按照规定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政府性基金收支计划(预算)和决算。

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二)截留、挪用财政资金。

42.未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

定性依据:(1)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浙江省财政厅关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03〕33号)“要将各部门的非税收入(即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其他财政性资金等)全部通过财政实行集中管理,任何部门不得‘坐收’、‘坐支’”。

(2)《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若干规定》(财综字[1999]87 号)第七条:财政部门负责同级执收执罚单位预算外资金有关专用存款账户开设的管理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的监缴工作。第八条:各级财政部门应建立健全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缴库制度和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收支管理制度,堵塞漏洞,强化财政监管职能。同时,要增强服务观念、及时审核办理有关账户开设、变更、撤销及有关款项的拨付工作。

处理、处罚依据:

《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若干规定》(财综字[1999]87 号)第十七条: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收支两条线”工作的管理,建立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制度,及时发现并纠正执收执罚部门在“收支两条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各级审计机关也要结合审计工作加强监督。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要依法依纪严肃处理。

(二)税务

43.越权批准减免税

表现形式:擅自作出税收的开征、停征或者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以及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定性依据:各税种减免税的有关规定(略)。处理处罚依据:(1)《税收征管法》第八十四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的开征、停征或者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以及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的,除依照本法规定撤销其擅自作出的决定外,补征应征未征税款,退还不应征收而征收的税款,并由上级机关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三条:财政收入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财政收入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补收应当收取的财政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一)违反规定设立财政收入项目。

44.擅自改变税收征管范围

表现形式:违反国家规定的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和税款入库预算级次,将征收的税款缴入国库。定性依据:(1)《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三条: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和税款入库预算级次,将征收的税款缴入国库。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所得税收入分享体制改革后税收征管范围的通知》(国税发[2002]8号)第一条至第七条的有关规定。

处理处罚依据:《税收征管法》第七十六条:税务机关违反规定擅自改变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和税款入库预算级次的,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三条:财政收入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财政收入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补收应当收取的财政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二)违反规定擅自改变财政收入项目的范围、标准、对象和期限。

45.不征或少征应征税款

表现形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开征、停征、多征、少征、提前征收、延缓征收或者摊派税款。定性依据:《税收征管法》第二十八条: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征收税款,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开征、停征、多征、少征、提前征收、延缓征收或者摊派税款。

处理处罚依据:(1)《税收征管法》第八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前征收、延缓征收或者摊派税款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行政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2)《刑法》第四百零四条: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不征或者少征应征税款,致使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46.混淆入库级次

表现形式:违反国家规定的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和税款入库预算级次,将征收的税款缴入国库。

定性依据:《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三条: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和税款入库预算级次,将征收的税款缴入国库。

处理处罚依据:(1)《税收征管法》第七十六条:税务机关违反规定擅自改变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和税款入库预算级次的,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2)《国家金库条例实施细则》第四十一条:国库更正错误凭证为更正通知书。各级财政机关、税务机关、海关、国库和缴款单位,在办理预算收入的收纳、退还和报解时,都应认真办理,事后发现的个别错误事项,按下列方法办理更正:(一)缴款书的预算级次、预算科目等填写错误,由征收机关填制更正通知书,送国库更正。

47.违规提前征收、延缓征收或者摊派税款

表现形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开征、停征、多征、少征、提前征收、延缓征收或者摊派税。定性依据:《税收征管法》第二十八条: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征收税款,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开征、停征、多征、少征、提前征收、延缓征收或者摊派税。

《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七条:政府财政部门、各部门、各单位在每一预算终了时,应当清理核实全年预算收入、支出数字和往来款项,做好决算数字的对账工作。不得把本的收入和支出转为下的收入和支出,不得把下的收入和支出列为本的收入和支出。

处理处罚依据:(1)《税收征管法》第八十三条: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前征收、延缓征收或者摊派税款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行政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2)《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三条:财政收入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财政收入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补收应当收取的财政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一)违反规定设立财政收入项目;

(四)缓收、不收财政收入。

48.改变税种入库

表现形式:税务机关占压、挪用、截留各种税收的税款、滞纳金、罚款,缴入国库以外或者国家规定的税款账户以外的账户。

定性依据:(1)《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九条:税务机关应当将各种税收的税款、滞纳金、罚款,按照国家规定的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及时缴入国库,税务机关不得占压、挪用、截留,不得缴入国库以外或者国家规定的税款账户以外的任何账户。

(2)《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六条:一切有预算收入上缴任务的部门和单位,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财政部的有关规定,将应当上缴的预算收入,按照规定的预算级次、预算科目、缴库方式和期限缴入国库,不得截留、占用、挪用或者拖欠。

处理处罚依据:(1)《国家金库条例实施细则》第四十一条:国库更正错误凭证为更正通知书。各级财政机关、税务机关、海关、国库和缴款单位,在办理预算收入的收纳、退还和报解时,都应认真办理,事后发现的个别错误事项,按下列方法办理更正:(一)缴款书的预算级次,预算科目等填写错误,由征收机关填制更正通知书,送国库更正。

(2)《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四条:财政收入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财政收入 上缴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收缴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二)滞留、截留、挪用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

49.越权违规办理缓缴税款手续

表现形式:违反国家规定,对应当在当期征收的税款、非税收入不及时征收,而作暂缓征收处理以及对应收的财政收入不予收取的行为。

定性依据:《税收征管法》第三十一条第二款:纳税人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批准,可以延期缴纳税款,但是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

处理处罚依据:(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强延期缴纳税款审批管理的通知》(国税发[1998]98号)第八条:税务机关批准延期缴纳税款超过3个月,或者不符合本通知第五条规定的,一经发现,应当立即予以纠正,追缴应缴未缴的税款,并由上级税务机关追究有直接责任的税务局(分局)局长的行政责任。

(2)《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三条:财政收入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财政收入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补收应当收取的财政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四)缓收、不收财政收入。

50.税务部门违规退库

表现形式: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有关国库库款、财政专户退付审批权限、退付程序、退付范围等的规定甚至弄虚作假,退付国库库款和财政专户款的行为。

定性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严格执行税款入库和退库制度严肃财税纪律的紧急通知》(国税发[2000]103号)第一条第五项:各级税务机关必须严格按照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退库范围、提退手续和预算级次办理各项提退业务,不得截留应退还给纳税人的税款,不得擅自制定提退政策和巧立提退名目提退税款。对企业自行申报的税款、税务机关直接开票征收的税款和助征员征收的税款,不得纳入代征手续费提取范围。

处理处罚依据:(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严格执行税款入库和退库制度严肃财税纪律的紧急通知》(国税发[2000]103号)第二条第二项:对于借税引税、有意混库挤占中央收入、积压、截留和挪用税款、违规退库的,除按规定予以纠正外,要严格依照党纪政纪的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于上述违法乱纪行为知情不报、知而不纠的单位主管领导、主管部门负责人,也要追究其责任。以上构成犯罪的,均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2)《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四条:财政收入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财政收入上缴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收缴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二)滞留、截留、挪用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

51.多提委托代征及代扣代收手续费

表现形式:违反规定多提代征、代收手续费。

定性依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代扣代收代征税款手续费管理的通知》财行[2005]365号):

二、“三代”税款手续费支付比例(一)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税务机关按代扣、代收税款的2%支付。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严格执行税款入库和退库制度严肃财税纪律的紧急通知》(国税发[2000]103号)第一条第五项:各级税务机关必须严格按照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退库范围、提退手续和预算级次办理各项提退业务,不得截留应退还给纳税人的税款,不得擅自制定提退政策和巧立提退名目提退税款。对企业自行申报的税款、税务机关直接开票征收的税款和助征员征收的税款,不得纳入代征手续费提取范围。处理处罚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严格执行税款入库和退库制度严肃财税纪律的紧急通知》(国税发[2000]103号)第二条第二项:对于借税引税;有意混库挤占中央收入、积压、截留和挪用税款、违规退库的,除按规定予以纠正外,要严格依照党纪政纪的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对于上述违法乱纪行为知情不报、知而不纠的单位主管领导、主管部门负责人,也要追究其责任。以上构成犯罪的,均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52.违规办理退税

定性依据:(1)《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一条: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当立即退还;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税务机关及时查实后应当立即退还;涉及从国库中退库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国库管理的规定退还。

(2)《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第七十八条:税务机关发现纳税人多缴税款的,应当自发现之日起10 日内办理退还手续;纳税人发现多缴税款,要求退还的,税务机关应当自接到纳税人退还申请之日起30 日内查实并办理退还手续。

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的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的多缴税款退税,不包括依法预缴税款形成的结算退税、出口退税和各种减免退税。

退税利息按照税务机关办理退税手续当天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活期存款利率计算。

第七十九条:当纳税人既有应退税款又有欠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将应退税款和利息先抵扣欠缴税款;抵扣后有余额的,退还纳税人。

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四条:财政收入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财政收入上缴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收缴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五)违反规定退付国库库款或者财政专户资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给予行政处分。

53.调整预算调整较多、较频

定性依据: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的通知》(财库[2008]1号)“严格预算调整。努力减少预算执行中的调整事项”。

三、金融部分 54.帐外经营

表现形式:办理存贷业务不按会计制度记帐、登记,或者不在会计帐表中反映;将存、贷等不同业务在同一帐户内轧差处理;经营收入未列入会计帐册;其他方式的帐外经营行为。

定性依据:《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十一条:金融机构不得以下列方式从事帐外经营行为:(一)办理存贷业务不按会计制度记帐、登记,或者不在会计帐表中反映;(二)将存、贷等不同业务在同一帐户内轧差处理;(三)经营收入未列入会计帐册;(四)其他方式的帐外经营行为。

处理处罚依据:《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十一条:金融机构违反前款规定的,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l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对该金融机构直接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其他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开除的纪律处分;情节严重 的,责令该金融机构停业整顿或者吊销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

55.高息揽储

表现形式:金融机构擅自提高利率或变相提高利率,吸收存款。定性依据:《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十五条:金融机构办理存款业务,不得有下列行为:(一)擅自提高利率或变相提高利率,吸收存款。

处理处罚依据:《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十五条:金融机构违反前款规定的,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对该金融机构直接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纪律处分;对其他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直至开除的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责令该金融机构停业整顿或者吊销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

56.违规从事证券、期货交易或为交易提供资金及担保

表现形式:违反国家规定为证券、期货交易或者其他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提供信贷资金或者担保,违反国家规定从事非自用不动产、股权、实业等投资活动。

定性依据:《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十八条:金融机构不得违反国家规定从事证券、期货交易或者其他衍生金融工具交易,不得为证券、期货交易或者其他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提供信贷资金或者担保,不得违反国家规定从事非自用不动产、股权、实业等投资活动。

处理处罚依据:《金融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第十八条:金融机构违反前款规定的,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对该金融机构直接负责的高级管理人员给予开除的纪律处分;对其他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纪律处分;情节严重的,责令该金融机构停业整顿或者吊销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构成非法经营罪、违法发放贷款罪或者其他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7.商业银行违规从事股票业务或信托投资业务

表现形式:违反规定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

定性依据:《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

处理处罚依据:《商业银行法》第七十四条: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十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十万元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其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违反国家规定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的。

58.商业银行违规向境内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

表现形式: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定性依据:《商业银行法》第四十条: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处理处罚依据:《商业银行法》第七十四条: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十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十万元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或者逾期不改正的,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其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违反国家规定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的;

59.违规收取额外费用

表现形式:违反规定向贷款人收取额外费用。

定性依据:《贷款通则》第二十四条:对贷款人的限制:

四、自营贷款和特定贷款,除按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计收利息之外,不得收取其他任何费用;委托贷款,除按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计收手续费之外,不得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处理处罚依据:《贷款通则》第六十七条:贷款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由中国人民银行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l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5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贷款人违反中国人民银行规定,对自营贷款或者特定贷款在计收利息之外收取其他任何费用的,或者对委托贷款在计收手续费之外收取其他任何费用的。

四、固定资产投资部分

60.概算(预算)外投资(计划外工程)表现形式:在项目概算或者预算范围外建设的工程。定性依据:(1)《浙江省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省政府第185号令)第三十三条:政府投资项目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施工建设。(2)《浙江省财政性投资基本建设项目财政财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浙财建字[2001]16号)第十一条:建设单位要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遵守基本建设计划管理规定,确保计划的严肃性,对基本建设立项必须以计划部门文件为依据。

处理处罚依据:(1)《建设项目审计处理暂行规定》(审投发[1996]105号)第六条:建设项目不突破概算总投资的单项工程间投资调剂,应督促建设单位向原审批部门申报批准。批准设计外的在建工程,应要求其暂停、缓建,并报原审批部门审批;原审批部门不予批准的计划外工程,由建设单位筹措符合规定资金予以归垫,并处以投资额5%以下罚款,由建设单位以自有资金支付。建设单位擅自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筑装修及设备购置标准的投资,视同计划外工程投资处理。(2)《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浙政[1998]2号)第二十八条:项目法人或建设单位未按批准的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内容进行建设,擅自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或调整产品方案的,对尚未开工的项目,需重新报原审批机关批准;对已经开工的项目,应补办有关报批手续或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3)《浙江省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省政府第185号令)第三十九条:项目业主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投资综合管理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可以责令项目业主限期纠正,并可禁止其3年内负责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工作;投资综合管理等有关主管部门或行政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或纪律处分:

(一)未经批准擅自提高建设标准、扩大投资规模的。

61.转移、侵占和挪用建设资金及其利息收入

表现形式:将建设资金用于与项目建设无关的支出或占用。定性依据:《财政部关于加强管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管理与监督的通知》第二条:在资金拨付中要切实加强监督检查,严格防止人为地滞留、挤占、截留、挪用国债专项资金和其他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性资金。

处理处罚依据:(1)《建设项目审计处理暂行规定》(审投发[1996]105号)第十一条:对转移、侵占和挪用的建设资金,应责令有关单位限期收回,进行经营活动的,收缴其经营收益。

第十条:国家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违反有关规定搞其他开发建设、非法进行房地产交易的,应予制止。(2)《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九条: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投资建设项目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被截留、挪用、骗取的国家建设资金,没收违法所得,核减或者停止拨付工程投资。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公务员的,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

(一)截留、挪用国家建设资金。

62.多(少)计工程款(虚报冒领工程款)

表现形式:工程价款结算中多计、少计的工程款未予调整;建设单位已签证多付工程款的,未予收缴。定性依据:《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07号)第三条:工程发承包计价应当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

处理处罚依据:(1)《建设项目审计处理暂行规定》(审投发[1996]105号)第十四条:工程价款结算中多计、少计的工程款应予调整;建设单位已签证多付工程款的,应予以收缴。施工单位偷工减料、虚报冒领工程款金额较大、情节严重的,除按违纪金额处以20%以下的罚款外,对质量低劣的工程项目,应由有关部门查明责任并由施工单位限期修复,费用由责任方承担。

(2)《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九条: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投资建设项目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被截留、挪用、骗取的国家建设资金,没收违法所得,核减或者停止拨付工程投资。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公务员的,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

(二)以虚报、冒领、关联交易等手段骗取国家建设资金。

63.项目应招标未招标

表现形式: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

定性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三条:进行下列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一)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的项目;(二)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三)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2)《杭州市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1998年市政府令第121号)第二条:凡在本市市区范围内国有和集体所有制单位投资或参与投资的总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或总造价在50万元以上的建设工程施工,除国家和省另有规定外,必须实行招标投标。

(3)《杭州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实施办法》(杭建设发[2004]419号)第四条:符合《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国家计委3号令)第2、3、4、5、6、7条规定的勘察、设计项目必须进行招投标。除符合本条上一款外,下列工程建设项目也必须进行招投标:

1、勘察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万元人民币(含)以上和设计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含)以上建设项目。

处理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四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而不招标的,将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项目合同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的项目,可以暂停项目执行或者暂停资金拨付;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64.违规肢解发包工程

表现形式:将应当由一个承包单位完成的建设工程分解成若干部分发包给不同的承包单位。

定性依据:(1)《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七条:建设单位不得将建设工程肢解发包。(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主席令第91号)第二十八条: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转包给他人,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

处理处罚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单位将建设工程肢解发包的,责令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0.5%以上1%以下的罚款;对全部或部分使用国有资金的项目,并可以暂停项目执行或者暂停资金拨付。

65.越权审批建设项目

定性依据:《关于重申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审批规定的通知》(计投资[1999]693号):

二、严禁越权审批建设项目。在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出台之前,投资项目审批权限仍按现行规定执行。任何部门、地方和企业,不得超越规定审批权限擅自审批建设项目,不得采取“化整为零”等方式逃避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管理。

处理、处罚依据:(1)《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对于未按程序和规定办理审批和许可手续的,要撤消有关审批和许可文件,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2)《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九条: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投资建设项目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被截留、挪用、骗取的国家建设资金,没收违法所得,核减或者停止拨付工程投资。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公务员的,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五)其他违反国家投资建设项目有关规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处理、处罚。

66.概算编制不准确

定性依据:《关于改进工程建设概预算工作的若干规定》(计标[1983]1038 号):

八、设计单位要努力提高概、预算的准确性,保证概、预算的质量。同时,要根据有关部门发布的价格调整指数,考虑建设期间价格变动等因素,做到概、预算能够完整地反映设计内容,合理地反映施工条件,准确地确定工程造价。

处理、处罚依据:《建设项目审计处理暂行规定》(审投发[1996]105号)第七条: 建设项目概算中多计、重计、少计和漏计的投资及不应由建设项目负担的费用,应要求建设单位报审批部门批准予以调整;实行投资包干的项目,经批准可相应调整包干基数。

67.超概算未经审批

定性依据:《浙江省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省政府第185号令)第三十三条:政府投资项目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进行施工建设。

处理、处罚依据:《建设项目审计处理暂行规定》(审投发[1996]105号)第六条:建设项目不突破概算总投资的单项工程间投资调剂,应督促建设单位向原审批部门申报批准。批准设计外的在建工程,应要求其暂停、缓建,并报原审批部门审批;原审批部门不予批准的计划外工程,由建设单位筹措符合规定资金予以归垫,并处以投资额5%以下罚款,由建设单位以自有资金支付。建设单位擅自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筑装修及设备购置标准的投资,视同计划外工程投资处理。

68.未按规定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定性依据:《城乡规划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核准、备案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申请,由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核定建设用地的位置、面积、允许建设的范围,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单位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门申请用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批后,由土地主管部门划拨土地。

处理、处罚依据:《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69.未按规定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定性依据:(1)《城乡规划法》第四十条: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镇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杭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在城市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必须向市规划局申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方可申请开工”。

处理、处罚依据:《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 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70.未按规定取得施工许可证

定性依据:(1)《建筑法》第七条: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但是,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限额以下的小型工程除外。

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和程序批准开工报告的建筑工程,不再领取施工许可证。

(2)《浙江省建筑业管理条例》(省八届人大常委会公告第23号)第十条:建设工程施工前,业主应按规定持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申领施工许可证。未领取施工许可证,业主不得指令施工。

处理、处罚依据:《建筑法》第六十四条:违反本法规定,未取得施工许可证或者开工报告未经批准擅自施工的,责令改正,对不符合开工条件的责令停止施工,可以处以罚款。

71.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查或者审查不合格擅自施工

定性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十一条:建设单位应当将施工图设计文件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审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制定。

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查批准的,不得使用。处理、处罚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对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施工图设计文件未经审查或者审查不合格,擅自施工的。

72.建设项目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

定性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条:从事建设工程活动,必须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得超越权限审批建设项目或者擅自简化基本建设程序。处理、处罚依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对于违反城乡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施工许可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规定擅自开工建设的项目,一经发现,即应停止建设,并由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部门依法予以处罚,由此造成的损失均由项目投资者承担。对于在建设过程中不遵守城乡规划、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和施工许可要求的项目,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建设部门要依法予以处罚,责令其停止建设或停止生产,并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73.未经验收擅自使用

定性依据:(1)《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十六条:建设单位收到建设工程竣工报告后,应当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完成建设工程设计和合同约定的各项内容;

(二)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和施工管理资料;

(三)有工程使用的主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进场试验报告;

(四)有勘察、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分别签署的质量合格文件;

(五)有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保修书。建设工程经验收合格的,方可交付使用。(2)《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200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3 号)第十七条第三款: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报告、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表或者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登记卡未经批准的建设项目,不得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处理、处罚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五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建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处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四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组织竣工验收,擅自交付使用的;

74.邀请招标的投标人不符合法定要求

定性依据:(1)《招标投标法》第十七条第一款:招标人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的,应当向三个以上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资信良好的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出投标邀请书。

(2)《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2003]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民航总局令第30 号)第十三条第二款: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的,招标人应当向三家以上具备承担施工招标项目的能力、资信良好的特定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发出投标邀请书。

处理、处罚依据:(1)《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2003]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民航总局令第30 号)第七十三条:招标人或者招标代理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根据情节可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招标无效。

(十)投标人数量不符合法定要求不重新招标的。被认定为招标无效的,应当重新招标。

(2)《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九条: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投资建设项目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被截留、挪用、骗取的国家建设资金,没收违法所得,核减或者停止拨付工程投资。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公务员的,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五)其他违反国家投资建设项目有关规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处理、处罚。

75.投标人数量不符合法定要求而不重新招标

定性依据:(1)《招标投标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投标人应当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前,将投标文件送达投标地点。招标人收到投标文件后,应当签收保存,不得开启。投标人少于三个的,招标人应当依照本法重新招标。

(2)《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2003]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民航总局令第30号)第三十八条第三款:提交投标文件的投标人少于三个的,招标人应当依法重新招标。重新招标后投标人仍少于三个的,属于必须审批的工程建设项目,报经原审批部门批准后可以不再进行招标;其他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人可自行决定不再进行招标。

处理、处罚依据:(1)《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2003]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民航总局令第30号)第七十三条:招标人或者招标代理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行政监督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根据情节可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招标无效。

(十)投标人数量不符合法定要求不重新招标的。被认定为招标无效的,应当重新招标。(2)《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九条: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投资建设项目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被截留、挪用、骗取的国家建设资金,没收违法所得,核减或者停止拨付工程投资。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公务员的,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五)其他违反国家投资建设项目有关规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处理、处罚。

76.不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合同

定性依据:《招标投标法》第四十六条第一款: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

处理、处罚依据:《招标投标法》第五十九条:招标人与中标人不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合同的,或者招标人、中标人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协议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中标项目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77.中标人转包或违法分包项目

定性依据:(1)《招标投标法》第四十八条:中标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完成中标项目。中标人不得向他人转让中标项目,也不得将中标项目肢解后分别向他人转让。

中标人按照合同约定或者经招标人同意,可以将中标项目的部分非主体、非关键性工作分包给他人完成。接受分包的人应当具备相应的资格条件,并不得再次分包。

中标人应当就分包项目向招标人负责,接受分包的人就分包项目承担连带责任。(2)《浙江省重点建设工程发包承包管理办法》(省政府第112号令)第二十八条:禁止承包单位转包工程;经发包单位同意,非主体工程可以分包,但分包总量不得超过合同总价的百分之三十。

处理、处罚依据:(1)《招标投标法》第五十八条:中标人将中标项目转让给他人的,将中标项目肢解后分别转让给他人的,违反本法规定将中标项目的部分主体、关键性工作分包给他人的,或者分包人再次分包的,转让、分包无效,处转让、分包项目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可以责令停业整顿;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2)《浙江省重点建设工程发包承包管理办法》(省政府第112号令)第三十三条:承包单位将承包工程转包或者未按规定分包的,由省计划与经济行政主管部门或会同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处承包工程造价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的罚款,罚款最高额不得超过20万元。

78.监理单位违规转让监理业务

定性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三款:工程监理单位不得转让工程监理业务。处理、处罚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二条第二款:工程监理单位转让工程监理业务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合同约定的监理酬金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79.监理单位未按规定履行义务

定性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三十六条:工程监理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建筑工程承包合同,代表建设单位对施工质量实施监理,并对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

第三十八条:监理工程师应当按照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采取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等形式,对建设工程实施监理。

处理、处罚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六十七条:工程监理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处50万元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造成损失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一)与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串通,弄虚作假、降低工程质量的;

(二)将不合格的建设工程、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按照合格签字的。

80.挪用拆迁补偿安置资金

定性依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二十条:拆迁人实施房屋拆迁的补偿安置资金应当全部用于房屋拆迁的补偿安置,不得挪作他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拆迁补偿安置资金使用的监督。

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九条: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投资建设项目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被截留、挪用、骗取的国家建设资金,没收违法所得,核减或者停止拨付工程投资。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公务员的,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五)其他违反国家投资建设项目有关规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处理、处罚。

81.财政建设资金未到位

定性依据:(1)《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第十条:凡使用国家财政投资的建设项目,应当执行财政部有关基本建设资金支付的程序,财政资金按批准的基本建设支出预算到位。

实行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的基本建设项目,应当根据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办理资金支付。

(2)《浙江省基本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基字[1997]64号)第十五条“基本建设资金的拨付和使用,要与计划确定的数额和用途一致”和第四条“各种来源的资金同比例到位的原则进行拨付基本建设资金”。

处理、处罚依据:《建设项目审计处理暂行规定》(审投发[1996]105号)第五条:建设项目资金来源不符合有关规定的,应当要求限期归还原资金渠道;资金不落实或者投资未按规定到位的,应当建议有关方面解决。

82.投资项目资本金占总投资的比例不符合规定

定性依据:(1)《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国发[1996]35号)

四、投资项目资本金占总投资的比例,根据不同行业和项目的经济效益等因素确定,具体规定如下: 交通运输、煤炭项目,资本金比例为35%及以上; 钢铁、邮电、化肥项目,资本金比例为25%及以上;

电力、机电、建材、化工、石油加工、有色、轻工、纺织、商贸及其他行业的项目,资本金比例为20%及以上。

投资项目资本金的具体比例,由项目审批单位根据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以及银行贷款意愿和评估意见等情况,在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时核定。经国务院批准,对个别情况特殊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可以适当降低资本金比例。

(2)《国务院关于调整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通知》(国发[2004]13 号)„„ 为加强宏观调控,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上述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务院决定对《 国务院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国发[1996]35号)有关钢铁、电解铝、水泥、房地产开发行业建设项目资本金比例进行调整:(l)钢铁项目资本金比例由25%及以上提高到40%及以上;(2)水泥、电解铝、房地产开发项目(不含经济适用房项目)资本金比例由20%及以上提高到35% 及以上。

(3)《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第七条第一款:经营性项目,应按照国家关于项目资本金制度的规定,在项目总投资(以经批准的动态投资计算)中筹集一定比例的非负债资金作为项目资本金。

处理、处罚依据:(1)《浙江省基本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基字[1997]64号)第十五条“基本建设资金的拨付和使用,要与计划确定的数额和用途一致”和第四条“各种来源的资金同比例到位的原则进行拨付基本建设资金”。

(2)《建设项目审计处理暂行规定》(审投发[1996]105号)第五条:建设项目资金来源不符合有关规定的,应当要求限期归还原资金渠道;资金不落实或者投资未按规定到位的,应当建议有关方面解决。

(3)《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九条: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投资建设项目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被截留、挪用、骗取的国家建设资金,没收违法所得,核减或者停止拨付工程投资。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公务员的,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五)其他违反国家投资建设项目有关规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处理、处罚。

83.未按规定单独建账核算 定性依据:(1)《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第六条:建设单位要做好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按规定设置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基本建设财务工作;严格按照批准的概预算建设内容,做好账务设置和账务管理,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对基本建设活动中的材料、设备采购、存货、各项财产物资及时做好原始记录;及时掌握工程进度,定期进行财产物资清查;按规定向财政部门报送基建财务报表。

主管部门应指导和督促所属的建设单位做好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2)《财政部关于解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执行中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建[2003]724 号):

四、一个建设单位同时承建多个建设项目可否统一核算。根据基本建设有关规定,每个基本建设项目都必须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同一个建设项目,不论其建设资金来源性质,原则上必须在同一账户核算和管理。

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九条: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投资建设项目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被截留、挪用、骗取的国家建设资金,没收违法所得,核减或者停止拨付工程投资。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公务员的,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五)其他违反国家投资建设项目有关规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处理、处罚。

84.未按规定处理建设期间利息收入

定性依据:(1)《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第十二条:建设项目在建设期间的存款利息收入计入待摊投资,冲减工程成本。

(2)《财政部关于解释<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执行中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建[2003]724号):

八、项目存款利息的处理。项目存款是指建设项目的所有建设资金,包括财政拨款、银行贷款等,其产生的利息收入一律冲减项目建设工程成本。

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九条: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投资建设项目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被截留、挪用、骗取的国家建设资金,没收违法所得,核减或者停止拨付工程投资。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公务员的,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五)其他违反国家投资建设项目有关规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处理、处罚。

85.建设单位管理费超支

定性依据:(1)《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第二十二条:建设单位管理费实行总额控制,分据实列支。

建设单位管理费的总额控制数以项目审批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概算为基数,并按投资总概算的不同规模分档计算。

特殊情况确需超过上述开支标准的,须事前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2)《关于印发〈杭州市本级国有建设单位管理费支出管理细则〉的通知》(杭财基[2004]380号)第五条第1款“经编制管理部门批准单独设置管理机构的建设单位,其管理费用应根据管理费控制数„„,经财政部门审核批准后执行”和第六条“要严格按照管理费支出内容和标准列支管理,如因特殊情况确需超支的,须事前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准”。

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九条: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投资建设项目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被截留、挪用、骗取的国家建设资金,没收违法所得,核减或者停止拨付工程投资。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公务员的,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五)其他违反国家投资建设项目有关规定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处理、处罚。

86.未按规定编制竣工财务决算

定性依据:(1)《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第三十五条:基本建设项目竣工时,应编制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

第三十六条: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是正确核定新增固定资产价值,反映竣工项目建设成果的文件,是办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手续的依据。各编制单位要认真执行有关的财务核算办法,严肃财经纪律,实事求是地编制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做到编报及时,数字准确,内容完整。

第三十七条:建设单位应在项目竣工后3个月内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

(2)《浙江省财政性投资基本建设项目财政财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浙财建字〔2001〕16号)“建设项目完工后,建设单位应及时做好项目竣工验收决算工作,并将施工单位编制的竣工结算一并报送同级财政部门审查确认”。

处理、处罚依据: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九条: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投资建设项目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被截留、挪用、骗取的国家建设资金,没收违法所得,核减或者停止拨付工程投资。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公务员的,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五)其他违反国家投资建设项目有关规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等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处理、处罚。

87.工程支出超预算

定性依据:《浙江省财政性投资基本建设项目财政财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浙财建字[2001]16号)第十一条:建设单位要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遵守基本建设计划管理规定,确保计划的严肃性,对基本建设立项必须以计划部门文件为依据。

88.未按规定保留质量保证金

定性处理依据:《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财建[2004]369号):发包人根据确认的竣工结算报告向承包人支付工程竣工结算价款,保留5%左右的质量保证(保修)金,待工程交付使用一年质保期到期后清算(合同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89.工程结余资金未及时上缴财政

定性处理依据:《关于印发〈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通知》(财建[2002]394号)第十五条: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将应交财政的竣工结余资金在竣工财务决算批复后30日内上交财政。

五、企业部分

90.少(多)计收入(或者隐瞒、虚列收入)表现形式:虚列或者隐瞒收入,推迟或者提前确认收入。定性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十五条:企业当合理确认营业收入的实现,并将已实现的收入按时入账。《会计法》第二十六条:公司、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有下列行为:(二)虚列或者隐瞒收入,推迟或者提前确认收入。

处理处罚依据:《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二条:

(四)责令冲转或者调整有关会计账目。涉及到流转税、所得税等,按照各税收单项法规和税收征管法进行处理处罚。

91.少(多)转成本

表现形式:企业未将已销售和提供劳务的成本及时作为营业成本,结转当期损益。定性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五十三条:企业应当正确、及时地将已销售和提供劳务的成本作为营业成本,连同期间费用,结转当期损益。

《会计法》第二十六条:公司、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有下列行为:(三)随意改变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费用、成本。

处理处罚依据:《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二条:(四)责令冲转或者调整有关会计账目。

涉及到流转税、所得税等,按照各税收单项法规和税收征管法进行处理处罚。

92.少计提(多计提)费用

表现形式: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费用,未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本期和以后各期。本期尚未支付但应由本期负担的费用,未预提计入本期。

定性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十九条: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为销售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进货费用、销售费用,应当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第五十条:本期支付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费用,应当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本期和以后各期。本期尚未支付但应由本期负担的费用,应当预提计入本期。

第五十二条:企业应当按实际发生额核算费用和成本。

《会计法》第二十六条:公司、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有下列行为:(三)随意改变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费用。

处理处罚依据:《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二条:(四)责令冲转或者调整有关会计账目。

涉及到流转税、所得税等,按照各税收单项法规和税收征管法进行处理处罚。

93.少(多)计提贷款利息

表现形式:企业未按实际发生额核算本期费用和成本。

定性依据:具体贷款合同

《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十九条: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为销售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进货费用、销售费用,应当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第五十条:本期交付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费用,应当一定标准分配计入本期和以后各期。本期尚未支付但应由本期负担的费用,应当预提计入本期。

第五十二条:企业应当按实际发生额核算费用和成本。”

《会计法》第二十六条:公司、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有下列行为:„(三)随意改变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费用成本。

处理处罚依据:《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二条:(四)责令冲转或者调整有关会计账目。

涉及到流转税、所得税等,按照各税收单项法规和税收征管法进行处理处罚。

94.违规核算长期股权投资

表现形式: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采用权益法;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却采用成本法。

定性依据:《企业会计制度》第二十二条:(二)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成本法;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权益法。通常情况下,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或20%以上,或虽投资不足20%但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权益法;企业对其他单位的投资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以下,或对其他单位的投资虽占该单位有表决权资本总额20%或20%以上,但不具有重大影响的,应当采用成本法。

处理处罚依据:《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二条:(四)责令冲转或者调整有关会计账目。

涉及到流转税、所得税等,按照各税收单项法规和税收征管法进行处理处罚。

95.未按规定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表现形式:企业对其他单位投资如占该单位资本总额50%以上或具有实质控制权时,未按规定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定性依据:《企业会计制度》第一百五十八条:企业对其他单位投资如占该单位资本总额50%以上(不含50%),或虽然占该单位注册资本总额不足50%但具有实质控制权的,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原则和方法,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中有关合并会计报表的规定执行。企业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当将合营企业合并在内,并按比例合并法对合营企业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利润等予以合并。

处理处罚依据:《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二条:(四)责令冲转或者或者调整有关会计账目。

涉及到流转税、所得税等,按照各税收单项法规和税收征管法进行处理处罚。

96.少(多)计利润(或者虚增、虚减利润)表现形式:随意调整利润的计算、分配方法,多计、少计利润,编造虚假利润或者隐瞒利润。”

定性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五十四条: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会计法》第二十六条:公司、企业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有下列行为:(四)随意调整利润的计算、分配方法,编造虚假利润或者隐瞒利润。

处理处罚依据:《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二条:(一)责令限期缴纳、上缴应当缴纳或者上缴的财政收入;„„(四)责令冲转或者调整有关会计账目。

涉及到流转税、所得税等,按照各税收单项法规和税收征管法进行处理处罚。

97.虚报注册资本

表现形式:虚报注册资本、提交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登记。

定性、处理处罚依据:《公司法》第二百零六条:违反本法规定,办理公司登记时虚报注册资本、提交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取得公司登记的,责令改正,对虚报注册资本的公司,处以虚报注册资本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提交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的公司,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公司登记。”

《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条:企业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主管机关可以根据情况分别给予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停业整顿、扣缴、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处罚:(一)登记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或者未经核准登记注册擅自开业的。

98.虚假出资

表现形式:公司的发起人、股东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欺骗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行为。

定性依据:《公司法》第二百零八条:公司的发起人、股东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欺骗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

处理处罚依据:《公司法》第二百零八条:公司的发起人、股东末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欺骗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责令改正,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刑法》第一百五十九条: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假出资金额或者抽逃出资金额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99.抽逃出资

表现形式: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

定性、处理处罚依据:(1)《公司法》第二百零九条:公司的发起人、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逃其出资的,34 责令改正,处以所抽选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2)《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条:企业法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登记主管机关可以根据情况分别给予警告、罚款、没收非法所得、停业整顿、扣缴、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处罚:(五)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资产逃避债务的。”

(3)《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六十六条:(八)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债务的,责令补足抽逃、转移的资金,追回隐匿的财产,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0000元,没收非法所得的,处以10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100.未正确核算已完工、已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

定性依据:(1)《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第三十三条:所建造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工程实际成本等,按估计的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并按本制度关于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作调整。

(2)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第四十四条:已具备竣工验收条件的项目,3个月内不办理竣工验收和固定资产移交手续的,视同项目已正式投产,其费用不得从基建投资中支付,所实现的收入作为生产经营收入,不再作为基建收入管理。

处理处罚依据:《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对企业可以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并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一)随意改变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标准的;

会计人员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101.违反规定用途使用贷款

定性依据:《贷款通则》([1996]中国人民银行令第2号)第二十条:

三、不得用贷款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四、不得用贷款在有价证券、期货等方面从事投机经营。

五、除依法取得经营房地产资格的借款人以外,不得用贷款经营房地产业务;依法取得经营房地产资格的借款人,不得用贷款从事房地产投机。

六、不得套取贷款用于借贷牟取非法收入。处理处罚依据:《贷款通则》(1996)中国人民银行令第2号)第七十一条:借款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由贷款人对其部分或全部贷款加收利息;情节特别严重的,由贷款人停止支付借款人尚未使用的贷款,并提前收回部分或全部贷款:

一、不按借款合同规定用途使用贷款的。

二、用贷款进行股本权益性投资的。

三、用贷款在有价证券、期货等方面从事投机经营的。

四、未依法取得经营房地产资格的借款人用贷款经营房地产业务的;依法取得经营房地产资格的借款人,用贷款从事房地产投机的。

六、套取贷款相互借贷牟取非法收入的。

102.企业之间擅自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

定性依据:

《贷款通则》([1996]中国人民银行令第2号)第六十一条:各级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供销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其他基金会,不得经营存贷款等金融业务。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

处理处罚依据: 《贷款通则》([1996]中国人民银行令第2号)第七十三条: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股份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其他基金会擅自发放贷款的;企业之间擅自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的,由中国人民银行对出借方按违规收入处以1 倍以上至5 倍以下罚款,并由中国人民银行予以取缔。

103.违规核销资产损失

定性依据:(1)《关于建立健全企业应收款项管理制度的通知》(财企[2002]513号):

四、建立坏账核销管理制度。

五、严格坏账损失内部处理程序。

企业清查出来的坏账损失,应当按照以下程序处理:

(一)企业内部有关责任部门经过取证,提出报告,阐明坏账损失的原因和事实;

(二)企业内部审计(监察)部门经过追查责任,提出结案意见;

(三)涉及诉讼的损失,企业应当委托律师出具法律意见书;

(四)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经过审核后,对确认的坏账损失提出财务处理意见,按照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提交董事会或者经理(厂长)办公会审定。

企业处理的坏账损失属于逾期3年应收款项的,应当实行账销案存,继续保留追索权,也可以划转企业国有资本持有单位管理,或者划转内部设立的专门机构追索。

企业处理的全部坏账损失,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披露,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时应当予以重点关注。

六、规范核销国有资本的行为

(2)《企业资产损失财务处理暂行办法》(财企[2003]233号)第四条--第十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处理处罚依据:(1)《关于建立健全企业应收款项管理制度的通知》(财企[2002]513号):

七、加强企业应收款项管理的责任

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应收款项管理混乱的,或者在生产经营中,恶意经营导致坏账损失的、通过关联交易转移企业财产的、随意核销应收款项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的,或者在资产重组中,逃避应收款项追讨责任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擅自核销国有资本的,各级主管财政机关以及企业国有资本持有人有权予以纠正;对于直接责任人员和其他有关责任人员,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追究责任。

(2)《企业资产损失财务处理暂行办法》(财企[2003]233号)第十一条:企业对属于违法、违纪行为造成的资产损失,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党纪、政纪和企业内部管理规章的规定,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处理;涉嫌犯罪的,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104.将财产低价出售或无偿处置给其他单位或个人

定性、处理处罚依据:《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1]325号)第四十条:企业凡有以下行为之一的,主管财政机关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可以责令限期纠正、追回损失或者没收非法所得、通报批评:

(二)企业违反规定,将财产低价出售或无偿处置给其他单位或个人的。

105.不按规定办理取得资产的转移手续造成损失

定性、处理处罚依据:《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1] 325号)第四十条:企业凡有以下行为之一的,主管财政机关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可以责令限期纠正、追回损失或者没收非法所得、通报批评:

(四)企业取得资产不按规定办理资产转移手续造成资产损失的。

106.应当进行产权界定而未进行,导致国有资产权益受损

定性依据:《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和产权纠纷处理暂行办法》(国资法规发[1993]68号)第二十七条:占有、36 使用国有资产的单位,发生下列情形的,应当进行产权界定: .与外方合资、合作的; .实行股份制改造和与其他企业联营的; 3 .发生兼并、拍卖等产权变动的; .国家机关及其所属事业单位创办企业和其他经济实体的; 5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为需要界定的其他情形。处理处罚依据:《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和产权纠纷处理暂行办法》(国资法规发[1993]68号)第三十四条:发生属于产权界定范围的情形,国有资产占用单位隐瞒不报或串通作弊,导致国有资产权益受损的,产权界定主管机关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占用单位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通报批评、罚款等处罚。

发生上款情形,还需补办产权界定手续。

107.将国有资产界定为其他所有制资产

定性依据:《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和产权纠纷处理暂行办法》(国资法规发[1993]68号)第四条:产权界定应遵循“谁投资、谁拥有产权”的原则进行。在界定过程中,既要维护国有资产所有者及经营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又不得侵犯其他财产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第八条~第十五条。处理处罚依据:《国有资产产权界定和产权纠纷处理暂行办法》(国资法规发[1993]68号)第三十二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以下简称产权界定主管机关)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直接责任人员行政经济的处罚,触犯刑律的,由司法部门予以惩处。

108.违反清产核资程序或清产核资工作质量不符合要求

定性依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2003]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号)第十五条:企业清产核资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企业提出申请;

(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批复同意立项;

(三)企业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账务清理、资产清查等工作;

(四)聘请社会中介机构对清产核资结果进行专项财务审计和对有关损益提出鉴证证明;

(五)企业上报清产核资工作结果报告及社会中介机构专项审计报告;

(六)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资产损益进行认定,对资金核实结果进行批复;

(七)企业根据清产核资资金核实结果批复调账;

(八)企业办理相关产权变更登记和工商变更登记;

(九)企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第三十三条: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应当做到全面彻底、不重不漏、账实相符,通过核实“家底”,找出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以便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堵塞漏洞。

处理处罚依据:《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2003]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号)第四十五条:企业在清产核资中违反本办法所规定程序的,由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责令其限期改正;企业清产核资工作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由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责令其重新开展清产核资。

109.未按要求办理国有资产评估核准、备案手续

定性依据:(1)《国有资产评估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2001]财政部令第14号)第八条: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实行核准制和备案制。

第九条:经省级(含计划单列市,下同)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的重大经济事项涉及的资产评估项目,由省级财政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下同)负责核准。

第十条:除本规定第九条规定以外,对资产评估项目实行备案制。中央管理的企业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企事业单位的资产评估项目备案工作由财政部负责;子公司或直属企事业单位以下企业的资产评估项目备案工作由集团公司或有关部门负责。

地方管理的占有单位的资产评估项目备案工作比照前款规定的原则执行。(2)《境外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管字[1999]311号)第二十六条:境内投资者向境外投资,须按《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 要求进行资产评估。资产评估应遵循独立、客观、公正原则,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规定的标准、程序和方法进行。驻在国(地区)对资产评估有法律规定的从其规定。

处理处罚依据:(1)《国有资产评估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2001]财政部令第14号)第十六条:占有单位违反本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财政部门责令改正并通报批评:

(二)应当办理核准、备案手续而未办理;

(2)《境外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管字[1999]311号)第三十二条:境内投资者违反国有资产管理和境外投资法规、制度,因下列行为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和造成恶劣影响的,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可根据不同情节给予通报批评,建议监察、审计部门立案审查,对责任人员可建议有关部门给予经济和行政的处分,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向境外投资时,弄虚作假,逃避审批,擅自转移资产或不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

110.未按规定在产权交易机构中进行国有产权转让交易

定性依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2003]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3号)第四条: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在依法设立的产权交易机构中公开进行,不受地区、行业、出资或者隶属关系的限制。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处理处罚依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2003]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3号)第三十二条: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过程中,转让方、转让标的企业和受让方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者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相关批准机构应当要求转让方终止产权转让活动,必要时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确认转让行为无效。

(一)未按本办法有关规定在产权交易机构中进行交易的;

对以上行为中转让方、转让标的企业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者相关企业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应当负赔偿责任;由于受让方的责任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受让方应当依法赔偿转让方的经济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111.将国有资产低价折股、低价出售或者无偿分给个人

定性依据:《关于加强国有企业产权交易管理的通知》(国办发明电[1994]12号)

五、严格禁止将国有企业产权低价折股、低价出售,甚至无偿分给个人,不准以赊销等方式转让国有企业产权或股权。已经这样做的,必须纠正。

处理处罚依据:《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财企[2001]325号)第四十条:企业凡有以下行为之一的,主管财政机关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可以责令限期纠正、追回损失或者没收非法所得、通报批评:

(三)企业违反规定,将资产低价折股或者无偿量化给个人的。

112.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弄虚作假,骗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定性依据:《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

(三)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本企业富余人员兴办的经济实体,凡符合以下条件的,经有关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可享受《通知》规定的三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的政策。.利用原企业的“三类资产”; .独立核算、产权清晰并逐步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 3 .吸纳原企业富余人员达到30%(含)以上; 4 .与安置的职工变更或签订新的劳动合同。处理处罚依据:《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的实施办法》(国经贸企改[2002]859号)(二十四)要注意防止企业改制过程中弄虚作假、骗取优惠政策的不正当行为。对于侵占国有权益、无偿量化国有资产、擅自核销国有资本等行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依法查处,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对不符合条件享受免税政策的企业,经查实后,取消其政策优惠并补缴税款,给予经济处罚,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六、行政事业部分

113.坐收坐支预算外收入

表现形式:收入未上交财政专户,坐收坐支。

定性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九条: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2)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浙江省财政厅关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03]33号)“要将各部门的非税收入(即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其他财政性资金等)全部通过财政实行集中管理,任何部门不得‘坐收’、‘坐支’”。

处理处罚依据:《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第十六条:截留、挪用、坐收坐支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114.隐瞒转移预算外收入

表现形式:单位将预算外收入,记入往来款中,或设帐户单独核算、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十六条: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不得违反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登记、核算。

《市委办公厅 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财经行为严肃财经纪律的通知》(市委办[2004]149号)“在财务收支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严禁截留、挪用、侵占、浪费国家资金,坚决取缔“小金库”。

处理处罚依据:《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各部门和各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按违反财经纪律或违法行为进行处罚。违纪金额一律追回并上缴同级财政,并依照有关规定予以罚款。同时,还要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的责任,并依据情节轻重给予处分直至撤销其职务;

(五)瞒报预算外资金收入、转移资金,未经财政部门批准擅自设立预算外资金帐户和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搞计划外投资、炒股票、炒房地产、进行期货交易、投资入股以及滥发奖金、津贴和补贴;

115.应缴未缴财政专户

表现形式:部门、单位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未按规定上缴财政专户,有的甚至未作收入,在往来帐上坐收坐支。

定性依据:(1)《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第五条:预算外资金是国家财政性资金,不是部门和单位自有资金,必须纳入财政管理。财政部门要在银行开设统一的专户,用于预算外资金收入和支出管理。部门和单位的预算外收入必须上缴同级财政专户,支出由同级财政按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统筹安排,从财政专户中拨付,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2)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浙江省财政厅关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03]33号)“要将各部门的非税收入(即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其他财政性资金等)全部通过财政实行集中管理,任何部门不得‘坐收’、‘坐支’”。

处理处罚依据:《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第十四条:不按照规定将行政事业性收费缴入国库或者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116.截留应拨下级预算(外)款

表现形式:国家机关以虚列支出等手段,将应下拨下级预算单位或具体用款项目单位的财政资金截留在本级,挪作他用。

定性依据:《预算法》第四十七条: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按照预算执行。

《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必须按照本级政府部门批复的预算科目和数额执行,不得挪用;确需作出调整的,必须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同意。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第四十九条:„„主管单位收到财政专户核算的预算外资金属于应返还所属单位的部分应及时转拨所属单位,不得在“暂存款”挂账。

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二)截留、挪用财政资金。

117.将不应当在预算内支出的款项转为预算内支出。

表现形式:隐瞒预算收入或者将不应当在预算内支出的款项转为预算内支出。定性依据:《预算法》第四十七条第二款: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按照预算执行。处理处罚依据:《预算法》第七十五条:隐瞒预算收入或者将不应当在预算内支出的款项转为预算内支出的,由上一级政府或者本级政府财政部门责令纠正,并由上级机关给予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118.预算内转预算外

表现形式:部门、单位将收取应上缴的预算内收入转到预算外。定性依据:《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财综字[1996]第104号)第四十三条:各部门和各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按违反财经纪律或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一)隐瞒财政预算收入,将预算资金转为预算外资金; 处理处罚依据:(1)《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第四十四条:对出现第四十三条行为之一的部门和单位予以处罚。

(一)属于第一、二款的,要将违反规定的收入全部上缴上一级财政。同时,追究有关人员和领导的责任,依据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直至撤销其职务;

(2)《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三条:财政收入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财政收入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补收应当收取的财政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五)擅自将预算收入转为预算外收入。

119.乱摊派

表现形式:在法律、法规的规定之外向企业摊派各种费用:强制企业赞助、资助、捐献财物;强制企业参加保险等。

定性依据:《禁止向企业摊派暂行条例》第五条:法律、法规规定的征收费用项目,任何单位不得超出征收的范围,提高征收的标准,变更征收的办法。

第六条:不得强制企业赞助、资助、捐献财物。

第八条:除法律、法规规定的强制保险项目外,不得强制企业参加保险。

第九条:除法律、法规规定外,不得将公益性义务劳动改为向企业摊派财物。处理处罚依据:《禁止向企业摊派暂行条例》第十八条:经审计机关确认为摊派行为的,审计机关应当通知摊派单位停止摊派行为,并限期退回摊派的财物;期满不退回的,审计机关可以书面通知摊派单位的开户银行从其有关存款中扣还。摊派财物已不存在而无法追回时,审计机关可以通知有关部门扣缴相当于所摊派财物价值的款额,或采取其他经济补偿措施。

120.应列未列支出

表现形式:将属于当年的支出挂往来账,未按会计制度规定列当年支出。定性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七条:政府财政部门、各部门、各单位在每一预算终了时,应当清理核实全年预算收入、支出数字和往来款项,做好决算数字的对帐工作。不得把本的收入和支出转为下的收入和支出,不得把下的收入和支出列为本的收入和支出;不得把预算内收入和支出转为预算之外,不得随意把预算外收入和支出转为预算之内。

(2)《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第四十八条:属于本年的各项支出,要按规定的支出渠道如实列报。

第四十九条:行政单位的往来款项,年终应尽量清理完毕,按照有关规定应当转作各项收入或各项支出的往来款项要及时转入各有关帐户,编入本年决算。

(3)《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第三部分:属于本年的各项支出,应按规定的支出用途如实列报„„事业单位的往来款项,年终应尽量清理完毕,按照有关规定应当转作各项收入或各项支出的往来款项要及时转入各有关部门帐户,编入本决算。

处理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单位并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五)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

121.隐瞒收入,在暂存款中列收列支

表现形式:应当纳入单位收入管理的款项列入暂存款项,并在暂存款列支出,致使这部分收入和支出在年终决算无法反映。

定性和处理依据:(1)《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十三条:事业单位的各项收入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2)《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第三部分:事业单位的往来款项,年终前应尽量清理完毕。按照有关规定应当转作各项收入或各项支出的往来款项要及时转入各有关帐户,编入本年决算。

(3)《行政单位财务制度》第十条:行政单位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应当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

第三十六条:行政单位应当加强对暂存款项的管理,不得将应当纳入单位收入管理的款项列入暂存款项;对各种暂存款项应当及时清理、结算,不得长期挂帐。

(4)杭州市财政局、杭州市监察局、杭州市审计局《关于对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等账户清理检查情况的处理意见的通知》(杭财结[2002]641号)第一条“„„各单位的暂存款项内容属于其他收入和历年结余的,应上缴市财政局综合处的财政专户储存账户”。(5)《关于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补充通知》(杭财综[2010]136号)“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并使用财政部门规定的票据核算往来款,严禁虚列支出和利用往来款进行收支核算”。

122.国有资产处置未经批准

表现形式:行政事业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及注销产权(包括无偿调出、出售、报废、报损等),超过规定额度的,未报经有关部门批准。

定性依据:(1)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国资事发[1995]第106号)第二条: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处置,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及注销产权的一种行为。包括无偿调出、出售、报废、报损等。

第五条:行政事业单位无偿调出、出售、报废、报损的资产,申报单位可凭核准部门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批复书》,调整有关资产、资金帐目。

(2)杭州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杭州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细则》(杭国资[96]字第73号)中“杭州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占用、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应向主管部门申报,提出申请处置国有资产的报告,填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审批表》,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市国有资产管理局会同市财政局审批”、41 “有偿调拨、变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必须委托取得省国有资产管理局颁发资格证书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作价,并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

处理处罚依据:(1)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国资事发[1995]第106号)第七条“„„对违反本实施办法,擅自处置国有资产的单位,均按违反财经纪律处理。对使国有资产受到严重侵害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必要的经济处罚,并移送有关部门追究其行政责任,触犯刑律的,要移送司法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

(2)《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八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国有资产管理的规定,擅自占有、使用、处置国有资产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和被侵占的国有资产。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123.违规担保

表现形式:行政机关、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给国内企事业单位的借贷活动提供担保,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

定性依据:(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禁行政机关为经济活动提供担保的通知》(国办发[1993]11号)第二条:各级行政机关一律不得为国内企事业间的经济活动提供担保,已经提供担保的,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

(2)《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八条:国家机关不得为保证人,但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除外。

第九条: 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为保证人。(3)《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完善财经制度严肃财经纪律若干意见的通知》(杭政[1998]7号)中“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及其他法律明文规定不能作为保证人的组织,不得为他人作经济担保”的规定。

处理处罚依据:(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禁行政机关为经济活动提供担保的通知》(国办发[1993]11号)第三条:对违反规定自行为企事业单位间经济活动提供担保的行政机关,要追究批准人的责任。对因提供担保而引起合同纠纷,造成经济损失的,要对提供担保的行政机关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2)《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十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及国家有关规定,擅自提供担保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造成损失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造成重大损失的,给予开除处分。

124.固定资产帐实不符

表现形式:增加或减少的固定资产不入帐、基建工程竣工后转资产不及时等。定性和处理处罚依据:(1)《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第三十一条: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增加时,应当及时登记入帐;减少时,应当按照国有资产处置规定办理报批手续,进行帐务处理。

(2)《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二十五条:购建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记帐;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者有关凭据确定固定资产价值。

(3)《浙江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一条:事业单位应当及时准确地记录国有资产的存量、结构、分布和增减变化等情况。

(4)《浙江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一条: 对占用资产登记不清、报告不实、管理混乱、经批评仍不改进者,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主管部门应提出通报批评、责令其限期改正。

(5)《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第二十七条:应当建立、健全资产登记、管理制度,明确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以及使用部门的责任,以确保帐实相符。

(6)《杭州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意见》(杭财行[2006]373号)“建立并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的登记管理制度,所有资产必须及时、准确地纳入单位法定的账户,建立实物台账或实物卡进行核算管理”。

125.违规使用发票

表现形式:转借、转让、代开发票;拆本使用发票;自行扩大专业发票使用范围。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借、转让、代开发票;未经税务机关批准,不得拆本使用发票;不得自行扩大专业发票使用范围。

第三十六条:违反发票管理法规的行为包括:

(一)未按照规定印制发票或者生产发票防伪专用品的;

(二)未按照规定领购发票的;

(三)未按照规定开具发票的;

(四)未按照规定取得发票的;

(五)未按照规定保管发票的;

(六)未按照规定接受税务机关检查的。

处理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违反发票管理法规的行为包括:

(一)未按照规定印制发票或者生产发票防伪专用品的;

(二)未按照规定领购发票的;

(三)未按照规定开具发票的;

(四)未按照规定取得发票的;

(五)未按照规定保管发票的;

(六)未按照规定接受税务机关检查的。对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所列两种以上行为的,可以分别处罚。

126.应缴未缴文化事业建设费

表现形式:缴纳娱乐业、广告业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未按规定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定性依据:《文化事业建设费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缴纳娱乐业、广告业营业税的单位和个人,为文化事业建设费的缴纳义务人(以下简称缴费人),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

第三条:文化事业建设费的费率为3%。

第四条:文化事业建设费按缴费人应当缴纳娱乐业、广告业营业税的营业额和规定的费率计算应缴费额。计算公式:应缴费额=应纳娱乐业、广告业营业税*3%。

处理依据:《文化事业建设费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第八条:缴费人应当在提供娱乐业、广告业劳务的发生地,向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

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国发[2000]41号)第一条规定:

(一)各种营业性的歌厅、舞厅、卡拉ok歌舞厅、音乐茶座和高尔夫球、台球、保龄球等娱乐场所、按营业收入的3%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

(二)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报刊刊物等广告媒介单位以及户外广告经营单位,按经营收入的3%缴纳文化事业建设费。

127.库存现金额过大

表现形式:单位财务日常库存现金量大大超出规定范围。定性依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各开户单位的库存现金都要核定限额。处理处罚依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条第二款:超出核定的库存现金限额留存现金的,按超出额的百分之十至三十处罚。

128.行政单位专项资金结余未单独核算

表现形式:行政单位使用专项资金的结余部分未单独核算。

定性和处理依据:《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第三十三条:行政单位的正常经费结余与专项资金结余应分别核算。

129.未经批准将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

表现形式:行政事业单位将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未经主管部门审查核实,或未按规定程序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

定性依据:《浙江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浙政[1997]13号)第五条:国有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必须由非经营性资产占用单位提出申请,填报“行政事业单

位国有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申报表”(申报表表式由省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统一制定),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批准。

第六条:非货币形态的国有非经营性资产(包括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经审批同意转为经营性资产的,应当经省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核准的资产评估机构对其资产价值进行评估,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确认后办理有关手续。

处理处罚依据:《浙江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浙政[1997]13号)第十三条:对未经批准擅自将国有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性资产或弄虚作假申报不实的,由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督促其限期纠正并依法予以处罚。

130.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未收取国有资产占用费

表现形式: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未按有偿使用原则收取国有资产占用费。定性依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浙江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浙政[1997]13号)第十条“国有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按照有偿使用的原则,征收国有资产占用费”。

处理处罚依据:《浙江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浙政[1997]13号)第十三条:对未经批准擅自将国有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性资产或弄虚作假申报不实的,由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督促其限期纠正并依法予以处罚。

131.应当集中采购项目而自行采购

表现形式:使用财政性资金自行购置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者限额标准以上的政府采购项目。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七条:„„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政府采购项目,应当实行集中采购。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十八条:采购人采购纳入集中采购目录的政府采购项目,必须委托集中采购机构代理采购。

《杭州市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工作细则(试行)》第八条 应当实行集中采购的政府采购项目是否纳入集中采购。

处理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七十四条:采购人对应当实行集中采购的政府采购项目,不委托集中采购机构实行集中采购的,由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停止按预算向其支付资金,由其上级行政部门或者有关机关依法给予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分。

132.无预算采购

表现形式:无政府采购预算而实施了政府采购项目挤占其他财政性资金。定性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三十三条:负有编制部门预算职责的部门在编制下一财政部门预算时,应当将该财政政府采购的项目及资金预算列出,报本级财政部门汇总。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各级政府、各部门应当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严格执行预算和财政制度,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资金。

第六十二条: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必须按照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科目和数额执行,不得挪用;确需做出调整的,必须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同意。

(3)《杭州市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工作细则(试行)》(杭财购[2004]21号)第七条 政府集中采购的项目是否纳入了部门预算,按规定编制了政府采购预算。

处理处罚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五十七条: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应当按照预算预算科目执行。不同科目间的预算资金需要调剂使用的,必须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报经批准。

(2)《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加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

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四)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

133.规避公开招标采购

表现形式:应当采用公开招标而采用其他方式采购,化整为零或者采取其他措施规避公开招标。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六条:„„公开招标应作为政府采购的主要采购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七条:采购人采购货物或者服务应当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的,其具体数额标准,属于中央预算的政府采购项目,由国务院规定;属于地方预算的政府采购项目,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因特殊情况需要采用公开招标以外的采购方式的,应当在采购活动开始前获得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人民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八条:采购人不得将应当以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货物或和服务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公开招标采购。

《杭州市政府采购监督管理工作细则(试行)》第十二条 单项或批量预算金额达到公开招标规定限额,因特殊情况需要采用公开招标以外采购方式的,有否报经市采购办批准;是否化整为零或以其他方式规避公开招标采购。

处理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七十一条: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关给予处分,并予通报:

(一)应当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而擅自采用其他方式采购的。

134.委托不具备政府采购业务代理资格的机构办理采购事务

表现形式:采购人委托的代理机构没有取得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资格认定,或者未在委托的范围内办理政府采购事宜。

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十九条:采购人可以委托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认定资格的采购代理机构,在委托的范围内办理政府采购事宜。

处理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七十一条: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关给与处分,并与通报„„

(三)委托不具备政府采购业务代理资格的机构办理采购事务的。

135.擅自提高政府采购标准

表现形式:政府采购没有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或者提高采购标准未经本级财政部门批准。定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六条:政府采购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处理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七十一条:采购人、采购代理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尤其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机关给予处分,并予通报:

(二)擅自提高采购标准的。

136.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事业费)表现形式:将财政拨入的事业费、专项拨款等改变用途,用于行政性支出、基本建设、滥发钱物等行为。定性依据:(1)《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严格执行预算和财政制度,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资金„„。

第六十二条: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必须按照本级政府部门批复的预算科目和数额执行,不得挪用;确需作出调整的,必须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同意。”

(2)《杭州市本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杭政办[2009]20号)第二十九条:专项资金应当专款专用。

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加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

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二)截留、挪用财政资金。

137.虚列支出

表现形式:把本的收入和支出转为下的收入和支出,把下的收入和支出列为本的收入和支出;把预算内收入和支出转为预算之外,随意把预算外收入和支出转为预算之内等行为。

定性依据:《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第四十一条:行政单位的各项支出按实际支出数额记账。

《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七条:政府财政部门、各部门、各单位在每一预算终了时,应当清理核实全年预算收入、支出数字和往来款项,做好决算数字的对账工作。不得把本的收入和支出转为下的收入和支出,不得把下的收入和支出列为本的收入和支出;不得把预算内收入和支出转为预算之外,不得随意把预算外收入和支出转为预算之内。

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七条规定:财政预决算编制部门和预算执行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有关预算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追回有关款项,限期调整有关预算科目和预算级次。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

(一)虚增、虚减财政收入或者财政支出„„

138.擅自设立项目收费

表现形式:违反规定,擅自设立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或者设置罚没处罚的行为。定性和处理处罚依据:《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第五条:违反规定,擅自设立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或者设置罚没处罚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浙江省预算外资金管理条例》第十二条:部门和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省人民政府及其财政、价格主管部门规定的项目、范围、标准收取和提取预算外资金,严禁自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

139.无证收费

表现形式:违反《收费许可证》规定实施行政事业性收费。定性和处理处罚依据:《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第九条:违反《收费许可证》规定实施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

140.超范围、超标准收费

表现形式:超出《收费许可证》规定的收费范围,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的行为 定性和处理处罚依据:《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第六条:违反规定,擅自变更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者罚没范围、标准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浙江省预算外资金管理条例》第十二条:部门和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省人民政府及其财政、价格主管部门规定的项目、范围、标准收取和提取预算外资金,严禁自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

141.使用不合规票据收费

表现形式:不使用规定的票据收费或擅自扩大票据适用范围的。

定性和处理处罚依据:(1)《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第十条:违反财政票据管理规定实施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以实施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的名义收取钱物,不出具任何票据的,给予开除处分。

46(2)《浙江省预算外资金管理条例》(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9号)第三十四条:部门和单位往来或者其他收款,除法律、法规规定必须使用税务发票外,应当使用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行政事业单位统一收款收据。

142.未及时清理往来款项

表现形式:对暂存款、暂付款、应付款、应收款、预付款项等未及时清理。定性和处理处罚依据:(1)《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第三十六条:行政单位应当加强对暂存款项的管理,不得将应当纳入单位收入管理的款项列入暂存款项;对各种暂存款项应当及时清理、结算,不得长期挂账。

(2)《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第二十九条:行政单位应当严格控制暂付款的规模,并及时进行清理,不得长期挂账。

(3)《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第三十条:各种应付款项和应缴款项应及时清理并按规定办理结算,不得长期挂账。

(4)《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第二十三条:各种应收及预付款项应当定期与债务人对账核实。及时清算、催收。

(5)杭州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补充通知》(杭财综[2010]136号)“各单位年末应加强往来款清理,不得截留收入。对长期挂账的往来款项,单位应及时清理,并按资金的不同性质作相应处理”。

143.固定资产未入账

表现形式:行政事业单位未按固定资产分类标准正确核算固定资产,未及时准确记录国有资产的存量、结构、分布和增减变化等情况。

定性依据:《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第三十一条: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增加时,应当及时登记入帐;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第二十七条:应当建立、健全资产登记、管理制度,明确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以及使用部门的责任,以确保帐实相符;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应按固定资产分类标准正确核算固定资产及按固定资产的分类设置明细帐和固定资产卡片进行明细核算;

《浙江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一条:事业单位应当及时准确地记录国有资产的存量、结构、分布和增减变化等情况。

处理处罚依据:《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二条:(四)责令冲转或者调整有关会计账目。

144.对已明令取消、暂停执行或者降低标准的财政收入项目,仍然依照原定项目、标准征收或者变换名称征收

定性依据:(1)《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财综〔[2004]53 号)

二、„ „ 严禁各地区、各部门越权审批行政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扩大征收范围、提高征收标准,禁止以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名义变相批准征收政府性基金,严禁未经财政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会同同级价格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将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或者将行政事业性收费作为经营服务性收费进行审批,不得将国家明令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继续收取。

(2)《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审批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04 ]l00 号)第十二条:按照本办法第八条至第十一条规定批准设立的收费项目,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变更收费单位、收费项目名称、收费对象、收费范围、收费环节、收费期限以及收费性质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八条至第十一条规定的管理权限进行审批。

(3)财政部公布取消的政府性基金277项:可参考《关于公布取消部分政府性基金项目的通知》(财综「2002」24 号)

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三条:财政收入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财政收入管理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补收应当收取的财政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三)对已明令取消、暂停执行或者降低标准的财政收入项目,仍然依照原定项目、标准征收或者变换名称征收。

145.隐瞒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

定性依据:(1)《预算法》第四十六条:有预算收入上缴任务的部门和单位,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将应当上缴的预算资金及时、足额地上缴国家金库(以下简称国库),不得截留、占用、挪用或者拖欠。

(2)《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七条:政府财政部门、各部门、各单位在每一预算终了时,应当清理核实全年预算收入、支出数字和往来款项,做好决算数字的对账工作。不得把本的收入和支出转为下的收入和支出,不得把下的收入和支出列为本的收入和支出;不得把预算内收入和支出转为预算之外,不得随意把预算外收入和支出转为预算之内。

决算各项数字应当以经核实的基层单位汇总的会计数字为准,不得以估计数字替代,不得弄虚作假。(3)《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财综字[1996]104号)第四十三条:各部门和各单位预算外资金管理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按违反财经纪律或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五)瞒报预算外资金收入、转移资金,未经财政部门批准擅自设立预算外资金账户和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 „

处理处罚依据:(1)《预算法》第七十五条:隐瞒预算收入或者将不应当在预算内支出的款项转为预算内支出的,由上一级政府或者本级政府财政部门责令纠正,并由上级机关给予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2)《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四条:财政收入执收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国家财政收入上缴规定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收缴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隐瞒应当上缴的财政收入。

146.行政事业收费、罚没收入未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定性依据:(1)《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若干规定》(财综字[1999 ]87号)第二条:具有执收执罚职能的单位(以下称“执收执罚单位”)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下同)和罚没收入,属于财政性资金,均应实行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即上述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按财政部门规定全额上缴国库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支出按财政部门批准的计划统筹安排,从国库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中核拨给执收执罚单位使用。

(2)《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国发[1996] 29号)

五、预算外资金要上缴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预算外资金是国家财政性资金,不是部门和单位自有资金,必须纳入财政管理。财政部门要在银行开设统一的专户,用于预算外资金收入和支出管理。部门和单位的预算外收入必须上缴同级财政专户,支出由同级财政按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单位财务收支计划统筹安排,从财政专户中拨付,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3)《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审批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04]100号)第二十八条:根据本办法规定新审批的收费项目,收费收入一律按照财政部和省级财政部门规定全额缴入国库。过去已按规定程序审批的收费项目,收费收入应当逐步缴入国库;暂时不能缴入国库的,应当全额缴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4)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浙江省财政厅关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03]33号)“要将各部门的非税收入(即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其他财政性资金等)全部通过财政实行集中管理,任何部门不得‘坐收’、‘坐支’”。(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93号)(八)关于严肃财经纪律问题。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后,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有关规定,将罚没收入、行政性收费和预算外收入,及时足额地缴入国库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严禁转移、截留资金,严禁私

设过渡性收入账户滞留不缴,严禁挪用、坐支,严禁私分或擅自用于职工福利,严禁将执收执罚权力擅自下放给所属事业单位。

处理处罚依据:(1)《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国发[1996]29 号)

五、„ „ 部门和单位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必须按财政部门规定的时间及时缴入财政部门在银行开设的预算外资金专户,不得拖欠、截留和坐收坐支。逾期未缴的,由银行从单位资金账户中直接划入财政专户。

(2)《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审批管理暂行办法》(财综[2004]100号)第三十七条:收费单位未按规定将收费收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由财政部门责令其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收缴应当上缴的收费收入。

(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93号)(八)关于严肃财经纪律问题。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后,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有关规定,将罚没收入、行政性收费和预算外收入,及时足额地缴入国库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严禁转移、截留资金,严禁私设过渡性收入账户滞留不缴,严禁挪用、坐支,严禁私分或擅自用于职工福利,严禁将执收执罚权力擅自下放给所属事业单位。违反上述规定的,监察部门要严肃追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给予必要的政纪处分。触犯刑律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147.无预算支出

定性依据:(1)《预算法》第四十七条: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及时、足额地拨付预算支出资金,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和监督。

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的支出必须按照预算执行。(2)《行政单位财务规则》([1998]财政部令第9号)第十条:行政单位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应当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

第十二条:行政单位应当严格执行预算,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安排各项资金,不得超预算安排支出。第十八条:行政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各项支出的管理制度。各项支出由单位财务部门按照批准的预算和有关规定审核办理,防止多头审批和无计划开支。重大支出项目,应当集体讨论决定。各项资金的安排使用情况,应当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分别反映。

处理处罚依据:(1)《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必须按照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科目和数额执行,不得挪用;确需作出调整的,必须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同意。

(2)《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四)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

148.截留、挪用财政资金

定性依据:(1)《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严格执行预算和财政制度,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资金;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按照标准考核、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关于加强政府性基金管理问题的通知》(财综字[2000]22号)

六、政府性基金是财政性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要按照规定分别缴入同级国库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支出按照财政部门批准的预算或计划安排使用,不得挪作他用。

(3)《关于对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实行预算管理的规定》(中办发[1993]19号)

四、„ „ 行政管理补助支出预算应明确列出具体项目和数额。支出项目和范围,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不得擅自突破或变动。

(4)《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国发[1996]29 号)

七、严格预算外资金支出管理,严禁违反规定乱支挪用。

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国家规定和经财政部门核定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单位财务收支计划使用预算外资金。专项用于公共工程、公共事业的基金和收费,以及其他专项资金,要按计划和规定用途专款专用,由财

政部门审核后分期拨付资金;用于工资、奖金、补贴、津贴和福利等方面的支出,必须严格执行财政部门核定的项目、范围和标准;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支出,要按国家规定立项,纳入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并按计划部门确定的国家投资计划和工程进度分期拨付;用于购买专项控制商品方面的支出,要报财政部门审查同意后,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控购审批手续。严禁将预算外资金转交非财务机构管理、账外设账、私设“小金库”和公款私存;严禁用预算外资金搞房地产等计划外投资,从事股票、期货等交易活动以及各种形式的高消费。

处理处罚依据:(1)《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二条:各部门、各单位的预算支出,必须按照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科目和数额执行,不得挪用;确需作出调整的,必须经本级政府财政部门同意。

(2)《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二)截留、挪用财政资金。

149.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

定性依据:(1)《预算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严格执行预算和财政制度,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严格按照预算规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资金;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按照标准考核、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若干规定》(财综字[1999]87号)第十六条:执收执罚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及财政部门批准的预算外资金收支计划和财务收支计划,对财政核拨的资金切实加强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使用,并在财务报表中如实反映。

(3)《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财综字[1996]104号)第二十二条:部门和单位用预算外资金发放工资、奖金、津贴、补贴以及用于福利等方面的支出,必须按财政部门规定的项目、标准和范围执行。

(4)杭州市财政局《杭州市级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杭财预[2007]1064号)第二十五条:市级部门要按照核定的项目支出预算组织项目实施,并责成项目单位严格执行项目计划和项目支出预算。处理处罚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第六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违反规定使用、骗取财政资金的行为之一的,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有关财政资金,限期退还违法所得。对单位给予警告或者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四)违反规定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

150.在本单位工会或其他单位列支

定性、处理处罚依据:(1)《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七条:政府财政部门、各部门、各单位在每一预算终了时,应当清理核实全年预算收入、支出数字和往来款项,做好决算数字的对账工作。不得把本的收入和支出转为下的收入和支出,不得把下的收入和支出列为本的收入和支出;不得把预算内收入和支出转为预算之外,不得随意把预算外收入和支出转为预算之内。

决算各项数字应当以经核实的基层单位汇总的会计数字为准,不得以估计数字替代,不得弄虚作假。(2)《行政单位财务规则》([1995]财政部令第9号)第十条:行政单位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应当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

(3)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财经行为严肃财经纪律的通知》(市委办[2004]149号)第三点:禁止行政事业单位在下属企事业单位和协会、学会等社团组织报销本应由本单位支出的各项费用„„。

151.违反规定办理个人商业保险

定性依据:(1)《关于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用公款为个人购买商业保险若干问题的规定》(财金[2004]88号)

三、党政机关和依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用公款为干部职工购买商业保险,应严格遵守下列规定:

(一)购保的险种。仅限于旨在风险补偿的人身意外伤害险,包括公务旅行交通意外伤害险、特岗人员的意外伤害险,以及为援藏援疆等支援西部地区干部职工购买的人身意外伤害险。

第四篇:柳州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管理办法

柳州市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我市科技事业的发展,规范和加强市本级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以下简称研发经费)的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根据国家财政部、科技部《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本级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研发经费来源于市本级财政拨款,是市人民政府为支持科技创新与发展,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而设立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研发经费由市财政局、科技局共同管理,并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和专家管理与决策过程中的评议和咨询作用。

第四条 研发经费管理和使用原则:

(一)集中资源,突出重点。研发经费要集中用于支持市科技发展规划及科技计划项目指南所确定的重大专项,防止分散使用。

(二)科学安排,合理配置。要严格按照项目的目标和任务,科学合理地编制和安排预算,杜绝随意性。

(三)单独核算,专款专用。研发经费应当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并逐步建立研发经费管理和使用的面向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

2.落实项目约定支付的匹配经费及其它配套条件; 3.负责项目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4、接受财政部门、科技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按要求提供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有关财务资料。

第三章 研发经费支持的对象、方向和方式

第六条 研发经费的支持对象是我市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其中用于软科学研究的经费支持对象还包括政府部门及社会团体。

研发经费优先支持具有较强自主研发能力,具备较好科研条件和较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的企业、科研机构(包括由科研机构改制而成的科技型企业)和高等院校。

第七条 研发经费主要用于支持围绕市科技发展规划及科技计划项目指南所确定的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开展的科技攻关与新产品试制、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科技成果推广与产业化示范、科技创新能力与条件建设和其他相关重大研究开发工作。

对反映产业重大科技需求,具有明确市场应用前景,以产学研结合方式,开展重大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能够明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项目(课题)予以重点支持。

第八条 研发经费的主要支持方向是:

(一)科技攻关与新产品试制。主要支持以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重大关键性技术的突破、高新技术的应用,为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及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提供技术支撑的研究开发活动;以及技术含量高、创新性强,对行业技术进步与发展有较大带动作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试制

方式给予支持,积极探索实践贷款贴息、偿还性资助、风险投资等方式。

第四章 研发经费的开支范围

第十条 研发经费的开支范围包括项目经费和其他专项经费。第十一条 项目经费是指在课题组织实施过程中与研究开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各项费用。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一般包括设备费、材料费、试验外协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资料与知识产权事务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等。

(一)设备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研发经费要严格控制设备购置费支出。

(二)材料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三)试验外协费:是指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带料外加工费用及委托外单位或合作单位进行的试验、加工、测试等费用。

(四)燃料动力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五)资料与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费等费用。

(六)差旅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

理和使用。控制比例如下: 课题经费预算在100万元及以下的部分按照8%的比例核定; 超过1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5%的比例核定; 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2%的比例核定; 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1%的比例核定。

(十二)其他相关费用:指除上述费用之外与项目研究开发有关的其他费用,应当严格控制,并在项目合同中单独列示,单独核定。

第十二条 其他专项经费包括计划管理费、科技兴市活动费、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活动费、柳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评审工作经费、专利资助及奖励费、研发经费管理奖励费等。其他专项经费由市科技局负责具体管理,预算由市财政局核定。

(一)计划管理费:每年按研发经费总额3%提取,用于市科技局为组织项目,开展项目评审或评估、招标、监督检查、项目验收及绩效考评等工作所发生的费用。

(二)科技兴市活动费:用于科技兴市宣传、交流、调研、咨询等各项活动的费用。

(三)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活动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工作经费补贴及考察、调研、接待等费用。

(四)柳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评审工作经费:柳州市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的评审费用。

(五)专利资助及奖励费:用于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发明专利授奖、专利实施奖励等资助及奖励费用。

(六)研发经费管理奖励费:每年从研发经费总额中提取

项目实施可能形成的科技资源和成果,提出社会共享的方案。

第十五条 市科技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项目预算建议,并按部门预算编制要求送市财政局审核后,纳入市本级部门预算项目库管理。

第十六条 市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或委托科技评估机构,对拟组织实施的项目(包括预算情况)进行专业评估或评审。

第十七条 市科技局根据评审或评估意见进行综合平衡后,会同市财政局审定并批复项目预算,并联合下达项目计划。

第十八条 市科技局根据下达的项目计划,与项目承担单位签定的项目合同应当包括项目预算内容。项目合同中的项目预算内容是预算执行、监督检查和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

第十九条 实行招标投标管理的项目,其经费预算的确定按《政府采购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规定执行。

第六章 预算执行

第二十条 市财政局根据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费计划文件和项目合同办理拨款。研发经费的拨付按照市本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执行。经费使用中涉及政府采购的,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按照下达的项目计划,足额落实自筹经费。

第二十二条 课题承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下达的课题预算执行,一般不予调整,确有必要调整时,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核批:

(一)课题预算总额、课题间预算调整,应当按程序报市科技

将停拨经费或不再受理其他项目的申报。

第二十六条 在研项目的结余经费,结转下一按规定继续使用。已完成并通过验收的项目结余经费,经市财政局、市科技局批准后用于补助单位科研事业发展支出。项目因故终止,项目承担单位财务部门应当及时清理账目和资产,编制财务报告及资产清单报送市科技局,由市科技局组织进行清查处理,结余经费(含处理已购物资、材料及仪器、设备的变价收入)全额上缴财政,继续用于安排其他科技项目。

第二十七条 预算执行过程中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在项目实施期间出现计划任务调整、项目负责人变更或调动单位、项目承担单位变更等影响经费预算执行的重大事项,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及时报市科技局批准。

第二十八条 研发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属国有资产,一般由项目承担单位进行管理和使用,柳州市有权调配用于相关科学研究。研发经费形成的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执行。

研发经费形成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等,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开放共享,以减少重复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 市财政局、科技局对研发经费拨付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项目承担单位的主管部门和所在的县(区)财政、科技部门可对安排给本地的研发经费进行监督检查,并按规定接受审计监督。

1第三十五条 对违反本规定,属财政违法违纪行为的,依法作出处理、处罚。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市科技局负责解释。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此前发布的相关管理办法中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1998年制定的《柳州市科技三项费用管理暂行办法》(柳政办〔1998〕103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2016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预算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1:

2016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

计划重大项目申报指南

一、新材料产业

1.激光烧结快速成型木塑复合材料研究

激光烧结粉末是SLS(选择性激光烧结)3D打印机的必备耗材。激光烧结粉末主要分为金属(钛合金、铝合金等)、塑料(尼龙、聚乳酸等)、无机非金属(陶瓷、沙等)三大类。研发出用于快速原型制造的木塑复合材料的成份与配比,综合各成份所起的作用,最终获得具有一定强度,可以满足一定力学要求的成型件,并替代精密铸造和注塑等传统成型工艺。

2.高功率动力锂离子电池高压尖晶石镍锰酸锂正极材料研发

具有4.7V放电平台的尖晶石镍锰酸锂(实际比能量可达610Wh/kg),在纳米尺度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其在提高动力电池倍率特性方面具有极大优势,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首选材料之一。通过研发提高其循环寿命和倍率特性,实现该材料在0.2C比容量大于130mAh/g;1C循环1000次后容量保持率大于85%;20C比容量大于90mAh/g;55C循环300次后容量保持率大于80%。并实现10

公斤以上制备技术改进,进而实现产业化。

3.高性能双面齿型无级变速带研制

产品为农机V带的高端产品,主要应用于大型农业机械的动力传动系统,国内使用的产品一直依赖进口。研制国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面齿形变速V带产品,提高产品的横向刚性与纵向曲挠性;使产品与带轮之间的摩擦力尽量增大,同时兼顾产品的耐磨性、降低动态和摩擦生热性,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4.新型SiC/Al复合材料红外反射镜关键技术研究 为提高红外反射镜制造控制精度,降低加工难度与反射镜膨胀系数,使反射镜尺寸稳定、易于镀膜。重点开展光学级SiC/Al复合材料的应用设计及高品质制备技术;光学级SiC/Al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技术及精加工技术;光学级SiC/Al复合材料尺寸稳定化热处理技术;光学级SiC/Al复合材料表面处理技术。

5.无压烧结碳化硼陶瓷制备关键技术研究

采用先低温后高温两次法烧结工艺,能够有效改善材料烧结性能。在快速致密化阶段(低温阶段)保温可促进材料致密化和气体的排除,同时可以抑制晶粒长大,在高温阶段保温有利于闭气孔的排除,获得均匀细小组织,达到同时提高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的目的。

6.钛(合金)电子束熔融快速成形产品的研究开发 对钛(合金)电子束熔融快速成形技术展开系统性攻关,促进3D打印钛(合金)产品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生物医疗等高技术领域的推广及应用,完善我省3D打印产业链条并提高3D打印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解决电子束熔融快速成型凝固组织及力学性能优化,及其无损检验;钛(合金)电子束熔融快速成型零部件后处理等关键技术;形成钛(合金)电子束熔融快速成型工艺规范和配套应用技术标准。

二、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

7.300~500kw有机郎肯循环发电装臵(ORC)ORC是采用低沸点有机工质进行热力循环,通过蒸发器利用90℃~200℃低温热源加热工质变为蒸汽,从而驱动汽轮发电机做功的小型电站系统,该装臵可广泛应用于高能耗领域或地热、太阳能。重点研制磁悬浮轴承汽轮发电机组,通过汽轮机与发电机同轴一体化集成、高速向心径流透平、板式强化高效换热、高频电力电子变频发电、ORC系统设计等技术研究,解决有机工质泄露问题并且减少机械损失、提高装臵循环效率、提高变工况能力,以适应各种余热回收应用,并且易于模块化批量制造,降低成本,最终形成达到国际前沿水平商业化300~500kw的ORC模块化集成发电装臵。

8.微引燃双燃料发动机控制系统开发

天然气具有储量丰富、价格低廉、排放污染低等特点,是船舶发动机理想的替代能源。为了改善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满足日趋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开发基于微喷引燃的双燃料发动机控制系统。重点突破双燃料发动机控制系统

软硬件设计、油气一体化智能控制策略、燃烧模式平稳快速切换控制策略、转速闭环控制等关键技术。开发双燃料发动机智能电控系统,通过船级社认证,并批量装船应用,实现产业化。

9.汽车发动机余热收集装臵

目前汽车发动机排气所带走的能量占燃油燃烧热量的30%-45%左右,这些能量绝大部分以余热的形式散失到空气中,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研究将原先的单管排气歧管变成双管,在外管与内管中加入液体,利用发动机排出的热量,使液体产生蒸气,利用汽轮机原理驱动发电机,给蓄电池充电。不仅可以实现能源二次利用,还能为汽车增加新的动力源。形成一个由排气歧管、液体容器、压力控制系统、发电控制系统、蓄电池、电转换控制系统、电动机组成的能自动收集汽车发动机余热的装臵。

10.汽轮机安全监视及振动分析系统(TSI/TDM)国产化 打破国外产品的市场垄断地位,在保证性能指标基础上降低用户成本,对提高我国汽轮机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加速行业国产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重点解决设备精度和可靠性要求高,硬件设计电磁兼容和电源安全防护设计等硬件问题;解决卡件程序高效可靠,处理速度高等软件问题;解决数据实时传输与管理等系统问题。形成自主研发的TSI/TDM产品,经过各种行业认证和测试后替代国外产品,可广泛应用到各种旋转机械领域。

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11.轮胎制造物流分拣机器人及自动化成套装备研制

研究机器人自动码垛装备、粉粒料全自动包装码垛成套设备、合成橡胶后处理成套设备、柔性高速全自动装车机装备、多规格物料自动码垛生产线、轮胎自动分拣成套装备以及物流配送中心成套装备,优化轮胎分拣环节的自动化程度,提高轮胎分拣效率与准确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12.集装箱制造智能焊接机器人及其关键设备研发 面向标准干式集装箱制造自动化工艺装备研制和应用领域,针对集装箱制造流水线机器人自动焊接装备研制和工艺技术,基于集装箱制造的机器人本体结构、机器人运动控制、焊缝自动识别和跟踪技术,开展适合集装箱薄板焊接的自动焊接工艺技术,自动焊接离线编程技术的研究,形成拼板焊接机器人、搭接焊接机器人、集装箱角柱焊接机器人、集装箱波纹板焊接机器人、铰链自动焊接机器人等系列产品。

13.外骨骼助力机器人研究

研究外骨骼机器人仿真技术、本体机构技术、多传感信息融合技术、基于人体意图行为检测的人机交互系统及柔顺控制技术与系统集成,解决主动关节的运动范围实现及运动空间中的动力特性分析、被动关节弹性阻尼特性分析及实现、整机的减重设计,以及关键部件的可靠性分析与优化由构型到机械实体的实现问题。

14.工程复杂零部件增材制造(3D打印)关键技术研究

面向航空航天飞行器、燃气轮机、汽车发动机、生物医学、工业模具等领域的结构复杂难成形零件,通过开展金属材料3D打印的机械力学性能试验、成形工艺优化、质量与安全性评价、寿命预测以及制定标准、建立数据库等研究,实现对设备零部件3D打印性能指标的优化和服役寿命的延长。

15.矿用隔爆兼本安型高压高效变频调速一体机研制

通过开展变频器和电机系统集成与参数优化匹配技术、变频电机的绝缘技术、一体化变频电机的热设计及热管理技术、一体化变频电机的节能控制技术、电机系统能效监测技术与评估方法的研究,突破矿用电机的系统集成化和小型化等共性问题,完善变频一体机的整体性能,推动电机系统能效水平的提升。

16.基于508-Ⅳ钢核电新材料大型复杂一体化锻件全流程制造技术

开发适用于核电设备大型化的508-Ⅳ钢材料,对材料的变形机理、成分、组织和性能进行模拟研究,实现核电设备主体材料的更新换代;开发适用于核电大型关键设备制造的新材料、新工艺,开展超大锻件材料的锻造、成形、热处理、机加及检测技术研究;开展材料的性能试验及工程化研究。

17.驮背运输铁路专用车辆关键技术研究

针对驮背运输专用车与既有站场、线桥、公路货车、装卸设施匹配关系研究,车辆主要结构、参数和性能指标,开

展车体结构轻量化、车体模态、车体结构及部件可靠性、车辆动力学性能等研究,形成液压系统、电气系统、旋转系统、支撑系统、自锁机构、公路货车装载加固等关键技术。

18.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精密数控加工技术

开展专用电火花加工工艺与设备研制,针对脉冲电源、伺服控制系统、电极损耗补偿、微细工具电极制备、数控系统、装备集成等关键技术,形成精细结构电火花加工装备,解决航空发动机辅助动力装臵关键零部件的加工难题,提升航空发动机微小孔、精细结构加工的装备与工艺水平。

19.DELTA四轴并联机器人

研制DELTA四轴并联机器人,实现四自由度运动,自主设计DELTA机器人本体、机器人运动控制器,通过运动学解算,实现对机器人的控制;基于机器人视觉,实现机器人的运动识别;设计高速气路,配合机器人吸取。针对输送带上的物体进行识别和跟踪,完成对物体的高速分拣任务。

20.通用工业机器人快速试教设备

研发快速实现机器人编程的试教设备,满足在喷涂、焊接、打磨、去毛刺等特定行业应用的快速编程需求,降低机器人编程开发难度、缩短编程时间。研发高精度示教臂本体,提出基于示教臂数据导入的机器人算法,开发匹配市场主流通用工业机器人的快速试教编程软件,从而代替传统的繁琐机器人编程方法。

四、信息服务产业

21.黑龙江省制造服务平台共性技术研究

为加速我省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转型,合理利用装备制造业的剩余产能,通过搭建网络服务平台整合制造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弥补其资金、设备不足的短板。平台探索适合我省的制造资源共享的内容和服务模式,运用云计算等技术将各类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虚拟化,并实施智能化管理,实现高效共享和协同,为企业提供制造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通过质量监控机制运行,保障平台的稳定应用及较高的制造服务质量。

22.卫星技术在林业资源监测和灾害预警的应用研究 为促进我省卫星应用产业发展,加快卫星应用技术在重点领域应用示范,强化林业信息的监测和精细管理,为政府宏观决策、行业规划等提供智力支持。建立基于高性能计算的林业卫星遥感数据存储共享平台,综合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观测技术,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研究支持虚拟化管理、分布式存储及分布式计算的森林卫星遥感数据存储与检索方法,实现遥感数据的共享与分发功能,并在林区开展应用示范。

23.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文化旅游展览展示交互系统研究

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移动互联网技术推动科技与文化旅游时尚产业融合,重点研究开发面向文化、旅游产业展览展示方面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展示技术,包括头戴式 虚拟现实成像,基于移动端沉浸式影像技术。研究虚拟现实影片拍摄技术,包括多通道球幕拼接技术,虚拟现实影片与三维影像合成技术,全景立体声技术。研究VR/AR与移动互联网、GIS、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形成一套文化旅游展览展示交互系统。

24.基于虚拟化技术的IaaS运营支撑平台的研究 为提高云计算中心运算效率,降低能耗,通过基础架构即服务(Iaas)的构建模式,将数据中心不同架构、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服务器进行整合,通过云操作系统的调度,向应用系统提供一个统一的运行支撑平台。同时,借助于云计算平台的虚拟化基础架构,有效的进行资源切割、资源调配和资源整合,按照应用需求来合理分配计算、存储资源,最优化效能比例。

25.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广播融合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为加快广电网络与互联网结合,利用云计算技术和分布式转码技术等新媒体技术,实现云存储、云转码、云推送、云播放器等云服务功能,为使用者提供真正跨媒体、高品质、多格式、多协议的完整多媒体音视频云服务。改系统让使用者可以利用高效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多媒体传输架构,进行音视频上传、转码、分发、存储等多种互动应用与在线管理。

26.龙江大豆品牌安全与产品溯源支撑技术的研究

为防控龙江大豆产销全国品牌侵害风险,研究我省大豆进军全国市场产品防伪验真、溯源等方面相关技术与方案。

研究2-4种大豆生物特征提取与识别技术;特种数字指纹生成、编码、管理与便捷应用框架平台1套;基于数字指纹的大豆产、销过程各个环节的溯源与追踪方案1套;构建体系内对问题产品取证、鉴定、责任认定、安全认证的标准1套。

27.母乳数据库的研发与应用

我省是奶业大省,目前国内的婴幼儿配方乳粉设计和产品是建立在欧美对其婴幼儿营养需求的基础上,真正适合中国婴幼儿的配方乳粉还没有相应的产品,所以在我省建立1个母乳数据库,对我**乳营养成分、地域分布和泌乳期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寻求功能性原料或创新性技术对现有婴幼儿乳粉配方、营养指标进行合理修订,开发出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婴幼儿奶粉2-3个系列,实现婴幼儿配方乳粉设计技术的创新、食品原料使用的创新突破。

28.基于互联网的大健康数据管理与服务云平台 研究医疗数据和健康数据等大数据标准化,开展生物大数据表述索引、搜索与存储访问关键技术研究。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和健康服务APP,实现健康数据管理、共享与服务的标准化、个性化,探索O2O全省健康服务新模式。

29.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的研制与示范

研发基于信息通讯、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小区群物业管理模式的综合云服务平台,以提升小区物业管理和信息服务水平。主要包括物业管理系统、APP管理平台、APP应用,实现信息发布、在线缴费、电子商

务、智能家居、智能安防、协同办公等功能。平台业务容量能力设计支撑10万用户同时在线,高并发处理状态下,动态页面结果返回时间应<1秒;智能识别及控制的出错率<99.99%;具备TB级分布式数据处理能力。

30.基于互联网的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针对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开展基于互联网的环境在线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全面提高生态环境动态监测、预警、评估和决策管理能力和环境污染管控能力。重点面向全省生态环境监测管控工作,将环境监测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结合,实现环境网络化动态监控系统,并通过互联网环境空间信息与环境业务共享,以实现高效的统计分析与评估预警,建设环境监测系统跨领域、跨层级、跨地域的应急处臵联动能力。

五、生物农业

31.优质、高产、多抗大豆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 针对我省对现有大豆种质资源的采集挖掘利用和创新能力不强、生物育种技术手段相对落后、育种网络体系薄弱、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发展缓慢等问题,重点开展大豆育种技术研究,利用分子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优质、高产、多抗、耐密、广适应性大豆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及新品种选育及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选育优质、高产、多抗、耐密、广适应性大豆新品种8-12个,建立新品种高产配套栽培技术3-5套。

32.杂粮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

究与示范

针对我省杂粮种质资源匮乏、杂粮专用品种和栽培技术落后于生产发展等问题,重点开展杂粮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收集、鉴定、创造杂粮种质资源与育种材料300份;选育适宜我省种植的优质专用杂粮新品种9个;研究出适于我省推广应用的高粱、谷子、糜子、芸豆的轻简化配套栽培技术各1套;在主产区建立杂粮新品种与新技术示范基地10个。

33.南瓜西瓜甜瓜种质资源创新、新品种选育及设施栽培技术研究

针对我省瓜菜生产中专用品种缺乏、设施结构不尽合理、设施环境调控技术落后、化肥农药施用量过高等问题。通过本项目实施,在瓜菜专用新品种选育、新型设施类型研发、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温、光、水、肥等资源高效利用、以“一控两减”为核心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方面获得明显的突破。创新优异资源材料10份, 育成新品种(系)5-6个,集成各类技术规范或技术体系4-5套,培育新品种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引领和支撑瓜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4.黑龙江省果树新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研究 针对我省果树资源匮乏、品种选育落后、生产过程劳动强度较大、冻害风险较高等问题,通过项目研究培育适合高寒地区气候特点的果树优异种质资源与新品种,为我省规模化果树生产提供主栽品种4-5个;通过果树栽培技术的研究,基本实现果树生产的机械化作业、省力化栽培及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提高我省果树产品在市场中的占有率和竞争力,为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生态环境改善及农民增收拓宽途径。

35.主养鱼类品种培育及高效生态养殖技术集成 以保种技术,杂种优势利用为基础,并与分子育种技术相结合,对松浦镜鲤进行培育保种,创制耐高碱鲫鱼新品种,研究建立优良苗种规模化扩繁技术及高碱水池塘养殖技术规范。培育亲本1万尾以上,推广优质苗种2亿尾;研究建立北方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和养殖模式。在现有池塘生产能力基础上,养殖产量提高10%,养殖废水排放量降低50%,整体经济效益提高5%-10%;在鲤鲫鱼连片主养区域进行技术集成与示范,建立5个示范片,示范面积5万亩。

36.猪流感二价灭活疫苗的研制

猪流感是目前危害养猪业的重大疾病之一,不仅对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还有着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研究针对对分离到抗原性及免疫原性均良好的猪流感H1N1和H3N2毒株采用反向遗传技术对其进行病毒重组,获得毒力减弱、抗原性及免疫原性良好、适应细胞的、病毒滴度高的基因重组毒株,进行疫苗制备,建立猪流感二价灭活疫苗的制造规程及质量标准,根据建立的标准进行大规模生产,并在2-3个地区的猪场进行疫苗免疫,将猪流感H1亚型和H3亚型的发病率降低70%以上。申报临床,获得新兽药证书。

37.奶牛重要群发生产性疾病群防群控技术及产品研发与示范

针对我省地规模化奶牛场奶牛群发生产性疾病突出,导致优质奶牛死淘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我省奶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开展奶牛重要群发生产性疾病群防群控技术及产品研发与示范。构建奶牛重要群发生产性疾病早期预警和诊断系统1个;群防群控饲料添加剂新产品3-5个;制定农业部奶牛群发生产性疾病行业标准2-3个,技术体系3-5个;降低奶牛群发生产性疾病死淘率5%,提高奶牛生产性能8%以上,提高养殖综合效益10%以上。

38.鸡蛋清中溶菌酶的分离、纯化与提取技术研究 采用高效离子交换树脂结合膜分离技术,优化溶菌酶提取的工业化条件,建立生产溶菌酶的自动化生产线。同时针对天然溶菌酶抗菌谱不够宽的弱点,采用糖基化方法溶菌酶进行定点修饰,确定糖基化修饰后溶菌酶蛋白结构、酶活力和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分析糖基化修饰后溶菌酶的抑菌谱,明确溶菌酶糖基化修饰与溶菌酶抑菌谱变化的相关性,建立溶菌酶糖基化修饰对溶菌酶抑菌谱影响的预测模型,从而扩展溶菌酶的抑菌谱,扩大溶菌酶的应用范围。

39.玉米秸秆全量直接还田与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技术研究

针对我省玉米生产中秸秆产生量大、秸秆还田量低,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土壤耕作、栽培等技术匮乏问题,研究玉

米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翻埋、旋耕、地表)对改良土壤耕层的效应、水肥耦合效应、玉米生长发育特性反应、农田综合地力变化和农田综合评价;适应农机设备筛选改造,土壤耕作技术、保墒保苗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御技术和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集成组装不同生态区玉米机械化秸秆还田与高产高效综合配套技术模式。实现持续提升耕地质量、保护资源环境、农业安全高效,推动黑龙江玉米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六、生物医药

40.北药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研究

开发具有技术优势、资源优势的北药中成药新产品和具有后发优势的新技术药物。积极推进以北药等为原料的医药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形成具有龙江特色的产品系列。

41.开展创新中药核心关键技术、中药制剂多成分、多指标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新型中药制剂的研究与开发

利用现代先进的药物制备技术与药物化学分析技术,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构建中药制备及质量控制技术平台,开展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优势中药品中提取与制备的研究及传统剂型改良。

42.专利到期大品种药物的抢仿

围绕国内国际专利药即将到期的大品种,选择国内临床应用急需、受惠人群大、市场份额大的专利药研究开发。择优支持能尽快取得临床批件或新药证书的国际重大到期专

利药仿制研发。

43.功能性保健食品的研制和开发

针对抗氧化、辅助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等功能因子,开展功能食品行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研究,研发分别具有增强免疫力、缓解疲劳等作用的功能性传统食品新产品,制定产品标准,建立稳定高效生产的品质控制技术体系,通过建立产业化示范生产线,培育功能性传统食品优势品牌。

44.板蓝根、平贝母GAP种植基地规范化配套技术研究 重点开展我省板蓝根、平贝母等北药道地、优势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药材繁育和规范化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道地中药材炮制加工技术、药材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研究,规范中药材生产加工技术,通过提升栽培技术、加工技术,研究整合规范化种植配套技术并开展示范。

45.生物技术药物新品种或新剂型研究开发

我省生物技术药物发展迅速,具有疗效好、利润高等优点,是治疗遗传病、癌症、心脑血管病症、传染性病毒和代谢性疾病等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优先支持开展有望迅速产业化的乙型肝炎等疾病单克隆抗体、多肽类治疗药物的新品种、新剂型研究与开发。

46.治疗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药物研究开发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开展内分泌失调与代谢紊乱引起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研究,对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的一些可逆因素进行早期的干预与治疗药物研

究,延缓这类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47.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研究开发

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尤其是老年人,严重的造成偏瘫甚至是急性猝死。研究与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防治心脑血管病的新技术、新方法,开发安全有效的预防、治疗用药,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

48.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药物研究开发

优化整合我省现有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基础研究与中药开发研究的人才与技术优势,建设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药物研发平台,包括原料药中试基地、固体制剂中试基地及液体药物制剂的中试基地,研制有效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中药创新药物。

49.缓释、控释制剂的研究开发

缓控释制剂是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新型给药系统,开展定位、定时、定速释放等针对性更强的缓控释制研究。促进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降低药物毒副作用,降低给药频率,开展药物制剂关键技术、新辅料和新材料的研究。

50.小分子抗肿瘤药物技术引进与开发

开展植物成分药、生物技术药、靶向性高的新肿瘤药研究,分子靶向药物、新型靶向制剂的研究,开发三类新药或六类仿制药,完成临床前研究或大部分研究工作,能够达到USP标准或国内领先水平。

51.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药物的研究开发

随着空气和环境的污染加剧、雾霾天气的持续多发,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十大重大疾病之一。开展疗效确切、服用方便、生产工艺可行、质量可控的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药物研究,获得早期预防及干预的新药物、新疗法。

七、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

52.高寒垄作地区秸秆收获设备研制与开发

研制开发秸秆收获效率高、压缩打捆包装密度大、设备价格低、适合高寒垄作地区收获条件的先进设备,集秸秆破碎、收获、打包于一体,用于玉米、芦苇、水稻等农作物秸秆收获。重点突破高寒垄作地区秸秆收获设备关键问题和核心技术,通过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利用成熟的秸秆收获技术,实现3-5种秸秆收获设备的工业生产,满足草捆运输半径200公里以内,建立适应高寒垄作地区秸秆收获设备产品标准3-5个,提高农机装备省内配套率。

53.新型高效秸秆还田设备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 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研究制备具有高速高效的秸秆粉碎设备,重点突破高速组合刀具的结构强度、高速锤刀-刀轴—电机一体化结构、振动测试、分析诊断技术、调试技术,控制等核心技术;研究基于粉碎成品粒度小于3mm为原料的直接还田和发酵还田效果分析,分别以水稻秸秆、玉米秸秆和大豆秸秆为原料,建立适用于不同原料的处理工艺参数最优组合方案;新型高速高效农作物秸秆粉碎机生产率达到

1100 kg/h,耗电量 35 kWh/t,粉碎成品粒度小于3mm的占样本质量的98%,整机带有一键停止且基于温湿度监测的安全控制装臵,实现新型高效秸秆还田设备的工业化生产。

54.农业航空智能植保技术及装备研究与示范 针对我省现代化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盲目过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式发生的重大改变问题,结合高寒地区规模化农业生产需求,依托农用航空飞速发展契机,研发粮食作物病虫草害航空监测、精准航空变量施药装备及精确管控系统,开展高效、低耗、优质、安全的大型农业航空智能植保技术及装备的研发与示范,提高化肥、农药有效利用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55.新型环保秸秆板设备及产品开发技术研究 针对每年大量农作物秸秆因焚烧、废弃导致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以稻草、麦秸、玉米秸等为原料,以优于新型绿色环保建材国家标准为目标,研发制备秸秆板加工设备,生产开发容重低,导热系数低,承载能力强,粘结性好,外观规整,优于国家相关标准的新产品2-3个,并实现秸秆板设备及产品工业化标准化生产。

八、绿色食品产业

56.高值化马铃薯食品加工关键技术与新产品开发 以新鲜马铃薯为原料,开发马铃薯护色、脱水、回生控制新技术,与面粉复合加工系列马铃薯主食食品,实现6-8种马铃薯主食食品的工业化生产,建立适于不同马铃薯主食 食品的生产标准6-8个;开发马铃薯抗性淀粉及γ-氨基丁酸功能性食品,提高马铃薯产品附加值;开发系列马铃薯休闲食品;开展薯渣的综合利用。通过项目的实施,提高我省马铃薯深加工技术水平,推进马铃薯加工产业化进程。

57.大豆食品化加工技术集成与新产品创制

围绕我省大豆加工食品品种单

一、品质差、质量不稳定、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研发适应不同区域口味的高品质、高稳定性方便豆制品,包括开发新型豆制品3-5项、休闲豆制品3-4项、速食豆制品2-3项、特色豆乳粉4-6项及方便豆制品高效配套生产技术体系3-5套,研发提高产品品质、质量稳定性、营养保全与安全控制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工艺及新产品创制。

58.玉米主食工业化关键技术

根据人们饮食结构调整的需求,为提高玉米加工经济效益,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生产面条、方便速食大碴粥及速冻糯玉米豆包等主食化食品。通过转谷氨酰胺酶改性等技术研发,解决玉米面条易混汤断条、方便速食大碴粥产品的回生自然发酵速冻糯玉米豆包产品口感、风味不稳定的问题,开发新产品4-5个,建立生产线2条。

59.功能型乳制品的研究与开发

以乳为基础原料,开展水解乳清蛋白技术研究,优化乳清蛋白水解工艺,开发适合中国宝宝的低敏、舒适婴幼儿配方奶粉2个系列产品。同时,结合中老年人群健康特点,围

绕功能性原料的筛选与复配,特殊原料风味的掩盖与修饰,功能性评价开展研究,开发适合中老年人群,具有维护心血管、骨骼和肠道健康的3-4款功能性乳产品。

九、医疗健康社区服务

60.智能可穿戴终端的关键技术突破及产业化示范 智能可穿戴终端在民生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在旅游、养老、安全应急、健康监测等领域均可广泛应用。针对我国目前智能可穿戴终端产业化关键技术滞后,共性工艺较国外有明显差距等问题,重点开展智能可穿戴终端的高集成、低功耗、高可靠设计等关键技术突破,优化现有制造工艺,完善产业化技术体系。研制智能手环、腕表,实现定位、通话、生命体征监测功能,待机时间不小于72小时,达到批产技术状态。

61.青少年防控近视智能眼镜

研发集眼病患者个人基本信息、诊疗信息、视力康复管理、视力健康分析和视力康复练习软件为一体的智能眼镜。智能眼镜将芯片、陀螺仪、远红外接收器、光感知器等先进的设备最小化加入到镜腿中,做到感知器件最小化及重量最轻、从而控制不良的用眼习惯、不正确的写字姿势、不适宜的用眼环境等,避免屈光不正的发生。

十、生态环保产业

62.主要作物化肥农药减施技术研究与示范

针对我省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用量持续增加,农药化 肥利用率低,环境负荷加重等问题。以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保持和提高产量为目标。通过土壤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化肥农药增效技术、替代技术,新型肥料农药研发,高效施肥、施药技术等的研究,形成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等作物的施肥、施药标准,集成技术模式,建立示范区进行集成示范,使化肥减量20%,农药减量30%,作物不减产。

63.高温煤焦油加氢废水处理工艺的研究

高温焦油加氢废水属于有毒有机难处理工业废水。需采用多级生化组合处理工艺技术。研究生化处理对有毒物质的耐受性工艺和相应的脱氮工艺。研究高温煤焦油加氢废水pH较低下的高浓度有机物处理工艺。研究废水中氰化物超过生化处理标准对废水进行破氰处理后,再进入生化处理系统的工艺。开展多级生化组合处理工艺运行研究。形成处理水量为0.1m/h,对高温焦油加氢废水实现处理达标、运行稳定的工艺技术路线。实现通过EBAP工艺处理后水的水质参数达到:COD<50mg/l,氨氮<5mg/l,pH=6.5~8.5。

64.油田含油污水污泥高效处理与资源回收成套技术与设备

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功率超声含油污泥移动式处理技术,并优化设计油泥中水、油、渣资源化处理与利用成套设备。研发污泥处理化学药剂;克服传统含油污泥处理工艺中存在的资源回收率低、易造成二次污染、3移动性差、处理流程长等行业关键难题;通过选择合适工艺与规模,对油田污水去除硫化氢臭味技术进行研究,所提出的油田污水硫化氢脱除技术,使排放的污水无臭味,排放的气体中H2S含量达到国家允许指标深度处理后的污泥中含油的指标≤3‰;处理后污水含油零;对含有硫化氢的废水、废气、废渣进行净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排放。

65.装配式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与一体化工厂制备成套技术研究

利用多种工业废弃物,研发适宜于规模化生产不同密度等级的轻质绿色装配式剪力墙建筑构件成套技术和配套设备。研究多种工业废弃物在工厂预制建筑构件中的协同效应与叠加强化技术;不同密度等级轻质混凝土材料配方设计,体积稳定性与抗裂性关键技术与规模化生产工艺参数;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多功能设计与一体化工厂制备技术;开发出基于剪力墙结构的装配式绿色建筑完全工厂化制备成套技术和建造方法。

下载19违规使用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处理、处罚依据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19违规使用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处理、处罚依据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