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培养研究的报告------李玉燕
经过对刘泮小学4-6年级部分班级的问卷调查,让我们了解到小学生(高段)的语文预习主要分为课前和课堂两部分,各部分又可分为自主或老师引导两种方式。
课前预习是了解课文大意,初略感知文章情节,发现生疏的字词句,不清楚的内容以便查找资料更正,这是为学生学好,弄懂本课内容最好的最捷径的学习方法,也是为解决文本中的深刻含义而奠定基础。
课前预习是学生按预习要求自主学习的一个环节。首先是自读课文,然后是解读课题,初步分析题目意思;利用手中的工具书查找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了解掌握作者的简介。接下来是进一步的读课文,这一环节要分“三读”:初读,又读,再读。
课堂的预习主要是老师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环节,而这一环节基本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老师精当的问题是引导学生登堂入室,探讨知识宝库的门径,符合年龄段的课文质疑能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兴趣。如:作者是按几个环节来讲述的?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的?你对课后问题有什么想法?„„
通过这两种方式的预习产生了很明显的效果:
(一)、课堂教学得以转变
通过一段时间的预习习惯培养,我们的课堂教学得到了很大的转变。
1、角色的转变:教师由原来的主角(主演)变成了观众(导演)。学生变成了课堂的主角。
2、课堂氛围的转变:通过有效地课前预习,使我们的课堂变得快乐、轻松。原来课堂上学生面对问题鸦雀无声,无人回答。现在课堂上学生面对问题大部
分学生都能够大胆积极发言,你争我辩,各抒己见,非常激烈,使问题在交流中轻松快乐解决。有时还引发出阵阵掌声和笑声,这样的课堂让师生同乐。
(二)、学生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1、学生通过课前预习习惯培养,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前老师上课检查学生读课文,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大部分学生出现漏字,差字、声音不洪亮的现象。预习之后,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有的还有声有色。大部分学生能够轻松理解课文内容,并且能够自己提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问题。
2、通过课前预习,提高了学生的积累习惯能力。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读课文,圈划好词、好句及优美片段,进行积累记忆展示。
3、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课前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得到提高。
4、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得到提高。学生根据各自的预习情况进行小组交流完善解决自己在预习环节中提出的疑难问题。
当然这也存在一定的不足:
1、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预习效果要比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强得多,他们在课堂上接受新知识的速度很快,甚至是一点就通。但是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预习根本就起不到作用,有些流于形式。
2、有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浓厚,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识字少,需要家长的帮助,但是有些家长不能很好的配合老师,帮助学生完成课前预习的要求,使得预习不能很好的落实,流于形式,也造成了学生对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不重视。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让预习习惯成为学生走进课堂教学的知识与技能基础,已成为学生在学习中的基本素养。
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预习兴趣,真正提高预习的实效呢?我想,赏识与奖励是激发学生预习兴趣的前提。进行必要的检查督促是提高预习实效的保障。在激发本班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兴趣的初始阶段,教师上课之前做到一定要检查全班孩子的预习情况,做到重视与检查双管齐下,而且要持之以恒。对于预习完成情况的检查,可以从丰富评价者入手,教师、学生、家长都是评价者。教师考查、学生互查、家长监督相结合。
方法1
教师抽查:教师对于学生的预习作业,采取不定期和提问的方式来检查,以通过检查和提问来发现学生完成预习作业的情况和质量。
方法2
同桌互查:这是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用得较多的一种的检查方式,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样的方式是很受欢迎的,学生在检查时态度是端正认真的,因此可信度非常高。
方法3
小组长督查:小组长是一个组中各种表现过硬的学生,因此教师委以重任,他们是津津乐道,一定能尽心尽职地完成好自己的工作,还会帮助老师把没有预习的学生名单记录下来,这样老师就一目了然。
方法4
家长签名查:家长对于孩子的预习作业,进行相应的检查,如果发现孩子完成了,并且完成较好,家长就可以再预习作业纸(本、书)上签名,以示学生预习较好。
无论教师对预习作业采用哪种形式、那种方式的检查,教师都要对该次检查预习情况进行评讲,达到预习要求的发奖卡以示鼓励,从而激发学生下一次预习的兴趣,以此来督促学生自觉预习习惯的形成。如,课文提前读通顺了,(包括生字新词)读音过关的,奖一颗星。能够解决阅读提示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加两颗星。能够自己查阅文章背景资料的、利用工具书解决问题的;能够读完课文有所思,提出问题的;能在读课文的时候,在文章边上写批注等等加三颗星。整个预习过程都认真主动去参与的孩子,将被评为本班的“预习之星”。因此,在引导孩子预习的初始阶段,奖励一定要到位兑现,为他们在锻炼自己能力的道路上,奠定良好的兴趣基础。
学生任何一种习惯的培养与养成,技能的锻炼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而且漫长的过程。其中需要教师的引导、鼓励。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它把学习推到了一个全新的求知领域,学生通过自奋其力已有所悟、有所知、有所得,上课时便会拿自己的理解与教师的“讲”相印证,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得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不仅能够高质量、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更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语文素养且对智力的开发也十分有益。
那么,就让我们的孩子扬起预习的风帆在语文学习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吧!
第二篇: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现状调查报告
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现状调查报告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10-3-23 阅读次数:617
安定东白塔民族小学薛艳
一、问题提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社会的文盲将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当今社会的学习应当越来越成为学习者主动参与的过程,这是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和要求,也是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获得知识,可以通过接受学习,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索等方式,但必须建立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 可见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培养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
一。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是小学生最常见的自学形式,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节。数学教师应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当前,有很多教师不注意数学学科的课前预习,还没有体会到课前预习的真正意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只是一味依赖教师去被动学习,其自主学习性很差,他们的预习习惯也很差,大多数学生只有在老师布置下,才敷衍了事地去预习一下。我校教师就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方面只有简单的预习作业的布置,缺乏预习方法的指导和预习习惯的培养。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开展预习,如何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我们课题组提出“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的实践与研究”,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使研究工作更有的放矢,我们对我校三至六年级6个班学生进行了此次调查。此次调查是小范围的,而且是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的调查,了解工作。
二、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小学生数学预习态度、预习习惯、预习方法、策略等。
三、调查对象:
对我校三至六年级6个班173名学生。
四、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不记名的问卷调查法,共发放了173张调查问卷,全部收回,有效率为100%。这份调查问卷的前面5个为选择题,最后一道开放式的问题是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的。
五、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预习习惯
调查内容 选项 人 数 比 例
1.你进行数学预习是 A根据老师要求 54 31.2%
B自己主动预习47 27.2%
C以上两种都有 72 41.6%
分析:大部分同学选择了C,但是选择A的同学占了31.2%,从中也可以看出来其实很多同学还是没有数学预习习惯,多数还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
(二)预习态度
调查内容 选项 人 数 比 例
2.预习中遇到问题,你是怎样处理的? A做个记号,等上课弄明白 70 40.5%
B条件允许问家长或其他人 66 38.2%
C经常与同学讨论 33 19.0%
D无所谓,不动就算了 4 2.3%
态度对预习的效果有很大影响、因为学生的预习工作是在家中完成的,没有一定的监控措施,完全要看学生的态度。
分析:从数据来看,学生对预习的基本态度是比较认真的,只有
2.3%的学生选择D这个选项。其中选择A这个选项的学生人数最多,可以看出学生是很依赖教师的讲解。选择B想的人也很多,这也说明学生在预习中产生问题,都想要能尽快地将自己不动的问题解决,所以请教家长或其他人,因为他们可以很快地帮助学生解决预习中遇到的困惑。
(三)预习方法,策略
调查内容 选项 人 数 比 例
3.进行预习前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吗 A不需要帮助 52 30.2%B提供预习提纲 92 53.5%
C无所谓 28 16.3%
4.你是怎样进行数学预习A看看书 80 46.2%
B画一画 13 7.5%
C做摘录,做练习57 33%
D提出疑难问题 23 13.3%
5.你觉得哪种预习方式较好 A看看书 26 15.0%
B读读背背 26 15.0%
C做预习作业 36 20.8%
D自学 26 15.0%
E与同学合作预习53 30.6%
F其他 6 3.6%
从这些数据中,总体能反映出一些问题。学生的预习缺少针对性,缺少预习方法,还是希望教师帮助自己,需要培养预习能力;预习时,能提出疑难问题的学生所在比例较少,学生在预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质疑问难的能力有待培养。学生的选项也说明学生可能有“趋优”心里,他们会揣摩“老师希望我选哪一个”。另一个原因是这几个选择本身设计得不细致,给学生造成误解。例如:“不需要帮助”,学生误以为预习时,不需要老师在一旁做提醒和指导。这也给我一个信息,要把这个课题研究好,首先在预习的目的,动机上要多做宣传。此外在预习方法,策略上要做适当的指导,否则这个课题的研究就不可能深入地进行下去。所以我在这张调查问卷上设计了一个开放式的问题,主要是针对预习的方法和策略,想要
先了解一下学生对预习的方法和策略的认识程度。
6.在预习中你有哪些好方法?你觉得数学中哪些内容预习比较合适?
分析:学生在预习中总结出的好方法:
(1)把预习知识多看几遍、重点看例题和试一试,看完之后自己操练,检验自己是否理解。
(2)把重点内容做上记号,请教老师,家长或其他人。
(3)与同学合作预习。
学生认为适合预习的内容有:
(1)涉及解决问题方面的。
(2)图形方面的。
(3)概念形成方面的。
(4)实践活动方面的。
多数学生谈到了第二和第三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教材上呈现的方式形象直观材料的比重比较大一些、学生在预习中理解上可以容易一些。可以看出学生预习方法和策略的选择还是比较传统的,个体上还是比较孤立的。另外有些同学没有完成这道题,也说明学生对于预习这项学习认识比较盲目,这也给我的课题研究提出了很好的方向,在方法,策略和评价机制上要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而方法和策略的研究是课题研究的突破点。
六、研究对策:
预习是学生对新课学习前独立地对新内容进行准备性地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和序曲。早在明代就有人提出:“与初学讲书,教弟子先将该讲之处理会一遍,方与讲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强调:“上课之前,学生要切实预习。”可见从古到今教育工作者都非常重视课前先学。可以说,“好的预习就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预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也为创设活泼、生动、创新的课堂平台提供了可能。为此,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数学预习上下功夫,探索出提高小学生数学预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1、教师经常布置学生预习,使预习成为学生一种课前学习的习惯。
2、在开始阶段,设计可操作性较强的导学提纲,帮助学生预习,以便提高预习的质量。
3、及时反馈预习信息,并把它们做为主要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预习所带来的成就感。
4、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抓关键词、关键词;思考并回答书中提到的问题;举例表示理解;照着书上的提示操作与实验等),思考的方法(多问几个问什么,多寻找新旧知识、相似类的知识点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等)。
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探索出提高小学生数学预习效果的有效途径,改变以上存在的现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把老师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你进行数学预习是()
A根据老师的要求B自己主动预习C以上两种都有。
2、进行数学预习前你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吗?()A不需要帮助B提供预习提纲C无所谓
3、你是怎样进行数学预习的?()
A看看书B画一画
C做摘录,做练习D提出疑难问题
4、预习中遇到问题,你是怎样处理的?()
A 做个记号,等上课弄明白B条件允许、问家长或其他人 C经常与同学讨论D无所谓,不动就算了
5、你觉得下列哪种预习方式的效果较好,把你认为效果最好的学习方法填在()内
A看看书B读读背背C做作业预习D自学E与同学合作预习F其他
6、在预习中你有哪些好方法?你觉得数学中哪些内容进行预习比较合适?
第三篇:小学生预习习惯演讲稿
学会预习,让我们轻松步入学习的殿堂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这几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培养孩子的36种好习惯》。这本书让我懂得:好的习惯会使我们终身受益。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学会预习,让我们轻松步入学习的殿堂》。
什么是预习?预习就是通过独立地阅读,独立地思考,靠自己的能力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独立地获得新知识,同时发现自己暂时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说,预习就是一种尝试性的自学活动,是提高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此外,预习还能够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你想:我们在接触课本、初步认识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听课,就会检验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从而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会增强我们学习的自信心,逐步培养起对学习浓厚的、持久的兴趣。所以,预习是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预习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1、端正预习态度
首先,我们要抛弃那些像“预习没有必要,只要上课认真听讲就行,预习是浪费时间。”“预习只是为了应付老师上课的提问、检查。”等错误观点。只有对预习有了正确的态度,才会真正认真地对待预习,才能从预习中获得收益。
2、正确处理预习与听课的关系
同学们,有时你是不是会遇到这样的事儿:在进行预习后,反而影响了听课的效果。怎么办呢?我们应知道,课堂学习决不仅仅是学习知识,还要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听课时,注意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要善于发现问题,抓住老师讲课的重点和预习中的难点,集中精力听课。只有使预习与听课有机地结合起来,互为补充,相互促进,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3、要让预习成为一种习惯
同学们,预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培养,需要坚持不懈。让我们努力,勇敢走进预习的殿堂,努力让预习成为一种习惯,让良好的预习习惯助我们快乐成长。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组稿教师:李计兰
第四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历来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已引起老师、家长的重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学校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必须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而努力,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仅是为了能够学好语文知识,取得优良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是教书育人的需要。而“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翻读一下科学文化界的名人传略,就会明白,他们所建造的科学文化大厦的根基都无一例外地坐落在小学时养成的自学习惯上,而课前预习就是自学之树的萌芽。
预习的主要好处有四个:
1、预习可以为上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有些学生学习差的根源是上课因听不懂而赶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而听不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上新课时所需要运用的旧知识不会或遗忘了,由此造成了头脑中知识序列的中断。预习则能有效地接续这个“中断”,提高听课效率。
2、预习可以提高听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由于预习时间有限,学生总会有一些不懂的问题,等着上课来解决。有了问题听课自然就有了重点,目的性和针对性强了,注意力就更容易集中。
3、预习可以记笔记。经过预习以后,学生对老师的讲课、板书内容能迅速做出判断:哪些出自课本,哪些内容是老师补充的。从而在听课和记笔记时,就能知道重点,决定取舍,可以用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思考。
4、预习可以发展自学能力。自学能力只有在自学活动中才能发展起来。预习是学生首次独立地接触新课文,在预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经过自己阅读、总之,预习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好办法,但是,如果处理不当,也会产生不良的效果。比如有的老师给学生印的预习提纲,项目多、要求高,学生花费很多时间也难以完成,这就会严重挫伤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因此,如何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这不仅是教学艺术,也体现了一种教育思想。下面浅谈一下自己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方面的几点做法:
一、教给预习方法
预习一般是在课外进行的,但是学生开始不会预习,因此应该把预习拿到课堂上来,酌情上几次预习的指导课。在预习课上,老师可以用一篇文章做例子,带着学生一起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对中高年级学生的预习方法一般是:
(一)、阅读课题,揣摩课文内容
我要求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先要阅读课文的课题,根据课题提出问题,来揣摩一下文本的内容,然后再读课文,用回答问题来印证自己的判断与课文内容是否一致。如在学习《跳水》这一课时,很多学生根据课题提出了问题:谁跳水? 为什么要跳水? 跳水的结果怎么样?……这些问题,引起了学生急于探究文本内容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有些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很远,学生对于文本内容很难引起共鸣。我就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作者,这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学习《七子之歌》这一课时,课前先让学生了解闻一多和《七子之歌》的资料,就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闻一多怀念自己的祖国、渴望回归的真挚情感,以及他强烈的民族自尊感。
(三)、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学生在完成前两步的基础上再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及多音字,然后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弄懂词义,以便第二天到课堂上与同学讨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也有利于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更便利了学生顺利地读懂课文。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在前面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这次读课文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预习后能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掌握文章的精妙之处。例如:学生在预习《太阳》这一课后,我在课堂上检查这一环节预习情况,发现很多学生都能理出作者行文的思路: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五)、细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
俗话说:不会提问的学生就是不会学习的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常鼓励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通过默读思考,提出自己在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者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独特的见解,这正是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具体体现,这一步预习完成得好,可为课堂上“问题的探讨”这一双边活动奠定基础,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节约了时间,使自主合作学习的效果更好。
(六)、完成练习,检测预习效果
学生在完成前几步的基础上,认真阅读课后练习,从中可以获得很多启示。因为课后练习“实现了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的本意。”通过课后练习的阅读,学生能探知本文的主旨,通过完成练习情况学生能自我检测预习效果,初步知晓本文的重点,这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精心设计预习提纲
设计预习提纲的原则是:①预习题要有针对性,即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②要养成预习的习惯,就要激发学生对预习产生兴趣,所以设计的预习题要体现趣味性,能激发学生求知欲,使他们主动探求问题。③预习题要有启发性和指导性,能启迪学生思维。④预习题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预习不要流于形式也不要要求过高,学生“跳”了,还是摘不到桃子,或预习形式千篇一律,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宣布预习要求,可以老师讲,也可以用大屏幕显示,还可以印发预习卡片。开始预习之前,要让学生复述或读一读预习要求,再让学生说一说,对预习要求不清楚的,教师讲清后,方可组织预习。
三、及时检查预习情况
美国著名专家H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可见,及时检查预习情况,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检查的形式有教师提问检查、同桌互检、小组交流汇报等。检查中,若发现学生没有完成预习,要督促其及时补上。这当中,既可由老师用课余时间督促,还可逐渐培养小组长或同桌同学督促,以此来督促学生自觉预习习惯的形成。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检查,检查后我都要对该次预习情况进行评讲,达到预习要求的发奖卡以示鼓励,从而激发学生下一次预习的兴趣。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只要我们从预习着手,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师生配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必将促进小学生自学能力及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
第五篇:培养小学生的预习习惯
怎样培养小学生数学的预习习惯
一、明确预习的重要性,产生预习愿望。
让学生认识到预习的益处: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使学生上课时对老师所教的内容在思想上有所准备;可以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一些教材中能够独自解决的问题,同时又起到巩固旧知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发现新教材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可以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同时,在教学中要及时针对预习与否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反馈与对比,使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产生“我要预习”的主观意愿。
二、明确预习任务,知道预习什么。
预习任务不明确,学生就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转,而不知道具体应该预习什么。所以教师应该给出具体指导:1.看学习内容,包括课题是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如果是在以往知识基础上加深,应注意新旧知识对比,看这部分知识与原有知识有什么联系,弄清知识的生长点;如果是新知识,应注意概念的理解。2.思考自己读懂了什么。3.还有什么问题。把这个预习任务写到数学书的第一页,在预习时按照要求一步一步预习。
三、通过教师课前设计问题,指导学生预习。
最先学生还不能独立完成预习要求,应以教师设计问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会预习。教师在预习前应充分钻研教材,设计预习方案,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应思考要让学生预习什么,怎样预习,学生在预习时还会遇到哪些问题。还应注意:
预习题要有针对性,即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预习不要流于形式也不要要求过高,学生“跳”了,还是摘不到桃子,或预习形式千篇一律,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设计预习问题,要注意层次性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学生所能解决的问题应该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以免挫伤学生预习的积极性。因此,要科学地设计不同程度的问题。如指导预习“线的初步认识”可设计如下问题:生活中有哪些线?直的线有几种?请你从端点和长度两个方面来分析直线、射线和线段有什么异同之处?怎样画出这三种线?对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做出不同要求,确有困难的学生,只需要完成前两个问题即可,主要从预习兴趣入手一步步培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用多种思路、方法解决问题,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可设计类似“你还能怎样求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这道题你还有其他方法解决吗?”等类似题目,同时还应注意算法优化。设计的预习题要体现趣味性。激发学生对预习产生兴趣,才能使他们主动探求问题,从而养成预习的习惯。
四、预习方法指导。
要想帮助孩子们理清预习的步骤并达到的要求,教师还应注意预习方法的指导。1.课前看一看。要看学习内容,包括本课主要讲什么,重点和难点是什么;要看这部分知识与原有知识有什么联系,哪些是你可以独立解决的;要看自己还有什么知识是不能自己解决的,勾画下来,以便上课时寻求答案。2.课前做一做。有些知识,仅靠“看”还不宜掌握,可以课前做一做。3.课前想一想。以教师课前设计的问题,启发学生动脑思考。4.课前练一练。预习例题以后,学生可以把例题后面的练习先尝试性地练一练,通过练习,检查一下自己看懂了多少知识,不会做的或看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上课时注意听或提出来。
五、巧设悬疑,激起学生好奇心,促进预习习惯的养成。
六、评价机制同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