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乡养殖小区建设施实方案
XX县XX乡养殖小区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XX县XX乡养殖小区项目规划》,为确保各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实施的范围
XX乡XX村共有12个村民小组,471户2241人,有劳动力1155人,全乡现有养鸡户310户,鸡饲养量达到82万只。
二、项目实施的内容
(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新建养殖小区一处,占地2000平方米。
(二)科技扶贫项目
引进优质新品种海南、黄金鹤蛋鸡10000只,固始乌鸡15000只,青角肉鸡5000只,鹌鹑5000只。
三、项目实施的资金概算
该项目总投资18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万元,占总投资的44%,科技扶贫项目10万元,占总投资的54%;
项目投资坚持国家投资和个人集资结合的原则,其中以个人集资为主,其中国家投资2万元,占总投资10%。
四、项目实施进度
该项目全部投资三年内完成,具体实施进度为:2008年规划建设养殖小区,入住养殖户1户,引进优质品种蛋鸡海南5000只;2009年,入住养鸡户1户,引进优质新品种黄金鹤蛋鸡5000只、固始乌鸡10000只;2010年,引进优质
品种固始乌鸡5000只、青角肉鸡5000只、鹌鹑5000只。
五、项目实施的目标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养殖小区建设改善养殖户的养殖条件增加养殖业发展后劲。
2、转变观念,增强村民的科技意识。通过项目实施,规范养殖方式,增加养殖收入,以此强化养殖户的效益意识。
3、增强经济收入,项目实施后,共入住3户养殖户,饲养量达到3万只,每只按平均价20元计算,年收入达到60万元,可有效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
六、项目实施的办法及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项目实施机构,明确职责,按职尽责。乡上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及村支书、村主任任副组长,驻村乡干部、村干部及村民大会选举产生的群众代表为组员,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是该项目全程的基础和核心,其主要职责是:
1、在县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以群众广泛参与实施管理为目的和手段,编制实施计划,组织项目实施,组织技术培训,组织小型物资采购;
2、负责报账票据的汇总,审核上报;
3、对项目实施进行全方位监测;
4、建立健全保障该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规章制度和具体措施;
5、负责该项目的验收工作,向县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汇报项目执行情况。
(二)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密切协作,有力有序推进项目实施。
1、由乡项目实施小组召开村民小组会,广泛宣传项目实施的内容、目的和意义,并召集全村养殖户的项目启动会,组织动员养殖户积极参与项目建设。
2、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由乡项目实施小组与城建单位或个人签订承包合同,按项目实施进度定工期、定质量、定标准,并严格按合同严守工程,兑现资金。
(三)加强服务,搞好培训,全面推进项目实施进程 要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的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要采取实地讲解与举办培训班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开展培训工作,真正实现全乡发展的全面进步。
七、加强项目管理
要继续坚持多年来在项目建设中积累的有效监督和管理机制,严把“四关”,即项目建设进度关、质量关、资金使用关、检查验收关,并严格落实“七项制度”,即一把手负责制、目标责任制、招议标制、项目公开公示制、资金管理保障制、资金审计制、竣工验收制,真正把这项利民工程的实施落到实处,让农民真正从项目建设中得到实惠。
第二篇:四德建设施方案
四德建设实施方案
二〇一四年四月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四德工程”建设,根据市委宣传部有关要求,结合我校教育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增强诚信意识、责任意识为重点,以解决突出道德问题为突破口,整体推进全校干部师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全面提高道德素质,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激发广大干部师生振奋精神,为加快全校教育科学发展,积极创办人民群众满意教育做出新的贡献。
二、重点工作
(一)加大宣传力度,着力营造良好活动氛围
1、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制作设置一批“四德工程”建设宣传长廊、宣传标语及图文专栏。积极组织干部师生参与公民道德宣传月、宣传日集中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四德”宣传教育活动师生皆知、家喻户晓。
2、通过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国旗下讲话以及主题班队会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四德工程”的重大意义、具体内容和标准要求。结合师生实际,组织编排创作一批反映“四德工程”内容的文艺节目、美术作品、儿歌童谣,广泛传唱;积极总结和宣传“四德工程”建设的经验做法,充分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
(二)深入开展“五爱”主题教育
1、“爱我祖国、共创新辉煌”教育实践活动
通过文艺演出、征文、演讲等多种形式,积极营造爱国主义的浓厚氛围,教育引导干部师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心聚力,共创新辉煌。
2、“爱我家乡、共育社会公德”教育实践活动
(1)“文明班级、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爱我**、做文明市民”和“我为**添光彩”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积极组织开展文明市民、文明家庭、文明机关、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从小处做起,从细微处做起,夯实文明创建根基。
(2)志愿者服务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壮大发展队伍,完善服务机制。以世园会开展为纽带,广泛组织开展“迎世园、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展示教育的良好风尚。
3、“爱我岗位、共树职业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以“当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核心,通过开展“爱生月”、“近师周”等活动,扎实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全面提高师德建设水平。扎实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巩固年”活动,继续推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为学校、为师生、为社会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4、“爱我家庭、共倡家庭美德”教育实践活动
(1)深入开展“感恩父母、孝行**城”行动。广泛开展《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传统文化诵读,提高师生的孝行意识;结合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节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敬老爱老活动,营造浓厚的敬老氛围,积极为老人办好事、办实事。
(2)开展廉政文化进家活动。积极组织廉政教育报告会,通过讲座、专题片等形式开展正反两个方面的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倡树清廉家风,以家庭廉洁促进家庭和谐。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建设示范学校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深化廉政文化教育,实现廉政文化向家庭的积极渗透。
5、“爱我荣誉、共塑个人品德”教育实践活动
(1)社会心理健康教育行动。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培训,依托学生成长导航站,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辅导,定期组织开展心理疏导活动,稳定干部师生情绪,化解心理问题,促进工作和学习。
(2)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创建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法制教育,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牵头科室负责制定活动实施方案,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争创省级“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示范点,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深入开展。加强阵地建设,进一步推动爱国主义基地、公益性设施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积极推广绿色上网过滤软件,加大红色经典文艺作品推介力度,促进适合未成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的传播。联合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校园周边治安、网吧、文化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推进措施
(一)健全机制,强化责任。建立由校党委统一领导、各科室各负其责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班级要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细化任务,责任到人,把深入开展“四德工程”建设活动作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和长期任务抓紧抓好。
(二)积极创新,打造品牌。各班级要在认真总结已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内容机制,创新方法手段,拓展新领域,挖掘新载体,积极培育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影响力的思想道德建设品牌,使“四德工程”建设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
(三)加强督查,确保实效。学校将不定期组织有关科室加强指导督查,调度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发现和总结“四德工程”建设的经验,将对全年工作进行总结,交流经验,表彰先进。
第三篇:小区燃气设施试运行方案
编制:审核:执行:时间:
XX天然气利用有限公司
试 运 行 方 案
XX天然气利用有限公司生产运行部2013年11月25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工艺简介
三、试运行条件
四、时间安排
五、人员及设备
六、试运行程序
七、系统试运行
1、LNG瓶组气化站试运行
2、庭院燃气管网试运行
3、点火
八、安全措施
九、附件
1、XX小区燃气管道平面布置图
2、LNG瓶组输出橇调试规程和操作规程
前言
由XX天然气利用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XX安置小区燃气配套工程已顺利竣工,即将进入投产前试运行阶段。根据有限公司对天然气项目投产试运行管理相关规定,为了确保XX小区燃气配套设施投产试运行能够顺利实现“零事故、一次到位”的预期目标,特编制本《试运行方案》。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XX安置小区燃气配套工程
2、设计单位:
3、施工单位:
4、监理单位:
5、设备安装:LNG瓶组气化站设备设施的安装由设备供应商XX有限公司负责
6、工程地址:
7、工程规模:LNG瓶组气化站一座,气化能力300M3/h、低温绝热钢瓶储存4*410L;庭院管网 公里,用户690户,项目总投资为 万元。
8、工程开、竣工时间:2013年7月16日正式开工,年 月 日竣工。
二、工艺简介
本工程设液化天然气瓶组气化站一座,液化天然气通过空温式气化器气化后,通过调压器调压、加臭装置加臭,再通过PE De63的低压管道输送至楼栋立管前,变径至De40、De32与DN32、DN25立管以钢塑转换相连。
主要技术参数:
调压箱前中压管道设计压力为0.4MPa,运行压力为0.1~0.3MPa,调压箱后低压管道设计压力4.0kPa,运行压力3.0kPa。
LNG瓶组橇技术参数:气化能力额定值300Nm/h、入口压力标定值0.6-0.8MPa、出口压力标定值0.25MPa、切断压力标定值0.29MPa.后附:图一《管道布置平面图》
图二《LNG瓶组气化橇工艺流程图》
三、试运行条件
1、工程施工和设备安装已通过竣工验收,相关吹扫、试压、预冷、调试等工作已完成,并全部达到试运行条件。
2、试运行方案已获XX有限公司和政府相关部审查通过。
3、主要设备厂家已委派工程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
3设备检验。
4、LNG瓶组气化站的供电、消防通道、通信等配套设施满足试运行需要。
5、LNG瓶组气化站的安全生产运行管理规章制度已建立健全,操作人员已参加岗前培训并取得上岗证,经过设备厂家与设计方面的专家现场讲课、实际操作培训。
6、设计、施工、监理、设备供应商等单位已派负责人到现场配合。
7、液化天然气源已落实。
四、时间安排
1、试运行前管线、设备的巡查(1天)
2、LNG瓶组气化站调试(1天)
3、庭院燃气管网调试和点火(1天)
五、人员与物资
1、试运行领导小组 总指挥: 副总指挥: 运行保障组: 技术保障组: 物资保障组: 抢险保障组: 综合事务组: 安全保卫组: 资金保障组:
2、物资配置
便携式天然气报警仪(2台)防爆抢修工具(2套)工程指挥车1辆
手提干粉灭火器4Kg共8具 警戒带500米、安全警示牌10块 防冻手套两套 备用的设备备件
六、试运行程序
1、对小区燃气用户进行安全使用天然气知识宣传。
2、操作顺序
LNG低温绝热钢瓶
—
气化橇
—
调压器 —
加臭器 — 出站阀门 —
庭院中压管网
—
楼栋调压器 — 燃气表
—
用户灶具
—
点火
3、对整个系统试运行巡视三个月后,针对现场反馈的资料信息进行归纳分析,对出现事故和安全隐患及时制定相应对策。
七、系统试运行(由运行保障组负责执行)
1、LNG气化站试运行(1)试运行前巡查
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竣工验收是否已通过,操作人员上岗证(2)操作步骤
a、打开LNG低温绝热钢瓶出液阀,确定出液紧急切断阀已开启,打开空温式气化器的出口阀。b、缓慢打开空温式气化器的进口阀,观察空温气化器底部结霜情况和出口管的压力的变化(3)正常运行状态下,注意观察下列有关指标 1)LNG低温绝热钢压力为0.4—0.6MPa 2)调压器出口压力为0.3-0.4Mpa 3)空温式气化器出口气体温度比大气温度低10度左右
2、庭院燃气管网试运行(1)试运行前巡查
1)检查管道及其附件是否已按设计图全部安装完毕
2)检查管道安全保护距离内是否有土壤塌陷、滑坡下沉、人工取土等现象 3)检查PE管是否有裸露
4)检查阀门井是否有积水及防碍阀门操作的堆积物 5)检查调压器是否有腐蚀和损伤,保证管路畅通 6)调压器严密性、前后压差检查 7)燃气表及燃气灶具检查(2)PE阀调试 1)阀门内腔清洗 2)关闭放空阀
3)调试传动装置,保持传动装置各项功能完好 4)缓慢开启阀门(3)楼栋调压器调试
1)查看调压器的型号及其外观是否完好,核查调压器的技术参数及安装是否与设计图纸要求相符 2)了解用户用气性质、用气量和用气特点 3)检测其关闭压力,验证其性能是否达到要求值 4)缓慢开启进出口阀门
5)调试过程中,严禁烟火,防止静电产生,禁止碰撞、敲击管道及设备。(4)燃气具的调试
1)检查燃具说明书与合格证等附件是否齐全 2)检查燃具使用的燃气种类是否为天然气 3)检查燃具与电器开关、插座等最小水平距离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4)检查软管接头连接是否牢固,软管长度不超过2米
5)检测电打火是否良好 3、点火
(1)燃气器具安装到位
(2)在确认用户球阀处于关闭状态后,拆下管道末端堵头,安装燃气旋塞阀,利用水柱表对户内低压燃气管道系统进行点火前气密性试验
(3)关闭旋塞阀,拆除水柱表,缓慢开启入户球阀,在管线末端用放散胶管将管内气体引至室外通风良好处进行燃气置换,置换完成后关闭旋塞阀,拆除放散胶管
4)燃具点火前,请用户回避
5)打开旋塞阀,点着燃具,至炉具燃烧正常后,请用户进来观察
6)若燃具点火连续三次不成功,暂停点火,开窗通风5分钟,确认室内无燃气气味后方可重新进行燃具点火
7)点火成功后,调试各燃具至燃烧正常,无黄焰、回火、脱火现象为合格
8)观察燃气表是否运转正常,抄录燃气表型号、编号、表底数,记录燃器具品牌规格及型号
9)关闭旋塞阀,张贴《点火使用证》,填写《点火作业记录》
10)向用户介绍燃气设施的使用方法,事故应急方法等安全用气常识,并发放用户安全使用手册,作好有关记录,并请用户签字确认。
八、安全措施
1、开展试运行前火灾应急演练活动
2、组织操作人员对人员冻伤现场处置常用方法学习
3、设置现场警戒区域,落实守护人员
4、试运行时间上报给 消防大队,必要时请 消防大队现场协助。
九、附件
1、小区燃气管道平面布置图
2、LNG瓶组输出橇调试规程和操作规程
第四篇:西靖乡古山村养殖小区简介
西靖乡古山村干城养殖小区运行良好
西靖乡古山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390户,1870人,耕地面积7899亩,其中水地4826.5亩,旱地3072.5亩。2008年人均纯收入1160元。
今年,该村紧紧围绕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战略目标任务,本着就电、就路、就水的原则科学规划,精心部署、合理布局、规范建设,依据该村属移民新村,群众大多来自横梁、干城、西靖等乡镇贫困干旱山区移民,有着一定的养殖技术和养殖基础,并在群众自主自愿的基础上,新建成养殖小区2个。干城养殖小区占地40 亩,由21户群众参与建成38座养殖暖棚,共投入资金47.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9万元,群众自筹9.6万元,协调贷款19.8万元。
目前,该养殖小区已投畜902头(只),其中母猪11头,生猪98头,羊793只,管理房、消毒室、水、电等配套设施齐全,生产已步入正规化。预计第一批生猪将在明年元月份出栏。
第五篇:吉林养殖小区规范
附件1: 吉林省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动物防疫技术规范
(试行)
为加强对我省规模养殖场(小区)的动物防疫管理,预防、控制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技术规范。适用范围
1.1 本规范规定了规模养殖场(小区)的动物防疫管理原则、基础设施建设动物卫生要求、饲养管理动物卫生要求、动物防疫技术措施等各环节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1.2 本规范适用于吉林省境内从事畜禽规模养殖的场(小区)有关单位和个人。
1.3 本规范所指规模养殖场(小区)是指在适合畜禽养殖的地域内,按照人畜分离的要求,由一个或多个饲养者自愿合作建设,饲养设施和防疫设施完备、技术规程统一、管理措施一致,专门从事某一种畜禽养殖,并达到规定饲养数量的养殖场所。规模养殖场(小区)养殖规模标准
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养殖规模标准暂定为:蛋鸡存栏2000只以上;肉鸡年出栏5000只以上;生猪年出栏300头以上;肉牛年出栏50头以上;羊存栏100只以上;奶牛存栏50头以上;兔年出栏5000只以上;鹿存栏30只以上;貂、狐、貉存栏均在100只以上;鹅、鸭存栏分别在1000只和2000只以上。规模养殖场(小区)的动物防疫
3.1 规模养殖场(小区)的动物防疫是指在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指导下,严格按照国家动物防疫法律法规、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应用科学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技术和方法进行的动物防疫活动。
3.2 规模养殖场(小区)法人代表或负责人应认真组织做好各项动物防疫制度的落实工作,并接受和积极配合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指导、监测和监督检查。
3.3 规模养殖场(小区)动物防疫工作应做到设施标准化、管理标准化和防疫程序标准化,对免疫预防、引种供种、废弃物和病死畜禽尸体的处理等活动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
3.4 规模养殖场(小区)内应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生产管理制度、卫生防疫制度、调入调出报检制度、无害化处理制度、兽药使用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
3.5 规模养殖场(小区)内养殖户,在疫苗接种、消毒、畜禽购进和出售、药品采购和饲料供应等各方面应当统一。坚持规模养殖场(小区)统一管理、集中防疫、定期消毒、程序化免疫,并定期进行动物疫情监测和免疫抗体检测工作。基础设施建设的动物卫生要求 4.1 规模养殖场(小区)应严格按照《畜禽场场区设计技术规范》(NY/T682-2003)要求,遵循“统一规划用地、统一设计标准、统一施工建设、统一畜种、统一防疫、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统一产地认定和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机制,坚持“集中建设、配套服务、规模生产、分户饲养”的原则进行建设。
4.2 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应当参照国家有关兽医卫生标准设计,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等规定的要求。禁止在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划定的旅游区、自然保护区、水资源保护区以及城镇居民区和环境公害污染严重的地区建设规模养殖场(小区),限制在城市郊区建设养殖场(小区)。
4.3 新建、改(扩)建规模养殖场(小区)的工程布局应按照人、畜、污的顺序设计,防疫条件必须符合《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在筹建规模场(小区)之前,须向当地县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由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组织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可行性论证,指导业主作好规划、设计。新建场时, 应坚持生产和防疫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四同步”, 建设指标和标准要高起点、高标准。对审定不符合要求的养殖场(小区)建筑设计图纸或场址不符合动物防疫条件规定的,应及时纠正。项目竣工后,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附具相关材料,受理申请的兽医主管部门依据《动物防疫法》和《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的,发给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方可投入使用。未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投入使用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法处理。
4.4 规模养殖场(小区)选址应本着方便生产、利于防疫的原则,选择地势平坦、干燥、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水方便、无污染、供电和交通方便的地方。远离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距离铁路、高速公路、交通干线不小于1000米,距一般道路不小于500米,距其它养殖场、兽医机构、畜禽屠宰厂不小于2000米,距居民区不小于3000米,并且应位于居民区及公共建筑群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处。
4.5 规模养殖场(小区)布局应本着分区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生活区、办公区、生产区、隔离区应严格分区,用围墙、林带、栅栏等相互隔离,搞好小区绿化、美化。在规模养殖场(小区)围墙外、区内道路旁、畜禽舍间等植树种草,以改善规模养殖场(小区)空气,形成防护屏障。
4.6 规模养殖场(小区)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NY/T 388-1999)。生活区、办公区应位于场区全年主导风向的上风位或侧风位,且应在紧邻场区大门内侧集中布置。兽医室、隔离间、废弃物处理(贮粪场)等设施,应位于全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处和地势最低处,且与生产区有专用通道相连,与场外有专用大门相通。规模养殖场(小区)内道路、运动场地应平坦、坚硬、无积水,便于清洗和消毒。4.7 生产区内根据功能不同,划分为若干个单元,各单元之间应有防疫隔离设施,配备统一的粪污排放、清理、处理设施。畜禽舍应选择坐北朝南方向,坚固耐用,宽敞明亮,采光、通风、排气良好,供水、排水畅通,相邻两畜禽舍的间距应不少于7米,以利于光照、通风和换气。牛羊规模养殖场(小区)要建设运动场、青贮窖,养羊小区应建设药浴池。
4.8 规模养殖场(小区)和生产区大门处均设置供出入车辆消毒与大门同宽、长6米、深0.3~0.5米的水泥结构消毒池,同时要设置供出入人员更衣、消毒的更衣消毒室和值班室,每个单元和每栋畜禽舍门口、兽医室及病畜禽隔离区门口、挤奶站门口等均要设置与门同宽、长1.5米的消毒池或设置消毒盆。
4.9 生产区内道路应设立污道、净道,并不能重叠和交叉。场内道路应为水泥路面。净道为管理、运送饲料用,宽度4~8米;污道为转群、运送粪污用,宽度2~4米。
4.10 兽医室应设置小型化验室,配备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专职兽医人员、必需的检验消毒仪器设备和疫病防治、化验、消毒等药品。
4.11 规模养殖场(小区)畜禽舍要隔热、保温、通风良好,要有良好的防鸟、防鼠设施,地面要坚实、平整、不积水、不渗透、耐酸碱。
4.12 规模养殖场(小区)不要建在候鸟栖息地或迁徙的主要线路上。5 饲养管理的动物卫生要求
5.1 制定完善的防疫管理制度,配备有资质的专职兽医技术人员。严格按免疫程序注射疫苗,兽用药品及疫苗应统一购买和使用。
5.2 为便于防疫和管理,规模养殖场(小区)从事畜禽养殖活动,应当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或者畜禽购自非疫区,来源一致。每个规模养殖场(小区)只允许饲养一种畜禽。
5.3 规模养殖场(小区)内饲喂畜禽的饲草饲料必须达到饲料卫生标准,所用的饲草饲料、添加剂、兽药、疫苗等应选择高效、安全、低毒、无污染的合格产品,不允许添加、使用国家规定禁用的饲料添加剂、兽药制剂、疫苗等,确保人畜、生态环境和动物产品的安全。
5.4 规模养殖场(小区)应认真做好畜禽出售前休药期的管理工作,待出售的畜禽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停止使用药物,未达到休药期的畜禽不得进入市场。
5.5 坚持定期和日常观察相结合的方式对畜禽进行健康检查,发现疑似病畜禽立即隔离观察,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5.6 规模养殖场(小区)畜禽饮水要清洁、卫生,质量应符合《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NY 5027-2001)。
5.7 规模养殖场(小区)应按照《畜禽场环境质量及卫生控制规范》(NY/T1167-2006)各项规定标准,做好环境卫生和畜禽舍卫生的清洁工作,及时清扫粪便和污物,其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应符合《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
5.8 规模养殖场(小区)内应做好防鸟、灭虫、灭鼠工作,定期进行驱虫灭害,防止害虫孳生,传播动物疫病。动物防疫技术措施
规模养殖场(小区)应按照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新城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马传染性贫血、马鼻疽、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猪伪狂犬病、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氏病、绵羊痘、炭疽、J亚群禽白血病等各病种防治技术规范的规定,认真落实综合防疫技术措施。
6.1 预防免疫
6.1.1 规模养殖场(小区)应根据国家要求并结合当地动物疫病流行情况,制定适合本规模养殖场(小区)生产实际的免疫程序,确定免疫病种,同时上报当地乡镇畜牧兽医站或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备案。
6.1.2 强制免疫所用疫苗应当由省、市(州)、县(市、区)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逐级供应;非强制免疫所用疫苗由养殖场(户)到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有生物制品经营资质的单位购买。
6.1.3 国家规定的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病种,由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提供指导和服务,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实施监管,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免疫程序和技术规范开展免疫预防工作,免疫密度必须常年保持100%。
6.1.4 生物制品的管理和使用应严格按照农业部《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执行,选用的兽药应有国家批准文号,且处于有效期内,无变色和杂质,安全,高效。
6.1.5 严格按照免疫操作规程和本场免疫程序,实施免疫接种、疫苗保存、保管、运输和销毁,并及时上报免疫进展情况。疫苗的保存、运输和使用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操作,注射器械和注射部位严格消毒;保证一畜一个针头,防止交叉感染。
6.1.6 根据当地疫病发生和危害情况,选择高效、低毒、代谢吸收快、残留小的兽药,定期对畜禽进行驱虫和预防;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选择使用最佳抗菌药物,在畜禽可能发病的年龄、疫病可能流行的季节或在发病的初期对相关畜禽进行群体投药预防。
6.2 疫病监测
6.2.1 规模养殖场(小区)内养殖户要无条件地接受各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的疫病监测并积极配合采样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要定期开展免疫抗体检测工作,评价免疫质量,以指导免疫工作。
6.2.2 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监测阳性的,对阳性及同群畜禽采取隔离措施,并将阳性样品送国家参考实验室确诊,经确诊阳性的,应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监督下进行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监测阳性的,对阳性及同群畜禽采取隔离措施,并将阳性样品送省级实验室确诊,经确诊阳性的,应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监督下进行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6.2.3 家畜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的监测按照国家布鲁氏菌病和结核病监测方案,每年春秋季各监测一次,监测方法为国家标准《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18646-2002)和《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GB/T18645-2002)。对阳性牲畜进行扑杀,并做无害化处理。
6.3 疫情报告
6.3.1 严格按照国家《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动物疫情。
6.3.2 规模养殖场(小区)内养殖户应当建立疫情统计、登记、档案管理制度,并规范和认真落实动物疫情统计、登记、报告工作。
6.3.3 当发生国家规定需要紧急报告的动物疫情时,规模养殖场(小区)各养殖单位和个人应立即报告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其他动物疫病应每月向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1次。
6.4 封锁
6.4.1 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规模养殖场(小区)应积极配合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本场(小区)内的封锁工作,密切观察疫情动态。
6.4.2 严禁与防控工作无关人员进出规模养殖场(小区),并限制或停止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进出。
6.4.3 与病畜禽密切接触过的人员实行隔离观察。6.5 隔离
6.5.1 实行全进全出或实行分单元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一栋畜禽舍一个批次。每批畜禽出栏后,圈舍应空置14天以上,并进行彻底清洗、消毒,杀灭病原,防止连续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6.5.2 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生产区。确因工作需要必须进入场区的人员、车辆,均应进行严格的消毒。畜禽出栏时,不允许场区外的车辆进场装车,需用本场的车辆将畜禽转运到场外一定距离,再装到专门收购、运输畜禽的车辆上。
6.5.3 规模养殖场(小区)内户与户饲养人员之间不得随意窜舍,不得相互使用其他圈舍的用具及设备。严禁在规模养殖场(小区)内及其附近屠宰畜禽。
6.5.4 生产区内禁养其他动物,严禁携带与饲养畜禽有关的动物、动物产品进入生产区。严禁从与饲养的畜禽有关的疫区购买草料。
6.5.5 患病畜禽应及时送隔离舍,进行隔离诊治或处理。
6.5.6 严禁场内兽医人员在场外兼职,严禁场外兽医进入生产区诊治疾病;确因需要从场外请进兽医的,进入生产区前应更换服装鞋帽,进行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6.6 消毒
6.6.1 制定切合本规模养殖场(小区)实际的消毒计划和程序,确定消毒剂种类及其使用浓度、方法,明确消毒工作的管理者和执行人,落实消毒工作责任制。
6.6.2 做好日常消毒。定期对饲养工具、圈舍、道路、环境进行消毒,必要时带畜禽消毒;定期向消毒池内投放消毒剂,保持其有效浓度;做好临产前产房、产栏及临产畜的消毒;同时要严格诊疗器械的消毒工作。
6.6.3 强化临时消毒。在出现个别畜禽发生一般性疫病或突然死亡时,应立即对所在圈舍进行局部消毒,包括对发病或死亡畜禽的消毒及无害化处理。
6.6.4 加强终末消毒。实行全进全出制生产方式,在畜禽出栏后,应对全场或对空舍的单元、饲养用具等进行全方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在周围地区发生国家规定的一、二类疫病流行初期,或在本规模养殖场(小区)发生国家规定的一、二类疫病流行平息后,解除封锁前均应对全场进行彻底清洗和消毒。
6.6.5 加强规模养殖场(小区)内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以防鼠、蚊、蝇等孳生,消灭疫病传播媒介。
6.6.6 消毒剂应选择安全、高效、低毒、无污染的新型消毒剂,确保人、畜和环境安全。
6.7 疫情处置
6.7.1 当发生传染病时,应及时隔离病畜禽,限制其移动,并立即向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告。
6.7.2 当发现疑似烈性传染病时,应当积极配合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严格按照国家《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进行确诊和处置。
6.7.3 当确诊为重大动物疫病时,应积极配合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隔离、封锁、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和紧急免疫等措施,迅速控制、扑灭动物疫情。
6.7.4 确诊为一般动物疫病时,应在当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监督指导下,采取隔离、治疗、免疫预防、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治措施,及时控制和扑灭疫情。
6.8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
6.8.1 建立健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制度,加强对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的管理。
6.8.2 病死畜禽应当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6.8.3 病死畜禽数量较大的,应当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处理,严禁将病死畜禽销售、加工出售。
6.9 检疫
6.9.1 严格执行畜禽调入、调出检疫报检制度。原则上坚持自繁自养,必须引进畜禽时,规模场(小区)负责人应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提出申请,由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审核,确认调出地为非疫区时,方可调运。对运回的畜禽,必须在隔离圈舍再隔离观察15~30天,经临床观察和检疫,确认健康无异常表现后,方可混群饲养。调出(出售)畜禽时,必须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检,经动物检疫员检疫合格取得检疫合格证明后,方可调出(出售)。
6.9.2 跨省调入种用畜禽、乳用畜时,应报告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严格按照“种用乳用动物调运审批程序”办理,经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审核、批准,经调出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健康,并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加施检疫标志后方可调入。调入后必须在隔离场内隔离观察15~30天,其间要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验监测,合格后方可入圈混群。未办理审批手续的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依法处理。
6.10 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
6.10.1 规模养殖场(小区)应当依法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取得畜禽养殖代码。
6.10.2 规模养殖场(小区)应当向辖区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申领畜禽标识,不得从其他渠道购买。
6.10.3 规模养殖场(小区)应当建立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制度。免疫动物必须佩挂防疫专用标识,并及时用识读器上传动物标识及免疫信息,填写免疫卡(防疫档案),并造册登记。养殖档案应载明以下内容:
a)畜禽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畜禽养殖代码、免疫日期、疫苗名称、批号、生产厂家、畜禽标识顺序号、免疫人员以及用药记录、来源和进出场日期等。
b)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用量和休药期等有关情况。
c)检疫、监测、消毒情况和畜禽发病、诊疗、死亡和无害化处理等情况。
6.10.4 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记载的信息应当连续、完整、真实。
6.10.5 猪、牛、羊在左耳中部加施畜禽标识,需要再次加施畜禽标识的,在右耳中部加施。
6.10.6 畜禽标识不得重复使用。畜禽标识磨损无法辨认、破损、脱落后,应当及时加施新的标识,并在养殖档案中记录新标识编码。
6.10.7 规模养殖场(小区)种畜场应当建立个体养殖档案,注明标识编码、性别、出生日期、父系和母系品种类型、母本的标识编码等信息。
6.10.8 种畜调运时应当在个体养殖档案上注明调出和调入地,个体养殖档案应当随同调运。
6.10.9 养殖档案和防疫档案保存时间:商品猪、禽为2年,牛为20年,羊为10年,种畜禽长期保存。
6.10.10 规模养殖场(小区)应严格按照《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农业部2006年第67号令)要求,认真做好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工作。
6.11 人员管理
6.11.1 规模养殖场(小区)养殖从业人员应身体健康,并定期对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人员健康档案。
6.11.2 饲养人员上岗应穿着专用的工作服、鞋、帽,并要求对工作服、鞋、帽定期进行清洗消毒。
6.11.3 凡进入生产区的人员必须经消毒、更换专用工作服、鞋、帽方可进入。
6.11.4 饲养人员工作时不得佩带饰物,涂抹化妆品,并经常修剪指甲。
6.11.5 患有人畜共患病和有碍食品卫生疾病的人员严禁从事饲养工作。
6.11.6 饲养人员家中不得饲养同本场相同的动物。6.11.7 建立健全人员技术培训制度,定期对养殖和兽医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技术水平。附则
7.1 本规范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7.2 各地在执行本规范时,如有问题和意见,请及时报省畜牧业管理局。